三頂帽子哲學:劉必榮的談判人生
劉必榮的成功思維: ˙常常聽到許多人談起遇到「貴人提攜」的經驗,或者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故事。但是對我來說,唯有讓自己在各方面都get ready,才會真正遇到「貴人」。因為我相信,機會只留給「做好準備」的人。 ˙如果一個人光有專業知識而沒有談判技巧,就好比一個武功高強的人,雖然空有一肚子內力,卻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發揮出來,終究還是徒勞無功。 ˙我常教學生要有隨時把一些想法記下來的習慣。但更重要的,是要捨得丟。記下來的東西不見得都是寶貝,要捨得丟,才能夠提煉自己的思維。 ˙和「時間管理」一體兩面的,其實是「目標取捨」的問題。因為你的時間有限,你不可能要求自己變成一部「百科全書」,在每一方面都是專家,對每一件事情都瞭若指掌。你在目標上必須有所取捨,不可能面面俱到。
台灣之新-三個新世代的模範生
◎ 本書共分成三個大篇,以三個人物做區分,均從其求學一直敘述到工作的歷程,由於過程十分的精采,而他們的筆法又各具特色,所以讀來格外的輕鬆。且這三位相當具有思想的年輕人,更為青年人提出了求學與工作上的一些經驗法則,希望青年朋友們,能夠藉由他們成功或失敗的教訓中,得到一些助益。
19歲的總經理
當一般的大學生還在想著哪裡好玩、哪裡好吃,或者為課業及愛情煩惱時,邱維濤,一個19歲的大男生,已經找來一批社會經驗及年紀比他大的人來共事,他成立了一家世達電,位於最熱鬧、競爭力也最白熱化的台北車站附近。邱維濤個性務實,認為結果比過程重要,所以他全心投入,不讓自己有失敗的機會。他認為自己很平凡,就像龜兔賽跑裡的烏龜,為了要贏條件比他好的兔子,烏龜提早出發,所以他很早就開始努力,像海棉般吸收各種知識。他對自己的想法很有信心,也非常堅持,即使不少老師對他說:「邱維濤,你再這樣……,你以後一定會……」,他依然不為所動,依自己的節奏與速度努力。
破繭蝴蝶
離開,妳不會更壞!留下,妳不會更好! 她毅然決然逃離夫家,並積極爭取離婚。整個過程充滿了驚濤駭浪,但即使在好不容易終於獲得離婚之後,洪秀鑾的身心卻依然飽受煎熬,除了前夫的百般刁難外,連唯一的孩子也無法探視,還要忍受親友間的不諒解。如影隨形的不安全感、無法獨立維生的困窘,以及冗長傷人的訴訟官司,都一再地撕裂了她的人生歲月。但厄運並沒有擊倒洪秀鑾!掙脫桎梏的她,從一個擔心受怕的家庭主婦,蛻變成為蜚聲國際的包裝皇后和知名的企業形象顧問。而自從最後一次她被打倒在地後就未再謀面的兒子,也終於在失散二十年後再次團聚。 洪秀鑾並不後悔,走過婚姻的她,見證的不只是生命的改變,而是一個女人從柔弱變堅強的成長。現在的她自信地說:『破繭而出的自由感覺,真好!』
逆風飛颺
一位中國大陸的女性企業高級主管寫下她自己的人生故事。書分四部。第一部先談她的成長:文革期間與姊姊相依為命,過著清苦的日子;因父母離異而生成自卑的心結;繼而大病,與病魔纏鬥,四年後痊癒,並重新拾起生活的激情。接下來是她的「IBM真經」。她自修英文,以苦學所得加上機運,進入IBM中國公司,從基層辦事員做起,一點一滴摸索學習。她憑著對人生的更大的渴望,一次次為自己爭取向上一層樓的機會,一路向上,最後坐到了IBM中國銷售渠道總經理的位置。 然後,她接受微軟的邀約,出任微軟中國公司總經理。第三部是她在微軟的「帝國生涯」:她身陷流沙,然後認清問題,繼而斷臂療毒,而後在鐵篦下超生--一年半後,她向這個大企業攤牌,辭職求去。且看她侃侃描述微軟的人治文化。 第四部寫的是一個女性在今日中國大陸職場十餘年的心路歷程。
台北人物誌(共3冊)不分售
書籌編歷時二年八個月,經過二十五次編輯會議討論,以庶民大眾文化的角度,從各行各業挑選出一生在台北成就最大、最美好貢獻的一○五位傑出人物,加以著書立傳。全書一套三冊共693頁,分為政治、社會文化、工商、教育、文學、醫療、美術、音樂、表演藝術、大眾文化等十大類,105篇美麗感人的故事,令人懷思。珍貴的資料和圖文值得細細品味與珍藏。
正港台灣人
正港台灣人 史學家羅斯曾說:「閱讀傳記是可以學到許多歷史的最便捷方法。」 本書收錄外籍人士作品,計有英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等20位外國人,藉由具歷史意義的圖片、考證性的文字,你會發現歷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歷史人物也不再是冷冰冰的肖像圖片,經由這些站在台灣人民立場,與台灣人稱兄道弟的言行,你可以更透徹的了解由遠而近的台灣! 作者簡介 李懷 本名李國生,一九六九年生,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曾任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助理、專欄作家、永和社區大學講師、雜誌記者。曾獲南瀛文學獎新詩首獎、台灣省巡迴文藝營新詩首獎、報導文學獎...目前專職寫詩。 張嘉驊 一九六三年生。中正大學中文碩士。曾獲民生報童詩獎、國語日報牧笛獎童話組優選...著有《迷失的月光》、《怪怪族與哈哈貓》、《怪物童話》、《死龍阿瓜和他的大尾巴》....等作品 畫者介紹 似鳥 目前專職美術設計,最大的興趣,在網路上尋找設計與漫畫之間有機的可能.... 閒雲野鶴 從事插畫工作四年多。擅以透明水彩表現插畫意境,作品粗獷寫實,尤以人物刻劃細膩見長...
台灣人物群像
台灣人物群像 本書是近代台灣抗日民族運動史的人物故事,構築了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的歷史鮮明印象。本書收入林獻堂、林幼春、吳三連、高天成、蔣渭水等日據下台灣抗日民族運動先賢人物、鄉賢前輩的事跡。 書中以「我的青少年生活」、「一段暴風雨時期的生活紀錄」、「台灣光復前後的回憶」三篇文章。藉由這些由其身歷其境所撰寫的當時人物印象與生活紀錄,使幾乎接近空白的日據時期台灣史料有一定面貌幹廓的呈現。 作者簡介 葉榮鐘 字少奇,一九○○年七月二十三日生於鹿港杉行街。進公學校前,曾入書房讀古典漢文。九歲喪父,家道中落,後幸得恩師施家本引介,受林獻堂資助兩度赴日留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是台灣現代史上最重大的轉型時期,也是葉榮鐘個人生命上的轉捩點:前半生積極參與反殖民運動,後半生消極旁觀戒嚴統治。 他早年慷慨為言,晚年潛心著述,在日據及國民政府兩個轉捩點年代留下豐富的文字紀錄,成為跨越語言的一代殖民地知識分子的見證。
最愛台灣-溫暖滿人間
最愛台灣 盧修一委員曾說︰「作為一個台灣人,為什麼不能面對台灣的歷史?為什麼不能夠以台灣人的觀點,以台灣人的立場來詮釋自己的歷史?」 「古事可以今判,舊書也可以新讀,要緊的是應該時時保持謙虛而清爽的心情,像一塊乾淨的泡棉,才能吸的飽滿,吸的豐潤。」他,就是一位以「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為人生座右銘之追求真理的學者、政治家。 在日常生活中,他以身作則,常保赤子之心,用愛來呵護孩子們成長。珍惜所有的生命,分享天地之間一草一木、山川流水的朝氣。
生命的禮讚
生命的禮讚 在台灣,「稀有」一詞還不足以形容他在大家心目中所專有的「夥伴」的地位。這種夥伴,不是由政黨、政治理念、年齡、性別、階級等等而定義的,而是由最基本的、作為人的一份子而定義的。 從清苦的少年生活裡掙扎出來之後,又遭遇到牢獄之災……但是,所有的悲苦都傷不了他,他依舊逐漸長成為一個開朗和樂觀的學者,一個有勇氣有肚量的政治家,他所憑藉的應該是永遠不肯屈服的意志吧! 盧修一委員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都是一個無限的愛字,有愛而無恨,是純粹的愛,是真摰的愛,是「愛得不得了」的愛。 編者簡介 陳郁秀 台中縣人,旅法鋼琴家。現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例任師範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系主任、研究所所長及藝術學院院長,中華民國音樂教育學會理事長及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作者著作及編作眾多。
前進老台灣-郁永洞採硫傳奇
時間回到三百年前,福州火藥庫一場大火,爆掉了五十萬斤火藥。為了補充火藥,一個名叫郁永河的讀書人,自告奮勇來台灣北投採硫。於是,他渡過大海、越過黑水溝;他深入番地,前進三百年前的老台灣。
李登輝總統的最後一千天
「黑金政治」 本書出版於李登輝總統卸任前夕,也是陳水扁總統就職前夕。願藉本書告別一個舊時代,並迎接一個新時代。 在2000年的總統大選期間,李遠哲發表了一篇題為「跨越斷層」的演說。其中提到「向上提升」與「向下沈淪」兩個概念。後來,這兩句話成為陳水扁的競選訴求主軸,並打贏了那一場世紀大選。不約而同,「向上提升、向下沈淪」這兩個概念,也正是聯合報社論多次討論的議題;首見於1998年3月間的兩篇社論中,當時的提法是:「向上提升」或「向下墜落」。 聯合報社論曾創用「黑金政治」一詞,對李登輝時代發出警訊。但是,當權者似乎充耳不聞。如今,但願「向上提升」或「向下沈淪」這句警語,能成為新世紀裡共同惕勵的箴砭。 作者簡介 黃年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 現職: 聯合報總主筆 聯合晚報社長 經歷: 綜合月刊主編 聯合報記者 聯合報專欄組主任 聯合報採訪組主任 聯合晚報總編輯 聯合報總編輯 民生報社長 民生報總主筆 著作: 李登輝的憲法變奏曲 李登輝的心靈寫真錄
台灣五大家族
奇蹟 台灣在二次大戰後經濟發展成就,蜚譽國內外,因而許多人以「奇蹟」來形容。以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最早應可溯自晚清,台灣的製茶、樟腦、蔗糖等,即已具有發展的雛形,板橋林家、霧峰林家即順應此潮流,因而造就了富豪世家的地位;高雄陳家也搭上了這班車,隨後在日治時代更加以發揚光大。至於基隆顏家與鹿港辜家,都是在日治時代,顏家隨著礦業的興起,辜家則以政商角色脫穎而出。 作者司馬嘯青細述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的崛起,在近代史上重大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樹立的家風特色,再剖析五大家族如何以通暢的「人脈」與「金脈」,尋出其成功之道。透過本書,讀者可輕易理解企業成功的道理,並獲悉當今台灣各種政商現象的前因後果。 作者介紹 司馬嘯青 本名廖慶洲,1947年生,台中縣人。 大同工學院工商管理學系畢業後,曾任職於大同公司。1974年起,服務於《經濟日報》專欄組,歷任記者、專欄組副主任、採訪組副主任、《管理雜誌》編輯顧問、《自立早報》財經證券新聞中心主任。 著有《王永慶與企業英雄》、《當代成功企業家的故事》、《日本過台灣》、《富貴之路》、《人情義理》、《台灣世紀豪門-辜振甫家族》等書。
陳水扁的真面目
以最低的標準檢驗陳水扁 「該出手時就出手」,我非常喜歡電視連續劇「水滸傳」裡的這句話。 而這句話揮灑出來的江湖膽識,是我從李敖先生的言行中領略到的。 距離八十九年總統大選投票日只有二十八天的那一天,我跟李敖先生在他位於台北市東豐街的私密書房裡約會,錄製真相新聞網的節目,談的話題是陳水扁的真面目,談完,李敖先生突發奇想的說,一起合出一本有關陳水扁的書吧!但要我在三天之內完稿,我是既驚恐又擔慮。 這真是無心插柳的結果,李敖先生與我出書的消息傳開之後,因為正值總統大選殺的沸沸騰騰的敏感時間,有人問我動機,我說,起因就是這樣,我在那一刻的動機就是沒有動機,只是覺得我有責任讓更多的人認識陳水扁的真面目。 坦白說,這本書在我所負責撰寫的部分,有關陳水扁的財產與操守,並不像立委林瑞圖所揭露的那麼勁爆,刺激。我只是以最低的政治人物道德,操守標準,來檢驗陳水扁。 一個政治人物如果連最低的道德標準都過不了關,那麼,會接二連三的在其他方面迸出涉及貪污的醜聞,也就一點都不稀奇了。 作者簡介 李慶元,一九五八年生,現任台北市議員,世新大學兼任講師。 李敖,一九三五年生於哈爾濱,一九四九年來到台灣。李氏文筆自成一家,被譽為百年來中國人寫白話文之翹楚,發表著作上百餘種,以評論性文章最膾炙人口。
李登輝的假面具
真神人也? 我是先知者,早在十年前李登輝繼承蔣經國沐猴而冠,我就寫文著書拆穿了他。後來集合了四十篇,在一九九三年出版「李登輝的真面目」,成為範本和定本,於今已經七年了。 現在我從四十篇中抽出五篇,加上另外寫的十七篇,共二十二篇,編成這一本「李登輝的假面具」。攻擊敵人與醜類,有道是左右開弓,我這裡卻是真假開弓。從真面目到假面具,都鎖定了他。照人類學的講法,假面具本來代表神。王作榮老師當年介紹李登輝入國民黨,他們關係甚深。他告訴我一個秘密,人家說李登輝曾以出埃及記中摩西自比,這不是真的。 李登輝認為,摩西其實是蔣氏父子,他們「出中國記」,來到台灣。王作榮問李登輝:「你不是摩西是什麼?」李登輝神秘一笑,答的竟是:「我是耶和華!」小人得志後,可以得意忘形到以神自居,則其假面具也,也就裡應外合了。
李登輝的真面目
歷史的樣板教材? 在思想家兼歷史家的眼中,李登輝根本是不值得一寫的小人物。但是,由於陰錯陽差,因緣際會,他竟不倫不類,沐猴而冠,並多方面有了做樣板的趣味性。如因材施教,以觀猴戲,亦不無警世之資。因此我四年多來,寫了不少以猴戲為主軸的文字,從多方面探討這種蔣家餘孽在其主子死後繼續禍害中國台灣的真相。 李登輝先天上是蔣家精挑細選的接班人,他根本不是帶領人民走向真正民主政治的人選,一如民進黨先天上是國民黨幾十年教化的產品,也根本不世代人民走上真正民主政治的政黨。不幸的是,我們苦蔣家和國民黨統治久矣,一旦李登輝送死,民進黨誕生,就以為「真正出頭天了」,其實不然。 真正出頭天的,其實是蔣家餘孽。一如袁世凱死後,真正出頭天的是北洋軍閥一樣。雖然軍閥也有打著「打倒軍閥」其號的國民黨蔣介石等,但其為軍閥也則一,一如打著反國民黨旗號的民進黨,其為「小國民黨」、「國民黨第二」一樣。--我們因恨蔣家,恨國民黨而誤以為李登輝是好人,民進黨是好黨,都是錯誤的幻覺!
會診宋楚瑜
看清宋楚瑜 一九九四年台灣省長選舉,為了具體呈現宋楚瑜的真面目,台灣教授協會策劃出版了「會診宋楚瑜」一書,在選戰期間備受注意,然而隨著宋楚瑜入主省府五年多來的「全省走透透」和強勢媒體的包裝之下,這位李登輝口中的「賊仔」竟變成「頭家」了,令有識之士不禁為之扼腕。 宋楚瑜在公開場合口口聲聲愛台灣,以民意為依歸,但明智的讀者都知道,宋楚瑜在戒嚴時期是如何扮演箝制言論自由、壓抑本土文化的要角,以及在李登輝接班初期的國民黨內鬥之中,如何施展大內高手的功夫,一一掃除敵對勢力,他的反民主、反台灣的言行俯拾皆是,但他仍以「民主改革的設計師」自居,以「超黨派」總統候選人之姿叱吒風雲,最近「興票案」事件爆發,他向來標榜的清廉形象不攻自破,種種內幕也啟心疑竇,李登輝總統說他「奸巧」,「提籃仔假燒金」...你說呢?
劉泰英前傳
話題大王劉泰英 劉泰英,一個爭議不斷的傳奇性人物,從來沒一個人有這麼多外號。幾次生命中的陰陽差錯,他原本可能是一介小農夫、小學老師或中學老師,只因對自己「理念」之執著,成就了今日的「化身博士」。 劉泰英!又是劉泰英!為什麼是劉泰英!這是我在一九九六年底撰寫這本書時,前言所下的一個引題。時隔三年,在跨越二十世紀末的千禧大關,台灣政商圈最熱門的新聞話題,有連戰主張國民黨黨產信託、有宋楚瑜之子宋鎮遠中興票券風波、有章孝嚴為緋聞下台的八卦、有台肥股票炒作案、以及國民黨藉出售博新公司收買劉家昌攻擊宋楚瑜事件等,無巧不成書,竟然都和劉泰英扯上「關係」;於是,讓我要再一次驚疑地描述,「劉泰英!又是劉泰英!為什麼又是劉泰英!」這位「話題大王」的故事,在台灣政商界,也算是前無古人,來者難追吧! 作者簡介 陳光遠,資深新聞工作,出身新聞科班。十年多的採訪工作,主跑過財、經、國會、黨政等新聞路線,在書中主角劉泰英任職台經院院長時期,即有探訪性接觸,對劉泰英有長期性的觀察。
李敖回憶錄
如果台灣沒有李敖 想想看,如果台灣社會沒有李敖,政治言論是不是充斥謊言與教條?如果沒有李敖,四九年之後的台灣產生引領風騷的大師級人物的期待,是否就此絕望了呢?如果沒有李敖,台灣民眾對司法體系的痛恨與怨氣,將完全找不到紓解!(李敖為自己打贏官司,當然也宣洩了民眾對司法黑暗的不滿。)如果沒有李敖,台灣無恥的政客們,是不是更為所欲為呢?如果沒有李敖,台灣社會肯定無恥許多,李敖已是台灣社會重要的一部分! 李敖還有更多特立獨行的小地方,值得社會大眾一窺究境:李敖藏書之豐,媲美政府圖書館;李敖不用電腦整理資料,建立檔案,但資料之完整,讓他評論任何事,都可以事事舉證,接近無懈可擊;李敖罵遍天下名人,卻安然無恙,自有其一套罵人哲學;李敖從不離開台灣,因為他是真正愛台灣的人;李敖言人所不能言、言人所不敢言,凡此種種皆引人入勝! 不管你喜不喜歡李敖、認不認同他的言論,李敖一生的變化起伏,絕對值得台灣人探究。
真與美 (四) 東方白文學自傳.成年篇
真與美 人生是一條坎坷漫長的路,背負我這沉重之身向前趕路的是一雙堅忍不拔的足,我右足名「真」,左足曰「美」,而長年在路上留下的足跡便是《真與美》。 一九九一年,停刊了三年的《文學界》終於復刊,改名叫《文學台灣》,發行人鄭炯明來信向我邀稿,請我為雜誌寫「文學隨筆」。我的個性一向不願隨便,任何事要嘛就不做,一旦做了就非常認真,因此我便改「文學隨筆」為「文學自傳」,從第二期開始連載,題目叫「真與美」,雖說是自傳,其實是「文學」,所以才另起了一個副題叫「詩的回憶」。 我這「詩的回憶」不像一般回憶錄,因為 我對「誇耀」自己的成就與「掩飾」個人的缺陷不感興趣,只想把一生中發生在我周遭「真實」而「美麗」的故事與哲思,點點滴滴,如詩一般記錄下來,供自己回味,給別人欣賞。 作者簡介 東方白,本名林文德,1938年生於台北大稻埕。1963年自台灣大學農業工程系水利組畢業,1965年獲加拿大莎省大學獎學金赴加深造,1970年獲工程博士學位,即任職於莎大水文系,從事莎省融雪之觀察與研究。1974年移居亞伯大省愛蒙頓城,任亞伯大省政府環境部水文工程師,從事亞伯大省水文之觀察與分析。 1982年獲「吳獨流文學獎」,1990年《浪淘沙》獲選中國 時報開卷十大好書,1991年獲「吳三連文藝書獎、,1993年獲「台美基金會人文成就獎」,現旅居加拿大,專業寫作。
自學典範
曹永和 一個內向、多病,曾經憂鬱、厭世、落榜、貧窮,只有中學學歷的人,如何自學,與世俗價值觀抗爭,從圖書館員變成中央研究院院士。如何通曉多國語言,以世界史和東西交通史的觀點,開拓中國海洋發展始和台灣史的研究。如何提出「台灣島史」概念,超越政治史的限制,跳脫國家單位的範圍,把台灣放在世界的座標上,探討從史前以來所有人民與這塊土地互動的歷史,建構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史。 曹永和院士是中研院去年(民國八十七年)剛選出的新科院士,當選院士時已屆齡七十八歲高齡。更引人注目的是他的最高學歷僅為日治時代的五年制中學,就傳統之士林價值觀念而言,獨樹一幟,也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英雄不論出身,個人成就應該有不同的評斷標準,曹院士的學術成就斐然,是他贏得台灣史學界一致推崇的原因,也是有志者是竟成的最佳註腳。 關於作者 曹銘宗 一九五六年生,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現任聯合報文化版資深記者。
寶島英烈豪傑錄
中國之民族主義 「民族革命」一辭,據辭海的解釋:凡弱小民族,因反對帝國主義之支配與壓迫,而謀獲得解放之革命運動也﹔如同我國之國民革命及印度之獨立運動皆是。近代的民族革命,實源於民族思想。 國父孫中山先生嘗道:「民族思想實吾先民所遺留,出無待外鑠者也。余之民族主義,特就先民所遺留者,發揮而光大之。」 又道:「中國民族有獨立之性質與能力,其在政治不修及軍事廢弘之時,雖不免暫受他民族之蹂躪與宰割,然卒能以力勝之。觀於蒙古宰制中國垂一百年,明太祖終能率天下豪傑以光復宗國。」 由此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實在是我們民族思想革命的先驅,他曾有過「討元檄文」之作,在這篇洋洋灑灑的大文中,一則道:「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也,胡人焉得而治理之?」 關於作者 林藜 本名黎澤霖,廣東南海人,攻文史地理,喜旅遊,足跡遍及國內外各地。曾執教大專二十餘年,著有蓬壺擷勝錄、台灣省通志、台灣名人傳、無限江山萬里情、寶島蒐古錄、縱情山水遍神州、長城萬里、台海珠江、大江南北、煙雨江南每日一字暨每日一辭等四十餘種,並任中央月刊、新生報、讀者文摘暨大眾周刊、婦友月刊專欄撰述。
燭火闖關
黑暗面 這是一本「燭火闖關」的故事。 在台灣民族解放運動路頂,不止是坎坎坷坷,事實上,是一片烏暗。革命者,台獨運動者,雖然志氣滿滿,心內時時嘛是麻麻,那像行暗路,會去拄著魔鬼。運動者那像是點蠟燭,手提燭火,佇烏暗的路頂,引領眾人,佇烏暗的野地,開拓新道路。 九十年代進前台灣,政治上一片烏暗,人權上一片烏暗,言論上片烏暗。為著替台灣人照出一條路,一九八九年四月鄭南榕自焚。自焚的火光,照夠北美洲,點點火光照夠休士頓,蔡正隆家的所在。自焚的火光照醒真濟人,可憐故鄉猶是一片烏暗。 全書分五章。第一章是「獨火向前行」,第二章是「獨火向烏暗的故鄉闖關」,第三章是「燭火向心靈闖關-堅持到底為台獨」,第四章是「燭火向語文禁地闖關」,第五章是「懷念燭火闖關者」。 作者簡介 胡民祥,台南善化人,1934年生,1962年台南一中畢業,1966年台大機械工程系畢業,1973年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堿分校機械工程博士。目前定居北美洲匹茲堡郊區茉里鄉,任職西屋公司工程師。
少年政治犯非常回憶錄
陳三興的回憶史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九日,以陳三興為首六名高雄中學初中部學生拍照存證組成「興台會」,這批高雄少年以身體力行的原則,積及串聯中、北部的受同志,後來與施明德的「亞細亞同盟」合併成「台灣獨立聯盟」。一九六二年,一千人通通被捕,陳三興被判處無期徒刑,在接受漫長的十五年政治牢後,陳三興兄重拾繁重的課業,參加大學聯考,以四十出頭的年紀,跟年紀輕輕的青年男女,重新從高雄師大夜間部一年級讀起。他在窮域困境中力爭上游,為的是冀望能謀求一份安定教職或是經過國家考試,分派到為國家社會服務工作。然而... 本書以陳三興為主軸,敘述在國民黨戒嚴統治下的黑暗時代,一個台灣囡仔的成長過程與思想形成,以及在白色恐怖的風聲鶴唳中,被逮入獄成為少年良心犯的坐牢經驗。 作者簡介 陳三興,一九四二年出生於恆春。一九五七年就讀高雄中學時倡言台灣獨立,組織興台會。一九五八年與施明德合組「台灣獨立聯盟」。一九六二年與施明德等數十人被捕,與施同被判處無期徒到。一九七七年服完刑。一九八三年師大畢業。一九八七年高師碩士畢業,加入民進黨。
羅爾斯
羅爾斯 政治哲學已經取代語言哲學走到當代學術的前沿和中心,新自由主義主將羅爾斯則是促成這一巨大轉變的第一人,一九七一年,其《正義論》的發表,打破政治哲學黑暗不振的局面,使政治哲學在經歷了政治理論史研究和行為主義政治學的衝擊後恢復了尊嚴,進入了以羅爾斯為中心的新的發展階段,迎來了繼古希臘城邦政治學和近代社會契約論這兩個經典政治哲學創造性時期後的第三個高峰時期。 羅爾斯的著作並不算多,但其影響波及除哲學、政治學以外的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宗教學等廣泛的領域,其《正義論》到《政治自由主義》的演進更是近二十餘年來政治發展的縮影,如何與西方政治文化傳統的內在關聯和對當代政治哲學中新自由主義、社群主義和批判理論鼎足而三的總體態勢的瞭解基礎上,把握羅爾斯思想的嬗變軌跡,是本書要回答的問題。 作者簡介 應奇,一九六七年十二月生,浙江諸暨人,一九八八年畢業於吉林大學哲學系,一九九三、一九九六年分獲上海社會科學院和杭州大學哲學碩士及博士學位,現任教於浙江大學政治學系,專長政治哲學和語言哲學,有〈論張君勵的政治哲學〉、〈論康德的政治哲學〉、〈本體論相對性與優先性〉等多篇論文發表。
王桂榮回憶錄:一個台美人的移美奮鬥史
大亨的故事 一個親身經歷二二八事件的賣煙小孩,和絕大多數的台灣居民一樣,都恐懼中共政權的統治。一九七三年靠著美金七萬元,到美國洛杉磯打天下,短短的六年內創造出上千萬的財富,並逐步成為台美大亨。他賺大錢後,不忘回饋鄉土,反哺生他、養他、育他的出生地 ...... 1974年,在美國發起第一個專業工會──南加州旅館公會 、台美商會,以及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會,對團結海外台灣人盡一份力量。 1980年,與台灣同鄉共同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愛德華 ‧甘迺迪參議員舉行千人募款餐會,募得十萬,得到善意回應,促使美國國會通過台灣獨得兩萬名移民配額法案。 1982年,與蔡同榮、彭明敏、陳唐山等人合創「台灣人公 共事務會」(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FAPA),遊說美國國會議員,提升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 1982年,將出售假日旅館所得,捐出一百萬美元,成立「 台美基金會」,設置工程科技、人文科學、社會服務三項成就獎,獎掖海內外台灣傑出人才,是海外台灣人第一個 回饋社會性質的基金會。 參與台灣同鄉組織,居間協調成立「台灣長輩會」,不靠 美國政府而自力興建鶴園公寓,安頓台灣移民美國生活的老人,解決他們居住的問題,同時也贏得當地人的敬重。 1998年,捐獻土地四萬英呎、建地二萬英呎,做為「台灣 會館」永久會址之用,作為南加州台灣人社團共同的家、精神的堡壘。
台灣世紀豪門:辜振甫家族
辜振甫家族的特質 從辜顯榮、辜振甫到辜濂松,鹿港辜家興旺一世紀有餘,並即將打破「富不過三代」的俗諺,辜家的表現,可視為「成功學」的最佳範例。本書將帶領大家體會屬於辜家的經營哲學,如:「將逆境當做是一種修為」、「鴨子哲學」、「排場哲學」.......等,並為你解讀辜家伴隨著高貴身分而來的義務。 本書從台灣史和商業發展史的角度,藉著事件的重大轉機與演變為緯,對照辜家人的言行作為,剖析辜家興旺之術。作者以記者的敏銳和史家的求真精神,充分掌握辜家興起背景,擺脫學院派的拘泥,成功刻劃辜振甫家族的特質,尤其是在剖析人物的思想、精神方面,更有極為獨到之處。 作者簡介 司馬嘯青 本名廖慶洲,1947年生,台中縣人。大同工學院工商管理學系畢業後,曾任職於大同公司。1974年起,服務於《經濟日報》專欄組,歷任記者、專欄組副主任、採訪組副主任,1995-1997年擔任《管理雜誌》編輯顧問,現任《自立早報》財經證券新聞中心主任。著有:《台灣五大家族》、《王永慶與企業英雄》、《當代成功企業家的故事》、《日本過台灣》、《富貴之路》、《人情義理》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