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植物(上)
佛教植物充滿了寂靜和諧之美,佛教的植物世界不只無比豐富,更令人心曠神怡,歡喜的悠遊於其中。本套書蒐羅了佛教中常見的近百種植物,將佛典中專有的植物名稱,以現代通用的名辭、圖像來對比解說,並介紹其產地、用途等,以及佛經中的記載、精彩的佛教相關故事等,帶您徜徉佛教的植物世界。對心靈修持者而言,大自然是自心最和諧相應的景象,於寂靜的森林中修行,是最喜悅的樂事。在本書中,介紹了與佛陀一生重要階段的相關植物,如:菩提樹、吉祥草、婆羅樹等,此外還有蓮花、優曇花、曼陀羅花等常用來供養佛菩薩的花類植物;和做為最勝供養的沉香、栴壇、安息香等著名的香料植物、以及木漶子、芥子、多羅樹等修法用植物,帶您飽覽佛教植物的妙麗世界!
中國的佛塔(上)中國歷代佛塔
中國歷代佛塔佛教傳入中國之後,與中國文化深刻融合,開創了極具中國特色的佛塔建築。本書介紹中國各朝代著名的佛塔,其歷史源流、建築特色及建塔技術,為您開啟浩瀚的中國佛塔世界!
中國的佛塔(下)中國著名佛塔
中國的佛塔不僅具有宗教的功用,更與生活產生極密切的關係,其數量之多與樣式之豐富,皆令人嘆為觀止!本書介紹中國近百座著名的佛塔,其式樣、結構、地理方位、歷史源流等,帶您深入中國佛塔的華麗與宏偉!
生活中的佛法《山齋絮語》
《山齋絮語》是佛教生活小品。作者李潤生先生就其十八年來的所見、所聞、所思,以其敏銳的筆觸,感人的文辭,分成遊履、人物、懷舊、藝文、思想、生活等六大範疇,撰著成佛學小品凡一百一十七篇,都能如實反映出一個現代知識分子在古今中外文化沖激下所行大乘佛教菩薩行的真正精神面貌。 讀者可以透過每一短篇的內容,窺見作者的內心世界,分享作者的獨特感受,開啟個體生命所涵蘊著的無限悲情與智慧。
生命啟示錄
虛擲生命之光 真正的禪定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啊?這種覺受是非常的奇妙,奇特的,像是生命之歌的詠嘆!有時妳會感覺到無限寬廣的大地只是骨肉的延伸;綻藍的天際穿梭的雲,也僅在身體裡輕輕一掠,彷彿吐吶可以成風;呼吸可以成雲,禪定在太虛裡頭是漂浮的、是虛幻的,不生病的醫療,也像黎明的曙光,一下子劃破黑暗,遍照大地,此時,呼吸應該是多餘的,心跳也變得沒有意義。 禪定的覺受,不是常人可以體會的,這種心內自然的喜悅,不是煩躁、焦慮、緊張、壓力下的產物。所以常人不知,常人在卡拉OK、PUB裡尋找不到,也不是聲光音效的刺激可以相比擬,痲痺神經似的外在享樂,其實只是燃盡的燭火,虛擲生命之光,掌聲的背後,往往是更加的孤寂與不安! 作者介紹 公覺熱旦仁波切 本名方可成,是一位出生在台灣的千年轉世仁波切。 自幼聰慧,曾經是位研究創造發明家,然而在二十八歲那年,毅然放棄一切功名利祿,全心向佛,誠心修行,歷經十數年的修行當中,先後經薩迦仁波切的認證,以及白教法王的授法。 目前在家修持,並以個人潛修的經驗來幫助世人,他的文章經轉載在大成報以及中央日報等受到熱烈的迴響,是一位融合了科學以及神通經驗的修行人,除了發人省思的哲理外也解答了很多現代人的無知與好奇。
天龍八部
解讀天龍八部 在佛典中,除了諸佛、菩薩、阿羅漢等聖者及在解脫與輪迴間流轉的人類之外,還有一群各自有著十分鮮活個性的眾生存在,他們擁有十分強大的加量,守護著佛佗、佛法與善人。 天龍八部包含了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及摩●羅伽等護持佛法的八種守護神。這八部守護神中,除了天神之外,大多長得十分奇特,有些人可能認為他們十分可愛,但也有人可能認為他們十分恐佈。 基本上,這八部眾都是具有善心的,喜歡護持佛法及善人,各自具有不同的習性與性格。 他們的個性,十分的獨特,因此在佛法傳入中國十後,天龍八部不只成為佛教徒耳熟能詳的護法,也逐漸滲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成為民俗信仰中的一部份。甚至在文學、傳記、小說中,都成為廣泛應用的素材。 本書正確而完整的介紹天龍八部眾的族群、種類、特性及圖像等,是想了解天龍八部的讀者,最佳的解讀書。
紅塵洗心
紅塵洗心 隨總統選戰日熾,「口水」和「帽子」滿天齊飛,搞得沸沸揚揚,好不熱鬧。可以預見的是,大選落幕後,鐵定是「一家歡樂幾家愁」。政治舞台上的袞袞諸公難以擺脫名韁利鎖之痛,而平凡大眾亦掙脫不了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之苦;快樂彷彿成了與我們擦肩而過的陌生人,如何在萬丈紅塵千鈞的負荷下而不頹然傾倒、隨波逐流?如何於滾滾濁流中,在自己的心田開闢出一方流淌著澄澈、快樂音符的活水源頭? 這世上最珍貴的事物往往不假外求,而是來自我們內心深處的空明靈澈、歡喜自在。回首前塵,放眼未來,又有什麼是真的值得爭執不休的呢? 本書作者以其湛深的佛學素養,娓娓道來,為我們解剖這一怍「生之業障」,宛如空谷定音,為動盪的靈魂注入一股絕頂清涼,讓我們在燈火闌珊處,驀然甦醒,以「佛」的慧眼觀照萬物。敝開心扉,一種生命的新維和生活的新座標,將會讓你驚艷! 關於作者 蘇榮化 號中晴居是,1955年生於汐止的石門山。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編輯、主任、總編輯、教職及公司負責人。今專研究佛學奧藏及修持,並積極以「文字般若」啟迪日漸晦暗的人心。 生平追求簡約自在,熱愛大自然及書畫藝術,發表有《七劍十三俠》、《漫畫極短篇》、《連環小品》等漫畫創作。作品曾連載於美國《世界日報》及《國語日報》等,並曾獲教育部國立編譯館優良漫畫獎。甫出版有《智慧開路》、《當下自在》等書。
空,大自在的微笑
空性 如果生命是一場迷霧,佛法就是一道清明的光,幫助我們穿越生命的迷霧,找到回家的路。 二十多年來,我如是深信,也努力如是實踐,藏傳佛法,是我選擇的修持方式,因為我相信方法嚴謹的密乘,可以帶領我們由外向內,一步步了悟生命的實相,解脫生活裡因為業力和習性造成的各種痛苦。 正因為生活的不確定性,生命的不圓滿性,所以我們學佛,就是要學一種超越的生命態度,所有的修行人都在尋找解脫的方法,讓自己從粗糙的執著到細微的執著中解脫出來;而我也希望能分享這種生命智慧,幫助有緣的朋友,離苦得樂。 佛陀四十多年的弘法中,不厭其煩為其弟子及眾生指出離苦得樂的道路,而其中最重要的提示,則是直指生命的本質為空性。 但空性又是佛法裡非常深奧,難以掌握的核心,唯有在俱足證量智慧的老師的引導下,有方法有次第的進行見解的確認,及實修上的體驗,才能真正融入,因此,好老師好方法,對空性的聞思修,無比重要。 作者簡介 1975年他在十六世大寶法王願請下出關弘法,以訓練西方翻譯員深入了解藏密法教課程為重點,並且和創古仁波在那爛陀佛學院負責訓練新一代堪布,多年來,他在不丹、西藏和尼泊爾的密勒日巴山洞,除了成立多處閉關中心之外,更為女性修行創建了阿尼寺院,其智慧與慈悲,深受藏傳佛教四大教派所尊崇。
密教曼茶羅圖典2胎藏界(下)
密教曼荼羅 佛法的深妙智慧,是人類生命中最閃亮的明燈,不只在我們困頓、苦難時,能撫慰我們的傷痛,更在我們幽暗、徘徊不決時,導引我們走向幸福、光明與喜樂。佛法不只帶給我們心靈中最深層的安定穩實,更增長我們無盡的智慧,來覺悟生命的實相,達到究竟圓滿的真正解脫。而在緊張忙碌、壓力漸大的現代世界中,讓我們的心靈,更加的寬柔、敦厚而有力,讓我們具有著無比溫柔的悲憫。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前夕,我們需要讓身心具有更雄渾廣大的力量,來接受未來的衝擊,並體受更多彩的人生。面對如此快速遷化且多元無常的世間,我們也必須擁有十倍速乃至百倍速的決斷力及智慧,才能洞察實相。佛教的名相眾多,而意義又深微奧妙。因此,佛法雖然擁有無盡的智慧寶藏,對人生深具啟發與妙用,但許多人往往困於佛教的名相與博大的系統,而難以受用其中的珍寶。
佛學與文學
佛學與文學 千百年以來,佛教精采的空靈思想與廣博的脫俗思想,部但在中國的唐詩、宋詞、元曲、戲劇、小說等文學作品中生根:就是與民間的勸世詩偈、俚語小調;甚或西洋的禪詩、歌劇等都是形影不離的。 論及佛教文學的確是一個廣泛地論題,如佛陀的本生、聲譽,乃至於大乘經典都是文學作品,發揮這些經典之義蘊與形式就以提供了無限的創作空間。 本書蒐集了當今兩岸學者對此領域的研究專著,對於藏戲源於佛教、神通故事的表現特色、敦煌佛教的靈驗事蹟、六朝小說的觀音信仰、禪宗牧牛詩......誘人的議題,都有全面的發揮,讀者可從中一窺佛教文學無窮的魅力。 關於作者 李志夫 現任: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唯識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經歷: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及印度研究所主任秘書、、文化大學印度文化研究所及中華佛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佛教月刊革新版主編、歷任文化大學副教授、教授。 學歷:印度大學碩士。 著作:著有《中印佛學比較之研究》、《印度思想比較史》、《法華玄義研究》等九種及散見論文四十餘篇近五百餘萬言。
大破煩惱魔
小煩惱往往是引起大災難的原兇 若問人生有沒有煩惱?相信答案是肯定的。若再進一步問有哪些煩惱時?會發現大家煩惱的本質都大同小異,亦有脈絡可循,並且能歸納成若干類。 小煩惱往往是引起大災難的原兇。何時要爆發?自己一點也無法掌握,無論個人、家庭、公司、組織等都不能倖免,因此如何驅除心魔?恆保清靜的思惟,是生命上升與墮落的關鍵。我們必須學習看清楚自己的煩惱根本,纔能有效解決生活所面對的問題,這是極高度的反饋作用,而大破煩惱就是徹底瓦解心魔的巢臼,重新恢復你本有的高度智慧,打開無限的應變能力。 我們不能讓生命的成長,被煩惱的陰影所蒙蔽,只有打破煩惱的框框,一步步脫離園地踏步的命運,否則將永遠找不到生命的出路,這是既現實又殘酷的真理。 作者簡介 劉欣如 一九三七年生,曾任教台灣大專院校講師及福嚴佛學院。現旅居美國洛杉磯,擔任美國佛教弘法中心總編輯。譯作有《阿含經與現代生活》《佛教說話文學全集》《業的思想》《大智度論的故事》《釋尊的譬喻與說話》《唯識學入門》《現代生活與佛教》《佛教的人生觀》等,並有佛教散文發表於國內外佛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