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再生醫療的構造與未來
肝臟是人體內再生力最強的臟器,即使剩下三分之一,幾週內就能夠再生而恢復原本的大小。因為具有極強的再生力,因此,可以進行活體肝臟移植。不過,與片蛭、蜥蜴相比,人類的再生力有限。 因生物種類及其組織、臟器等的不同,再生力也不同。基本上,所有的生物都具有程度不等的再生力或修復能力。 人體是由數十兆個作用不同的細胞組合而成的集合體,幾乎所有的細胞都會在幾個月內更新。亦即雖然外貌不變,但其實體內的細胞已經全部換成新的細胞。人體內存在著新細胞的根源細胞(即幹細胞)。依組織或臟器的不同,形成該組織或臟器的細胞壽命及更新為新細胞的速度都有差異。 昔日,人們認為腦(中樞神經)的細胞沒有再生力,維持出生時的狀態,直到最近才發現腦細胞的幹細胞而推翻以往的觀念。 換言之,生物體具備了讓自己的組織或臟器再生的能力。再生來自於各種幹細胞的分化、增殖,而利用這種再生力的醫療,就稱為再生醫療。 本書簡單扼要說明再生醫療的原理和未來發展。
人類基因的歷史地圖
遺傳基因專家現在才開始解讀我們的DNA紀錄,但他們已經發現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故事:所有世人都是約十五萬年前生活在東非的一名婦女的苗裔。而且,DNA研究已經能夠追蹤現代人類走出非洲散布到世界各地的足跡。過去,各族裔不斷想知道彼此有無關連,基因研究現在証實,所有人類都彼此相連。無論是強盛的漢人、在各地殖民的歐洲人、散布全球猶太人還是獵羚羊的布希人,全部都是同一人類家庭的成員。過去有些人認為,不同族群之間有根本的生物差異,他們相信不同族群之間的侵略性、宗性和發明能力不可能是後天學習的結果,一定和遺傳基因有關。但遺傳學研究証明事實不然,不同族群之間的關係太密切了,他們只在最表面的地方有差別,文化差異並不來自我們的生物性,而與個人累積的經驗有關。本書探索五個廣大區域的基因故事,包括非洲(含中東)、亞洲、澳洲、歐洲和美洲,以及人種高度融合的夏威夷,追蹤地區內的現代人類從最初出現到現在的歷史,也追蹤了語言的起源和分化,告訴我們人類如何變成今天我們看到的不同種族和民族。
圖解後基因組(精裝)
從各種解度來討論生物科技、基因組●可以製造複製人嗎?●解讀基因組所造成的震撼!●壽命能夠改變嗎?●人類可以從癌症中解放嗎?●基因治療‧診斷如何進行?●人類能夠創造出「生命」嗎?●今後人類基因組計劃會如何發展?●解析基因組之後的醫療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該如何實現基因組醫療?●基因組創藥能夠減輕醫療費用嗎?
圖解基因操作(精裝)
從各種角度來討論基因的操作 為什麼基因改造食物很可怕? 可以輕易的製造出複製人嗎? 基因醫療可以克服癌症嗎? 解讀人類基因可以了解哪些事項? 操作基因所產生的第二人類? 改造人類會引起「基因差別」嗎?
惡魔的科學
複製是惡魔的科學? 複製羊「桃莉」的誕生,不僅是生化科技中最具衝擊性的發展,也引發是人對複製人的疑懼。其實,生化科技應用範圍極廣,涵蓋了醫療、醫藥、器官、糧食、畜產、能源、環境及電腦等。 本書作者輕部征夫教授為研究生化科技的先趨,透過他權威且平易的解說,你將對此改變人類未來的尖端科學有另一番見識。 作者簡介 輕部征夫,東京工大研究所工程學研究博士。專攻生物工程學、生物電子工程學,尤其在生化感應器、生物元件的研發上聞名全球。曾得到市村學術貢獻獎、法國政府教育有功獎、竹田科學獎等。現任文部省(教育部)學術審議繪生化科學部專門委員。 譯者簡介 宋昭儀,畢業於輔大日文系、東吳日文研究所,曾任日本文摘企劃編輯、電子時報研究員,目前從事專職翻譯的工作。
遺傳學
遺傳學 遺傳學是一門極新的科學,它開始於一百多年前,孟德爾的遺傳學說曾被用來做為優生學及種族主義的藉口,最近遺傳學呈爆炸性發展。在本世紀結束之前,科學可望訂出人類所有的三十億個DNA密碼。 遺傳學入門從孟德爾學說一直介紹到最近的人類基因圖計劃及先天性疾病的治療。藉助Borin Van Loon精彩的漫畫,本書說明DNA是如何發現的以及一些基因不顧宿主的自私行為。現代沒有人能忽視遺傳學的發展,不管喜不喜歡,許多人必須做與遺傳學有關的道德決定。 Steve Jones是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教授。1991年他在BBC廣播電台Reith講座發表「基因語言」的系列演講,受到極高的評價。 作者簡介 Steve Jones 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教授,多年來,致力研究蝸牛、蛞蝓和昆蟲的遺傳和演化。曾在BBC廣播電台Reith講座發表「基因語言」的系列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