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簡吳式太極拳(三十六式拳架.推手)
柳恩久 生於1922年,遼寧盤山人。1948年參加革命,1985年5月離休。1999年被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管理中心授予武術七段。 柳恩久是吳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自幼喜愛武術,13歲時,在老師指導下,開始習武。青年時曾學過武當拳、八極拳、形意拳、八卦掌。1957年5月,從師孫紹曾習練太極拳。1970年6月拜李玉林老前輩的高徒田芝年為師學習吳式太極拳。 1981年春,經李秉慈、李經梧二位老師引薦,有幸得識北京吳式太極拳北方掌門人王茂齋先生的親傳弟子楊禹廷老前輩。當代吳式太極拳的巨擘楊禹廷大師,武德高尚,技藝精湛,為人誠信謙和,平易近人,深深地感染了他。多次提出拜師入門,無奈楊老已關門多年,不再收徒,遂引薦給其師弟曹幼甫。曹老也是王茂齋親傳弟子,十分謙虛也不肯收徒。柳恩久鍥而不舍地追隨曹老四、五年之久,直至楊禹廷大師1982年仙逝後,經李秉慈、翁福麒先生介紹,終於在1986年才幸拜吳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曹幼甫老師的門下。曹老為人性格直爽,表裏如一,武功深厚,含而不露,教授徒弟,從不保守。經其精心教導,柳恩久技藝大為增進。 從60年代起,在國家體委提倡全民學練太極拳活動以來,柳恩久自覺自願地義務教授太極拳、太極劍、太極推手。40多年來,舉辦各類太極拳學習班、輔導員培訓班、教練員提高班和太極推手學習班等200餘次,學員逾萬人,培養出了輔導員和教練員近百人。為使吳式太極拳後繼有人,發揚光大,20多年分批收了入門弟子和再傳弟子200餘人。柳恩久多年來一直為太極拳事業盡心盡力地工作,成績突出,2001年被吉林省體總、武協、長春市體總、武協授予武術事業特殊貢獻榮譽稱號。 柳恩久從事太極拳研究工作幾十年,對太極拳理論與實踐體會很深,雖年已過八旬,仍耳聰目明,思維敏捷,精神飽滿,身輕體健,寒暑不避,習武不斷,授拳不輟,筆耕不停。繼續寫書立說為太極拳事業奮鬥不息。
迷蹤拳(四)+VCD
第一章迷蹤拳單練單器械套路的內容、特點和習練要求 第一節單練單器械套路的內容 第二節單練單器械套路的特點 第三節單練單器械套路的習練要求 第二章迷蹤拳單練單器械套路 第一節六合單刀 第二節六合花槍 第三節雙頭蛇 第四節昆吾劍 第五節青龍偃月刀 第六節行者棒 第七節方天畫戟 第八節三節棍 第九節梢子棍 第十節樸刀
精簡陳式太極拳八式十六式
精簡陳式太極拳,是在中國武術研究院審定的陳式太極拳競賽套路的基礎上簡化而成的。原套路共56個動作,動作緊湊,運動量較大,以專業運動員練習比賽為主,使陳式太極拳愛好者和初學者望而生畏,為此,筆者結合多年的學習、訓練、教學經驗及教學實踐,創編了這套陳式太極拳精簡套路,8式,16式。將陳式太極拳較有代表性的動作和較有特點的動作,編錄套路。目的是幫助練習者儘快掌握動作要領,提高練習質量,增加練習興趣,並適應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一套簡單完整的套路,既能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也可以達到套路練習的效果。 精簡陳式太極拳,分為8式、16式兩個套路。8式套路動作左右對稱,學練較為簡單,可原地練習;16式套路,是由16個不同的動作組成,沒有重複。
新吳氏太極拳
6分鐘34式,體內、體外都健康-跨腰旋轉,深層按摩腑臟 重心平衡,提高思維能力 腹式呼吸,加強氣血循環 負重訓練,強化骨骼筋肌《新吳氏太極拳》是太極拳大師何南傑先生傾盡所學,揣摩太極拳原貌精髓,以吳氏太極拳為基礎,輔以無極式氣功而創造出來的一門講求平衡的運動。它能夠協調身心,使大腦得到鍛鍊,提高思維的能力,直接加強腦部與全身關節之間的聯繫,並能夠自主控制與放鬆腦部緊張的情緒。新吳氏太極拳對人體的健康非常有益,採用腹式順呼吸法,在慢速度的動作過程中,心跳頻率保持正常,且全身發熱出微汗,增強呼吸系統的功能,加强全身氣血的循環。它還能夠強化骨骼與筋肌,在變換動作的過程中,鍛練以單側腿來維持全身重量。此外,因為動作以腰胯為軸左右旋轉,對胃腸也有著按摩的作用,因此能強化消化系統。新吳氏太極拳是適合各個年齡層、並且極富挑戰性的一門有內涵的功夫。整套太極拳運動只需要約六分鐘的時間來完成,適合在精神與物質上忙碌生活的現代人於強身保健之需要。
鄭琛太極拳道詮真
太極拳,源於中國古老文化的底蘊之上。作為中國武術的一支奇葩,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在不斷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的各個方面,給人類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當今六大太極拳門派的爭奇鬥艷,充分展示了太極拳運動的無限魅力,諸多太極拳的名家大師,奉獻自己畢生心血,不僅系統完整地繼承了太極拳的精髓,在推廣普及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敢於突破傳統觀念的約束,通過自己辛勤的筆耕,結合自身習練的感受和心得體會,以書刊的形式,將中國武術的精華,尤其是太極拳在理論和實踐諸多方面的經驗加以總結,系統地展現給廣大的愛好者和武術工作者。正是由於他們的不懈努力,當今世界的人們才能領略到武術圖書繁花似錦的大好局面,才能盡情地吮吸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的汁液,並從中體驗到無窮的魅力。
王海洲趙堡太極拳詮真
太極拳,源於中國古老文化的底蘊之上。作為中國武術的一支奇葩,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在不斷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的各個方面,給人類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當今六大太極拳門派的爭奇鬥艷,充分展示了太極拳運動的無限魅力,諸多太極拳的名家大師,奉獻自己畢生心血,不僅系統完整地繼承了太極拳的精髓,在推廣普及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敢於突破傳統觀念的約束,透過自己辛勤的筆耕,結合自身習練的感受和心得體會,以書刊的形式,將中國武術的精華,尤其是太極拳在理論和實踐諸多方面的經驗加以總結,系統地展現給廣大的愛好者和武術工作者。正是由於他們的不懈努力,當今世界的人們才能領略到武術圖書繁花似錦的大好局面,才能盡情地吮吸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的汁液,並從中體驗到無窮的魅力。
吳式太極拳四十五式+VCD
吳式太極拳競賽套路,是由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組織張文廣、張山、門惠豐、李秉慈、闞桂香、計月娥等專家、教授在傳統吳式太極拳套路的基礎上創編而成的。它集競賽性、健身性、表演性於一體,並繼承了傳統吳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動作輕鬆自然,連綿不斷,拳勢小巧靈活;拳架由開展而緊湊,緊湊中不顯拘謹的風格特點。
中國跆拳道實戰100例
跆拳道起源於朝鮮,是一種動作簡單、直接、實用,以技擊格鬥為核心,以修身養性為基礎,以磨煉人的意志,振奮人的精神為目的的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夕陽美功夫扇五十六式
「夕陽美功夫扇」是作者繼「太極功夫扇」之後創編的姐妹篇,目的是豐富中老年朋友健身活動內容,提高趣味性、多樣性,加強健身效果。「夕陽美功夫扇」同樣以武術動作為基礎,適當吸收京劇、舞蹈成份,結合「中國功夫」歌曲的內容節奏,構成了載歌載舞,快慢相間,剛柔並舉,活潑新穎的特色。
迷蹤拳(三)
迷蹤拳以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實用性強等獨特的風格特點成為中國傳統武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又因近代大俠霍元甲用其技藝屢勝洋武士而使迷蹤拳名揚海內外。青縣稱得上是迷蹤拳之鄉,歷史上習練迷蹤拳者眾多,且名人輩出。為弘揚這一寶貴文化遺產,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要求,我們系統、全面地對迷蹤拳進行了整理,並分冊出版。迷蹤拳最顯著的特點是實用性強,是以技擊實戰而聞名於世的。迷蹤拳的實用性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能強魄健體,二是可防身實戰,尤以實戰技法見長。迷蹤拳的技擊實戰之法,平時習練時,除了蘊涵於套路拳法招式之中,招招式式均具有攻防含義外,還有一套完整的實戰技法及其基本功夫習練法。這種實戰技法是迷蹤拳全部拳術的精華。過去,這些實戰技法及基本功夫習練法是秘不輕傳的,只是在少數嫡傳弟子中傳授,而且傳授也主要靠言傳口授,很少有文字材料記載。在中華武術大力宏揚、逐步走向世界的今天,為使迷蹤拳得以全面傳播光大,我們將迷蹤拳實戰技法加以整理,撰稿出版,以饗讀者。
孫劍雲孫式太極拳詮真
本書收錄的內容是根據永祥和尚和貞秋大師在石友山火燒少林寺前抄錄的少林寺正宗七十二藝練法整理編寫而成的,在編寫過程中儘量保持了原作的風格,對其中過分玄虛及封建迷信和某些費解不祥之處做了刪節和解釋,每種功夫的具體練法不僅有詳細說明,而且還配有範圍,利於讀者自學。
水中有氧運動
熟練4種游泳法、依目的不同任何人都可以進行的游泳池運動、活用浴室的簡單伸展運動與訓練、水中漫步講座、利用水中運動改變身體的人粟井 英一郎1954年出生。畢業於龍谷大學。為特爾馬紐姆株式會社董事。在(株)志野陶石游泳池相關設施部門負責德國式游泳池設施的建設(團體游泳池等國內外約50處)。1988年成立(株)桑尼塔斯綜合研究所(現在的特爾馬紐姆株式會社),從歐洲進口了游泳池及三溫暖的設備,進行健康俱樂部以及溫浴設施的綜合設計諮商。著作包括「學校科學」、「指導診所」、「最新溫浴設施的開發計畫.營運實態資料集」等。坪井 明1973年出生於千葉縣。畢業於日本韋爾涅斯運動學院。在游泳學校擁有5年的指導經歷。為健康運動指導師。現為上志津的奧克斯最佳體調俱樂部的指導員。高野 祥子出生於熊本縣。畢業於國立鹿屋體育大學。為健康運動指導師。是日本孕婦有氧運動協會認定的孕婦有氧運動指導員。擔任個人指導員,在各健康俱樂部進行健康運動指導。此外,也為主婦們主持了健康學校FUNFITNESSCIRCLE。為健康休閒協會認定的指導員。同時也是特爾馬紐姆株式會社的建議師。小針千典為世界體育館東京公認的個人指導員。1965年出生。畢業於日本體育大學。就讀高中、大學及任職於企業團體的10年間,為美式足球的選手,十分活躍。透過選手生活,深深了解到訓練及復健的重要性,因而投入指導員的世界中。此外,為了援救人命,也取得了SLS的資格。富永 典子1962年出生於千葉縣。畢業於東京YMCA社會體育專科學校。在富士運動俱樂部工作5年,指導從3歲兒童到小學生為止的體操及戶外課程(露營、滑雪、游泳、溜冰)。後來擔任成人有氧運動教練。1994年,進入(株)奧克斯運動科學研究所。進行有氧運動、氣功、伸展運動、水中健康運動等各種運動的指導並培訓指導員。目前主要負責開發課程的工作。在運動俱樂部及公共設施擔任指導工作。板橋 孝廣1980年出生於千葉縣。目前就讀青山學院大學。從小學1年級開始游泳。從小學5年級到高中3年級為止成為選手,不斷的練習。現在擔任上志津的奧克斯最佳體調俱樂部的指導員。秦彌為世界體育館東京公認的個人指導員。1966年出生。畢業於中央大學法學部。為AFAA認定的個人指導員。PNFC-TEC會員。是相當活躍的個人指導員。中谷 麻鯉子1973年出生。為上志津的奧克斯最佳體調俱部的指導員,也是水中健康運動的指導員,負責指導成人的水中健康運動課程。太田 興為世界體育館東京公認的個人指導員。1968年出生。為健康俱樂部的體育負責人,在企業擔任團體運動(成人病等)的負責人,直到現在。
喬松茂武式太極拳詮真
21世紀,是人類追求更高生存質量的世紀。儘管醫學工程、生物工程和生命工程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和發展,但人們依然在努力尋找著更佳的提高生命質量的方法和手段。在這個階段,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無論是生命科學家還是普通百姓大眾,正在趨於一個共同的感知:源於中國的太極拳運動,是當今世界健身強體、提高生命質量的最佳選擇之一。 太極拳,源於中國古老文化的底蘊之上。作為中國武術的一支奇葩,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在不斷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的各個方面,給人類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當今各大太極拳門派的爭奇奪艷,充分展示了太極拳運動的無限魅力,諸多太極拳的名家大師,奉獻自己畢生心血,不僅系統完整地繼承了太極拳的精髓,在推廣普及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敢於突破傳統觀念的約束,透過自己辛勤的筆耕,給合自身習練的感受和心得體會,以書刊的形式,將中國武術的精華,尤其是太極拳在理論和實踐諸多方面的經驗加以總結,系統地展現給廣大的愛好者和武術工作者。正是由於他們的不懈努力,當今世界的人們才能領略到武術圖書繁花似錦的大好局面,才能盡情地吮吸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的汁液,並從中體驗到無窮的魅力。 作為體育專業出版工作者,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把中國武術文化的精華介紹給國內外廣大讀者,使太極拳運動發揚光大,是我們在社會發展的大潮中應盡的歷史責任。在太極拳運動蓬勃發展的今天,出版一套代表當今太極拳主流的叢書,是我們長久以來的願望。在諸多當代太極拳名師的熱情支持下,《中國當代太極拳名家名著叢書》終於問世,我們的這一願望得以實現,甚感欣慰。 這套叢書,囊括了國家規定太極拳和中國六大太極拳流派主要代表的著作,其內容包括各大流派的主要拳理拳論、風格特點、主要的拳術套路、器械套路、太極推手、打手,基本上反映了該流派的風貌。在這套叢書中,有的內容已經陸續散見於一些其他出版物,有的內容則是最新完成的力作。這套叢書的面世,相信對於太極拳運動的不斷發展,會產生新的促進和推動,對於廣大太極拳愛好者、學習者,以及從事中國武術文化繼承工作的研究者們,也會帶來新的感受和新的認知。
決勝雅典-跆拳道服下的心情故事
中華奧運跆拳道隊四位國手陳詩欣、朱木炎、紀淑如和黃志雄在出征雅典前,想為各自的奮鬥歷程,留下見證,他們將自己跆拳道上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及備戰奧運的心情故事,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口述,寫下他們的心聲,作為運動生涯的共同記憶。讓我們共同來分享跆拳道奧運國手道服下的心情故事。
中國循經太極拳二十四式教程
隨著科學的日益昌明,人們在探索自然而使物質文明極大豐富的過程中,不斷地追求完善和淨化自我,對健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回歸自然正是時代的心聲。縱觀人類文明,中華民族在完善和淨化自我方面為人類作出了很大貢獻,留下了很多寶貴遺產。 早在兩千多年前,老子便提出了「道法自然」,教化人們要效法自然,順應自然。「道法自然」的脈系,塑造了無以數計的真如前賢,他們以自身的經歷,在人們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人類在發現「天垂象」的漫長歲月裡,同時以「天垂之象」銘證古今,以日月循天之理擬比人身氣血循經,這種人天合一的律曆、息脈,一直在人身本體內產生使人類進化的作用。人類走向文明,醫學、曆法、天文、氣象、丹砂、藥物、武學……這是伴隨著人類進步留下的足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正是前賢對宇宙自然規律性的觀察,並以此向人們述說做人的道理。人身的氣血循經則是人身中的自然屬性,也正如「天行健」所描述宇宙的規律那樣,十二正經如水火相推,如環無端,運化在其中的則是人身中的元氣。若是違背了自然,則產生了人的種種疾病和痛苦,直至氣絕而亡。 故而先賢種種造詣無不以接近於天垂之象的循經為準則,以使人們遠離疾苦、頤養天年而得享天然。 回顧悠久的歷史,太極拳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不僅是廣為人知的太極操,而且先賢賦予其深刻的內蘊。內操的循經是人的自然之性,正如日月之經天,是悠久歲月中人類走向文明、回歸自然的縮影。 太極拳之循經內練使人們體會身體中氣血的運行、流速、脈道,從而體會太極之理、自然之情……從太極拳的操練中,不只是學習太極拳的動作,而是透過動作來完善人類自我,是統一、淨化自我的開始。 今天人們對健康的追求也應依照過去前賢們留下的痕跡,因為這是歷經歲月煙塵而不能掩遮、消失的痕跡。現在人們提起循經,多由於其傳統文化的不足而畏其艱深,或苦於無從下手而紙上談兵。 太極拳循經內練就其操演而言,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簡單,因為經脈是人體中的自然現象,人的一舉手、一投足無不影響著人的經脈中的氣血運行。 對於太極拳而言,只要能按照標準正確地操練動作,人身中的氣血則自然隨著太極拳的操練而按照循經來循行。 現代人由於生活受到環境的限制,或缺乏認真的精神而忽略了動作的精確性,或因生活的奔波而疏於操練,雖操練太極拳而未能得之三昧,深諳循經內練之妙用,而誤認為前人多作虛妄之談。 對於太極拳的循經內練,若果能深得其中之精髓,首當其衝則是個人身體受益。在日復一日的操演中,身中的氣血隨著動作運化於全身,宣化肝脾,明顯地增加飲食,增進水穀之氣對人體生命的保障,疏通經絡,從而推動著人的生命活動之根本———真元之氣潤澤周身,使之「元氣潤大千,周野全四極」,五臟六腑都受到真氣的溫養,乃至真華外顯,使每一根毛髮都受到潤澤。隨著真元之氣的飽滿,「元氣俱足而諸邪俱退」,也就遠離了疾苦。同時「五臟堅實而使人長壽」,自然而然就能益壽延年。 伴隨著體質的改善,在領略到「道法自然」的魅力之後,人的精神面貌也隨之煥然一新。透過持之以恆的鍛鍊,並且經常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改善自我,人的靈魂自然得到昇華,能更積極地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 循經太極拳秉承宗風教化,譜文齊備,唱頌雅言,內含諸多學識,能使學人在鍛鍊之外領略宗風神韻,補充其缺少的傳統文化,實有一箭雙鵰之效果。
陳式太極拳五十六式+VCD
陳式太極拳動作名稱◎第一段1.起勢2.右金剛搗碓3.攬紮衣4.右六封四閉5.左單鞭6.搬攔捶7.護心捶8.白鶴亮翅9.斜行拗步10.提收11.前蹚12.右掩手肱捶13.披身捶14.背折靠15.青龍出水16.斬手17.翻花舞袖18.海底翻花19.左掩手肱捶20.左六封四閉21.右單鞭◎第二段22.雲手(向右)23.雲手(向左)24.高探馬25.右連珠炮26.左連珠炮27.閃通背◎第三段28.指襠捶29.白猿獻果30.雙推手31.中盤32.前招33.後招34.右野馬分鬃35.左野馬分鬃36.擺蓮跌叉37.左右金雞獨立◎第四段38.倒捲肱39.退步壓肘40.擦腳41.蹬一根42.海底翻花43.擊地捶44.翻身二起45.雙震腳46.蹬腳47.玉女穿梭48.順鸞肘49.裹鞭炮50.雀地龍51.上步七星52.退步跨虎53.轉身擺蓮54.當頭砲55.左金剛倒碓56.收勢
楊式太極拳四十式+VCD
楊式太極拳拳架舒展簡潔,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輕靈沉著。為了進一步推廣、普及楊式太極拳,為了使楊式太極拳能夠納入競賽的軌道,1988年9月,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組織張文廣、張山、門惠豐、李秉慈、闞桂香、計月娥等專家、教授在傳統楊式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了楊式太極拳競賽套路,使其統一化、規範化、定量化,更符合競賽的要求。
健康至柔太極20式(附VCD)
有台灣李連結之稱的太極拳金牌教練詹明樹,出身武術世家,創編「至柔太極功法」,是十分具有邏輯性與深度的練功系統,能夠全面性且針對性地強化習練者的功力與技術,有效地使人達到「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的強身養生目標。同時,更是進一步修練好太極拳的絕佳功法。【隨書附贈示範VCD!】
奪凶器基本技法
在拳場上,他們永遠是一張張拉滿的弓。武壯士們豈肯認輸於流行現世的泰拳、跆拳道、柔道?怎能容忍別人小視中國的神功呢?用拳師們的話說:「生不服,死不降呀….」其中的悲壯和美麗卻使我感動至今。中國武術分布很廣,其源流的考證永遠是一個有意味的課題。其路途遙遙、山重水複。在江河兩岸,在滇南,在漠北,到處都留下武術人的子孫、武術人的榖種、武術人生死絕唱的故事。韓教授常說:「武術不僅是史學問題,還是一種博大的文化體系問題。每當我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會突然感覺到,我們的地球在這空洞豐饒的宇宙間正做著孤獨長嘯,它必定要發出某種聲音的。」是的,韓建中出身於武術望族之家,這個家族始終沒有停止過尋求與探索的步伐,好像被一個神聖而不曾言傳的目標所引導。他們一代代地腳踏星宿長旅,到底在尋求什麼、奔赴什麼?這就像屈原的《天問》,上下求索不息….
華佗五禽戲〈古本新探〉
《古本新探華佗五禽戲》是在華佗養生理論基礎上,運用內在調息的功法,融入了螺旋功、纏絲勁、混元體等,並在形體動作中進一步深化。如形態中的剛猛與柔和,動作上的簡繁和難易,特別是在寫照中傳神,在傳神的妙境中,演練者得以意力的昇華。此書將五禽戲編成每禽八勢,五禽五組,全套路四十勢。連續一次演練完成,達到形、意為一體的要求。經反覆研練實踐證明,能進一步地發揮五禽戲內在應有的養生保健的巨大效應。
太極拳研究〈珍貴本〉
太極拳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健身拳術,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有不少太極拳家留下了一些寶貴的經驗和良好的方法,大大豐富了太極拳的理論。但由於在解放前,武術界門戶之見很深,保守之風較重,這些拳論大部分散見於各種書中,大都言簡意賅,初學者不易理解;有些甚至是代代抄傳,沒有著書問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政府的關懷、提倡,以及廣大群眾的熱情參加,太極拳這一寶貴遺產得到了發揚和推廣,並相繼出書介紹各派太極拳,對增強人民體質起了良好的作用。為了能比較系統地整理和繼承已積累的經驗和方法,以便進一步挖掘這一遺產,我從一九六一年夏起,受人民體育出版社之托,開始了這本書的編寫工作。 唐豪先生生前研究武術多年,因此,把他的關於太極拳的古拳譜的一部分考釋遺著也納入本書發表。 本書目的是參考各家著作,有系統地、綜合地闡述太極拳理論。這是個艱巨的任務,但限於我個人體驗不深,水準和精力有限,所以在編寫中時繼時續,有些技術雖然心中了了,但苦於不能達之於文字,幾經修改,闡發粗疏之處,仍難避免,謹俟讀者指正。 本書初稿曾就正於沈家楨、徐致一和李劍華諸位先生,特別是沈家楨先生對本書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特表謝忱。 書中有關於陳式所強調的纏絲勁練法,武式所強調的內功方法,曾就正於陳式太極拳家沈家楨、陳照奎,武式太極拳家郝少如三位先生;在寫作過程中,邵汝乾、何炳泉二位大力協助查找資料和譽寫;周元龍先生代為繪圖;在此一併致謝。 顧留馨 一九六三年五月於上海
陳式太極拳養生功+VCD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社會經濟的長足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斷提高,日常工作和生活正在逐步向電器化、電腦化、自動化發展,它大大減輕了人們的體力勞動,然而文明病也隨之而來,由於身體活動少,人們的體質機能逐漸下降。因此,近些年來掀起了學武健身及氣功熱的高潮。數百年來,一直在人們心目中占有極重要地位的「太極拳」,以其健身養生與技擊防身的良好作用,深受人們喜愛,且已流傳於海內外。其活絡筋骨、疏通經絡、調解神經、袪病延年之功效,已得世人所公認。筆者自幼習練太極拳,深知太極拳精髓之內家氣功,對健康人體之功效顯著。 為此,雖本功法鮮少外傳,但為提高人們健康素質,促進全民健身運動,服務於社會大眾,特將祖傳的太極內功(氣功)養生法公諸於世,希望能為人類的健康有所貢獻。太極始於無極,再分兩儀而化三才,由三才顯四象,演變八卦於無窮,氣功者乃近幾年之新名詞,原在武學中與內功同義,在太極武術流傳中,太極內功(氣功)一直為歷代太極先師所重視,亦為太極拳術中重心所在,故人常稱太極拳為內功拳,旨在要求練拳者懂得採氣培元,守丹起功,由體內精氣化神還虛,以求能反璞歸真,由太極而歸於無極。 所謂天地人合一,陰陽合融,天地人與大自然混為一體,即是太極內功(氣功)修煉之終極目標。古人云:「培其根則枝葉自茂,潤其源則流脈自長。」太極內功則為「培根潤源」之良方,願能與熱愛太極之人士共同參研分享。本書所介紹的陳式太極拳養生功、太極培元養氣法(靜坐養氣法、樁功聚氣法)以及陳式太極拳精要十八式,方法清晰,言簡意賅,簡便易學,尤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心臟病、消化不良、關節炎等慢性病效果甚佳,能起到事半功倍之良效
四十二式太極劍+VCD
42式太極拳為適應國內外武術競賽活動的開展,中國武術研究院組織國內武術專家、著名教練及優秀運動員,於1989年編創了42式太極拳競賽套路。42式太極拳的取材兼採各家太極拳,不限於某一種流派,所以人們又俗稱它為「綜合太極拳」。
四十二式太極拳+VCD
42式太極拳為適應國內外武術競賽活動的開展,中國武術研究院組織國內武術專家、著名教練及優秀運動員,於1989年編創了42式太極拳競賽套路。42式太極拳的取材兼採各家太極拳,不限於某一種流派,所以人們又俗稱它為「綜合太極拳」。
李德印太極拳規範教程
德藝雙馨話德印第一章 太極拳基本知識第二章 太極拳基本技術第三章 太極拳的教學與訓練第四章 簡化太極拳(二十四式)教學第五章 四十八式太極拳教學第六章 四十二式太極拳(太極拳競賽套路)教學第七章 三十二式太極劍教學第八章 武當太極劍教學第九章 五十六式楊式太極劍教學
木蘭拳
1998年4月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組織有關專家,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木蘭拳規定套路》和《木蘭拳競賽規則》審定會。與會專家就木蘭拳規定套路的技術風格、內容取捨及競賽通則、評分方法、操作性、可比性等諸多問題充分展開了學術研討,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 1999年5月,在浙江省台州市舉行了全國木蘭拳規定套路比賽。由實踐並結合第一次審定會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又組織專家和學者對《木蘭拳規定套路》和《木蘭拳競賽規則》進行了修改和整理。 1999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第二次《木蘭拳規定套路》和《木蘭拳競賽規則》審定會,對修改後的三個木蘭拳規定套路和競賽規則進行了審議。會議認為修改後的規定套路在體現木蘭拳武舞結合特點的基礎上,強化了技術規範,增強了木蘭拳運動的競技性、可比性,反映了當前木蘭拳開展的水準和現狀,滿足了群眾進一步提升和推廣的需要。修改後的競賽規則也更趨於嚴謹、科學,便於操作。 這次出版的《木蘭拳二十八式》《木蘭單扇三十八式》《木蘭單劍四十八式》三個規定套路和《木蘭拳競賽規則》,就是經第二次審定會討論通過並進一步整理而成的。這些成果除了編纂成書發行外,還攝製成教學錄影帶和VCD影碟教材發行。我們相信,這些規定套路的推廣和木蘭拳競賽規則的實施,必將促進木蘭拳運動的普及和提升,使木蘭拳運動更加科學和規範地發展。 本書圖文並茂,圖文不相符之處以文字為準。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澳門木蘭拳協會的熱情資助,在此,謹致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