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商品化理論
政治商品化 「政治商品化」在代議政治的晚近發展中,有如聚光燈般鮮麗地輝映著政治人物的舉手投足,卻甚少被政治學界視為具有未來指標的嚴肅課題。本書作者嘗試匯合政治哲學、政治經濟學與歷史社會學諸觀照面,一體拆解這段具有深遠影響的意識根源,並指陳其結構關係。 在民主化和媒體傳送快速的國家中,政治商品化的情況會很明顯的被民眾所發現;在社會學的觀點中,這是一種衝突,由民主的意識經資本思想而轉達成為以目標為首要的,而中間的工具都只是過程罷了!在政治經濟學的想法中,政治思想如何能包裝,會更能提升價值,而以經濟的觀點來看政治的模型。 作者簡介 李培元 屏東縣人,一九六一年生 學歷/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畢 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 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 現職/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專任副教授
後現代政治意識
後現代政治意識 後現主義就像一個巨大的黑洞,它吞噬了現代文化的一切領域。雖然,它起源於建築學,但它橫掃了藝術、文學、哲學、繪畫、戲劇、電影乃至政治意識等領域。 本書將圍繞後現代政治意識這一主題,對後現代政治意識在各方面的影響加以敘述。它包括後現代政治意識的一般特徵、後馬克思主義。後資本主義、後社會主義等意識型態的變化,包括後現代政治實踐的各方面,如民主意識、女權主義等等。 作者簡介 鄭祥福 鄭祥福,一九五五年生於浙江常山。一大八二年畢業於原杭州大學(現浙江大學西溪校區)哲學系,一九九四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現為浙江師範大學政法系教授,系副主任。專事現代西方哲學的教學與研究。曾發表〈走出真理問題的迷宮--論當代西方科學哲學的真理觀〉(《中國社會科學》一九九六年第五期)、〈後現代科學哲學的出路何在〉(《哲學研究》一九九三年第十一期)、〈范‧弗拉森與後現代科學哲學〉(《哲學研究》一九九五年第三期)、〈實在、指稱與認識的自組織性〉(《哲學研究》一九九六年第十二期)等論文六十餘篇。 出版個人著作《後現代主義》(揚智一九九九)、《范‧弗拉森與後現代科學哲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八)、《李歐塔》(生智一九九五)、《後現代政治意識》(揚智一九九六);與孟樊共同主編《後現代學科與理論》(生智一九九七)一書。
當代自由主義
如果說西方世界是現代社會的代表,而自由主義又是西方社會組織的基礎,那麼自由主義就可說是現代西方社會組成的基本哲學。由於西方文化對整個世界造成巨大的影響,因此,我們不得不對西方社會的組成有必要的瞭解。但是,自由主義到底是什麼?其目的又是什麼?若簡單地以「不侵害他人的權益與自由」來解釋,是否足以說明自由主義的義涵?從康德、笛卡兒到洛爾斯的公正分配各指涉了什麼樣的內容?對哲學理論甚至整個世界秩序又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若人生的終極目的即在於追求美好的人生,那麼自由主義的要旨簡單地說,就是對「究竟什麼樣的人生才算是美好的人生?」永遠沒有一個客觀標準的答案。
日本近代政治史(二)
日本近代政治史 本卷的主題是明治維新,作者不僅對明治維新的內容及精神做了詳盡的敘述,更對明治維新的整個歷史過程,有深刻精闢的解釋,務使讀者經由閱讀此書獲得新的領悟。
馬克斯韋伯與現代政治理論
政治理論 韋伯--作為一個對於社會學發展的主要貢獻者自是不待多言的,但作為一個政治評論家和積極的辯論家卻是鮮為人知。 本書從韋伯的文獻中,對韋伯與現代政治理論的關係做了精闢的分析,讓讀者一窺韋伯的政治風貌。韋伯以集政治家與學者鋒芒於一身的智慧,為現代政治體制把脈,值得讀者深思再三。
日本近代政治史(一)
日本近代政治史 這部日本近代政治史,是日本政治史大家信夫清三郎在已經出版的幾部關於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史的基礎上,對多年來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概括和總結,由於使用材料豐富,因此分析客觀。 全書共分四卷,依照發展時期的不同來論敘之。第一卷以十七世紀初至十九世紀中葉德川幕府統治時期為背景,闡述了日本封建社會後期經濟的發展與階級矛盾的激化,涉及內政、外交和思想各方面,並揭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制打開日本大門,使日本面臨了淪為殖民地的危機。此外,在敘述中還注意聯繫中國的情況,以及與日本的比較,並提出獨特的見解。
政治學 辭典
政治學之稱,雖不見之於我國往古的典籍,但在二千五百餘年之前,儒家由修齊治平以迄世界大同的政論,實具有其整套的理論體系。 在西方言之,二千四百餘年之前的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著政治學一書,開創了政治學的新格局。嗣是以還,歷代從政人員和治學之士,對於政治理論和政治制度,精研潭思,踵事增華,使政治學的論域日益擴展,政治學的體系日趨完整,成為現代重要社會科學之一。而近代美國行為學派,更以新方法建立新的政治理論;此一新的趨勢,猶在迅速發展階段,中外政治學者正予以莫大的注意和關切。 本部門編排體例係按名辭中文首字筆畫為序,每題為文,長短詳略,未必一致,蓋為尊重作者原意,主編者未敢強予求同。 本部門因牽涉中外古今的政治論說,由於人力物力及時間之所限,所列名詞及其內容,難免有所缺失,尚望高明,不吝賜正,俾於再版時修正。
清末民初的民主思想論集
作者簡介 孫廣德,山東省萊陽縣人,民國十八年生。國立政治大學國家法學博士,專攻中國政治思想以及政治神話。曾任台灣大學教授,並且先後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中興大學,政治作戰學校,東海大學與國立中山大學等校。 專制下的民主思想 清末民初是中國繼春秋戰國之後,另一個政治思想上百家爭鳴的時代。然而不論是主張君主立憲也好,主張民主革命也好,皆不外以「如何在中國建立民主政治,以使國家走上現代化的道路,免於受到列強的侵略」來做為思考的主軸。另一方面,清末民初也可以說是中國在試驗民主的道路上,一段顛波踉蹌的歷程。因此,無論就政治思考或者是政治實踐而言,民主思想的啟蒙,演變與推一過程,無疑的是此一時期中國政治思想發展的核心。 本書各篇所涉資料頗為駁雜,並少見於專書與文集,而多散見於各報章雜誌。其中若干部分一般圖書館不易尋獲,所以研究期間,常親自奔波於台灣大學各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以及近史所圖書館,中央圖書館等處查閱,抄閱等等,可說是備感辛勞,希望能對讀者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