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2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禪與老莊

徐小躍  著
龍圖騰文化 出版
2019/04/02 出版

本書以禪與老莊關係的歷史發展為主線,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深入、系統地探討了禪與老莊在本體論、思維方法、民族心理及審美情趣等方面的異同,具體考察了老莊與禪宗淵源、互補及互用諸重關係,從一個側面揭示了佛教禪學的思想特質及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足以體現禪與老莊思維模式、思想特色的「我佛一體」之禪境與「天人合一」之道境,則是本書闡釋的重點。對楞伽禪、豐盛能禪及後期禪宗與老莊思想之不同關係,作者亦有精當論述與闡發。 本書特色 ◎對於老莊和佛教對現象世界的相對性揭示作出正面和積極的肯定 ◎從歷史的發展中探討禪與老莊的關係。 ◎老莊思想與禪學源流關係的探討及闡釋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國禪宗通史 上冊

杜繼文  著 、魏道儒  著
龍圖騰文化 出版
2019/04/02 出版

本書是迄今為止中國學者撰寫的唯一一部禪宗通史著作,全面敘述從印度禪學到清末禪宗的流變歷史,時間跨度兩千多年。本書以系統闡述眾多禪思潮、派系、典籍和人物為主,深入分析禪學與戒律學、般若學、唯識學、華嚴學、天臺學、凈土、密教的多方面交流和整合,記述了禪學與道教、儒教為主體的中國固有思想文化的衝突、融合和互動過程。本書還注重揭示制約禪宗興衰的政治、經濟、民族和文化等因素,考察禪宗在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和對外傳播中的作用。同時,本書在探討諸多重要歷史和理論問題方面,也提出了不少新觀點。 本書特色   一、這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禪宗通史之作,有利於人們全面完整地認識禪宗的歷史面貌。 二、本書堅持「用歷史說明宗教,而非用宗教說明歷史」的立場,力度從時代背景出發,追尋禪宗的成因和諸多禪思潮的發展,表現了一種客觀而嚴肅的學術態度。如書中有關「流民」是禪宗形成的社會基礎,現已成為學界公認的理論創見。 三、本書細緻梳理和披辨各種禪宗史料,力求拂去覆蓋在禪宗身上的神秘色彩。杜撰歷史是傳統禪史的一大特點,許多著作不辨真偽,信手採摘,以訛傳訛。本書作者以其豐富的學養、深厚的功力、嚴謹的態度,爬羅剔抉,還禪宗以真實面目。 四、本書儘管是一部嚴謹的學術著作,但敘述暢達明瞭,絕無晦澀難懂之弊,因此也是一般讀者瞭解禪宗及禪思想的金鑰。

9 特價49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國禪宗通史 下冊

杜繼文  著 、魏道儒  著
龍圖騰文化 出版
2019/04/02 出版

本書是迄今為止中國學者撰寫的唯一一部禪宗通史著作,全面敘述從印度禪學到清末禪宗的流變歷史,時間跨度兩千多年。本書以系統闡述眾多禪思潮、派系、典籍和人物為主,深入分析禪學與戒律學、般若學、唯識學、華嚴學、天臺學、凈土、密教的多方面交流和整合,記述了禪學與道教、儒教為主體的中國固有思想文化的衝突、融合和互動過程。本書還注重揭示制約禪宗興衰的政治、經濟、民族和文化等因素,考察禪宗在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和對外傳播中的作用。同時,本書在探討諸多重要歷史和理論問題方面,也提出了不少新觀點。 本書特色   一、這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禪宗通史之作,有利於人們全面完整地認識禪宗的歷史面貌。 二、本書堅持「用歷史說明宗教,而非用宗教說明歷史」的立場,力度從時代背景出發,追尋禪宗的成因和諸多禪思潮的發展,表現了一種客觀而嚴肅的學術態度。如書中有關「流民」是禪宗形成的社會基礎,現已成為學界公認的理論創見。 三、本書細緻梳理和披辨各種禪宗史料,力求拂去覆蓋在禪宗身上的神秘色彩。杜撰歷史是傳統禪史的一大特點,許多著作不辨真偽,信手採摘,以訛傳訛。本書作者以其豐富的學養、深厚的功力、嚴謹的態度,爬羅剔抉,還禪宗以真實面目。 四、本書儘管是一部嚴謹的學術著作,但敘述暢達明瞭,絕無晦澀難懂之弊,因此也是一般讀者瞭解禪宗及禪思想的金鑰。

9 特價49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錢穆  著
臺灣商務 出版
2019/04/01 出版

五四運動百週年紀念版 & 錢穆先生畢生重要代表作 以「人」為主軸,細查清代學術思想之沿革 用語簡潔,指涉深遠 以史學家深邃的目光 力圖在傳統文化中,尋找民族自立自強的力量 錢穆先生自序開端,提及成書始末:「民國二十年秋,余始任教國立北京大學,為諸生講近三百年學術史,因撮記要指備誦覽……」,文中又載「斯編初講,正值九一八事變驟起,五載以來,身處故都,不啻邊塞,大難目擊,別有會心……」。 錢穆先生研究清代學術史的力作— 以史學家的智慧來解讀 中國傳統思想的傳承和演變, 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 周詳地分析了清代學術思想之全貌。 五四運動後,學術與思想正經歷巨大的改變, 也正因戰亂,北平各界罕見文本盛行, 錢穆先生接觸到的書籍,較前人更為豐富齊備, 先生以人為脈絡,重新打造清代思想學者的全神堂: 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戴震、章學誠、龔自珍、曾國藩、陳灃、康有為…… 等。 本書為錢穆先生研究清代學術史的重要作品,書中共敘述五十一位學術人物的思想,涵蓋整個清代的學術發展,以思想史大師為主,規模有如一部「清儒學案」,指出漢學家對於天下治亂的用心所在。引證廣博,考證精深,堪稱中國近代最重要學術史著作之一。與梁啟超先生的同名著作各領風騷,奠定了清代學術史研究的基本格局。 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汎森教授專文導讀~~ 班雅明在〈歷史哲學論綱〉一文中,借用了保羅・克利的一幅畫〈新天使〉(Angelus Novus)闡釋他對歷史的看法:「歷史天使的臉望向過去,身體前進到未來。」 歷史的研究即帶有這個特色。……《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是一部八十多年的書了,在這麼長的時間內,思想史的寫法已有相當大的變化。……不同時期的學者從各種不同角度閱讀錢書時,彷彿是新天使移動的腳步。譬如楊樹達日記裡說:「閱錢賓四(穆)《近三百年學術史》。『注重實踐』,『嚴夷夏之防』,所見甚正。文亦足達其所見。佳書也。」楊樹達讀此書時在1943年,此時「歷史天使」的身體前進到了對日戰爭,但他的臉望向過去、望向錢穆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時,所看到的重點是「注重實踐」、「嚴夷夏之防」,與之前之後的讀者都有所不同。我個人相信未來不同時代的讀者,也都將在這本書中看出不同的重點與意義來。

79 特價67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從指南山到湯遜湖:中國的知識、思想與宗教研究

劉芝慶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9/03/01 出版

這個世界很大,卻一切只跟自己有關,學術研究也是如此。課題的選擇、視野的切入,無不與本身的專業與才性發生聯繫,但這種喜歡,必然是藉著事物而呈現,不可能都是情緒而已。「好讀書,不求甚解」,只是瀟灑,其實真正的重點是:「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每有會意,舉一反三,引申觸類,學而時習之,反映在一篇篇的論文,一次又一次的授課,遙吟俯暢,逸興遄飛,不知中年將至!

9 特價5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論中國人格

高占祥  著
麥禾(天宇 出版
2019/02/20 出版

中國傳統的修養觀認為:修身首先要正心,修身的意思絕不僅限於外表的修飾,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修養,即所謂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這正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所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成長起來的當代青年,更應該深刻認識進行道德修養的必要。良好的道德品質不可能與生俱來,只有通過長期的修養才能形成。所以說,這也是所有想成為合格的中國人畢生必修的「功夫課」。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人格名言·友善卷

麥禾(天宇 出版
2019/02/20 出版

品讀這些格言,我們能看到先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身處逆境的堅定,面對榮辱、得失、利害的節操,也能看到他們對功成名就的希冀、「專心致志以事其業」的敬業,以及坦誠、無欺、一諾千金的個人操守;更能在那些簡潔精辟的句子裡,體會他們坦蕩、豁達、平和、寬容的美好情操。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康有為思想研究 (二版)

蕭公權  著
聯經 出版
2019/02/18 出版

本書藉由對康有為的際遇,提出戊戌變法維新時期的政爭不僅是單純的新舊思想之爭,且參雜了個人權益之爭。這種「利己」行為,決定了維新運動的成敗。

79 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權勢轉移:近代中國的思想與社會(修訂版) 上冊

羅志田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9/01/01 出版

本書注重歷史當事人的時代關懷,返其舊心,從廣義的文化視角考察近代中國思想與社會的權勢轉移。全書跨越思想史和社會史的學科藩籬,通過探討近代大變局中傳統的中斷與傳承,中西文化競爭與民族主義的特異,思想衍化與社會變遷的互動等各層面的多元互動,揭示近代中國社會新中有舊、舊中有新的豐富特性。隨著四民社會的解體和經典的隱退,出現了民國之中「國進民退」的傾向。這些演變既產生了眾多問題,又遮蔽了不少問題,當時就造成讀書人的困擾,迄今仍在影響我們。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權勢轉移:近代中國的思想與社會(修訂版) 下冊

羅志田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9/01/01 出版

本書注重歷史當事人的時代關懷,返其舊心,從廣義的文化視角考察近代中國思想與社會的權勢轉移。全書跨越思想史和社會史的學科藩籬,通過探討近代大變局中傳統的中斷與傳承,中西文化競爭與民族主義的特異,思想衍化與社會變遷的互動等各層面的多元互動,揭示近代中國社會新中有舊、舊中有新的豐富特性。隨著四民社會的解體和經典的隱退,出現了民國之中「國進民退」的傾向。這些演變既產生了眾多問題,又遮蔽了不少問題,當時就造成讀書人的困擾,迄今仍在影響我們。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本書讀懂中國大謀略

王海洋  著
海鴿 出版
2018/12/26 出版

■ 內容詳實,邏輯性強,脈絡清晰,既可為專業歷史探討亦可為休閒讀本。本書中的故事是以獨特的視角,用故事體裁,說古道今,評時論事,以清新的文筆,動人的情節,深邃的哲理,嚴密的邏輯,講一則故事,介紹一種智謀,點撥一點道理,融知識性、哲理性、故事性、趣味性於一體。既可供讀者研究前人豐富的謀略遺產,啟迪智慧,增長才幹,亦可供人們隨意翻閱,平添閱讀休閒之樂趣。■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幫助讀者完整的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的智謀學深邃廣袤,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里,本書中的故事大多取材於經史典籍,也有一部分採自稗官野史,集中展現了古代中國人在治國安邦、治軍用兵、斷案決訟、平定動亂、經營產業、為人處世等方面的高度智慧,許多歷史事件中都鍥刻著古人的聰明才智和文韜武略。■ 掌握中華文化的精髓,簡單扼要地勾勒出中國歷史的發展。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的古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歷史和文化需要一代一代去傳承,作為中華兒女,誰都希望瞭解和學習自己民族的文化歷史,古代文化中蘊涵著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可以開拓視野,昇華境界,豐富知識結構,實行多元啟迪,引發新的思考、探索和行動。

9 特價35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孫文思想基本讀本

張亞中  著
孫文文創 出版
2018/12/10 出版

孫文思想並非黨國思想,而是立國與建國的理念。國人及所有海外華人,有必要瞭解孫中山先生的救國建國思想。此非為考試,而是國民應有的基本知識;此更非意識形態的灌輸,而是做為現代國民對當代思潮必需要有的認識。本書用最精簡,但最嚴謹的寫作方式,以期還原孫文思想的原貌。本書是以孫中山先生所發表過的言論、文字來認識孫中山,不加油添醋,不刻意美化,避免曲解,也避免用其他人士的觀點來誤導,讓讀者可以閱讀到真正的孫文思想。全書分九個單元,分別為「孫中山的一生」、「三民主義的總述」、「民族主義概說」、「民族主義的基本主張」、「民權主義概說」、「民權主義的基本主張」、「民生主義概說」、「民生主義的基本主張」、「孫文思想的哲學觀與對國人的期許」。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觀瀾索源:先秦兩漢思想史新探

萬卷樓 出版
2018/10/01 出版

先秦兩漢儒家思想的發展,經歷一個高低起伏的歷史,值得重新注視。加上近年利用出土文獻的大量發現和整理,重寫先秦兩漢思想史的呼聲高唱入雲。本書各篇文章多能利用最新出土文獻,並浸潤於傳世文獻中,以求對此段思想大潮加以析述。全書共收文章十九篇,主題圍繞先秦兩漢思想與教育為主,開啟了二千年來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中國文化。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影響中國命運的答卷:董仲舒《賢良對策》與儒學的興盛

深川真樹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8/10/01 出版

本書主要以《賢良對策》作為研究對象,重新探討董仲舒在漢代儒學興盛中扮演的角色。本書並不追隨許多學者採取的理路,如根據《漢書》中的幾條記載,毫無懷疑地肯定漢武帝採納《對策》而定儒學於一尊,並看重董仲舒在儒學興盛中的角色,或者在武帝採納《對策》的前提下,設想武帝將董仲舒思想當作治國指導思想,而從《春秋繁露》中尋出維護帝國體制的思想,以說明董仲舒在儒學興盛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實在學術界,關於董仲舒和漢代儒學興盛的關係存在著多樣的意見,本書則闡述雖然我們應當承認董仲舒《對策》的內容在他生前沒有發揮太大作用,但如若注意到儒學興盛即是一個階段性歷程,便還可以找出董仲舒思想在「儒學的主流化」中的積極意義。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清代中晚期理學研究:思想轉化、群體建構與實踐

田富美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8/10/01 出版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象數與義理

張善文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8/09/01 出版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當你找不到人生伴侶的時候,怎麼辦?(DVD)

王浩一  著
清涼音 出版
2018/08/29 出版

〈咸〉卦,所謂「咸更勝於感」,「無心之感」講究彼此默契已入更高境界。咸卦艮下兌上,艮為山,兌為澤,山上有澤,澤性下流,能潤於下,山體上承,能受其潤。以山感澤,稱之「咸」。同時「艮」是少男,是剛;「兌」是少女,是柔,少男禮下少女,有剛柔交感之意。咸是無心之感,象徵無心的感應,這是異性之間必然也自然的現象。北宋的超級美少女李清照,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騷動著開封的年情學子。我們來看看她的愛情。

9 特價5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如果時局沈淪遭遇衰敗,怎麼辦?(DVD)

王浩一  著
清涼音 出版
2018/08/29 出版

〈剝〉卦,上卦艮山,下卦坤地,卦象就是高山依附於大地,有土石剝落之象,諭示「剝爛侵蝕」,全卦闡明事物發展過程中「剝除自我」的事理,也論述「小人得勢,君子困頓的時刻」。陽氣將盡,處在剝奪、剝落、浸蝕的時候,是不利於有所前往。在〈剝〉的理解中,看到柳如是風塵女子,她如何以豪放之情,讓生命的高度與她最尊敬的南宋詩人辛棄疾,愛國熱忱等溫。讓生命的純粹與她最崇拜的巾幗英雄粱紅玉,不讓鬚眉的精神同映輝。

9 特價5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如果面臨爛攤子需要整治,怎麼辦?(DVD)

王浩一  著
清涼音 出版
2018/08/29 出版

在易經有一卦〈蠱〉,說得是「懲弊治亂,謹始慎終」的道理,理得是「天下久安無為,而弊生之」的時刻,要如何「整飭修治」。〈蠱〉卦的蠱字,從字形上分析,器皿中生了蟲子就叫蠱;糧食中長了蟲子也是蠱。在《易經》裡,女人迷惑男人、大風吹落山木都叫蠱,都屬同類的事物。蘇東坡說:「器久不用而虫生之,謂之蠱;人久宴溺而疾生之,謂之蠱;天下久安無為而弊生之,謂之蠱」。道光帝要林則徐來幫他「整飭修治」。

9 特價5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如果自己蹲下才能顯示他人,怎麼辦?(DVD)

王浩一  著
清涼音 出版
2018/08/29 出版

〈損〉卦,上卦艮山,下卦兌澤,澤在山下,澤卑山高,卦象就是澤自損以益山高,諭示「減損」之義,全卦揭示事物有時必須在某個方面,作一定的減損才能獲益,也強調「自損不善」的修養,尤其應自損其私欲以利於公理,自損於身家以益天下。青年玄奘28歲即踏上西行,被困,被擒,險象環生。看他如何面對在劫難逃的生死一線,也看他如何絕處逢生。孤影西征十七年,東歸之時,44歲中年了,他如何懷著複雜的心情?遊子還鄉。

9 特價5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王子精靈法則:陽明心學智慧記

陳復  著
聯經 出版
2018/08/28 出版

我們心裡都住著一個精靈 讓王子精靈法則,幫助這個精靈獲得滋養與茁壯,活出生命的智慧與洞見 古人將思想家尊稱作「子」,心學宗師王陽明先生曾說:「良知是造化的精靈。這些精靈,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從此出,真是與物無對。」因此,「王子精靈法則」就是指陽明先生談良知的觀念脈絡,其實就是將陽明心學稍加變化的異稱。心學是種深具辯證意義的思想,其汲取儒家的特徵卻反對儒家的教條,更是中國在明朝結束前最後一股深具原創性的思潮,這本書是自這股原創性思潮沒落後,歷經清末民初至今的思想變局,四百餘年來重新詮釋與推演心學的鉅著。 陳復撰寫《王子精靈法則:陽明心學智慧記》,並不是在從事「古籍今註今譯」的訓詁工作,而是從真實生活在華人社會的角度出發,來談如何修心養性做工夫。如果你已經發現人只活在自我意識裡產生的弊端,這主要體現在人與四大關係裡(天,人,物,我)的各種撕裂與隔閡,並發現世間有個更高於自我意識的存在,希望能不帶有宗教色彩的認識真知與活出真如。這份來自心靈的企望,會使得你很適合閱讀這本書。遨遊於盈滿智慧與創新思維的文字間,要不仔細琢磨每篇內容,或有時隨手翻開一篇刺激思考,應該都會開卷有益。

79 特價4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紀念牟宗三先生逝世二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萬卷樓 出版
2018/07/01 出版
9 特價9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生命的智慧:對生命真締的探討、踐行與證悟

邱明正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18/05/29 出版

世界是最佳的修行道場! 透過對生命智慧知行合一的深入,對生命真諦的探討、踐行和證悟, 從而修持身心和提升自性;可增進福德,使生命的福報更美好; 可提升功德,讓生命的境界更提升! 世界是善惡兼具,充滿了激勵向上的善因緣,也充滿了磨練身心的惡因緣。 對於所有因緣,該如何好好地加以面對、接受、處理和放下? >>人生所面臨的煩惱和痛苦,主要有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蘊熾盛八種。這些都是人生過程中,自然會發生的現象。面對各種苦惱,最好能積極正面地不斷找方法去處理和解決,一方面要努力為所當為致力行善,設法減少痛苦及增進快樂,一方面要在苦惱發生時,不斷找方法去面對、處理和解決,甚至轉化為向上提升的力量。 >>人在活著的每一天,由於生命和萬物都是暫時假有的存在,所以對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實在不必太執著。更進一步而言,基於因緣法、因果律和眾生皆有佛性的宇宙規律,每個人最好都要重視和掌握各種因緣,珍惜及善用所有暫時假有的生命和萬物,努力學習與奉獻,為今生和來世增加福報及提升智慧,使生命更快樂自在和持續提升。 >>每一個人對於宇宙自然的情狀現象和運行規律,如果能夠明白瞭解,並能善加因應和運用,就更能來也自在去也自在,一方面在今生更能快樂自在地發揮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一方面還能為今生和來世不斷增加福報和提升智慧,使生命的境界持續提升。 法喜充滿的境界,是因悟解生命的智慧而能任運自在! 本書是中華國學專家和身心修練專家邱明正,鑽研東方哲學四十餘年,並對包括《孫子兵法》、四書、《道德經》和禪學,以及禪道靜坐修練的生活實踐。是對經典的全新詮釋、體悟、實踐和證悟的生命智慧。 藉由閱讀本書,不但能在遭遇到許多煩惱、壓力、衝擊、困難、挫折和失敗時,得益於生命智慧的修持,對於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的人生遭遇,都更能以平常心和快樂心去面對、因應,讓自己的人生更自在、智慧。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三版)

余英時  著
聯經 出版
2018/05/01 出版

本書是余英時先生最新發表的史學專題研究,初稿刊於香港《知識份子》季刊1986年冬季號。以範圍而論,本書概括了儒、釋、道三教的發展和社會變遷;以時間而論,它上起中唐,下迄乾嘉之世,差不多涵蓋了一千年的歷史過程。綜觀了中國的宗教與社會發展史。 全文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中國宗教的入世轉向。這一部分主要是研究中唐以來的新禪宗和宋以後的新道教。中篇:儒家倫理的新發展。這一部分著重討論新儒家和新禪宗的關係,以及從程、朱到陸、王的發展。下篇:、中國商人的精神。這一部分大致以十六至十八世紀為時代斷限。但研究的重點不是商業發展的本身,而是商人和傳統宗教倫理,特別是新儒家的關係。這三個部分雖是互相涵攝、彼此呼應的,但各篇也自有其獨立性。這是近年史學界一部大著作,對中唐以來的思想史和社會史都有最重要的發明,對清代及近代史的研究,啟發甚多。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渦河邊的老子

許輝  著
龍圖騰文化 出版
2018/04/02 出版

半部《論語》治天下,一部《老子》修人生。 對中國人思想影響最大的三大著作,一般認為是《老子》、《易經》和《論語》。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全國被譯成外國文字最多的著作,第一是《聖經》,第二就是《老子》。《老子》現有六百四十餘種文字的版本,美國紐約時報還把老子—李耳列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這樣的《老子》,跟我們有什麼關係與連結? 讀《老子》,最重要的是「感悟」。 《渦河邊的老子》是許輝的感悟記錄,是思想隨筆。 把《老子》放在淮河流域的背景下閱讀,還原了它的地理土壤; 放在散文隨筆的形式下閱讀,還原了它的俗世情感; 放在時代文化的精神下閱讀,還原了它恆遠的意義。 這是一本獨一無二的許輝的《老子》,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 《老子》, 這正說明了「道可道,非常道」恆久的定律。 本書特色 茅盾文學獎評委、中國知名得獎作家許輝 品味《老子》妙意橫生之作! 徜徉古今天地之間,感悟現下生活況味。 許輝的《老子》是文學,也是哲學; 是小品,也是巨著。

9 特價576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88 陰陽雙螺旋系統之建構:以科學、哲學與神學作通貫性研討

陳滿銘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8/04/02 出版

本書主要以「顯性」之「0一二多」、「DNA」,與「隱性」之「88」加以對應,並通貫「神學」、「哲學」與「科學」,由瑣細紛雜之資料進行統合,特別凸顯「科學0一二多←→哲學0一二多←→神學0一二多」、「科學DNA←→哲學DNA←→神學DNA」兩者與「科學88←→哲學88←→神學88」間密而不可分之關係;試著由此建構持續運作與龐大無比之「88陰陽雙螺旋互動系統」。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二版)

余英時  著
聯經 出版
2018/03/23 出版

本書選收作者十篇論文: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意識形態與學術思想/再論意識形態與學術思想/中國古代死後世界觀的演變/儒家「君子」的理想/漢代循吏與文化傳播/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清代學術思想史重要觀念通釋/方以智自沉惶恐灘考/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前三篇屬通論性質;對中國思想傳統的一些整體的觀察。後七篇則屬斷代的專題研究,藉以說明整個思想的傳統。

79 特價4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五行原論: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

楊儒賓  著
聯經 出版
2018/03/15 出版

《五行原論: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的「五行」 不是傳統自然科學意義下的概念, 也不是天人感應說下的神祕論述,而是一種原初的物的想像。 本書透過「聖顯」的概念,重構中國早期的物論, 指出太極、風氣、陰陽、金、木、水、火、土皆有體道的意義,道因物而顯,哲人因物以明道。 「五行」可作為「物」的總代表,其範圍由「五行」進入「兩儀」的「陰陽」以及更精微的「氣」、「渾沌」等領域。楊儒賓將「五行」視為太初時期神聖的主要展現場域,聖入物中,道在五行。這些聖顯之物構成了先秦時期詩歌隱喻的主要來源,也開啟了後世「體用不二」、「道氣為一」、「顯微無間」諸說的先聲。 《五行原論: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依渾沌(太極)─氣─兩儀(陰陽)─五行的次序展開,這樣的結構可視為神話版的宇宙論,也可視為另類的《太極圖說》,遙遠地印證了後世周敦頤、張載、王夫之的道論之興起。《五行原論》的「原」字既指原初的時間,也指價值意義的始源之義。

79 特價5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華的智慧:中華文化的源泉,東方智慧的精髓

邱明正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18/03/13 出版

中華文化的源泉,東方智慧的精髓 提供現代人經營管理、為人處世、超脫人生的高超智慧! 每一個人都希望擁有幸福美滿的人生!應該如何努力才能達成? 對於成功或失敗、順利或挫折,應如何面對? 從《孫子兵法》的方法論、儒家智慧的修身觀、《老子》和禪學的自然心, 感悟人生的大智慧。 濃縮儒、道、佛和兵法等中華的智慧, 成就圓滿人生和感悟生命的真諦。 每一個人都希望人生美滿、家庭幸福、事業成功和社會發展,但世界善惡兼具、禍福相倚、苦樂交集、成功與失敗並存。如何才能達成這些希望,必須運用高超的人生智慧。 人生的智慧,包括對人生、家庭、事業和世間的智慧,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在中華文化中,都有備受推崇的思想體系和智慧。第一層次是經營管理智慧,以《孫子兵法》最為卓越; 第二層次是為人處事智慧,以《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四書最為高超;第三層次是超脫的智慧,以《道德經》和禪學最為高妙。由這些中華的智慧,可以總結領悟出生命的真諦。 在中國的各個朝代,帝王、將相、官員、士人、專家等社會菁英階層,都紛紛對相關的中華智慧加以深入學習和實踐,當時稱之為帝王將相學。現代的社會菁英,如果要更加傑出優秀、出類拔萃,使人生更美滿更成功,時時都更能成就自己、利益眾生,對於這些中華智慧務請努力學習與實踐。 這本《中華的智慧》,是作者研習、運用和感悟這些中華智慧的精髓和心得。提供給大家參考,願共創美滿人生。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由「命」而「道」—先秦諸子十講(修訂版) 上冊

黃克劍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8/03/01 出版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由「命」而「道」—先秦諸子十講(修訂版) 下冊

黃克劍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8/03/01 出版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學術之近代命運 上冊

劉巍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8/01/01 出版

學術的命運永遠繫乎國運,而國運深深關聯到時勢。在因應外部世界的衝擊的過程中,思想知識界相繼出現過「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西學中源」、「中體西用」「全盤西化」等等方略,保守的心態夾雜著開放的意願,為證明自我的「尋求富強」的努力伴隨著自我迷失的深沉困惑,「向西方尋找真理」的熱誠交織著抵禦外侮的志氣,從物質到精神,從制度到心理,近代中國的更生之變,是異常複雜的。「古今中外」之間的緊張與匯合,是中國近代學術的最為鮮明的特色。本書圍繞康有為、章太炎、胡適與錢穆的思考,就中國近代的經史之學做了極為精緻的梳理,極具學術價值。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學術之近代命運 下冊

劉巍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8/01/01 出版

學術的命運永遠繫乎國運,而國運深深關聯到時勢。在因應外部世界的衝擊的過程中,思想知識界相繼出現過「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西學中源」、「中體西用」「全盤西化」等等方略,保守的心態夾雜著開放的意願,為證明自我的「尋求富強」的努力伴隨著自我迷失的深沉困惑,「向西方尋找真理」的熱誠交織著抵禦外侮的志氣,從物質到精神,從制度到心理,近代中國的更生之變,是異常複雜的。「古今中外」之間的緊張與匯合,是中國近代學術的最為鮮明的特色。本書圍繞康有為、章太炎、胡適與錢穆的思考,就中國近代的經史之學做了極為精緻的梳理,極具學術價值。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先秦文藝思想史 第一冊

李春青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8/01/01 出版

先秦時期毫無疑問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學藝術作品以及相應的文藝思想。中國兩千多年的哲學史、學術思想史的源頭在此,中國兩千多年的文學藝術發展史、文藝思想史的源頭亦在此。因此「先秦文藝思想史」研究的意義與價值自不待言。然而作為一個研究課題,這卻真是一個極為難啃的骨頭。其難度不僅來自於文字資料的匱乏(特別是商以前的上古時期),而且更在於文藝思想言說的含混、模糊以及其文化內涵的複雜性。因此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對紛繁複雜的材料進行分析、梳理與闡釋,從而對此期文藝思想從萌芽到成熟、從雜亂到有序的演變過程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先秦文藝思想史 第二冊

李春青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8/01/01 出版

先秦時期毫無疑問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學藝術作品以及相應的文藝思想。中國兩千多年的哲學史、學術思想史的源頭在此,中國兩千多年的文學藝術發展史、文藝思想史的源頭亦在此。因此「先秦文藝思想史」研究的意義與價值自不待言。然而作為一個研究課題,這卻真是一個極為難啃的骨頭。其難度不僅來自於文字資料的匱乏(特別是商以前的上古時期),而且更在於文藝思想言說的含混、模糊以及其文化內涵的複雜性。因此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對紛繁複雜的材料進行分析、梳理與闡釋,從而對此期文藝思想從萌芽到成熟、從雜亂到有序的演變過程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先秦文藝思想史 第三冊

李春青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8/01/01 出版

先秦時期毫無疑問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學藝術作品以及相應的文藝思想。中國兩千多年的哲學史、學術思想史的源頭在此,中國兩千多年的文學藝術發展史、文藝思想史的源頭亦在此。因此「先秦文藝思想史」研究的意義與價值自不待言。然而作為一個研究課題,這卻真是一個極為難啃的骨頭。其難度不僅來自於文字資料的匱乏(特別是商以前的上古時期),而且更在於文藝思想言說的含混、模糊以及其文化內涵的複雜性。因此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對紛繁複雜的材料進行分析、梳理與闡釋,從而對此期文藝思想從萌芽到成熟、從雜亂到有序的演變過程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先秦文藝思想史 第四冊

李春青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8/01/01 出版

先秦時期毫無疑問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學藝術作品以及相應的文藝思想。中國兩千多年的哲學史、學術思想史的源頭在此,中國兩千多年的文學藝術發展史、文藝思想史的源頭亦在此。因此「先秦文藝思想史」研究的意義與價值自不待言。然而作為一個研究課題,這卻真是一個極為難啃的骨頭。其難度不僅來自於文字資料的匱乏(特別是商以前的上古時期),而且更在於文藝思想言說的含混、模糊以及其文化內涵的複雜性。因此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對紛繁複雜的材料進行分析、梳理與闡釋,從而對此期文藝思想從萌芽到成熟、從雜亂到有序的演變過程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傳統文化常識 上冊

林良浩著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8/01/01 出版

本書內容豐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漢語漢字、姓名與稱謂、禮制與職官、衣食與節日、天文與曆法等各個方面的知識。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是一個民族發展過程中精神的內在動力。如果一個民族忽略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將意味著失去了這個民族的根;如果一個民族忽略了對下一代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這個民族的發展將失去內在的動力。中國文化既是中國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礎,也是歷史、現代和未來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傳統文化常識 下冊

林良浩著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8/01/01 出版

本書內容豐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漢語漢字、姓名與稱謂、禮制與職官、衣食與節日、天文與曆法等各個方面的知識。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是一個民族發展過程中精神的內在動力。如果一個民族忽略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將意味著失去了這個民族的根;如果一個民族忽略了對下一代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這個民族的發展將失去內在的動力。中國文化既是中國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礎,也是歷史、現代和未來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人的精神生活

許倬雲  著
聯經 出版
2017/12/05 出版

許倬雲先生最新作品,介紹中國庶民社會的種種觀念,及其如何貫徹於日常生活。 宇宙和人之間,彼此呼應。 個人彼此之間,相應與互濟。 個人得到群體的庇護,也有回報的義務。 《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志在介紹中國庶民社會的種種觀念,及其貫徹於日常生活。經過消化與吸收歷史上許多賢哲的提示,中國人的思考方式,是多元互動,注視變化,以觀察宇宙和人生。時間軸線是延續的,切不斷過去,對未來也應負起一定的責任。以上三個方向,毋寧是以「個人」為宇宙網絡的中心;宇宙、社會,都是個人互動的對象。個人不能脫離這大網絡而存在。個人一生是不斷提升,以超脫慾望的引誘,回復真誠的自我。內心的檢討,得之於儒、道、佛三家的融合及其實踐。個人持守一定的境界,在宇宙和社會網絡之中,才能安頓自己,以致安頓整個的人類世界。 《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分成十章,從各個角度討論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在前言中,許倬嘗試從馮友蘭和費孝通二位先生的基礎上出發,希望能夠釐清一般中國人,從傳統延續到今天,他們對於宇宙、人生和自然,所持有的觀念。第一章著重闡述了中國人的生活,他們在天地自然這個大時空中的生活節律,及其與我們的文化、文學等各方面的關係。這構成了理解中國人精神生活的宏觀背景。第二章提出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是圍繞著作為「人」的觀念來展開的。第三章的「傳說」部分,與第二章也有相當的關係,討論到中國人的宇宙觀。第四章是討論互動秩序中,永遠在變動、由動趨衡的宇宙──本體就是過程,過程也就是本體,二者無法分割。第五章則以八卦、奇門、命相、風水等等,解讀中國人的行為──他們以這些類科學或是擬科學的思考,設法在人與自然之間,取得一些「人」的主動權。第六章的重點,是將生命看作許多個體生命,從父母生我開始,直至自己身故之後,延伸進入另外一個世界──那個死亡後的世界,其實還是這個現實世界的延續:這是線性時間軸的意義。第七章討論的是,今天中國人的社會──以作者所熟悉的臺灣社會作為例證,陳述常民藉由祭祀活動,對各種自然的現象的認知。第九章是從戰前中國的傳統社會切入,探討人們如何處理小區、社群中的種種事務,俾使能夠彼此互助、照應,救濟不足,以保持社群的長期穩定。第十章,則是從傳說和美學,延伸為對於小說的討論。後言是一方面總結本書各章所陳述的現象;同時提出:中國文化以人為主體的特性,以及人與自然密切相關的依附關係,也許可以當作它山之石。

79 特價26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圖解中國哲學史要略

張勻翔  著
五南 出版
2017/11/28 出版

中國哲學的核心為生命的實踐,歷來各時期的哲學發展皆圍繞於此;其中,儒道二家為中國哲學發展史中的主流。用簡潔的說明方式,幫助讀者輕易理解中國哲學的相關思想,並且能快速的記憶重點。此外書中更透過圖表方式來加深印象。 本書旨在介紹中國哲學的發生與流變。攤開歷史,中國各家哲學林立,相互對照,各有殊勝。此般現象反映出思想家留意問題的洞察力、解決問題的膽識力以及創新思想不滯於傳統的創造力。有別於西洋哲學著重知識的思辨,中國哲學特以生命作為智慧尋求活動的核心。為此,本書篇章架構除針對各時代別具特色的思潮進行敘述外,將注意哲學史發展脈絡的分析,使讀者理解思想家們心中的問題意識。此外,思想的主張倘若僅於意見的表述,縱然辭藻華麗打動千千萬萬顆心靈,亦無足成就嚴格意義底下的系統。《論語》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哲學思想固有其哲學預設,然撇開各家哲學預設不談,同一哲學陣營中的思想人物,其彼此在義理建構上亦有所別,分辨其中的異同、檢示系統各環節的關係,無論對於再修正或中國哲學的當代發展而言,皆是必要的工作。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泥步修行:破惑、問道、安頓

余秋雨  著
天下文化 出版
2017/09/20 出版

余秋雨全新散文集,千山萬水中行腳而來。 & 人生,如同一場修行, 余秋雨匯聚七十年生命經歷現身說法。 & 本書將修行分為「破惑」、「問道」、「安頓」三種境界: 「破惑」,從個人生命故事中思量,辯證出一條以「破」而「立」的道路。 「問道」,藉佛、道、儒和各代思想家的多重智慧,指引出一條修行的明路。 「安頓」,完整呈現作者沉澱出的中國哲理精華,實現一條安頓心靈的歸路。 & 《泥步修行》作為余秋雨歸結一生修行的作品, 話重話輕,皆是心聲。 讀他以年年月月叩問的大地, 看他無懼泥步漫漫未有窮盡。

9 特價36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成聖與家庭人倫:宗教對話脈絡下的明清之際儒學

呂妙芬  著
聯經 出版
2017/09/07 出版

以明末清初理學文本與話語為主要研究對象, 試圖重探明清之際思想轉型的重大議題。 從儒者的生死觀、工夫論、舜的聖人形象、孝行與家禮、 夫婦之倫、人性論等主題, 分析明清之際儒學如何在歷史發展及反思中自我修正與轉化, 建構一個能兼顧個人道德修養與家庭社群人倫,能對治晚明學風之弊, 並在日用人倫中重建社會秩序的思想體系。 呂妙芬新作《成聖與家庭人倫:宗教對話脈絡下的明清之際儒學》鎖定明清之際(以十七世紀為主)的理學為主要研究範圍,試圖以更豐富而新穎的史料、新的研究議題與視角,來探討明清之際儒學的發展與轉型,也試圖回應一些過去學者提出的看法。 呂妙芬在本書裡認為理學的信念在清代仍是支持政治與社會的價值體系,理學的議題也仍是士人關心的問題,清代理學思想與話語也不盡然因襲舊說,而有其推陳出新之處,只是這方面較未被充分探討認知。 《成聖與家庭人倫》一書也強調當時儒學是在高度宗教對話的語境中發言,調整自我義理內涵,書中亦論及儒學宗教化與庶民化的現象,及對過去啓蒙論述的反思。 本書共分三部,第一部「成聖、不朽、家庭人倫」包含三章,主要探討明清之際儒學發展的延續與變化,並標出「成聖」與「家庭人倫」為核心議題。第一章〈生死觀的新發展〉探討明清之際理學話語中,是否出現類似個體靈魂的概念?是否有關於死後想像的論述?第二章〈儒門聖賢皆孝子〉延續了上一章的討論,主要根據的文本也相近,焦點則轉到清初儒學與晚明儒學的差異。第三章〈聖人處兄弟之變〉考察明清士人對於《孟子》記載舜、象兄弟故事的不同詮釋,說明士人對於舜的詮釋反映了他們對儒學理想與聖人形象的思索。 第二部「血脈與道脈的雙重認同」包含兩章,內容則離開思想觀念的分析,轉而探討萬里尋親、居家拜聖賢兩種實踐行為,藉此說明家族血脈與儒學道脈在儒家士人心目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第四章選擇與宗族文化密切相關的萬里尋親孝行為主題,支持此類孝行的理念正是儒家的孝道思想,以及「家」作為永恆歸屬的觀念。第五章討論明清士人在家拜聖賢的禮儀實踐。明清時期祭拜儒家聖賢之禮,除了在孔廟、鄉賢祠、學校和書院中,或在某些民間宗教的寺廟中舉行外,它也以一種堅持儒學正統、不與其他宗教混合的方式,走入士人家庭。 第三部「宗教對話語境下的儒學論述」共有兩章,分別討論夫婦之倫、人性論兩個主題。第六章探討儒學在夫婦之道的神聖性與戒淫之間的張力,以及因發言語境之差異所形成關於夫婦之倫的不同論述面向。第七章是針對明清氣學人性論的探討。結論部分則分別就「從晚明到清初學術思想的延續與創新」、「儒學的宗教關懷與庶民化傾向」、「再思17世紀儒學轉型在中國思想史上的意義」三方面,總結說明本書的主要論點。

79 特價4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先秦學術講學錄 下冊

王金凌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7/09/01 出版

本書是由王金凌教授 100 學年(時年 62 歲)於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開設的「先秦學術專 題」的上課錄音檔整理而成。為了方便讀者理解,王教授的相關教學講義及論文若干篇也 一併收錄。本講學錄是一本具有「三度」空間的書。第一度是「深度」,書中深入探討先秦學術所關心的問題,其根本在於宗法封建制度的結構性缺陷,問題剖析之深,為學界首見。 第二度是「廣度」,全書所講述的人物從孔子到韓非子,所討論的典籍從四書到老莊,能全面照應到先秦學術思想的重要流派。第三度是「跨度」,全書能將先秦的學術思想與現代社 會所見的問題及現象,進行了縝密且具見解的聯結,在先秦與現代、思想與人生之間,自由地跨越,進而超越。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先秦學術講學錄 上冊

王金凌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7/09/01 出版

本書是由王金凌教授 100 學年(時年 62 歲)於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開設的「先秦學術專 題」的上課錄音檔整理而成。為了方便讀者理解,王教授的相關教學講義及論文若干篇也 一併收錄。本講學錄是一本具有「三度」空間的書。第一度是「深度」,書中深入探討先秦學術所關心的問題,其根本在於宗法封建制度的結構性缺陷,問題剖析之深,為學界首見。 第二度是「廣度」,全書所講述的人物從孔子到韓非子,所討論的典籍從四書到老莊,能全面照應到先秦學術思想的重要流派。第三度是「跨度」,全書能將先秦的學術思想與現代社 會所見的問題及現象,進行了縝密且具見解的聯結,在先秦與現代、思想與人生之間,自由地跨越,進而超越。

9 特價52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

王汎森  著
聯經 出版
2017/08/29 出版

王汎森新作《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包括兩部分文章,一部分是與近代中國思想中「主義時代的來臨」這個主題相關的文字,另外一部分則是闡明「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這個研究的方向與態度。 後者主張思想史亦應探討「思想的生活性」及「生活的思想性」,而因為本書中與「主義時代的來臨」有關的幾篇論文也刻意從廣義的「思想與生活」這個主軸出發,略有別於從政治角度去處理「主義」的問題。 作者王汎森教授並不主張將思想化約為生活,也不是在宣揚一種唯與生活發生關係的思想才有價值的想法,更不是認為重要的、具有原創性的思想不値得用心研究。但誠如克羅齊所說的:「思想作為行動才是積極的」、「思想既不是對實在的模仿也不是裝實在的容器」,同時他也強調「思想不在生活之外,甚至就是生活職能」。那麼如果想了解思想在歷史發展中實際的樣態,則不能忽略「思想的生活性」與「生活的思想性」的問題。所以,一方面是「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另一方面是「生活是思想的一種方式」。作者認為,「思想的生活性」、「生活的思想性」,以及這兩者之間往復交織,宛如「風」般來回有趣。此處所謂的「生活」,包括的範圍比較寬,包括有社會生活、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

79 特價4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如果世局混亂迷霧蔽天,怎麼辦?(DVD)

王浩一  著
清涼音 出版
2017/07/07 出版

《易經》有一卦〈遯〉,說得是「退而隱之」的道理,理得是「有所不為」的論述。在群雄爭戰不休世局混亂之際,劉備尚未三顧茅廬之前,年青的孔明瞭解為了看清局勢,最好的方法,就是退而藏之,隱身在黑暗的角落,不躁動,不可為。我們來理解27歲的孔明,學習他在養晦之際,要收斂自己的鋒芒,藏好自己的稜角。天有陰晴,世有亂治,事有可為不可為,還不可為之時,就是〈遯〉。

9 特價5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如果自我感受良好得意忘形,怎麼辦?(DVD)

王浩一  著
清涼音 出版
2017/07/07 出版

《易經》有一卦〈謙〉,說得是「屈躬下物,先人後己」的道理,通過「謙」獲得吉善的義理。東方朔從他22歲就陪伴在漢武帝旁,他滿腹經綸但是治國安邦之言卻不多;他放浪形駭,又疾惡如仇;漢武帝對他百依百順,群臣卻看他無舉足輕重。在漢武帝朝中,許多大臣與將軍,還有包含皇后在內,他們被戮、被迫自殺、被謫、被刑,而東方朔70歲壽終正寢。謙,不是卑下,不是低調,不是裝笨,而是智慧地以弓腰姿態展現自己的巨大。

9 特價5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3/6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