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賞析
陶冶文學歷史素養 詞,是由詩蛻變而來的,是一種既可合樂歌唱又有獨特體制的詩歌體。 詞在宋代就如詩在唐代一樣,發展至登峰造極之勢,成為當代的文學代表,不論皇帝、嬪妃、皇帝大臣、將相,或是市井小民、僧侶、青樓女子......,皆能作詞,可見其興盛。 兩宋詞家輩出,風格流派眾多,如百川匯大海,群星璨爛般,蔚為宋詞的大觀,可見詞在當代所獨具的藝術魅力。而其傳播之快,除了人們的口頭傳唱之外,再加上當時雕版印刷的進步,使得詞籍可大量地流通,廣為世人所傳閱。 終而在帝王與市民的共同傳唱下,使得詞成為宋代特有的文學代表,在中國文學發展上佔有一席之地,與唐詩元曲相輝映。 若人欲了解宋代的生活文化面貌,不妨讀宋詞,相信必在文學歷史素養的陶冶增進上受益良多。
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
詞興起於李唐一代,大盛於趙宋之際。本書論述其間五大名家,一窺詞體演變與詞人風格堂奧,發現兩者實為表裡,正是詞史推移的動因,而詞體又是新美學與新文 化的產物,其意義恆存在於其變動不居的演化過程,至於文人詞與通俗詞的分合,換頭與詞長等形式問題,本書更是多方推敲,闌幽發微。所謂風格批評,典範薈萃 於茲。 作者孫康宜教授係普林斯頓大學中國古典文學博士,嘗負責該校葛斯德東方圖書館,目前擔任耶魯大學東亞語文學系主任。 & 譯者 & 李奭學 & 輔仁大學英國文學碩士,曾任教於東吳與輔大,現肆業於芝加哥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班,著有<<中西文學因緣>>(聯經)等書。
蘇東坡詞
以上不獨為研討東坡詩文者所應有的認識,即在研討東坡詞的場合,亦非例外。 按東坡所謂「通乎萬物之理」或「盡其自然之理」,側重在內容方面,文外有事,言之有物;至於東坡所謂「如行雲流水」,﹁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側重在寫作的實踐方面,包括生動活潑與不受束縛的風格,而風格的豪放自為勢所必致。以上不獨為研討東坡詩文者所應有的認識,即在研討東坡詞的場合,亦非例外。 本書前二卷共收東坡編年詞二七○首,內有新增十五首(比龍榆生本多六十四首)。卷三收不編年詞四十九首,內有新增一首(比龍本少八十七首)。全加箋注。附錄互見詞四首及誤入詞三十六首(內有龍本編年詞一首)。為知人論世首列小傳,及前後反對變法錄要。 次列校編說明,及序論、與所增東坡詞評相表裡。末增附錄四篇,分別關於東坡詩詞用韻、詞韻詞調及詞作之資料,李清照批評北宋詞人,及東坡之書畫。為增讀者之興趣,書前加插東坡像及東坡之書畫照片共一三七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