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精裝袖珍版)
聖誕夜,馬奇家的四姊妹——梅格、喬、貝絲和艾美正在閣樓上為朋友們演出一場熱鬧的舞台劇,忽然聽說隔壁大屋的神秘鄰居勞倫斯先生為了獎勵她們救濟窮人的善舉,特地送來了一份豐盛的點心。就在大家歡喜談論勞倫斯一家的時候,喬興起了結交勞倫斯男孩的念頭。一日,喬在一場舞宴上,邂逅了勞倫斯男孩,從此,原本溫馨的馬奇家,因為這男孩的加入,更增添了許多歡樂……。
雙城記
「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多少之罪惡,假汝之名以行!」——羅蘭夫人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充滿希望的春天,那是讓人絕望的冬天;我們面前無所不有,我們面前一無所有;我們都在直升天堂,我們都在直下地獄……憤怒與懷疑,猜忌與仇恨,自由與監禁,天堂與地獄,橫跨倫敦與巴黎,一部感人肺腑、血淚交織的史實小說。狄更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也是一個人道關懷的社會寫實者,在法國大革命的時代背景下,到處充斥著不確定與猜忌,懷疑與憤怒,人性在此時受到了嚴格的考驗,狄更斯以其幽默、流利的筆觸,寫出了人性深處最難能可貴的真情,也真實呈現了當時社會的恐怖氣氛,更嚴肅探討自由的真諦,是一部憾動人心的小說。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個睿智的年月,那是個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時期,那是疑慮重重的時期;那是陽光普照的季節,那是黑暗籠罩的季節;那是充滿希望的春天,那是讓人絕望的冬天;我們面前無所不有,我們面前一無所有;我們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們大家都在直下地獄——簡而言之,那個時代和當今這個時代是如此相似,因而一些吵嚷不休的權威們也堅持認為,不管它是好是壞,都只能用「最……」來評價它。 所有這些事情,以及許許多多類似的事情,都發生在那令人難忘的已成過去的一千七百七十五年,以及臨近這一年的時候。就在那兩個大下巴的男人和那兩個容貌平常與容貌姣好的女子忙於這些事情,熱衷於用高壓手段來維持他們的神聖權力時,那伐木人與莊稼漢也在神不知鬼不覺地操勞著。公元一千七百七十五年,就這樣引領著這些赫赫人主和芸芸小民——其中包括本書所要記述的人物——沿著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條條道路,向前走去。 他拉下車窗,望著窗外剛剛升起的朝陽。車外是一片剛犁過的土地,地頭還留著從馬身上卸下的犁鏵。更遠處,是一片幽靜的矮樹林,林中還有許多火紅和金黃的葉子掛在枝頭。大地雖然寒冷潮濕,天空卻一片晴朗,太陽正冉冉升起,燦爛、寧靜而又美麗。 「十八年!」旅客望著太陽說道,「慈悲的造物主啊!被整整活埋了十八年啊!」
湯姆克魯斯偷走我的人生
作者只有一個目標,變成全世界崇拜的偶像演員(某方面來說是個人間天神)。要做到這點什麼方法都可以。因此上帝也成為訴訟的證人。由此引發一個大哉問:上帝能替聖經簽名嗎?一但達到他的烏托幫之夢,作者夢想過著超級巨星的生活,在接下來十五年中得到一堆獎項的榮耀(奧斯卡、凱薩、金熊獎……)。但是他還是幽默地諷刺了奧斯卡金像獎。他幻想跟超級紅星一同演出不可能的劇情。他指出這種人生事實上是一種圈套,因為他參雜過多的星座學家、上流人士、記者、及狗仔隊。狗仔隊什麼都寫得出來,甚至扭曲事實也可以。最後的墓誌銘顯出記者、明星、或自稱明星者的愚昧,而世界就是以「笨蛋所大聲叫囂的蠢話」為總結。本書語調幽默風趣,文字流暢輕鬆易讀,雖然有些段落有著性別歧視以及狂妄自大之嫌。本書三項重點:一、千萬不要跟教派瞎攪和;二、(這點經常重覆)錢讓人孤寂,名讓人神經焦慮;名聲是個圈套,常常現在這個時候,遺忘與冷漠是挖掘墓穴的頭兩隻鏟子;最後一點的第三點、對金錢權力及擺闊的追尋以達到最高峰,也是一種圈套。
包法利夫人(軟精裝)
嚮往中世紀騎士愛情的艾瑪,為了追尋浪漫的電光火花,甘心在貪婪虛浮的俗世裡沉淪。盲目的追逐和偷情的歡愉所換來的,卻是無盡的空虛與絕望……從小在修道院長大的農家女孩艾瑪,嚮往騎士美女的浪漫愛情,渴望享有纏綿悱惻的激情和幸福,但她丈夫是個平庸無趣的小鎮醫生,使得滿懷憧憬的艾瑪大失所望。於是,她像飛蛾撲火般,追尋不倫的婚外戀情,在荒誕的情慾中,一步步走向墮落的深淵……
佛洛伊德先生的帽子
在二十世紀初的某天,名醫佛洛伊德隨手戴上帽子,一如以往在相同的時刻出門散步去了。但是就在途中,當他脫下帽子向一名女士打招呼時,赫然發現頭上這頂帽子不是他的,所留下的簽名縮寫竟是A.S.!到底是誰拿走了他的帽子? 焦急的佛洛伊德開始憑著手上的這頂帽子及回憶,循線思索曾經和他接觸過的人,其中包括他的病患、每週固定聚會的牌友、他的作家朋友亞瑟.史尼茲勒(Arthur Schnitzler)……尤其這個維也納知名的作家朋友,他的名字縮寫A.S. 恰巧和帽子上的縮寫相同…… 在佛洛伊德的分析理論中,「帽子」是很重要的性象徵之一,因此找回「自己的」帽子自然是很重要的事。再加上,這位精神分析大師向來就擅於分析別人,可是這一回,竟為了一頂帽子而亂了方寸,過往的記憶一一浮現,有童年的陰影、他所愛慕的女病患……把他弄得心緒大亂! 作者本身也是精神分析師,由她來揣摩並寫出佛洛伊德面對這個小插曲的想法,必然很具說服力。我們在她輕鬆筆調下所看到的佛洛伊德,將不同於一般坊間精神分析書籍裡的佛洛伊德,不再是那個只會用嚴肅詞語闡述分析理論的大師,而是一個能讓我們親近,能讓我們在他「找帽子」過程中為他的反應忍俊不禁的有趣人物。
無花果鶯的夏天
「這個味道讓我想起大胡,想起他肉桂般的膚色,聞起來像沙、像海、像熱麵包,也像其他所有帶著點神祕的東西……我所愛的大胡的味道,跟他的臉、他的手或他的名字一樣,都是他。就是他,沒有別人。」 這是一個十一歲少女的細密心事。青春初綻,愛情宛如一場感官旅行。 芮貝卡到紅海邊度過暑假,她的戀人──貝督因少年大胡,終於穿越重重大漠而來。他們從椰棗樹遊歷到無花果樹,從沙漠到海濱。他跟她說起這一年越過沙漠的長途跋涉,說起在山裡的夜的聲音,和貝督因人見識過的十幾種風的名字、水的名字。他說起單峰駱駝走在石頭上的節奏,傳到他的耳裡都只有三個字:「芮貝卡」、「芮貝卡」…… 戀愛的滋味像炎夏,恣意奔放,美好彷若天堂,但每一個夕陽西下卻讓人心頭隱隱憂傷。夏天隨著無花果鶯離去時,純真在愛情與親情的炙熱中消逝。女孩也在愛戀喜悲裡成長為女人。
多少英雄浪淘盡
本書透過結構主義的視角深入析論東方白大河小說《浪淘沙》,闡明其多元意義和豐富內涵,乃是認識東方白小說不可或缺的一本專書。特別是此書理性分析,褒貶兼而有之,指出《浪淘沙》在文學表現上的優缺點,肯定《浪淘沙》具有高度的藝術美學價值,而且在台灣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李瑞騰教授說,隨著歐宗智精采的導讀,《浪淘沙》豐美多姿的世界,將可一覽無遺。由於民視【浪淘沙】連續劇正在上映中,凡與之相關的書籍應會帶動讀者購買興趣,前衛出版社將於5月17日在國賓飯店舉辦一場新書發表會,發表主體包括新版《浪淘沙》、《浪淘沙人文映像之旅》以及這本《多少英雄浪淘盡》,相關資料會另傳活動訊息。
歐洲神話故事
傳說中的亞薩園是歐洲眾神的家園,鋪滿黃金和白銀,華美無比,以天神奧丁為首,這裡眾神雲集,上演著令人津津樂道的歐洲神話!本書戲劇性的情節與豐富的想像力帶你一窺歐洲人民的情感、冒險與信仰,彷彿親歷其境,進入一個多彩的夢幻國度!相傳,從前有一位嬌艷迷人的腓尼基公主,芳名叫做「歐羅芭」,她被希臘天神宙斯看上了,宙斯化身一頭壯碩的大公牛將腓尼基公主帶至克里特島。自此,歐羅芭就成為歐洲的名字了!關於歐洲名稱的由來,就是源自於這則愛情神話;不過,另有一說指稱其實肇始於亞述語「日落之處」的發音。因此,大家寧願相信腓尼基公主的美麗的愛情故事。我們從各國文學的風格約略發現:北歐的瑞典、挪威、芬蘭、丹麥,以及德國、奧地利等日耳曼民族剛毅切實;愛爾蘭、蘇格蘭與威爾斯等英倫三島人民頗為堅韌;法國及西班牙等西歐、南歐人兼具浪漫和理性;東歐斯拉夫民族則多以樸實認真著稱。然而,凡是與基督教相關的神話,在西方世界更為不可不知的典故,往往是必讀的文學知識。歐盟等國還希望以此宗教入憲保障呢!所以對於世界上想研究西方文化的人們來說,歐洲的神話故事不失為一個最方便的入門選擇。
堂吉訶德(全四冊不分售)
一位西班牙鄉紳由於嗜讀騎士小說入迷而喪失心智,企圖模仿古老的遊俠騎士全身披掛、周遊世界,藉由行俠仗義的功績而名垂史冊。他為自己取名為堂吉訶德,騎著一匹瘦馬開始他異想天開的騎士生涯。在《堂吉訶德》第一部中,這位紳士第一次離鄉出遊,不幸受傷而歸。第二次出遊他找到鄰居桑丘‧潘沙擔任他的侍從,兩人做出許多荒唐可笑的蠢事,包括將風車當成巨人、把旅店看做城堡、臉盆是無價寶盔,羊群是敵人大軍……最後差一點喪命,被人用牛車帶回家中。第二部中,堂吉訶德依然不顧他人勸阻,和桑丘外出展開第三次出遊。他倆碰到許多驚險的遭遇,也被公爵夫婦捉弄,桑丘還正式擔任夢寐以久的總督治理海島等。堂吉訶德最後被神秘騎士打敗悒鬱回家,病倒在床,臨終時才恍然大悟,痛斥騎士小說。
愛德華二世
本書分成導讀與譯註兩部分。導讀又分成馬羅其人其事、愛德華二世其人其事、歷史劇與《愛德華二世》、《愛德華二世》的版本問題、《愛德華二世》的撰作年代、《愛德華二世》的戲台演出史、《愛德華二世》的翻譯問題以及《愛德華二世》的劇情解說等八小節,做為背景知識,以收輔助閱讀之功。本書譯文精確流暢、註釋鉅細靡遺,為不可多得的譯品。書末附有重要參考書目,可當進一步研究之用。 在英國戲劇史上,馬羅是莎士比亞以前最出色的劇作家。在思想上、行動上與人生態度上,都可稱為典型的「文藝復興人」(man of the Renaissance),有「繆司女神的寵兒」(the Muses’ darling)之稱,他不僅是莎翁之前最重要的劇作家,更是西洋劇場最浪漫的一位戲壇鉅子。
色史
亨利.米勒的作品被譽為懺悔文學的典範,西洋現代文學的另一高峰。本書《色史》是他的小說體自傳之一。描寫作者32歲時認識女友摩娜,拋家棄子,立志當專業作家的一段歷程。同時也描述他任職電報公司的見聞,以及他的生活百態。 米勒暴露自我、青史留名的代表性始於《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這兩書的美國版問世後,毀譽摻雜,有「神奇驚人」、「一流」、「出色」的稱譽,亦有「猥褻」、「無恥」、「駭人聽聞」的評語。 《色史》一書是他主要生命史《殉色三部曲︰色史.情網.夢結》的第一部。本書寫於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美國加州,1949年於巴黎首次出版。對此卓越的作品,作家勞倫斯.杜雷爾(Lawrence Durrell)說︰「米勒這幾本自傳體作品,如果達成了之前他對讀者的承諾,那麼他將名列這個時代的三四位偉大人物之一。」
小氣財神(精裝袖珍版)
看史古基如何從一個愛錢如命的吝嗇鬼,變成和藹可親的大善人。跟著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體會人間溫情,過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溫馨假期!歡樂的聖誕夜,史古基的故友馬利來到他的床前,為他引來三個聖誕幽靈,帶他去看自己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聖誕節是如何度過,讓他體會過去的自己是多麼快樂、滿足,現在是如何令人厭惡,死後不但沒有人為他哀悼,甚至連財物都被搜刮一空。史古基覺悟了!他決心痛改前非,扭轉命運……。
愛的教育(精裝袖珍版)
感人的親子之愛;動人的師生之情;純真的朋友之誼;誠摯的鄉國之感……。文學史上最溫馨的校園小說:回歸愛與情感的純良本質,打造理想教育的美麗境界;乃全球為人師長、父母者,以及學生與關注性靈養成者必讀之經典佳作。 安利柯是個十二歲的純真少年,在長長的暑假過去之後,正式成為巴勒底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新學期的開始,安利柯遇到了一位善良且有耐心的老師,一群勤奮而又友愛的同學,他們一起研習功課、幫助弱小的同學,他們一塊分享生活上的悲喜心情、互相勉勵要做一個勇敢、愛國的少年……,新學期的開始,安利柯用他的日記本,記下這感人歲月裡的,點點滴滴……。
幽暗的林蔭道
布寧的短篇小說集《幽暗的林蔭道》收錄作家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的創作。這段期間布寧飽受生活匱乏之苦,寫作成為他生活中唯一的樂趣。小說集的標題「幽暗的林蔭道」出自十九世紀俄國詩人歐加廖夫(Ogarev)的抒情詩《平凡的故事》:「薔薇處處紅似火,林蔭幽徑影深深……」一九三八年〈幽暗的林蔭道〉完成後,布寧也為自己的同系列作品定調:寫一部貫穿愛情主題的小說集。布寧的情感纖細,清晰地意識生命充滿戲劇性,因此它脆弱、不穩定。在《托爾斯泰的解脫》一文中,作家引用他在少年時期從大文豪口中聽到的兩句話:「生活中沒有幸福,只有幸福的閃光──珍視這些閃光,活在其中吧。」布寧認為愛情就是照亮人類生命的幸福閃光。在《戰爭與和平》中作家摘錄:「愛不知死為何物,愛就是生命。」這兩句話可以成為整部小說集的題詞,或是貫穿這本集子的主題。就如〈幽暗的林蔭道〉的女主角娜潔日達面對昔日愛人,堅定地說:「每個人的青春都會逝去,而愛情──卻是另一回事。」〈魯霞〉的敘事者二十年來都無法忘懷至愛魯霞,即使光陰荏苒,人事全非,他依舊記得那個幸福的夏天中,兩人共享的一切的細節。〈寒冷的秋天〉女主角的未婚夫戰死沙場,三十年後,她認為生命中真正擁有的只有與未婚夫離別前的那個寒冷秋夜,「其餘的一切,都是不需要的夢罷了」。《幽暗的林蔭道》一書可以稱為「愛情百科全書」,研究者馬利切夫將《幽暗的林蔭道》中的愛情歸類為以下幾項:原始的愛(〈訪客〉)、妓女出賣靈肉的愛(〈克拉拉小姐〉)、崇高的愛(〈娜塔莉〉)、敵對的愛(〈「薩拉托夫號」輪船〉)、絕望的愛(〈卓依卡和瓦列里婭〉)、令人喜悅陶醉的愛(〈鞦韆〉)、憐憫同情之愛(〈塔妮婭〉、〈魯霞〉、〈馬德里飯店〉、〈名片〉)等。此外,《幽暗的林蔭道》也是一部「愛情悲劇全書」。〈海茵莉希〉的同名女主角與前男友談判分手時,被怒火中燒的他開槍射死;〈在巴黎〉中相依為命的男女主角,卻因男主角心臟病突發而天人永隔;〈娜塔莉〉中的同名女主角和男主角的戀情眼見就要撥雲見日,娜塔莉卻因早產而驟逝。愛情對布寧而言,是巨大的幸福,但幸福總是不長久的,有時甚至只是一閃而過,繼而消失無蹤。愛與死是這部小說集的中心主題,唯有死亡,才能讓真正的情感定格,並且成為永恆。布寧於一九四七年四月如此評論自己的小說集:「它講述人生命中悲劇的,以及非常溫柔、美好的感覺。我認為這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作品。」
特洛伊:木馬屠城記(精裝袖珍版)
特洛伊被流放的俊美王子帕里斯在山中牧羊時,偶然接獲大神宙斯交付的一項任務:為女神們裁定容貌最為出眾者。帕里斯的判決引發眾女神的不滿,她們挾憤離去,誓言將向他的族人報復……。有一天,帕里斯在特洛伊國王舉辦的武藝競賽中奪冠,重回父母的懷抱。父親囑託他領軍至希臘搶回之前被擄走的姑母,帕里斯的兄長預言他此行將會帶回一名使特洛伊遭致毀滅的女子;但帕里斯終究還是在國王堅持雪恥的決心下興兵。就在帕里斯前往希臘的途中,他遇見了當世最美麗的女人—斯巴達王后海倫。夢魘般的預言,開始逐步實現……。
魯賓遜漂流記(精裝袖珍版)
富於冒險、充滿雄心,勇於迎戰生活中的種種考驗;即使意外不斷、災難橫生,即使終至孤身飄零無人荒島,也不挫敗百折不撓的頑強毅力與堅韌不拔的無窮鬥志。英國小說之父狄福,以其細膩深摯的筆觸,謳歌人類不屈服於環境、不斷進取開拓的寶貴精神。魯賓遜是個性格爽朗的熱血青年,憧憬奔放豪邁又充滿新奇歷險的水手生涯。他不顧父親母親苦口婆心的勸阻,悄悄離開家鄉,展開他的冒險生涯。雖然第一次的航行讓他賺取不菲的酬勞,第二次出航,卻教他遇上了兇惡的海盜,淪為囚徒;所幸他機靈敏捷,終於找到機會逃脫,並到巴西買下一座莊園,過了一段安分營生的日子。然而,魯賓遜不甘於平凡,再度興起航海冒險的想望,但是這一次,等待他的,卻是流浪荒島28年的悲慘命運……。
天方夜譚(精裝袖珍版)
華美豐碩的奇幻想像,濃重瑰麗的異國風采:開啟亟欲探索神異世界的童真之眼,豐富渴求遨翔驚幻國度的冒險之心。 千年傳奇 世紀經典 呈現阿拉伯社會最不朽的 文化風景 在遠古、神秘的阿拉伯世界,流傳著一部千年不絕的文學聖典,它記錄了古代中東、西亞一帶,各民族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名人軼事以及怪異傳聞,其內容奇幻迷離、扣人心弦,雖歷經時代洗禮,卻絲毫不減其教人神迷的魅力,乃至有民間文學史上「最壯麗的豐碑」之美譽,本書即是阿拉伯世界獻給世界文壇的一朵奇葩—《天方夜譚》。
歌劇魅影(新版)
一棟記錄著拿破崙三世輝煌年代的歷史性建築物,一段子爵與歌女私奔的悲慘戀情,混合著一齣法國恐怖共和時期沉冤地下的歷史悲劇,成就了這樁詭異絕美的傳奇故事。 勒胡的創作動機,起始於一八九六年巴黎一家歌劇院的大吊燈無端墬下砸死人的真實新聞事件。閱讀這本小說的最大樂趣,便是追蹤真與幻的交纏糾葛。勒胡不斷「用愛倫坡來打結」,然後再「以柯南道爾來解套」。套句現今專家學者愛用的「類型」說法,《歌劇魅影》就是愛倫坡加上柯南道爾的一本小說。勒胡自己也提過,生平最服膺的便是這兩位作家前輩。簡單說來,它是描述歌劇院鬧鬼,鬼魅囚禁女伶強行求歡,愛人前往搭救的冒險故事。
追蹤神的足跡(圖文版)
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中,人類信奉著不同類型的神靈。主宰人類精神世界的神靈,彼此之間存在著差異,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都擁有超物質、超文明,以及超自然的神奇力量。從人類出現在地球開始,各個民族都構築了內容豐富的神話傳說,希望獲得眾神的庇護,藉著他們的神聖力量克服內心深處的空虛與恐懼…… 自然界的動物植物按照自己法則興衰枯榮,山川、河流與風雨雷電則掌控著人類的生活,人類敬畏創世之神,崇拜萬能之神,師法自然之神,渴慕情感之神……,宇宙之中神秘而強大的力量一直主宰著人類的命運。 眾神的世界是人類智慧尚未理解的神秘世界,本書《追蹤神的足跡》從古希臘、古埃及、印度、美洲、歐洲、大洋洲、東亞與非洲等千百年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中,精選了一百多位神靈做為代表,以奇妙瑰麗的故事,深入探索眾神的神奇足跡……
格理弗遊記(精裝)
《格理弗遊記》全書共分四部,依序為主角格理弗到小人國、大人國、飛行島諸國以及慧駰國的冒險記聞。第一部描寫船醫格理弗遭逢海難,流落到身軀比例為主角十二分之一的小人國,在該地的奇聞異事。第二部則因格理弗一時遊興大發,誤上巨人之島,同僚遭巨人追趕駕船遠颺,棄主角一人於島上,被農家撿去,開啟了他在此地的一連串冒險。第三部分述主角不幸遭逢海盜,被置於獨木舟內,隨波逐流,聽憑命運擺布。他先被救上飛行島,接著陸續參訪其他幾座島嶼。第四部中,晉升為船長的格理弗因識人不明,引狼入室,招募海盜上船,以致遭手下叛變,送上一座不知名的島,遇到了具有理性、美德的慧駰和外形與主角相似卻邪惡、貪婪、淫蕩無比的犽猢。……
給青年詩人的信
里爾克除了在國際詩壇負盛名外,其一生的書信內容廣博、洋洋灑灑,不但創作量驚人、足以震攝國際,其豐富的哲思與情感,也透露出這位大師力求成熟、努力琢磨的過程。他不但寫信給妻子、寫給忘年之交,多到幾乎一日上百封,更願意與一位有心於詩藝創作的青年學子寫了長達六年的信。這十封信正是他回覆一位素昧平生的年輕詩人卡普斯的信,雖然當時的里爾克也很年輕(二十八歲),但他的沉穩與歷練、自信與成就已足以為文壇榜樣,其不顧一切傾囊相授的熱誠亦由此可見。本書所選集的十封信,不但是他對這位年輕詩人提出的建言,更是他對詩創作者步上詩壇最真切的警語。行文間不僅流露出詩人的堅毅,也反映出藝術創作者面對孤獨與自我修為的執著與不悔,對於現今的年輕藝術家是一帖醍醐灌頂的良方。
希臘神話故事(軟精裝)
天上人間,一樣的愛欲糾葛:宙斯的神通與多情;普羅米修斯的悲憫與孤傲;伊底帕斯的哀傷和宿命;特洛伊城的興旺及敗亡……;綺麗魔幻的精靈故事、勇武豪邁的英雄歷險,構築了一篇篇,精緻、曲折,教人無限懷想的創世傳奇……。 「希臘神話」與「聖經故事」,是構築西方文藝的兩大支柱,西方文學裡的許多典故及藝術發展的創作藍本,均是據此系統演化而來的。「希臘神話」記敘了自西元前十一世紀至九世紀,古希臘人口耳相傳的神話與傳說,內容多是以浪漫的想像,去描繪人類對宇宙形成的見解,還有與自然抗爭的種種歷程。希臘神話裡的神譜脈絡清楚、人物形象飽滿生動,不光向世人展現了豐富多樣的古希臘風情,同時,亦為後世子孫,留下了光輝耀眼的文化遺產。
紅蜻蜓
榮獲Euregio-Schuler-Literaturpreis青少年文學獎,新銳作家馬丁.佩吉最新力作。這是一個「灰姑娘」故事的變體,在這個故事中,灰姑娘代表的是「純真」。菲歐的父母是一對逃亡的搶匪與警察,菲歐是他們真愛至死不渝的見證,這成了菲歐的性格與命運的隱喻。菲歐來自社會最底層的孤兒院,她的朋友左菈卻曾經是超級名模,她們兩人住在同一幢公寓,彼此是對方最好的朋友,並且聯手對抗同一個敵人:「媚俗」。左菈是戰士,菲歐是隱者。左菈用手槍、憎恨與破壞來對抗世界;菲歐使用的是她天然的純真。馬丁佩吉以菲歐的純真為照妖鏡,寫下藝術界人士的自私、誇大與心虛。
每個愛的早晨都有夜晚
「愛情不只是一種情感,更是一股力量、一股光芒、一股神秘的能量,源自於一種微妙的擺盪,由自己內心以及他人的各式情感交織而成。」賈克˙沙羅梅以此為出發點,選擇以十二個短篇的形式寫成這本「小說」,各自勾畫不同狀態的愛情。透過主角兼敘述者阿尚的一段段愛情故事,賈克˙沙羅梅造訪了慾望的國度和歡愉的綠洲,它們讓人有新發現、有新的經歷體驗、有困惑迷失,有時也會受傷並帶著永遠椎心刺骨的傷痕離開。 & 《每個有愛的早晨都有夜晚》宛如一個神奇的愛情萬花筒,它邀請讀者檢視自己的內心,哪些愛情是我們所給予他人的、令我們刻骨銘心的、教我們肅然起敬的?在我們生命中究竟有多少邂逅、交合和衝擊,它們又是如何萌芽綻放的呢?
孤雛淚(袖珍精裝版)
白霧瀰漫的孤寂街頭,命運之神正不懷好意,將純真善良的他,引向坎坷艱辛的幽暗道途……。奧利弗是一名出生在濟貧院的棄兒,因忍受不了虐待而逃離家園,卻在倫敦落入竊盜集團的手中。在一次行動裡,無辜的奧利弗得到了布朗洛先生的幫助,以為幸運之神終於願意眷顧他,但竊盜集團的惡勢力卻絲毫不肯放過他……。
雙城記
本書《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作者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 1812~1870),英國人,故事背景卻是法國大革命。描述地點時而巴黎,時而倫敦,或雙城交錯,因而有此書名。狄更斯寫作前,詳閱相關書刊,包括他本國卡萊爾的《法國革命史》、梅爾席12卷本的《巴黎的景象》、法國盧梭等著作。1859年,小說發表及出版後,一直深受讀者喜愛。主要人物包括英、法兩國。法國醫生曼奈德關入巴斯底監獄18年後,到倫敦的女兒家安頓下來,女兒露西愛上放棄貴族名銜的法國籍達爾南(達爾南稱:自願流亡者),幸賴英國律師助理卡爾登協助而倖存。整部小說揉合文學虛構與歷史背景,交織穿插著冤獄、情愛和復仇,形成情節錯綜曲折,結構完整嚴謹,具有強烈吸力的磁場。閱讀這部小說,可以瞭解法國大革命前緊張的局勢,如巴斯底監獄攻克後,激烈派革命黨人轉為「報仇」的腥風血雨(每日必送120人至斷頭臺);忠僕普羅斯小姐與黨人婦女隊頭目德蘭斯.德法奇的僵持,也算是精彩的雙女鬥爭。
紀伯倫全集(全5冊)
紀伯倫全集》共五卷。第一、二卷收入紀伯倫用阿拉伯語創作的小說、詩歌、散文詩、趣聞和言論集錦共九部作品。第三、四卷收入紀伯倫用英語創作的格言、散文、散文詩和寓言故事共十部作品。第五卷收入紀伯倫的家書、情書和致友人的書信。全部作品基本上都是從原文直接翻譯的,譯文準確流暢,接近紀伯倫作品的語言風格,因此這是一套全面反映紀伯倫文學創作成就最可靠的全集。
湯姆歷險記
湯姆歷險記是馬克‧吐溫寫主角湯姆與哈克以及幾個死黨同學的探險故事。書中湯姆是個很聰明又頑皮的孩子,而且具有勇氣和冒險犯難的精神。湯姆的聰明以一事為例:他因頑皮被姨媽處罰粉刷柵欄油漆,但他利用簡短的人性心裡令全村小孩為他服務﹐而且還得到他們所付的酬勞。還有一次,湯姆和哈克以及死黨喬因挨罵而離家出走,他們跑到孤島上露營數日,當全村哀傷的正在弔祭他們之時,大膽的湯姆竟以若無其事的態度回鎮上參加自己的喪禮。書中最後﹐湯姆和一女同學貝琪到鐘乳石洞探險而迷路,他亦展現出無畏的勇敢精神帶領貝琪離開絕命的山洞,更因此在山洞巧遇大盜,得知珠寶的下落而致富,湯姆於是成了鎮上最神氣的英雄。
浮華世界(精裝袖珍版)
愛米莉亞是個溫厚善良的富家女,不知人情艱險,愛上了英俊卻輕浮的青年喬治;蕾貝卡是個城府深沉的窮女孩,一心想望著能嫁入豪門,躋身上流社會。愛米莉亞憐惜蕾貝卡貧苦的家世,對她真誠關懷,直到有一天,她意外發現蕾貝卡背叛了她的友誼,與喬治暗通款曲……。
約翰‧克利斯朵夫(二)
這部浩瀚卷牒的鉅著,以貝多芬?原型,敘述天才音樂家一生奮鬥過程。書末,作者亦重述:「我曾奮鬥,我曾痛苦,我曾流浪,我曾創造。-------有一天,我將為了新的戰鬥而再生。」羅曼‧羅蘭最初創作目的之一是當作「教育小說」,其作為人格成長訓練的價值,可以媲美英國夏洛特‧勃朗蒂(1816~1855)的《簡‧愛》(1847年出版),兩者都深具標竿意涵。書中激勵的語句,如江河浪濤(浪花)時時湧現:「前進吧!前進!永遠不要歇息。」以及「人生是一場沒有休止沒有僥倖的戰鬥,凡是要成為無愧於『人』這名稱的人,都得時時刻刻向著無形的敵人抗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