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兔子-淘氣的惡作劇
康拉德的新朋友是調皮搗蛋的弗里茲,一不小心,他勾起弗里茲報復她爸爸新女友的念頭。 膽小乖巧的康拉德,偏偏還被拖下水!他倆的秘密武器是一隻奇大無比的兔子,一隻大兔子……
在你說”喂”之前
1988 年英國韋伯列德文學獎得主魯希迪曾言:「當義大利爆炸,當英國焚燒,當世界末日來臨,我想不出有比卡爾維諾更好的作家在身邊。」由此可知卡爾維諾想像世界裡令人驚嘆的魅力。伊塔羅‧卡爾維諾很早就開始寫作短篇、寓言故事、詩及劇本。劇本是他第一選擇。但他獨具的自我批判力和客觀自省能力,促使他早早放棄了那個創作方向。1945 年給好友艾烏哲尼歐‧斯卡法利(Eugenio Scalfari)的一封信中,卡爾維諾簡短宣布﹕「我改走文學創作了。」斗大的字佔滿全頁,可見其重要性。本書所收錄的,包括未發表的,是他 1943 年(當時未滿 20 歲)到 1984 年的部分作品。其中不乏原屬長篇小說的構思,後來卻發展成短篇的成果。關於本書開頭幾篇未曾發表,且十分簡短──卡爾維諾稱之為《極短篇》──的短篇,或許由他創作初期,1943 年筆記中的一段話,可以瞭解他的態度:「因為壓抑,所以有寓言。當一個人無法明白表達己念時,便寄情於童話。這些極短篇,是一個年輕人在法西斯治下的政治、社會經驗的映照。」他還說,等時機一到,也就是法西斯政權結束的戰後,寓言故事就不再必要,作家可以從事別種創作。不過由未收錄及本書為數不少的作品標題和日期來看,儘管年少信誓旦旦,卡爾維諾多年後仍未放棄他的寓言創作。
玫瑰的名字
玫瑰的名字 玫瑰的名字(In Name Della Rosa),本書的書名是中世紀用來表明字彙含有無限力量的措詞,故事也以一所中世紀修道院為背景。 原本就已被異端懷疑和僧侶的個人私慾弄得烏煙瘴氣的寺院,卻又發生一連串離奇的死亡事件。一個博學多聞的聖芳濟修士負責調查真相,卻捲入恐怖的犯罪中,撲朔迷離的情節,深深扣住讀者的心。 本書自出版以來,已引起歐美文壇的空前震撼,如英國【倫敦時報文學專刊】中即讚美說:「這不只是個偵探故事,更深入洞悉了十四世紀-它的歷史、糾結的政治與宗教戰爭、哲學、神話、醫藥和魔法等等」。是值得仔細品味並珍藏的不朽傑作。 作者簡介 安伯托.艾可 Umberto Eco 一九三二年生於義大利的亞歷山卓亞。他身兼哲學家、史學家、文學評論家和美學家等多種身分。知識豐富,已發表過十餘本重要的學術創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讀者的角色-記號語言學的探討》一書。 《玫瑰的名字》是他的第一本小說,自出版後,已獲得多國文學獎項,艾可的另外著作有:《昨日之島》、《誤讀》、《帶著鮭魚去旅行》等等。
我的世紀
以「但澤三部曲」聞名於世的 1999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鈞特.葛拉斯(Gunter Grass),在國際文壇殷切期待下,終於在千禧年為世人獻上最新力作《我的世紀》(My Century)。這位生於 1927 年,高齡 73 歲的左派作家,以其敏銳多感的敘說方式,鉅細靡遺地描繪 20世紀的時代流變,引領讀者回顧德國百年來的歷史軌跡。本書中的每個故事都有不同的詮釋者,葛拉斯也曾多次化身為「年輕作家」、「父親」等各種角色,以生動洗練的筆法,娓娓道盡當時社會與歷史景況。1965 年,葛拉斯在紐約接受記者訪問時說:「如果現在要我寫小說,我會從世紀初開始寫起。」之所以會將小說時間延伸一整個世紀之久,其來有自。重新撫視走過的 20 世紀,書中未見政治險詐,也沒有盲目的英雄崇拜,《我的世紀》以一百篇小品故事為寫作架構,從 1900 年一路蜿蜒到 1999 年,從科學發明、壓迫謀殺、戰爭、疾病,紓發其對全人類的關懷和對未來新世紀的期許,讓時代的記憶點滴再現,並為我們訴盡德國百年來市井小民的辛酸悲喜。
蘇菲的世界(下)精裝(賈德2)
一個趣味盎然的愛智歷程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以西洋哲學史為題材的小說。讀哲學史如讀小說,真令人有興奮、愉悅、不忍釋卷之感,一掃前此讀研西洋哲學史的枯燥。幾年前我在巴黎一家書店中看到一本哲學概論的漫畫,曾為了作者費如此心思為推動哲學,而感到印象深刻。如今看到這本用小說形式寫成的西洋哲學史,更為了作者喬坦斯賈德的巧思與用心而備感敬佩。 不過,漫畫和小說的意義仍然有別。漫畫由於運用圖像,因而較為具體,容易明白,但也因為容易僵化於圖像,而造成概念陷落、思想硬化之危機。現在台灣坊間一些中國思想名著的漫畫,可謂利弊互見。至於用小說形式來寫哲學史,則使讀者透過事件與情節有趣的發展,達到事上見理的效果。這也是中西聖哲常採用的說理途徑。例如,耶穌每次講道理,都是在講一些故事或比喻。莊子喜用寓言、重言、微言。孔子亦謂:「能近取譬,則近道矣。」相信這本用小說形式寫的哲學史,能帶領讀者更接近西洋哲學史之道。 哲學不是萬靈丹,但是從來不去留意「愛好智慧」的重要與前人的心得者,注定將會限於心靈之封閉與終結。
黑森林的夢想家
格林童話 格林童話已有百年歷史,是人人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它傳達了人類的心靈、夢想、道德和信仰,而且已被譯成一百多種語文出版,是世界流傳最廣的童話經典。 本書是由德國繪本作家雅諾胥將家喻戶曉的格林童話改編,他以豐富的想像力,天馬行空的虛構故事情節,而且巧妙地敘述每個故事,但不失故事原有的精髓與趣味,從『福星漢斯、』、『穿長靴的貓』、『藍鬍子』到『青蛙國王』、『鼠皮公主』……篇篇精彩,饒富趣味。此外,九十多幅插畫,呈現全新的格林童話風貌,饒富童心的你絕不能錯過! 作者簡介 雅諾胥 1931年出生於德國Oberschlesien州的Zaborze小鎮,曾從事過各種不同行業,1953年轉為自由創作藝術家,目前定居於一座孤島上,其作品涵蓋兒童文學、插話故事集與長篇小說,曾以『是否如巴拿馬般美麗』與「老虎的信』二書各獲德國及荷蘭兩地的青少年文學獎。
蛛巢小徑
伊塔羅.卡爾維諾 我回首張看,望向那個乍看盈滿意象與意義的時節:那場游擊戰﹔可抵過好幾年歲月的那幾個月﹔我甚至可以從那幾個月的記憶中粹取出臉孔、警示、風景、思緒、情節、字詞、情緒,甚至一輩子都粹取不盡。可是這一切都已經遼遠模糊,只剩書寫文字的紙頁。 紙頁上寫著寡廉鮮恥的自信心,但我很清楚這份自信心純屬偽騙。寫妥的紙業和記憶起了衝突--這份記憶在當時仍是鮮活存在的、踏實的、看來穩定持久的,是一種「經驗」--但這些紙業對我而言已經沒有意義。我在書寫過程中毀壞了太多,就算一本寫成的書也無法彌補我:如果將那段經驗珍藏一生,或許我就可以加以利用,寫成我的最後一本書吧?雖然,那段經驗祇夠我寫出自己的第一本書而已。 --伊塔羅.卡爾維諾 作者簡介 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 1923-1985) 出生於古巴。二次大戰期間他加入抗德游擊隊,45年加入共產黨、47年畢業於都靈大學文學院,並出版小說《蛛巢小徑》。50年代他致力於左翼文化工作,即使在57年因蘇聯入侵匈牙利而退出共產黨之後亦然。 50年代的重要作品有《阿根廷螞蟻》、《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和《義大利民間故事》。60年代中期起,他長住巴黎15年,與李維.史陀、羅蘭.巴特等有密切交往;60年代的代表作為科幻小說《宇宙連環圖》,曾獲頒美國國家書卷獎。 70年代,卡爾維諾致力於開發小說敘述藝術的無限可能,陸續出版了《看不見的城市》、《不存在的騎士 》和《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奠定了他在當代文壇的崇高地位,並受到全義大利人的敬愛。 85年夏,他突患腦溢血,於9月19日辭世。86年,短篇小說集《在美洲虎太陽下》出版。88年,未發表的演說稿《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問世。94年,富有自傳性色彩的《巴黎隱士》結集成書。 譯者簡介 紀大偉 1972年生於台中大甲,台大外文碩士。譯有《蜘蛛女之吻》(獲聯合報讀書人周報年度十大好書獎)以及卡爾維諾《分成兩半的子爵》、《不存在的騎士》、《樹上的男爵》等。另著有小說《膜》、《感官世界》以及評論若干;編有《酷兒啟示錄》、《酷兒狂歡節》。
小灰驢與我
小灰驢與我 小灰驢與我,(原名:普拉特羅與我)是作者作品中最響盛名的一本散文詩。本書問世後,不但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受到重視,同時由於各國譯本的出現,在世界其他各地也引起很大的迴響。詩人筆下可愛毛驢這部具備田園詩風貌的傑作,到現在仍然得到全世界讀者的喜愛。 這本散文詩的寫作開始於一九O七年,首次集結出版是一九一四年。全書共收一百三十八篇傑作,是作者盛年時費時七年時光完成的。 希梅內茲在故鄉經常騎著普拉特羅這匹心愛的銀色驢子,徜徉於松樹與像樹林立的山丘,開滿花朵的原野、小鎮。這本有如天籟、甘泉般的名著,可以視為作者心靈最動人的告白。巴塔薩‧羅柏的插圖,梁祥美優美的譯筆,更使得這本名著增加了詩的情趣和藝術價值。 作者簡介 璜拉蒙‧希梅內茲 生於西班牙莫格爾,1905~1912年他在故鄉過平靜的田園生活,本書便是在這段時間完成的。1920年代他便成為西班牙詩壇的核心。195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年半後與世長辭,留下二十五卷以上的詩集。 本書譯成二十多種不同的文字,成為西班牙文學《唐‧吉軻德》以降讀者最多的文學名著。 譯者簡介 梁祥美 南投縣人,台大哲學系畢業,現專是譯著與寫作。譯有《史懷哲自傳》《扥爾斯泰一日一善》《人生論》《非洲叢林醫生史懷哲》《小灰驢與我》等,深受讀者喜愛,是一位傑出的散文家和翻譯家。
命運交織的城堡
步步驚異的命運小說 在時報出版一系列卡爾維諾作品中,《命運交織的城堡》算是題材較為特殊的了。塔羅牌是一種在歐美流傳了幾世紀的吉普賽算命牌,卡爾維諾因為著迷於塔羅牌遊戲中隨機變化的無限可能,於是他完全撇開占卜預測的功能,單純就牌面圖形解讀,把牌當成是說故事的機制,利用78張塔羅牌架構「命運交織的城堡」和「命運交織的酒館」兩個場景,十七則故事,以不同身分客人演繹人間奇妙命運。 整本書以圖案的排序呈現故事,文字部分重構與解譯故事,讀者可以直接「閱讀」這些卡片,觀察繪圖內容,建立意義,隨著每個單張卡片插入的順序不同而變動,同時每張卡片也可以被「反向」閱讀。 每個故事都是以前一個故事的片段延伸而成,形成一種隨機的變化,產生不同的可能和結果,各自獨立的故事又可組合成一個故事,形成各人命運交織的網。 為了讓讀者更能享受閱讀樂趣,在書中插入 Bonifacio Bembo 十五世紀時為米蘭公爵繪製的塔羅牌,方便讀者閱讀時相互對照。 作者簡介 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 1923-1985) 出生於古巴。二次大戰期間他加入抗德游擊隊,45年加入共產黨、47年畢業於都靈大學文學院,並出版小說《蛛巢小徑》。50年代他致力於左翼文化工作,即使在57年因蘇聯入侵匈牙利而退出共產黨之後亦然。 50年代的重要作品有《阿根廷螞蟻》、《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和《義大利民間故事》。60年代中期起,他長住巴黎15年,與李維.史陀、羅蘭.巴特等有密切交往;60年代的代表作為科幻小說《宇宙連環圖》,曾獲頒美國國家書卷獎。 70年代,卡爾維諾致力於開發小說敘述藝術的無限可能,陸續出版了《看不見的城市》、《 不存在的騎士》和《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奠定了他在當代文壇的崇高地位,並受到全義大利人的敬愛。 85年夏,他突患腦溢血,於9月19日辭世。86年,短篇小說集《在美洲虎太陽下》出版。88年,未發表的演說稿《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問世。94年,富有自傳性色彩的《巴黎隱士》結集成書。 譯者簡介 林恒立 1974年生於台北,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畢。
絹 ( 電影【異旅情絲】原著 )
那是一八六O年代,日本實行鎖國政策閉關自守,所以這項買賣只能在暗中進行。在他和當地貴族商談買賣時,他的注意力卻被貴族的小妾,一個沒有東方鳳眼的女孩所俘虜。雖然兩人一句話都無法交談,但藉著法國人到日本的四趟旅程中的暗通款曲,愛苗卻在他們之間發芽滋長.....
喂:有人在嗎?
有人在嗎 我相信我們一生中幾個重要的聚會裡,總有一些發生在睡夢中。因此,在人生的歷程中,總有一些夢境是如此栩栩如生,甚至比在深谷裡的現實生活更真實。 星光燦爛。一艘太空船穿越廣闊的銀河,向著一顆藍藍綠綠的星球--地球前進。來自艾爾喬星的男孩米加打開艙門,對著夜空大喊:「喂!有人在嗎?」 《喂!有人在嗎?》是喬斯坦.賈德繼《蘇菲的世界》、《紙牌的秘密》之後推出的最新力作。故事場景從西方哲學的原鄉歐洲大陸延展至無垠的外太空,敘述小男孩喬金和外星人米加的第三類接觸奇遇。 《蘇菲的世界》提出「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等問題﹔《喂!有人在嗎?》問的是「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可以說是一本「小蘇菲」。作者透過深入淺出的童話形式,讓奇遇之謎和哲學主題不斷的碰撞,交會,穿透夢境和現實,極具魔幻寫實趣味,也開展出一個極為恢弘廣大的地球觀和宇宙觀。 作者簡介 喬斯坦‧賈德 1952年生於挪威,擔任高中哲學老師多年。自1986年出版第一本創作以來,已成為挪威世界級的作家。而《蘇菲的世界》、《紙牌的祕密》橫掃全球書市後,更進一步躍升為享譽國際的大作家。身為中學老師的喬斯坦‧賈德,非常善於與青少年對話,是個說故事高手。他能將高深的哲理用小說的形式,以簡潔、明快的筆調敘說,處處動人心弦,讓讀者樂於開卷閱讀。這就是他在創作上的高明之處。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太平盛世 現在是 1985 年,我們和下一輪太平盛世之間只剩十五年的時光。在此刻,我並不覺得新紀元的逼近會引起什麼特別的情緒。但我並不想在這裡討論未來學,而是要談文學。 目前這一輪即將終了的太平盛世,目睹現代西方語言的誕生與發展,在文學方面則呈現了這些語言在表現、認知、想像等方面的可能性。這也是書籍的太平盛世,在這一千年中,書籍以我們目前熟悉的形式出現。我們常納悶,文學和書籍在所謂的後工業科技時代會有什麼下場──這樣的關注,或許就是一徵兆,表示目前這個太平盛世的完結。但我並不太喜歡沉溺於這種思考。我對文學的未來有信心,因為我知道有些東西是唯獨文學才能提供給我們的。因此我希望把這些講稿獻給我衷心認同的某些價值、質素或文學特性,設法將它們置入下一輪太平盛世的視野之 第一講「輕」,引述希臘神話、歐維德、薄伽丘、塞萬提斯、昆德拉、卡夫卡等等作品來詮釋:生命存在的沉重必須以輕盈的態式來承擔;第二講「快」,闡述如何以敏捷來融合「行動」(快)和「沉思默想」(慢);接下來的第三講「準」,強調語言的精確和明晰;第四講「顯」,說明視覺想像係認識世界和自我的媒介;第五講「繁」是一份展示力作,生動而精彩地描述文學如何逸出常軌,企圖傳達人類面對無限的可能所流露的痛苦、困惑和振奮。 作者簡介 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 1923-1985) 出生於古巴。二次大戰期間他加入抗德游擊隊,45年加入共產黨、47年畢業於都靈大學文學院,並出版小說《蛛巢小徑》。50年代他致力於左翼文化工作,即使在57年因蘇聯入侵匈牙利而退出共產黨之後亦然。 50年代的重要作品有《阿根廷螞蟻》、《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和《義大利民間故事》。60年代中期起,他長住巴黎15年,與李維.史陀、羅蘭.巴特等有密切交往;60年代的代表作為科幻小說《宇宙連環圖》,曾獲頒美國國家書卷獎。 70年代,卡爾維諾致力於開發小說敘述藝術的無限可能,陸續出版了《看不見的城市》、《 不存在的騎士 》和《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奠定了他在當代文壇的崇高地位,並受到全義大利人的敬愛。 85年夏,他突患腦溢血,於9月19日辭世。86年,短篇小說集《在美洲虎太陽下》出版。88年,未發表的演說稿《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問世。94年,富有自傳性色彩的《巴黎隱士》結集成書。 譯者簡介 吳潛誠 美國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中外文學》總編輯,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英文系主任。結集出的譯著包括:《草葉集》(桂冠,1976;遠景,1979;書華,1986)、《聖女貞德》(遠景,1982)、《中英翻譯:對比分析法》(文鶴,1982)、《美國短篇小說:欣賞與批評》(師大書苑,1983)、《靠岸航行》(桂冠,1991)、《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時報,1993)、《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時報,1996)、《感性定位:文學的想像與介入》(允晨,1994),並主編「桂冠世界文學名著」叢書。
馬可瓦多
馬可瓦多 馬可瓦多回到燈火通明一如夜晚的馬路上。 城市似乎縮小了,裝在一支明亮的細頸瓶中,深埋於叢林幽暗的心臟地帶,在百年栗樹的樹幹和無止境的雪地之間。漆黑中的某個地方傳出狼的叫。 全黑叢林以一條線告終,然後開始全白的雪。幼野兔在這邊而狼在那邊。 作者簡介 卡爾維諾出生於古巴,父母都是熱帶植物學家;兩歲左右父親就任義、法邊界的聖雷莫植物園園長,舉家遷離古巴。二次大戰期間他加入抗德游擊隊,45年加入共產黨,47年畢業於都靈大學文學院,並出版小說《蛛巢小徑》。50年代他致力於左翼文化工作,即使在57年因蘇聯入侵匈牙利而退出共產黨之後亦然。50年代的重要作品有《阿根廷螞蟻》、《分成兩半的子爵》、《不存在的騎士》、《樹上的男爵》和《義大利寓言故事》。60年代中期起,他長住巴黎十五年,與李維.史陀、羅蘭.巴特等有密切交往;60年代的代表作為科幻小說《宇宙連 譯者簡介 倪安宇,1965年生,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學士,威尼斯大學義大利文學系;其他文章、譯作陸續刊載於自立早報,現專事義大利文學譯介。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小說)
為了把小說擺在適當的脈絡中,她們要求高利格尼提供一些歷史資料。他說:「我來設法回想一下,組成西馬利亞的省分如何在二次大戰後變成辛伯利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辛伯利人重新整理了那些在戰爭中失落的西馬利亞人的檔案文件,得以重新評估像菲爾然迪那樣人格複雜的作家,他使用辛伯利和西馬利亞兩種語言寫作,然而西馬利亞人只出版他的西馬利亞文作品,所以數量極少。質與量更好的是以辛伯利文撰寫的作品,但被西馬利亞人藏了起來;像這部長篇小說巨著《不怕風吹或暈眩》,其首章的草稿顯然也是用西馬利亞文寫的,並以烏寇.阿迪的筆名簽署。毋庸置疑,這位戶家在明確選擇了辛伯利文以後,才發現了真正的小說靈感……」拉迫不及待地想看到這本書再度從死灰中復生,但卻還得等待讀書小組的女孩和年輕男士們交出他們的作業,閱讀過程中,一定有人強調生產方式的省思,有人強調改造的過程,有人強調壓抑的昇華,有人強調性的語意符碼,有人強調身體的後設語言,有人則強調寫政治及私人生活方面的角色逾越。 羅塔莉亞打開她的書夾開始唸著,帶刺的鐵絲網像蜘蛛網一般開始散開,你們兩人隨著其他人一樣安靜跟隨。 你馬上明白你所聽到的東西,和《從陡坡斜倚下來》、《在馬爾泊克鎮外》、或甚至《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不可能有任何關係。你和魯德米拉很快地交換了一,或者更正確地說,兩眼,第一眼是疑問,第二眼是同意。無論如何,這是一本一旦開始,就欲罷不能的小說。
安妮的日記
不放棄希望 這本及不尋常的書,是一個少女安妮的真實告白。在過去有關戰爭有對人類影響的論述當中,本書是最出色且最具震撼力的。 安妮的日記描述二次大戰期間在納粹均佔領下的荷蘭境內,飽受迫害的猶太人苦厄的命運,這些人每天生活與恐懼與屈辱之中,但是他們卻不放棄希望。 日記中最動人心弦的是安妮對自己的描述,安妮這個女孩充滿了熱情、機智與豐富的情操,感受性非常強,她也寫出了聰明伶俐的少女所想像的雙親與自己的關係、自我意識的發達與成人問題等。閱讀本書能令我們充實,且能給予我們寶貴的經驗。 作者簡介 安妮‧法蘭克 猶太人,一九二九年生,原與家人住在德國,希特勒當政後,舉家遷居荷蘭。二次大戰荷蘭被德軍佔領,一九四四年八月安妮一家被逮捕進集中營,在隱蔽之家度過兩年的歲月,此日記即是在這段時期所寫,一九四五年三月的某日,安妮因罹患傷寒離開人世,享年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