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紐約時報》2004年十大好書/透視伊斯蘭世界的必讀經典《雪》不僅是個引人入勝、百轉千迴的精彩故事,也是當今非讀不可之作……對基本教義派作風的分析,與其描繪的壓抑、憤怒、陰謀、暴力,在在顯現先知灼見,令人驚怖不已。——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旅居德國法蘭克福多年後,詩人「卡」決心回到土耳其小鎮凱爾斯。一來,是因為聽聞此地發生多起少女自殺事件;二來,是想與少年時的戀人伊珮珂重逢。位居邊境的凱爾斯已不是往昔的純樸小鎮,貧富、種族、政治、世俗與宗教等衝突在此上演。「尼西普」是個充滿理想抱負的宗教中學學生,期許自己能成為伊斯蘭世界第一個科幻小說作家;惡名昭彰的伊斯蘭恐怖分子「藍」,則放話要殺死出言辱及先知穆罕默德的脫口秀主持人;左派劇團團長「桑奈」要在小鎮第一場電視直播節目裡,將自己的政治理念付諸行動;而伊珮珂的妹妹「卡狄菲」據說與某個神祕人士有不尋常的關係……詩人來到鎮上,想說服伊珮珂與他同返德國。這個關乎私人幸福的微小願望,卻在調查頭巾少女事件的過程中,成了各方勢力鬥爭的祭品。突來的大雪封住小鎮與外界的聯絡管道。這個在一夜之間與世隔絕的邊城,上演了一場緊張激烈的直播劇,改變了小鎮裡每個人的命運……在這本小說中,帕慕克透過詩人之眼,以繁複的情節、對稱的角色,探討了孤寂與創作的連結、宗教與文學的意義,闡述自身對伊斯蘭文化與西方衝擊等議題的觀察。在眾多人物時而對立時而交錯的對話中,帕慕克為我們開啟了一扇理解伊斯蘭文化的窗口。
神諭之謎
如果我們是孤獨的,我們就沒有消失的權利。活著。而這只是第一步。電視影集編劇達米安.盧維爾自從母親死後便一直長居美國,因為父親的死,原本不願回到法國的達米安不得不回國處理父親的後事。自母親死後便一直痛恨父親的達米安此時才發現,生前看似極為正常且冷漠的父親,似乎一直在進行神秘的研究,而研究的對象正是耶穌基督留下的重要聖物:拱心石,而且父親的死似乎就肇因於此。在記者蘇菲的幫助下,達米安逐漸接近秘密的核心,兩人也因為這場調查,陷入與神祕組織的追逐戰中。從秘密組織的總部到法國南部的小鎮戈爾德,一直到倫敦,最後又回到巴黎,心狠手辣卻又躲在暗處的敵人一直追趕著達米安與蘇菲,讓他們喘不過氣來,但兩人卻也在患難下滋生了情愫。安全甚受威脅的蘇菲與達米安一步步接近了人類史上最重大的謎底,也就是耶穌基督留給世人最後的訊息……
爵士女伶
一切皆始於憂鬱。 這則熱烈的故事,將提醒我們真正的奇蹟──破碎的心可以療癒,悲痛可以通往喜悅。 佩蒂‧泰勒是個單親媽媽。在樂團擔任主唱的她,被其他的男性團員當成花瓶般歧視,其中以鍵盤手強納森對她的成見似乎最深。她試著盡量不去在乎他人的眼光。她熬過惡劣的童年、少女時代毀滅性的感情關係、無家可歸、輪班洗盤子十二小時的辛苦工作,如今能靠著和樂團巡迴演出,撫養自己摯愛的兩歲兒子小威,對她來說已經是美夢成真。 然而在肯塔基的一個大熱天,小威的父親瑞克由獄中假釋,出現在她們住宿的汽車旅館房門外,打算要回他失去的一切-- 他深愛的女人佩蒂和未曾謀面的兒子小威。 瑞克的出現,讓佩蒂回想起自己年少輕狂的那一段荒唐歲月。母親對她的不諒解、瑞克對她的痴戀,兩人既甜蜜又痛苦的過去……往事的一幕幕浮現在眼前,無論她走到哪裡都緊緊地跟隨著她,瑞克帶有侵略性的獨占慾更是困擾著她與周遭的人…… 遇到瑞克之後,重新省視過去的佩蒂開始改變,為了保護摯愛的兒子小威,向來逆來順受的她開始試著改變自己的命運。受到強納森的啟發,佩蒂找到屬於自己的夢想-- 成為一個爵士歌手。正當她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漸漸得到眾人的肯定時,瑞克的緊追不捨卻讓她與小威身陷危機…… 本書特色 *深刻描寫單親媽媽對孩子的感情,與堅強。 *女主角與酗酒的母親間的親子糾葛相當感人。 *最後女主角尋找屬於自己聲音和夢想,蛻變成長的過程掌握極佳,極具感染力。
鞋教徒
「原來人和鞋子之間神奇的牽繫,卻遠比頭尾相連的每一道線條都還接近完美,透過作者的回憶一一地把鞋子故事娓娓道來時,才發現鞋子與我們的人生原來是如此靠近。」──Toby,百萬部落格長「一雙鞋能說多少故事呢?一雙鞋陪伴你的時間,和一個人陪伴你的時間,誰比較久呢?閱讀「鞋教徒」,讓每一個戀鞋的女人,回憶起鞋櫃裏一雙雙神聖的鞋子,見證過的美好時光。」──李芸嬋,具有戀鞋基因的女導演「女人心海底針,撈針的秘訣就是「請先低頭,從腳開始」。因為腳底連著心,心是無所遁形的。這是一本讓你瞭解愛鞋成癡、智慧美貌兼俱的女人們,到底都在想些什麼、做些什麼的有趣書籍。」──趙于萱,旅行作家一雙鞋和一個人陪伴妳的時間,哪一個比較久?或許世界上沒有真正的王子,但是我們總擁有一些嚮往、幾個畫面,就在穿上某雙鞋的時候發生。生命裡那些加起來己經走了幾英哩路的好鞋子,穿了數不清多少次。它們的足跡已經在心底留下了烙印──幾十年的時光,漸漸變薄的鞋底,數以千計的短期旅行。它們己經把自己打造成最舒服的形狀,甚至呈現出腳的輪廓。這就己經賦予了它們無法輕易走開的理由。「如果要推薦一本關於鞋子的書,《鞋教徒》就是獻給你的時尚好禮物。書中的插圖和故事總讓人會心一笑。」──Manolo Blahnik,時尚設計大師
基夫大戰鬥牛犬
●澳洲教育部指定中高等學校教師、學生必讀書籍 ●2005年澳洲兒童圖書協會青少年最佳圖書獎決選 ●2005年白烏鴉國際兒童暨青少年文學精選特別推薦 ●澳洲青少年讀物雜誌Magpies Magazine的2004年、2005年十大暢銷書之一 他們手中沒有神奇的魔法棒可以扭轉乾坤,也沒有飛天掃帚可供遁逃,面對校園惡勢力的進逼,他們決定挺身相抗,聯手出擊。 十五歲的男孩基夫,頂著一頭紅髮,滿臉雀斑,看似發育不良,又有O型腿。他出身於一個破碎的單親家庭,長年忍受酒鬼老爸的家庭暴力。在學校裡,他飽受同學的歧視;在老師眼中,他更是一個資質魯鈍、性格頑劣的壞學生。在一次與新來的語文老師(綽號鬥牛犬)的衝突中,班上成績優異的女同學卡瑪竟然為他仗義直言,兩人因此成為好友。他們面對同學的排擠與師長的威嚇,決定聯手反擊,結果意外發現鬥牛犬老師暗中似乎在從事不法的勾當。於是他們展開監視、跟蹤、調查,甚至飛車追逐,在一連串看似瘋狂荒謬的行動裡,以及有如偵探小說般迂迴有趣的推理中,二人誤打誤撞,漸漸拼湊出事情的真相。故事的背景雖發生在澳洲,但凸顯的卻是全球普遍的教育問題,作者以無厘頭式輕鬆詼諧的筆調,鋪陳出一段年少輕狂的歲月與純真的友誼,不僅諷刺教育體系的蠻橫專制,也層層剝開成人世界虛偽醜陋的外衣,為飽受摧殘的莘莘學子發出不平之鳴。 本書特色 主角以激動報導戰事進行的方式,將學生與老師對槓的過程呈現出來,有時也會口氣一沈,搖身一變,戴上諮商師的帽子,面對過往的自己來段自我剖析。這些呈現手法,使得這部描寫校園生活的青少年小說不同他作。
查布克夫人的畫像
★世界奇幻獎單年入圍最多項目 記錄保持人──美國幻想文學作家 傑佛瑞‧福特! ★集藝術史、超自然血案、希區考克式懸疑、奇幻謎題和舊時代紐約風華的跨界大作! ★鍾文音(知名作家)、譚光磊(奇幻文學評論家)氣質推薦! 查布克夫人,一位擁有神祕占卜能力的謎樣女子 1893年紐約畫家皮安柏接受了一樁怪異的委託,委託人查布克夫人以驚人的超高報酬,請他繪製自己的畫像,條件是皮安柏必須隔著一道屏風為她做畫,他可以問任何問題,但不可涉及她的外表。 一個又一個的奇遇故事,讓畫家陷入想像與現實的謎團 隨著皮安柏提出的問題,查布克夫人一一揭露她的過去。她的父親是個雪花占卜師,受雇為富豪占卜未來。一日,她和父親發現了兩片一模一樣的雪花,而這兩片雪花似乎賦與了她預知未來的能力。在父親死後,她周遊列國,以占卜賺取大量財富,如今深居豪宅之內,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隨著查布克夫人愈來愈多的自白,皮安柏發現自己愈來愈陷入她所編織的謎團中……。 雙目流血的連續死亡事件,是他殺還是傳染病? 同時間,紐約街頭一個又一個的女子雙目流血而死,而皮安柏也受到自稱是查布克先生之人的威脅。他皮安柏能順利完成這項任務嗎?查布克夫人的真面目又究竟為何?
艷情紫羅蘭(軟精裝)
不解人事的洗衣工薇奧麗特,卻愛上了遊戲人間的浪子克里斯蒂昂。他教給她一切──關於男人、情愛以及肉體的愛慾之歡;而她也奉獻了那令人迫不及待的初夜。然而,伯爵夫人奧玳特闖入了他們的生活,為的竟是擄獲薇奧麗特的芳心。曖昧的三人關係在性愛的歡愉之中,如同魔鬼的交易一般,維持著既危險又美麗的平衡。
落日的召喚
黑夜裡,不知從何處響起第一聲召喚,告訴他:出發吧!朝著日落的方向走去……於是,日幕開啟之前,他加入一支駱駝商隊,開始旅行。在商隊中,他學會了在沙漠求生的各種技巧,還獲得神祕貝督因人的奇特贈禮,一個木杯與一本古書。第二聲召喚響起,他離開駱駝商隊,來到一座綠洲。這綠洲居民的人數永遠固定定,現在,多了一個外來者,應該如何解決人數增加的問題?而綠洲旁的神秘營地,究竟為什麼會存在?在這裡萌芽的愛情,會不會有結果?第三聲召喚響起,他成為眾鳥之國的統治者。在這裡,所有衣物、用具都來自於鳥類,但他們從未傷害任何一隻鳥兒;所有的女子,都有令人銷魂的魅力,卻似乎隱藏著極大的秘密;還有一座漂浮的天空之城,必須具備某種能力才能入城一遊;他想得到答案,必須付出多少代價?第四聲召喚響起,他遇上主張末世哲學、追求享樂、放浪形骸的棍子一族,儘管看慣奇聞軼事,仍然讓他難以融入。這次,在召喚未現之前,他就決定繼續追隨太陽的軌跡。於是,他來到陸地最西方的國度,終於獲得片刻休止。他開始思考這段已經不知經過多少時日的旅程,對於故鄉、親人、路上認識的朋友、發生過的事情等種種記憶,紛紛湧現腦海,可是,這些既清晰又模糊的印象,已經難以分辨出哪些是現實,哪些是夢境……如果召喚再起,他該何去何從?他應該越過從來沒人去而復返的大海,或者,他該掉頭回到魂牽夢縈的故土?……
歌曲占卜師
閉上眼睛,摀住耳朵,想一首你最愛的歌,此刻你的心裡響起了什麼旋律?每一個人在某個時刻,心裡總會有某一首歌不停地播放著,那旋律揮之不去,不斷縈繞在耳畔腦海中。那一首歌唱的可能是我的年少輕狂、你的一往情深、他的浪漫懷想,和其他人的許多故事……。我的姊姊瑪麗貝絲是歌曲占卜師。歌曲占卜」——跟看手相有點類似,只不過她不看手相,她藉音樂解讀人生……來找她占卜的人都愛死她了。不論是結婚、下定決心跟正在交往的低級混蛋分手、換工作、罵老闆不公平、跟老闆吵架……大家對她言聽計從,事後亦喜孜孜地表示人生從此豁然開朗。他們說她生來就該吃這行飯,甚至說她能看透人心,明白道出他們的心事。有時候,我甚至以為瑪麗貝絲的天賦能讓我們心想事成,要什麼有什麼。黎安是個愛說故事的女孩,和她的姊姊瑪麗貝絲相依為命。她們的父親在黎安五歲、瑪麗貝絲十七歲時便離家出走。五年後,她們的母親又在一場車禍中喪生,車上有買給黎安的少女內衣和買給瑪麗貝絲的金髮美女合唱團(Blondie)專輯。十一歲的黎安想念父親,曾輾轉打聽到地址,試圖尋找他……十二歲的黎安換掉了小女孩用的粉紅色床單……十四歲的黎安想談戀愛……。十六歲的黎安絮絮叨叨地說著她和姊姊的往事,想起一首又一首的歌,彷彿回憶也是一首唱不完的歌。但對瑪麗貝絲來說,她始終沒對黎安說起父親離開的原因。畢竟往事不是歌,而是再清晰不過的罪行……
從前從前,那一天
如果《電子情書》、《西雅圖夜未眠》、《當哈利遇上莎莉》,這些經典電影主角們那份對愛的信賴與執著曾經深深感動過你,那麼你絕對不能錯過麗莎.塔克《從前從前,那一天》 十九年前,加州的知名人士突然消失無蹤,帶著他兩個孩子,吉米和桃樂嬉,來到新墨西哥州處處荒岩的角落。兩個孩子生活在五零年代般的環境,除了父親跟祖母以外,他們不與外人打交道,以自學的方式學習,也沒有電視、電腦、收音機,或報紙,可以接收外界的情報。 兄妹倆的祖母去世後,吉米決定離家出走,擺脫父親的束縛。看著思念兒子而日漸病重的父親。二十三歲的桃樂嬉決定離開居住十九年的家,尋找失聯的哥哥--這還是她第一次到廣大的世界走一遭。 在好心的計程車司機史帝芬的幫助下,桃樂嬉找到了哥哥吉米--在密蘇蘇里州聖路易城郡立醫院的精神科。擁有嚴重自殘傾向的吉米,向妹妹道出他心中最深的恐懼,他曾見到媽媽躺在血泊當中,而他有可能就是那個殺了媽媽的兇手……為了幫助哥哥吉米復原,桃樂嬉向父親打聽母親的真正死因。 母親為什麼死去?父親為什麼要讓兄妹倆與世隔絕地成長? 桃樂嬉的尋人之旅轉變成發現之旅,她發掘出家族過去隱藏的事實,以及永遠改變她一家命運的“那一天”。 旅程一開始,桃樂嬉就遇上史帝芬,一個從醫生變成計程車司機的男人,面對不通世事、擁有純真心靈的桃樂嬉,史帝芬深深受到她的吸引,罪惡感卻如影隨形地跟著他,讓史帝芬無法坦然面對兩人的感情。直到某天他驚覺自己又將失去所愛…… 這趟探尋之旅,讓桃樂嬉與史帝芬有機會體認另一種發現:儘管悲劇的一天可以讓心破碎,但是新的一天卻能再度帶來相愛的機會,從而認識生命中無窮無境的可能性。
最後一匹人頭馬是怎麼死的
這本小說集蒐羅了全球21位名作家的21篇小說,是葛蒂瑪為籌募愛滋基金而向各國一流作家募集而來的作品,馬奎斯、葛蒂瑪、葛拉斯、大江健三郎,薩拉馬戈等五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捐出了他們的力作,其他如約翰?厄普戴克、亞瑟?米勒等普立茲獎得主和愛特伍、阿契貝、阿莫斯?歐茲、伍迪?艾倫、魯西迪、蘇珊?桑塔格等文壇重量級作家也捐出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儘管出版這本小說選集的目的是為了籌募愛滋基金,但是每篇小說的主題卻都與愛滋無關,譬如〈牛頭犬〉講的是一個十三歲小男生的性覺醒,〈愛在死神逼近時〉講的是一名腐敗的政客在臨死前找到摯愛。〈人頭馬〉講的是世上最後一匹人頭馬怎麼死去的故事,〈排斥〉講的是一個三歲小娃申請進入紐約的頂級托兒所被拒,他的父母也因此失去上流社會身份地位的故事。
敏娜的琴音
感動全球20年的少女成長小說!想音樂本身,而不要只想音符。抖音就會像月光一樣,不知不覺降臨到妳。 十一歲的敏娜正耐心地坐在她的大提琴旁邊,等著轉變成女人。 敏娜有很多心願。她盼望她媽媽肯暫停寫作,停久一點,才能夠真正聆聽她吐露心聲;她盼望她的家和她朋友盧可斯的家一樣,那麼寧靜平和、條理井然;而她最大的心願是,能順利拉出大提琴的「抖音」,並且恰如其分地演奏莫札特的樂曲。 經過一番探索,敏娜不久就領會,有些事情無法被發現──它們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又醜又高的沙拉》、《雲雀》的作者梅可雷蘭,她的作品一向強調語言之於個人表達的意義與重要性。在《敏娜的琴音》書中,敏娜透過大提琴的拉奏得以表達自己。梅可蕾蘭發揮她書中無所不在並運用嫻熟的隱喻,巧妙地藉著大提琴形象的女體,暗示敏娜在獲得「抖音」之際,也同時完成性啟蒙的儀式。使讀者在字裡行間,既看到二元觀念的辯證,也目睹常見於通俗小說中的浪漫綺想。─中興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劉鳳芯(推薦導讀)
薇拉的真愛Unclaimed Treasures
噢,做點特別的、非凡的大事吧!除此之外,再加上尋找真愛…… 薇拉墜入愛河嘍。但是那愛河卻跟她一直所夢想的不同。還有,到底什麼才是非凡的呢?薇拉與雙胞胎弟弟尼可─他們的媽媽快要生小寶寶了─這是多麼平凡啊。他們的朋友─哈芮斯,他媽媽離家去「追尋她的機運」了。薇拉覺得那才夠非凡。看樣子,薇拉就快要懂得什麼才是重要的事情了。 到了那個漫長的夏季結束時,薇拉、尼可、還有哈芮斯,每個人都做了既非凡又難忘的大事。
凱西的空間Cassie Binegar
人生充滿許多完美的小片刻,過後就不見了,就像把雪花捕捉在手中那樣。 凱希渴望井然有序及固定不變的生活,她希望每件事情通通回到以前慣常的樣子,也就是還住舊家,而爺爺尚未過世時的樣子。 她開始尋求自己的空間,可以讓她躲藏起來觀察一切事物的空間。但後來,總是能看穿凱希心思的奶奶來了,而別的親戚也同時到訪,有愛說「唸謠」的帽子叔叔、愛佩戴羽飾的蔻若琳達堂姊,以及講話沒人聽得懂的囝仔畢妮。 從這些親人裡,凱希慢慢學會透過他人雙眼去看生命。她還認識到,世上有些事物就是不可能,也不應永遠保持舊樣子。
印度幽默小品
本書所記載的印度笑話,乃是取材自古典梵文的故事及現代印度語中的民間傳說或故事而來的。 & 雖然在中國、日本、英國,甚至於法國,自古便有著很多的笑話流傳著,但同為世界文明古國的印度,為何獨不見這方面的傳承呢? & 究其原因,難道印度民族是一個不具幽默感的民族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其實在梵語表現的古典戲劇中,也有著滑稽的戲碼;在獨幕劇的表演中,也有著鬧劇式的演出。同時,我們也不能說,印度人因埋首於研究宗教、哲學的領域,而使他們無力去尋找笑話的文學題材。名作家瓦茲亞亞奈所著的『愛經』一書,便是以幽默的題材作成,它更成為往後作家在性愛式幽默作品寫作上的一個範本。 & 在古印度的文獻中,除了宗教哲學之外,戲曲、抒情詩、敘事詩、傳奇小說、故事集等各式各樣的作品都被保存著;而與文學有關的各種知識,如:音韻、韻律、文法、語源、修辭、繪畫、彫刻、建築、音樂、法律、統治、經濟、醫學,乃至於性愛,象的養育法、竊盜術………等五花八門的內容,在文獻上也都有所記載。 & 但是,這種種的文獻都只作專門性知識的討論,而缺乏幽默化的語言,因此,要想在文學作品中,找出有趣的內容,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在印度的文學世界中,抒情詩是相當發達的,因此,以自然或愛戀為主題的作品有很多被流傳下來,但在愛戀式的作品中,富有幽默的色情笑話卻很少。 & 同時,在世俗中,雖然常在格言式或諺語式的訓示詩句中,含有許多影射性的警世小語,但很可惜的是,這些都缺乏幽默式的風趣。在民間傳說或故事中,雖然有著趣味式的題材,但在說教的內容中,富有諷刺性的笑話,則又不多了。 & 缺乏黃色性笑話或輕鬆笑話,而充滿愚笨式故事的情形,難道是一種印度人民族性一股勁做出的真實映照嗎?本來笑話是社會中形形色色發生的事所形成的一種戲劇化表現,但在其中卻有很多是以具有幽默,但不具智慧的愚蠢行為為題材而形成的。但由於有以諷刺或機智為主題的笑話存在,所以,也就不只以愚人為題材來做文學表現了。 & 如果說要找找古代印度的笑話集,則蘇曼德瓦的『愚人集』中,敘述很多愚者的故事;與其相呼應的『百喻經』或以苦行僧為主角的諷刺集『苦行僧愚行三十二篇』等都是很有名的。 & 目前印度報紙或雜誌中所記載的笑話,大多是外國短篇文章的翻譯、翻案。但在民間傳說中卻可以發現很多的笑話。 & 本書的特色是將古典及現代的笑話共載於一冊,因此,對於古今印度的笑話可做一個全盤性的了解。在閱讀本書時,讀者可以注意古今印度笑話中微妙的差異點,而且也可看出由古至今蘊藏於笑話中的中心思想。
阿爾卑斯少女-海蒂
可愛的孤女海蒂,來到美麗的阿爾卑斯山上,與不茍言笑的爺爺一起生活,這裡夏天有廣闊的草原、冬日有白雪覆蓋的山林,平時還有親愛的小羊兒們作伴相依。和藹的瞎眼奶奶,生病的克拉拉,以及趕著羊群的彼得,大家都是海蒂的好朋友,海蒂的天真熱情,感染了所有人,為原本冷清的阿魯姆牧場,帶來了歡笑與活力…… & 富有天真童趣的《海蒂》甫一問世,就受到讀者熱烈歡迎。作者瓊安娜‧史派莉筆下的海蒂,是阿爾卑斯山上的小天使,她天真活潑、熱情善良,在她的感染下,嚴肅的爺爺變得開朗、憂鬱悲傷的瞎眼奶奶重拾對生命的希望、因病癱瘓的女孩克拉拉也再展歡顏……海蒂的故事不僅改變了故事中各個角色的生活,更溫暖了一百多年來,每一位讀者的心。
亞歷山大大帝(軟精裝)
英氣勃勃,雄志萬丈,渴求探索世界的心,急切,狂放,飛揚……他是西洋史上最聰慧卓越的無敵統領,他是人類史上最傳奇偉大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西元前三三六年,馬其頓王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其年僅二十歲的兒子亞歷山大繼承皇位。亞歷山大登基之後,希臘各城邦蠢蠢欲動,他們為了解決自身危機而頻頻對外發動戰爭。年輕的亞歷山大憑藉卓越的軍政秉賦鞏固了新王國,接下來,他銳利的目光,指向了希臘的宿敵—強權波斯帝國……。
太極少女(The Happy Maiden)
太極少女是一則結合東方武術、普世共融的愛情故事。林師父巧妙地將兩種截然不同各有千秋的武術功法-太極拳與道家攻夫融入故事場景。太極拳的招式以自然律動為主,不直接反擊,反以相對力道,四兩撥千金地卸除攻擊力量,被視為較柔性軟調;道家武術的招式看起來較具攻擊性,採取直接攻勢,被視為硬派功夫。太極拳與道家武術,正代表中國哲學陰陽的兩極。本書所呈現的武術內容,特別針對健康、運動、自我防衛,及兒童寓教於樂所設計,並非一般的武術介紹。此外,這則故事也可做為輔助教材,幫助學生了解「外柔內剛」的概念,「深藏不露」正是太極拳與道家武術共同的基本道理。
藍盒子的秘密
要怎麼樣才能把一隻鯨魚放進一個火柴盒裡去呢?很簡單,只要在卡爾拉說這個還沒說過的火柴盒故事給她的泰迪熊聽的時候,跟著仔細聽就行了。 這個卡爾拉的獨臂泰迪熊把鼻子伸進去嗅的藍色火柴盒裡面是空的,這個火柴盒是四十六個放著卡爾拉的故事的火柴盒中的一個。而在地下室的階梯上,是說故事最棒的地方,這一點泰迪熊也很清楚。 在深沉而又湛藍的大海裡住著一隻巨大無比的鯨魚,這隻鯨魚比其他的鯨魚都要大得多。 由於他和其他鯨魚一點也不一樣,因此大家都叫他做「另一個」。有一天,一種寂寞的感覺驅使他來到了一處未知的水域,從此另一個就展開了一段動盪的歷程。這段歷程是如此美麗而繽紛,美得就像一場夢。
小盒子的大幸福
卡爾拉的獨臂泰迪熊睡不著覺,害得卡爾拉也睡不著。還好,在睡不著覺的夜晚,泰迪熊有個妙招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在想家的時候,這個妙招也一樣有效,那就是:說故事。 不論是最美的、最精采的、最驚險的、最古怪的或是最傷感的故事卡爾拉通通都知道。為了不要弄丟了這些故事,卡爾拉把所有的故事都收藏在火柴盒裡。 比如說,在編號第二十七號的火柴盒裡住的是大幸福的故事。現在,卡爾拉要說給泰迪熊聽的,就是這個故事。這是一則發生在烏鴉維克多和母牛夏洛特之間的愛情故事。 維克多和夏洛特一有空就在一起,他們倆有個偉大的夢想,希望能到威尼斯去旅行。 可是,一隻烏鴉和一頭母牛要怎麼樣才能一起前往威尼斯呢?此外,烏鴉族其他的烏鴉對這一段非比尋常的情誼又會有什麼想法呢?
船蛸
據說,每七年的一個合宜冬日,殼如薄紙的船蛸會回泅岸邊,來證明它們的存在。這是一次脆弱的機遇之旅,出征者的殘破或完整完全無法預料…… 作者以細緻的倒敘手法帶領讀者從1965年起,一路回到1961、1953等年代,故事在澳洲一個封閉的鄉間小鎮烏卡(Wooka)展開,場景漸擴展至阿得雷德(Adelaide)、甚而東帝汶(East Timor),幾代家人一起跨越歷史的考驗;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戰後人們的遷徙、矛盾的價值觀以及相互間的歧視,描寫出平常人不凡的勇氣毅力及纖細脆弱的心靈。由串串相連的人物故事展示生命的意義及不可解的奧秘。他的語言造詣爐火純青,不但簡潔有力,而且意象豐富,書中人物描繪更是栩栩如生。
即使星星也會寂寞
馬雅‧安哲羅在《即使星星也會寂寞》(Even the Stars Look Lonesome)這本書裡,談到她最關心的事情。她用最原創最具吸引力的方式,重塑她最私人的經驗,她也針對各種廣泛的議題,提出自己的看法。 她告訴我們,房子能夠傷害它的住戶,也能夠替他們療傷止痛。她提到非洲。她描繪了奧普拉(Oprah)。她對年紀以及性的想法啟發了我們。她向我們坦承各種伴隨聲名而來的麻煩,她也和我們分享她從憤怒以及暴力身上學到的教訓。同時,她也高聲歌誦感官的樂趣。 《即使星星也會寂寞》展現了生命當中的課題,這是一本來自於一位在美國大受歡迎的作家所推出的作品,書中的文字不僅充滿智慧,而且十分精采。
漫步諾貝爾文學殿堂
文學獎的創立,是為了獎勵在文學領域內有「理想主義傾向」的傑出著作者所設立。其立意人-阿弗烈.諾貝爾本身集大愛與歧視之矛盾於一身。訴說和平大愛,卻對家中僕人制訂階級上下之分;立意發明對人類發展有益的火藥,卻形成戰爭劊子手手上的刀。矛盾的天才,為世界帶來永遠的影響,送人類入科技的太空梭時代。諾貝爾,是科技的先驅,也是文學的擁護者,更是和平的倡導者。 其科學發明的一生中,遭遇的精神打擊,不斷地蠶食他的心靈。透過文字的抒發,諾貝爾感受到文學作品對人類心靈的撫慰之重要性。有感於自己,無法寫出立意優美撫慰人心之作品,於是提倡文學,在最後的遺囑中拋磚引玉,希望能對於全世界有些微的貢獻。 在他著名遺囑的推動下,世界開始有了一種新的可能。 在此,我們注意到的,不是這個文學界視為至高無上的榮耀,而是,各個得獎作品中所闡述的內容及深度。這些東西藉著諾貝爾獎的頒發,得以延伸作品的觸角到世界各地。我們也才得以窺見不同民族之面貌。
那一段海岸小路
友情、親情、愛情 重新找回友情、親情、愛情,這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嚴酷的生活壓力,是否失去了什麼? 嚴酷的生活壓力,他們終於協議離婚,各奔東西。六年後,一通午夜的緊急電話,傑克拋下忙碌的事業,奔向醫院病房探視前妻瑞秋,當她昏迷時,傑克始終在床邊守候。傑克訝然發現紅杉谷景色竟是如此美麗。他開始以新的眼光看著、他的女兒,反省他們過去的婚姻關係。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以精準美麗的文字,寫下無數反應現代社會的動人故事。描述一個離婚家庭破鏡重圓的故事。其中主角的心路歷程,與精采的情境,將使讀者讀完本書之後,解開心結,敞開心胸,學得接納他人的藝術。 作者簡介 芭芭拉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她以精準美麗的文字寫下無數反應現代社會的動人故事。 《那一段海岸公路》描述了一個離婚家庭破鏡重圓的故事。其中主角的心路歷程,與精采的情境,將使你讀完本書之後,解開心結,敞開心胸,學得接納他人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