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與原型
模型與原型 產品設計師利用模型、企劃和速寫等方法將心中明確的概念具象化,雖然設計程的每個階段各自賦有不同的達成目標和表現手法。 本書教導讀者產品設計師所使用的模型、企劃和速寫等方法,來將心中明確的概念具象化,速寫是最具效率的,因其費時不多且花費極少,本書第一章介紹速寫的種類、技術、表現手法、速寫的示範、工具和材料。第二章是教導讀者紙模型製作,如:基礎篇、製作篇、組合家具之製作、數位電話之製作..等。 第三章則是研究模型引發的概念與發展,作品包括:桌燈、水壺、餐具..等。第四章則是油土模型之造型技法,將有關油土模型的知識、製作方法、工具..等,一一做一個詳細的介紹。 譯者簡介 林運徵 學歷/日本大學工學設計系(學士)、美國PRATT學院工業設計。 現職/朝陽技術學院工業設計技術系專任講師、亞東工專兼任講師。
日本浮世繪簡史
給細察社會浮生百態的讀者 談到十九世紀末興起的印象派繪畫,除了自然光影的變化外,或許要數日本浮世繪給予它的影響最深遠。雖然藝術史的論述中經常提及『浮世繪』,但這重要的三個字又代表了什麼?相信許多讀者長久以來都未能瞭解其究竟。 『浮世』二字源自佛教用語,是泛指世間林林總總,即眼見耳聞的社會百態。 十七世紀末,它被日本人應用到美術方面,『浮世繪』三個漢字於是在一六八○年代開始流傳開來。 早期浮世繪包括以美人繪為主的風俗畫及風景畫(紙或絹上彩繪),後發展成木版畫。三百年前的江戶(今東京),因德川幕府之駐地而興旺,戲劇美術也隨之發展。除了為貴族效勞的能劇、宋元遺風的狩野派繪畫外,百姓通俗的『歌舞妓』與反應民情的『浮世繪』隨之流行起來。日本當時曾有句俗話:『江戶兒當天的積蓄是見不到隔日的陽光。』來形容當時這種消費力,可見那時的歌舞藝妓和相撲賽如何風靡,撐起的一片繁華景象都在『浮世繪』中被畫家表現出來。 《日本浮世繪簡史》一書,開始就從『菱川師宣和木刻浮世繪之興起』介紹起,將日本浮世繪最主要的知識與時代背景、重要代表人物一一說明,內容分為『由元祿到享保年間三大主流』、『西村與勝川派爭輝』、『鈴木春信為核心的錦繪光芒』、『美人繪畫黃金時代分析』、『畫狂葛飾的藝術』、『描繪東海道文明的廣重』等篇章,直到明治維新後之浮世繪餘暉,劃上完整句點。 該書配合精美的圖版,浮世繪專有名詞簡表、重要浮世繪藝術家年表等資料,堪稱是一本了解日本浮世繪藝術,精簡而獨到的中文著作。現在日本名家浮世繪作品,在藝術市場上可是很有價值的繪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