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分離派大師:克林姆
世紀末美術之都維也納誕生的大畫家克林姆,生活在燦爛的世紀末維也納藝術氛圍中,最能夠敏銳表現出一個時代的終結與另一個新世紀出現的胎動中流露出來的特殊氣象,創造出甜美、優雅、富麗而繁盛的繪畫之美。克林姆在美術史上,是維也納分離派大師。在他去世後超過九十多年的今日,他仍是人氣最高的名畫家之一,繪畫作品受到高度讚美。
達達與超達達派畫家:畢卡比亞
畢卡比亞最初以印象派、野獸派的畫作活躍於巴黎畫壇,且以立體奧菲主義的繪畫,代表法國參加紐約「軍械庫展」。但多變不羈、避免因襲的畢卡比亞,旋即又加入達達派的陣營,發行刊物、參與達達的展演、發表宣言........,期間卻又創作以「西班牙女子」為主題的具象畫作。離開達達放逐蔚藍海岸之時,則創作所謂的「醜怪」之畫與「透明」繪畫。三0年代寫實與抽象風格並列,至四0年代初則祼體、寫實畫像與風畫再現。 杜象讚譽畢卡比亞「是那種擁有完美工具-永不枯竭想像力的藝術家」,其「藝術生涯是一系列「萬花筒」式的經驗」,而本書即是您窺覽這一系列「萬花筒」式藝術經驗的最佳讀物。
二十世紀雕塑大師:亨利‧摩爾
亨利‧摩爾(Henry Mooe,1898-1986)是二十世紀偉大的雕塑藝術大師。世界各地許多重要建築或公園,也可見到他的巨型人體雕塑,在公共藝術觀念普遍獲得重視的今日,亨利‧摩爾更是一位現代公共藝術的先驅。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歲月裡,他成功地把人類的生活經驗,以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強調人體造形的作品,顯示了深刻的人性,賦予生命一種內容和涵義,帶來時代的訊息,給予現代藝術影響至巨,同時他也是英國現代運動的先鋒人物。
抽象表現主義大師:杜庫寧
「有一件事使我著迷,就是做一件你或任何人永遠都不能確定的事情。永遠沒人知道,而那就是藝術。」這是抽象表現主義大師杜庫寧為自己的藝術創作所做的詮釋。 與帕洛克同為美國現代藝術代表畫家、與另一位抽象派畫家高爾基有深厚情誼的杜庫寧,在其創作生涯當中,人體形象一直是他持續關注的命題,對人體的解構與再結構,亦即人體與抽象兩者間的表現,彰顯出杜庫寧優越的造形能力。 線條是他形式革新的主要要件;風格的形成則來自他對主觀情感「意志的執行」;畫面中無法分辨、未定義的空間,是他強調的「非環境氛圍」;容許不斷修改的「再畫過程」以及畫的未完成性,則是杜庫寧對「形態變化」的一種思考過程。 對生命永不滿足的追求促使杜庫寧發掘各種形體狀態,自微小的改變中追尋它的變化形體,然後得以窺盡全貌。繪畫一直是杜庫寧「自我理解」的工具,正如其所言「繪畫是一種生活的方式」。
拉斐爾前派與象徵主義美術
在十九世紀的藝術運動中,拉斐爾前派和象徵主義雖然出現在歐洲不同國家,但是在思想根源上,都是同樣傾向神秘的浪漫主義美學。 本書集結拉斐爾前派與象徵主義美術的全部藝術家重要代表,美術學者朱伯雄以流暢文字論述這兩種藝術風潮,是研究拉斐爾前派與象徵主義的重要著作。
魔幻超現實大師:馬格利特
比利時魔幻超現實主義畫家馬格利特最膾炙人口的作品,該是畫有一根煙斗,卻以文字寫著「這不是一根煙斗」的作品。此畫不僅顛覆了圖畫「再現」的意義,也同 時質疑了文字的「真實」。這種玩弄符號之「所指」與「能指」間錯亂指涉關係的觀念影響深遠,甚至當今的商業廣告還以此做為商品的宣傳手法。以畫作為表達哲 學性思考的手段,是馬格利特作畫的最主要目的之一。觀看馬格利特的畫,永遠令人感到興奮的一點,是觀者永遠處於一種企圖找出「芝麻開門」的密碼過程。雖然 馬格利特頑強地拒絕所有對其作品的精神分析式的詮釋,但他透過與朋友的大量討論、漸進式的討論作品題目或構成元素等畫作細節,以謹慎精確的態度回應世界各 個角落的不同問題性。本書引用許多馬格利特所寫的關於自己與作品的文本,加上精彩的圖版,帶領讀者進入其魔幻世界「芝麻開門」的解碼過程。
空間主義大師:封答那
他在繪畫和多種媒材上皆有劃時代的創舉,尤其結合了雕塑、繪畫、陶塑、環境裝置、行動藝術、公共藝術以及時尚、珠寶設計等等,做出有層層思維進階、多樣而統一、豐富而變化無窮的作品。
康丁斯基名著全集(共4冊)
二十世紀深具影響力的偉大藝術家康丁斯基,一生寫出兩本被譽為現代藝術理論的經典名著一《藝術的精神性》和《點線面》。此外還有《藝術與藝術家論》及自傳性的『回顧』,並且和法蘭茲‧馬克共同編了《藍騎士》。 康丁斯基於1910年發表了《藝術的精神性》,累積了他十年思考的筆記。 他說,此書的主要目的是:喚起體驗作品之精神的能力,這個能力在未來是絕對必要的。它由無限的經驗形成。喚起人們這種優秀能力,就是本書的期待。 《藝術與藝術家論》是康丁斯基所寫藝術理論系列的第三本。由馬克斯‧比爾從康丁斯基不同時地發表的文章精選而來,是康丁斯基對藝術和藝術家最真實的討論文字。 本套康丁斯基著作是根據德文原著翻譯,編排也採原書的形式,並獲該出版者馬克斯‧比爾先生的同意,由藝術家出版社發行中文版。 《抽象派繪畫先驅-康丁斯基》一書則收錄畫家一生重要畫作,與其論著相互對照,更收閱讀欣賞之效。
奧菲主義繪畫大師:德洛涅
被詩人阿波里奈爾以「奧菲主義」稱其繪畫風格的法國藝術家羅勃‧德洛涅,創作有別於康丁斯基、馬列維奇與蒙德利安強調精神性內涵的抽象繪畫,傾向追求一種藝術的新和諧,切合現代世界科學法則中人與宇宙之間互為溝通的新美感。他曾前後提出「同時性色彩」、「純粹色彩」等詞語,且多作有系統的組畫研究,而且組畫的每幅作品都是一個進階,如「窗」的組畫即是德洛涅全新風格的展示,在其中我們看到了光、色彩、運動的同時性作用。 羅勃‧德洛涅一生的伴侶索妮亞‧德洛涅亦是他藝術發展的夥伴,夫妻兩人自一九一二年起產生出類同的作品,而索妮亞更將羅勃的繪畫理論應用到家用品、服飾、書籍包裝、舞台、電影等方面,並且與羅勃共同推廣至壁面藝術與建築室內裝置的層面。他們的觀念直到現今的工業與傳播世界,都還存有其影響。
現代心靈描繪大師:培根
英國現代畫家培根,無疑是一位對二十世紀繪畫有重要改革性的代表人物。觀賞其繪畫,宛如直視「人」的原始本貌,既真實又陌生﹔畫家退去了文明世界的雅致,赤裸直指人類本質的慾望,驚恐,焦慮,蠻暴,怪謬等特質,並且衝撞,糾葛人們最不願意面對內心深處的不安。於是:吶喊的齒嘴,猙獰的面孔,扭曲的肢體,重疊的影像或透過鏡面的反射,全成了培根的繪畫物語。
達達超現實大師:恩斯特
本書介紹恩斯特生涯與藝術的同時,更以前人忽略的新視野,引領讀者材取作品造型與主題先做目錄式編輯,並對其所根據的創作詩體,進行深層探討的新方式,才得以掌握住恩斯特作品的精隨。
現代主義雕塑大師:羅丹
法國雕刻大師羅丹,是一位影響力從歐洲擴及世界的現代雕刻巨人,他也被尊稱為現代主義的雕刻家。羅丹的雕塑以充滿現代主義的精神,融合了尼采哲學,與對波 特萊爾詩意之領略,將媒材與內容、古典及創新的表現發揮到極致。伴隨著因創新所受到的爭議,羅丹的作品深具個人神話隱喻性。羅丹畫過許多女體素描,雕刻作 品也以人體為主題。他追求探索人類內在的表現,把血肉神經生動有力的刻畫出來。著名的代表作包括〈沉思者〉、〈地獄門〉、〈加萊市民群像〉、〈吻〉、〈巴 爾扎克〉等。在巴黎和美國費城都設有羅丹美術館。本書蒐集他一生的代表作,對羅丹有全面的介紹。
色彩的遊戲家:馬諦斯
本書由世界級權威藝術教授、藝評家聯手撰文寫圖,內容豐富精確,循序漸進,以「藝術家的一生」、「風格與技巧」、「傑作特寫」、「作品精選」、「世界知名美術館」等五個單元,全方位解讀巨匠與名畫,讓您完整的進入馬諦斯的世界!
機械審美繪畫大師:勒澤
法國藝術家費爾南‧勒澤是一位擅長以言語表達自己的人,早期接受建築養成,創作初期先後受賽尚、盧梭、畢卡索、勃拉克啟迪的勒澤,至終放棄印象主義與野獸主義的嘗試,且擺脫前人的影響,將其對所處世界一一個正邁入現代化的時代,所發現的機械美感,以客觀性與宏偉特質戶為編織,創造出其「機械審美」的作品。
卄世紀貴族畫家:巴爾杜斯
波蘭裔的法國藝術家巴爾杜斯,曾被多位藝術史家推崇為廿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他終其一生提倡復古精神,埋首於具象繪畫的再營造。在廿世紀抽象主義主控畫壇之 後,一連串的反藝術運動,巴爾杜斯仍固守具象,不作任何妥協。事實上,在廿世紀層出不窮的無數風格變化中,巴爾杜斯繪畫裡的形而上精神,較之所謂前謂藝 術,其繪畫似乎更富革命性。巴爾杜斯由素描、插圖著手,致力的是大油畫,也曾從事多齣戲劇舞台與服裝設計。他少時與父母親藝術友人的接觸,青年時代和巴黎 藝文界人士的廣泛認識或深交,到十七載於梅迪西莊園的藝術交遊,藝術界中像他如此活躍在特殊階層、識盡同時代菁英名士者,確屬少見。儘管如此,巴爾杜斯的 繪畫世界卻常是寂寥且孤獨的:其人物顯現幽沉隱密氣質;風景畫則呈顯敻緲緘默的悠思。透過本書圖文並茂的介紹,您更能領略巴爾杜斯將生命本質隱然現於繪畫 中的用心。
新藝術風格大師:慕夏
阿封斯‧慕夏生於捷克南部莫拉維亞地方。是二十世紀初葉巴黎流行的「新藝術」代表畫家。慕夏的繪畫,在華麗的裝飾美,以及甜俗優雅的外貌裡,蘊藏著昇華人性的精神目標。他晚期作品,無論油畫、粉彩、素描,更為自由奔放,造型優美精緻引人入勝。
活動雕刻大師:柯爾達
未受過完整學院訓練的柯爾達相信,雕刻家的工具必須具備「單純原生」的特質。他著名的創作多半企圖展現來自「宇宙」,「機械動感」,「自然」或上述思維混合而成的美感,如杜象所說:「柯爾達的藝術是樹與風的昇華」。他不停地向自己的創作挑戰,常式各種媒材,在傳統與現代,粗纊與細緻中尋求完美的結合。
印象派畫家的師長:畢沙羅
畢沙羅是唯一參加過8次印象派畫展的法國印象主義畫家,也是印象主義發展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他以描繪田園風光與街景聞名,其風景畫不刻意強調構圖的巧妙,而透過自然、單純的筆觸保留景物恆久長存的質樸風貌;用色鮮活,捕捉剎那而過的靈感。晚年經過分色主義實驗,更進一步掌握到光影表現與繪畫靈魂的結合。
新印象主義大師:秀拉
秀拉的繪畫,以色點為基礎,把科學的色彩分析研究和視覺作用,運用到繪畫創作上,追求色彩趣味。他將顏色點子並列在畫面上,小色點排列擴大成千千萬萬像珊瑚蟲一樣,結合成一個堅實的密集面,一個鎮靜的形式收縮,使之在視覺上產生光,色跳動的效果,顯示出一種令人驚嘆的視覺分析力量。
至上主義藝術大師:馬列維奇
馬列維奇的創作從印象主意、象徵主義到至上主意,最後又回到傳統的寫實主義。他曾經因「政治正確」兒大紅大紫,也曾因「思想問題」入獄;她在俄國前藝術圈中具有天生的領袖氣質,卻並非每有爭議。
偉大的海洋畫家:荷馬
自行開店,創業的風氣方興未艾,越來越多年輕上班族從朝九晚五的辦公室生涯出走,投入小本創業的行列。但在不景氣的年代,如何省下大把摸索的時間和精力,有效率做好事前創業準備計劃及充分了解入門Know-How,掌握成功創業的訣竅,讓你在30歲前花小本賺大錢,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
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是實現「美國夢」最代表性的人物。 以不到35歲就揚名立萬,成為美國藝術史上不朽的傳奇人物。其一生橫跨設計、繪畫、電影、唱片、出版等領域。沃荷喜愛大量產品特有的呆板一律性,運用絹印創作出的瑪麗蓮夢露就是名作。他一出手即能引起美國藝壇一陣騷動,本書對這位美國當代最重要的藝術家有深刻剖析。
西方繪畫開山人:喬托
史家評論喬扥為繪畫藝術的新典範,因為他突破了圖像的刻版僵化,將義大利繪畫從拜占庭風的羈絆帶領出來,賦予人物高度的自然和立體感,深富表情的生動人物,縝密醞釀的空間視野,都是使得喬扥繪畫令人一再玩味的迷人之處。由喬扥最著名的聖方濟教堂,斯克羅維尼禮拜堂等壁畫創作,我們不難看出喬扥運用妙筆敘事的功力,以及情境的營造,不愧為最偉大的吟遊詩人畫家。
描繪現代生活畫家:霍伯
堪稱美國風景的最佳詮釋典範,愛德華‧霍伯在美國抽象繪畫意氣風發的時代,以深刻的寫實風格,啟迪美國風景底下深沉的精神面貌。對住宅、旅館、街景以及風 景的主題,一向情有獨鍾的霍伯,偏好表現光影下的色彩及情緒變化,利用光線明暗的強烈對比、空無一人的空間或單獨出現的人物,暗示現代人生活的冷感和疏 離。藝評家們稱霍伯為代表美國風土的畫家,他描繪英格蘭海岸、美國特色的住宅、紐約都市街道,處理美國的商業景致:商店、加油站、廣告、電影院、公共空 間,在他的畫面中,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卻慣於呈現清晨的清冷,與深夜的孤寂。霍伯表現了美國藝術細膩、充滿哲思的一面,同時也印證了美國畫家深厚的寫實 功力。
柯洛:佩戴珍珠的女子
在法國藝術史上,柯洛是十九世紀最出色的風景畫家,他的風景畫家,他的風景畫朦朧而富有詩意,無論是早晨清新柔和的光線,或是黃昏潦滿一地黃金的湖光山色,美麗的夢中桃花源景致都令人嚮往。柯洛一生努力不懈,致力於風景畫,但是在人物畫上亦有相當的造詣。
德拉克洛瓦:激憤的美蒂亞
「激憤的美蒂亞」是一幅描繪希臘悲劇故事的典型浪漫派作品,這幅畫面幾乎飽含了浪漫主義的所有精華,文學性的題材、動勢化的構圖、激情的筆觸、重視色彩的表達力、悲壯及崇高的情感,甚至帶有一絲絲的異國情調……等等,這些都是浪漫主義式的生命「情態」。
莫內:波濤洶湧的大海艾特塔
莫內是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不但長壽(享年86歲)而且畫作數量驚人。他常對同一畫作主題在不同時間中寫生描繪,畫出不同的光景氣氛,顯出光與色的高明度及鮮明感,交織成光與色彩的華麗交響詩,創作出印象派的巔峰之作。
梵谷:銅花瓶上的皇冠貝母
梵谷是天才,是狂徒,也是悲劇的主角。他的畫作在生前備嘗寂寞,終其一生僅僅賣出一幅油畫,兩張素描,卻於死後在繪畫市場上屢創文數字的高價,其中緣由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