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地上博物館:山西古建築+大師導讀:中國古代建築(套書)

王其鈞  著
龍圖騰文化 出版
2012/05/09 出版

看中國古建築,到山西!中國古代建築獨樹一幟,但由於歷史久遠而自然損毀或被戰爭破壞,留存至今的很少。尤其是木構建築,保存下來的屈指可數,但山西一省,就保存了元代之前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木構建築。山西境內珍貴的古蹟多不勝數,其中有:唐代唯二的木構建築,五臺山的南禪寺大殿、佛光寺東大殿;宋代晉祠的聖母殿、獻殿,還有大同的上下華嚴寺、善化寺;元代芮城的永樂宮、洪洞的廣勝寺等。現存中國最高最老的遼代木塔──應縣木塔,也在山西。明清兩代的古建築精品就更多了,包括:平遙的雙林寺、鎮國寺,祁縣的喬家大院,榆次的常家莊園,太穀的曹家大院等。此外,也有具代表性的石建築,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就是南北朝開鑿的著名石窟寺。匯聚著眾多古建築的山西,就像是一座大型的地上博物館,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把你我帶進活靈活現的歷史場景。史學家梁思誠:說「中國建築四千年來一氣呵成」,這種一慣性絕非僵化使然,而是出於一種相當透徹的經驗智慧。中國古代建築為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更是文化的具體表現。其藝術作品非但可見、可觸、更是可居,足以提供比文字記載更直接的體驗,因此中國古建築是我們瞭解及詮釋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材料。本書作者特別注意到中國古建築的發展脈絡、基本形式、特點與成就,如實反映了政治、經濟、社會、哲學思想以及自然環境對建築的影響。並介紹了各種建築類形,綜合評價了它的特色,有助於青少年理解中國建築史上創造的光輝業績,對於傳承建築文化、進一步做好古建築維修保護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書分為中國建築發展的歷史脈絡、中國古代建築的基本形式、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和中國古代建築的主要成就四個篇章,適合青少年閱讀。

特價35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羅馬:從神殿到教堂

黃業強  著
田園城市 出版
2012/04/12 出版

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持續作為西方文明核心之一的羅馬,兩千年來歷經什麼樣的轉變?這本書要告訴你,是在各種神話、歷史事件、藝術創造以及重大工程等文化事件中堆累出的文化價值,才造就了今天的羅馬城。要如何認識「羅馬」這個城市呢?市面上關於羅馬的書已有不少,有的從都市演變的立場去了解它,有的從建築發展史的立場去了解它,更多的書是從旅遊的觀點去認識它。這本書最原始的目的,只是希望告訴讀者們,要認識這個城市,必須了解它的文化。文化的表現有四個層次:深藏在文化最底層的是這個文化的「世界觀」,也就是這個文化如何看待世界從哪來、往哪去;往上一層是這個世界觀所展現出的「價值觀」,價值觀決定哪些事是好的,值得肯定的,哪些事是被人唾棄的。有了這個價值觀後,會在文化中建立一些「機構」,如學校、教會等,這些機構的目的是在教導這個文化中認可的價值觀,也是文化的第三層表現。而文化的最表層則是在價值觀影響下的「人類行為」,如建築、藝術品都是文化最表層的表現。若僅是透過建築,歸納同一時期建築表現的特色,只能找出那一時代文化的共同特點,對了解「為什麼會有這些特色?」沒有太大的幫助;因此本書的做法,是希望透過探討羅馬這古城經歷的事件,進而理解構築城市的建築表面的文化深層意義。本書是以建築為主要討論對象,並含納有助於理解的同時期繪畫、雕刻等藝術形式,從信仰的角度切入,提出每個分期的重大工程。以這個主軸為中心,當然有些流行的觀光景點就不見得會被提出討論。然而這樣一個特殊的角度,卻可以為讀者在理解這個城市的過程中,得出截然不同的視野。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國寶X檔案:古建築、壁畫、石刻

龍圖騰文化 出版
2012/03/09 出版

古代工匠如何在峭壁上建懸空寺,雷峰塔下真的鎮壓著千年蛇妖白素貞,有世界運河船閘始祖之稱的靈渠如何克服群山峻嶺而修,千手觀音真有千手千眼,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是為武則天而建造的嗎……宏偉的建築、華麗的壁畫、完美的石刻,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亦為中國物質的重要文化遺產,內容包羅萬象,包含了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重要史料及代表性史蹟等。《國寶X檔案:古建築.壁畫.石刻》收錄了飛虹塔、懸空寺、雷峰塔、永樂宮壁畫、靈渠、故宮九龍壁、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高樹龕主尊佛頭、雲岡石窟、彩繪浮雕散樂圖、北周佛立像……等二十七件國寶;每個國寶配圖出版,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述了國寶的身世、經歷、現況等。從書中不僅能看到一件件曠世珍寶,了解它們的知識和價值,更看到了國寶傳承的世事滄桑和人的命運。全書突出介紹中國古建築、壁畫、石刻的關係,所介紹的古剎名殿建築典雅宏偉,配上重簷歇山的屋頂,建築比例優美,曲線昂揚,實為廟宇建築的佳構;建築細部,如石刻、木雕、彩繪等,相當可觀﹔而豐富的歷史文物,如古碑、御匾等,更是彌足珍貴的文化資產。本書是一本介紹中國古建築藝術與石刻、壁畫藝術的傑出典範,是針對古中國建築藝術文物最完整的閱讀指南,展讀本書不容錯過。本書特色「國寶X檔案」系列每一件國寶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中國中央電視台《國寶檔案》採用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197件國之魂寶背後宛轉悠揚的故事,觀眾思緒也隨著情節的發展而起伏變化,或拍手讚歎,或欣喜若狂,或扼腕長歎,或義憤填膺……青銅顯帝王之尊,碧玉含君子之氣,書畫載乾坤之事,美瓷揚華夏之韻……每一件國寶都彌足珍貴。《國寶X檔案》系列圖書透過系統性的編排與圖片蒐羅整理,讓讀者體會國寶文物帶來的感動與震撼。「國寶X檔案」系列:《書法‧碑刻》、《玉器‧陶器‧瓷器》、《繪畫(上)(下)》、《青銅器(上)(下)》、《古建築‧壁畫‧石刻》、《金銀器‧古籍》悠悠千年述傳奇雷峰夕照千年景,蟠然伏壁看人間,湖畔銅牛載沈浮,巧接卯榫話滄桑,懸崖絕壁讀石刻,神奇樂團墓中現……,27件國寶將引領您飽覽神州大地間的歷代建築石刻、古塔與壁畫,觸摸並穿透這份珍貴的人文與宗教藝術文物,感悟和領會古老中國文明歷史及傳統文化的神奇魅力。

9 特價351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平城京奈良

馬可孛羅 出版
2012/02/07 出版

奈良,一九五O年被評鑑為國際文化都市日本最具文化深度的古都本書深入探究一千三百年前的”平城京”,即今日的奈良,最完善的都市規劃及建築法「美哉青瓦丹柱 奈良之都 如繁花之爭芳吐艷風華正盛」這是1200年代,日本和歌《萬葉集》裡歌人吟誦當年都城奈良宮殿青瓦紅柱、風華盛世的光景。緩緩吟誦著這首和歌,那濃綠山巒映襯下的巍峨宮殿、寺院神社,以及市景街道的熱鬧景象,栩栩躍然紙上,彷彿讓人走進了時光隧道,來到了西元八世紀盛武天皇時代的京城「平城京」奈良……遠古時代的奈良是處四面環山的盆地,南北長約30公里,東西寬13公里。從四面山地流下來的河川滋潤著平地,形成了肥沃的平野。奈良盆地的水陸交通十分發達,可說是當時全日本開發最榮盛的一塊土地。就在奈良盆地東南部有一處名為飛鳥的地方。日本古代歷史截至「古墳時代」,並無所謂的「律法」,直到以飛鳥地區為舞台的飛鳥時代,方有仿效自中國以法律為治國之本的「律令制國家」,從此,歷代天皇開始將宮殿設置於飛鳥一帶。到了七世紀末,國家機構日臻完備,原來的飛鳥地區已不敷使用,於是展開了新都遷移計畫。持統天皇八年(694年)將都城遷至藤原京。到了文武天皇,發現藤原京已不足以成為都城,便在上位10年之後的慶雲四年(707年)興起遷都的想法,不幸的是他於同年六月突然駕崩,因此遷都停擺。等到盛武天皇即位,於和銅三年(710年)正式遷都,自此開啟了定都平城京的奈良時代。期間除了曾經短暫將宮殿移往他處之外,截至延曆三年(784年),平城京一共經歷了七十年的歷史。……當年,平城京究竟是如何規畫、建造的呢?自西元959年開始平城京的挖掘調查,而且展現了驚人的成果,至今仍為全世界的考古學者所矚目。參與該項挖掘工作的學者們,沒有人不有著「打開奈良時代所埋藏的時空膠囊」般的感動!!壯麗的宮殿、官署的建築物群、塗上青丹的貴族宅邸,以及簡樸的庶民住宅等等,彷彿正從無數的樑柱痕跡中復活過來。而從水井、垃圾場、溝渠痕跡等處發現數量驚人的各種遺物,也彷彿訴說著許多當時的社會樣貌與人們的生活。由此可見,平城京是根據了不起的都市計畫而建造出來的一座宏偉都城,然而同時也曾經面臨與現代都市共通的問題。本書作者宮本長二郎從事平城京內的寺院及住宅地遺跡、平城宮跡的挖掘工作長達20年,為少數研究古代至中世的住宅建築之專家學者。他根據現場地底下的遺跡遺物物所傳述的「當年事」,以及依證據所推測的事實,與本書繪製者穗積和夫共同推理、歸納,共同完成一部圖文並茂的平城京的建城故事。得獎記錄◆ 在日本銷售已超過60萬冊◆ 獲日本第28回「產經兒童出版文化賞」◆ 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選定圖書◆ 日本圖書館協會選定圖書◆ 中央兒童福祉審議會選定圖書

9 特價269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大師導讀:中國古代建築

杜仙洲  著
龍圖騰文化 出版
2012/01/18 出版

史學家梁思誠:說「中國建築四千年來一氣呵成」,這種一慣性絕非僵化使然,而是出於一種相當透徹的經驗智慧。中國古代建築為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更是文化的具體表現。其藝術作品非但可見、可觸、更是可居,足以提供比文字記載更直接的體驗,因此中國古建築是我們瞭解及詮釋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材料。本書作者特別注意到中國古建築的發展脈絡、基本形式、特點與成就,如實反映了政治、經濟、社會、哲學思想以及自然環境對建築的影響。並介紹了各種建築類形,綜合評價了它的特色,有助於青少年理解中國建築史上創造的光輝業績,對於傳承建築文化、進一步做好古建築維修保護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書分為中國建築發展的歷史脈絡、中國古代建築的基本形式、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和中國古代建築的主要成就四個篇章,適合青少年閱讀。

9 特價13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地上博物館:山西古建築

王其鈞  著
龍圖騰文化 出版
2011/11/17 出版

看中國古建築,到山西!中國古代建築獨樹一幟,但由於歷史久遠而自然損毀或被戰爭破壞,留存至今的很少。尤其是木構建築,保存下來的屈指可數,但山西一省,就保存了元代之前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木構建築。山西境內珍貴的古蹟多不勝數,其中有:唐代唯二的木構建築,五臺山的南禪寺大殿、佛光寺東大殿;宋代晉祠的聖母殿、獻殿,還有大同的上下華嚴寺、善化寺;元代芮城的永樂宮、洪洞的廣勝寺等。現存中國最高最老的遼代木塔──應縣木塔,也在山西。明清兩代的古建築精品就更多了,包括:平遙的雙林寺、鎮國寺,祁縣的喬家大院,榆次的常家莊園,太穀的曹家大院等。此外,也有具代表性的石建築,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就是南北朝開鑿的著名石窟寺。匯聚著眾多古建築的山西,就像是一座大型的地上博物館,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把你我帶進活靈活現的歷史場景。

9 特價31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神聖淨土:宗教建築

王其鈞  著
龍圖騰文化 出版
2011/11/17 出版

穿梭千年古剎、道觀盡現中國宗教建築之美中國歷代隨著宗教的輝煌燦爛,在宗教建築方面也相對繁榮發展。中國的宗教建築洋溢著人本的氣息,在其中體現不出人們對宗教的狂熱和激情,反而是在寧靜、平和的氣氛中,顯現出安詳與親和的意蘊;在平易近人的建築尺度、庭院布局中,流露著濃厚的好客精神。人們在欣賞中國宗教建築的同時,也總同時遊覽其建築周邊的自然景色與優美環境。晨鐘暮鼓、江崖回蕩、琳宮梵剎、煙寺相望,那種樸拙簡約之美境,與中國人的宗教觀、道德觀、審美觀完全契合成一體。本書穿梭千年古剎和道觀,為讀者呈現了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建築,包括:北京皇城中的佛塔寺殿道觀名刈、雲崗石窟、五台山佛寺、龍門石窟、布達拉宮和敦煌莫高窟等等。透過展現建築美感與造型的圖像與文字,讓讀者能充分感受到中國宗教建築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及富有人情、人性和人本精神的建築之美。

9 特價31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結廬人境:中國民居

王其鈞  著
龍圖騰文化 出版
2011/11/10 出版

漫步老村古鎮品味美不勝收的民居建築藝術民居是中國古建築中,相當重要的一個形式門類,已有二千年以上的悠久歷史。從有巢氏教導上古人類在樹上搭建巢穴以來,中國傳統民居就隨著年代的變遷,出現有典型四合院,依地形而建的窯洞、吊腳樓與江南水鄉,或為防禦而建的土樓、碉樓與圍子,以及少數民族所居的蒙古包等,展現出極為豐富多元的面貌。當我們徜徉在老村古鎮、深巷高牆之間,往往會不自覺地受到民居美的感染;這種感染力,一方面是民居的形式美,這種美與傳統中國畫的章法與墨色所形成的美,在形式上是一致的;另外一方面是意境美,一種是文人的意境,另一種是鄉村的環境--「儂家家住兩湖東,十二珠簾夕照紅,今日忽從江上望,始知家在畫圖中。」描寫的正是從遠處觀察民居時,心中油然而生的美的感悟。民居極易因年代變遷被改變或拆毀。本書透過精彩的圖文,深入介紹了各式傳統典型民居的宅院,窗、門、瓦的細緻雕飾,民居色彩的運用等等,帶領讀者細細品味中國傳統民居的建築藝術。

9 特價31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曠世奇觀:中國地標

王其鈞  著
龍圖騰文化 出版
2011/11/10 出版

數千年來最具代表性的地標展現璀璨多彩的中國古建築文化中國歷史淵源流長,造就了輝煌燦爛的文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古文明遺跡之一,便是遍佈大江南北的曠世奇觀──中國古代建築地標。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發展,沒有受到外來文化的干擾,自成完整的體系和獨特的性格,不但在世界建築史上獨樹一幟,而且很早便達到成熟的實用藝術階段,與歐洲建築和伊斯蘭建築並列為世界三大建築體系,並影響了日、韓等國。本書介紹了中國數千年來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地標,包括:北京故宮、明代十三陵、天壇、盧溝橋、萬里長城、山海關、清朝皇帝陵寢、曲阜孔廟、神祠妙境晉祠……。透過細緻手繪圖、精彩照片與優美文字,將中國璀璨多彩的古建築文化,及其背後有趣的故事,生動而深入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9 特價31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桂離宮

齋藤英俊  著
馬可孛羅 出版
2011/09/08 出版

京都桂離宮,日本建築史上的傳奇!!「空.間.寂」的空間哲學,造就出建築與庭園的完美組合!桂離宮位於京都市西郊,遊客想一攬其建築庭園之美,必須向掌管皇室事務的宮內廳申請,因為始自17世紀起,桂離宮就是皇室家族的別墅所在。元和元年(西元1615年),八條宮家的智仁親王取得了桂地,馬上投注心力興建別墅。桂地向來是王公貴族心目中的桃花源,也是《源氏物語》故事發生的舞台,自幼學習和歌與古典文學的智仁親王,早在心中描繪了一幅離宮庭園圖,想要重現光源氏的「桂殿」風光。智仁親王首先興建了一座「古書院」,有四個房間、廚房、廁所、浴室等;然後整頓庭園,引桂川之水入池塘,在池中島架橋、植栽,在假山上搭設小茶屋,在庭園鋪設碎石和飛石步道。到了寬永元年(西元1624年),這座「桂別業」已是粗具雛型了。可惜寬永6年智仁親王辭世,「桂別業」遂就此荒廢。寬永18年(西元1641年)左右,總算長大成人的長子智忠親王決定繼承父業,重現「桂別業」風采。他大刀闊斧增建「御座之間」,又在庭園各處增設御茶屋,工程一直進行到慶安2年(西元1649年)才終告一段落。寬文2年(西元1662年)為了後水尾上皇即將駕臨,又營造了「御幸御殿」;智忠親王雖未能在生前親眼目睹御殿的完成,卻已將桂離宮打造成日本建築史上的傳奇。然而,其中的建築工法由於皇室的高貴神秘,外界一直無法窺知。西元1976年1982年,桂離宮展開「昭和大整修」計畫,作者齋藤英俊以古蹟維護專家的身份實際參與,總算有機會拆解御殿的建材組件,從中了解當年的建築工法;在這六年之中的調查紀錄,成了世人了解桂離宮的第一手資料。錯綜繁複的建築經由科班出身的插畫家穗積和夫的妙筆轉化,一道道建築謎題瞬間豁然開朗。這一因緣際會,讓三百多年前的建築奧秘得以在世人面前解構;皇室離宮不再高不可攀,親王別業終能成為平民百姓欣賞日本傳統建築之美的媒介。得獎記錄◆ 在日本銷售已超過60萬冊◆ 獲日本第28回「產經兒童出版文化賞」◆ 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選定圖書◆ 日本圖書館協會選定圖書◆ 中央兒童福祉審議會選定圖書

9 特價269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法隆寺

西岡常一  著
馬可孛羅 出版
2011/09/08 出版

法隆寺是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築,但它的價值並非只是古老而已。更重要的是,透過這個建築群可以認識古代日本人所擁有的技術、知識和智慧。然而過去沒有一本書能具體呈現法隆寺建築過程中所顯示的技術和智慧。本書經由負責修建法隆寺的工匠、建築史家和建築科班出身的插畫家通力合作,解說了法隆寺如何建造而成的困難問題。讓讀者閱讀之後能夠知道古代日本人的技術和智慧其實超乎我們的想像!古墳時代的結束,開啟了佛教建築的時代。其契機肇始於西元592年推古天皇即位,旋立聖德太子為皇太子,並頒布信奉佛教的詔令,於是貴族競相興建寺廟。過去為崩殂天皇、祖先所蓋的古墳,也改為興建寺廟。推古天皇13年(西元605年),篤信佛教的聖德太子將宮殿由飛鳥遷移至斑鳩之地,並於兩年後為用明天皇建造佛寺「斑鳩寺」。斑鳩寺同時有個中國式名字「法隆寺」。法隆寺於天智天皇9年(西元670年)毀於祝融,直到天武天皇於西元672年即位之後,才由法隆寺僧侶與膳氏家族負責推動重建計畫,延請百濟和高句麗工匠的後代建造寺廟,造寺工從寺廟附近的生駒山砍伐上等檜木為建材,在眾人齊心協力之下,一座以金堂為主的木造建築於天武天皇8年(西元679年)再度完整呈現。天武天皇同時宣佈所有寺廟都要改用中國式名字,從此之後斑鳩寺就正式稱為「法隆寺」。聖德太子於推古30年(西元622年)逝世,人們緬懷太子的人格,一股太子信仰的風氣自然興起,因此在各個時代法隆寺皆有規模不等的整建修葺。時至今日已有一千三百餘年,堂塔依然屹立不搖,成為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築。法隆寺的價值並非只是古老,而在於歲月淬煉的古代日本建築技術和智慧。本書作者西岡常一是日本著名的「宮大工棟梁」,曾在西元1934年至1954年參與法隆寺的「昭和大整修」,對這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木造建築非常熟悉了解;加上建築史學家宮上茂隆的專業剖析,以及建築科班出身的插畫家穗積和夫的精緻插圖,讓讀者在文字淺顯、插畫生動的書頁中輕鬆了解一千三百年的建築精華!

9 特價269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宜蘭曾萬壹彩繪師傅家族建築彩繪圖稿集

吳佳蓉  著
吳佳蓉 出版
2011/03/25 出版

本書主要記錄宜蘭傳統建築彩繪師傅-曾萬壹家族後代,所保存之民國十幾年迄今的建築彩繪工作圖稿圖版。以攝影配合簡易的文字說明,記述曾氏師傅所留存之珍貴工作手稿原貌。在書中,為了便於觀覽,將圖稿圖版依工作目的與題材的不同分:垛頭圖稿、包巾圖稿、垛仁圖稿、瑞獸圖稿、門神圖稿、安金陰稿六大類收錄,供有心的大眾閱覽、運用;讓原本產生於民間的文化藝術,能完好地存於民間這個原生脈絡,而非將其硬生生的抽離,保存於政府文化單位或博物館,使其只有官方的解釋與可能。過去,傳統師傅多將圖稿視為師門或家傳的重要資產,一代代小心延傳,至使人們難見到其蹤跡,亦不明白其可貴之處;許多優秀師傅的技藝,多隨著後代子孫不再傳承而亡佚、失傳,實為全人類的損失。希冀藉由本書的出版與流通,致使更多人們能看見與體會:傳統師傅透過毛筆與紙,一筆一畫用心延續傳統圖案的精神,進而接觸、瞭解傳統工藝、運用傳統圖案,使珍貴地無形文化資產能在民間自然地延續。本出版品獲「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本書特色◎完整收錄傳統建築彩繪各施作部位工作稿件。◎所收錄的傳統圖案內涵豐富,可為日後人們尋求創意參考的重要圖騰與符碼。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江戶町(上):大型都市的誕生

內藤 昌  著
馬可孛羅 出版
2010/07/15 出版

一部令人驚嘆的城市建設史,開啟江戶文化的原型江戶,就是古代的東京。當豐臣秀吉統一天下,在大阪城意氣風發之際;德川家康決定將勢力東遷到關東,他選定隅田川流入大海的那一片低窪濕地,在西元一五九○年(天正十八年)農曆八月一日,正式進入江戶城。當時的江戶,有城之名而無城之實,不見城牆壕溝,只見雜草叢生,一片荒蕪。德川家康於是擬定興建江戶城和城下町的計畫。他以當時日本平安京為建築藍圖,依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的地理陰陽學為建造大型都市的理論。經過仔細丈量方位和距離,確定道路和護城河的位置和寬度,到伊豆半島採石,到木曾谷山林伐木,築造石牆,興建大天守。至西元一五九○年,德川家經歷三代五十年光陰所建造的江戶城,終於大功告成。至於城下町則畫分為武家地、寺社地、町人地的居住區塊;又從山區引水路三條入城町,沿街搭建二層樓木板町屋,規畫各行各業的職人町……。市容繁榮熱鬧,江戶町成了五街道(東海道、中山道、甲州道中、奧州道中和日光道中)的交通網絡起點。西元一六四四年,江戶已成為日本第一大都市,再也不是當初那片沼澤地了。然而,明曆三年的一場大火,使江戶城大天守和江戶町毀於一旦,世人終究無緣目睹這座十七世紀的大型都市。本書作者融會自己多年研究,參考相關文獻,以平實細膩的文字讓江戶町躍然紙上;而在東京土生土長的插畫家,也在參考古代繪畫、屏風繪和相關紀錄之餘,漫步東京街區之際,重新認識古代江戶,這份新鮮的感受,驅使他畫下江戶町的古逸風貌。得獎記錄獲日本第28回「產經兒童出版文化賞」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選定圖書日本圖書館協會選定圖書中央兒童福祉審議會選定圖書

9 特價269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江戶町(下):大型都市的發展

內藤 昌  著
馬可孛羅 出版
2010/07/15 出版

縝密的都市改造讓江戶町浴火重生,成就了今日東京魅力無限的江戶文化!德川家族耗費三代五十年光陰所建造的江戶城,以及不捨晝夜展現活力的城下町,在一六五七年正月二十日的明曆大火陷入熊熊烈焰,短短兩天之內,五十年的成果轉眼化為灰燼,十萬人的亡靈在無情呼嘯的寒風中徘徊。肇基於安土桃山時代的都市建設技術,竟然如此不堪一擊,這讓德川幕府深感驚駭。然而再多驚駭也無濟於事!幕府在安定民心、撫恤災民之餘,提出了重建江戶町的嶄新計畫。正月二十七日,幕府旋即進行江戶的都市計畫實地測量。他們引進西洋測量術,以3250:1的比例尺繪製地圖,範疇遠及未來江戶可能發展的深川、本所、淺草、下谷、本鄉、小石川等周邊地帶,這就是後來有名的《江戶大繪圖》。記取明鑑,一條護城河無法隔絕來自城下町的火焰,因此,幕府在城廓內闢建「防火區」,並於三月十五日開始江戶城的再造工程。兩年之後,屋頂全部改用銅瓦和土瓦的本丸御殿重建完竣,以防禦功能為主的大天守閣也囿於實際功能而不再興建,江戶雖成為「沒有天守閣的城下町」,但在防範都市災害方面則有長足進展。原本熱鬧的町人地也廣闢防火堤和防火地,狹窄的馬路從原本的五.九公尺拓寬為九.九至十一.八公尺。一六六○年架設在隅田川上的兩國橋,更拓展了江戶的幅員,連結了武藏國(東京都)和下總國(千葉縣)。江戶,不再是武藏一國的城下町而已;江戶,已成長為一座大型都市 ── 大江戶。町人文化也由此蓬勃發展,歌舞伎、大相撲、路邊攤蕎麥屋、花街柳巷「新吉原」、浮世繪、趣味漫畫、浮世風呂和浮世床……江戶百姓在灰燼中浴火重生,發揮喧嘩本色,共同譜寫一部至今不褪色的「江戶文化史」。得獎記錄◆獲日本第28回「產經兒童出版文化賞」◆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選定圖書◆日本圖書館協會選定圖書

9 特價269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巨匠神工:透視中國經典古建築(精裝書盒)

李乾朗  著
遠流 出版
2007/12/28 出版

本書為作者二十年來中國古建築之考察心得總結。涵蓋神靈的殿堂、帝王的國度與眾生的居所三個主要面向,共16大類,深入探索其中51個經典個案。時空由秦漢以迄明清,從新疆、青海、北京到閩南,無論是尺度宏大的宮殿寺院、因地制宜的民居,或是亭台水榭的著名園林,還有體現藏傳佛教精神的喇嘛寺、帶伊斯蘭風格的清真寺喚拜塔等,作者皆以最能彰顯各個古建築特色的透視彩圖,加上實景攝影圖像與特色導覽,引領讀者進入時光隧道,甚至「穿牆破壁」,領略古代匠師高超的工藝技術,體驗每一座古建築令人驚豔的空間美感。 在經典個案之後,另有同類型其他實例的介紹與比較;而「延伸議題」則以簡練的文字、精細的手繪線圖與大量的攝影圖片,歸納整理中國古建築之基本欣賞知識。最後並附中國古建築常見之術語詞解。

9 特價180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眾生的居所(巨匠神工平裝分冊之三)

李乾朗  著
遠流 出版
2007/12/28 出版

「巨匠神工」這套書為作者二十年來中國古建築之考察心得總結,《帝王的國度》所收錄者,皆在表現幾千年來皇家帝室的體制規模,包括城郭、宮殿、苑囿、祭祀的禮制壇台與陵墓等;共5大類11座經典個案。 每一經典個案作者皆以最能彰顯各個古建築特色的透視彩圖,加上實景攝影圖像與特色導覽,引領讀者進入時光隧道,甚至「穿牆破壁」,領略古代匠師高超的工藝技術,體驗每一座古建築令人驚豔的空間美感。 在經典個案之後,另有同類型其他實例的介紹與比較;而「延伸議題」則以簡練的文字、精細的手繪線圖與大量的攝影圖片,歸納整理中國古建築之基本欣賞知識。最後並附中國古建築常見之術語詞解。

9 特價36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巨大古墳:探索前方後圓墳之謎

森浩一  著 、穗積和夫  著
馬可孛羅 出版
2007/09/13 出版

日本歷史上的「古墳時代」始於3世紀中葉以迄6世紀末葉,由於這個時期營造了大量古墳,因而得名。據統計,日本全國約有十五萬座古墳,其形狀有方有圓,也有方圓兼具的型態,到了古墳時代的中期則出現了「前方後圓墳」,興建規模日益龐大,最後更發展出墳丘長度在160公尺以上的巨大古墳,其中以宮內廳定名為「仁德天皇陵」的大山古墳為代表;大山古墳墳丘長度達480公尺,堪稱為東亞規模最大的人造陵墓。由於日本政府並未開放古墳讓學者專家考古探勘,因此大山古墳的建造過程只能根據少數的史籍如《古事記》和《日本書紀》概略了解。本書作者森浩一教授專攻考古學與日本史學,長年鑽研於前方後圓墳,對於古墳世界有獨特而深刻的理解。他從如何挑選古墳興建地點的觀點切入,剖析巨大古墳營造的技術面與文化觀;插畫家穗積和夫則以細膩的筆觸圖解龐大的古墳。藉由兩位專家圖文並茂的呈現,讓後人對遙遠而神秘的「古墳時代」不再只能想像,而能擁有更為具體明晰的影像。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平城京奈良

馬可孛羅 出版
2007/07/11 出版

日本古都「平城京」,就位於今日的觀光勝地「奈良」。古代的奈良是一處四面環山的盆地,數條河川流貫,滋潤了這塊沃腴的土地。和銅元年(西元708年),元明天皇下了一道「遷都詔」,決定將都城從奈良盆地南端的藤原京遷至盆地北端的平城。於是成立「造平城京司」,同年12月舉行鎮地祭,正式展開新都城的興建工程。平城京的規劃用地南北長約4.8公里、東西寬約4.3公里,都市計畫採用「?坊制」,將「平城宮」置於北端中央,以南區分為「左京」和「右京」,再以中央南北向的朱雀大路為中心,規劃出東西向的?大路、南北向的坊大路,形成棋盤狀的整齊道路網絡。和銅3年(西元710年),元明天皇正式遷都平城京。其間除了天平12年(西元740年),聖武天皇因藤原廣嗣之亂而短暫移住難波京之外,直到延曆3年(西元784年)的七十餘年歷史,平城京一直是天皇統治全日本的首都所在,共有元明、元正、聖武、孝謙、淳仁、稱德(孝謙天皇再度即位)、光仁、桓武計八代七位天皇。桓武天皇遷都長岡京後,遭到廢都的平城京漸漸為人所遺忘,宮城建物漸次傾圮,土地再度回歸農田。直到明治年間,學者關野貞在田中發現平城宮的基壇;昭和年間更確立了平城宮遺構的所在,而由奈良國立文化財研究所於1959年正式展開挖掘調?工作。參與其事的宮本長二郎,將團隊實際挖掘調查的成果撰著成本書;經由圖文搭配解析,後人更能了解這座一千三百年前的古都風貌。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奈良大佛

香取忠彥  著 、穗積和夫  著
馬可孛羅 出版
2007/05/29 出版

動員260萬人(約占當時日本一半的人口)齊心協力建造的奈良鑄銅大佛提及奈良,必定想到日本華嚴宗大本山的東大寺。平成10年(西元1998年),古都奈良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身為「古都奈良文化財產」之一的東大寺,也隨之走出日本,成為全人類應加以保護重視的文化寶藏。在整個東大寺伽藍院區,人人必得前往佇足仰望的,就是大佛殿中凝然端坐的盧舍那佛大佛像。這尊盧舍那佛也就是聞名遐邇的奈良大佛,其鑄造年代在西元8世紀的天平時代,由聖武天皇在天平15年(西元743年)頒布「建立大佛之詔書」,至天平勝寶4年(西元752年)佛像完成,舉行開光點眼儀式,前後九年的時間成就了一尊高約16公尺的銅鑄大佛像;放眼當時的佛教世界,高度雖遠不及敦煌石窟的石塑像和巴米揚崖壁的石佛,卻是世界首見的銅鑄大佛像。這不禁讓人思索:聖武天皇下詔鑄造大佛的動機為何?當時的日本已具有成熟的技術鑄造這麼厚重高大的銅鑄佛像了嗎?後人不能解體奈良大佛,藉以研究其中的技術領域;再則這尊大佛歷經戰火無數,除了極少部分之外,屬於天平時代的遺緒已經不多。幸而當代留下的文獻資料稍微彌補此中缺憾,加上專攻古代鑄造技術、日本金工史的作者香取忠彥的研究,鑄造技術的謎霧總算撥雲見日;插畫家穗積和夫也乘著想像的翅膀,繪出一幅幅生動的畫作,帶著後人重回一千二百年前的鑄造現場,與古人重溫奈良大佛的鑄造工序。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海峽兩岸古建築十六講

劉致平  著 、李乾朗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7/05/21 出版

◆ 十六處海峽兩岸古建築的隔海對話?十六篇兩岸當代建築學者的宏觀與微視◆ 結合敘述、研究、墨線圖與實景照片,圖文對照兩岸古建築研究的梗概始末中國古建築的研究,近幾年來成為顯學,不但各地民居古建築陸續被調查出來,理論性的研究也有豐盛的成果,其中不乏精闢之著作。隨著中國經濟力的崛起,對傳統文化也重新建立了自信。特別是建築史的研究可為創作奠下理論基礎。近年來對中國古建築的研究與觀光旅遊的蓬勃發展,正引起一股學習的熱潮。本書著者為劉致平、李乾朗。李乾朗為台灣著名的建築史學者,著有《台灣古建築鑑賞二十講》、《古蹟新解》等三十餘種。劉致平是第一代建築史工作者,在三○年代參與中國營造學社,著有《中國居住建築簡史:城市、住宅、園林》。《海峽兩岸古建築十六講》結合了劉致平有關古建築著作手稿,加上李乾朗在台灣所作的古建築的研究成果,共同結集而成。書中加上許多古建築、墨線圖及彩色實景照片。這本《海峽兩岸古建築十六講》合集,算是兩岸兩個世代關於古建築研究的一個呈現,兩位著名學者為您講授古建築的內涵與精華,可供比較在地觀察的角度與視野,是引導讀者認識了解古建築的重要參考書。

9 特價43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京都千二百年(上)

西村幸治  著
馬可孛羅 出版
2007/03/19 出版

延曆13年(西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其地東有鴨川,西有山陰道,南有巨椋池,北有船岡山,是一塊「四神相應」的福地;所謂四神,指的是四方守護神,即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這就是今日的京都。  平安京仿照中國古都,將皇宮平安宮設置在北方,南邊開一道朱雀門,由此往南建造南北向的朱雀大路作為中軸線,將平安京分為東左京、西右京,建設東西十一條、南北十三條的棋盤狀道路。並以「?坊制」為基礎,畫分街區,形成「保」、「町」的區塊單位。之後,陸續興建鎮護國家的東寺與西寺,庶民百姓交易流通的東市與西市,貴族與平民接受教育的「大學寮」與「綜藝種智院」,甚至連亡者在郊區都有了安靈的墳地。  然而,平安京並未如其名享受平安歲月。接二連三的洪水、乾旱、火災、地震與兵燹,數度重創京城。但京都不曾失去它身為京城的傲氣與活力,每每浴火重生,隨著武家政治時代的來臨,庶民活躍於市街,成為新生町眾文化的先驅,帶領京都進入諸候攻城掠地的戰國時代。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京都千二百年(下)

穗積合夫  著
馬可孛羅 出版
2007/03/19 出版

平安京一進入近世的安土桃山和江戶時代,因應新時代的變遷,大幅改變了市容。町眾在街町設置簡單的柵欄、望樓、圍牆等防禦設施,成立「集會之眾」,建立自衛與自治的組織。於是京都不再是過去的左京與右京,而逐漸轉變成「上京」與「下京」,朱雀大路退卻,改由室町通大道貫穿南北。 & 慶長8年(西元1603年),德川家康一攬天下霸權,將幕府設在江戶,京都不再是政治中心,街町擁有兩個核心:一是天皇權威所在的御所,二是展現武家權力的二条城。御所與周圍的公家町、二条城和周邊的武家屋敷,以及下京的平民世界,共譜近世京都的面貌:市民的贊歌祇園祭、貴族的離宮庭園、水路運河的開通、鷹之峰的藝術家村、二条通的書店街、西陣織及友禪染的華麗……。 & 慶應3年(西元1867年)「王政復古」,慶應4年正月發生了「鳥羽伏見之戰」,朝廷一舉消滅京都的幕府勢力,接收了二条城。豈料,不到兩年,明治天皇即將首都東遷至東京,京都轉眼凋落。遭受苦難不斷襲擊的京都町眾,將如何展現活躍的原動力?透過本書,京都人的智慧與力量,將在保存文化傳承以及迎接近代開發的夾縫中展露無遺。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桂離宮

齊藤英俊  著
馬可孛羅 出版
2007/01/15 出版

桂離宮位於京都市西郊,遊客想一攬其建築庭園之美,必須向掌管皇室事務的宮內廳申請,因為始自17世紀起,桂離宮就是皇室家族的別墅所在。 元和元年(西元1615年),八?宮家的智仁親王取得了桂地,馬上投注心力興建別墅。桂地向來是王公貴族心目中的桃花源,也是《源氏物語》故事發生的舞台,自幼學習和歌與古典文學的智仁親王,早在心中描繪了一幅離宮庭園圖,想要重現光源氏的「桂殿」風光。 智仁親王首先興建了一座「古書院」,有四個房間、廚房、廁所、浴室等;然後整頓庭園,引桂川之水入池塘,在池中島架橋、植栽,在假山上搭設小茶屋,在庭園鋪設碎石和飛石步道。到了寬永元年(西元1624年),這座「桂別業」已是粗具雛型了。可惜寬永6年智仁親王辭世,「桂別業」遂就此荒廢。 寬永18年(西元1641年)左右,總算長大成人的長子智忠親王決定繼承父業,重現「桂別業」風采。他大刀闊斧增建「御座之間」,又在庭園各處增設御茶屋,工程一直進行到慶安2年(西元1649年)才終告一段落。寬文2年(西元1662年)為了後水尾上皇即將駕臨,又營造了「御幸御殿」;智忠親王雖未能在生前親眼目睹御殿的完成,卻已將桂離宮打造成日本建築史上的傳奇。然而,其中的建築工法由於皇室的高貴神秘,外界一直無法窺知。 西元1976年1982年,桂離宮展開「昭和大整修」計畫,作者齋藤英俊以古蹟維護專家的身份實際參與,總算有機會拆解御殿的建材組件,從中了解當年的建築工法;在這六年之中的調查紀錄,成了世人了解桂離宮的第一手資料。錯綜繁複的建築經由科班出身的插畫家穗積和夫的妙筆轉化,一道道建築謎題瞬間豁然開朗。這一因緣際會,讓三百多年前的建築奧秘得以在世人面前解構;皇室離宮不再高不可攀,親王別業終能成為平民百姓欣賞日本傳統建築之美的媒介。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台灣園林之美:板橋林家花園(全彩長卷精裝)

楊宗哲  著
聯經 出版
2006/11/25 出版

建於1853年的板橋林家花園,是一座擁有中國建築之美與涵養的園林,保存完善,園內綠蔭婆娑,富涵豐富人文氣息。此次出版的專書,不僅將全園以「清明上河圖」折頁書的型態來出版,並將園區內的建築、歷史典故等作了詳盡的介紹。閱讀這本書不僅妨如到了園區走了一趟,對台灣清朝時代遺留下來的園林美景也有了認識。冀望透過精緻的繪圖,特殊的書本設計,將文化上,包含建築、人文、園林、古蹟、生態等題材,以提升品味、發揚文化特色、加深藝術涵養、欣賞美學與兼具典藏的價值。 本書特色 ◎ 第一本以折頁書型態製作的美學讀本。 ◎ 內容涵蓋園林之美、建築特色、歷史典故。 ◎ 全書以精緻手繪圖呈現,刻畫非常精細,極具收藏價值。

7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法隆寺

西岡常一  著
馬可孛羅 出版
2006/10/11 出版

古墳時代的結束,開啟了佛教建築的時代。其契機肇始於西元592年推古天皇即位,旋立聖德太子為皇太子,並頒布信奉佛教的詔令,於是貴族競相興建寺廟。過去為崩殂天皇、祖先所蓋的古墳,也改為興建寺廟。  推古天皇13年(西元605年),篤信佛教的聖德太子將宮殿由飛鳥遷移至斑鳩之地,並於兩年後為用明天皇建造佛寺「斑鳩寺」。斑鳩寺同時有個中國式名字「法隆寺」。  法隆寺於天智天皇9年(西元670年)毀於祝融,直到天武天皇於西元672年即位之後,才由法隆寺僧侶與膳氏家族負責推動重建計畫,延請百濟和高句麗工匠的後代建造寺廟,造寺工從寺廟附近的生駒山砍伐上等檜木為建材,在眾人齊心協力之下,一座以金堂為主的木造建築於天武天皇8年(西元679年)再度完整呈現。天武天皇同時宣佈所有寺廟都要改用中國式名字,從此之後斑鳩寺就正式稱為「法隆寺」。  聖德太子於推古30年(西元622年)逝世,人們緬懷太子的人格,一股太子信仰的風氣自然興起,因此在各個時代法隆寺皆有規模不等的整建修葺。時至今日已有一千三百餘年,堂塔依然屹立不搖,成為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築。  法隆寺的價?並非只是古老,而在於歲月淬煉的古代日本建築技術和智慧。本書作者西岡常一是日本著名的「宮大工棟梁」,曾在西元1934年至1954年參與法隆寺的「昭和大整修」,對這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木造建築非常熟悉了解;加上建築史學家宮上茂隆的專業剖析,以及建築科班出身的插畫家穗積和夫的精緻插圖,讓讀者在文字淺顯、插畫生動的書頁中輕鬆了解一千三百年的建築精華!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建築古蹟大發現

通鑑文化  著
通鑑 出版
2006/08/09 出版

●精彩選題精選近50個中國著名的古建築,從先秦到二十世紀,內容包括宮殿、寺廟、園林、城防、塔樓、民居和祭壇等,許多都是為人所知的知名建築。●適合對象輔以文化角度觀察,帶領讀者體會古建築所承載的文化內涵,以及和風土民情的密切關係。無論是專家學者、一般大眾、上班族、學生族群等都能享受到最大的閱讀樂趣。●圖文豐富全書450多幅精美圖片配合精彩解說,保證讓讀者獲得最大的閱讀樂趣。●物超所值全彩精裝240頁,全新精彩選題,超值特價299,絕對令人感到物超所值

9 特價269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大阪城—天下第一名城

宮上茂隆  著
馬可孛羅 出版
2006/07/31 出版

本書藉由一張私人收藏的珍貴史料建築圖,帶領讀者一窺暗藏了370年未曾曝光、屬於豐臣秀吉的大阪城的真實風貌。西元1583年,豐臣秀吉在賤岳會戰打敗織田軍的柴田勝家之後,成為織田信長的繼承人,正式入主大阪,統一天下。大權在握的豐臣秀吉,認清自己必須展現實力,蓋一座比織田的安土城更氣派巍峨的大阪城,於是一宗長達十年的興建工程就此展開。涵蓋本丸、二之丸、三之丸、總構的大型城廓,在戰事頻仍的歷史背景下,從備戰防禦的面向規畫興建,聘請精湛工匠和技師,結合壘石和木材,造就擁有五層樓天守、御殿、城牆、護城河的大阪城。這座展現日本本土建築技術的城廓,當時有「三國第一大名城」之稱,所謂的三國,指中國、日本和印度,足見其規模之大與氣派之豪華。只是在兵馬紛擾的年代,大阪城也不免成為戰火覬覦的對象,在德川家康勢力竄起之後,發動連番的「大阪冬之陣」、「大阪夏之陣」,摧毀城廓,只留下本丸殘遺。德川家康雖然重建大阪城,但是對大阪的百姓來說,豐臣秀吉苦心修築的舊大阪城才是他們心目中的大阪城。舊城掩藏在漫長歷史之後,真實樣貌始終無緣得見,直到從當年築城木匠工頭後裔家中找出了一張建築古圖,豐臣秀吉的大阪城才能再見天日。研究這團謎霧長達二十年的作者宮上茂隆,以其專業剖析這張建築古圖,實際調查考證,為世人還原舊大阪城的整體結構和建物風貌;再搭配穗積和夫花費一年才大功告成的五十餘幅插畫,當年的大阪城宛如浴火重生再現眼前。翻開這本書,從字裡行間、從插畫描繪,得以了解日本戰國時代背景、日本傳統建築技術、當時的社會活動、日常生活文化等,是一本值得輕輕鬆閱讀的有趣建築繪本。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全球在地化:台灣新建築2000:2005

劉育東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6/05/01 出版

台灣新建築2000-2005中的作品,特別表現形體與意義的結合,表達出一種思想與感受的新興文化。這些作品顯示了大量的建築手法,設計師的熱情與才能也同時表露無疑。當讀者閱讀此書時絕對能夠體驗其中的激動、熱情、內涵與新發現。縱使讀者無法在單一作品中一窺建築完整的豐厚力量,但不難從其中的紮實與創意手法看出,將來必有經典之作由此而生。--William Porter, FAIA(美國建築師協會會士) 這本作品集的標題全球在地化(意指既從全局觀點考量又要因地制宜),無疑是一項能引起多方熱烈討論的課題。所收錄的作品期望能夠符合所謂的引進國外新思潮、並加以調整以適應台灣在地化的特質。 --Thomas Kvan, University of Sydney 新台灣建築則建立在有深度智慧本質的基礎之上,這種基礎在群體文化的下意識中支持著傳統的作為,同時又帶著特定的知識態度。--Massad and Guerrero Yeste, Barcelona

9 特價81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喇嘛廟-台南左鎮噶瑪噶居寺 ( 隨書附贈喇嘛廟DVD )

藝術家 出版
2006/04/01 出版

一部恢弘壯闊的開山史詩、一方美麗動人的佛國淨土,獻給台灣 絕美的藝術 淨心之甘露噶居寺是台灣藏傳佛教噶瑪噶居傳承最大的道場,1986年由台籍活佛——第三世洛本天津仁波切開山。 噶居寺佔地近四甲,融合漢藏建築藝術之美,風華特出。最雄偉的法王殿,主祀十六公尺高的銅鑄釋迦牟尼佛說法相,與七佛石雕、大佛頂嚴木刻壇城,並列為噶居寺藏密藝術三絕。各殿院錯落於蓮花池、桂花林間,如璀璨珍珠環山連綴。巡禮訪勝,您將驚豔佛國大器雍容之美! 《喇嘛廟》這本書由洛本天津仁波切策劃,親自指導弟子撰寫;一如建寺般的嚴謹恭敬,投入時間長達四年,方才完成。曾為了捕捉寺景最美的角度與光影,凝聚五位專業攝影師的心血,從天剛破曉,守候到星垂平野;再從上千張照片精選兩百多張,結合藝術家出版社的專業編輯,終於堂皇問世。 噶居寺開山二十年來,翻譯藏文法本經論、弘法度眾、廣行慈善事業,致力於「藏密在台生根」的文化工程,已為台灣佛教寫下歷史新頁。想一窺藏密顯學的雅士,一定要看《喇嘛廟》!這是神聖喜樂的皈依處、滿溢慈愛的人間淨土。

9 特價72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巴塞隆納-建築的異想之城

羅伯特  著
馬可孛羅 出版
2005/09/12 出版

四十年前,她對知名的藝術評論家羅伯特‧修斯灑下魔咒。而如今,在書寫上一本暢銷書《巴塞隆納》編年史的十二年後,修斯再度探訪了這座城市,並在市政廳中那個建造於十四世紀,雄偉輝煌的儀式性房間內,在市長的證婚之下,完成他的婚禮。修斯以這場婚禮做為起點,帶給我們這個加泰隆尼亞首府的魔幻魅力和城市畫像,以及其自從擔任羅馬前哨開始,歷經兩千年強烈的自主文化的迷人歷史。書中提到代表性的巴塞隆納人,包括:九世紀的傳奇戰士國王,多毛的威爾佛瑞,他首度完成加泰隆尼亞的統一和獨立;懷抱願景的工程師拿西斯‧蒙圖利歐,他於十九世紀發明的潛水艇成為現代都會復甦的象徵;以及曠世奇才安東尼‧高第,他的奇幻驚人設計如同百年建築遺跡的皇冠寶石,而這個傳承延續了千年之久,並促使建築成為這座城市的主要藝術形式。建築和城市本身都是此書的中心。修斯則以他堪稱行家的鑑賞力,和他擠身全球最前衛的藝術評論家之一的專業權威,帶領我們認識巴塞隆納這座城市的三次建築熱潮。此書包羅萬象,從口味單純卻令人愛不釋手的加泰隆尼亞香腸,到全能者耶穌在具有九百年歷史的壁畫中,流露極富吸引力並且有催眠作用的凝視。修斯在書中處處表現欣賞之意,對這個卓越的城市極度尊崇。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林徽因的另面人生:泛論古建築之美

林徽因  著
臺灣商務 出版
2005/06/01 出版

作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同時也是中國的一代才女,林徽因用詩意、畫意寫下這本充滿「建築意」的作品,她的文中充滿了對北京城的熱愛,也細細描述了中國建築的生命。是一部具有參考價值的建築著作。

9 特價19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19世紀台灣建築

李乾朗  著
玉山社 出版
2005/01/24 出版

以 以人的角度來看歷史鹿 鹿港龍山寺,樑柱斗栱、精雕細琢,是台灣寺廟建築的佳構; 板橋林本源庭園,三步一閣、五步一樓,是台灣園林藝術的瑰寶。鹿這本《19世紀台灣建築》嘗試用這種觀點來執筆,透過當時社會的變化,豪族富戶的崛起與衰亡,外患的刺激與內部的奮力圖強,投射至建築眾生相。十九世紀的台灣建築,功能多元,形式多樣,文化底蘊豐厚,在台灣建築發展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反應了巨變下的台灣歷史諸多面向的問題。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國小品建築十講

樓慶西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4/12/01 出版

「小品建築」指區別於大型建築的小型建築,是中國傳統建築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有著特殊的形態和豐富內涵,在世界建築史上有突出的地位。本書以講座方 式,介紹中國小品建築的產生、作用及其在建築和藝術上的特點,引領讀者流連於獨特而神祕的中國古代建築中。加上圖版賞心悅目,文字清新曉暢,都具小品的特 色。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的建築與文化

漢寶德  著
聯經 出版
2004/10/01 出版

建築是技術、藝術與人生的總合。建築物雖然是實質的,但它所能暗示或揭示的,卻包括了生活的全部。因為它不但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技術與科學水準,那個時代的精神,當時的審美觀念,而且忠實的記錄了當時人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建築是生活的舞台。人生離不開建築,大部分具有精神價值的物品都以某種形態連結在建築上。古代的器物,包括藝術品,如果沒有建築空間的架構為基礎,都顯不出其文化上的光輝,就淪為美麗的骨董。中國建築在本質上是一種人生的建築。中國建築是以人為主的,是沒有理論的人本建築。簡單的說,中國文化在這方面一直保有其原始的、純樸的精神,把建築看成一種工具,一種象徵。中國人從來沒有認真的要改造建築,造成式樣的改變,卻也不受建築傳統的過分約束,常適度的予以修改。因此中國建築幾千年來,就順著中國文化的漸變而漸變。它忠實的反映了中國人的過去;知識分子怎樣在世界上求心靈的安頓,統冶階級怎樣展示其權力的象徵。殷商巨賈如何追求生活的逸樂,都能表現在簡單而幾近原始的建築空間結構上,真是世界建築上的奇蹟。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十大傳統民居

李乾朗  著
晨星 出版
2004/01/08 出版

走進台灣典型古宅,重溫傳統民間生活情境   傳統宅第的歷史與建築風格   本書精選清朝時期台灣十座典型民居,從宅第的歷史背景與建築藝術探討不同時期的先民生活,不論是地方豪強、白手起家的墾戶,或是榮獲功名的仕紳,他們的過往風華都映現在一磚一瓦中。建造房舍不遠千里運來的建築材料,聘自閩、粵的工匠,在在都反映了移民文化的特質,也注入台灣本土的生命力。   這些傳統宅第,或以規模宏整著稱,或以雕琢精巧取勝,都各異其趣。本書附以彩色鳥瞰圖描繪古宅配置,可以一目了然其布局特色。更附上一些拍攝自一九七○年代的照片,呈現當時古宅古樸面貌,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豸峰村

龔愷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3/10/17 出版

中國有一個非常漫長的自然農業的歷史,中國的農民至今還占著人口的絕大多數。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基本上是農業文明。農業文明的基礎是鄉村的社會生活。在廣闊的農村裡,以農民為主,加上小手工業者、小商販和少數在鄉知識份子,一起創造了像海洋般深厚瑰麗的鄉土文化。廟堂文化、土大夫文化和市井文化,雖然給鄉土文化以巨大的影響,但它們的根紮在鄉土文化裡。比起廟堂文化、士大夫文化和市井文化來,鄉土文化是最大多數人創造的文化,為最大多數人服務。它最樸實、最真率、最生活化,因此最富有人情味。鄉土文化依賴於土地。是一種地域性文化,它不像廟堂文化、土大夫文化和市井文化那樣有強烈的趨同性,千變萬化,更豐富多彩。鄉土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中還沒有充份開發的寶藏,沒有鄉土文化的中國文化史是殘缺不全的,不研究鄉土文化就不能真正瞭解我們這個民族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庫村

劉杰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3/10/17 出版

中國有一個非常漫長的自然農業的歷史,中國的農民至今還占著人口的絕大多數。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基本上是農業文明。農業文明的基礎是鄉村的社會生活。在廣闊的農村裡,以農民為主,加上小手工業者、小商販和少數在鄉知識份子,一起創造了像海洋般深厚瑰麗的鄉土文化。廟堂文化、土大夫文化和市井文化,雖然給鄉土文化以巨大的影響,但它們根紮在鄉土文化裡。比起廟堂文化、土大夫文化和市井文化來,鄉土文化是最大多數人創造的文化,為最大多數人服務。它最樸實、最真率、最生活化,因此最富有人情味。鄉土文化依賴於土地,是一種地域性文化,它不像廟堂文化、士大夫文化和市井文化那樣有強烈的趨同性,千變萬化,更豐富多彩。鄉土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中還沒有充分開發的寶藏,沒有鄉土文化的中國文化史是殘缺不全的,不研究鄉土文化就不能真正瞭解我們這個民族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流坑村

陳志華  著 、李秋香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3/07/29 出版

流坑村,一個經不起文明推進與歲月荏苒的中國古老村落。是一本試著凝固時間,以文字、圖像留下屬於中國古老文化、建築的記錄。    作者一行人帶著文明技術與不安的心情進入江西省樂安縣流坑村。以攝影、尺規、文獻與訪談等方式,與時間賽跑、與逐漸破壞的鄉土建築競走、更與凋零的老村民競賽,而所有一切的努力只為留下流坑村的種種,只為發掘長期被忽略,但卻有豐富文化內涵的中國古建築。本書由北京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陳志華、李秋香著,相信可引導你發現中國古村落的奧妙,與解開人類消失中的活文化謎團。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

李乾朗  著
遠流 出版
2003/07/01 出版

本書所收錄的詞條約二千七百則,所搭配的手繪圖則將近千幀,其數量之豐,在截至目前為止所出版的中國式古建築用語詞書中,應屬罕見。書中所收錄的古建築用語,包涵台灣古建築的四大系統:漢文化傳統建築、近代西洋建築、日本式建築與原住民建築。另外,除羅列說明現存的經典建築外,還特別收錄一些早已消失的重要古建築,作為文獻見證。歸結起來,是以台灣的歷史發展時間為經,以存在於台灣、澎湖、金門這個空間的建築物為緯,交織而成的框架,在此框架中分門別類選取詞條。它既非刻板的建築術語,也非藝術史綜論,整體構想較傾向於小百科的工具書,讀者群也設定在一般業餘的古蹟與鄉土藝術愛好者。◎作者三十二年田野調查成果之總整理◎第一本以圖解手法呈現的台灣古建築工具手冊◎精選約2700個辭條,涵蓋台灣古建築四大體系:漢文化傳統建築、近代建築、日本式建築、原住民建築◎收錄近1000張珍貴手繪建築線圖與歷史圖片◎優先採納本土匠師用語,提供最便利之台灣古建築入門鎖鑰◎提供分類與筆畫二種查詢法 ◎附從西元1387至 2001年「台灣古建築大事年表」◎<古蹟入門>最佳拍檔,一般大眾認識古蹟與文化資產之最佳參考書籍◎相關科系學生、鄉土課程老師必備之案頭工具書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西文興村

樓慶西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3/06/02 出版

作者一行人帶著文明技術與不安的心情進入山西省沁水縣西文興村。以攝影、尺規、文獻與訪談等方式,與時間賽跑、與逐漸被破壞的鄉土建築競走、更與凋零的老村民競賽,而所有的努力只為留下關於西文興村的種種,只為發掘長期被忽略,但卻有豐富文化內涵的中國古村落。本書由樓慶西撰文攝影、李秋香測繪主持,相信可引導你發現中國古村落的奧妙,與解開人類消失中的活文化謎團。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新葉村

陳志華等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3/04/25 出版

作者一行人帶著文明技術與不安的心情進入浙江建德縣新葉村。以攝影、尺規、文獻與訪談等方式,與時間賽跑、與逐漸被破壞的鄉土建築競走、更與凋零的老村民競賽,而所有的努力只為留下關於新葉村的種種,只為發掘長期被忽略,但卻有豐富文化內涵的中國鄉土建築遺跡。相信可引導你發現中國古村落的奧妙,與解開人類消失中的活文化謎團。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高第聖家堂導覽

徐芬蘭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3/03/24 出版

到巴塞隆納旅遊參觀,決不容錯過的景點當屬高第奉獻畢生精力所建的聖家堂莫屬,不僅因為它是巴塞隆納的地標,更因其特殊、宏偉的建築形式而著稱。這座從一八八二年開始建造,至今仍尚未全部完成的教堂,橫跨兩個世紀、歷經數種建築潮流,是當今唯一仍未完工,卻已讓世人趨之若騖地前往參觀的聞名建築。

9 特價18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石橋村

李秋香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3/01/03 出版

作者一行人從一九九○年代開始,以聚落為單元,並以「搶救」的心態投入了中國古村落的研究。 在近十年的時間裡,北京清華大學建築系師生陳志華、樓慶西、李秋香教授等,以超脫私利的精神,走訪一座座歷經政治動盪、文明推進與無情歲月荏苒的古老村落,在辛苦的研究過程中,與時間賽跑、與逐漸被破壞的鄉土建築競走、更與凋零的老村民競賽,所有的努力只為留下古村落的種種,只為發掘長期被忽視,卻蘊藏著豐富文化內涵的中國古建築。 石橋村,則是位處山高林深的福建省南靖縣,閩南人、客家人在此結族而居,家族性的集體住宅,一座座或方、圓、長型石基土牆的土樓沿溪分布,一個家族一座樓,炮樓般的建築外形,引起建築學、歷史學、地理學、人類學,甚至是軍事、風水等各領域學者們的紛至踏來,急欲解開石橋土樓建築與生活方式之謎。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20世紀台灣建築

李乾朗  著
玉山社 出版
2001/06/08 出版

建築是反射歷史的鏡子,透過建築,可以打開通往未知歷史的一扇門。20世紀對於台灣來說,是一劇烈變動的時代,歷經日本與國民政府兩個不同政權的統治,走過極權與民主;而表現在建築物上的,除了建築風格大相逕庭之外,建築物類型與規劃的差異,也在在都透露著歷史的軌跡。 20世紀的台灣建築,不但宏偉壯觀,而且類型多、式樣多、變化多,每座建築物背後都隱藏著豐富的故事,反映時代的價值觀。 在這新世紀的開始,我們想藉此書總結20世紀台灣建築的特色與價值,進而期許21世紀台灣新經典建築的出現。

9 特價43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林徽音建築文集

梁從誡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0/05/01 出版

林徽音建築文集  林徽音在近代中國文壇獲得肯定的地位,胡適且譽她為才女。若從建築學的角度來看林徽音和梁思成,他們是這領域的先驅,其貢獻更超過文學之上。細讀林、梁兩人的建築論文,文字裡充滿著對中國文化的熱情與信心。  中國藝術史之研究皆由外人主導,中國古建築亦然。可以說,在三零年代之前,有關中國古建築或是雕刻史方面的著作,幾乎都是外文,當時中國學者對本國文物之研究落後外人一大不,不免產生民除的自卑感。  三零年代初當林徽音和梁思成投入古建築研究時,誠為開中國學者以現代嚴謹方法測繪調查古建築之先河。

9 特價32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國建築的門文化

樓慶西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0/01/01 出版

內容簡介  門是建築的出入口。在中國古代,無論是宮殿、寺廟、園林、住宅,無論是單幢房屋,還是成組建築,都各有它們自己的門。建築的門有單幢房屋的門與一組建築的門的區別。  門既是一組建築的出入口,它的位置自然就處於建築的明顯地位,它的形式也自然比較講究。中國古代將一個家庭的家風稱為「門風」,將一個家族的資望稱為「門望」  本書從門的功能、禮制、形制,談到門的理念、財富、裝飾,以及門的地域、特徵、符號等,是一本有關門與建築的專書,且極具生活化和實用性的讀物,入門進宅趣味無窮。 作者簡介  樓慶西  1930年生,浙江杭州人,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現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會副會長。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韓國佛教美術

陳明華  著
藝術家 出版
1999/12/01 出版

韓國佛教美術  佛教文化東傳朝鮮半島以後,千餘年間,成為除了漢文化以外,影響韓國最深厚的外來宗教,而佛教美術的發展也從與中國根源的關係,逐漸轉移和在地的文化、信仰、生活及民族審美觀融合,發展出其特有的圖像符號和美感,充分展現出韓民族對宗教與生命共同體的詮釋和讚頌。因此從佛教美術在中國及亞洲地區的變遷看來,韓國佛教美術,不僅僅是一種地域性文化的呈現,它獨特的風格與影響,佔有重有地位,並且讓我們能更深入探索佛教美術的全貌。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介紹韓國佛教美術的專書,是欲一睹韓國佛教美術精華的最佳選擇。書中詳述韓國佛教美術的發展脈絡及各時期風格流變,並就佛像與佛畫兩部分,配以精選的圖片解說導賞;作者以其多年留韓的田野調查和體驗,豐富的人文生態見聞,生動的揭開了這東方佛國淨土所在的藝術寶藏。  文化的傳播宛如水從高處往低處流的自然現象,但是傳播及影響並非是永遠處於從屬的關係,從收受影響的關係發展到克服模仿而衍生出自我的風格,美術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站在研究東洋佛教美術宏觀的視野,中國的學者有進一步探討韓國與日本美術的必要性。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建築形態與文化

樓慶西  著
藝術家 出版
1997/10/01 出版

本書探討中國傳統建築樣式與文化內涵的集結。分別從中國建築的個體到群體,屋頂、屋身到基座,外觀到室內等方面,廣泛探討坊廟、宗祠、宮殿、園林、住宅及小品建築的形態與精神內容。敘述文字流暢,避免艱澀專門用語,收錄400餘幅圖版對照,足以帶領讀者瞭解中國建築群體的博大壯觀。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3/4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