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城市
近幾年來,「文化創意」、「創意經濟」成為全球性城市尋求再生,重新創造經濟競爭力的嶄新概念,尤其在21世紀,更是如火如荼地在各大小城市推展開來。 城市是文化與文明發展的重心,同時也具備豐沛的創造力。然而,今日,城市面臨了巨大的變化。超過全世界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裡,而且人數急速成長中,也面臨了經濟與社會問題,戲劇性的變化正在發生。如果城市要繼續成長,必須有一個轉變的典範來描繪本地居民的創造力,也就是從經濟、城市領導者與市民本身去著手。 《創意城市》是本野心勃勃的書。它啟發大家在城市內思考、規畫、發揮創意,並啟動創意工廠以實現都市創新。而其核心價值在於啟發城市找到自身的發展潛能,然後結合當地文化資產及地方特色,藉以提高城市的競爭力,打造創意經濟。 “創意城市”相當於是個“觀念城市”,它主張改變心態能激發意志、承諾與活力,讓我們重新看待城市的潛在價值。書中闡述了各式「創意思考」、「創意規畫」、「創意行動」的策略與方法。它也探討了如何藉由“運用”人的想像力與才華,使我們的城市更適合居住並生氣勃勃。 本書同時精選了來自世界各地城市的創新與重生案例,示範如何在城市議題上思考、計畫與執行富有創意的行動,並且將這些方法運用於任何的城市。
江戶町(下):大型都市的發展
德川家族耗費三代五十年光陰所建造的江戶城,以及不捨晝夜展現活力的城下町,在一六五七年正月二十日的明曆大火陷入熊熊烈焰,短短兩天之內,五十年的成果轉眼化為灰燼,十萬人的亡靈在無情呼嘯的寒風中徘徊。 肇基於安土桃山時代的都市建設技術,竟然如此不堪一擊,這讓德川幕府深感驚駭。然而再多驚駭也無濟於事!幕府在安定民心、撫恤災民之餘,提出了重建江戶町的嶄新計畫。正月二十七日,幕府旋即進行江戶的都市計畫實地測量。他們引進西洋測量術,以3250:1的比例尺繪製地圖,範疇遠及未來江戶可能發展的深川、本所、淺草、下谷、本鄉、小石川等周邊地帶,這就是後來有名的《江戶大繪圖》。 記取明鑑,一條護城河無法隔絕來自城下町的火焰,因此,幕府在城廓內闢建「防火區」,並於三月十五日開始江戶城的再造工程。兩年之後,屋頂全部改用銅瓦和土瓦的本丸御殿重建完竣,以防禦功能為主的大天守閣也囿於實際功能而不再興建,江戶雖成為「沒有天守閣的城下町」,但在防範都市災害方面則有長足進展。 原本熱鬧的町人地也廣闢防火堤和防火地,狹窄的馬路從原本的五.九公尺拓寬為九.九至十一.八公尺。一六六○年架設在隅田川上的兩國橋,更拓展了江戶的幅員,連結了武藏國(東京都)和下總國(千葉縣)。江戶,不再是武藏一國的城下町而已;江戶,已成長為一座大型都市--大江戶。 町人文化也由此蓬勃發展,歌舞伎、大相撲、路邊攤蕎麥屋、花街柳巷「新吉原」、浮世繪、趣味漫畫、浮世風呂和浮世床……江戶百姓在灰燼中浴火重生,發揮喧嘩本色,共同譜寫一部至今不褪色的「江戶文化史」。
漫遊.波士頓:都市建設與城市美學
該怎麼去親近一座城市? 當波士頓的姿態已經衍然而生時,那些莫名喜愛的理由就有了歸處。徒步漫行,是了解與融入的最好方式。 旅居波士頓近三十年的作者,走在波士頓的歷史中,從海港到內城,蜿蜒著查理士河的波士頓城處處見到時光交錯的古今並存。 無論是建於1677年保羅理威的木造故居或是貝聿銘的現代雄偉鋼骨建築群,從中國城內的12生肖馬賽克拼貼地磚到碧肯山綠意盎然的高級住宅,直到庶民重心的昆西市場、悠閒午后的林蔭道、長木街的醫療網,以及地鐵沿線豐富多樣的公共藝術品……都在200張美麗圖片和縝密文字中一一鋪陳開來。 親近一座城市,就從波士頓開始。
江戶町(上):大型都市的誕生
重現江戶町在明曆大火中一夜間化為灰燼前如火如荼的建設過程。江戶,就是古代的東京。當豐臣秀吉統一天下,在大阪城意氣風發之際;德川家康決定將勢力東遷到關東,他選定隅田川流入大海的那一片低窪濕地,在西元一五九○年(天正十八年)農曆八月一日,正式進入江戶城。當時的江戶,有城之名而無城之實,不見城牆壕溝,只見雜草叢生,一片荒蕪。德川家康於是擬定興建江戶城和城下町的計畫。他以當時日本平安京為建築藍圖,依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的地理陰陽學為建造大型都市的理論。經過仔細丈量方位和距離,確定道路和護城河的位置和寬度,到伊豆半島採石,到木曾谷山林伐木,築造石牆,興建大天守。至西元一五九○年,德川家經歷三代五十年光陰所建造的江戶城,終於大功告成。至於城下町則畫分為武家地、寺社地、町人地的居住區塊;又從山區引水路三條入城町,沿街搭建二層樓木板町屋,規畫各行各業的職人町……。市容繁榮熱鬧,江戶町成了五街道(東海道、中山道、甲州道中、奧州道中和日光道中)的交通網絡起點。西元一六四四年,江戶已成為日本第一大都市,再也不是當初那片沼澤地了。然而,明曆三年的一場大火,使江戶城大天守和江戶町毀於一旦,世人終究無緣目睹這座十七世紀的大型都市。本書作者融會自己多年研究,參考相關文獻,以平實細膩的文字讓江戶町躍然紙上;而在東京土生土長的插畫家,也在參考古代繪畫、屏風繪和相關紀錄之餘,漫步東京街區之際,重新認識古代江戶,這份新鮮的感受,驅使他畫下江戶町的古逸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