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1105_深夜食堂30
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相關主題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森山大道,我的寫真全貌

森山大道  著
原點 出版
2013/04/25 出版

把攝影從生命扣除,我就是個糟老頭!--森山大道我們真的認識森山大道嗎?2009年「森山熱」正式登台,從出版、展覽到親自來台,引發一陣旋風。在多本自述散文之外,這是第一本透視森山大道創作的專書。經由他的第一手自述,認識他自六0年代起的創作歷程,深刻地解讀他的經典主題系列、創作手法與影像思考。徘徊在新宿街頭的森山大道、耽溺在犬的記憶中的森山大道、因為失戀進入攝影的森山大道,究竟是為了什麼開始攝影?年過七十依舊堅持風格、持續疾走的森山大道,這位以高反差、粗粒子、模糊、晃動、失焦、強烈黑白攝影風格聞名的代表人物,究竟如何走上攝影之路?對攝影的反省為何?如何參與細江英公的「薔薇刑」拍攝?為何自費出版刊物?如何受到安迪.沃荷、威廉.克萊因、東松照明的啟蒙?反覆閱讀太宰治的哪本小說?如何與相機合體,進入30分鐘不停拍的街拍狀態?完成六百頁的《新宿》攝影集?為何作品特別引發年輕人共鳴?他是如何接受藤井謙二郎的邀請,拍攝《≒森山大道》紀錄片?為何想拍宇多田光的人像照?不走進街道深處,永遠只是路過者! 《森山大道,我的寫真全貌》集結了森山大道迄今最新的對談紀錄,時序從1990-2000年。書中分為一、二部。第一部「說攝影」,森山大道暢談自己的創作脈絡、街拍手法與創作理念。說出了「我的攝影只是拍下日常的片斷而已。不會形成故事的,絕對不會」、「我的皮膚和街道的表象,在交錯的那瞬間實在非常有趣」、「街道就是博物館,劇場,圖書館,舞台」……,大師自剖創作時的感動瞬間與獨到見解。第二部「談攝影」,透過與吉田修一、中平卓馬、田中長德、Homma Takashi……到荒木經惟,對談者每位都是日本藝文界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從文學詩集到數位相機,多方位地對照彼此相異中有同、同中有異的相對思維。【森山大道語錄】街拍我的皮膚和街道的皮膚,那些都屬於表層的部份,在幾乎交錯的那一瞬間有趣到超乎想像。也因此,我就是街道的表象,我用攝影這樣的工具,把那些極為瑣碎的街道表面像拼圖般拼湊起來,怎樣都不厭倦。徘徊像我這樣經常在路上徘徊拍照的攝影家的攝影,只擁有和不斷流動的外界所產生的相遇,也就是說拿著相機,惟獨在拍下的那一瞬間我和外界交會、外界成為我的對象。遊蕩當我遊盪拍照時總會感知到各種事物,但我從來沒有要去尋找拍攝對象的心情,完全沒有。只要走著,全身的細胞就會向外伸展開來,變成天線一般,被某些東西吸引過去。獵相與其說是去「獵相」,不如說是被對象給抓住了,毫無抗拒地,但是最後,對象也被我抓住了。有點像是,戀愛關係吧。新宿新宿整體是一個流動著慾望體液的慾望體。我的攝影,就是進入新宿街道的體溫,既不擁抱、也不遠離新宿微妙的異樣感。並不是什麼意識形態的表現。新宿是一個宛如變形蟲的地方,讓我感覺到她就像生物般每天不斷地脫皮、蛻變,所有人間的欲望在新宿當中像是食物鏈一般循環,並且有它自己的氣息。就算時代和表面替換了,新宿街道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就像是我對於攝影的體質也完全不會改變一樣。東京為什麼要到國外拍呢?我是這麼想著。巴黎就交給巴黎的攝影家,紐約就交給紐約的攝影家去拍吧,但是日本、東京,我們來拍。都市對我而言,與其說是「都市」,不如說是「街」、「巷」,我拍的東西就在那裡。所以無論是多大的都市,我所拍攝的其實只是城市表面的灰塵罷了。黑白我無法真正和攝影說再見的原因是,誰叫黑白攝影世界是如此無可救藥的性感!表面我希望攝影可以徹底的表面。至今,我以各種方法、方向創作攝影,我不斷和自己說,攝影不更加表面化就無法存在,這對我的攝影而言是永遠的假設。內在我不在乎什麼攝影的內在性,所謂的攝影,就是表面吧,我甚至有如果把攝影變成磁磚一樣就好了的感受。日常我從沒思考過要特別去哪裡、特別拍什麼,我只是不曾改變地拍攝我日常周遭的景物,沒有目的就拍了下來。時間我的生活中沒有什麼特別的時間、特別的地點吧,或許因為我討厭和人相遇,也不會積極地去和人相遇。因為是我一個人獨自走著,某種意義下在我作品中幾乎看不到什麼私生活的點點滴滴。生命如果我長命的話,儘管自己想到都覺得討厭,但我應該還是在拍照呢(笑)。從頭到尾都被人嘲笑是個笨蛋,但還是繼續拼命說著一樣的話、繼續一樣的風格。感覺我的攝影是讓觀看者以感覺性、生理性的形態相遇,拍攝下的瞬間衝擊著這些年輕人。我能感受到這點。感知年輕時候的感知,無論那樣感知的方法是否正確,總之是本能的、動物的、和世界的規範沒有關係的、果斷的、直觀的。現在的年輕人不是也用這樣的感知看著我的作品嗎,我只能這樣想著。過去尤金.阿特傑(Eugene Atget)的攝影,現在看起來還是很不可思議,當他的攝影第一次輕撫過人類眼睛時,在那時對人類來說是「新」的那部份,即使到了現在仍舊是新的。刺痛我怎樣都無法拍攝那些我感受不到刺痛感的場所。存在我的攝影的存在意義,無論是在遠野,或是在新宿,都不會改變。變形隨著攝影的過程,我相信的東西又被解體、被改變。解體以後那些東西,又幻化成其他的形態被我認知。街道就像變形蟲一樣,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著。焦慮就像竹編的桶子不論編得多細都會漏水一般,對於街頭快照的攝影家來說,拍照是永遠未完的,永遠都在焦慮當中。欲望我心中高漲著欲望,一股總之先將攝影一度解體的欲望,把我曾經擁有的所有經驗全部拆解,最後達到了《攝影啊再見》那樣的表現方法。虛無這本攝影集,我不想以藝術或某種表現的方式去完成,結果卻是把攝影和我的肉體分開了,只有我自己殘剩在那裡。我也不再想為這本攝影集定下什麼論點。這種感覺,也不是失敗感或徒勞感,只是完完全全的空虛感罷了。粒子所謂的粒子,如果把它逐漸擴大,不是會變成不可思議的圖樣嗎?我很喜歡那樣的感覺,徹底的平面的。那樣從一種微觀開始到宏觀、各式各樣的圖樣接續湧現、然後加以組合,是我所憧憬的。也就是說,我希望我的快照作品能夠以那樣的編碼存在。本質(複寫、反覆、量產)全部,正是攝影的本質。可惜我無法達到量產,但是這些我都思考過。結果,攝影的魅力就在這裡,真的。記憶記憶對於攝影是重要的編碼,和記錄性一樣重要。在我不斷繼續攝影當中,當然對於記憶是不得不更加意識,例如說拍攝下來的是攝影家個人的記憶,就算在影像中表現出來,但對於觀看者,他們看到的不只是攝影家的記憶,而是和觀看者自身的記憶相融合地被觀看。意即,即使一張照片,也內在著無數的記憶量。暗房在暗房中,相紙曝光後放入顯影液中,影像就會一點一點地滲出到表面,那時候,各種記憶突然從液體中浮現,也就是說自己拍攝到的影像、自己沒有發覺到的記憶、以及潛伏在外界的記憶的碎片,都在暗房中一齊湧現、互相感應,甚至逐漸清晰的粒子中也藏著它們。啊,大部分是生理的感覺呢,自己的細胞也會在那時候騷動起來。細胞拍照的時候又是另一種不同感覺,面對著外界,全身的細胞騷動了起來,像是全都變成搶著碰觸外界的觸角呢。攝影現場中也存在著記憶,還有那無盡的街道裡,也充滿著。攝影我自己也不清楚。我啊,看起來像是因為非常非常喜歡攝影,所以才拍著攝影的人,其實,我根本不是真的喜歡攝影,難以置信吧。我倒是想反問那些很喜歡攝影的人,攝影真的那麼有趣嗎?我認為攝影也是一種認識,因為我們最終會發現,攝影不是表現、不是意義、不是美學、不是任何屬於這些範疇的東西。相機沒有相機,就像是痴呆了一樣,我和朋友在街上走著,如果對方說看到什麼,我大概都沒有看到呢,有時也會因此被取笑「原來這樣也可以變成攝影家啊」,但是只要我有一台相機,我整個人就變成雷達,任何東西都逃不過我的眼睛、我的相機,雖然這樣的狀態只有三十、四十分鐘,但是卻是持續不斷。拍照基本上一直拿著相機,看到任何我感到興趣的東西,總之就先拍下,主題啊觀念啊都怎樣都可以,就只是這樣罷了。因為,只要向外跨出一步,街上就充滿了藝術,人、物、車、全部的全部。中毒當我斷言攝影是複寫時,我拍下的是活生生的自己,結果拍出各種平凡但挑戰的影像。那樣日子中的我,果然是患著無可救藥的攝影中毒症吧。因為攝影,越來越有魅力了。粗糙、搖晃、失焦 克萊茵的攝影對比強烈、粒子粗糙、畫面搖晃模糊,強烈到似乎必須用身體的細

9 特價43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寫真物語(上)日本攝影大師語錄1889-1989

飯澤耕太郎  著 、伊奈信男  著
亦安工作室 出版
2012/12/12 出版

34位攝影大師 140張代表作 110段經典格言 攝影家小故事+復刻攝影集大整理福原信三 / 淵上白陽 / □谷定好 / 野島康三 / 小石清 / 安井仲治 / 中山岩太 / 椎原治 / 瑛九 / 山本悍右 / 濱谷浩 / 土門拳 / 桑原甲子雄 / 植田正治 / 東松照明 / 川田喜久治 / 奈良原一高 / 細江英公 / 石元泰博 / 高梨豐 / 中平卓馬 / 森山大道 / 鈴木清 / 牛腸茂雄 / 荒木經惟 / 井上青龍 / 小島一郎 / 土田□□□ / 須田一政 / 北井一夫 / 篠山紀信 / 古屋誠一 / 石內都 / 深瀨昌久寫真經典網羅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東京都攝影美術館等日本重要藝術機構收藏之攝影大師經典作--獲得日本各大美術館授權,呈現三十四位攝影大師的作品與語錄寫真重點知名日本攝影學者飯澤耕太郎撰寫導讀--特別邀請日本知名攝影學者飯澤耕太郎撰寫導讀,詳細解說日本攝影百年重點寫真內幕:日本圈內人才知道的小秘密--日本話題攝影雜誌IMA寫手網野奈央、調文明,用攝影大師間的私人故事,述說日本攝影的傳承與衝突知名攝影家心中的攝影大師--到底川內倫子、佐內正史、梅佳代這些當紅攝影家受過哪些大師影響呢?攝影家與評論家訪談將透露日本攝影的世代觀附錄日本攝影百年關係圖寫真專文:日本第一篇攝影評論〈回歸攝影〉到底寫了什麼?--收錄1932年《光畫》雜誌創刊評論:伊奈信男〈回歸攝影〉授權繁體中文版美國攝影之父John Szarkowski怎麼看日本攝影?--John Szarkowski評析東松照明、森山大道的〈新日本攝影〉,獲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授權繁體中文版《攝影啊再見》中平卓馬與森山大道的歷史對談到底說了什麼?--以五大重點解讀中平卓馬與森山大道從此分道揚鑣的歷史對談日本第一間攝影美術館怎麼來的?--聽日本攝影產業之父石原悅郎回憶日本第一間攝影美術館成立經過,以及他與攝影家間的動人故事寫真實用:近年復刻的日本經典攝影集大整理,輕鬆收藏第一本經典攝影集!

9 特價61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印象未曾見

柯錫杰  著
大塊 出版
2012/12/11 出版

本書特色國寶級攝影大師柯錫杰前所未見的影像回憶錄打開心靈視窗,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浩瀚的、磅礡的、雄渾的、荒涼的、幽暗的、纖細的、微小的,不論是聚焦的絕美風景,抑或被遺忘的角落,在我眼裡,都是同樣蘊含生命與哲理,具有相同的感情溫度;無國界的旅行,跨越文化藝術的藩籬,滋育人生的養分,不止於表相的事物和景色,還有我心底最深邃之悸動

9 特價52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AURA 03外部風景:Alec Soth、須田一政、付羽等九位攝影家

亦安工作室 出版
2012/10/26 出版

一張民國時期的照片,一家即將完成的醫院,一個雪地裡拿著飛機的人我偶爾經過,或者有意前往,你看著,你想拍,你拍攝但往往你一無所獲外部風景,最終只在你的記憶裡AURA北京攝影刊物《AURA》繁體中文授權版。原北京攝影刊物《AURA》創刊於2012年4月,為攝影家張明放與評論家黃亞紀共同創辦的攝影刊物,想法誕生於在華人區創辦以視覺為主、類似歐美攝影Blind Spot、GUP等的刊物,定期介紹歐美、日本、中國、台灣的攝影藝術家。《AURA》期待跳開文字與論述的侷限,單純以作品本身,引領讀者了解攝影藝術的脈動。本書特色挑釁Provoke攝影家中平卓馬說:「風景就是物質,世界這個風景有如塑膠表面的存在。」攝影家應該如何看待挑釁之後的風景?什麼是21世紀的風景攝影論呢?第一本集結美國、波蘭、日本、中國八位攝影藝術家92件攝影作品的風景攝影集。風景就是旅途-馬格蘭攝影家Alec Soth的美國視野風景就是親人-日本型男攝影家若木信吾的攝影啟蒙風景就是秘密-波蘭紀實攝影家Timm Rautert記錄的神祕教派風景就是鄉愁-後圖像世代藝術家Roe Ethridge的海邊記憶風景就是距離-中國攝影家明放的個人反抗北京攝影刊物「AURA」授權繁體中文版「外部風景」美國馬格蘭攝影家Alec Soth、當代藝術家Roe Ethridge、紀實攝影家Timm Rautert、日本攝影大師須田一政、日本潮人攝影師若木信吾、中國攝影師付羽、蘇傑浩、明放 八人攝影合輯,收錄92件攝影作品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超現實攝影第三代大師:拉夏培爾

曾長生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2/05/23 出版

超現實攝影第三代大師大衛‧拉夏培爾生涯與代表作品介紹 追溯其融合並重塑當代消費社會、享樂主義、物慾文明、時尚風潮 而自成一格的炫目攝影生涯發展 大衛.拉夏培爾(David LaChapelle)為自己塑造的神聖藝術殿堂,透過安迪沃荷的普普三稜鏡,投射出了一幅幅五彩絢爛的攝影圖像。當代縱慾的、肉體的、消費文化的美麗與荒謬,一同在他的創作中被極端化。但現實生活中的拉夏培爾卻不是位拜金主義者,他不眷戀豪宅、名車,而是將所有經由攝影賺到的錢,全數再投入攝影創作中。他藉由工作獲得樂趣,所以攝影作品也顯得玩興十足。 拉夏培爾1963年出生於美國康乃狄克州,青少年時期移居紐約,第一份工作是在安迪沃荷發行的《Interview》雜誌擔任攝影師,那時他才十八歲。他的攝影作品以明亮的色彩風格著稱,佐以幽默、隱喻和性的因素,這些華麗炫目的相片反映了一個享樂主義、慾望橫流且物質豐饒的社會,充滿著各種膚色的知名音樂人、演員、運動員和模特兒,大眾傳媒會感興趣的對象全在這裡,對很多人來說,他們是當代社會的英雄,也是美國夢想和慾望機器的產物。拉夏培爾用這些經過安排的肖像,向他的普普藝術偶像安迪.沃荷致意。他剝下媒體和藝術史上經典人物的面具,予以重塑,並在作品中以更複雜、隱晦的方式來深入,每件作品都有故事、概念及主軸。 安迪沃荷的名言:「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名十五分鐘。」拉夏培爾的作品看似像「後安迪沃荷」時代必然的發展結果,呈現了今日任何人都可能一夜之間成為熱門「經典」的社會現象。「究竟這是商業,還是藝術的疑問」在觀看他的作品時常出現,呈顯當代藝術、時尚與流行文化之間的界線愈漸模糊的趨勢。本書以生涯分期介紹與各時期的代表作品圖版,為這位融合當代消費社會、享樂主義、物慾文明、時尚風潮於一身,而能在重塑中自成一格的攝影家,提供迄今為止最完整的中文介紹。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編號223(No.223)

林志鵬  著
自轉星球 出版
2012/05/09 出版

每一個潛在的未來的重要Icon,都該有夠厲害的第一本書不是嗎。--聶永真聶永真選書、主編、設計書系「永真急制」第二發 中國最受矚目的獨立攝影師編號223全新攝影集鏡頭下大量毫不隱晦的被攝者私生活樣貌、情色裸露与恬靜城鄉的挑釁對比、死亡與敗壞的物件的散文式羅列,完整翻看80後中國青年,私領域裡直白展示的一只只身體、關係、疏離與依存。喧嘩住在孤獨的隔壁。有別於去年推出日本攝影師森榮喜《tokyo boy alone》作品的潔癖、乾淨与孤寂,永真急制書系今年推出北京新銳攝影師林志鵬的攝影集《編號223》,則以一種毫不隱晦的主動挑釁、私密的生活樣貌與情色裸露,帶來完全反方向的侵略式風格。從去年的東京到今年的北京,聶永真繼續以台北做為最主動的前端編輯台,不做海外譯版的轉運站,編集亞洲最具潛力與話題性的攝影師作品。本書特色◆「永真急制」書系第二發,中國最受矚目的獨立攝影師編號223首度公開發行攝影集。◆繼田馥甄的《My Love》,林宥嘉的《美妙生活》之後,中國獨立攝影師編號223╳聶永真再次聯手出擊,翻看最私密的肉體與心靈,挑戰感官極限、拆解目光與理解!◆全書精選文字中英對照

9 特價56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52個攝影計畫:深入21位攝影師的創作過程

電腦人 出版
2012/01/18 出版

《52個攝影計畫:深入21位攝影師的創作過程》是一本激發創造力,並提高攝影技巧的書。此書完全拋棄了那些老生常談的陳詞濫調,取而代之的是經過實戰,且完全沒有專業術語的建議。書中充滿了採用創新形態的方式,來拍攝出以不同視野觀察世界的動感影像,從使用的相機到所拍攝的主題、構思到拍攝過程,以及成品的展現,於21名攝影師的現身說法中,教導讀者如何由簡單的步驟拍攝出充滿活力攝影作品,以此為各個層次的攝影愛好者及影像製作者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啟發。= 以下為本書中現身的21位攝影師 =Ruby May AllcockAlex BamfordHailey BartholomewAdam BronkhorstMona T. BrooksDarren ConstantinoGianluca FabrizioRicardo Mendonca FerreiraLisa GarnerAlexis GerardSteph GoralnickKevin MasonKevin MeredithRuss MorrisMichael O’NealTracy PackerMeg PickardDan SmithAsmundur ThorkelssonLaura ThorneTrevor Williams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解構主義:讓攝影釋放想像力

李少白  著
流行風 出版
2011/12/08 出版

攝影創作不能僅僅滿足於「出奇制勝」,而要能在「平凡中獲得驚艷」!無論是文學、書法或是攝影界均占有獨特一席之地的李少白,總是堅持從人本主義為出發點來進行攝影創作,並以獨特的審美角度將古今中外的詩句融會貫通,於心中釀製成獨特的影像,每張照片都帶著詩酒的芳香,這是其他攝影師怎麼努力也拍不出來的香醇氣味。本書精選了他幾十年來的攝影作品,同時由作者本人對於創作過程中的思想、領悟和體驗來進行分析、講解。在如今攝影氣氛蓬勃發展,人人手中均有相機,可以製造出自我影像的世界中,更精深地讓所有攝影愛好者去了解一名專業攝影家在影像製作的過程中是如何觀察、思考和創作的。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當代攝影新銳20

流行風 出版
2011/10/25 出版

20位攝影師,帶你細嘗當代攝影的美好價值。看得見影像的表象,但更應該看見的是影像背後的意義。藉由Nagaaki與Summer的引介與觀察視角,我們得知Alexey Titarenko為何帶著哈蘇相機與腳架,在地鐵站外以慢速快門捕捉臉孔模糊的工人大軍,攝下一幅幅令人深思的畫面;Antoine D'Agata則企圖利用重複曝光的方式,讓性愛在畫面中只留下可供辨認的部份形狀,臉孔的抹消加強了肢動語言所透出直指本性遣藏的無盡茫然、迷惑與壓抑困頓;Danielle Levitt以獨特觀點記錄美國青少年的群落與文化;Desiree Dolron則試圖透過攝影來描摹平面感的早期繪畫,在理想、假想與虛擬現實之間,造就極富未來感卻又透著古典美的作品……。這就是攝影的力量。它是記憶碎片的實體,是時與空的鏡子。有人為紀錄查訪而進入文明的邊境,有人為藝術創作、表達自我而雕琢構圖、堆砌場景,有人則試圖捕捉所有正在流逝消失的呼吸氣息。謹以此書,引介當代二十歲至六十歲間,正在國際攝影界活躍的攝影師二十位,和不斷追求技、器、藝的究極,探尋深奧幽玄與人生真義的人們共勉。

9 特價37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川內倫子攝影日記Ⅰ&Ⅱ(不分售)

川內倫子  著
大家 出版
2011/01/28 出版

「我想拍下的是,人與人之間共擁的相通意識」─川內倫子  日本療癒系攝影旗手 成名後的自我審視  一天一張 以手機書寫平凡生活片段 喚起記憶的影像  歸途夕陽下的路燈、陽台轉角處的天光、少女的纖細睫毛、空無一人的靜謐室內、美味的午餐、夏季鳴蟬蛻下的空殼、庭院中覓食的小松鼠、馬路旁死去的蚱蜢……  低彩度的色調、低對比的影像、充滿澄澈空氣感的畫面,也許難以闡述其作品意涵,但透過川內倫子的影像,我們在習以為常的事物上,看見詩意。周遭平凡的事物,也折射出非凡光采。  這就是川內倫子的魅力。  川內倫子的眼睛,彷彿是顯微鏡,總是能看到生活中飄蕩的微小聲音。凝視著這些敏銳視點捕捉的纖細畫面時,我們心中湧起莫名的感傷,而生與死、快樂傷悲,彷彿也如同她乾淨淡雅的畫面般,超越了情緒,化為更純粹的深刻,存放在腦海與心口深處。  2002年,川內倫子獲頒第27屆木村伊兵衛攝影獎,鮮明獨特的影像風格隨即在日本掀起浪潮。她成為炙手可熱的新生代攝影家,各界拍攝委託接踵而來……兩年後,川內察覺龐大工作量帶來的改變,對此感到恐懼與懷疑,遂決定慢下腳步,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透過寫日記,在不停流逝的日子中,我獲得了一段必要的,駐足審視自我的時間。」  於是2005年1月1日開始,川內倫子以日記形式,以「一天一張,用輕鬆的心情來拍照」的手機拍攝,記錄生活中的片段:與閨中密友徹夜長談、看印工作空檔的小憩、至國外參展時努力施展的英文會話、龐大家族手忙腳亂的異國體驗……即使是不成熟或天真的一天,流逝的時光都各自具有意義。  「事物終會消失,但是留存下來的記憶,讓我們對過去所發生過的事,保有若遠若近般的感受。」  這是川內倫子的真實生活,時間的流逝因日記產生了新的感受與存在意義,而我們也得以由文字影像的足痕跫音,重歷攝影師對生活、對生命、對世界的憐惜珍視。  5/8_sun 摘自《川內倫子攝影日記Ⅰ》  租車之後,我們來到蘭卡斯特,  聽了安德魯的建議後前往Amish村莊。  這裡比紐約溫暖,  感覺像來到了異國度,  時間的刻度也隨之伸縮。  今天並不是那種可以一語道盡、普普通通的一天。  一直到深夜,Amish達達的馬蹄聲還在耳邊響起。  10/30_sun 摘自《川內倫子攝影日記Ⅱ》  今天在家裡前方的路上,  看到兩隻被擊倒的綠色螳螂,  和一隻活跳跳的咖啡色螳螂。  全體整天在一個疑似洞穴的前方對峙著。  期待什麼出現,或等待什麼事發生,  我很清楚自己有種不懷好意的心態在隱隱作祟。

9 特價50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王建揚《宅》攝影作品選輯

王建揚  著
大藝出版 出版
2010/12/01 出版

與其說是裸體創作,應該說他把生活空間裏的人赤裸地表現出來。 ――龜井誠一 日本建築藝術雜誌《Casa BRUTUS》總編輯2010美國IPA國際攝影賽三項第一(台灣第一人)GEISAI TAIWAN藝術祭「龜井誠一評審獎」法國PX3國際攝影賽美國PHOTOGRAPHY Masters Cup日本寫真家協會JPS攝影賽……多項國際攝影賽肯定一次記錄舞蹈演出的經驗,讓他放下畫筆、拿起相機,一部紀錄片的觸發,讓他展開藝術家生涯的旅程。王建揚,要用攝影來實踐他的藝術夢。《宅》系列作品──裸身與私密空間的幻想家,是拼湊及組合物件的場所,看似不變的場域意義,卻有極具變化性的表象。人,可以幻想在這屬於自我私密的空間,正在發生一件件非日常性的可能。2009年《宅》系列作品獲得GEISAI TAIWAN的龜井誠一評審獎後,2010再度於美國IPA國際攝影獎,獲得非專業組純藝術總類首獎、裸體項及人物類其他項第一。另獲得法國PX3國際攝影賽專業組表演藝術類二獎、日本寫真家協會JPS攝影賽優秀賞、Photography Masters Cup非專業組裸體類二獎、Artists Wanted攝影賽TOP 50、入選The Art of Photography Show國際攝影賽等肯定。並先後獲邀於台北、東京、名古屋、京都、廣島、聖地牙哥等地展覽。特別收錄:我的創作歷程相片的故事本書特色身為攝影界新銳,作者近年在展覽與相關活動中,不時接到許多攝影愛好者對於出版的期待與請求,擁有一定的族群擁護與支持。在許多獎項的加持下,出版時機已然成熟。本書將配合2010 GEISAI活動上市。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直到長出青苔

杉本博司  著
大家 出版
2010/07/09 出版

  「從使用名為『攝影』的裝置以來,我一直想去呈現的東西,就是人類遠古的記憶。那既是個人的記憶,一個文明的記憶,也是人類全體的記憶。」  「藝術是種技術,將肉眼不可見的精神世界化為物質的手段。」  因此,杉本博司這位令全球為之沸騰的日本攝影家,拍攝的照片,極簡如海景,只拍出水和空氣;精細如劇院,將大型劇院中兩小時的活動壓縮在單一構圖中,卻無一不是在呈現攝影家的恢宏視野,以及不斷自我追問的深層思考。當我們望著那冷靜甚至太過簡單的影像,凝視得越久,越被帶入那深藏於影像之中的未知之境。  如今,杉本博司創作背後龐大的智識與感性集結成作品集《直到長出青苔》。杉本博司的文字一如其攝影創作,以生命、時間、歷史為核心,書寫個人對文明興衰的解讀與想像,蘊涵深刻的思考和悲憫。我們閱讀這位「最後的現代主義者」面對人類文明的姿態,也隨之掉入深邃的時空,在混沌的記憶中,開始思考自身的存在。  「杉本博司是我們這個時代最令人尊敬的攝影家之一。他的攝影題材中,藝術、歷史、科學與宗教的學養環環相扣,並完美結合了東方冥思與西方文化意念。過去25年,他以構圖獨特、精緻的黑白系列作品影響了世界各地的人。」---哈蘇攝影基金會  〈人究竟需要多少土地〉收錄《建築》系列  「我將相機焦點設在比無限大還遠的地方,想要窺視這世界不應存在、比無限還要遙遠好幾倍的場所,卻被模糊給吞噬了。」  〈愛的起源〉收錄《透視畫館》系列  根據柏拉圖《饗宴篇》,人類最初為兩性具有,兩性經過滾動翻轉便可交合,這樣肆無忌憚的行為觸怒了宙斯,因而將人類一分為二……從那時起,變成半身的人類便背負著尋找令一半的命運。  〈無情國王的一生〉收錄《肖像》系列  攝影中所見的栩栩如生肖像,竟是複寫後的複寫,杉本博司說,攝影並不如我們以為是攝下真實,「說攝影不會說謊,本身就是最大的謊言」。  〈虛之像〉收錄《劇場》系列  在電影開始時按下快門,直至電影結束才停止曝光。若說攝影所見誠如人類所見,那底片應該記錄下電影的所有細節,但,聚集了龐大資訊量的螢光幕,終歸只映著單純的白光……  因為「相機雖然能夠記錄,但沒有記憶」。  〈更級日記〉  對我而言,我以為真正的美麗,是可以通過時間考驗的東西。時間,有著壓迫、不赦免任何人的腐蝕力量,以及將所有事物歸還土地的意志。能夠耐受這些而留存下來的形與色,才是真正的美麗。  〈能,時間的樣式〉  我有一種黑暗、長時間處於朦朧之下的混沌記憶。在那裡,有一條如細線般的東西延伸開來,手拉著線走去,就被牽引到深海的黑暗當中……我們眼前的這一端是「現在」,在我們的牽引中,線不知不覺地愈來愈綿延,那另一端的「記憶」,就逐漸離我們遠去。本書特色  沸騰全球藝術圈的當代攝影家杉本博司  首部美學評論集 收錄多數攝影代表作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光影詩人李屏賓

李屏賓  著
田園城市 出版
2009/11/26 出版

曾以《戲夢人生》、《海上花》、《花樣年華》等片贏得金馬獎及坎城影展等國內外眾多攝影獎的李屏賓,不但是多位導演心目中最想合作的攝影師,也可說是當代華人攝影大師中最重要的一位。細膩寫實的光影捕捉、詩意優美的攝影風格,二十幾年來,李屏賓的名字,總在銀幕的光影閃爍中,刻畫在觀眾的腦海裡,也清晰烙印在台灣電影史的扉頁上。「李屏賓已經是一種境界了」長期合作的侯孝賢導演如此推崇而讚嘆的說。而除了電影之外,無時無刻不在創作的李屏賓,也用他獨特的藝術之眼,留下了他與自己、世界對話的紀錄。本書收錄了李屏賓多年來隨手拍攝的作品,在工作、生活、旅行等生命不同時刻裡的吉光片羽,讓觀眾得以透過定格照片的瞬間,領略攝影大師眼中看出去的世界,也提供觀眾在電影之外,一個感受攝影大師李屏賓心靈風景的方式。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犬的記憶 終章

森山大道  著
商周出版 出版
2009/11/26 出版

高反差、粗粒子、模糊、晃動、失焦的強烈黑白攝影代表人物街拍大師 森山大道 自傳攝影書籍終曲──《犬的記憶 終章》  「一個記憶喚醒另一個記憶,之後再探尋新的記憶,時間循環不止。今後我擁有的記憶,究竟是什麼樣的記憶呢?」  從《犬的記憶》走向《終章》;從時間走向空間的記憶行旅──  自喻為野犬的森山大道,一九八二年在日本出版《犬的記憶》,相隔十六年,一九九八年再出版《犬的記憶 終章》,被譽為是進入大師世界的代表性自傳書籍。  第一部《犬的記憶》中,隨著大師森山回溯自兒時、青少年、成年的過往,與自己相關的事物為故事展開架構,深崛記憶的旅行,就像是追索時間地圖中的人生種種;而《犬的記憶 終章》,則是以森山大道所走過的城市為鋪陳背景,娓娓道來對其有所影響的人物以及事物交往的故事。  從巴黎這個讓大師無可救藥迷戀著的城市作為全書開端,漫走在空間地圖上;與森山大道攝影生涯有著緊密關係的日本大阪、神戶、新宿、逗子;對於年少時期的森山,就等同於異國城市、另一個國度的札幌,同時更是在此地,明治初年北海道一批重要的開墾史紀錄照,讓森山尋溯了攝影最純粹的原初狀態;戰地氛圍的美軍基地橫須賀,是森山以自由攝影家出發、嶄露頭角的拍攝第一站;甚至跨海來到歐洲……「在路上」的公路書寫、空間的旅行故事,更契合了這位被喻為城市街拍大師的漫遊。  城市的風景,總因「人」而更加深刻:在巴黎,森山大道訪問了曾給予他重大啟蒙的攝影大師威廉.克萊因,這次不是透過作品,而是克萊因本人的渲染力滲透到森山身上;在新宿,森山第一次與詩人作家寺山修司的邂逅,並開始長達多年的合作情誼;在橫須賀,攝影家東松照明以該地美軍基地為背景的攝影重要代表作《占領》,給予才剛成為自由攝影師的森山決定性的深刻影響;在逗子,森山與攝影家中平卓馬建立起了既挑釁又相惜的革命情感;岩宮武二、井上青龍、深瀨昌久、荒木經惟……,每一位人物都在城市各個角落的交遇中,繪就出森山的「心的風景」。  延續前一本書,《犬的記憶 終章》書中,森山同樣以細膩深刻的文字,作為進入攝影世界的方式,他這些意味深長的文章,完美地契合了他所拍下的那些充滿詩意的粗顆粒黑白照片。不管是閱讀文章還是凝視照片,都讓人完全沈浸其中,而這些優異的照片作品,也因為文字而更添了一層個人意味。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犬的記憶

森山大道  著
商周出版 出版
2009/09/05 出版

我選擇直接衝撞方式,揹著相機走入城市,如野犬般,浪跡在人群街道間,而這樣衝撞的能量越是強烈,反映在作品上也就越明顯……日本攝影大師 森山大道 首部中文版作品80年代傳奇攝影作品「野犬三部曲」第一部《犬的記憶》進入大師世界的首要代表性自傳書籍。2001年日文復刻再版;2004年英文精裝出版;2009年中文版感動上市粗樸原始、強烈黑白照片風格,赤裸記錄城市人生風景。影像中的青春感性和活力,表現人內在強韌的生命力,感染力道十足,深刻打動了每一位城市人。  自喻為野犬的森山大道,自八○年代陸續寫就了《犬的記憶》、《犬的時光》、《犬的記憶──終章》等野犬三部曲,被譽為是進入大師世界的代表性自傳書籍。其中尤以《犬的記憶》一書為重,1982年首次出版;2001年復刻文庫版出版至今十餘刷;2004年出版英文精裝版。與其說攝影是記錄,毋寧說攝影是記憶,一連串記憶積累的歷史過程。同時也是時間的化石,更是光影的神話。──森山大道  高職未畢業便離開制式教育的森山大道,強調街頭就是他的學校,靠自身學習成為攝影大家的過程令人傳誦。他以強烈黑白照片風格、擷取城市荒落一景,表現都市人孤獨冷漠但又契求與人建立聯繫的心情,感染力道十足,深刻打動了每一位城市人,被譽為是街拍大師。而他作品所呈現的青春感性和活力,表現人內在強韌的生命力,尤其受到當代日本及世界各地年輕人的喜愛及追隨。  「當我來到這個世界,邁出屬於我的人生時,其實我對於我之所以為我,還一點自信都沒有,而是逐漸才喚醒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自覺。才不久前,我的五感和第六感終於開始好好作用了,並且開始和那些促發了潛意識運作、也就是所謂的記憶的各式各樣的事物和事件產生了連繫,也讓我開始回溯這個所謂的我的個人歷史。  一九七一年我開始在青森縣拍攝流浪狗,當時我剛好從下榻的旅館走到大街上,一隻狗從我面前經過,這個機緣讓我拍下了它。從那時起,流浪狗就一直在心裡跟隨著我,這張照片讓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人們一想到我的作品,就會想到這張照片。」──森山大道  犬的記憶,既是這張感動大多數人的照片,也是自喻為野犬的森山大道的私人回憶。書中二十篇意味深長的文章,森山分享了他的生命經歷:他生活、工作之處,家人、朋友、感情,旅行所到之處,漫走於各個城市及鄉野之中……森山在記憶之中追索,在影像之中徘徊,透過文字挖掘出在影像中交錯的記憶與真實,以及帶給他的生命意義。  這些文字完美地契合了他所拍下充滿詩意的粗顆粒黑白照片。事實上閱讀森山的文字,也能讓人感到森山內在那份強韌的生命力。不加修飾的詞藻,赤裸裸呈現森山對於城市角落的敏銳觀察,那是一份昇華自人群中的能量,正如他所說:「我選擇直接衝撞方式,揹著相機走入城市,如野犬般,浪跡在人群街道間,而這樣衝撞的能量越是強烈,反映在作品上也就越直接明顯。」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姚瑞中Yao Jui-chung

姚瑞中  著
田園城市 出版
2008/04/01 出版

看鄭慧華、游崴、張晴文談姚瑞中與他創作中的人類歷史無可救藥的荒謬性 中國領導者如”送七粒”般浮於玉山山峰?!蔣介石顯靈重現慈湖在蔣公銅像群中踢正步給自己看?!這是藍黨還是綠黨支持文宣? 人類歷史無可救藥到了極點,藝術家姚瑞中於是到處撒野撒尿、彈跳、倒立、飄浮空中揮揮手,就這樣在歷史場景中,試圖藉由到此一遊扭轉乾坤;親臨現場的倒置性想要對抗這種荒謬,他假扮蔣介石在慈湖的蔣公銅像群中踢正步給蔣公看,讓現場的參觀民眾紛紛傻眼;他在小人國內的台灣代表性景點模型(總統府、台灣民主紀念館、國父紀念館),化妝為對岸領導人,飄浮於半空中,對空無一人的場景揮手致意......直到警衛強力驅趕..... 時空的疊合,命運的不可逆,人類在無能的狀態裡,歷史如幽魂般糾纏著台灣,若說藝術價值關鍵於歷史之姿態,那麼藝術姿態與當時社會衝突的強弱,是否也決定了藝術價值的高低? 看似Kuso的無厘頭痞子行徑,難道就只是一個個自我發洩的行徑罷了嗎?誠如鄭慧華〈在金壁輝煌中看見無能的力量〉一文中提及,姚瑞中這種種看似無稽且無能的動作,卻在在顯示了揭露這個大環境荒繆性格的力量,姚瑞中曾說「所謂歷史都不過是後來的人詮釋出來的」。他往回看,發現以往所受的規範和教育在時代瞬間化為可笑的騙局,「可笑的是,就連我們的記憶也都是被運作宰制的」, 「便溺是他嘲諷的手段,自我治療同時做最後的反擊。無論是他到台灣六個外來統治者的登陸地去輕蔑地撒猴尿以諷刺歷史、做出金碧輝煌的馬桶指涉政治、權力的虛有其表,將History轉變為Shitory或是菊花寶典……,都可視作那種無以『解決』,只能運用退返到肛門期的手法,做出無能抗議的經典代表。帶著虛無性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來的卻是輕佻,他說:『要我怎麼去對別人說呢?說這一切都只是表面在玩弄,我心裡其實是很嚴謹的嗎?還是要對他們說,你們這些人表面總是很嚴肅,可是心裡總是在玩弄呢?』 直至張晴文的文章中說到,「《忘德賦》可以視為姚瑞中繪畫創作二十年的完全變態。畫裡曾經驍勇難馴的盛氣,終於歸化在輕快的遊踏腳步之中。從叛逆開始的畫筆,經過與前衛相應的前廢之路,在自覺與棄絕的雙重澆灌之下,叢生出濃密如刺般糾結的幽闇魔形,擴張,生長,壯大為挾帶暴力氣息的肢體纏繞著語言,在吞吐之間撞擊那個笑點與痛點合一的穴位。 那個穴位叫做歷史。 而嘻暱客(姚瑞中)找到一個暫時棲身的烏托邦。」而游崴則是這樣寫著姚瑞中,「在『歷史幽魂』裡,姚瑞中要說的故事,本來就全是鬼故事,關於威權時代如何在台灣當代社會中顯靈的鬼故事。曾在國共對峙的冷戰下成長的在地觀者,可以輕易地在作品中讀出威權時代氛圍,但這裡的閱讀卻很難具備『懷舊』所需的情感結構,姚瑞中給我們的,比較接近一種惡搞(kuso)的樂趣,『反共復國』與『解放台灣』兩個命題相對,卻又命運相似的歷史大業,看來同樣輕盈到不行。於是,我們在雙十國慶的場景中,看見尺寸誇張到令人噴飯的大總統在小人國的總統府前閱兵,並在影片尾聲轉身就走,留下一整個仍在進行中的分列式場景。當國旗歌奏起,頭戴紅星帽的解放軍領袖在玉山攻頂成功,『最後他終於解放了台灣』,姚瑞中幽幽說著。這一切,真的不費力。」然而,這一切,真正顯露出了姚瑞中的初衷了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縱觀過往,若說無奈是身處這段歷史迷霧中的這一代之命運,總得對於如何走到這步田地表示些什麼吧!就如同我曾說過的一句話:『人類歷史的命運具有某種無可救藥的荒謬性!』以前是、現在是,未來也將無法迴避這無可名狀的荒謬狀態。」—姚瑞中

9 特價11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黃丁盛的歐洲攝影課:如何拍城堡、公園 、教堂 、廣場、古蹟、夜景、人物

黃丁盛  著
圓神 出版
2007/12/06 出版

【本書特色】 旅遊攝影達人完全不藏私,歐洲必拍經典場景一次教給你! 收錄兩百餘幅賞心悅目的精采示範作品,每一張皆附超實用拍攝心法。 讓古堡的神秘、教堂的莊嚴、慶典的繽紛、人物的神采,都成為最美好的記憶。 歐洲,充滿文化與美景的旅行夢想地。 歐洲的城堡、公園,歐洲的廣場、街道,街邊的行人和節慶氣氛,所到之處都值得記錄留念。 人手一機的時代,怎麼拍出獨樹一格的經典好照片? 旅遊攝影達人黃丁盛,親授拍出絕美照片的專業小秘訣, 教你以敏銳眼光驚艷歐洲,並用最pro的鏡頭抓住美的剎那,留下永恆。 歐洲的城堡point! 以遠距方式取大景,顯現城堡所在的優越地理位置。 歐洲的皇宮point! 適當測光,調和皇宮內部的燈光與自然光,拍出金碧輝煌。 歐洲的博物館point! 以斜側角度拍攝典藏品,避免畫作、展示櫃反光。 歐洲的教堂point! 善用超廣角鏡頭仰角拍攝,讓建築結構更顯崇高偉大。 歐洲的廣場point! 敏銳的觀察和豐富的聯想力,捕捉歐洲人的生活趣味。 歐洲的公園point! 找出公園主題、特色和具代表性的公共藝術,拍出其精華。 歐洲的名勝古蹟point! 嘗試不同觀點與角度,以不同的鏡頭呈現多元面貌。 歐洲的夜景point! 靈活運用三腳架、閃光燈等輔助工具,掌握動態、靜態畫面。 歐洲的城鎮point! 藉由取景、構圖安排,賦予城鎮景觀間的對比張力與意涵。 歐洲的屋舍門窗point! 以專題方式拍攝美麗多樣的門窗,組合成有趣的系列。 歐洲的節慶point! 事先了解節慶的義意與過程,及早規畫攝影動線和拍攝位置。 歐洲的街頭point! 以隨性方式遊走街頭,發揮敏銳攝影眼,精彩畫面信手拈來。 歐洲的人物point! 拍攝群體人物,要凸顯人群中的「出眾者」作為主題焦點。 歐洲的港口point! 歐洲的海水湛藍,船隻則多彩豔麗,可用偏光鏡強化對比。 歐洲的風景point! 成功拍攝雪景的關鍵在於正確測光,以藍天測光容易成功。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柯錫杰攝影五十年精選

柯錫杰  著
大塊 出版
2006/11/03 出版

本書精選攝影大師柯錫杰攝影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50張照片,包括已成為經典的〈等待維納斯〉、〈樹與牆〉、〈瀚海〉等知名作品,並收錄多幅近年拍攝、從未發表的傑作。  高行健說柯錫杰的作品:「單純、透明,沒有多餘的東西,質感、光線都太漂亮了,藝術走到極致,就是單純。」  柯錫杰攝影集50年來首度以超大開本呈現,全彩精印,加壓裁切線,每一幅都可以切割下來裱框。收藏大師傑作,不可錯過。

9 特價18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時光.點描.李鳴鵰

蕭永盛  著
雄獅圖書 出版
2005/11/29 出版

李鳴鵰為「攝影三劍客」之一,善於攝影及經商。一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一九四七至五O年,擅長畫面的構成與剪裁,光影造型美感自成風格,表達人間真善美的田園及庶民生活影像。

9 特價54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影像探索:歐洲新銳攝影家作品賞析

紀國章  著
典藏 出版
2005/01/26 出版

影像的本質是什麼?其構成元素為何?影像內在的精神性,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是否依然重要?本書作者紀國章,透過與歐美新銳攝影家的珍貴訪談,捕捉當代攝影藝術發展的最新潮流,深入探討攝影藝術的各種形式、本質、創作理念等問題,同時反芻台灣攝影界當下的種種現象。書中共收錄了32位當代歐美深具代表性的攝影藝術家,廣泛涵涉:狂放、優雅、虛幻、自省、未來、紀實、宗教、懷舊、情色、唯美……等各種不同類型與主題的創作,提供一向較缺乏攝影資訊的台灣前所未有的視野與養分。同時從各個攝影家的創作觀與作品中,也引發「色情與藝術」、「攝影作品與社會責任」、「科技合成之藝術爭論」等討論,作者嘗試以人文關懷的角度省思,展開一場場精彩絕倫的對話。作者本身為專業的攝影創作者,多年來勤於促成台灣與歐洲攝影界的交流,以其充滿創作的關懷、多元的面向以及真實情感交流的親身訪談,為台灣當下的藝術生態做熱切的提醒與建議。只要是熱愛攝影藝術欣賞與創作、關心歐美前衛藝術發展、或好奇於數位科技下藝術潮流演變的讀者,本書提供多元廣泛的素材,拋引各種論述與創作上的課題,絕對值得收藏、品味。

9 特價52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錢萬里畫意攝影

錢萬里著  著
牛津大學 出版
2004/12/27 出版
9 特價135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陰性顯影:女性攝影家的扮裝自拍像

劉瑞琪  著
遠流 出版
2004/11/01 出版

本書為首度以女性攝影家的扮裝自拍像為主題的專書,主要嘗試以女性扮裝自拍像的歷史脈絡為背景,探討三位代表攝影家的成就與傳承︰法國超現實攝影家克勞德.卡恩(Claude Cahun, 1894-1954),以忽男忽女、雌雄同體的扮裝,展現自己作為猶太新女性與女同性戀的認同。美國攝影家法蘭雀斯卡.巫德曼(Francesca Woodman, 1958-1981),在1970年代以超現實的偽裝,展演與母體般的建物、空間與自然融合的隱喻,基進地擺出離棄父權社會的姿態。引領藝壇風騷的美國攝影家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 1954-),從1980年代至今以千變萬化的扮裝,諧擬大眾與精緻文化中的女╱男性刻板印象,展現作為女性消費者與再生產者,對女性影像的接受、交涉與操控。本書奠基於1990年代英美藝術史學界對扮裝影像的熱潮,以及性別研究對扮裝理論與實踐的興趣,具體而多元地詮釋女性扮裝自拍像的美學與政治意涵。經由本書開拓性的分析與闡釋,讀者將可對這個目今攝影與性別研究的重要主題,有根本的、深入的與全面性的掌握。

9 特價31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台灣當代攝影新潮流

姚瑞中  著
遠流 出版
2003/06/16 出版

本書針對某些具有開創性與實驗性的作品進行討論,紛呈活躍於當前的視覺藝術家豐沛的創造力及新穎的藝術語彙。作品的選取年代設定為1999年初至2002年底,因為這段時間台灣當代攝影的發展相當快速,也累積了一定質量,在台灣當代藝術中已隱然形成另一股創作風潮。期待透過這樣的歸納整理工作,為新世紀的台灣攝影風貌做一忠實呈現,並討論當代攝影的某些新方向,希望能帶給讀者一個看待攝影的不同視野與角度。

9 特價31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影心.直情.張才

蕭永盛  著
雄獅圖書 出版
2001/11/02 出版

張才攝影作品的真價,在他總是以正視生活、不矯飾、不迴避,平實而直接地反映人生。他的一系列代表作:四○至五○年代的「上海街頭」、「台灣庶民」以及「原住民」影像,說明了他敏銳的洞察力,不僅攝住當時人們的心,同時也表現了濃厚的時代風味與社會脈動。

9 特價54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頁數2/2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