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
列寧是時間的藝術家,是音樂家。玩弄節奏、玩弄主題、玩弄主題的變奏。列寧和沙皇政府周旋的經驗,就是迴旋曲。可是他排山倒海展開的革命布局,卻是複雜到幾乎超過人類心靈所能掌握的馬勒第二號。本書是楊照描述政治與愛情的小說,分為兩部:《一九八七──人生真荒謬》、《一九九六—─Sadness我們的哀愁》,作者描寫兩個少年好友從求學時代到步出社會,際遇與思想的轉變,以及人生路途的漸行漸遠。在漫長的成長歲月裡,他們憑著對族群認同的模糊概念,逐漸產生對政治的興趣、對理想社會發生憧憬、對革命運動興起熱情…,然而,政治現實的殘酷又使得他們一再與自己、與周遭妥協,甚至背離了原先純真的願望。他們曾在文學、哲學、音樂中寄託夢想,卻又在紛擾的人際、愛情與人生課題中跌跤、失望;理想與現實的衝突每每挑戰著人們脆弱的心靈。這本書以政治運作為故事主軸,從政治的角度看人生、看名利地位的虛假,也看愛情的荒謬與幻滅。作者以寫實的手法鋪陳故事,反映台灣社會現況,可說是一個時代的剪影。輔以作者一貫深沈的思考與反省、簡潔優美的抒情,我們不但對書中人物心生共鳴,也從故事脈絡中找到自己、或身邊朋友生命的影子。作者以小說形式理解政治,有浪漫主義式的懷想,他更巧妙以「詩」與「政治」作對照,使本書主題更為明顯,詩的單純與政治的殘酷,正像我們心中兩種善惡並存的力量,似乎永遠無法平衡。
50/50馮光遠攝影
二十年夢幻珍藏初公開!馮光遠拍攝的紐約寫真,李安、林懷民、幾米、王文華、小野、成英姝等五十位名人撰文詮釋,頂級陣容前所未見。五十張的黑白攝影加上五十個朋友的解釋。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馮光遠的攝影也是相當「古典」的。他長期迷戀於那個社會大劇場的視覺空間裡,不斷變動、上演的各種戲碼,並且以敏捷的觀看與「決定性瞬間」的鏡頭捕捉能力,將一個個精彩的「劇照」凍結、提煉出來。這些「劇照」與戲碼,許多來自紐約這個城市;那裡充滿空間與人的故事和鏡頭,只看讀者能否提出一種可資意義化或風格化的社會風景與觀點。
怎知春色如許:白雪仙珍藏相簿
翻開照片簿的時候,仙姐總是高興的。通常是在飯廳裡,飯菜撤下去了,照片簿平放在圓檯上,大家湊在一起看。「這是誰?」「什麼地方拍的?」諸如此類的問題,此起彼落,沒完沒了。她本來坐在另一頭的窗前,索性站起來繞到我們身後,彎著腰一一解答。 & 奇想不知道最初由誰提出,也就只是隨口說說,沒想到有一天會成事。一幀幀寫真確實非常美麗,堆著生塵也確實十分可惜,而且常常一轉頭便再找不出來,神奇地消失得無影無。然而編一本照片集,真是談何容易?成千上萬的珍貴時刻,每一格都有它獨特的存在意義,尤其以前攝影機還不那麼普及,連最隨意的即影也有一份鄭重,更不要說刻意對著鏡頭那些綻放的笑容宛如一朵朵凝固在漫漫歲月裡的繁花,芬芳留到永遠。錦重重的取捨,簡直是項千古罪人的工程,就算敢厚起臉皮勉為其難,無論如何一定不討好。 & 時代的步伐越快,頹敗和毀滅也越快,倉卒中人反而漸漸學會寬心。十全十美沒有可能,那麼就無謂強求吧,雖然仙姐一向是個完美主義者,大概也能體諒客觀條件的限制。戲裡養在深閨的小姐步進庭院,奼紫嫣紅撲面而來,禁不住發出由衷的讚歎:「不入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最初我看到這些照片時的喜悅,假如能教旁人分享一二,明知故犯作小人當然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