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組 ‧ 第1名
臺中市市立惠文高中 五年四班 林巧婕以玫瑰的名義,書寫一場緩慢的毀滅
她不是戀人,是祭品。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如一朵過度盛開的玫瑰,美得幾近病態,豔麗得令人不安。那香氣並不純粹,而是滲著血的腥甜與潰爛的絕望。作者林奕含的筆幾近殘酷,卻又極其優雅,她用最精緻的語言寫下一個女孩如何在語言的囚籠與權力的編碼裡,一寸一寸地被剝奪:她的自由、她的身體、她的思維,甚至是對自我的最後一點信任。閱讀這本小說的過程彷彿置身夢魘,明知荒謬卻無法否認它的真實,每個細節都太真實,真實到令人不敢轉頭,卻又無從逃離。我認為這本書寫下的,並非只是一本小說的輪廓,而是一場優雅的溺水,是將暴力包裹成情詩的詭異行為,是一個少女在語言中悄無聲息地崩壞的過程。作者以美麗近乎聖潔的文字織出極致殘忍的真相,如緞帶般層層纏繞在房思琪身上,也同時緊緊勒住讀者的喉嚨。沒有選擇聲嘶力竭地控訴,沒有安排正義的出場,而是以 ...看更多>> -
高中組 ‧ 第2名
苗栗縣國立苗栗高中 一年六班 林承蕓離經叛道的炙‧戀
「在我們的王國裡,只有黑夜,沒有白天。天一亮,我們的王國便隱形起來了,因為這是一個極不合法的國度。」(P.10)白先勇老師的《孽子》發行於1983年,一個尚未解嚴,思想封閉的時代背景,言論自由和報刊文學自由無異乎奢望,更何況是一本關注同志議題的小說?在那個年代的台灣社會氛圍下,同志議題是一種不能談的禁忌,甚至是種罪惡。果然發行後,引起不少騷動,甚至被一些知名前輩作家批評,視其為「傷風拜俗」,我無法想像白老師僅是藉文字撰寫同志的故事,就引來如此批評?這樣的社會風氣給予同性戀者是怎樣的壓迫?承受的是怎樣的異樣眼光?同志被視為罪,被視為不法分子,會遭逮捕、抓去審問,人們對他們避之唯恐不及,他們被放逐與社會的邊緣,被視為「變態」、「怪胎」,甚至是「精神病」。如書中首段「這是一個極不合法的國度」「不被承認」、「 ...看更多>> -
高中組 ‧ 第3名
臺北市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三年一班 邱雅婕我們靠近過,然後我學會了離別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這個書名,乍看之下充滿獵奇與距離感,但卻是一本在閱讀前後情感溫度截然不同的作品。不是殘酷,不是驚悚,而是生命中那些來不及說出口的感情,以及「習慣了孤單的人,第一次學會被接住」的故事。引領著我走進一段無法定義卻極為真摯的情感,當中,也讓我憶起曾經的「他」。這是一本不以情節取勝也不急著定義情感的小說,它的特別之處,在於氛圍與感受的累積。愛情、友情、依賴、陪伴……可以從各種角度閱讀它,而它從不明說,只任由情緒在字裡行間流動,像日光從窗簾間灑進房間,不刺眼,卻讓人暖到深處。兩位主角不是戀人,不是知己,甚至連「朋友」這個詞都顯得太過輕浮。而曾經的「他」,也是一個無意間走進我生命的人,一個看似平凡卻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痕跡的人。靠近,是一種緩慢但不可逆的變化主角「我」是個無趣又自律的旁觀者。他不吵 ...看更多>> -
高中組 ‧ 第4名
臺中市市立后綜高中 401 張浩澄深夜食堂閱後心得
每到深夜0時,華燈初上,總有一家小餐館在一處角落裡準時營業,「深夜食堂」是客人們給它取的名,即使營業時間從午夜十二點到早上七點,「你問有沒有客人?不僅有還很不少呢!」在閱讀這本書後,讓我想起曾經學過的一篇課文《項脊軒志》,同樣是在描寫日常瑣碎的小故事,在同樣的地點卻因為有了故事,才讓此地變得意義非凡。這本書中沒有刻意的煽情,只有純粹的動容,一家小餐館中上演人生百態,老闆端出的每道菜除了香味更多的是人情味,「填飽書中人的肚皮,挖空旁觀者的胸心。」這便是這本書最吸引人的點。來到這家餐館的人們常常因為一道菜而成為店裡的常客,是單純的好吃還是有了感情,沒人知曉。神奇的是餐館的客人們都有著獨特的固執,像是只點紅香腸的黑道大哥阿龍、贏了拳賽才會來吃豬排蓋飯的阿勝、只吃隔夜咖哩飯的繪里香等等,而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固 ...看更多>> -
高中組 ‧ 第5名
花蓮縣國立花蓮女中 二年六班 魏佳淇目送
這本書是龍應台女士在2008年出版的散文集,她用十分真摯的筆法,描述出親人離別和生命流逝的瞬間。全書有數十篇短文,最廣為人知的「目送」,描述出作者在機場目送兒子遠行的心情,而「送行」、「懸壺」,從不同方面去討論親情、死亡和生命意義。作者以平凡的日常角度切入,卻能喚醒讀者內心對相依和離別的共鳴。她的語言溫柔、情感細膩卻不矯情,適合用來反思與家人之間的關係、渴望能夠重新感受生命溫度的讀者。這本書分為數十篇散文,最具代表性的是「目送」、「送行」、「懸壺」等篇章。作者用第一人稱回憶母親、兒子、長離別的場景,筆觸平靜卻蘊含巨大的情感張力。在目送這篇散文中,作者描寫自己站在機場裡,望向那登機通道的盡頭,看著兒子一步步走遠,最後消失在轉角的那一刻,她感受到既驕傲又失落的複雜心情。「我看著他,像看著一個陌生人,那轉身 ...看更多>> -
高中組 ‧ 佳作
臺中市市立大甲高工 電機一乙 王昭榮給我一雙看清世界的眼睛
生存是什麼?活著的意義是什麼?身為一名高中生,每天的生活就是上課、考試、補習,彷彿整個人生都圍繞著「成績」在轉。久而久之,我們好像只會埋頭做題、拼命記憶,卻很少去思考:我們這樣努力,是不是走在對的路上?說真的,有時候我會懷疑,我到底是在為什麼而努力?而這些努力背後,是否有一個「規則」或「邏輯」可以讓我少一點焦慮,多一點清楚?帶著這樣的疑惑,在網路書店看到《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這本書,封面上「底層邏輯」四個大大的字非常引人注目,於是立刻下單購買。當書本一拿到時,這本書就像充滿魔法一般,因為它像是一面鏡子,讓我不只看到世界,也看到更真實的自己。老實說,這本書有點份量,不是休閒時打發時間的書,它需要一些時間,去咀嚼、去消化,這也是它耐人尋味的地方。之所以能夠吸引人,主因是它不像教科書那麼艱深,也不 ...看更多>> -
高中組 ‧ 佳作
高雄市市立高雄女中 一年十班 林林依她們為何怨?從《怨女》一窺時代眼淚
《怨女》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清末明初——一個令我略感陌生的時代,書中描寫的部分器物、習俗,只能憑著前後文推測、想像,再加上許多字詞雖為白話,仍非現在的慣用語,頗為晦澀。然而,在張愛玲的帶領下,我漸漸走進主角銀娣的世界,並隨著劇情推進,與她一同踏過多舛的生命軌跡,眼見正值花樣年華的少女,一步步隨時間老去,逝去的不只是青春,在歷經種種苦痛後,她的心靈也於不知不覺中凋零,與此同時,我也逐漸領略書名「怨女」的意涵,「怨女」究竟在怨懟什麼?以我之見,能從以下兩點進行剖析:其一,是建築在利益算計上的感情。銀娣自幼喪親,缺乏來自家人的親情,被草率訂下的人生大事更使她倍感痛苦,殘疾的丈夫、對她萬般輕視的婆家人,連娘家的兄嫂都只巴望著圖利、從未對她有過一絲憐惜,嫁進豪門的銀娣坐擁名利和富貴,內心卻越發空洞匱乏。這時,與三爺 ...看更多>> -
高中組 ‧ 佳作
花蓮縣財團法人慈濟大學附中 高一大愛 簡秀庭在時空中擴散的甜
糖,是生活中最細微卻也最溫柔的力量。它可能是夏日午後愛玉的清甜、冬天仙草的暖香,也可能只是課堂下課時朋友之間遞來的一顆薄荷糖。它是情感的媒介,是每一個「我在乎你」的溫柔表達。小時候去阿姨家,桌上的糖果盒永遠充滿糖果紙反射的彩色光芒,是家人對於我們到來的期待,是最純真的快樂,那麼繽紛且無法抹去;升小學那年參加足球夏令營,教練說表現好的人可以吃跳跳糖,我花費指針上的每個刻度拼命練習就為了那份獎賞,因為它代表我「被看見」、「被肯定」,舞動、夾雜些微酸味的清爽在舌尖上舞動,而我,沈淪於這份逐秒擴散的甜味。讀完《黑糖的女兒》,我更深刻地感受到糖在不同時代、不同年齡層的女性生活裡所扮演的角色。書中從從喝了會皺起眉的黑糖薑汁,到有形體的黑糖糕,再到兼容並蓄的黑糖珍珠鮮奶——隨著歷史的更新,她們從順從長輩、默默忍耐的 ...看更多>> -
高中組 ‧ 佳作
屏東縣國立潮州高中 二年十一班 蔡維珊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
《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 這個書名,第一眼就吸引了我,像是在對我說話一樣,讓我忍不住停下腳步去翻開它。「不讀書你以後要做什麼?」這句話我們從小聽到大,從出生起我們就一直被灌輸著「讀書才有出路」的觀念,「讀書」已經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升學考試、成績排名、補習班等,讓「讀書」變成一種無形的壓力,而不再是探索世界的方式。幾米在《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中,透過一群孩子的對話,呈現出我們從小在教育體制中被訓練的樣子。書中有一個孩子說他不愛讀書,馬上被回應:「那你以後怎麼辦?」書中的種種內容,讓我重新思考讀書的意義:是為了考試?還是為了人生還是擁有更多選擇的能力?幾米是台北市人,大學唸的是美術系。他的畫風一向溫暖中帶點哀傷,這本《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也一樣,用輕鬆又有點心酸的方式,畫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對 ...看更多>> -
高中組 ‧ 佳作
雲林縣私立正心高中 高二誠 謝詠萱我們與瘋子的距離
一開始吸引我閱讀這本書的,是一個有關雙重人格的故事。故事中優秀弟弟方宇奇是由成績差的主人格方宇可分裂出來,為了讓媽媽快樂的人格。但是他母親仍不滿足,她恐懼自己那個不聰明的兒子不時出現,毀滅她的幻想,因此想消滅他的存在,欺騙醫生方宇可是副人格。故事的最後,方宇可心甘情願地被消滅了。當一個孩子出生時,他不一定是母親的一切,可母親卻是他的全部。他沒有辦法讓母親開心,讓母親認可,那他就沒有存在的價值……那些熱烈地隨著心臟跳動的愛,深沉得無法言說的愛,最終都隨著一次治療消亡。方宇可只在乎母親,所以逼弟弟學習,但卻沒人在乎弟弟的感受。他被迫代替哥哥成為那個學習機器,被迫代替他活下去承受苦難。媽媽最在乎的考試被奉為至上,甚至比自己的存在還重要。為了一份好的成績,他可以消失。也許他早就死了心,母親每一次對弟弟的笑,都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