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醫學院院長 吳明賢 專文推薦 ★★★醫學的焦點,正從治療走向預防下一步,是為個人量身打造的精準醫療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驗?體檢紅字一再出現,卻因沒有症狀而忽略;明明飲食清淡、運動規律,卻還是常常疲倦、煩躁、失眠;等到真正生病,才驚覺身體早已發出警訊。基因醫師張家銘結合最新研究與臨床經驗,將艱澀的基因與代謝知識,轉化為人人都能實踐的日常策略。你將學會:.從小毛病看出身體真正的隱憂。.運用基因知識與生活習慣,為自己訂製健康藍圖。.透過飲食、運動、睡眠與腸道保養,逆轉慢性發炎與代謝危機。健康,不是靠運氣,而是靠讀懂身體訊號的能力。當你學會傾聽,疾病就不再突然,而能被提早發現、及時預防。這本書寫給還沒生病、想提早預防的你,也寫給渴望生活更平衡的你。不是製造焦慮,而是提醒你:疾病不只要治療,更要及早理解與避免。精準醫學的革命,從讀懂自己的身體開始。
心臟默默支撐著我們的生命,卻常常被忽視,直到病痛襲來才意識到它的重要性。當突然發生心肌梗塞或心臟衰竭時,不僅面臨死亡的威脅,康復後還會帶著揮之不去的不安。但心臟病並不是「宣判死刑」!只要方法正確,心臟是可以「自己變健康」的!★打破舊觀念:安靜≠養心過去大家都以為得了心臟病就該「安靜靜養」,少動為妙。但醫學研究已證實「長期靜養只會讓肌肉流失、體力下降,最後連走路都變困難。」適度運動比安靜更能保命延壽!本書的作者累積多年臨床經驗,親眼見過許多患者靠著「心臟復健」重拾健康,甚至比生病前更有活力。心臟復健不是艱難的訓練,而是人人都能開始的日常習慣。★三大核心方法:簡單、安全、人人可做‧朝氣蓬勃地健走:每天30分鐘,讓血液循環恢復暢通,降低死亡率。‧柔性深蹲:溫和鍛鍊大腿肌群,強化基礎代謝,提升生活自理能力。‧緩慢單腳站立:增強平衡感與骨骼強度,有效預防跌倒與骨質疏鬆。★吃得對,也能護心臟除了運動,飲食更為重要,你是不是有以下的迷思呢?‧「少吃膽固醇就不會心臟病?」其實沒那麼簡單。‧「健康食品廣告說得天花亂墜?」小心被話術騙了。‧「吃太鹹、太甜、太油」才是真正害心臟的元凶。詳細解說日常飲食調整法,不用放棄美味,也能守住健康。★誰適合閱讀本書?• 剛動過手術、擔心復發的人。• 四、五十歲,開始擔心「心臟不聽話」的人。• 自認「我還很健康」但缺乏運動習慣的人。• 想要長壽、活力滿滿到一百歲的人‧學會在家中安全進行心臟復健,降低復發風險。‧即便現在沒有疾病,也能透過預防性復健,守護未來的健康。‧本書提供最具科學根據的長壽法門,讓心臟陪伴你到一百歲。心臟病已是現代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即使接受了手術或藥物治療,若沒有持續改變生活方式,仍難以避免疾病再次來襲。但只要方法正確,心臟能靠自己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