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龍馬何處尋:寫在日本第三次開國前夕
【龍馬風潮襲台,台灣該看見什麼?】見證,變動的時代誰是二十一世紀的(土反)本龍馬!張瑞昌從台灣循察日本世局,將現代局勢與歷史時空、個人記憶連結,勾勒出清晰的島國身影。2004年夏天,他受聘為朝日新聞客座研究員,赴東京進行長達半年的研修學習,改變了他的「日本觀」。自二十世紀末展開的「亞洲學」浪潮推動他前行,在冥冥之中為他搭起台北至東京的橋梁,於是他決定將窮盡一生之力持續探索日本、觀察日本,也記錄日本,為之一生懸命。本書生動刻畫永田町的謀動突襲及政壇起落,鳩山由紀夫登板失利,菅直人如何以奇兵突圍?渡邊喜美又怎麼擾動一波春水?國際關係上,美、日、中、台四方牽動東亞,彼此有何不能說的祕密,台灣又該如何共舞?他也以細膩筆調書寫東洋文化,紀錄獨行千山、照亮時代路徑的熒熒火光,達比修、松井秀喜、太宰治、植村直己、北島康介等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們都在各自領域一生懸命。且看日本人如何面對時代的轉折點,而台灣又該如何找尋屬於自己的典範?
日本-東方太陽島的神話(第二版)
一般香港市民對國際金融行情、各地的匯率走勢、股票市場波動相當熟悉,大概可稱世界之冠。但另一方面,香港人對外國的政治、社會、文化發展,認識卻相當皮毛。 香港人工作忙碌,也會經常往外地旅遊。但似乎旅遊的目的首重消閒減壓,對多瞭解外國的歷史、地理、以至風土人情等卻不願多費神。相比之下,西方人旅遊,相當高比例的遊客會買一本書,認識一下旅遊地各方面的情況。「認識東亞及東南亞系列」叢書便是填補這片空白,鼓勵市民,特別是大專學生,多瞭解本港周邊的亞洲國家。這套叢書初步計劃有十本,包括日本和東盟的九個成員國。作者方面,日本一書由本港資深研究員李谷城博士執筆,其餘九本,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學者和其他名家撰稿。
京都歷史事件簿
京都時空多堆疊,無論名勝古跡,或是街角巷弄,皆有過往事蹟存遺。正因完整保留了許多故事,才使京都散發著歷久彌新的魅力。今日的老人養護所和高中用地,四百年前是織田信長含恨自裁的本能寺址。走過山陰舊道,再尋常不過的日本街景竟重疊著歷史轉捩點,明智光秀叛變與否,必須在這裡做出最後決定。漫步廬山寺,恍惚之際,眼前浮現紫氏部在簷下振筆書寫《源氏物語》的身影;而撫摸蛤御門的彈痕時,幕末風雲彷彿在身後捲起,京都市街即將為滿天火光吞噬......《京都歷史事件簿》中的每一段故事,都可以找到相應地點。依循探訪,有穿梭時空的踏查樂趣;或者讀完放下,待到當地再咀嚼回味。藉由豐厚的人物故事跳脫時間限制,京都旅行將更添深度與樂趣。
圖說坂本龍馬
讓您徹底瞭解歷經幕末、明治維新這個風起雲湧大時代的志士們其一生!自混沌迷亂的時代生存下來的智慧就在其中!時代巨輪從持續了二百六十年的德川時代,一口氣推向了維新。讓我們追尋著活在這激變時代的龍馬,並學習他那份於今日依然適用的人脈力以及商業頭腦吧!2010年1月日本將播出大河劇「龍馬傳」。由福山雅治、香川照之、廣末涼子等人主演。以幕末時首屈一指的企業家‧岩崎彌太郎的觀點看?本龍馬這號人物。 岩崎彌太郎與阪本龍馬同樣出身土佐藩,彌太郎曾在龍馬的海援隊擔任過會計職務,兩人情誼深厚。明治維新後,彌太郎開創了三菱財團。在亂世之中為何還能有如 此偉大的商業頭腦?就讓我們隨本書一一探索吧!作者簡介津田太愚POWER COMMUNICATION研究所所長。作家。上智大學畢業,專攻德國哲學(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在求學時便習得了神秘學、神話學、宗教學、心理學、哲學、民俗學。以如何將歷史、民間傳承、占卜、人際關係、人生論、心理以快樂又簡單的筆法傳達給讀者做為生平志向。其著作有『憲法のことがマンガで3時間でわかる本』、『風林火山のことがマンガで3時間でわかる本』明日香出版社/『エゴグラム入門』イーストプレス/ 『心ゆくまで死を愉しむ本』フットワーク出版/『ココロハレバレ』日本経済通信社/『瞬間トランス話法』日本経済通信社/『気疲れしない生き方』実務教育 出版/『世界人物趣聞366則』流行頻道/『糖尿病とつきあう逆転発想法』曜曜社/『幸せ結婚佔い』蒼馬社/『催眠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ウィーグル/『世 界の神さまがわかる本』グラフ社等等。漫畫つだゆみ愛媛縣出身。廣島大學文學部畢業。『90年以四格漫畫出道。擅長的分野是政治、經濟話題的漫畫、人物畫像。曾在日本朝日新聞經濟欄連載漫畫()01~)02年)。單行本有『論語のことがマンガで3時間でわかる本』、『新撰組のことがマンガで3時間でわかる 本』、『義經のことがマンガで3時間でわかる本』、『北朝鮮のことがマンガで3時間でわかる本』、『韓國のことがマンガで3時間でわかる本』明日香出版社 /『歷史人物佔い』たちばな出版(插畫部分)
亂龍:上杉謙信(下)
「越後之龍」上杉謙信是日本戰國最耀眼的武者之一,他以一己之力先後對陣「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和「相模之獅」北條氏康,七十二回戰無傷,不愧「日本第一軍神」之名,他是如何做到的?本書為(下)冊,比起(上)冊,對於上杉謙信,除了戰爭謀略佈陣之外,還描述了他鮮為人知的情愛,讓讀者瞭解一生未婚的上杉謙信細膩的感情世界。此外,本書把日本戰國時代的最大幾場戰爭─「龍虎鬥」,越後之龍的上杉謙信與甲斐之虎的武田信玄─川中島五次慘烈的戰爭,生動鋪陳謀略、精彩敘述戰爭場景。一切躍然紙上,讀者可以興味盎然讀箇過癮!
圖說大奧
本書配合簡單的漫畫講述「大奧」制度。從一開始德川時代春日菊為何會創大奧制度開始到篤姬結束大奧制度做介紹,書中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及表現方式,詳細地說明了大奧的宮內的各種規矩及不為人知的有趣規定,讓讀者以輕鬆的方式便能瞭解大奧制度的興衰。第一章 大奧是什麼? 大奧位於深宮內院是男人禁足之地。 第二章 天璋院篤姬是誰? 第13代的將軍夫人,結束大奧的人。 第三章 大奧創世記。 春日局和秀忠夫人的內鬥。 第四章 裝扮是女性最主要的工作。 解析大奧內的夜生活。 第五章 大奧內的有趣規則。 新加入者要跳裸舞。 第六章 江戶中期是大奧的最盛期。 最有名的繪島生島事件。 第七章 篤姬的時代。 讓頻臨破產的薩摩變成有錢的籓屬。 第八章 大奧的大事件。 讓公武合體論正式化。 第九章 大奧制度瓦解。 大政奉還,江戶城開城。 第十章 明治時代。 篤姬之死。漫畫つだゆみ愛媛縣出身。廣島大學文學部畢業。『90年以四格漫畫出道。擅長的分野是政治、經濟話題的漫畫、人物畫像。曾在日本朝日新聞經濟欄連載漫畫()01~』02年』。單行本有『論語のことがマンガで3時間でわかる本』、『新撰組のことがマンガで3時間でわかる 本』、『義經のことがマンガで3時間でわかる本』、『北朝鮮のことがマンガで3時間でわかる本』、『韓國のことがマンガで3時間でわかる本』明日香出版社 /『歷史人物佔い』たちばな出版(插畫部分)
亂龍:上杉謙信(上)
「越後之龍」上杉謙信是日本戰國最耀眼的武者之一,他以一己之力先後對陣「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和「相模之獅」北條氏康,七十二回戰無傷,不愧「日本第一軍神」之名,他是如何做到的?謙信雖然未能奪取天下,贏得最後的勝利,卻也並未失敗,他是因病而亡,而在他病倒之前,如同利劍劃破長空,幾乎無人可擋。以信玄之能,在戰陣上屢屢為謙信所挫敗,而在戰略層面上雖然略佔上風,卻也終究無法將謙信擊垮。上杉謙信,倘若真是一個天真的人,純潔無垢的人,他能做到這一點嗎?他能在陰謀詭計氾濫不絕的戰國亂世,坦然走完自己坎坷的一生嗎?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本書以流暢動人的筆法帶讀者進入每一場戰爭,從鬥智、鬥勇、決戰...,讀者皆可享受親臨其境的狀態。
酒井法子的禁忌:碧綠色兔子的眼淚
一窺酒井法子的禁忌話題!一個消失的悲傷檔案一段可悲的成長過程看似幸福美滿的“貴婦”媽咪偶像是什麼原因讓她沉淪於吸食“興奮劑”呢!?從偶像到吸毒事件 抽絲剝繭出潛藏其中的祕辛
手塚治虫:不要做藝術家
作者以極具深度的筆法,深入描寫漫畫之神手塚治蟲的一生,從家庭背景、求學過程,乃至於出道為漫畫家的過程與其後續努力的創作生涯到逝世,為這位漫畫之神的一生留下一筆完美的紀錄。本書是回顧這位創作出多達十五萬張原稿的戰後漫畫界巨人的一生,重心擺在誕生到昭和三十年代中期這段期間。為什麼要聚焦在手塚的前半生呢?無非是因為深受 讀者喜愛的傑作多半是昭和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期的作品。即作者二十初頭到三十歲前後這段期間。這時期的手塚憑藉自己年輕旺盛的精力和一顆柔軟易感的心, 創作出一本又一本被稱為代表作的漫畫,堪稱成果豐碩期。同時,手塚在這段期間克服萬難勇往直前的身影也格外吸引人。再加上這個階段的創作生涯至今仍有許多 為人不解之處。過去雖然有為數甚多的手塚治蟲專書問市,也解開了不少疑點,但這段時期仍留有部分未解之謎。期許透過本書的問世,能讓更多人深入瞭解手塚的世界,並深深喜愛上這位20世紀的漫畫之神!
一生一定要探索的日本59個秘密
風雨百年的日本西元四世紀,統一日本列島的大和朝廷誕生。走過平安時代的太平盛世,十二世紀末武人政權成立,日本進入混亂的戰國時期,最後由德川家康統一天下,開啟了江戶時代。一八六七年,德川幕府上奏大政奉還,政權再度回歸朝廷皇室。明治時代,日本陸續推行現代化政策,成為亞洲第一個立憲國家。昭和時代世界大戰爆發,受原子彈重創的日本放棄軍國主義,後致力於經濟發展,一躍成為代表亞洲的世界強國。本書特色百年維新路 Japan東方太陽神的後代,有如馳騁在雪地中的雪狼它所踏過的土地,留下滿地繽紛的櫻花恬靜的富士山,留不住爭雄的步伐百年的維新,更激盪著歷史的沉重「生性極其好鬥而又非常溫和;黷武而愛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禮;頑梗不化而又柔弱善變;馴服而又不願受人擺布;忠貞而又易於叛變;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歡迎新的方式。」這就是《菊與刀》作者美國人魯思.本尼迪克特眼裡的日本民族。就是這群自稱為「太陽神」後代的人們,以島國危機的意識和破釜沉舟的決心,從一個閉關鎖國的落後民族發展為現代世界經濟強國,這其中經歷了幕府統治末期的痛苦,王政復古的決絕,明治維新的艱難,也經歷了庶民英雄的支持,出訪歐美的明智;讓我們來深入瞭解日本民族到底是如何跨越重重困難,大步向前邁進,晉升為世界強國!
我在京都遇見大師
近十年來,我頻頻夢見大師,召喚我去京都。京都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呢?我最先夢到的大師是川端康成。一九六八年,日本文學家川端康成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中發表的演說「日本之美與我」,提到了許多大師,擅長吟詠禪味詩的道元禪師、明惠上人、西行和尚、一休禪師、以及撰寫《源氏物語》的紫式部,都讓我大開眼界。川端康成以《古都》、《伊豆的舞孃》、《雪國》、《千羽鶴》等文學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在《古都》一書中所描述的京都故事,逐漸幻化成許多舞動的手,招呼我去京都親眼見大師。 我讀了許多遍川端康成的《日本之美與我》、《古都》,看過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聽過有關一休禪師的許多逸事,也曾沉迷在紫式部的《源氏物語》中。最後,我們終於一次又一次的去京都,追尋大師們的足跡,體會大師的心意。在許多春櫻秋紅的美景中,我們常常與大師不期而遇。借用禪宗的語言,我們在京都遇見大師,是「以心傳心」,他們曾經捻花,我們微笑知意。走在京都,處處都有大師的影子。川端康成已經為我們推介了許多大師,有待我們逐一去拜訪。 文字不足以說明我們的心境與感受,所以禪宗不立文字,只以心傳。我們想以留住剎那真實的照片,加上精心琢磨的文字,來與您共享我們遇見大師的喜悅,希望您也能在京都遇見大師,有所頓悟。本書特色 ★ 以文學的視野窺看京都,帶領讀者體驗日本之美,開創旅遊文學新境界! ★ 作者數度深入日本文化堡壘──京都,在本書中以獨特的角度,深刻描繪當地文學典故、人文風情,配以優美精采的照片解說,不僅讓讀者看見京都之美,閱讀本書更是一趟動人的心靈、文學之旅!
日本戰國武將圖解
英雄、梟雄群出的日本戰國時代,彼此爭鬥欲取得天下。各豪傑是用了什麼計策才能奪下城池,擴大自己的領地,進而統一天下?從戰國時代的開端,到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之間的激烈鬥爭,詳細介紹其中各個戰爭的起源及爭鬥過程,採用的計策、謀略。以「天下布武」為目標的織田信長靠著在各地不斷築城池來鞏固自己的勢力範圍,其臨機應變的靈活戰術也使其贏得許多戰役,但織田卻也有其殘暴的一面,在長島一向一揆戰役中不分男女老幼全都殺害,雖擁有向心力極高的信長軍團為後盾,眼看一統天下只差一步,但最後還是因為明智光秀的叛變而亡。緊接著織田一手拉拔上來,原為一介平民的豐臣秀吉既而成為霸主,喜愛桃山文化的豐臣秀吉在戰術上也有其過人之處,不僅作戰移動往來迅速,在戰術執行上也常有驚人之舉,其喜愛黃金的程度也在其建築的大?城上表露無遺。德川家康則是因為幼年有過被監禁的經歷,因而造就其能”忍”的性格,凡事深思謀略絕不貿然行事,重視軍團內部分工配置的家康軍團也帶領德川家康在關原之役及大?之陣後除去舊勢力,進而成為戰國時代的最後一位霸者。
美智子與雅子:日本民間女入宮祕辛 (修訂本)
本書主要對美智子與雅子先後以民間女身分入宮為皇后、皇妃,其間所遭遇的困難,以及在宮廷裡的生活狀況作了深入的闡述。因為民間女入宮,是日本皇家一千多年來的革命性大轉變,那些難以想像的古老習慣和生活壓力,使得美智子與雅子兩位才女,在那皇城之內受盡了折磨。這些事實,有些駭人聽聞,並早已引起各先進國輿論的重視,著者是日本問題專家,他以龐博資料為基礎,道來絲絲入扣,再過十年或百年,也仍是不朽的好讀物。【編輯的話】美智子與雅子-這是一本真實呈現日本皇室問題的書。作者是日本問題專家,由他寫來真事實描述,引用資料龐博,不造假,不誇張,事事真實呈現,日本皇室內的問題,經他之手寫出,平淡中顯出悲情,悲情中更添無奈。全書不僅對二位民間女子的才情做了深度的推崇,也對她們的忍功,致以真誠的佩服。
日本戰國風雲錄.群雄紛起:三方原之戰、長篠設樂原之戰、沖田畷之戰 、岩屋城會戰
織田信長作風偏激獨斷,上洛後保守勢力一致團結以與他抗衡,結果便是姊川會戰(請參見《日本戰國風雲錄──天下大勢》。)信長以姊川會戰突破了包圍網,而本書所介紹的兩三方原之戰、長篠?設樂原之戰,便是包圍網的反撲。 三方原之戰中,信長的盟友德川家康全力抵抗,雖然慘敗,卻也擋住武田信玄,讓他無法取道三河上洛,等於挽救了在畿內孤立無援的信長,免於兩面作戰的困境。 一五七五年五月,信長應家康之請,與繼承信玄遺志的勝賴一較高下,即是有名的長篠.設樂原之戰。信長在這一役充分展現軍事天賦,以前所未見的戰術佈陣摧毀戰國最強的武田騎兵團。 九州是古來大陸文化傳入日本的橋樑之地,自古便很少納入中央統治。在紛擾的戰國時代,除了和本州交界的大內、毛利有所衝突外,幾乎和本州不相往來。 本書所介紹的沖田畷之戰,是九州南方的強權——島津氏在北上途中,和新起之秀龍造寺隆信的衝突。十六世紀中葉傳入日本的鐵砲再度扮演關鍵角色,讓島津聯軍以少數兵力一舉將九州西北部納入版圖。 孤懸於九州東北的大友氏岌岌可危,透過茶人豪商向信長的繼承人——身兼關白與太政大臣的豐臣秀吉求救。島津氏加緊腳步進攻北九州的大港博多,主戰場在博多的屏障——岩屋城。島津氏派出四萬多軍隊包圍只有七百六十三名守軍的岩屋城,沒想到守將高橋紹運卻硬撐到援軍前來,島津氏失去稱霸九州的機會,只得向秀吉大軍俯首稱臣…… ************************************************************ 台灣受到日本的影響,自不待言;年輕一輩對日本文化的喜愛,顯而易見,來自於消費娛樂、影視文化的吸引。 日本戰國時代的題目,可以說是台灣跨世代的興趣主題。年長一輩看德川家康等歷史小說、經營策略叢書,欣賞NHK大河劇的精緻,但在年輕一輩之間,【信長的野望】等電玩遊戲的影響不可忽略。許多人正是因為沈迷電玩遊戲而引起對日本戰國時代的好奇與興趣。 本書作者以近十年的電玩經驗為起點,結合了日本文化研究的學術訓練,廣泛閱讀中日文相關資料,彙整出戰國時代的十大戰役,以此為主軸,穿插人物介紹,社會政治地理歷史背景,軼聞掌故,介紹給台灣讀者。無論是對歷史感興趣,或補充養分更進一步增加遊戲樂趣,都能從【日本戰國】三部曲得到滿足。 以往的日本戰國相關書籍,以小說居多,經營謀略居次,但皆是由人物出發,較缺乏事件的貫穿與全面關照。若是由日本書籍直接翻譯,對台灣讀者又顯得過於細節與艱深。《日本戰國風雲錄》以參戰主將介紹開端,進而介紹戰役過程,穿插地理,人物,制度的註解,後以專文介紹重要的觀念與制度,在閱讀過十大戰役之後,相信必能對日本戰國時代有一梗要瞭解。
日本
150多年前,在四艘美國黑船的脅迫下,長期閉關鎖國的島國-日本,選擇了不戰而開國。外部壓力成為國家內部變革的動力,黑船來航十五年後的1868年,明治維新正式開始。在「求知識於世界」的維新綱領指導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組成的岩倉使節團到歐美各國考察。此後,日本開始了國家工業化:大久保利通以拿來主義的方式,推進殖民興業、文明開化,開辦大量官營工廠,並大力扶植民營企業;日本現代企業之父澀澤榮一棄官經商的傳奇經歷,成為那個時代的註腳;大久保利通的繼任者伊藤博文則順應國內自由民權運動的呼聲,制定了鞏固成果的日本第一部憲法。但是同時寫進《大日本帝國國憲法》的天皇制,埋下了日本軍國主義抬頭的隱患。和所有迷信武力爭霸的國家一樣,原子彈爆炸的蘑菇雲結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迷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以《和平憲法》為基礎,在美國的扶植下,經濟迅速發展,在1968年,即明治維新百年之際,成為當時僅次於美國和前蘇聯的世界經濟強國。
邁向美麗之國
台灣借鏡! 日本第1位「戰後世代」首相之告白國書& 建構日本之自信、自豪、與美麗國度之夢& 看安倍桑如何從派老政界脫穎而出,& 看他如何治理日本國邁進美麗國之夢! & 面對政治家,我是如此看待的──那就是:戰鬥(有所為)的政治家,與不鬥(無所為)的政治家。 所謂「戰鬥(有所為)的政治家」是:只要是為國家、為人民的事,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不怕批判的行動派。「不鬥(無所為)的政治家」則是:「您說的對!」一味迎合對方,決不站在箭靶位置的政治角色。(中略) 我經常希望自己是一個永遠的「戰鬥(有所為)的政治家」!& ──安倍晉三 & 「日本」這國家的姿容變了嗎?從保守之姿、對美外交、與亞洲諸國的關係、社會保險的將來、教育的再生、真正的國際主義的理想狀況……本書乃是明確指出這一方針的必讀之書!
日本戰國梟雄: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以統一天下為畢生的宏願,「桶狹間之戰」砍下了「東海道第一武將」今川義元的腦袋;「美濃攻略」後決定以武力平定亂世,獲取天下。 他並積極引進西方文明,帶引日本遠離混沌,重建社會秩序。 讓本書告訴你這位「戰國風雲兒」的不朽傳奇!
日本史話(上古篇)
本書從日本傳說的開國君主神武天皇談到源氏家族勢力在關東崛起。時序上從西元前六六○年到十一世紀的末期。跟任何一個國家的歷史一樣,日本古史也是一筆糊塗帳。作者認為從種種跡象看來,神武天皇與徐福的年代相當,甚至就是徐福;顯然是日本在修正史《神武紀》時,把這個年代整整提前了四百多年。在這段期間最重要的一位天皇是女帝推古天皇,約當中國的隋朝時期,在聖德太子的攝政下,確定了「天皇」的稱號及「日本」的國名,制訂了曆法,同時開始修史。另一位重要的天皇是崇德,他在藤原鐮足的輔佐下,進行了一系列的「仿唐」改革:改變朝廷組織,建立年號,取消封建改行郡國,整理戶籍,訂定田制及稅制。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大化革新」,也是一批批遣唐使回國後的貢獻,使日本脫離了部落社會,而進入一個有組織的國家體系。藤原氏因為長期作為外戚,也長期掌握了日本的朝政,成為「攝政」、「關白」,因此日本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是藤原氏的天下。有名的文學作品《源氏物語》的主角光源氏,據考證便是以藤原道長為範本而寫的。藤原道長享年六十二歲,他死於西曆一○二八年。由於天皇的血胤眾多,無法全部在京中居住,從八世紀的桓武天皇起,有些庶出或不得寵的皇子,便被降為臣籍,讓他們到地方上去另謀生路。皇武天皇的後代賜姓平,嵯峨天皇的後代賜姓源,以後天皇的後代多賜姓平或源。幾百年後,源平二姓的勢力幾乎布滿日本全國,成為左右日本中古政局的重要力量。
日本史話(中古篇)
本書在年代上橫跨了西元十二到十六世紀,是從鎌倉幕府到戰國時代的四百餘年,日本史的中古時代。在平氏與源氏的爭霸戰之後,源氏的鎌倉幕府取代天皇成為日本大政的中心。幕府大將軍的權力隨後又落到外戚執權北條氏的手中;後醍醐天皇力圖振作,發動討幕戰爭,結果卻使日本進入南北朝對抗的局面。南北對抗在足利義滿的手中結束了,足利義滿也開啟了日本史上的室町時代;但是足利家族的好景不常,後人彼此攻戰,終致大將軍被部下所弒,群龍無首,各地的「守護」、「大名」各自為政,日本便進入群雄爭霸的戰國時代。長尾謙信、武田信玄是日本中古晚期活躍的主角。這一個時期是日本武士產生的時期,由於皇權式微,而幕府權勢也逐漸下移,使日本社會形成了以武力解決問題的風氣,由尚武而黷武,對內則互相攻伐,對外則形成為禍明代的倭患。
日本史話(近古篇)
本冊所涵蓋的時期,由十六世紀後期到十七世紀初期,時間只有五六十年。這是日本由戰國時代重歸一統的時期,主角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及德川家康。織田憑他的智勇,開創了統一的基礎;豐臣完成了織田的未竟之業,卻興起了大規模的侵略戰爭,七年之間使得明廷疲於奔命,證明了日本民族的好戰根性。德川成立了幕府,制訂所須的法度,限定了天皇的職掌是專作學問,於是天皇祇能埋首讀書作詩,成為文縐縐的空頭元首。當時日本已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基督教的勢力,隨著貿易進入日本。雖然幕府嚴禁基督教流傳,仍無法徹底根除,於是採取「鎖國」政策。日本好像「冬眠」一樣,昏睡了將近三百年。
日本史圖解
歷史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問,充滿了人類的睿智、人生的訓示、人性的感動,裡面有歡笑也有淚水。但是,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歷史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被迫「強記」的學問。所以對於歷史本來所具有的趣味性,例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時代背景、事件的必然性、偶發性等等,認識都不深。於是,我試著從擠在小小教科書中的一堆偉大人物、慘烈的事件中,抽取對人生有助益的部分,再加上和這一部分相關的插曲、軼事、趣聞等,希望能給學生完整而栩栩如生的歷史。結果,成效突出。大多數的學生不但開始對歷史感到興趣,而且表達了想研究歷史的企圖心。本書從日本歷史的各個事件和故事中,透過圖表,了解歷史的脈絡,每章另有專欄解開某些野史的謎題,讓讀者在簡單、有趣的方式下,認識日本兩千年的歷史。
李香蘭自傳-戰爭.和平與歌
李香蘭一代傳奇亂世紅星,美艷可比瑪蓮黛德麗,中日雙重的複雜身分又可比擬川島芳子,她是日本人,卻曾經被中國人指為賣國賊,且聽她娓娓道來歷經戰爭與和平的一生……「李香蘭」,一個眾所皆知卻又不甚熟悉的名字。她十三歲時認中國人為乾爹,開始歌唱生涯;十八歲時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網羅為滿洲映畫協會的演員,協助日本舊滿洲國拍攝國策電影。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時,她卻因漢奸罪被軟禁六個月,期間中國人才驚覺她原來是日本人。本書由李香蘭自述其前半生絢爛而華麗的演藝生涯,以及後半生使命感驅使下的從政經歷。
後藤新平傳-外交與卓見
日據時代,兒玉源太郎就任第四任台灣總督時,後藤新平擔任其民政長官,經營台灣共八年八個月。後藤針對台灣當時既有的鴉片問題提出「漸禁論」,結果使得專賣鴉片的收益成為台灣總督府的一大財政收入;台灣居民不免質疑其漸禁論的意圖。後藤基於「生物學原理」,在尊重台灣慣習的原則下,促進台灣文明發展,素來有「台灣現代化之父」的美銜。其日後擔任滿洲鐵路總裁及日本國內政務官時的政績表現,可說皆奠基於殖民台灣時期的經驗。本書對後藤新平的生平經歷、政治理念及其一生的功過得失有十分透徹的解析。
日本歷代天皇略傳
日本天皇著實是不可思議的存在。天皇是日本的象徵,認識天皇就是認識日本歷史,同時也能思考日本的文化。本書藉由對天皇制新穎的討論及對史料嚴格的批判,總覽日本歷代天皇的歷史形象。「萬世一系」的日本天皇歷經古代連綿不斷的紛亂,壬申之亂,承久之亂,南北動亂等動盪,天皇制經過一千年以上繼續存在,其皇位繼承怎麼進行?其與攝政‧關白、將軍、執權時之權力的推移為何?從《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的第一代神武天皇到第一二四代昭和天皇,分作神話時代、古代、中世、近世及近現代五篇,深入淺出精心敘述(並含北朝五代)歷代天皇的一生和功績。在書末時並附天皇宗譜、年表及索引。
日本遺址博物館田野手記
本書內容有三種性質 第一,這是一本詳實的考察報告。作者依靠著本身的行政及博物館工作經驗,看到日本人在文化財,埋藏文化材方面的保存與管理,資料收集特別用心。帶回國來,還與國內的文化資產保存的規章制度加以比較,經過分析、研究,寫出這樣一份報告。為了使大家清楚的了解,在每一章的後面,附有「埋藏文化財小百科」,等於行文中使用名詞的詳細註解。 第二,這是一本日本遺址博物館的導覽手冊。在有效的安排下,參觀了日本十幾座重要的遺址博物館。他介紹每一座,都把相關資料,舉凡交通路線、內部動線、主要展品等級都印出來。然後把該遺址歷史的來龍去脈,保存與研究的過程,建館的計畫,分析一一說明。第三,這也是一本遊記。既然是「田野手記」,當然免不了紀錄一些考察時的感懷及旅遊中的趣事。比如在參觀九州「大宰府」時的「貧窮旅遊」,遇到一位退休老師的故事,就頗引人入勝。一方面介紹了日本志工的精神值得我們效法,同時也是對於人情味的回憶。
日本人論
一部近代日本人自我意識史一本客觀評論「日本人看日本人」的專書一百多年來討論日本人的集大成之作挖掘日本文化的深層,是文化史也是社會百態史 一部近代日本人自我意識史 日本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愛好自我定義的民族,而這是一本嘗試客觀整理「日本人看日本人」的專書,時間跨距從明治、大正、昭和、占領時期到現代,長達百年,因此也可說是一部近代日本人自我意識史。 「日本人論」是指關於日本人的文化、社會、國民性特徵的論述,在不同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下,發展出了各式各樣的日本人論,探討日本人論的專書很多,本書可說是涵蓋層面最廣的一部集大成之作,網羅了明治維新到一九九0年代初期近五百多本的論著,沒有其他書籍能提供如此豐富的資訊。 南博是二次大戰之後將美國社會心理學引介到日本的重要學者之一,特別關注從社會歷史、文化生產、意識形態等脈絡,探索文化與人格之間的關係。南博的《日本人論:從明治維新到現代》主要是把日本人論當成「文本」(text)來分析,日本人論多變的形式,究其實乃是因應不同時期社會、文化、經濟狀況以及國際情勢下被不斷生產與再生產的過程,從這個立場出發,本書不僅爬梳日本人論述的發展流變,也提供了從多元層面解讀日本近現代史的探索路徑。 在日本自我追尋的漫長百年中,一直透過西方人來對照自己、找尋自己,「日本人論」論戰長期在與西方人對照下不停來回擺盪,彷彿只有西方人比日本人更高級、更上層、更值得模仿,而亞洲幾乎是不存在的。即便日本承認中國文化與文明對他們影響深遠。但在本書中可以清楚看到,近世以來的日本多麼渴望擺脫中國的束縛。 反觀台灣對日本的深層依賴,以及認知到從被殖民至今的百年期間,反日、仇日、哈日、媚日等錯綜複雜的歷史情結,如何糾結束縛台灣人自我的意識?因此,《日本人論:從明治維新到現代》中文版問世,不僅有助於我們階段性整理日本情結,也是重新認識日本和自我的一次機會,從「知彼知己、知己知彼」的過程中,找到屬於台灣人主體性的方位,這個方位既是多元的也是辯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