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下)
秦始皇陵的兵馬俑 苦心尋覓,辛勤鑽探,考古人員以一枚小小金泡為線索,在秦始皇陵園內西側發現車馬陪葬坑。經過整理修復,兩乘製作精細、光澤熠熠的銅車馬正式接受世人檢閱。睹物思古,昔時秦始皇儀仗雖盛,武功雖強,天子君臨天下,終究逃不過命運的擺布。一人可興邦,一人亦可喪邦,「人治」之不可恃,由此可証。 鉤沉古代典藉,對照已知資料,秦始皇陵地宮中充滿了未解之謎,讓有志者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然而能工巧技盡,人心慾念無窮,珍貴文物自出土面世的一天起,就要遭受自然侵蝕人為破壞、強取豪奪的厄運,還有因此而掀起的人事糾葛、恩怨是非。一場歷史與現實的矛盾衝突不斷在發生,何時才是風平浪靜之日....。
諸葛亮兵法
諸葛亮兵法 在中國歷史上,有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這已為是人所熟知。但是,「一步兵書可成王者師」的故事,就不是人人都知道的了。 此書世界各大強國均有翻譯。日本人稱之為「世界古代第一兵書」、「兵學經典」。西方人不僅將此書作為軍事教科書,體育競技、企業經營管理、人際關係、領導權謀,無不從中汲取營養。 諸葛亮的一生,在軍事理論與戰爭實踐上,都有重大建樹。治蜀十二年,政績顯赫,顯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可成為千古楷模;他善於識別、選擇、任用人才之慧眼卓識,善於觀察、預見事件發展之神機妙算,善於判斷,統籌全局之宏觀決策藝術,更為萬世所推從。
漢字發展史話
漢字的始末 今天,中國正處在向現代化邁進的新時期。了解過去的優秀文化,正是為了創造未來的新文化。這對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的凝聚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對他們施行傳統文化的教育,既是當務之急,又是長遠大計。要讓中學生及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讀者掌握中國文化史的基本知識,了解中國文化的輝煌歷史與它的優良傳統,為建設中華民族的新文化厚植基礎。這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業,也是我們編輯這套叢書的初衷。 我們設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軍事、經濟、文藝、體育......等多方面的專題,希望這一套叢書從多角度、多層次,系統地反映中國文化的主流與特點。 《漢字發展史話》從漢字的起源開始,講述漢字何以走向與其他民族文字所不同的發展道路。具體介紹漢字如何經歷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小篆的古文字階段,直至隸書、楷書、草書、行書而基本定型,同時簡要介紹上述書體的來源與特徵。 作者簡介 董琨,北京師範大學畢業,中山大學漢語史專業碩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著有《中國古代文化史講座》、《漢語講義》、《古代漢語漫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