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_貓與罰
1113_李珠珢主場日記

相關主題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2022人間佛教青年寫作論文集(上冊)

佛光文化 出版
2023/12/08 出版

2022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專案特別推薦主題是生命關懷,本屆從海內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篩選出優秀論文結集刊出。 各篇論文圍繞核心主題,各自從不同學科展開鋪陳,展現出後疫情時代人類對生命問題尤其是生命關懷的反思,激發人們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生命的幸福,以及到底應該如何實現生命的尊嚴和終極的圓滿。

9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中冊)

藍傳盛  著
白象 出版
2023/12/01 出版

本系列共六百問,苑若一部袖珍型佛法百科全書,學者能迅速一窺佛法精要與全貌。 & ◎本冊討論中國佛學至為重要的三論宗、禪宗、天台宗,快速建立漢傳佛教正確觀念。 ◎透過問答方式,針對疑惑具體解答,最後全面網羅常見問題,呈現完整的佛學知識。 ◎書寫明快扼要,但詳實深入,能令學人短期內即有所斬獲,並建立正確的佛學概論。 & 藍傳盛醫師的本系列作品共有:《佛法三百問》、《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上冊)》、《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中冊)》、《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下冊)》(尚未付梓),對佛教各宗做了深入簡出的介紹及探討,是大德居士進入佛法世界的最佳鑰匙。 & 本系列作品共有六百問,內容實已涵蓋佛法全貌,宛若一部袖珍型佛法百科全書,可供學人查閱及研究之用。內容廣泛完備,舉凡佛法大小乘、印度佛學三系、中國八大宗及藏密等,無不網羅殆盡,並透過一問一答,完整呈現扼要而且深入的佛學知識,能令學人得以一窺佛法全貌。 & 本書為第二集中冊,延續上冊(1問-167問),內容包括:三論宗168-188問,共21問;禪宗189-207問,共19問;天台宗208-214問,共7問,快速建立漢傳佛教正確觀念。 &

79 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時間與空間的旅行: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

釋法泰  著
靈鷲山般若 出版
2023/11/08 出版

•將千年來「水陸法會」的由來、傳說、儀軌介紹一一娓娓道來。 •文字通俗易懂,行文如同說故事一般,適合普羅大眾閱讀,可增廣知識見聞,厚實人文內涵。 •對研究漢傳佛教者,法會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次收集史上各種相關史料、文化,乃至藝術作品,如同跟著書中介紹一起經歷一趟穿越「時間與空間的旅行」。 水陸法會全稱「十方法界四聖六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始於南朝梁武帝,至今已流傳了一千五百多年。其舉辦目的,在於透過為期七天的祈福、超薦,迎請諸佛菩薩蒞臨勝會,使六道眾生藉由諸佛菩薩的加被、聽經聞法與供養齋食的力量,往生善趣,實現冥陽兩界的和諧。 本書搭配大量法會現場的精彩圖片,詳細介紹了水陸法會的緣起、佛事儀軌意義、以及相關歷史文化乃至藝術作品。 歷史方面:包含了台海兩岸的史料,不僅提到了水陸法會的緣起、沿革、典故,也介紹了歷史上一些與水陸法會有密切淵源的人物。 文化層面:深入淺出地說明如何舉辦水陸法會及其內涵,可從中認識佛教的宇宙觀、生命觀,以及法會的功德利益。對法會中的佛事儀軌也鉅細靡遺進行說明。 藝術作品:介紹了舉行水陸法會時不可或缺的聖物「水陸畫」,精美的圖片搭配詳實的解說文字,不失為極知性的藝術饗宴。 圖文並茂的解說,可讓讀者宛若親身經歷一趟穿越時間與空間的旅行,了解水陸法會的點點滴滴。 水陸法會就是一場虔誠的懺悔、發願,學習如何將業力轉化成願力,將一切的苦轉化為善心、慈悲心與利他心,讓大眾在生命的旅程中種下美善的記憶體。 &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教聖典史論

姉崎正治  著
元華文創 出版
2023/11/02 出版

本書是東亞第一本佛教典籍歷史變革的現代名著。 作者是東京帝大名教授與日本宗教學研究之父。 全部佛經歷史發展歷程,首次清楚呈現與容易被理解。 全書論述無比雄辯與流暢,是精彩絕倫的第一流之作。 本書作者是明治維新時代,東京帝大畢業的第一流學者、名教授,專攻宗教學、宗教史與印度佛教聖典研究。本書是作者繼其開創性的出版《印度宗教史》、《印度宗教史考》等大學教科書之後,又首先出版的東亞第一本真正以非信仰詮釋的嶄新詮釋角度的《佛教聖典史論》一書。 本書作者是根據十九世紀後期西方各國學者大量的最新發現、研究相關的佛教文獻結晶,以及第一次展開比照當時西方黑格爾左派學者對於基督教聖書歷史批評的前例,來重新對大小乘的佛教聖典發展史,提出以現代嚴謹學術觀點最新現代詮釋。 本書作者同時又是第一流的明治時代文學家、宗教學研究的開創者,所以在本書中,你不用煩惱難懂的傳統佛教各宗派的判教思想體系,而是可以讀到全書內容呈現第一流論述的流暢文筆、最雄辯滔滔的現代佛教聖典思想歸納。 &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歪瓜:一代禪師鈴木俊隆的平凡與不凡

橡樹林文化 出版
2023/10/19 出版

禪宗史上最獨特的一頁! 日本鄉野和尚VS 西方狂放弟子 看佛法在西方如何落地生根.撼動美國文化! 在作者的筆下,我們第一次見到古代公案中的禪師變得有血有肉,揚眉瞬目, 站在面前,對我們微笑,鼓勵我們從他一生的言行中汲取力量。 & 鈴木俊隆於1904年出生於日本鄉村的一座寺廟中,作爲和尚的兒子,他注定將繼承家業,照料本地居民的生老病死等諸般儀式,度過「滿是瑣碎職責」的一生。然而,從年少時期鈴木俊隆就懷抱著到國外弘法的夢想,不願在日漸迂腐的日本佛教體制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他深信一定會有西方人能像他一樣,深入佛教修行。他滿懷弘揚佛法的强烈願心,期望讓更多人真正瞭解佛法精髓。 & 1959年,已經55歲的鈴木俊隆離開家鄉,隻身來到美國舊金山,從此開始他在西方12年的弘法之途。在他之前,各色禪宗和尚都來過美國,但沒有一人建立起足以延續下去的制度,而鈴木俊隆端嚴的氣質和開放的心態深深吸引著對佛教感興趣的西方人,他將東方的禪宗移植到異鄉,在美國建立了融合在地文化的佛教禪修道場,使佛法能在當地扎根且長久流傳,這是鈴木俊隆最偉大的貢獻。 & 本書記錄了鈴木俊隆如何從他師父眼中不機靈的「歪瓜」,一路輾轉於各大寺廟經受艱辛的培訓,最終成為跨越國境和語言弘法的偉大禪師。作者採訪了大量鈴木俊隆的親朋好友,多方視角、內容豐富,可謂下足功夫,活生生地還原了鈴木禪師將生命化作不懈修行的一生。 &

9 特價6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印度佛學研究

吳汝鈞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3/10/01 出版

本書為研究印度佛學之論文結集,收入專題論文九篇,探討之題材包括佛陀傳、原始佛教、《法華經》、《維摩經》、中觀學及佛教與邏輯之關係各項。所用之方法為文獻學與哲學雙軌並進之研究法,以原典文獻為依據,運用哲學解析並現代人熟悉之詞彙,剖析印度佛學之義理。此種方法,在國際方面,為維也納學派所擅長,專用以研究佛教之知識論問題。本書則擴展其應用範圍,及於印度佛學之一般題材之研究,特別是中觀學方面。書中各篇論文皆有相當分量,惟特重印度佛學中之論證方式及邏輯思考方法,於印度佛學之可與西方哲學相比較與相印證之處,尤多措意。堪為目前國內較少見之印度佛學專著。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以戒為師叢書

釋濟群  著
大千出版社 出版
2023/09/08 出版

無戒不為師,無戒不成佛 來生還想做人或要投升天界,必須得持五戒修十善業,想成為羅漢、菩薩更需要持戒修行,若不持戒而修行,無有是處。解脫成佛的路上,要以持戒為舟航。持戒的人,龍天擁護、魔外敬畏。 過去在西域罽賓國靠近僧伽藍的地方,有一條毒龍常出來傷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羅漢聚在一起,用禪定力要驅逐牠,但總沒辦法把牠趕走,後來另外有一位僧人,沒有入禪定,僅對那毒龍說了一句話:「賢善遠此處去」,那毒龍便跑走了。眾羅漢問那位僧人,到底是用什麼神通把毒龍趕跑的呢?他說:「我不是以禪定力,只以謹慎於戒,守護輕戒,猶如重禁。」由此可知,持戒的功德力大於禪定的力量。戒是無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發慧。 &

9 特價329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明示甚深道:《自生蓮花心髓》前行釋論(二版)

雪謙文化 出版
2023/09/01 出版

《自生蓮花心髓》是頂果法王主要的心意伏藏之一,從前行法直到最高階修法的大圓滿,都完整地包含於其中,涵蓋修道各階段的完整教授。由於法王的其他心意伏藏,大多從三根本法開始、或屬於不共的本尊法,並無前行部分,因此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它是頂果法王罕見、有關前行法的詳細講解。 此書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每座之前行:從祈請上師做為修行的開端,來遣除修道上的障礙與聚集加持;第二部分為共前行,從五所緣支的根本思惟來清淨自身,透過這五種思惟來改變我們的心念,以利後續的修行;第三部分殊勝或不共前行,包含皈依、發菩提心、金剛薩埵禪修與唸誦、上師瑜伽等。 如同蔣揚‧欽哲‧旺波的《金剛句》所言: 「此法殊勝之成就, 當可迅速得現前, 共通成就何需言, 如意寶之口訣矣。」 修持前行的利益是無盡的,所以這本前行釋論,絕對不只裨益那些奉行法王法脈的法友,對任何有心修學藏傳佛教正法體系的人而言,都會是一把開啟真正修道之門的鎖鑰。 &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Betwixt and Between: Life, Death, and Rebirth

南懷瑾文化 出版
2023/09/01 出版

This book is a record of a series of informal talks by Master Nan for Mr. Hu and others. The explanation starts from death, and continues until birth, all in terms of the normal human life cycle. 《Betwixt and Between: Life, Death, and Rebirth》is a record of Master Nan’s talks in which he answered questions about the process of death and rebirth. Master Nan weaves together personal anecdotes, scientific knowledge, Buddhist teachings from the Pali Canon, Mahayana sutras, Yogacara, Vijnanavada, and Chan in such an intricate way that those who are curious about the Buddhist perspective on life and death, those familiar with Buddhist teachings, and those who are deep into cultivation will all gain new insights and answers. For its depth, this book is very engaging and hard to put down. Any reader will find it to be a treasure trove and will want to come back to it again and again.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教的邏輯、辯證法與知識論

吳汝鈞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3/08/01 出版

在西方哲學,特別是康德哲學,我們對外界事物或現象的理解,對它們要構成知識,有以下幾種機能:感性、知性和睿智的直覺。感性在時空中接受外界事物的感覺與料,知性則以其本有的範疇整理這些與料,將之建立為對象。睿智的直覺則超越這些對象,了解現象的物自身。在康德來說,我們人有感性與知性,但沒有睿智的直覺,只有上帝具有這種直覺。在佛教來說,人具有現量(pratyakṣa)與比量(anumāna),分別相應於感性與知性,對外界事物構成知識。另外,人可以透過修行,培養出般若智(prajñā),以了解現象的物自身。這般若智相應於睿智的直覺。我們大體上可以這樣說,現量與比量能成就假諦,這是俗諦;般若智能成就空諦,這是真諦;般若智能融合俗諦與真諦,而又超越這兩諦,而成就中諦。比量的作用是推理,能發展出邏輯;現量的作用是吸收外界的與料,而發展出知識論;般若智的作用是穿透外界的與料的表層,直達它們的內蘊,而發展出辯證法。本書正要闡釋佛教如何開拓出邏輯、辯證法和知識論這三方面的大學問。

9 特價7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佛教文學史(下冊)

宋代以降的中國佛教文學史,既是佛教的,也是文學的重要資產。研究近世佛教文學,除了填補學術研究的大片空白之外,對認識佛教的修行實踐、文學、歷史等各個不同層面的特殊性都有不能忘卻的重要意義。

79 特價4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近代國家與佛教:日本IV

法鼓文化 出版
2023/06/07 出版

◆重新建構—近代日本佛教的新樣貌 日本佛教的研究,過去以鎌倉新佛教為關注焦點,七○年代以來,研究者針對二戰後構築的日本佛教定論提出批判,導致傳統佛教觀逐漸瓦解,多面向的研究重新建構出近代日本佛教的新樣貌。 從學術史的角度來看,近代佛教具有雙重意義。一是受到歐洲語言文獻學的影響,梵文的權威性不斷增強,從而激勵以漢文佛典為主要經典的佛教界,重新組織編纂大藏經,而有《大正藏》與《續藏經》兩套現代藏經的問世,影響極其深遠。二是受到明治時期儒者的排擠,造成「廢佛毀釋」與「神佛分離」運動,讓佛教必須認真思考國家的存在。 近代化、資本主義造成的社會矛盾,使得人們向佛教尋求精神的慰藉。禪宗對日本知識分子與歐美佛教信仰影響巨大,帶動世界潮流。本書從明治維新與佛教、近代佛教的形成與發展、戰爭與佛教等不同視角,探討日本近代佛教的本質究竟為何,從而認識它的蛻變之路。 ◆精彩收錄 第一章& 明治維新與佛教 【專欄】戰後宗教史研究與近代化論 第二章 近代佛教的形成與發展 【專欄】日本的護法尊者(達摩波羅) 第三章 佛教人士前往海外 【專欄】北海道的佛教 第四章 國民國家日本的佛教:「正法」復興運動與法華=日蓮系在家主義佛教 【專欄】神祕主義與佛教 第五章 戰爭與佛教 【專欄】靖國 第六章 戰後的佛教發展 【專欄】水子供養 特& 論 佛教研究方法論與研究史 【專欄】伯納德・法蘭克的日本佛教研究 「新亞洲佛教史」系列 ‧ 為近年日本學界佛教學者最大規模的結集,動員超過兩百位菁英學者,同時在研究方法上也大幅擴展。 ‧ 除傳統的教理教義、文獻語言、史料分析之外,也擴及美術、考古、文藝、民俗等不同層面。並嘗試跳脫過去的宗派中心主義或歷史文獻學的限制,結合學術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新思維、新觀點、新方法,不僅是新穎的研究成果,更象徵著佛教研究範式的革新。 ‧ 透過本系列,為佛教在亞洲遼闊的時空歷程,與發展演變的軌跡,勾勒出一幅幅繽紛的樣貌。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人間佛教:佛陀紀念館十周年史志

《人間佛教—佛陀紀念館十周年史志》,總計畫主持人佛館館長如常法師、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教授,邀請五位學者專家研究,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智慧及其所領導的佛光山教團,從「史志」的概念進而爬梳五個面向——「歷史篇、建築篇、藝術篇、博物館篇、文化篇」,以嶄新的視角所創造的公眾教育及公共服務,開展出21世紀的博物館。 &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頓悟南蠻子:六祖惠能

陳文月  著
法鼓文化 出版
2023/05/15 出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不識字的盧惠能,震撼了中國禪宗! & 在禪宗的歷史上,有一位目不識丁的南蠻子,他名叫盧惠能。雖然他不識字,卻有深厚的善根和非凡的見解。他的一首開悟偈,透出智慧的光芒,成為禪宗中極為重要的禪偈之一。他的故事被記載在《六祖壇經》中,這是禪宗重要的經典之一。 & 惠能的修行經歷,都是充滿著人性的感人故事,他用平實的語言和譬喻,向我們展示了佛法的核心。他告訴我們,佛法沒有貴賤尊卑之分;佛法的真諦其實與文字無關;佛法對善與不善是同等對待……。 & 他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以深入淺出的教化來傳布佛法,讓我們了解禪修不只是一種修行,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佛法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就能領悟到其中的道理。 & 高僧小說精選系列《頓悟南蠻子:六祖惠能》,呈現六祖精彩的一生,推薦給想了解惠能大師與禪宗思想的讀者閱讀。 & 「〔高僧小說系列〕根據史傳資料,以現代小說的形式,生動活潑地呈現到讀者的面前。這使得歷史上的高僧群,都回到我們現代人的生活中來,陪伴著我們,給我們智慧,給我們安慰,給我們健康,給我們平安。」 ——聖嚴法師 & 聯合推薦 & 知名漫畫家——蔡志忠 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 資深媒體人——沈春華  &

9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鳩摩羅什的長安譯場(三版)

蕭世昌  著
佛光文化 出版
2023/03/24 出版

鳩摩羅什大小二乘兼譯,開中土佛教傳播史上萬世之基業。於姚秦年代被迎至長安,組織大型譯場翻譯佛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直接獲皇室支持的組織。 本書引用歷史材料研究鳩摩羅什的譯事,並以統計數據、量化圖表重現當年鳩摩羅什在長安譯場從事漢譯佛典的浩瀚工程。

79 特價2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北美臨床佛教宗教師的理論與實踐Theory and Practice: Clinical Buddhist Chaplaincy in North America

振冠  著
布克文化 出版
2023/03/23 出版

北美臨床佛教宗教師的理論與實踐 Theory and Practice: Clinical Buddhist Chaplaincy in North America & 北美臨床佛教宗教師職業的心性關懷教育在當地醫院進行,以應用佛學結合當代臨床應用理論、臨床倫理學、臨床心理學以及人類行為學的方式進行。實踐方面,以實際應用性範式發展出一套符合當地醫療機構作業的心性關懷職能。 & 北美臨床佛教宗教師以參與現代醫療的方式,具體踐行了歷史上佛陀及佛教所倡導的離苦得樂、普渡眾生的宗教本懷,展現了佛教對於現代社會職業體系的適應性與獨特貢獻,體現了佛教在當代社會的跨宗教價值。 & 從漢傳佛教的視角看,臨床佛教宗教師開闢了人間佛教全球實踐的新篇章。 & 北美臨床佛教宗教師職業將古老的亞洲佛教文化傳統、當代醫療實踐、宗教背景的職業教育以及北美多元心性文化融為一體,雖然只有20多年的歷史,但本身是一個打通古今中外,跨越科學與宗教,體現全球化時代多元文化共榮的嶄新社會現象。 本書的重要貢獻是對北美臨床佛教宗教師的體系進行了精煉的概括,這不僅在漢語學界,即便睽諸英語學界,都是獨創性的貢獻。 ——中國人民大學 魏德東教授 & 佛教治心,類同於基督教的牧靈。基督教的牧靈以認識上帝,依循耶穌的道路為核心——「我是真理,我是生命,我是道路」。佛教的治心是以認識「人人本自俱足佛性」為核心。 振冠法師所撰寫的《北美臨床佛教宗教師的理論與實踐》之目的,就是要透過佛教的思想與修行體系,如何能夠更具體化與普遍化的給予每一個人心靈的療癒與智慧,這種努力是超越當代西方知識份子普遍認為佛教的心靈鍛鍊只是強調禪坐的這種片面的見解。 ——慈濟基金會 何日生副執行長 &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天台與諸宗之對論

陳英善  著
法鼓文化 出版
2023/03/13 出版

《法華經》的妙義為「開權顯實」, 究竟「權」為何?「實」為何? 天台如何透過辯證彰顯緣起中道實相? & 天台教義富含辯證張力,陳英善教授繼《華嚴與諸宗之對話》後,以《天台與諸宗之對論》呈現天台宗更加精嚴的辯論哲理。論述範圍跨越古今,從中國南北朝至現代,共有十二篇。 & 從時間上劃分,約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南北朝至隋、唐佛教為主,主要論述天台教觀的建構,實與南北朝佛教諸論師的對論有著密切關係;第二部分,以宋、明、清為主,呈現天台教觀與諸宗的對論,主要論述天台與禪宗、淨土宗等的關係。第三部分則以現代為主,藉由與現代學者的對論,彰顯天台教觀於當今學術界的意義,也顯示天台教觀頗富辯證的特色。 & 藉由天台教觀與各宗的對論,可以深入了解經教與實修為何是一體兩面,並透過「即空即假即中」的一心三觀,照見萬物的緣起實相,妙悟諸佛智慧。 &

9 特價50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道教起源與傳承:道門宗師、神仙體系、思想典籍、生活常識,就算對道教一知半解,這本書也能讓你完全理解!

王毅  著
崧燁文化 出版
2023/02/22 出版

「道教」不僅僅是一種宗教, 而是一部研究古代中國社會的百科全書, 同時也是一扇打開古代科學的大門! & 從浩如煙海的道教史料與圖書資料中抽取出精華; 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文字打造新時代的道教百科書, 為讀者免去查詢古書的煩惱,本書適合各年齡層閱讀! & ▎跟你說,神仙也是有分等級的! 《神仙傳》區分仙有九品: 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飛天真人,第五靈仙,第六真人,第七靈人,第八飛仙,第九仙人。 & 《抱樸子內篇‧論仙》分天仙、地仙和屍解仙,即先死,再蛻變成仙人,一般認為是仙之下者,遠不及白日飛昇直接成仙。王重陽等內丹家常將仙分成天仙、地仙、人仙、神仙和鬼仙五個級別。 & ▎真人和先人,有何區別?誰比較厲害? •何稱真人? 道教的真人大多是受到帝王封誥的仙人, 如唐代封莊子為南華真人,列子為沖虛真人等。 •何稱仙人? 為道教所講的一種超脫塵世、有神通變化、長生不死的人。 & 「仙真」是真人和仙人的統稱。 兩者性質相同,不過在品級上真人高於一般仙人。 & ▎道教各時期發展史,1分鐘快速看懂! 【初建】東漢時期 道教在東漢中後期產生,早期道教分為兩大派別:五斗米道、太平道。 【低谷】曹魏時期 曹魏時,太平道已隨黃巾起義被鎮壓而衰微,張魯隨曹操與移民北遷,到達曹魏本土。 【崛起】東晉時期 至東晉,道教逐漸從低谷中崛起,道教的神仙理論初成體系。 【改造】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眾多道教改革家、理論家,使道教面貌煥然一新。 【發展】隋朝時期 隋朝實行佛道兼容政策,雖以崇佛為主,但對道教也甚為重視。隋文帝把他的開國年號定為「開皇」,此稱號便取自道經。 【成熟】唐朝時期 唐朝時期,道教取得輝煌發展。道教尊奉的老子姓李,唐皇室也姓李,所以唐皇室便尊老子為始祖,自稱為老子後裔。在唐朝近三百年的時間裡,唐帝王以道教為「本朝家教」。 【低潮】五代時期 五代共53年,易五姓13君,社會動盪不安,提供了道教繁衍適宜的土壤。 【隆盛】兩宋時期 北宋建立之後,重新統一了五代十國以來國家分裂的局面,北宋歷代帝王承襲唐朝道儒釋兼容和對道教崇奉扶植政策。 【紛起】金元時期 金代,漢族百姓反奴隸制統治的抗爭風起雲湧,有些漢族士人既不願在金朝做官又不參加抗金戰爭,於是便走上了消極隱遁的道路。 【高潮】明朝時期 明代,統治者在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過程中利用道教為他們服務,在明朝中葉以前,道教仍處於興盛時期,至嘉靖年間達到高潮。 【衰微】清朝時期 自明朝中葉後,道教的衰微已較為明顯。到了清代,朝野重佛抑道,道教更顯衰微。 【復興】近現代時期 鴉片戰爭使中國進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道教不僅受清統治者的抑制,也受到帝國主義侵華勢力的影響,呈現出較複雜的局面。 & 本書特色 & 全書共分為八章,主要內容有教義規誡、宗派傳承、道門宗師、道教經典、神仙體系、名山宮觀、科儀方術和生活常識等,本書完整地從各個角度幫助讀者了解道教相關常識,相信本書能夠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道教文化。 &

79 特價5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上冊)

藍傳盛  著
白象 出版
2023/02/01 出版

本系列共六百問,苑若一部袖珍型佛法百科全書,學者能迅速一窺佛法精要與全貌。 ◎延續第一集,內容更為廣泛完備,舉凡佛法大小乘、印度佛學三系、中國八大宗及藏密等,無不網羅殆盡。 ◎透過問答方式,針對疑惑具體解答,最後全面網羅常見問題,呈現完整的佛學知識。 ◎書寫明快扼要,但詳實深入,能令學人短期內即有所斬獲,並建立正確充實的概念。 藍傳盛醫師的本系列作品共有:《佛法三百問》、《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上冊)》、《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下冊)》(尚未付梓),分別列出300問、167問、133問,對佛教各宗做了深入簡出的介紹及探討,是大德居士進入佛法世界的最佳鑰匙。 本冊主要內容包括如下,一書在握,不僅搜讀方便,並且可快速進入佛法中心領域,了解印度與中國佛法之概要。 ●印度各時期之佛學 ‧小乘、大乘。 ‧大乘三大系:中觀、唯識、如來藏。 ●中國各時期之佛學 ‧東漢魏晉佛學:涅槃宗、成實宗。 ‧南北朝佛教:毘曇宗、俱舍宗、地論宗、攝論宗、中國唯識宗。 &

79 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儒家與佛教思想之多元論述

周誠明  著
元華文創 出版
2023/01/31 出版

儒家與佛教,在中國經歷數千年之歷史分合, 在哲學思維、經典討論,及時空環境之推演下, 相互融合,已是自然之趨勢,沛然莫之能禦。& & 儒家思想由孔孟荀之發揚而成為中國文化之主流,佛教自東漢明帝時傳入中國,融入中國文化與思想,由小乘佛教蔚為大乘佛學。二千年來經歷歷史之分合,終為中國之民眾、士大夫所接受。其間有梁武帝捨棄王位出家,武則天以佛教為國教,亦有三武之禍,至今儒佛融合,已成必然之趨勢。 在哲學思維上,不論從形上論、人生論、倫理論、道德論探討,儒家重生,佛教重死,都有超越生命之價值所在,悲天憫人,慈悲喜捨,都提供眾生體認生命之終極價值,若能將儒家仁愛之精神與佛教慈悲之胸懷融合為一,必能撥去世人眼前之黑霧,迎向燦爛之雲天,則中國之新文化於焉形成,馨香禱祝。& &

9 特價7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宗門屑語:四十年習佛錄影【壹】

王薀老師  著
善聞文化 出版
2023/01/19 出版

★本書講述中國禪門軼事,揭露古代修行有成的高僧及居士們的修行事蹟! ★書中集結作者王薀老師四十年來尋師訪道所獲得的實修精要! ★以最有脈絡體系的方式,闡述佛教思想如何貫穿中華歷朝文化,所帶來的燦爛變遷。 《內容簡介》 佛教與其他宗教相比,其珍貴之處在於佛滅度後所集結之「大藏經」,但卷帙浩繁,現代人只能望而生嘆!作者王薀老師集結四十年來詢師訪道,與多位不同居士、高僧的往從過從中,獲得佛法及宗門的要解精義,更將佛法義理用更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述,是現代人之所需,能閱讀者得浸潤心靈之靜好,喜於守護身、口、意之圓滿,更能進於無說無示的不二之路。 禪宗從數百年間宗下達摩東來,一花五葉,如縷如絲星羅棋布般深入神州大地,從達摩的付法,二祖的斷臂⋯⋯自此宗門全體大用的開悟祖師輩出,煥燦絢爛,同時也形成了中國文化間道德文章之輔助,間接也匡扶了各朝代禮教的興起,更有歷代間之帝王、侯爵、將相、文豪學士、騷人雅客、林間羽士⋯⋯與宗門大德相逢相遇,交織出無數耀目火花! 末法時期難有前人的悟道環境及值遇禪門明師的機遇,但本書能帶你一窺往昔宗門內的典故風采以及禪門要旨,從佛陀所遺留的摩尼珠寶三藏十二部經裡面,掌握一探實相之面貌。 ◎黃庭堅信佛深入 黃庭堅接觸禪宗的時間頗早,尤以和黃龍派禪師都有往從,只是此時算是少年得意,尚未遭受命途的撥弄,所以難稱深入。但考其源脈,應是在其喪母丁憂期間體悟無常,方始漸有深入於禪經,漸漸地更頻頻與江淮附近名僧多有親近,如佛印禪師便是影響其思想較深者,並且自己也效法古德,隨機接引親友同儕,或聽經聞法,或行諸功德⋯⋯。 & ◎裴休入悟「現在何處?」 裴休一見到雲水禪師便單刀直入,請示生死大事,豈料裴休未及開口,那雲水僧便高喝一聲,大叫裴休的名字,裴休也自然地回應,雲水僧再度大喝:「現在何處?」就在當下,裴休即入悟處,雀喜異常,原來高僧在此,頂禮再三。原來當時裴休所見,是當時聲名遠播的大開悟禪師黃檗禪師。 ◎臨濟禪師動念即乖 臨濟禪師對他的弟子們在開示這句話的時候,意思是在講修行特別是參禪,重要的是要把平日裡所會去執著和攀緣的念頭,全部都要悉數消滅的意思,怎麼消滅呢?開口便錯,動念即乖,這個意思就是說,從自己的嘴巴說出來的一切,全部都不算數,心裡邊稍微冒出一個念頭,就要給他一記悶棍,在一切時、一切地的起心動念,都看成是煩惱,而不是解脫的智慧。 ◎由禪入淨法門同歸 後來根據他的門生對我提及詹老在其晚年由禪轉淨之時,透過老和尚的機緣,曾經遭逢到一位念佛有成的在家菩薩李老居士,這位老居士江蘇人士,早年亦曾皈依印光大師,李老居士受印光大師啟示啟發極深,印老曾說:「大劫臨頭,現在眾生都不能安心了,當下如果要自救救人,最重要的辦法是要大家多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自己本身在行、住、坐、臥間,時時刻刻都要專念,還要處處念,同時也要勸導他人在行、住、坐、臥之中都要念,遇到不信從的人也不用勉強他,要知道,曉得念佛的人最後是要通向念佛的道路去,不念佛的人,暫時還是要留在背道而馳的路上。多念,多念,要緊!要緊!」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蓮師大圓滿教授講記:《藏密寧瑪派最高解脫法門》

洪啟嵩  著
全佛 出版
2022/12/30 出版

▌修行密法的究竟心髓,最高的解脫方便法門! ▌完整明解「智慧法爾解脫」蓮花生大士大圓滿教授的心要,幫助讀者掌握大圓滿的精華。 大圓滿是本來清淨,遠離一切染垢與清淨,沒有對立與分別,是密教寧瑪派最高解脫方便、最高修持法。而空前未有的最殊勝法——「智慧法爾解脫」,正是從蓮師心意流出,交付給移喜磋嘉佛母的大圓滿教授。行者若以相同的心意來領受,會有極大的受用與相應。 本書講說蓮花生大士所傳「蓮師大圓滿教授勾提」中的「智慧法爾解脫」,其為藏密寧瑪派最高的修持方法。字字句句直顯大圓滿的境界,讓讀者直接領受大圓滿心要,心中不起分別心,遠離一切清淨與染污,直顯本來面目,一切都是大圓滿,並成證如同蓮師的廣大圓滿境界。 &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海邊抄經:2022第十二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人間禪詩&人間佛教散文得獎作品集

佛光文化 出版
2022/12/22 出版

《海邊抄經》收入2022年全球華文文學星雲奬人間禪詩、人間佛教散文獲獎作品,詩和散文各八篇。 & 人間禪詩部分,〈在海邊抄經〉情懷自在,生意盎然,詩藝純熟自然,完整而飽滿。〈耳順之年〉描摩母親,寫子女皆離身的獨居母親之日常生活,平凡平靜,卻日日惦記著兒女何時可歸來,孺慕之情令人動容。〈尋佛——騎自行車經東海岸〉取材生活化,文字乾淨清新,意象明朗。〈不在,自在〉語意雙關,深具禪思。〈母親之花〉寫照護重病臥榻的母親的過程,顯現出母愛無我為兒的偉大。〈骨中骨〉談愛、離別、孤獨、慾望、追尋,書寫人生百態,一切我執,放下之後皆可釋然。〈涉世〉討論誕生與死亡,生死雖是必然,卻又互為因果。〈轉心術〉敘寫宗教神山崗仁波齊峰的轉山,文字老練純熟,虔敬之心句句流露。 & 人間佛教散文部分,〈遺骨〉以一枝有溫度的活筆,透過父親遺骨之示現,觀照生死、親情的議題,啟人深思。〈貴陽街第一夫人〉以活潑語調敘事,寫三姊童年時被收為養女的奮鬥史,是一則在坎坷中活出自我的女性故事。〈茶館內遇兩人〉則娓娓道來,不刻意經營,將閃著淚光與微笑的事件、畫面自然拼貼成文,別有一番韻味。至於五篇佳作,〈食譜〉訴諸味覺,既藉白菜說法、暢敘如何破除我執之道,也帶出兩個好友的雋永情誼。〈離島的離島〉以寫實之筆,配合離島景物、人物與事件,向內心深處挖掘,呈現人性脆弱的同時,更暗示了唯有心頭那點不滅的靈明之光方是人唯一的救贖。〈無花果〉則藉無花果之隱喻,思索疏離的父女關係,寫在愛中有疑惑、抗拒與矛盾的親情,文章底氣夠,多處令人低徊。〈橘子的滋味〉寫母親在宗教信念下視死如歸的執著,以橘子的滋味做為象徵,耐人尋味。〈肉身之途〉從「病」的角度出發,探索生命,敘事從容,具療癒性。(李瑞騰) &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傳入西藏的中國禪法

法鼓文化 出版
2022/12/12 出版

在西藏被否定,在中國被遺忘,傳入西藏的中國禪法幾乎已完全消失? 西藏禪法顯然曾經融入密法的元素,而發展成一個獨特的傳統,然而這個神奇的融合卻仍鮮為人知。 二十世紀初以前,西藏傳統文獻幾乎不見中國禪佛教的痕跡。然而,隨著敦煌洞窟的開鑿,發現寫於十世紀左右的各種語言寫本,改變人們對於早期禪佛教的認識。 本書翻譯自一些倖存於敦煌的早期重要藏語禪本。這些譯文傳達出禪佛教傳統的不同面向。譯文前的導讀,除了討論儀式的功能、法諍、傳承與早期禪修傳統,也解釋這些文本如何用於實際修持。 西方在對禪宗發生興趣的早期階段,認為禪宗不奉行任何形式的儀式,實則不然,這是由於當時的新教情結,以及反制式化活動所造成的錯誤印象。事實上,有關禪宗儀式的新近研究指出,禪的日常其實是最淋漓盡致的儀式性生活。 本書在提供藏文禪法寫本譯文的同時,也試圖描繪當時宗教型態與人民生活,讓人一探中國禪法在吐蕃統治敦煌時期的流布與傳承。 &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朝暮課誦白話解釋

黃智海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2/12/09 出版

朝暮課誦,也叫二時功課,是指佛教徒在朝起寅時和暮休申時所必做的法事儀軌,屬於修行中所必須堅持的功課,是佛寺中每日必持的修行功課,也是漢傳佛教佛事活動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法事儀軌。 佛弟子想在課誦中得到受用,引發勝功德,戒定慧圓修,變化氣質、改變人生,需要大致瞭解唸誦的意義和方法。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簡明中國佛教史【修訂版】

黃運喜  著
大千出版社 出版
2022/12/02 出版

一看就懂的《簡明中國佛教史》 本書乃初機學習者最佳入門讀本,作者在撰寫前訂定課程目標,以最簡明方式敘述,令讀者快速吸收。 作者的課程目標如下: (一)從佛教與政治、社會、文化等互動關係,以及佛教內部組織的變化,探討中國佛教興衰之跡。 (二)建立佛教史研究方法,奠定日後從事中國佛教史研究的基礎。 (三)學習發掘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現代臺灣「中國佛教史」課程較常見參考的教材,有的是參考大陸學者的作品,有的為日人的著作。這些著作或囿於唯物史觀,或內容「見樹不見林」,也有些著作內容豐富,但敘述繁瑣,或各朝代內容繁簡不一,比例分配失當。 本書建議讀者在印順導師(1906─2005)「以佛法研究佛法」的基礎上,利用「三法印」的法則,把握中國佛教的發展軌跡: 一、在事理上:運用「諸法無我」的法則,從史事的因緣和合中探究事情發生的真相,以客觀、中立的態度看待中國佛教的發展,同時拋棄各種意識形態。 二、在事相上:運用「諸行無常」的法則,分析、瞭解事情在時空背景下發展的來龍去脈、流轉變遷。 三、在事用上:運用「涅槃寂靜」的法則,歷史具有借鑑的作用,以過去歷史當作前車之鑑,後車不忘前車之跡。 嚴格說起來,對臺灣學生而言大都不是理想的教材。缺乏適當教材的結果,就是任課教師要花很多的時間備課,必須綜觀各種佛教史論著,經抽絲剝繭的理出頭緒,再去蕪存菁的製作講義,然後教導學生,這種歷程數十年一直沒有改變。 作者不敏,福報卻大,長期在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任教,先後在研究所開過三次「中國佛教史專題研討」,及大學部開設「中國佛教史」課程,因研究所的性質為延續大學部的基礎,深化課程內容,所以上課時以史料閱讀、問題意識的啟發與討論為主,無法如大學部一樣,有系統且從基礎的內容教起。為彌補經驗不足,作者在近二十多年間,先後於「福嚴佛學院」、「壹同寺女眾佛學院」、「佛教弘誓學院」、「華梵蓮華佛學研究所」、「養諄佛學院」、「圓光佛學研究所」等,開設「中國佛教史」課程;另在2001年時受開印法師之邀,前往馬來西亞沙巴州寂靜禪林,以三天的時間講授「中國佛教史」,以上單位的邀請,讓作者得較學相長、學以致用。本書即是以講授「中國佛教史」時自行編撰的講義改寫而成。 &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陀的多元宇宙:佛經的宇宙真理與生命真相

大千出版社 出版
2022/12/02 出版

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 愛因斯坦的老師、量子理論之父馬克斯普朗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說過:「我對原子的研究最後的結論是——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由快速振動的量子組成!」又說:「所有物質都是來源於一股令原子運動和維持緊密一體的力量,我們必須認定這個力量的背後是意識和心智,心識是一切物質的基礎。」 佛經就是宇宙生命科學 佛經描述的就是多元宇宙的萬象 這位偉大科學家所說的正是2580年前佛陀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此,佛經就是宇宙生命科學,佛經描述的就是多元宇宙的萬象。 近年的科學新發現,尤其是在物理學跟天文學方面,包括相對論、量子力學、弦論、意識影響物質等主題,一連串的理論都讓科學界發現,整個宇宙的自然規律跟2580年前佛陀所講的沒有任何衝突,反而非常吻合。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也承認,雖然現在的科學發展非常快速,多姿多彩,但不等於科學是萬能的。而且更不能想用科學來證明佛學,只能將佛學的一些道理用科學來理解,可以讓很多人知曉佛學與科學是可以吻合的。 作者自己敢說,佛陀對整個宇宙的了解,遠遠超過現在任何天文學家。 愛因斯坦說過:「空間、時間和物質,是人類認識的錯覺。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它的觀點,這就是佛教。」 本書重要論述如下: 論原始地球:遠古地球人來自光音天 論海水:海水鹹的三種原因 論宇宙:三千大千世界的成住壞空 論時空:六道就是六種不同頻率的時空 論佛國星球:宇宙多元世界所有眾生皆有生老病死 論須彌山:宇宙時空中的柱狀空間 論天界:宇宙蒼穹不同時空的不同生命 論金輪寶:會發金光的宇宙飛行器 論轉輪王:具足一切神通,威德長壽,依然不離無常 論龍:多元宇宙中具有超能力的生物 論金翅鳥:多元宇宙中形體最大的肉食飛禽 論天龍八部:多元宇宙中其它時空的各種生物 論阿修羅:多元宇宙其它時空的外星人類 論四天王:帝釋天的守護神 論三十三天:多元宇宙中玉皇大帝的世界 論其它天:多元宇宙中的高層次生命形態 論壽命:不可思議的天人壽命 論婚嫁:不同的宇宙生命各有不同的戀愛方式  論生育:不同星球各有不同出生方式 論飲食:一切眾生各有其飲食方法 論星戰:宇宙間的星際大戰 論正反宇宙:無限宇宙時空,只是頻率不同 論微塵:佛經極微就是科學的納米 論五蘊:只是無窮無盡的緣起狀態 論涅槃:生命體進入宇宙永恆存在的境界 論三法印:用現代高端理論解析,一切無非能量 論卍:宇宙銀河星系形狀 論大數字:只有用在宇宙的浩大數字 論咒語:宇宙的聲頻共振 論閉關:隨便閉關,不但一無所成還會有魔障 論吃素:素食只是修行一環,不是全部 論妙音菩薩:高境界高能量宇宙生命體 論心經:二十一世紀宇宙實相的新詮釋 論不說:形上學的問題會把人引入歧途,使人迷失方向 論末法:能夠修成正果的人越來越少 論華嚴經:描述多元宇宙星系萬象 論破幻:要了解宇宙真相必須先破一切幻 佛經的極微就是現代科學的納米 佛陀在很多經文中都提到「微塵」,如「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二》也提到「極微」,讓作者對照現代物理的「基本粒子」,發現佛陀在當時就有驚人的宇宙洞見。 極微為初,指節為後。應知後後,皆七倍增。七極微為一微量。積微至七,為一金塵。積七金塵為一水塵,積七水塵為一兔毛塵。積七兔毛塵為一羊毛塵,積七羊毛塵為一牛毛塵。積七牛毛塵為一隙遊塵。積七隙遊塵為一蟣。積七蟣為一蝨。 所以「極微」是最小的基本單位。累積七個極微為一個微量。累積7個微量為一金塵。累積7個金塵為一水塵,累積7個水塵為一兔毛塵。累積7個兔毛塵為一羊毛塵,累積7個羊毛塵為一牛毛塵,累積7個牛毛塵為一隙遊塵,累積7個隙遊塵為一蟣。累積7個蟣為一蝨。 太神妙了,這樣算來,一蝨是極微的九個七倍,7x7x7x7x7x7x7x7x7=40,353,607,就是4000萬倍,真是驚人,一隻蝨子的4000萬分之一,如何量度呢? 若一隻蝨子設為大約0.25公分大小,那麼最初單位「極微」大約是一公分的1000萬之一。這實在無法想像呀。 佛陀說一朵花就是一個世界,現代的量子物理學就是在描述微宇宙,用此觀點來看,確實有道理。我來換算一下,現代用的「納米nanometer(台灣譯為奈米)」是指一公尺的十億分之一,等於一公分的1000萬分之一。 而前面換算「極微」也大約是一公分的1000萬之一,正好相等。真是妙呀!佛陀當時就講出現代的納米單位了,稱為「極微」,神哉妙哉!不能不佩服。 &

7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Buddha-Dharma: Pure and Simple 5:佛法真義

佛光文化 出版
2022/11/18 出版

In today’s Buddhist sphere, numerous claims have been made on what the Buddha has taught. However, were these teachings truly spoken by the Buddha? The Buddha-Dharma: Pure and Simple series is an exploration of over 300 topics, where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clarifies the Buddha’s teachings in a way that is accessible and relevant to modern readers. Erroneous Buddhist views should be corrected,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Buddha must be preserved to hold true to the original intents of the Buddha. All Buddhist practice begins with right view, for it is the compass that points toward the true path of cultivation. This fifth installment continues laying the groundwork of this foundation by addressing age-old misconceptions.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social iss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uddha-Dharma, Venerable Master offers readers a practical but profound approach to Buddhist practice in daily life.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走進禪詩:禪詩中的禪史

法鼓文化 出版
2022/11/07 出版

禪法的關鍵處,祖師們都是以詩偈示道, 禪宗的祖師代代以詩傳法, 所以,參禪當以參詩為要。 拈花微笑讀禪詩 從釋迦牟尼佛傳給摩訶迦葉的「涅槃妙心」,到初祖達摩「廓然無聖」的心,再到二祖慧可「豁然自覺」的心,都是禪宗祖師心法的傳遞。 影響了後來一花開五葉的禪宗宗風,每一句師徒對話,都是「以心印心」的「偈語」,祖師們也就留下一首又一首的詩偈。於是,「詩偈」成為禪宗弟子「明心見性」的根據。 本書從禪史、禪學和文學,解讀四十首精選禪詩,分為祖師禪、分燈禪、居士禪三大篇。從釋迦摩尼佛到六祖惠能,「祖師禪詩」如何詩燈相傳?從「分燈禪詩」的五家七宗,一探各家名僧所悟禪境。「居士禪詩」則透過王維、李白、蘇軾等詩作,看居士們如何參禪修道? 佛陀早已把他的教法化為十二分教,其中的「伽陀」(gāthā)和「祇夜」(geya)都是詩。通過讀詩,我們對禪的領悟將更精確而深刻。詩可以是禪悟的契機,也可以是悟後的語言,甚至可以做為禪的教法。 讀禪詩可以品味:詩中的禪、禪中的詩,一旦與自己的生命經驗有了連結,就能打開我們心中的寶藏,也因此有了悟道的契機。 &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下

湯用彤  著
五南 出版
2022/10/28 出版

湯用彤佛學研究代表作 本書根據大量史料,有系統的敘述佛教於漢代傳入中國,並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發展的佛教歷史;一一梳理中國佛教的興衰變遷、漢代佛道思想的結合,以及在魏晉南北朝佛玄思想的比較中,看中國文化發展的承續性和在印度文化影響下的創造性轉化,與佛教的傳入和中印文化的衝突、儒釋道三家思想的滲透與調和,以致逐漸為中國文化所吸收,成為中國文化的思想演變。 下冊:講述佛教之南統、北統到北朝之佛學。 &

9 特價46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上

湯用彤  著
五南 出版
2022/10/28 出版

湯用彤佛學研究代表作 本書根據大量史料,有系統的敘述佛教於漢代傳入中國,並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發展的佛教歷史;一一梳理中國佛教的興衰變遷、漢代佛道思想的結合,以及在魏晉南北朝佛玄思想的比較中,看中國文化發展的承續性和在印度文化影響下的創造性轉化,與佛教的傳入和中印文化的衝突、儒釋道三家思想的滲透與調和,以致逐漸為中國文化所吸收,成為中國文化的思想演變。 上冊:講述佛教入華諸傳說到傳譯求法與南北朝之佛教。 &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韓國佛寺之美

陳明華  著
法鼓文化 出版
2022/10/13 出版

深度解說韓國佛寺的古拙之美 認識韓國獨特的文化藝術與生活 & 探索韓國山寺裡的美學祕密, 細說各寺的歷史、建築、藝術寶藏和神奇傳說, 介紹道地的飲食生活、佛教法會、節日慶典等, 是一本任何人都可親近的佛教藝術手冊。 & 「坐落在山中各處的千年古剎,可說是韓國佛教發展史的縮影,走入佛寺,體驗佛國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是認識韓國佛教藝術的不二捷徑。 & 韓國傳統佛寺以木構建築為主。佛寺的建築傾向自然主義風格,善用地理環境所賦予的條件,追求建築與自然合為一體的和諧感,盡可能保留原有建材原形與質地,減少人工的裝飾,或許未臻精細整齊,但佛寺矗立於大自然之中毫無違和感,充分流露出清新質樸,古意盎然的禪意。 & 慶尚道和全羅道是全國佛寺最為密集的地方,初次探訪,不妨從這兩個地區開始,尤其是全羅道,人文薈萃,飲食文化發達,佛寺雖大都位於山中,但只要查好車況班次,可搭乘到達;事先線上預約,也能住宿佛寺,體驗寺院的作息與生活。 & 喜歡山寺的人,對山寺有一份濃郁化不開的愛戀,一方面經常懷念過去曾經走過的佛寺,另一方面又想哪個佛寺還沒去,計畫著下一個目的地,若說這半世紀以來,華人當中去過最多韓國大大小小的佛寺,大概也非我莫屬吧。 & 這本書所介紹的內容,都是過去親自實地採訪的紀行,希望是一本誰都可親近、隨手可讀的韓國佛教藝術手冊,能給沒有去過韓國佛寺的人,飽覽韓國山寺的古拙之美;而已去過韓國佛寺的人,重溫滿載而歸的美好回憶。」——陳明華(作者) &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漢唐時期文殊菩薩信仰研究

郭鎧銘  著
佛光文化 出版
2022/10/07 出版

文殊菩薩被視作智慧的化身,常為諸佛座下之上首菩薩、法王子,以多樣性身分,或為當機者,或為說法者,出現諸大乘經典中,直闡第一義諦。又有「三世佛母」、「諸佛之師」的稱呼,更是四大菩薩中最早有專屬道場者,然研究者卻相對不多。     此書以文殊菩薩為主軸人物,時代訂在自漢至唐,先論文殊法門,又以佛教時空觀,論及文殊的過去,再分析諸經中的文殊意涵,並及於圖像,最後歸結於五臺山一地的信仰事蹟。範圍廣泛、內容豐富,值得多加瀏覽細讀。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四十減一

林彬懋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22/10/01 出版

謹以此書迴向給所有以「文學」來「繼善述志」的人。三十九名「天門教派」成員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郊區集體自殺的故事在二十五年後重新引起了公眾的注意。那天是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六日,海爾鮑普彗星在通過夜空之際,將派遣一架太空船承載那些願意離開地球到一個比較好的地方去,但是搭承太空船的成員必須先行將人身軀殼「中性化」,以提升精神品質到另一個層階,而且集體離開人身的鉅大氣場得與海爾鮑普彗星所發出的電磁波相感應。召集人計算了出來,這個跟外星人通訊的氣場,必須是「四十個人」的魂識所散發出來的一個宇宙之間的特殊訊號。「天門教派」成員對召集人所推算出來的「四十個人」集體魂識能夠突破時空侷限深信不疑,對魂識能夠感應海爾鮑普彗星太空船的連接「物質世界」與「意識世界」功能也深信不疑,因為魂識進入了「量子感應(quantum communication)」,「意識」自然就超越光速,而且產生「虛數(imaginary numbers)」,可以在「實數(real numbers)」的空間裏被運算,「物質世界」與「意識世界」在沒有速度的限制下乃層疊了起來。可歎的是我做為最後一位被「中性化」的「天門教派」成員,因為懼怕生命的遽然銷亡而潛逃了出來,徒留三十九具「中性化」的人身驅殼遺憾「四十個人」的魂識所散發的宇宙訊號終究不能具體成形,於是二十五年前的疑案至今仍舊懸疑,但是那個集體自殺的遺址已被銷毀,連路名都被更改了……

9 特價16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懷疑與恩寵的故事

林彬懋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22/10/01 出版

謹以此書迴向給所有迷失在「宗教」與「思想」之間的人在超過五百年的夏瑪巴傳承裏,一度與黑寶冠的大寶法王相互認證的紅寶冠法王,一直都是噶瑪噶舉在吐蕃的精神主力,但是傳到第十世夏瑪仁波切的時候,一切都變了。第十世達賴喇嘛指控第十世夏瑪巴接受尼泊爾國王的賄賂或饋贈,洩露了吐蕃各派傳承的機密,背叛了信眾,使傳承蒙羞,於是夥同清廷的駐藏使臣終止了夏瑪巴的傳承,紅寶冠體系乃告終結,而夏瑪巴則以一個沒有傳承的身份傳承了三代。政治與宗教的迫害一直持續了兩百多年,直到一九六○年間,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在第十六世噶瑪巴的要求下,終於答應了終結這項歷史性的陰謀,不論達賴喇嘛是基於流亡人士在印度團結的必要,還是其它原因,終止了兩百多年的紅寶冠傳承再一次在噶瑪噶舉承繼了精神的統領地位,信眾也再一次尊奉著他們的上師,在第十四世夏瑪巴的庇佑下,重新洗滌他們的身心靈,激起覺醒力量,廣發菩提心,但好景不常,第十四世夏瑪巴又因第十七世噶瑪巴的認證,重新捲入了歷史性的傳承災難。《懷疑與恩寵的故事》就是這麼一個夏瑪巴抗爭傳承再度受到威脅的故事,由一個被驅趕出廟的小沙彌娓娓道來,盪氣迴腸,也指出了夏瑪巴以宗教思想認證泰耶噶瑪巴,一方面闡釋「二而不二」的認證意義,一方面阻擋太錫度以一封訛造的「孔雀信」將噶瑪噶舉的傳承拖進「存在主義」的深淵……

9 特價21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無何有之身

林彬懋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22/10/01 出版

謹以此書迴向給所有迷失在「宗教」與「思想」之間的人文本以德國存在主義學者海德格的Mitdasein來檢視泰耶與烏金噶瑪巴「同在」的真正意義,甚至是人類唯有在認知他人的存在與影響時,才能感知自身存在的真實性──雖然認知他人的存在與影響,但從未放棄「自我」的完整性──所以在先天上,個人其實先接受羣體究竟是一個甚麼樣的存在以及這個羣體的存在將如何決定自我的存在,「此在故彼在」的「即在」觀念也就形成了,然後「能所」就整個被融合進去,而「能所」彼此互證,則為「鏡像」。這個「自、眾」彼此「同在」是中文象形字「者」的內核義理。從「孔雀信」到「泰耶與烏金噶瑪巴的合體認證」,「本質先於存在」的現象幾經起落,但最後還是回歸「存在先於本質」的論證。這當然是因為「先驗存在」不易掌握,一為「俱起」,一為「時輪」;換句話說,泰耶與烏金噶瑪巴合體以後,兩者只能俱起,而且其作為鏡像而存在時,泰耶即烏金,烏金即泰耶,或泰耶因烏金的存在而存在、烏金因泰耶的存在而存在。這個為了逃避不同語境的尷尬就是《無何有之身》以小說處理「存在主義」論述的基本原因,因為泰耶噶瑪巴曾經說過,他的「還俗娶妻」將會有美麗的事情發生,其因乃泰耶與烏金噶瑪巴合體以後,論證「本質先於存在」的「宗教思想」是噶瑪巴的合體認證所不能闡釋的創見。

9 特價18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16K)1版1刷

瑞成書局 出版
2022/09/19 出版

佛門中的超薦法事,是一種與不同維次空間眾生溝通的方式,三時繫念法事目的在超薦亡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離茫茫業海。然此儀軌所蘊含的精神,更令生者受用,生者若以至誠心讀誦聽講,並發願奉行,必能托質蓮胎,圓滿無上菩提。 & 「三時」古時的印度把一晝夜分為晝三時、夜三時,由此引申為「晝夜不懈」之意。「繫念」是念念不捨,就是要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真正的功夫是心上真正有阿彌陀佛,此謂繫念。 &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有誦經、有開示、有儀軌,內容均是教導我們求生淨土的心態、方法。 &

9 特價10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漢傳佛教專題史

于君方  著
法鼓文化 出版
2022/09/15 出版

于君方教授40年教學願力之作,中文版上市!&& 2020年英文版出版,即獲歐美諸多學者讚許,並採用為教科書。 & ☆ 專題涵蓋:經論介紹、佛菩薩信仰、節日儀式、宗派(天台、華嚴、禪宗、淨土)、性別研究、現代漢傳佛教等主題,包含新近研究資料。 ☆ 提供問題討論和延伸閱讀,輔助對章節主題的自我學習。 ☆ 跨越古今,層層剖析,為探索漢傳佛教思想與文化精華的精彩之作。 & 「《漢傳佛教專題史》是2020年由夏威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文原著Chinese Buddhism: A Thematic History 的中譯本。正如英文原序的說明,這是一本教科書,對象是美國的大學生和一般讀者。 & 美國有四千多所大學,幾乎都設有宗教系,「佛教」和「中國宗教」都是經常開設的課程。我在美國授課四十多年,一直渴望有一本專門介紹漢傳佛教的教科書。使人遺憾的是,雖然有不少關於佛教或中國宗教的教科書,但漢傳佛教通常只占一章,甚至只有全書的一小部分。因此我很早就發願,必須補上這個缺陷。值得欣慰的是,本書在出版之後,立刻得到許多同業學者的讚許,並且已經採用為教科書,嘉惠許多學子。 & 根據我多年授課的經驗,我認為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很難掌握漢傳佛教的全面,因此我決定採取九個專題來介紹漢傳佛教。國內雖有不少佛學學者專家,市面上也有很多介紹漢傳佛教的通史類書籍,或如隋唐佛教史、宋代佛教史等相關的佛教斷代史。但是因為本書的介紹方法和切入主題不同,並輔以照片增加內容的可讀性,我希望中譯本的讀者,仍然會有所收穫。」——于君方 & &

9 特價63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法教觀入門

宋智明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2/09/08 出版

佛陀因人而說法,佛法因人而弘揚;佛法不離人間,人間更因佛法而祥光。佛法的真義要藉人的悟智去實踐,方能生發出生命力。因此,由佛法而流布出的任何一個宗派,都是有成就的大德,以其在智慧願力的作用下,為了適應時代眾生的根機而善巧設立的方便,使有緣眾生就路還家。所以當我們在得到天台教觀啟示的同時,更應根據自己的因緣關係去實踐佛法:如因天台而修止觀的入道;或「教在天台,行歸凈土」;或「台密一致,融通不二」,或「台禪一體,頓漸並行」等等,均可因人而異,藉法入道。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教的儀軌制度

華夏出版 出版
2022/09/08 出版

佛教由佛、法、僧組成。從制度看,主要落實在佛寶與僧寶的層面。所謂律制或者說僧制、教制的確立,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 在我國,儀軌一般以具體的法事儀式來體現,具有鮮明的本土特色。《佛教的儀軌制度》在紛繁的佛教儀軌、制度中,介紹了其中若干重要的內容,其主要分為一、叢林,二、殿堂,三、傳戒,四、度牒,五、清規,六、課誦,七、國師,八、俗講,九、浴佛,一○、行像,一一、讚唄,一二、水陸法會,一三、懺法,一四、盂蘭盆會,一五、焰口,一六、法器。由專家執筆,就相關的主題分別解說。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教中國化思維九講

釋剛曉  著
大千出版社 出版
2022/09/02 出版

咒王之王 佛門流傳,破魔第一的楞嚴咒消失之日,即是開始邁向世界末日。正因如此許多大師極力維護,而楞嚴咒也被列為佛門早課必備項目。而咒王創造的奇蹟甚多,故咒王一直深受修行者喜愛,諸佛所讚嘆。   《楞嚴經》千餘年來對於佛教影響很甚深,咒中之王的楞嚴咒便是經中精華。而咒語原因源自印度梵文,如何掌握咒語原因及正確持誦咒音,有助於修行之感通。 本書經簡老師親自實證,唸誦數萬遍以上,且稿本歷經多次修正,繕改成比較合意的持誦本,最初持誦的前二年半,漸能真正了解如何啟發諸佛金剛眾等神力,終至消除群邪,解除鬼神魔障之苦。 簡老師有感於長年來的研究和體驗,將持咒秘訣增於其中,願修者皆能發揮咒王最大威力。此即為古梵文楞嚴咒校註的增訂版。 P.S.作者建議研讀楞嚴經,配合此咒修行。楞嚴經白話和講解等書籍,大千出版社亦有出版。 楞嚴咒功德摘要 開悟楞嚴,成佛法華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得精進;無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淨者,速得清淨;不持齋戒,自成齋戒。……金剛王,常隨從彼諸善男子……精心陰速,發彼神識,是人應時心能記憶八萬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 楞嚴威神,自救助他 有能自誦,若教他誦,當知如是誦持眾生,火不能燒,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能避免一切災難,乃至於救拔惡道眾生。……一切惡星並諸鬼神,於如是人不能起惡。 吉祥如意,速成所願 求長命者,即得長命;欲求果報速圓滿者,速得圓滿;身命色力,亦復如是。欲求孕者,若能至心憶念斯咒……便生福德智慧男女。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國土,必定不生邊地下賤。……國土眾生,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雨順時,五穀豐殷,兆庶安樂。 本書特色 念對了,更有效(附教學CD) 本書採用古梵文、羅馬拼音及漢文對照,有助於讀者能夠迅速了解咒語原義。咒語原音本是自印度梵文,由於千年來中國咒語五不翻原則,造成今日咒語發音的多重版本。雖然虔誠持誦也是一種修持,但是如果可以正確的持誦咒語原音,除了能加速持誦之感通;亦可深入了解咒語的原音與原義之關係,對實修的助益更大。書中提供不空法師音譯版楞嚴咒,以便讀者能夠參考對照古梵文楞嚴咒版本。 為了令古梵文原音重現,本書特聘請斯里蘭卡Davuldena Nanissana法師,對於古梵文的修正與讀誦給予指導。 &

9 特價35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人間佛教宗要:輯二.二○一四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佛光文化 出版
2022/08/19 出版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繼首屆人間佛教高峰論壇後,又於二○一四年十二月十二至十四日在高雄佛光山舉辦了第二屆人間佛教高峰論壇暨人間佛教座談會。本屆會議共有六十餘位海峽兩岸及國際知名佛教學者,參加了這次論壇。他們發表的真知灼見,代表了學術界、社會菁英人士關於人間佛教現狀與未來問題的最新思想,值得今後之佛教發展借鑑。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這次開示中首次提出他對人間佛教「宗要」─家國為尊、生活合理、人事因緣、心意和樂。這是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思想一次最新的、最系統、最全面的概括總結,是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論又一次別開生面的新結晶,可謂旨趣甚深,意境甚遠!現在讀者諸君所見這部文集中的文章,就是大師此場開示的寶貴文錄,以及專家學者們的智慧和心得。此外,編輯特於書中加入數則星雲大師語錄,提供您進一步認識人間佛教。我們衷心期待本論壇的策劃及本文集的問世,將為人間佛教的再思考、再出發累積高端的思想動力和智慧資糧 !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敦煌佛教讚歌寫本之「原生態」與應用研究

林仁昱  著
新文豐 出版
2022/08/19 出版

敦煌寫本「原生態」考校與研究,著重各文書在寫本上的面貌,藉以探索其流傳與實用功能。這對探討因修行、典儀、傳教而製作的佛教讚歌來說,非常重要。故本書特選寺院常見、意義重大、行儀明確的散花讚、和菩薩戒文、出家讚、四威儀與四弘誓願、大乘淨土讚、阿彌陀讚、佛母讚、觀音讚等單篇或類型集合為優先探討對象,以明其展開行儀、傳戒教誨、安住修行、僧伽儀範、導引禪淨、組讚而唱、依經轉讚、禮讚菩薩的表現特色與應用價值。(典範集成.文學14)

95 特價62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聖嚴研究第十五輯

法鼓文化 出版
2022/08/15 出版

漢傳佛教如何為當代人類困境提供解危妙方? 第八屆漢傳佛教與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主題為:「境智一如──聖嚴思想與漢傳佛教的身心安樂與天地時空」。 聖嚴法師的思想融貫傳統與現代,透過積極推動漢傳佛教智慧與社會的交流,將能為世界帶來安和樂利的幸福之道。 本書精選研討會七篇論文,議題包括:聖嚴法師天台教學之研究、聖嚴法師的念佛禪法、聖嚴法師的華嚴與如來藏思想、研發「溝通與修行」課程的反思、心靈環保如何同時帶來經濟富足與心靈安樂、心五四能否提昇經濟行為的利他傾向、聖嚴法師推動漢傳禪法的現代創新等。藉由諸多精彩討論,引領讀者深入思索漢傳佛教古為今用的全新可能。 &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淡定人生:禪宗歷史與禪學文化

楊國霞  著
崧燁文化 出版
2022/08/08 出版

我本非我,你也非你, 世界本來便是空寂、圓融、清靜、妙密的無相 & 達摩說:「境本非境,界也無界,世界本是空廓無相,也無聖道存在的境界。」 梁武帝不知所云,問:「既然無聖,那麼現在與朕說話的人是誰?」 達摩眼中空無一物,答道:「不知道。」 & ✽✽✽ & 達摩東來漢地開禪宗,慧可承上啟下受衣缽,僧璨受法成禪宗三祖,四祖道信的弘法禪修,五祖弘忍創東山法門,慧能作偈成禪宗六祖 & ▎將小乘佛教帶入中國的第一人──安世高 東漢末年,西域安息國太子安世高隻身東來。當時正值中原動盪,安世高避禍江南,弘揚佛法並翻譯佛經。 & •不再是「神仙方術」 其實在這之前,佛教就已傳入中國並有一定的影響力。當時的信徒對佛教的了解還很淺,主要把它當作一般的方術,以祈求福佑並希望藉以滿足一些現實需求。隨著來到漢地的僧人增多,信徒們已經知道域外僧徒有一種被稱為「禪」的重要修行方法,大家覺得都很神奇,但不知如何進行。 & •小乘經典《陰持入經》 在這種情況下,安世高根據信徒的需求和自己的學問所長,譯出了早期的一批佛經。其中《陰持入經》是提倡由禪定退治煩惱,由戒、定、慧三學控制貪、瞋、痴三毒之方法的小乘經典。 & ▎中國禪宗初祖──菩提達摩 菩提達摩,原名叫菩提多羅,成年之後依照習俗更名為達摩多羅,簡稱達摩。在達摩成長的過程中,禪宗第二十七代祖師般若多尊者遊歷天竺國,一路弘揚佛法教化眾生。達摩被般若多尊者普度眾生的理想以及豐富的佛學智慧所吸引,就拜在般若多尊者的門下,成為禪宗的門徒。 & •為傳播佛法,遠涉重洋 達摩出家後,發願要統一當時印度分裂的佛法思想。有一天,他問師父:「我得了佛法後,該往哪一國去做佛事呢?聽您的指示。」般若多羅尊者說:「你應該去震旦。」震旦指的就是當時的中國。達摩遵照師尊的囑咐,準備好行李,駕起一葉扁舟,乘風破浪,漂洋過海,花三年時間,歷盡艱難,終於到了廣州。 & •與梁武帝談「功德」 達摩來到廣州後不久,梁武帝立即派使臣把達摩接到京都金陵,為其接風洗塵,以賓客之禮相待。相談時,梁武帝缺乏悟性,沒有領悟到達摩的話中禪理,達摩自知無法度化這位皇帝便離開了。 & •廣集僧徒,首傳禪宗 後來,達摩到了河南嵩山少林寺,他認為是一塊難得的佛門淨土。於是,他就把少林寺作為他落跡傳教的道場。在少林寺,達摩廣集僧徒,首傳禪宗。自此以後,達摩便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稱為中國佛教禪宗祖庭。 & ►►► & ◎何謂「禪」 「禪」一詞本是梵文「禪那」的略稱,其意譯為靜慮、思唯修等,即安靜地坐在那,集中思慮,排除雜念,沉思默想。透過精神高度集中,使心的思慮集中到某一點,從而達到內心寧靜,不受外界各種因素干擾的作用,屬於一種精神和意念的修練方法。 & ◎一花五葉 佛教傳入中國後,禪宗以達摩為祖,稱「一花」;後佛教禪宗在慧能的努力下發展演變為五個流派,即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被稱為五葉。宋代僧人釋道原在其所著《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中說:「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這一花五葉見證了中國禪法的繁榮發展。 & 本書特色 & 本書分為思想濫觴、一脈相承、佛法無邊、一花五葉共四章,主要內容為禪法起源、禪宗傳承、禪學弘傳、禪宗門派。本書採「說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具有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能夠讓讀者全面接觸和感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 &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法三百問

藍傳盛  著
白象 出版
2022/07/01 出版

藍傳盛醫師的作品,能使佛法初學者於短時間內,清晰明確地一窺佛法全貌。 & 【本書簡介】 ◎大小乘令人難所適從,中觀唯識真常,令人難所抉擇,中國八大宗,各有紛歧!本書化繁為簡,離雜避重,能令學人扼要了解佛法大意。 ◎採用問答方式,對佛法之一般通論及大小乘,乃至印度佛學三系及中國佛教八大宗及藏密等,作簡明扼要之介紹及探討, & 本書分十四個段落,共300問,從佛法通論及大小乘, 直至中國佛教八大宗,均有簡要獵涉: & 一般佛學通論、小乘、大乘、業報、佛性與涅槃、 唯識宗、中觀與三論宗、真常系、禪宗、天台宗、 華嚴宗、淨土宗、律宗、藏密與真言宗。 & 佛法雖繁雜紛陳, 然只要從聞思修、戒定慧、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五乘, 循序漸進,持續修行,終有可成。 &

79 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

佛光文化 出版
2022/06/03 出版

這是一部浩瀚的海上佛教史,其範圍廣闊,令人驚嘆!不僅涉及佛教宗派、著名僧侶和規範行儀,有關海上跨中西文化接觸、南島民族的航海技術和遷徙等各種因緣,都是佛教傳播史的重要環節。 蘭卡斯特教授的分析研究,從靜態的歷史視角轉向歐亞貿易體系各地域間相互往來的動態網絡系統。教授筆下的佛教傳播故事,以公元伊始的歐亞內陸商隊路線及數世紀來日漸蓬勃的海上航行網絡為背景,他將南北兩大環線延展並相接成一個大圓,稱之為「佛教大圓環」,佛教便是隨著這個大圓環上的興盛商貿擴展開來。 本書分成五個章節 •前言 •佛教的起源和傳播 •佛教大圓環的弘傳和發展 •海上傳播的佛教衍變 •結語 &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四國佛教史

淨海法師  著
法鼓文化 出版
2022/04/18 出版

◆一睹東南亞佛教的風采! 不只是旅遊勝地, 東南亞海島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 歷經歐美殖民和華人移民的融合, 擁有豐富多元的信仰和文化寶藏。 印尼、馬來西亞傳入佛教的歷史悠久,經歷迭起興衰; 新加坡、菲律賓的佛教,雖起步較晚,卻成長快速。 淨海法師長年深耕於佛教史研究, 本書一覽佛教如何結合東南亞當地特色,開展出嶄新的風貌, 在輝煌的弘法史頁中,走出新路。

9 特價48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2/14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