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妙法蓮華經((注音)(雙色精裝16K)1版4刷
《妙法蓮華經》說的是一乘圓教,表達清淨之了義,究竟圓滿,無上微妙。法華經共有二十八品,前十四品是說一乘之因,後十四品是說一乘之果,也可說前十四品是開權顯實,後十四品是開近顯遠,都是說最上乘法。《法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說的教法,佛陀弘法《法華經》和《涅槃經》共八年,屬於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一樣,顯示所有眾生皆可成佛。在天台宗五味教中,屬於最上醍醐。
明明白白是自心:大手印經典《明現本來性》釋論
這是十六世紀岡波巴大師首次轉世,大手印成就者:達波札西南嘉所著的《明現本來性》,大手印傳承最重要的實修經典之一& & 由當代最重要的大手印成就者之一,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噶瑪巴的親教師:堪千創古仁波切闡釋 博學、擁有甚深體悟的創古仁波切 從一窺、全覽到深入禪修、指引次第,直到保任與守護禪修專注於三摩地狀態 簡單扼要、完整而清晰地教導大手印修持 無論是在哪個階段的修持者,都能找到相應的修行指引要訣 是所有大手印禪修者閉關必備的教本 & 岡波巴大師首次轉世,大手印成就者:達波札西南嘉(Dakpo Tashi Namgyal)所著的《明現本來性》,是大手印傳承最重要的實修經典之一,簡要而完整,讓大手印禪修有全貌。 & 它並不包含很多哲學理證,把智性的辯論放置一邊,以個人體驗的口訣、實用系統的方法來明現大手印,從十六世紀以來至今,一直是大手印禪修者閉關修行的教本。 & 本書由大寶法王親教師:堪千創古仁波切,就《明現本來性》教本作深入淺出的釋論。 & ——首先強調前行,不論任何階段的實修者,這都是要時時複習的功課。 & ——正行是認出心的本質就是空明無二,清淨與無礙的覺性。帶著實修者從最初觀呼吸,透過實用的有相與無相「止」攝心;再進一步以現量的「觀」,從妄念與顯相中,認出心的本質,讓心安住於當下明覺。 & ——後義是對有經驗的禪修者,指引如何斷除障礙,對大手印修道的迷途和執著,諸如「樂」、「明」、「無念」等歧路,最終了悟心的各種狀態皆是本然俱生。 & 從最初觀呼吸,到直觀自心本質,到首次瞥見實相之光,以直指心性的口訣,漸修的次第教導,引領大家親見自己證悟的心。 &
入中論講記
「入中論」之組織,依於「華嚴經.十地品」。龍樹菩薩著有「十住毗婆沙論」以釋經,此土所譯,只有前二地之文。空宗著述,多釋般若深見,釋般若廣行甚少。龍樹菩薩所造,只有「集經論」、「法界讚」、「寶鬘論」,指示修行次第,不但談空。本論於空宗正見,及修行次第,甚深廣大二種教門,均有解釋。自初地乃至佛地,依次排列。每一地中,敘菩薩修行成就之功德已,復配以初發心修行法,指學者以修行次第。二空之理,則在般若度中廣釋。云何學「中論」?學般若者,應具清淨信心,則雖聞四句一偈,亦有無量功德,故應先培信心。生信之法,常觀三界輪迴流轉不息,無纖毫之樂可以貪著。次觀眾生,若知求出離,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無上佛果亦終有成就之一日。若醉生夢死,作生死業,則一期報盡,隨業受生,或往人天,或墮惡趣,自無主宰。應及此未至臨命終時,自有智慧、能力、自在,將此生死大事,作一解決。勿待臨時,手忙足亂,一墮三塗,欲求正法,不可得矣。次當思惟有暇圓滿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五濁惡世聞大乘法,尤為希有。「般若經」云:學般若者,從生至生,受用無盡。生生得生有大般若之處,得遇善知識為說般若法門,具足一切學般若之增上緣,自然喜近善士,樂聞正法,樂修菩薩行。
覺性杜鵑:六金剛句口授釋論
《覺性杜鵑》或《六金剛句》係整個大圓滿教法之集成。此偈頌雖僅寥寥數句,卻具備一整套修法之諸多引導。標題全名為《吉兆之光‧覺性杜鵑》,係利用大自然來反映毗盧遮那在西藏首次介紹大圓滿教法的重要性,亦即有如此榮光到來的訊息。其為第一個在西藏被翻譯、傳授和介紹的大圓滿文本,故成為一部極為重要的典籍。
大乘金剛般若寶懺、慈悲藥師寶懺(中折本.注音)2版1刷
裝訂別:56K經摺本.雙面合刊.封面材質:綢布.附註:附精緻書盒 《大乘金剛般若寶懺》是依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為主體,加上諸佛名號編輯而成的懺法,它的目的是以開啟般若智慧,斬破無明煩惱為修行的法門。我們一切的煩惱和痛苦皆由心生,《金剛經》即是由「解空第一」的大弟子須菩提尊者向釋迦牟尼佛請示,如何調整與掌控這顆心的經典語錄。《金剛寶懺》不只能令「冥陽兩利」,更能開啟我們的佛慧,讓我們對世間一切生滅相、一切有為法,不那麼在乎它的得失;隨時觀心,藉由觀心,讓我們對境界的控制力跟掌握度越來越加強,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餘。 《慈悲藥師寶懺》願力廣大不可思議,能使眾生遠離一切惱苦,成就現世及來世的願望,虔誠力行,能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捨平等之心,可消除累世業障災難,增長現世福壽康寧;懺悔先罪在前,隨所樂求在後。在八萬四千法門中,此懺法是懺悔罪障最殊勝方便的法門。 《慈悲藥師寶懺》效用 對於一般普羅大眾而言,來到寺廟裡莫過於祈望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乃至祈求諸佛菩薩能夠解決自身所遭遇的問題,而藥師佛所發的十二大願,不正與我們的所求、所願習習相關,因此當我們的心是有所求時,可以多讀誦《藥師經》作功德回向,仰仗藥師佛的願力,既而滿我們所願。 尤其以《藥師經》為基礎所編撰的《慈悲藥師寶懺》,其功效甚多: 第一:可令現世的我們消災免難、增福延壽、化解劫難障礙、破除咒術干擾等。 第二:對於身處天界的法界眾生,藉由懺法功德則可得延天年、福壽綿長。 第三:就現世多數人都是因為病痛而致壽終身亡,但在往生後,卻還是依然執著於這個病痛而無法得度超生,因此為新亡者的第一個正七都應該啟建《慈悲藥師寶懺》法會,藉由藥師佛的作主加持,能令亡者病痛消除、放下執著,當亡者不再執著於自身的病痛時,在後續法會的過程當中,才更能夠去納受諸佛菩薩為他所宣說的法義,否則亡者的靈識就會持續執著於已經毀壞且不真實的色身而受苦輪迴。
佛陀的初心:2550年前最早的正法
「法歸」——回歸佛陀最初的教誨 2550年前,佛陀在菩提樹下開悟成道後,為眾生宣說的究竟解脫之法,在這熱惱的凡俗塵世中,是人們心中的一劑清涼!然,在邁向成佛之途上,佛陀以其樸實的本懷,開解人們超脫生老病死與憂悲苦惱的義理,將於《佛陀的初心》 一書中,道盡一切的真理與實相。 《阿含經》是一切佛經之首,是佛陀的原始教義,也是佛陀在世宣講的最初紀錄,因此被稱為「法歸」。當代要了解佛陀核心思想的人們,就應當以《阿含經》為下手處。當佛陀悟得宇宙真理和生命真相的自然法則後,認為宇宙一切沒有恆常不變的存在,體認到「無常」就是生命的本質;因此如果能夠了知自己身體以及所有物質的存在都是無常的、會變化、會毀壞的、會消失的,就不會有執著。同時,也了解到五蘊(色、受、想、行、識)都是隨緣生滅,遷流變化,具有逼迫性,五蘊的集與滅都只是愛好喜悅的心思所引起的,沒有實體,不是本我,因此對於五蘊現象,不要有愛悅、讚嘆、執取、貪著之心,心靈就可以獲得解脫,達到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而具有正念正知。 佛陀的教誨,目的在滌蕩淫慾、憎恚、怠惰、焦慮、不安、疑惑等心智層面的不淨。透過培育集中的注意力、清明的心智、意志力、精進力、及寧靜的心境等品性,能如實知見一切事物本性的最高智慧,而證入最後的真理、涅槃。因此,當佛將要入滅時,祂囑命弟子其法教的精髓,都含藏於四念處、四正勤、四精神力、五蘊、七正覺因和八正道中,並要弟子如實地細心研讀、觀察實修以及親身體證這些教理,以繼續世代的傳承。 本書作者用宇宙的宏觀、科學的邏輯與領悟的體會來揭示佛陀的慈悲與智慧,期望能在當前這個末法時代,讓大家能夠重新認識佛陀的初心與本懷,了解修行的真諦,也期願佛陀的甘露法水得以遍灑於娑婆世界,以滋養潤澤更多有緣的學佛人!
圖解楞嚴經
正見,看見真實的自己 史上經典的佛法百科全書 & ●《楞嚴經》是開悟的利器,印心的聖典 ●《楞嚴經》是真修實證的指導手冊 ●《楞嚴經》是最富文學價值的佛經 & 《楞嚴經》與《法華經》、《華嚴經》和《金剛經》被並尊為「經中之王」,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等讚譽。 & 《楞嚴經》是一部「佛法百科全書」,更是一部指導人們修證的系統修煉手冊。它還是佛教正法的代表,被歷代高僧大德譽為統攝佛教經論的教誨指南和禪宗正眼,很久以來就有「《楞嚴》興,正法興;《楞嚴》滅,正法滅」的懸記。 & 由於《楞嚴經》文字古奧、義理深邃,許多有心要精研《楞嚴經》的讀者都不免要望洋興嘆。為此,我們另闢蹊徑出版了這本書。 & 本書共分為五章,全面講述了《楞嚴經》,包含本經的地位、歷史、爭議、經題和譯者等內容,其中以圓瑛大師《楞嚴經講義》為藍本,綜合各家的注疏和講解,精編成一篇篇通俗易懂的短文;同時,六十個結構系統嚴謹的圖表,兩百幅精美插圖,以全新圖解手法使古老佛經煥發出新鮮活力。 & 本書特色 & ●佛法百科 《楞嚴經》自古公認為「佛法百科全書」,含攝諸多深奧的佛法義理和修持法門,彰顯了佛法大智慧,素來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等讚譽。 & ●諸宗共尊 《楞嚴經》內容豐富,義理深邃,歷來被譽為統攝佛教經論的教誨指南和禪宗正眼,因而受到佛教各個宗派的極力推崇。 & ●全經解讀 以圖解入佛經,清晰的視覺思維和圖文的交織互補令讀經化繁為簡;秉承方便的傳統,文字輕鬆簡潔,讓您與佛法的溝通不再有障礙。
心經的宇宙生命科學:一探圓滿究竟的千古般若智
第一本以宇宙生命科學的角度解悟心經 能夠讓您快速體悟空性的真實智慧 & 呂教授從核子到宇宙、從物質到量子、從科學到佛學,用最容易懂的現代科學語言讓您快速體悟心經空性的智慧。歷來研究佛經的許多專家學者,大多用哲學的方法把佛經講解的十分詳盡,但本身並不一定能夠從中實際了悟無我、無相的空性智慧,所謂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 & 以佛法的觀點,我們肉眼所看的世界是緣起的現象,而不是被某主宰者所創造出來的,這是佛教與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看法。就緣起論而言,萬事萬物都不可能獨立存在,它是互為依存的一體性。例如一個國家的存在,必須要有土地、人民、資源、立法、憲法、國會、各個機關……等等運作。一個生命體則必須有父精母血,再加上精神體的合和,一個物體則必須由原子的不同排列組合而成。 & 佛教講物質最小的單位「極微」。現在科學以量子纏繞理論已經證實,最小的量子也是緣起論,也就是最小的量子都不是獨立存在,它是正負同時交互作用而存在,並沒有一個真正實體存在,而只是一種空性的能量態,而且本質上是非空非有。「光的波粒二重性」的量子理論,說明光不只是個連續波,也具有粒子的特性,光可以是波同時又是粒子,同樣「物質也具有波粒二重性」。能量與質量之間是可以互攝互入,並且也是可以互相轉換。 & 從宇宙生命科學的角度,這無窮的宇宙乃是由「能」而後產生「極微」,由「極微」因緣聚合而成「原子」,由「原子」而成「元素」,由同「元素」的聚合而成「分子」,同元素分子的游離,與他種元素分子因緣相遇而產生化學變化,互相結合而形成萬物。而「能」即是空性的作用。因此每個人的「起心動念」必定會產生能的作用,這也就是為什麼要修行的道理。 & 佛教的緣起觀有業感緣起、阿賴耶緣起、如來藏緣起、真如緣起,以上這四種緣起都脫離不了「心的緣起」。從新的量子論看宇宙是一個活的能量體,環環相扣,相互關連互動,無法單獨孤立存在,而人的心意識相續又是建構宇宙運作的實相,因此,我們必須創造共好的心念,自然就有相應的清淨美好法界, & 這也是本書作者最大的希望。期願透過生命宇宙科學的角度,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心經空性的本義,同時享受生命自在無礙的菩提境界。 &
楞嚴大義今釋
初版問世六十年後全新校修版! 除修正錯字外,內文及段落皆以新版式重新編排,方便讀者閱覽。 ◎系統性闡述《楞嚴經》的經文與哲理,進而研討人生身心性命的問題。 ◎取《楞嚴經》的大意,用語體述明,供研究者參考,減少文字與專門術語的困難,使一般人都能理解。 ◎眉批處加註章節,可便於一般讀者閱讀,同時也等於給《楞嚴經》列出一個綱要,祇要一查目錄,就可以明瞭各章節的內容要點。 楞嚴全經之所指者,無非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法門。 但直指見性,可與利智者言,未足為鈍根者道。 是以等次以求,有修行證驗之方法與次序,以及種種方便,精詳分析, 可謂具全部佛法之綱要矣,故於其上標名為大佛頂、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也。 世間一切學問,大至宇宙,細至無間,都是為了解決身心性命的問題,也就是為了研究人生。《楞嚴經》的開始,就是講身心性命的問題,它從現實人生基本的身心說起,等於是一部從心理生理的實際體驗,進而達致哲學最高原理的綱要。 佛教具有科學的實證方法,但是因為它是從人生本位去證驗宇宙,所以人們會忽略它的科學基礎,而仍然將它歸之於宗教。事實上,佛教確實有科學的證驗及哲學的論據。它的哲學,是以科學為基礎,去否定狹義的宗教;它的科學,是用哲學的論據,去為宗教做證明。《楞嚴經》為其最顯著者。研究《楞嚴經》後,對於宗教、哲學和科學,都將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早在二千多年前,《楞嚴經》便很有條理、有系統地講明心物一元的統一原理,而且不僅是一種思想理論,乃是基於我們的實際心理生理情形,加以實驗證明。《楞嚴經》說明物理世界的形成,是由於本體功能動力所產生。因為能與量的互變,構成形器世間的客觀存在;但是真如本體也仍然是個假名。它從身心的實驗去證明物理世界的原理,又從物理的範圍,指出身心解脫實驗的理論和方法。現代自然科學的理論,大體都與它相吻合。若干年後,如果科學與哲學能夠再加進步,對於《楞嚴經》上的理論,將會獲得更多的了解。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613743.pdf
顯密地道建立:顯密修證階位
本書包含三部著作,為修學解脫道及成佛之道者,提供了一個重要且完整的修行藍圖。其中的第一部《地道安立:智者頸飾》依大乘瑜伽行中觀自續派的觀點闡明了聲聞、獨覺及菩薩三乘各自的五道,而重點聚焦於波羅蜜多大乘五道或顯教大乘五道。其次,第二部《密乘地道安立》依聖者龍樹菩薩所傳吉祥密集的密續地道,特別說明無上瑜伽密續的「生起次第」,而著重於詳述「圓滿次第」當中的「六次第」或將身遠離攝於語遠離而成的「五次第」,透由成就佛果法身的親因「義光明」與色身的親因「淨幻身」,最終成就無學雙運——佛果位。而第三部《基位三身安立:明炬論》提及唯有具胎生六界的南贍部洲人類才能修習無上瑜伽密續而「即生成佛」,其次說明死亡的八個階段,以及如何運用第八個階段的「死亡光明」,修習轉三有為三身之道。如同本書封面所呈現的設計概念:「虛空瀰漫些許迷濛白霧的印度那爛陀大學問寺階梯遺址,象徵逐步上昇的三乘五道及顯密地道。欲臻達決定勝的行者,需登高自卑,而欲一窺究竟者則要更上一層樓。」一般,行者必須按部就班,由顯入密,方能登上三乘五道及密續地道進而現證究竟的決定勝果位。
華嚴經的現代解讀
作者專研中國華嚴思想,由眾人熟悉的三皈依、懺悔偈等經文談起, 以親切易懂的言語說明《華嚴經》架構,並將之喻為夢幻歌劇,其中有「七處八會」的舞台、輪番上陣的菩薩及天人,以及沒有一句台詞的主角---盧舍那佛……配角們上台歌唱、演說、表演,場面熱絡! 本書共分十二講,內容說明佛的境界及抵達該境界的道路、讀懂《華嚴經》的思考要旨。此外,更用詩偈闡明「一即一切」的直觀感受方式才是真實,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正確理解真實的存在。 木村清孝教授採取物理學、哲學的角度,帶領大家重讀《華嚴經》,讓華嚴重重無盡的佛國世界有了最佳的現代詮釋。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上下)
南師講解《維摩詰經》,解析真正即生成就,佛法的大祕密!◎南懷瑾大師親講,以修持為主,卻明瞭易懂,領人進入即生成就的大業大道。◎千古以來,人們未將《維摩詰經》當成修行祕法,因而毫無成就,南師今日點破迷津。◎佛法就在世間,我們就在自己的身心上自了,因此究竟法門必須要自度自了。南師懷瑾先生所講解的《維摩詰經》,是於一九八一年七月十日,在台北十方書院開始的,由於書院的學生以出家眾及學佛者為主,所以南師的講解偏重在修持方面,舉例引證也以修持為重點。但是,對現代的人來說,原典經文似覺太過古老,南師的講解用的是簡單明瞭的話語,所以讀者非常容易了解與進入。《維摩詰經》這本經典包含了一切,當學佛不知道該怎麼做時,本經有答案;當事理不明白時,本經也有答案;讀懂了一些《維摩詰經》,心量不自覺的擴大了,不再侷限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娑婆世界,也不會侷限於嚮往的淨土世界,而擴展到了無限的空間。所以,這是一本包括一切見地修行的偉大經典!這本經的分量如此之重,但因為文字易懂,流暢優美,人們很輕易的讀過去了,認為已經懂了,實際上並非如此。千古以來,都無人把佛法中的《藥師經》《維摩詰經》《法華經》當作祕密法門,只把它們作為顯教的經文來誦讀參學,自然不會明白修法的意義與關鍵所在,因此毫無成就。佛法真正的即生成就,這個成佛的大業與大道,就在《藥師經》和《維摩詰經》所表徵的東方世界兩個佛國。《維摩詰經》所昭示的是阿閦佛國,就是維摩居士化身成為在家佛所依附的東方妙喜不動世界。南師在本書中解讀真正即生成就,佛法的大祕密,讓人好好修持參學,不要以為打坐就是學佛。整本《維摩詰經》最精華的重點,便是告訴人們:佛法就在這個世間,我們就在自己的身心自上了。如果求他方世界依賴別人,想了生死,想成佛道,是不可能的。因為外力僅是方便法門,非究竟法門。所以究竟法門必須要自度自了。
法華經講義 第二十四輯
本«講義»演繹«法華經»隱說金剛心如來藏之意涵,兼及十方三世諸佛世界的廣袤、深遠,廣涉般若密意及十方諸佛世界之法相,圓滿收攝如來一代時教,故為圓教經典。而此中隱說之般若無上妙法密意,唯證乃知,是故如來說為經王,甚深難解以致誤會者,古今所在多有。今於此套«講義»中詳述之,發瞶震聾而冀妙法久住世間。
地藏經:五濁惡世轉遍地寶藏,勝義般若經(硬皮精裝+緞帶+燙銀經典版)
愈接近脫離輪迴的人,其實會愈豐盛。 因為自心淨土的真義, 是有能力創意無窮地 將五濁惡世,轉變成自己人生的遍地寶藏, 所以毫無怖畏、亦再無眷戀。 & 每個時代都需要以當代的語言, 去還原覺醒的真諦,而本書就是 還原佛法本意的佛法。 & 本書描述靈魂投胎的過程,以及人如何從中勾選自己今生的功課,揭開生命的整個運作過程。從中讀者可以瞭解,如何將人生中無量的煩惱,化為無量的寶藏。 & 書中就許多學佛者經常接觸的概念,如「六道輪迴」、「我是誰」、「無量光、無量壽」……等,做了精采的觀念澄清與再詮釋。同時,本書也主張,愈接近脫離輪迴的人,其實會愈豐盛;因為「自心淨土」的深義,是有能力創意無窮地將五濁惡世,轉變成遍地寶藏,所以自然能夠毫無怖畏、亦再無眷戀。 & 重新思考一下「學佛」的本意,思考一下,為什麼自己讀了、聽了這麼多佛經,卻轉動不了自己的現實生活,沒有創造出內在與外在同步的自由?事實上,如果連現實生活的小輪迴你都脫離不了,那更不用說是脫離生死的大輪迴。 & 這一次高靈將所給予的訊息,欽定為一部現代的佛經,裡面的文字全部以現代的語彙,深入淺出地還原佛法的本意,讓你可以更清楚知道,怎樣在這個娑婆世界裡,去為自己創造「自己想要給予自己的自由」,重新體驗佛法的美好!
三句擊要:以三句口訣直指大圓滿見地、觀修與行持
「三句擊要」是以 一、直指本來面目(直指本元) 二、唯於此中決斷(決定堅定) 三、對於解脫得把握(立定解脫) 此三句竅訣擊中關鍵要點,進而見到內心的實相! 《三句擊要》是大圓滿非常重要的核心教義,為大圓滿初祖極喜金剛所傳下的教法精華。當極喜金剛在涅槃化成虹光身時,弟子文殊友再三祈請賜教,於是他賜給文殊友一個珍寶做成的小盒子,寶盒裡留下了《三句擊要》,用三句口訣直指大圓滿的見地(見)、觀修(修)和行持(行),一切煩惱自然斷除,了悟自心本性! 作者大堪布徹令多傑仁波切,是寧瑪派白玉傳承南卓林寺培育畢業的5位第一屆優秀資深堪布之一。堪布逐步依據「根本誦」解釋,並穿插許多精采佛法故事、生動舉例,以及口訣,令聽聞及閱讀者生起信心,了悟力增長。 本書四大特色: .大圓滿不共見、修、行教法 .根據頂果欽哲法王註解教授 .現今寧瑪派大堪布親自教學 .講解阿底瑜伽更密口訣範圍
吾願無悔:三十五佛懺講記
決斷拜佛,徹底擺脫憂悔之苦。 滌淨身心,昂首闊步無悔人生。 真如老師的第一本佛法開示書,帶領我們, 善巧地對待自己的身體,善巧地掌握修行的方式, 爭取每一聲稱念佛名、每一次殷重禮拜,對自我的生命、對他人的生命產生最大限度的饒益, 以這樣的方式,度過分分秒秒,將會擁有無悔的人生。 生命的長河中,在家庭、學校、職場……免不了與人爭執計較,無形中造作身、口、意種種惡業,留下眾多大大小小、揮之不去的悔恨。 已造的惡業若不能淨除,就像吃進體內的毒藥,將感得諸多苦果。大悲的佛陀,不忍我們在無盡惡業苦海中沉淪,在永無止盡的憂悔中翻騰,賜與你我一帖解藥──滌淨罪業的懺悔法,如同明燈般照亮前行的路。 福智團體佛法導師──真如老師,深刻地觀察到許多人,身體為病痛所困擾,心靈被業障所蒙蔽,於是決心弘揚《三十五佛懺》。《三十五佛懺》出自《聖大寶積經•優波離請問會》,是將懺悔罪業、隨喜功德、善根回向這三種善法聚集的一部佛經,為古今大成就者所共同尊崇,及最為有力的懺罪集資法門。 書中收錄真如老師依據佛智大師所造《菩薩墮懺釋論.見者得益》的開示講記,以善巧的言語細緻解釋《三十五佛懺》中深廣的內涵。並且進一步結合拜佛實修的教授,包含動機調整、禮拜姿勢、用心要點及體力調配等豐富的引導,讓人自然而然心生法喜,決斷拜佛,開啟無悔人生。 本書隆重獻禮!特別收錄國立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龍藏經》三十五佛精美法照,凡見者均生起無比的恭敬心與淨信心。 本書特色 .《三十五佛懺》是將懺悔罪業、隨喜功德、善根回向三種善法聚集的一部經典。為古今成就者共同推崇,及最有力的淨罪集資法門。 .以善巧的言語,並依傳承教授,細緻解釋《三十五佛懺》,進一步結合拜佛實修的經驗引導。讓人自然而然心生法喜,決斷拜佛,開啟無悔人生。 .依據大成就者佛智大師所造《菩薩墮懺釋論.見者得益》開示,此論為《三十五佛懺》之解釋,文字長短適中、層次分明、清晰易解。 .隆重獻禮:國立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龍藏經》三十五佛精美法照。
彌陀天法(平裝版)-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實修指導
有一天,我們會結束此生的旅程, 當你離開身體這個旅館,生命的下一站,想去哪裡? 佛弟子「生命的下一站」 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是佛弟子「生命下一站」的第一志願。但是,我們如何從這一場輪迴大夢,轉而甦醒在西方淨土的蓮花中?這部由噶瑪恰美仁波切編簒的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實修儀軌,集結大伏藏天法師明就多傑親見阿彌陀佛與蓮花生大士所教導的殊勝教法,以及噶瑪噶舉傳承上師堪布卡塔仁波切的觀修要點,法源殊勝,傳承殊勝,引領淨土實修之路。 諸法如夢似幻,為何還要修彌陀法呢? 真正證悟一切諸法如夢似幻的人不需要去極樂世界,因為根本沒有任何的恐懼和害怕,但了悟一切諸法如夢似幻,卻不知一切諸法如夢似幻的眾生,還在生死輪迴中受苦,而要去度化他們,這就不是真正的了悟,因此要發心盡快去西方極樂世界。 專一連修七天有成,即能往生極樂淨土 淨土的數目是無量的,但一般沒有到達初地菩薩的凡夫,是無法轉生淨土的,唯有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不同,可以帶業往生。堪布卡塔仁波切說:如果連續閉關修持「彌陀天法」七天,精進者即會出現未來投生淨土的徵兆。 為何臨終時一定要想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世界到底如何?用什麼方法可以到達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呢? 這部由噶瑪恰美仁波切編纂的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實修儀軌,集結大伏藏師天法明就多傑(1645-1667)在十三歲時,由蓮師親授的伏藏法〈息災事業三根本總前行〉,以及阿彌陀佛親授的〈淨土迴向文〉、第十四世法王噶瑪巴特秋多傑的薈供儀軌,同時由堪布卡塔仁波切詳細解說整部儀軌前行、正行、薈供等觀修要點,是此生想要前往極樂淨土必備的實修秘笈。 堪布卡塔仁波切說: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沒有痛苦也沒有任何阻擾開悟成佛的障礙,任何人只要虔誠地祈願往生極樂淨土,皆可如願;而且一旦投生極樂世界,在成就佛果之前,再也無須投生其他淨土。因此想要往生極樂淨土,最重要的是藉著發願的力量,做好選擇並開始準備能夠往生極樂淨土的因,這就像射箭前,要先好好瞄準目標一樣。四個往生極樂淨土的因: 1.觀想極樂淨土三主尊眷眾。 2.以七支供養累積資糧、淨除業障。 3.發菩提心,願一切眾生無一例外都往生極樂淨土。 4.將一切的功德迴向往生極樂淨土。
法華經講義 第十四輯
本書特色 此書為平實導師始從2009/7/21演述至2014/1/14之講經錄音整理所成。世尊一代時教,總分五時三教,即是華嚴時、聲聞緣覺教、般若教、種智唯識教、法華時;依此五時三教區分為藏、通、別、圓四教。本經是最後一時的圓教經典,圓滿收攝一切法教於本經中,是故最後的圓教聖訓中,特地指出無有三乘菩提,其實唯有一佛乘;皆因眾生愚迷故,方便區分為三乘菩提以助眾生證道。世尊於此經中特地說明如來示現於人間的唯一大事因緣,便是為有緣眾生「開、示、悟、入」諸佛的所知所見──第八識如來藏妙真如心,並於諸品中隱說「妙法蓮花」如來藏心的密意。然因此經所說甚深難解,真義隱晦,古來難得有人能窺堂奧;平實導師以知如是密意故,特為末法佛門四眾演述《妙法蓮華經》中各品蘊含之密意,使古來未曾被古德註解出來的「此經」密意,如實顯示於當代學人眼前。乃至〈藥王菩薩本事品〉、〈妙音菩薩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普賢菩薩勸發品〉中的微細密意,亦皆一併詳述之,開前人所未曾言之密意,示前人所未見之妙法。最後乃至以〈法華大意〉而總其成,全經妙旨貫通始終,而依佛旨圓攝於一心如來藏妙心,厥為曠古未有之大說也。大約25輯。每輯300元。
圓覺經略說
《圓覺經》是可以徹底解決人生痛苦煩惱的經典, 且看南懷瑾先生深入淺出精彩講解。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於1983年在台北十方叢林書院講述《圓覺經》的紀錄,當時採用明憨山大師註解之《圓覺經直解》版本,南師講解深入淺出,為初學者學佛之入門。 書中有多處如何明心見性的明白指示,裨益於有心習禪或參研佛法的讀者。 《圓覺經》是了義經,是可以徹底解決人生痛苦煩惱的經典,這是指引如何修行成佛的經典,而且經文文字優美。這部經透過南懷瑾先生深入淺出的講解,對初學者而言,淺顯易懂,沒有文字上的障礙,可作為學佛之入門;對於有心習禪或參研佛法者而言,書中有多處如何明心見性的明白指示;至於修行上的諸多問題,如修止、修觀、修禪那,亦作了原則性重點的提示。所以,無論是頓悟或漸修,在見地、修證及行願上,均詳細舉例説明。 《圓覺經》是由十二位菩薩一一上來提問題,這十二位菩薩排列的順序,隱藏很大的祕密,南師已在書中告訴各位了。這十二位菩薩中,四位菩薩為一組,第一組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第二組是大乘漸修法門,第三組是漸修法門的入手,而後到大澈大悟的境界……
法華經講義第五輯
本書特色 此書為平實導師始從2009/7/21演述至2014/1/14之講經錄音整理所成。世尊一代時教,總分五時三教,即是華嚴時、聲聞緣覺教、般若教、種智唯識教、法華時;依此五時三教區分為藏、通、別、圓四教。本經是最後一時的圓教經典,圓滿收攝一切法教於本經中,是故最後的圓教聖訓中,特地指出無有三乘菩提,其實唯有一佛乘;皆因眾生愚迷故,方便區分為三乘菩提以助眾生證道。世尊於此經中特地說明如來示現於人間的唯一大事因緣,便是為有緣眾生「開、示、悟、入」諸佛的所知所見──第八識如來藏妙真如心,並於諸品中隱說「妙法蓮花」如來藏心的密意。然因此經所說甚深難解,真義隱晦,古來難得有人能窺堂奧;平實導師以知如是密意故,特為末法佛門四眾演述《妙法蓮華經》中各品蘊含之密意,使古來未曾被古德註解出來的「此經」密意,如實顯示於當代學人眼前。乃至〈藥王菩薩本事品〉、〈妙音菩薩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普賢菩薩勸發品〉中的微細密意,亦皆一併詳述之,開前人所未曾言之密意,示前人所未見之妙法。最後乃至以〈法華大意〉而總其成,全經妙旨貫通始終,而依佛旨圓攝於一心如來藏妙心,厥為曠古未有之大說也。大約25輯。每輯300元。
智慧之光一、二:蓮花生大士甚深伏藏《道次第.智慧藏》(套書不分售)
◎2016年蓮師本命年必讀經典! ◆為第二佛蓮花生大士口授教法之聖典,是留給後世最珍貴、簡潔且深奧的教法精華。 ◆一切伏藏珍寶之薈萃,從佛法高深見地到完整的修行法門,凝聚整個證悟道之精髓。 本書特色 1.蓮師所開示之根本文《道次第.智慧藏》是大伏藏師秋吉.林巴所取出的一部伏藏;加上大譯師毗盧遮那化身的蔣貢.康楚對其所著的「釋論」。兩者結合成一部完整的文典,涵蓋舊譯寧瑪派的一切密續、經教、竅訣,無論是在過去、現在或未來,都至為珍稀。 2.另外,由蔣揚.札巴口述、久恰仁波切書寫記錄,對上述「釋論」的註解《入智道》,還有其他諸位大師如:法王頂果欽哲仁波切與祖古烏金仁波切的闡釋,亦收錄於本書中。 3.這是蓮師究竟教言的心要所在,容易理解又方便依循。 《智慧之光‧一》主要講述:對金剛乘佛教見解的深入說明。開宗明義即為基的自性,即遍於一切眾生之中的「佛性」,接著講授對於一切道乘共通的教法,最後以大乘教法和銜接到金剛乘的相關教法為結尾。 《智慧之光‧二》重心在於:金剛乘的「生起次第」修行法門。以灌頂和密續三昧耶的性質為始,接著是對生起次第的闡釋。 大悲香官網:www.hhkheart.com
法華經講義第四輯
本書特色 此書為平實導師始從2009/7/21演述至2014/1/14之講經錄音整理所成。世尊一代時教,總分五時三教,即是華嚴時、聲聞緣覺教、般若教、種智唯識教、法華時;依此五時三教區分為藏、通、別、圓四教。本經是最後一時的圓教經典,圓滿收攝一切法教於本經中,是故最後的圓教聖訓中,特地指出無有三乘菩提,其實唯有一佛乘;皆因眾生愚迷故,方便區分為三乘菩提以助眾生證道。世尊於此經中特地說明如來示現於人間的唯一大事因緣,便是為有緣眾生「開、示、悟、入」諸佛的所知所見──第八識如來藏妙真如心,並於諸品中隱說「妙法蓮花」如來藏心的密意。然因此經所說甚深難解,真義隱晦,古來難得有人能窺堂奧;平實導師以知如是密意故,特為末法佛門四眾演述《妙法蓮華經》中各品蘊含之密意,使古來未曾被古德註解出來的「此經」密意,如實顯示於當代學人眼前。乃至〈藥王菩薩本事品〉、〈妙音菩薩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普賢菩薩勸發品〉中的微細密意,亦皆一併詳述之,開前人所未曾言之密意,示前人所未見之妙法。最後乃至以〈法華大意〉而總其成,全經妙旨貫通始終,而依佛旨圓攝於一心如來藏妙心,厥為曠古未有之大說也。大約25輯。每輯300元。
法華經講義第三輯
此書為平實導師始從2009/7/21演述至2014/1/14之講經錄音整理所成。世尊一代時教,總分五時三教,即是華嚴時、聲聞緣覺教、般若教、種智唯識教、法華時;依此五時三教區分為藏、通、別、圓四教。本經是最後一時的圓教經典,圓滿收攝一切法教於本經中,是故最後的圓教聖訓中,特地指出無有三乘菩提,其實唯有一佛乘;皆因眾生愚迷故,方便區分為三乘菩提以助眾生證道。世尊於此經中特地說明如來示現於人間的唯一大事因緣,便是為有緣眾生「開、示、悟、入」諸佛的所知所見──第八識如來藏妙真如心,並於諸品中隱說「妙法蓮花」如來藏心的密意。然因此經所說甚深難解,真義隱晦,古來難得有人能窺堂奧;平實導師以知如是密意故,特為末法佛門四眾演述《妙法蓮華經》中各品蘊含之密意,使古來未曾被古德註解出來的「此經」密意,如實顯示於當代學人眼前。乃至〈藥王菩薩本事品〉、〈妙音菩薩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普賢菩薩勸發品〉中的微細密意,亦皆一併詳述之,開前人所未曾言之密意,示前人所未見之妙法。最後乃至以〈法華大意〉而總其成,全經妙旨貫通始終,而依佛旨圓攝於一心如來藏妙心,厥為曠古未有之大說也。大約25輯。每輯300元。
法華經講義第二輯
此書為平實導師始從2009/7/21演述至2014/1/14之講經錄音整理所成。世尊一代時教,總分五時三教,即是華嚴時、聲聞緣覺教、般若教、種智唯識教、法華時;依此五時三教區分為藏、通、別、圓四教。本經是最後一時的圓教經典,圓滿收攝一切法教於本經中,是故最後的圓教聖訓中,特地指出無有三乘菩提,其實唯有一佛乘;皆因眾生愚迷故,方便區分為三乘菩提以助眾生證道。世尊於此經中特地說明如來示現於人間的唯一大事因緣,便是為有緣眾生「開、示、悟、入」諸佛的所知所見──第八識如來藏妙真如心,並於諸品中隱說「妙法蓮花」如來藏心的密意。然因此經所說甚深難解,真義隱晦,古來難得有人能窺堂奧;平實導師以知如是密意故,特為末法佛門四眾演述《妙法蓮華經》中各品蘊含之密意,使古來未曾被古德註解出來的「此經」密意,如實顯示於當代學人眼前。乃至〈藥王菩薩本事品〉、〈妙音菩薩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普賢菩薩勸發品〉中的微細密意,亦皆一併詳述之,開前人所未曾言之密意,示前人所未見之妙法。最後乃至以〈法華大意〉而總其成,全經妙旨貫通始終,而依佛旨圓攝於一心如來藏妙心,厥為曠古未有之大說也。大約25輯。每輯300元。
實相經宗通第一輯
學佛之目的在於實證一切法界背後之實相,禪宗稱之為本來面目或本地風光,佛菩提道中稱之為實相法界;此實相法界即是金剛藏,又名佛法之祕密藏,即是能生有情五陰、十八界及宇宙萬有(山河大地、諸天、三惡道世間)的第八識如來藏,又名阿賴耶識心,即是禪宗祖師所說的真如心,此心即是三界萬有背後的實相。 證得此第八識心時,自能瞭解般若諸經中隱說的種種密意,即得發起實相般若──實相智慧。每見學佛人修學佛法二十年後仍對實相般若茫然無知,亦不知如何入門,茫無所趣;更因不知三乘菩提的互異互同,是故越是久學者對佛法越覺茫然,都肇因於尚未瞭解佛法的全貌,亦未瞭解佛法的修證內容即是第八識心所致。本書對於修學佛法者所應實證的實相境界提出明確解析,並提示趣入佛菩提道的入手處,有心親證實相般若的佛法實修者,宜詳讀之,於佛菩提道之實證即有下手處。 & 平實導師述著,共八輯,已於2014/01/31起開始出版,每二個月出版一輯。 & ——正智出版社——
法華經
《法華經》、《楞嚴經》、《華嚴經》並稱「經中之王」《法華經》在佛教思想史、佛教文學史更具有不朽地位對中國佛教思想的影響無遠弗屆,歷代各種經典受持讀誦書寫者無出其右根據聖嚴法師的統計,《法華經》中約有60種修行方式。胡適更讚譽《法華經》是部優美的文學作品。為人所熟知的著名《法華經》「法華七喻」,就是用七個生動的故事,來闡釋大乘佛教的教理。《法華經》在弘揚三乘歸一佛乘,調和大小乘的各種說法,主張一切眾生都能成佛。將佛陀教說真理運用詩、譬喻、故事等文學手法呈現。是生活中非常實用有用的佛法。在菩薩信仰中,影響最大的當屬觀世音菩薩的信仰,而這一信仰與《法華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雖然在《法華經》出現之前佛經中已經出現觀世音菩薩的記載,但後世奉行的經典依據,卻是源於本經中〈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生動有趣的法華七喻巧妙地展現佛陀的慈悲教化,也是大家奉持本經的原因之一。本經後半部再再宣說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法華經》的功德利益,是其他經典所不及。證嚴法師說:《法華經》可以說是三根普被,上、中、下各類根性的人,都易接受,從生活中善加體會,必可相互印證。本書《法華經》開本大方,編排清晰疏朗,共分題旨解說、原典、譯文、注釋,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重新詮釋和解析佛經旨意。讀者可透過此書輕鬆運用《法華經》的心法,當作讀經的誦念本,同時清楚了解《法華經》的文句涵義。
智慧之日:讀懂龍樹《中觀根本慧論》的27堂課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是舉世公認當今世代最高成就的佛教學者與禪修大師之一。他將龍樹菩薩廣博且複雜的分析論理《中觀根本慧論》,以簡潔、精要、平易近人且實用的風格重新呈現。使現代人學習中觀倍感親切且效果絕佳,進而明白空性的真實義理和體驗。深刻、簡明且詩意──堪布仁波切的闡述方式,不但以其多年來寶貴的修持經驗以及學術深度,為讀者化繁為簡,更能善巧精妙地結合邏輯論理,令讀者對於「空性」產生豁然清朗的體驗。其中,更不時引述密勒日巴、戈倉巴及仁波切自心流露的金剛歌訣,使得全書的閱讀,深刻、簡明且詩意。現代人需要精要的佛法,需要深妙卻易懂、隨時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教法。本書摘選《中論》每一章的重要偈頌,以親切易懂且效果絕佳的方式,帶您直接驅入龍樹菩薩這部論典的心要,提供您迅速掌握大乘佛教深奧空性的良機。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這本《智慧之日》,是以龍樹菩薩的《中觀根本慧論》,加上近代偉大上師米滂仁波切的釋論作為全書的架構;並從《中觀根本慧論》每一章中,選出最重要的偈子,加以解釋。從「因果」一直分析到「見地」,只要跟隨著27個主題論理,就能完全掌握龍樹菩薩的見地,對「空性」得到完全的確信。閱讀、思維、禪修本書的教導,你對於實相本性的智慧也會大幅增長。這份了悟實相本性而帶來內在的寧靜,是外在環境所無法動搖的真正快樂與自在。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硬筆鈔經本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出自楞嚴經第五卷,是佛已證阿羅漢的大弟子和菩薩們,分別在佛前說明自己最初是如何修行?如何得道?用的是什麼方法?證得什麼果位而得到圓滿通達?一共有二十五種圓通法門,〈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便是其中之一。〈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念佛法門,就是要我們用全部的身心,還有環境,完全融合在佛號裡,也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就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主要內容。聖嚴法師鼓勵大眾鈔經,因為鈔經一遍,勝過閱讀十遍。《祈願鈔經》系列,因應現代人書寫的習慣,特別請書法名家陳一郎以硬筆楷書書寫。透過鈔經,在安定身心的同時,還可體會中華文化的書寫傳統美感,練習優美的硬筆字。本書內容亦包含經典的解說,可以快速掌握佛典經義,鈔經的同時,更可深入體驗佛陀所說之法。方便攜帶的開本,可誦讀、可抄寫,無論是自修用功,或是為別人祈福發願,都能寫出安心的力量。本書特色1. 《祈願鈔經》系列,因應現代人書寫的習慣,特別請書法名家陳一郎以硬筆楷書書寫。透過鈔經,在安定身心的同時,還可體會中華文化書寫的傳統美感,練習優美的硬筆字。2. 精致的設計、方便攜帶的開本,可誦讀、可抄寫,無論是自修用功,或是為別人祈福發願,都能寫出安心的力量。3. 聖嚴法師解說鈔經的功德和意義,讓人了解鈔經注意事項,以及正確認識鈔經的意義。4. 題解摘錄整理自聖嚴法師著作《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讓大眾不只鈔經,更能透徹了解經文義涵。5. 內容包含鈔經儀軌,如禮如儀,安定身心,讓鈔經是自利利他的修行法門。6.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硬筆鈔經本可抄寫26遍。7. 硬筆鈔經本採用書法藝術概念,邀請書法家以硬筆楷書書寫,既有書法氣韻生動的美感、自在變化的空間感,更符合現代人書寫的便利。為讓讀者感受書法的傳統美感,特別選用「古典字型」,希望透過鈔經來修心外,也能細細體會中國書法文化的深度。8. 增加手抄〈開經偈〉與〈迴向偈〉,鈔經儀軌更加圓滿。
維摩詰經講記(第六輯)
本經係世尊在世時,由等覺菩薩維摩詰居士藉疾病而演說之大乘菩提無上妙義,所說涵蓋甚廣,然極簡略,是故今時諸方大師與學人讀之悉錯解,何況能知其中隱含之深妙正義,是故普遍無法為人解說;若強為人說,則成依文解義而有諸多過失。今由平實導師公開宣講之後,詳實解釋其中密意,令維摩詰菩薩所說大乘不可思議解脫之深妙正法得以正確宣流於人間,利益當代學人及諸方大師。書中詳實演述大乘佛法深妙不共二乘之智慧境界,顯示諸法之中絕待之實相境界,建立大菩薩妙道於永遠不敗不壞之地,以此成就護法偉功,欲冀永利娑婆人天。已經宣講圓滿,將整理成書、廣為流通,以利諸方大師及諸學人。全書六輯,每輯三百餘頁,優惠價各200元,每二個月出版一輯。
維摩詰經講記(第五輯)
本經係世尊在世時,由等覺菩薩維摩詰居士藉疾病而演說之大乘菩提無上妙義,所說涵蓋甚廣,然極簡略,是故今時諸方大師與學人讀之悉錯解,何況能知其中隱含之深妙正義,是故普遍無法為人解說;若強為人說,則成依文解義而有諸多過失。今由平實導師公開宣講之後,詳實解釋其中密意,令維摩詰菩薩所說大乘不可思議解脫之深妙正法得以正確宣流於人間,利益當代學人及諸方大師。書中詳實演述大乘佛法深妙不共二乘之智慧境界,顯示諸法之中絕待之實相境界,建立大菩薩妙道於永遠不敗不壞之地,以此成就護法偉功,欲冀永利娑婆人天。已經宣講圓滿,將整理成書、廣為流通,以利諸方大師及諸學人。
維摩詰經講記(第四輯)
本經係世尊在世時,由等覺菩薩維摩詰居士藉疾病而演說之大乘菩提無上妙義,所說涵蓋甚廣,然極簡略,是故今時諸方大師與學人讀之悉錯解,何況能知其中隱含之深妙正義,是故普遍無法為人解說;若強為人說,則成依文解義而有諸多過失。今由平實導師公開宣講之後,詳實解釋其中密意,令維摩詰菩薩所說大乘不可思議解脫之深妙正法得以正確宣流於人間,利益當代學人及諸方大師。書中詳實演述大乘佛法深妙不共二乘之智慧境界,顯示諸法之中絕待之實相境界,建立大菩薩妙道於永遠不敗不壞之地,以此成就護法偉功,欲冀永利娑婆人天。已經宣講圓滿,將整理成書、廣為流通,以利諸方大師及諸學人。
維摩詰經講記(第三輯)
本經係世尊在世時,由等覺菩薩維摩詰居士藉疾病而演說之大乘菩提無上妙義,所說涵蓋甚廣,然極簡略,是故今時諸方大師與學人讀之悉錯解,何況能知其中隱含之深妙正義,是故普遍無法為人解說;若強為人說,則成依文解義而有諸多過失。今由平實導師公開宣講之後,詳實解釋其中密意,令維摩詰菩薩所說大乘不可思議解脫之深妙正法得以正確宣流於人間,利益當代學人及諸方大師。書中詳實演述大乘佛法深妙不共二乘之智慧境界,顯示諸法之中絕待之實相境界,建立大菩薩妙道於永遠不敗不壞之地,以此成就護法偉功,欲冀永利娑婆人天。已經宣講圓滿,將整理成書、廣為流通,以利諸方大師及諸學人。
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二輯
本經詳述在家菩薩修學大乘佛法,應如何受持菩薩戒?對人間善行應如何看待?對三寶應如何護持?應如何正確地修集此世後世證法之福德?應如何修集後世「行菩薩道之資糧」?並詳述第一義諦之正義:五蘊非我非異我、自作自受、異作異受……等深妙法義,乃是修學大乘佛法、行菩薩行之在家菩薩所應當了知者。出家菩薩今世或未來世登地已,捨報之後多數將如華嚴經中諸大菩薩,以在家菩薩身而修行菩薩行,故亦應以此經所述正理而修之,配合《楞伽經、解深密經、楞嚴經、華嚴經》等道次第正理,方得漸次成就佛道;故此經是一切大乘行者皆應證知之正法。
楞伽經詳解
楞伽經詳解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簡稱【楞伽經】,是大乘佛教中極重要之經典;既是法相唯識宗之根本經典,亦是中國禪宗開悟聖者自我印證及悟後起修之依據經典;故初祖菩提達摩大師以此經典連同佛缽祖衣一併交付二祖慧可大師,以為傳法印證。禪者可依此經建立正知正見,避免錯悟大師誤導參禪方向,未來證悟可期。 然此經典文辭古樸,艱深難會,證悟之人亦多不解,何況未悟錯悟之人?是故古今大師雖然多有註釋,皆類未悟錯悟諸師依文解義,難得佛旨。現代佛子古文造詣粗淺,又兼未曾證悟,不解佛意,以致發心印經之時,斷句錯誤之處極多,讀者轉更難解;有鑑於此,依所語證如來藏之體驗觸而作白話闡釋。 作者簡介 蕭平實 一九四四年生於台灣中部小鎮農家,世代務農,父祖皆三寶弟子。作者早年游於世務,厭惡迷信。中年歸命三寶,矢志求道,自成念佛功夫,未幾復探驪龍,頷下得珠,發明智慧。逐發悲勇,誓願度眾,護正法眼,創辦台北市佛教正覺同修會,佛教正覺講會。 著有無相念佛等書問世
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本書將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的內義闡述無遺,尤其將普賢行願的修持法門直述公開,顯密融通,是歷年來講解此經所未曾有者。書後並附普賢菩薩有關經文及諸佛菩薩行願。
虛雲和尚法語開示:虛雲和尚法彙(1)
虛雲和尚為民國以來,傳法曹洞,兼嗣臨濟,中興雲門,匡扶法眼,延續溈仰,以一身而繫五宗法脈之禪宗大德。綜其一生,凡淨、苦、孝、忍、定、捨、悲、異、方便、無畏、不放逸諸行,無不奉持。因嘆宗風淪墜,道場廢圯,律教無聞,乃發願振興十方叢林,重建古剎,所重建之大小寺院庵堂共八十餘處,每處皆於竣工時,覓一住持任之,然後悄然退隱。虛雲和尚雖為禪宗巨匠,然亦每教人老實念佛,惟其所撰《楞嚴經玄要》、《法華經略疏》、《遺教經註釋》、《圓覺經玄義》、《心經解》等書,於「雲門事變」時,盡被奪去,今僅存法語、開示、書問、詩歌等文字,後人編為《虛雲和尚法彙》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