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1105_深夜食堂30
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相關主題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明代復古派杜詩學研究【POD】

陳英傑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8/02/01 出版

杜甫是中國古典詩史上最偉大的詩人,歷來對於杜詩的研究,早已構成體系龐大、碩果纍纍的「杜詩學」。明代復古派向有學杜的傳統,其杜詩學自有豐厚內涵,更何嘗只是一種書齋之內的冰冷知識堆砌,與現實詩壇脈搏的緊密連動,尤值得細加關注。本書即是針對復古派杜詩學,加以詳要的研析。內容計分七章,前言、後語之外,大抵依照時代的軸線,依序梳理李夢陽、何景明、謝榛、王世貞、胡應麟、許學夷的杜詩學論述,尤著重於觀察他們如何回應、矯治復古派內部實存的摹擬太甚之弊,乃至於如何堅守復古的信念和價值。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明代老子學詮解的義理向度【POD】

江淑君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8/01/01 出版

本書關注明代老子學發展流衍及其變化遞嬗的概況,針對明人詮解《老子》的義理向度提出幾點觀察。核心主題的論述,主要鎖定在「澄清前人對於老子思想的誤解」與「儒家學說與老子學說的交融互攝」兩個視域。明代學者廓清相關誤解之後,提出「老子非竊弄闔闢之術」、「楊朱之學不盡合於老子」、「申韓少恩非原於道德之意」、「晉人之亂非本於老子」、「老子之學非棄人事而獨任虛無」、「秦愚黔首非本於老子」等等主張,藉此充分討論再次衡定老子思想的精神方向;再者,陽明心學的理論思維與概念術語對於明代老子學的影響,實亦不容忽視。心學思潮的流行漫衍,蓋亦促使儒家學說與老子學說會通的問題意識,在儒者社群之中形成一種集體共識的現象,而在老子學中也成就了「援儒入《老》」的詮解基型。此適足以凸顯出明代老子學不同於其他時代的表徵,因而具有時代與經典水乳交融的深刻意義。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梵文入門與習題分析

吳汝鈞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12/01 出版

本書參考歐美及日本的現代流行的講習梵文文法方式,以三十課全面說明梵文之文法,每課均附有習題;又對於習題皆有詳盡之分析,目的是讓學者能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梵文文法的重要規條,以閱讀印度哲學、宗教特別是佛教的重要典籍如《吠陀》、《奧義書》、《薄伽梵歌》、《心經》、《金剛經》等。梵文是世界最艱難的古典語文之一,單就名詞方面言,有單數、雙數及眾數之別,而在格方面,更有主格、對格、具格、為格、奪格、屬格、處格及呼格八種。故一名詞之語尾變化,可有三乘八亦即二十四種之多。其他如動詞等亦非常複雜繁難。其文法規條,掌握不易。本書除在文法上盡量以通俗易懂文字加以流暢闡釋外,並特別在習題的分析方面著力,全面照顧其深度與廣度。學者在善巧地理解梵文文法外,對於所附的習題,亦要加倍努力練習,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9 特價5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漢書五行志疏證【POD】

張書豪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11/01 出版

本書《漢書五行志疏證》,主要工作有三:首先「分章立題」,根據《洪範五行傳》咎徵類項、班固所收史例,訂立標題,務使條目井然,方便檢閱。其次「廣蒐注解」,蒐羅歷代《漢書》註解,並旁及《周易》、《尚書》、《春秋》相關注疏,以發明《漢書‧五行志》的經說義理和撰作體例。最後「理據箋識」,藉由全面性的回溯釐析,逐一探求董仲舒、劉向、劉歆、京房等學說淵源,並加以箋注表識,以辨析諸家的經義源流。

9 特價52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敘事理論探索與實際批評

尤雅姿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11/01 出版

敘事,就是「說故事」,它包括「怎麼說」的敘述方法和「說什麼」的故事內容。當人類逐步由個體組成小群體,繼而擴大為宗族、社群、城邦,帝國,以及其他諸如宗教、政治、社會等共同體之後,基於各種信息的交際需要與不同的宣傳存心,因而有林林總總的敘事活動與敘事文本相繼產生。通過敘事,人類可以在現在連繫過去,在未來連繫現在,結合物質與精神兩大範疇,將生命經驗封存,以便輸送於時間長河之中,為後世所接收。中國敘事文化源遠流長,從政治職能的書記史官而國史,野史,各類雜史與碑誌傳記,從漢魏六朝小說到唐傳奇,有盛行於寺院的唐代俗講,有流行於勾欄的宋代說書,有載諸簡冊的書面文本,有口頭形態的傳播,有戲劇形態的搬演,有說書底稿的話本,也有模擬話本的章回小說。印刷術發達之後,伴隨著市場經濟與文化產業的行銷策略,書商在刊行小說時附加評點者的閱讀指南,形成了文本與評點並置於扉頁的書面風景,從此展開了別具一格的小說評論。西風東漸進而席捲全球之後,中國敘事文學在題材、技巧、主旨上迭有新變,晚近敘事學興起,更提供了分析文本的理論利器。敘事學雖由西方所創立,但敘事勝場絕不為西方所壟斷,不論是敘事作品的類型、題材,或是敘事技巧上的表現,中國敘事文學都累積了數千年以上的豐富寶藏,探討敘事學時,除了借徑西學的理論方法與框架外,更應放眼於本土中國的敘事文學,才能臨海煮鹽,仰山煉銅。本書由源而委,盡力敘述,唯學海無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敘事」是以符合邏輯結構的組成方式,將圖文影音等符號留存於各種物質載體上,藉以記錄某段時間內的事件或一系列事件。本書觀摩中國古典史觀與文法,折衷西方敘事理論框架,探討中國敘事與理論發展原委,研究範圍涵蓋史傳、俗講、傳奇、話本、四大奇書、戲曲、現代小說,敘事議題包括講述策略、敘事時間與順序調配、故事結構模式與情節組織、人物與環境及關鍵物之塑造等。

9 特價52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文字芳華:第四屆全球華文作家論壇文集

胡衍南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10/01 出版

臺灣師範大學全球華文寫作中心成立於2014年,籌設目的原在吸引具全球影響力之作家來校擔任講座教授,後也陸續聘請海外作家來校短期訪問。常態性活動包括「文學相對論」系列演講、「紅樓文學沙龍」創作對話、以及「文壇新秀寫作班」「文創達人寫作班」兩個系列工作坊。另外,每年固定舉辦「紅樓文學獎」,召開「全球華文作家論壇」,並積極推動國際寫作交流活動。

9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後新儒家與現代之後:林安梧教授回甲誌慶學術論集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10/01 出版

本書內容,係環繞林安梧教授學術研究為核心,針對後新儒學、及儒、釋、道三家與生活世界的融通,所做的專文研究。二○一六年,恰逢林安梧老師回甲華誕,門人有感於長年來得自林老師各方啟益,遂假中興大學舉辦「後新儒學與現代之後──林安梧教授回甲學術會議」,既歡慶林老師壽辰,寄感念意;亦以文會友,與同道相期勉。會議結束,研究專文另再邀集專家外審,期達輔仁增善,思以勉學的目的。全書分列六個單元,共收錄二十三篇文章,除標誌對林老師學思歷程的回顧,亦是學人於專一主題的積學所得。學術志業是生長,也是照亮,由本論集中,來自海峽兩岸師友「對著講」、「接著講」的批判繼承與創造發展,更見後新儒學的發展活力。寄盼時時以「承天命、繼道統、立人倫、傳斯文」為志,同增儒學之新,共豐經典風華。「後新儒學」是儒學面對當下之情境,審視其自身歷史發展而必然提出的「轉向」;「現代化之後」,則是考驗儒學思想活力的重要舞臺。林安梧教授的後新儒學之路提醒我們:面對現代化之後的社會,儒學必須學習重新定位自我的角色。在多元價值的社會中,它必須學習跟其他的文明共同面對現代性所帶來之種種異化以及病痛。在公民社會中探尋對「心性修養」與「社會正義」有恰當衡定的「新外王」;在工具理性高張的現代文明中面對生命的異化,透過儒家型的「意義治療」來尋找人如何「安身立命」的可能;面對話語系統的紛雜多音,儒家不再只是藉由人文建構來彰顯價值理性,而是要展開「文化批判」來展現其思想的活力;最重要的是,必須放下主宰性思考,以「交談性思考」學習與其他文明互動、融通。

9 特價7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典籍英華(上下)【POD】

陳耀南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10/01 出版

第一章 詩經第二章 今古文尚書第三章 周易經傳第四章 三禮第五章 春秋經傳第六章 諸子通說第七章 論語第八章 孟子第九章 荀子第十章 老子第十一章 莊子第十二章 墨子第十三章 公孫龍子與名家第十四章 韓非子第十五章 秦漢之際第十六章 董仲舒、王充第十七章 魏晉玄學第十八章 中土佛法概說第十九章 宋明理學第二十章 歷代經學第二十一章 清代哲學述要第二十二章 道教述要第二十三章 中國基督教發展概略第二十四章 中國伊斯蘭教發展述要

9 特價81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東坡樂府編年箋注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10/01 出版

本書是在朱祖謀《東坡樂府》及龍榆生《東坡樂府箋》的基礎上編寫的。朱祖謀本把蘇軾的大部分詞編年,在注中說明這些詞的創作年載。龍榆生本則據朱祖謀本和其他諸本作了校對,而且對東坡詞中的典故成語作箋,又在某些詞後作了附考,說明詞的大意、寫作背景及相關的事。本書除了仿效以上兩種的編年、注釋、校和附錄的作法,又增加了四個項目:一、本書在可編年的詞後,說明每首詞的寫作時間及為何編於某年的根據。二、本書箋注在龍榆生本基礎上加以補充和發展,並加上卷數、篇名,使讀者查檢方便。三、本書糾正龍榆生本的一些錯誤。四、本書箋注,於罕見字作出解釋之前,加注讀音;或按照詞的聲調的規律,在某首詞中只能讀特定平聲或仄聲的字也加以注音。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說文答問

蔡信發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9/01 出版

本書初版時內有二百八十二題,有些是紹述《說文》的外緣,偏於通論,而今版增加到三百八十二題,多出百題,絕大部分是濃縮作者撰述《說文》的結論,加以慎柬收錄,較為專精。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詩毛氏傳疏(全二冊)【POD】

清.陳奐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9/01 出版

詩毛氏傳疏卷二十三 文王之什詁訓傳弟二十三& 毛詩大雅 文王之什十篇六十六章四百一十四句

9 特價9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徐復觀教授時論語錄精粹

薛順雄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9/01 出版

徐復觀教授曾是台、港兩地最具社會影響力的政論家。在徐教授辭世三十餘年後,文學教授薛順雄先生自徐教授的時論中,選取了一百篇的精粹睿語以成小書,期待能使讀者進一步瞭解徐復觀教授的為人,以及徐復觀教授對社會、文化、教育、政治的觀點和解弊方案。 徐復觀教授的觀點和看法,在歷經了時間的考驗,若能幫助讀者面對今日的世界,那就說明了儒家思想是可持久的,而徐復觀教授的心血也沒有白費。

9 特價16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明清《正蒙》思想詮釋研究:以理氣心性論為中心【POD】

陳政揚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8/01 出版

本書以「理氣心性論」為主軸,探究北宋張載所撰的《正蒙》,在明清理學發展史中的詮釋型態。並分析明清理學家如何藉張載哲學另闢思想視域,使他們在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之外,從氣論重新反思儒家合天人之道。依此,除「緒論」與「結論」兩章外,全書篇章架構共分兩編,約四十萬字。在「第壹編─明清《正蒙》詮釋思想辨析」中,共有七章,每章皆以單一論題,藉由概念澄清的形式呈現反思視角,探究明清理學家如何透過詮釋《正蒙》,回應當時的理學爭議。各章並援引當代理學研究之豐富成果,以期更全面呈現目前學界在此研究領域的開拓。在「第貳編─明清《正蒙》十注思想述評」中,則是以思想詮釋的動態發展為視角,經探討十本明清學者詮釋《正蒙》之作品,分析其思想特色。並以張載之「天地之性/氣質之性」等影響理學至深的思想架構,對比明清注釋《正蒙》者之思想交鋒與差異。

9 特價5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儒學的現代詮釋與時代關懷【POD】

楊自平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8/01 出版

本書呈現作者十餘年來儒學研究的軌跡,內容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傳統儒學的現代啟示,包括從儒學角度探討經濟發展、老年、恐攻、永續發展等時代課題;以及掘發王通、邵雍、方以智思想的新意,考察如何「受用」儒學,與物我關係、生死智慧。第二部分是對當代新儒學的理解與詮釋,主要針對唐、牟、徐三先生的荀子學,以及牟先生的道統觀、歷史哲學,與唐先生的《病裡乾坤》,及唐、牟二先生的外王學進行探討。荀學、歷史哲學、外王學是作者長期對當代新儒學研究的關注點所在。全書宗旨在紹述當代新儒學前輩學者重視闡發儒學深義,以傳統文化為根柢,關心時代議題,思索解決現今世界困境的可行之道,發揚儒學的時代性,使儒學慧命得以延續。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經學通論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8/01 出版

經學博大精深,通論頗為不易。本書分緒論、群經概說、經學簡史、餘論四篇共26章。本書由臺灣大學中文系三位教授合力撰成,內容具概括性而不深奧,論點有一致性而不主觀,敘述簡明而不瑣碎,篇幅適中,便於閱讀。不論初學入門或進階參考,均不失為一適當之讀物。

9 特價63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靈魂餘溫:兩岸現當代文學批評集

黃文倩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8/01 出版

「在那文字的最深處,我們終究會節制修辭。」 閱讀台灣 周志文、邱妙津、賴香吟、胡淑雯、黃麗群、徐譽誠、劉梓潔、吳億偉、林婉瑜 閱讀大陸 王安憶、史鐵生、路遙、石一楓、呂途、梁鴻、董啟章、路內、張楚、文珍 本書收錄作者近十年來的兩岸現當代文學的批評論文。 論者企圖兼容文學、社會與美學的互涉視野,以文本細評、比較文學及相關理論為再解讀的方法,同時嘗試保留一種溫度與靈光的個人感性,出入兩岸三地的代表作家與作品,揭示與反思當中的社會現實、歷史生產、主體困境、精神幻象與審美焦慮,亦是論者長期關注第三世界國家文學困境與特殊性的一些階段性成果。 「對我們這一代人而言,學術不是職業的需要,而更是精神的需要......因為是精神的需要,就不得不時刻以生命的經驗與之周旋。……但如果有一天聽到一聲召喚,世界史是否會重寫?」──楊慶祥序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不只是「風景」的視野:後革命時代兩岸現當代文學比較論

黃文倩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8/01 出版

「只有在對周圍外部的東西沒有關心的『內在的人』(inner man)那裡,風景才能得以發現。風景乃是被無視『外部』的人發現的。」──柄谷行人《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 本書所謂「後革命時代」的兩岸現當代文學比較論,指涉的是在世界冷戰消逝、大陸改革開放、台灣解嚴的新歷史語境下,藉由重新聯繫與考察魯迅、陳映真、茹志鵑、王安憶、莫言、龍瑛宗、路遙、汪曾祺、陸文夫、陳若曦、張大春、駱以軍等代表作家及重要作品,從主題影響、思潮淵源、接受典律、主體比較及想像參照等多種比較視野與類型,分析它們當中的國民性精神交鋒、社會主義思想辯證、抒情與人民性的交會,以及不同歷史語境下的類似主體的交集與差異等等。一方面擴充兩岸現當代文學的共相與特殊性的一些理解進路,二方面證成與強化在兩岸互為他者的凝望下,雙方的文學、歷史與主體,不僅僅只是對方旁觀與靜態審美的「風景」,更是相互介入與督促進步的重要精神力量。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金瓶梅女性身體書寫的敘事意義

林偉淑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8/01 出版

本書探討《金瓶梅》對於女性身體書寫中性別政治、身體感知、身體政治的敘事意義:討論被父權社會規訓的性別政治、文化對於女性的凝視、女性自身的身體意識;討論《金瓶梅》在文化語境下是否有其獨特的敘事觀點,並思考《金瓶梅》身體敘事在小說史上繼承的脈絡以及視角的轉變。 《金瓶梅》透過女性身體敘事,指陳這些女性縱欲或以身體交換利益的身體政治,究竟是反叛傳統道德的情欲自主?或者她們終究是徹底馴服於父權社會?《金瓶梅》透過肉身色欲的複雜性,深刻表達了欲望背後的人性,以及存在的荒涼。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世說新語箋疏(上下)

余嘉錫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8/01 出版

《世說新語》雖是古代的一部小說,但一直為研究漢末魏晉間的歷史、語言和文學的人所重視。作者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史稱「愛好文義,文辭雖不多,足為宗室之表」。此書採集前代遺聞軼事,錯綜比類,分德行、言語等十八門,所涉及到的重要人物不下五六百人,上自帝王卿相,下至士庶僧徒,都有所記載。本書名為「箋疏」,是余嘉錫先生所著。箋疏內容極為廣泛,但重點不在訓解文字,而主要注重考案史實。對《世說》原作和劉孝標《注》所說的人物事蹟,一一尋檢史籍,考核異同;對原書不備的,略為增補,以廣異聞;對事乖情理的,則有所評論,以明是非。同時對《晉書》也多有駁正。《世說》(包括劉注)所涉及人物共達一千五百餘人,而名號及稱謂不一,舊刻本雖附有「釋名」,然極不完備。又《世說》一書,劉注徵引典籍達四百餘種,今絕大部分已亡佚。為便於讀者查索本書中的人名、書名,特編《世說新語》常見人名異稱表、人名索引、引書索引。

9 特價5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古典文學論文集【POD】

尤信雄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7/01 出版

本論文集裒輯作者三十餘年來所發表之論文廿一篇,為作者講授中國文學史及文學專題研究之心得,每有個人沉潛深思之獨得。以中國古典文學之特質、演進、文體論之建立、文學批評之商榷為主軸,並對傑出之純文學作家之獨特成就,史學及子學之雜文學卓越名家之學術貢獻與影響,深入論述,並對文學史上有爭論之作家及作品,作超然深入之分析評論,期能還其真相。論文集前兩篇先後發表於國際學術研討會,其他多發表於大學之學報、學術雜誌。綜觀本論文集涵蓋中國古典文學及史學、子學,互為融合包容,而呈現中國古典文學獨有之另一特色。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沈思儒家:儒學儒教的鉤深致遠【POD】

潘朝陽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7/01 出版

本書所謂儒教,有幾個層次。最高的是儒家常道及其經典,再者是從常道而發用展現出來的政治、社會的教化內容;在政治方面稱為政教,在社會方面稱為社教,再又有儒者規劃設計並且實施的國家體制以及庶民社會的教育建制和施作,另外,此所言教者,亦具有儒家的「終極關懷」下的宗教性信念、性情及由此而發展建立的祭祀之禮文和其體系。 以上所言儒教,在儒家的實踐史中,具總體整全性而連貫為一體,於人而言,即上從聖賢而中通於儒士且下及於庶民;於地而言,從傳統的中原發端普及於邊陲,故大陸與臺灣,儒教之發用和實施實則一也;就文而言,則從大傳統經典的傳承而往下敷播成為社會小傳統中的禮樂文制,當然,儒家之教,也從道統下貫到政統。 筆者創作之主旨,即依上述觀點,通過古今不易和變易之道,而用心沈思中國儒家的道學及其教化,並表顯為文章,而集成此書。

9 特價5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皇明詩選研究:雲間三子與幾社經世之學

司徒國健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7/01 出版

本書是作者研究《皇明詩選》的力作,改寫經年,補闕追新,是第一本研究《皇明詩選》及其與經世思潮之關係的專著。 全書共五章,內容包括《皇明詩選》版本與旨歸、雲間三子與幾社淵源、陳子龍詩學考辨、經世思潮及其相關問題,觸及同類研究所未及的領域。本書開拓學界對陳子能等人及晚明復古詩學的新方向,對經世之學與詩文選本的研究而言,皆有貢獻。

9 特價2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彙編校註綴白裘(全5冊)【POD】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7/01 出版

錢德蒼,字沛思,號慎齋,又號鏡心居士、醉侶山樵、古泉居士,清乾隆年間(?~1774)江蘇長洲人,在蘇州開設「寶仁堂」書坊。 乾隆二十八年(1763),錢德蒼萌意編選戲曲舞台型散齣選本《綴白裘》,自乾隆二十九年(1764)至乾隆四十一年(錢德蒼,清乾隆間江蘇長洲人,在蘇州開設「寶仁堂」書坊,自乾隆29年至41年編選出版戲曲選本《綴白裘》。歷經十三年,五個階段,前後選刊五百多個選齣。 《綴白裘》因應乾隆時期觀眾的審美觀,以及地方戲崛興的情勢,藉由「仿擬演出流程」的體例、選刊流行盛演劇碼、改造修編、提供「摘錦」與「串本」兩種演出形式等編輯策略,吸引梨園界爭相採用,奉為指南。不只在崑劇風華正茂、地方戲艷姿初綻的年頭引領風騷,清末雅音沒落之際,這本書被改造成閱讀本,陪伴雅嗜戲曲藝術的文人雅士。直到現在,其重要性與影響力也沒有減降,研究者透過它,尋繹當時舞台的演出情況,劇壇的潮流風尚,修編剪裁的手法,腳色行當的變改,聲腔腔調的特質……錢德蒼編《綴白裘》是戲曲研究的寶庫。 有鑑於此,1940年中華書局在胡適先生的策劃下,出版了《綴白裘》汪協如點校本,滿足廣大專業研究者和戲曲愛好者的需求。七十多年來,《綴白裘》汪協如點校本廣為學界運用,可惜的是,它有諸多問題: 1.其底本是乾隆皇帝下令竄改、喪失原貌的四教堂本。眾所皆知,打上政治馬賽克的本子是不能作為底本的。 2.擅改文字,沒有出校記,錢德蒼記錄下來的改編、演出實況因而喪失。& 3.對表演的認識不足。如〈打店〉的「一鑼」兩字表示要打一下鑼,該書誤以為是曲文。 4.對文本的認識未達精熟。《綴白裘》的選齣大多數沒有按照劇情先後次序排列,且許多是經過修編加工,若點校者文本熟悉度未達精熟,就會誤解情節、文意。如《西廂記‧遊殿》將法聰師徒名張冠李戴,讓人扼腕。 5.曲文斷句沒有參考律譜。該書對曲格認識似有不足,也沒有「曲文斷句應參考律譜」的觀念,因而有些斷句令人愕眙。如《琵琶記‧掃松》的【虞美人】應斷作:「青山今古何時了?斷送人多少!孤墳誰與掃荒苔?連塜陰風吹送紙錢來遶。」竟斷作:「青山今古何時了?斷送人多少!孤墳誰與掃?荒苔連塜,陰風吹送紙錢來遶」 。 2009年秋,編註者黃婉儀對《綴白裘》展開初步的認識與整理,2012年冬,決定著手重新點校。第一步,就是理繹《綴白裘》複雜的版本系譜。 《綴白裘》版本眾多,黃婉儀蒐閱傳世所有版本,全面理繹其版本系譜(最原始的寶仁堂系統、盜版的鴻文堂系統、打上政治馬賽克的四教堂與集古堂共賞齋系統、刪去所有政治違礙選齣的學耕堂改輯系統、合綴本系統、重組本系統)。以最原始的錢德蒼的寶仁堂本為主要底本重新點校,書名《彙編校註綴白裘》。 秉持的理念是: 一, 求全求備,彙集各系統所有選齣。 二, 讓不同專業各種背景的讀者迅速且正確掌握單齣的劇情。 三,提供戲曲學者延伸研究的資料。 「彙編」指:彙集傳世所有版本的全部選齣。 「校註」包括「腳色說明」、「校記」、「按語」。 各齣首依出場序條列各腳色扮演的人物,是為「腳色說明」。雖說廣為人知的劇碼讀者一看「腳色」就知道代表哪個人物,如《牡丹亭‧遊園》的「旦」、「貼」,一看就知道「旦」是小姐杜麗娘,「貼」是婢女春香,且書中半數以上人物一上場就自報家門,但編註者還是不憚繁瑣條列「腳色說明」,原因在於: 1. 不同學術背景、領域的讀者,文本熟悉程度有別。 2.《綴白裘》是經過改編的台本,其應工腳色與原作劇本不完全相同。 3.有些選齣一個腳色名目代表兩個不同人物,「腳色說明」幫助讀者迅速正確掌握單齣的劇情。 「校記」說明「糾訛錯、補漏略、勘是正」的依據或理由。採用的參校本將近兩百本,分為三類:一是不同版本系統的《綴白裘》,二是劇作,三是其它坊刻散齣選本或曲譜。 各齣末有「按語」,首先指出該齣出處,或主體情節、曲文與某版本劇作之某齣接近,間及選文與劇作重要差異。其次,全面整理各選齣在傳世坊刻散齣選本選刊的情形,間及在散齣鈔本選抄的情形,若諸選本文字內容有重大差異則略加說明。斯為編註者多年勤力所在,供戲曲研究者參考。 《綴白裘》蓄藏博多、舄奕久長、影響深遠,是明清戲曲與文化研究的寶庫。《彙編校註綴白裘》對這個寶庫進行全面的整理:彙集傳世所有版本的全部選齣;糾錯補漏,嚴覈是非,錄記異文;整理選齣在其它散齣選本選刊的情形。願有助博雅君子擴延深化戲曲研究,或開展戲曲以外的研究向度,觸手成春,抉發熠耀遼敻的文化視景。

9 特價27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詩經評釋(上下)【POD】

朱守亮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6/01 出版

本書為使讀者能了解熟悉詩經每詩情志旨趣所在,篇章字句之義外,則重在欣賞品評。

9 特價9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二十世紀中國傳統繪畫四大家美學觀念及其實踐研究【POD】

佘佳燕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6/01 出版

本文基於「傳統」並非等同落後,文學藝術有其超越時間的永恆價值為起點,回望二十世紀傳統中國繪畫家中的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黃賓虹四人的美學觀念及其實踐進行研探,以期在當前多元化的時代,用中國文藝精神豐富世界文化。本文以中國傳統繪畫四大家的畫論文本為主,輔以畫家的詩、畫分析,結合傳記與時代處境考察,整合文學、藝術、歷史等不同學科,用跨領域的文化史視野進行理解詮釋,藉此彰顯傳統中國繪畫美學觀念之意涵的豐富性。全文大抵由畫家所處時代情境,到畫家主體論,再到師法途徑的創作論,最後到完成畫作後四絕全才的作品論,逐章探索四大家如何回應雅俗共賞與科學寫實的時代問題,並且從中歸結出中國傳統繪畫於二十世紀的重要特徵與意義。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文心雕龍》五十篇細讀

游志誠  著
文津 出版
2017/06/01 出版

民國以來, 龍學專書,出版很多, 但是這一本絕不一樣 它是:& 1.第一次逐字逐句追溯《文心雕龍》全書每一篇的《周易》影響& 2.也是第一本分析文心全書的子學內涵& 3.更是第一位示範《文心雕龍》五十篇每一篇怎樣做實際批評& 寄望龍學未來研究,既有筏,也能登岸

特價6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說文部首類釋

蔡信發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6/01 出版

本書要點有三:說解《說文》五百四十部首之形、音、義,明其正譌,此其一;區分五百四十部首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類,別其異同,此其二;增刪五百四十部首,定其然否,此其三。為便於讀者了解部首之類釋,乃於各類說解之前,分置一文,詳加析論,而此四文乃筆者歷年所發表者,復益以頃所修正者,為配合本書之需要,特予增補充整,布列於斯。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音韻闡微【POD】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5/01 出版

《音韻闡微》,十八卷。清李光地、王蘭生等奉敕纂修。成書於清雍正四年(一七二六)。 《音韻闡微》對於反切作了重大的改良。改良的反切,用當時官話音拚切是十分順口的。如:“公”,舊韻書作“古紅切”,此書作“姑翁切”;“巾”,舊韻書作“居銀切”,此書作“基因切”;“牽”,舊韻書作“苦堅切”,此書作“欺煙切”;“蕭”,舊韻書作“蘇彫切”,此書作“西腰切”。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禪的存在體驗與對話詮釋【POD】

吳汝鈞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4/01 出版

本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闡述作者在禪修方面的經驗與存在的體驗,最後帶出圓禪的實踐與思想形態。禪修方面包括讀經、參話頭公案、寺院掛單、作功課、跑香、唸佛、劃一圓相、讀禪畫、讀禪書法、坐禪。最後的坐禪是最重要的,它承繼達摩面壁、早期的頭陀行,經曹洞宗而到天童如淨,最後歸宗於道元的「只管打坐」。圓禪表示佛學經華嚴宗、天台宗的圓教模型的開拓,在義理上已無可再進,此下只有工夫實踐、平常心的生活修習之路。第二部分則是同學與老師間的對話研習。同學先作好準備,然後口頭作報告,老師則相應地作口頭的評論、補充與提示。整個課程是一種對話的活動,有報告、提問與質疑。所牽涉的禪法有達摩與早期禪、北宗禪、惠能禪、馬祖禪和臨濟禪。最後帶出來的是禪的兩種體系或形態:清淨心禪與平常心禪。前者的起點是如來藏自性清淨心,其禪習、禪修的方法為捨妄歸真。後者的起點是平常一念心,其修習的方法是突破這平常一念心所涵藏著的一切二元性格的背反,以臻於絕對無待的、自在無礙的生命境界。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左傳》後勤制度考辨

黃聖松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4/01 出版

近代出版討論兩周軍事制度之專書,不乏名家之筆,然專論後勤制度者卻付之闕如。本書總計分為緒論、本論上、中、下三編及結論,三編內容為全文研究成果,總計為十二章,提出六項議題:一、「輜重」之形制,二、「輜重」載運物資內容,三、戰鬥部隊與「輜重」之比例,四、後勤人員組成分子、身分及其分工,五、後勤運輸與駐紮營壘推估,六、後勤指揮系統之梗概。期許能於前人研究成果之上再進一步,將個人讀書心得形諸文字,嘗試勾勒春秋時代後勤制度之梗概。

9 特價52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新編美國宗教史

黃兆群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4/01 出版

美國宗教文化是美國文化的主要根基。本書從美國歷史發展的視角,精彩地演示了美國人民從草創時代到20世紀晚期如詩如歌的宗教歷程。

特價4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顏回形象與儒道人觀探索

許從聖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4/01 出版

本書將指出,顏回「好學進德」、「心齋坐忘」、「氣化」、「玄化」、「樂道」、「學聖」等諸「形象」,組織成儒道人觀體系的運行圓周。形象與人觀實如珠網牽連的共生關係。依此脈絡,無論是詩劇美趣的玄化顏回觀,還是理學向上超拔的體天樂道顏回觀,背後包含身體與社會間的關係互動,名教與自然間的調和抗爭,道德相與超道德相的工夫分際,都是還原與重構顏回形象的珍貴線索,也對儒道思想「如何成就理想之人」此一真實問題,提供另種關照視角和解答的可能性。

9 特價369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博物館社會學:以社會文化理論對博物館的考察

廖世璋  著
五南 出版
2017/03/10 出版

「博物館並無法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博物館本身並無意義,是社會賦予了它的意義,因此,社會變遷而博物館範型也會跟著變動。」無論是各類型的博物館:歷史是社會事件的縮影、藝術是社會中美的展現、科學是社會形構的原理,都與社會息息相關產生互動關係。 本專書是藉由社會文化理論對於博物館進行考察研究,提出一個反思及批判性的觀點,以更深入的剖析台灣地區的博物館現象,像是:(1)政治現象:各地方許多博物館是被政治的邏輯所生產出來,而變成蚊子館;(2)經濟現象:古蹟是以空間保存來記錄歷史,但是在再利用時卻經常出現與當時指定為古蹟時,所保存的歷史文化價值無關的經營方式,尤其是後現代社會中復古符號表層消費的風格餐廳;(3)空間現象:博物館與地方居民生活脫節,甚至發生矛盾、衝突的情形;(4)時間現象:博物館的展品從各地去脈絡化蒐集至同一個展區空間,又再現及脈絡化等。 從台灣及全世界各地共計數十個博物館,在現場進行的田野調查案例中,指出博物館一直是一個意義與價值的再現場域,博物館本身再現了社會知識範型;博物館內的物件本身並沒有價值與意義,是詮釋工作再現了物件的生命,因此,博物館呈現的真實性是再現的真實性。 本專書同時指出博物館過去經常是外來文化的產物,憂心對於地方本土文化的衝擊,進而翻轉並提出許多地方重要的宮廟,應該視為台灣本土化的博物館範型,最後,並提出一個「博物館社會運動」的路線。 本專書從古典社會學引用到近期文化研究理論,希望透過社會文化理論開啟博物館研究的另一個視野。

95 特價36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POD】

林安梧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3/01 出版

本書先經由類型學的對比指出中西宗教之異同,並由弗蘭克意義治療法之啟發,進一步以之為對比,闡發中國儒、道、佛三教所隱涵的治療學思維,指出儒家型的意義治療學之所重在於「我,就在這裡」,弗蘭克的意義治療學所重在於「我,向前開啟」,道家型的存有治療學則重在於「我,就在天地間」,佛教型的般若治療學之所重則在於「我,當下空無」,民間善人王鳳儀所提出之五行治療學則重在於「撥陰取陽,進一步以開其源,退一步以培其本」。但願如此能克服存在的異化,歸復生命之自身。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新儒家的精神方向【POD】

蔡仁厚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3/01 出版

1. 中國文化開合發展的方向 2. 新儒家的精神方向 3. 新儒家的批判性與戰鬥性 4. 儒家精神與道德宗教 5. 孔子與耶穌 6. 關於宗教的會通問題 7. 如何了解儒家學問 8. 從漢武帝「獨尊儒術」談起 9. 儒家的狂狷精神 10. 中國哲學史的分期 11. 為宋明理學辯誣 12. 「性理」的全義與偏義 13. 朱子學的綱脈與朝鮮前期之朱子學 14. 朱子學的新反省與新評價 15. 王陽明論「經學即心學」 16. 王門天泉「四無」宗旨之論辯 17. 巍巍大人:敬悼 熊十力先生 18. 敬悼 唐君毅先生 19. 唐君毅先生的生平與學術 20. 牟宗三先生近十年來的學思與著作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唯識學與精神分析:以阿賴耶識與潛意識為主

吳汝鈞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3/01 出版

唯識學與精神分析分別是東方與西方的對心理問題有既廣且深的研究的學問。但在歷史上雙方都沒有交集之處,而把它們拉在一起作比較研究的也很少見,日本方面有一些比較的研究,但在中、港、臺的華文學界還未有這方面的嚴格的研究的著書或論文出現。本書在這方面可謂踏出了第一步。由於這兩種學問的複雜性,我們在這裏把研究聚焦在阿賴耶識和潛意識的比較研究上,這樣會較易處理。我們先以文獻學與哲學分析雙軌並重的方法料理出唯識學的幾本最重要的文獻的阿賴耶識思想;這些文獻包括《瑜伽師地論》、《攝大乘論》、《唯識三十頌》與《成唯識論》。在精神分析方面,自然是以弗洛伊德為主,再兼及榮格。在研究中,我們發現雙方有很寬廣的對話空間。不過,雙方的分別也很明顯。精神分析是一種醫學,除了探究潛意識的問題外,也會實際地通過服藥、催眠、釋夢等方法治療人在精神上的種種病痛、困惑。唯識學則是一種有濃厚的哲學背景的心理學,同時也是一種宗教。它的任務除了解釋人在心理上的多種問題外,也提出轉依或轉識成智的宗教方法,以去除人的種種執著:我執和法執,最後能從迷執、妄見中釋放出來,達致覺悟、解脫的宗教目標。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人文詮釋學【POD】

林安梧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3/01 出版

「人文」是「由人而文,由文返人」,而「人」則生於「天地」間。 「方法」是「由法而方,由方返法」,而「法」則可溯於「道」。 「論」與「學」,是「道」之經由「人」「文」,如其「方」「法」,而訂定之,所以成之;時刻迴返,時刻開顯,剎那生滅,永不停歇。 「詮釋」是「話語的進入」,進一步使得「話語瓦解」,因之而有「意義的釋放」。 再者,由於「意義的釋放」,調適而上遂於「道」,就在這「存有學的探源」活動中,才有「道的光照」。 有了「道的光照」,才有「意的趣向」,才有「象的顯現」;進而才有「形的構造」,才有「言的執定」。「道」、「意」、「象」、「形」、「言」這五個層次是彼此迴環相生,相續不已的歷程,如船山學所說,他們是「互藏以為宅,交發以為用」的,這裡隱涵著獨特的「詮釋學的迴圈」。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教中觀學百論的哲學解讀【POD】

陳森田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3/01 出版

印度佛教中觀學的提婆(Āryadeva)繼龍樹中觀學的《中論》之後,著成這部論典。他在卷首即確定了釋迦佛的世尊地位,這意味佛並非只處於超越世間的境界,而是與世間緊密連繫著。在破執方面,有情對世間的執著可概括為自我以及對應於自我的一切事物,即是我所。外道以神我作為有情的自我,並執為恆常而實在。論主應對這種執著,在〈破神品〉中從多方面辯破神我的恆常性和實在性。在我所方面,論主在〈破一品〉、〈破異品〉、〈破因中有果品〉、〈破因中無果品〉,從邏輯上辯破諸法的實在性。在〈破情品〉、〈破塵品〉、〈破常品〉中,論主從認識的關係上著手,以情(根)為能取,以塵和常為所取。他指出,若以這些事物皆為實在作前提,則不能達致認識。因此,這些事物都非實在。在〈破空品〉中,論主則闡明破非實在,由於沒有實在的諸法為所破,故作為能破的空亦非實在,即是說,空亦是空。這些義理在中觀學來說,非常重要。可惜在國際佛學界和中、港、臺方面,都沒有受到關注。本書在這方面可補其中的不足。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儒家工夫論

吳新成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2/01 出版

儒家有著自己的工夫體系。這種工夫是雙向用力的:向內體認「心之本體」或「本心」,向外落實在人品與行事上。不說更遠的源流,只宋元明三代直至清初的黃梨洲、王船山、李二曲諸人,無數儒家的先賢們,雖於倚輕倚重之間有所不同,但不探索心性、不注重道德實踐,便不成其為儒家。今天,說儒、好儒之人,亦繁有之,但知道儒家有這門工夫的很少,探索這門工夫的就更少了。儒家工夫不興,儒學不會興,書中有數篇特就此而發。又圍繞著研習和領悟儒家工夫的諸問題,集中探討了朱元晦、陸象山、王船山的工夫論。其中,對朱、陸兩家,尤其是對象山的討論,乃因徐復觀先生《象山學述》一文而展開。體悟心性,終會觸及生死問題,書中論錢穆先生的一篇,便有作者的思考在內。

9 特價30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文話文論與詩學【POD】

程兆熊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7/01/01 出版

本書原為三書,即中國文話42講,中國文論26講,中國詩學27講。原為程兆熊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擔任經子等課程中之國文三部講義。文話文論與詩學,目的在詩文的欣賞與寫作,涉及文字技巧、思想能力、時代精神、社會生活、傳統文化、國文定義、國文標準、個人修行、文章華國,以及世界的安定力等等。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九頭鳥 首期創刊(2015.1-2016.4):慶祝美國南加州湖北同鄉會成立30周年(1985- 2015)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6/12/01 出版

本全彩會刊是由美國南加州湖北同鄉會丁麗華女士擔任總編輯、並由周愚召集,張明巨、馬宇平、慈林、沙紅芳、王靜斯、樊亞東等擔任編委,為慶祝同鄉會在美成立30周年紀念所彙編發行。內容欄目詳實,包含美國南加州湖北同鄉會友會務集錦、荊楚英才、屈原魂歌、屈騷文風、湖北風貌、生活資訊與附錄。

9 特價13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明末清初《莊子》註解研究:以憨山德清、方以智、王船山為例

鄧克銘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6/12/01 出版

明末清初的《莊子》註解,往往與三教合一思潮有密切的關係。如憨山德清《莊子內篇註》之以佛解莊,方以智《藥地炮莊》之會通三教下的解莊,王船山《莊子解》、《莊子通》之以儒通莊,分別代表會通莊子的三種型態。本書從彼等對莊子之道、真宰、成心、物、氣、逍遙遊、知與無知等相關概念的詮解,探討其思維方式與理論特色。希能由此比較研究,拓展莊子思想層面的深度與廣度,同時對三教合一的表現方式,有較具體的認識。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王孫裸葬思想

許雅喬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6/12/01 出版

人的第一次和最後一次同時發生就是死亡。然而,死亡究竟是什麼?人死後有知或無知?精神朽或不朽?沒有精神的形軀到底代表什麼意義?這一連串的難題,即使科技發達的二十一世紀,仍無法徹底的解答,致使有形形色色的喪葬禮俗。 漢初楊王孫躬逢獨尊儒術而罷黜黃老的年代,當時盛行厚葬,腰纏萬貫的楊王孫卻主張「人死無知」堅持裸葬,連棺材及衣物都免除,可說是所有喪葬形式中最獨特的一種,他的決定雖然違俗,卻肩負文化使命,破除歷來對鬼與葬的難題,明言厚葬無益於生者和死者,唯有裸葬才是最佳的埋葬方式,把薄葬發揮到淋漓盡致。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十方成佛:華嚴小百科

曹郁美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6/12/01 出版

「十方成佛」是大乘佛教的重要思想,與「佛性思想」相呼應,《華嚴經》尤讓我們振奮,十方、三世、諸佛、淨土無所不在。 本書以設問方式拈出《華嚴經》之相關問題百餘則,予以現代的、簡明的解答,以「華嚴小百科」之名在人間福報刊載兩年,深受讀者關愛。今結集成書,祈能助讀者一目了然、掌握心要。依華嚴宗詮釋,「十」乃圓滿、無盡義。本書封面設計呈半圓形,拈出人生固然不圓滿,但不妨效法善財童子,不疲不厭地向前挺進,直至證入法界。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從詮釋學與天台學說起

吳汝鈞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6/11/01 出版

本書透過比較哲學、比較宗教來看東西方的哲學與宗教的特色。例如從詮釋學與精神分析看天台學與唯識學,重點之一在強調天台宗的智顗大師透過從二諦發展到三諦,展示出他對佛性觀念的重視,以表明我們應從佛性或中道佛性看終極真理,而捨棄傳統以二諦來看終極真理的限制,以突破印度佛教的中觀學只以空一觀念來解讀終極真理的偏差。這也可以說是智顗對《中論》的三諦偈的創造性的詮釋。另外,書中也從宏觀的角度對國際的佛學研究界對天台學研究作出廣面的觀察與深切的反思。我們也泛論及東亞佛學研究的現況與前瞻;也附帶涉及筆者如何透過熊十力對佛學的嚴刻的批判以轉出純粹力動現象學的建立問題。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布迪厄與台灣當代女性小說

劉乃慈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6/11/01 出版

本研究借助社會學家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文化生產概念,及其解釋整體文學活動的分析框架,開展「鉅視層面的台灣文學場域結構」、「微觀層面的個體女作家創作特徵」以及「動態的台灣文學生態變化」這三大面向的關係性思考,讓台灣當代女性文學研究獲得不同面向的關照。布迪厄的文學場域概念,不僅可以幫助研究者細膩考察個別女作家的形塑過程,更藉由分析一連串環節鑲嵌的女性文學生產活動,來掌握女作家創作的條件與實踐,強化個體經驗與背後所依存的社會網絡關係。找出一個兼顧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基本精神,又能更加周延台灣女性文學的論述空間,是本書的企圖。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古文觀止

學生書局 出版
2016/10/01 出版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才、吳調侯叔侄兩人選編和註釋的一部文言散文選集,編選此書的目的是「正蒙養而裨後學」,作為家塾訓蒙讀本,也是清以來最流行的散文選本之一。古文觀止成書於清康熙三十四年(1694年),書中選編了上啟先秦、下至明季的二百二十篇散文作品,其中絕大多數為古文,個別為駢文中的經典作品,作品題材涉及史傳、策論、遊記、書信、筆記等,由於古文觀止入選作品題材廣泛、代表性強、語言精煉,篇幅短小,言辭優美,非常適合初涉文言文的塾童,因而一經出版便非常流行,成為文言文教學的經典教材。

9 特價5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政治中當然有道德問題:徐復觀政治思想管窺

黃兆強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16/10/01 出版

「偉大人物」、「偉大政治家」、「具偉大人格」,這是曾經和蔣中正先生相處多年並且為其所相當倚重的幕僚之一的徐復觀先生對蔣氏的描繪。徐先生曾經受過蔣氏多次的恩惠。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而稱頌蔣公嗎?或由於其他緣故而不得不在字裡行間表示推崇之意呢? 毛澤東「是社會主義者,但他並瞧不起社會主義」、「是馬列主義者,但他否定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唯物史觀的『歷史鐵則』」、「否定了黨內的民主」、「不給人民以最微末地位」、「壓低『知識分子』的地位,同時也壓低『知識』的地位」。毛是「死不肯改悔的夢遊病者」。「毛比殺四百多萬人以造成個人偶像崇拜的史達林,還要厲害。……毛澤東對中國的破壞力便是核彈。」以上負面的描述,全出自徐先生的手筆。但作為史家的徐先生,難道他不懂得或不理會平衡的報導,所以便只說毛澤東的壞話嗎?又作為新儒家的他,難道儒家經典《大學》以下的一句話:「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他都視若無睹嗎?其實,不是的,徐先生對毛澤東也有不少美言,如承認毛「有德必報」便是一例。且1949年前,甚至文革前的毛澤東,徐先生是相當欣賞的。正面稱頌的言論,在他的政論文章中,屢見不一見。 中外學者研究毛澤東多矣,可謂指不勝屈。但像徐先生一樣,擔任國軍高級軍官(少將)時,嘗以聯絡參謀名義從重慶遠赴延安和毛澤東相處半年,懇談不下五次的,便恐怕絕無僅有了。這種個人經歷,再加上其背後深厚的學識素養所成就的觀察能力,更不是一般學者可以企及的。 徐先生透過他的如椽巨筆,在為數眾多的政論雜文中,認真而嚴肅地品評、批判了不少中外政治人物。以上對蔣、毛的評論,只是本書所處理的眾多個案中的兩例而已。外國政壇上叱咤風雲、不可一世的顯赫人物,如美國總統尼克遜(R. M. Nixon)、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南韓總統朴正熙、南越總統阮文紹等等,無一逃得過先生的法眼。徐先生對他們的品評,本書都作了程度不一的闡述。 其實,本書還有一個更為關鍵的論述重點(見本書上篇各章)。徐先生發乎憂患意識而撰就的政論文章,恆充滿著人溺己溺、民胞物與的儒者大愛情懷。先生畢生倡言民主,此人所共知者。惟其民主,必以民本為依歸,為內核,為努力之基本方向,則人知之者尚少。所謂民本,乃指以民為本。就徐先生來說,即指其不容自已之道德心靈(良心、良知)恆聚焦輻輳於老百姓的身上,即所謂以老百姓之心為心,以老百姓之福祉為福祉也。政治之本身固係一獨立自主的領域。然而,一切為政施治,其背後必須本諸道德良心,否則其政便不得其正,其治也不得其治(不能使所治者成為治世)!徐先生所說的「政治中當然有道德問題」這句話,必須置放在此一脈絡下方可得其契解。其充盈深邃的道德意識普遍地貫注於所撰寫的各政論文章中,便是這句話的最佳佐證。

9 特價76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3/10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