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圖書館學導論
本書堪稱為國內比較圖書館學方面的第一本專著,包括的時間從比較圖書館學這一學科肇始的一九五○年代,到目前的發展,涵蓋的地區除歐美外,也將大陸及國內若干學者之重要文獻蒐集在內。此書對研究比較圖書館學這一學術領域而言,是一本入門的著作,對學習者而言亦可節省資料蒐集所需的時間。& & 本書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包括五節,對比較圖書館學相關的術語詳細的闡述,對該學科的範圍、目的、爭議都有詳盡的敘述。第二章發展歷史與研究現況,共分六節,對該學科的發展歷史、西文相關文獻分析、專業學會、以及有關的刊物分別加以描述。第三章是方法論,共包括五節,對於研究方法與科學方法的宏觀先予敘述,再論及比較圖書館學的方法論,其次是比較圖書館學的研究過程敘述,並分析該學科特有的研究類型。& & 第四章個案研究,共分六節。其中包括三篇國內的碩士論文及國外的三篇英文文獻。第五章介紹現有的國際圖書館組織,國內這方面介紹的文獻並不多,對於國際圖書館組織的認識,可提供參考。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明末清初理學與科學關係再論
本書以思想史觀點探討明末清初理學與科學之間的關係,試圖從思想史內在理路提供明末科學興起一種內緣的解釋。作者基本論點認為明末科學之興起固與政府修曆的需要、社會經濟發展及耶穌會士西學有關,但是明末陽明格物學說所產生的「舍物言心」空虛之弊,使朱子格物說再度獲得發展機會,因而產生了科學的研究與經學的研究。
朱子學與明初理學的發展
本書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在闡釋珠子思想的整體性,解明朱子理、氣、心、性四個重要概念間的主要關係;第二部分則驗討明初理學的發展,觀察從朱學到王學的轉變脈絡。共分為四章。 第一章,首先檢視作為珠子整個思想體系的基礎――理氣論。 第二章討論珠子的心性論。 第三章討論明初諸儒對於其前儒學的承繼與發展。 第四章則對本書所做之研究作一簡單結論。
報章常見的錯別字
皆因筆者性喜閱讀,又好塗鴉,個人讀書時每見別字即以紅筆畫記,加以研究,發現寫別字問題嚴重,至知名之士亦在所不免,鄙人為此深惡痛絕,為文化傳統,夏心忡忡,蓋寫別字是文學低落的必然表徵。經過多項因素與蘊釀,乃有意寫出一系列文字的鴻圖。 本書作者鑑於一般報章中錯別字摭拾即是,實為一種嚴重的文化污染,為試圖改善此一污染問題,乃於發現之錯別字,分別查出其訛誤加以辨正,本書即因此而誕生,其設計係作者精心研求前所未有之濫觴。計分三段式寫法,第一節為「例」,抄摘別字其中的片段,以使讀者了解來龍去脈及錯誤所在,並註明出自報刊以表其真實感;二節為「注」,指明正誤,一目了然;繼之為詮釋正確字的音、義,使獲一滿意的解釋。為一般人生活上實際需要之參考書籍。
書簡【平】
唐君毅(1909-1978),四川宜賓人。師從熊十力、方東美、梁漱溟等,是新儒家學派代表人物。1949年違難赴港,與錢穆、張丕介諸位先生創辦新亞學院,1975年應台灣大學之邀,來台任哲學系客座教授。先生之學,體大思精;長於辨析,善於綜攝,馳騁於東西哲學之中,而一歸於中國聖賢義理之學。其著作奧衍浩瀚,馳騖八極,要以立足於人生,開闢生命之本源,建立道德理想之人文世界。1976年於病榻之際猶親作最後一校之《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凡一千二百餘頁,乃其生平學思之綜化,亦即其思想體系之完成。涵攝廣大而一以儒家之盡性至命為歸極。先生逝後,學界對全集出版之倡議多有呼籲,而唐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多交由學生書局出版或再版,故在唐夫人授權下,於1981年著手籌備,嗣後成立全集的編輯委員會,由霍韜晦教授總其成,集聚港台兩地唐門弟子之全力,終於完成了艱鉅任務,向學術界作一交代。本卷為「書簡」,收集唐君毅先生歷年所寫書簡,凡言情說理,皆委婉陳詞,推心置腹,可見其篤厚之親情,懇切之友誼,愛護後輩學生之熱忱,和夫妻相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