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黑色縱橫心法:你可以保持善良,但要比惡人更有手段
善良,無法在職場生存&社會在走,智謀要有以為跟同事交情好,誰知他們在背後捅刀以為上司賞識你,實際卻是暗地打壓&中國第一謀略大神鬼谷子教你看破職場背後看不見的手,成功預判對手的預判交際、布局、權衡、識人一次學起來!&職場生存必讀!!!&豐富的事例、詳細的簡說、有趣的翻譯,快速掌握《鬼谷子》精髓洞察他人心理,取得先機,步步打擊對手要害,俯瞰全局,立於不敗之地&◎鬼谷子這麼威,但他是誰戰國時代的鬼谷先生,因隱居鬼谷而得名,門下弟子——龐涓、孫臏學成出山,撼動戰國中期諸侯強弱局勢;之後學成的弟子——蘇秦、張儀,合縱連橫隻手終結戰國晚期爭霸態勢。其學說不論在兵家方面的謀略,縱橫家的詭辯;或是道家方面的修身養性,陰陽家的察言觀色,跨領域的整合精要在這部《鬼谷子》典籍之中,適合多元學習、想要在職場立足的現代人所利用。&◎先秦國學專家全面解析智計第一奇書由中國先秦國學專家、古文獻專家曹勝高教授,以畢生所學的精力,引領我們解讀《鬼谷子》的「智」與「言」,以簡易白話為入門,帶著我們輕鬆閱讀古文佳句,擷取經典的歷史事蹟,對照鬼谷子學說的道理與智慧,教會你如何讀、怎麼說、如何用,正與5W1H分析法不謀而合!助你找到人生新方向,打滾職場穩如泰山。&◎你可以善良,更要有城府對人和善,卻被同事放冷箭,被主管冷爆力,只能上PTT,上Dcard哭訴、求助,不!兩千年前的鬼谷子已經指出,你可以善良,但要有看穿他人的惡意。要在這個世界上走跳,你可以不當壞人,但不能不看懂壞人。&◎世界跑很快,社畜如何生存要怎麼做才能在瞬息萬變的江湖中活下來?鬼谷子告訴你,先盤點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盡力發揮並優化,長久下來你會發現,就算遇到再多的困難,也無法阻礙你,反而會成為你更進一步的踏腳石。同時告訴你,如何判斷主管是否值得追隨,避免自己「遇人不淑」。掌握《鬼谷子》的智慧,讓你在人生與職場都有更多選擇。&
宗吾臆談,絕對現世厚黑指南:厚黑學×我對聖人之懷疑×怕老婆哲學×考試制之商榷×解決社會問題之我見
一部融合了哲學、歷史、文化和社會學的巨著 內容深入,範疇廣泛,「厚黑教主」李宗吾談厚黑 【厚黑學】 本章介紹了「厚黑學」的基礎概念和理論,從緒論到結論,涵蓋了厚黑學的起源、核心思想和發展過程。其中,古文體之《厚黑學》作為附錄,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古典視角來理解這一獨特學說。 【厚黑原理】 本章更加具體地探討了厚黑學的核心原理和基礎。作者從性靈與磁電的關係開始,探討了孟荀、宋儒等古代思想家的觀點,並從現代科學角度修正了達爾文和克魯泡特金的學說。此外,他還深入分析了中國古代哲學學說中的力學原理,以及如何在經濟、政治和外交領域中應用這些原理。 【厚黑叢話】 作者以五卷的形式,從不同的角度分享了他對厚黑學的見解和體會。這些叢話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深邃思考和幽默風趣的風格。 【我對於聖人之懷疑】 作者表達了他對傳統「聖人」觀念的質疑。他不僅從自身經驗出發,還借鑑了古今中外的學說,對聖人這一概念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社會問題之商榷】 從公私財產的區分,到人性的善惡,再到世界進化的軌道,作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獨到的分析。他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並試圖調和各種學說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中國學術之趨勢】 從老子與各大宗教的關係,到宋學與蜀學的區別,作者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學術的特點和發展方向。他還探討了中西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厚黑雜談】 作者以輕鬆的筆觸談及各種趣味橫生的話題,如孔子的教育方法、考試制度的商榷,甚至是「怕老婆哲學」。這一部分充分展現了作者的幽默感和自嘲風格。 【附錄】 作者分享了他的思想統系,回顧了自己的學術旅程。此外,還有「六十晉一妙文」和「親訪宗吾答客問」,提供了更多對作者思想的了解。 本書特色 本書涉及多種學術及社會議題,從「厚黑學」、「厚黑原理」等獨特主題展現出作者對於人性、社會、哲學等深入思考和解析。特別的是,它結合中西文化觀點,對於達爾文和中國古代哲學都有獨特見解。整體而言,這是一部結合哲學、歷史、文化和社會學的著作。 &
當道德經有另一個解,老子與你談生命哲學:無為不言×修身養心×治國之方,從個體到群體,以「道」詮釋世間真理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最殘忍的老子 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最殺伐的老子 堅強死之徒,柔弱生之徒──最清醒的老子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最溫柔的老子 寥寥五千言,解法五百種,一部老子各自表述的亂象迎來終結! 從古代的君王典籍到現當代的自我成長寶典, 兼顧學術與親民,一部《道德經》的最終解答! ▎從物到我乃至於天地──一個自在的生命系統 在《道德經》中,老子深刻地描繪了一個融合了道德、人性和社會治理的哲學體系。其思想常被詬病「晦澀、跳躍性強、邏輯性低」,旨在建立一個萬物和諧、平衡的生命系統。不只是一花一木一人一家,而是萬物乃至時空宇宙的全面建構。本書將帶您一窺老子眼中的萬物流衍。 ▎見天地,見自己、見眾生 老子建構出的生命系統的終極樣態是天地、萬物、聖人和民的複合生命系統。人在宇宙間,不只自成,也成為宇宙之一。離開虛空的理論踏回現實,老子呼籲人們透過克己奉公、擇善固執的道德原則來實現系統的恆定與和諧,從自我圓滿走向天地的圓滿。 ▎自我圓滿之路 關於個人修養和德行的議題,老子提倡無私、慈悲和謙遜,並強調克己奉公的精神。鼓勵人們追求內心的平靜和清靜,透過覺醒來實現心靈的自由。老子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複雜的哲學觀點,作者進一步將內容與現代生活做連結,從日常出發尋道、證道、得道。 本書特色 《道德經》不僅是中國古代哲學的經典之作,同時也是一本充滿智慧的生活指南。本書作者苦心鑽研生命領域多年,崇尚老子思想並有一套系統見解,欲透過對道、德、自然等概念的探討,啟發人們思考人生的意義,並為讀者提供具體實踐的方法以實現內心的平靜和諧。 &
親愛的孔子老師(暢銷紀念版):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回到春秋當孔子學生! 以子貢現身說法、跨越時空的小說,帶讀者回到兩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時代, 追隨孔子求學與周遊列國,用最輕鬆的方式,近距離看到最不一樣的孔子! 這是一本最好看的孔子故事,也是最實用的孔子智慧! 作者在本書中「化身」孔子的得意弟子──「儒商始祖」子貢,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記錄跟同學們向孔子求學的所見、所聞和所感,生動的文筆及故事安排,讓孔子好像真實地近在眼前,諄諄告訴我們該如何修身、求學、處世以及治國,你會發現,孔子的人生智慧,即使在今天仍然能讓我們受用無窮。 本書推倒了孔子跟我們之間的高牆,從子貢的視角,為現代讀者向孔子學習並提問,領略成功、幸福、處世、管理等全方位的儒家智慧!作者蒐集諸多記載孔子語錄和事蹟的典籍,把原本簡短枯澀的文句,按事件發生順序鋪演出一則則脈絡連貫、圍繞在孔子與弟子間發生的趣事,例如: 曾參耕農時,一個不小心鏟斷了秧苗,被父親曾點狠狠打了一頓,竟昏厥過去。 曾參甦醒後,怕父親擔心,還彈琴唱歌表示身體無恙。 沒想到孔子老師聽說了之後竟大為生氣,罰曾參站在門外不准進門...... 魯國國君宣布:誰能贖回在其他國家當奴隸的魯國人,不僅可以從國庫領回贖金,還另外有賞。 經濟富裕的子貢自費贖回了十幾個在衛國在當奴僕的魯國人,而且沒有去官府領賞。 不料子貢的義行卻讓孔子大不以為然...... 孔子帶學生去國境考察時,孔子的馬偷吃了田裡的莊稼,被農夫扣了下來。 老師派口才最好的子貢去交涉,但農夫根本不買賬。 結果孔子再派馬夫去交涉,他竟然很快把馬領回來了! 子貢尷尬又滿腹懷疑:難道學問一點都不實用?幸好孔子老師及時給了智慧的答案...... 此外,作者還特別將自古以來對孔子諸多的誤解一一澄清,例如: 儒家最常被批評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思想、迂腐的政治主張,或者盲目的孝道…… 作者參考了大量典籍,重新還原孔子原意,讓我們看到一個充滿進步精神,令人耳目一新的孔子。 每則故事附古文原典欣賞,可對照故事延伸閱讀及學習 名家推薦 ․&& &孔祥林(孔子第七十五代孫,孔子研究院副院長):「深入淺出,把握正確,普及推廣,功德無量」 ․&& &張宗子(美國著名東方文化學者,原《僑報》副總編、原《美洲時報》總編):「一種新的嘗試,不僅在內容,也在形式……還原孔子的真實形象」 ․&& &黑幼龍(卡內基訓練負責人) &
易經導讀及譯註:從六十四卦透視道家人生哲理
著名道家學者陳鼓應獻給大眾的易學入門書 全球首度出版發行 原典、導讀、白話翻譯、注釋、賞析與點評 5大方向闡述《周易》古經的生活智慧 《易經》以卜筮書的姿態問世,全書看似晦澀神祕,實則在在傳遞出人生智慧,在我們面對生命困惑時,給予思考方向。作者以道家哲學角度探尋經典原貌,逐字逐句簡明詮釋卦象、爻辭彰顯的人文精神,引領讀者在變化快速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關鍵啟示。 三玄四典第一書 老子的思想起源 一部影響中西方各領域的經典 從卜筮開啟道家思想的對話 《易經》一名在本書專指《周易》古經,這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之一,列為「三玄四典」系列第一本,內容除以六十四卦演示事物的陰陽變化,其中更包含豐富的古史資料,顯示出多元觀點與辯證思想,也可稱得上是中國最早的生活哲學書,有許多人生處世的法則含藏在其中,易經的哲理性在三千年來始終能和現實生活相結合。 陳鼓應、寇方墀首度結合自身專業,以哲學普及角度詮釋《易經》,本書囊括易學象數與哲學義理,依照六十四卦的固有順序,用淺白精鍊的語言分別予以導讀、注釋、白話翻譯,並在各篇的賞析與點評分別設計幾個主題,用多角度了解《易經》原貌,析評《易經》如何深刻影響先秦思想,及其對生命的關注與生生不息的時代精神。 如何理解《易經》原貌? ①源於巫卜,歷經長時間由巫文化向史官文化的過渡,如此積累與編纂下的卜筮材料,使古經既可看到卜筮之辭,也能看到古史人物及歷史事件,已透露出明顯的主體意識與辯證思想。 ②六十四卦的卦序排列以兩兩成對出現,前後卦的順序體現為相因或相反的關係,既有自然演化之序,又兼具辯證統一的思想內涵。如此的結構安排能顯現出其中變化周流、物極必反、對立統一的特點。 ③形式雖保留卜筮之辭,但隨著殷周的重大變革,卦、爻辭中人的主觀能動意識更為彰顯,強調人的力量可以改變命運,從而有理性的判斷和行動,而非盲目於迷信。 ④「貞」、「孚」在卦、爻辭中極為常見且重要。「貞」字出現一百一十一次之多,作卜問解。「孚」字則出現四十二次,其中有二十六次是「有孚」;與甲骨文、金文和戰國簡牘一起考察,皆可作卦兆、徵兆和徵驗、應驗解。 ⑤從《周易》古經到《易傳》的歷史發展長達七、八百年之久,重大的歷史變革,因而經和傳的思維方式、思想內涵和問題意識都有著相當大的差異。傳在經的基礎上作了卓越的發揮,將一本卜筮之書轉為哲學之書。
我與老子的座談會:道德經詳譯通解
這是一本認識老子《道德經》基礎入門的參考書籍。 你我同學先讀為快,老少同行後來居上。 因為淺言,所以道理更清晰;因為細語,所以道理更明白。 原來老子《道德經》揭示了人人本來生命與道合一的真實可貴以及證道必經的心路歷程。 讓老子牽著我們的手,全新體驗一下生命之泉的真實。 不必遠行,只在當下;不需費神,自然安心。 幸福快樂也會與我們同行;吉祥豐足一直跟我們相伴。 所以這個白話譯本《我與老子的座談會》,可以作為學校裡面莘莘學子的經典文學基礎參考書籍,或是一般年青人提振精神,積極創新的活力補給站,更是年近半百的社會精英們回顧人生,邁向第二春的最佳跳板,當然,老朽之人也可以選修參考,自得其樂,過著逍遙自在的人生。
傅佩榮講易經(全二冊):詳解易經六十四卦
․傅佩榮介紹《易經》最完整、最詳盡的版本․中國最大音頻平台喜馬拉雅FM熱門課堂,點閱收聽超過5000萬次 ․超過四十年教學經驗,針對入門者困難所在,結合義理、象數與史事詳盡解讀․讓讀者真正學會占筮方法,理解《易經》預測未來、探討變化的奧妙本書是傅佩榮教授介紹《易經》最完整、最詳盡的版本。傅佩榮教授研究《易經》二十餘年,於中國最大音頻平台喜馬拉雅FM講述《易經》,課程受到熱烈迴響,至今收聽已超過五千萬次,訂戶超過十八萬人。《易經》為十三經之首,也是中華文化源頭。傅佩榮教授於本書中結合義理、象數與史事來解說這本經典,將每個卦皆分為三個章節進行解讀,進而提煉出每一卦的核心概念;並以其豐厚積蘊的四十年教學經驗,釐清入門者理解《易經》所遭遇的困難。《易經》也是預測未來、探討變化的經典。傅佩榮教授也特別於本書中指點讀者學習占筮方法,撰述〈占卦須知:傳統的籌策卦、簡便的數字卦〉,使讀者能夠藉由占卦,更能真正體驗《易經》的奧妙,品味古人的智慧,結識人生難得的良師益友。《易經》的思維方式可以給人以深刻的啟發,對於人生何去何從,也有高明的指示作用。本書集傅佩榮教授長年研究中西哲學之功,詳解《易經》六十四卦,由原典以至史事、占卜案例,交相對照,充分解讀,是其最完善且易讀的《易經》詮釋與人生指引。
問道老子:古傳中醫傳人胡塗醫,從養生修道到投資,解譯老子給當代人的生存指南
★幽默文字、深入淺出的角度、接地氣的觀點,輕鬆連結經典智慧與現世困境! ★以醫家天人之學,闡道德之旨趣,備一家之妙論! ★從修道養性、中醫養生、管理哲學、到投資理財都要讀的一本書! &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道德經》中有大智慧, 於現世能修道求真、明心見性, 當世道越艱難,我們越需從《道德經》尋求解方, 透過老子的通達之言,將人生難題化繁為簡, 獲得生活方向的指引。 & 自古以來,醫道本同源,古傳中醫傳人──胡塗醫, 通過幽默筆調與獨到見解,融會貫通醫學與道學中的大智慧, 並在人事紛繁當中,安定人心,以不變應萬變, 儘管身處紛亂世道,仍能不著相、時刻不忘本心與本性。 & 而老子的智慧,即便在現代,也能付諸實踐於生活: 如養身修道,以「抱樸守拙」、「綿綿若存」為發心; 想健康長生,可以多練正椎、晃海,是為練功以守竅; 炒股之道,須銘記「禍福相依」、「柔弱處上」; 經營公司、領導下屬,從「其政悶悶」、「治大國若烹小鮮」做起; 所有生活煩擾,都能從本書獲得領悟,並踏上屬於自己的大道之途。 & ▍為何我們要在現代讀《老子》(亦即《道德經》)—— 1.充滿智慧大道,提升個人成長與內在寧靜,歐巴馬、愛因斯坦也在讀!& 2.成為心靈寄託與生活指引,幫助人們從欲念中解放,重新思考人生意義。& 3.遵循四時八卦養生健體,連結自然與人的關係。& & 【本書特色】 1.大道貫之——醫道同源,尋求身、心、靈的共同解方 中醫藥博士胡塗醫,從小熟讀醫道經典、 學習古傳中醫, 熟稔養生之道,從心至身,自內到外,入世間帶你領略老子大智慧。 & 2.盡付笑談間——不走尋常路的講經之道 「焚經經在,注經經亡」,為避免失意傳言,此書並非逐字逐句講解, 而是在作者的行文談笑間,讓讀者輕鬆領略《道德經》蘊含的深廣內容。 & 3.現世困境求生——當代社會最需要的生存智慧 無論是對內的靜心冥想、練功強身,對外職場管理、投資炒股, 皆能在書中找到對應現況的經文,得出圓融的解決之法。 & 4.凡你所問,皆能回答——特別收錄〈求道解惑QA〉 彙整大眾的問答精華集,從經書解惑到修道之法, 都能透過胡塗醫醍醐灌頂般的回覆得到解答。 &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余英時文集05)
近幾十年來,中國大陸和日本的史學界對明清商人的研究作出了辛勤的努力,他們蒐集並整理了大量的歷史資料,也對許多具體的制度進行了詳細的考證。但一般而論,由於基本預設、概念架構、以及分析方法都不相同,他們的主要興趣集中在商人的客觀世界和經濟活動方面。至於商人的主觀世界,包括文化背景、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各方面的問題,在他們的研究取向上是不佔重要地位的。 &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提出的是所謂「韋伯式」(Weberian)的問題:中國儒釋道三教的倫理觀念對明清的商業發展是否曾發生過推動的作用?作者分析禪宗、新道教和新儒家,從三教的入世倫理及社會影響這一特殊角度入手,特別注意三教在入世倫理方面相互交涉的複雜過程,尤其是禪宗對理學的影響。從而進一步研究宗教和道德觀念對中國商人階層的影響。 & 從十六世紀以來,中國商人階層的社會功能在實質上日益重要。與此相隨而來的是他們在社會價值系統中所佔據的位置顯然上升,甚至他們的法律身份也有改善的跡象。本書研究的是明清商人的主觀世界,包括他們的階級自覺和價值意識,特別是儒家的倫理和教養對他們的商業活動的影響。 & 本書增訂收錄〈士商互動與儒學轉向〉一文,探討明清時期「棄儒就賈」的社會運動,使得士商界線變得模糊,儒家價值觀念因士商合流而開始轉向。這種儒學內在的漸變,在李鴻章所說的「三千年未有之變局」開始展現的早期,曾在暗中發生導向的作用。 & &
孟子與離婁
南懷瑾先生講述,承上啟下貫通孔孟思想、仁道精神的《孟子》〈離婁〉篇。 & ◎從〈離婁〉這一篇開始,是《孟子》的下半部,等於是《孟子》上半部思想的延續發揮。想要真正瞭解孟子,瞭解他繼承孔子的思想,延續中國傳統的文化、政治哲學,其精神就在下半部的幾篇裡。 & ◎春秋戰國的諸侯,個個都很聰明,但是歷史上擾亂世界,擾亂人類,也都是第一流聰明的頭腦。聰明沒有經過道德的薰陶、學問的培養,沒有用,這是重點所在。所以這一篇特別提出聰明的道理。 & ◎聰明伶巧不足以作為領導的修養,高明必須要中庸,道德要渾厚。至於政治的權術,孟子說「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後世每一個開創的帝王,都懂孔孟的仁政並不是呆板的仁義思想。再加上一個最重要的道德修養,就是孟子的密宗。 & 本書為南懷瑾先生講述的《孟子》〈離婁〉篇。 & 《孟子》的前三篇〈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是孟子周遊諸侯國,與帝王之間談話的記述。從〈離婁〉這一篇開始,孟子已經回家教學生,不想動了。他同孔子一樣,對時代覺得沒有希望,為了挽救戰國末期那個時代,所以到處遊說教導諸侯,卻發覺救不了,他只好把自己的理想,轉向去培養下一代的學生,希望後輩挽救這個社會、國家、天下。所以他回去講學了,同孔子的精神是一樣的。〈離婁〉這一篇開始,就是在講學階段,由學生記錄下來。 & 《孟子》一書的整個精神,都以《春秋》責備賢者的立場為出發點。因此,他效法孔子的「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的精神,在歷史的使命上,對於當時許多有權力的領導人的不當作為,就負起了責備的責任。 & 尤其在〈離婁〉這一章中,大部份講的是「君道」,就是一個領導人的基本道德修養,在上的真正聰明,不但是自己有頭腦,大臣的幫忙更要有力,這一切都是以道德為中心,要做到仁,也要做到孝。 & 接著也談到了「臣道」,負有行政責任的高官厚祿者,作人處世的道理;乃至「師道」,學術文化的修養,以及如何擔負人類所賦與的職責。 & 再進一步,又說明君臣之間,老闆與夥計之間,大家相處關係的重要性。一路討論下來,是首尾呼應,互相關照到全篇的大文章。 &
以管攻管:叛逆宰相的人生翻轉聖經,管仲的心機管理手記
★一位逆轉人生的超狂宰相,一本歷代最強的管理精華★ 管理者不能事必躬親 《管子·形勢解》:「獨任之國,勞而多禍。」 →管理者在組織中發揮的應該是「腦」的作用,而不是「手」的作用。主管若是事無巨細都要親自掌握,不但會耗費大量時間,還會抑制下屬潛能、使下屬產生依賴,最終只會「徒勞」且「多禍」。 為人處事四大禁忌,你是否都有注意到? 《管子·牧民》:「不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處不可久,不行不可復。」 →管子這句話,白話來說就是這四點: 【1】不做辦不到的事。若硬要去承擔,不但損己可能還會害人。 【2】不追求得不到的利益。若過度貪婪,就會起作惡之心。 【3】不占據待不長久的地位。為什麼要欺瞞一時,被拆穿時再無比狼狽? 【4】不做無法重來的事情。明知失敗就無法回頭的事,為什麼要執著到底? 除了用權與放權,管理者更要懂得監督權力 《管子·君臣》:「有道之君,上有五官以牧其民,則眾不敢逾軌而行矣;下有五橫以揆其官,則有司不敢離法而使矣。」 →管理者如果下放權力卻沒有嚴格監督,就可能使別有異心的下屬趁虛而入,刺探自己的弱點與隱私,不但會使團隊內部風氣不正,甚至自己可能會被推翻「篡位」。 不捨得先付出,就不要妄想獲得回報 《管子·牧民》:「能佚樂之,則民為之憂勞;能富貴之,則民為之貧賤;能存安之,則民為之危墜;能生育之,則民為之滅絕。」 →優秀的管理者知道:「予」只是手段,「奪」才是目的,他們會傾聽下屬的聲音,員工自然團結順服;相反,若管理者只是一味批評下屬,就會漸失人心,最終「管理」能力就只會被架空。 本書特色 本書擷取《管子》的理論精華,從現代生活的角度詮釋了管子的智慧,論題鮮明,結構嚴謹,行文流暢,說理透澈。每一篇章除理論闡釋外,還選編了古今中外的經典故事解說,並附有點評畫龍點睛,使讀者在輕鬆閱讀的同時,可以迅速掌握《管子》的精髓。
傅佩榮講道德經:老子思想的現代意義
.傅佩榮教授熱門線上課程,由中西哲學視角解讀《道德經》,深度理解老子思想的現代意義,收聽超過四千萬次,廣獲熱烈好評。.由《道德經》八十一章原典出發,將老子與孔子、莊子、韓非子等中國思想家,以及海德格、雅士培等西方哲學家加以對照,上接中國傳統,亦照見西方哲學,總覽傅佩榮教授對老子完整系統的最新近研究。本書由傅佩榮教授在中國大陸最大音頻平台喜馬拉雅FM開設課程所輯成,由《道德經》原典出發,全面而深入地闡釋老子思想。課程廣受好評,至今收聽已達四千萬次,訂戶超過十四萬人。《道德經》全書五千多字,分為八十一章,但章章相通。傅佩榮教授以其數十年深耕中西哲學之豐厚積累,闡釋老子思想之精微奧妙,全書扣緊三個關鍵詞:道、德、聖人,展現老子之完整而完美的系統。傅佩榮教授指出,老子異於先秦諸子之處,正在於「道」概念。「道」是萬物的來源與歸宿,以這個定義貫穿全書,使讀者提升眼界,領悟自己的生命也是有來源與歸宿的。一切由道而來又回歸於道,所以人生不是虛幻的。如果可以悟道,則個人生命得以安頓。全書不僅針對《道德經》及古今大家集注充分解讀,並將老子與孔子、莊子、韓非子及海德格、雅士培等東西方思想家對照比較,可謂上接中國傳統,亦照見西方哲學,為傅佩榮教授研究老子學說最新近的心得總覽,使讀者一同深度理解老子思想的現代意義,成為自己生命的統治者。
老子他說(上)
老子原著五千言,精華簡鍊,幾乎一個字就涵蓋了一整個思想觀念,尤其它空靈的內涵,對人類的思想哲學來說確乎已超越了時間與地域的隔閡,因此造成目前世界性的研究風氣。古今中外歷來研究老子的著作不下數百千家,相互因循,執文考證,見解各別,莫衷一是,令學者無所適從,到底什麼才是老子他要說的真義呢?清名士紀曉嵐稱道家學術「綜羅百代,廣博精緻。」究竟這道家源流的老子五千言在秦漢以來兩三千年的歷史文化中,影響了多少次歷史性波瀾壯闊的興衰起落?老子其猶龍乎?南懷瑾先生在本書中以經史合參,以經解經的方式,藉著老子自證的現身說法,刻劃出中國文化中道家隱士思想在歷史巨變中影響時世偉大磅礡光輝燦爛的一面。同時發揮了幾千年來書院學者所不知、不能言及的道德內蘊。老子他說,他說老子,這是領袖之學。這是修養的極致,有心文化者,有心領道事功者,有心修道成聖者,不可不一讀!再讀!
從易經看老子道德經
●《道德經》流傳影響甚深甚廣,是《聖經》以外最多外國譯本及論述的書籍。 ●劉君祖三教會通,不僅以《易》解《老子》,以《莊子》解《老子》,還以《心經》《金剛經》《華嚴經》來詮釋解析《老子》。 ●《道德經》是道家最高思想,充滿悲天憫人的情懷。許多警世箴言歷久彌新,能夠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給予啟發和幫助。 《道德經》是道家最高思想,充滿悲天憫人的情懷。 許多警世箴言歷久彌新,能夠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給予啟發和幫助。 《道德經》是劉君祖接觸的第一部子書,當時雖然年輕涉世未深卻非常喜愛,如今歷經歲月滄桑,一再重讀或上課講述時體會日深,他曾多次嘗試以《易經》通《老子》,相互印證,有許多驚喜的發現。 《道德經》至今流傳的版本分為道經和德經兩部分,上篇道經共37章,下篇德經共44章,五千言中充滿悲天憫人的情懷,也提出不少警世箴言。其中關切政治的表述相當多;例如「治大國,若烹小鮮」(第六十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第五十七章),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第十章)。在第七章中老子講「長生」講「天長地久」,老子說想要長久永恆,必須效法天道的無私。影響了後世許多修道、求道之人追求長生的養生思想,包括煉丹、畫符咒等等。按照老子的思想,是要清心寡欲、隨順自然才能夠做到。歷史上大家熟知的秦始皇、漢武帝,掌握了最高權力,渴望長生不老,想盡辦法運用權勢滿足自己無窮的欲望,卻與大道背道而馳,怎麼可能長生呢﹖ 一般人以為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其實並不是真的無所作為,而是去除私心私欲後道心堅固的無不可為。《道德經》中的警世箴言,對於治國平天下的政事,濟弱扶傾的王道理想,以及職場上的進退謀略,都有深刻的洞見。 現今國際間博弈加劇,國與國之間的矛盾衝突不斷,劉君祖認為這些國際紛爭最好還是要以外交談判協商來解決。老子注重生態也是個反戰者,許多觀點論述至今仍值得執政者參考。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情勢和突如其來的失序困境,若能運用老子處於亂世、面對憂患的人生態度和生命格言,可以增長智慧、靜定人心,讓人不憂不懼的承接外在的一切變化。
從易經解金剛經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重要經典之一,也是出家或在家佛教徒經常持誦與抄寫的佛經。它是釋迦牟尼在世時與須菩提等弟子的對話,傳入中土之後,以鳩摩羅什的譯本最為通行,整部經五千多字,通篇討論的是空性智慧,因為漢譯佛典都是飽學之士,文句不但美而且別具深意。 & 劉君祖學易四十餘年,擅長將深奧難解的易理,結合時事和生活化的實例佐證,近年更以易經為根柢,遍及群經和佛經。劉君祖以易參佛、佛易參證的講經計畫,最先講的就是金剛經,因為它不繞遠路,直指本心,還可以消業力。很多人認為《金剛經》是佛經第一經,《易經》則是華夏第一經,兩個第一的經典如何對話?這也是本書最特別的地方。劉君祖還借用易占,用天算,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有趣的是,曾有學生占卦問《金剛經》說甚麼?《易經》給的答案是〈震卦〉第四爻,爻變是〈復卦〉,只用「震遂泥」三個字,就涵蓋了金剛經的主旨,就是「剝極而復」,就是將層層假象通通都給剝光,自然就會明白了。而劉君祖在講經計畫之前,誠心以易占問各經的主旨,《金剛經》是復卦初爻,爻辭:「不遠復,無祇悔,元吉。」妙的是伏羲老祖還能因材施教,給的答案既簡單又直接,就是〈復卦〉第一爻。顯然老師智慧比較高,不必講遂泥,省卻了中間的過程。或許有讀者會問:若是大家同時占卦呢﹖劉君祖說《易經》都能回答的井井有條,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真是不可思議。 & 《金剛經》有別於其他佛教經典的地方是,既沒神通,也不放光,更沒有大到匪夷所思的佛像出現,不僅融入平實自然的生活,還要我們既不著有也不著空。《金剛經》掃除一切執著,隨說隨掃,了無罣礙。須菩提也代替大家提出許多重要的問題,像「布施功德」,「應云何住」和「應無所住」的差別等等。 & 上經離相,下經離念。《金剛經》的上半段很多否定句,一切皆無,一切皆空。進入下半段,師生之間的問答,則是正面的肯定,一切皆是,一切皆有,最後都不執著,把所有的見地都掃乾淨。《金剛經》的般若智慧之所以難懂、難行、難修,是因為它超越世俗凡情太多,「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不要我們產生執著罣礙依賴的心,空有兩不住,此岸就是彼岸。 & 劉君祖雖是理工背景,但有一代鴻儒毓鋆老師的薰陶,象、數、理三全,在當代是特別難得的。他講解深奧的《易經》和《金剛經》,十分生活化,深入淺出易懂,而且具足了現代嚴密的邏輯思考與先進的科學知識,對於現代知識菁英更具有四兩撥千斤的說服力。
莊子諵譁(上下不分售)
你是什麼材料? 你是哪一種人? 你想自在逍遙嗎? 你想長生不老嗎? 你有聖人之道嗎? 你有聖人之才嗎? 你想成為領導人嗎? 你有能力作個被領導的人嗎? 你的生命獨立自主嗎? 你在人世間扮演什麼角色? & 《莊子》這本書,《四庫全書》歸類於道家,且道教尊之為修持所倚之《南華經》;但千古以來,有識之士咸認其為諸子百家之重要地位,內容涵蓋世間、出世間一切觀念法則,以及實際修養身心之道,故而認為是中華文化最偉大不朽之作。 & 更有美國一九七七年諾貝爾獎得主普里高津(IIya Prigogine),自稱七十年代起的物理重大渾沌理論,卻與莊子的渾沌說相吻合等等。西方最新科學的渾沌理論,後來繼續發展,產生了對中華文化的新評價和新觀點,所以《莊子》一書所受的重視可見一斑。《莊子》雖經千百年時空移轉,其所言始終屹立不搖。 & 但是,不論莊子的文章氣勢多麼優美高雅,對現代人來說,仍是艱深難明、莫測高深。參閱近代多家有關注解,或語譯,或注釋,多數惟字面解說或彙集他家注解而已,對一般讀者而言,實難從中獲益。更因文哲學者,以解說世間法為主,難解出世間之道途;而另方面專家,則以出世部分的研究為重,鮮少兩全兼備之者。 & 現南師懷瑾先生,既於青年時期遍研諸子百家之學,自立之年,又深入經藏道法,歷經多年身體力行實證,故於《莊子》之講解,遊乎經史子集之中,不論出世入世,評比精義,正說反說,更提示《莊子》出入禪道的旨意。且以通俗話語,深入淺出,為讀者聽眾開啟門戶;如稱南師所講為別具一家風格,可謂實至名歸。再說南師講述之特點,因不拘小節,不重訓詁,蓋南師所專注者,宗旨大義而已,惟以言談內容為重,故識者亦有瑕不掩瑜之說。 & 《莊子》一書分《內篇》《外篇》及《雜篇》。《內篇》只有七篇,有學者們考據,認為《內篇》是真正莊子自己所寫,本書中,南師懷瑾先生針對《內篇》七篇有深入淺出的講述。〈逍遙遊〉說明人生要具有高見,就是普通我們講見地、見解、眼光、思想。〈齊物論〉所講的,是我們人如何從物理世界的束縛中解脫,而到達真正無差別,真平等的那個道理。〈養生主〉闡述要想真活著不等死,就要懂得養生了。懂得真正的養生以後,才可以做人,接著就是〈人間世〉,就是如何以出世之道,轉而逍遙自在地生活在這個人世間。世路固然難行,在難行中,如何以最高的智慧、最高的藝術去行,那必須要有德行的充實,德性的充滿,故講解〈德充符〉。接著說〈大宗師〉,一個人能夠做到了了生死,由出世的修養而超凡入聖,這樣一個人,才夠得上稱為一個大宗師。最後一篇是〈應帝王〉,帝王代表了治世的聖人,這是中國舊文化,上古最古老的觀念,認為足以領導國家天下的人,非有道之士不可。只有有道之士才可以入世應世,成為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帝王。《莊子》的內七篇是一系列的,有連貫性的,從第一篇〈逍遙遊〉如何解脫,到怎麼樣悟道、修道,然後到〈大宗師〉;由得道的完成,既可以出世,又可以入世。 & 《莊子》這一部書,它代表了道家,並且影響了中國幾千年文化和知識份子。它內在瀟灑,所講的人生境界,形成了東漢到南北朝三四百年間特殊的文化思想境界。更有意思的是,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受到它很大的影響。 & 南師懷瑾先生在一九八一年的秋季,於臺北十方書院講解《莊子》。至於本書題目《莊子諵譁》,曾有多方建議,但南師一生特性,素來不以學者自居,更不喜歡重看自己講的著作,而且在過去幾十年的講說成書時,每每題名謙讓,如講論語叫別裁、講孟子叫旁通、講老子叫他說,都是表示不入學術正統,只是邊緣的外行話而已。所以對於本書,也特別取名為「莊子諵譁」。問南師原意,但說是譁啦譁啦,諵諵自語罷了! &
人生不容易,老子讓你更順利:不比較、不競爭、不追求也能達到目標的生活實踐指南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上市即榮登誠品暢銷榜,已連續上榜11週,三個月即再刷4次 ★喜馬拉雅FM「每天聊點道德經」播放量破1.2億、9.7高分好評、逾50,000讀者熱烈推薦 ★當當圖書破12,000則評價,99.9%好評 ★人人看得懂、用得上、最好讀的《道德經》解讀本 & 關於有點難的人生,那些老子還沒說完的事…… &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講述了《道德經》第1~20章,本書將從第21章開始,告訴你即使身處亂世,也能好好生活的祕密! & 大家的生活總是光鮮亮麗,好像只有自己活得好辛苦?為什麼拚命想追上別人的腳步,卻只是越來越退步?生活中一堆不順心的麻煩事,到底要如何才能破解? 活在鼓勵「個人成就」的社會,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被外在環境左右,把每天都過成了「來比比看誰最厲害」的馬拉松:要比別人更棒、更出名、更有錢…… & 長期下來,我們逐漸深陷其中,永遠都不滿足,永遠都覺得匱乏,並且開始捨不得、放不下、想不通,無法好好生活,常常連健康都出了問題。 & 其實,你所碰到的每一個人生關卡,兩千年前的古人早就經歷過了! 而過得更順利、更自在、更強大的答案,就在不敗經典《道德經》裡。 &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道德經》,羅大倫博士從修養身心的角度出發,用最貼近你我生活的故事,逐句逐字解讀,幫助我們了解老子的智慧,解決各種人生的疑難雜症,讓人生如有神助,越來越順遂。 & ◎忙到喘不過氣時,老子告訴你: 工作是無止盡的,只要對得起自己就好,無須把健康也賠進去,沒有了健康,擁有再多也是歸零。 & ◎總是忍不住比較,老子提醒你: 只要有比較,人生就會有痛苦。若能轉換心態,多專注於自己,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自然就會變強大。 & ◎與人發生衝突時,老子建議你: 眼前的不愉快都是暫時的,無須過度糾結,把力氣留給真正重要且美好的一切才是真正的智慧。 & ◎看什麼都不順眼時,老子鼓勵你: 任何事情皆有好壞,若能摘掉心中的有色眼鏡,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終究會發現世界可愛的一面。 世界越亂,越要跟隨老子,學會卸下包袱,放慢腳步,把心思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活出美好的生活。 & 名人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 沈雅琪(神老師)/資深教師 許瑞云/花蓮慈濟醫院能量醫學中心主任& 厭世哲學家/《厭世講堂》作者 & 古今中外讚譽 & 《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 尼采 老子的雋語,像粉碎的寶石,不需裝飾便可閃耀。──林語堂 行商數十載,唯獨《道德經》不曾離身。──馬雲 老子的著作,尤其是《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 黑格爾
墨子:讓庶民再次偉大,不公義的時代,正是時候讀墨子。
《墨子》一書是記載墨翟言論和墨家學派思想的總集,主要宣導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等主張,基本反映了廣大勞動階層的呼聲。全書思想內容非常豐富,有政治思想、倫理思想、哲學思想、邏輯思想和軍事思想等,其中邏輯思想尤為突出,堪稱先秦邏輯思想史的奠基作。《墨子》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學術地位。
全彩圖解鬼谷子
習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用之創富開基立業成大事 鬼谷子,姓王名詡,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謀略家、兵家,縱橫家鼻祖。常入雲夢山採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他長於修身養性,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是先秦神秘的歷史人物。由於他的出現,歷史上才有了縱橫家的深謀、兵家的銳利、法家的霸道、儒家的剛柔並濟、道家的待機而動。 《鬼谷子》一書以謀略為主,兼通軍事,是中國歷史上一部在充分探索人的心理特質和心理活動規律的基礎上,論述勸諫、建議、協商、談判和一般交際技巧的書,從古至今一直是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的必讀書,又稱為當代商家的必備書。本書在重現這部經典的同時,以現代視角對其進行全新解讀,對讀者為人處世、遨遊職場、搏擊商海、闖蕩社會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仔細研讀它,你一定能從中獲得處世的靈感、生活的謀略。 本書特色 運籌帷幄的智慧寶典,超凡入聖的決勝實用指南 一本成大事謀大略, 縱橫天下的傳世奇書 ◎內容豐富,體例科學◎ 堪稱「中國謀略奇書」的《鬼谷子》一書,思想深邃,內容豐富。本書不僅為原著進行了注釋和翻譯,還結合現今社會,從政治、經營、管理、為人、處世等方面進行深入解讀。 ◎圖文全解,精美易讀◎ 六百餘幅精美圖片,與文字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使讀者能更直觀了解《鬼谷子》中謀略的玄妙之處,使閱讀變為一種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 ◎經典讀本,理想藏書◎ 全新視角、科學簡明的體例、精美珍貴的圖片、注重文化內涵與現代審美的設計理念,打造出一個彩色閱讀的空間,全面提升本書的欣賞與藝術價值。
易經雜說:易經哲學之研究
《易經》為五經之首,是儒、道乃至諸子百家學術思想共同的來源,也是中華文化的根本思想。《易經》又名《周易》,是最古老的一部占筮書,同時也是一部凝結著遠古先民睿智卓識的哲學著作。它以象徵陽的「一」(又稱「陽爻」)和象徵陰的「一一」(又稱「陰爻」)為基本符號,以八卦(每一卦由三爻組成)及由八卦中任意兩卦交相疊合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組成)為基本圖形,通過對這些卦象的解釋,闡述了事物和現象生成變化的法則。《易經雜說》是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有關《易經》的講記。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紹了《易經》的一般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問題。後部分著重解釋了六十四卦(始「乾卦」,終「未濟卦」),而以對「乾卦」的解說為最詳。內容包括:卦名、卦辭、爻辭,以及解釋它們的《彖辭》、《象辭》、《文言》等,具有深入淺出、通俗易曉的特點。南師懷瑾先生精通易理,社會大眾往往有稱讚其為「當今易學大師」者,然其講解易經課程,卻是深入淺出,平易近人,幾乎把高深的易理說得人人都懂,還有他異於古今學者獨特的妙悟勝解,說是綜羅百家精要亦可,說是成一家之言亦可。本書為其隨心所講的講記,整編而成,相信必大有助於初學易者及深研易者之啟發。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不刻意去做,反而過得更好、更強大的亂世生存指南
這是個屬於老子思想的年代! ★喜馬拉雅FM「每天聊點道德經」播放量破億、9.7高分好評、逾40,000讀者熱烈推薦 ★當當圖書破10,000則評價,99.9%好評 ★人人看得懂、用得上、最好讀的《道德經》解讀本 & 每天都很厭世,覺得人生好難?很努力卻諸事不順,搞得心好累?總是太在意別人,活得好有壓力? & 生活在鼓勵人們「不停追求」的世界,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被外在環境左右,忘了傾聽自己的內心,於是開始捨不得、放不下、想不通,接著感到情緒低落、內心不安、憤怒不已,有時連健康都出了問題。 & 其實,你所經歷的煩惱,兩千年前的古人也一樣煩! 而活得更從容、更自在、更強大的答案,就在不敗經典《道德經》裡。 &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道德經》,羅大倫博士從修養身心的角度出發,用最貼近你我生活的故事,逐句逐字解讀,幫助我們了解老子的智慧,解決各種人生的疑難雜症,讓人生如有神助,越來越順遂。 & ◎覺得自己是魯蛇時,老子提醒你: 人生就是在「有」和「無」之間尋找平衡,沒有經過沉澱,就不可能知道生命有多精彩,不需要因為暫時處在不好的狀態就感到焦慮。 & ◎太在意別人的想法時,老子告訴你: 好壞、美醜、胖瘦的標準都是相對的,今天的批評也許是明天的誇獎,不需要比較與糾結,坦然生活就對了。 & ◎碰到挫折、失敗時,老子鼓勵你: 逆境往往是成長的養分,若能跳出來換位思考,學習擁抱不美好,你將會不斷成長,事情也會慢慢變好。 &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選擇障礙發作時,老子教你: 保持安靜的狀態,仔細觀察、客觀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發現最適合自己的機遇。 世界越快,越要跟隨老子,學會卸下包袱,放慢腳步,照著自己的步調,活出真正想要的生活。 & 古今中外名人紛紛讚譽 & 《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 尼采 老子的著作,尤其是《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 黑格爾 老子的雋語,像粉碎的寶石,不需裝飾便可閃耀。──林語堂 行商數十載,唯獨此書不曾離身。──馬雲 &
傅佩榮莊子經典五十講(三版)
人生的真實與無奈.在亂世中尋找方向.悟道的智慧與境界傅佩榮教授精彩解析,理解莊子思想的最佳書籍。全書共分三輯:一、人生的真實與無奈;二、在亂世中尋找方向;三、悟道的智慧與境界。充分引述莊子原文精華,並以淺顯方式闡述,與讀友一同隨年齡與閱歷而一再深化及昇華,進而如莊子一般,領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生命的轉彎處本書集結了傅佩榮教授精彩的一系列莊子思想演講,拋開了以往人們對於古代哲學思想只能從硬梆梆又古板的理解方式,傅教授轉而以生動又深入淺出的講解,讓讀者了解到莊子的哲學不只是玄而難懂的道家思想,相反的,它不僅解釋了二千多年前的社會與人們的思維方式,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仍然對照出人類共通的迷惘執著。莊子的智慧扣緊了時間的命題,他從宏觀的角度俯視人世間的種種,對比了時間的無垠涯以及人生命的短暫,這是一種近乎宗教的超脫,也是莊子哲學裡最重要的主題。經過了傅教授巧妙的牽引,莊子宏深的哲理穿過時空,飛到現代與當代思潮結合,我們發現,一代聖哲的偉大不只存於當下,它通過了時間的考驗,也能讓現代人從中反思出一些啟示,而這就是哲學能帶給人的最重要價值,讓庸碌生活的我們能偶爾停下腳步,不再盲目追求稍縱即逝的物慾,而能放寬眼界深呼吸,重新檢視在廣大宇宙中身為一個渺小生命的新意義。傅佩榮教授在深厚的中西哲學基礎下,不斷精研儒、道二家的哲學,獲得許多讀者深刻熱烈的共鳴。而現在這本書,對讀者而言更是一本最佳理解莊子思想的書籍,以傅教授自己的話說:「我捧讀莊子最深的領悟一篇篇形諸筆墨,希望讀友們也能透過我的心得隨著年齡與閱歷而一再深化及昇華,直到我們能如莊子一般,終於領悟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初版書名:向莊子請益)
人生雖然有點廢,就靠哲學翻轉它【第一部】:跟著37位哲學家解開生命的大哉問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誰都只想耍廢良久, 遭遇生命卡關接二連三,恭請37位哲學家帶我們破廢闖關! 學校不會考,但一定要懂得哲學思考,人生困惑難解,卻能睿智面對。傅佩榮教授以輕鬆小品、深入淺出的方式,引領現代人換一顆哲學家的腦袋,用多元化的思維,應對各式各樣的生命大哉問! & & 工作壓力神大,靠購物宣洩變成月光族,問問哲學家該怎麼辦?!享樂主義的代表魯克雷休斯教人搞清楚到底毛病出在哪裡,知道真正的快樂止於何處,敲開致富的最佳途徑。 & & 生活充滿各種不大不小的痛苦,讓人軟弱無力受不了!看看西塞羅怎麼說?他認為要練習做到能忍受時就忍受,不能忍受時就躲開,逃避並不可恥而且可用。 & & 傅佩榮教授介紹日常就在思索人生課題的三十七位西方哲學家,從古希臘時代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至中世紀的奧古斯丁、多瑪斯等人,透過同樣在愛恨情仇中努力活著的先哲的故事,以及一個精闢的觀念或一句犀利的名言,常常可以想通某種奧妙的道理。原來,柏拉圖的戀愛使人陷入神聖的瘋狂,開始活出真正的自己,而西塞羅指出決定未來的是自己的勇氣,有了面對命運的勇氣,將更有誠意珍惜現在。灰心喪志想尋求力量?厭世耍廢想找到良方?哲學是處理煩惱和焦慮的指南,傅教授從現代角度解讀哲學家的思考歷程,只要傾聽他們的忠告,就能翻轉腦袋,逆轉人生。 本書特色&& & ★生命如此靠腰,需要哲學家來撐腰!本書讓人重新認識古代哲學家,且看古聖先哲如何廢中求生存,從而留下智慧的精華。
黃帝四經今註今譯: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
《黃帝四經》是現存最早也是最完整的黃老之學的著作, 此乃馬王堆出土的珍貴帛書,結合傳世典籍, 獲得巨大的生命力, 不僅豐富了中國古代思想史, 也改寫了古代哲學史。 陳鼓應教授建構了具體而精確的闡釋體例, 本書是最完備、最嚴謹的註譯版本。 黃老之學的「道法」, 是古代民主性、自由性與法治的結合。 《黃帝四經》之豐饒,不僅提供給現代借鑑, 其思想哲學高度甚至超越現代! 一九七三年底,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的發掘中,發現了一批極有價值的古代帛書,尤其《老子》乙本卷前的古佚書《經法》、《十大經》、《稱》、《道原》四篇最爲重要。據學者考訂,認爲這便是見於著錄而久已失傳的《黃帝四經》,全文約一萬一千多字。 《黃帝四經》是研究先秦黃老道家的重要文獻,是現存最早也最完整的作品,它的出土,使我們對於在戰國百家爭鳴中取得思想界主導地位的黃老學派的發展線索,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與評估。可以説,由於它的問世,不僅豐富了中國古代思想史,也使得我們對先秦各學派之間的流脈關係需要做一番重新的省察與探索。 陳鼓應教授在撰寫本書當中,試圖建構起一個較完整的註譯體系。每篇下列解題,每小節下列内容提要,每小段由原文、註釋、今譯、闡述等四部分組成,書末附《帛書黃帝四經校定釋文》。「闡述」部分有助於更具體、更明確地了解全書的文義和思想底蘊。本書主要依據一九八○年帛書小組整理出版的《馬王堆漢墓帛書(壹)》本。 黃老道家的重「時」,在哲學上對《易傳》有深刻的影響,在政治上講時功、重時效及其善於掌握時機,這正是黃老派在現實上取得數百年主導地位的重要原因。 以「道法」為其中心思想的黃老派,一方面繼承老子的道論,同時又引進時代所急需的法治觀念,兩者結合,以推動先秦政治體制的改革。 老子之「道」以「無為」為特點,所謂「無為」,即是縮減領導意志,任各物自生、自化、自成、自長。 老子的「道」,具有濃厚古代民主性、自由性的訊息,這為黃老派所全面接受,並進而援法入道提出「道生法」的主張。 「道法」結合,也正是古代民主性、自由性與法治的結合。 「因天之生也以養生,謂之文;因天之殺也以伐死,謂之武。文武並行,則天下從矣。」—《經法.君正》 「聖人舉事也,闔(合)於天地,順於民。」—《十大經.前道》 「知天之所始,察地之理,聖人麋論天地之紀。」—《稱》 本系列「古籍今註今譯」是由臺灣商務印書館與中華文化總會、國家教育研究院合作出版,為中華文化之精髓。為了便利閱讀,把一部一部古書用今天的語言,以今天的解釋,整理編印起來,稱為今註今譯。每部書所約請的註譯者都是學識豐富,而且對其所註譯之書有深入研究的學者,他們從事註譯工作的態度也都相當嚴謹,有時為一字一句之考證、勘誤,參閱與該註譯之古籍有關書典達數十種之多者,絕對是值得珍藏的經典古籍權威大作!
從易經看黃帝陰符經
道家珍藏的奇書,底蘊極深。 上可用來修道成仙,中可用來富國安民,下可用來戰勝強兵。 就像《黃帝內經》風靡中醫學界一樣,《黃帝陰符經》這本奇書,自古以來迷倒了不少想要建功立業的豪傑志士。他們認為若能領悟此經,可以戰勝強兵,治國安邦,還可以稱帝稱王,成就王圖霸業。它曾被視為兵書、神仙書和治國方要,憑此書而建功立業的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有黃帝、伊尹、范蠡、鬼谷子、張良、曹操、諸葛亮、葛洪、李靖、黃庭堅、朱熹等人。 《黃帝陰符經》是後人借黃帝之名而作,成書年代不詳,書中闡明人的言行若能暗合天道,懂得掌握時機,進可攻退可守,就能立於不敗之地。《天機經》又名《陰符天機經》,是為解說《陰符經》而作。一般人若是體悟不夠,或是人生經驗不足,會覺得文字過於精練,較難理解。作者很喜歡這部經,盡力解釋想讓更多人了解其中深藏的天機。 劉君祖依經解經,貫通經典,一一解讀《黃帝陰符經》和《天機經》。《陰符經》短短四、五百字,《天機經》亦不過三千字,兩書合觀,沉潛其間,掌握天地萬物運行的自然規律,體悟道家智慧和修身方法。面對未來世界情勢的劇烈變化和災難,能夠洞悉先機,進而以智取勝。 本書行文簡練精要,引人深思,教你在現代生活中達觀應對、識得先機、通達智慧。
在無何有之鄉遇見莊子
《莊子‧逍遙遊》:「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 精研中國義理、生命哲學的曾昭旭,認為莊子是在哲學、文學都達到高明圓妙之境的第一人,因此歷代的詩人、文人、藝術家,幾乎沒有人不喜歡莊子的,所以他以深入淺出之筆,從文學、哲學角度詮釋莊子,並佐以現代人的生活事件、常見的困惑。在文與理,今與古之間,尋找現代人安頓身心之道。 曾昭旭重新詮釋《莊子‧內篇》,從〈逍遙遊〉始到〈應帝王〉結束,每篇皆引原文翻譯成白話文,並逐句解析,如〈逍遙遊〉中的鯤鵬之喻,暗示人莫執著名相,要隨時放下事實名相的束縛,回歸到生命的自在逍遙;〈養生主〉裡的庖丁解牛,卻點人在世間所以會煩惱不自由,主因不在環境惡劣而在自己心中堵塞著種種成見;而〈齊物論〉中子綦與子游師徒的對話闡述「吾」與「我」的差異,〈人間世〉則借孔子之口闡述如何不受人際關係所累以得自由;〈德充符〉則是以一個遭受刖刑的跛者王駘,討論如何不受不正常的形貌所累以得自由。〈大宗師〉則是探討生死之觀,透過子祀、子輿、子犂、子來這四個好朋友,談如何輕鬆面對病痛與死亡。最後一篇的〈應帝王〉則是莊子的政治哲學,他不談如何施政,而是著重在為政者的心態到底是愛人民還是利用人民之上。 莊子以哲學的觀點,文學的語法,運用寓言故事,隱射生命本質與義理,闡述理想的生命哲學。透過曾昭旭的詮釋,讓我們可以了解莊子人生哲學的終極理想,了解文學的高妙之處,進而持續修為成為真正的人,並達到逍遙自在過生活的目標。 本書特色 ★擅長將哲學融入生活的曾昭旭老師,深入《莊子》內七篇,透過引述原文,翻譯成白話,並詳細解說其中隱藏的奧祕,讓我們輕鬆了解道家獨到的生活智慧。
厭世講堂:顛覆人生的十堂莊子課
★16萬粉絲團人氣作家「厭世哲學家」首本代表作! ★「厭世代」必修、「佛系人」必讀,顛覆人生的十堂莊子課! & 當「正能量」已經失去普遍維繫人心的力量,你該用什麼做為人生指引? 當社會用各種價值定義你的時候,你該用什麼定義自己? 讓厭世哲學家的「厭世講堂」,帶你跟著《莊子》走一趟思想之旅! & ▷當你發現自己根本是個廢物…… 莊子告訴你:「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大家都知道「有用」的東西才是好,卻不知道「沒用」的東西,才能保有自己真正的價值。 & ▷當你找不到什麼才是「真正的自己」…… 莊子告訴你:「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 ——我已經殺了我自己,因為「無我」才是「真我」。 & ▷當你覺得人生道路充滿不順遂…… 莊子告訴你:「天無私覆,地無私載。」 ——天地對萬物是完全公平的。人生中,一切的好與壞,貴與賤,都是天地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夠勇敢,就用你現在這個樣子,去活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生! & 本書以《莊子》思想做為十堂課的主軸,以正統厭世風格寫下深刻、細膩的解讀,道破這一代人所面對的各種困境。不管是生命中的困惑、絕望還是無可奈何,以《莊子》為師,你就能探索到不同以往的解答! 名人推薦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 & 凌性傑/作家&&&&& & 消極男子/圖文創作者&&&&& & 敏鎬的黑特事務所/《人生自古誰不廢》作者&&&&& & 劉滄龍/臺師大國文學系教授& & 歐陽立中 /作家、教師&&&&& & 潘柏霖/人類 謝金魚/歷史作家 ——鼎力推薦 & 厭世哲學家看透世情,以出世之心入世嬉遊。無知無用、廢如莊子,乃能厭棄俗情常規、重估當世價值。同時,向莊子學習「做自己」,並不是自我中心地膨脹自己,而是放下自己,不再徒勞。——劉滄龍/臺師大國文學系教授 & 為何你懂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那是因為你少懂一個人:莊子。厭世哲學家帶你讀懂莊子,然後過好人生。——歐陽立中 /作家、教師&
薄伽梵歌(中英對照本)
聖典中的聖典;歐美商業時代的新聖經。 與《道德經》、《聖經》並列全世界翻譯版本最多的三大經典。 「薄伽梵」在印度的靈性傳承裡,代表的是上主在地球上的化身;《薄伽梵歌》即意為上主之歌(The Song of God),係記載上主克里希納(Lord Krishna)與阿朱納(Arjuna)王子間一場奇妙而不可思議的對話——關於靈性知識的揭示,是超越宗教的宇宙真相和人生哲理。 《薄伽梵歌》是最重要的印度教修行聖典,同時也是許多印度大修行者最重視的一部經典,對今日之印度乃至全世界的很多層面,都有著極大的影響。聖雄甘地在他的自傳中說:「真理是至高的原則,而《薄伽梵歌》乃是指向真理之知識中,最精妙的書。」 《薄伽梵歌》出自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全書十八章,共七百行詩句。《摩訶婆羅多》敘述同為俱盧族的持國王(Dhritarashtra)百子與般度(Pandu)五子,兄弟之間為爭奪王權而進行的一場戰爭。 戰爭在俱盧之野進行。由於持國王眼不能視,毗耶娑願意賜給他視力,讓他看到戰爭的情況。但持國王不忍親眼看到親族間的殺戮,毗耶娑遂將靈視的力量賜予他的大臣山佳亞,由山佳亞將戰況敘述給持國王。《薄伽梵歌》敘述的就是開戰前,克里希納與阿朱納王子間的一場靈性對話,藉由山佳亞之口說與持國王聆聽。 在這場對話之後,接著的就是為期十八天的戰爭,戰況空前激烈,雙方死傷慘重。持國王一方全部罹難,般度一方也幾乎只剩下般度五子存活。 俱盧之戰是歷史上的戰役,同時也是心靈的戰場。《薄伽梵歌》中的般度五子,代表的是我們認同的個性,而持國百子正是我們所不認同的陰影。不論認同與否,都是小我的一部份。小我既是造化所為,所以也是虛妄而不永恆的。克里希納在《薄伽梵歌》中一再地提醒我們,應平等看待一切二元對立的事物:好惡、成敗、榮辱、冷熱等皆然;從內在捨棄,不執著,並時時專注於至上。在《薄伽梵歌》中,克里希納不親身參與戰爭,卻擔任阿朱納的馬夫,正意味著我們應讓上主成為我們的馭者。 總結來說,《薄伽梵歌》有兩個主要啟示:第一是捨棄與臣服。捨棄是放下對外在事物、內在欲望與感官感受的執著;臣服則是更進一步放下自我,將自己交給上主,全然地接受上主為我們所作的任何安排。 第二個啟示是克里希納在這場對話的最後對阿朱納說的:「……你是我所摯愛的」,這是上主對我們的保證。我們原本就是上主的子女,在世間汲汲營營為名為利,無非也是反映著我們內心對愛的需要與渴望;只要捨棄與臣服並專注於上主,我們終可感受到上主無所不在的愛而永不匱乏。 本書對照的英文版為普羅希(Shri Purohit Swami)的英譯本。普羅希的英文簡明,很多地方有《聖經》、《道德經》與佛經的簡單美,對首次接觸《薄伽梵歌》的人來說,是最佳的版本。同時,本書譯者撰寫的導讀,就《薄伽梵歌》的歷史、背景,與主要觀點等做了一整體的介紹,是想認識《薄伽梵歌》的最佳參考資料。
莊子七講:活出生命本身的大用
我的喜歡,就是唯一的熱門, 走出自己想走的路,活出自己想要的內涵, 就可以超離有用與無用的兩難困境, 不是人間社會的冷門或熱門, 而是我自己的門,獨一無二的門。 & 國學巨擘王邦雄教授五十年講學、研究不輟,以自家生命的感受,體證莊子哲學思想的宏闊及義理內涵的轉折,論說詮解理路分明,抉發智慧開顯新義,隨著歲月的錘鍊,感悟會通更進一層,真情實感觸動人心,流動在字裡行間的,不是知識理論而是生命智慧。 本書解讀莊子思想最為核心的內七篇,依循貫串其中的縱軸線去展開鋪陳,將莊子的處世哲學與生命態度,以具體的生活經驗說解,道出了莊子獨步千古閒散自在的意態與風貌。 如何突破存在的困局、克服人世的難關?如何在逆境中安頓身心,追求自我的成長?莊子妙道哲理的慧解光照,將解消心靈的桎梏與生命的困苦,引領每一個人走向自在自得的人生旅程。
不如讀莊子:教你如何活得自由的寓言
人生懸而未決之事都交給莊子吧! 你是否感到人生受困無助,生活備受束縛,世事嘈雜紛擾? 不如讀讀莊子,一起領略讓心自由、超越生命的大智慧! 必讀名家選輯經典白話本,流傳千年的智慧寓言,人生問題的最佳解答 莊周夢蝶 看待萬物的眼光,就是決定我們能否活得自在的關鍵? 井底之蛙 資訊爆炸的紛擾年代,如何超越人世知識的拘束? 邯鄲學步 為何我們找不回屬於自己生活的節奏? 螳臂當車 立意良好的事,只要方法用錯了,美事也會變憾事? 螳螂捕蟬 人們為什麼大多都見利忘害、事事糾結,迷而不返? 人,生活在現實的社會中──是不自由的。 莊子察覺了人的根本問題,就在於人的不自由。人為什麼不自由?因為人有依賴。人依賴物質、情感、知識、藝術、上帝而生活。這些依賴,便使人人陷入「不自由」的困境。如果人要實現自由,便須先去掉依賴之心。 莊子的哲學,是自由的哲學。是把生命放入無限的時間、空間去體驗的哲學。就讓莊子教我們如何解開心中束縛、突破生命限制,讓心活得自由。
鬼谷子全書
《鬼谷子》歷來被人們稱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頗具特色,是亂世之學說、亂世之哲學。它在世界觀上講求實用主義,講求名利與進取,而在方法上則講求順應時勢,知權善變,是一種講求行動的實踐哲學。作為一部謀略學的鉅著,培育出眾多優秀政治家的思想內涵,《鬼谷子》一直為中國古代軍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讀,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被廣泛應用於內政,外交、軍事、商務及公關等領域,為當代政界、商界等領域人士所必讀之智慧法寶。本書以政治、軍事、外交、商務、職場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故事為典型案例,深入淺出地向讀者解讀和剖析了《鬼谷子》的智慧精髓和謀略精華,秉持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原則,力求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繼承發揚、古為今用!
道:古徑今聲——老子〈道德經〉中英雙語解讀:上冊(簡體中文版)
《道德經》,一部生命的史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開章明志,道可開拓,可踐行而不可執,名可言而不可定。道,不是條條之路,而是無名之始。名,不是字字之名,而是萬象之標。未有天地,未分萬物,道已行於無間,潛於無聲,生而不語,化而無形,卻為天地之本、眾生之母。道不居一形,不守一名。顯于流轉,成於踐行。無形無跡,卻無處不在,故能超乎常理而不失其真。《道德經》非教條之書,乃歸真之歌,一首無聲之頌。它教人喧中守靜,擾裡見清。于有無之間自如出入,在光陰流轉中沉澱、演化、昇華。它起於 “無”, 非虛寂, 而是萬象之源泉。它歸於 “德”, 非強制, 而是順道而生的餘響。柔勝剛,謙居上,不爭而勝,不言而應。它非英雄史詩,無無刀光劍影,卻寫盡眾生歸路。它非征服之歌,而是歸真的低吟。風中,有它的步履。水中,有它的迴響。落葉歸根,皆循其道。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時有序,皆在“無為”中顯“大為”。它不塑造聖人,只引人返璞歸真,化繁為簡,識微見遠,喚醒那被塵世遮蔽的本覺, 如嬰兒般純淨,如谷神般幽深而不竭。在它的世界裡,生命不是攀登的高峰,而是回歸的源頭。不是爭衡的競技,而是沉潛的靜修。于靜中通達,于思中昇華。它不是一本書,而是一條路,一條歸於本真的隱徑,悄然在你心中鋪展。正是:無名化有始,大道隱無聲。柔光不爭處,歸途由心生。Dao De Jing, an epic of return. The Dao that can be explored and walked is the extraordinary Dao. The name that can be named is the extraordinary name. Dao is not a road to follow, but the source before roads began. Names are not mere words, but signs of the ten thousand things. Before heaven and earth, before form and sound, Dao moved in stillness, shaped all, yet claimed nothing. It has no form, no name, yet it is present everywhere. It acts through non-action and leads without striving. This is not a hero's tale, no battles, no conquest. It is a silent song, a return to what is real. In noise, it teaches stillness. In motion, it reveals rest. Between being and non-being, it flows. It begins in the nameless not emptiness, but origin. It culminates in De not virtue imposed, but virtue revealed. Soft surpasses hard. Low becomes high. Those who do not contend cannot be opposed. Spring grows, autumn gathers, leaves fall and return, all follow the Dao. It creates no saints, only awakens what was hidden. Simple as a newborn, deep as the valley, inexhaustible. Life is not ascent, but return. Not conquest, but cultivation. The Dao is not a book, but a path quiet, inward, unfolding from within.Epilogue:From the nameless, all things begin.The great way flows without sound.Where gentle light never contends.The true path is born from the heart.
道:古徑今聲——老子〈道德經〉中英雙語解讀:下冊(簡體中文版)
《道德經》,一部生命的史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開章明志,道可開拓,可踐行而不可執,名可言而不可定。道,不是條條之路,而是無名之始。名,不是字字之名,而是萬象之標。未有天地,未分萬物,道已行於無間,潛於無聲,生而不語,化而無形,卻為天地之本、眾生之母。道不居一形,不守一名。顯于流轉,成於踐行。無形無跡,卻無處不在,故能超乎常理而不失其真。《道德經》非教條之書,乃歸真之歌,一首無聲之頌。它教人喧中守靜,擾裡見清。于有無之間自如出入,在光陰流轉中沉澱、演化、昇華。它起於 “無”, 非虛寂, 而是萬象之源泉。它歸於 “德”, 非強制, 而是順道而生的餘響。柔勝剛,謙居上,不爭而勝,不言而應。它非英雄史詩,無無刀光劍影,卻寫盡眾生歸路。它非征服之歌,而是歸真的低吟。風中,有它的步履。水中,有它的迴響。落葉歸根,皆循其道。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時有序,皆在“無為”中顯“大為”。它不塑造聖人,只引人返璞歸真,化繁為簡,識微見遠,喚醒那被塵世遮蔽的本覺, 如嬰兒般純淨,如谷神般幽深而不竭。在它的世界裡,生命不是攀登的高峰,而是回歸的源頭。不是爭衡的競技,而是沉潛的靜修。于靜中通達,于思中昇華。它不是一本書,而是一條路,一條歸於本真的隱徑,悄然在你心中鋪展。正是:無名化有始,大道隱無聲。柔光不爭處,歸途由心生。Dao De Jing, an epic of return. The Dao that can be explored and walked is the extraordinary Dao. The name that can be named is the extraordinary name. Dao is not a road to follow, but the source before roads began. Names are not mere words, but signs of the ten thousand things. Before heaven and earth, before form and sound, Dao moved in stillness, shaped all, yet claimed nothing. It has no form, no name, yet it is present everywhere. It acts through non-action and leads without striving. This is not a hero's tale, no battles, no conquest. It is a silent song, a return to what is real. In noise, it teaches stillness. In motion, it reveals rest. Between being and non-being, it flows. It begins in the nameless not emptiness, but origin. It culminates in De not virtue imposed, but virtue revealed. Soft surpasses hard. Low becomes high. Those who do not contend cannot be opposed. Spring grows, autumn gathers, leaves fall and return, all follow the Dao. It creates no saints, only awakens what was hidden. Simple as a newborn, deep as the valley, inexhaustible. Life is not ascent, but return. Not conquest, but cultivation. The Dao is not a book, but a path quiet, inward, unfolding from within.Epilogue:From the nameless, all things begin.The great way flows without sound.Where gentle light never contends.The true path is born from the heart.
一分鐘秒懂漫畫易經+一分鐘秒懂漫畫道德經套書(共兩冊)
漫畫獎得主馮戈口碑之作,零基礎輕鬆入門《易經》《道德經》 想要快速、有效、有趣味的學習,並馬上上學以致用,一次擁有二本國學經典是不二選擇! 《一分鐘秒懂漫畫易經》當你人生不順時,就讓讀一讀易經。●用漫畫的方式打開易經,輕輕鬆鬆就讀懂了!●「中國漫畫獎」得主馮戈國學經典之作,榮獲澳門MAD亞太動漫大獎最佳漫畫獎。●漫畫+原文+譯文+解讀,講透64卦、384爻洞悉窮通順逆,通曉世事人情。原來易經這麼懂中國生存哲學,難怪 南懷瑾、曾仕強、季羨林 這些大師都讀易經為什麼說《易經》是群經之始呢?……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是從這裡發源出來,它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它是諸子百家的開始,所以為群經之始。──國學大師、《百家講壇》主講人 曾仕強《易經》是經典中的經典,哲學中的哲學,智慧中的智慧。──中國國學大師 南懷瑾《周易》不僅是中國的,也是東方的,更是世界的,不僅是古代的,更是未來的。──中國哲學家 馮友蘭談到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在科學方面,我們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後來的事實所推翻,唯獨中國的《易經》恆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而與最新的原子物理學有頗多相同的地方。──瑞士心理學家 榮格《一分鐘秒懂漫畫道德經》老子:「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原來老子這麼懂「躺平」!愈年輕愈要讀《道德經》81章趣味漫畫,通篇大白話像追劇一樣看完,秒懂中國生存智慧零基礎輕鬆入門「萬經之王」《道德經》,「一分鐘秒懂」專治各種「看不懂」!「中國漫畫獎得主」馮戈國學入門口碑之作,好讀、有趣、有用、有料拿起來就放不下,秒懂就看懂了!老子的話,如猿走山、月經過畫,絲絲不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無所不通。——中國國畫大師 俞懷瑾老子的智慧,面對事物,不用情緒來反應,照見己心、任運不惑。人們都希望永遠年輕,然而年輕的不老秘方,而是老子的孩子。——國學大師 李善林這是一本讓你細品後還想大笑,禁不住開始自嘲與微笑來面對世界的書。——文學家 洪醒夫
天下失序,道德如何修補社會裂縫:敬天命、求心安、建人理……禮崩樂壞之後,百家爭鳴與秩序再構築
百家爭鳴共尋道德根基,思想激盪映照社會轉型尋道於亂世,立德於思想的交鋒之間哲學不空談,直面人性與秩序⚑ 天命與性善的道德根基孔子強調敬天命、守禮制,並從親情與羞恥心中尋求內在的道德依據,主張道德是對天命的回應,也是人心安頓之道。孟子進一步提出「性善論」,以「四端」與「良知良能」奠定道德行為的主體基礎,強調人內心的誠意與理想追求可與天道契合。⚑ 順應自然,追求心靈自由道家以「自然無為」為理想,對現實社會道德秩序提出根本性的質疑。老子主張順應天道,以清靜無為作為個體與統治者的修為標準,強調貴生保命與少私寡欲,提出政治應無為而治,以達成社會自然和諧。莊子則更進一步,否定現有道德規範的正當性,提倡「無用之用」、超越生死與社會功利,以自由與精神愉悅作為終極追求。⚑ 兼愛互利的社會倫理墨子在動盪時代中提出「兼相愛、交相利」的道德理想,主張以天志、鬼神與人民意志三重權威作為倫理規範的正當性依據。他認為道德行為的動因可來自信仰天意、懼怕鬼神懲罰,或是出於功利性互利。墨家注重道德的實用性與社會效果,強調制定統一標準來維護社會秩序,並透過賞善罰惡鼓勵道德行為。⚑ 法治與權力的道德否定法家則從現實政治出發,主張嚴刑峻法、重視制度與權威,對道德本身持懷疑態度。韓非子等人強調人性本私利,必須以法制與權力來制衡。秦朝的統一便是法家思想的實踐,但由於缺乏道德哲學的補充,最終導致制度僵化、政權速亡。⚑ 從戰爭正義到倫理實踐兵家以戰爭為現實手段,但同時建立在正義與道德基礎之上。兵家講求賞罰分明、上下有節,重視將軍忠誠與士兵勇敢,實際上形成一套軍事道德規範。戰爭作為社會秩序重建的一環,兵家思想在春秋戰國的歷史語境中,扮演推動政權更替與社會轉型的重要角色,對後來中央集權的建立亦有深遠影響。⚑ 歷史思辨與思想整合本書透過分析五大思想流派,揭示先秦至漢代中國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時期的道德哲學思維,並指出漢代道統整合的歷史意義。它不僅是思想史的研究,更是對「道德為何可能」的系統追問,具有深刻的理論價值與現實啟示。本書特色:本書以「道德何以可能」為核心問題,深度剖析中國從先秦到西漢社會轉型期間各家思想的道德哲學基礎。透過儒、道、墨、法等諸子百家思想,探討道德規範的建構條件、主體接受機制與社會功能,並論證漢代儒家系統如何融合百家觀點,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是理解中國古代道德與制度演化的重要著作。
鬼谷子縱橫天下謀略學
北宋名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歐陽修在評價鬼谷子時說他「因時適變、權事致宜,有足取者」。歐陽修還認為他謀人謀事、靈活變通,值得世人學習……清代第一才子紀曉嵐,對鬼谷子更是佩服至極,說其兵法與孫子異曲同工、陰陽有《易》學之神隨,一張一合又有老子之妙!前言相傳,鬼谷子先生從其師父手中繼承了竹簡一卷,此乃師父仙逝時留給他的真傳。簡上書名「天書」二字,打開看卻並無一字。在松明火的映照下,竹簡上竟閃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閃閃發光。鬼谷子一口氣讀下來,從頭到尾背之成誦。原來書中記錄的是一種思想:盡講捭闔、反應、內揵、抵幟、飛箝、度量、揣摩之術,共十四篇。也即是傳說中的《無字天書》。曠世奇人「鬼谷子」鬼谷子何許人也?或許我們可以從《東周列國志》的作者明代著名小說家馮夢龍的結論中作一了解:「其人通天徹地,有幾家學問: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莫測;三曰遊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學,修真養性,服食引導,卻病延年,衝突可俟。」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有人能像鬼谷子一樣具有濃重的神秘色彩而又極具爭議。他是什麼時候的人?為什麼會用這樣一個怪異的稱謂?他的真名、居住地到底在什麼地方?《鬼谷子》究竟是不是他所著?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研究他的思想?他的思想之廣博,思維之縝密,為後世諸多學派所用,那麼他究竟應該屬於哪個流派? 史書上真正關於他本人的記載只有《太平廣記》和《史記》上區區50多字的介紹;而關於他的傳說,在野史和民間傳說中卻語之甚多。近年來研究鬼谷子的學者越來越多,專著也非常多。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也就成為大家關注的主要問題之一。鬼谷子生活的時代鬼谷子作為傳說中人物,歷史上對其身世的爭議頗多。據《錄異記》記載,鬼谷子「自軒轅之代,歷於商周,隨老君西化流沙,泊周末復還中國,居漢濱鬼谷山」。按照他的意思鬼谷子在西元前二千多年前就生活在黃帝時代,直至周朝末年的西元前四世紀,壽命達千年之久。漢代應劭在《風俗演義》裏說:「鬼谷先生,六國時縱橫家。」六國時跨幾百年,那麼鬼谷子的具體生活年代從這裏面也無法確切得出。宋代的《太平廣記》則說他是晉平公時代的人,壽命是數百歲,晉平公在位是西元前557~前532,所以鬼谷子是生活在中國春秋時期。而司馬遷《史記》又說:蘇秦「東師事於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張儀「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那麼鬼谷子是蘇秦、張儀的老師,蘇秦死於西元前317年,張儀死於西元前309年,鬼谷子應該是和他們同時代且稍早於他們,傳說中鬼谷子還是龐涓和孫臏的老師,龐涓卒於西元前341年,孫臏卒於西元前310年,這與《史記》中所說相距不遠,這種說法認為鬼谷子生活在戰國時代。還有傳說鬼谷子是秦始皇時期的人,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在《金樓子》中提到:「秦始皇聞鬼谷先生言,因遣徐福入海求金菜玉蔬」,據此有人認為鬼谷子生活在西元前二世紀的秦始皇時期。又據《琴纂》載漢朝蔡邕曾入清溪谷訪鬼谷先生,那麼鬼谷子先生又成為西漢時期的人物。從一些史料記載分析來看,鬼谷子確有其人。但其生活年代則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是神仙,跨越時空距離的;有的認為是黃帝時代的;有的認為鬼谷子不是一個人,而是眾多隱者的通稱;而生活在戰國時代是相對比較可信的說法。其最主要的根據就是《史記》,此書是公認的比較可靠的史料,司馬遷在寫《史記》時是有文獻依據的。從《鬼谷子》一書的內容也可以大致推斷出其生活年代是戰國時期,當時說客之多是中國古代史是最為密集的時代,《鬼谷子》主要也就是論述遊說的方法的技巧。鬼谷子的稱謂由來鬼,有兩個含義,一個意思是人死之後,靈魂不滅,變為另一種狀態存在,即「鬼」;另一個意思是在中國古代通「詭」,辯論、狡詐。鬼谷子這個稱謂的來由,據鬼谷子研究者認為有以下一些觀點:一是由居住地名而來。鬼谷是地名,子則是中國古代對賢人的尊稱,鬼谷子即為居住在鬼谷的賢者。鬼谷子並非其真實名字,而只是人們對他的尊稱。世傳鬼谷先生所居之地有青溪,也叫做清溪;又有鬼谷,也叫鬼谷墟。傳說鬼谷子有名字為王詡、王蟬、王利、王栩,因不願入仕,過著隱居生活而自號鬼谷子。這一地名究竟在何處,說法很多。有的說是在古穎川陽城(今河南登封縣東南鄂嶺),有的說是古扶風池陽(今陝西三原縣西北),有的說是荊州臨沮(今湖北當陽),還有的說是山西運城、浙江寧波、湖北安遠、湖南大庸、陝西韓城等等諸多地方,甚至在新疆哈密也有地名為鬼谷。按照民間傳說來看,《鬼谷子》的作者鬼谷先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相傳祖籍朝歌(今河南淇縣)城南,一生中曾遊歷全國各地,也許上述的所有號稱為「鬼谷」的地方是其所經歷之地,後在雲夢山(朝歌城西15公里)水簾洞隱居講學,創建中國古代第一座軍事學校————「戰國軍庠」。培養出蘇泰、張儀、孫臏、龐涓、毛遂等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二是由鬼所生,故名鬼谷子。據河南淇縣與河北臨漳等地民間傳說,鬼谷子的母親是趙家之女,親生父親是周家之子,養父姓王。原來周趙兩家是鄰居,周家是軍隊駐地方長官,趙家在當地經商,相交甚厚,二人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趙家看周家門當戶對,主動向對方提親,雙方訂立婚約。後周家父母相繼去世,家境敗落,趙家遂撕毀婚約。周子看到娶趙女為妻已經無望,傷心加上氣惱,不久去世。趙家之女聞聽此事,到亡夫墳前,悲哭不止,哭昏過去。恍惚之中,夢見丈夫讓其吃墳前一株穀子,她醒來後看到身邊確有一株稻穀與其他穀子不同,一把抓起生吃了下去。以後就懷孕,生一男孩。趙女因鬼生穀,因穀生子,所以給這孩子起乳名為鬼谷子。恰逢有王家剛生子即夭折,就收留了母子二人,並給孩子取名王栩。三是歸谷。因為在古代「歸」與「鬼」音同義通。「人所歸為鬼」。四是鬼谷子並無其人。他是蘇秦為了讓人信服,增加神祕感而杜撰出來的人物。有學者認為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鬼谷子其人,鬼谷子只是蘇秦的借名。蘇秦年輕時在秦國遊說失敗,回家後發奮研讀《陰符》一書,一年後大徹大悟。他再三揣摩說服君王的技巧,後編寫成書。為了使其具有神祕性,故意托為鬼谷子所寫並題名為《鬼谷子》,因此實際上蘇秦就是鬼谷子。還有一種看法,認為鬼谷子並非一個人的名字而是鬼谷學派中傑出者的統稱。這是鬼谷子出現在橫跨歷史從黃帝時代直至漢代二千多年最合理的解釋。這種觀點認為鬼谷並非一人專用,而是眾多隱者高人的通用名字。鬼谷子的派別傳說鬼谷子精通數學星緯、兵學韜略、遊學勢理、養性捨身及縱橫術,那麼他究竟應該劃為哪家?在風起雲湧、天崩地坼的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眾說紛紜,士人卿客各說其主,百家爭鳴,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陰陽家、縱橫家、農家、名家、雜家等等流派紛呈,爭先輝映,紛紛尋求機會登上政治舞臺,積極推銷自己的策略、主張,中國人的政治智慧發揮到了極致。縱橫家之說:縱橫家是指從事外交遊說活動的謀略家,「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他們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反覆無常,設計劃謀多從主觀的政治要求出發。史書記載多說鬼谷子是縱橫家,因《鬼谷子》一書十四篇以「捭闔」開篇,以縱橫之術為總起,多角度、多層次地詳盡闡述了言談技巧及遊說者自身的修養,體現了縱橫家的總體風貌,書中對遊說進行了全面的經驗總結,並上升到了理論高度。在《史記》中記載他是著名縱橫家蘇秦、張儀的老師,縱橫家的謀略、遊說技巧皆出於他所撰寫的《鬼谷子》;《隋書》是最早將《鬼谷子》錄入正式典籍的史書,該書中將《鬼谷子》著錄三卷,並列於縱橫家之下。在後人對他思想的研究中,縱橫家對鬼谷子學說的繼承和發展貢獻也是最多,從這些角度來看,將鬼谷子列為縱橫家是理所當然。兵家之說:兵家是春秋戰國「百家」中的一個重要學派,以研究作戰、用兵為其主要宗旨。兵家著作分為四類:兵權謀類——側重於軍事思想、戰略策略;兵形勢類——專論用兵之形勢;兵陰陽類——以陰陽五行論兵,且雜以鬼神助戰之說;兵技巧類——以兵器和技巧為主要內容。鬼谷子的思想中諸如釣語、不爭不費與兵家的「以靜觀動」、「上兵伐謀」相類似,出奇制勝、欲擒故縱則如出一轍。傳說中鬼谷子是戰國時期軍事家孫臏與龐涓的老師,所以很多學者把鬼谷子學說當作兵家學說。《尚友錄》中記載「孫臏與龐涓俱學兵法於鬼谷」,而孫臏則是中國兵家鼻祖,正是由於鬼谷子將一部天書傳給孫臏,孫臏才得以在軍旅生涯中屢戰屢勝,留下諸如田忌賽馬、圍魏救趙、桂陵之戰、減灶惑敵、馬陵之戰等等著名戰例。實際上,《鬼谷子》從其內容上來看並不能算是軍事著作,其主要內容主要是遊說活動而言。但是其中的思想與策略也為歷代兵家重視,並運用於軍事關係的處理上,而且軍事本身就與縱橫術密切相關,所以將其劃為兵家也自然有其道理。陰陽家之說:陰陽家是以陰陽五行學說和數術為基礎形成的學派,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星占風水命運,其代表人物為鄒衍。傳說鬼谷子很懂得星相學,觀天文察地理看人相,被稱為星命經典的《命書》就題為「周代鬼谷子撰」。《鬼谷子》一書長於揣摩,精於說服,其中的捭闔、反應、飛箝、揣情、摩意諸法都是揣摩人心、分析人事、推測未來的方法,陰陽家們也把這些當作自家的學說,從事相面推命活動。關於鬼谷子算命的傳說在民間甚多,而且也一直被陰陽星命先生敬奉為先師,這也是確實存在的實際情況。道家之說:鬼谷子的思想中,道家思想是其基調,著重吸收了道家道為萬物本源的思想,如講述相反相成中「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予之」、「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歛;欲取,反與。」都與道家強調的事物的對比轉化相似。傳說仙道家茅濛、徐福及計然都是鬼谷先生的學生,鬼谷子向他們分別傳授長生術、經商術、占卜術等。《錄異記》中說「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傳說鬼谷先生懂得仙術,修身養性,懂得醫道。鬼谷子的學說在道家中也頗有市場,中國的道家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種學派,兼容並包,無論是什麼人都有可能被納入其神仙譜系,鬼谷子也不能例外。這可能與《鬼谷子》最初注解者——陶弘景有關,陶是南朝時期有名的道家高人。《本經》、《持樞》、《中經》可能就是陶在注解時附會進去的,因為其與另十二篇風格不一。鬼谷子學問淵博,但其生性澹泊,樸而不露,與道家的超脫塵世思想相合,這也許正是鬼谷子在史書中鮮有所提的原因。在民間更傳說他還是靴鞋業、眼鏡業的祖師,但這些都無從考證了。無論他屬於哪個流派,他是一個成功的教師是無庸置疑的。儘管他本人並沒有直接從事政治、軍事活動,但其學生或者說是傳說中的學生蘇秦、張儀、龐涓、孫臏、茅濛、徐福卻都是中國歷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鬼谷子的價值。
予豈好辯哉?孟子的人性論與政治觀:先秦儒家的歷史語境、哲學內涵與文化影響之系統考察
孟子以性善立論,開顯義利與仁政之道其哲思綿延千載,成為儒學不朽的根基▎生平與時代的印記 孟子生活於戰國動盪之世,他承繼孔子之道,卻又在政治、倫理與哲學上自成體系。本書首先回顧其家世、遊說諸侯與著書立說的歷程,帶出孟子在現實困境中如何奮力實踐理想,並逐步建立起思想聲望。他的行跡,不僅是士人遊說的縮影,更折射出時代的矛盾與呼聲。▎性善論的思想核心 孟子主張「人性本善」,視仁、義、禮、智為天賦的端緒。本書深入剖析他如何藉對告子等人的辯駁,闡明善的萌芽只要經由培養與擴展,便能化為完備的德性。這一理論不僅繼承了孔子的仁學精神,更提供後世中國哲學探討人性、道德與教育的根基,顯示孟子思想在東亞文化長河中的歷久彌新。▎內聖與仁政的實踐路徑 對孟子而言,修身與治國從不分離。書中闡明他如何透過義利之辨與「內聖之道」,要求士人養成高尚品格;同時在政治上主張王道仁政,提出「民有恆產」以保社會安定,並倡導尊賢使能的制度設計。此一思想展現出儒家由個體修養推及國家治理的完整視野,也使孟子成為政治哲學的重要先聲。▎民本思想與哲學慧識 「民為貴,君為輕」是孟子最具震撼力的政治名言。本書以此為核心,剖析孟子如何將百姓置於政治的首位,奠定民本思想的深厚基礎。同時,他對天命、認識與方法的省思,展現出一種兼具宗教感與理性精神的哲學慧識,說明孟子並非僅止於道德家,更是深思宇宙與人性的思想者。▎雄辯、經學與經典考證 孟子的影響力,還來自其卓越的辯才與對經典的掌握。本書揭示他以氣勢與譬喻取勝的雄辯術,如何在思想交鋒中贏得優勢;並展示他廣泛援引《詩》、《書》、《易》、《春秋》等經典的學養。此外,對《孟子》名句的細緻考證,讓讀者進一步體會其語言背後的深刻哲理,從而全面理解孟子的學術地位。〔本書特色〕孟子生活於戰國動盪時代,他承繼孔子仁學,卻自成思想體系,提出人性本善、仁政王道與民貴君輕等觀點。本書以生平事跡為起點,深入解析性善論、內聖修養、民本思想與哲學慧識,並展現其雄辯之術與經學淵源。透過嚴謹的架構與通俗的筆觸,讀者不僅能全面理解孟子的思想精華,也能從中汲取智慧,反思當代社會與人生價值。
從歷史觀點解讀《易經》
◎揭開易經的神祕面紗、自學或教學最佳範本。◎易經深藏解密的線索、提供易經解讀的徑路。◎揭發已被忽略的史實、彌補歷史文獻的遺漏。整本《易經》三大主體為:「帝乙歸妹」、「武王伐紂」與「周公受難」!《易經》總共有64個卦辭與384個爻辭,作者將《易經》中的卦辭與爻辭相互連結,並從《易經》的細微處,發現《史記》中沒有記載的遺漏。●上經要點坤上六,龍戰于野:武王伐紂於牧野。比上六,比之无首:比干被紂王所殺。蠱卦辭,先甲三日:甲子日武王伐紂。坎卦辭,行有尚:前往有呂尚協助。●下經要點巽九五,先庚三日後庚三:行軍前誠心祭拜。鼎九四,其形渥:帝乙歸妹剭刑死。渙六四,渙有丘匪夷所思:呂尚封地於營丘。節初九,不出戶庭:周公受難於房內。●鼎卦九四,其形渥:帝乙歸妹剭刑死〈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素),其形渥(屋),凶。 1.《國語辭典》:「渥,音握:沾潤、沾濡。」《說文解字》:「渥,霑也。」渥,污穢貌。 2.《玉篇.刀部》:「剭,刑也。」《龍龕手鑑.刀部》:「剭,剭誅,刑名。」剭誅:指古代貴族、大臣在屋內受刑。 3.《漢書‧卷一○○‧敘傳下》:「彫落洪支,底剭鼎臣。」顏師古注引服虔曰:「底,致也。周禮有屋誅,誅大臣於屋下,不露也。」《漢典》:「渥者,音屋,重也。渥:通剭。渥形:猶重刑。」周禮有屋誅,通剭誅。 因此,此爻辭的解讀為:鼎卦的第四爻,象徵革新的份量過重。如帝乙之妹背叛文王、背叛周族。武王決定以剭刑侍候,終其一生。非常凶險。◎代理經銷:白象文化更多精彩內容請見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7442.pdf
亂世舌戰,戰國時代縱橫家的權力遊戲:不靠劍戟的戰士,如何在列國之間,憑話語掀起翻天巨浪?
三寸之舌動天下,布衣之身攪風雲 從泥塵到卿相,縱橫家以舌為刃 他們的嘴上功夫,勝過千軍萬馬! ⚑ 縱橫捭闔的智慧傳承 在戰國這個風起雲湧、諸侯爭霸的亂世,涌現出一群非典型的政治菁英──縱橫家。他們非王侯將相,卻憑藉一張三寸不爛之舌,進退於列國之間,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左右天下大勢。這群以智謀、口才和時局洞察力著稱的策士,成為戰國歷史上一道獨特而鮮明的風景。本書以深入的歷史視角與豐富的文獻考據,全面呈現縱橫家的思想、行動與時代價值。 ⚑ 從布衣到卿相 本書介紹了蘇秦、張儀、范雎等人的故事,講述他們如何從貧寒出身、四處碰壁,到運用縱橫捭闔的謀略成功躋身政壇核心。蘇秦「頭懸梁、錐刺股」苦學遊說之術,張儀因貧受辱後憑三寸舌入秦為相,以及范雎遭魏國酷刑後死裡逃生,最終推動「遠交近攻」戰略的歷史軌跡。透過個體命運的描繪,折射出戰國士人逆境求生、憑才改命的堅韌精神。 ⚑ 合縱與連橫的對弈 本書深入分析縱橫家核心的戰略思想──「合縱」與「連橫」。在強秦日益壯大的情勢下,蘇秦主張聯合六國抗秦(合縱),而張儀則策動各國分化、單獨與秦結盟(連橫),這場外交與權謀的大對弈,成為戰國政局長達數十年的主旋律。 ⚑ 智慧的理論根基與語言技藝 本書不僅止於歷史敘述,亦探討《鬼谷子》、《戰國策》等思想與文獻如何塑造縱橫家的理論基礎。書中特別關注語言的力量──說辭如何因人而異、因勢利導,甚至以辯取勝,以話定局。透過案例剖析與文本解讀,讀者得以窺見縱橫術在實務運作中的深刻邏輯與說服藝術,亦可反思今日人際互動與談判技巧的源頭。 ⚑ 從歷史走向現實的啟示 縱橫家的價值不僅停留於古代史頁。他們在外交談判、心理博弈、權力操作等方面的實用智慧,至今仍值得借鑑。無論是處於現代職場、人際溝通或國際關係中,縱橫家所強調的策略眼光、靈活應變與語言影響力,都是不可忽視的文化資產與行動指南。 本書特色:本書描繪戰國時代縱橫家的風雲身影,從貧賤書生到權傾朝野的卿相,他們以辯才與謀略遊走列國,化干戈為玉帛、借利害翻轉政局。透過對蘇秦、張儀、范雎等人的刻畫,展現一場場權謀與智慧交織的外交戰。書中從思想、制度、社會動力出發,分析縱橫術如何因時制宜、因勢利導,映照出一個時代的生存邏輯與進取精神。
圖解易經【新版】
一本以現代圖解方式,將內容化繁為簡,讓人能輕鬆讀懂《易經》卦象含意,指引人生方向。【本書特色】◎方便又實用《易經》是中國第一本占筮之書,是人們從古至今,生活各方面的行為指南,能為人們趨吉避凶、指引方向。◎化繁為簡,淺顯易懂將難以理解的易經哲學理論及卜辭以白話方式解說,並告訴你,《易經》在現代生活中的運用與價值,於讀懂《易經》的過程中,能夠一看就懂。◎圖文搭配全書收錄超過六百幅的手繪插圖,將複雜的概念簡化成表格與樹狀圖,讓你一看就懂、印象深刻,輕鬆為自己占筮每一個重要的決定。【本書簡介】《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一本占筮書,內容凝聚遠古先民睿智的哲學著作,雖然《易經》本身的內容艱澀難懂,但是作者以圖解的方式,將內容化繁為簡,使《易經》變得通俗,去粗取精,讓想要深入了解《易經》內容的讀者,快速上手,輕鬆讀通《易經》的奧祕。
荀子!不是道家,卻講天道:不是聖人,也能成聖;不是法家,卻談制度……他的思想不靠玄學與神性,而是建立在人性觀與社會現實之上!
打開戰國哲學的理性之門從經世治國到修身養性在亂世讀荀子,找到秩序與方向⚑ 智慧的光芒本書結合理性考證與思想闡釋,旨在全面介紹先秦儒家大師荀子的生平、著作與思想精華。全書以《荀子》三十二篇為核心,輔以《史記》、《韓非子》等史籍與諸多考古學、文獻學研究成果,從荀子的實際生活背景出發,探討其在哲學、政治、倫理、教育、美學、軍事、經濟等多個層面的智慧與貢獻,勾勒出一位橫跨諸子百家、影響深遠的思想巨匠全貌。⚑ 荀子的多元思想本書內容涵蓋面向極廣,依主題分為數章,從「天論」、「性惡」、「王制」等篇章引出荀子對天人關係、性格本質、君臣之道、禮法制度等核心命題的深刻洞見。在對性惡論、禮治思想等代表性概念進行系統分析的同時,作者亦不忽視荀子對自然觀、認識論與教育理論的建樹,如「制天命而用之」、「虛一而靜」、「勸學」等篇,均展現其嚴密的邏輯思維與現實關懷。本書不僅梳理其思想來源與內在系統,還對其與道、墨、法、名諸家之異同進行比較,展現荀子思想的包容性與創新性。⚑ 深入淺出,引人入勝本書通俗易懂,既保留原典意蘊,又以現代語言加以詮釋。各章節均以問題切入,逐層分析,從荀子的生平考據到各類智慧展現,再到歷代對荀子的評論與地位變遷,使讀者不僅能知其言,更能會其意。書中設計結構合理有序,章節之間銜接流暢,適合初學者閱讀,也為學術研究者提供參考依據。其形式靈活,不拘泥於學術論文格式,融通古今,使得古代哲理得以自然融入現代讀者的理解框架中。⚑ 傳統智慧的現代轉化荀子的智慧並非僅屬於歷史與學術殿堂,而是對今日世界依然具有啟示意義的思想資源。荀子所強調的禮治與秩序、學習與修身、理性與節制,對於當代社會治理、個人修養與人際關係的建構,都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觀點與方法。本書不僅讓讀者深入認識荀子的多面人生與學術魅力,更進一步將其思想內化為現代人面對變局與挑戰的思想力量。它既是一部思想傳記,也是一盞文化明燈,使讀者在閱讀之間,走進一位思想巨人的精神世界,汲取穿越千年的智慧養分。本書特色:本書依據歷代相關文獻,深入剖析荀子生平與思想精髓,內容涵蓋人生哲理、政治、軍事、經濟、美學等各類智慧,藉由通俗易懂的語言與靈活創新的編排方式,引導讀者全面理解荀子多樣的智慧與時代精神。結構嚴謹、資料翔實,不僅是認識荀子的入門讀物,也能啟發現代人思辨與修身智慧,汲取先秦哲人的思想養分與處世之道。
荀子講義
在《荀子講義》中,程兆熊先生力闢荀子性惡之非,他認為:「若人之性惡,便即無人性之善的可能。而性情之教,非由內發,即使有其重要性,亦將無其必然性。」也就是說,荀子的性惡論無法解決道德的根源與動力問題。在他看來,假如人性是惡的,這就意味著一個人缺乏足夠的道德動力,即使有外在的禮樂教化,也只會顯得被動與無力。並且,如果聖人對禮樂的創制不是基於人性之善的領悟,而僅僅是對治人性之惡的一套外在化規則,那麼禮樂雖然有其存在的重要性,但是卻並不足以導人向善。故而,程先生一方面雖然承認荀子所講的「性」中的本能性因素,卻認為那不可以稱之為「人性」。另一方面他則著重挖掘荀子思想中的性善論資源。(中國礦業大學中文系 胡可濤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