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發想(第三版)
本書以「創意思考」為範疇,既有理論陳述,又有大量實例,加上問題討論、與活動演練,可說是一本相當輕鬆且實用的教科書。 全書共有八大單元,各單元皆囊括下列項目,提供讀者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名人語錄」略去關鍵字,鼓勵讀者先行思索可能詞彙,藉以培養主見; 「動動腦」偏向右腦的水平思考,鼓勵讀者多方設想各種可能解答,提升想像力; 「暖身活動」或動或靜、或個人或分組,是進入主題的敲門磚; 「問題與討論」則提問相關議題,藉以複習重點或演練技法; 「會心一笑」提供附有「智慧詮釋」的笑話,讓課程開心收尾; 「創意人」介紹一位創意名家的生平及創意事蹟,啟發讀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創意物」介紹一項特色十足的創意產物,包括建築景觀、生活用品、主題餐廳……; 「家庭作業」讓讀者整合所學後加以實際練習; 「延伸閱讀及推薦網頁、影片」介紹和單元主題相關的各項補充資料。 本書豐富且有趣,敘述輕鬆詼諧、引人入勝,引導讀者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培養創意,不僅適合在課堂上做為一本養成創意發想力的教科書。採用這本書上課,相信您的課能在愉悅的氛圍中讓學生真正有收獲。此外,對於想要提升創意發想能力的讀者,本書也是十分實用的指引。 作者在第三版中,對各章案例做了許多更新,讓書中的案例更新穎,反映最新的創意發展潮流。
打開文學的門窗(上卷)—歲月身世
本書特色 人生的過程是什麼?個人在每個階段的定位是什麼?過往的年歲,在生命中展現了哪些風景?未來的日子,想在人生中畫下哪些風景?這是本書──《打開文學門窗》,在「歲月身世」的層面中所要探討的主要課題。冀從學生的生命經驗出發,引導學生透過閱讀文本與主題書寫,回顧成長歲月中,家人關係重新檢視、自我的追尋與認同、成長歷程的跌宕起伏、青春歲月的夢想,從中思考如何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如何走出創傷、迷惘,找到自我定位?在理想、友情與愛情的交錯中,分辨浪漫與真實,調和理想與實際,思考生命的價值。這是即將邁入成年的大學生面對現實人生要學習的功課。
形上學:理論與批評-初版
形上學是其他學問的基礎,他先於其他學問, 不能與其他學問產生無法解決的衝突 但形上學是什麼 本書特色 本書介紹西方哲學的重要形上學課題。對於每一個形上學課題,首先說明它們的基本主張,然後再陳述哲學家對它們的各種論辯。盡量使用簡單的文字,輔以日常生活的實例,以引發學生對形上學的興趣,也讓他們能明白哲學的思辯過程。
雲山光影:生命閱讀與書寫
本書特色 & 本書獲教育部補助,為華梵大學大一通識必修「中文閱讀與寫作」課程之授課教材。《雲山光影》書名,蘊涵了三重意義:一為紀念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老人家俗名游雲山,於七十九歲高齡,翻越千山萬水,勘察了二十七處校地之後,才決定把校園落腳在雲山繚繞的大崙山上;二指校園景致,舉目四眺,「雲」、「山」、「光」、「影」,一一都是最動人的樂章,年輕的歲月,浸淫於此,心性當有潛移默化的薰習;三指人的一生,如同「雲山光影」般,瞬息萬變。本課程藉由八個單元主題、十六篇選文的規畫與設計,帶領大一同學思考生命終極的價值與意義。
大學文選(2版)
本書特色 & 本書由神話與古典小說、古典散文、古典韻文、現代文學四大範圍進行選編詳釋之工作。打破過去相沿成習之經典印象,直接述諸人性之美善,並結合當代思潮。強調女性於文化方面之貢獻及高貴情操,如神話中之女媧、精衛、織女,古典小說中殺蛇除害之少女李寄、真情果敢之霍小玉與杜十娘,皆有足多者。 & 古典散文選取大量意味深長之寓言,以為生命之借鑑。韻文部分,以性靈為主,或寄託理想,或歌詠愛情,一唱三歎。現代文學部分,不忽略本土,亦不拘泥當代,兼顧現實性與藝術性。每篇皆有作者介紹,並在題解中分析文本;正文皆採用善本,疑難處皆詳加注釋或考據;並在篇末提出值得討論之問題,以作為讀者思考之指引。全書深入淺出,可為大學國文及通識課程之教材,亦可供對文學有興趣者之參考。
讀寫生命映象(2版)
本書特色 & 本書以「天、人、物、我」四個面向統整與生命有關的各項議題,包括自我探尋、自我價值、自我超昇、親情思慕、朋友交誼、繾綣情思、生態覺知、社會關懷、飲食印記、人文超越、生命關照、養生應天等十二個主題單元,共選錄三十餘篇文章。本書力圖與學生的成長經驗、生活感悟及實用價值相聯繫。使學生能從這些古今名作中,思索自己的人生角色,從而得到心靈的撫慰,富饒閱讀的況味,並寫下自己的心情故事,留下生命中美好的回憶。
文學與人生
所謂「文學」,是以優美的文字表達人類的思想與情感,本書編輯目標,即是藉著古今佳作,呈現人生各種情感與風貌,以增進讀者閱讀能力,並從欣賞文學的人生中,培養健全人生觀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本書編輯特色,內容上,分成:感情文學、兒童文學、醫療文學、飲食文學、旅遊文學等五大主題,每項主題皆收錄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詩、詞、散文兼而有之,以呈現豐富多元的內容;時代上,以作者年代先後為序。 每課課文均有「題解」、「作者」、「課文」、「注釋」、「研析」、「習題」等六項。「題解」說明文章出處及旨趣;「作者」介紹作者生平、作品風格及文學地位;「注釋」解釋生難字詞,酌注音讀與典故出處;「研析」解析文章思想、情感、章法、藝術特色等;「習題」就課文內容以選擇題形式命題,以便讀者課後自我評量。
歷史
本書依據教育部最新發布之專技院校群科課程一般科目社會領域「歷史」課程綱要編輯而成。其教學目標在使同學了解近代中國由傳統走向現代的發展過程,訓練學生具備分析、比較、綜合的能力,並導引學生對人與事的同理心,主要內容包含:傳統中國的歷史特質、晚清變局的發端、清季的改革與革命、民初政局的演變、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建設與挫折、近代以來的社會文化變遷、中共的崛起與發展、中華民國在臺灣。 在教材之選擇上,力求簡易適中,兼顧文獻及學者研究,符合課程綱要之精神,以國、高中時期所學的歷史知識為基礎,進而更深入認識近代中國與台灣的關係。並加強學生的歷史知識與人文素養,認識歷史的意義和價值。同時引導學生透過歷史變遷及因果發展的認知,培養學生對人與事的思考、分析和反省的學習能力,期望學生確實理解時代脈絡,站在時代的尖端。
國文(四)
本書編輯目標,旨在增進學生對中國文學閱讀、欣賞與寫作的能力。本書選文原則,內容上,以情意為主;年代上,特增現代文學的比例,著力於臺灣文學的介紹,並擴展讀者對原住民文學、女性文學的了解。 本書編輯方式,先分為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各以文體流變為歸類依據,同類者依作者時代先後編排。就類型而言,古典文學分為韻文、散文、小說三類;現代文學分為新詩、散文、小說、戲劇四類。 每課課文均有「題解」、「作者」、「課文」、「注釋」、「研析」和「習題」等項。「題解」說明本文出處及旨趣;「作者」介紹作者生平、作品風格及文學地位;「注釋」解釋生難字詞,酌注音讀與典故出處;「研析」解析本文思想、情感、章法、藝術特色。
歷史思維與多元文化(09073)
以思辯、探索的寫法,引領學生思考、感知歷史,進而與歷史人物談心,藉他們的心靈之窗看世界。 《首篇》汎論〈歷史與歷史思維〉及〈文化與多元文化〉,引導讀者登堂入室建構基本概論續。 《世界篇》談西方文化的誕生與現代文明世界的發展。 《東亞篇》談西方帝國主義衝擊下中國與日本激蕩與發展樣貌。 《臺灣篇》剖溯臺灣歷史源流,從原住民、漢人到目前多元族的臺灣。 《當代篇》總談後現代主義與多元文化潮流下,全球化雖是必然驅勢,但在地化更為可貴;處於五花八門的媒體行銷與知識爆炸下,現代公民將如何自處與因應之道。 本書似一條歷史長河,浩瀚精深,又具啟發性,希望讀者臨淵羨魚、結罟「捕史」,皆能有所觀照與共鳴。
2010台語文學選(異.平埔.命)
Tsit 幾年ê 台語詩壇是jú 來jú 鬧熱、jú來jú 多元,台語詩人ê 性命力確實是台灣文學ê 異數。今年ê 散文選kap 消失tī嘉南平原ê 平埔族仝命運,tī 歷史ê 作弄下,明明存在,卻是「無在場」。若是今年ê 小說年度選嘛是hah 拄hah 是「命」lah。2010 年ê 台語文壇發生真濟「異命」ê 代誌,咱攏向天無言。
大學國文(崑山)
本書是因應大學國文課程需要而編定,以增進學生語文知識,提升閱讀、思考、欣賞、寫作、應用等能力為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涵蓋三大類型:語文與寫作概論、文學作品選讀,以及應用文教材。1. 語文與寫作概論 由漢語漢字的性質與應用、詞與句的正確組合方式說起,進而分析寫作的原則與過程,而後談修辭的原理及優美文學的表意與形式設計方法。2. 文學作品選讀 分成論說文、記敘文、抒情文、詩歌辭賦四類。每類之前,編有「概說」,係配合該文類有關的基礎知識,包括文體的特點、源流、表現手法等。每課編有「導讀」、「作者」、「注釋」與「問題討論與習作」。「導讀」說明課文的出處、主旨、段落大意、文學技法、文章評價等。「作者」介紹作家生平、著作、作品風格與成就,或其思想特色,以便於讀者掌握課文的創作時代與作家背景。「問題討論與習作」則為評量學習成效,引發讀者思考、討論,或配合課文提供題目練習寫作。3. 應用文教材 所選單元以普遍性、實用性、切合時代及學生今、後之需求為原則。
新大學國文精選
本書是由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二十多位教授共同編纂而成。選文重視「文學性」、「典範性」,並兼顧「現代性」及「本土性」,並考量「國際性」與「應用性」,旨在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文學素養,培養關懷社會、愛鄉愛國的情操,開拓國際視野,且能將所學應用到日常文書、生活中。全書分為「古典文學」、「現代文學」、「翻譯文學」及「應用文」等四部分,又依文體性質劃分成若干單元,每單元之前編有「導讀」一篇,以引導學生入門。每課課文之前,除編有「題解」、「作者」、「註釋」外,另附有「欣賞」、「問題與討論」,以幫助學生深入瞭解課文,啟發其思考力及創造力。應用文則附有「範例」、「寫作練習」等單元,供學生寫作時參考與練習。本書堪稱目前最具特色、最符合大學及專科學校需要的國文教材,可供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或社會人士自學之用。
小品文選讀
「小品」,不是一個嚴謹的文體概念。約於東晉時,對於全譯或部帙較大的經文,大都被稱為大品;反之卷帙較小或是節譯的經文,則稱為小品。如鳩摩羅什譯有《摩訶般若波羅密經》,二十七卷本的稱為《大品般若經》、十卷本的稱為《小品般若經》。之後,「小品」一名便被套用到文學、繪畫、音樂上。本書用「小品」的名稱,一本於此,是取篇幅短小而言。內容揀選了經、史、子、集中許多優美的篇章,抒情、議論、敘事諸體兼包,而不專指明清的小品文。文章編排略以時代為分,再按作者先後為序,篇與篇之間並無一定的聯繫關係,如此,除可領略文中意涵佳趣外,亦略可知各朝代,乃至作者的寫作風貌。
大學國文選與應用-散文、哲學、應用篇
《大學國文選與應用》一書,以拓展閱讀、培育文學素養、增進語文表達能力與應用、提昇精神與心靈境界等為編輯目標。本書足敷各大專院校「國文」教學之用,無論是文選或應用,皆得以為學子參酌學習之教材。本書編寫的特點如下:全書分「文選」、「應用」二大類。「文選類」分散文、哲學等單元。每單元前皆有「導讀」一文,乃針對文體特點、發展史加以說明介紹,使學生奠下文體相關基礎後,有利於學習。「應用類」亦於文前有一「導讀」,說明「應用文章」之重要與概況。二、每課包含「作者」、「題解」、「正文」、「文章研析」、「延伸閱讀」、「問題討論」、「應用建議」等部分。三、「作者」部分,主要說明作者生平、作品風格、學術成就、影響與重要地位。而「題解」則說明文章出處、寫作背景、主旨。四、「正文」部分:有課文與「註釋」。凡生字、艱澀詞語、典故出處等,皆於此詳加說明。五、「文章研析」部分:分析文章段落與大意外,由時代背景、作者特點、文學理論、文化社會學等跨域學科理論來論析選文,足供讀者欣賞參考之用。六、「延伸閱讀」部分:提供與選文有關之著作,使學生拓展閱讀領域。七、「問題討論」部分:針對選文而設計問題,供課堂上討論,期使藉由師生互動而深入學習。八、「應用建議」部分:為本書重要特色之一,將選文與應用結合,使學習者,藉由多元思考,將傳統文化加以應用與推廣。
大學國文選與應用-詩歌、戲曲、小說、應用篇
《大學國文選與應用》一書,以拓展閱讀、培育文學素養、增進語文表達能力與應用、提昇精神與心靈境界等為編輯目標。本書足敷各大專院校「國文」教學之用,無論是文選或應用,皆得以為學子參酌學習之教材。本書編寫的特點如下:一、全書分「文選」、「應用」二大類。「文選類」分詩歌、小說、戲曲等單元。每單元前皆有「導讀」一文,乃針對文體特點、發展史加以說明介紹,使學生奠下文體相關基礎後,有利於學習。「應用類」亦於文前有一「導讀」,說明「應用文章」之重要與概況。二、每課包含「作者」、「題解」、「正文」、「文章研析」、「延伸閱讀」、「問題討論」、「應用建議」等部分。三、「作者」部分,主要說明作者生平、作品風格、學術成就、影響與重要地位。而「題解」則說明文章出處、寫作背景、主旨。四、「正文」部分:有課文與「註釋」。凡生字、艱澀詞語、典故出處等,皆於此詳加說明。五、「文章研析」部分:分析文章段落與大意外,由時代背景、作者特點、文學理論、文化社會學等跨域學科理論來論析選文,足供讀者欣賞參考之用。六、「延伸閱讀」部分:提供與選文有關之著作,使學生拓展閱讀領域。七、「問題討論」部分:針對選文而設計問題,供課堂上討論,期使藉由師生互動而深入學習。八、「應用建議」部分:為本書重要特色之一,將選文與應用結合,使學習者,藉由多元思考,將傳統文化加以應用與推廣。
謬誤、意義與推理—邏輯初階 (第二版)
邏輯是訓練我們合理思考的學問,而合理的思考有三項基本要務:一、意義的了解;二、推理的正確;三、謬誤的排除。本書內容即環繞此三要務,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謬誤的排除,學完之後,可避免不相干因素對合理思考所造成的干擾。 第二部分是意義的了解,包含概念、精確概念的邏輯方法與判斷等內容。概念是思想的基本單位,弄清楚概念的性質,並掌握其內涵與外延以及概念間的關係,乃有助於我們精確地使用概念,避免概念混淆不清所產生的無謂爭端,進而促使我們作出恰當的判斷與正確的推理。 第三部分是正確的推理,這是邏輯的核心內容,介紹了推理的構成與作用,並且充分展示了三種重要的推理方法─演繹、歸納與類比。 第四部分則簡要地介紹了現代符號邏輯,尤其是命題邏輯的基本內容,以作為進一步修習的基礎。 全書內容簡單明瞭,適合初學者入門所學。
大學國文選(李)
編輯要旨 一、本書係為配合改制後大專院校大一國文課程而編訂。 二、本書選文原則,既注重學術文化思想之啟發,亦注重語言訓練與文學欣賞之陶冶。 三、所選課文以短篇作品為主,儘量不與現行高中、高職國文課目重覆。 四、所選課文之編排,大致以作者時代為序,編著原則分課題、內文、作者、說明、注釋等項。 五、一般國文往往用「題解」,只及題旨,不及文章結構之分析等,今改為「說明」,則範圍較有彈性,可供其他敘述。 六、為使教學能收預期效果,若干課文於注釋後,酌量設計思考題目,以供課後研討。 七、為配合語文學習,本書編纂委員會原訂需附簡易應用文(公文、書信等範例)與語文常識(包括文字、語詞、文法等),茲因時間倉促,資料整理不及,暫附語文常識一篇,餘待再版時增入。
中文鑑賞與應用-闖關秘笈
一、本書以「提昇中文閱讀」、「增進文學知識」、「具備文學鑑賞」、「運用言語表達」、「獲得情性陶冶」等教學指標,進行教材選擇。二、本書編寫方式力求活潑,編寫內容「閱讀訓練」-包含文言語體,注重吸收新詞彙,並訓練整合分析。「文學知識」-則對各類文體的發展源流建立概念,瞭解殊別特色。「文體鑑賞」-旨在對各類文體的基本鑑賞,以為延伸閱讀作準備。「言語表達」-則強調言說之得體、機智對話技巧,以覺察言語應用之要領。「品德陶冶」-選取兩性平權、生態關懷與親子互動,以呼應現實環境之需求。三、本書各篇章依據教學指標劃分,內容力求簡明又能提要,並不時提供鑑賞與應用的教學策略,以方便教學及師生靈活運用。適於作為大學院校通識教材,高中以上學生課外讀物,以及一般民眾閱讀。
生活應用文(第二版)(0906501)
本書以現代生活所常用文書為主,包括社交應酬的對聯與題辭、慶賀文與祭弔文、廣告、標語;法律性質的規章、契約、書狀、單據、啟事等;求職的履歷表與自傳;職場工作的企劃案、表報、簡報、演講辭、研究報告等,讓人易學易懂。 & ■ 本書優點特色 1.本書選材適切,內容適中,難易適宜,教學適合。 2.新式橫式書寫,有助於電子文件作業及閱讀習慣者。 3.兼顧傳統規範與現代需要為原則俾能切合社會大眾的應用。 4.列舉多種實例與習作題目,供練習仿作,以輔助教學與學習效果。&
成語即時通(04598)
近年來無論是何種層級的考試,舉凡國中升高中職的「基測」、高中升大學的「學測」、「指考」、高職升四技二專的「統測」、五專升二技的「統測」、大學升研究所的考試、各級國家考試等等,只要是「國文」科考題,成語皆占有一定比例的配分。因此成語的熟悉與運用,成了國文科考試的關鍵。再者,國文科加考「作文」並納入總成績計算已成為趨勢。升大學的「學測」、「指考」撰寫作文已行之有年,國中「基測」已於民國九十六年正式將作文分數納入總分,而高職、五專的「統測」也預計在九十八學年度正式加考作文。而作文得分的一項關鍵因素,也在於是否能廣泛且正確地使用成語。因此,成語的學習與運用儼然成為國文科考試的核心部分。本書將國文課程、各級考試、報章雜誌、新聞媒體等常見的成語重新整理編輯,並依照成語的難易程度分為「初階」、「中階」、「高階」三級,每個階段以800條成語為限,以方便讀者依自己的程度閱讀、練習。所選錄成語的標準,則依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中對於「成語」的定義,即必須有其「出處來源」者,方收錄本書之中。其他如日常生活經常使用,卻未有「出處來源」的「熟語」,例如「可圈可點」、「蓄勢待發」、「雞毛蒜皮」、「一枝獨秀」、「人生如夢」等等,本書則暫不收錄。除了選錄成語之外,若有意義相近的成語也一併收錄在詞條之後,以作為補充或運用。書末則附上索引,將全書收錄的成語與附於成語詞條之後意義相近的成語,依據筆畫多寡排列,方便讀者檢索。本書將成語融入例句之中,透過選項讓讀者貫通上下文意後,以理解的方式了解成語的意涵。如此編輯的方式,不僅可以讓讀者以「運用」的角度使用成語,破除只了解成語的意涵卻不會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困境;也可以間接增進讀者閱讀的能力,對於增進文句理解與作文寫作亦有相當的助益。 & ■ 本書優點特色 本書以條列題目方式為架構,並將成語分成初階、中階、高階三個階段,可在考試前緊密加以練習,可收快速進步之效。本書亦可作為教師上課時的隨堂練習與測驗之用,每日可教授學生幾條成語,並以本書作為練習與測驗,以達驗收之效。
應用語文
語文是溝通情意,傳達思想,傳承文化的重要工具。語文教育應提昇學生思辨、理解與創新、應用的能力,本書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以「文學的應用,應用的文學」為宗旨,強調語文的知識性與實用性。本書的編輯,係針對大學通識教育課程中「應用語文」課程設計,以「知識與創作、審美與思辨、文化與流行」為學習主題,以人文素養為核心內涵的知識學習,統整文字、文化、文學、社會、流行等主題概念,聯結成有結構組織的學習單元,內容涵蓋「文字與符號」、「修辭與流行」、「文化與文學」、「創作與應用」四大主題單元,並增設【應用與思考】單元,提供問題思索,培養學生靈活應用語文的基本能力,為終生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大學國文(初版)
●本書是因應大學國文課程需要而編定,以增進學生語文知識,提升閱讀、思考、欣賞、寫作、應用等能力為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涵蓋三大類型:語文與寫作概論、文學作品選讀,以及應用文教材。1.語文與寫作概論 由漢語漢字的性質與應用、詞與句的正確組合方式說起,進而分析寫作的原則與過程,而後談修辭的原理及優美文學的表意與形式設計方法。2.文學作品選讀 分成論說文、記敘文、抒情文、詩歌辭賦四類。每類之前,編有「概說」,係配合該文類有關的基礎知識,包括文體的特點、源流、表現手法等。每課編有「導讀」、「作者」、「注釋」與「問題討論與習作」。「導讀」說明課文的出處、主旨、段落大意、文學技法、文章評價等。「作者」介紹作家生平、著作、作品風格與成就,或其思想特色,以便於讀者掌握課文的創作時代與作家背景。「問題討論與習作」則為評量學習成效,引發讀者思考、討論,或配合課文提供題目練習寫作。3.應用文教材 所選單元以普遍性、實用性、切合時代及學生今、後之需求為原則。編輯室報告 文化、教育是人類生命經驗與智慧的結晶,牽一髮而動全身,它不像電腦、機器等,想汰舊就可汰舊,想換新就可換新。除非有深謀遠慮的洞見,環環相扣的配套措施,以及整體成熟的社會條件,否則強行在制度結構面來個瞬間逆轉,後果可能是場難以收拾的大災難。時至今日,盱衡當前大學國文教育環境變遷,確已到了必須有所因應的地步: 1.自普設大學以後,大學生素質難免參差不齊,國文程度低落,已是存在的事實。 2.電腦資訊時代, MSN及網路語言盛行,每天上網次數遠多於閱讀次數,又何冀學生能有深厚的文化素養? 3.某名學者曾倡言:「只要網路上查得到的東西,都不必記誦。」即只要網路上查得到孔孟老莊、詩詞曲賦……等,便無須學子吟哦記誦。倘連自己的文化精髓都不復吟哦記誦,文化活水便無法在吾人日常生活中自然流存,這等於是宣告文化的死刑。 基於如上的理解與信念,吾等身在大學國文教育最前哨,目睹學生國文程度江河日下,又豈能視若無睹,無所作為?自編大學國文教材,儘管未必是挽救國文程度的萬靈丹,然憑藉自編教材的機會,借重同仁在大學任教的寶貴經驗,及現場教學對學生身心情境的理解,籌編一套能照顧同學身心靈問題的教材,誠不失為改善大學國文教育的起點。
史學研究方法要籍三種
史學研究方法,是一門「學術科學」,需運用得宜的方法,才能在史學上的探索有所進展。本書即針對史學研究之需,彙整合集名家觀點而成。本書收錄了陸懋德的《史學方法大綱》、何炳松的《歷史研究法》、呂思勉的《歷史研究法》,實為歷史系所最需要的參考著作。
法國大革命-在歷史關鍵時刻的劇藥
這是很不一樣的書,作者是為「清同時代」的青年人而寫,試圖和正值湧出無窮力量的青年人的對話。本書不在詳細列述法國大革命的年代史跡,而是作者想提出一些看法,喚起年輕人在法國大革命的歷史過程的閱讀時,產生什麼想法,從中收穫到什麼。作者說,他讀到日本學者遲塚忠躬先生位日本青少年寫的《法國革命》(岩波ジュニア新書),甚為讚嘆且受到啟發,因此以其學術的底子,用淺顯的寫法將其看法和學子產生交流,這是一本很有意義的書,是歷史課之外最好的補充讀物。
母語教育政策及拼音規劃
本書包含語言政策探討與實務的拼音規劃兩大部分。深入探討台灣歷時的語言教育政策和當前的瓶頸所在,並佐以外國經驗以資借鏡,同時提供北美洲台灣人的傳承經驗,來做為國內實施母語教育的參考。
西洋哲學史-近代哲學
作者曾任考試院考試委員,本書為其近年重要著作。作者研究西洋哲學有成,曾以古代希臘與中世紀哲學為專研主題,本書為其心血大成。以啟蒙思想為主軸,簡介歐洲從中古世紀如何轉變為近代。要點則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思想為起點,介紹英國與歐洲大陸的經驗理論與合理論的發展過程如何被德意志的觀點論大師康德加以總集成,並因此形成壯闊的德意志觀點論哲學,而使近代哲學於黑格爾哲學達到高峰。
南台灣永續發展的挑戰與出路
「永續發展」概念,最早出現於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所發表的「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書,五年後,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地球高峰混,更進一步將該理念落實成具體的行動方案。作者認為,永續發展的真正落實,最可能從地方政府看到成果,這是所謂「全球思考,在地行動」的觀念,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本書即從這個角度,以南部八縣市為研究焦點。台灣五都,台南縣市和高雄縣市即佔了其中之二,南台灣地位升格,以往的「重北輕南」是否能有所轉變?南部的發展,其挑戰與出路為何,本書的研究內容,有其獨到觀察。
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與日本文學的接點(精裝本)(090227)
本書分為三部分: & 在第一部「從日本文學看台灣」中,河原分別分析了佐藤春夫、中村地平及大鹿卓等日人作家以殖民地台灣為題材的作品。 & 第二部「台灣文學史-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是日本第一篇,同時也是世界第一篇完整論述日治期台灣文學發展的論文,雖發表於一九七八年,但二十五年來持續不斷被引用,堪稱是台灣文學研究最重要的文獻之一。 & 第三部「台灣與日本-三省堂與台灣‧戰前期台灣日本書籍的流通-」則是從日本書籍流通的面向來剖析戰前台灣文學發展的經緯,從文中可以深入了解文學生產、流通、消費及再生產的所有流程。
三禮總義著述考(一)
本《三禮總義著述考 》目錄之分類如下: 《十三經著述考 》總序 國立編譯館《十三經著述考 》 撰寫體例 《三禮總義著述考 》凡例 壹、通論之屬1 貳、三禮合論之屬270 參、制度名物之屬383 一、宮室383 二、冕服388 三、婚禮392 四、宗法396 五、謚諱405 六、喪服406 七、喪禮418 八、喪祭447 九、祭祀448 十、廟制457 十一、家禮491 十二、其他535 肆、圖之屬571 伍、序跋‧題記之屬612 陸、目錄版本引得之屬613 參考書目628 一、史志部分628 二、公藏及私家書目部分629 三、專科目錄、綜合目錄、 索引部分631 四、方志及郡邑目錄部分632 五、外國藏書目錄部分633
漢語動補結構歷史發展
動補結構,是現代漢語最能產生也最複雜的動詞組結構。單就正名而言,即有不同主張,例如「述補」之說。作者所主張的「動補」,則有立場上的意義,因許多學者將形容詞視為動詞的次列,因而用「動補」來探討漢語的結構,有其研究上的合適性。作者試圖從以往的動補研究著作中,尋求建立規範的可能性,近而建立漢語歷史語法重構原則的鎖鑰,對於漢語研究,有相當精采的論述。作者是清華大學中文系第一屆高材生,出國留學,學有所成返國進入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的詞庫小組,對於漢語詞庫研究有相當的學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