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106年高雄青年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創作不一定要記錄土地,但多半的創作養分都與土地脫離不了關係,這座重視文學、熱愛閱讀的城市,對提倡創作、發掘文壇新秀寫下這座島嶼的點滴,始終不遺餘力。本屆的高雄青年文學獎,聚焦親情的作品較多,比起往年水準也相對整齊,平實的書寫方式,「家常菜才見真功夫」評審們有目共賭,既驚且喜地認為看到了高雄文學的希望,繁花似錦的「雄青時代」值得期待!
如何創作一本精彩的繪本
如何創作一本精彩的繪本 不只有孩子,捷克知名插畫家湯瑪士.瑞杰可要跟讀者談談藝術和插畫,透過多年對藝術豐富的研究和學習,湯瑪士在書中搭配自己的插畫分享他個人的美學經驗。 湯瑪士向各年齡層的大朋友小朋友傳授插畫的秘密,這名插畫家透過自己的作品,讓讀者看見他是如何將插畫以理想的方式呈現。讀者能夠一窺插畫家的世界,同時了解他的個人經歷。本套書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作者透過自身經驗,談論優質繪本的概念以及繪製插畫的原則。第二部分將一步步引導讀者學習如何創造一本完整的繪本。 他利用捷克繪本《艾瑪與魔法書》(“Emma and Magical Book”)作為書中範例,認為本書是同時作為插畫繪製解說,以及分享他個人繪畫經驗與想法的最佳範例。 本書不僅可作為兒童進入藝術世界的指南,也可作為父母的工具書。 一般來說,插畫家…… ●提供兒童想像的空間與層層的意義 ●給予兒童意義與形象之間的連結 ●提升兒童連結能力與審美觀
看見繪本的力量-從繪本故事導讀知道孩子在想什麼
這是一本繪本故事導讀入門書。 ◎當你面對各式各樣的孩子,包括不專心、愛惡作劇、不懂交朋友、有罪惡感、內向不會玩遊戲……等,你該如何了解及幫助他呢? ◎繪本從床邊說故事到學校閱讀課,已深入到心理學的藝術治療。 ◎經由繪本,可以同時提昇閱讀與人文素養。 ◎故事導讀者也是閱讀教育的推廣者。 「繪本」是一種複合式的人文學,包括心理學、語文學、教育學、繪畫、美學等。透過繪本閱讀,可以解決親子教養及孩子的語文、內省、社交……等所需的隱性力量。而「繪本故事導讀」,不光是透過故事導讀媽媽或志工,覺得說故事是件簡單的事,只按照自己的經驗「複述」講故事,卻不知道作者想對孩子說什麼,無法真正走進孩子心裡,更遑論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所以,導讀者必須提升自我對故事的閱讀、教學等的導讀能力來說故事給孩子聽。 本書概述如下: 上篇、導讀繪本藝術美學 一、從中西古今說故事二、兒童文學繪本特色 三、繪本發展審美知覺四、理性認知想像價值 五、走入圖畫看懂藝術六、繪本審美讀者反應 七、寫實故事心法導讀 下篇、繪本導讀不說故事 一、兒歌朗讀鑒賞趣味二、繪本線索發現學習 三、童話隱喻導讀素養四、繪本讀書會的實例 五、繪本教育治療個案六、重說故事敘事療法 七、繪本心理學說什麼 本書從理解故事、設計故事導讀教案,提供導讀教學實例、模仿繪本故事應用遊戲解決問題的策略……等,重視繪本導讀之於兒童文學、心理等個案的教育性治療,預防偏差行為無法補救的遺憾,以達成良好的啟蒙作用。
兒童文學與語文教育(二)
作者長期任教於師範教育體系,講授語文與教育以及兒童文學,對兒童文學與語文教育有獨到見解,本書收錄多年來發表的兒童文學與語文教育的論文:〈朱子與兒童教育〉、〈笑話書目並序〉、〈國語科混合教學釋義〉、〈謎語研究及其書目〉、〈臺東縣國民小學語文科教學現況及設備之研究〉、〈修辭學的理論應用及其書目〉、〈從課程標準看國語科教學〉、〈試說〈岳陽樓記〉〉、〈析論詹冰〈插秧〉〉、〈臺灣閱讀推廣的三駕馬車〉、〈臺灣作文教學研究〉等,共計十一篇,值得參考!
臺灣國小語文教材與兒童文學關係之研究
兒童文學、語文教材與閱讀,皆屬於教育的範疇。其實,我認為教育主旨在於:學會學習與學會生活。童年只有一個,過度的催生,催熟,都只是在消費兒童。 筆者因緣際會與兩岸三地年輕學者,撰寫臺灣國小語文教材與兒童文學關係之硏究,本書共收錄全書計有九章,除緒論、結語外,另有七章:〈兒童文學的意義〉、〈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的政策與制度〉、〈臺灣兒童閱讀的歷程〉、〈小學國語教科書的出版觀察〉、〈小學國語的教學平台〉、〈小學國語科教學案例〉。
自覺、探索與開拓:少年小說論集
本書甲編為綜合評述,觀察兩岸少年小說發展、文學獎及選集的編纂;並探討抗日、校園與父子親情等題材的小說。乙編為作家作品論述,大陸方面,包括北京大學教授曹文軒、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編劇張之路、廣州師範學院教授班馬、動物小說名家沈石溪,描述他們早期作品與創作歷程,並指出其作品特質;臺灣方面,選擇生態作家劉克襄、兒童文學名家李潼、陳素宜、王文華、林音因、王晶等人與作品,作為討論對象。 本書記錄了一九九二至二○○四年之間,我個人閱讀、筆記、思考與評論的過程,對於一個嘗試閱讀少年小說,或者準備提筆寫作的朋友而言,順著小說文本進入,分析作品情節、人物、主題與文筆風格,可以減少摸索時間,輕鬆地窺探兩岸少年小說的堂奧。
繪本感動力-臺灣繪本創作者的故事
◎《繪本原創力》第二彈!完整匯聚十一位臺灣繪本創作者的創作歷程,從中見證臺灣繪本發展史。 感動人心,拓展你我無限想像力的臺灣原創繪本 && & 你知道臺灣有許多屢獲國際大獎肯定、默默耕耘的繪本作家嗎?在日常中隱去身影、專注創作的他們,值得更多的關注與掌聲。本書匯聚臺灣老、中、青三代繪本創作者共計十一人,包括:童趣畫家趙國宗、生態環境畫家施政廷、臺灣生態與民俗畫家陳麗雅、社會關懷畫家何雲姿、自然生態畫家嚴凱信與崔麗君、自由童趣畫家蔡兆倫、暖心畫家葉安德、生活成長故事畫家陳致元、風格百變畫家陳盈帆、魔幻寫實畫家鄒駿昇。他們為讀者帶來豐富精采的創作,以及他們勇於追夢、築夢踏實的動人歷程。 && & 在《繪本感動力》一書中,作家陳玉金女士詳盡的介紹其作品風格、評價、創作動機,並分享其個人創作經驗,包含繪本創作故事靈感來源、設計方式,以及繪畫養成歷程,讓讀者對臺灣繪本作家有更深刻的認識,提供繪本創作、研究和閱讀推廣更明確的參考依據。本書末還附有兒童插畫與繪本獎項資訊。
繪本原創力:臺灣繪本創作者的故事
◎臺灣首例!完整匯聚十一位臺灣繪本創作者的創作歷程,從中見證臺灣繪本發展史。 & 為什麼要催生這樣的一本書? & 因為我們期盼台灣有屬於自己的繪本風景!有自己的繪本學習課本,有自己的經典繪本。 & 臺灣繪本出版蓬勃發展,本土作品屢獲國際大獎肯定,但國人對於臺灣繪本創作者認識有限。本書作者長期研究臺灣繪發展歷史,擷取臺灣老、中、青三代繪本創作者十一人,包括有臺灣圖畫書教父之稱的美術教育家鄭明進、兒童文學界的全才曹俊彥、自然寫意畫家徐素霞、旅美畫家呂游銘、生態寫實畫家邱承宗、歷史戰地畫家李如青、無字繪本畫家孫心瑜、純真自然畫家劉旭恭、鳥類生態畫家劉伯樂,以及繪本創作夫妻檔黃郁欽、陶樂蒂等人,介紹其作品風格、評價、創作動機,並分享其個人創作經驗,包含繪本創作故事靈感來源、設計方式,以及繪畫養成歷程,讓讀者對臺灣繪本作家有更深刻的認識,提供繪本創作、研究和閱讀推廣更明確的參考依據。本書末附有臺灣繪本發展大事記、國內外相關獎項。
與圖畫書創作者有約
跟著作者一起探訪12位世界級圖畫書創作者,親自拜訪獨特品味好屋、在擺滿作品、畫具、收藏品的工作室,聆聽創作者與作者對談,講述每一個精彩圖文誕生的小故事。12位創作者中,有的隨性自然、有的知性、有的很有學者風範,或者散發著美麗優雅氣息。 每位創作者的性情、背景與生命歷程各自不同,卻各自在圖畫書創作的路上努力著。創作的過程,有艱辛、有歡笑,隨著時光流轉,累積成一本本的精彩好故事。 作者熱愛圖畫書,她閱讀了成千上萬本圖畫書,廣度涵蓋圖畫書各種分類。因為對圖畫書創作者的好奇,她將數次的尋訪寫成本書,希望讓讀者看到創作者對創 作的自信與執著,不論現實環境如何,都有著不畏挫折朝向夢想的堅韌性格。這些故事帶給作者極大的鼓舞,也因此她把感動寫下來,分享給和她一樣喜愛圖畫書的 讀者。
林良談兒童文學:小東西的趣味
現代的小一點的孩子,對「小故事」的喜愛仍然是非常強烈的。可惜兒童文學作家都忽略了這種小東西的創作。單純、明快、可愛的小故事,逐漸的「生產不足」了。我們應該提高警覺。為小孩子創作「大東西」是我們工作的新方向。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再也不需要「小東西」了。每一個小孩子跟文學接近,都由「小東西」開始。我們應該有更多,更好的「小東西」才對。所謂「兒童文學創作」,不應該只指為兒童寫作的散文、詩、童話、小說跟長篇圖畫故事。我們還應該為學前兒童跟低年級生創作兒歌、謎語、繞口令跟短小的故事。這些「小東西」,在兒童文學創作的領域裡,都應該受到應有的重視。 我們應該肯定「兒歌創作」是兒童文學創作的一環。兒童文學作家也應該從事兒歌創作,不能因為它「小」而忽略了它。為大一點的孩子寫一部十二萬字的小說,跟為小一點的孩子寫一首短短的兒歌,在兒童文學世界裡,那工作的意義是完全相同的。十二萬字跟二十六個字,在兒童文學世界裡,那價值是完全相等的。小孩子對聲音的感受力,比成人敏銳得多。美好的兒童詩,對孩子們來說,就是美好的語言。那語言,必須有新鮮多汁的「意義」。那語言,必須是引人傾聽的「聲音」。一位童話作家應該具有一顆「童心」,同時也必須懂得「理智的、真摯的去愛兒童」,因為「兒童」正是你的作品的「奉獻的對象」!童話不是「炫燿」,童話不是「雄辯」,童話不是「教誨」,童話不是「溺愛」,童話是一顆追求「想像之美」的善良謙卑的心!為兒童寫作的想像故事,是一種個人的文學創作。兒童文學作家、永不忘記的只有兩件事:我要告訴孩子什麼?我該怎麼告訴他?童話作家因為關心宇宙萬物整體,所以他們可以看得到別人看不到的童話世界。曾有一個作家說「如果你關心一個扣子,一段時間後,你就可以以寫一篇扣子的故事。」本書特色 獻給想要了解、創作童詩、童話,喜歡兒童純真又率直的個性的兒童文學工作者★收錄林良先生早期發表15篇長篇文章★探索童詩、兒歌、少年小說、童話定義、創作重點★超過50部中外經典導引欣賞.兒童文學作家、作品深入介紹★內容豐富,包含童詩、童話、兒歌、故事、小說、神話……★兒童文學創作、讀書會最佳參考書籍.指定閱讀書籍全書分為三部分,共收錄15篇長篇文章。第一部分「小東西」:針對童詩、兒歌、兒童文學詳細的介紹。第二部分「童話」:比較和古典童話和現代童話,另說明童話的含義、功用和特質,有助創作。第三部分「小說、散文、外國兒童讀物」:除探討少年小說的作者心態之外,也談到兒童散文、兒童翻譯文學,以及童話大師安徒生。
林良談兒童文學:更廣大的世界
兒童文學有一個更廣大的文學世界,那是呈現在純真的孩子眼中、心中充滿「新鮮感」的無限宇宙……兒童文學看似簡單,其實不然文章雖短,但背後蘊藏了極大的學問值得我們一字一句細細品嘗,它的「價值」和影響力,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兒童文學的創作需要透過創作者仔細觀察、慢慢醞釀、字字計較,才能創造出一篇能引起小讀者共鳴,又極富價值的好作品。 兒童有他們專用的語彙,有創造的願望,他們表達的方式也很奇怪。在無法表達時,成人會採取逃避的方式,兒童則不然,有一個孩子,不會說眉毛,但懂得「鬍子」,在他想說眉毛時,他會說成:「眼睛上面的鬍子」。這種兒童語言的特色,值得成人的研究和參考。兒童意識世界,表面平靜,實際上相當複雜。要熟悉兒童的意識世界,最直接而有用的方法,就是經常與兒童接觸,從兒童自然流露出來的話中了解它。小孩子跟我的感情可能會影響了我,所以有時候我覺得跟小孩子做朋友有一個好處,就是心中充滿了理想,而忽略了現實生活的不順心。這種情況會使我們比較能夠長時間保全我們的純真。純真就是一種幸福,一種快樂。我覺得跟小孩子作朋友非常有意思。這樣的情感使我覺得為小孩子寫作是值得的。儘管為小孩子寫作跟為成人寫作比較起來,會吃一點虧。但是,我覺得如果拿我跟小朋友的情誼來衡量,我覺得稍微吃一點虧並無所謂,因為所獲得的快樂是比所吃的虧大得多。我認為兒童文學作家常常不自覺的傳遞給孩子的,同時也最重要的一個訊息就是「樂生」這樣一個觀念,也就是肯定人生。林良本書特色獻給努力創作兒童文學.想要了解、創作、推廣兒童文學的兒童文學工作者★全書分為三個部分,收錄15篇兒童文學長篇文章.探索、創作兒童文學必讀★內容多元,包含兒童文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兒童文學創作指導★兒童文學創作入門最佳參考書籍.兒童文學研究者必備讀本★超過50部中外經典導引欣賞.兒童文學作家、作品深入介紹第一部分「不斷進化的兒童文學」:針對兒童文學的定義,還有過去、現在、未來的發展做詳細的介紹。第二部分「兒童文學創作」:談到兒童文學創作的基本概念,並進一步詳述兒童文學創作者需具備的特質和能力。第三部分「兒童文學的推廣」:除探討兒童文學的價值、特質之外,並細說兒童文學的功用和發展。
林良談兒童文學:純真的境界
兒童文學所追求的美學價值是「純真」。能達到純真的境界,閃爍純真的光芒,就是好的兒童文學。──林良林良先生在兒童文學的世界裡看見:因為純真,所以能夠捕捉事物真正的美趣、因為純真,所以能夠以誠意交換誠意、因為純真,所以能夠珍惜美好的事物,長長久久;兒童文學不是逃避,而是積極肯定真善美;兒童文學作家只把美好的東西給孩子,因為他知道孩子會牢牢握住,因為那才是創造美好未來的真正力量!
林良談兒童文學:淺語的藝術(新版)
想探索「什麼是兒童文學?」的第一本書。命運對我的更有意味的安排,就是每次用一根白髮交換我一根黑髮的時候,好像同時也交給我一個神聖的工作,那就是──對可愛的「兒童文學」的可愛的闡釋。這也就是,把那些可愛的孩子,可愛的語言,可愛的故事,可愛的笑容和笑聲,塑成一個定義。──林良「淺語的藝術」是林良先生對兒童文學所下的定義。「淺語」是指兒童聽得懂、看得懂的淺顯語言。文學創作是一種藝術。所以,以淺顯的語言來從事文學創作,就是一種「淺語的藝術」。本書特色「淺語的藝術」是我對兒童文學所下的定義。這一本書,也可以說是我對「兒童文學」的思索的記錄。獻給關心兒童讀物.愛好兒童文學.有意從事相關工作的你★《淺語的藝術》長銷全新改版.《純真的境界》最新重量級登場★兩書73篇菁華文章.探索兒童文學必讀書★超過50部中外經典導引欣賞.各國兒童文學作家、角色深入介紹★內容活潑豐富,包含童話、故事、繪本、小說……★讀書會最佳參考書籍.指定閱讀書籍
英語兒童文學史綱
本書詳述英美兒童文學兩百五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從「訓誡詩文」等英美兒童文學的起源,到「探險故事」、「家庭故事」、「兒童詩」、「圖畫書」……分門別類一一加以介紹。 作者約翰.洛威.湯森(John Rowe Townsend)為英國著名且深具權威的兒童文學評論家,他以優美順暢的文句,不時帶入幽默的評論,讓讀者在了解過往歷史時不覺枯澀;在整個英美兒童文學史的介紹上,也能掌握大勢,針對重要作家作深入介紹,又不流於瑣碎,同時也提供有趣的周邊消息,使史料讀來更覺生動。此外,本書不忘對兒童文學的基本概念提出說明,格外適合非英語系國家的讀者了解英美兒童文學史。
重要書在這裡!楊茂秀的繪本哲學(附光碟)
喜歡說故事、寫故事的楊茂秀教授,這回可要教大家如何「選」故事、「看」故事、「演奏」故事!書店中琳琅滿目、自製及翻譯均盛產的兒童繪本故事書,父母師長該如何選擇,才能挑到最適合孩子們的繪本?繪本故事書還能扮演什麼積極性功能呢?兒童哲學專家楊茂秀教授認為國內繪本市場雖漸趨成熟,卻仍缺乏專業的導引及介紹,以致大人們不知如何為孩子選書?如何陪孩子看書?很可惜地讓繪本失去原先具備的演奏功能、教育功能、以及文圖美感經驗之體會。楊茂秀教授以專業觀點及淺白有趣的文字,詳細介紹國內外五十餘本值得大人小孩共讀的好看繪本故事書,也提出以繪本來陪伴、幫助孩子發展和處理創意、情緒、自我概念,及想像力等等的實際步驟。本書文章曾於張老師月刊連載,並入圍九十五年度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獎。楊教授認為繪本其實就是一種「觀念玩具」!只要運用得宜,大人小孩都能從其中得到豐美的樂趣。
臺灣兒童文學年表1895-2004
兒童文學在臺灣文學領域裡是容易被忽略但又極重要的一塊園地。因此,自日治時期至今的「臺灣兒童文學」就是一頁「臺灣兒童文學史」。 作者深入臺灣兒童文學多年,以其鑽研所成先前寫就出版《臺灣兒童文學史》,現再出版以臺灣兒童文學動態呈列的《臺灣兒童文學年表》,自1895年始,迄2004年為止。 編寫體例採用編年體,以時間為經;相關人物、事件、作品或刊物為緯,進一步勾勒出臺灣兒童文學在那個時代的發展歷史。 ◎人物:在臺灣兒童文學發展過程中具有傑出創作表現,或對兒童文學發展具有影響力的相關人物。包括兒童文學創作者、理論研究及史料工作者、編輯、插畫、劇場工作者等。 ◎事件:涵蓋兒童文學研習、團體的成立與活動、文學獎、座談、推廣與交流、戲劇演&出、展覽、刊物創刊(或停刊)、作家作品討論、學術研討等。 ◎作品或刊物:包括各種兒童文學獎或作家重要作品、代表性作品等。 年表編纂的目的,在於標示出臺灣兒童文學大體的發展概況,也是臺灣兒童文學史的一種另類彙整、集成。
尋找一本繪本,在沙漠中......
歷經人生,發現繪本新世界。一本繪本可能改變一個人生。以推廣繪本閱讀為志業的柳田邦男,繼《繪本之力》,又一真情推薦。繪本的存在不單只是為了孩子。繪本裡充滿靈魂的語言,可以和人心溝通、交流,如同小說或者詩歌,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更能深刻的玩味繪本內容,透析繪本層次。繪本承載了各種深廣的可能性,經歷過人生春夏秋冬的成人,將不斷發現閱讀繪本的新方法,挖掘到繪本取之不盡的寶藏。
兒童文學導論-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
本書為介紹西方兒童文學的總論書,透過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之間西方的重要思潮及文學運動,來關注兒童文學的發展和事件,同時將兒童文學置於主流文學史的脈絡中,提出一個思考的新方向。每一章節除了介紹個別時期的基本特色,也討論不同時期之間的影響與傳承,包括許多必讀書單,如《小婦人》、《愛麗絲漫遊奇境》、《綠野仙蹤》、《發條鐘》等經典作品,幫助對兒童文學有興趣的學生和研究者,快速掌握西方兒童文學的基本輪廓。
繪本大表現
● 繪本大表現:文學要素的了解與應用 利用文學中角色、情節、觀點、背景、主題等要素,先提出相關的文學要素理論,再搭配活動及活動單的設計,提升繪本教學在主題教學上的應用層次,深入文本討論,透過繪本圖像與文字兼具的兩種符碼;善用繪本小而美的優勢,讓孩子理解文學要素。活動單主題明確且操作容易,免除學生閱讀後就要寫報告的焦慮,提高學習成效。利用文學中角色、情節、觀點、背景、主題等要素,深入解讀繪本,提升繪本閱讀的層次,深入文本的內容。遊戲式的活動設計,提高閱讀的樂趣,以簡馭繁的活動單設計,破除零碎且流於紀錄的學習迷失。藉繪本的活動設計,提升孩子理解文學要素。
彩繪兒童又十年-台灣兒童文學書目
兒童文學 就兒童文學而言,史料的整理與保存,不只是不受重視,也是努力不夠。 所謂文學史料,較寬廣的說,凡是能用來作為文學史相關研究的基礎資料或線索資料,都可以包括在內。如以資料的內容性質來作區隔。可分為作家資料、書目資料、活動資料等三大部分。 作者長期以來,即致力於台灣地區兒童文學史料的收集與整理。近年來除負責東師兒文所之外,並有機會受文建會委託承辦「台灣兒童文學(1945`1998)一○○」評選與研討會,其間為評選用,曾有候選書目之整理外;又為幼獅為文化公司策畫編選1988~1998年以來兒童文學選集(七冊),幼獅為配合兒童閱讀年,且為全套選集出版舉行學術性研討會,是以將候選書目略加整理,交付幼獅出版,或可為兒童文學增添史料。 策畫者簡介 林文寶 輔仁大學中文碩士。曾任台東師範學院語教系主任、學務長、教務長。現任台東師院兒文所教授兼所長。長於新文學、兒童文學、語文教學;著有:《顏之推及其思想述要》、《柳宗元「永州八記」之研究》、《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等。2000年時,接連榮獲五四文學教育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兒童文學獎,信誼特殊貢獻獎等。
在繪本花園裡:和孩子共享繪本的樂趣
一般人對「繪本」最初淺概念是:有圖、有字、給孩子看的書。然而,這樣的輪廓是模糊的。繪本不僅是給兒童看的讀物,而且,它也是「兒童文學」中的一環。 繪本的主要閱讀對象是學齡前後階段的兒童。由於圖像是處在這個階段的兒童的重要閱讀工具,所以,圖像的表現除了要貼近兒童的世界,讓兒童得以由「直覺」進入之外,圖像的美感呈現,也是絲毫忽視不得。 至於文字部份,由於此階段的孩子不是不識字,就是識字不多,所以在還有習得可以獨立完成文字閱讀的能力之前,那些文字,就是必要請大人代為唸出。
理論叢書#4兒童文學與美感教育
兒童文學 本書是一種批評性的兒童文學論文集。內容包括:兒童文學與兒童讀物,兒童文學的類型,兒童文學與美感教育,兒童文學的播種與紮根,兒歌、童謠與兒童詩,兒童文學的心路歷程。作者一向主張兒童文學的趣味性、藝術性與教育性兼顧,並重視兒童文學發展的歷史意識與前瞻視野。 這些年來,國內的兒童讀物出版,非常蓬勃。無論是文學性,知識性或科學性讀物,都等量齊觀。 在文學性讀物方面,翻譯和改寫的讀物,長久以來,一直都是國內兒童讀物市場的主力,而創作的作品,始終是敬陪末座,這是不爭的事實。儘管如此,從事兒童文學的創作的朋友,依舊勤奮地為小朋友創作足以引起他們閱讀興的作品。
兒童文學新論
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如果能夠成立,勢必要具備許多條件,而這些條件似乎都還沒有人能充分的掌握,使得兒童文學仍是一片「榛莽闢」或「開發不夠」的領地,後起者可以發揮的空間依然無限寬廣。 本書在內容上頗以宏闊的規模見長,也觸及了兒童文學研究的大部分癥結,可為未來兒童文學的建構提供有效的指引。所以題為「兒童文學新論」,正因它有別於既有的兒童文學論著,以及展現了一個相關的研究的新地標。 兒童文學的重要,即在於如何能以輕鬆且兒童能接受的文字或劇性,來表達作者在文中的意涵。 作者簡介 周慶華 台灣宜蘭人,一九五七年生,中國文化大學文學博士、台東師範學院語教系副教授,出版學術著作有: 《詩話摘句批評研究》(一九九三年) 《秩序的探索──當代文學論述的省察》(一九九四年) 《文學圖繪》(一九九六年) 《台灣當代文學理論》(一九九六年) 《佛學新視野》(一九九七年) 《語言文化學》(一九九七年) 《台灣文學與「台灣文學」》(一九九七年) 《兒童文學新論》(一九九七年) 《臺灣文學與「臺灣文學」》 《新時代的宗教》(一九九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