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2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走向現代:高而潘建築的社會性思考

木馬文化 出版
2015/11/11 出版

「他總是在時代中保持清醒,也深信好的人文建築生産可以彌合台灣歷史上不斷的斷裂。」──徐明松 高而潘經歷了台灣史上多重的年代,從日治、戰後初的素樸、粗獷到一九七○年代商品化後的虛矯,他總是在時代中保持清醒,也深信好的人文建築生産可以彌合台灣歷史上不斷的斷裂。在一九九○年代慢慢淡出建築圈的高而潘,仍不斷閱讀與思考,二○一一年再推出令人驚艶的萬華龍山寺於板橋的佛堂,除該有的佛像外,空間沒有多餘的表徵性符號,該作品拋出一連串的問題,現代台灣寺廟空間應如何設計?它的佛堂空間如何面對現代性?這不就是人文?建築師不該像知識分子般質疑正在發生的事?高而潘已八十八歲,他在晚年勇敢地挑戰社會的成規,就像他高峰期的執業生涯,對任何社會的慣性思考總提出疑惑。台灣社會如果想繼續前進,需要停下脚步回顧前輩的足迹,因爲回到過去就是回到未來。 本書特色 ※國內第一本完整敘述高而潘建築師的書。 ※本書分為兩本,一本以文字為主,闡述建築師從年幼至今的成長背景、社會文化轉變、建築思考歷程,以及作品發展脈絡等。一本則以歷年精采的作品呈現,歷史的痕跡、難見的手稿圖等。 ※窺見經典作品,如:台北市立美術館、月裡山莊,從點子的發想、作品的產出、社會背景影響等等的過程。 ※難得一見台灣建築史的進程,回到過去,窺探當時建築樣貌的思維,看到現在,預想未來,建築扮演的角色,感受建築和社會不可分割的緊密關係。 ※提供喜愛建築的讀者多面思考的角度,建築的功能為何?如何創見時代性的建築?建築為何重要?什麼是建築的現代性社會性? 高而潘 臺灣省臺北人。畢業于台南工學院建築工程系,並通過公務人員、建設人員及工業技術師高等考試。早期執教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系。是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1956年進入基泰工程公司,曾赴日本研習建築設計。後任主任建築師,並執教於淡江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建築系。曾任臺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其設計作品遍佈全省,尤以台北市立美術館、華視大樓、胡適墓園、臺北市銀行大廈、日月潭觀光大飯店為代表作,以造型簡潔、機能實用為特色。曾任臺灣建築師公會聯合會理事長。 高而潘建築師重要作品選: 1961 懷恩堂學生中心 1962 省立護專文教大樓與體育館 1962 胡適墓園 1969 新淡水高爾夫球俱樂部 1970 三明大樓 1978 台北市銀行大廈 1979 台中張淑齡公館 1980 台北市市政中心競圖計畫案 1981 月裡山莊 1981 台汽客運中崙站 1983 台北市立美術館 1983 華視大樓 2007 二二八和平紀念碑競圖計畫案 2011 龍山寺佛堂

9 特價306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設計師的綠色流浪:巡遊亞歐10國的永續設計

楊天豪  著
晨星 出版
2015/09/14 出版

無論台灣的能源選項為何? 我們都得面對「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事實, 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所以,我選擇以126天走訪亞歐10國的永續壯遊, 分秒感受腳下冰島的冰正在融化, 分秒感悟永續設計, 不是空想空談,而是迫切需求。 & 2013年的《設計師之眼》, 是天豪綠色流浪記的首部曲。& 在無數場演講與分享後, 由於眾多聽眾的熱烈迴響, 天豪在心中默默許下心願,遊歷全球的永續設計且不藏私分享。 & 此次綠色流浪二部曲, 天豪北挺全球暖化的指標國--冰島,感受冰山因氣候變遷每時每刻退縮的迫切危機。更走訪北歐國家落實永續發展最徹底的生態社區,明白了環保不只是運用多少先進科技,而是每家每戶都在實踐的生活信念。& 他衷心期望,他的分享,能成為台灣推動永續環境的種籽。& 並在不久的將來,將此一一在台灣扎根落實。 & 本書特色 & 以綠色旅遊為賣點,帶領讀者走出不同的旅遊視野。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不用工作的城市

建築大叔  著
田園城市 出版
2015/07/10 出版

一座城市能完全自給自足嗎? 我們所享有的文明,是否源於剝奪他人的資源? 當人們再也不用工作時,真的就會快樂嗎? & 台北的某個角落,有個關於「不用工作的城市」的傳聞──在那裡,不用工作、沒有競爭,是個自給自足的樂園。每月都有固定名額可以進去,但是沒有人能說出確切的入口位置。 & 一對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的情侶,誤打誤撞地闖入這座城市。他們第一次看到能將健身運動轉換為可用資源的裝置、第一次發覺原來工作可以不是唯一的選擇,一切都美好得令人不敢置信⋯⋯ & 這是建築大叔的第二部作品,繼《Taipei 1/2:建築大叔的城市異想》之後,將場景從台北延伸至虛擬的城市。他借用桃花源記的手法,帶我們從城市機器中流放,突顯出當代社會的資源分配以及權力關係。

9 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路康建築設計哲學【全新版】

王維潔  著
田園城市 出版
2015/06/05 出版

街的本質是想成為一棟房子; 市中心的本質是人之「去處」,而非人「通過之處」; 圖書館的本質是一人捧著書走入光中⋯⋯ & 建築大師路康對當代建築美學影響深遠,然而他詩意又玄妙的創作概念,卻一直難以被大眾理解,例如Form不是形式,不具外相,而是一種理型;Nature並不單指大自然,而是自然而然的本然,也可以說是本質。路康堅持,他提出的Order不能解釋成「秩序」,其為自然律之間的相互關係,是一種和諧的互動,有如希臘與猶太文化中的「物性」,也近乎老子之道。 & 本書為王維潔教授之經典著作,帶我們細細梳理路康的哲學脈絡,並由希臘哲學、老子之道、猶太祕教,三處下刀切入,引出不同的觀點。六十年前,路康曾是一代精神導師,使現代建築邁向新的方向;而在後現代主義逐漸疲乏之際,路康的設計哲思,無疑是一盞明燈,為徬徨的後現代照亮了路,也如一道清流,澄澈冷冽,成為當代紛亂舞台上,迫切需要的解熱劑。 & 路康語錄── & 風格、技術與方法都不是建築的內涵,建築之精神才是真理。 & 寫得像莫札特是毫無意義的,要能夠被莫札特永恆的氣質所影響。永恆的氣質是激發真藝術家的種子。 & 一室極敏感,以致於你在大房間所說的話,絕不會在一小室裡說。 & 空間之塑造也同時是光線之塑造,當光線受到阻礙,也打破了韻律,音樂性也因此被破壞了,而音樂性對建築是無以倫比的重要。 & 即使一空間欲為一暗室,也起碼該有一定程度的光由某個神秘的開口滲入,來告知它黝暗的程度。每一個空間必須由構造體與光線特質來界定。 & 知識是想法的僕人,想法又是感覺的隨從。 & 直覺是你最精確的感受,它是最可靠的感受。它也是最有人味的,以至於凡具有個人魅力的皆只因為有了它。是它,而不是知識,可視為你最偉大的天賦。 & 自然賦予萬物之呈現,我們需要自然,但是自然並不需要我們。 & 建築是重寫program的過程。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空間設計要思考的是:人與空間、形式和機能,從思考到現場,陸希傑的極簡美學與實踐

陸希傑  著
麥浩斯 出版
2015/04/09 出版

揭開空間設計的思考、成形過程 將「表現手法」進階到「美學形式」 整理出人與環境、時間、社會、文化等交織的互動關係 我們常會陷入一種迷思: 設計摩天大樓比設計茶壺複雜困難嗎? 但若這棟建築並無任何創新,只是複製, 設計一棟摩天高樓不見得比一只茶壺複雜, 從事設計的人無不在這個原點殫精竭慮,不斷辯證,挑戰,開創, 好設計因而能創造美感之外的諸多價值。 建築或設計並不是單純藝術創造, 而是一個社會事件,一個看世界的入口,一場無止盡的探險; 經由對各種條件(環境、機能、業主、基地、歷史背景等)分析整合與再發現, 找出隱藏在真實世界下新的幾何秩序及關係、連接過去與未來……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潮。打開魔宮寶盒的當代建築

徐純一  著
麥浩斯 出版
2014/10/28 出版

承上起下,驚艷當代的25座經建築 & 第一座使用特殊軟體和傳統模型所輔助完成的真實建築案—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 & 當代的天下第一澡堂—瑞士Vals澡堂 & 承襲自科比意以來,當代的建築師安藤忠雄、Zaha Hadid、Gottfried Bohm、Frank Gerry等人將建築的型態推向更高一層的進化。 & 以籠罩解構主義的意識,將建築拆解、轉化,打造出驚艷當代的經典建築。這些建築不只在外觀、形體上打破原先大家對建築的想像。不只在建築型態上創新,同時這些建築也對當地經濟產生不小的復甦影響。 & .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 & 專門展出現當代藝術作品的美術館古根漢美術館,以「沒有頭尾的魚」為概念,流線型的彎曲線條,再加上利用電腦模擬繪圖的技術,讓設計師能夠設計出以過去技術無法完成的建築,「是第一座使用特殊軟體和傳統模型所輔助完成的真實建築案。」有如奇想般的凹曲的金屬面,從不同的角度看起來都是不同的造型,在當時的建築界引起相當大的波濤,被視為解構主義的經典代表。 & 建築師 Frank Gerry/知名後現代主義及解構主義建築師,1989年普立茲建築獎得主 & .Wolfsburg Phaeno Science Center德國狼堡--斐諾科學中心 & 以「引發好奇與發現神祕」為構思的建築,進入科學中心將能體會某種程度的複雜甚至不可思議的感覺。做為福斯汽車城的入口門戶,從規劃之初就被定位在新舊城間的新中心點,內部以漏斗狀的支柱支撐,漏斗透空的部分可以透光,因此自然光與人工照明在錐形屋頂的覆蓋下,兩種內部空間就形成不同的震撼。 & 建築師 Zaha Hadid/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生於伊拉克巴格達,後來定居英國,於2004年成為首位獲得普立茲建築獎的女建築師,在國際建築界享負盛名。 & .Vals澡堂 & 位於瑞士,建於1994~1996年,是2009年普立茲獎得主、瑞士建築師Peter Zumthor的代表作。為當地溫泉舊址,Peter Zumthor以盡量小規模建設、由社區進行投資、不刻意追求建築的紀念性和標誌性,利用在地盛產的片麻岩創造表面獨特的紋裡,「澡堂的建築體似乎不著痕跡地織進這山坡中,好像這座澡堂早已存留在這塊大地之中。」該建築在建成2年後,即被列為保護建築。 & 建築師Peter Zumthor/2009年普立茲獎得主

9 特價37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嚮,建築:民歌時代的建築青年

淡江大學 出版
2014/10/18 出版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淡江大學建築系邀請了部分傑出系友回來演講,主題自行訂定。由於演講內容多元且頗具時代意涵,略加整理之後,便成為本書的基本雛形。這些講者的就學時期,皆逢校園民歌時代,台灣的社會有著與今日截然不同的氛圍,因而養成這些氣質獨特的建築人。這些當年的建築系學生對未來充滿的各種想像,正好於今日與他們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相互映襯。 & 為了能夠更為清楚的顯露出講者就學時的時空背景,我們另外安排了兩場精采的對談。對談的內容針對當時在學校求學的生活記憶以及對社會環境理解的回顧。他/她們共同生動的描繪出了當年在建築系求學的時空氛圍與學習狀態,因此跨越時間而立體的呈現出今日站在台上的講者曾經有過的年輕歲月。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逐海而居:陳冠華花東海岸小住宅設計

陳冠華  著
田園城市 出版
2014/08/28 出版

有的在海濱,日日聽到太平洋的浪濤, 有的在海岸山脈的山坡,仰頭就是大山, 每個房間的日照、風,都如此飽滿沉靜。 他「做」出了一個一個空間,成為一個一個居住者的家。 那不只是他們的「房子」,那是他們的「家」。 ──蔣勳<東海岸「做」家> 那粗礦表面如電吉他音牆,那厚實結構如爵士鼓節奏, 它同時讚美了又顛覆了建築的歷史與演化。 冠華老師是最搖滾的建築師,創作了全世界最搖滾的「盒子」。 ──第五屆冠華組學生/五月天主唱 阿信 花東海岸公路旁,矗立數棟牆面未經修飾的混凝土建築,這些屋主有陶藝家、醫生、國中老師、民宿經營者,他們先後來到海岸邊定居,透過陳冠華設計的小住宅,實踐逐海而居的理想。 本書前半部Essay先回顧影響陳冠華至深的居住理論,並由傅柯的異質空間論出發,檢視其以建築思索這座島嶼的歷程;後半部Project則收錄8件重要作品的創作概念、設計圖面以及背後的故事。這20年來,陳冠華以當地的材料、低限的技法與造價、不破壞環境的原則,走出一條不同於業界主流的道路,為台灣當代建築帶來另一種貼近自然的風景。

9 特價46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城市禪園

淡江大學 出版
2014/08/01 出版

2006年的淡江大學建築系國際工作營,經過與學生與老師的討論後,我們決定要到戶外做一些身體力行的設計與施工。國際工作營的主持人和我們的芬蘭籍客座 教授卡馬可先生討論之後,決定邀請挪威奧斯陸來知名的建築團體3RW Architects的成員之一河康(Haakon Rasmussen)先生與卡馬可教授共同來淡水主持這個工作營。 國際工作營主題由卡馬可教授策劃,主題是「城市禪園」(City Zen Garden),原則上每一組學生得實地建造一座5.0公尺長,2.5公尺寬約一個車位大小的「禪園」。這次的工作營採自由報名參加的方式,參加的同學非 常的踴躍,大約有200位,我們將這些學生分成了18組,除了建築系的專兼任老師之外,我們邀請了幾位研究所已經畢業的學長回來共襄盛舉,擔任各組的指導 老師。 基地位於竹園捷運站的後方,介於淡水河和台北捷運淡水線的軌道之間,經過系上黃瑞茂教授與當地農民的溝通後,免費提供我們使用這個場地。經過討論後, 河康教授所帶領的九組(01-09組),在靠北邊的荒地上進行城市禪園的設計;卡馬可教授所帶領的九組(10-18組),在靠南邊的河邊潮間帶上工作,遙 望著觀音山。經過四天的努力,各組的成果收集在這本小冊中。

9 特價2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淡江建築〈首刷特惠版〉

淡江大學 出版
2014/07/04 出版

1994 年教育部授權各校自定必選修課,啓動了新一波的課程改造計畫。淡江建築在當時任系主任的周家鵬教授的帶領下,透過系務會議共同決定了新的課程綱要,同時在無數次熱烈的系務會議的討論中,持續精進。 除了設計課的垂直分工的整合機制之外,也將課程依據知識與技術系統分成不同的系列每一個系列由專任老師負責召集與討論,試行幾年之後,階段性的成果記錄在2002 年「課程:建築專業的教育」一書的出版。 2001 年淡江建築系刊開始使用以「Document」為名,在編輯上有一個固定的格式。十三年下來,已經成為一份重要的建築教育發展文件。作品集中累積的教學成 果真實的記錄與呈現了這段時間中科技與社會轉變下,淡江建築系專兼任老師透過設計教學,累積了對於建築議題的探索與種種的努力。 基於過去所累積的教學經驗。本年度的作品集將持續嘗試關於建築教育的「文件」意識,提供清楚的設計教學構想的說明,也嘗試讓學生工作成果的說明性提高。這是一個起點,建立「設計教學」的行動研究,成為專兼任建築設計教學的經驗累積的平台。

9 特價26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古建築二十講(插圖珍藏本)

樓慶西  著
香港中和 出版
2014/06/03 出版

從科學到藝術,從精密的技術到抽象的風水,中國古代建築史躍然紙上。 從北到南,復原傳統中國人生活的空間與場景。 三百餘幅圖片,讓讀者在享受建築藝術之美時,也體驗一次歷史之旅。 樓慶西教授早年任梁思成先生的助手,深得梁先生的學術真諦,後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研究講授中國古代建築史。 本書以講座的方式,系統地介紹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及建築元素特徵。共分二十講,從居址到都城,從祭壇到祠堂,從建築個體到建築理論,敘述全面,語言平易,深入淺出。 樓慶西亦精於古建築攝影,有三百餘幅精美圖片,使本書更富鑒藏價值。

9 特價603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世界奇特住宅大集合

X-Knowledge  著
台灣東販 出版
2014/04/27 出版

原來,我們居住的房子也可以這麼有趣、這麼奇特啊! & 家,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只是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只要可以在其中吃、睡、生活即可。但對某些人來說,它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與意義,而且隨著這些功能與意義,家的樣貌呈現各式各樣的變化,比方說:宛如全身覆蓋著波浪狀鱗片的巨大怪獸般的家、屋頂倒插在地面上的房子、由無數車牌拼貼而成的車庫、垂吊在松林間,靜靜地彈跳在網子上的大球……這些超乎想像的房子就座落在世界上的各個角落,它們或是凝聚家人情感的「家」,或是提供休憩的「飯店、旅館」,或是激發創意、想法的「工作場所」,無論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也開啟了對家、對房子的嶄新世界觀。 & 本書特色 & 本書介紹了世界上63棟造型奇特、饒富趣味的奇妙建築,書中並附上世界分布圖,方便讀者了解其所在位置。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10公分

三谷龍二  著
典藏 出版
2013/12/20 出版

「幸好這棟小小的菸草店最後得以保留。與其說是保留「傳統」,或許更接近得以「傳燈」。一度熄燈的建築能夠再次亮起燈火,我想應該是件很不錯的事。」_三谷龍二 「店名就決定叫『10公分』了。」…… 當他這樣想的時候,一棟舊建築的新生命就誕生了。 木藝設計師三谷龍二偶遇一間即將被更建為停車場的舊菸草店,在還沒有任何目的性想法之前,就接洽下來並重新整修成「10公分」藝廊,從此,松本市多了一間可以讓旅人、朋友們休憩,並品味這座森林城市生活風味的小地方。 保存自己喜愛的事物,不能一味地期待公家機關的力量,即使個人的力量十分渺小,仍然有一己之力可為之事。 "10cm"是製作者的度量尺寸,也是「10公分」想與過路人們之間對話的距離。 看著「10公分」一點一滴慢慢成形,心的觸角也被慢慢擴充出來了…… & 本書特色 *書中並收錄「ほぼ日刊イトイ新聞」熱門連載 ──「三谷龍二的全新領域:10公分日記」 www.1101.com/10cm/index.html&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築家自習本:用雙手建構出心之嚮往的美好生活

賴冠羽  著
上旗 出版
2013/09/01 出版

建立住宅基礎概念才懂檢視真正需求;清楚生活期待才能住進理想家居。「家」是最個人化也是使用密度極高的空間,講究個人美感與生活機能。無論委由設計師或是自行規劃,期待擁有住得舒適又感到溫暖心靈的住宅,都是一次重新認識自己與家人的需求和建構生活模式的機會。透過本書章節的介紹,從家宅空間規劃的基礎認知到透過雙手去完成築家的夢想,皆能提供自力修屋過程中最實用的觀念和重要的提醒。兼具視覺美感與實用知識,給自力修屋者的第一本啟蒙書本書是提供給整理家宅進行規劃前,最實用的一本參考書。作者從設計素人透過工地實務與廣泛閱讀相關書籍後,所累積的心得結晶。相信透過本書每一章循序漸進的介紹與安排,先建立良好的基礎觀念才會懂得審思自己的需求,明白實際需要才能分辨關乎成敗的細節。作者撰寫本書的目的是希望分享這些千金難買早知道的實務經驗與規劃觀念,協助想要自力修屋的讀者們,在自習自學的實作中打造舒適家居的夢想。

9 特價31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空凍

邱詠婷   著
五南 出版
2013/08/25 出版

心理需要地理的歸屬,這是現代人普遍疏離的解藥。房地產商把家或塑造家的方式行銷給我們,政客與藝術家哀悼家的消失,又努力地創造新的地方。只有我們要直到失去,才會驚覺那曾經擁有的樂園,早已被都更之名所剷平,取而代之的是,垂直的貧民窟與同形的購物中心。現代世界如果叫作速度和方位,時空壓縮讓人從起點直接進入終點,讓人無所不在卻又不在,它讓地方膚淺,它讓空間擬真。全球化進一步催化了符號化,它讓人從任何地方出發,卻又不通往任何地方。我們的世界正被無地方化(placeless)和非地方化(nonplace),前者讓人對於自我的完整體認存疑,後者讓人扮演安適其位的外來者。兩者的驚悚提問經常是,我們迷路了嗎?資本家始終貼心的安撫,放心還有這裡!消費地景奇觀總是展示它那與生俱來的令人失憶,任何人只要經過那裡,都會遺忘自己的美好曾經! 本書特色面對國內眾聲喧嘩卻又空洞的都市空間論述,本書以她前衛的批判打破寧靜,而她精準的預言與跨越時空的空間思維,是系列連續的對立思辯,資本的與社會的,全球的與在地的,都市的與鄉村的,地景的與城市的,當代的與傳統的,實體的與虛擬的。總的來說,本書揭示空間的生與死,不過是一場空洞、變動、凍結的反覆錯置與輪迴。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設計師之眼:設計師背包客隨拍隨畫100分的亞歐永續設計

楊天豪  著
晨星 出版
2013/08/13 出版

歷時93天,走訪9個國家、28座城市,橫跨1萬5千公里,設計師背包客的綠能.設計探索之旅, 愛地球、重環保的你絕不能錯過。一枝筆、一架相機,他背起背包,開始巡訪世界綠建築及永續設計。他隨畫隨拍,足跡遍及日本大阪車站、波蘭、拉脫維亞、德國埃森等永續設計,每步路、每筆畫、每幅攝影,皆一一構築成未來綠美化台灣之設計藍圖。本書特色最值得珍藏的綠色旅行和綠建築紀錄。喜愛旅行散文及綠能設計者,絕不容錯過的經典好書。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代謝派未來都市:當代日本建築的源流

田園城市 出版
2013/08/01 出版

如生物般新陳代謝最接近未來的都市/建築想像‧針對「日本代謝派」系譜作品介紹,最完整之重量級專書‧配合森美術館首度海外移地展出的「代謝派未來城市」展覽出版,收錄超過七十個重要代謝派作品,完整收錄手稿、完工照片、模擬圖‧收錄十三篇代謝派論述,重新檢視代謝派的當代價值「Metabolism」這個在生物學上翻譯成「新陳代謝」的詞彙,在建築上則是以日本戰後最重要的建築運動「代謝派」之名為人所知。這個日本戰後最重要的建築運動,曾在1960年代的日本掀起根本性的建築革新風潮;它不僅是日本建築師們獨自建構、從日本朝向世界發聲的建築思潮,同時也奠定了日本現代建築的重要基底。所謂的「代謝派」,是以1960年在日本東京舉行的「世界設計會議1960」為契機,由環繞著日本建築教父丹下健三、深受其影響的建築評論家川添登、建築家大高正人、菊竹清訓、黑川紀章、楨文彥、工業設計師榮久庵憲司以及平面設計師粟津潔等七人所組成的跨領域建築團體;他們在世界設計會議上提出「能夠進行新陳代謝的建築與都市」之理論,認為「建築與都市不能成為封閉的機械,而必須是能夠透過新陳代謝來成長、變化的有機體」。這個在日本戰後提出的建築運動,是環繞「戰後復興」為核心,並且以「從廢墟中邁向未來」的思維牽引著日本在二次大戰後的未來想像,也因此對「都市」的想像成為他們最重要的思考;「即使在單體建築中也能窺見都市原形」、被稱為「建築化的都市」的巨型結構體,與「透過單元建構出如都市般的單體建築」的膠囊建築,即是代謝派最為知名的兩種建築型態。此外,大型都市計畫以及朝向空中或海上的人工都市的提出也是代謝派的重要特點,他們對「都市」概念的著迷也開拓出前所未有、極具視覺震撼感與創新性格的都市/建築未來性。在漫畫《二十世紀少年》中作為故事背景主軸的1970年的大阪萬國博覽會,即是代謝派集大成的一場祭典,也是最能體現代謝派之未來性的一場展演。書中以「慶典廣場」一個章節,完整地介紹了大阪萬國博覽會從廣場到主題館的各項設施,如由丹下健三設計的巨型結構體-祭典廣場的大屋頂、菊竹清訓設計、以膠囊單元所構成的萬博塔(Expo Tower)、黑川紀章以四角椎單元焊接組成空間桁架、中央吊掛著紅色球型劇場的東芝IHI館等,即使今日來看也都是超越想像的未來建築模型。這本堪稱理解「代謝派」之最完整專書,不僅收錄大量設計手稿、圖版以及模型照片,以期完整展現「代謝派」的視覺性;收錄十一篇日本當代對這股五十年前的建築風潮之再評價論述,以年表與圖表清楚呈現複雜的代謝派構成以及其周圍衍生。全書以「代謝派的誕生」、「代謝派的時代」、「從空間到環境」以及「全球的代謝派」四個主題,收錄了有史以來最完整的代謝派論述及作品;全書從代謝派誕生之前的時代背景開始,探討代謝派的生成之契機,並介紹其蓬勃發展之重要建築師、論述及作品,並跨及代謝派思維所衍生的環境與空間議題,最後並介紹原生於日本的代謝派思潮如何跨出日本國界、流向全球。本書原搭配2011年由森美術館策展、於東京六本木森美術館展出的「代謝派未來都市」回顧展而出版,中文版出版則配合該展覽於2013年的首次海外移展──由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基金會於中山創意基地策畫的「代謝派未來都市展:當代日本建築的源流」一展同步於台灣出版。

9 特價108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台灣建築的式樣脈絡

傅朝卿  著
五南 出版
2013/05/25 出版

本書主要的內容乃是探討台灣建築發展中「式樣」的發展脈絡,並解釋每一種「式樣」的主要特色。書中討論了閩南傳統式樣、西洋歷史式樣、東洋歷史式樣、新藝術與藝術裝飾式樣、閩南折衷式樣、現代主義式樣、中國古典式樣、地域主義式樣、後現代主義式樣,最後以尋找二十一世紀台灣新式樣作為結構。 & 本書特色 & 台灣因為地理位置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等因素,使得各種不同的文化很容易匯集,建築的發展更是多元而富變化。從十七世紀漢人自中國大陸渡海來台開墾至今,幾乎所有的建築表現都曾出現於台灣這塊土地上。不同的建築表現,形成了所謂的建築式樣,是建築界、藝術界與文化界一直非常關注的課題。本書旨在帶領讀者更深層認識台灣建築式樣的脈絡發展。

95 特價333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建築絮語:另一種講述

徐純一  著
田園城市 出版
2013/05/24 出版

一次空間影像的閱讀實驗--如詩般的建築絮語,企圖從碎式閱讀中超越空間,進入理解我們所身處的世界整體 這是一次視覺性的閱讀實驗。四十個國際知名重要建築案例,分別以片段式的局部圖像現身,在這種切割的現身中,我們閱讀的不是結構性的「整體」而是結構的幻象、不只是建築而是游離在建築中的隱喻、不只是空間而是超越空間的詩性。在這本書中,光在空間中交錯流離,裡頭有無法定形、隨時變換的疆界,有陰影,也有真實的幻象,謎一樣的存在與意義浮游的邊界。光作為視覺性的根源,切割著「此處」與「他處」。作者徐純一以四十個建築局部影像,搭配絮語一般的碎式書寫,試圖開拓出另一種空間閱讀,即是「另一種講述」;在這裡,在光影構成的片段之中,空間彷彿拒絕一切詮釋,逃離文化與社會力的干預,建立了屬於它自己的國度。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同居台北:60後中低層公寓改造新城市

漆志剛  著
田園城市 出版
2013/03/22 出版

一本從既存的都市紋理中,生長出共同夢想的預言書從最小的住宅單元出發微調出都市中不同尺度的異質場景都市,都是由多樣的異質元素所構成的集合。然而在台北,多層次的異質紋理卻同時能在一棟老公寓中完全展現。本書不僅探討興建於1960年代後的台北老公寓在整建維護上之設計對策與可能性,還從一個更宏觀的視野談住居的改變對整個城市所造成的影響,一種由私密到公共、由內到外的連鎖變動。從了解台北住居的現實,我們試圖為這座「為居住而生」的城市開啟嶄新的視野──從微調的尺度與思考角度開始,再造都市的價值、記憶以及風景。張 樞│曾成德│阮慶岳│團紀彥│林聖峰│梁豫漳│倉方俊輔│漆志剛│吳聲明│平原英樹│林嘉慧│林志宏│沈中怡│劉崇聖│曾泊銘+蔡嘉豪│黃琬雯-一場集結台灣與日本經驗的都市介入行動

9 特價52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建築.生活容器:漢寶德談台灣當代建築

暖暖書屋 出版
2012/10/28 出版

建築要為生活而存在,建築是生活的容器。建築是一個社會忠實的反映,台灣當前的建築現象,無疑是台灣社會的寫照。建築是一個社會忠實的反映建築也反映一個時代與一個文化的精神建築是與我們最接近的一種藝術,也是最不被注意的藝術形式。城市美學、建築文化、公共空間、都市更新、居住正義、過度規劃與法規弊害進入二十一世紀,台灣當前的建築站在什麼位置?建築是生活的必需品,原始功能是遮風避雨。社會進步到一定的程度,建築在遮風避雨之外,有了社會地位象徵的功能。到了現代,成為財富的象徵。由於這些功能在世俗的生活中都佔有最重要的地位,所以建築的文化價值常常是被忽視的。文明的社會是由宗教家、政治家與商人所主導。文化人是弱勢,他們沒有影響建築行為的力量。自有文明以來,約五、六千年的人類歷史中,建築所驗證的是歷來的宗教信仰與權力象徵,在這些基本意義之外,我們也看到美感,因為美感是人類的天性。然而建築的美感十分昂貴,它屬於上流社會;對於一般大眾,建築美太奢侈了。今天的台灣建築環境是紊亂的、感官的、膚淺的、模倣的、缺乏文化深度的、缺乏創造性的。大家都體認到這是商業社會牟求暴利的現象,是外國文化入侵的結果,是暴發戶的心態的表現。然而也承認這是現代化民主社會多元化現象的一環。進入二十一世紀,台灣當前的建築究竟站在什麼位置?建築是文化活動的一環,是社會性的產物,並不完全是建築師可以任意揮筆的一種藝術。台灣的建築藝術存在著一些實質限制,包括土地狹窄、環境品質不佳、工程技術的限制和法規的弊害。台灣社會獨一無二的特質,造就了台灣建築文化的幾項特色:自發性、商民性、文化邊緣性和不穩定性。今天台灣視覺環境的紊亂,不僅是個別的責任,而是整體指揮的問題。本書特色◆整體比個體更重要,是建築界的共識。本書是建築界耆老漢寶德先生對台灣當代以來建築整體的發展、現況和問題的各種思考。◆漢老師以其專業和長期觀察,對台灣建築不斷提出針砭和建言,以目前的制度、法規、眼界、主導者、經濟能力和思考慣性,若不思改變,對於台灣未來建築的前景、美感創意和公共空間的思惟,都將構成許多障礙和侷限。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座城市:建築、設計、旅遊達人的台灣空間旅行

謝宗哲  著
究竟 出版
2012/07/31 出版

安藤忠雄說:「旅行造就了人,也造就了建築家。……因著旅行,得以發掘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未能察覺的生命與潛力。」且看台灣知名建築、設計、創意、旅遊達人,如何找到自己的城市,發現允許他們綻放的心靈靠山!這本書,因著「在台灣生存的N個理由」的發想而萌芽,轉以「Little People Architects的旅行札記」為題進行書寫,最後以「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座城市:建築、設計、旅遊達人的台灣空間旅行」為名,邀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愛閱讀、愛旅行的每個人,一起尋找屬於自己心中那座美麗難忘、卻又看不見的城市……書中所收錄知名建築、設計、創意、旅遊達人的文章,令人驚豔無比:有的擅用第一人稱作喃喃自語的吟遊式書寫;有的直接進到文本中所刻畫的城市街廓裡,領航一場彷彿身歷其境、超越時空的漫遊;有的透過步行的空間體驗記錄整個城市風貌,並透過文字來預想它可能發生的、不遠的未來;也有採取對談形式,以一種側寫式的述說來作整個城市物語的呈現。而作為某種相較於台灣島內城鎮地景的對照,更加碼收錄了境外旅行中、位於印尼爪哇島上的熱帶憂鬱與覺醒,以及在日本瀨戶內海溫柔包覆下的療癒系建築漫步巡禮。在這樣多元的敘事脈絡下,旅行彷彿成為一種深度品味生活的絕佳途徑,讓人捨不得錯過。一條承載繁華起落的街道,一間陪伴我們走過青春的書店,一片只存在於故鄉的花海……都能作為你我回味青春、再度綻放生命力的心靈靠山。‧忠孝東路,不僅代表了都會生活與流行文化的啟蒙、在許多角落留下刻骨銘心的青春記憶,更是一條直到現在依然樂於穿街過巷、漫步其中,覺得處處可發現驚喜的道路。~工頭堅‧我總會想起自己曾形單影隻地流連忘返於各家誠品書店的日子。那是屬於我自己的逝水年華,並在每次的追憶中充滿感激。~謝宗哲‧18歲那年離開後,我和島每年約會三個月。那時候島上的人們知道孩子大了,注定要分離。我的島,叫做澎湖。~蔡淑君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2012實構築ing

吳光庭  著
田園城市 出版
2012/07/24 出版

對真實建築的深度認識──「實構築Tectonic Becoming」◆ 「建築師+營造廠+業主」三方合作,從創意、技術到需求,達致對真實建築的深度認識◆ 超過三十件近兩年內完工建築作品的構築全貌完整披露「實構築」的涵意,「實」即真實,「構」即建構、構造之意,「築」即建築之意;「實構築」即真實建構建築之意。從建築師對建築空間設計創意的追求、營造廠工程師在建築營建技術及工程細部的人力及智慧付出、以及業主在整體建築需求及工程執行機制上的協助及對設計施工團隊的信任;透過這三方合作,《2012實構築ing》不僅希望達成三贏,而是更促進建築之於社會優質資產的四贏,廣泛形成社會大眾對真實建築的深度認識。法國哲學家德波(Guy Debord,1931-1994) 曾於1967年出版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著作-《奇觀社會, 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他引用馬克思的理論,嚴厲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末期存在的視覺形式的不當,卻也形成了本文最後結語的反省。而西方尤其是德國自十九世紀中期以來,透過不斷的辯論及設計執行,逐步形成以人類生活文化為基調的構築論述;其所獲得的不只是在跨業專業工作上,建築師及工程師所結構形成之「合作」關係的呈現,而成為如柯比意所言之「構造者」之外,這種專業合作也將以「技術卓越」(Technical Excellence)為前題的結構理性主義的建築設計,化約昇華為具文化性意義的空間核心形式的追求。這些努力固然提昇了人類文明的品質,但另一方面,因為如前述建築的永恆意義追求己不復堅定如往常,建築己成為顯現奇觀社會存在之溫床所在,使得目前眼前所見之建築,成為如德波所預示批判之與資本密集最緊密結合且普受爭議的視覺形式,建築如果可以不以外在形式的表徵上呈現永恆,建築應可藉內在理性的方式,表達將建築做為德波文意中奇觀社會表象文化的批判與不滿,這是建築師、營造業者及業主三方關係可再思考的議題,也就是說,「合作」之於建築構築文化的理想性為何?這也是本次「實構築」展所欲提示的議題之一。相對於逐漸奇觀化的社會發展狀態,以民間自發力量為基礎舉辦至今已第三屆的「2012實構築ing」展,正是藉建築師、營建業者及業主的三方合作,藉近二年所完成的32件建築作品(包括2件數位設計製造及1件非物質性建築等3件較具實驗前瞻性的作品),所欲揭示當前台灣建築之建築構築文化及未來發展的包容力,正是這次展覽以及專書的策畫主題所在,也期望以此為開端,能持續累積台灣在地的建築經驗。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當代建築的母型:柯比意 薩伏伊別墅

徐純一  著
田園城市 出版
2012/05/25 出版

柯比意經典作品「薩伏伊別墅」首次完整剖析這棟綠坡頂上的白色建築,完成了現代建築的完型展現◆首部針對柯比意單一作品深入剖析的建築專書◆近兩百張作者自攝照片,從細部特寫到空間區劃,帶領讀者直接進入這棟傳說中的建築,完整呈現薩伏伊別墅全貌◆從薩伏伊別墅的語彙作為原點,一覽許多當代建築大師從這個原點出發的各種變奏演化「窗口的景色彷彿是一張風景相片,但又無盡地往左右延伸出去,視野也毫無阻礙地伸展。建築空間的行走路線是向上的,一路延伸到屋頂花園,這個如同雕塑一般的結構,總結了這棟建築的動作,又繼續往下重複行走一次,就在這反覆來回之中體會到住宅內部空間的神奇。這棟別墅是美麗的嗎?這棟建築物是實用的嗎?柯比意累積長年研究的體悟,將結果反映到這個對象物上……」巴黎市郊普瓦西城邊,一座綠色小丘頂上彷彿懸浮著一個潔白的立方體。這即是集柯比意五項基本原則於一身的理性空間──薩伏伊別墅(Villa Savoye):它極具秩序的純粹形貌,建構了現代主義建築的母型。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柯比意著名的「新建築五項原則」,在這棟夏居別墅中獲得了完全展現:-自由柱列:透過牆與柱列的分離,並使獨立柱自地平面延伸至二樓,讓薩伏伊別墅外觀上呈現懸浮在半空中的飄浮狀態;-自由平面:自由柱列使得樑柱與牆之間不再需要相互依存,平面構成也獲得更大的區劃自由;這個特色使薩伏伊別墅得以成為第一個將當時的新式交通工具(汽車)納入住屋規劃的住宅。-自由立面:一樓、二樓與屋頂各有特殊的幾何形狀,彼此之間像是單獨存在,樓層間的立面沒有互相生成的直接影響。-水平長窗:由於樑柱與牆無須互相依存,因此牆面並不受柱位影響而能在任何需要的位置上自由開窗,水平長帶窗讓視野連續性更好,並且增加了立面的整體感。-屋頂花園:薩伏伊別墅終將花園從地面抬移到視野最廣、濕度最少的屋頂,創造出「空中花園」的想望。薩伏伊別墅,即是實現這套劃時代建築語彙的完型實體。本書作者徐純一撰寫出宛如親臨現場的導讀,從柯比意基本語彙解說、薩伏伊別墅結構解剖,從最細部構成到以此別墅為樣式原型而衍生出來的當代建築大師作品,帶領讀者一一進入薩伏伊別墅的細部空間,並同步感受其他偉大建築家如何透過對此一語言系統的超越與背離而持續繁生建築的新樣貌。柯比意「薩伏伊別墅」出發,我們得以完整領略當代建築演化歷程。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朗讀違章

田園城市 出版
2012/02/24 出版

都市夾縫空間中的人情與氣息--當代亞洲都市裡的隱匿秩序,來自日常最自然需求的紋理「違章建築」是從都市夾縫中長出來的庶民生活體現,它是人民的建築,勾勒出底層常民真實生活的紋理;它也是與人民站在一起的一百種方式,是從人的身體與生活出發的延伸。它是非法的小革命,是暫時的、游擊式的,卻萌生處處從不曾休止。它是都市底層生命力的成就具型。由阮慶岳策展、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的「朗讀違章:王澍×謝英俊建築展」,由王澍、謝英俊兩位建築師分別在城中藝術區的屋頂與後巷,以可快速拆卸組裝的木構與利用常見的鋼管鷹架,各設計了〈亦方亦圓〉、〈後巷桃花源〉兩個作品。這兩個作品在時間縱深上延續了兩位建築師持續以來的設計哲學,在空間的幅度上也不只呼應台北、台灣城市的違章現象,也呼應了隱藏在亞洲都市中的生活秩序。本書不只收錄展覽紀錄,而是從展覽作為核心出發,耙梳兩位建築師的代表作品與哲學,並邀請Marco Casangrade、褚瑞基、顏忠賢、巫祈麟、吳介禎等五位建築師與建築評論人與作品對話,試圖在展覽結束之後,透過書籍的形式持續激盪出從「違章」出發的能量,在這本書中,我們從朗讀違章做為起點,進而閱讀違章,閱讀一種自下而上的空間生產∕伸展哲學。因此書中另以小冊收錄由建築師王澍在中國美術學院的研究生汪凝、李墨針對台北違章的進行空間、物質性及環境關係等三個層面做成「違章三法」分類研究,為閱讀都市中的違章提供了清晰的理路取徑。兩位參展建築師台灣建築師謝英俊,2011年甫獲頒以人道主義關懷著稱的美國Curry Stone設計獎。從台灣九二一震災開始投入災區家屋重建,參與包含中國大陸四川大地震、台灣八八水災等,長期致力於自然災後的重建工作。相比於蓋豪宅,他關心的始終是「70%人類的居所問題」。中國建築師王澍,曾獲2010年度德國謝林建築實踐大獎;2010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題展作品〈衰朽的穹隆〉獲特別榮譽獎。他將工作室取名為「業餘工作室」,認為「建築設計只應該是一種業餘活動,生活永遠比設計更加重要」。本書特色■ 以手機掃描書封底的QR code,即可觀賞26分鐘長的「朗讀違章:王澍×謝英俊建築展」展覽花絮紀錄片。鏡頭深入策展與搭築過程,以影像完整捕捉「朗讀違章」在都市夾縫空間中的人情與氣息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與普立茲克獎建築大師的對話

馬可孛羅 出版
2011/11/29 出版

精選35位得獎者的著名建築作品,全書超過700張的彩色圖片全球第一本收錄最齊全、歷年普立茲克獎得主介紹最完整保存版一本引起建築設計界討論與目光的重要書籍!熱愛建築的設計者人手必備、不可或缺的經典名作。關於本書◎建築師的理念是什麼?◎有怎樣的景觀考量?◎城市帶來了什麼樣的限制?◎建築物要採取怎樣的特定形式或材料?◎如何讓建築、環境與人類之間建立完美的連結?文字啟動了設計。——雷姆.庫哈斯建築最令我驚訝的,就和其他技術一樣,是一項案件在建好的狀態時有一種生命,但是在書寫或者繪圖中的狀態時,又有另一種生命。——阿道.羅西尚.努維勒(Jean Nouvel)談到電影與建築的相似點。羅伯.范裘利(Robert Venturi)說他「向加油站學習,也向博羅米尼和沙爾特大教堂學習。」詹姆士.史德林(James Stirling)說建築要「為城市帶來贈禮」。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在他們的作品中,尋求達到某種暫時性,並尋找著「創意原則」。這些說法,皆取自於這本包羅萬象的文集中所蘊藏的豐富思想、希望與啟發。在本書中,建築師的聲音優於常見的評論者與學者。在此,堪稱全球建築界佼佼者的三十五名普立茲克獎得主,親自告訴我們關於他們作品的三兩事,以及原因何在。此外,他們也回答這些問題:建築師的意念為何?為什麼建築物會採取特定的形式,或使用某些材料?是否有何景觀考量?城市帶來了什麼限制?而建築師開始想像一件作品時,如何思考身為大眾的我們?本書是第一本記錄著普立茲克獎得主,在建築領域曾說過的話與寫過的文章。而他們的說法還搭配著精選建築作品為例,全書超過七百張照片,成果相當耀眼。在本書中,建築師依照時間順序排列,從最接近今天的二○一○年開始,依序回溯到一九七九年第一位普立茲克獎桂冠得主、有話直說的老將強森(「建築就是藝術,別無其他」。)每章介紹約四到六項重要建築案件,整體來看,則代表著我們生活的多元性;這些案件包括學校與圖書館、博物館、法院、宗教建築、企業總部、住宅、市民中心、商店、機場、法院、體育館與飯店。我們在書中,藉由各種訪談、演說與寫作的摘要,和建築師一起看建築,並有幸由他們帶領,進入他們多半相當私人的思想領域。正如本書的原文書名已清楚指出,這是普立茲克獎得主的「親身說法」。普立茲克獎桂冠得主在二十世紀末與二十一世紀的前十年,共同打造了我們的建築環境。在本書中可看見他們談到自己最在乎的是什麼,例如光線、材料與永續性,以及他們崇拜著誰、又推崇哪些建築物。整體而言,正如備受同行推崇的約恩.烏松(Jorn Utzon)所說:「總之,你會與建築物的使用者建立起關係。」在書中,建築師以直接、熱情的方式,向每一個人訴說我們的建築世界。普立茲克獎小介紹:普立茲克獎是全球名聲最為卓越的建築獎,每年由專家所組成的獨立評審團,將獎項頒發給在世建築師,其宗旨為:「所表揚的在世建築師,其建築作品能展現出天分、遠見與奉獻等優點,並透過建築藝術,對人類與建築環境持續帶來重大貢獻。」普立茲克獎是在1979年,由普立茲克家族透過凱悅基金會而成立。

9 特價18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東京最有意思的建築物

伍爾夫.麥耶  著 、Ulf Meyer  著
博雅書屋 出版
2011/07/22 出版

東京──建築和時尚的朝聖之地,知名建物與大師設計一次盡收眼底。Σ{建築物╳建築師}=變幻的東京東京巨蛋、LV表參道店、Dior銀座店、TOD’S表參道店、愛馬仕大樓、香奈兒銀座店、Gucci銀座店、資生堂大樓、表參道之丘、TOM藝廊、紀伊國屋書店、YKK研發中心、法隆寺寶藏館、新力大樓……安藤忠雄、黑川紀章、妹島和世、西澤立衛、伊東豐雄、隈研吾、丹下健三、槙文彥、詹姆斯.卡本特、青木淳、蘆原義信、柯比意、磯崎新、菲利浦.史塔克、內藤廣、西撒.培利……東京是個求新求變的城市,最能表徵它無止境的變幻,莫過於建築的不斷更新。這座城市的改變之強烈、之快速,就連常來的遊客也會不斷感到驚訝。東京一直是難以定義的,它能夠把都市的現實和夢想的虛構結合成不可分割的整體。本書介紹一九四五年之後建成的東京現代建築,編排上以東京的二十三個區做分類,以照片和文字呈現日本首都中賞心悅目的當代建築,共計兩百多座非常有趣且壯觀的建築物。每座建物提供了名稱、座落地點、年份、建築師等資訊,以及建物歷史、風格特色、功用,並扼要闡述建築師的建築理念等。還附上詳細的分區地圖,是實用且便利的東京建築最佳導覽書。本書特色時尚建築的戰火已東京燃起,包括Prada、LV、Dior、Tod's等一線名牌的時尚建築都在表參道崛起,並由前衛建築師操刀,成為對建築和時尚的朝聖之地。本書結合東京的時尚潮流與建築,是喜愛建築和旅行的讀者最佳的東京指南書,最潮的東京建築設計和建築師,一覽無遺的全記錄。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閱讀巴黎:建築群象與歷史印記

施植明  著
典藏 出版
2011/07/11 出版

凝視巴黎建築,從穿越法國歷史開始……巴黎,魅力無窮的浪漫聖地;巴黎,建築藝術的美麗國度;若想看懂巴黎的浪漫,欣賞巴黎建築的底蘊,你就絕對不能從巴黎的城市歷史中缺席!一座建築,猶如一段歷史,人類最有力的存在,盡現於建築中!正如同「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巴黎舉世無雙的城市風貌,也是經過無數世代的累積而形成的文化結晶。本書試圖穿越法國歷史,藉由各個時期的政治角力在巴黎所留下的各種印記,以突顯出巴黎舉世無雙的城市特質,探究巴黎建築的演變。從西元五世紀以來,巴黎便與法國歷史的發展糾結在一起,直到今天依舊是結合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於一體的首都,是世界少有的一座城市。誰也無法否認巴黎是世界上少數能透過在城市中留存的印記完整回溯國家歷史的城市。正因為城市處處都是歷史與文化的印記,使得巴黎不僅有著令人著迷的感官滿足,更埋藏著深層的內在底蘊。拜賜於這股長久以來持續存在的力量,巴黎才能成為世人心中永遠的花都。現在,就讓我們翻開歷史的泛黃卷軸,細細品味出史上無雙的巴黎建築風華!本書特色1. 深入淺出的從法國歷史切入,厚植巴黎建築藝術文化的底蘊:提供讀者在「看巴黎」建築時,能轉化映入心底「知巴黎」的文化厚度,360度解讀巴黎。2. 收錄300多張影響巴黎各個時期風貌的相關人事物精彩照片:經由這些重要君王、歷史事件、文人雅士的精彩照片,營造出圖片歷史的懷舊知性氛圍,突顯巴黎無以倫比的重要建築與文化風采。3. 書末附有人名索引資料,可供讀者進一深入探討相關議題:書末所附人名索引中,附有該人物詳細生卒年,非常方便讀者對某個人物進行相關查詢時的佐證。

9 特價37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住進光與影的家:從清水模出發,擁有簡約自然的好感住宅

原點 出版
2011/05/12 出版

清水模,More than you know!不只是灰色調,還有黑色、金黃、淺白色,看見清水混凝土的質地魅力19位設計師+建築師=30種簡約自然家設計毛森江、包涵榛、江文淵、李中霖、何俊宏、李靜敏、林文田、林友寒、洪蒼蔚、徐純一、陳建一、陳冠華、連浩延、楊秀川、高雅楓、廖偉立、鄭斯新、簡學義、蘇林立 ◆第一本專屬於台灣的清水模住宅專書◆全台19位知名建築師、設計師,作品案例一次蒐羅◆逾300張圖例,完全解答清水模住宅,該懂、該知的事◆從冷冽風格、清透時尚到木色暖意,30種清水模魅力表情◆從工法、計價到設計,80個must know QA疑難排解◆滿足喜愛簡約設計,低調居家、自然素樸的裝修屋主Less is more. 就,簡單吧!屬於台灣的清水模住宅!從灰調石屋到堅實城堡,從茶道之家到自然宅,從融合水光的清水模四合院到半穴居,安藤熱潮之後,清水模住宅在台灣悄悄的發酵,無論是建築或室內空間,也逐次累積出不同的精彩案例。不管是擁有土地的,剪裁俐落的獨棟清水模之家,無論內外皆有可觀之處;而隱身於城市樓房裡,素樸簡約的灰色調居家,則讓人可以捨棄紛雜的一日。本書將透過不同的設計者,不同案例,融合出屬於台灣風土的清水模住宅。關於清水模住宅,哪些事,一定要知道?□如何才能了解清水模工法?□影響清水模設計的關鍵?□清水模住宅怎麼計價?□清水模居家要如何保養?□清水模住宅是否有地域和氣候的考量?□清水模也可以做傢具嗎?□哪些材質最適合混搭清水模居家?□公寓裡想要局部清水模主牆,可以怎樣進行?認識清水模Q:什麼是清水模?簡單來說,就是沒有裝飾過的水泥牆。又稱清水混凝土,英文為「Exposed Concrete」,即露面混凝土。混凝土是近代建築發展不可或缺的建材,與鐵、玻璃並列為近代建築的三大素材之一Q:哪些是著名具代表性的清水模建築?20世紀的科比意(Le Corbusier)、路易.康(Louis Kahn)等建築師,都以清水混凝土做為建築表現的主角,廊香教堂(Ronchamp)、沙克生物研究所等,都是著名的清水模建築。Q:清水模都是灰色的嗎?成色主要來自水泥,所以大部份成面為灰色。除了用白沙、白水泥做成的白色清水模外,也能夠添入各種染劑。像是拌入黃色染劑,呈現大地色彩;加入石墨,染成灰黑色,或拌入硫磺等,例用澆灌的順序形成漸層色;法國人更瘋狂,也曾經在清水模中加入香水(當然沒有香氣,只是好玩),此外,在澳大利也有藍色的清水模建築。Q:清水模的成面都是平滑的嗎?一般人可能立刻聯想到安藤忠雄的表現方式,其實清水模的表現方式很多,可不只安藤忠雄的「纖柔若絲」。舉例來說,廊香教堂(Ronchamp)所呈現清水模表面,便十分粗獷而具有原始感,這些都可以利用模板控制表面紋理,傳達建築師所要表現的風格。Q:清水模是如何做出的?清水模建築是模板工程,模板組立考驗施工團隊的技術,混拌後的混凝土呈成漿體,在模板內流動,等待凝固後,拆模成型,表面隨模板紋路而不同,一般使用的模板材如芬蘭板、優力膠板、鋼板等都能呈現表面光滑的效果,安藤忠雄所使用的便是日製的優力膠板;使用木紋板則可隨使用木料不同,反印出不同的木紋效果,甚至有人在模板裡面加入摺皺的報紙等各種材料,使灌好呈現出奇特的紋路效果,這樣來看,清水模是不是很像雕塑呢?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起建前朝

趙廣超  著
設計及文化 出版
2011/04/03 出版

動員百萬,前朝樣樣都大,後宮恰到好處。本書特色動員百萬,用磚萬千。用世上最大藍圖,建世上最大皇宮。

9 特價55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一起看後宮

趙廣超  著
設計及文化 出版
2011/04/03 出版

動員百萬,前朝樣樣都大,後宮恰到好處。本書特色富貴宮娥琉璃下,最是金粉皇帝家

9 特價55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一起建前朝 +一起看後宮(套書,贈送故宮小地圖)

趙廣超  著
設計及文化 出版
2011/04/03 出版

動員百萬,用磚萬千。用世上最大藍圖,建世上最大皇宮。本書特色動員百萬,前朝樣樣都大,後宮恰到好處。

9 特價1089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走進英倫古堡

黃蘭花  著
流行風 出版
2011/01/28 出版

關於英國、關於倫敦,除了「霧都」的名號,你更應該知道的是英格蘭擁有了為數眾多且值得探究的古堡與大宅。每一座古堡用著斑駁的城牆與滿佈的藤蔓,帶著我們踏上一階階石梯,富麗堂皇的古堡建築、巧奪天工的雕刻藝術、充滿巧思的植被設計…。緩緩地,我們被領著走進中古世紀。這一次,旅遊英國的行程不再只是瘋狂採購。第一次,我們更深入地看見宏偉古堡背後的小故事。透過對英國古堡與大宅有著濃厚興趣且旅居英國將近十年的Natasha,我們有幸能夠更深入地認識英倫古堡,了解當地流傳已久的大宅傳說。本書不僅對於英國多座知名古堡與大宅有著優美圖片搭配詳盡文字介紹,另附地圖與交通資訊,一書在手,帶你深入認識22座華麗古堡的曾經與現在。

9 特價31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負建築

隈研吾  著
博雅書屋 出版
2010/11/22 出版

作為建築,何為「勝」?何為「負」?負建築絕非失敗的建築,而是人類真正需要的建築。繼安藤忠雄及伊東豐雄後,下一位國際級的日本建築大師。  「被動性=負」的建築理論  屹立於都心的摩天樓、建造於郊外所並列的獨棟住宅群……。將具有流動性的生活勉強地加以凍結並賦予紀念性、凌駕了周圍環境之二十世紀型建築的「勝建築」,現在正因其過度剛強而使得人們感到疏離。建築難道就不能變得更為文弱些、更溫柔些嗎?  本書的內容,是由極力探索著得以接納各種外力的「負建築」之途的新銳建築家隈研吾,所親手撰述的「被動性的建築論」。  「有沒有可能建造一種既不刻意追求象徵意義又不刻意追求視覺需求的建築呢?正是在這樣的悲觀氛圍中,我寫下了一系列的文章,也由此誕生了這本書,並取了一個莫名其妙的書名——《負建築》。」——隈研吾  長久以來建築被人類視為庇護所,土地和房屋被視為是一種財物,進入20世紀更在住宅政策和財團的文宣攻勢之下,更強化了擁有房屋就是擁有幸福的這種固有觀念。經濟活動的推波助瀾,加上鋼筋混凝土技術的發展,建商相繼推出了一波又一波的大廈建案,一棟比一棟高的建築天際線開始遮住了人們的視野。  然而 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奧姆真理教毒氣事件,一直到911恐怖攻擊,原以為是庇護所的建築在瞬間瓦解,而災後背負原有的貸款和重建住宅財務壓力的「幸福」人們,反倒成為不幸的一群。這揭示的不僅是現代建築物理性的脆弱,也揭露了建築「私有」和「獨立」這兩個割裂性客體概念本質上的脆弱。身為一名建築師,走過石油危機、泡沫經濟的起飛到破滅,作者提出對建築與人的關係的深刻省思,期待能夠為建築找出一條永續而和諧的出路,與時間、自然並存共進。本書特色  隈研吾是繼安藤忠雄及伊東豐雄後,下一位國際級的日本建築大師。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世界建築紀行

金錫澈  著
聯經 出版
2010/05/07 出版

本書特色人類的每一個行動,決定著這個世界的樣子從人類文明之始走向現代空間,要你一本就通世界建築!如果沒有金錫澈,現代韓國將缺少一躍而升的重要力度參與多項世界級景觀重建計畫,韓國建築界領軍者親身走訪24處世界偉大建築,建築家理性感性交融的終極呈現從空間中觀看歷史,在線條角度裡發掘生活的痕跡建築設計師與建築的私密對話,帶我們穿出進入人類文明的起始,一路橫亙到現代我們也正在為後來者,寫下屬於此代人的建築故事人類曾經存在、最有力的證據都記錄在建築裡。當代韓國建築界最有影響力的建築家金錫澈,集結走訪世界各地二十餘年經驗,依據建築物本身的功能,以及人類在建築空間所產生的行為與意義,劃分出全書四大面向:靜寂空間、神聖空間、居住空間、人世空間,帶領讀者來到二十四個人類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建築空間,一窺人類文明的美麗與高度。四大面向,人類文明二十四個重要建築──※靜寂空間:為生者服務,也為死後的世界作準備 埃及金字塔/羅馬地下墳場/泰姬瑪哈陵/迪奧狄華肯古城/聖卡爾多公墓※神聖空間:人類與神祕力量的對話管道 雅典衛城/萬神殿/伊勢神宮/聖墓教會/聖索菲亞大教堂/岩頂聖殿 天壇/聖巴索大教堂※居住空間:因為生活,所以創造什麼 古羅馬市集/嘉德橋/聖馬可廣場/汗卡莉莉市集/古根漢美術館※人世空間:從古至今,人類理想城市的面貌 梅加利德城/紫禁城/克里姆林宮/聖吉米納諾塔都/聖托里尼/聯合住宅區寫在啟程之前:這一本書,是我個人色彩濃厚的書。《世界建築紀行》並不是對建築物一一加以解說而已,而是試圖通過建築來了解當地的文化。我也希望這本小書可以讓讀者反省自己所處的城市和建築,因為城市和建築是一種自信心的表現;追求美麗的城市與建築,呈現的是想追求更好的生活環境以及卓越文明的心態,反過來說,也唯有透過追求良好的生活環境以及卓越的文明發展,才會出現美麗的城市與建築。我想,透過這一本小小的《世界建築紀行》作為一個小小的出發點,開啟我們對美好城市建築的關注,以及追求美好文明的想望。──金錫澈

79 特價4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思考 再織城市

王維仁  著 、鍾宏亮  著
牛津大學 出版
2010/03/01 出版

本書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台,讓專業人士聚焦在城市設計和建築等課題上,而兩個城市同步舉行展覽亦反映了港深兩地日趨密切的關係。透過精妙的展品和富創意的描述,可讓參觀展覽的市民談論並深入瞭解城市規劃、設計和保育之間的關係。2007年雙年展以"再織城市"為主題,給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香港為配合本身的社會和經濟需要,數十年來不斷高速發展,在下一個階段,我們應著重均衡、多元化和以人為本的發展。為貫徹行政長官提出的"進步發展觀"原則,我們必須致力在發展與保育之間取得更佳的平衡。為此,發展局已採取全方位策略活化舊區,並特別注重香港的歷史和本土文化。本書不僅載述雙年展和相關活動的資料,同時亦記載了香港的發展和演變,希望各位在閱覽時能享受箇中樂趣。

9 特價72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設計大觀9

美兆 出版
2010/02/08 出版

[設計大觀9]-[讀空間]就像[讀小說]一般,這本書裡有細膩的文字描述、有有限的空間圖片呈現、有指引你穿越每個空間的平面配置、有經過攝影師掌鏡後的構圖裁切、有美術編輯為你導閱的版型、然後,加上你對設計師的想像,對業主的想像、對空間的想像、對場景的想像、這種時空混合,有無相生,前後相隨的意境,有時侯遠勝過親訪現場。

9 特價76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關於現代建築的16章

田園城市 出版
2010/02/01 出版

本書是日本新銳建築評論家,五十嵐太郎在思考現代建築之際,以16個關鍵字為線索來進行考察與現代思想等問題進行接軌,撰寫剖析之「當代建築輕理論」! 日本新銳建築評論家五十嵐太郎,在思考現代建築之際,以16個關鍵字為線索來進行考察,將建築與現代思想等問題進行接軌,以深入淺出的論述與口語化方式書寫。內容主要特徵之一在於和建築的「歷史的觀點」及「現代的動向」間的銜接上。涵括「關於形式與環境」、「居住,以及日本的這個空間」、「建築何去何從」的三大面向,再細分成「型態與機能、巴洛克、斜線與坡道、全體 / 部分、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住宅建築、身體、日本的(東西)、戰爭之影、Super Flat、歷史與記憶、場所與景觀、建築類型(Building Type)、情報(資訊)、媒體、透明性與映像性」的十六個章節。把現代建築理論各個面向上的重要議題,作了完整而明確的剖析與討論。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建築,實相與再現

黃恩宇  著
典藏 出版
2009/07/01 出版

看穿建築形式裡的詭!一場時空交錯的建築風景鑑賞之旅。 比較建築學,空間裡的新語言,跨區域與跨文化的多元建築對話!我們常常說新化老街的街屋是「巴洛克建築」,而巴洛克建築這詞源指的是十七世紀的義大利建築,那麼,新化老街的街屋和十七世紀的義大利建築,兩者有直接的關係嗎?「日式極簡禪風」、「新古典式的低調奢華」……這些字眼與形式的搭配,在建築實踐與歸類上是適當且合理的嗎?如此弔詭的新名詞組合在東、西方現代文化中時常可見,尤其是面對後殖民、跨文化、跨領域的多元建築研究時,西方自19世紀以來所建立的建築史架構顯現左支右絀的窘境。  建築為實相的再現,意旨建築以其外顯的形式來「呈現」人類對於真實事物與精神文化的理解、認知與信念。本書以諸多建築實例為主角,從新穎的「比較建築學」的空間新語言,提出一些傳統建築史架構下無力探討的議題,從傳統與現代的虛構藩籬、精神與意念的認同、形式的移植與複製,最後結合人、建築與心靈建構來做分析。例如:荷蘭人在磚材的使用,包含著人們對荷蘭建築從傳統到現代的情感,及其中所發生的爭辯與質疑;從歐洲的猶太隔離區與猶太會堂的建築與空間,呈現出猶太人在離散歷史中的身分認同、以及壓抑到解放的過程;而飄洋過海到中國泉州的蔥形拱式建築、德國特里爾的城市結構,是否為印度蒙兀兒帝國和羅馬帝國的文化移植或混血複製……等等,嶄新的切入角度、跨區域與跨文化的多元建築對話,提供你我另一種不同的建築風景與思考。

9 特價31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倫敦現代建築

路正光  著
典藏 出版
2009/03/16 出版

日不落古城的現代建築超市    倫敦,一座多層次、輝煌的老城市。除了詭譎多變的天氣之外,城市裡能直接看見、嗅聞到英國人矛盾性格氣息的象徵,就屬那一棟棟在不同年代裡矗立起來的建築物。  如同觀仰建築的不同視角,書中所列舉的24個作品,從商業大樓、機場、車站、圖書館到私人住宅皆有,風格與形式各具,諸如懸壁形式的古典風貌,或是考驗結構工程師的中空無支點螺旋大樓梯,或是圓弧狀曲面造型,或是全玻璃建材,或與居民、環境共生的綠建築,無一不是視線停駐的好焦點。  大英博物館、蘇黎士再保險公司的「小黃瓜大樓」、建築怪人約翰?索恩爵士博物館、被民眾說成邪惡建築的Channel 4電視台或是位於郊區的在地私房推薦──貝克漢圖書館、仙詩貝瑞視覺藝術中心……多樣貌的建築形式與思考,從詹姆斯?史特靈到諾曼?弗斯特,從人文到前衛,從北歐到英式風格……這就是倫敦。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壞設計達人

顏忠賢  著
印刻 出版
2008/09/01 出版

喜歡衝浪還是喜歡瑜珈?喜歡生魚片還是喜歡佛跳牆?喜歡apple還是喜歡VAIO?喜歡《臥虎藏龍》還是喜歡《駭客任務》?喜歡山本耀司還是喜歡Jean Paul Gaultier?喜歡安藤忠雄還是喜歡村上隆?這是一本關於設計的書 這是一本關於設計在這個島的這個時代如何被顯學式地理解和誤解的書 這是一本關於未來的設計達人如何被用忍術加幻術加煉金術式地養成的書 在書裡廿二個故事的動人中 作者打造了一個設計的修煉可以暴走的怪物學院 打造了設計的思考可以歪斜的下一代竹林七賢 打造了設計的美學可以既深刻又可以講究一如科幻片特效般華麗的種種可能……「人為什麼要活著?」其實是和「為什麼要學設計?」一樣,是朝向時間之當下過去未來進行多維連結思考的基本問題,其答案也指向人窮畢生之力尋找與美好事物相遇的本能。在本書中,個性與表現形式向來不拘一格的顏忠賢,娓娓訴說22個「設計」與他生命交會的故事,並反思設計的各個次領域與議題的核心價值(是有意義的或是一場徒勞?)。各篇搭配作者費時蒐集與拍攝的多幀圖照,以及進一步詮解與設計者或是設計科系學生們工作與生活皆息息相關的66個關鍵字。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TOP 100:全球經典建築

閣林國際 出版
2008/05/17 出版

七大洲最傳奇的建築巨作,500張壯麗全彩照片,透視經典建築美學!品味地球建築奇蹟! 歐洲--泰晤士河岸的金雞母倫敦眼、 結束英歐分離八千年的英法海底隧道、 改變城市形象的古根漢美術館……亞澳--傳達中國影響力的北京國家大劇院、 將台灣帶向全世界的台北101大樓、 以古典美著稱的國油雙子塔……非洲與中東--實現可蘭經哈珊二世清真寺、 沙上高塔帆船飯店、 世界大陸排列成的世界島……美洲--華麗幻想的迪士尼音樂廳、 極致國際風的希爾斯大廈、 現代神殿蓋提中心…… ◎嚴選百大建築樣貌 ◎多元剖析設計概念 ◎跨頁呈現建築美力 建築的奧妙設計,盡在《全球經典建築》 本書特色 ◎跨頁大圖呈現世上100個最教人驚艷的現代人造建築和工程。◎每個建築奇觀都包含構造技術的重要性與不可思議的視覺美感。◎七大洲大地圖和個別定位地圖,標示出各奇觀的所在位置。◎五百張全彩照片,呈現出每個奇觀最好的一面。◎剖析數十位建築大師的心路歷程與見解。◎現代奇觀讓包括展現國力的國家劇院、見證科技的摩天大樓、富麗堂皇的神祕宮殿…

9 特價449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現代設計的先驅者:威廉‧莫里斯

藝術家 出版
2008/05/09 出版

將工藝帶回生活之中,為近代設計開啟先河十九世紀英國美術工藝運動推手——威廉.莫里斯的生涯、設計與美學總覽威廉.莫里斯(W. Morris, 1834-96),十九世紀中葉英國美術工藝運動推動者,倡導藝術與日常生活的結合,仿中世紀籌組商會,召集同好,並將設計量產,商品領域含括壁紙、掛毯印花設計、教堂裝飾、家具、玻璃器皿與金銀細工等,是往後歐洲興起新藝術運動的先驅,同時開啟了藝術家多元性參與設計領域的潮流。本書從美術工藝的思想奠基者約翰.羅金斯(John Ruskin, 1819-1900)著手,詳盡的介紹其藝術理念與關注面向,在完整的鋪述這場美術工藝運動的前奏後,接續進入主軸,以莫里斯的生涯、思想、作品以及商會內多位設計者的藝術性商品,圖文並陳,讀者可一覽現代設計的先河與創意源頭。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創意 @ 東京

蒼井夏樹  著
方智 出版
2007/10/31 出版

俯拾即是的芬芳, 不期而遇的風景。 沒有咖啡因, 不含膽固醇。 一個轉角,一處驚喜, 一段旅程,一段記憶。 整個東京就像是一座超大美術館, 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創意靈感與私密角落。 跟著專攻感性工學的早稻田大學博士候選人──蒼井夏樹, 學習如何學習、學習如何感受,種下你的創意系統樹。 人性化的設計與專注細節的意匠精神, 美的競爭力,讓日本設計在國際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他們如何保存、研究、再發現? 他們如何學習、應用、再創造? 本書帶領你從創意出發, 透過觀察任天堂感性工學、文化系女子等趨勢潮流; 活用廣告蒙太奇、電視知惠袋等資訊情報; 親臨村上隆藝祭、Good Design等設計現場; 探訪安藤忠雄、伊東豐雄等當代建築大師的最新建築作品, 學習如何看、如何聽、如何感受、如何觸摸、如何呼吸, 奇想採集,甜美發酵,五感甦醒,切切磋磋, 探索日本「和、敬、清、寂」的設計美學! 本書特色 ☆新時代創意,正朝37%的視覺、23%的嗅覺、20%的聽覺、15%的味覺、12%的觸覺前進! ☆從東京這座超大美術館,學習如何看、如何聽、如何感受、如何觸摸、如何呼吸!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旅行建築風:大阪、京都、神戶的慢遊時光

矢部智子  著
馬可孛羅 出版
2007/10/04 出版

每一棟樓房建築都像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推開門,總像是會有人熱情的招呼你進去坐,一杯清茶,主人幽幽道出房子的故事,讓你有了桃花源中恍如隔世的感覺。人到了一定的年紀,總是會希望有什麼事是亙古不變的,自己偏愛的事物一旦消逝,心中的悵然也難以用其他情感來填補。就如同建築,基於觀賞與長存記憶這兩種情感做為動機,不求華麗,只希望能在時間的洪流下,對建築之美的那份記憶能永遠存在。而對大阪、京都還有神戶的印象,應就是這樣古樸內斂的城市,但是在今日,若在三地重新走一遍,你會發現不認識的建築物,以及近在眼前卻一直沒察覺的風景還有很多。於是,本書收錄了讓你驚豔的二十四座獨特又吸引人的新舊建築,顛覆你對古老三都的刻板印象,像許多遠渡重洋來此地旅行的遊客一樣,一切的一切都將變得新奇無比。例如,由原廣司等人設計、彷彿飄在浮雲半空中的梅田天空之城(Sky Building),只消抬起頭來仰望它,就會覺得天上和陸地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村野藤吾的充滿綠意和雕塑環繞的靜謐建築「原田之森Gallery」;擁有兩座尖塔,宛若古代遺跡的甲子園會館,以幾何圖案裝點而成的外牆,顯得很饒舌、花俏,是遠藤新的精心傑作;還有岡本太郎的太陽之塔,別有洞天的建構,內部呈現岡本太郎藝術立體化的廣闊空間;當然,知名的安藤忠雄的建築作品也節錄其中,不管是朝日啤酒大山崎山莊美術館,還是滿溢光線的光之教堂,身在其中,都會讓你的心情忽然平靜下來。探訪建築,這意味著透過不同的觀賞時機,去細細體會光線的瞬息萬變;意味著用心去聆聽流水潺動的聲音;意味著在截然不同的場所去感受風的飄逸。建築,換了不同的時空就不一樣了,雖然我們習慣幻想「等有一天我再」怎樣,可是,你最好趁「現在」就去拜訪它。來吧!就讓我們背起行囊去邂逅迷人的建築吧!三都建築巡禮,就這麼展開。

9 特價23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東京建築散步

矢部智子  著
馬可孛羅 出版
2007/07/11 出版

在東京的建築空間裡,一個人,可以享受寧靜;兩個人,可以悠悠哉哉度過最舒適的時光。那是一種十分自在,絕對幸福的旅行方式。過去,建築僅是供人們遮風避雨、安身立命的住所,居住其中的人對它並不帶有多餘的要求和期待。曾幾何時,人們對建築開始有了心理層面的渴望,期待它提供更舒適、更便利的居住空間,展現更具質感的視覺設計。因為,建築不再只是負責安頓身心,而是一種生活美學的提升。今天的東京,由於建築大師的加持而擁有各式各樣吸引人的建築,有歷史悠久、凝聚無數日本人回憶的知名建築;也有出自引領全球設計風潮的當代大師手下的摩登建築物。本書特別精挑細選25座美麗、舒適,又適合作個小旅行的建築,諸如安藤忠雄設計的國際兒童圖書館、日本建築教父丹下健三設計的東京天主教聖瑪麗大聖堂、渡邊仁設計的原美術館,以及日本唯一一座?自建築大師柯比意設計的國立西洋美術館、還有蘆原義信的作品東京銀座空中餐廳等等,並且精心設計五種體驗方式,帶領讀者一一走訪這25座建築,親炙大師們的智慧與細膩的設計心意。以國際兒童圖書館來說吧,徜徉其間,處處可感受到一種擷取自天然光線的「明亮」,整個空間極為開朗舒適。這是一種體驗「明亮」的幸福!……本書完全拋開艱澀難懂的建築用語,直接走入各具特色的建築空間,當你輕聲發出驚嘆之餘,意味者你已踏出與建築相遇的第一步。在東京的建築空間裡,一個人,可以享受寧靜;兩個人,可以悠悠哉哉度過最舒適的時光。那是一種十分自在,絕對幸福的旅行方式。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看見北美當代建築

張基義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7/05/21 出版

走進建築,走進城市的堅固叢林,探觸城市的柔軟核心美國與加拿大共九座城市的當代建築,聯合譜成的空間之書搖撼傳統的視覺感官,顛覆既有的建築美學,吟詠大師的獨特內在看建築是建築人最嚮往的事,但成行不易。基義願把參訪的紀錄整理後給大家分享,真是好事一件。——宗邁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陳邁一本呈現美國現代後期到當代建築的著作。涵蓋面完整、圖片精采文字精簡易讀。——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 漢寶德 若建築能由小眾走向大眾,讓更多人瞭解建築多元的內涵,就能提昇全民的建築素養,這是一個關乎建築品味、城市美學、社會文化、藝術創造的艱難工作,卻也是必須作的一件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劉育東走進一棟建築,猶如探入一座城市在堅固硬殼下的柔軟核心,它的紋理與皺摺都近在眼前;走進由美國與加拿大九座城市建築共同構成的《看見北美當代建築》,則如站在城市的上空,俯瞰由建築聯合寫就的城市空間之書,它們集體投射的條件演變與觀點,呈現出一座城市的空間美學與歷史變遷。《看見北美當代建築》為「建築書房」系列的首本作品,以提供「走向大眾」的建築介紹為目標的「建築書房」系列,由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劉育東主持策劃,國內建築學者與相關工作者共同執筆。系列放眼世界的建築創意與思維,從台灣、歐美至日本,描述、說明至分析,將時代給予建築的種種角度,建築帶進時代的諸般風景,和兩者在磨合間透過城市濾鏡呈現的空間性格,逐一帶至眾人眼前。全系列共分為「認識建築」、「建築時空」、「世界的建築」、「台灣的建築」、「建築與都市」和「建築與生活」等六主題,試圖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從建築的整體概念著手,漸及建築的形式、結構、脈絡與實例,自遠觀而細察地建立一個透過台灣之眼觀看、且涵蓋廣泛的建築書寫範例。作為「世界的建築」部分的介紹文集,本書進入地廣物豐的北美地區,走訪美國洛杉磯、芝加哥、辛辛那提與哥倫布、達拉斯、休士頓、沃夫茲堡、西雅圖、加拿大溫哥華市,和美國草原建築大師法蘭克?洛伊德?萊特的建築結晶。於是在法蘭克?蓋瑞融雕塑與建築為一體的廣告公司建築案中,我們可辨認洛杉磯學派的解構美學;在數位藝術與自然地景並置的千禧公園中,可看見芝加哥與天比高的先端科技;在薩哈?哈迪為當代藝術中心進行的動態空間設計中,可試解辛辛那提的抽象建築思維;在音樂、藝術與建築的櫛比鱗次中,可粗識達拉斯的蓬勃文化外觀;隨著噴泉廣場大廈的聳天銳角,可望見休士頓建城之初的拓荒精神;在景觀與建築的此仆彼起下,可見識雲集沃夫茲堡的建築明星;在塑造成公共客廳的公共圖書館裡,可讀取西雅圖的都市生活品質;在經濟、社會與環境持衡的永續發展策略中,可領略加拿大溫哥華以生活優先的建城概念。美國草原建築大師法蘭克?洛伊德?萊特,則以落水山莊與橡樹園自宅等數件體現其草原風格的建築,為融合自然與人性的北美當代建築寫下結語。在眾多藝高膽大、豔光懾人的當代建築創意中,本書試圖帶領讀者一面接近個別的創作心靈,一面探見整體的城市靈魂。本書作者張基義,為現任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與副教授。延續作者第一本以歐洲為主的當代建築與城市發展敘述之路線,在此第二本以筆代足的「建築壯遊」裡,作者以更為俐落熟練的文字,柔和建築的硬邊稜角,使建築對一般大眾更為可親;同時讓人、建築和城市的一體聯結,成為所有建築討論的輻輳起點。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幸福建築

先覺 出版
2007/04/30 出版

每一種建築樣式,都是一種對幸福的理解除了幫我們遮風擋雨,建築也邀請我們成為獨特的自己。透過建築,我們看到理想的人生。我們所欣賞的建築,用各種方式展現我們所重視的人生價值。建築物以及我們在房屋內陳設的物品,對我們的影響其實超乎想像。我們希望建築能平撫我們的心緒,或激發我們的活力;發揮隔離的效果,或塑造和樂的氛圍。我們也期待建築能保存歷史與記憶,甚至象徵未來。對建築美感的需求,就是對美好人生的認知。從生活中最細微的物事,到世界最偉大的建築,狄波頓在這一場穿越建築哲學與心理學的迷人旅程中,帶領我們探索建築與人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以及什麼樣的設計能讓我們獲得幸福的人生。讀過本書,你將會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住家、街道,以及你自己。

9 特價28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頁數2/3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