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製造
從東京開始的都市建築冒險建築物上有電車或道路穿梭、高速公路蜿蜒地跨在河川上空、車子可以開上直達大樓六樓屋頂的斜坡、住宅區中的高爾夫球練習場看起來就像個大籠子一樣……這些寡廉鮮恥的用途組合及空間構成,憑藉現代建築技術而出現在都市裡。可容許這種狀態存在的東京,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城市? 若以從事建築設計的價值觀為準,這個都市在人們眼前的映象只是充斥著該被唾棄的毫無價值的建築物。如果身邊淨是慘不忍睹的都市風景,那奉建築名作為圭臬只不過變成展示自己的興趣品味、擴張對漂亮照片的無謂憧憬而已。這樣下去連建築設計也立刻成為索然無味的無聊玩意兒罷了,讓人不禁悲觀地對未來失去信心。 但東京已經完全被上述所謂無價值的建築物所佔據了,也許我們不該逃避現實,而是思考如何將它們變成優點才對。若不能將己身周遭化為豐富的資源,就失去特地留在東京的意義了。作者意識到這種想法,開始思考如何化前述的不協調感為可用。若整理前述寡廉鮮恥的建築物,將常被形容為渾沌、混亂的都市現狀以報導形式來嘗試認同它們不也很好嗎? 東京都市這些並非建築上的構成美學或形式,而是以憨直地對應周遭環境與內容為優先目標的建物,作者以夾雜愛與輕蔑的感情稱它們為「濫建築」。而從透過建物的形式來觀察東京的現實這點來說,濫建築或許比任何建築家的作品都好。不論那個都市都會有獨特建築物反映出它們所選擇的都市狀況或價值觀,與其說這類建物是被東京說明,還不如說藉由這些濫建築說明了東京是一個怎麼樣的地方。故若不集合這類建物並將之連結在一起的話,將無法浮現出東京都市空間的特質,並找出身處之地究竟蘊含著怎麼樣的潛力。 東京製造的、被稱作「濫建築」的建物,全是因為當下有必要,於是盡可能地利用基地的所有要素,即時組裝建造出來的。涵構或歷史性無法得出文化面的解答,只有經濟效率高的解答才是最佳捷徑,也許東京並不要求直接答案之外的東西。這不是受文化薰陶的「建築」,而是被當成事物的「建物」。問題已不在調整比例等細節上。只有機能、或是無他人意志干涉的欲求。沒有角色,才能形成慾望的零度,甚至可說它們是常識之外的建物。不過東京就是這樣違反常理的地方,這些「建物」毋寧反映出東京的都市空間。用故事訴說歷史或訴諸文化的美化手法,反而顯得虛偽不實,這就是東京。 本書便是此一研究主題下的結晶成果。本書採用導覽形式,無軸線、都市界線曖昧的東京,是沒被導航系統組織過的巨大迷宮。有各種主題的導覽被製作出來,依使用者的目的重新編輯那個都市。就算是後來製作出的軟體,在組織都市使用方式的意義上,導覽就成為第二次都市計畫或系統化的工具。而導覽不需要結論,既沒有明確的開始、也沒有終點。這種形式最適合經常重複建設與破壞的東京。 這本導覽並非網羅東京全部,要把東京這個巨大的都市全體都當作觀察對象是辦不到的。但就算是如此龐大的都市,至少可以建物為中心,掌握一個被「整合」後的環境。作者以在都市內部以建物為始,觀察所有者與使用者,還有生活於其中的人們。這裡的觀察反映觀察者身體、心理上對當下東京的真實感受,可以為這城市的個別使用者或設計者需要系統化的時候提供幫助。只有從這裡出發才能開始真正的建築冒險。
歐洲藝術大師的家
本書為你開啟一個難得的經驗:深入揭開14位歐洲最偉大藝術家最私密的一面,看他們如何?自己發揮他們的創造力,隨處發揮藝術、擺置家具以及他們所珍藏的書籍。每個家都展現各位藝術家的獨特風格,本書中所談到的美麗私密世界、揭開藝術家的品味及流行敏感度,將抓住所有對室內設計及著名藝術家生活有興趣的人的眼光。 全球最著名的藝術家之家都集錄在這本引人的圖文書中,莫內迷人的法國Giverny鄉間房舍及庭園、Giorgio de Chirico繁複的羅馬公寓,這14位藝術家的私人住宅,如今多半已成為博物館、或可開放參觀,從捷克共和國到義大利、德國和英國,同時涵蓋了19及20世紀在繪畫、雕刻與應用藝術多種領域的大師。作者吉拉德.喬治斯.勒梅爾的啟發性文字,加上傑.克勞德.艾米爾拍攝的精美照片,帶領你和這些傳奇藝術家進行一場親密接觸,打開門,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窺探珍貴的生活痕跡!
欣賞建築
本書由於篇幅關係多以音樂廳為主,作者經由親身探訪每一座建築藝術,透過筆觸舒發出個人的感受,所以書中筆墨皆以輕描淡寫的記述,以別於專業性的分析,文章的舖陳儘量採用簡易通俗的方式說明,以及書目中相關相片旁證,以幫助讀者瞭解或不至於嚴肅枯燥;並希望能夠傳達給讀者信息,欣賞建築物是一種生活的享受。而且在一級棒音響的音樂廳聆賞優美的音樂,更能讓心靈得到開懷與滋潤,進而有助心靈層面的昇華。本書另一重點為中英對照介紹,而中英文文字比白出自作者本人,如此一來不會因為翻譯而有失真的憾事之感。推薦語本書是關於建築藝術欣賞,總共有十二篇。前三篇是美國名建築,而後九篇是世界各地音響頂棒的音樂廳。而建築之所以美,除了外觀,也必須與周邊景觀相得益彰,而後融成一體。這些名建築與音樂廳都是作者親身造訪過,經過她的建築專業、音樂素養、藝術眼光及豐碩的人生閱歷,寫就這十二篇獨特的建築之美的觀賞記錄。愛美是人之天性,對建築之美人人都心響往之。
洛杉磯捷運,令人驚豔的驛站
洛杉磯捷運公共藝術,曾被《紐約時報》列為全美最具想像力的公共藝術案例之一,它以跨界整合而聞名,曾獲得無數的藝術及設計類大獎,是當今研究、欣賞捷運公共藝術最值得借鏡的城市。 捷運的起建,讓洛杉磯這個灰濛濛、交通擁塞的工業城市幻化為多彩、具人文氣息的藝術城。每個捷運的站點是由各類型的藝術家、建築師及社區民眾等的參與,並針對當地的民俗、種族、地方特色做整體的設計呈現,從捷運車站內的地坪、座椅、手扶梯到公車站、街景等,創造了完整的地域感與車站獨特的視覺辨識,讓乘客時時與藝術產生關聯。
建築異型
如果不是像李清志這樣經常遊走四方、對建築有狂熱且嗅覺敏銳的建築學者,我們大概很難想像線條與結構的遊戲竟能如此千變萬化──在房子上頭放一架飛機會是如何?冷硬的建築是否能幻化成一條曲線優美的飛魚?或是……一個機械巨獸?一張人臉?……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原來隱藏著許多奇特有趣的建築。本書收錄了100座堪稱「異形」的大大小小建築;有將歪斜建築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的集合住宅;有如機械巨獸般的製圖學校;還有一個個小巧又極具設計感的日本派出所;以及台灣特殊文化下誇張又超現實的另類建築……這些建築超越了我們的美感經驗,顛覆我們對日常生活的想像;有的誇張詭異令人匪夷所思,有的狂放美麗令人震撼,在城市中有如外星人設下的密語,潛藏著創意的符碼和能量。
建築世界的100個驚歎號!
探索驚奇的建築,增添生活的炫麗!埃及拉姆西斯二世神廟精準的計算,在經歷了幾千年的時光後依然閃耀著光輝;代表永恆的金字塔內,奇異現象層出不窮;墨西哥遺址特澳蒂瓦,記錄著一夜之間消失無蹤的瑪雅人不可思議的發達文明;印度的一根大鐵柱,歷經一千五百年的風吹雨打,卻從不生銹……這些美麗的、華貴的、古典的、現代的、神祕的、精緻的建築,都是人類文化、歷史、智慧的表現,當你在旅途中與它們相遇,你應該看的不只是一磚一瓦,而是每一個細節。本書收錄了一百座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築,包括世界各地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各類建築,你將感受到人類文明前進的腳步,欣賞到人類最精妙絕倫的偉大智慧。埃及獅身人面像/墨西哥特奧蒂瓦坎城遺址/英格蘭巨石陣/阿提密斯神殿/伊莉莎白莊園/巴比倫空中花園/約旦的佩特拉古城/泰國佛統大塔/墨爾本的麗愛圖塔/巴哈馬群島水下建築……
100個影響世界的偉大建築
唯美主義源起19世紀的歐洲,採用選擇性和極端方式為藝術世界提供許多「致命的美人」(fatal women)和絕美的圖像。在這場著名的「唯美主義運動」中,不但第一次確立了「美」獨立價值,至此也影響20世紀的美學運動諸如裝飾藝術,更重要的是湧現了一批執著於古典美的大師,如描繪神性之美的伯恩‧瓊斯,試圖以美改造社會並成為現代裝飾藝術鼻祖的威廉姆‧莫里斯,波西米亞生活方式的實踐者且將自然發揮到極致的羅塞蒂,為頹廢藝術奠基的比亞茲萊等等。這些藝術大師們不但為後來的藝術家確立了現代藝術活動的形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一直左右著人們對美的認識和理解。本書精美的繪畫圖片跟編排,以及作者生動的解說,更展現了唯美主義其全面真實的風貌。* 全面網羅32位大師不同時期和風格的作品。* 221幅經典名畫給你目不暇給的超視覺享受。* 藝術博士專業眼光精準評析畫家的創作背景。* 生動言詞活現名畫的來龍去脈和學術價值。* 依照畫家姓名排列,易於快速查詢和閱讀。
後現代建築
後現代建築 何為後現代?後現代建築是什麼面目?後現代建築崇尚多元主義,派別林立,作品眾多,並且各種矛盾和龐雜的宣言和主張共生。本書詳細介紹後現代建築的流派和重要作品、建築大師,並針對「後現代已死」之說進行分析,指出政治和商業才是後現代的真正殺手。 最後,作者揭示了後現代建築給我們的啟示。本書既可作為設計師的專業讀物,又可作為了解後現代建築以及後現代文化的入門書。 作者簡介 老 硪 本名陳健,一九六三年生,江蘇南通人。一九八三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建築系,曾任江蘇省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師。 一九九一年獲南京大學哲學碩士學位,一九九四年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系。設計作品包括住宅、商場、公園和賓館。哲學著作有:《現代西方本體論研究》(合著)、《科學劃界》等書。另有多篇論文在《哲學研究》、《自然辨證法通訊》、《自然辦證法研究》等刊物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