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充滿隱喻與探索的公路小說,每一次遠行,都是對創傷的回望。◎以斯圖爾特公路為線索,串聯起記憶宮殿中的每個房間。◎用不同的手法書寫相同主軸的故事,試圖和與生俱來的東亞創傷和解。從城市出發,穿越荒漠,他們踏上一趟帶著象徵與告別的公路之旅。在無人之境,道別的不只是鼠,更是無法言說的過去。兩人踏上為鼠舉行葬禮的旅程,穿越荒漠與記憶,路途不斷交織他人的遺憾與自己的過去。透過一場象徵與告別交錯的公路行動,探問東亞創傷的遺緒:身分與歸屬、記憶與逃避、和解與死亡。鼠,既是角色,也是象徵;牠的終點,也是所有人的開始。這是一部書寫創傷與救贖的小說,也是一場離開伊甸園後仍不斷尋路的自我旅程。有些人完成了救贖,有些人以死亡代替救贖。然而無論是活著的人抑或是逝去的人,都在那場葬禮中與過去道別。◎代理經銷:白象文化更多精彩內容請見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6445.pdf
★獲得Openbook年度好書獎、台灣文學獎蓓蕾獎的作家程廷Apyang Imiq,繼備受矚目的散文集《我長在打開的樹洞》後,出版第一本小說集,收錄入選《112年小說選》的〈大腿山〉。★本書獲國藝會創作補助。書寫土地與身體的幽暗角落,直面部落的情慾與信仰從與外省老兵的婚姻、童年曖昧到三代女性的文化記憶,程廷以小說細膩刻畫原住民日常中難以說出口的情感與慾望。紀大偉、沙力浪專文導讀作家 王盛弘、馬翊航、張惠菁、陳思宏、廖鴻基作家、資深媒體人 朱國珍泰雅族作家 李永松Tumas Hayang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退休教授 畢恆達特別推薦程廷Apyang Imiq是花蓮太魯閣族的原住民作家,以散文集《我長在打開的樹洞》獲得Openbook年度好書獎與台灣文學獎蓓蕾獎,全新短篇小說集《大腿山》再次凝望他的家鄉──支亞干部落,串連九則關於土地、身體與記憶的故事。同名篇章〈大腿山〉,一段與外省老兵的婚姻只是背景,真正的主線是一位原住民少女面對情慾與原鄉的心緒翻湧;〈風吹來的熊〉在婚禮前夕重返故鄉的腳步中,喚醒一場回憶與現實交錯的捉迷藏──熊下山了,新娘不見了,童年玩伴之間的曖昧情愫悄然升溫;〈傳統服〉則牽引三代女性的性別與文化記憶,一針一線縫補生活的裂縫,也織出自我的樣子。「Gaya」是太魯閣語中的文化與規範,既指引族人生活之道,也劃下性事的禁忌與懲戒──只要越界,便需殺豬贖罪,否則災厄如瘟疫般擴散。過往人們敬畏Gaya,不敢逾越;而在今日,性與信仰的界線漸趨模糊,〈疲軟的Gaya〉與〈真正的掃把王〉呈現了族人在性別、慾望與傳統之間的拉扯與選擇。「打開的樹洞」是支亞干部落最古老的地名,猶如身體的幽暗之地,藏著最原始的渴望與隱晦的祕密。當情慾被解放,祕密浮出水面,每個故事中的人,該如何在幽暗中繼續生長?程廷 Apyang Imiq巡訪山林,走入人心,以小說為路徑,描繪部落的裂痕,也重建那些日常中被忽略的情感與慾望。他讓性不只是書寫的主題,而是觸碰文化深層脈絡的方式。透過書寫,貼近部落的肌理,讀懂那些未曾說出口的故事,剖析當代原民社會的處境。
★ 周芬伶2025年全新散文集★ 沉潛多年再出發,從重修祖厝開始回望故鄉,追索童年、親情,為南方土地留下完整的歷史紀錄。作家暨語文教育學者 廖玉蕙、作家王盛弘 推薦作家包冠涵、張馨潔專文推薦以散文之筆,融合史料考據,回溯生命的源頭重修祖厝,在一磚一瓦中,解開寫作的密碼周芬伶結合土地與個人作品的尋根之旅更是國境之南「金茄藤,銀放索」的地誌書寫放索是現在屏東林邊南州一帶。在十七世紀是全島唯一不捕禽獸,專務農作的地區。清初「以番制番」的政策將平埔族放索仔迫遷到力力社(潮州),並展開漢族放索仔大通婚……出身屏東潮州的周芬伶一路向北,離鄉近半世紀,無論穿著或口音都像北部人,身上累積許多北方價值,北方觀點,偶爾回鄉還被誤認為外地人。離鄉之後她開啟文學創作,以文字細訴家族樹開枝散葉的故事,人情之美,人性糾結,溫柔又滄桑。因車禍休養非常想家,遂興起重修祖居的念頭。回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在一磚一瓦中,逐步重建曾書寫過的場景。她以抒情之筆結合歷史考據,在「迴文」中〈紫斑蝶〉訴說南遷後的生活差異;祖居所在地〈力力社〉也是放索人遷居地,而大祖母能和平埔族人溝通,猜想是會說平埔語或是平埔人,揣想當時的情境,推測平埔人、潮州人、惠州人、汀州人消失的原因,爬梳自我與南方這片土地的關係。一邊計畫重修擁有〈滿滿的馬賽克〉老家,到〈落成〉、〈善堂開張〉,完整記錄,並對比母親的重建祖居,顯現出作品比人更早返鄉。在疫情的「長假」裡,同時遭逢生命之冬,對外感覺變遲鈍,對內官覺變敏感,少了人與人的連結,〈涉江採芙蓉〉細數這段時間的種種;也跟上潮流的MBTI人格測驗,透過〈艾的美敦書〉妙解艾人(內向)與依人(外向);更不忘〈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劇〉,撫慰了失序的生活與心靈。而「黃葉句」則是生活的縮影,〈掃落葉〉的苦差事,來訪的友人卻搶著做;因傷疏於照顧的庭院,竟意外滋養她的身體。「咖啡細事」則是展現她對咖啡的喜愛,從咖啡豆的原始樣貌,到品種、歷史演變、飲用方式等,反思生命的哲理。周芬伶將枯燥的史料,搭配兒時回憶、日常生活、細膩的觀察、聯想,轉化成一篇篇情感飽滿的散文,終於知道我是誰? 從哪裏來?為支持自己成長的土地留下一部完整的紀錄。
◎你說話嘴賤,心卻很真。我演得很完美,其實很怕痛。◎這不是一場普通的戀愛,有些話很壞,但說出來是為了留住你。◎兩個少年在煙霧與沉默裡,慢慢學會:怎麼愛,也怎麼不再討好這個世界。王熙,是個鋼琴天才,也是校園裡最完美的模範生。他外表冷靜自律,成績亮眼,總是活成別人理想中的樣子。然而沒人知道,那份近乎苛刻的完美,是來自家庭深處的壓力與期待。他不是不會表達,只是習慣了壓抑;不是不想反抗,只是從來不被允許。小宇,是體育班的保送生,痞氣外放、嘴賤毒舌,像是誰也管不住的麻煩角色。但在玩世不恭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敏感而孤單的心。他從小由祖母撫養,沒見過父親,也不記得母親,對「家」的記憶模糊而空洞。他不信命運,卻渴望被選中一次——哪怕只是被一個人需要。他們在老榕樹下認識,從互嗆開始,逐漸成為彼此生命中唯一能放心說真話的人。抽煙、吃糖、打嘴砲,他們用青春最荒唐的方式,一步步靠近彼此,也靠近那個從未被允許存在的自己。這不只是一場曖昧的嘴賤戀愛,更是一段不被世界理解的少年的自我救贖。《嘴賤很多,真心只給你》是一部關於愛與勇氣的故事,也是一個小孩想要一個家的故事。它在一段段嘻笑怒罵中,描寫兩個少年如何在家庭的壓迫與社會的框架下,尋找出口、尋找自由,也尋找一種能被擁抱的歸屬感。◎代理經銷:白象文化更多精彩內容請見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7084.pdf
帶我出門,用老派的方式約我,在我拒絕你兩次之後,第三次我會點頭。不要MSN敲我,不要臉書留言,禁止用What’s App臨時問我等下是否有空。我們要散步,要走很長很長的路。只有在散步的時候我們真正的談話,老派的談話。 我們今晚因為相愛而懂得狡猾,老派的。苦踟躕,甜懊惱。李維菁穿透少女精魄微宇宙的寫實情書。女巫師召喚、或一千零一夜說書人床榻密語般蘊藏著小說的布局樂趣,詩的「由心而發」本義和餘韻,和當代生活裡人們的種種處境況味,小小的夢幻顛倒,哀樂滄桑。關於局部壞毀、暫時傷殘、選擇性缺損以及隨機入夢失憶的……女性老靈魂無藥可救追愛失愛的後青春單元劇。正因為是偽裝堅強所以要更堅強,寵溺可愛所以要更可愛,相信美麗所以要更美麗。彷彿一個個預知傷害紀事(但其實真是人畜無傷的不是嗎?我是如此謹小慎微愛著自己所以自愛節制),小小說,小小詩,小小人,那些距離真正的肉身青春已很遙遠,不老不死愛恨之心儘管續續斷斷稍縱即逝、乍滅還生畢竟時時迫近的故事:形成一處處心之河曲,豐饒明亮大街旁某條陰影小巷,更是隨著每個真實動情片刻呼吸起伏的奇妙旋律──或輕快自由或頓挫纏綿,或如獻祭樂段或似隨口小調,都僅為當下讀者一人的心事細細低訴傾唱,只屬於國王的夜鶯,唱出了便永遠失落了,聽懂了也是不願懂,那些既喧譁也沉默的腹語留言,和教人太輕易心碎的美好救贖。媒體推薦楊照-專序王健壯、紀蔚然、陳芳明、陳慧嶠、楊澤、駱以軍、劉克襄─借肩膀推薦王健壯:很少有作家讓人這麼迷,似懂非懂地迷,真假難辨地迷。紀蔚然:維菁的文字像一把軟刃,使來曲伸自如,力道所在卻是有殺傷力的。陳芳明:快,狠,準,是李維菁擅長的手法,把讀者帶到劍及履及的現場。陳慧嶠:這本書蘊藏著深黝的綿密的渴望,像是那首曠世經典的藍調搖滾〈Black Magic Woman〉。楊 照:一個意義上,李維菁寫的,正是「老派愛情的終極輓歌」。楊 澤:浪漫的過來人會一輩子帶著那印記,說:沒有很愛很愛,就不要愛……駱以軍:李維菁的故事幻術能同時贈與暗黑與光燄、懷念與怨恨、溫暖與冰冷,像「第五元素」那樣可以召喚整個宇宙。劉克襄:別人旅行都會帶伴,她只帶自己。*收錄李維菁姪女李尚芸追憶文〈提筆,臨摹戀的輪廓〉。
2012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最重要的長篇代表作之一「檀香刑」是一道駭人聽聞的酷刑,也是一齣精采紛呈的華麗大戲。「莫言將夢幻寫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和當代社會合而為一。」──諾貝爾獎委員會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這是一個由施刑者、受刑者及觀看者三方組成的驚悚戲碼,這一場彷如巴赫汀式嘉年華的脫序演出,展示了人們對權力宰制的不安與反抗。我一直悄悄地認為,這其實是一部現代小說, 看上去寫的是長袍馬褂、辮子小腳,實際上寫的是現代心態。這部小說是一個獨特的文本。這是一部戲劇化的小說,或者說是一個小說化的戲劇。我們人類,既是酷刑的執行者,也是酷刑的觀賞者,更是酷刑的忍受者。只有知道人在特殊境遇下會變得多麼殘酷,只有知道人心是多麼複雜,人才可能警惕他人和自我警戒。我期望著在未來的社會裡,人人具有寬容精神,個個心存慈悲情懷,但這一切,必以知道人類曾經犯過的罪惡為前提。 ──莫言 《檀香刑》以清末德人修建膠濟鐵路,義和拳亂起,八國聯軍兵臨京城的動盪山東為背景,莫言有聲有色地描述了一段民間以傳誦、歌詠方式記憶的傳奇歷史。 在這部結構精巧、具民間戲曲獨特語言美感的作品中,莫言真實地再現了清末山東半島發生的民間反殖民事件。以及這個事件中,帶頭反抗的民間藝人如何被病態的施以酷刑的悲慘遭遇,充滿反思與寓意。
逼視讓我受傷的記憶,證明我不再懼怕面對。就算偶有黯影反撲,也只像遙望對岸的濃霧。聯合報文學大獎、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主郭強生最衝擊人心的私散文首部曲────────十週年暢銷典藏版────────生命中其他消失的過往,我都可以放下,但這次不能!我五十一了單身,母親與哥哥都已過世家中只有我,和九十歲的老爸突然發現,人生走到這一步,也不過這麼幾句話就道盡快樂的回憶只能點到為止否則就要驚動了失落與遺憾偏偏總有久遠的往事偷渡上岸⋯⋯生與死,愛與愁所有的堅強都是不得已就讓悲傷成為記憶的光……✶和現實搏擊,與過往和解郭強生最動人的記憶書寫關於父、母、兄、情人、自己……✶面對過往的幸福,對我而言,遠比回憶悲傷還更需要勇氣。像中途被寫進連續劇裡的角色,我晚了十年加入了一個不快樂的家庭,卻對後來的劇情發展,完全無能為力。如今,母親與哥哥都走了,父親老弱了,只剩下我還在努力拼湊著,許多仍然斷裂的劇情。我從沒期望過成家,因為光是這一個家,就已經留給我太多這一生都逃離不出的陰影。而哥哥的去世與情人的背叛,留給我的除了悲傷之外,更多的是無解的困惑。他們都在某一個時間點做了不回頭的決定,留下我在那個他們不要的世界裡。同樣的故事周而復始,隱藏著,糾結著,一說多了就要心痛。我只想好好走完,今生一場聚散已足夠。得獎紀錄★第40屆金鼎獎 文學圖書獎★2015開卷好書獎 年度好書.中文創作★2016台灣文學獎 圖書類散文金典獎
────我需要 看進生命缺口的更深處──── 我想訴說的不只是哀悼或懷念, 比傷心或哀慟更深沉,就只是死亡。 也不僅是父母已雙雙離世後的若有所失, 而更像是企圖感受死亡。 甚至可以說,我不斷在自問: 盡頭都是從哪一步開始的? 聯合報文學大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得主 ✶郭強生全新私散文✶ 在告別的同時 我們也在迎接死亡對自己生命洗禮的到來 始終活在生與死二元矛盾中的痛苦 終於有了鬆動的可能 ────────────郭強生 ⁂父喪後,郭強生透過「念」、「思」、「愿」叩問: 盡頭都是從哪一步開始的? 接受與父母的終須一別,接下來換成我要如何獨自去面對盡頭?⁂ 像我這樣的人,無家無後, 要如何單打獨鬥孤獨死的無形壓力? 長達十年照護父親的經驗,讓郭強生看見生命一點一滴被耗光的全部過程,與其說是在延長生命的戰線,其實更像是與死亡長期共生。如此十年,重新勾勒了他身為人子的角色,也讓他看見並接受了人生的局限,對餘命的倒數反而少了一分恐懼。 如果說 沒有人會再記得自己的出生 是件惆悵又悲傷的事 那麼兩次都做為父母臨終時 身邊唯一的孩子 我只能說 也許我更接近如何排練 自己的死亡 ──郭強生 父母的離去,就是我們思考自己盡頭的開始。 不強求為自己生命延長時間,而是為有限的時間注入生命。
《鏡空和尚》一場關於信仰、慈悲與修行的時代叩問 在紅塵中修行,於煙火裡參禪。這不是一個和尚的故事,是關於每一個人的選擇與遠方。 透過鏡空的一生,我們將深刻反思:什麼是信仰?什麼是慈悲?在滾滾紅塵中,我們又該如何選擇自己的道路?《鏡空和尚》,讓這份寧靜與莊嚴,引領你我找到內心的答案。 #博客思出版社 《鏡空和尚》一場關於信仰、慈悲與修行的時代叩問 侯澗平老師的佛教思想長篇小說——《鏡空和尚》,這不僅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文學作品,更是一面澄澈的明鏡,引領現代人深刻反思:什麼是信仰?什麼是慈悲?什麼是修行?《鏡空和尚》:一生一世百年禪悟,一枝一葉千載世界《鏡空和尚》為佛教思想的長篇小說,小說主人公鏡空,優秀科考學子不願淪入婚姻,剃度入寺參禪頓悟,歷劫不改其志,身處紅塵心繫世情,耄耋之年依然堅持行腳講經,度己度人,在人間煙火的真實世界,目睹時代的巨輪如何碾過個人命運,走入鏡空的心靈深處,體味他大悲大願的時代畫卷。鏡空的一生,是信仰的堅韌,更是慈悲的踐行。本書文采細膩質樸,再現古寺木魚鐘聲,有離塵中的寧靜與莊嚴;是一部關於選擇、堅守、慈悲與智慧的生命謳歌,更是引領讀者對人生、對信仰、對時代深刻思考的作品。在紅塵中修行,於煙火裡參禪。這不是一個和尚的故事,是關於每一個人的選擇與遠方。透過鏡空的一生,我們將深刻反思:什麼是信仰?什麼是慈悲?在滾滾紅塵中,我們又該如何選擇自己的道路?《鏡空和尚》,讓這份寧靜與莊嚴,引領你我找到內心的答案。#博客思出版社隆重鉅獻
穿越時間與空間,突破身體與意志一讀即欲罷不能的奇幻、懸疑、冒險小說 ★★林榮三文學獎、台北文學獎得主左耀元 首部長篇力作★★★★金漫獎得主盧卡斯(Lucas Paixão) 繪圖設計★★ ▎ 感覺從那刻起,▎ 我身體裡某個重要的東西被狠狠撕成兩半,▎ 其中一半永遠地消失了。融合奇幻、懸疑、冒險與深摯情感的超現實長篇小說。透過〔月影〕、〔赤日〕兩條看似平行卻又隱然交織的敘事軸線,逐步揭露連綿半世紀的祕密。〔月影〕靜瑜從小在孤獨中成長,父母離異使得她與妹妹分開,這在她心中留下了難以彌補的裂痕。也因為與妹妹共同的記憶,她許願「成為全台灣最大飯店老闆」。然從中學開始,靜瑜即受肌無力疾病困擾,莫名收到謎樣資助,遭遇黑衣人追擊,還經歷了不可思議的空間穿越,直至來到了月影溪谷飯店,看見「另一世界」。〔赤日〕日治時期的能高郡,身患重症的紙廠少年伊東真承,與兄長真司偶然間在白神村的月影溪畔發現了瞬移幻術「隱玉」。然與真承理念相左的真司,將此力量運用於戰爭任務。真司與一名側寫師、一支刺殺小隊,搭上一艘無聲航向太平洋的神祕軍艦,捲進了歷史命運與個人意識相互推湧的漩渦。兩段發生相隔數十年,卻遙相呼應,宛如日與月、世界的這半與那半。而建築在白神村紙廠舊址的月影溪谷飯店,是靜瑜實踐承諾的所在,也是她尋索那失去的「另一半」的契機…… ▎ 看似微小,但每一個物件都具有能量,▎ 當物件湊齊後,我偶爾,可以進到那個故事裡。「隱喻是迷人且危險的。透過隱喻,人們將世間萬物賦予意義。」作者左耀元巧妙運用重重隱喻、豐饒意象、栩栩如生的畫面場景,營造出一個又一個懸念,層層推進,一步步抵達真相。同時,也揭示出沿途所蘊藏的情感深意與生命課題。左耀元還適切援引熟悉的醫學知識,二戰時期的歷史背景,以及別有寓意的文化典故等。敘事精準,節奏明快,卻又始終保有語言文字的詩意與飽滿。引領讀者宛如身臨其境,沉浸在不斷展開、夢境般的奇幻神祕氛圍。在走向扣人心絃結局的同時,每個人彷彿也因此更靠近心愛之人與珍貴回憶一點。 名家推薦王聰威 │ 小說家林楷倫 │ 作家吳妮民 │ 醫師、作家孫梓評 │ 作家陳蕙慧 │ 資深出版人陳國偉 │ 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黃信恩 │ 作家劉梓潔 │ 作家、編劇謝宜安 │ 作家──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斑甲、狗蟻、夜婆、貓、象、海翁鴣黃、鯪鯉、龜鱉、鹿、草猴、猩猩十二生相新傳奇,顯出的是救世神機,抑是莫測人心?太平洋西北爿,有一个神話豐沛的孤島釘根佇海上,一面形體看來像人或是動物半䖙,所致號做「半䖙島」。這粒島佮附近的蓬萊島佇政治、社會、宗教、經濟佮民俗文化各方面攏真接近,袂輸是血脈相連的姊妹國,毋過島民對蓬萊島傳來的十二生相,攏感覺誠無滿意──人人喝拍的鳥鼠排頭名?貓予鼠陷害煞排無名?海洋國家竟然無半隻河海生物入生相位,敢是穢著海棠國大陸文化的漚觀念?真是離經譀古!相紲發生的異象,靈活降世的神話,情熱狂飆的民心,參世俗迷信、權謀慾望、政治鬥爭絞動交纏。一場關係權力、歷史、犯罪、爭戰、情愛、玄幻、科技、生態的探討佮走揣,對民俗傳統的革新反省,半䖙島十二生相換選重排、新寫天理,且看小說家王羅蜜多起造平行時空的華麗魔幻、幼膩描畫,開拓台文小說想像新境界。※新十二生相.學界文壇跨界贊聲※▍斑甲市〈斑甲市〉ê文字精練實腹,內容飽滇精采,現代感kah歷史感敆kah峇峇,結合古式ê神怪小說kah 西式ê 魔幻寫實ê技巧,來供體現當代猶有政治人物以怪力亂神ê漚步leh欺騙大眾,hōo咱tī奇異閣帶淡薄笑詼ê閱讀經歷中間,得著深層ê反省。──呂美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草猴鎮王羅蜜多寫ê故事時空,無管叫做啥物島,幾个島,lóng是仝一个島ê平行時空。伊寫ê時間無管年koh叫做啥物,lóng 是逐工tī 電視當teh 演出ê「木可」劇場。伊ê 小說結束了後,電視頂會當看著續集。無管是草猴、蟋蟀仔、羊仔lóng 是你我真熟似ê 人。王羅蜜多ê 小說用讀詩ê 方法來讀,就足清楚!──李勤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退休教授)▍龜鼈港龜鼈港所煉織的身體感,不只映照出永恆愛情的渴求,也折射出島嶼對自我意識的探索,看似是一段他者的愛情傳說,實是一場島嶼的現世與異境的身分巡禮。──角八惠(空間文化研究、劇場工作者、耳邊風工作室負責人)▍水鹿城怪人寫怪文,自底天公地道。今,這个王羅創新十二生相,到底咧變啥物猴弄?《半䖙島》共讀落去,你就真知。〈水鹿城〉,是內中一章。頭尾萬五字,目無nih,一睏頭讀煞。寫政治,寫爭戰,事實寫人性的罪惡佮貪念。地理、歷史、神話、傳奇在人編。我看,〈水鹿城〉有鹿無鹿不常在。咱人存天良,靈魂才會安然自在。──陳金順(多文類創作者)▍鴣黃庄〈鴣黃庄〉毋但是講土地發展的寓言小說,甚至是一个關乎未來的時代話題,就當咧發生佇你我大眾的身邊。行出庄,咱敢已經準備好勢?──陳稷安(《台文戰線》主編)▍象家莊作者使用魔幻寫實的手路,共小說內底的角色描寫甲足趣味,就算是毋知影林旺的少年輩,嘛會當讀出這是一篇聯結動物明星思鄉的故事。。離鄉幾若十年,就算已經生湠三代,猶原想欲落葉歸根的向望,暗喻存在佇台灣袂少外來族群的人,國族認同的故事,予讀者有閣較深的思考空間。──黃文俊(作家)▍鯪鯉堀小說中「鯪鯉」既脆弱又強韌,牠們以具有可作食可入藥的各種功用被傷害、捕殺,卻能死而復生伴隨日治時期台灣義軍領袖「杜定」,展開底層百姓為生存與尊嚴的對抗。小說將已經消失超過百年的台灣歷史,重新翻轉為未來的啟示,也提醒我們自我族群、歷史文化、生態環境的存續,正依賴我們是否能開啟一雙歷史的眼睛,是否有一種能經受歷史「臭臊味」的嗅覺?去穿透歡樂的表象,嗅聞出歷史幽深之處的玄機,看見其中的希望與危機。──廖淑芳(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海翁嶼〈海翁嶼〉這篇在奇幻與寫實之間遊走的類寓言小說,若套用好萊塢「爛番茄指數」為準則,新鮮程度超過百分之九十。光這座「海翁嶼」的形成因素和結構材質,那番奇思異想就令人耳目一新,而台語文的應用雅致靈活十分可觀。王羅蜜多老師寫出了台語文小說的新高度。──林剪雲(作家)▍貓公寓某天晚上,一隻黑貓來敲我的窗戶。他說,他在找他失散的戀人,又說他要回到山洞陪穆罕默德冥想。他說,他在某幅畫裡是暹羅的皇后,又是被砲火燻黑的武士,他曾在路易十六的腦袋上打盹,睡在金幣和寶石堆成的貓窩裡。他說,他周遊列國,還是隻家貓,最喜歡蹲在家裡看書,看了上千萬字。我問他叫什麼名字,他說自己名叫夏目,讓我喚他夏目先生。我以為你是一隻貓。我說。他點頭,說道:我是貓,貓是眾生,眾生皆是貓。──九方(下輩子想當貓的作者祕書)▍烏蟻族這篇人佮蟻之間的故事〈烏蟻族〉毋但流露出作者遮个要素面面齊備,發揮自如,其中予我感覺不止仔趣味佮佩服的是伊的「想像力」,一份放佮收攏撙節甲真拄好的創意想像,營造出一場跨越物種的魔幻情境,嘛帶淡薄仔親像廟埕榕樹跤的老人咧講古的「心適氣」。──陳建成(《台江台語文學》總編輯)▍夜婆洞〈夜婆洞〉這个故事對四常的學校生活講起,共讀者𤆬去離奇的山空。西方的空想科學、奇幻小說,內底定定有𪜶民間傳說的影。〈夜婆洞〉原仔是按呢,王羅蜜多老師共咱想像的源頭掠轉來台灣這片土地。──洪明道(作家)▍猩猩山小說〈猩猩山〉,描述比社會事件表面,閣較深沉的運作原型,一種牽涉烏金、地位佮權力的扭曲變質。工夫厲害,有笑詼,有鬧熱的離譜行為,有文字佮聲音的徙位,有人佮猩猩的對照,有政治佮宗教的有力批評,親像巴赫金(Mikhail Bakhtin,1895-1975)提出的「狂歡理論」(Carnivalesque)。──連明偉(作家)◎本作品榮獲國藝會出版獎助
兩代人的命運,四十年的跨度在悲劇中活出人生味道兩代人的命運,四十年的跨度。八零後與五零後。一群在生活的漩渦裡掙扎的人,因生活艱難抑鬱狂躁,因不公對待幾欲輕生。但他們都隱忍而勇毅地繼續向前。小說開篇交代了「我」的編劇身份、我的女友和前女友,以及思考和積累創作素材的過程。從五十八章與市長告別,「我」回古卵後,劇本初稿基本完成。阿姨、父親閱讀後,建議將劇本發給導演伽琳。伽琳看後,又推介由弋鳶執導,最終獲得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至此,嵌套在小說結構中的劇本創作畫上了句號。作者行文從容,不著意設計衝突。主人公在經歷人生的波瀾起伏後,仍能擁有一顆豁達,平和,通透的心。這也是一種境界,即哲學家們所言的那樣:在悲劇中活出人生味道。作者嘗試使用了複調敘述的方式,在敘事過程中交錯使用多個「聲音」,以展示不同人物的內心活動和人生經歷。通過人物回憶,敘事視角隨之轉換為第一人稱。如此寫法,不僅豐富了小說的層次和厚度,也使讀者陷入層層包裹的迷陣之中,由此而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整體讀來,情節起伏,細節飽滿,巧妙之設隨處可見。通過敘述「我」與伽琳、父親與阿姨、市長與瞿姐三對人物的故事,反映了現代都市的社會鏡象、生存狀態和情感糾葛。
四十歲離職寫作五十歲悄然出版一本讀過就無法忘記的書詩人黃燦然悉心編選、日籍華語作家吉井忍專序推薦李佳穎✕言叔夏✕周芬伶✕柏森✕洪愛珠✕蔣亞妮✕韓麗珠✕顏訥✕龔萬輝「不忘推薦」!翻開這本書,你將讀到一位女兒、女工、女人的低度生活宣言:認識我的人慢慢忘了我「沒落的生活,才揭示生活。」「我的世界,就是我的腳能踏到的地方。」2014年某天,四十歲的周慧突然感到疲倦。做過流水線工人、輾轉進入公司管理層的她,決定辭去工作,離開都市,搬到位於城市邊緣的「洞背村」獨自生活。十年來,她不上班也不工作,以最低開銷度日。在洞背的日子,她拿起書架上塵封已久的書來讀,也開始健身、養貓,重拾寫作。她寫盡山居生活百無聊賴,與「無所作為」之間的內心拉扯;寫母親和姊妹,在記憶中拼湊出各種女性的生命圖景;寫秘密,也寫不能被寫出的秘密。周慧之後,陸續有藝術家、詩人、設計師前來,深圳洞背村成為文藝聚落。在高速運轉的社會機器中,人們在村落裡彼此照料,用低度生活抵抗高壓社會。2024年,周慧的第一本新書《認識我的人慢慢忘了我》簡體中文版問世。本書由詩人黃燦然編選,暢銷一時。2025年,飛地出版推出繁體中文版,收入數篇新作,並邀請日籍華語作家吉井忍專序推薦,更獲李佳穎、言叔夏、周芬伶、柏森、洪愛珠、蔣亞妮、韓麗珠、顏訥、龔萬輝等作家「不忘推薦」!周慧坦率質樸的語言,將成為華語散文世界裡的一道另類風景。
董橋先生自二〇一五年首次和松蔭合作至今已滿十年。為了慶祝這段特別的緣份,我們設計了全新的封面,使用綠色充皮紙搭配燙金工藝,並重新編排《今朝風日好》裡的插圖順序,和文章一一對應,還增加了三張插圖,為這本董橋松緣十年吉慶版添增新意。這部作品以其對書籍工藝與收藏美學的細膩刻畫,呼應董橋對精緻與雅韻的恆久追求,並藉此強調在當今世代,實體書籍製作的重要性。書名取自豐子愷先生的畫題「今朝風日好,或恐有人來」,不僅寄寓對生活的美好期盼,更是一份誠摯的邀請,引領讀者一同走進董橋先生的文學生活中。本書深入董橋先生的書癮世界,細談書本的皮革、裝幀與紙張之美。他坦承已臻「書痴」的第四重境界:即使文字絕種,亦珍藏「裝幀美麗的老書」以供玩賞。從對《彼得兔》、《小熊溫尼》插畫的獨到見解,到〇〇七小說初版、賴格姆《彼得潘》及《七智柱》珍稀版本的收藏,乃至對中國明清剔紅、犀皮漆器和黃楊木雕的細膩描摹,處處展現其廣闊的學養與深沉情懷。正如濟慈所言:「美的事物是永恆的歡愉」。這不僅是一部董橋先生的個人收藏心路,更是他對人文、歷史與審美的一次深情回眸,值得您細細品味,反覆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