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俞涵首度直剖深層內裡、凝視暗黑風景—— 每個人都有處理自己傷口的方式, 讓你心中的刺蝟,伸展開來,露出柔軟的肚子, 或許就能再次相信世界。 ★與《水豚工讀生》像是一明一暗的日夜表裡,《刺蝟抱月亮》直入連俞涵內心黝暗深淵,刻寫作為一位女性、一個公眾視角下的女演員,在成長以來被輕巧掩映的傷痂。以充滿療癒感的文字為生命拔刺,撥開暗黑中層層迷霧,俱現生而為人的矛盾與酸疼。 ★四十七篇隨筆自傷痕鋪展,延伸對於生命選擇權的探究,以及如何在傾軋的人際和輿論間轉身;本書不畏直視暗影隨形,帶著你我從世俗眼光中脫困,折返真正讓自己舒適的位置,接著緩緩啟程。 ★作家李屏瑤專文作序;插畫家常芷跨刀繪圖。勾勒暗夜海洋寧謐色彩,襲來鎮痛的潮聲。 ★首刷限定!隨書附贈「穿透暗影.自癒系吉籤」,大/中/小吉三款籤詩隨機贈送! 在這個世界上適應不良時, 多給自己一點時間。 總期待活到某個階段,突然世界趕上了你, 或踢開了本來綑綁你的三寸金蓮, 追上了下一個時代。 當白天忙碌的水豚,成為深邃夜空下的恬靜刺蝟, 襯著溫煦月光,一根根梳理身上的刺, 細數此身與世界擦撞的傷口。 那些失去臉孔的影廓, 在月光下逐漸辨識明晰, 直視,擁抱,放下⋯⋯ 在這個世界,沒有人能夠毫髮無傷, 有了凝視悲傷的能力,才能好好照顧自己。 「過往那個有一點輕飄飄的,在人世間穿梭自如、不太留下痕跡的女演員,在這本書出現了一些對抗的配重⋯⋯ 她在書寫裡保留了誠實的剖面,令人驚訝的豐富細節,如果多年過去,依舊可以歷歷在目地召喚出那些空間、姿態跟語言,那這個場景恐怕也在某處的小劇場反覆上演,要如何帶著這些,卻又維持輕盈,需要一點真功夫。於是在日復一日,薛西弗斯般反覆的痛苦中,配重沙包裡的負擔,一一轉化成具備光澤的寶物,在本書的軌跡中,得以見到女演員連俞涵到寫作者連俞涵的再次進化。」——李屏瑤(作家) 英文補習班男性同學不經意的冰涼觸摸,在手臂上悄悄長出了刺;學校保健室復健師的莫名騷擾,留下無窮緊張和疑惑;圖書館打工夥伴母親的酸言惡語,將她釘在了原地動彈不得⋯⋯ 好女孩與壞女孩的界線在哪?「不婚不生」並無干擾旁人,為何在世俗框架成了異樣、且需要被釋疑的念頭?同儕間的競爭狎侮,竟被視作必然過程,而女生們在這些磕絆與挫傷中,又如何長成一個完好的大人?⋯⋯重重脅迫彷彿無法揮散的濕黏風雨,總在不同生命階段冷不防撲面而來,再次召回苦澀的記憶,「對著沒有面孔的影子,是熟悉又陌生,你一定能認出你的影子,但你會怎麼描述它呢⋯⋯透過這本散文隨筆,我決定好好擁抱這些影子。」 女演員在角色中一次次墜入黑洞,同時也不畏現實回望記憶漩渦。她以文字撬開被封印的物事,直面整個社會對女性綿裡藏針的冷眼與詰問。儘管種種偏見飄散在無垠夜空,她像隻不急不徐的刺蝟,攤展身體,浸潤軟濡月光,細細療敷傷口;她說:「好好地成全自己,再重新成為自己。」因此月光下的刺蝟,在別人可能賦予的評價裡,仍不放棄書寫屬於自己版本的人生。對她而言,不被既有的一切定義,只是活著,好好地感受這個世界,就很棒了。 「少了他人的理解,我依然是我,並不是被曲解就會被重新定義詮釋;人沒有那麼容易改變,也並非真的那麼脆弱,要相信自己。」——連俞涵 ◎ 精選摘文 「身在充滿競爭且不時遭逢惡意的環境,我並沒有想成為什麼,或非得成為什麼;大部分的時候,我只是剛好在這裡。」——〈只是剛好在這裡〉 「總帶著競爭心想把人推下擂台,只是消耗自己的力氣而已。」——〈沒有善意的競爭〉 「一個人內心的世界,在關上門之後,觀眾就只有自己。」——〈去過你的生活〉 「我們都應該自由地以自己要去的方向為主;這一生,除了待在自己身邊,無須為誰停留。」——〈不留〉 「緩慢一點過生活,好好感受當下,活到某個年紀,能從容自在不再勉強自己,才是更好的人生。」——〈放下〉 「當與任何人都沒有太深的羈絆,我唯一需要負責的對象,只有自己;當那個可以對自己負起責任的人,是我所能理解的成熟。」——〈閱讀完空氣之後〉
北美臨床佛教宗教師振冠法師第一部長篇小說荷馬在《伊里亞德》史詩中描述宙斯與赫拉之子戰神阿瑞斯,冷酷無情,嗜血好戰。他手握盾牌與銅矛,掌管戰爭和士兵秩序。他凶殘殺戮,無休無止,興高采烈,得意洋洋,左劈右砍,直至四周屍體堆積如山,為冥王黑帝斯送去無數鬼魂。神化英勇戰神阿瑞斯,是人間惡魔,他善惡不分,無所畏忌。他泯滅人性,和以人肉為食的兀鷹與獵犬為伴。他放縱暴力與性愛,偷情火神之妻阿芙羅黛蒂,化身狂怒野豬,嫉殺賽普勒斯國王之子阿多尼斯。他是智慧的大敵,人類的禍災。拉動他戰車的是:燃燒、暴亂、火焰和恐怖。他是軍事權力的化身,殘酷暴虐的源泉,吞噬人性的巨獸,浩瀚慾海的水怪。峰頂上,傑夫持槍四周環視,只見冷冷月光在說話,嗚呼大風在說話,冷寂山丘在說話,漫天飛舞黃沙在說話,黝黑巖石在說話,唯人在廣闊天地間,寂靜無聲。傑夫為了改變人生命運、家人生活處境從軍,在基礎軍訓期間結識瑪麗亞和霍洛依,建立友誼,又在隨後軍涯中無奈散去。父親外地孤獨死去,瑪麗亞不辭而別,霍洛依異國他鄉音訊全無,牽扯著傑夫內心情感世界深處波瀾湧動,如大海波浪拍打在他那帶著凹痕的巉巖心房。
2012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最重要的長篇代表作之一第一部關注「現代中國60年生育歷史」,直視中國現實與人性議題「莫言將夢幻寫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和當代社會合而為一。」──諾貝爾獎委員會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計畫生育毫無疑問是中國幾十年來的大事件和熱點問題,牽扯到千家萬戶,許多人的命運……您說您的腦海裡已經有了一個騎著自行車在結了冰的大河上疾馳的女醫生形象,一個揹著藥箱、撐著雨傘、挽著褲腳、與成群結隊的青蛙搏鬥著前進的女醫生的形象,一個手托嬰兒、滿袖血污、朗聲大笑的女醫生形象,一個口叼香菸、愁容滿面、衣衫不整的女醫生形象……我的《蛙》,通過描述姑姑的一生,既展示了幾十年來的鄉村生育史,又毫不避諱地揭露了當下中國生育問題上的混亂景象。直面社會敏感問題是我寫作以來的一貫堅持,因為文學的精魂還是要關注人的問題,關注人的痛苦,人的命運。而敏感問題,總是能最集中地表現出人的本性。當然,寫敏感問題需要勇氣,需要技巧,但更需要的是一個作家的良心。作家要寫靈魂深處最痛的地方。寫作的根本目的不是對某項政策的批判,而是對人性的剖析和自我救贖。寫人的靈魂,寫人的懺悔,這也許就是《蛙》這部作品的價值所在。 ──莫言擅長說故事的莫言,在以高密東北鄉為主題書寫的一系列小說後,推出更發人深省、目前為止還不曾有中國作家敢於踫觸的「中國計畫生育」議題的長篇大作。對於這項影響中國六十多年的基本國策,莫言的《蛙》可謂別具開拓意義。全書由四封長信和一部話劇構成。以主角蝌蚪和日本作家杉谷義人感人的通信為經,以鄉村女醫生姑姑驚心動魄的一生為緯;穿插以人體器官為嬰孩命名的風俗、童年啃煤炭的飢餓經驗、為了傳宗接代暗地尋得代理孕母的無奈情事……,諸多荒謬的情節交織出高密東北鄉的變遷與其絕世風土民情。「蛙」有多重的隱喻:是寫作的耐心象徵;是出生嬰娃的哭聲;是造子女媧的「媧」;是高密東北鄉的圖騰。小說藉由一個鄉村婦科女醫生(姑姑)的形象,傳達出對生命強烈的人道關懷,也反映了新中國近六十年波瀾起伏的計畫生育史。莫言藉這個敏感的議題,塑造人物,剖析人物靈魂,寫出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更寫出人物內心深處的掙扎。《蛙》以一個鄉村女醫生波瀾壯濶的一生,反思中國六十年計畫生育史,傳達對生命強烈的人道關懷,呈現知識分子靈魂深處的矛盾與傷痛,完整展現莫言小說之豐富與奧義。
致青春,那些單純美好的日子青年小野成名作,中國時報票選影響讀者最深的書★50週年紀念版序,情真意摯,刻劃小野及《蛹之生》50年變與不變的故事「這是一本描寫那個很蠢卻很純的時代,大學生尋找自我和愛情的小說集。」如果要用更現代的語彙來形容的話,那就是「純愛.熱血.勵志」。——小野 1975年小野出版了影響他後來人生的第一本書《蛹之生》,1990年中國時報舉辦讀者票選「四十年來影響我們最深的書籍」,《蛹之生》一書獲選為民國60年代十本書之一。這本書描繪了一個個懷抱理想與熱情,對人生、愛情、夢想充滿熱切詢問的青春年少,每個故事都映照出年輕靈魂自我追尋的成長印記,單純而真摯的情感,歷久不衰,至今依舊感動人心。
致青春,那些單純美好的日子青年小野成名作,中國時報票選影響讀者最深的書★50週年紀念版序 情真意摯,刻劃小野及《蛹之生》50年變與不變的故事★50週年紀念童話藏書票 小野親自繪製四款藏書票,富含童趣及哲思,值得珍藏「這是一本描寫那個很蠢卻很純的時代,大學生尋找自我和愛情的小說集。」如果要用更現代的語彙來形容的話,那就是「純愛.熱血.勵志」。——小野 1975年小野出版了影響他後來人生的第一本書《蛹之生》,1990年中國時報舉辦讀者票選「四十年來影響我們最深的書籍」,《蛹之生》一書獲選為民國60年代十本書之一。這本書描繪了一個個懷抱理想與熱情,對人生、愛情、夢想充滿熱切詢問的青春年少,每個故事都映照出年輕靈魂自我追尋的成長印記,單純而真摯的情感,歷久不衰,至今依舊感動人心。
★暢銷財經作家「樂活大叔」施昇輝的第一本散文集★◌公路電影般的生命旅程,大彎小彎都是風景,崎嶇彎過,駐足回望,迎接命運預留的轉折。◌從懷抱著文青夢的臺大高材生,到轉戰商場證券業主管;從失業魯蛇的人生谷底,重拾書寫的熱情,成為理財暢銷書作家的「樂活大叔」施昇輝,首度以自剖式的筆觸,寫下抒情散文。本書是一場關於中年迷路、再回首的浮生散記,也是領悟果斷放棄,或許亦為人生智慧的旅程。輯一「文青寫作夢」記錄那個發下文學美夢豪語的青年,如何在現實與夢想間來回穿梭;輯二「掠影與風景」以電影、旅行、結交的好友為題,為生活中的小確幸與大風景按下快門鍵;輯三「人生轉彎處」則真誠描寫半生的親情、健康與告別,讓人讀來感同身受,萬般生命滋味,俯首品嚐⋯⋯◌「面對人生的每一個轉彎,都像在霧中瞬間出現:你將見到什麼樣新的風景?會引你到什麼樣新的方向?唯有用心體會、用心解讀。」——施昇輝◌【名人推薦】「我常想,人離開世間時,名利地位親情都帶不走,最後能帶走的,可能是我們經歷一切之後留存在意識中的記憶吧!所以,讓我們像作者一樣,酸甜苦辣鹹的人生巧克力,都去品嚐、經歷吧!」——李采洪|時報文化前總編輯「沒有一個人生是容易的,施爸也不例外。他的職場生涯起伏跌宕,像風一般地多變,但他不『跟風』,因為他的個性特質,每逢困境,先燦爛地轉身,做當下最適當的決定,努力往前,結果都有一個漂亮的轉彎。」——黃世岱(蛋黃)|作家、「關懷小丑協會」創辦人
孩子們以為爸爸去了遙遠的美國但家書卻寄自台東,海上的一座禁錮之島身為一個妻子與母親,她只能堅毅地說:「爸爸是政治良心犯,是為正義和政治改革入獄的。」 在丈夫柯旗化兩度以思想犯入獄而缺席的十七年間,人稱「柯媽媽」的蔡阿李女士決心要守護一切。在生活中,她燒掉家中所有可能被羅織罪名的書,不談政治,獨自拉拔三個年幼兒女。在審判庭上,她堅定地開口向軍法官為丈夫伸冤,靠著一張張限制字數的信紙與獄中的丈夫維持薄薄的聯繫。在事業上,她接手丈夫的出版事工,從買紙、印刷、發行都一手包辦,維持第一出版社的運作,讓知名的《新英文法》繼續傳世。 她流過無數眼淚,也曾經想過要一了百了,但白色恐怖的黨國威權暴力並沒有擊垮她。僅有一百五十二公分的嬌小身軀,填補丈夫入獄後的空缺,成了孩子、家庭、出版社的最大支柱。 詩人小說家李敏勇透過細膩筆觸,以歷史小說重構柯旗化妻子柯媽媽的人生脈絡,寫下那段黨國威壓歲月中重要的女性身影,以及政治受難者家屬身處牢獄外艱辛的內心與際遇。【真情推薦】青虫aoi|樂團陳翠蓮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特聘教授楊舒雅 |音樂創作人謝仕淵 |成大歷史系副教授(※按姓名筆劃排序)【本書特點】★繼《火鳥的聖歌》後,李敏勇再度書寫台灣歷史人物的生命故事★書中收錄柯旗化故居、第一出版社現址照片★小開本製作,隨身攜帶好閱讀
《傳說》收錄二十篇寫於一九七○年至八○年代初的中短篇小說,早年分為《喬太守新記》及《傳說》二冊出版,前者為朱天文首部出版作品。書中多篇作品為浪漫的男女愛情故事,然而深受胡蘭成的價值觀影響的朱天文志不僅於此,她更是想為這些凡塵俗世中的男女立傳,《傳說》中寫:「我想起也是看櫻花的時候蘭師說的,賈寶玉的戀愛的境界高極,真極,是一個完全、極至,但是我們有跟他相似與不相似。今天我們是要打開一個新的天下,讓天下人都可以戀愛,有情人皆成眷屬,因為在今天竹旳塑膠時代裏,賈寶玉是不能夠存在的。袁寶騏與李婕,我多麼想給他們一個最美好的世代呢,那時的陌上花間偶一相逢,亦世上千年。」
聯合報文學大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金鼎獎、臺灣文學金典獎得主●郭強生●彷彿在痴魅的城邦──跨世紀同志史詩郭強生經典三部曲「同志臺灣‧百年孤寂」這個新版總題,無非是再一次提醒,同志族群認同並非單一的性向話語權而已,它始終是糾纏於各種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勢力中,並且被不斷收編又重新掙脫的反覆過程。──郭強生─《惑鄉之人》─★文學生涯的首部長篇,銘刻小說新紀元的耀眼出手★寫給如此憂鬱、又如此激情的臺灣 那一年,李香蘭來臺公演;那一年,日本戰敗; 那一年,李小龍過世;那一年,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那一年,他們都才十七歲…… 橫跨七十年的時代物語,四個不同時空背景的少年,因為一部電影,他們的命運意外交錯,撞擊,糾結。 電影院裡長大的小羅,一個沒娘的老兵之子,為何因這部電影而自殺? 昭和年間,臺灣出生的日本窮家孩子松尾,為何逃不出「君之代少年」的魅影? 日裔美籍的健二,突然發現自己多了一個在臺灣失蹤的祖父;二戰中喪命的臺籍日本兵敏郎,鬼魂幽幽飄蕩了半世紀;一個原本平靜的東部小鎮,竟成為他們共同的、回不去的故鄉…… 每個人的懸念,都藏有不可告人的祕密。 他們都想知道,《多情多恨》究竟是一部甚麼樣的電影? 於是,他們一步步走進彼此的生命,還原了一幅被記憶扭曲的圖譜,關於身體的煽惑,失根的惶惑,死亡的疑惑,歷史的蠱惑,癡情的魅惑…… 歷史的密碼,原來不過是人性癡哀嗔怨的組合,征服與屈服,共同演出了一場暴烈的相互勾引。─《夜行之子》─★劃時代的十三篇精釀敘事,寫下文學高峰的第一章★給在夜行中,曾經聽見過心靈傷碎的你 一切從巨塔的毀滅開始。 曾經,世界是另一種樣子。誰也沒想過,「世界末日會發生在陽光明媚的週一早晨」,當高樓癱塌,真實啟動,隨後是漫長的除魅…… 從紐約到台北,一段在魑魅迷惘中夜行的旅程,交纏出十三篇關於愛情、認同與死亡的故事。 一氣呵成的主題性書寫,以九一一前夕的青春燃燒揭開序幕。一名台灣留學生「李」的失蹤,牽展出一連串的角色……從曼哈頓到七條通,從世貿中心到二二八公園,寫下失落年代裡最華麗的滄桑。 一場好友的聚散,一間暗夜酒館裡的悲歌,一個被書寫咒縛的作家,三線主題彼此糾纏、互文、掩映,揭開了跨越時空不可知的命運網絡,上演一場永無止息的「替身」追逐── 為何他們都在尋找一個(流動的)家?一個(被寂寞反噬的)身體?一個(持續分裂的)身分?一個(或許不存在的)認同? 每個角色的故事,都是你我在面對生與死、愛與背叛、過去與未來時所碰到的困境:我們所相信的這一切,會不會哪天突然都崩解?性別、國族、歷史、愛情可能都只是一堆在相互遮飾的變調神話?─《斷代》─★療癒錯過與孤獨的書寫里程碑★讓新公園之後同婚之前的歷史不再空白,向上世紀不畏世俗勇敢去愛的前輩致敬。我們未來的路已經夠難走了,不要再自尋煩惱了好不好?做你相信的事就對了!──姚雖然是爛命一條,至少知道生錯的是時代,不是自己。──小鍾如果可能,我難道不想談一場跟大家一樣的戀愛?……認真沒有錯,但是只有認真還不夠,還要勇敢——──阿崇心肝想要,甲伊彈同調,哪知心頭又飄搖……乎伊會知影著我,滿腹的心潮,心肝悶,總想袂曉……──Andy一九八三年的夏天,幾個對愛情憧憬卻對性向懵懂的少年,展開了一段前世無緣,今生無路的情愛糾纏。Andy,小鍾,姚、阿崇……,各自帶着自己的身世,一個個都在逐愛尋歡的過程中傷痕累累,永遠也成不了彼此生命中真正的,同志。難道一切只能同學的歸同學,同志的歸同志?《斷代》標誌著郭強生創作經驗的盤整。青春的創痛、中年的憂傷成為一層又一層的積澱,藉著《斷代》,回顧自己所來之路,荒唐言中有著往事歷歷,再回首已是百年身。他創造了一個痴昧的城邦——也是充滿魑魅的城邦。郭強生是臺灣中堅代的重要小説家,最近幾年因爲同志議題小説《夜行之子》(2010)、《惑鄉之人》(2012)以及散文專欄而廣受好評。《斷代》代表他創作的又一重要突破。在這些作品裏,郭強生狀寫同志世界的痴嗔貪怨、探勘情欲版圖的曲折詭譎;行有餘力,他更將禁色之戀延伸到歷史國族層面,作爲隱喻,也作爲生命最爲尖銳的見證。郭強生喜歡說故事。他的敍事綫索綿密,充滿劇場風格的衝突與巧合,甚至帶有推理意味。然而他的故事内容總是陰鬱穠麗的,千迴百轉,充滿幽幽鬼氣。這些特徵在《斷代》裏達到一個臨界點。──王德威
聯合報文學大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金鼎獎、臺灣文學金典獎得主●郭強生●★療癒錯過與孤獨的書寫里程碑★讓新公園之後同婚之前的歷史不再空白,向上世紀不畏世俗勇敢去愛的前輩致敬。「同志臺灣‧百年孤寂」這個新版總題,無非是再一次提醒,同志族群認同並非單一的性向話語權而已,它始終是糾纏於各種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勢力中,並且被不斷收編又重新掙脫的反覆過程。──郭強生我們未來的路已經夠難走了,不要再自尋煩惱了好不好?做你相信的事就對了!──姚雖然是爛命一條,至少知道生錯的是時代,不是自己。──小鍾如果可能,我難道不想談一場跟大家一樣的戀愛?……認真沒有錯,但是只有認真還不夠,還要勇敢——──阿崇心肝想要,甲伊彈同調,哪知心頭又飄搖……乎伊會知影著我,滿腹的心潮,心肝悶,總想袂曉……──Andy一九八三年的夏天,幾個對愛情憧憬卻對性向懵懂的少年,展開了一段前世無緣,今生無路的情愛糾纏。Andy,小鍾,姚、阿崇……,各自帶着自己的身世,一個個都在逐愛尋歡的過程中傷痕累累,永遠也成不了彼此生命中真正的,同志。難道一切只能同學的歸同學,同志的歸同志?《斷代》標誌著郭強生創作經驗的盤整。青春的創痛、中年的憂傷成為一層又一層的積澱,藉著《斷代》,回顧自己所來之路,荒唐言中有著往事歷歷,再回首已是百年身。他創造了一個痴昧的城邦——也是充滿魑魅的城邦。郭強生是臺灣中堅代的重要小説家,最近幾年因爲同志議題小説《夜行之子》(2010)、《惑鄉之人》(2012)以及散文專欄而廣受好評。《斷代》代表他創作的又一重要突破。在這些作品裏,郭強生狀寫同志世界的痴嗔貪怨、探勘情欲版圖的曲折詭譎;行有餘力,他更將禁色之戀延伸到歷史國族層面,作爲隱喻,也作爲生命最爲尖銳的見證。郭強生喜歡說故事。他的敍事綫索綿密,充滿劇場風格的衝突與巧合,甚至帶有推理意味。然而他的故事内容總是陰鬱穠麗的,千迴百轉,充滿幽幽鬼氣。這些特徵在《斷代》裏達到一個臨界點。──王德威
聯合報文學大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金鼎獎、臺灣文學金典獎得主●郭強生●★劃時代的十三篇精釀敘事,寫下文學高峰的第一章★給在夜行中,曾經聽見過心靈傷碎的你「同志臺灣‧百年孤寂」這個新版總題,無非是再一次提醒,同志族群認同並非單一的性向話語權而已,它始終是糾纏於各種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勢力中,並且被不斷收編又重新掙脫的反覆過程。──郭強生 一切從巨塔的毀滅開始。 曾經,世界是另一種樣子。誰也沒想過,「世界末日會發生在陽光明媚的週一早晨」,當高樓癱塌,真實啟動,隨後是漫長的除魅…… 從紐約到台北,一段在魑魅迷惘中夜行的旅程,交纏出十三篇關於愛情、認同與死亡的故事。 一氣呵成的主題性書寫,以九一一前夕的青春燃燒揭開序幕。一名台灣留學生「李」的失蹤,牽展出一連串的角色……從曼哈頓到七條通,從世貿中心到二二八公園,寫下失落年代裡最華麗的滄桑。 一場好友的聚散,一間暗夜酒館裡的悲歌,一個被書寫咒縛的作家,三線主題彼此糾纏、互文、掩映,揭開了跨越時空不可知的命運網絡,上演一場永無止息的「替身」追逐── 為何他們都在尋找一個(流動的)家?一個(被寂寞反噬的)身體?一個(持續分裂的)身分?一個(或許不存在的)認同? 每個角色的故事,都是你我在面對生與死、愛與背叛、過去與未來時所碰到的困境:我們所相信的這一切,會不會哪天突然都崩解?性別、國族、歷史、愛情可能都只是一堆在相互遮飾的變調神話? 〈換魂〉:那天他仍然如往常迷了路。夜幕籠罩後,雙子星世貿中心如同兩支巨大的試管,裝了幾千雙疑問的眼光。像是把關人間的出口,現在已經回不了頭……〈女巫〉:壞女巫只是想取回姐妹的遺物。好女巫只是想做好人。桃樂蒂只是想回家,既帶不走錫人的心、稻草人的智慧,也帶不走獅子的勇氣……〈迴光〉:如果那晚的班機準時起飛。如果重新起飛後的次日不是九月十一日。如果小凱的辦公室不是在世貿中心。如果沒有這些如果,我想我不會明白……〈凡賽奇之夜〉:照片中的人與死者早已判若兩人。下意識裡,抱著海報滿街跑並非相信可以逮獲嫌犯,而是他希望大家看到,他們曾經那麼青春,那麼親近……〈君無愁〉:他沒法控制那樣突來的驚慟,便哭了。他在那一刻決定,在人生的下半場,他要找一個人,好好對待人家。或者說,他才意識到自己原來是渴望被愛的……〈情史〉:你好嗎?很想對你說,我已經找回了去年秋天遇見你之前的自己,在孤獨的平安狀態中。風起的時候想起來該如何微笑,風停的時候再不會自言自語……〈悲喜〉:是我的虛偽還是虛榮?不能向他們或向自己承認,我以為包容與容忍是同一回事,包容了你的欺騙後,我卻無法容忍自己的軟弱……〈轉世〉:眼前是人是鬼?我究竟身在何處?你唇頰的鬍渣經過一夜都已茂盛了,戲衫都沾了霉點子了,燈影都發青了……〈放生〉:他們的故事,在這兒發生,最後也只能屬於這地方,遇到了我,把藏在心底的話說一說,讓故事回到這裡,就像是放生,該是哪兒的就該回哪兒去……
聯合報文學大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金鼎獎、臺灣文學金典獎得主●郭強生●★文學生涯的首部長篇,銘刻小說新紀元的耀眼出手★寫給如此憂鬱、又如此激情的臺灣「同志臺灣‧百年孤寂」這個新版總題,無非是再一次提醒,同志族群認同並非單一的性向話語權而已,它始終是糾纏於各種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勢力中,並且被不斷收編又重新掙脫的反覆過程。──郭強生 那一年,李香蘭來臺公演;那一年,日本戰敗; 那一年,李小龍過世;那一年,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那一年,他們都才十七歲…… 橫跨七十年的時代物語,四個不同時空背景的少年,因為一部電影,他們的命運意外交錯,撞擊,糾結。 電影院裡長大的小羅,一個沒娘的老兵之子,為何因這部電影而自殺? 昭和年間,臺灣出生的日本窮家孩子松尾,為何逃不出「君之代少年」的魅影? 日裔美籍的健二,突然發現自己多了一個在臺灣失蹤的祖父;二戰中喪命的臺籍日本兵敏郎,鬼魂幽幽飄蕩了半世紀;一個原本平靜的東部小鎮,竟成為他們共同的、回不去的故鄉…… 每個人的懸念,都藏有不可告人的祕密。 他們都想知道,《多情多恨》究竟是一部甚麼樣的電影? 於是,他們一步步走進彼此的生命,還原了一幅被記憶扭曲的圖譜,關於身體的煽惑,失根的惶惑,死亡的疑惑,歷史的蠱惑,癡情的魅惑…… 歷史的密碼,原來不過是人性癡哀嗔怨的組合,征服與屈服,共同演出了一場暴烈的相互勾引。
「自己一定要寫作,如果不寫作或太久沒寫作人生就完全沒有意義,我生活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要寫作。」──邱妙津,1994.01.16對這一代未及深思愛與死的真諦的文藝青年們來說,《邱妙津日記》提供的,不會是件懷舊的紀念品而是一個朝聖的座標,以及面對誠實之愛的靈魂練習本……如果沒有付印,原稿上這些鉛筆書寫的字跡,也許再過幾年就會消逝了吧。像一個漸褪的夢,教人無法判清倒底發生過什麼,又是因為什麼而錯愕驚醒。讀著這份日記,我們越來越不能分辨:邱妙津是真正的活過了,抑或真正地被自己從這世上註銷了?一切就是那樣發生過了,所有事件的痕跡卻越發難以被定義,被記憶。在日記中,越是看著她親手埋葬了青春,越是感到青春靈魂之哀悲未了。人生長夜,她的日記竟像是她自己唯一的商量對象。彷彿從未有餘波盪漾似的,她去世竟然已經十二年。好像還是昨天的事情。所有震驚於她戲劇性死亡的青春靈魂或許曾經想像這個彷彿夠遙遠,夠客觀的時間數字,足夠她們去恢復,去解謎。孰知白駒過隙,還不夠喘上第二口氣。 彷彿邱當年無法趕赴的,前景無限的時間尾端,一下子追上來,把一切感受都終結了。時間重新啟動,錯愕也重新啟動:都倒錯了,難道不該是作品先於作者先成為逝者?這些筆記本,嚴格工整的鉛筆字跡,慎重其事、密密麻麻──何等豐盈而沉重的逝者記憶──這些或將成為她們這一代人最後的手稿。物傷其類。有一代人註定在進入她日記時感到焦慮而猶豫,甚至被恐懼攫奪,不知道自己可以決定什麼。對這世界,對愛人,對自己,究竟該無情還是多情?關於一個早夭的作家,這些未帶走的筆記本於她作何意義?無人能料想。在如今這個私密心情身世都逐漸習慣於以鍵盤輸入、網路承載流布的國度,這批遺稿反倒更像是被虛構出來的怪物一般──這也引人遐想猜疑:若邱未死是否還會有這樣一批手稿而非網誌文章?網路能即時回應(或被打擾)的特性是否有可能為她的死亡帶來一線轉機?若果真如此這批日記手稿是否還能維持這樣的內省深度與純粹?無法得證。彼時她的心思彷彿已在幽冥之境,一本本筆記本則宛如劫後餘生──是愛的禮物,未完的生命責任,等待祭司解讀的天國書信。這些日記內容,像一組組求救或告別的密碼,在記憶縫隙間載浮載沉,溫柔地行過情緒幽谷,有時卻也百般嚴厲檢驗著邱自己的藝術志向與餘生。關於她,意識底層倒底是什麼樣的景觀,十多年來,沒人能看得真切明白;但卻讓人窺看後以為自己會變得強韌,更懂得那些幽微的悲傷。人們會看到:這批日記經歷的七年期間,激情的星火燒盡,灼痛地熄滅了,繼而籠罩的是更大的黑暗。記憶彷彿鎖入一個透明密封罐,能清楚地被凝視,卻道不出任何感覺。與任何人都毫無關係。邱妙津去了遙遠的地方──我們卻還在路上。●早從相識之初,妙津伏案寫日記的姿勢便使我印象深刻,嚴肅、專心、不被打擾、宛若儀式的完成,無論歷經怎樣的遷徙變動,她總把這些日記帶在身邊,我知道,這些日記是她最大的財產,她的很多作品也都可以在日記裡找到雛型。她不僅是抱著記事心情寫日記,而是藉此嚴密審視自己的心緒,把驚人的誠實、熱情投洩在這裡。──賴香吟(編者)
重要的永遠是認識自己,而不是期待別人。暢銷書《終於來到不必討人喜歡的時候》愛的覺悟故事版——作家彭樹君,4種不再外借的心境,25篇不復留戀的瞬間。▍那些你曾經以為的永恆,▍其實只是借來的時光。▍那些相遇的故事,▍終究也只是流過的風景。過去已經過去她想,人的一生不過就是一瞬之光,所有的愛憎不過都是光中的一粒微塵。偶然與巧合她希望不會再見了,也應該不會再見了。如果不是同在一個軌道,還是各自運轉各自的星球就好。放下就自由了她可以拂袖而去的,當她成為主動離開而不是被動等待的人,誰還能遺棄她呢?愛自己的覺悟她已經很久都哭不出來了,但她真的需要大哭一場。此時此刻,她只想找到一座山谷,對久違的自己大喊:「妳好嗎?」相愛的時候,總以為那就是我們要的幸福,但愛有時會變成苦,快樂有時會變成悲傷。而我們之所以失望痛苦,就是因為在借來的時光裡,誤以為得到了永遠。彭樹君寫下25個愛裡轉醒的故事,故事裡的她們經歷不同的過去,曾經執著於某次相遇,再從千迴百轉中重獲自由,最後抵達更愛自己的覺悟。而她們,也是我們。也許我們都曾經期待一段關係可以長久,也許我們也都曾經希望有人可以給我們永遠的愛與溫柔,但我們終將明白,這世界上唯一的永遠就是沒有永遠,唯一不變的就是時時刻刻都在改變。能夠陪伴我們一生一世的,不是那些短暫的承諾,也不是誰的身影,而是在經歷許多快樂的、悲傷的、終於釋然的一瞬之後,更優雅也更美麗的自己。▍***、**、紀伊國屋年度暢銷書作者「彭樹君」2025年全新作品!「這本書,我想寫給那些曾經被愛的光芒照亮,也曾經走過情感幽谷的人。寫給那些曾經在雷霆與暴雨中哭泣,也曾經在陽光與月光下微笑的人。寫給心裡有過千迴百轉,最後決定放手走花路的人。寫給願意對往事告別,心中依然有愛與溫柔的人。寫給無論經歷了什麼,靈魂永遠有光的人。正因為所有相遇都是借來的時光,我們才更需要清醒地活在當下,深刻地認識自己,也真正地愛自己。」──彭樹君▍人氣專欄「聽樹君說故事」,故事版《終於來到不必討人喜歡的時候》!自《再愛的人也是別人》、《從今以後一個人住》後暌違五年,彭樹君最新系列作品《所有相遇,都是借來的時光》。從人氣專欄「聽樹君說故事」精選並集結成冊,文章結合動人的說故事文采,和《終於來到不必討人喜歡的時候》現代女性的精闢見解,帶給讀者衝擊價值觀的新時代思維!▍4種不再外借的心境,25篇不復留戀的瞬間輯一「過去已經過去」:〈棄貓效應〉、〈一場疫情與兩個人〉、〈愈來愈遠的月亮〉輯二「偶然與巧合」:〈因為這樣的遇見〉、〈兩個躲雨的女人〉、〈離去的與留下的〉輯三「放下就自由了」:〈明日來臨之前〉、〈失落的預感〉、〈飄洋過海的女子〉輯四「愛自己的覺悟」:〈停滯的時間、〈鳥籠效應〉、〈從今以後〉
【最受歡迎劇集,最引人入勝劇情】【打天下,再掀武林波瀾!】【劉慕裳、談善言、江熚生 推薦】五十年前,中日宗師合著秘笈,引爆江湖風波。今時今日,日本高手如月沙織遠赴香港尋仇奪秘,誓與擊敗師姐的空手道冠軍莊惠一決高下。正當「紙皮道場」風雨飄搖、莊惠陷入人生低谷,一場關乎榮譽與信念的生死對決即將展開。「不僅描繪了空手道的精髓,更構建了一段關於努力、拼搏與成長的旅程。」——劉慕裳 空手道運動員「『莊惠』會成為我一個座標,為我領航,讓我本著一顆純粹又頑強的心繼續向前走。」——談善言 香港女演員「看到棠哥對製作的投入,劇情的細節、空手道的呈現方式,都有很多想法和堅持。」——江熚生 香港男歌手及演員
《輸入中...Typing》★ 手握「任意窺探別人 Message」軟件,你…會用來做甚麼? ★ 最日常的工具,發送出最道德糾纏的故事★ 手機一鍵解密,無聲監視親人、敵人、夢想情人的私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輸入中……」的一字一句正被網絡世界「記錄中」!?每日勞碌工作的 IT 部小薯林進勇,某天手機被安裝了一個來歷不明的程式「W+」,竟能窺視全公司同事的通訊紀錄!他從此深陷資訊與道德的灰色地帶,更掀起蝴蝶效應,揭發牽連全球的科技陰謀……當資訊世界變得「全透明」、當手機通訊程式被迫成為猜忌與勒索的工具、當每句訊息都有機會被他人讀取,你還敢按下發送鍵嗎?本書特色● 手握「任意窺探別人 Message」軟件,你…會用來做甚麼?● 最日常的工具,發送出最道德糾纏的故事● 手機一鍵解密,無聲監視親人、敵人、夢想情人的私訊
春風化雨六十載 香港教育界傳奇人物馮以浤教授 回首拔萃男書院崢嶸歲月「拔萃對我最大的影響是︰養成敢想、敢言、敢作、敢為的作風。」拔萃山上 歷盡滄桑百年名校 培育多代人才《春華秋實--拔萃山上的往事》是教育家馮以浤先生的回憶錄,馮以浤先生畢業於拔萃男書院,及後在該校任教,大半生奉獻香港教育界,並曾任教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馮老師一九四八至一九五七年就讀拔萃,一九六一至一九六八年在母校任教,千禧年以還又先後編著《施玉麒法政牧師讚頌錄》、《役己道人:香港拔萃男書院校史》二書,母校活動不少皆有參與。與母校前後近八十年的互動,見證了香港社會的滄桑變化,文字在時光的流逝與沉澱中透發著溫情。全書分成四部份,第一部「似水流年」的文章來自馮先生回憶錄《小河淌水》,記載他求學及任教拔萃時期的點滴;第二部「師友憶往」,收錄關於男拔萃校長、老師、同學的回憶文章;第三部「校史雜俎」中,收錄四篇序文,以及一些與拔萃校史相關的珍貴資料;第四部「訪談報導」則收錄了馮先生多年來接受校刊、校史編輯訪問的訪談文章。全書共計四十一篇文章,寫作時間跨越二十餘年,既是個人層面的緬懷,亦見證了香港社會的變遷,以及上世紀香港的辦學教育風氣。
說走就走,法國浪遊二馬力汽車、麵包裹腹、逾期居留隨遇而安,就是窮風流陳冠中(作家)、游靜(詩人、學者) 浪蕩推薦七十年代左翼文青浪漫復刻特別收入:黃愛玲早期未結集作品、珍貴舊照「前去法國時,我們年輕,渴望自由,對外面的世界很嚮往,心裡有壓制不住的衝動,老想找個地方闖一闖。」《窮風流》初版於2004年,作者雷競璇回憶七十年代留學法國經歷,在書中流露對求學、生活與家庭各方面的省思,內容平實真摯,令人動容。七十年代的香港大學生,追求理想,經歷火紅年代,而後各有發展。作者在七十年代中毅然與家人前往法國,身無分文,卻自得其樂,靠著窮風流的志氣,明日愁來明日當,將艱難當作樂趣,而這一切則成為往後值得回首的記憶。本書特別收錄作者妻子、已故知名影評人黃愛玲女士未曾結集發表的作品,以及多張珍貴舊照,別具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