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1107_為什麼要說對不起(王宏哲
1107_李珠珢的主場日記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操控:Lucien

聯利TVBS  出版
2025/11/06 出版

來自貧困移民家庭、天賦異稟的藝術家, 走進知名學府,邂逅神祕富裕的室友,自此一步步墜入一場無聲的操控遊戲。 他以為找到了知己,卻遇上一生的劫難── ---- 靈感取材自真實犯罪人物克拉克.洛克斐勒(Clark Rockefeller)與亞當.惠勒(Adam Wheeler),令人欲罷不能,在優雅華麗的表象下,藏著一場緩慢燃燒、直至失控的深淵之火。   克里斯多弗.「亞特拉斯」.諾沃特尼,出身捷克裔勞工家庭,是個在艱困環境中長大的天才畫家,憑藉才華拿到全額獎學金進入哈佛。他單純、敏感,對新世界懷抱敬畏,也對室友盧西安的從容自信深深著迷。  盧西安.亞歷山大.歐西尼─盧梭出身歐洲外交世家,金髮、英俊,是個煥發魅力、遊走於各種社交場域的貴公子。他慷慨地打開菁英世界的大門,邀請亞特拉斯參與無盡的奢華宴會與上流社交圈。起初只是一點點妥協、一點點模仿,亞特拉斯逐漸改變自己,只為更接近那道耀眼的光。  一邊是努力換來的機會,一邊是與生俱來的特權。  在這裡,並不是每個人都在同一場比賽裡。  當亞特拉斯無力負擔這樣的生活方式時,盧西安提出一個「藝術計畫」──只要稍微動點手腳,亞特拉斯的畫就能搖身一變,成為價值連城的「名家作品」。他說服亞特拉斯進行藝術仿作,聲音輕柔而肯定,像是為他指引一條命定的道路。  然而,盧西安的魅力背後,藏著更陰沉、扭曲的祕密。他的行為愈發不可預測,亞特拉斯也因此陷入一連串無法回頭的困局!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天使之糧(中文版加贈佩蒂·史密斯給讀者的親筆信及扉頁印簽)

新經典文化 出版
2025/11/05 出版

「他們的善舉,是我生命中無瑕的記憶,我的天使之糧。」──佩蒂.史密斯《只是孩子》出版15年後、慶祝《滾石雜誌》百大搖滾專輯《群馬》發行50周年紀念龐克教母佩蒂.史密斯感人肺腑的全新深情自傳中文版與英文版 同步上市──隨書附佩蒂•史密斯手寫親筆信及扉頁印簽──風格獨樹、真摯無私的「龐克教母」,用音樂躋身搖滾名人堂、用文字榮獲美國國家書卷獎肯定,她的故事,啟發無數人勇敢追夢。讓流行音樂天后泰勒絲寫詞對她致意,讓巴布.狄倫邀她出席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代他受賞。首部回憶錄《只是孩子》中,佩蒂記下她與Robert Mapplethorpe的青春羈絆及藝術生涯;《時光列車》裡,她聚焦《群馬》專輯爆紅後40年的人生及失去至親後的艱難。新書《天使之糧》,她另闢路徑追溯自己的文化啟蒙──韓波及巴布.狄倫,刻畫閱讀與聆聽帶給她的改變,細訴生命中的起落、家庭生活與創作的歷程,到最後她如何透過旅行與書寫尋找到自我。關於本書「我花了十年寫成此書,記下那些美麗與哀愁的時光,但願人們從中能有所獲。」──佩蒂.史密斯 她形容想像力是:「思想的護身符,遠比飛毯或隱形斗篷更加強大。」 她寫愛情:「愛的神祕與殘酷正是如此,它將人從熟悉的世界中抽離。」 她寫婚姻:「夫妻生活平淡無奇,之於我們,卻是完滿的人生。」 她感謝母愛:「沒有任何劑量的盤尼西林和祈禱文,比得上母親的慈愛。」 她思念父親:「我在越南水道無聲的轉輪、柬埔寨森林的寺廟中,感覺到他。」 她突破性別框架:「我不想當男孩,更不想當淑女,我只想做自己。」 她坦言面臨人生轉變的掙扎:「捨棄珍惜的事物才能繼續成長。我曾拋棄信仰,甚至放棄一個孩子。」佩蒂在新書優美又深情地寫出那些人生中的「天使之糧」──普契尼的音樂和母親的悉心呵護,使她熬過流感;母親送給她的書,成為重要精神滋養;父親送她腳踏車作為十歲禮物,並帶家人去藝術博物館,畢卡索的作品因此啟蒙了她;十九歲未婚懷孕,弟弟陶德為她擋下屈辱……她離家闖蕩紐約,與羅柏.梅普索普成為靈魂伴侶;她在雀兒喜飯店結識各路藝術家,與詩人籌組樂隊;巴布.狄倫和韓波的詩作是她仰慕的典範;書店老闆幫她出詩集、舉辦首度畫展;山姆.謝帕德鼓勵她找樂手合作;她找到尊重她創作的唱片公司;摔落舞臺重傷,在親友熱心照料之下,她得以順利復健。踏入婚姻後,她和摯愛弗雷德收購小船,與愛貓、子女共組家庭。豈料,摯友、丈夫與弟弟相繼離世,在布魯斯.史普林斯汀、麥可.史戴普等人的幫助下,她開始漫長的療傷歷程;在柏林,她偶遇達賴喇嘛,治癒了她的內疚;為了完成答應羅柏的《只是孩子》,她帶著書稿四處旅行。晚年,她和妹妹進行基因檢測,證實兩人是同母異父的姊妹。透過新相認的親人,她終於找到生父的真實身分,再次、徹底地認識自己……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只是孩子 15周年紀念版

新經典文化 出版
2025/11/05 出版

慶祝搖滾經典《群馬HORSES》發行50周年2010年美國國家書卷獎作品《只是孩子》15周年 改版上市「我們會怎麼樣呢?」佩蒂問。「我們會永遠在一起。」羅柏答。這是關於一個女孩和一個男孩,在紐約從相遇到相愛,從日日掙扎、絕不放棄到各自勇敢站上屬於自己傳奇舞台的真實故事。龐克教母佩蒂.史密斯獻給人生摯愛、創作伴侶之書也是她向純真熱情的70年代紐約致敬之書誠致、純淨、充滿悸動人心的力量「這本書可能是描寫1970年代紐約最引人入勝的一本。」── 杜娃.黎波(流行歌手Dua Lipa)「這是我讀過最棒的東西。」-—唐‧愛默斯(名主持人Don Imus)「本書如此誠摯,如此純淨,真是一本悸動人心之書。」──瓊蒂蒂.安(《奇想之年》作者)「她的確寫出了一本擔得起那夢想的,美麗不可方物的書。」--馬世芳(作家、金鐘主持人)「佩蒂‧史密斯給了我們這本詩般的傑作,本書像是個特別的邀請,由她帶領我們進入從未被開啟的歲月寶盒。」──強尼.戴普(知名演員)「她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有原創力的詩人、歌手、畫家,但她也曾是在生活餬口與藝術創作間掙扎的未婚媽媽、餐館女服務生和書店職員。」--林維甫(搖滾樂迷)2010年美國國家書卷獎《出版人周報》年度十大好書《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村聲雜誌》年度最佳出版品《People雜誌》年度十大好書故事簡介:1989年3月9日,佩蒂‧史密斯(Patti Smith)的終生好友也是曾經的愛人羅柏‧梅普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走了,佩蒂在好友臨終前,答應他有一天要寫下兩人二十歲在紐約相識相戀並投身創作,掀起時代風雲的故事。  但失落的疼痛,讓佩蒂難以下筆。她停頓了十年。2000年,佩蒂終於提筆開始寫,整本書開始於兩人愛的故事,結束於生死道別。全書也是向六○年代七○年代的紐約文化致敬,在那裡,在那個充斥富人、窮漢、騙子及壞人的大雜燴城市裡,兩個年輕藝術家,像童話故事裡的孩子一樣在紐約受磨難並成長,她們攜手走向成名,走向創作的巔峰。2010年1月,歷經二十年的跋涉,本書終於出版。立即橫掃全美排行榜,包括紐約時報、出版者周刊、獨立書商協會、波士頓環球報、北加州獨立書商協會、今日美國報、丹佛郵報、洛杉磯時報、華爾街日報等。這位搖滾龐克教母佩蒂史密斯這回用文字,寫出純真追求者的內心,正如她在書末所說:我把我們的故事說出來,完成我的承諾。這不是一個成名或賺錢的故事,它是我們的人生、藝術、青春掙扎、希望與夢想的完整呈現。《只是孩子》是身兼作家、詩人、搖滾歌手和藝術家的傳奇人物佩蒂‧史密斯首部回憶錄,評論家和讀者一致推崇本書是繼2004年巴布.狄倫《搖滾記》之後最偉大的搖滾歌手回憶錄。本書內附佩蒂‧史密斯及羅柏‧梅普索普的珍貴攝影及創作照片。更多媒體好評:這本書對60年代末70年代初那紐約作了讓人著迷沉醉的描述,這是至今那一代人都沒寫出來過的故事。-—《紐約時報》2010年度十大好書史密斯寫出了本美麗動人的情書獻給她一生的朋友羅柏,以紀念這段為藝術與寫作燃燒出生命熱情的情誼。作者對羅柏優美的歌頌,赤裸地呈現了這位攝影師生命與創作內飽含的混亂與創意。-—《出版人周報》年度十大好書閱讀搖滾巨星史密斯對她與攝影家羅柏間的描寫,彷彿看見命運。那命中注定的相遇,並牽引她們走向各自才華的展現,離奇卻引人入勝。-—《People雜誌》2010年十大好書書中遍布發光發熱的字句,比所有佩蒂‧史密斯的詩作或歌曲都發人深省。這本浪漫的青春回憶也展示了她與攝影師羅柏早年在事業上是如何地率直真切。-—《村聲雜誌》2010年年度最佳出版品這本書引人入勝地寫出了60年代到70年代波希米亞風的紐約。-—《紐約時報》書評這世界終於有正義了。這是我聽到這本光芒四射的回憶錄《只是孩子》拿下國家書卷獎時,腦海裡第一個念頭。-—《NPR雜誌》Maureen Corrigan年度選書《只是孩子》說出了即使是最天才橫溢的藝術家內心無止盡的恐懼與不安,也寫出了這樣的人對美的敬仰與內心的良善。-—《今日美國》史密斯對她與梅普索普的早年創作生涯的描寫充滿激切、如咒語讓人沉迷,卻毫不雜亂失序。-—《奧勒岡報》那已經消逝的波希米亞生活,讀來讓人心碎、又充滿甜美回憶。就像史密斯當年從集體藝術運動中,以一個藝術家之姿躍上舞台,這一次她再以獨樹一幟的聲音將搖滾回憶轉成了真正的文學作品。—-《波士頓環球報》這本書提醒了我們純真、烏托邦理想、美及反抗都是對人類發展歷程起着啟蒙作用的引導。作者透過書寫出整個時代的共同記憶,毫無閃躲與退怯。引領我們從那過去照見今日,走向未來。-—《時代雜誌》Michael Stipe

79 特價34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她的身體與其它派對〔文庫本〕

啟明  出版
2025/11/01 出版

「我們某種程度都身處於自己的恐怖故事中。」八個短篇小說,關於女人在性、權力、愉悅、疼痛與自我厭惡中的掙扎★ 2025 繁體中文暢銷文庫化全新審訂版★ 2022 OPENBOOK 好書獎年度翻譯書★ 2017 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 2017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芝加哥先鋒報、波士頓環球報、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歐普拉雜誌、ELLE、巴黎評論??年度最佳讀物!為丈夫奉獻生命的妻子;  以列清單應對末日降臨的倖存者;  留戀於前任回憶的受虐者;  每晚被鈴鐺眼冤魂騷擾的刑警;  發現洋裝禁錮著女人靈魂的銷售員;  美食當前卻只能吃八口的母親;  自願當閣樓上的瘋女人的小說家;  總是聽見A片中不存在音軌的女人??本書由八篇短篇小說組成,關於女人在性、權力、愉悅、疼痛與自我厭惡中的掙扎。馬查多借用超現實手法、童話故事、都市傳說的語彙,將父權結構之下女性的身體經驗鎔鑄其中--如實呈現了女人被規訓、被消音、內化厭女與投降屈從的一面。國內外好評推薦 「超現實元素的設計不俗,且與現實議題的元素巧妙互補,在『意義的重』與『奇想的輕』之間找到精妙的平衡點。」--2019 Openbook 年度好書 評審推薦語 作家 李奕樵 「除了性與性別議題外,更重要的是展現女兒對尋母(不遂)的衝突,以及如何在危難世界中協商愛。」--OKAPI專業作家書評 翁智琦 「遊走於奇幻、童話與寫實之間,充滿挑戰與想像,請小心服用。」--***選書 「馬查多以鮮明而實驗性的視角呈現女性爭取自主的掙扎,令人震撼。」--紐約客 「馬查多筆下微微傾斜的世界,與我們所處的現實遙相呼應。既令人愉悅,又發人深省,並深深打動人心。」--出版者週刊 「馬查多為女性的種種經驗留出了空間:被性別歧視的傷痕、愛與被愛的掙扎、身體與精神的創傷、為人母的矛盾與恐懼,以及對自我身體的複雜情感??《她的身體與其他派對》不僅是一場令人興奮的閱讀體驗,也是對女性生命的重要而有力的探索。」--浪達文學評論 「馬查多的高明之處在於揭示這些『集體故事』的共通核心,探討它們深植於女性經驗的歷史根源,以及它們如何如雨滴般匯入同一池水。同時,她也挑戰讀者對故事的慣常詮釋。」--衛報 「馬查多特別擅於從極為熟悉的事物中挖掘出怪誕與不安??露出潛藏其中的資本主義與父權體系的威脅與剝削。最重要的是,她編織出一則又一則令人難以釋手的故事,那些敘事既詭異又犀利,逼迫讀者直視人性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自由日

時報文化  出版
2025/10/28 出版

曼布克獎《林肯在中陰》作者 喬治•桑德斯 短篇小說集 《時代》雜誌譽為英語世界當代最佳短篇小說作家 「桑德斯讓你生平初識小說為何物。」――《追風箏的孩子》作者卡勒德•胡賽尼 「你本來是誰?在你來這裡之前,你是什麼樣的人?」 穿透意念的囚籠,究竟,是誰繫縛了誰? 布克獎得主喬治•桑德斯繼《紐約時報》暢銷書《十二月十日》,再度推出短篇集,刻劃亂世的複雜萬象,直指權力、道德、正義等課題。 以文字譜寫旋律,以對白構築空間。 跳躍繽紛的多重音律書寫,呈現殘酷荒誕、詭譎駭人的故事。有迫害也有革命、有懸念也有希望、有人心也有人性。挑戰權力、道德、正義的框架與束縛,戲謔人間百態,撼動神魂,極具顛覆性,直指社會體制與百轉人心所交會而成的幽微境地。 九篇小說 九篇樂章 一部在自由邊際 穿梭 盤旋 的奇幻組曲 〈自由日〉被圈禁的講者奴隸,忘卻本來身世。解放與殺戮、虛幻與真實,人心,是最殘酷的戰場。 〈莽媽〉一個寫作不輟的家庭主婦,為孩子展開無差別的報仇,還能有償還與救贖的可能嗎? 〈情書〉面對極權體制的邪惡,標準,不會只有一個。 〈職場心計〉偷竊公物、告狀汙衊、蹺班偷情、恐嚇勒索。歡迎來到現實世界。 〈麻雀〉麻雀是如何變成鳳凰的?只需要一句好話。 〈鬼結界〉一座以地獄為主題的地底遊樂園,一群扮鬼的人們等待著永遠不存在的遊客們。 〈母親節〉兩個年老的女人,糾葛一生,而她們愛上的男人早已死去。 〈艾略特‧史賓賽〉一群流浪漢,被消除記憶,被設定成走上街頭抗議的政治傀儡。 〈我的房子〉得不到心儀房子的幻滅之情與躲不過的生命黃昏。 年度好書―― 《紐約時報書評》、《紐約客》、《歐普拉日報》、《美國國家公共電台》、《時代》、《今日美國》、《衛報》、《時尚先生》、《新聞週刊》、《柯克斯書評》、《書單》、《圖書館雜誌》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