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文庫版)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散文.包括學而、為政、八佾、里仁、公冶長、雍也、述而、泰伯、子罕、鄉黨、先進、顏淵、子路、憲問、衛靈公、季氏、陽貨、微子、子張、堯曰,共二十篇,合計12700字。《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典籍,不是孔子親自編撰,也非某一個弟子所編,而是孔子死後,弟子們把他平日的言行記錄收集起來,整理編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論,也有弟子們的自相問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據的經典。 孔子精通禮、樂、射、禦、書、數等「六藝」,主張為政以德,反對以政、刑強迫人民服從。孔子所謂「禮」,其核心是「正名」,他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孔子主張「仁」,包仁者愛人、克已復禮為仁、任者人道;孔子的「殺身成仁」與孟子的「捨生取義」,對後世志士仁人的影響極為深遠。孔子也是我國第一個主張「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南宋朱熹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為四書。到了明清兩朝,規定科舉考試中,八股文的題目,必須從四書中選取,而且要「代聖人立言」,當時的讀書人都把《論語》奉為「聖典」,背得滾瓜爛熟。 如今人們早已不是為了考試而讀《論語》,這是一本智者的語錄,有許多智慧的語言。《人人讀經典》系列秉持做好書、讀好書的基本理念,盼讀者開卷展讀,增智慧,別煩惱。內容均加注音、新式標點,注釋簡明易懂,版面配置清爽。採用文庫尺寸攜帶方便,希望您能享受隨身閱讀的樂趣;選用軟皮精裝,防油防汙,細緻的觸感讓您愛不釋手,易於收納保存。 本書特色 《人人讀經典》系列,閱讀輕享受。 輕,好攜帶&& 國內文庫版最大突破,使用進口日本文庫專用紙。讓厚重的經典變輕薄,讓閱讀不再是壓力。 小,好掌握&& 口袋型尺寸一手可掌握,方便攜帶。 新,好閱讀&& 打破傳統思維,內容段落分明,如編劇一般對話精彩而豐富。讓古典文學走入現代,不再高不可攀。
大人的詩塾:「有些心情,長大才懂」的古詩詞筆記
小孩上小學之後,就脫離文盲階段了。有一天,作者翻開小學課本、看著生字,突然聯想起相關的詩詞,「乾脆來教小孩念古詩詞吧!」但是……仔細考察才發現,古詩詞超級不適合小學生閱讀!你知道蓮花、秋千都很危險嗎?(詩詞中出現這兩樣,都在招蜂引蝶)你知道蕙質蘭心、青梅竹馬、花前月下都不是好詞嗎?(結局通常都是苦戀)果然「有些心情,長大才懂」!作者旁徵博引了數百首古詩詞,只為了寫出一本──(X)替所有爸爸寫給女兒的詩詞情書(○)替女兒擋掉所有壞東西的說明書病酒、苦戀、仕途失意、嘆老傷春又悲秋、雁過也悽悽慘慘戚戚……小孩子才背詩詞,大人活在詩詞裡!作者以淺顯幽默的方式,在日常生活的場景中,用嚴謹(爸爸視角)的寫作態度,與所有大人分享他的古詩詞閱讀筆記。教養小孩,真是有重重關卡。首先 #名字是給妳的第一個禮物,然後又期望小孩 #永不寂寞,漸漸長大了,又認為 #有些成語把拔懂就好……同時當個小孩眼中的大人,以及社會中的大人,我們每個人都有百轉千迴內心戲。幸好,我們都能在古詩詞中得到情(ㄑㄧㄢˊ)感(ㄐㄩ)共(ㄓ)鳴(ㄐㄧㄢˋ)。【專文推薦】傅月庵(資深編輯人、作家):東西方傳統在在說明了一件事:詩是一種教養,沒有詩的人生稱不上圓滿。讀詩有益於人生,為人師長父母的,於此當無疑義。倒是「怎樣教詩?如何談詩?」是個問題。舊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那種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讀(背)了再說的方式,顯然已不合時代需要。然則,你要如何讓你的孩子,讀讀詩呢?──「不用教,只要陪;不用講,只要聊」,有心陪卻不知從何聊起?有心聊卻不知如何陪?找不到敲門磚的你,就從這本讀起吧!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我覺得相對其他的國學導讀、課本延伸補充的古文書,《大人的詩塾》非常符合新課綱所謂「閱讀素養」的精神。而對於離開學校日久的成人來說,它深入淺出卻又不減知識含金量,紮實而系統地介紹了這些唐宋詩詞,談典故,引詩話,述本事。因此我樂於推薦給各年齡的朋友們,一同領略古典詩詞的含蓄、靜態與幽微。【詩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丁名慶(《幼獅文藝》主編)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談情說愛,古人超有哏》作者)敏鎬(「敏鎬的黑特事務所」所長/《人生自古誰不廢》作者)陳安儀(閱讀寫作老師)番紅花(作家)厭世國文老師(《厭世廢文觀止》作者)劉中薇(作家/編劇)劉定綱(奇異果文創創意總監/師大台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蘇東坡選集(三版):人人讀經典17(文庫版)
★「人人讀經典系列」熱門詩文集 ★第三版修訂新增篇幅、注音 蘇軾為北宋著名文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從小讀書興趣廣泛,善於會通,以儒學為主體,輔以道、佛,從二十歲中舉到四十四歲之間,仕途雖有波折,但問題不大,直到王安石變法,才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反對變法讓他飽受排擠、打壓,因烏臺詩案被囚禁了一百多天後,更讓他蒙受打擊,盡嘗世態炎涼,之後仕途不斷的貶謫、挫折,卻讓他在文學創作上顯得更加從容淡定,超脫豁達,蘇軾一生在政治經歷的大起大落,成就他文學創作中的輝煌。 《人人讀經典》系列為紀念這位宋代大文豪,特選編《蘇東坡選集》。其中以編年分章,每一章先導讀蘇軾於該時期的經歷,繼而選編其知名文賦、隨筆、題跋、詩詞、書簡等,有了時代背景的烘托,這些作品更耐人咀嚼。每篇詩文除正文外,另加注音、註釋,力求簡明準確,以饗讀者大眾。【系列特色】 《人人讀經典》系列,閱讀輕享受 小,好掌握 口袋型尺寸,方便攜帶翻閱。 輕,好攜帶 讓厚重的經典變輕薄,讓閱讀不再是壓力。 新,好閱讀 因應時代變化,新選新編,涵養讀者品味,為古典文學續命。
漫畫國學常識關鍵字:為思想盛宴加點笑料,治好你的國學營養不良症
▌這本課外讀物不一樣 ▌四書五經|書法藝術|易經八卦|佛教般若九州華夏│天干地支│科舉選才│建安風骨│世外桃源……終於能笑著讀懂這些常看到卻沒真明白的國學常識讀好國文、中國歷史,就靠這本打基礎!用漫畫為思想盛宴加點笑料解決大家的國學營養不良症▌漫畫讀本形式,解決你打開課本就秒睡的毛病!孔子是如何把「五經」盤紅的?古代讀書人為什麼狂讀這些書?易經不只是占卜用書,更是哲學專著?一套符號竟能解釋全宇宙?佛教裡的「般若」到底是什麼?九個州憑什麼代表中國?農曆年蘊含著中國人什麼樣的情感寄託?科舉制度如何把讀書人都磨成了玻璃心?王朝的小船為何說翻就翻?古人有哪些富民的好辦法?曹操的文學天團為什麼群星璀璨?陶淵明的名篇中,藏有哪些歷史密碼?漢字書寫如何成為一門藝術?各朝各代有哪些厲害的書法家?如何欣賞書法?▌換句現代梗話,以此類比超好記破解深不見底的博大精深,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現代梗話類比,一點就通。例如:˙「九州華夏」篇,以《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魔戒》中的奇幻大陸為例,同理解釋中國上古地理概念。˙「佛教『般若』」篇,以金庸小說中的少林「般若掌」,解釋「般若」的本來意義。˙「易經八卦」篇,用股市的牛市、熊市來比喻《周易》中「否極泰來」的哲學思想。˙「四書五經」篇中,用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華山派氣宗、劍宗的對立,來比喻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的爭鳴,既形象又貼切。▌精選最基礎代表關鍵字,幫頭腦內建國學發展脈絡中華文化包含哲學、宗教、歷史、地理、文學、藝術、醫學、術數、傳統技藝等領域。本書所選術語涉及各個重要領域,而且都是各領域最具基礎性和代表性的語詞及命題,特別是那些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四書五經」是經學思想最主要的研究對象˙「易經八卦」是中國哲學的重要源頭˙「般若」是大乘佛教的基礎理論˙「九州」是中國最早的地理概念之一˙「科舉」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官員選拔制度˙「書法」的筆墨造型是中國美術的基礎另外,每個基礎術語又帶出數個相關術語,從而形成具有邏輯關係的術語群。一篇漫畫往往是對一個術語群的發揮。比如「書法藝術」,既介紹漢字書體發展的術語,如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也包含了關於書法創作理論的術語,如「書者,散也」;還有評價、鑑賞書法的術語,像「尊碑貶帖」、「識書之道」等。透過術語群,勾勒出中國書法的發展脈絡。本書包含「四書五經」、「科舉選才」、「年與紀年」、「載舟覆舟」、「建安風骨」、「書法藝術」等12篇內容,每篇文章深入解讀一個中華文化的核心術語及相關術語群,伸手不見底的博大精深,到底內容為何?以漫畫形式化繁為簡,讓你讀懂關鍵,認識歷史文化知識及背後豐富的思想內涵。
當代論語選讀
◎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主要記錄在《論語》中。◎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兩千多年來,時空環境截然不同,為順應時代,作者選擇適合當代中國人需要的《論語》內容,簡單加以注釋,並譯成白話文。從書中可以看出孔子超凡入聖的智慧,溫故知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半部《論語》治天下,孔子的話,置於今日,仍是金科玉律,重讀《論語》,除了個人,國家社會政治也會受益匪淺——「君子寬容而不結黨營私,小人結黨營私而不寬容。」「用政令治理百姓,用刑罰使他們整齊劃一,人民只會避免觸犯刑罰,可是沒有羞恥心。用道德治理百姓,用禮節約束他們,人民有羞恥心,而且人格端正。」魯哀公問:「怎樣才能使百姓服從?」孔子說:「用正直的人,不用邪惡的人,百姓就服從。用邪惡的人,不用正直的人,百姓就不服從。」◎代理經銷:白象文化更多精彩內容請見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6032.pdf
讀懂古人的痛,就能跳過現代的坑:史上最潮的國學經典
★會考學測出題方式越來越新穎,讀透課文背後的故事才能活用解題得分!本書用最潮的網路用語及角度重新詮釋國學奧妙,精闢說書讓你拍案叫絕,隨手皆可應用! ★詩詞歌賦都是古人的人生經歷與智慧,以古鑑今,讀通古文才能通透人生使用方式! & 白居易是癡情暖男也是厭世社畜;學霸蘇軾超迷星座又愛嘴老闆; 〈諫逐客書〉是地表最強「非自願離職書」;元稹與白居易堪稱大唐好基友…… 古文裡多得是職場高級酸,多得是同儕互爭兩相厭。 以古文為鑑,照亮的不僅是國文成績,更是你的人生! & 國文讀的不只是字詞音律,更是文學背後所透露抒發的人生。作者出身清大中文系,曾任網站主編,以活潑現代的觀點切入,用幽默口語說書,讓古文與國學常識變得生動可親,更把文字沒寫出的時代背景與幽微心境一一闡明,帶著讀者穿越古代,和古人交朋友,聊心事。 歷史不斷重演,你有的喜怒哀樂古人一樣也沒少。讀通古文不光能轉化為考試分數,更是讓古人摔過的跤、流過的淚,陪伴你、教會你,照亮人生的路。 本書以官場與職場、愛情、親情與友情、人生態度四個面向切入,以杜甫、李白、白居易、蘇軾等數十位眾所熟知的古人故事為引,並於每篇文末附上「詞語百寶袋」與「國學小常識」小單元,兼具趣味與知識性,是國文分數大補帖,更是透過歷史所學到的人生使用手冊。 &
厭世說新語【圖章親簽版+「寧作我」勇者首刷限量貼紙】:天生我材必有用,勇者不必鬥惡龍
◆限量雙重,收藏度double! 雙重限量好康,想要擁有,動作真的要很快! 【限量一】特製「厭世の勇者」圖章扉頁+作者親簽「寧作我」, 提醒大家:別迷失在與他人的比較中,只有你最懂自己要什麼! 【限量二】首刷附贈「寧作我」勇者貼紙, 精選書中金句,讓勇者精神伴你征戰四方,必須珍藏! 單張尺寸:12.6 × 6.4公分,全彩印刷。 ◎睽違一年半有餘,那個厭世的男人再度回來了! 厭世國文老師最新作品,翻開古典筆記小說經典《世說新語》, 以現代眼光解析六朝「勇者」們的生存之道, 為你展現跨越人生難題的各種可能!(當然也有可能完美卡住) ◎魏晉不只有美男,還有滿地的勇者? 政治上刀光劍影,文化上爛若披錦, 而在奔放曠達、縱情瀟灑之外, 還有各種為了生存、戰鬥與逃跑的努力。 他們,都是不折不扣的「勇者」! 誰說勇者只能拿起寶劍、斬殺魔王? 60項人生法則,60個因時制宜的思考與選擇, 以現代眼光解析古代「勇者」們的多重生存法則, 助你在紛雜年代裡活出自我本色! ▍機會出現時,除了要準備好,還要懂得斷捨離!──前強盜頭子戴淵表示。 ▍工作無聊又沒成就感?還不快逃!──為了喝酒而應徵工作的阮籍表示。 ▍好人不是誰都能當,好心也有可能壞了事!──擔心新婚女兒的趙姬表示。 ▍站不上既有的擂臺,乾脆自己開一個!──超羨慕潘安的左思表示。 ▍抗拒未知和改變,只會讓安穩與熟悉越來越遠……──討厭穿新衣的桓沖表示。 那是一個很多酒鬼、帥哥和怪人的時代,也是許多人努力用各種姿勢生存、戰鬥與逃跑,用自己的方式當個「勇者」的時代。有些人渴望回到過往的秩序;有些人選擇衝撞僵固的傳統價值,企圖鬆動外在框架的束縛;更有些人看見現實中的種種不可為,努力訓練各種閃躲技能,保命為上。一如現在的我們,時刻都在面臨各種衝突、矛盾與不確定。 60項人生法則,60種因時制宜的思考與決定,幫助我們看見過去的人們如何選擇或放棄,如何決定起身對抗或乾脆躺平;並透過他們的故事觀照自身、激發新的思考與創造──面對真實的自己,你也可以是勇者。 世界太喧囂,有些勇者法則你該知道! ★真正愛你的人,不會為了愛你,讓你失去飛行的能力,而會給你自由與祝福。 ★禮貌是留給尊重自己的人。遇到那些不願意好好對待他人的人,所有禮貌會被當成懦弱。 ★無法控制事情,但可以控制表情;無法改變心情,但可以改變心態。 ★聰明人最常犯的錯誤是:忘記天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失去優勢。 ★知道自己犯下一個錯誤,錯誤便不再是錯誤;承認自己犯下一個錯誤,錯誤便能成為一次學習。 ★成熟的友誼,是接受對方原本的模樣,並相信自己也有令人欣賞的特質。 ★或許有人會嘲笑你的失敗、嫉妒你的成就,甚至你常活在別人的比較裡,或想努力融入群體裡。但希望你記得:你認識自己最久,你最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 ★情緒就像飢餓一樣,引導我們尋找能滿足內在心靈的東西,進而與他人產生真實的連結。 &
古詩十九首釋
詩是精粹的語言,,暗示是它的生命。 因為是「粹的」,便比散文需要更多的思索,更多的吟味;許多人覺得詩難懂,便是為此。 全書只選了《古詩十九首》有兩個緣由: 1.十九首是最古老的五言古典詩,在三百篇之外,這十九首是最重要的代表。直到六朝,五言詩及詩論都以這類古詩為標準、為正宗。十九首影響之大,由此可知。 2.十九首既是詩的古典,注解的人很多,其中以李善注最謹慎、最切合原詩的詩意剖析。古詩原本不少,梁昭明太子蕭統主編的《文選》卻只選了十九首,讓這十九首成了古典;十九首以外的古詩,流傳到後世的就有限了。 本書為朱自清就《古詩十九首》做的選讀與分析,包括〈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釆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等詩。 這十九首古詩沒有作者,但並不是民間作品,而是文人仿樂府作的,題材包括民間生活百態,如人生無常、及時行樂、離別、相思、客愁等。十九首詩中常用典故,正是文人的色彩與自然的民間味,值得你細細品味。 &
理想的讀本:國文 5
《理想的讀本》從先秦至清末,縱貫數千年的經典詩詞中,優選諸子百家文章與傳世古詩詞,以及當代文學作為理想中的國文讀本。由懷抱經典傳承使命的「一爐香」策畫編輯出版,財團法人漢光教育基金會贊助,共同推出《理想的讀本》;邀請多位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系主任;以及各大學名家教授及文學院院長等共同執筆書寫。 & 執筆教授們以使命情懷投入,並以博古貫今的才學,爬疏經典文脈,文章處處用心;教授們透過一次次的文章討論會,相互間無私地品評修正文稿,反覆修訂補充,詮釋深入,篇篇文章皆令人擊節讚賞;務求將絕學貢獻給青年學子,厚植新世代的文學底蘊。 & 我們懷抱希慕聖賢的心取道經典,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寶山中尋寶,《理想的讀本》六冊系列的選文,以高中六個學期的國文為主軸;每一冊課文,十篇文言文,五篇白話文;書寫體例以作者出處,課文與注釋,作為青年學子的閱讀基礎;範文賞析則是文學思想精髓所在,教授們以深湛的功力,將經典文學條分縷晰,詮釋文學之美;延伸閱讀以語言萬花筒型態開展,以古為今用,跨越時空,古今相映。體例安排由淺入深,希冀成為學生、老師、家長、及不同年齡層跨代閱讀國學經典與當代文學的「理想讀本」。 & 執筆教授們以生命書寫文章,以彩筆呈現的文學盛筵,讓我們品讀到聖哲建構士群生命的基調;詩人心靈裏的人文精神;讓我們從古典詩文中品讀出鳶飛魚躍、萬紫千紅的繽紛生機;以及「猛志逸四海」的豪情,「大濟於蒼生」的壯志;篇篇文章閃耀著艮古洞察宇宙規律的智慧光芒。 & 令人神往的桃花源,是普世追尋的理想國;在文學的精神世界,《理想的讀本》是我們希冀為跨世代構築文學桃花源的一種嘗試。
圖解詩經(國家圖書館珍藏,清代最美圖繪本《詩經圖譜慧解》新編版)
罕見傳世《詩經》圖繪珍本,國家圖書館珍藏善本 重量級經典繪本,首度問世! 收錄91幅彩圖,描摹《詩經》中的生活與情感,極具珍賞與收藏價值! 特邀前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呂珍玉導讀及釋義,重現圖文意境 以最溫柔的深情,描繪最動人的情感! ˙坊間詢問度最高的《詩經》版本,清代精緻繪本終於出版! ˙重新復刻國家圖書館珍藏手抄本,並採用裸背線裝,還原古籍最真實的樣貌! 本書源於國家圖書館珍藏之清代彩繪本《詩經圖譜慧解》,是清康熙年間高儕鶴的親筆手稿,其將305篇加以注解,並親繪圖譜90餘幅,為多年積累而來的心血力作。高儕鶴在著書期間,歷經無數次重寫、重校、重錄、重摹,現行版本仍有過半尚未著色,可知非最後定本,足見其撰述的審慎態度。 而高氏手抄本今除國圖珍藏外,僅見於北京中國國家圖館,在此之前多為複印版本,圖繪影印模糊,且未收錄釋義,對於高氏為何作此書、書寫背景等,皆一無所知,更見此本的清晰精美。而本書中,作者根據詩句意象繪圖,不論墨描或彩繪,凡山水、松石、花鳥皆秀逸精緻,筆觸淡雅,充分呈現文人畫風。 ˙《詩經》如同百科全書,讀詩即可一窺古人生活面貌 《詩經》是最早的詩歌總集,當中包括了五百多年間不同作者、不同體裁、不同題材的作品,可分為史詩、祭祀詩、宴飲詩、政治詩、農事詩、行役詩、思婦詩、愛情詩、婚姻詩和親情詩等多個類型,如實反映周人生活和思想。 為幫助讀者閱讀,特邀長期研究《詩經》的呂珍玉教授為本書導讀及釋義,俾彰顯高書以畫闡詩風華,並以現代出版技術重新包裝,賦予傳世珍寶全新面貌。 本書特色 1.以現代技術重新包裝,裝幀則採用裸背線裝,極具收藏價值。 2.收錄90餘幅手繪彩圖,畫工精細淡雅,堪稱「古代的大人繪本」。 3.為配合內容,特邀知名學者釋義圖文,重現圖中詩意。
新編唐詩三百首(新版)
本書共分六卷,按照詩體分卷 & 每則詩均有簡明作法說明、淺顯注釋與優美語譯,疑難字詞均有注音,透過深入淺出的剖析,引領讀者悠遊於詩海之中,享受中國經典詩詞之美。 & 卷一:五言古詩,例如:李白的〈月下獨酌〉,瀟灑之情溢於言表,別有寄懷。 卷二:七言古詩, 比如:白居易的〈長恨歌〉,描寫唐明皇與楊貴妃的著名故事。 卷三:五言律詩,例如:杜甫的〈春望〉,憂國憂民之情顯現於筆墨行文間。 卷四:七言律詩,比如:崔顥的〈黃鶴樓〉,述景引鄉愁的千古絕唱之作。 卷五:五言絕句,例如:孟浩然的〈春曉〉,白描春晨之景,尤為傳神。 卷六:七言絕句,比如:張繼的〈楓橋夜泊〉,藉寫景烘托客旅半夜不眠的愁緒。 樂府詩附在各詩體之後,穿插於唐詩諸體之間。 & 本書特色 & 蒐羅各期詩人代表作,情境悠然,流芳萬世 深入淺出,透過深入淺出的剖析,引領讀者悠遊詩海 走進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 & 詳細分析唐詩發展史,可分成初、盛、中、晚四期,歷代以來有過不少唐詩的選本,其中最膾炙人口的是清乾隆年間「蘅塘退士」所選輯的版本,實屬千古流芳之大成。 & 一、初唐:高祖武德元年~玄宗先天元年,約100年。 二、盛唐:玄宗開元元年~代宗永泰元年,約50年。 三、中唐:代宗大曆元年~文宗太和元年,約70年。 四、晚唐:文宗開成元年~昭宣宗天祐元年,約70年。 &
孟子(文庫版)
附《大學》《中庸》 & 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大師。元朝至順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之後就被人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其思想也與孔子思想合稱為「孔孟之道」。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代表作,也是儒家思想的經典代表作,主要記載了孟子周遊列國與君主論政的對話錄。內容共七篇,篇目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孟子》完成於戰國中後期,為語錄體,長篇大論,說理雄辯,和《論語》片言單辭的短章不同。《孟子》一書的地位一開始並沒有很高,到五代十國後蜀時,後蜀主孟昶命人楷書十一經刻石,盡依太和舊本,歷時八年才刻成。其中包括了《孟子》,這可能是《孟子》列入經書之始。後來宋太宗又翻刻了這十一經。到南宋孝宗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以孟子為孔子道統傳人,並成為「十三經」之一。明清時四書被列為科舉取士的教科書,《孟子》也成了讀書人必讀之書。 孟子主張法先王、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堅決反對不義之戰。孟子主張性善,認為不管是君王還是人民,聖人還是小人,在他們的天性中都存在著四種善端,即惻隱之心、羞恥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貫穿《孟子》全書的基本主張便是「仁義」。「仁」主要體現在政治上,他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只有施行「仁政」才能無敵於天下;「義」則是人行為選擇的最高標準。利義相比,應輕利取義,生死關頭,也要捨生取義。 《人人讀經典》系列秉持做好書、讀好書的基本理念,盼讀者開卷展讀,增智慧,別煩惱。內容均加注音、新式標點,注釋簡明易懂,版面配置清爽。採用文庫尺寸攜帶方便,希望您能享受隨身閱讀的樂趣;選用軟皮精裝,防油防汙,細緻的觸感讓您愛不釋手,易於收納保存。 本書特色 《人人讀經典》系列,閱讀輕享受。 輕,好攜帶&& 國內文庫版最大突破,使用進口日本文庫專用紙。讓厚重的經典變輕薄,讓閱讀不再是壓力。 小,好掌握&& 口袋型尺寸一手可掌握,方便攜帶。 新,好閱讀&& 打破傳統思維,內容段落分明,如編劇一般對話精彩而豐富。讓古典文學走入現代,不再高不可攀。
宋詞三百首
傳唱百年,名家注解,一本讀盡兩宋名家詞作,最受讀者喜愛的經典宋詞選本 宋詞柔美典雅、名家輩出,內容包羅萬象,不僅限於文人或士大夫的文字娛樂創作,或是兒女私情,更表述了當代人們的所見所感、所思所想。宋詞著作豐富,以《全宋詞》為例,收錄作品超過兩萬首,而尚有許多不見錄於一般選本的遺珠。 清末詞學大家朱祖謀考量詞作的體格、神致取法鄭玄據毛亨輯《毛詩》而作《毛詩正義》、根據厲鄂、查為仁箋注《絕妙好辭》為例引,選成《宋詞三百首》。其選詞標準清楚,講究渾成典雅,盡可能兼收各名家名篇,不持有門戶之見,同時也兼顧少為人所知的逸篇,共選錄詞家九十人,作品近三百首。 & 本書不僅一般讀者也能反覆賞玩、深入感受宋詞之美,研究宋詞者,得此書亦可窺宋詞之大境。 & 為便於讀者閱讀理解,本書輔以現代編排,參照歷代各家注釋、評箋,針對生僻與艱難詞彙製作簡潔易懂的注解,並輔以音譯,方便讀者能夠迅速理解,並能誦讀,以感受詞作的音律之美,加深閱讀記憶。
禮記全書
國學經典& 原味呈現 早在二千年前的周朝,禮就作為一種政治制度而確立了。 朱熹將《禮記》中的《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合稱「四書」,屬儒家十三經之一。 & 《周禮》與《儀禮》、《禮記》合稱三一禮,屬儒家經書的經典之作,代表了古代東方文化的精魂,流傳至今蓋兩千餘年,其影響至深至巨。統治者尊奉它們為治國安邦的法寶,士大夫以通經致用作為自己的終身抱負,平民百姓把它們當作修身處世的懿訓。 《禮記》,亦稱《小戴禮記》,傳統認為是由西漢時期的禮學博士戴聖編選成書的。全書四十九篇,約九萬字,是一部儒家關於禮學的論文集,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記述修身作人的準則等。實際上,《禮記》由多人撰寫,採自多種古籍遺說,內容極為龐雜,篇目編排也較零亂,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祭祀、文藝、日常生活、曆法、地理等諸多方面,幾乎包羅萬象,集中表現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學和倫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 本書原文以清朝孫希旦的《禮記集解》為底本,注釋和譯文廣泛參閱了近現代各種有影響的研究成果。由於《禮記》內容浩繁駁雜,由業師劉毓慶先生從中節選三十篇,三十篇中有的對整篇內容進行譯注。
最美是詞:四十帖溫潤生活的詞句,勾勒生命的幸福光景
引領古典詩詞現代化的散文名家琹涵 細膩詮釋從五代十國到清末,40首歷久彌新的絕妙好詞。 ◆穿梭古今,體會不同朝代的詞作之美 全書精選流芳千古的經典詞句,涵蓋李煜、李清照、蘇軾、辛棄疾、晏殊、晏幾道、秦觀、柳永、張先等不同年代的二十多位詞家,共四十闋詞作。作者閱讀詩詞多年,選詞橫跨五代十國的婉約派,到宋代蘇軾、辛棄疾的豪放派、元明清的遺珠佳作,信手拈來均是扣人心弦的名句。只選名句,是由於面對斯情斯景,驀然浮想聯翩、卻上心頭的,常是最為貼切的一兩句,如:「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說不出的心事,就讓古詞名句替你傾訴 琹涵將詞中意境結合現代人的日常生活體驗,以溫柔真摯的語言深刻描繪你我周遭的故事,引領讀者毫無隔閡的穿越到好詞的世界。一篇篇詠情感懷、寓意深遠的文章,讓歷代詞家作品如雨露活水般滋潤我們的生活,使古詞人的心事和現代人的心聲激盪出全新的火花。 ◆詞的真善美,提升了人生的眼界與境界 有人問要怎樣才能寫出優美的文字?琹涵認為:長年讀詩詞具有潛移默化之效,更可貴的是人生境界的帶領和提升。詩詞的閱讀是美學的開始,讓我們具有審美眼光,在尋常事物中也能尋覓出美的所在。這豐富了我們的心靈,當內在豐足了,就不會陷入外在無盡的需索。物質固然重要,但不會是唯一。名利固然引人欣羨,卻不應成為全力追逐的目標。世上還有更迷人的追求,例如理想和快樂、悲憫的不忍之心。詩詞更大的影響,是讓我們站在衣香鬢影間,即使粗衣布服也不覺得羞赧,心中自有丘壑。誦讀古詞,懷古思今,原來詞之美可以如此平易近人地熨貼我們的生命,勾勒出我們的幸福藍圖。 ◆琹涵說深心繫念都在詞 年少的時候,我有多麼喜歡詞,也是因為它太美了吧。 詞裡,隱藏著我的夢和心事。 有多少在人前無法啟齒的心思,我在詞裡默默尋覓著屬於自己的心情,那樣的共鳴,那樣的狂喜,多麼讓人難忘。 有如一朵荷,對著我神祕的微笑,彷彿在說:「噓,不可說!不可說!」 於是,年輕時候的我,常拿著詞卷坐在樹下、溪旁、窗前讀詞,偶爾飄落的黃葉,潺潺的溪流,天邊張望的雲朵,他們都曾聽過我朗朗的誦讀之聲吧? 感謝有這麼優美雋永的詞,豐富了我的心靈。 有多少深心繫念都在詞。 詞,一直是我心尖上那一朵小小的蓓蕾,沾著晨露,迎著風,我但願它能綻放出更大的驚喜,豐富也美麗了你我的人生。 ◆名句圈選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 讀這樣的詞,竟然覺得,那纏綿的心情,難道寫的不是自己嗎?傷痛的是:對方不是遠遊 未歸,而是永遠走出了自己的生命,是天涯不歸人! 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錢惟演〈木蘭花〉 人生的歲月說長也長,可是,沒有人能永遠一帆風順。無常,才是它真實的面貌。如果你 不曾經歷,毫無所覺,那我也只能說,是你太幸運了。 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定風波〉 安住的靈魂,背後是更多的愛。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張孝祥的〈西江月〉 一個人能夠曠達自適、怡然自樂,世俗的得失已不可能放在心上了,那麼何處不是桃源? 眼前都是好風好水好心情。 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辛棄疾〈鷓鴣天・送人〉 江湖固然多的是風波,可還不算是最為險惡的,人間心水的波瀾,才真正讓人步步艱難。 即使是在雨天裡,也可以想像陽光的溫煦。縱然是在冬日,也可以期待來年春暖花開的來到。 本書特色 ★&& &書中引用五代十國至宋元明清的雋永詞句,結合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導出做人處世的哲理,將古典詞句的智慧應用在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 ★&& &不同於以往琹涵出版的詞集,不限於宋代詞人的作品,文章中也非全首收錄,而只選摘詞名句,所選的都是傳誦千古的最美之詞。
論語解密
全新視角解讀論語, 不說大道理,而最實用的人生指南! 《論語》可以說是中國被閱讀次數最多、最有名,最重要的一本書了。何謂忠恕之道、何謂仁、何謂君子?《論語》其實不是八股的禮教規範,而是實用的人生指南。 在蔡志忠的詮釋中,一生在政事上不得意的孔子,並不是個一板一眼的老學究,而是一位有血有肉真性情的人。不僅多才多藝,精通禮樂、愛唱歌、會講古代的雅言,言談也很風趣。從孔子的身上,我們看到理想受阻時,人的當所為和不可為,足以做為人生迷惘時的典範。 文化思想是一個民族的根,孔子、老子、莊子等先賢的言論,是兩千年來生活行為的指導原則,如何在全球一片物欲狂潮下,不迷失自己?蔡志忠認為應該珍視前人留下來的智慧,而閱讀論語便是調理身心的第一步。
超白話國學常識一本通
國學常識可說是中學生的學習國語文時,是否有興趣與成績好壞的關鍵,也是他們認識經典、觸類旁通理解其他史地公民等的社會學科的基礎。然而,現今課本中的國學常識,往往配合不同出版商的不同教材,分散於各篇課文的延伸學習或補充資料中,既缺乏整體脈絡,也無時間序的考量,以致零碎又毫無關聯,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只能死背硬記。本書作者擔任作文教師多年,她從歷年基測與學測考古題中,歸納整理出100個中學生必須知道的國學常識,分為人名、書名與專有名詞三大類,按時間別排列,寫成了本書。兼具教師與作家雙重身分的作者,使本書有了其他相關書籍所沒有的親切風趣與簡明扼要,讓讀者能在輕鬆的心情下,有效且系統地吸收國學常識。不論是國中生、高中生、大學生,或是文史工作者、中小學教師,及對國學有興趣的人士,都有易記快懂的強效。本書特色不必惡補苦讀,無須死背強記,基測、學測、指考、預官、高普考各類考試一體適用。就像閱讀金庸小說一樣,不知不覺國學常識功力大增。本書六大特色一、超白話的敘述即使是不喜歡國文的學生,也能看懂每一單元的內容。二、只說故事不說教無須死背強記,輕輕鬆鬆就能對國學常識留下印象。三、歸納整理一本通把不同版本,分散於各篇課文裡的資料,彙整打包,一目瞭然。四、考古題都在這裡針對中學程度,無論基測、學測、指考等各類考試,一體適用。五、愛上國文的第一本書親切風趣的文筆,讓同學在不知不覺間愛上國文。六、輕薄短小,易查好記100個項目分為人名、書名與專有名詞三大類,按時間別排列,簡明扼要。
晏子春秋今註今譯(新版)
★ 「古籍今註今譯」為臺灣商務印書館與文復會(國家文化總會)、國立編譯館合作出版,為中華文化之精髓,註譯者皆為地位尊崇之國學大師,絕對是此類書籍權威之大作!★ 馬英九總統專序推薦!《晏子春秋》為儒家要籍,記載中國春秋時期齊國丞相晏嬰言行活動的一部書,成書於戰國時期,班固《漢志‧諸子略》,列此書於孟荀前。劉向《敘錄》以為「其書皆忠諫其君,文章可觀,義理可法,皆合六經之義」。今本《晏子春秋》分內外二篇,二百一十五章,自漢迄今,荒亂頻仍,書曆數厄,而此書卻光嶽氣完,獨留天壤間。晏子春秋古無善本,通行者若四部叢刊景印明活字本,四部備要排印經訓堂本,世界書局諸子集成本,鼎文書局中國學術類編本,或白文無注,或音義奧衍,或援據駁雜,或敘事繁重,於初學多感不便。本書註譯,其正文:以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為藍本;其註釋:則參考孫星衍音義,張純一校注,鄒太華逸箋居多,他若盧文弨《晏子春秋拾補》,王念孫《讀書雜誌》,俞樾《諸子平議》,於鬯香艸校書,孫詒讓劄迻,劉師培補釋,亦間或採擇。每章首述章旨,次注原文。其譯句:以直譯為主。惟《晏子春秋》乃先秦舊典,行文或脫、或?,或衍文,或錯簡,加以後人之誤校,誤釋,不能卒讀者,又以意譯以濟其窮。
愛情的況味:中國古情詩選
本書中所精選的情詩,不但首首俱佳,同時也是整個古代情詩的縮影和代表。對照現代的愛情故事,這些情詩的原味仍在、情韻仍存,卻能讓人多一些雋永的浪漫情懷。愛情有著不同的面貌,當它降臨在兩人之間,就化成書中一個個淳美、熱烈、執著且動人的故事。閱讀本書,不僅能沉浸在令人動容的愛情中,更能藉由故事情節暸解古情詩的真摯詩意,是一本讓你在愛中習詩,從詩中學會愛的好書。本書共分為三大篇章,帶領讀者品啜細水長流的愛情、感染濃濃情意的相思、體認當下幸福的可貴。
高僧傳(上):袈裟裡的故事
袈裟裡的故事 慧皎──梁朝高僧,浙江省上虞縣人。博習經典律論,對於內(佛典)、外(佛典以外)各種學問,均能融會貫通。一生常依止於會稽嘉祥寺,春秋二季宏法利生,每年秋冬二季埋首著述。有《高僧傳》、《涅槃經疏》、《梵綱經疏》等書傳世。 道宣──唐高僧,俗姓錢。生有夙慧,九歲就遍讀群書,十七歲落髮為僧。二十歲跟從智首法師學律,及玄裝大師歸自西域,翻護佛經,宣任「筆受」、「潤文」工作,被推為上首。一生誓志弘律,被尊為南山律宗之祖。著有《續高僧傳》、《廣宏明集》、《四分律行事鈔》等書。 編撰著簡介 熊琬 民國36年生。台灣大學中文學士,輔仁大學中文碩士,政大中文博士。現任政治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著有《宋代理學與佛學之探討》及《文章結構學》。
山海經圖說
《山海經》是一部內容豐富的中國上古神話地理志,成書約於戰國至秦漢,是先秦重要古籍,由不同時代、不同作者世代累積而成。它集古代地理學、方志學、動物學、植物學、礦物學、天文學、醫藥學、社會學、歷史學、人文學、民族學、神話學、宗教學和巫術學之大成,是瞭解早期自然環境、社會人文環境的珍貴資料。這書內容豐富、文字簡潔、順序獨特、結構完整。 《山海經》全書可分為山經、海經和大荒經三大類。其篇目幾經校定,曾有三十二篇,西漢時由劉向、劉歆父子(按:劉歆,約西元前50-西元23年,字子駿,後改名劉秀)校刊成十八篇,估計自漢代至清代流傳期間,繼續有篇目和篇數整合變化,其字數也一直在增減變化之中。現通行本十八篇,約三萬一千字,包括山經五篇(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東山經、中山經,通常稱「五臧山經」,或作「五藏山經」,臧、藏為古今字)、海外經四篇、海內經四篇(分東南西北篇)、大荒經四篇、海內經一篇(不分東南西北篇)。(錄自 https://chiculture.org.hk/index.php/tc/china-five-thousand-years/4444)
有人,替我們抵抗現實:遇見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這些傳世經典名句,原來都源自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荒荒坤軸,悠悠天樞。 司空圖以一個人的努力,為戰亂流離的身不由己,抵抗現實;《二十四詩品》的多元探索,為疲憊厭倦的我們,抵抗現實。那些詩裡閃爍的精緻、故事中留下的回聲,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偶然交錯的善意……,都曾替我們抵抗過現實。原來,真正的抵抗,不是推翻世界殘酷,而是守住心裡的一點溫熱,在不斷失去的縫隙裡,珍惜轉瞬。 替我們抵抗現實的,從來不是誰,而是在夜暗中能夠找到光,仍願意歡喜前進著的自己。每一個人都是一首詩 黃啟方 /前台灣大學文學院院長 秋芳不但喜好寫詩和讀詩,還用心把詩推向更廣闊的人間,如今,又在一千一百多年後,把晚唐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重新品味,再展現到我們面前,不僅僅是「聊共古人歡」而已,更是「品味司空圖」了! 秋芳對《二十四詩品》作更通透的新詮釋,又連結了對生活的感動並隨性情而抒發!這是秋芳要傳達給讀者的品味!她多麼希望提醒人們,都應該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應該是一首詩!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詩人! 秋芳的用心,令我讚嘆不已。對全書的創意和靈思,只有佩服! ◆◆◆ ◆◆◆ ◆◆◆ ◆◆◆ ◆◆◆ 幸好還有司空圖 ~不是逃避現實的出口,而是繼續相信的入口~ 感受一些些文字的亮光,不必尋找盔甲,也無須耗盡力氣 , 翻讀的每一頁都像一次真心照面,成為撐住一天又一天的密碼。司空圖,錯過盛唐黃金時代,遲至晚唐,藩鎮割據,武將崛起,文人空有理想,看著家國脫序,無可阻擋地走向崩頹毀滅。幸運的是,老家還有一片田地,讓他在亂世提供庇護小角落,劫軍掠匪從不入谷,「谷中有賢人」,就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傳說。《新唐書》把司空圖寫進〈卓行傳〉;戚建邦藉黃巢寶藏和桃源谷,向司空圖致敬。無論武功高低,戲份多少,我們都在理想、信念、人情糾葛的迷失無解中,遊走在灰帶邊緣。幸好還有司空圖,讓我們看見,人格的美,讓我們打破框架,尋找桃花源的各種可能,凸顯出各自歧異的選擇,以及安身立命的不同風景。這本書,可以放在床頭,睡前翻一、兩首,濾一濾生活渣滓;也可以風翻哪頁讀哪頁,當作和生命相遇的「Sign」,有點神祕,也有點樂趣;更可以擺在工具書堆裡,因應各種不同的需要,選材裁句,以別緻絕美對抗AI世紀的強勢量產;最有趣的是,二十四品就像星座,對應出這世間的每一個人,找出自己的品,咀嚼各種情味,一如星子發亮。 ~困境求生的超越、流離混亂的庇護、生活美學的極致~有人,替我們抵抗現實:遇見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黃秋芳 著 陳俊卿 圖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從晚唐穿越千年來到現代透出微光。歡迎進入二十四首詩的沉浸式心靈體驗。各界名家◆聯合推薦黃啟方(前台灣大學文學院院長)林文寶(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陳銘磻(作家)林世仁(兒童文學作家)
宋詞背後的祕密:唱情歌、論時政,宋代文青的面貌,原來藏在宋詞裡!
讀宋詞,就像穿越八百年回到古代當文青;讀宋詞,能讓我們更加明白人性裡真摯的情感。你以為,李宗盛跟女歌手們的風花雪月是現代的特產?其實宋代的柳永才是真正的高手。你以為,把好幾首歌的各取出一句詞,再組合成一首歌,是現代流行歌曲的新招?其實這種手法早就有了,連蘇軾和辛棄疾都寫過。談相思,沒有人比得過李清照的「人比黃花瘦」;論熱血,岳飛的「怒髮衝冠」更是天下無雙。華語詞神方文山曾說,宋詞是他創作的養分,也可以是你的!宋詞就是宋代的流行歌曲,不管是抒發愛恨情愁,還是針砭國家大事,通通可以寫成詞。如果你崇拜阿信、林夕、青峰、張懸、陳綺貞、方文山、李宗盛,曾經聽著他們的詞,聽得熱血沸騰,淚流滿面,那你一定會愛上,這些現代歌詞的始祖:宋詞。宋詞跟現代歌詞一樣,與音樂緊密相連。詞人根據樂譜格律,寫下自己的喜怒哀樂,再經由歌妓的美妙歌喉演唱、詮釋,四處傳唱。宋詞透過優美精鍊的文字,詠嘆千古不變的生離死別、愛恨情愁;這些詞還活著,讓我們深深為之觸動,帶我們跨越時空的阻隔,與宋代文人的情感產生共鳴。一曲新詞酒一杯,搞懂宋詞的規則,你也能一秒變文青!本書用60篇關鍵文章,讓你能:1.搞懂詞的發展、禁忌、結構與布局,打好穩固根基。2.拜見寫詞老祖宗,聆聽故事,笑看趣聞八卦、學習人生智慧。3.了解宋代勁歌和傷心情歌金曲榜,領略大師的千古名作之美。4.學會意境營造小撇步,摸清西樓、東風、月、水、香爐、欄杆等意象的妙用。【本書特色】․60篇短篇文章,輕鬆認識宋詞發展、著名詞人軼事和重要詞作欣賞,瞬間提升中文力!․60則文末附加的有趣「延伸知識」,讓你觸類旁通,擴充知識。․豐富的宋詞背後知識,是學校老師、學生最需要的中文課外讀物。․附錄文青必備填詞詞譜,不管是宋詞或現代歌詞,一次就上手!
絕妙好詞七十五首
◎透過白話翻譯與延伸解說,即使沒有深厚文學背景,也能貼近詞人的心音。◎這不僅是一本詩詞選,更是一盞燈,溫柔地喚出我們的古典靈魂。◎當你在翻閱時,或許也會在某一首詞裡,看見自己也身在其中。本書不僅是一部古詞選輯,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文藝對話,每首詞皆有古文、白話與注釋,讓讀者既能沉醉於韻律之美,又能理解字裡行間的深意。本書就像一扇窗,推開便能看見唐宋詞人的情懷,或是江南煙雨中的離愁別緒,或是明月清輝下的豪情壯志,且讓古典之美,成為你心靈溫柔的慰藉。《絕妙好詞七十五首》不是冰冷的古詞註釋,而是一場場與詞人情感交流的盛宴。從漁舟唱晚的閒適,到紅塵離散的惆悵;從豪邁縱酒的歌聲,到夢迴舊國的淒涼,每一闋詞都是一段人生,一個故事。在詞人的筆墨中,找到屬於你的人生回聲,不只賞詞,更能走進情境,與古人心意相通,每一首詞,都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永恆的情感。◎代理經銷:白象文化更多精彩內容請見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7732.pdf
臺灣學者論經學研究方法(全四冊)
《臺灣學者論經學研究方法.紀要卷》上下冊本書的作者群可以說已涵蓋臺灣學界從事研究經學之大部分,他們所擁有的學識都有所師承;也都長期研究,自然有所自得;又都從事教學工作,因此也必然有所傳授。簡言之,此成果或可視為臺灣經學研究方法的普遍觀點。《臺灣學者論經學研究方法.論文卷》上下冊本書十四篇論文内容涵蓋《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孝經》、《爾雅》、《論語》、《孟子》等十三經及經學史的研究方法,可說是當前經學界主題研究專書中,絕無僅有的研究成果,期望有助於讀者了解經學、經學史之研究方法。惟本論文集究竟僅依一經一學者之見以為說,難以全面呈現各經的眾多研究方法。因此,本論文集之出版,實懷抱抛磚之心,期能獲致引玉分享之效,今後相關著作之問世,益顯蓬勃。
三六六‧日日賞讀之一 古典詩詞經典名作(唐至清代)【修訂版】
‧適合國中以上學子奠定國文基礎。‧適合喜歡古典詩詞的成年男女於閒暇時賞讀。‧精選唐代到清代的經典詩詞名作,按朝代及作者出生年排列,每首皆附有題旨、注釋及譯文,並有作者簡介,讀者可透過本書對古典詩詞有總體的認識。◎最簡明易懂的古典詩詞賞讀入門書橫跨千年歲月,128位文人,366首詩詞一天一頁,讀一首輕鬆進入古典詩詞的世界◎最貼心設計的版面詩詞文句逐行完整呈現,不會被編號、句中換行或分頁中斷◎依照朝代及作者出生年順序排列詩詞唐朝:孟浩然、王維、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隱、溫庭筠等22位文人五代十國:李珣、馮延巳、李煜等9位文人宋朝:柳永、張先、晏殊、歐陽脩、晏幾道、蘇軾、黃庭堅、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辛棄疾、姜夔、吳文英、張炎等57位文人元朝:關漢卿、白樸、喬吉等12位文人明朝:陳子龍、柳如是、王夫之等8位文人清朝:納蘭性德、厲鶚、張惠言、項廷紀、蔣春霖等19位文人◎每首詩詞皆附1.一句題旨2.百字作者簡介3.注釋:力求精簡準確,並顧及典故。4.譯文:力求以現代白話依字面翻譯,不多加附會及揣測。詩詞的言外之意,邀請讀者自行品味、體會及想像。◎編輯說明‧選取:選取上,難免會有主觀成分,較少選入軍事邊塞、詠史懷古等類的詩詞。為兼顧拓展讀者的詩詞視野之目的,大眾耳熟能詳、幾乎人人都可琅琅上口的絕句也較少選入。‧排序:本書介紹之詩詞順序,係以朝代為先,再按作者的出生年排序,出生年不詳的作者之作品,則排在該朝代的最後面。但同一作者的詩詞排序,並非依創作順序排列。‧詩詞版本:古典詩詞流傳久遠,部分用字會有兩、三種版本;在字意注釋上,各家亦有不同看法。因考據訓詁非本書用意,僅擇一解釋。‧注釋:力求簡要精準。為了避免注釋編號影響賞讀,詩詞裡不加注釋編號,而是在注釋處註明詞彙所在行列,供讀者對照閱讀。此外,為了方便讀者閱讀,不需前後翻查注釋,每首詩詞皆附有完整注釋,因此相同詞語的注釋會重複出現。不過,相同詞語在不同詩詞中所用之意不見得相同,敬請注意。‧賞讀譯文:以字面解讀為主,力求逐字翻譯,在顧及語意完整性之外,皆不多添加其他字詞。不談言外之意及背景故事,亦不做過多揣測。因詩詞的曖昧性,各家解讀多有差異,字面解讀亦難完全精準,僅供讀者參考。關於詩詞中是否有延伸意涵,敬請各位讀者發揮想像力與感受力來解讀及詮釋。
詩如其人,人即其詩──孟浩然集:襄陽故園、廬山香爐峰、吳越青山……從家鄉到江山,他的足跡化作詩篇,留下盛唐山水的清音
春眠、江月與青山,是一種自在從容的心境淡到看不見詩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隱於山林,是孟浩然對功名的清醒選擇以布衣之身,為盛唐詩壇奠定山水田園之聲【開啟理解孟浩然的鑰匙】本書從詩人生平與時代背景切入,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建立讀者對孟浩然的整體認識。不僅說明他身處盛唐前期的歷史位置,更從文化背景如襄陽人文風土與魏晉名士風傳承,勾勒出孟浩然獨特的「名士情懷」與隱逸志趣。這些背景分析使詩歌文本的閱讀更具層次,也幫助讀者從詩外之人走進詩中之境。【詩與人合一的詮釋路徑】本書的一大特色,是強調孟浩然詩風與人格的高度一致。透過經典詩句的講解與文獻參照,指出其詩非以奇崛為工,而以自然、清淡、寧靜為本,並在這種「淡」中隱含深刻情感與對現實的回應。作者讓詩句自然生出意蘊,呈現孟浩然詩作中「人如其詩、詩即其人」的深刻關連。【結合詩解與詩評的閱讀體驗】本書每首詩作皆搭配題解、新解與新評三個層次,兼顧文句釋義與整體賞析,讓讀者不僅能讀懂詩意,更能掌握其風格與藝術手法。詩解文字清楚、用語簡練,避免艱澀術語,也不流於空泛感想;詩評則點出章法、聲韻、句法變化等詩藝特質,使全書在傳達情境之餘,也具有一定的技術分析價值,適合一般讀者與詩學愛好者共讀。【延續詩歌中的時代風景】除了詩文本身,本書也觸及歷代對孟浩然詩的評價與接受,包括杜甫、李白等同時代詩人對其推崇,及後世如蘇軾對其「韻高而才短」的爭議評語。作者引文適度,不做過度詮釋,以詩歌本身為核心,回到文本進行分析。全書語氣沉靜,風格簡約,讓讀者專注於詩與詩人之間的對話。本書特色:本書融會詩評與詩解,兼具學術深度與文學美感,體察孟浩然詩歌內蘊與風格。書中從詩人生平、時代背景、襄陽文化及名士情結等面向,細緻剖析詩中之景、情、理,特別注重孟浩然詩句中的清澹韻致與淡中見深的特質。全書筆調平和從容,既不鋪張亦不刻意求奇,讀來恍若與詩人對坐山林之中,無聲共賞千年清音。
馬其昶《毛詩學》析論
馬其昶(1855-1930),字通伯,晚年號抱潤翁,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初著名學者。早年以古文名,晚歲殫治群經子史,旁及內典,有桐城派「殿軍」之稱。本研究以其著《毛詩學》作為考察對象,內容計有以下數端:一、考查馬其昶現存著述數量及《毛詩學》版本,繼而簡介此書體例。二、析評《毛詩學》之《詩經》學觀點若干,窺探馬其昶對於《詩經》學部分問題的基本立場。三、比較《毛詩學》與清代《詩經》新疏三大家之撰述理念,從而了解馬其昶與同朝《毛詩》學派先輩的異同。次而略舉《毛詩學》說詩條例,考察此書釋《詩》之具體方式和特點,並評述其中獨到或誤解處。四、梳理馬其昶的學術淵源,並從《毛詩學》的具體思想傾向與特點,推論其與桐城派學術觀之關係。
臺灣學者論經學研究方法.論文卷 上冊
本書十四篇論文内容涵蓋《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孝經》、《爾雅》、《論語》、《孟子》等十三經及經學史的研究方法,可說是當前經學界主題研究專書中,絕無僅有的研究成果,期望有助於讀者了解經學、經學史之研究方法。惟本論文集究竟僅依一經一學者之見以為說,難以全面呈現各經的眾多研究方法。因此,本論文集之出版,實懷抱抛磚之心,期能獲致引玉分享之效,今後相關著作之問世,益顯蓬勃。
臺灣學者論經學研究方法.論文卷 下冊
本書十四篇論文内容涵蓋《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孝經》、《爾雅》、《論語》、《孟子》等十三經及經學史的研究方法,可說是當前經學界主題研究專書中,絕無僅有的研究成果,期望有助於讀者了解經學、經學史之研究方法。惟本論文集究竟僅依一經一學者之見以為說,難以全面呈現各經的眾多研究方法。因此,本論文集之出版,實懷抱抛磚之心,期能獲致引玉分享之效,今後相關著作之問世,益顯蓬勃。
中國詩詞卷
大學通識國文課程,已從綜合教材教學改為依老師專長開課,依學生興趣選課的「大學國文興趣分組選課」方式。但市場並無專門為此流通的國文教材,殊為可惜。 本叢書依老師的專長,學生的興趣來編撰教材。計有:中國散文卷、中國詩詞卷、中國小說卷、中國戲曲卷、中國哲學卷、中國文學批評卷、應用中文卷、中國古典文學卷、中國現代文學卷、臺灣文學卷、大陸文學卷、港澳文學卷,以及中國文學綜合卷等十三卷叢書,讓授課教師或學生,依其專長、興趣的需要,選擇最適合本身的教材,不假外求。其體例大致以勉勵篇、史蹟篇、賞析篇,以及練習篇來編撰。其中,勉勵篇旨在讓學生知道國文對其一生的重要性,勉勵其用心,進而引發興趣,學習成效自然可成;史蹟篇在於讓學生知道中國各類學術的起源,與其發展的歷史軌跡,並依各類學術發展的主題,以朝代來分期,自先秦以降,一路論述至今,讓學生一窺中國學術之浩瀚,而後自詡於生在大哉的文化中國;賞析篇在於呼應史蹟篇之分期,讓學生一睹每一時期的作品,使其對於中國先賢的智慧能真確體認與掌握,並確實反省自身的生命意義與人生價值,以涵養學生的品格與興趣,進而創造美麗幸福的人生;練習篇則在檢視學生習修本課程的成果。唯應用中文卷體例係依教育部新規定所編著而成之新教材,側重於實務應用,盡可能網羅完整的相關資料,是目前應用中文教材中內容最新也最完整之一,可讓授課教師自由選擇。
中國戲曲卷
大學通識國文課程,已從綜合教材教學改為依老師專長開課,依學生興趣選課的「大學國文興趣分組選課」方式。但市場並無專門為此流通的國文教材,殊為可惜。 本叢書依老師的專長,學生的興趣來編撰教材。計有:中國散文卷、中國詩詞卷、中國小說卷、中國戲曲卷、中國哲學卷、中國文學批評卷、應用中文卷、中國古典文學卷、中國現代文學卷、臺灣文學卷、大陸文學卷、港澳文學卷,以及中國文學綜合卷等十三卷叢書,讓授課教師或學生,依其專長、興趣的需要,選擇最適合本身的教材,不假外求。其體例大致以勉勵篇、史蹟篇、賞析篇,以及練習篇來編撰。其中,勉勵篇旨在讓學生知道國文對其一生的重要性,勉勵其用心,進而引發興趣,學習成效自然可成;史蹟篇在於讓學生知道中國各類學術的起源,與其發展的歷史軌跡,並依各類學術發展的主題,以朝代來分期,自先秦以降,一路論述至今,讓學生一窺中國學術之浩瀚,而後自詡於生在大哉的文化中國;賞析篇在於呼應史蹟篇之分期,讓學生一睹每一時期的作品,使其對於中國先賢的智慧能真確體認與掌握,並確實反省自身的生命意義與人生價值,以涵養學生的品格與興趣,進而創造美麗幸福的人生;練習篇則在檢視學生習修本課程的成果。唯應用中文卷體例係依教育部新規定所編著而成之新教材,側重於實務應用,盡可能網羅完整的相關資料,是目前應用中文教材中內容最新也最完整之一,可讓授課教師自由選擇。
一生漂泊,一部詩史──杜甫集:從「杜陵布衣」到「詩聖」……走過盛唐榮景與烽火亂世,見證家國滄桑、個體命運與文學良知
十年築夢、顛沛流離……在仕途沉浮、家國飄零與個人苦難中抗爭,從〈登高〉到「三吏三別」,詩歌承載了家國憂患與人間悲憫以嚴整格律與沉雄氣骨,拓出文學最高峰!▎詩聖的生平與時代背景 本書收錄了唐代大詩人杜甫(西元712~770年)的作品,他被後世尊稱為「詩聖」。杜甫的一生經歷了唐王朝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親眼目睹安史之亂的爆發與後續社會的崩解。他原本懷抱入仕報國的志向,但仕途不順,加上國家動盪,使他逐漸轉向以詩歌記錄人民疾苦與時代變遷。杜甫的生命歷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也正因此,他的作品成為後人理解唐代社會的重要窗口。▎多元題材與藝術成就 杜甫詩作題材極其廣泛,從個人情感、家庭生活,到軍事戰爭、社會現實,皆有細膩描繪。他的詩不僅抒發個人懷抱,更展現對時局的憂慮與對百姓的同情。作品中往往結合「詩史」的特色,以文字記錄時代,既有真切的歷史感,也蘊含深厚的人文關懷。在藝術上,杜甫靈活運用近體詩與古體詩,駕馭律詩的嚴格格律,展現高度技巧與情感深度,堪稱中國古典詩歌藝術的巔峰。▎代表篇章與精神內涵 本書中許多詩篇成為千古傳誦的名作,如〈三吏〉與〈三別〉,揭示戰亂對人民造成的巨大苦難;〈春望〉、〈月夜〉等詩則寄託他對家國與親人的無盡思念;而〈登高〉更被譽為七律之冠,展現詩人對生命無常與世事滄桑的深刻體悟。這些篇章共同構成杜甫的精神內涵:對國家社會的責任感、對百姓疾苦的憐憫,以及在艱難處境中仍不滅的道德信念。▎杜甫的歷史地位與後世影響 杜甫以其誠摯情感與深沉筆觸,奠定了「詩史」的地位。他不僅是唐代詩壇的重要人物,更影響了宋代以後的詩歌發展,成為後世文人學習的典範。其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中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既延續了盛唐詩歌的輝煌,又開啟了中唐以後的寫實風格。透過本書,我們不僅能欣賞其高超的藝術造詣,更能感受到一位詩人對歷史的責任與對人性的悲憫,這正是杜甫能夠超越時代、流傳千古的原因。【本書特色】:本書展現了詩聖杜甫一生的詩歌精華,他更被譽為「詩史」典範。全書題材廣博,既有家國憂思、戰亂疾苦的寫實篇章,也有抒發親情、自然景致的細膩詩句。杜甫善於嚴謹格律與深情筆觸結合,將個人命運與時代風雲緊扣,使詩歌超越個人抒懷。本書不僅是古典詩歌藝術的巔峰之作,更是理解唐代社會與詩人精神世界的珍貴典籍。
四時的風雅:唐詩裡的日常之美
唐詩是中國文化中璀璨的明珠。本書稿從當下的日常生活出發,用四十餘篇美文,接通千年前的大唐,從春到秋的好時光,從一枝一葉的好光景到一飲一啄的好滋味,一樁一件的風雅事,讓讀者在一字一句間領略唐朝的文化,感受古人的精神世界。
史學年報(全6冊)【POD】
燕京大學歷史學會成立於1927年,旨在發揚史學,整理國史。1929年創辦《史學年報》,到1940年12月,每年發行1期。1941年因日軍佔領燕京大學,學校被迫關閉,故《史學年報》不得已停刊,前後共出版3卷12期。《史學年報》重視國史研究,用心推動史學發展。所刊文章涵蓋史學理論、史學史、古代史、考古學、方志學、中西交通史、歷史地理學等領域,收錄書評,介紹國內外史學消息,在民國史學類期刊中具有重要地位。
史學集刊(全2冊)【POD】
《史學集刊》係國立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委員會所發刊。第一期於民國二十五年四月創刊。編輯委員會由顧頡剛擔任委員長,委員中包括李書華、徐炳昶、孟森、張星烺、陳垣、沈兼士等人,均為當時史學界知名之士,出版至第五期時,因抗戰軍興而停刊。
每天追一齣大唐詩人穿越劇:看大唐詩人彎彎繞繞的人生劇場,細讀人人都是男主角的才華較勁
看大唐詩人彎彎繞繞的人生劇場細讀人人都是男主角的才華較勁收羅近300首唐詩 詩、史、傳,三合一的趣味說書一部有梗有料有知識的「唐朝詩人折磨史」笑著笑著,竟記住了唐詩!大唐詩人很愛演—那些說不出口的心中人、心中話黃鶴樓前,李白如何敗給了崔顥?少年得志的王維,為何最後走入山水林間?杜甫寫了那些詩,表達對李白深沉的愛?白居易與元稹的友情,是如何濃得化不開?才氣逼人的李商隱,為什麼到哪裡都被排擠?已經很黑的元稹,何必還要寫出「鶯鶯傳」來自招罵名?▋一定要認識的,大唐八人行—用追劇的心情,來看大唐詩人的詩與故事!李白:「給我一個支點,我能翹起整個大唐!」孟浩然 親身示範,一手好牌打稀爛。 王維 有哥在,李白杜甫的美貌靠邊站。 杜甫 住破屋前,也曾是高富帥 韓愈 勇往直前、砲火全開的酷大叔 元稹 愛情裡的非典型「渣男」 白居易 大唐詩壇好福氣第一人 李商隱 以一己之力,給唐詩續了命 如果看不過癮,沒關係!第一季:大唐八人行之後,還給你第二季的大唐詩人愛恨情仇……看那些詩人們說不出口的心中人!▋唐詩=詩人們不平靜人生裡的「主題曲」教學者、陪讀者、提升閱讀能力的人,都需要的一本書!笑著笑著,就能看懂∕記住唐詩。這是真的!作者運用現代戲謔的口語,結合現今人們思維與生活習慣,彷彿將大唐詩人一個個拉到這個時代,與我們一同生活。作者筆下這些大唐詩人們,如同今日的網紅,一舉一動都有可能引動京城的潮流。我們同時也宛如看一場真人秀,看這些詩人們面對時代政局的混亂,實境演出一集又一集的「大唐求生記」。 在這些詩人們被人生折磨得死去活來的求生過程中,「詩」就如同不同事件的「主題曲」般輪番上陣。這些詩運用了最簡潔的四行、八句,一針見血地說出詩人們心中最淌血、最捨不得、最氣憤、最珍惜的……種種。 知道了詩人們發生的故事,自然就看懂了唐詩;而看懂了唐詩,自然就記住了唐詩! 這本書,讓人們讀唐詩不再感到「卡卡」,而是隨著故事走到尾聲,有一種將「300首唐詩全部打包帶走」的豐盛感。 本書對於國學國文的教學者、陪讀者,啟動了全新的「說課」模式!對於想要提升閱讀唐詩能力的人,更提供了另一種無痛、無壓力,甚至帶點陶陶然的吸收方式! ★本書特色★․快速告別「詩詞小白」!․用現代的趣味視角解讀詩人與詩詞․結合「詩、史、傳」,趣味說書與嚴謹考據兼具!․篇末趣味漫畫,讓詩人來到現代受訪,吐露真實心聲!
詩學瓊瑰
《詩學瓊瑰》,或名《鮫室瓊瑰:清懷詩學探索》,分為四卷。《文選》的詩學構建、詩論體系、陸機《擬古詩》、《文選》京都賦中長安、洛陽、南陽、成都、建業、鄴六都的建設規模與文化氣象等五篇。唐詩李白、杜甫與高適的交誼探究、杜甫詩中的龍鳳意象、杜甫湖湘詩中的悟境、杜詩雙聲疊韻等四篇。北宋詩壇超越李白的文藝氣象、《三劉家集》與北宋的人文精神、周邦彥詩、《後山詩話》的詩論建構等六篇。清代揚州李鱓詩踪、金農自度曲、高翔《西唐詩鈔》、杭州許乃穀《孤山補梅圖卷》、近代鄧芬的避風塘詩詞等題畫詩五篇,全二十篇。沿路花開,相逢一笑,旨在探索詩學不斷尋覓的過程,嚮往未知的新世界。
訓詁學(上冊)【精】
陳新雄教授從林尹先生習聲韻訓詁之學二十七年,而自身擔任訓詁學課程教學亦逾二十年,陳教授本之師說,再參以本身二十餘年之教學經驗,特應本局之邀,為本局撰寫《訓詁學》一書,以造福學者。陳教授以三年時間所撰寫《訓詁學》一書,共分上下二冊,上冊分七章:第一章、訓詁之意義,第二章、訓詁與文字之關係,第三章、訓詁與聲韻之關係,第四章、訓詁之方式,第五章、訓詁之次序,第六章、訓詁之條例,第七章、訓詁之術語。下冊五章:第八章、古書之體例,第九章、古書之註解,第十章、古書之句讀,第十一章、訓詁之基本要籍,第十二章、工具書之用法。每章皆莫不本之師說,參稽前哲近賢之著,原原本本,擇精語詳,尤為難得者,陳教授將歷年研究文字聲韻之心得,悉著之於書,不僅得治訓詁之要術,也得治聲韻、文字之竅要,洵為近年難得之訓詁學專著,亦研究中國語文學者不可或缺之鉅著。
這些詞,原來不是貶義詞
什麼,這些詞原先沒有貶義,甚至還帶有讚美的意思!盤點108條詞義大反轉、與原意大相逕庭的中文詞彙。這些詞,最早起源自什麼典故?為什麼它們會「詞性大變」?中間發生了什麼事?中文詞性(詞義)變化是個非常有趣的題目,許多我們平日常用且習以為常的貶義詞,原來它們最早並沒有貶義,甚至還曾是褒義詞!作者盤點了108個有趣的中文詞彙,詳述它們從褒義詞或中性詞轉為貶義詞的演變過程,彷彿是一部漢字演化的歷史紀錄片。原來,語言文字是活的,會隨著文明發展而不斷演化。學會這些,又多了很多有趣又有用的國學常識。▌什麼,這些帶有貶義的詞,原來最早是讚美的詞!「大放厥詞」原來是讚美文章文采斑斕「心腹」和「爪牙」原來都是讚美之詞「心懷叵測」的「叵測」原來是形容學問深不可測「亂點鴛鴦」原來是做好事「採花」原來是比喻美好的愛情「嘍囉」原來是讚美人精明能幹▌原來,這些日常用語的古今用法大不同「兇器」原來指喪葬器具「喬裝」原來是踩高蹺的表演「狗拿耗子」原來不是多管閒事「鬼見愁」原來是一味中藥「豬頭」原來是祭祀的敬供「贗品」竟然跟家鵝有關還有更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