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味道 | 迷人藝術氣息
一部值得典藏、傳家、送禮的文化時尚精品 二○二五年 歲次乙巳 生肖蛇 福蛇春添彩 翻開故宮文物日曆 帶給您新春福瑞送吉祥 金蛇進家富滿堂
焦點新書
more >
一部值得典藏、傳家、送禮的文化時尚精品 二○二五年 歲次乙巳 生肖蛇 福蛇春添彩 翻開故宮文物日曆 帶給您新春福瑞送吉祥 金蛇進家富滿堂
羅浮宮再大,破解不枉此行的必賞珍品 ▌學習這一課,從此不再盲目打卡,走馬看花,腦袋空空 ▌ 賞名作|談名家|講門道|懂歷史,精華重點,絕不錯失 ●7件作品,看懂羅浮宮頂級江湖地位 ●6件作品,帶你讀懂法國 ●5幅畫作,幫你理解古典歐洲的輪廓 新增入住羅浮宮的新朋友──聖母院大火,最新搶救兩件珍寶 讀懂羅浮宮,讀懂法式經典,更認識古典歐洲歷史 借勢行銷|定義經典|修復傑作|守護文明|破解埃及之謎|法式美學 嚴選20件珍品,講透偉大博物館的價值所在 更說透畫裡畫外的動人故事
收錄日本東京、長崎、阿姆斯特丹到舊金山等特色街景, 只要備妥基本水彩顏料與水筆,隨時展開一場紙上的世界旅行! ‧跟隨書中教學掌握上色訣竅!快速完成一幅風景作品。 ‧數位線稿下載立即使用!方便重複列印練習或進行電繪。 ‧附贈特選水彩紙線稿畫卡,省略辛苦打草稿的前置作業。
天天都熱銷
more >
著名高山攝影家、《因為山在那裡》作者──陳業偉
歷時十多年,進西藏近80次的心血結晶
將近180張作品,帶你看見西藏的壯麗、淳樸與荒涼
唯有西藏,值得一生朝聖
「拍攝有著時代烙印的西藏,就是我永遠的夢想。」
高山攝影家陳業偉的足跡踏遍西藏的每一個角落,他以自己獨特的生命體驗,展現西藏之美,包含:氣勢磅礴的雪山、世界盡頭的潔白冰川、羌塘草原無人區、歷史悠久的古寺、淳樸善良的牧民、喜馬拉雅的綠意……
作者多半獨自上路,且遠離登山及徒步路線,行走於無人之境,無數次掙扎在生死邊緣,克服充滿風雪險阻、急彎陡坡、土石流與車輛故障的驚險旅途,才終於抵達目的地,拍攝下這些一般人難以親炙的美景。
本書以珍貴的照片和文字,展現西藏的自然風光與風土人情,記述無數人心中的精神家園與夢想之地。作者曾經癡迷於拍攝極限風光,近年逐漸意識到身為一名攝影師的責任,期望用手中的鏡頭,將所見忠實記錄下來,成為一種文化的歷史紀錄。
◎捕捉那些得來不易的驚喜一瞬
‧雲海翻騰,我用兩套相機變換角度輪流曝光。太陽漸漸升起,從珠峰開始,陽光逐一點亮喜馬拉雅山脈群峰及雲海。更難得的是,由於陽光與雲海水氣共同作用,在我與希夏邦馬峰之間竟然形成了神聖的佛光。
‧秋天那次,我直接到達措學仁瑪,拍攝到了兩次徒步中最美的照片。清晨,溫暖的陽光依次灑落在珠峰、洛子峰、馬卡魯峰、珠穆朗卓峰的山尖上,壯美輝煌。措學仁瑪湖湖水清澈安靜,如同天空之鏡,眾峰倒影如同真實般存在,曾經矛盾的真實與夢幻,那一刻完美地融合在一幅畫面裡。
‧從這個角度看,南迦巴瓦峰巨大的山體一覽無餘,尤其難得的是一年四季雲遮霧罩的南迦巴瓦峰,此時只有山腰纏繞著漂亮的絲巾狀雲。日落的20分鐘後,光線由粉紅到粉藍美妙地變化著,直到變成完全純淨的藍調。此時南迦巴瓦峰頂已經隱藏在暮色中,只有那片雲纏繞在南迦巴瓦山腰。
‧我一直期望可以拍攝到南迦巴瓦峰日月同輝的景象!這種景象只有在農曆十五這一天才會出現,而對終年雲遮霧罩的南迦巴瓦峰來說,這簡直是不可奢求的事情。2016年11月14日,農曆十月十五,也就是我拍攝完南迦巴瓦峰的第二天,碰上南迦巴瓦峰起大霧,沒能拍攝到日月同輝。一個月後,我又趕到索松村,在12月13日,又一個農曆十五,我終於等到南迦巴瓦峰日月同輝的景象,圓了自己的一個夢。
‧這一次我決定找尋當年喬治‧馬洛里拍攝的位置。與1921年相比,眼前的冰川遠遠退縮,當年浩浩蕩蕩的冰塔林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原先覆蓋在黑色石頭上的冰川幾乎完全消融,被一個灰色冰湖所取代。
‧曾經有人問我,能否將星空在水中的倒影拍攝下來?我一直都肯定地回答:「不可能。」然而那一夜,紮營在海拔5300公尺的冰川冰湖邊,所有的不可能都變成了現實。深夜,大地廣袤而寧靜,群星閃爍,倒映在如鏡的湖水中,如夢如幻,讓人彷彿置身於一個世外仙境。
‧太陽落山,我靜靜等待日落餘暉的出現。果然,十來分鐘後,無名冰川上空的雲彩慢慢由低往高,由灰色變粉藍,再由粉藍色變成粉紅色,一切都變得如此迷幻而美好。
‧土林深處的古格王朝遺址是我的必訪之地。我從遺址下來,回望古格,陽光忽然從稍薄的雲層中傾瀉下來,像一枝神奇的畫筆,勾勒出古格的輪廓。整個遺址閃閃發光,剎那間,宛如神的王國。
‧太陽穿過厚厚的雲層,溫暖的光線投射到湖對岸念青唐古拉山脈長長的一排雪山上。我小心翼翼地靠近湖邊未化的冰面,以冰裂縫為前景,採取焦點合成的方式,拍攝下藍調冰面、暖調雪山的冷暖結合照片。
‧日出還沒有開始,湖面上厚厚的雲層卻漸漸有了更多層次。我耐心地等待奇蹟。一眨眼的工夫,雲層翻捲、聚集、變化,如同厚厚一層巨大的羊毛氈氣勢恢宏地順著湖面撲過來。我不停地按下快門,記錄下這壯觀的自然奇觀。在高大雪山的映襯之下,鋪天蓋地的雲層之下的納木錯寧靜蒼遠,遼闊而壯麗,充滿神聖又富有詩意的氣息。
‧藏區的野犛牛體形巨大,成年犛牛幾乎重達一噸,性情暴烈兇猛。我大驚失色,拎起相機拔腿就往車的方向跑,邊跑邊感覺犛牛踏過的地面隆隆震動。終於在我跑虛脫之前,車子趕到我的面前,我立即縱身跳上車。驚魂未定之時,我下意識地拿起相機,對著車後面狂追不捨的犛牛猛按快門。
用不一樣的角度,看故宮的前世今生 足跡踏著足跡,聽故宮院長侃侃而談這座連帝王也不知曉的紫禁城面貌 紫禁城,這座中國最後的皇宮,匯聚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皇權於建築形態上的極限,是中國帝制文化的立體化、符號化、圖像化,也是中國帝制文化與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高度統一,甚至是最完美的統一。 或許你只曾在眼花繚亂的圖片前走馬看花;或許你到訪過紫禁城,卻沒看遍它的春夏秋冬;或許你看過它的春夏秋冬,卻沒踏遍廣袤宮殿的每磚每瓦。 由此,故宮院長李文儒將已經成為公眾眼中的「圖像」--紫禁城,置於圖像學領域中觀看、欣賞、解讀,提供讀者領略歷史的全新種種可能。 本書特色 到了中國故宮,輝煌雄偉的紫禁城正門恐怕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 但除此之外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其實也都有自己的故事。 而這故事,曾經生活其中的歷代帝王不知, 穿梭來往的導遊們不曉, 成團遊客未曾聽聞, 只有日日夜夜望著它的故宮院長李院長能說得清。 不僅是紫禁城的春夏秋冬,更要從各個角度,透過牆、柱、河、柳、飾、景等等細節, 以介紹建築的方式描述歷史,以描述歷史的方式道文化。 兼具知識與感性的文字,搭上一百八十多張精美全彩圖片,讓紫禁城的縱橫面貌歷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