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世界史【全集盒裝版】
圖解世界史(全五冊)【全集盒裝版】 全套書完整收錄:古代卷∕中古卷∕近代卷上∕近代卷下∕現代卷,特別加贈房龍名作《人類的不寬容》。 用500個精采故事和3000幅彩圖.講述世界的歷史 生動的文筆敘述,搭配上精美的圖片,再現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 一部貫穿人類社會的世界史簡明百科,串聯起人類文化的瑰寶,留傳恆久的魅力。 →搞懂歷史,就靠這一套! 歷史對於整個人類,就像記憶對於我們每個人一樣,它說明我們現在做的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這樣做,以及我們過去是怎樣做的。因此誰要想瞭解世界,就必須知道它的歷史。 本套書以精美的舒適版面.迎合讀圖時代的新潮流.歷史小百科的提醒, 為您啟動時光機器,展開一趟世界歷史的人文浪漫之旅。 【古代卷】西元前3500年至西元475年‧〈文明的起源和繁榮〉 告訴您 史前文明到羅馬帝國 的世界故事: ●人類如何從史前文明的蠻荒,跨入農耕時代? ●美索不達米亞到神祕埃及,人類最早的文明如何開展? ●消失的克里特文明到流浪的希伯來人,留下了哪些動人故事? ●亞述帝國崛起到波斯帝國建立,雄偉古帝國留下哪些建築風格? ●印度文明到希臘古典文化,令人嚮往的神話世界如何建構? ●羅馬的輝煌與夢想,英雄的消逝和地中海世界的衰落交織出哪些史詩歲月? 【中古卷】西元476年至西元1500年‧〈黎明前的黑暗〉 告訴您 羅馬帝國衰落到宗教改革興起 的世界故事: ●羅馬帝國的解體到法蘭克王國的興衰 ●西歐封建化到基督教籠罩下的歐洲 ●拜占庭帝國到諾曼人橫掃歐洲 ●東南歐及東歐國家的建立到俄羅斯帝國的崛起 ●西亞穆斯林帝國到鄂圖曼土耳其的興起 ●中世紀的南亞和東亞到中世紀的非洲 ●十六世紀以前的美洲到航海大發現 ●宗教改革和日耳曼農民戰爭 【近代卷上】西元1501年至西元1793年‧〈啟蒙與革命〉 告訴您 文藝復興誕生到法國大革命爆發 的世界故事: ●挑戰上帝的文藝復興到近代科學的生成與發展 ●西歐封建解體到英國憲政革命 ●路易十四時代的法國到日耳曼、俄羅斯的蛻變 ●美洲殖民爭霸到工業革命的誕生 ●美國獨立戰爭到法國大革命的爆發 【近代卷下】西元1794年至西元1889年‧〈民主與統一〉 告訴您 拿破崙叱吒歐洲到電氣時代來臨 的世界故事: ●法蘭西第一帝國到拉丁美洲的獨立戰爭 ●變革中的歐洲到1848年的歐洲革命 ●義大利和德意志的統一到美國內戰 ●俄國1861年改革和巴黎公社到日本明治維新 ●十九世紀中晚期的亞非諸國直至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現代卷】西元1890年至西元2012年‧〈對抗與競爭〉 告訴您 歐洲勢力衰落到今日科技文明飛躍 的世界故事: ●歐洲勢力的衰落到一次世界大戰前的科技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到殖民地的覺醒 ●戰火籠罩下的文明到獨裁政權的興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到美蘇對峙 ●冷戰後新格局直至文化科技的飛躍 →所有精采的故事,都在這趟歷史的浪漫之旅中,等待好奇的你來深入探索! ★特別加贈:房龍名作 《人類的不寬容》 用二百幅世界名畫、二百種世界各大博物館珍藏文物, 重新詮釋房龍筆下最讓人震撼的著作。 《人類的不寬容》,一本暢銷近百年的通俗歷史讀物,出版至今已有上百部版本流傳於世界各地。房龍以深厚的人文關照及倡導思想自由的精神,從希臘時代到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那段人類史上不寬容的歷史。深刻的描述出人類史上那幾段昏暗的不寬容歷史,包括戰爭、殺戮、災難、恐懼等等,解析人類為尋求思想的權利 所走過的艱辛歷程,勾勒出一部波瀾壯闊的人類思想解放史。藉由房龍精銳的寬容之眼,以及幽默的文筆風采,我們從其中看見了人類尋求自身解放的漫長歷程。 房龍以其親切、輕鬆、流暢的筆觸,和既通俗而又深湛的文化素養,歷史文學大師房龍的作品為全世界各階層的讀者愛不釋手。這本《人類的不寬容》,出版後好評不斷,被譽為全球人文主義的經典作品。 本書特色 閱讀導言&&&&&&&&&&&&&&&&&&&&&&&&&&&&&&&&&&&&&&&&&&&&&&&&&&&&&&&&& & 歷史對於整個人類,就像記憶對於我們每個人一樣,它說明我們現在做的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這樣做,以及我們過去是怎樣做的。因此誰要想瞭解世界,就必須知道它的歷史。 《圖解世界史》是這樣的一本書,我們希望透過一些通俗的語言和故事體裁,對世界歷史做一個概述。它只講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人物和對關鍵階段的描述,選 擇了一種最易認識整個世界面貌的簡明形式。閱讀一本生動的書,總能多吸引一個讀者,對文化傳承的意義更大。這本書可以作為歷史專著的補充讀物。你可以用非 常休閒的方式去閱讀它,讀讀停停,我們相信在歷史人文的浪漫風景中,你不會感到乏味。 舒適的版面安排&&&&&&&&&&&&&&&&&&&&&&&&&&&&&&&&&&&&&&&&&&&&&&&&&&& & 現代人讀書,比起以往的讀者更能夠享受多樣的人性化空間,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閱讀革命和讀圖時代給閱讀者的饋贈。充滿美學細節的版式設計,使閱讀者毫不疲倦地從每一單元中,輕鬆獲得豐富的資訊。 關於圖片&&&&&&&&&&&&&
失落的歷史寶藏之謎
給人帶來最有誘惑想像力的是寶藏,給人帶來致命結局的也是寶藏, 失落的寶藏像一塊巨大的磁鐵般,吸引著夢想發財的人們! 只有展翅雄鷹的銳利目光,才能看到藏寶尋找者們的夢中之寶! 千百年來,無數的尋寶者不斷在各地尋找這些財寶! 不過,誰也無法知道,這些寶藏最後究竟會落到誰家之手。 至今仍有大批珍寶沉睡世界各地等著被尋找。 這些財寶是否已有人偷偷地帶走了? 這對渴望尋寶的人們來說,仍然充滿著謎。 尋寶過程中,有的人仰天長歎知難而退,有的人鍥而不捨一意孤行,有人傾家蕩產抱恨終生,有人最後葬身異域……人們不禁要問:是否真的有巨額的寶藏?對於這個問題,在取得最後結果以前,任何人都無法回答。但是,寶藏對尋寶者的誘惑卻是永恆的。 也許,人們尋找的並非寶藏,而是一個永遠無法挖掘的祕密。
大海盜:發現世界盡頭的領航者
這才是真的航海王:黃金航道上的強者們 ●悲壯的航海界第一人——麥哲倫 ●發現美洲大陸——哥倫布 ●開拓歐洲與印度——達伽瑪 ●大海賊世家——巴巴羅薩兄弟 ●貴族出身的超級惡棍——亨利?摩根 ●橫行海上大魔頭「黑鬍子」——愛德華?提許 & 在海上馳騁的豪傑, 既是頂天立地、勇猛無懼的英雄探險家, 同時也是惡名威震四方的海盜。 他們為追求財富、權力、夢想而傾盡全力, 締造了一個充滿刺激、動蕩的航海黃金時代。 & 來吧,戴上你的草帽,跟我們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 去追尋這些傳奇人物背後的最富神秘色彩的一面。
中國皇子的八種命運
對皇子而言,人生道路只有二分法, 生或死,成或敗,榮或辱。 皇子,是一個特殊的人群,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群。幸運與悲催,抗爭與妥協,瘋狂與無奈……都在他們身上得到了淋灕盡致的體現。身為人子,他們鮮有機會體味人世間的父子親情;身為人臣,他們鮮有機會表達個人的思想與主張;身為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們鮮有機會獲得自由、權力與尊嚴。因為他們的父親是皇帝,所以他們成為高貴的皇二代,但也正因為生在帝王家,所以他們的命運分外復雜、耐人尋味。 《中國皇子的八種命運》以正史為藍術,從中國古代數以千計的皇子中遴選出三十六位有特殊事跡的人物,分別作傳。按其相同或者相近的命運,將此三十六人分成「接班太難、同室操戈、出逃國外、附庸風雅、天之驕子、另類皇子、活得精彩、死的窩囊」八種類型,分別展現他們人生中獨特的悲與喜。 &
錦灰堆裡的尷尬人物
「錦灰堆」始於元代,今已失傳,是一種高難度的藝術創作,懂得這種創作者需多才多藝,要能寫:善寫真、草、隸、篆還要能模仿各家字體;要能繪:山水人物、花鳥魚蟲;並要有藝術底蘊:熟知各種拓碑、青銅器造型、篆刻各種印章...等絕活。 && & 本書以「錦灰堆」借喻古代名人雅士、高官、青樓名妓與眾不同、有時彷彿站在針尖上的生活世界。 所謂「尷尬人物」,本每一位主角身分各有不同,但在人世間高低起伏之中,難解、無奈的境地屢有出現,其他書籍的作者可能輕輕一筆帶過、不加著墨,本書 作者彷彿俯瞰他們,在他們處於無奈、難解之際,用敏銳的角度、帶讀者一起加入他的「廣角鏡頭」去親身感受箇中滋味,揣摩真相的情境,這樣咀嚼本書,所帶來 的閱讀享受是超乎一般的!
千古興亡事
俗話說「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但是,究竟甚麼是「關係」呢?中國社會上傳統的「關係」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一般都習慣將帝制時期等同於君主擁有壟斷性政治權力,但事實是連唐太宗都曾不無感慨地說:「民間脩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 崔、盧耶!」世家門閥的權力,因控制人才庫而掌握了「文」,又因擁有私人軍事力量而一定程度地影響了「武」,在文武兼備之下,套用另一句俗話,那就「上有 政策,下有對策」了。 「暴政必亡」,這是史書解釋大秦帝國滅亡的原因。 近三十年的變法改革,再用一百年的時間吞併六國奠定中國史上第一個帝國,其後十五年迅速崩解亡國──除了訴諸「暴政」,沒有更具說服力的理由嗎? 成敗與興亡猶如光與影,卻弔詭的有其同一根源。秦國的成敗興亡,最終還是得回歸被毛澤東譽為「吾國四千餘車之紀載,而求其利國福民偉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的那位商鞅。 胡適說「儒是殷民族的禮教教士,……喪禮是他們的專門,樂舞是他們的長技,教學是他們的職業」──換言之,儒是一群在神權統治階段擔任輔助性角色的宗教從業人士。 孔丘對於鬼神的回答則是「不能事人,焉能事鬼」,很顯然地,他已將自己從「禮儀師」,轉成具有相當濃厚經世致用實用主義精神的政治從業者,可說是儒中最激進的革命家。儘管如此,別說孔丘一輩子都抑鬱不得志,孟軻更連政治的邊都沾不到。 但問題是:在百家爭鳴的諸子學說中,漢武帝為何偏偏挑了個從春秋到戰國,幾百年間幾乎從沒有過明顯影響力的儒家呢? 正如梁啟超所稱:「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擁有綿衍流長、浩繁如煙海的無窮史料,既是中國歷史有別於其他文明,最為空前之特色,但也正因卷帙 多不勝數,關連盤根錯結,加上不斷受到「政治正確」干預,想順利穿透這座龐大臃腫又零碎不堪的歷史大山,談何容易。在此,本書試圖聚焦「興亡」一線,目標 在找到並凸顯若干具啟發性、可發人省思的支點,只期盼有朝一日能重現歷史原貌。 本書特色 && & 穿越正統論的無聊思想枷鎖,打破朝代這個看似自然、實則障蔽眾人視野的障礙,中國究竟是甚麼?它如何自我建構歷史?我們又該如何從歷史長河中,摸索它的可能未來? 本書將藉由「以點制面」的觀察角度,追尋長期以來被隱藏在視覺死角中的興亡關鍵,由此重新理解中國的歷史發展。
關於宗教聖地的100個故事
以故事銘記的宗教聖地,用信仰標注的世界地圖 & 朝聖,100次的宗教聖地之旅,既是靈魂淨化的過程,也是100篇美文的閱讀饕餮! & 宗教聖地是信仰無言的證明,故事則是有言且生動的證據。 & 你可能很難記住一座大教堂的建築風格、建築年代,一條聖河的流經區域,但是卻很難忘記一個或驚心動魄、或溫暖光明的故事。 & 本書精選了世界10種宗教裡最有歷史意義的100個聖地,將該聖地發生過的最有代表性的故事以通俗的語言講述出來,補充以相關的地理、歷史知識介紹,以期為讀者提供一個簡明扼要的宗教歷史典故範本。 & 假如有讀者欲往某些宗教聖地旅遊觀光,書中提供的一百個地方可當作是旅行參考,讓你在其中選擇感興趣的地方,來一次靈魂的淨化之旅、享一回文化藝術的饕餮盛宴。 & 即使不能親身去到那裏感受宗教的神聖與莊嚴,也能從書中的故事裡領略其力量——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不也是很好的境界嗎?
劉邦的團隊臉譜:警察出身的第一位平民領袖
本書為作者閱讀《史記》之心得筆記,善讀《史記》,並從《史記》的人物故事中學以致用。最典型的例子是從蕭何身上看到公務人員的典範,並具體列出蕭何的為人、處世與建樹值得後世公務人員注意與學習之處。作者亦從「蕭規曹隨」簡化行政的故事中,指出此事給警察和新任主管的啟示,其中每一句話,說的都是他幾十年來從事警務工作,以及結合讀史的智慧結晶。如果說《史記》是一座寶庫,那麼本書正是如何開啟寶庫的一個示範。 希冀能引發師生學習經典的興趣,亦是寫給警校生及派出所的基層警察同仁,冀望未來能培育更多經典閱讀的警察同好,成就更堅實的警察團隊。 作者持續閱讀《史記》三年,深感由卑微亭長(猶如今之警察)出身的劉邦,何以能在四年的征戰中脫穎而出,席捲天下,創造四百餘年的大漢基業?其成功必然有因。雖說劉邦能善用蕭何、張良、韓信三位人傑為其效力,然而,當是時甘於為他效命的人才又何止此三人?茲選取其用力最深、關係最密切的,如陳平等十八人,他們都是他起義征戰的危機行動中的貴人。 他們圍繞在劉邦身邊,有其心腹,如:呂后、蕭何、夏侯嬰、樊噲、周昌等非比尋常的親密戰友;有智謀高人一等的戰略軍師,專門為他化解重大危機的內衛人才,如:張良、陳平;又有能言善道、解決問題的中衛人才,如:酈生、陸賈、劉敬等。更有在外征戰力拚的外衛將才,如:韓信、曹參、灌嬰、黥布、彭越等眾多外勤力戰人才。這些不同類型的人才,組成有策略、有執行力的行動團隊,幫助劉邦逐鹿中原,也都想在天下大亂中,發揮所長,一顯身手,以創造形勢大好的未來。
流傳千年的史記故事
史學家的絕唱,文學家的妙筆;用讀故事的方式讀《史記》,見證了歷史,欣賞了美文。生活有故事才精彩,歷史有故事才靈動;《史記》,很美;讀懂,很容易!《史記》是中國漢代偉大歷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著,記載了上起軒轅、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變遷。本書規避了文言文的晦澀與難懂,化歷史為妙筆,以酣暢淋漓的筆觸,濃墨重彩地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並用一系列故事塑造了眾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在大家看來歷史是枯燥的,記錄的語言更是晦澀難懂,很多人一聽到我常常研讀歷史,不是敬而遠之,就是側目相待。好似我也是沾了歷史的印記,倒成了碰不得的古董。事實上,歷史並不是只?埋首故紙堆,也並不是躲在結了蜘蛛網的家中把自己搞到崩潰。作者只是想傳達一個觀念:歷史其實很好玩。希望《流傳千年的史記故事》能給讀者一個不一樣的讀史方式,讓更多的人能以史為鏡,以人為鏡。
歷史與思想(新版)
三十八年來《歷史與思想》不斷重印, 是我的著作中流傳最廣而且持續最久的一部, 在我個人的學術生命中具有極不尋常的意義。 ──余英時(中央研究院院士、2006年克魯格獎(Kluge Prize)得主 & 從1970年到1976年余英時教授先後發表了〈從宋明儒學的發展論清代思想史〉、〈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君尊臣卑」下的君權與相權〉等文,開啟了中國思想史研究的新解釋與新視野。這些文章收集在1976年出版的《歷史與思想》一書中,此後年年再刷,影響深遠。 【新版】《歷史與思想》特別收入余英時教授為讀者撰寫的〈新版序〉 & 《歷史與思想》共收錄17篇文章,主要論題有: 1. 討論中國(專制)政治傳統和反智論的關係 2. 從內在理路的觀點解釋明清思想變遷的問題 3. 討論歷史知識的性質及有關史學的一般問題 4. 對紅樓夢這部小說提出新的看法,並檢討紅學考證運動得失 5. 評析探討西方古典時代的人文思潮 6. 文藝復興與人文思潮的關係,以及現代工業文明的精神基礎。
考古探密:千年寶藏之謎
在動盪的年代,無以計數的國家珍寶或毀於戰火,或流失海外。對於歷史上的寶藏一說,後人各執一詞,究竟藏於哪裡?是否真有寶藏?這一個個千古之謎,吸引著人們不斷追尋和探究…… 寶藏伴隨著傳說而來,伴隨著傳說而離奇失蹤,這些謎團何日才能有定論? 傳說的獨特魅力,留給後人更多想像的空間,種種懸疑和猜測將得到逐一解答……
歷史課本沒寫出的隱情:那些帝王將相才子的苦痛
「懷才不遇,汨羅投江」屈原飽受憂鬱症之苦 「看花非花,觀霧非霧」白居易兩眼昏花竟是飛蚊症作怪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千軍難敵消化性潰瘍 歷代君主、將相、名儒,在病痛之前也不得不伏首! & 以歷史的眼光+醫學的智慧,解剖青史人物的生與死。 歷史人物也曾是活生生的人 除了建功立業、才華洋溢之外 他們的肉身之軀同樣會受到疾病的摧殘 在醫學不發達的年代,莫名其妙就嗚呼哀哉了 & 本書從醫學角度剖析史料記載 推敲名人的病因、病史,並辨證傳聞的謬誤 讓那些沉睡了千百年的靈魂 有機會躍然紙上,功過重新留予後人評說
她們謀生亦謀愛:誤讀秦淮八艷
她們美麗、純潔、多情、脆弱, 縱然才氣縱橫,仍然一無所有, 生存的本能與情感的熱望摻雜在一起, 她們謀生,亦謀愛。 & 趕上那樣一個時代,這種謀求顯得格外艱難。 多少女子,深一腳淺一腳地奔走在這路途上。 有的人柳暗花明、有的人血肉模糊, 更多的人不悲也不喜,只是漸行漸遠,慢慢忘了初衷, 暮色蒼茫時,驀然回首,竟然,已經過了一生。 那些意亂情迷的暗湧,執迷不悔的堅持,行行重行行的彷徨,天地不應的無助。 不是時光能夠解決的,流年暗轉換,人心寂寞依然,「她們」,其實就是「我們」。 秦淮八艷 清人張景祁在光緒十八年編纂出版的《秦淮八艷圖》中,選出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八名色藝才氣俱佳的妓女,是為「秦淮八艷」名稱之始,分別為: 馬湘蘭(1548~1604年) 好友:江南才子王稚登 柳如是(1618~1664年) 夫君:明末東林黨之首錢謙益 董小宛(1624~1651年) 夫君:明復社四公子冒辟疆 卞玉京(1623~1665年) 與著名詩人吳梅村有過一段姻緣 最後隱居自號「玉京道人」 陳圓圓(1623~1695年) 夫君:吳三桂 「衝冠一怒為紅顏」,遂引清軍入關 李香(1624~?年) 夫君:復社四公子之一侯方域 孔尚任《桃花扇》根據兩人愛情故事為藍本。 寇白門(1624~?年) 出身明末著名的世娼之家 夫君:保國公朱國弼,不久後離異,重返妓場。 顧媚(1619~1664年) 夫君:江左三大家龔鼎孳。 八艷中地位最顯赫,受誥封為「一品夫人」。
中國人應當認識的英國:徐徐道來
在東方人的眼中,沒了披頭四和哈利.波特,英國還剩下什麼? 遠處西歐的泱泱島國,有太多深厚的文化內涵,卻沒有在課本和新聞中留下紀錄。 這次,我們將再一次聚焦英國,你所看到的大不列顛,將和以往全然不同! 英國人的驕傲和疏離,小巷弄裡的酒館文化,這次都在紙上原形畢露。 一名牛津博士的九年觀察,深入英倫文化皮膚底下的心跳, 用他的雙眼,帶你看見連英國人都不知道的世界! 大英帝國,曾是稱霸世界的海上強權,殖民地遍佈世界土地的四分之一。每個時刻,所轄領土必定有白晝日光,黑夜從來不曾完全征服這個國家。這個太陽永不落下的國家,被世人冠上「日不落帝國」的稱號。 歷經殖民地獨立的熱潮、二次大戰對歐陸的摧殘,世界霸主的權柄悄然易位,然而這個雄踞歐陸外海的島國,運用豐富的文化資產、民主精神和政經制度,潛移默化著整個世界。了解英國,等於了解世界局勢的走向,這本書將讓我們對歷史故事中的「西方列強」,再一次有了不同的詮釋角度。 英國人與法國之間的心結從何而來? 狄更斯筆下的英國貧富差距如此之大,為何不曾爆發如同法國大革命的浪潮? 英國酒館的名稱裡藏著怎樣的祕密? 這部作品剖析了英國歷史的肌理,無論是文學、酒館、政經、藝術,都藏著英國特有的文化,更濃縮了歷史教訓。讀完這本書將讓你明白,屹立不搖的大英帝國是怎樣煉成的? 本書特色 ※用不一樣的角度看英國 搖滾樂、文學、風景名勝……太多書籍探討英國的著名文化,但卻沒有一部作品像此書,從英國歷史的視角,望向現代傲人的成績。這本書幫英國的成就找到了原因,讀者就像搭乘了時光機器,見證英國從無到有的變革,了解日不落帝國的盛衰與哀愁。 ※世界是怎麼變成當今的模樣?從英國的故事裡看出軌跡! 為世界留下豐富文化的英國,擁有不受商業廣告左右的BBC廣播公司、館藏豐富的大英博物館,然而世界權勢從歐陸轉移,卻僅僅發生在一個世紀的時間。探知英國文化,就像閱讀一本見微知著的世界史,我們不但能從英國歷史的枝微末節裡,探尋到它與歐陸文化的臍帶關係,更能看到她在世界文明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從歷史為起點,看懂英倫大小事 英國,一直是對歐陸文化、旅遊感興趣讀者們嚮往的國度,討論英式生活、流行的書籍雖多,卻很少有一本書,能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去解釋「大英帝國」的偉大。對英國感興趣的讀者,能夠在書中挖掘出完全不同的深度。 ※鑽研英國文化的絕佳工具 「英國」文化的研究,是探索日不落帝國成功原因的最佳借鏡,任何對「歷史」、「政治」感興趣的讀者,都可以得到前瞻的思維洗禮。此書豐富的引述和案例,從各個角度解讀英國文化的秘密,趣味又多元的知識,讓你見識到從未向外人揭露過英國百態。
天子的家奴:一本書說盡太監那些事
充滿慾望、荒誕、殺戮的宮廷 有著一群背負恥辱、仇恨、野心的閹宦 這群閹宦將最高貴的皇帝,玩弄於股掌間 造成中國歷史上宮近陰謀與權力爭奪的巔峰 & 皇帝總想著如何讓天下臣民都盡忠自己,太監就出主意,叫所有人都來做「太監」。 就這樣,整個帝國都被閹割了肉體,閹割了精神……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弄權的「東方不敗」,是齊桓公的貼身內侍「豎刁」。 秦始皇因為信任閹人「趙高」而把大秦王朝搞了個底朝天。 唐高宗因依賴「高力士」的貼心,而種下了唐朝走個滅亡的的因子 明朝後期,「立地皇帝」劉瑾,文盲加流氓的「九千歲」魏忠賢,讓「公公」們的權勢達到了登峰造極。 在中國這個封建帝國制度下,如果皇帝是老公,大臣是老婆,那麼太監是什麼呢?是小妾。俗話說,妻不如妾。一些被枕邊風吹暈的老公,就會嫌棄老婆而親近小妾,老婆為了生存還得忍氣吞聲去討好得寵的小妾。當然,小妾因為得寵而忘乎所以的也有很多,最終導致了整個家庭的崩潰。 太監究竟是一群怎樣的人?他們又是用了什麼樣的「魔法」左右皇帝,而為所欲為?本書完成收錄中國歷代太監資料,透過對太監的全方位瞭解,對歷史有另一類的解釋,對人性有另一種角度的思考。在謾罵、譏笑他們的同時,也可以看到,在他們身上,也有我們這群正常人的影子。
微歷史:中華名人經典小故事(下)
回到過去看更多不為人知的名人故事 在名人風光無限的背後往往隱藏著更多的心酸與苦楚,那些不會出現在教科書中的事,往往才是他們最真實的寫照。 文人騷客故事多 歷史上最慘忍的暴君 歷史上最荒唐的帝王 歷代帝王之最 史上著名刺客 古代貪官的故事 翻開微歷史 你所不知道的中華名人小故事 一次告訴你!
執拗的低音:一些歷史思考方式的反思
在近代中國,當新的思想典範逐漸登臨歷史舞台時,有不少帶有傳統色彩的學術論述被推擠到歷史邊緣,這些思想、論述、視野及方法,值得重新加以檢視。「執拗的低音」不是復古,而是回到各種論述的分流點去重加審視,去了解是不是有獲得一些新的學術資源的可能。 本書共有正文四篇。第一篇〈執拗的低音——一些歷史思考方式的反思〉。本篇包括若干主題,如重新檢討近代中國激進思想下各種互相競爭的論述、對「史家的邏輯」與「事件的邏輯」的思考、對歷史人物「有限理性」(bound rationality)的思考等。第二篇〈「心力」與「破對待」〉。本篇以《仁學》為例,說明新奇的自然科學概念如何轉化了傳統的道德語彙、「心力」與主觀能動性的塑造,宇宙道德共同體的追求,並說明新的價值追求如何改變學術的視野。第三篇〈王國維的「道德團體」論及相關問題〉。近代的新史學強調:史學研究不應受傳統道德仁義的束縛。歷史與道德、歷史與倫理成為一種過時的關懷。本篇探討王國維「道德團體」說的觀念來源,並藉著這個機會討論「歷史」與「倫理」、「歷史」與「意義」等相關問題。第四篇〈「風」——一種被忽略的史學觀念〉。在近代中國,新史家通常宣揚「歷史者,敘述人群進化之現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梁啟超)。本篇則想檢視一種被忽略的史觀,它強調歷史是一種察勢觀「風」之學。
歷史上的不倒翁
何謂不倒翁? 簡而言之,肚子裏有重心,所以立足才穩。 仕途的道理也是如此。 & 中國文化有陽的一面,有陰的一面。陽面曰義理,所謂能說也能做是也;陰面曰權謀,所謂能做不能說是也。前者,形成了官方的話語與制度體系;後者,則構成了中國古代官場的真實生態,是千百年來聖人所撻伐、史書所諱言,卻綿延不絕、運行不息的一套東西。 因此可以說,這本書正是要揭揭權臣的老底,開開歷史的後門,從冠冕堂皇的正史背後翻撿出三十四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講講關於權謀的原理和故事。 從陰謀到陽謀 權謀的三重境界 一、機遇 一個偶然的機遇,平步青雲、一步登天。機遇看似運氣,實則與「謀」難捨難分。對於無謀之人來講,機遇只是偶然;對於能謀之人來講,機遇只不過是化裝成偶然的必然。沒有機遇的時候如何創造機遇、機遇隱藏的時候如何瞄準機遇、機遇來臨的時候如何手不抖心不跳穩穩抓住機遇,都要靠謀的功夫。 二、持久 抓住一次機遇並不難,關鍵是如何在抓住機遇叩開仕途大門後,仍能如《菜根譚》所云「風斜雨急時,立得腳定;花濃柳豔處,著得眼高」,從第一重境界的流星進化到第二重境界的恆星。這就需要謹言慎行、持之以恆,於平淡處見真功夫。 三、返璞歸真 權謀的最高境界,並非熟練各種潛規則,到處鑽營投機,而是抱樸守拙,甚至於率性而為。唯有真正坦誠率性之人,猶如金剛,不害人,而亦百毒不侵、諸邪莫近,最是仁者無敵。權謀,體味到了這個份上,也許才真正算得上達到了最高境界,體悟出了「陽謀」的滋味。
海上絲路:南海古國尋蹤迷航
解開一段千古傳奇的航程& 重現南洋海域的東方明珠 & 在中國《漢書》與《後漢書》裡記載著西元前二年漢代使者遠赴黃支國出使,漢使與商人們一行乘船攜黃金、絲綢南下購買明珠、璧玉與香料,南海諸國和中國間的通貢往譯-獻犀、象、小黑人、大珍珠,皆循經都元、邑盧沒、諶離、夫甘都盧、已程不、皮宗……這些星羅棋布的交通要塞,猶如座落古地圖的海上明珠,每個商驛,皆紀錄著亞洲國際間最早的商事活動,也是我國民南下經商定居,及現在東南亞一帶居民最初的血脈源流。 作者從各史籍、相關出土文物及古代各種商貿活動的軌跡裡,重返時光,探尋這段充滿貨殖札事、商業傳奇的歷史航道,破譯了十個古國的現代地名,為此珍貴的海上絲路,重作考尋。
舟舫、療疾與救國:明清易代文人徐枋之身分認同與遺民論述
本書係作者近年來研究成果。在遺民、醫療與行旅等諸文化領域中遊走罅隙,略有管窺之見,而待來日擴而展之,成其堂廡。第二章以徐枋「不入城」發論,揭示其不斷透過書信向場域宣告身分認同的敘述模式;「舟舫雅聚」則展現了文人情志交流的另種風貌。第三章徐枋貧病交迫的疾病體驗與書寫,開展了「療疾/救國」豐富隱喻象徵的諸多想像,其中關涉造神/除魅的詭譎論述,尤引人入勝。第四章「療疾/救國」的文化隱喻實有其歷史脈絡,除了建構譜系之外,並勾勒場易代場域氛圍,以見其互應共和。第五章「祟病」醫方成為遺民士子的除魅隱喻,實有其醫療實務依據,由醫籍與醫案中得管窺其用。
周朝丞相:姜子牙的人生智慧(4CD)
本書特色 姜太公以釣魚的道理,感動文王父子的心,共同創造盛大的周王朝。渭水訪賢與三顧茅蘆,同樣是千古美談。武王即位,拜姜尚為太師,尊號師尚父。一個人能夠同時獲得師之、尚之、父之三重尊稱,實為崇高。滅商興周之後,又封齊建國。並且留下許多著作,供我們研習。諸子百家莫不追尊他為本家先師,而奉之為百家宗師,太公以其聖德功業,在先秦早已被神化了,迄今仍備受崇拜。
唐朝名將:郭子儀的人生智慧(4CD)
本書特色 郭子儀稍露頭角,是在五十多歲,將近花甲之年的時候,對名將來說,簡直不可思議。唐玄宗命他為朔方節度使,大敗安祿山。肅宗時立下大功,皇帝親自對他說:雖吾之家國,實卿之再造。卻藉故解除他的兵權,後來不得已才又重用他。代宗擔心他功高難制,居然派他去守肅宗的陵墓。七十九歲時,回紇作亂,再度出馬平定。人生起伏,落差實在太大,現代人的抗壓力,有人能和郭子儀相比?
明朝太監:鄭和的人生智慧(4CD)
本書特色 十五世紀初,鄭和以空前宏大的規模,完成七次三寶太監下西洋的壯舉。不但肅清海盜、安定僑民,而且平定錫蘭之亂,協助蘇門答臘復國,對後世的影響,尤為重大。鄭和是最卑微的太監,卻能夠成就最輝煌的事業。可惜後繼無人,這是什麼原因,值得深究。和平與親善的鄭和精神,難道不符合人類和平發展的要求?更是現代人必須全面高度警愓的課題。
清朝皇帝:康熙的人生智慧(4CD)
本書特色 康熙八歲就位,六十九歲去世,可以說是經歷最大不幸,卻能夠幸運地成為在位最久、讀書最多、實力最為雄厚的帝王,其人生智慧,實在值得學習。康熙晚年自評:幼齡讀書,即知酒色之可戒,小人之宜防。所以但憑日用平常,以實心行實政,便能做到天下粗安,四海承平。雖不能移風易俗,對清朝來說,雖然說是守成,卻實同開創,我們必須用心深究,他是怎做到的!
黎民恨:王莽篡漢到光武中興的人心離變
昏而已矣,愚而已矣,天命君權,怎堪民怨? & 亂世,是冒險家的天堂,投機者的樂園。擅長以史鑑今的歷史評論家公孫策,藉由王莽篡漢前後歷史故事,人心從厭漢到思漢的轉折,詮釋老百姓對統治者的複雜心情,以及改變社會現況的渴望。 & 【安民則惠,黎民懷之;破民則苦,黎民恨之。】 一個朝代從興盛到衰亡,歷史大多記載帝王將相,幾乎不記載庶民。 善良的人民最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於我何有哉」,卻永遠無法如願。一直要到這個政權搞得人民都活不下去了,才會改朝換代。 本書內容分為〈帝國盛衰〉、〈王莽篡漢〉、〈光武中興〉三部分,擅長讀史、解史的歷史評論家公孫策在導讀中開宗明義提到:恨,是一種複雜的情緒,相對於「喜、怒、哀、樂」的單純。 以「恨」破題,引領讀者進入王莽篡漢前後、西漢盛衰興亡的那段歷史。用一段段精采絕倫的小故事,娓娓道出政權在皇帝、太后、外戚、權臣、軍閥之間流轉,老百姓寄予期待逐一落空,由認命到逃避、到反抗,人心從「厭漢」到「思漢」,英雄草莽「慧眼識英主」的轉折過程。 翻動書頁,隨著公孫策唯妙唯肖、生動的描述,這些千古人物栩栩如生,彷彿穿越時空來到眼前,讓讀者不僅品嘗原汁原味的經典古文,藉由文中【原典精華】提升國語文能力,並領會峰迴路轉的歷史教訓寓意。內容兼具歷史與文學,蘊含知識底蘊及奧妙趣味。
泛權力:透視中國歷史上的權力法則
本書力圖清楚描述泛權力的歷史現象,同時歸納出了「泛權力公式」:實際權力=法定權力+衍生權力。一個人的實際權力不是法律明文授予的法定權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從法定權利上發展出來的衍生權力。而衍生權力是由一個人的人際關係網絡和人際交往的手段決定的。 在這本書中,我們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歷史案例,用泛權力公式來分析中國古代社會權力運作的實際情況。書中選取的案例都是一個個歷史案件。案件是社會運轉出現問題的表現,是矛盾暴露的結果,這些案件的審理可以充分顯示權力運作的來龍去脈,把台前幕後的人物和操作都串起來呈現在我們面前。通過一個個歷史案件,我們會發現,權力並非落在白紙上的黑字那麼簡單,而是錯綜複雜地盤踞在社會的各個領域裏、在其發揮作用的各個時刻中,可謂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也是本書要揭示的「泛權力」的本意。
繁華落盡的黃金時代:二十世紀初西方文明盛夏的歷史回憶
明鏡周刊排行榜第一名,暢銷300,000冊 歐陸讀者年度最愛的一本書 翻譯授權十五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荷蘭、挪威、丹麥、俄國、捷克、羅馬尼亞、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巴西 & 一百年前歐洲大都會,巴黎、柏林、慕尼黑、維也納…… 風起雲湧的思想潮流、詭譎多變的政治局勢、山雨欲來的世界大戰, 文學、藝術、音樂連番爆破如夜晚的絢爛煙火, 有勝利的凱旋與失落的惆悵,是高峰也是衰敗, 一切凝結在──繁花錦簇的世紀之夏…… 本書帶你—— 親歷100年前歐陸文化舞台上的冠蓋雲集 眼見卡夫卡、普魯斯特、畢卡索、史特拉文斯基、弗洛依德…… 從暮春到深秋,輪番登場,酬唱一時 與文學、繪畫、音樂、學術、政治的歷史現場同步 重返現代性的開端 弗洛里安‧伊里斯2013年大作《繁華落盡前的黃金時代》,簡直是一幅鮮豔豐富的鑲嵌壁畫,紀錄了一個動人的年代,一個決定二十世紀未來走向的年代。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世界紛爭動盪,各國政局不安,戰事糾葛,然而,新型態的人類社會卻在戰前早已開花結果。弗洛里安‧伊里斯選擇繁華落盡的黃金時代,並以這個角度出發,全面展現那個年代在各個面向的新生命。在文學、藝術與音樂領域,傳統的架構逐漸瓦解,彷彿沒有明天一般,歐洲各地,從莫斯科、巴黎,到倫敦、柏林與威尼斯,無數的藝術家嶄露頭角,那些作品今日已經成為我們共同的記憶,但在當時,卻要面對無數的批判,他們不斷掙扎,企圖突破困境。 作者在書中,以其特有的幽默筆觸,透過不同的插曲與軼事,勾勒出那個年代的獨特意義,他按月敘述,以當時歐洲大都會柏林、慕尼黑、維也納、巴黎等地的文化菁英為主軸,紀錄了這段不僅文化歷史學者深感興趣的歷史時刻,也深入一般讀者所熟悉的文化人物背後的脈絡。我們見到湯瑪士‧曼(Thomas mann)、卡夫卡(Franz Kafka)、赫塞(Hermann Hesse)等大作家為愛情與創作題材徬徨;見到畢卡索(Picasso)、柯科斯加(Oskar Kokoschka)等畫家在打破成見,尋求靈感;而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nd)與榮格(C.G. Jung)則為自己的理論吵得不可開交;那年,希特勒與史達林在維也納的公園碰面。作者不僅以其巧妙的筆觸與架構,讓閱讀這樣一個大時代不落俗套,更能進一步呈現這個時代的氛圍,一個企求美好與卓越的年代,在今日看來仍是令人感動。一百年前的理念,並未因為兩次大戰而飛灰煙滅,反而一如珍寶,彌足珍貴。想像一下,普魯斯特(Proust)正在當時追憶似水年華,里爾克(Rilke)和佛洛伊德飲酒暢談,史特拉文斯基(Strawinsky)在舉行春之祭,在義大利的港口特里斯特(Triest),卡夫卡與喬伊斯(Joyce)正喝著咖啡。那年,希特勒在慕尼黑販售自己平庸的畫作……。 那是開始也是結束,是勝利的喜悅也是失落的惆悵,糾解難分,全都融入藝術之中。本書喚醒文化史上充滿魔力的關鍵時刻,它是一幅時代的肖像,一整個漫長的19世紀一頭撞上了極端、戰火延燒的20世紀之初;它也是一張365度的全景相片,百花盛開、繁華落盡,生意盎然的現代。
文字小講
讀畢這一百三十六個漢字演進的身世,將會更貼近古人的日常生活和信仰。 文字學教授從甲骨文、金文的一筆一畫中,橫跨古今,說文解字, 彷彿說故事一般,解開一道又一道文字的謎題,揭開古代生活的神祕面紗。 收錄136個漢字,從現代日常生活常用字,一目瞭然上古時代的生活形態: 「虹,描寫一條首尾都有頭的穹身神話動物形。」有致雨的魔力。 「舞,一人伸張雙手,手上拿著像牛尾一類下垂的跳舞道具。」演變成祈雨舞雩的季節性盛典。 「秋,作一個蝗蟲的形象,或是用火燒烤蝗蟲。」秋季豐收時,天然農業災害。 「歲,是一把行刑用的斧鉞形,為處罰之刑具,用以名歲星。」歲星的運行看起來出沒無常,因此才被認為是由上帝控制,表示天命的所在,故以君主處罰罪犯的斧鉞去命名它。 「魯,是盤上的魚佳餚,表達美好之意。」《孟子.告子篇》有孟子嘆惜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每一個字就是一幅圖畫,隱含上古時代的生活遺跡。
詩說歷史
蕭伯納曾說:「歷史除了人名以外,都是假的;小說除了人名以外,都是真的。」這話自然不能當真,但文學的確可以記錄時代、反映時代。以杜甫的「三吏三別」來說,試問有哪部史書,較老杜的這幾首詩更能反映安史之亂時黎民百姓的苦痛? 《詩說歷史》由六十篇短文、一百多首詩詞、一百多幅圖片構成。始自史前,止於辛亥革命。以一首首詩詞,夾敘夾議,串起一部中國史。詩中有史,史中有詩。從詩詞認識歷史脈絡,從歷史體會詩人詩心。既可作為增廣人文素養的普及讀物,也可作為大專院校通識課程的教本。 古人說:治史者需具備史學、史才、史識。史學,主要指素養;史才,主要指文筆;史識,主要指見解。作者以嚴謹的態度,豐富的常識,獨到的見解,佐以趣味之筆,開創出一種獨特的體式。這種以詩詞(包括新詩)為載具、敘寫歷史的體式,將會在海峽兩岸接踵出現。
唐朝-唐太宗軍師徐茂公的成功謀略(2CD)
極富傳奇色彩的軍師與名將──徐茂公,盡忠職守、樂善好施,任勞任怨,為大唐王朝立下了不朽功勳!為人謹慎、輔佐朝政鞠躬盡瘁,整治邊疆富有智慧與謀略,其一視同仁與細膩的治理手腕,深為後人稱道讚賞!身後被封為國師徐府千歲的祂,其名留青史的事蹟你絕不能錯過!
元朝-成吉思汗軍師耶律楚材的成功謀略(2CD)
蒙古立國過程中,不可忽視其成就的,就是耶律楚材!他精通多國語言、諸子百家學說,推行文教、立孔廟,又訂法治與稅收制度,倡導以儒治國、以佛治心的治國方針,奠定了元朝的基礎。功不可沒、身處多元文化的他,是如何兼容並蓄、協助蒙古走向中原的呢?精彩的軍師風範,絕對令你佩服再佩服!
漢朝-漢高祖軍師張良的成功謀略(2CD)
被司馬遷稱讚「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張良、坊間百姓讚許的「張良計」,無人不知的「圯橋三敬履」與「孺子可教」的故事.....。具有溫良恭儉讓美德、肯苦讀又務實的張良,胸懷大志,對事情具規畫,才使得漢高祖更加如虎添翼,登上皇位。張良,這個家喻戶曉的一代軍師,留下了無數個膾炙人口、津津樂道的事蹟,值得你百聽不倦、仔細回味!
三國-曹操軍師司馬懿的成功謀略(2CD)
他,是擁有「狼相」及「天挺之姿」的曹魏帝國三代輔政大臣,亦是西晉王朝的奠基者。苦讀、苦幹又勤於學習的他,善於謀略及教育子弟,在個人處境與征戰對策中,施展出不可小覷的智慧。歷史記載,孔明的多次勝利,可不是翹著二郎腿輕鬆應付的,且看司馬懿的周全戰術及應對,如何讓孔明也捏把冷汗!
英雄輩出的時代:你不知道的春秋戰國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野蠻遮天的時代,也是文明現光的時代。 & 春秋霸主,戰國群雄,擋不住歷史必然,但時代的機運卻轉在每個人手上。亂而生變,變則求通:諸子蜂起,百家爭鳴,士農工商多有變革,超越是前進唯一的通行證。彼時的創新成為今日的典範,中華文明的哲思智慧奠基於此,是窮究奧理的序章。
給年輕人讀的看歷史人物如何秀出真本事
解讀歷史新風貌,結合真實與爆笑的名人軼事 & 政治人物愛作秀,自古皆然, 讓23個歷史名人當秀導, 告訴你怎樣秀出自己的真本事! 不管用的是正當方法,或極端手段,還是卑鄙的花招, 只要能達到目的,就是高招, 這些歷史名人才能在時代的舞臺上引領風騷, 成為最佳的導演和男、女主角! 得獎的是…… ★最佳苦情主角獎被當人質獻來獻去的重耳 ★頭文字T主角獎哭出一片江山的劉備 ★最佳搞笑主角獎大漢王朝的豆豆先生──東方朔 ★最佳文筆編劇獎和皇帝搶女人的詩人溫庭筠 Now,This is your show time! 學會歷史名人的這些得獎高招, 你也能為自己人生鋪出一條平坦的康莊大道! 本書特色 爆笑的文字,欠扁的解讀,你絕對想不到,原來歷史這麼有趣! 在平劇中白臉的是曹操,紅臉的是關公,黃臉的是秦叔寶,歷史人物的臉譜顏色並不是單一的。 智慧化身的諸葛亮曾有「蘭生當戶,不得不鋤」妒賢嫉能的私密事…… 千古明君李世民曾有殺兄娶嫂的尷尬事…… 史上最大的賣國賊秦檜還曾經很愛國…… 善用火牛陣的田單原來有個虐待動物和迷信的背景…… &&&& 這是一本非傳統、非實用、非主流歷史書,他告訴你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但卻是以全然不同的現代詼諧筆法來敘述,在正經八百的歷史故事中,帶給讀者一種閱讀的快感。
微歷史-中華名人經典小故事(上)
回到過去看更多不為人知的名人故事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高長恭又名高孝瓘。 北齊大將,世稱蘭陵王。 蘭陵王並非依靠猙獰的面具, 而是真刀真槍的熱血拼殺。 <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transform: none; background-color: rgb(255,255,255); text-indent: 0px; display: inline !important; font: 13px/23px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新細明體; white-space: normal; float: none;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35,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諸葛亮
本書特色 諸葛亮一個穿越一千八百年時空輪迴,而名垂千古的歷史人物,其生平事蹟迄今,依然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觀其一生戎馬倥傯,在世人的心目中,多認為他是千載難尋的政治大師、軍事奇才;諸葛亮的一生智慧演繹,更被「三國演義」描寫得淋漓盡致,也榮膺“天下第一軍師”的封號。 在歷史的痕跡中,人生還是有章可循、有資可鑑的。
中國歷史經典傳記謀略篇
謀略,就是見事於無形,防患於未然,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勢。歷史上的謀略家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把握時代的脈博,抓住事態變化的契機,提出自己的計謀,輔助君主王侯成就治國興邦大業。 或許,過去的人們,他們的頭腦比較單純,彼此缺乏奸詐害人之心,認為只要戰勝對方就算贏了,如此就可以大肆奴役對方的人民,施以橫征暴斂。因此,以往的人提到謀略,似乎全都只偏重於戰爭、軍事的領域。在千軍萬馬的戰場上,主將的謀略往往決定著戰爭的勝負。歷史上孫臏減灶斬龐涓、呂蒙智取荊州、李愬雪夜襲蔡州等著名戰例,無不顯示著軍事謀略家的才智。其實,謀略在政治、經濟、科技上也極為重要。 我國謀略家始祖姜尚(姜子牙),胸懷韜略,耄耄之年,巧遇明主,得以施展抱負,輔佐周文(武)王興邦立業。春秋戰國時的謀略家管仲,經鮑叔牙舉荐,被齊桓公尊為相父,得以一展偉略,使齊國躍為五霸之一。蜀漢開國名相諸葛亮隱居隆中,自比管仲樂毅,時逢賢君劉備,提出著名「隆中對」,興繼漢室,促成三國鼎立之局。唐初名賢魏徵,適遇明主李世民,直言忠諫,提出自己治國方略,被聖主採納,使李唐王朝出現「貞觀之治」的盛世。宋元之際的哲人耶律楚材,因得蒙主成吉思汗的重用,為(蒙)元王朝一統中原立下汗馬功勞。明代開國名師劉基,胸有大略,擇主而仕,為朱明王朝的建立頗多建樹。這些政治謀略家以其超凡智慧,輔佐明君,平定天下,興邦治國,為中華民族的歷史增色添輝。 歷史上的謀略家中還有一些遊說之士。戰國之時百家爭鳴,遊說之風尤盛。各家士子憑借三寸之舌,喋喋不休,四處奔走,以取悅君主。蘇秦、張儀是其代表。戰國七雄、秦國最強,六國的存亡受到強秦的威脅。面對這種局面,蘇秦提出合縱抗秦之策,積極活動,說服六國君主,使六國有效地結盟,而「秦兵不敢窺幽谷十五年」。 戰國時期,巨商呂不韋因經商致富,還涉足政治。他在邯單巧遇秦公子異人,認定異人日後必成氣候,便借蚌育珠,忍痛將自己愛妾送給異人。他又觸動(秦)華陽夫人隱痛,說服美而無子的華陽夫人將異人收為適嗣,使作人質的異人安然回國,即位為王。陽翟大賈呂不韋因而一躍為秦相,得以執掌朝綱。 謀略在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對於謀略的研究也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產生於西周時期的《周易》以演繹八卦的方法,作《卦辭》、《文辭》,其中包含高深的韜略。而《六韜》則以姜太公與周文王對話的形式,分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六部分,對治國統兵進行闡述。《孫子》分十三篇進行謀略研究。《三十六計》以六套計謀加以概括。所有這些著述,都是前人智慧的結晶。 人類思維的長河從來沒有中斷,也不會中斷。人類謀略的寶庫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豐富。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替舊人。我們今人應當努力學習前人的謀略,用於今天的社會實踐,創造人類更美好的未來。
另一半中國史(下冊)
本書作者秉持著民族平等的原則, 從民族團結的視角, 試圖引導讀者在各民族興替沉浮成敗榮辱中思考人生。 & 他認為現在我們所謂的中華民族,不是單一的漢民族而已,而是由56個民族經過歷史的長河,慢慢地一點一點的融合鑄鍊而成的。誠如本書的主旨,要真正解讀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立足於現今的世界上,「只有系統完整地反映各少數民族從洪荒落後到繁盛文明的發展歷程,才能使讀者真切地感受到少數民族發展進程的曲折與凝重,進而深深地體會到一個孤立民族的涓涓細流在歷史的長河中是多麼微不足道,各民族團結互助匯成滔滔江河結伴前行,才能拋棄歷史的包袱,超越現實的阻隔,奔向未來的大海」。整部作品立意高遠,而又寫得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熔科學性與趣味性於一爐,相信它的出版會受到普通大眾的歡迎。 而在歷史課本中曾經出現後來無聲無息的民族,如: 絲綢之路上的綠洲城邦烏孫、月氏、樓蘭為何消失了? 盛極一時的草原帝國如匈奴、柔然、突厥今日又何在? 逐鹿中原的游牧部落如鮮卑、羯、氐、羌他們還存在嗎? 在中國南方的越國、夜郎、南詔、大理今日還見得到他們的後裔嗎? 這一切一切的答案,都在本書中。需要您仔細的閱讀去咀嚼耐人尋味的答案。
譜牒學研究
《譜牒學研究》一書,是作者繼《族譜文獻學》(2003年)之後,第二本關於中文族譜文獻之學術研究著作。本書內容分上、下兩編:上編收錄近年來,個人在世界各地舉行之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十二篇;下編收錄關於姓氏論壇、讀譜隨筆、及演講記錄等,介紹姓氏與族譜之一般性文章。上編主要論述課題,包含闡述傳統中國譜牒學之理論與方法,探討清代玉牒及族譜資訊論文,介紹族譜與血緣、地緣之關係,及族譜文獻與姓氏文化、宗族文化、客家文化、地方文獻等相關研究之實例。下編則以常識性與趣味性方式,介紹姓氏文化與名人族譜,〈演講記錄〉一篇,則摘錄筆者在國立聯合大學,針對族譜文獻與客家研究之關係演講詞。
先公庾後私家:宋朝賑災措施及其官民關係
本書首先整理宋人的荒政內容、今人的荒政研究新趨勢。接著依序討論訴災、檢放、蠲減、抄劄給曆、賑貸、勸分、勇於任事或持法守常、真德秀個案、救荒榜、民資社倉、陳訴越訴、騷動變亂等十二單元,以官民互動關係貫穿其中。核心論旨上,論及宋朝恤民仁政是內政重於外王的政治反應,因而融合舊有、新創的賑荒措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元明清三朝承襲之。「以官領民」與「以民輔官」是宋朝地方社會政治的兩大側面,不可偏廢其一。官府和富民之間未必是對立的,可說既互補又對立。細節討論上,本書在救荒程序、賑貸官為理索、動員民間資源、榜文訊息、民辦社倉等方面有獨特的看法。
Crossing the Pacific: The Family Stories of a Chinese Immigrant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was still in the hands of the imperial Qing Dynasty government. In 1911, the revolution led by Dr. Sun Yat-sen finally succeeded in overthrowing the corruptiv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born. In subsequent decades,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was exhausted in fighting consecutively wars against the Chinese War Lords, the war against the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the Civil War with the Chinese Communists. Chaotic situations in the nation had lasted for mos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My parents and my siblings of five lived our lives in that century. Although our family, except for my sister and her family, had fortunately escaped the unprecedented massive destruction, the associated social turbulence, and the political persecution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ward its citizens in the decad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we were forced to leave mainland China. Our parents and many people in their generation lived the rest of their lives overseas like drifting leaves in unfamiliar societies with nostalgia. My parents passed away in Taipei, Taiwan and in Manhattan, Kansas in the 1970’s. What they wished and longed for was simply the togetherness of family members, and was never achieved in their lives. Because of the age differences between our siblings, the experiences of our lives were quite different. We each managed to find a way to make a living, strive for the best and we all survived under various circumstances during the turbulent times. This book "Crossing the Pacific" describes the true family stories of an ordinary Chinese immigrant. Just because of its ordinary nature, these stories would certainly not be able to make their way to the history books. However, these true family stories which fully reflect the complicated historical events of our times are surely worth writing down and leaving them to our children and future generations in America!二十世紀的中國,從腐敗的滿清政府開始,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國,隨即軍閥割據,抗日
另一半中國史(上冊)
中國,是一個有著相對寬鬆文化傳統的國度。 中華文化的多樣性,是多元化的少數民族文化得以「不朽」的最可靠保證。 & 一種文化,只有融入更為豐富、更為多樣、更為博大的複合型華夏文化之中,才能保證在「和而不同」的中華大文化背景下的個性生存。 & 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其精神發育史。閱讀,不一定能改變我們的長相,但一定可以改變我們的氣質與品位;閱讀,不一定能延長我們的生命長度,但一定可以增加我們的生命寬度與厚度;閱讀,不一定使我們變得富有,但一定可以使我們變得智慧與充實。 & 作為一個民族共同的精神密碼,共同的語言從哪裡來?只能來自歷史,來自遠古的傳說,來自對民族文明進程的共同閱讀。 遍布世界的華夏兒女,如果不瞭解中華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獨特地位,總是一個缺憾。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裡五十六個成員的一分子,如果不強化本民族在共同開拓祖國疆域中的紅色記憶,更是一個缺憾。在這樣一個行色匆匆的年代,特別需要我們重新進入跌宕起伏的歷史,尋找自己的精神源頭,從那些黑暗與恥辱、光榮與夢想的歷史大變局中重新審視我們的來路和去路,從對歷史的反思、甄別、揚棄中重新確立我們的民族信念,強化我們的文化認同,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 正如《朗讀手冊》所言: 「閱讀是消滅無知、貧窮與絕望的終極武器,我們要在它們消滅我們之前殲滅它們。」 因此,我特別期望把本書獻給那些對本民族歷史知之甚少,至今仍被西方過時觀念所蒙蔽的朋友們。 書籍重點 絲綢之路上的綠洲城邦烏孫、月氏、樓蘭為何消失了? 盛極一時的草原帝國如匈奴、柔然、突厥今日又何在? 逐鹿中原的游牧部落如鮮卑、羯、氐、羌他們還存在嗎? 在中國南方的越國、夜郎、南詔、大理今日還見得到他們的後裔嗎? 這一切一切的答案,都在本書中。 需要您仔細的閱讀去咀嚼耐人尋味的答案。
中國後宮帝后嬪妃秘傳(圖文版)
本書特色 歷史是現實的折射、萬物的延續。 凡走過必留下足跡,曾經在時代的巨輪,上場的場景、人物,是無法更改、磨滅的;但可以做為前車之鑑,留給後人啓迪和進步的空間。 本書揭露中國帝王後宮,怵目驚聳的秘辛,有極其瞠目咋舌、精彩絕倫、鮮為人知的史蹟軼事。 帝后嬪妃、後宮政治,雖受到當時時空背景的遏制,以及對抗勢力的削弱,但其繆毒却從未雲消霧散,更以其他方式,潛藏轉移、變形依附、滋長茁壯。本書以生動寫實手法,剖析潺述其糟粕利蔽,刊落華辭、刻畫入微。
曹植年譜
本書為學人江竹虛先生遺著,由《導言》、《編前》、《編年》、《諸家評論》等部分構成。作者從時代背景、社會關係、各期境遇、代表作品及中心思想等方面,對曹植生平事蹟作全面而綜合之闡述,並從其創作實踐中考見漢魏政教、學術之流變,藉以認識曹植在中國文學史上之偉大貢獻。譜主曹植之言行事蹟與生平著作,因年代久遠,多有散亡。作者薈萃群書,鉤沉索隱,辨偽訂訛,多方考證,以憑徵信。如《文選‧洛神賦》李善注,闌入唐人小說短書《感甄記》,致曹植被「感甄」之誣,沉冤千載。作者引胡克家注為李善注辯誣,實為曹植辯誣也。故本書亦屬考據之作。書中《導言》對年譜文體之綜述,可供年譜創作者借鑒。
解讀忽必烈汗(彩色圖解版)
忽必烈,搖擺於蒙古草原與中原農耕的矛盾者 超越自身的歷史需要勇氣, 超越民族的愚妄需要加倍的勇氣。 而超越自身與民族並將其保持下去,則需要非凡的勇氣。 無疑,忽必烈是一位偉人,但還不夠「非凡」; 無論是他作為蒙古帝國的大汗,還是大元的皇帝。 忽必烈的大有為天下可ㄧ剖為二,一是繼承先祖的蒙古大汗事業為抱負,以為黃金家族蒙古貴族謀利益為己任;一是變通祖制,擷採漢法,治理漢地,秉承中原歷代王朝的大ㄧ統思想,拓土開疆。他在草原游牧文明與農耕定居文明之間搖擺的兩元治術,需要更寬闊的心胸與更博大的智慧去面對,一旦失衡,大元朝在政治路上也只是過客。 本書特色 .考據確實、筆調生動、充滿畫面。 .精心配置風景、傳世文物、藝術作品等圖像,以圖輔文,除讓內容更充實,也有助於讀者對文字內容的想像與記憶。 .考據古今地名與各個戰役路線,讓文章內的地名方位具象化,戰役中的軍事佈署也清晰明瞭。 .增加輔助資料,延伸內文不足的知識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