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長壽延命本尊(二版)

全佛 出版
2021/02/05 出版

本書輯成佛部、菩薩部、明王部、天部中具長壽延命因緣特德的二十七位佛菩薩本尊,並介紹其真言咒語、法門及九部相關經典介紹。 諸佛菩薩為何要圓滿眾生長壽延命的願望呢? 人人無不期望擁有健康、財富、智慧、影響力與和樂眷屬,雖看似世俗的願望,在佛法中卻能完全被理解並加以昇華,且能明示如何具足這些條件的因緣。 然而眾生因各自的宿緣,難免受貪、瞋、痴三毒影響而有苦難,或因病痛提不起心力來修持,或因夭折、橫難而生命止步,周折反復地中斷生命的修行,亦難以修行成就。 本書所介紹的長壽延命本尊,即是在往昔因緣、願行或示現教化中,特別與護佑眾生無諸病苦、增益壽命法門相應的佛菩薩,依止其真言咒語及法門修持,將幫助行者具足福德與本尊加持,安心修行、無災無病、自在長壽,直至圓滿世間與出世間的願望。

9 特價29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藏經講義 第十輯

平實導師  著
正智 出版
2021/02/03 出版

本經說明為何佛菩提難以實證之原因,都因往昔無數阿僧祇劫前的邪見,引生此世求證時之業障而難以實證。並以諸法實相詳細解說,繼之以念佛品、念法品、念僧品,說明諸佛與法之實質;然後以淨戒品之說明,期待佛弟子四眾堅持清淨戒而轉化心性,並以往古品的實例說明,教導四眾務必滅除邪見轉入正見中,然後以了戒品的說明和囑累品的咐囑,期望末法時代的佛門四眾弟子皆能清淨知見而得以實證。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唯識三十頌白話

無知  著
白象 出版
2021/02/01 出版

唯識學最高成就,玄奘大師親譯,學佛之人不可錯過的經典 & ◎作者精研佛學義理三十餘年,對於佛理知見、修行生活等頗具心得,以此疏解《唯識三十頌》,於修行者對唯識學之領會,頗有助益。 ◎經典原文、譯文及釋義三者並行,方便讀者對照參悟,體會真實法義。 ◎原典共120句,簡約而精要,涵蓋廣泛的佛理系統,值得修行者仔細研究。 & 《唯識三十頌》為大乘佛教重要典籍,由世親撰寫,玄奘翻譯。 & 世親通習佛教大小二乘思想,著述豐富,《唯識三十論》是世親最後的作品,也是一生智慧的精粹,總結整理了前期各種經論中的唯識思想,是唯識學上的最高成就。 & 譯者玄奘則是唯識學的權威,宏揚唯識學不遺餘力,創立中土唯識宗(又名法相宗),《成唯識論》即為立宗之作。 & 《唯識三十頌》全文只有一百二十句,但含義深廣,能連結各個系統,共有三大主題:唯識相、唯識性、唯識位。前二十四頌是明唯識相,說明世間一切法相,皆不離識,萬法之相歸屬唯識。 & 第二十五頌是明唯識性,說明萬法的特性,相是事,性是理,有相必有性。最後五頌是明唯識位,說明修學唯識的證果,內容包括由資糧位至究竟位等五位。如此依相、性、位勤修勤習,融會貫通,而能引至境行果。 & 修學唯識若不修證,便止於幻想;若沒有次第階位,便流於空談戲論,所以必須有證有果才有意義。即此可知,本頌是能實踐力行的佛法,而本書則是您進入唯識的最佳輔助。 &

9 特價14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梵文本大孔雀明王經翻譯與解析(精裝):遠離毒害.得見百秋

蔡耀明  著
藏典 出版
2021/02/01 出版

★ 華語學術界第一部鉅細彌遺的梵文經典解析教材!《大孔雀明王經》是一本以傳授大孔雀明王法為其救護眾生之方法的經典。特別是針對毒害、疾病、鬼魅等威脅,提供對治與除卻的防護。整部《大孔雀明王經》的救度事業帶出了相當多的天、龍、夜叉等非人眾生,可比喻成為當代社會常見的開源(Open Source)計畫,一切有志向且有能力投入救護眾生的志工,都可以分享各自的能力,以共同救護眾生。因此,持誦大孔雀明王的密咒(code)的同時,也相當於下載了整部經典記載之非人眾生的救護力,這便是整部《大孔雀明王經》一大特色:「任何眾生都可以透過修持大孔雀明王法門,來參與在大孔雀明王的救護事業之中。」蔡耀明教授將在本書的篇章,逐步帶領讀者從梵文詞句與經典義理來認識大孔雀明王法。藉由長年在梵文佛典的研讀與教學經驗所灌溉的本書,不僅可提供學術專業人員從事研究工作參考材料,而且可提供有志於大孔雀明王法的人士學習的一套指引。封面題字、設計、繪畫:◆ 封面題字:曾子雲竹東人,佛教徒,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畢業,臺灣藝術大學篆刻學博士、在校兼任教師。致力於書法、陶瓷印創作。◆ 封面設計:林妍卉復興美工,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美工科第一名畢業。任職於上海台洋廣告公司執行總監。佛教書籍編排及封面設計,具十餘年經驗。◆ 唐卡畫家:林玉鼎2010年創立「玉鼎佛畫藝術」,冀以繪事,涵養內德、修持心性,走進虔敬修行之路。◆ 插圖繪師:吳欣芸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士,台灣生界探索者,致力於自然主題的圖文創作。◆ 特別感謝:宜蘭開成禪寺、板橋三德講堂。

9 特價10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經地圖:百經卷(市面上最完整的入門佛經介紹,指引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經典)

洪啟嵩  著
網路與書 出版
2021/01/30 出版

人生面臨的課題與挑戰無邊無際,佛陀為不同的需求說法八萬四千法門,集結整理的佛經也不知凡幾。在茫然無從中,每個人可以如何選一本適合的佛經來入門?如何從不同的佛經裡尋找相關的指引?如何逐步使用進階的閱讀方式,開發自我覺性的途徑,晉升生命的層次? 漢傳佛學最正統的《大正藏》,收錄佛經多達二九二○部, 我們能撥空閱讀的佛經卻寥寥數幾, 該如何從茫茫經海中篩選出最適合出自己的經典, 又如何打造專屬自己的讀經系統? 本書即應運這樣的需求而生。 佛法信仰和許多其他信仰不同的特色之一,是其他信仰的經典往往只有一部或很少數,而佛法涉及的經典卻難以計數。不同時代,都有眾多的人想要整理佛經,方便有心人研讀。過去歷代的譯經、刻經不說,還有各種廣泛蒐羅的《大藏經》,紙本時代有人行之,進入數位時代也有人行之。今天大家經常聽說的《大正版大藏經》,或是「CBETA 中華電子佛典」,都是例子。 然而,現在我們在網路上雖然可以前所未有的便利瀏覽佛經的書目,但該如何在浩瀚的佛經中 選擇一本適合自己的佛經來閱讀,當作入門?如何讀完一部佛經之後,還可以從其他不同的佛經裡尋找相關的指引? 運氣好的人,固然可以有上師或善知識在身邊指引,但如果身邊沒有這種人呢?我們是否有方法可以自己找到一個入口,然後逐步透過相關佛經的閱讀,開發自我覺性的途徑,晉升生命的層次? 地球禪者洪啟嵩所寫的《佛經地圖》就是為了回答這些問題。 他希望能經由這本書,和大家分享他對佛經的了解,節省許多人摸索的時間,也能體會閱讀佛經的樂趣與受益。 這本書主要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是「使用佛經地圖之前」。 對佛經感興趣的人,需要先了解佛經是怎麼出現的,佛經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以如何使用。所以這個部分主要有四章:「什麼是佛經」、「為什麼要讀佛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如何閱讀佛經」。 其中,尤其在「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的部分,希望為「已經有線索者」、「毫無線索者」都能提供多種可能。所以其中有「多聞廣閱後再做選擇」、「依宗門特性和自己的志趣來選擇」、「依自己的志趣選擇志同道合的菩薩」、「依自己的專長/煩惱來選擇」、「依照經典所授的辦法來抉擇」、「依人生需求選擇」多個面向的考量機會。 第二部分,是「百部佛經地圖」,介紹一百部佛經。最前面一至十經,是最基礎的入門經典。這十部經典是《心經》、《金剛經》、《阿彌陀經》、《圓覺經》、《維摩詰經》、《藥師經》、《雜阿含經》、《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而這十部經典所涵蓋的方向,即代表他挑戰佛經的概念邏輯,此後三十部、五十部、百部即依此理脈向外擴增。 最後一個部分,則是「佛經地圖表」,共整理了歷代中外「講經處」、「刻經處」、「譯師」、「譯經處」四個表。除了對講經處需要了解之外,古代翻譯佛經不是那麼容易,需要有龐大的人才資源,完整、嚴謹的翻譯流程。知道譯經地圖,才能對譯經的心血,佛經的字字珠璣有所體會,對佛經的背景有所了解,也更能掌握和自己的因緣。 洪啟嵩強調:我們可以以佛經為眼目。 佛經就像我們的眼睛或GPS導航,指引著我們,讓我們從經典的字裡行間照見佛陀與菩薩、諸聖者之間的互動、對談、行事與智慧、悲心、願力,知道要如何依著佛陀的一言一行來提升、圓滿我們的身心,並將之生活化,把我們的身、口、意清淨化,佛的身、口、意就是我們的身、口、意。不只如此,也由我們作因為緣,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及因緣,整個轉變成淨業,整個淨土化。 佛所欣喜的事,不是聽我們每天讀誦佛經給他聽,而是看到我們證得了與他同樣的境界。所以,其實每一部經都是要「開、示、悟、入眾生佛之知見」的,依佛經修持,就是要大家二十四小時對諸佛開放頻道,與佛經的清淨因緣共振共鳴。 所以,《佛經地圖》希望讓完全沒有接觸過佛法的讀者可循著線索,依著自己的興趣為啟始點出發,一步一步慢慢進入佛法殿堂,窺見佛法之堂奧。 對於對佛法有初步認識,卻不知如何更進一步深入者,希望經由對百部經的介紹,以及每部經都提供延伸閱讀經目,能協助讀者持續找到適合自己再前進一步的佛經指引。 至於對已經在佛法各自法門有一定修行者,這一百部經從常見到不常見,從核心到旁及,不只提供更綜觀的視野,並且可以相互勾連,讓自己對所修法門的脈絡及佛法的縱度、深度與高度有更清楚的認識,協助成為系統性學習的參考。 而不論是對哪一個層次的讀者,希望閱讀這本《佛經地圖》能有助於大家真正進入佛菩薩的心海,閱讀佛菩薩的心,同時也以身口意心行,一生讀一經、一心寫一經,自覺的同時也幫助所有人走上覺性之路,邁向無憂無惱的幸福彼岸,乃至所有人類及所有生命都一起共善、共覺。

9 特價79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淨土生活的示現:依於《無量壽經》

胡順萍  著
元華文創 出版
2021/01/13 出版

於佛門而言,所謂的修行,是立於當下的境界之中,而能時時回歸於自我的清淨本心,是於每個境界當中皆能作得了主,能不被境界所轉,此謂之是真修行。於淨土宗的修行方式,是仰仗佛的願力,學人以持念佛名聖號,依此將妄心去除以回歸本心,如是的修行方式,無有時空間的限制,更不需任何的儀規,亦無有知識與能力等的要求,且可以時時、處處皆不間斷地修行,誠可謂是廣被天下人。 本書特依淨土宗所奉持的《無量壽經》為主述,且將陳述重心置於日常生活的力行實證上,以提供學人於法義內容的信解時,能回歸於自我本心的護念上。

9 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佛教智慧定律

林郁  著
新視野New 出版
2021/01/11 出版

佛陀的智慧猶如大海一般廣大無邊,佛陀的心就是大慈悲心。佛陀是無相而示現微妙不可思議之諸相,而親身教化眾生。 本書是二千五百多年間,超越了國境與民族而一直綿延下來的五千多卷佛經的精華。 在本書中濃縮了佛陀的遺訓,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及心靈的問題,給予活生生的解答。故本書可做為您人生的指南,並且引導您走上快樂幸福的人生。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瑜伽師地論(上):聲聞地講錄

南懷瑾  著
老古 出版
2021/01/08 出版

修行人為什麼會入岐途?為什麼會理不明而不自知?該如何捨岐路而入正途? 《瑜伽師地論》可說是唐代玄奘大師翻譯的經典中最為殊勝的一部,其邏輯清晰,條理分明,被公認為學佛修持首要必讀的典籍。本書收錄了南懷瑾先生於一九八○年十方書院開設講解《瑜伽師地論》的課程。聲聞地修定的部分加以說明,希望對真正修定的行者有所幫助,並避免修持路上誤入岐途。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乘妙法蓮華經(翻口刷金32開精裝)

玄奘 出版
2021/01/08 出版

★ 頂級工藝裝幀,細緻燙金經題,送禮自用兩相宜!★ 高質感翻口刷金,抗污防潮,常保經典殊勝莊嚴!★ 歐洲進口聖經紙內頁,色澤柔和護眼,輕薄易翻。★ 清晰的大字輔以全書注音,久讀不累不起煩惱心。經中之王!專屬於你的解答之書。如果認真受持,便能-排除煩惱執著-遠離干擾障礙-獲得身心清淨你值得擁有圓滿智慧的人生!《法華經》是佛陀住世最後八年所說的法,本經共有二十八品六萬餘字,主旨闡述佛出現世間的主要原因,盼讓一切眾生,不論聲聞、緣覺和菩薩,都能明瞭通達佛陀的知見,以成佛為目標。《法華經》是大乘佛法中最重要的一部經典,它總攝了一切教義,所以稱為圓教,亦稱為「經中之王」。《法華經》講廣度一切眾生,肯定每個人都是未來佛,藉常不輕菩薩不敢輕慢任何人的具體實踐,確立一切眾生未來皆能成佛的理念,充分體現佛陀化世的本懷。本書特色:‧ 頂級工藝:職人匠心裝幀及細緻燙金經題,深具典藏價值,送禮自用兩相宜。‧ 高雅設計:封面以日式金箔美術紙搭配特選棉布,尊貴雅致。‧ 精緻書口:高質感側邊刷金,防污防潮,常保經典殊勝莊嚴。‧ 超優選材:歐洲進口聖經紙內頁,紙色柔和護眼,輕薄好翻閱。‧ 健康用心:優質環保無毒印刷油墨,減少環境傷害,愛護地球。‧ 大字好讀:清晰大字輔以全書注音,讀誦時不起煩惱心!

9 特價45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宗鏡錄略講(2)

南懷瑾  著
老古 出版
2021/01/08 出版

《宗鏡錄》為中國佛教傳世的經典名著。作者永明延壽禪師生於唐末五代,為禪門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見於當時禪宗徒眾因未明佛法而起的種種流弊及諍論,乃邀集天台、賢首、慈恩三宗知法比丘,互相問難,自己則以禪宗心要加以折衷,著成此書。 書中引據佛經及中印聖賢論著,達三百本之多,「和會千聖之微言,洞達百家之祕說」,這在中印有關佛學論著中,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宗鏡錄》成書千載,歷宋元明清各朝,廣受好評,凡通曉中國佛教史者,無不知其影響之深遠;然其規模宏遠,辭美旨深,現代人恐已不易領會。南懷瑾先生有鑑於此,乃就此書旨要,深入淺出,詳加剖示,為有志研究之讀者學人,指點迷津。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手印淺釋

元音老人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1/01/08 出版

手就是心,心就是手。印就是我們和佛心心相印,佛心就是我心,我心就是佛心。故大手印,就是我們的大心,就是我們的本性。恒河大手印是佛教密宗中的一種高層次修法,不修而修,修即無修,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於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雖了了分明而一念不生處,討個消息,然後悟煩惱即是菩提,妄念即是妙用,空有不二,體用一如,一切法皆是佛法。元音老人(李鐘鼎老先生)以九十四歲的高齡,講經說法,著書立說,不遺餘力。此書是繼《佛法修證心要》的又一部巨著,反複叮嚀,和盤托出,生動活潑,觸類旁通,確是度生的寶筏,成佛的要訣。希望讀此書的志士仁人,開智慧眼,入無相門,大機大用,悲願無盡,庶不辜負老人的一番苦心!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楞伽大義今釋

南懷瑾  著
老古 出版
2020/12/18 出版

《楞伽經》是唯識宗的根本典據「六經十一論」之一,是早期禪宗依奉的重要經典,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廣泛的影響。它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由劉宋求那跋陀羅於元嘉二十年(443年)譯出。楞伽經在佛法與佛學中,是一部很主要的寶典。本書是南懷瑾先生對《楞伽經》全本大義的譯述。《楞伽經》以宋譯本為主,並參考魏譯本、唐譯本,「互采其長,以求信達」;釋義之外,遇有覺得須加申述之處,加附論說明一己所得、一己之見,以便後學參考;同時將經義的綱要整理出一張體系表,方便讀者梳理思路。書中討論了一百多個問題,有關於人生、宇宙、物理、人文,是一部百科論文的綜合典籍。全書深入淺出,文句流暢,是一部將學術性和通俗性融為一體的別具特色的《楞伽經》讀本。

9 特價52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金剛經中的第三聲音

徐明武  著
博客思 出版
2020/12/14 出版

《金剛經中的第三聲音》古老的經典蘊藏歷久彌新的智慧!以現代的科學素養仔細分析金剛經文內容所呈現出來的邏輯性,論證深入的科學性、與現實世界衝突所展現的超時空性,在在顯示金剛經是一部智慧之書;啟示是人能跳脫現實俗塵所建立的價值體系與認知,除此之外,每一次的閱讀,會另人進入每更深一層次的自在,活出更深廣的時空! & 金剛經之美在於其蘊藏的智慧之美,金剛經之新在於乘載著宇宙恆在的智慧! &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心經抉隱

元音老人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0/12/11 出版

《心經》,言簡意賅,只有二百六十個字。文字雖然很少,但義理非常完備、深刻,內涵非常豐富,是《大般若經》的心髓、精華。佛說法四十九年,說圓說扁,說頓說漸,無非都是隨著眾生不同的根基、不同的機緣而方便應病與藥。眾生需要佛法,同樣,佛法也離不開眾生。《心經》雖然只有二百六十個字,但足以蕩空掃有、實證菩提,菩提薩埵與三世諸佛,均不能離此而成就。此經雖有契意、有義理,但卻是不二法門,匯萬法以歸一,更破一以歸宗,實是無心可行、無經可說。般若乃修行之眼目,佛法三藏十二部皆在裡許;心經是般若之精華,大典一函六百卷盡攝其中。十方菩薩,由此啟揚根本大教;三世諸佛,從斯開示無上法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乃佛法經典之核心,故得「心經」之名。元音老人應敦請而開示經義,有聽者發心,錄入磁帶;學人聽錄音以翻成文字,整理成書。即本書《心經抉隱》所由來也。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心經:阿含經入門

玄奘法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0/12/11 出版

心惱故眾生惱,心淨故眾生淨,若要環境清淨,社會安寧,當自淨其心,若要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當解脫心。可是,我們居然不知自心。 放眼看見環境污染,即是我心污染,社會道德淪喪,暴力不寧,即是我心淪落不寧,此是唯識顯現,萬法唯心之理趣,心惱故眾生惱,心淨故眾生淨,若要環境清淨,社會安寧,當自淨其心,若要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當解脫心。可是,我們居然不知自心, 我們嫌棄鏡中人愁眉苦臉,不知鏡中無愁眉苦臉,我們迷戀鏡中美色,不知鏡中無美色,居然不知嫌棄愁眉苦臉是嫌棄自己,居然不知迷戀美色即是自我顛倒。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六祖壇經

釋法海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0/12/11 出版

從自性去發揮「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妙理,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為最終根柢。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六祖壇經》是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的講法內容,由其弟子法海輯錄而成,共分為行由、般若、疑問、定慧、坐禪、懺悔、機緣、頓漸、護法、付矚等十品。《壇經》是佛教中國化的先聲,自來備受推崇讚嘆。本書主要談論禪機,從自性去發揮「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妙理,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為最終根柢,禪門的修行,乃以明心見性為終極歸宿,也就是出離生死苦海;而要出離苦海,必得依六祖所演之法去「參修悟證」。

9 特價23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藏經講義 第九輯

平實導師  著
正智 出版
2020/12/02 出版

本經說明為何佛菩提難以實證之原因,都因往昔無數阿僧祇劫前的邪見,引生此世求證時之業障而難以實證。並以諸法實相詳細解說,繼之以念佛品、念法品、念僧品,說明諸佛與法之實質;然後以淨戒品之說明,期待佛弟子四眾堅持清淨戒而轉化心性,並以往古品的實例說明,教導四眾務必滅除邪見轉入正見中,然後以了戒品的說明和囑累品的咐囑,期望末法時代的佛門四眾弟子皆能清淨知見而得以實證。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看就懂的圖解心經[手寫心經祝福增訂版](三版)

李儀坤  著
凱信企管 出版
2020/11/25 出版

一看就懂的圖解心經(三版)手寫心經祝福新版, 好評增訂再上市! 口語化文字助其更易理解佛學深厚道理,加速實踐。 簡潔清楚的插畫設計,重點提示,一目了然。 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藏傳佛教大德-索達吉堪布也說:「喜歡念心經的人,是大福報大智慧之人」。每一個人都需要懂心經,念心經,常保一顆「能觀自在」的心,擁有「穩定平靜」的力量,自然而然的將這圓滿智慧運用實踐在生活日常,身心更能喜悅自在,貴人、福報自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詮理最深奧微妙的經典。僅以短短二百六十個字,濃縮了六百卷「大般若經」的要義,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心經》不但是最容易學習持誦的經典,更是一部最佳的佛學概論。因此,長久以來,般若心經不但在國內外佛教各派廣為持誦,且已深入民間,流行之盛為其他經典所難比擬。然而,正由於心經是濃縮再濃縮的佛典精華,對於一般民眾而言,理解上常有困難,或者僅能以字面上的意義做解釋,實在可惜。 為了便利一般民眾瞭解,本書作者特別鑽研諸多高僧大德的見解,予以融會貫通,以淺顯易懂的口語化文字加以說明,並配合插畫重點提示,不僅讀者更易持誦閱讀與理解,亦能讓《心經》更加平易近人。 另外,作者也分享如何有效地持誦心經,並配上注音版本,讓讀者更易接觸,快速朗朗上口。同時,特別收錄名書法家「王羲之」、「歐陽詢」的心經拓本供賞析,以及提供硬筆字版供讀者練習書寫,絕對是一本能幫助你看懂心經得宏觀智慧,念誦心經得靜心力量,書寫心經讓身心安吉的經典之作。 人生凡事都受《心經》的祝福,更能心想事成!就從《一看就懂的圖解心經〔手寫心經祝福增訂版〕》開始,來理解佛家的大智慧與如何在生活中實踐。 《一看就懂的圖解心經》期望在您心情焦慮、憂鬱難解時, 給您安定的力量,幫助您維護身心健康, 方能在逆勢中站穩腳步,挺過艱困再出發! ◆特別收錄「心經注音版」及「心經習字帖」,快速朗朗上口,手寫安心寧神。 ★引領你,體悟修讀心經的好處 心是人的主宰,心是認識一切的開始,宇宙的萬象變化,都是內心意識的變化所致。修行的重點是心,心無所執著心就解脫了,心一解脫一切就解脫了。就像風鈴一樣,不管是涼風、熱風、冷風吹來,風鈴都一樣搖曳作響毫不執著,凡人同樣也能得到大自在而就心無罣礙了。藉由本書作者對心經的解讀,引領你體悟修讀心經的真義,進而從生活之中體會到心經對人生的助益。 ★為你領航,玄奘法師生命背景、取經的艱苦歷程 年少時的玄奘如何破例成為比丘?西出陽關,在橫渡八百里莫賀延磧飲水時不慎遺失飲水皮袋,五天四夜無水可沾,終於昏厥時,玄奘如何因為心經化解危機?……本書作者針對一般民眾較少接觸到的心經說法者──玄奘法師,描寫其生命歷程與取經過程,讓你可以更加了解心經產生的時代背景,以及玄奘本身又是如何落實心經中的真義。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心經的宇宙生命科學:一探圓滿究竟的千古般若智

呂尚  著
大千出版社 出版
2020/11/20 出版

第一本以宇宙生命科學的角度解悟心經 能夠讓您快速體悟空性的真實智慧 & 呂教授從核子到宇宙、從物質到量子、從科學到佛學,用最容易懂的現代科學語言讓您快速體悟心經空性的智慧。歷來研究佛經的許多專家學者,大多用哲學的方法把佛經講解的十分詳盡,但本身並不一定能夠從中實際了悟無我、無相的空性智慧,所謂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 & 以佛法的觀點,我們肉眼所看的世界是緣起的現象,而不是被某主宰者所創造出來的,這是佛教與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看法。就緣起論而言,萬事萬物都不可能獨立存在,它是互為依存的一體性。例如一個國家的存在,必須要有土地、人民、資源、立法、憲法、國會、各個機關……等等運作。一個生命體則必須有父精母血,再加上精神體的合和,一個物體則必須由原子的不同排列組合而成。 & 佛教講物質最小的單位「極微」。現在科學以量子纏繞理論已經證實,最小的量子也是緣起論,也就是最小的量子都不是獨立存在,它是正負同時交互作用而存在,並沒有一個真正實體存在,而只是一種空性的能量態,而且本質上是非空非有。「光的波粒二重性」的量子理論,說明光不只是個連續波,也具有粒子的特性,光可以是波同時又是粒子,同樣「物質也具有波粒二重性」。能量與質量之間是可以互攝互入,並且也是可以互相轉換。 & 從宇宙生命科學的角度,這無窮的宇宙乃是由「能」而後產生「極微」,由「極微」因緣聚合而成「原子」,由「原子」而成「元素」,由同「元素」的聚合而成「分子」,同元素分子的游離,與他種元素分子因緣相遇而產生化學變化,互相結合而形成萬物。而「能」即是空性的作用。因此每個人的「起心動念」必定會產生能的作用,這也就是為什麼要修行的道理。 & 佛教的緣起觀有業感緣起、阿賴耶緣起、如來藏緣起、真如緣起,以上這四種緣起都脫離不了「心的緣起」。從新的量子論看宇宙是一個活的能量體,環環相扣,相互關連互動,無法單獨孤立存在,而人的心意識相續又是建構宇宙運作的實相,因此,我們必須創造共好的心念,自然就有相應的清淨美好法界, & 這也是本書作者最大的希望。期願透過生命宇宙科學的角度,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心經空性的本義,同時享受生命自在無礙的菩提境界。 &

7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金剛經

從信法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0/11/06 出版

誦讀《金剛經》所以勝於七寶布施,因為經文之意趣將令我們開悟見如來,而解脫生老病死苦。應無所住,並不妨礙起心動念,不妨礙行住坐臥。比如鏡子,笑臉來照顯笑臉,惡臉來照顯惡臉,鏡子不留笑臉,也不排拒惡臉,無物所照時,自然不留一物。有人初讀心經,對「觀自在菩薩」做如是解釋:「觀自這個人在菩薩這個地方」,乍聽莞爾一笑,細想瞿然一驚,斯言頗有道理,為什麼呢?菩薩是自利也利一切有情的尊稱,而一切有情居一切處,一切處皆是菩薩學處,所以把菩薩當做地名看,也說得通。世尊入滅百年,生滅法變成水老鶴,延續二千多年來,仍然是非不分,因為我們善做戲論,迷失在戲論中。什麼是戲論呢?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啞吧不說也有理,動靜語默皆是戲論。把菩薩當做地名解是戲論,把觀自在菩薩當做觀世音菩薩解也是戲論,把觀自在菩薩當做觀照自在的菩薩也仍然是戲論。是故當知,說空,說有,說非空非有,說即空即有,說畢竟空,說勝義有,皆是戲論,應當在戲論中同步見到般若實相,不生不滅,空。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亙古一念 華嚴心鑰

釋見輝  著
寶嚴國際 出版
2020/11/01 出版

華嚴首部曲:《亙古一念.華嚴心鑰》。 & 本法集為見輝法師結集每日全球雲端共修後,針對華嚴經各卷的提要開示。 選輯範圍從卷一世主妙嚴品,到卷52 如來出現品,為菩薩行完整的修學歷程。 & 內容跳脫傳統探究華嚴奧義的十門懸談法式,擇經文重點解說,力求簡明扼要,深入淺出,期使讀者迅速掌握各卷要領。 & 雖以現代語體行文,猶冀學習者得以領略華嚴諸祖的微言大義,因此適時採酌唐朝清涼澄觀大師《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及明朝憨山德清大師的《華嚴經綱要》等著作。 & ▍本書依據註解主要有三: 《華嚴經疏鈔》唐.清涼澄觀法師 《華嚴經綱要》( 文中簡稱《綱要》) 明.憨山德清法師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科文表解》李圓淨居士編 & 《華嚴經疏鈔》為華嚴宗四祖清涼澄觀國師,於唐貞元年間,為八十卷《華嚴經》所作之釋文《疏》及對《疏》之補述,編著成《隨疏演義鈔》。 & 《疏鈔》中將大經之教理以信、解、行、證四大部分來說明,並以五周因果貫串三十九品經中修行次第,使《華嚴經》七處九會之組織內容一目瞭然。 &

79 特價3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圖解佛教禪定與解脫【修訂版】:決定佛陀證悟的關鍵

釋洞恆  著
大千出版社 出版
2020/10/30 出版

每段生命轉生命中,您不一定有如此的殊勝因緣。 我們要做對的事,然後一步一步把事做對。 解開千年以來佛教禪修最爭議的問題- 到底要進入多深層的禪定,才能證悟涅槃? 誤以為深層禪定即涅槃,這錯誤的觀念將造成無有出期的輪迴。 禪修者如何掌握定中起觀,止觀雙運的微妙之處? 禪定產生的頂級喜樂究竟會不會障礙證悟? 其他宗教的靈修方式到底與佛教有何關係? 禪修的次第要如何呢? 書中最後將分析佛陀所教導的禪修法,解開一連串的謎。 你將從本書找到改變你生命的解答…

9 特價52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淺釋

宣化上人  著
法界書苑 出版
2020/10/23 出版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出自《楞嚴經》。短短二百四十四字,是念佛法門的「心」。本書彙集宣化上人於一九七五年、一九八四年的兩次講解,以救末法眾生。

9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維摩詰所說經註疏

月溪法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0/10/19 出版

發揮佛性絕對妙理。從佛性發出,說法身遍滿虛空、充塞宇宙、超出時間空間、無窮無盡,絕對的圓融,無礙事理,貫通法身淨土妙理。這部《維摩詰所說經》,就是發揮佛性絕對妙理,將錯認「無始無明」為佛性,及錯認「見聞覺知」為佛性作一番辨別。釋迦佛及他世界佛、維摩詰居士、文殊菩薩、天女及已入地菩薩所說的佛法,是從佛性發揮出來,說法身遍滿虛空、充塞宇宙、超出時間空間、無窮無盡,絕對的圓融,無礙事理,貫通法身淨土妙理。而未入地菩薩是認「無始無明」為佛性,其在經中所說之不二法門,統統誤認無始無明為佛性,唯有佛發揮之道理不落二邊,是為真正的入不二法門。佛的弟子二乘人,是由「見聞覺知」來發揮一切的道理,誤認「見聞覺知」為佛性,故經中說:「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觀無量壽經 譯註

淨土宗 出版
2020/10/16 出版

《觀無量壽經》是淨土宗正依三經之一,又稱《觀經》或《十六觀經》,大段講述入定觀想的「十三定觀」,以及散亂心中所踐行的「三福散善」,共十六種觀法,似乎有相當程度的要求。然而若不明義理,往往被經文所懾,退失信心。如果詳知此經的緣起和宗旨,將會心一笑,讚歎釋迦佛無上的悲智,而信心歡喜、願生極樂了。本經富有故事性和戲劇化色彩,獨具一格。佛世時,王舍城宮中發生太子殺父禁母的人倫悲劇,國母韋提希身心憂苦,願捨穢土、往生淨土,並祈求釋迦佛講說方法。釋迦佛為她選擇極樂世界後,即應其請求,一一開說十三種定觀,又無問自說了散善三福;可是,結尾的「流通分」竟出人意料地唯獨付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此為往生正行,徹底翻轉之前所說,可說驚天動地!隋唐時代,諸師未解佛意,就本經的文面往高深處註釋,阻礙了淨土的弘傳。彌陀化身的善導大師乃上請諸佛證明,奮筆寫下《觀經四帖疏》,楷正錯誤,正明「凡夫入報」之益。這部《疏》隨即成為理解《觀經》的標準,依之為正,背之即失。按善導《疏》,佛說十六觀法是行權方便,用以調攝根機,是經文的「顯義」,本懷卻在更深層的「隱義」,也就是勸導專稱彌陀佛名。《疏》中最後定論:「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寥寥數語,照耀古今,成為淨土宗的楷則。本書的釋註全遵循善導註疏,更發明微意,值得讀者詳讀,獲取信心。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空性智慧:金剛經講解

大寂法師  著
大寂法師 出版
2020/10/09 出版

大般若經太浩瀚而讀不了的話,金剛經是很好的選擇,既精華、點出空性智慧的要點,又不會像心經過度簡略而讓人摸不著頭緒。破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點出了整部經的修行目標,如果能參透空性智慧的邏輯與方法,即「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那麼一切森羅萬象的世間幻相,再也不會給你帶來煩惱,反而能成為你在三界中嬉戲自在的原動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然都是假相,人類到底在「在意」什麼!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何在如幻的有為法中,喜樂寂靜地生活,並走向成佛之道,金剛經提供了解答。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禪法寶藏(1):雜阿含經講解

大寂法師  著
大寂法師 出版
2020/10/09 出版

收攝六根 正念正知靜心觀照 心得解脫如何修行,才能徹底解脫?徹底解脫的道路是什麼樣的一條路?《雜阿含經》非常清楚勾勒出修行的藍圖,因此透過這本書,讓佛子知道怎麼邁向解脫。《雜阿含經》是原始佛教的根本聖典,也是全體佛教的基礎,透過這部經典的精讀,將使我們掌握修行的方向、方法,並且明瞭基本的佛學專有術語。換句話說,深入雜阿含經等於是兼顧實際的修行與基本佛學的理解。以此為基礎,日後研讀其餘佛典,一方面比較沒有阻礙,另一方面能逐漸邁向徹底解脫。《雜阿含經》是一部佛陀與弟子們對話的根本聖典,在佛家中,其地位有如儒家的《論語》。透過經典的研讀,修行者漸能掌握如何發心走在解脫路上,在這條路上該怎麼觀察萬物,這條路上會遇到的困難或障礙有哪些,如何克服萬難,更上一層樓。經過深入研讀,將受到原始佛法的震撼教育,親身感受佛陀的睿智與慈悲。而且,唯有透過《阿含經》,才能真正知道阿羅漢是一個如何超凡入聖的徹底解脫者,不再誤解阿羅漢。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藥師經的濟世觀(新訂版)

南懷瑾  著
老古 出版
2020/10/08 出版

這是一部通俗卻不易懂的經典,為什麼藥師佛是在東方?藥師佛的藥是什麼?如何能死而復生?如何面對死亡?以及如何消災延壽等,都是本書中所討論的。《藥師經》是中國佛教宗派中顯教和密宗共同尊奉的一部重要經典,在佛教史上具有廣泛的影響。《藥師經的濟世觀》是南懷瑾先生一九八一年起於十方書院《藥師經》的講記。用現代人易於接受的講經方式,對佛教歷來倡導的濟世利民思想做了深入細微的闡述。書中逐一分析了藥師佛的十二大願,並以實例告知該如何發願,如何持戒,何謂佈施,何謂慳貪和我慢及其相應的果報。在具體修持方面,南師更是殷勤付囑,指導如何結合藥師佛手印至心受持,以盡早解脫病痛的纏縛,身心自在。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壯闊菩提路

眾生文化 出版
2020/10/01 出版

請注意啊,業力習性深處, 我們心中有個地方,一直清新柔軟, 小小的善,如種子抽長出嫩芽, 訓練它,開展它,壯闊它, 有一天,它會「從0到1」,長成涼蔭千里的參天大樹, 那是菩薩主心骨,諸佛無不歡喜讚歎, 那一天,它的名字就叫「菩提心」。 這是「從0到1,生起菩提心」的實用書 吉噶‧康楚仁波切以寂天菩薩《入菩薩行論》為基礎,深入淺出的用白話和現代譬喻,帶我們一步步,從善心、出離心、四無量心,到生起完整菩提心。 在心性中休息,恢復生命能量! 在心的真實本性中歇息,那才是真正恢復我們能量的唯一方式。 ■做內在自己真正的主人 所有不同方式的佛法研修, 都是為了學習如何應對我們的心。 如果把心比喻為房子, 在裝潢房子以前,需要先將房子內部清理好,否則只會顯得更亂; 在清淨過的房子裡,裝潢的美好才能真正彰顯出來。 如同這個比喻,淨化我們的心永遠是必要的, 而莊嚴自己的心,則要透過更深入的佛法研讀和修持來達成。 ■真心為一切如母有情而祈求證悟 通常在修四無量心時,其實都是先修平等捨, 然後依序才是慈心、悲心、喜心。 你們大多數人都知道巴楚仁波切所作《普賢上師言教》, 這本書清楚說明了如何修持包含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 一旦你熟練四無量心,就會生出真正的願菩提心, 那是真心為一切如母有情而祈求證悟的願望, 願他們免於受苦,並且置他們於證悟境界。 ■把焦點轉移到眾生身上 過去你只渴望自己的自由、快樂,那把你置於歧途。 渴望自由、希望快樂是好事,因為那是我們需要的, 它也沒帶來任何傷害,但只希望自己快樂讓你走錯了路。 不只有你需要自由、快樂,這個需求是所有的眾生都需要, 所以你把焦點轉移到他們身上。 過去只專注於自己引你步上歧途, 現在渴望一切眾生離苦、願一切眾生快樂與圓滿證悟, 這是正確的道。 ■「厭倦」輪迴,收回授予執著的權力 當我們執著時,那是很明顯的由內向外,投射到對境上, 我們沒有認清輪迴充滿了痛苦,反而將它投射為幸福; 輪迴無常,我們卻把它投射為永恆; 輪迴充滿了汙穢,我們把它投射為清淨; 輪迴不具真實性,我們把真實性投射於它。 在究竟層次上,投射從來不曾存在; 即使在相對的層次,它們也與事實完全相反。 如果我們授予執著權力, 在世俗諦和勝義諦上,我們都將永遠看不到真理, 我們將體驗不到空性、不了解無常, 也看不到輪迴的不淨及其苦難, 我們的心將受執取的束縛。 吉噶‧康楚仁波切引導我們,透過智識的推理,識出我們對於真實存在之自我的迷惑感知;他也告訴我們,從這基本疑惑中覺醒的重要關鍵。仁波切對印度古典佛教作品─ 寂天菩薩《入菩薩行論》─的精采論述,在在顯示出這位啟發人心的佛教導師慈悲且具說服力的風格。《壯闊菩提路》充滿了佛法道上修行老手的建言,藉由闡述實修佛法的要義,和引介法道上可資利用的善巧方便,仁波切揭露出我們本俱的智慧心,激發我們去認識並運用我們本有的證悟能力。 在這本特別的書裡,我們有獨特的機會和一位以慈悲著稱的證悟導師結緣。他善巧地教導我們,如何於內在達到那同等的確信與肯定。這個說明充滿了吉噶‧康楚仁波切所體現的真誠喜悅與人性。這些特質超越了時間、種族與地域,是所有人類處世的共通原則。 本書結合了八世紀中所闡釋並被廣泛修持至今的根本教法,與現代讀者的解讀。書中提及的價值含括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以及布施、安忍、持戒、道德、精進、安住與智識。對於執行這些訓練的指示,言簡意賅,易於理解與應用。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圓覺經:總持一切佛法的修行法門

從信法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0/09/30 出版

周遍十方重重無盡,圓滿普照無上正等正覺,總持一切佛法的修行法門。比如觀戲入迷的人,當他發現所見只是演戲,迷幻即滅除,戲歸戲,照樣在演戲中,覺悟者歸覺悟者,並不是因為一覺,而不見演戲。唐朝武后長壽二年,北印度罽賓國出家人佛陀多羅,持梵本圓覺經至東都洛陽白馬寺翻譯。《圓覺經》是所有根本經典中的根本,這是一部成佛的甚深、微妙的經典。因為學佛真正的目標是成佛,而要成佛首先要信人人本有的圓覺性,進而透過正確的理解圓覺的性質、迷悟、修證、功用等方面的原理,然後再去依解起行,使行行歸於圓覺,最終畢竟成就佛道。

9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藏經講義 第八輯

平實導師  著
正智 出版
2020/09/30 出版

本經說明為何佛菩提難以實證之原因,都因往昔無數阿僧祇劫前的邪見,引生此世求證時之業障而難以實證。並以諸法實相詳細解說,繼之以念佛品、念法品、念僧品,說明諸佛與法之實質;然後以淨戒品之說明,期待佛弟子四眾堅持清淨戒而轉化心性,並以往古品的實例說明,教導四眾務必滅除邪見轉入正見中,然後以了戒品的說明和囑累品的咐囑,期望末法時代的佛門四眾弟子皆能清淨知見而得以實證。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匯宗錄:換一種方式講佛教哲學

袞三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0/09/18 出版

一旦心的根源被發現,你會因此解脫一切! 佛法有別於哲學之處,在於它提供的不僅是某種理論或知識,更重要的是體驗,並且是超自然的體驗。 哲學表現真理的方式是透過一套邏輯,以理服人,卻沒有事實可以作為驗證,也就導致了哲學得不到標準答案,且永遠無法超越理性。但是真相之所以被稱作真相,一定得是某個確定的標準答案,是絕對的,帶有根本性的、普遍性的、決定性的答案。如此一來,哲學既不能像宗教那樣,透過信仰的方式提供一套絕對的價值,又不能像科學那樣解決具體而實際問題,所以被擠壓在科學和宗教之間的現代哲學的地位,也就變得越來越尷尬。 佛陀的教法就是始終圍繞著「心」這個問題開展工作的。雖然歷史上佛法發展出很多不同的宗乘和傳承,然而所有這些宗乘皆具同一目標,即「透過對心的探究,解決和克服眾生陷入二元狀態後產生的種種問題」。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異方便淨土傳燈:《歸元鏡》

智達法師  著
佛光文化 出版
2020/09/18 出版

戲曲《異方便淨土傳燈——《歸元鏡》》內容從釋迦牟尼佛,在祇園宣講《阿彌陀經》,囑咐舍利弗弘傳淨土念佛法門為始,把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東晉慧遠大師、五代永明延壽大師、明代蓮池袾宏大師的生平實錄依序串連成一部「傳奇故事」。以戲載道,借戲說法,借戲利生,是一本非常好的劇本。 & 依淳法師於今年(二○二○年)圓寂,為紀念他特出版此戲曲,以饗讀者。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六祖壇經導讀:頓悟的智慧

賈題韜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0/09/15 出版

日常生活都是學佛的道場起心動念都是入道的契機而頓悟法門是指一悟永悟這是學人修禪的頭等大事《壇經》是禪宗最重要的經典,而禪宗則是中國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一個宗派。雖傳說禪宗肇始於齊梁,由印度第二十八代祖師達摩,把釋迦「拈花正宗」傳入中國,但真正的開山祖師應是六祖惠能。禪宗是從分析名相、辯駁教理的百家爭鳴盛況中站出來,獨樹「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大旗,提倡「單傳直指」,把佛教的「四出四入」全都歸於心,擺脫了一切教條的籠羅,並與生活打成一片,從生活中體驗身心性命、人生宇宙的真諦。在師徒授受方面,更是在日用動靜的起心動念、嬉笑怒罵、吹歌彈唱、激揚指點、殺活縱奪中實施。這雖然是馬祖之後才大見開展,但具體端倪,都為《壇經》所涵蘊。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悲咒的法益與功德

學佛雅集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0/09/01 出版

以法為體,是渡化眾生迅即參道、早證佛果的心法密語。所以佛說:「此咒乃是廣大圓滿、無礙大悲、救苦延壽、滅惡滿願、隨心自在、速超上地的大慈大悲無礙陀羅尼。眾生皆應恭敬持誦,不可輕慢。」大悲咒係觀世音菩薩受之於千光王静住如來佛,當時觀世音菩薩始住初地,一聞此咒,立超第八地,乃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願已,千手千眼即時應皆具足,這是「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名稱的由來。所以凡能真誠誦唸,則必會產生感應,得到諸多法益。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楞嚴經蠡測【第貳冊】

王薀  著
善聞文化 出版
2020/08/17 出版

「青燈一點映窗紗,好讀《楞嚴》莫憶家。能了諸緣如幻夢,世間唯有妙蓮花」——王安石 自唐宋的佛教盛世以來,在官場的跌宕起伏中,多少錦袍玉帶之輩,幾乎一半以上都和佛教有著頗深的因緣。蘇東坡一生與佛道有緣,無論得失意,皆有善宿接引,使其在裘耗金散時,仍然可以灑然自若;王安石半世榮衰,特別在他變法之後極不如意的大段歲月裡,影響和改變他的,有極大原因是來自於佛教;歐陽修、乾隆皇帝到近代的弘一大師莫不如是……。 & 這些公侯將相的心頭書中,《楞嚴經》都占了一席之地。《楞嚴經》的緣起是因為阿難示現了落入摩登伽女的淫窟,佛在危急時從頂上放光救度阿難,而開始演說妙法。在末法時期,修行人的途徑多半離真趨妄,難以成就無上大道,聲聞、緣覺乘者也常得少便足,或因習氣和慾望無法消除,於是成為修行中之過患。《楞嚴經》專門指出所有一切眾生的生死根本,其實就在淫念上,而破除魔敵最好的工具就是楞嚴大定!佛陀更在經中用盡了一切方法——從七處去找尋真心所在、屈指飛光到最後的無是無非,使個人印證到如如不變的本體,悟到淨圓真心的本質,到最後知道一切皆是空,一切皆是見聞覺知而已,漸漸地體悟到一切都是妄心所造作。 & 雖未能親聞佛陀的教誨,但如能依循《楞嚴》的要旨,逐一檢點,去妄返真、遠離能所對立,自為當代眾生修學佛法最佳的圭臬南針! & ◎陪伴東坡居士化解心中塊壘的寶筏! 這段時間蘇東坡幾乎二六時中唸佛不輟,胸前經常佩戴的也是阿彌陀佛聖像,一有機緣便勸人唸佛,往生西方。至於他失意於杭州那段時日裡,幾乎一有空閒,或心中每每憶及塊壘不快往事,唯一的去處便是走訪杭州周圍大大小小清淨蘭若,這段時間他參禪唸佛都有小悟,閒來無事皆以讀誦《法華》及《楞嚴》為揀擇心性之參究。因為參禪的因緣,他也和廬山常總禪師往來甚密,著名的無情說法公案便是兩人精究之話頭,這段時期所作禪詩傳誦至今,著名的便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對天縱英才的王安石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若非王安石過了中年有幸值遇到佛法,相信他的心情是極度抑鬱而又不平衡。在接近十年的黨派之爭,他所承受的是不斷地被排擠和誤解,生活上只能說用艱難、困蹶來描述,立場卻又顛仆板蕩,在這樣子的境界裡,對生命之流來說,就如同無法找出源頭的漩渦,最後也只能識相地脫離政治生涯,所幸有佛法可以做依怙。在那段潛修日子裡,他最鍾愛的便是《楞嚴經》,他幾乎讀破、翻透,並非只是遮眼皮的假道學。 & ◎點破歐陽修謗佛執著的偉大經典! 當時的歐陽修自覺是繼韓愈之後,有責任匡扶人心、以批判佛教為己任的中心人物,但後來因為碰到了居訥禪師,居訥用其如簧之舌,導正過往歐陽修對佛教的不解……沒想到歐陽修聽了居訥禪師一席話之後,大為慚羞,冒出一身冷汗,當場頂禮謝罪,並且很誠懇地請示他應如何懺悔,居訥禪師便對歐陽修提出了禪學的一些建言,使得歐陽修心悅誠服地留在東林寺參禪。因為這個緣故,歐陽修此後潛心皈依佛教,更不敢倡導任何和謗佛、毀佛相關的活動或文字,熟讀了和禪相關的重要經典——《楞嚴經》、《金剛經》等經文之後,更是捨卻了滿身的習氣,自此滴酒不沾,也屏棄了他一向很難改戒的女色,為了罪以功除,他更發心用他的專長——文字,讚揚稱頌諸佛菩薩功德,以及佛經殊勝難倫之處,還出了《居士集》倡印流通。 ◎摘錄《楞嚴經》中的無上妙意! 《楞嚴經》中佛總共有五次放光,而每一次的放光都有不同的意思和加持,除了從頂門放光之外,有的是從臉部,有的是從心中的卍字,有的是從十方一切佛的佛頂,有的是從五體上面放光。例如從臉上放光,意義上來說是表示佛智將開的意思;如果是從心輪上的卍字放光,它所表示的意思則是從心顯現;從一切諸佛的頭頂顯現光明,從《華嚴》的義理上來說明,則是表示一多無礙……其他在不同的卷分上,也都由不同的地方放光,這又有不同的意思,這就是佛陀無上智慧之處,這也是佛陀在不同的演會上面,善巧度化不同種姓的眾生所使用的權宜之法。 & 本書特色 & ◎王薀老師關於《楞嚴經》的二部曲,曾讀過第一集而意猶未盡的您,絕對不容錯過! ◎唐宋以來,幾乎所有的禪師、文人騷客引為南針,反覆參研的一本心頭書! ◎直指《楞嚴經》的精髓,披露書中多處心法,正是禪宗參悟,破除一切身見最重要的法器! ◎帶您了解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和大政治家王安石,兩人一生的大起大落中,是如何運用《楞嚴經》來調節內心的波濤起伏! ◎為您揭露身世離奇,以帝王之身出家為僧的清朝順治皇帝,他與鶼鰈情深的董鄂妃,兩人亦夫亦妻、亦師亦友共讀《楞嚴經》的生活!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光在,心自在〈普門品〉陪您優雅穿渡生命窄門

釋悟因  著
橡樹林文化 出版
2020/08/06 出版

觀世音菩薩,是什麼因緣而名叫「觀世音」呢? 〈普門品〉的品題中,「普門」又是指什麼意思? 觀世音菩薩究竟是男是女?性格又為何? & 這些常存於世人中的疑問,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解答! & 本書為悟因長老尼講說〈普門品〉的集結,全書分為八章,首先由「何為觀世音?」、「何為普門?」起頭,再搭配長老尼平實的文字,生動的解說,讓你與經典拉近距離。 & 這不僅是一本佛經論述,更可透過與悟因長老尼的四個約定「讀觀音」、「背觀音」、「念觀音」以及「做觀音」,重新審視自己,思考人生種種苦果、苦因,並把信仰轉化成為具體的力量和行動,學習菩薩的大慧!

9 特價31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佛藏經講義 第七輯

平實導師  著
正智 出版
2020/08/03 出版

本經說明為何佛菩提難以實證之原因,都因往昔無數阿僧祇劫前的邪見,引生此世求證時之業障而難以實證。並以諸法實相詳細解說,繼之以念佛品、念法品、念僧品,說明諸佛與法之實質;然後以淨戒品之說明,期待佛弟子四眾堅持清淨戒而轉化心性,並以往古品的實例說明,教導四眾務必滅除邪見轉入正見中,然後以了戒品的說明和囑累品的咐囑,期望末法時代的佛門四眾弟子皆能清淨知見而得以實證。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蘇婆呼童子請問經 三種譯本比對暨研究(全彩版)

果濱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0/08/01 出版

本書為「全彩書」,計22萬字。《蘇婆呼童子請問經》是「密教經典」中非常重要的經典,也是所有修習「密咒、唐密、東密、藏密、密宗、真言宗」等人必讀的經典,主要是由執金剛(金剛手)菩薩對蘇婆呼童子宣講「真言行者」一定要知道的「持咒法要」與「律儀」。關於署名善無畏譯、一行法師筆的《蘇磨呼童子請問經》已被完整「破解」與「還原」其經文的位子了。本書還附有失譯的密教部《佛說毘奈耶經》解析,也是密宗必讀經典,千萬不可錯過。

9 特價59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般舟三昧經「除睡眠」之研究

釋覺心  著
法鼓文化 出版
2020/07/16 出版

佛教修法「般舟三昧」,需達到九十日「不睡眠」,可能嗎?但自古以來,確實有不少人如此修持。 & 本書作者對「三個月不睡眠」抱持疑惑:經典上真的這麼說嗎?還是後人解讀上的誤解?因此深入探討《般舟三昧經》,考察比對漢譯、藏譯、現代譯本,提出確鑿有力的見解;推薦給對「除睡眠」、「睡眠蓋」有興趣的讀者閱讀。 & 《般舟三昧經》為初期大乘佛教的重要典籍,其特色在於念佛見佛,強調無須神通,更不必等到來世,而是當下就能在禪定中見佛、聞法、觀空。「般舟三昧」之實踐,向來以「九十日常行、不睡眠」著稱,甚至在中國蔚成風氣、代代相承,被認為是達到「般舟三昧」的唯一途徑。 & 作者提到,指導教授曾在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目前修持「般舟三昧」的狀況,其中提到某道場曾舉辦為期九十日的「般舟三昧」禪期。參與者在九十日當中「不眠不臥」,累了就用繩子吊著雙手,站著休息。然而,能熬到最後一天的學員只有一位,而過程中有些學員因為多日未眠而生起幻相或幻聽,乃至有一位學員因站著睡著,卻不小心倒在地上,其頭部或下巴直接撞擊地板,因傷勢過重而往生。 & 北宋的遵式大師(964-1032),修持九十晝夜不睡眠的「般舟三昧」,結果兩足皮裂,嘔血不已。對於指導教授的分享以及古德的經驗,作者沉思良久:是否只有「徹夜不眠」才能達到定中見佛的境界(般舟三昧)呢?這樣的修法聽起來有些「危險」,符合經義嗎?於是萌起了探究《般舟三昧經》之念頭,希望能從中釐清「般舟三昧」的正確修法。 & 本書對此修法的「除睡眠」提出質疑與反思。以清晰的論點,重新解析文獻資料,深入分析研究議題,徹底釐清《般舟三昧經》對於「除睡眠」的各種解釋。除保留中國祖師們對於「不睡眠」的單一解釋之外,也提供經文另一種可行的詮釋。 & 全書分為六章,首先介紹《般舟三昧經》的傳譯與實踐,接著是「除睡眠」詞義考,進而探討「般舟」與「頭陀」的關係,最後釐清以「不睡眠」做為「般舟三昧」行法之源流。書中亦將《般舟三昧經》的整體修法化繁為簡,繪成一張清晰易懂的禪修地圖,為讀者提供了最佳的實踐指南。

9 特價31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學術論考(三版)

聖嚴法師  著
法鼓文化 出版
2020/07/16 出版

‧學佛入門的進階閱讀。 ‧跟著聖嚴法師研習教理,精進佛學議題,為修行提升視野! ‧聖嚴法師以論述考察的方式,將浩瀚的佛教思想文化,回應到當代議題與社會趨勢,不僅為佛學研究提供新思維,也是展望佛教未來的重要課題。 & ◎與聖嚴法師一起多元思辨,為生命注入新思維與展望! 【教理】5篇 天台思想的一念三千 密教考察 禪的本質 禪與禪宗 以《法華經》為基礎的修行方法……等 & 【論考】17篇 探討佛教與科學、佛教藝術、佛教建築 解析法顯大師、隱元禪師、印順長老的思想文化 談近代佛教、臺灣佛教、漢傳佛教 佛教在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功能與修行觀念……等 & 【佛教的內證經驗,是科學而超科學】 佛教的內證經驗,可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的,只有一小部分,科學只是一種分工的知識,不能解答宇宙全體的真相。何者可以用科學解釋?何者又超越了科學的領域? & 我常說:「心內有鬼,心外才有鬼。」心外不只有鬼,也有佛、菩薩和神,這是心外有多元的信仰對象,心內也有多元的信仰意象。如果你心內不相信有佛、菩薩、鬼、神的話,心外的信仰對象對你不會產生作用,心內有了鬼胎,心外的鬼才會有作用,即使心外沒有鬼,你心內的鬼也會纏上你。這是內在和外在相對的宗教效驗,最初信神、拜佛的人,大都落在這個階段上。 & 從宗教經驗的立場來說,心外的神與佛是有的,所以有感應,「感」是內在的主體,「應」是外在的客體。 & 不必追問:究竟外在有沒有實在的神與佛?如果你內心相信一定有神與佛,那麼神或佛就會對你有作用,這是很科學的講法,也是很安全的講法。 & 我時常說:「有信仰的人比沒有信仰的人好。」你相信什麼宗教都好,迷信也好,迷信比什麼也不信要好一點,能夠進一步用理智去選擇信仰當然更好,我們稱它為正信……。 & 【禪的本質:內證與外證】  內證的體驗無法說明,說出來了便是假的,「說似一物即不中」,但是有了內證體驗的人,或經過一番工夫切實修禪定的人,無論性格、氣質、思想都會有很大的轉變,影響他整個宇宙觀、世界觀與生命觀的重建……。 & 【佛教與心靈環保】 如何轉煩惱而成悲智?便是勘破五蘊構成的身心,是空不是我。此有兩個結果:一是不再造作自害害人的惡業;二是當下不受苦報,縱然處身於火宅之中,猶如沐浴於清涼池內……。 & ※ 更多內容,請見「內容試閱」 &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空性與菩薩道:聖解脫軍《現觀莊嚴論釋‧第一現觀》(精裝)

宗玉媺  著
藏典 出版
2020/07/15 出版

聖解脫軍(Ārya-Vimuktiṣeṇa,五、六世紀)的《現觀莊嚴論釋》是現存《現觀莊嚴論》注釋書中最早的一部論書,然而這部注釋書在西藏似乎不太受到重視。相反地,師子賢(Haribhadra,八世紀)的注釋書則特別受到愛戴,可能因為師子賢是寂護(Śāntarakṣita,725-788 CE)――西藏有名的論師――的弟子。因此,從古至今,對於聖解脫軍的生平以及思想記載的並不多。本書即是以梵語《現觀莊嚴論釋・第一現觀》進行譯注,並以此為基礎,探討聖解脫軍對菩薩道的建構及他對大乘空性的看法。菩薩道和大乘空性這兩者在《現觀莊嚴論釋・第一現觀》中是不能分開的思想主軸。《現觀莊嚴論》的偈頌大體上可說是《兩萬五千頌般若波羅蜜經》重點的濃縮,並模擬說一切有部的聲聞修行道來建構菩薩道,然後將這些要點組成菩薩的修行道次地。聖解脫軍在這部釋論中引經據典,酌古斟今地解釋菩薩道的架構與經文空性內容的關係。他根據中觀派的立場,並在各種聲聞阿毗達摩以及大乘經典的基礎上,以般若空性為觀修內容,呈現與聲聞道非常不一樣的菩薩道特點。除此之外,本書提供《現觀莊嚴論釋》完整第一現觀之梵語寫本校勘、藏譯以及筆者中譯的三種文本對照,方便讀者比對與閱讀。

9 特價7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定慧初修

老古 出版
2020/07/10 出版

「戒」(戒律)、「定」(禪定)、「慧」(智慧),是佛教全部學說的三大組成部分。戒,是用來防非止惡的;定,是用來息慮靜緣的;慧,是用來斷除煩惱的。它們之間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佛教人士修學的基本內容。本書以佛法之無漏三學戒、定、慧為中心議題,收錄了南懷瑾先生的恩師袁煥仙先生和他本人有關止觀、修定、修慧的述作,既有對三學的總的闡述,又有對禪觀、般若正觀、觀音法門、凈土法門等的研究與講解,為學佛者提供了入門的方便。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永本法師  著
佛光文化 出版
2020/07/03 出版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以闡揚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為宗旨,致力於建立人間佛教思想體系,規劃邀請十數位學者專家撰寫人間佛教學術思想叢書,今,由長期專研法華經思想的永本法師所撰之《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已付梓出版。 本書以《法華經》思想研究為主,分:「《法華經》與人間佛教」、「《法華經》的特色、價值與文獻應用」、「《法華經》的成立」、「《法華經》的教義思想」、「《法華經》的宗教實踐」等五章,分別以數篇短論來論述,引領讀者走入法華境地,領悟甚深法義。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大集經精要:念佛之無上深妙智慧

大喜文化 出版
2020/06/29 出版

《大集經》屬於各種大乘經籍的彙編,以中觀理論基礎,除了可看到地理、天文、習俗等豐富的內容,且富濃厚之密教色彩。本經對中觀的空義多有闡述,並說明念佛之無上深妙智慧,也是佛陀對菩薩所說通達實相之究竟修行境界,正法是在菩薩行中實踐出來的,菩薩行如何修,本經也不乏詳細、有系統的解釋。閱讀此經,以中觀、實相作為修行方針,從身心淨化到自他和樂中得究竟自在,成為菩薩行的實踐者。 & 本書主要內容如下:& & 瓔珞品第一 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往古諸佛本所住處大塔之中,與無量菩薩俱。 &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第二 佛陀為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宣說應修戒定慧三學及陀羅尼之四種瓔珞莊嚴法等。 & 寶女品第三 敘述寶女童女所成就之三十二種寶心等。 & 不眴菩薩品第四 佛陀為不眴菩薩闡說八陀羅尼門、八精進、八法、八莊嚴、八發心等之要旨。 & 海慧菩薩品第五 佛陀對海慧菩薩說示淨印三味、菩薩之發願、魔業、四天王咒等。 & 無言菩薩品第六 佛陀依無言菩薩所說之無言、無聲、空等,一一解說其法性。 & 不可說菩薩品第七 敘述不可說菩薩所說發無上菩提心之十六法、增長菩提心之三十二法等。   虛空藏菩薩品第八 佛陀為虛空藏菩薩說六波羅蜜及菩薩之種種德業。 & 寶幢分 分為魔苦品、往古品、魔調伏品等十三品。 & 虛空目分 分為聲聞品、世間目品、彌勒品等十品。 & 寶髻菩薩品第十一 佛陀為寶髻菩薩等宣說菩薩之波羅蜜行、助菩提行、神通行及調眾生行等。 & 無盡意菩薩品第十二 闡說六波羅蜜、四無量心、六通、四攝、四無礙智、四依等之不可盡。 & 日密分 包括護法品、四方菩薩集品等六品。 & 日藏分 包括護持正法品、陀羅尼品等十三品。 & 月藏分 包括月幢神咒品、魔王波旬詣佛所品等二十品。 & 須彌藏分 包括聲聞品、菩薩禪本業品等四品。 & 十方菩薩分 闡說五十種校計罪。 & 本書特色 & 行者要如何獲得達摩呢?《大集經》為您宣說甚深法藏。 同時佛陀對菩薩演說無礙甚深法門,通達實相之究竟修行境界。 並教導如何究竟開展圓滿的菩薩行,令行者入見道位,生無漏智的根本善根。 & 本書除了說明念佛之無上深妙智慧,兼含密教說法及陀羅尼與梵天等諸天護法之事,及地理、天文、習俗等豐富的內容,甚是稀有難得。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地品淺釋【共5冊】

宣化上人  著
法界書苑 出版
2020/06/24 出版

《華嚴經》是法界經,在一切經典裏邊是經王,是王中之王,所以攝群經為 眷屬。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 & 華嚴秘藏,高不可仰,深不可窺,既深且廣,圓融無礙;華嚴境界,重重無盡,無盡重重,是妙中之妙,玄中之玄。所以《華嚴經》這個大法,也唯有極位的十地菩薩才能承受;十地的菩薩就好像大海似的,能承受萬方而來的細流。是故1977年,宣化上人開講〈十地品〉時,這麼說:「十地法門,就包括一切的法門,和一切的法門都有密切的關係。所以我們人想要修行菩薩道,這要『因地而生菩薩道』,要藉著十地法門,來增長我們的菩薩道;想要成熟我們的菩薩道,也要藉著十地法門來成熟;想要得到解脫這種菩薩道,也要依照十地的法門來修行,才能得到這種解脫法門。」此書一套五冊,想要修行菩薩道、增長菩薩道、成熟菩薩道、得到菩薩道,都要依照這十地的法門來修行。 & 十地法門,每一地都各有其特殊深邃之處。在諸佛的智海中,行者依如來的 根本智,以菩提心利益一切衆生,修習種種的差別智,以具足圓滿菩薩一切的大願。所以這十地都一樣重要,只有修習的次第,沒有優劣的分別;行者既不可顧此失彼,也不宜躐等躁進。所謂「應說諸地勝智道,入住展轉次修習;從行境界法智生,利益一切眾生故。」十地為諸佛智地,屬於證道位。 & 幾千年後的今天,在美國加州三藩市,上人從1969年開講這部《大華嚴經》,至一九七八年圓滿結經,歷時九年。當時上人每天早晚各講一堂華嚴經,由於有數千講,所以這部大經的出版,編輯部將採用單行本出書。1977年2月27日,上人開始講《華嚴經》卷三十四〈十地品〉第二十六,於當年7月31日圓滿此品,乃有現今單行的《十地品淺釋》。

9 特價11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藥師經

玄奘  著
同喜文化 出版
2020/06/23 出版

㊣環保材質製作印刷,抄經圓滿後可流通亦可回收,減少損害環境惡業。㊣車線裝訂,可完全平翻,便於硬筆書寫。㊣每套內含4小冊,每冊可抄寫1回。㊣輕薄短小,方便攜帶、分贈、合抄、隨處抄寫。㊣不描紅,不映摹,避免依賴心生起,提升專注力與精進心。Q為什麼要抄經?歷代諸多出家師父與在家居士,為弘揚佛法、祈福、拜懺、報恩、布施、薦亡而抄經。憨山老人、印光大師、弘一大師、聖嚴法師、星雲大師、宗薩仁波切等,皆提倡抄經。在諸多經典中,如《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法華經》、《維摩詰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等,都明示書寫佛經有極大的功德。在《占察善惡業報經》中提及抄經具有:於究竟甚深第一實義中,不生怖畏,遠離誹謗;心能信解,得正知正見;能除滅諸罪障;能現證無量功德等。無著菩薩亦曾開示抄經五種功德:親近如來、攝取福德、亦是贊法亦是修行、受天人等供養、滅罪。弘一大師也曾開示《抄經之十大利益》。抄經是一方便易行法門,不僅讚法、親近如來,且能攝取福德、消災滅罪;可以修身養性、體驗禪定、深入經藏、培養精進心;與人結緣、弘傳佛法等。若將抄經功德迴向給衆生,亦是最好的布施。Q要怎麼抄經?抄經前先洗淨雙手,端正身心,收攝身、口、意,默念三稱佛陀聖號及開經偈,即可開始靜心抄寫。當次進度抄寫完後默念三皈依文,並念誦迴向偈,將今日抄經功德迴向給十方眾生或冤親債主、特定對象、事物。待整冊或整套抄經完成,可再集結作一次迴向。抄經過程中需至誠恭敬,完成一段落後再仔細校對,若有錯漏,可作記號在旁更正,不需塗改修補。

9 特價22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宗鏡錄略講(1)

南懷瑾  著
老古 出版
2020/06/12 出版

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宗鏡錄》為中國佛教傳世的經典名著。作者永明延壽禪師生於唐末五代,為禪門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見於當時禪宗徒眾因未明佛法而起的種種流弊及諍論,乃邀集天台、賢首、慈恩三宗知法比丘,互相問難,自己則以禪宗心要加以折衷,著成此書。 書中引據佛經及中印聖賢論著,達三百本之多,「和會千聖之微言,洞達百家之祕說」,這在中印有關佛學論著中,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宗鏡錄》成書千載,歷宋元明清各朝,廣受好評,凡通曉中國佛教史者,無不知其影響之深遠;然其規模宏遠,辭美旨深,現代人恐已不易領會。南懷瑾先生有鑑於此,乃就此書旨要,深入淺出,詳加剖示,為有志研究之讀者學人,指點迷津。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0/25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