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1105_深夜食堂30
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相關主題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賢首五教儀開蒙增註

新文豐 出版
2022/10/17 出版

《賢首五教儀》為天台宗判教之作,天台宗將佛教判為小、始、終、頓、圓五教,原文艱澀,爾後由清朝釋續法據原文再補註,因賢首五教儀六卷,聽眾未能全誦,故又略成此書,使學者易於練習,釋通理曾為增註,共六卷。

95 特價4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平安鈔經組合〈信心銘〉

法鼓文化 出版
2022/10/17 出版

〈信心銘〉逍遙絕惱、清涼自在 & 徹悟的觀點、悟道的心法, 〈信心銘〉是三祖僧燦留下的不朽作品。 & 必須相信〈信心銘〉所講的每一句話,並照著去做,就能實證到無心的那個心。 ——聖嚴法師 & 〈信心銘〉從徹悟的觀點開示: 心無愛憎,既不該否定煩惱,也不該尋求開悟。 修行本身就是目的;只要不存其他目的, 終能實現平等心——沒有分別,言語道斷,無行可修。 & ◆ 鈔經的五種功德: 一、親近如來 二、攝取福德 三、讚法修行 四、受天人等供養 五、滅除罪障 & ◆ 平安鈔經組合〈信心銘〉(4本入) 抄寫一遍,勝過閱讀十遍。 一字一句,書寫祈福,體驗安定身心的方法,得到平安的力量! & ‧附有鈔經禮儀及圓滿功德解說,方便用功。 ‧經本原文,對照空格,可完全攤平書寫。 ‧攜帶輕便,隨時隨地都能鈔經安心。 ‧每本可抄寫10遍。 &

9 特價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乘絕對論

月溪法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2/10/07 出版

「黯黯黑闇深坑,實可怖畏!」禪宗祖師是這樣形容「無始無明」的。 當我們極力滿足感性與理性的諸多要求時,卻不知早已深陷於「一念無明」所行成的「相對世界」中,縱使我們能自省,並開始修持,一旦面臨破一念無明、見無始無明之際,我們便徬徨了。何以絕對境界竟如此遙遠、無法把捉? 月溪法師有感於這種茫昧之苦,於是發心為文,揀別要義。觀其文,讀者當能體悟絕對本體之旨。

9 特價50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圓瑛法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2/10/07 出版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則莫若念佛求生淨土。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是故淨土三經併行於世,而古人獨以《阿彌陀經》列為日課。豈非有見於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攝事理以無遺,統宗教而無外,尤為不可思議也哉!古來註疏,代不乏人,世遠就湮,所存無幾。雲棲和尚著為《疏鈔》,廣大精微。幽谿師伯述《圓中鈔》,高深洪博。蓋如日月中天,有目皆睹,特以文富義繁,邊涯莫測,或致初機淺識,信願難階。故復弗揣庸愚,再述《要解》。不敢與二翁競異,亦不必與二翁強同。譬如側看成峰,橫看成嶺,縱皆不盡廬山真境,要不失為各各親見廬山而已。將釋經文,五重玄義。

9 特價50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阿含經選集

華夏出版 出版
2022/10/07 出版

《中阿含經》,初期佛教的基本經典「四阿含」之一。篇幅不長不短的經文集為一部,名為《中阿含》。《薩婆多毘尼毘婆沙.總序》稱《中阿含》是為利根者分別、抉擇諸深義的經典,為學問者所習。 漢譯《中阿含經》推定為說一切有部誦本,計有十八品,兩百二十二經,對應於巴利經藏之《中部》。其經文數兩百二十二經遠多於《中部》的一百五十二經,不過大多可在其餘的巴利經藏中找出相對應的經文。 在漢譯四阿含中,《中阿含經》是唯一保存完整攝頌的一部,可藉由對照攝頌來確知經文次第有無錯漏。 本經以敘述佛陀及諸弟子所說教義為主,間含有佛陀對弟子、異學、王者、居士之律治教誡。本經較之於《雜阿含經》的法義,又作出進一步的法相分別抉擇,具有阿毗達摩的論議風範,《薩婆多毘尼毘婆沙》總序即稱:「為利根眾生說諸深義。名中阿含。是學問者所習」。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藏經講義 第二十輯

平實導師  著
正智 出版
2022/10/05 出版

本經說明為何佛菩提難以實證之原因,都因往昔無數阿僧祇劫前的邪見,引生此世求證時之業障而難以實證。並以諸法實相詳細解說,繼之以念佛品、念法品、念僧品,說明諸佛與法之實質;然後以淨戒品之說明,期待佛弟子四眾堅持清淨戒而轉化心性,並以往古品的實例說明,教導四眾務必滅除邪見轉入正見中,然後以了戒品的說明和囑累品的咐囑,期望末法時代的佛門四眾弟子皆能清淨知見而得以實證。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倒立看《金剛經》:社會科學的解析

鄭自隆  著
印刻 出版
2022/10/03 出版

第一本用社會科學方法詮釋《金剛經》的科普著作 佛教經典深藏傳播學與廣告學的實用智慧,教你跳脫框架,真正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讀《金剛經》要一本正經,從佛學的角度來看它嗎?其實不用,以現代社會科學的學理來讀它,更能扣連時代脈動,彰顯其價值;這也是社會科學的科普化,用不同角度,跳脫窠臼框架,以學理檢視、獨立思考,宗教是感性,科學是理性,「感性+理性」成了「理智的浪漫」豈不更美。 & 本書分A、B兩卷及結論,A卷是《金剛經》的完整譯文與重要名詞的說明,稱〈金剛經.辨〉,「辨」指區隔,逐句解析五千字原典;B卷是要義精進版,稱〈經剛經.辯〉,「辯」指討論,提出18 個《金剛經》重要觀念的現代性詮釋。 《金剛經》的命名隱含行銷法則「第一定位」的要求。 《金剛經》是門徒記錄整理的稿子,也是人為智慧的產出,就是「有為法」。 「色聲香味觸法」幻術,也是政治傳播和商業直銷常用的招式,都是假相,為佛陀排斥的。 滅度是消除舊認知、植入新觀念的過程,用現代的語言說,就是強制學習,類似洗腦。 降伏其心要去除的其實是人在「社會化」後的灰色價值。 理解「見象非相,似相亦象」就知道假新聞是怎麼回事。 & 《金剛經》雖為佛典,但倒比較像2500餘年前古印度的智慧,內容慧黠有趣,然而2500年的時空阻隔、文明進步,如果還將《金剛經》當作聖經,不能批評,這可違背了佛陀的教誨,佛陀要我們「無住相(象)」,不拘泥禮法表象,也提醒我們「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包含《金剛經》在內一切人為智慧,都是可以被討論、質疑或挑戰的。 ◎本書採「偽」雙封面設計,封面是木頭人倒立看《金剛經》,但《金剛經》在哪裡?封面可一個字也沒有,《金剛經》有字,就是有為法的「象」,囿於框架規矩;沒字的《金剛經》,才是「相」,因無所住,故能生其心。 封底似另一個封面,一塊文案隨著封面正看,另一塊要隨標題倒過來看。 插圖是李幸潔《忘塵》,正看積極,倒看又是一番想像。所以啦,倒立看世界,世界真的不一樣。 因此用社會科學理論詮釋《金剛經》,才會開啟另一扇窗。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The Diamond Sutra Explained

南懷瑾  著
南懷瑾文化 出版
2022/10/01 出版

This beautiful Sutra can be a compass and a gauge when journeying towards understanding our true selves. 【本書簡介】 Diamond Sutra Explained Master Nan Huai-Chin’s discourses on the treasured Buddhist Diamond Sutra bring together a lifetime of personal cultivation experience which ran the gamut of esoteric and spiritual practices. This beautiful Sutra can be a compass and a gauge when journeying towards understanding our true selves.& Master Nan guides us through the Diamond Sutra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a framework that combines understanding with practical cultivation.& Master Nan’s teachings are unique among contemporary and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s.&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光師父說心經4:讓生命更豐富

慧光法師  著
維摩舍 出版
2022/09/26 出版

心不煩惱,才能快樂。 & 上一冊談了六度波羅蜜的布施、持戒、忍辱,本書接續談精進、禪定、般若: & 精進——修任何善法都必須要精進。愈認識煩惱,你就愈有動力去消滅它;愈不認識煩惱,你就愈可能認敵為友、任它擺布。精進度懈怠。 & 禪定——一般人的眼睛都是向外看的,鮮少有另一隻眼能看見自己。心安住於法上,就是禪定,禪定的心具有專一、安穩、敏銳及清淨的性質。禪定度散亂。 & 般若——樂,沒有永遠的樂;苦,也不是永遠的苦。只要因緣改變,它就產生變化。般若,就是智慧;智慧是一切善法的根本。般若度愚痴。 & 一件事情做久了,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心。什麼是功德?什麼是生命中最大的功課?《心經》的智慧將帶我們前往更清淨自在的境地,更靠近自己的心。 & 本書特色 & 《心經》短短二百六十字,是佛二十二年講經全部的精華。 & 為使一般大眾認識佛法的核心,慧光法師以清晰的邏輯能力及理解力,既深且廣地闡釋了《心經》,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讀者一步步進入《心經》浩瀚的智慧,《光師父說心經》書系由此誕生。法師將為所有願意探索生命的讀者,直指人生問題的根源,並展開真正解脫的旅程。 &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光師父說心經3:剛剛好是大智慧

慧光法師  著
維摩舍 出版
2022/09/26 出版

生命是以心為根本,不是以物質為根本。能不能快樂,是由你的心決定。 & 慧光師父以兩冊書的篇幅詳述了六度「波羅蜜」,也就是菩薩要學習的六個德相: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教導讀者如何透過六度趣向彼岸。本書談前半段: & 布施——在布施當中,你不只種下善因,也建立了你現前生命的價值。成就別人才能將我們的價值突顯。布施能度慳貪。 & 持戒——學佛,就要像佛。持戒是建立在因果的正見上。持戒能度毀犯。 & 忍辱——瞋恨的心容易生起怨恨、厭惡及嫉妒,有瞋心,一個人的慈悲就會被毒害。忍辱能度瞋恨。 & 慈悲,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度自己。如果我能夠心存慈悲,我的生命是快樂的。 & 本書特色 & 《心經》短短二百六十字,是佛二十二年講經全部的精華。 & 為使一般大眾認識佛法的核心,慧光法師以清晰的邏輯能力及理解力,既深且廣地闡釋了《心經》,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讀者一步步進入《心經》浩瀚的智慧,《光師父說心經》書系由此誕生。法師將為所有願意探索生命的讀者,直指人生問題的根源,並展開真正解脫的旅程。 &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六時平安套組《四經合刊》

玄奘 出版
2022/09/09 出版

★ 頂級工藝裝幀,極致精品風範,送禮自用兩相宜! ★ 細膩雅緻禮盒,高雅布質封面,見之即生法喜心! ★ 歐洲進口聖經紙內頁,色澤柔和護眼,輕薄易翻。 ★ 隨身法寶掌中規格,小法杖平安順遂、吉祥如意。 ★ 經文造型輕巧攜帶方便,全書注音久讀不煩惱心! 四經合刊 禮佛一拜罪滅河沙 念佛一聲福增無量 ◆ 《金剛經》 旨在講述大乘佛教的空性與慈悲精神,教導佛子如何破除事相,化解一切煩惱;並運用金剛智慧明心見性,自在無礙,自覺成佛。金剛石,其性堅利,不為他物所壞。般若,意即智慧。波羅蜜,即到彼岸、圓滿終了之義。故金剛般若波羅蜜,即謂「以佛陀所言,不污不滅之大智慧,至於彼岸,究竟圓滿。」 & ◆ 《藥師經》 藥師經的功德利益,是非常深重的,也是非常現實的!不但能夠「懺罪、消災」、「培福、修慧」,更能夠「度亡、營功」。我們既得生在「人道」、又已遇會「佛法」,假如不知珍重、不知把握因緣、不去修持「藥師法門」,那真是萬分可惜! & ◆ 《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的願行。只要虔心稱誦菩薩聖號與經文,必能與菩薩機緣交感,獲得諸佛龍天護祐,消災免難,福慧增長。 & ◆ 《阿彌陀經》 內容闡述西方極樂世界種種莊嚴,及阿彌陀佛佛號之由來與意義,並揭示誦念阿彌陀佛之名號,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方便法門。是最簡單易修,又得廣大無邊智慧福德的學佛法門。 ◆ 平安小法杖(吊飾) 金錫杖開地獄門 明珠照徹天堂路 悲願第一的 地藏王菩薩所持錫杖 是救拔受苦眾生的象徵, 非常殊勝。 祈願 地藏王菩薩護祐 平安順遂、吉祥如意! 經典特色: ● 隨身法寶掌中規格,精緻裝幀殊勝莊嚴。 ● 內頁歐洲聖經紙,紙色柔和護眼,輕薄好翻閱。 ● 附金色明亮質感包裝,裝載滿滿祝福,送禮倍感殊榮。 &

9 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祈福滿願套組《地藏經》

玄奘 出版
2022/09/09 出版

★ 頂級工藝裝幀,極致精品風範,送禮自用兩相宜! ★ 細膩雅緻禮盒,高雅布質封面,見之即生法喜心! ★ 歐洲進口聖經紙內頁,色澤柔和護眼,輕薄易翻。 ★ 隨身法寶掌中規格,小法杖平安順遂、吉祥如意。 ★ 經文造型輕巧攜帶方便,全書注音久讀不煩惱心! ◆ 地藏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全文共分十三品,是佛在忉利天為母親所說的殊勝經典,因此又被尊為「佛門孝經」。內容包括佛陀讚揚地藏菩薩大孝尊親、大願無私的精神,與修持《地藏經》的二十八種功德利益;更諄諄告誡世人孝為首善,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道理。 欲為父母、眷屬(不論在世或往生)消障祈福,或為累世冤親債主解冤釋結者,若能誠心護持讀誦,必得諸佛菩薩感應庇祐,獲無上福德。 修持法門 ◎ 諷誦: 應以虔誠恭敬之心和懺悔心唸誦。或跪、或立、或坐皆可。口唸:「恭請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慈悲護持」三稱,持誦經文時,若頭暈目眩、流眼淚、字體模糊、身體酸軟不適、心生疑惑、雜念紛至等現象,應以最懺悔的心,祈求冤親債主原諒,並可祈請他們一齊來誦經和禮佛懺悔,更要以最勇敢負責的心,來圓滿現前之因緣果報,方可消業。 ◎ 回向: 誦經有不可思議功德,而功德回向是很重要的。發願讀誦《地藏經》來超拔自己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時(累世的父母也在其中,並且受益),以盡孝心、慈悲的心、懺悔的心、虔誠恭敬之心而勇猛精進,易得到十方如來,諸佛菩薩的護持。 ◆ 平安小法杖(吊飾) 金錫杖開地獄門 &

9 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長阿含經選集

華夏出版 出版
2022/09/08 出版

《長阿含經》,初期佛教的基本經典「四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經篇幅較長,說久遠事,故稱「長阿含」。《薩婆多毘尼毘婆沙.總序》稱《長阿含》破諸外道,側重在迴轉外道改宗佛教。 & 漢譯《長阿含經》分四分四誦合三十經,共二十二卷,在後秦弘始十五年(413年)於長安由罽賓三藏沙門佛陀耶舍口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為漢文,秦國道士道含筆錄,收錄於《大正藏》第一冊。現代學者認為漢譯《長阿含經》收有《世紀經》,可能為法藏部的誦本。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維摩詰所說經(木刻珍藏版)

華夏出版 出版
2022/09/08 出版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經》,玄奘三藏譯為《說無垢稱經》。現存三譯,以鳩摩羅什三藏所傳之本,流通最廣。 & 本經基於般若空義闡揚大乘菩薩道,全經以在家居士維摩詰為中心人物,透過與文殊師利等人物共論佛法來宣揚大乘佛理,特別集中在不二法門上,梵文本提到的其中一個經題,就稱作《消除種種兩重對立》。 & 「維摩詰」為鳩摩羅什的音譯詞,而後玄奘意譯為「無垢稱」。維摩是清淨、無垢,詰是名聲、名望,合起來就是「淨名」、「無垢稱」。 &

9 特價2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入楞伽經

華夏出版 出版
2022/09/08 出版

入楞伽經,漢譯為《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入楞伽經》、《大乘入楞伽經》。 & 本經說明清淨心、如來藏及阿賴耶識之教義,是禪宗以及法相宗(唯識宗)的重要經典之一,中觀學派論師清辯亦援引本經解釋中觀空義。在印度、在中國的佛教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楞嚴經蠡測【第肆冊】

王薀  著
善聞文化 出版
2022/09/05 出版

★本書講述《楞嚴經》中最適合現代人的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並蒐羅歷代祖師、大居士們與觀世音菩薩圓通章的相關軼事! ★書中以精采故事及實例,說明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化身如何遍滿娑婆世界度化眾生的感人事蹟! ★提供最簡單易懂,便於現代人於日常生活中實行的方式,實踐楞嚴經及觀音耳根法門的精要! 《楞嚴經》要旨宏深,歷代經由諸位大師的註釋,方為後人能略窺一二。圓瑛大師當年在著作《楞嚴經講義》時漚心瀝血,忘卻身心,只要是經文之中稍有疑義或奧理不解,便會把這些問題用書籤書寫其上,貼在書齋的壁面上,接著滌心靜慮,靜坐多時反覆敲測參研,直到發明為止,才會把書籤撕扯,整整用了八年的時間,才把經文中高古難解之處盡釋。 經中二十五位菩薩在佛前各自陳述成道的法門和因緣,對一些閱讀《楞嚴》初機的學人,如要入得圓通大定,是很重要的參考。為何佛要集結了二十五個修持各種法門獲得解脫的菩薩,各自發表個人的成就歷程?如果仔細研究,就會了解這二十五個成就的例子也代表佛陀要進一步引導弟子們從道理上的理悟,更進一步要從六根門頭上去實際用功,因此這二十五種圓通法門,也象徵著法門無量隨著各類根基不同,只要方法得當都可以獲得解脫。 在整個二十五聖者所發表的成就法門中,對於娑婆世界的眾生而言,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是最基本而且最普遍的。下手初修,耳根不要受到外境任何六塵中的干擾,也不要隨著他去追尋,一但追尋就變成緣音外止,如此一來自己的心緒,就會隨著音聲受牽引,這就不是收攝耳根,反而變成出流,六根一但受外境所干擾,便會進入輪迴.......。 這是觀世音菩薩親自說明是如何的從聞、思、修進入三昧正定的方法。本書就《楞嚴經》中取其要處,詳細縷述觀音耳根圓通法門之精要,如能由能聞的根性思維般若智去觀察,如此二六時中反覆不斷的去熏習修持,最後終能進入甚深三昧之中,下手初修之人須細心捧讀。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怎麼持楞嚴咒最有效:古梵文楞嚴咒校註[增訂二版]

大千出版社 出版
2022/09/02 出版

咒王之王 佛門流傳,破魔第一的楞嚴咒消失之日,即是開始邁向世界末日。正因如此許多大師極力維護,而楞嚴咒也被列為佛門早課必備項目。而咒王創造的奇蹟甚多,故咒王一直深受修行者喜愛,諸佛所讚嘆。   《楞嚴經》千餘年來對於佛教影響很甚深,咒中之王的楞嚴咒便是經中精華。而咒語原因源自印度梵文,如何掌握咒語原因及正確持誦咒音,有助於修行之感通。 本書經簡老師親自實證,唸誦數萬遍以上,且稿本歷經多次修正,繕改成比較合意的持誦本,最初持誦的前二年半,漸能真正了解如何啟發諸佛金剛眾等神力,終至消除群邪,解除鬼神魔障之苦。 簡老師有感於長年來的研究和體驗,將持咒秘訣增於其中,願修者皆能發揮咒王最大威力。此即為古梵文楞嚴咒校註的增訂版。 P.S.作者建議研讀楞嚴經,配合此咒修行。楞嚴經白話和講解等書籍,大千出版社亦有出版。 楞嚴咒功德摘要 開悟楞嚴,成佛法華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得精進;無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淨者,速得清淨;不持齋戒,自成齋戒。……金剛王,常隨從彼諸善男子……精心陰速,發彼神識,是人應時心能記憶八萬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 楞嚴威神,自救助他 有能自誦,若教他誦,當知如是誦持眾生,火不能燒,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能避免一切災難,乃至於救拔惡道眾生。……一切惡星並諸鬼神,於如是人不能起惡。 吉祥如意,速成所願 求長命者,即得長命;欲求果報速圓滿者,速得圓滿;身命色力,亦復如是。欲求孕者,若能至心憶念斯咒……便生福德智慧男女。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國土,必定不生邊地下賤。……國土眾生,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雨順時,五穀豐殷,兆庶安樂。 本書特色 念對了,更有效(附教學CD) 本書採用古梵文、羅馬拼音及漢文對照,有助於讀者能夠迅速了解咒語原義。咒語原音本是自印度梵文,由於千年來中國咒語五不翻原則,造成今日咒語發音的多重版本。雖然虔誠持誦也是一種修持,但是如果可以正確的持誦咒語原音,除了能加速持誦之感通;亦可深入了解咒語的原音與原義之關係,對實修的助益更大。書中提供不空法師音譯版楞嚴咒,以便讀者能夠參考對照古梵文楞嚴咒版本。 為了令古梵文原音重現,本書特聘請斯里蘭卡Davuldena Nanissana法師,對於古梵文的修正與讀誦給予指導。 &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瑜伽師地論(下)

南懷瑾  著
老古 出版
2022/08/12 出版

修行人為什麼會入岐途? 為什麼會理不明而不自知? 該如何捨岐路而入正途? & 《瑜伽師地論》可說是唐代玄奘大師翻譯的經典中最為殊勝的一部,其邏輯清晰,條理分明,被公認為學佛修持首要必讀的典籍。 在本書中,南懷瑾先生挑選《瑜伽師地論》中聲聞地修定的部分加以說明,以人我的實際經驗配合義理講解,希望對真正修定的行者有所幫助,並避免修持路上誤入岐途。 &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佛頂首楞嚴經

華夏出版 出版
2022/08/10 出版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大佛頂首楞嚴經》、《大佛頂經》、《首楞嚴經》,一般稱之為《楞嚴經》,大乘佛教經典。最早記錄始於唐朝開元年間智昇所著《開元釋教錄》與《續古今譯經圖紀》,據傳由般剌密諦在唐朝時傳到中國,經懷迪證義,房融筆受,譯成漢文。在北宋之後,《楞嚴經》逐漸被重視,至明朝與清朝後,《楞嚴經》地位更見上升。但因《楞嚴經》梵文原文本未傳,在唐朝出現時沒被列入正式的譯經目錄,譯出與傳述記載皆不清楚,自唐代開始,就有認為是在中國寫出的說法,對於它的真假,出現非常久遠的爭議。

9 特價32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楞嚴經直解

華夏出版 出版
2022/08/10 出版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大佛頂首楞嚴經》、《大佛頂經》、《首楞嚴經》,一般稱之為《楞嚴經》,大乘佛教經典。最早記錄始於唐朝開元年間智昇所著《開元釋教錄》與《續古今譯經圖紀》,據傳由般剌密諦在唐朝時傳到中國,經懷迪證義,房融筆受,譯成漢文。在北宋之後,《楞嚴經》逐漸被重視,至明朝與清朝後,《楞嚴經》地位更見上升。但因《楞嚴經》梵文原文本未傳,在唐朝出現時沒被列入正式的譯經目錄,譯出與傳述記載皆不清楚,自唐代開始,就有認為是在中國寫出的說法,對於它的真假,出現非常久遠的爭議。

9 特價97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記

書玉律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2/08/10 出版

《毗尼日用切要》是明末清初的讀體律師(又名見月律師,西元1601~1679)採擇《華嚴經》淨行品與密教經典中之偈、咒彙編而成的律儀典籍,在清乾隆時,由寶華山第七代祖釋福聚奏請入藏,收於《大藏新纂卍續藏經》第六十冊 No. 1115(律部類的諸述部)。「毗尼」為律(梵vinaya )之舊音譯,新譯毗奈耶。「毗尼日用」即指日常應遵守之戒律,「切要」即指要領、綱要。該典籍內容除有甚多涉及出家人日常衣、食、坐、臥應誦念之偈、咒外,並含有在家、出家之戒條。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藏經講義 第十九輯

平實導師  著
正智 出版
2022/08/03 出版

本經說明為何佛菩提難以實證之原因,都因往昔無數阿僧祇劫前的邪見,引生此世求證時之業障而難以實證。並以諸法實相詳細解說,繼之以念佛品、念法品、念僧品,說明諸佛與法之實質;然後以淨戒品之說明,期待佛弟子四眾堅持清淨戒而轉化心性,並以往古品的實例說明,教導四眾務必滅除邪見轉入正見中,然後以了戒品的說明和囑累品的咐囑,期望末法時代的佛門四眾弟子皆能清淨知見而得以實證。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乘起信論義記別記研究

藍傳盛  著
白象 出版
2022/08/01 出版

《大乘起信論》是難得一見的經典,言簡意賅,文辭優美,無論佛法正知見及實踐修行均有深入探討。 ◎《大乘起信論》為一本能夠引起眾生「信仰大乘」的重要典籍,尤其經法藏大師以《義記》及《別記》二書,加以深入發揮闡述,益見大乘正知正見之發露。 ◎藍傳盛醫師再援引法藏大師二書對《大乘起信論》做現代研究與詮釋,能引導現代初學進入大乘佛法。 《大乘起信論》對漢傳佛教影響巨大, 主要闡述大乘佛教生起正信的理論, 對中國八大宗之華嚴宗、天台宗、三論宗、禪宗等影響至為深遠, 同時也提出與唯識宗不同的心識看法及熏習見解, 另外,也體現了部分宗派所推崇的「即身成就」「見性成佛」的宗旨。 《大乘起信論》歷代註疏甚多,其中 唐朝法藏法師又稱賢首國師、華嚴三祖, 其所著《起信論義記》與其餘二書被合稱為《起信論三疏》, 為研究《大乘起信論》必讀必修。 今藍傳盛醫師將其研究心得, 以白話曉暢的語言,對重點提綱挈領, 對您進入《大乘起信論》與大乘佛教頗有助益。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金剛經(硬皮精裝燙銀經典版):人生經歷無數,喜樂一如最初

商周出版 出版
2022/07/09 出版

★還原佛法本意的佛法 & 佛背後那道圓滿的光明, 是祂與這個世界之間, 「取得了最大的雙贏」的象徵。 & 走向這條金剛不壞的 「慈」的道路的人, 會有很多很多的感謝。 他會驚訝於這條道路如此奇妙, 竟是無止盡的雙贏—— 對你好、對我自己更好。 & 所以《金剛經》 其實也是佛對你的愛。 因為當你明白「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你的人生雖然經歷無數, 卻依然能夠保有 那個一如最初,喜悅而單純的自己。 & 佛法總讓人感覺無情,不像其他宗教或許多靈性的訊息那樣,一直去強調「我愛你」。但它卻在為你解苦的專業上,鑽研到了極致——它極其專業地可以解開你人生的任何苦、也可以解開任何人的任何苦。可是當它正在為你這麼做的時候,它不會一邊說著「我好愛好愛你」——它沒有多餘的「我和你」,就只是專注地把壞掉的你拆開來、Bug拿掉、組裝回去、完成。 & 原來,無情並非無情,而是「大愛」!是技術臻至巔峰、又全然專注奉獻的「無他」——這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 而佛法中最「大愛」的,當屬《金剛經》了。 & 它比《心經》還大愛,因為《心經》講的空與無,還沒有那麼針對你的日常生活;還存在著讓你產生玄妙奇想的空間。可是《金剛經》講的空與無,是連「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樣生活化的話都講出來了,逼得你對於自己在實際生活中的處處滯礙,無可迴避地看見。 & 《金剛經》極致地揭示了跟我們一樣要吃飯睡覺的人間佛,待人接物的內心素質,重複又重複地告訴我們「這才是真正的佛法」。 & 然而,這份如金剛般的心理素質,是如何焠煉出來的呢?在人間的我們正被這麼多煩惱刻蝕著心,要怎麼淬煉出鑽石般無可摧毀的開悟? & 這個問題,就是本書要透過《金剛經》來回答的。 & 人生的很多答案,都在你即將翻閱的這本書裡。 &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佛頂首楞嚴經正脈疏(上)

交光大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2/07/08 出版

交光大師是明朝的講經法師,他認為,從唐朝到明朝各家《大佛頂首楞嚴經》的註解,大都是依據天台大師的《止觀》來解釋經上所講的奢摩他、三摩地、禪那,交光大師認為這種解釋不妥當,不是佛在《楞嚴經》上的意思;佛在經上講的是「捨識用根」,而智者大師的《止觀》還是用心意識修,不是捨識用根。所以他重新註解《楞嚴經》,取名《正脈疏》,自己解釋說:「但惟曲順聖經本來語脈,而疏導之務,令前後照應、語脈貫通。」所以後來研究《楞嚴》的人,就把從前的稱為是古註,交光大師是今註、新註,這就有新舊古今兩派了。《正脈疏》確實是講得好,但是「捨識用根」凡夫真不容易做到。什麼人能捨識用根?《華嚴經》上初住菩薩做到了,就是圓教初住以上,所以這個非常非常不容易,那是接引上上根的人,中下沒分,所以他說的不是沒有道理。 & 摘錄 淨空老法師講述《華嚴經》

9 特價76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佛頂首楞嚴經正脈疏(下)

交光大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2/07/08 出版

交光大師是明朝的講經法師,他認為,從唐朝到明朝各家《大佛頂首楞嚴經》的註解,大都是依據天台大師的《止觀》來解釋經上所講的奢摩他、三摩地、禪那,交光大師認為這種解釋不妥當,不是佛在《楞嚴經》上的意思;佛在經上講的是「捨識用根」,而智者大師的《止觀》還是用心意識修,不是捨識用根。所以他重新註解《楞嚴經》,取名《正脈疏》,自己解釋說:「但惟曲順聖經本來語脈,而疏導之務,令前後照應、語脈貫通。」所以後來研究《楞嚴》的人,就把從前的稱為是古註,交光大師是今註、新註,這就有新舊古今兩派了。《正脈疏》確實是講得好,但是「捨識用根」凡夫真不容易做到。什麼人能捨識用根?《華嚴經》上初住菩薩做到了,就是圓教初住以上,所以這個非常非常不容易,那是接引上上根的人,中下沒分,所以他說的不是沒有道理。 & 摘錄 淨空老法師講述《華嚴經》

9 特價76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千手觀音(觀音大傳二部曲)

洪啟嵩  著
全佛 出版
2022/06/24 出版

—— 第一本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史詩傳記《千手觀音》 —— ▋觀音傳十萬史詩系列全傳十五部,將媲美印度第二大史詩鉅著《羅摩衍那》。 ▋《千手觀音》以詩偈匯集了千手觀音不同系統的真言,以及龐大的修法體系與教法總集。 ▋作者手書千手觀音、四十二手眼、二十八部眾等悉曇梵字真言,並親繪四十二手眼與補陀落海會文字曼陀羅等圖。 ▋作者洪啟嵩禪師繼《如觀自在》、《觀音的幸福力》、《楊枝淨水》後最新力作! & 我們的心現出了& 一千隻的手眼 我們的身現出了& 一千隻的手眼 我們的呼吸與聲音都成了 大悲心陀羅尼 這一切都是法界中的施無畏 大悲觀世音菩薩的真心所現 我們同成了觀自在王菩薩 在宇宙中永遠傳述著他的故事 & 眾生精巧的妄念,繪出六道輪迴中所有的驚怖痛苦,癡心自縛……,何不如善財童子登上地球的普陀洛迦心山,初發心的小王子般,那一千隻手早已預備好牽著你,二十八部眾護著你,在法界遊學,如心的圓滿灌頂。從普陀洛迦山到極樂世界、蓮華藏世界海、宇宙星系,再回到自心的普陀洛迦山。 & 打開本書,讓我們一起進入普陀洛迦山聖境,《千手觀音》大悲壇城! & 本書為千手觀音最完整的真言匯集,包含了各種不同系統的大悲咒,及四十二手眼、二十八部眾的真言等,為史上手書最完整的千手觀音大悲咒悉曇梵字真言及教法總集。 &

9 特價10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超譯佛經【新裝版】:佛陀教你鍛鍊心靈自由的190個練習

漫遊者 出版
2022/06/15 出版

回應每個人心底最深處的疑問 從浩瀚的佛經中,專為現代人量身選定的190個練習 讓你遠離內心的噪音,得到心靈的安適 經歷2500年的傳承淬鍊,讓心變得更強大的終極解藥。 全球人類一同追尋的佛陀話語,以最簡單明瞭的面貌登場。 日本超人氣僧侶小池龍之介絕贊經典之作! 攻占日本各大暢銷榜,銷售超越250,000冊! *繼《超譯尼采》之後,超譯系列最暢銷的一本 *內文附佛經原典,相互參照更有助益 *奚淞/禪心推薦 只要活著,你就一定會產生── 討厭的狀況、不喜歡的聲音、令你掩鼻的氣味、倒胃口的味道、厭惡的觸感…… 生而為人,或許難逃其中,但我們可以選擇以何種姿態面對。 我們在生活中經歷的無數焦慮、憤怒、嫉妒, 甚至想要追求幸福的渴望, 佛陀都曾留下精簡、切中核心的啟示, 讓我們明白這輩子所為何來、所求為何。 小池龍之介以最貼近這個時代的精神與口吻, 將精煉的佛經智慧以超譯的形式寫就,簡單直白地傳達佛陀精神, 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心靈的指引,重塑不害怕、不生氣,全新的自己。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修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佛陀的話語如微風輕撫,讓你的心從束縛中獲釋。 從零開始,再次出發讓內在煥然一新吧! 〔練習13〕除了你自己,誰也無法真正傷害你 厭惡你的仇敵對你做出很惡劣的行為, 這沒有什麼大不了。 憎惡你的仇敵總是不斷找你麻煩, 這沒什麼大不了。 只有在你因為忿怒而心靈扭曲時, 才會帶給你自身千百倍以上的摧殘力量。(法句經42) 〔練習31〕因他人評價而來的快樂或不快樂,都是虛幻 基於他人評價而產生的愉快或不快,只不過是腦內產生的幻覺。 因此,應當排除渴望受讚美的小器欲望;以及排除受貶抑時厭憎的忿怒。(經集928) 〔練習123〕不論順利或不順,內心都不會因而動搖 即使由於對自己有利的情報,使得一切進行順利, 也不會因此得意忘形; 即使由於對自己不利的情報,以致處在逆境, 也不會因而遭受打擊,一蹶不振。 不論處在任何狀態,內心都不會因而動搖,不會因而變得消極負面, 能夠遠離內心的噪音,得到心靈的安適。 這才是無上的幸福。(經集268) 〔練習168〕即便只執著於小小的好惡 你若是執著於一些小小的好惡,你將失去智慧,禪定的力量也會消逝。 當你失去禪定的力量,開始坐立不安,明心見性的智慧就會消失。 你若透過冥想而生禪定與智慧,你將能處於內心安寧的境地。(法句經372) ***************** 在浩瀚廣袤的佛經中,我們多少會有些不得其門而入的困惑。當有人讓你吃盡苦頭、或是背後非議令你怒火中燒、又或者總是渴望哪個人的多一分關心、或是期待身邊人都能把你說的話當一回事……你的心反覆煎熬,混亂破碎,《超譯佛經》作者小池龍之介從大部頭的佛經中,選出最能撫慰現代人的190個指引,在你需要的當下就能夠藉由佛經智慧得到心靈平靜、醍醐灌頂。 本書分為十二個部分,從不生氣、不比較等在日常生活常遭遇到的課題著手,提供讀者在情緒混亂的當下,得以舒緩心結的思考方式,循序漸進,後段則進入覺察自己、觀測心靈,而真正讓心靈自由的章節。以最簡單易懂的方式帶領讀者領會佛陀的話語,不再為難懂精煉的文字所困惑,進而找到讓自我安適的所在。 &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徑中徑又徑徵義(木刻珍藏版)

張師誠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2/06/10 出版

《徑中徑又徑》一書,為淸末張師誠居士(?—1892),精選各種經論和祖師大德關於淨土法門的切要論述,分為「起信,立願,勵行」三部分,取蓮池大師持名為徑中徑之意,編輯成書。 & 路小而捷,就稱為「徑」。「小」是比喻只念一句佛號極為簡易;「捷」是比喻念佛往生,成就極為迅速。誠以攝心為學佛之要道;念佛為攝心之捷徑;而持名念佛又為捷徑中之捷徑;古今諸大德多贊淨土為最方便,最快速,最穩當之法門,並歸納有四種殊勝處: & 1. 不斷惑業,得出輪迴; 2. 不經多劫,一生解脫; 3. 不修餘行,得波羅蜜(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4. 不值佛世,常得見佛(臨終佛來接引,往生花開見佛)。 & 由此觀之,稱為捷徑中之捷徑,真實不虛。此書又經徐槐廷居士,斟酌損益,並在有關各條之後,補充注釋,引證事例,名為《徑中徑又徑徵義》。益臻翔實,便有利於讀者之理解和生信。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對此書評價頗高,謂對於淨土法門,「若已有信心,當閱淨土諸書。若不能多閱,其最顯豁(明白通達)者,如《徑中徑又徑》一書,采輯諸家要義,分門別類。令閱者不費研究翻閱之力,直趨(直入)淨土堂奧(精髓)。於初機人,大有利益。」(《印光大師文鈔》覆張雲雷居士書二) &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乘止觀法門啟蒙

普行法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2/06/10 出版

蒙山施食,旨在利濟孤魂。蒙山,位於今四川名山縣。宋時有不動上師,人稱甘露大師,居於四川蒙山,曾為普濟幽靈,集瑜伽焰口及密宗諸部,輯成蒙山施食,成為佛門必備課誦儀軌。寺院道場每天晚課時,亦以《蒙山施食儀》為日誦常規,施食普濟幽魂,稱為放小蒙山。及至近代,有興慈大師力倡蒙山施食,並加入六番開示,稱為大蒙山施食。《大乘止觀法門啟蒙》,普行法師述,係《大乘止觀法門》四大注釋書之一。《大乘止觀法門》,凡四卷(或二卷),南朝陳‧慧思所撰,係天台教學及性具思想之濫觴,亦為禪宗思想之先鋒,是國人所著最早之一部綜合性佛學鉅著。 & 本書闡述大乘止觀之法,以如來藏緣起思想為基礎,以心意識中真妄和合之本識為中心體系,此外又闡論染淨二性之說;此二體系互為表裡,尤以後者富於性惡思想之傾向。 &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們一起讀阿含:中阿含部(上)

周勳男  著
老古 出版
2022/06/03 出版

★ 以裁接化約方式深入《阿含經》文本! ★ 以平實文字偕讀者深解、消化原始佛義。 ★ 跨越佛法大小乘義理分野,並肩同行。 & 讀《阿含經》,是踩著肉身佛陀的足跡,猶如隨侍在側的阿難及諸佛弟子,不曲真實的佛義,接力邁向每一個人類世代,展現自性光輝的一份幸福。特別是當今學大乘者,讀好阿含,將更感精神抖擻,意懷寧遠。 & 作者周勳男先生深入經藏,以他豐厚的學養,平易信實之筆,順入阿含如深密叢林的全程文本,巧妙裁接,約化釐出其中每一件佛所說法的情節分脈及事理主軸,客觀地托顯法義與相關佛法正見背景知識,更於重要轉折處輕扣其節,言省而意足。 &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藏經講義 第十八輯

平實導師  著
正智 出版
2022/05/30 出版

本經說明為何佛菩提難以實證之原因,都因往昔無數阿僧祇劫前的邪見,引生此世求證時之業障而難以實證。並以諸法實相詳細解說,繼之以念佛品、念法品、念僧品,說明諸佛與法之實質;然後以淨戒品之說明,期待佛弟子四眾堅持清淨戒而轉化心性,並以往古品的實例說明,教導四眾務必滅除邪見轉入正見中,然後以了戒品的說明和囑累品的咐囑,期望末法時代的佛門四眾弟子皆能清淨知見而得以實證。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平安鈔經組合《阿彌陀經》(4本入)

法鼓文化 出版
2022/05/30 出版

阿彌陀經--方便易行的念佛法門 念佛是最簡單易行的修持方法,也是最快速方便的救度法門。 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能瞬間照亮我們的心,打開希望之門。 透過抄寫《阿彌陀經》,必能與阿彌陀佛心心相印,體會平安鈔經的歡喜圓滿。 & 「依據《阿彌陀經》的介紹:『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極樂的意思是說,世間任何五欲之樂,都沒有辦法與佛國淨土的解脫之樂相比,所以叫作極樂。」——《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 & ◆ 鈔經的五種功德 一、親近如來 二、攝取福德 三、讚法修行 四、受天人等供養 五、滅除罪障 & ◆ 平安鈔經組合〈阿彌陀經〉(4本入) 一字一句,書寫祈福,體驗安定身心的方法,得到平安的力量! ‧附有鈔經禮儀及圓滿功德解說,方便用功。 ‧經本原文,對照空格,可完全攤平書寫。 ‧攜帶輕便,隨時隨地都能鈔經安心。 ‧每本可抄寫3遍。 &

9 特價9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修習止觀之鑰

大寂法師  著
大寂法師 出版
2022/05/13 出版

止,用來修定 觀,用來發慧 止觀雙運,才能證得究竟解脫、空性、無我 & 學習六波羅蜜的後兩個波羅蜜——禪定及般若——即是修止觀,因為止觀方法乃由後兩個波羅蜜所總攝。《解深密經》說:「大小乘佛法、世間法、出世間法的一切功德,皆是修止觀之後所得的果報。」止觀是整個修行的鑰匙,是八萬四千法門不離的總綱,不論你修學哪一宗、哪一派,你會發現止觀都隱藏於各種法門之後,它是一切法門的公理與公式。若有一法門缺乏止觀的內涵,幾乎可以斷定此法門不是佛法,修它也無法導致解脫。 & 風中的燭火,搖晃不定,看不清書中的文字。無風的燭火,能穩定照亮書本的文字,讓我們清晰明了文意。充滿風的環境,譬喻散亂心;無風的環境,譬喻止住的心;燭火,譬喻智慧。 & 燭火一直都在,只因有風,燭火便照不清文字。心散亂,智慧忽明忽暗,無法清晰朗照境界的實相。燭火一旦在無風的環境,它的作用便能清晰照亮文字。心不散亂,專注穩定的心,智慧就能發揮最大的作用,看清諸法實相,不再執迷於事物的表相。能穿透表相,看清實相,人便不再被事物的表相所騙而受到約束與種種限制,看清實相讓人從一切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心再無錯亂,於法界中嬉戲自在。 &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牛伯伯陪你讀《般若心經》

黃崇城  著
國家 出版
2022/05/10 出版

《般若心經》是翻譯本最多、流傳最廣、字數最少但義理深奧的佛經。現在常見的唐朝玄奘法師的版本,翻譯流暢、文字優美,非常適合持誦和研究,任何人都可以從中得益,是親近佛法最好的入門經典。它是《大般若經》六百卷的精要,「心」代表根本、關鍵、重點、提綱,「經」指的是道路、途徑,是佛陀所傳的教法,保護眾生不流落於三惡道,並脫離六道輪迴。本書分為兩部分:「牛伯伯陪讀」以簡要、直接,不過度展開的方式與讀者分享心得;「典籍與名家名句」則原文摘錄經典名句或佛學名家語錄,供讀者進一步研讀。希望本書能帶領更多人誦持《心經》,開啟親近佛學的大門,走入自在的修行和實踐,埋下離苦得樂的種子。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五百七十二卷【寬謙法師講經版】

臺灣商務 出版
2022/04/29 出版

寬謙法師從圖表解讀般若智慧 罕見《大般若經》572卷,全經文詳解、白話翻譯 佛陀與弟子問答,一覽鷲峰山講經論法之盛況 成就一切因緣,調伏自性,圓滿渡到彼岸的智慧之書。 顯德品、現化品、陀羅尼品、勸誡品, 佛陀對大眾宣說般若與修行之法的對話錄。 「般若波羅蜜」,意即「通過智慧到達彼岸」。 般若系重視法性空慧的因緣法則,如同宇宙人生的遊戲規則,有了規則便會通徹一切,放下自性妄執,在生活實踐中道不二。更能了解前往彼岸之路是四通八達的,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菩薩道。 寬謙法師以圖表和生動的語言講解般若系的特色,從何謂「般若智慧」著手,分別透過聖者與凡夫的角度,展現緣起性空看人生的境界。 第五百七十二卷是佛陀與曼殊室利菩薩、善思菩薩、最勝天王、有賢德天子、珊覩史多天王的問答和討論,以修行者的願力、德性和修行法門為主題。佛陀對弟子宣說菩薩事蹟和功德,也開放互相討論。全經文特別提出佛教名相予以註釋,並白話翻譯全文。 關於《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簡稱《大般若經》,由十六部經典組成,分成十六會,為諸部般若經之集大成者。為宣說「諸法空相」之義的般若類經典彙編,並廣述菩薩道的甚深見和廣大行。 「般若」,意譯為慧、智慧、明,是明見一切事物及道理的高深智慧;「波羅蜜多」,又作波羅蜜,意譯為彼岸、度無極、度、事究竟,即自生死迷界的此岸而至涅槃解脫的彼岸;「般若波羅蜜多」,意譯為「智慧到彼岸」。經中說菩薩為到達彼岸,必須修六種行(或十種行),亦即六波羅蜜(或十波羅蜜)。其中般若波羅蜜(智慧波羅蜜),為「諸佛之母」,是其他五波羅蜜的根本,居於最重要的地位。此經主旨在闡明萬事萬物都出於「因緣和合」,故其「自性本空」,因而後世也稱「空經」。 般若系列的經典於印度貴霜王朝時在南印度廣為流行,現存尚有梵文本與吉爾吉特寫本。後來經典由南印度向北印度傳播,於北印度開始普及,經由西域而傳入中國。 《大般若經》中的多部經典在中國歷經多次翻譯,但當時佛教界對般若系仍所知未深,直至唐朝玄奘大師晚年譯出完整的版本。這一工作是譯經史上的偉業,玄奘集眾重譯,校合三種梵文原本,從唐朝顯慶五年(660)開展,至龍朔三年(663)完成,譯成全部《大般若經》十六會共六百卷,不僅重譯了多部經典,還譯出未曾在中國出現的經典,大大超越當時佛教界有關般若部類的知見範圍。 關於「第五百七十二卷」 第五百七十二卷屬第六會,此會共十七品,本卷為第十一品至第十四品——顯德品、現化品、陀羅尼品、勸誡品。 「顯德品第十一」為佛陀答覆曼殊室利菩薩,過去久遠劫前多聞如來答覆精進力菩薩,也就是現在在座的最勝天王的提問來回答,並說明何謂護持正法,以及如何調伏心等問題。 「現化品第十二」為最勝天王答覆善思菩薩的提問,解答佛的化身,能化作無數無量的化佛,是因為諸佛在成佛前所發的願力清淨之故。也答覆何人能護持正法,有賢德天子也在此加入討論。 「陀羅尼品第十三」為曼殊室利菩薩及寂靜慧菩薩共同討論,菩薩得到如是眾法不入陀羅尼門,則成就無量無邊功德,致使大地諸山皆振動,天上下起了花雨。佛陀也說了過去寶月佛的時候,有一位寶功德菩薩,擁有大辯才,這位菩薩也就是現在的寂靜慧菩薩。 「勸誡品第十四」為曼殊室利菩薩請問佛陀,聽聞如是甚深般若經典,能啟信受持而不毀謗,可成就何等功德?佛陀答覆所致功德不可稱計,諸多殊勝善法皆從般若生,並以四大部洲的眾生為例說明。 本書特色 1.&& &內容為佛陀與弟子對話,闡述佛之哲學,蘊含的思想溫柔致遠,讀之可洞察人情、開拓思想。 2.&& &寬謙法師獨創圖解佛學法,從淺明易懂的圖表,找到自己的修行方向。 3.&& &全經文白話翻譯,如同閱讀散文,可作為佛學基礎讀物,不起煩惱心。 &

79 特價7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楞嚴經全譯易讀(三版)

大千出版社 出版
2022/04/21 出版

開悟的楞嚴,破妄顯真 流傳千餘年佛門教科書,中國各宗派共奉的經典 高僧讚譽為佛門的照妖鏡、斬魔劍!群魔最怕世人擁有的法寶! & 這是浩瀚的佛經中,唯一一部涵蓋佛學思想及修行方法、次第的經典。千餘年來,一直是佛弟子必讀的經典,堪稱為佛弟子的教科書。 & 在理論上,本經完整地介紹了基本教義中的四諦、五戒、八正道、六度等。漸次及於大乘的空觀、唯識、如來藏及密教理論。體系宏大到兼容並蓄佛教的所有教義,被認為是沒有宗派偏見的圓滿法門。 & 在修行實踐上,從建立正確的修行觀念到禪修、持咒、念佛均有涉及,並一一說明修行中易犯的錯誤。對有心向佛的人而言,本經絕對是最珍貴的寶藏。 & ※《楞嚴經》的結構是「從破魔始,至破魔終」 & 法會的緣起是:一名叫摩登伽的女子使用娑毗迦羅先梵天咒,將阿難捉到了淫床之上,並施予淫行,眼看將毀了阿難的持戒身體。如來已知道阿難遭了邪淫的魔法。這時候,如來頭頂上放射出百寶無畏大光明,光芒之中生出千葉寶蓮花,蓮中有一佛結跏趺坐,宣說神咒,並命文殊菩薩持此咒去護衛阿難。一時之間,魔咒被滅,阿難和摩登伽女都被帶到了如來面前。 & 因為這段的因緣,佛陀開始深入講經,包含各種實修方式;直到法會最後,佛陀一一說明禪修者在三摩地中會遇到的魔境,以及如何超越克服。 & ※《楞嚴經》是開悟的金鑰 & 阿難淪陷的經驗帶出所有學佛者可能遇到的通病,就是重視多聞,蒐羅知識,卻少實踐實修。佛陀透過對話讓大眾初步明白身心的作用與如來藏,而後邀請現場二十五位證悟者起來,一一分享最初實修入道的方便法。 & 之後,佛陀問文殊菩薩:能讓阿難與此界眾生最容易成就的開悟法門為何?文殊菩薩做偈回答總結為「觀音耳根圓通法門」最適合阿難與末法眾生。最後更帶出「四種決定清淨明誨」,提醒大眾,應「攝心為戒」做基礎,修三無漏學;否則貿然修禪定,容易偏離正道,墮入妖魔鬼神。 &

79 特價39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內觀法要(三版)

本書是包含《內觀禪修手冊》、《觀呼吸與觀世界》及《定慧禪修法》三部份。 & 內觀禪修手冊 & 一.坐時的內觀(坐禪)  & .如果是集體禪坐時,不要坐得太靠近,一排排整齊地坐著,不要使我們的身體互相接觸。 & .當你坐著的時候,背部和頸項必須伸直,而且在整個時段要維持這種姿勢。 在認真或密集的禪修訓練時,一般最好在每個開始時段先以「慈悲觀」作準備。 適當修習後,有助於清理禪修的蓋障並且使心進入正面而有助於較深的專注和許多長期的正面效果。  我們先對自己生起慈悲的心理,想著: 願我免於敵意,願我免於心苦, 願我免於身苦,願我處於快樂。 & .當自己的心中充滿明顯的慈心後,接著就生起對他人的慈悲心。 & 對初學者而言,為了培養正確的慈心並免於失效,應避免選下列四種人作開始的對象: & 一、非常親蜜的人, 二、死人, 三、異性, 四、自己不喜歡的人或敵人。 & 最好選一位你所認得的、同性別、受你敬愛的活人。想及那人的善良及對你的好處, 如此較易生起慈心。你以慈心和誠意想著: 願他免於敵意,願他免於心苦, 願他免於身苦,願他處於快樂。  & .當你的慈心和專注發展有力後,你才進一步用同樣的方式放射慈心給: & 一、非常親蜜的朋友, 二、普通的人, 三、你不喜歡的人, 四、敵人。 而後,下一步驟是發射慈心給所有的眾生。   .慈心的培養還有更進一步的方式,在現在的準備階段,這就夠了。有時可以加上或選用呼吸觀。輕輕閉上眼睛,觀察自己的呼吸。氣息慢慢而自然地吸進來,再慢慢而自然地呼出去,以正念小心地觀察你呼吸的進來和出去。無論你的氣息是長或是短,你都能清清楚楚地覺知。  & .像這樣練習一陣子呼吸,使心靜下來。當你念頭止息,就應該開始進行培養「正知」:上下慢慢而間歇地移動你的一隻手(左手或右手皆可),另一隻手則放在大腿或膝蓋上。先將你所要移動的手掌放在膝蓋上,上臂保持靜止不動,以完全的覺知舉起前臂使手掌離開膝蓋並轉成握手狀,停留一下子。 & 當你做此動作時,集中覺知力在這隻手的掌心和手指。也可以略為移動手指,以便於覺知手上此處的感受。整個時段,要集中覺知力在這感受上。而後將手上提一些並同時移動手指,接著短暫地停住。重複這過程,一步一步地提到最靠近你肩膀的地方。然後便開始慢慢地放下,間歇地停頓(同時手指也不停地開合),一直到你的手掌移回到接近你的膝蓋,然後再間歇地向上提。一次次重複上述的動作。 & .最主要的是當你移動或停住手和手指時,把你的注意力持續放在你的手掌或手指上。 & .練習時間的長短要多久? & 只要時間允許,就算你的手感覺到疲勞了,還是要堅持下去,繼續練習直到胸口感到強而明顯的刺痛, 才停止移動你的手。如果胸口這種刺痛的感覺並未生起,這時你還不要停止移動你的手。 & 甚至刺痛的感覺雖然生起,但不明顯或不夠強,此時還不可停止。直到這種胸口刺痛的感覺非常強而顯著時,你才可停止移動你的手,接著把手放在大腿上或膝蓋上。 & .當你開始練習時,把注意力放在你的手掌或手指尖。開始的一陣子,你可能發覺到沒有什麼感覺,但是你若繼續做下去,你便會感覺到某些感受。例如,感覺到手掌或手指開始發熱,或者,可能感覺到手指、手掌或手臂有一種顫動,就如觸電般的顫動。任何一種感覺都可能隨時生起、滅去。 & 當你覺知到某種感覺時,你就要把你的注意力持續集中在這種感覺上。你的注意力越集中,那麼感覺就會越強烈。 & .這種感覺將逐漸沿著手臂到達胸口。當它到達胸口時,你會覺察到不同種的感受生起。譬如:胸口覺得緊悶,或者,有點疼痛、眩暈。感覺到胸口刺痛的感受,非常迅速地在胸的中心刺進刺出,專注在這種感覺。 & 就算你覺得可能有所傷害,你也應該設法去體察,不要中斷。你若能越注意這種感覺,那麼這感覺就會越加強烈。 & .這種胸口刺痛的感受會從胸口漸漸地移到背部,再由背部上移,你會感覺到好像一陣風,吹上後腦,直到你的頭頂,然後到達前額的眉頭間,從這裡散發出去。當你觀察到這種感受時,你可能也會感到頭部疼痛,但是你不要停止你的注意力。 & .有一些禪修的人曾經採用其他的修持方法,也經驗相同的感受,包含覺知這種胸口中心的刺痛,卻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他們放棄了繼續練習(這是非常可惜的)。 & .這些有經驗過這種胸口刺痛的修習者,他們確是非常幸運能有這種經驗。我建議他們別害怕,應該繼續把注意力集中在這種感覺上。 & .其實,以其他方法獲得這種胸口刺痛的感覺和我們應用這種移動手掌的方法所獲得的胸口刺痛感是沒有兩樣的。你練習任何一種方法,都帶到相同的一點。它決定於你的正見。而這種移動手掌的方法卻是獲得「正知」的一條捷徑。 & .以坐著的姿勢,有系統而徹底地練習這個方法,對於當下此刻你所擁有的感覺,只要知道並且覺知它們就對了。你要把一切都放下,對世間的一切都沒有任何執著。不要讓你的心去追想過去或幻想未來,因為過去已經是過去了,未來的卻還未實現。 & 因此,當下此刻一個修習者必須很專心地覺察到他內心所體驗的每一個現象,一直到內觀智慧的洞察。 &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觀音妙智: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講要(大字版)

聖嚴法師  著
法鼓文化 出版
2022/04/18 出版

耳根是六根之中最敏銳的感官,觀音菩薩又與娑婆世界的眾生最有緣,所以此「耳根圓通法門」最為殊勝方便、最容易成就、也最適合大眾修習。 聖嚴法師逐句解說經文,包括觀世音菩薩的證道因緣、功德感應、耳根圓通法門的修行方法等,並說明在末世修行應注意的準則。 法師晚年親自完成本書的修訂,是有心修持觀音法門者,此生必讀的珍貴之作。 在一場佛陀說法的盛會中,觀世音菩薩曾向大眾介紹自己用以修行成道的禪修方法,這個方法是將耳根的聽聞對象由一般的外在聲音轉向內在的自性,體證萬法的自性本空,達到圓滿通達的大智慧境界,這個方法稱為「耳根圓通法門」,它也是所謂的「觀音法門」。這一段內容,記載於《楞嚴經》第六卷。 《楞嚴經》共計十卷,涵蓋了多元的佛教思想,不僅解釋佛性,闡述宇宙、人生的形成與現象,亦介紹了各大菩薩的二十五種證道法門,其中以耳根圓通法門所占的篇幅最長、內容最豐富、流通也最廣。 本書依據經文次第逐句探討,從觀音菩薩自述入道因緣、成就的境界、功德以及加持力談起,再描述觀音菩薩藉由「耳根圓通法門」,以聞、思、修入三摩地,成就無上佛道。接著,透過佛陀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問答,分別評析二十五種圓通法門的修行原理,並總結道:雖然每一種法門有所不同,所達成的境界卻是相同的。 然而在末法時代,祈求出離娑婆世界的人,以修習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最為方便、最容易成就。最後,為避免行者在修行過程中墮入魔境,佛陀提出了「斷淫、斷殺、斷偷、斷妄語」四種「清淨明誨」,做為行者所應堅持的淨戒準則。 除了義理的探究之外,法師將深奧的經義內涵,帶入現實生活中,讓現代人能實際體會佛法的利益。書中所舉出的生活化譬喻和故事,將經文中的理論,轉化為每日生活中可隨時隨地實踐的材料。例如:我們能以聽聞聲音來攝心開始,把聲音當成單純的聲音,不添加自己的分別妄念。如果去計較、分別,產生好惡之心,就會產生各種煩惱。因此,若能「反聞聞自性」,聽聞來自本性的美妙樂音,進而聽見一切現象的本質-空性,就能息滅煩惱的烈火了。 本書不但是聖嚴法師的《楞嚴》解經專書,也是有心深入觀音法門者,一份彌足珍貴的參考資料。 &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明公啟示錄:解密維摩詰經的大乘佛法實踐道2—從弟子品看小乘到大乘的修行方法

布克文化 出版
2022/04/14 出版

關於修行,到底該怎麼做?才能真正達到圓滿! 什麼是小乘佛法?什麼是大乘佛法?兩者之間的關係為何? 或許透過《維摩詰經》弟子品以戲劇性形式呈現, 打破修行方式的束縛及世間眼界的範域, 在原始佛教中建立的世界觀和修行法。 由專研多年的范明公以深入淺出方式點明《維摩詰經》的重要性有二: 第一:此為修行大乘佛法的方法及修行境界的最佳指導,是修行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區別。 第二:如何修行大乘的佛法才能走上一條成佛大道。 接續第一品佛國品及第二品方便品,本書主要以第三品弟子品為主要內容,講述的 主題是釋迦牟尼佛藉由看望維摩詰居士,派出其十大弟子去拜訪,以帶出維摩詰是 如何開釋佛祖弟子從小乘至大乘佛法的修行方法,揭示佛祖在傳授佛法時分成五個階段,針對不同層次的受聽者,闡述學法修行的各個層次,引領初學佛的眾生,進入修行之門。   & <本書特色> @特色1:保留典故及故事,吸引一般人容易閱讀:《維摩詰經》中故事性很強元素,例如天女散花、請飯香土等等,故事人物鮮活,想像奇迥,富於文學趣味。而且《維摩詰經》中的許多典故,多變成禪宗公案。 @特色2:釋義深入淺出,適合初學者入門:用淺近的方法引生大眾的信仰,是大乘經典的一大特色。 @特色3:運用現今社會情況帶入經義:以其慣有的現代筆法來執寫此部經典,教導眾生如何在入世的生活中,以出世心來應變各種生活中的困頓與難題、苦難、病苦。 @特色4:以凡人非居士或修佛者更貼近經典:身為紅塵人更知紅塵事,因此以其凡夫俗子身份寫來此部經典,讓佛法教義更簡單易讀、更與生活息息相關。 & 關鍵字:范明公,維摩詰經,人生智慧,人生哲學,佛法,法門,解密系列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銷釋金剛科儀會要註解

宗鏡禪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2/04/11 出版

《銷釋金剛經科儀》,又名《金剛科儀》。中國佛教典籍。宋釋宗鏡述。一卷。明代至今雲南阿吒力僧常用科儀。本科儀主要以姚秦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為依據編集而成。必須與坊間刻本《金剛經》(卷首為奉請八金剛、四菩薩)配合才能舉行法會。是研究中國佛教科儀的重要資料。本科儀不見於我國古代經錄,也未為我國歷代大藏經所收。日本《續藏經》收有清道光年間抄本《銷釋金剛經科儀》和明嘉靖三十年覺連重集《銷釋金剛經科儀會要註解》,但都未經校勘。本科儀一向被納入寶卷的研究範圍,未見從佛教科儀的角度來探討。本科儀至今仍為雲南阿吒力僧最常用科儀,將其整理出來,無疑可以為研究寶卷與佛教科儀的關係開拓新的思路,也可以為研究其成書年代提供新的線索,還可以深化雲南阿吒力教的研究。 &

9 特價46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楞伽經今文譯註

普行法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2/04/11 出版

楞伽經,漢譯為《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入楞伽經》、《大乘入楞伽經》。本經說明清淨心、如來藏及阿賴耶識之教義,是禪宗以及法相宗(唯識宗)的重要經典之一,中觀學派論師清辯亦援引本經解釋中觀空義。在印度、在中國的佛教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經的主要內容,是五法、三自性、八識和二種無我。五法是指名、相、妄想、正智、如如;三自性是緣起自性(依他起性)、妄想自性(遍計所執性)和成自性(圓成實性);八識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加上末那識和阿賴耶識;二種無我是人無我和法無我。「自覺聖智所行」為楞伽經眼目之所在。

9 特價57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憨山大師開示語錄

華夏出版 出版
2022/04/11 出版

師於世間文字,豈必不逮古人?有不逮焉,亦糟粕耳。師於出世間義諦,豈必不合古人?有不合焉,亦皮毛耳。 惟師夙乘願輪,以大悲智入煩惱海,以無畏力處生死流,隨緣現身,應機接物,末後一著,全體呈露。後五百年,使人知有一大事因緣,是豈可以語言情見、擬議其短長者哉?是故讀師之書,不若聽師之言;聽師之言,又不若周旋瓶錫,夷考其生平,而有以知其願力之所存也。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藏經講義 第十七輯

平實導師  著
正智 出版
2022/04/06 出版

本經說明為何佛菩提難以實證之原因,都因往昔無數阿僧祇劫前的邪見,引生此世求證時之業障而難以實證。並以諸法實相詳細解說,繼之以念佛品、念法品、念僧品,說明諸佛與法之實質;然後以淨戒品之說明,期待佛弟子四眾堅持清淨戒而轉化心性,並以往古品的實例說明,教導四眾務必滅除邪見轉入正見中,然後以了戒品的說明和囑累品的咐囑,期望末法時代的佛門四眾弟子皆能清淨知見而得以實證。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宗鏡錄略講(4)

南懷瑾  著
老古 出版
2022/04/01 出版

《宗鏡錄》為中國佛教傳世的經典名著。作者永明延壽禪師生於唐末五代,為禪門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見於當時禪宗徒眾因未明佛法而起的種種流弊及諍論,乃邀集天台、賢首、慈恩三宗知法比丘,互相問難,自己則以禪宗心要加以折衷,著成此書。 & 書中引據佛經及中印聖賢論著,達三百本之多,「和會千聖之微言,洞達百家之祕說」,這在中印有關佛學論著中,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宗鏡錄》成書千載,歷宋元明清各朝,廣受好評,凡通曉中國佛教史者,無不知其影響之深遠;然其規模宏遠,辭美旨深,現代人恐已不易領會。南懷瑾先生有鑑於此,乃就此書旨要,深入淺出,詳加剖示,為有志研究之讀者學人,指點迷津。 &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西藏佛學原論(修訂版)

呂澂  著
大千出版社 出版
2022/03/18 出版

西藏佛學原論(修訂版)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光師父說心經2:清淨的信心

慧光法師  著
維摩舍 出版
2022/03/09 出版

「解脫要從心下手,因為苦不從外來,而是來自於我們的心。」 & 《光師父說心經》第二冊談信心的建立,以及思惟和觀察的方法。 & 在我們領會佛證悟的真理之前,必須具有學習和實踐的信心,如果只是停留在情感上的信仰,很容易因為結果不如預期而受到動搖,無法碰觸到佛法真正的智慧。 & 「將我們自心本性的佛叫醒,這就是佛法,讓我們生起清淨的信心。」 & 本書特色 & 《心經》短短二百六十字,是佛二十二年講經全部的精華。 & 為使一般大眾認識佛法的核心,慧光法師以清晰的邏輯能力及理解力,既深且廣地闡釋了《心經》,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讀者一步步進入《心經》浩瀚的智慧,《光師父說心經》書系由此誕生。法師將為所有願意探索生命的讀者,直指人生問題的根源,並展開真正解脫的旅程。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光師父說心經1:從此岸到彼岸

慧光法師  著
維摩舍 出版
2022/03/09 出版

第一冊從佛為何說《心經》談起,關於中道、空性、觀照等《心經》的重要觀念,也有明晰清楚的詮釋。 & 《心經》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簡稱,「般若波羅蜜多」意指通過智慧到達彼岸,般若是「智慧」,波羅蜜多是「到彼岸」。法師說,「發心,就是一個願,我要達到那個目標,從這個地方,去向那個地方。」 & 當我們展讀《心經》,就是為自己立下一個願,從現在開始,我要以智慧斷煩惱,去到解脫的彼岸,回到心自在的家。 & 本書特色 & 《心經》短短二百六十字,是佛二十二年講經全部的精華。 & 為使一般大眾認識佛法的核心,慧光法師以清晰的邏輯能力及理解力,既深且廣地闡釋了《心經》,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讀者一步步進入《心經》浩瀚的智慧,《光師父說心經》書系由此誕生。法師將為所有願意探索生命的讀者,直指人生問題的根源,並展開真正解脫的旅程。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8/25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