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1105_深夜食堂30
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相關主題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禪宗新語

南懷瑾  著
南懷瑾文化 出版
2020/02/01 出版

◎內容共十三篇,皆為南師親自撰寫,所謂「新語」,乃是指南師所作的解評。 ◎內容嚴謹,講解禪宗的起源、發展、演變,參究本書可建立對禪宗正確的觀念 ◎認識禪宗,參究禪法,若不想隨俗誤入野狐禪或狂禪之流,本書實為一盞明燈。 在初祖達摩大師東來之前,中土早已孕育了本土中國大乘禪的發展底蘊,其中以中國維摩禪大師傅大士為代表,是中國禪宗的先驅人物。 與傅大士同稱梁代三大士的達摩東來後,發展了達摩禪,並歷經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等五位大師的發揚,禪宗因而開枝散葉,並於六祖慧能時形成南宗禪。但中國佛教原始的禪與達摩禪的風格實有所差異。 牛頭法融一系的禪風,既平易,又奇特,有機鋒,有實語,與南宗六祖以後的禪,同而不同。他與五祖弘忍大師旁出的北宗神秀之禪,互相輝映於唐代的文化思想之間,頗有影響之力。 南宗禪則由南嶽懷讓和青原行思兩位禪師奠基,並產生馬祖道一大師,脫開文人學士的習氣,只以民間平凡的語句動作,溝通了形上形下的妙諦,綜合了儒、道、佛三家的要旨。 南師對上述的發展歷史、諸位大師的思想,都有精闢巧妙的解說,令人茅塞頓開,契合於無相三昧的真諦。 《金剛經》云:「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 《笑禪錄》云: 有個夏天,一個秀才到廟中參拜某禪師,禪師坐著不起,秀才不以為然地問他是何道理,這位禪師答:「我不起身便是起身。」秀才聽後,拿扇子往禪師頭上打了下去。禪師挨這一打,極為懊惱,責問秀才。秀才面有得色地說:「我打你就是不打你。」 頌曰: 有我即無我,不起即是起。起來相見有何妨,而我見性尚無止。秀才們,禪和子,那個真是自如如,莫弄嘴頭禪而已。

9 特價2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藏經講義 第四輯

平實導師  著
正智 出版
2020/01/30 出版

本經說明為何佛菩提難以實證之原因,都因往昔無數阿僧祇劫前的邪見,引生此世求證時之業障而難以實證。並以諸法實相詳細解說,繼之以念佛品、念法品、念僧品,說明諸佛與法之實質;然後以淨戒品之說明,期待佛弟子四眾堅持清淨戒而轉化心性,並以往古品的實例說明,教導四眾務必滅除邪見轉入正見中,然後以了戒品的說明和囑累品的咐囑,期望末法時代的佛門四眾弟子皆能清淨知見而得以實證。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宣化上人  著
法界書苑 出版
2020/01/22 出版

《大悲心陀羅尼經》闡明觀世音菩薩的因地修行與果地的大悲大智,顯密圓通,具生善滅惡之妙用,能降伏諸魔、制諸外道,能以生善,能以滅惡,能以拔苦,能以予樂,無上甘露醍醐妙味,都在這一部經裏生出來。 1969年,弟子誠心請法,請宣化上人講解此經;因這一班人難卻,故上人從當年夏天至次年,深入淺出地解說此經,教導我們明白經義;並耳提面命:修大悲法首先要注重德行。 此經中諸多不可思議的密法門,在上人淺白的解說下,化神奇為平常。我們非常慶幸在末法時代,有這樣的善知識教導我們正確的佛法,大眾共勉之,珍惜之!

79 特價4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辨別四部宗義莊嚴論 辨中邊論疏:莊嚴彌勤密意 辨法法性論釋:善誡天鼓

八蚌文化 出版
2020/01/03 出版

《四部宗義》:學習四部宗義的必要:若想了解典籍,就應先學習佛教四個宗派之密意或宗義,因為四個宗派都是在解釋佛陀的教法,或者說,佛陀為了聲聞種性和大乘種性的徒眾,分別說了大小乘之法教。解說小乘的宗派,主要有分別說宗和經部宗;解說大乘的宗派,則是有唯識和中觀,此即印度的四大宗派。因此,若理解了這些宗義就等於理解了佛陀甚深廣大的教法,而絨敦獅子吼在《辨別四部宗義莊嚴論》中詳細說明了前三宗義,未說中觀宗義,別處有廣說故。 & 即使勤奮行布施、持戒等福德分,如無正確的見地,則無法解脫輪迴,因為輪迴的根源就是邪見、無明,它的對治是正確的見地。這些是《辨中邊論》所述的邊見(不正確的見地)和中(正確的中觀之見)。修行者如果不知「修行」為何,就無法修行。修行是對於輪涅如實取捨之義,不知輪涅,則無法修行,因而必須精通輪涅。《辨法法性論》中所說即是輪涅和取捨之式。所以,行者應通曉此二論典。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禪的智慧與生活 :話說《六祖壇經》

胡順萍  著
元華文創 出版
2020/01/02 出版

《六祖壇經》是六祖與弟子門人之間的相關記錄,此是中土祖師論說法義,唯一被稱為「經」的佛教典籍,亦足見後人對六祖惠能大師的推崇。本書的著作方向,即以《六祖壇經》為依據,特將禪門的生活智慧、修行風格與論說心地法義等,儘量以近於現實生活為論述中心,以呈現禪的智慧與心行。 將禪門的生活智慧、修行風格與論說心地法義等, 以近於現實生活為論述中心,呈現禪的智慧與心行。 深入淺出的說明,禪的智慧盡在本書中。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心經:通往心經開悟的《心經》(硬皮精裝+緞帶+燙銀經典版)

商周出版 出版
2019/12/28 出版

★還原佛法本意的佛法 & 如何在這個當代「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本書引你豁然明白,找到人生力量、掃除一切恐懼 & 繼《地藏經》之後,作者再次透過通靈訊息,重新詮釋佛法中最人盡皆知,也被視為高深究竟的經典:《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本書說,每個當代,都有每個當代的苦厄,當代的流行疾病、當代的社會問題……為什麼大部分人會被捲入其中呢?因為那個「主流知識的框架」,就是籠罩著我們當代人的「五蘊」。而如何在這個當代「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書中的訊息說,躲入「一切都是空」的幻想,並不能真的避開你投生在當代的因果。唯有透過閱歷更多的框架(五蘊),反而能夠超越任何的框架(五蘊),找到平衡當代之弊的自由,擁有這份自由才是「五蘊皆空」。 & 而怎麼去領略所謂的「諸法空相」呢?書中說,當你真的明白「只有自己可以救自己」時,你就真正證悟了「是諸法空相」。 & 本書依然充滿著,顛覆傳統對佛法的解釋,卻令人更加豁然明白的亮點。而本書與上一本《地藏經》的不同特色,則是確實逐段地,解釋《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兩百六十字的奧義。因此讀此書的過程,令人時時拍案叫絕:原來《心經》對於我們的人生該怎麼找到力量,掃除一切的恐懼,講得這麼清楚!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陀的智慧:雪證《金剛經》(全三卷)

雪漠  著
中華國際 出版
2019/12/04 出版

是雪漠歷時五年、以智慧印智慧、傾心澆築而出的一部經典大作。被出版行業的專家評論為“此書一出,必成為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書對於《金剛經》的深解,可謂前無古人,無論可說與不可說、能解與難解,或是意會與言傳,讀了本書,也便領略到了佛教義理與實修的精髓所在。作者以自身的實修實證為妙筆,以深廣智慧為墨,寫就了這部照亮心靈的著作。走入雪證《金剛經》,觸摸佛心的詩意與溫暖,聯通佛心的智慧與澄明。 本書特色 那心心相印的智慧,非實修實證者不能闡發; 那靈動飄逸的禪心詩意,非生花妙筆而不能流淌; 那直指人心的點化棒喝,非大慈大悲大能者不能為; 那掃除一切名相的超拔,非破執無為超越者不能達。

9 特價2106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佛藏經講義 第三輯

平實導師  著
正智 出版
2019/12/04 出版

本經說明為何佛菩提難以實證之原因,都因往昔無數阿僧祇劫前的邪見,引生此世求證時之業障而難以實證。並以諸法實相詳細解說,繼之以念佛品、念法品、念僧品,說明諸佛與法之實質;然後以淨戒品之說明,期待佛弟子四眾堅持清淨戒而轉化心性,並以往古品的實例說明,教導四眾務必滅除邪見轉入正見中,然後以了戒品的說明和囑累品的咐囑,期望末法時代的佛門四眾弟子皆能清淨知見而得以實證。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學研究十八篇

梁啟超  著
台灣中華 出版
2019/11/25 出版

啟超先生晚年潛心專研佛學與佛經,並發表多篇佛學論文,內容包括中國佛教興衰沿革、佛經翻譯和傳播,以及佛學理論等,共計有十八篇,後收錄一書,名《佛學研究十八篇》,於1936年初出版。此書可視為中國佛教史,且書中所論述佛教相關疑義之考證與辨偽,及其獨到見解與精闢論述,皆極具探索與研究價值。(書末有重要附錄四篇:大乘起信論考證序、佛教心理學淺測、支那內學院精校本玄奘書後、大寶積經迦葉品梵藏漢文六種合刻序。) 本書特色 1.本書內容包括中國佛教興衰沿革、佛經翻譯和傳播,以及佛學理論等,共計有十八篇,可視為中國佛教史。 2.書中所論述佛教相關疑義之考證與辨偽,均既獨又精闢,極具探索與研究價值。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解深密經精要,最真實心識的智慧 : 生命本無生滅,存在本身即是圓滿安樂自由

大喜文化 出版
2019/11/18 出版

古有云:「不究解深密經,不能得唯識的心要。」由此可見,《解深密經》是學習唯識學極為重要的經典。此經解開深層心識的奧妙,闡明沒有實體存在的存在本性究竟是什麼。對於「沒有不變的我,不需要主體即可承受業報」的思想,《解深密經》能善巧窺其秘密,通達其本意,以世俗譬喻就能解開此甚深義理。一切存在現象絕無自有常存的本性,皆不能用表示對待關係的世間概念來理解,透破一切實體執著後顯示出來的存在本性,也就是最真實的存在,光明普照的佛國世界就是擺脫了一切的生滅和變化的淨化心識所呈現的。此由「空」到「有」的思想,《解深密經》就是這一教法最深入的解說。閱讀此經,能解開纏縛在人心中的煩惱,了解無上甚深微妙之法,自然沒有什麼深密可言,深奧的寶藏、解脫的妙義必能明朗起來,進而對於我們的現實生活進化、淨化、改造,內心就能自在地充滿佛國世界中真實的喜樂和愉悅。 本書主要內容如下: 序品第一 【釋題】 第一品是〈序品〉,敍述本經的法會緣起。內容為教主莊嚴、法會莊嚴及本經要義,明教所以興起之因緣。 【要義】 此品敘述佛陀住光曜無比的七寶宮殿,法會莊嚴無比,於十八圓滿受用土,現出二十一種功德成就受用身時,以大悲心普為發趣一切乘者說法。文中有十九句經文描述淨土的殊勝莊嚴,為顯示淨土的十八種圓滿。其中,有具足十三種功德的聲聞眾和具足十大功德的菩薩眾,更得觀自在、曼殊室利等極位菩薩為當機者,益顯法會之隆重。 勝義諦相品第二 【釋題】 前品已敍述本經的法會緣起,本品正式解釋本經的深密教義。勝義諦相品為辨勝義諦相。世俗諦與勝義諦合稱二諦:前者為眾生的虛妄世界,後者為聖賢的真實世界。此品闡述勝義諦內容和特徵,並用種種譬喻顯示勝義諦。 【要義】 此品透過如理請問菩薩、善清淨慧菩薩、法涌菩薩及長老善現與佛陀的問答,說明勝義諦真如是離名言的有無二相,超過尋思相、超過一異相、遍一切一味相。第一部分,由解甚深密意菩薩解答如理請問菩薩所提出的勝義諦離言無二的道理。第二部份,佛陀正式為法湧菩薩說勝義諦是聖者內自所證、無相所行、不可言說、絕諸表示、絕諸諍論,不是凡夫眾生所能尋思的。第三部份,佛陀為善清淨慧等說勝義諦與諸行相非一非異的關係。最後,佛陀為善現(須菩提)說勝義諦是遍一切一味的平等相。 心意識相品第三 【題解】 本品以心意識為說明的主要物件,說明深層心識的結構,所以名為心意識相品。 【要義】 此品敘說阿陀那識、阿賴耶識、一切種子心識、心等形相,並說明與六識之俱轉關係。由廣慧菩薩請問心意識秘密善巧道理,世尊在此宣說了根本識(第八識)甚深大法,進而說明了知根本識的秘密,即根本識具有心意識三方面的功能,從而說明世俗諦一切法的根源。繼上一品〈勝義諦相品〉宣說勝義諦相為智境,本品宣說世俗諦相為識境。 一切法相品第四 【題解】 前一品〈心意識相品〉說明生死解脫的根本,〈一切法相品〉說明佛法的全體,顯了究竟的真義。三相顯了義,如來的說法本懷,教理的淺深,空有的諍論,了不了義的辨別,都在三相中。故本品名為〈一切法相品〉。 【要義】 由德本菩薩請問諸法相善巧道理,世尊宣說遍計所執相、依他起相、圓成實相等三種法相。 遍計所執相是假名安立自性差別,依他起相是一切依因待緣所生自性,圓成實相是一切法平等真如。又遍計所執相是無相法,依他起相是雜染相法,圓成實相是清淨相法。菩薩如實了知無相法,就能滅除雜染相法,證得清淨相法。通達這些道理,就可以稱為於諸法相善巧。 本書特色 如果一切都是空,還有佛性存在嗎? 如果沒有不變的我,那麼誰在輪迴? 宇宙萬法是實有的嗎? 《解深密經》是學習唯識的必讀經典。許多唯識學重要理論,如諸法唯識、一切種子心識、三性三無性、外境非有、三乘究竟等的主要教義,都淵源於此。此經不但解析整個佛教教法語言深奧意蘊的經典,也是探討佛陀最真實思想的經典。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沙彌律儀要略、學佛行儀、毘尼日用切要(合訂本)

瑞成書局 出版
2019/10/30 出版

梵語沙彌。此云息慈。謂息惡行慈。息世染而慈濟眾生也。亦云勤策。亦云求寂。律儀者、十戒律諸威儀也。

9 特價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法華經者的話(上下冊合集)

釋悟觀  著
有鹿文化 出版
2019/10/09 出版

深水觀音禪寺住持、華梵大學董事長——悟觀法師 透過天台思想和自我修證,直探眾經之王《法華經》義髓 ★名書法家李蕭錕先生 特別為此著作書法、禪畫 生死齊平,菩提淨明鏡。 法華經者,是「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 法華經者, 如來一切所有之法, 如來一切自在神力, 如來一切祕要之藏, 如來一切甚深之事。 法華經者, 能令一切眾生喜見, 能令一切眾生離苦痛, 能解一切生死之縛。 學佛四十多年以來,一直在思考「寂寞的路口」這一件事,我們真正學佛的人,這件是大事,到我們生命的最後一天,誰幫我們呢?學佛就是為安頓好生死這件事情呀!這就值得我們付出精進心來修行,不能做「生命的俘虜」啊!——釋悟觀

9 特價6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入流亡所:聽一聽.悟、修、證《楞嚴經》

橡樹林文化 出版
2019/10/05 出版

無無禪師是位說法直接、問禪犀利的禪師,講佛法從不「拐彎抹角」。 & 優秀的禪師如同眼光銳利的射擊手,所瞄準的就是目標,而這目標就是了悟心性。所有他的開示明白地繞著這個重點,即使弟子問感情、問事業、問人際,種種五花八門的世俗煩惱,所牽引出禪師的教導就在加深讀者的信念:自性的寶藏如此珍貴,是清淨、是光明,沒有任何問題。 我們在他的第一本著作《一大事因緣》裡感動於他的開悟過程,驚歎於他對修行的意志,還有他悲切的願力。 在這本提前韓國出版、六十餘篇與弟子的對話及故事中,禪師藉以《楞嚴經》中的「入流亡所」為核心精神,串連了台灣讀者熟悉的《金剛經》、《心經》與《法華經》,常以簡單明瞭的譬喻言詞,時而幽默、時而嚴謹地考驗弟子的修行,給予難得的「棒喝」。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檢視自己的修行程度,進而吸收「入真理之流,才忘對境」的正知正見。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藏經講義 第二輯

平實導師  著
正智 出版
2019/09/30 出版

本經說明為何佛菩提難以實證之原因,都因往昔無數阿僧祇劫前的邪見,引生此世求證時之業障而難以實證。並以諸法實相詳細解說,繼之以念佛品、念法品、念僧品,說明諸佛與法之實質;然後以淨戒品之說明,期待佛弟子四眾堅持清淨戒而轉化心性,並以往古品的實例說明,教導四眾務必滅除邪見轉入正見中,然後以了戒品的說明和囑累品的咐囑,期望末法時代的佛門四眾弟子皆能清淨知見而得以實證。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楞伽經精要,以佛心印心辨別修證真假 : 了悟第一義心,遠離各種外道及見解上的過錯

實叉難陀  著
大喜文化 出版
2019/09/17 出版

達摩祖師傳燈印心的圓頓無上寶典 如何遠離各種自己不自知的相似佛法,以及各種外道等錯誤見解上的過錯。《楞伽經》由大慧菩薩提出一百零八問,為您解開修道上的迷霧,讓您徹底了悟第一義心,印證您所學與佛無誤,明白宇宙、人生的大問題。成就世出世間諸法,獲致充實而超越的人生。 本經的主要內容,是佛開示的五法、三自性、八識和二種無我,並說其一切平等,無有對立或差別,此為大乘思想中超越有無二邊,不執於相又不墮於無相的最高境界。而所有這些,又不外乎一心,能究此心,即能到達證自覺聖智所行境界。只要掌握本經的要義,善解自心現境界,就是通達佛說第一義,即可在您的世間生活中開展體用智慧,讓您了悟自己與真如本性無差別,達到最終境界佛果位意義的「自證聖智境界」。 本書主要內容如下: 羅婆那王勸請品第一 摩羅山頂有一個城,叫楞伽城,是大藥叉王住的,這山是難往而且難入的,除非證得五眼六通的聖人們才能進去,也是佛在這裡所講的自證之法。羅婆那王見世上一切諸法本來實無其物,都是自心虛妄分別的結果,愚夫們受一切妄想迷惑不能理解,見佛聽法都是虛妄分別,按照這種方式觀看也就看不見佛。不起分別才能真正見到佛。羅婆那楞伽王棄除了一切雜染,證得諸法唯是自心所變現,住於無虛妄分別之境地,得如實見一切法。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 本品由大慧總問,經佛陀略答而直接指示「佛心」所在,此即是經前一百八句問答。佛告訴大慧證智之所知,沒有獲得親證,看不到諸法根本。自心的清淨真識是不會滅去的,滅去的只是妄想及眼等六識,也就是心的造業相。若藏識滅則無異外道的斷滅論。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 佛對大慧說,圓成實性謂離名相事相一切分別,自證聖智所行之真如境界,就是如來藏自性清淨心。 諸佛所說之如來藏,不同於外道所說之神我。外道依據造物有無,看到無常性,而憑藉推理確定常,看到無常的現象,計量推測,妄想一個常與不思議出來。若欲離於外道見者,應遠離一切心意識名相妄想,是名大菩薩法無我智。 無常品第三之一 法界體性是常住不變的,通達人、法二無我,斷除煩惱、所知二障,離分段、變易二生死,斷現行、習氣二煩惱,這就是諸佛體性。離種種分別妄想,自心寂靜不動,心海不起轉識波浪,知一切境界,唯自心所現,本無所有。 現證品第四 佛說聲聞、緣覺至八地菩薩中,沈醉於由滅盡而起之樂,未能善了諸法唯心所見,為自、共相習氣所薰,計著人、我二無我,生涅槃想,不見諸法本來寂滅。大菩薩善知唯心所現,遠離能取、所取境界,了達諸法唯是心現,於一切法不生分別,不執著於心識及心識外種種性相,如此而能入於如來自覺聖智所證境界。 無常品第五 佛說如來不是常也不是無常,這二種說法都有錯誤。如果如來是常,有能作的錯誤,那就有造作的主宰,這是一切外道說的;如果如來是無常,有所作的錯誤,諸蘊所相和能相不存在,造物隨諸蘊滅而斷滅,而如來實際不斷滅。 剎那品第六 佛說明如來藏是一切善不善法之因,能使得眾生因此而生六趣色身。有智之人,能見不生滅,亦能見諸法之生滅不實;愚癡凡夫唯見生滅法,而不知生滅法為生滅不實,且執著為不生不滅法。 變化品第七 佛回答大慧阿羅漢跟菩薩的差別,及為何佛給聲聞授記成佛。並說明第八識心體上聖凡都是平等的,眾生都具有如來藏,所以都能成佛。 本書特色 《楞伽經》是法相唯識宗也是禪宗初祖達摩傳付慧可的重要經典,其核心思想為「自心現量」,也就是萬法由心而生,一切唯識所造。凡夫和覺者的區別就在於這「自心現量」四個字,覺者一樣在世間,卻不被世間所染;住煩惱,又在煩惱中悟到菩提。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談經說義—淺論六祖壇經

左震宇  著
博客思 出版
2019/09/09 出版

《談經說義-淺論六祖壇經》─博客思出版──讓生命豁達解脫的經典 & 壇經是漢地惠能大師語錄所集之「經」,是惠能大師行法之時,對學人、大眾開示之語錄,也是開啟輝煌禪宗史的大門的經典。其為上根性人所說之法,全經唯論見性頓法,兼以適根性之說法,即托假見性。壇經反應出時人修行弊病,著空著相不明根由,故而六祖剴切斷疑解惑、隨方解粘,若能通達者,在人生處世上,會饒有助益,及豁達解脫。 本書並不是著眼於考據經文,評定真偽。坊間的翻譯、注疏本眾多,故而本書不做全文翻譯或注解經文上著力,只引用一部份經文篇章,再輔以禪宗公案範例來提出筆者之淺見 ,只因壇經多有雜揉增添,乖舛錯落,筆者所惑所解書於文中,希能對壇經愛好者有所助益。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悲華經 兩種譯本比對暨研究(全彩版)

果濱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9/09/01 出版

本書為彩色書共四十七多萬字,將《悲華經》與《大乘悲分陀利經》兩種譯本重新比對與歸納整理,主要內容為釋迦佛往昔作寶海梵志時所發下的「五百大願」,及「淨土成佛」與「穢土成佛」的不同思想。明末四大師之一的智旭大師也曾廣弘此《悲華經》,修淨土宗的行者千萬不可錯過此經的精彩內容。

9 特價97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悲華經 釋迦佛五百大願解析(全彩版)

果濱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9/09/01 出版

本書為彩色書共八萬多字,乃從筆者的《《悲華經》兩種譯本比對暨研究(全彩版)》中獨立節錄而出版,專門研究釋迦佛的「五百大願」,分成「大願標題名稱」與「經文詳細比對」二種內容。如果我們不立刻發願「西方作佛」;而繼續選擇「三界輪迴」的話,如何能對得起釋迦佛的「五百大願」呢?又如何能有「真實」報答佛恩的一天呢?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往生論註與佛經論典之研究(全彩版)

果濱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9/09/01 出版

本書為彩色書共三十萬字,將曇鸞的《往生論註》作一個完整的「佛經論典」補充歸納整理,編撰方式採「以經解論」及「以經解經」,讓大家在讀《論》的當下,同時又可讀到很多「純佛經原典」的法義,避免對內文產生過多的猜測知見與擴充想像。曇鸞的《往生論註》曾消失在漢傳佛教中長達將近一千三百年,直至一九三二年才又重回到世人的眼前。在《往生論註》中至少引用超過七十部以上的「佛經論典」,非常的精彩,您絕對不可錯過此書。印光大師曾說:曇鸞法師撰《註》詳釋,直將彌陀誓願,天親衷懷,徹底圓彰,和盤托出……《註》文暢達而義深邃,洵足開人正智,起人正信,乃淨業學人之大導師。

9 特價61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柴犬禪語 MARU禪

楓葉社文化 出版
2019/08/26 出版

~柴犬MARU×禪語故事~ 收錄大量MARU的可愛照片&讓人安定自在的禪語故事。 細細咀嚼禪語的奧祕,今天也保持微笑,圓滿生活吧! 禪語是由禪修者親身體驗「領悟的真諦」後記述而來。 領悟的意思是「找到真實的自己」。 悟得「禪之真諦」的人,便能過上安穩的生活。 當我們看向MARU時, 牠總會用穩重的眼神迎上我們的視線、用和善的態度對待每個人。 於是MARU也逐漸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目光。 「禪語」傳授給我們安然度日的祕訣。 品味當下的每個瞬間,珍惜理所當然的每一天, 抱持自由積極的態度,安穩的幸福終將降臨。 本書用貼近日常生活的例子解釋禪語, 希望大家能從中找到自己的「領悟」,並親身實踐。 本書特色 ◎人氣網紅「柴犬MARU」表情豐富的生活照,分享令人沉澱心靈的小語。 ◎以簡單的生活軼事搭配禪語解說,引領讀者輕鬆進入禪語的世界。 ◎另收錄【跟著MARU來學「禪」】、【動物與禪語】等專欄,闡述生活中的體悟及動物禪語背後的故事。 名人推薦 ◎〔柴犬大學 Shiba University〕 ◎台灣官方MARU粉絲團〔柴犬MARU丸太郎〕

79 特價237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世一文化 出版
2019/08/16 出版

從經文中習取智慧,淨化心靈,迴向福報。抱著誠敬的態度,透過一筆一畫,在書寫中默念經文,從中體悟經文的博大精深與智慧,讓心靈沉澱,沉浸在寧靜而安適的氛圍裡。

9 特價7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觀根本論釋.佛護論

佛護論師  著
商周出版 出版
2019/08/10 出版

中觀應成派始祖「大中觀師」佛護最重要的代表作,修學中觀的必讀論釋。 附《中論》新譯/藏中對照 ■依《中觀根本慧論》所做註釋,助修行者破除自性、證悟空性 ■應成派最重要的代表論著,闡明隨應破之立場 ■深入淺出完整呈現中觀的內涵 ■藏中對照,鳩摩羅什及蔣揚仁欽漢譯版本並陳,具學術研究價值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應亞洲團請法,講述《佛護論》時所用漢譯版本講義

9 特價108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世一文化 出版
2019/08/01 出版

從經文中習取智慧,淨化心靈,迴向福報。抱著誠敬的態度,透過一筆一畫,在書寫中默念經文,從中體悟經文的博大精深與智慧,讓心靈沉澱,沉浸在寧靜而安適的氛圍裡。

9 特價7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南普陀禪關記

釋首愚  著
老古 出版
2019/07/31 出版

閉關行者,要有不達目標誓不甘休的心胸氣度——首愚法師出家法號從智,民國七十九年間,在忙碌於十方禪林開山繁務之際,南懷瑾先生憂其道業頓挫,加以指點牽成,敦促前往廈門南普陀寺進行第十次閉關專修,並囑咐撰寫此次閉關專修心得,以為後人參考。南普陀寺始於唐代,在福建省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有千餘年悠遠歷史。太虛法師曾二任方丈,弘一大師亦曾數度在此駐錫閉關。首愚法師於書中翔實記錄了這次閉關的因緣、助力,以及關中所歷之境界變化;以親切有味的字句,為有心用功的同參後學提供了珍貴的真修實證記錄。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藏經講義 第一輯

平實導師  著
正智 出版
2019/07/31 出版

本經說明為何佛菩提難以實證之原因,都因往昔無數阿僧祇劫前的邪見,引生此世求證時之業障而難以實證。並以諸法實相詳細解說,繼之以念佛品、念法品、念僧品,說明諸佛與法之實質;然後以淨戒品之說明,期待佛弟子四眾堅持清淨戒而轉化心性,並以往古品的實例說明,教導四眾務必滅除邪見轉入正見中,然後以了戒品的說明和囑累品的咐囑,期望末法時代的佛門四眾弟子皆能清淨知見而得以實證。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隨身版初機淨業指南

黃智海  著
笛藤出版圖 出版
2019/07/25 出版

●隨身攜帶、大字清晰,方便隨時閱讀背誦。 ●佛經逐字逐句白話解釋,淺顯易懂。 ●對初入門者開啟一道「方便」之門,解除對佛理的疑惑。 在眾多佛教入門的佛經釋注、解釋的書中,黃智海居士的著作的確給初入門的人開了一道「方便」之門,將經文做逐字逐句的解釋,不僅詳盡,且又淺顯易懂。 因為時代的變遷、進步,原書老式的排版,對現在讀者的閱讀習慣較吃力困難,因此,本社重新編成「隨身新版」,使大家可以輕鬆地看佛書、學習佛法,在尺寸上特別改成較容易攜帶的大小,方便讀者隨身攜帶閱讀背誦。在字體上亦力求大字、清晰,閱讀不吃力、印象更深刻。 《初機淨業指南》為淨土宗初級淨業的入門書與最佳導引。本書以淺顯易懂的白話詳述修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方法。 要訣是只要專心持頌「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就能夠修成。 鑑於世界上有些人完全不明白這個道理,或是有一些稍稍懂得一點的人,又多疑惑。書中以簡明易懂的白話將佛理解釋得周到明瞭,使大家沒有一點疑惑,能清楚明白的修行佛法、相信佛法。 讀這本書的人,第一件最要緊的事,就是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就可以修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若看了這本書,能夠完全懂得,自然最好。倘若講佛的道理,有些不懂,也不要緊,儘量看下去無妨。只要把懂得的話,牢記在心裏,一面照書中教導的方法去盡力實踐就可以了。

9 特價12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觀心自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法要

陳琴富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19/07/16 出版

般若,讓你更自在 「一個人最切身緊要的一部經,要認識自己,就要用《般若心經》。」 ――星雲大師推薦 & *二百六十字智慧箴言,一探以甚深空義航向解脫彼岸的法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僅有二百六十個字,濃縮了佛陀講述《大般若經》的要義,是探討甚深般若最重要的精華,飽含了開啟空性智慧的次第與方法。而《心經》流布範圍遍及亞洲各國,中國、日本、韓國都有誦讀《心經》的文化傳統,使用語文雖然不同,卻帶給眾人無盡啟發,是佛學弟子修習佛法的重要典籍。《心經》有許多傳說與感應事蹟,而《心經》是誰所說呢?心咒又代表了什麼意涵呢?了解《心經》,能為人生帶來何等的啟發與改變呢? & 本書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心經》的傳說,說明有關《心經》的歷史傳承、版本與譯者,架構與次第,深入淺出地說明了背景;第二部分是《心經》法要,逐句解說經文,透過古賢大德的註疏,在精要處補充相關法義,讓讀者了解整個佛法的修行架構,並體解空義;第三部分是介紹重要的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從淨土持名、大智行門、大悲行門到陀羅尼持咒法門,讓讀者了解各宗派不同的修行方法;第四部分是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從解脫「動靜根覺空滅」六結的過程,深入介紹《楞嚴經》耳根圓通章有關觀音菩薩透過耳根修行的方法,一窺觀音法門殊勝的堂奧。 & 本書聞思修三慧並俱,讓佛學弟子藉由《心經》開啟智慧,逐步探究航向解脫彼岸的甚深空義。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禪的實踐:大慧宗杲禪師語錄選輯講釋(精華版)

釋果如  著
大喜文化 出版
2019/07/10 出版

你能回答這些問題嗎? 1.你是誰?為何要被生出來? 2.為何一出生就要邁向死亡! 3.死了之後又要去哪裡? 4.那個拖著死屍的人又是誰? 5.誰才是真正的你? 現在許多人走在路上總是視而不見、聰而不聞,只顧著自己手上的那支手機,無法感受到生命的真實現狀,更遑論說「開悟」。 & 其實「開悟這件事」不但不影響你忙碌的生活,還可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這不是出家法師的專利,你本來就具有開悟的能力,只要有一塊敲門磚,讓禪師善巧引導您,就能帶您一窺「開悟」的堂奧! 而大慧宗杲禪師的「話頭禪」,經歷千百年而屹立不搖,精彩絕倫的機鋒相對,幫助許多禪師開悟證果。它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時時刻刻,不必困在蒲團上,是你我都能輕鬆上手的禪法。 話頭禪:「在與人對話的時候,仍然繫念話頭、不離話頭。只要你會用話頭的禪修方法,則任何工作、生活狀態,都能以話頭用功。」 本書節錄大慧宗杲禪師語錄,有禪師與在家居士的書信對話,其中不乏忙得腳不沾地的高官權貴,像這麼忙碌的人都能開悟,你我更有機會親證生命實相。 話頭比起其他禪修方法更容易上手,因為是透過看似有答案的疑問,引發您的好奇心,在「不知道而想知道」的疑情中去發掘生命實相。應用這方法摧毀你種種的妄想分別心,在找不到答案的無可奈何情況下,心的造作分別自然來到盡頭,在最後的徹底放下、粉碎對內統一的定境,即可在剎那間見己真心。 別說你工作有多忙,沒有機會禪修!無論是西方的賈伯斯,還是東方的馬雲,重要的決策都是在禪堂裡決定。看了本書中大慧宗杲禪師的禪法,你就知道「工作、生活、禪修是三而一,一而三。」一次搞定,從此不再成為困惑的問題。透過此書跟著果如法師的腳步一起找到話頭禪的奧妙,讓您的真心靈妙大用現前。 本書特色 一句「話頭」,勝過十年打坐! 歷經千百年來屹立不搖的「話頭禪」,超越了時空的限制,最適合忙碌的現代人。 超速時代必修的功課! 大慧宗杲禪師的話頭禪,讓您親自體會生命奧義,顛覆慣性再突破現狀,不斷開創嶄新的未來,成為生命真正的不倒翁。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圖解金剛經、心經、壇經

慧明  著
凱信企管 出版
2019/06/26 出版

想瞭解佛教?請即刻翻閱本書! 想讀懂佛經?從這本開始入門! 本書文字精練,圖示豐富,淺顯易懂 讓你輕鬆學習,快樂領悟 佛教初學者絕不容錯過的一本學佛入門書! 本書精心挑選三本佛教重要典籍且圖文並茂是典藏必備的好書: 《金剛經》有不可思議的強大威神力,是佛教史上最偉大、最崇高、最多人研究的經典。 《心經》是佛教最小的一部經典只有260個字,卻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的智慧濃縮。 《壇經》是佛教經典中唯一一部由中國人講述的佛教典籍,是禪宗慧能大師的思想精髓。 佛教,其實就是釋迦牟尼佛陀的言教。他說法的目的在於告訴人們離苦得樂、超凡入聖的途徑。這是很難說清楚的,所以佛學簡直浩如煙海,佛經更是多達萬卷。為了讓眾多既想瞭解佛教,又覺得無從下手的人們對佛法有一個基本的瞭解,我們從汗牛充棟的佛經中,精心挑選了三本佛教最重要的典籍:《金剛經》、《心經》、《壇經》,結集成一本書。 本書首先介紹佛教的基本知識,讓讀者對佛教的歷史、戒律、教義、修行等有一個大致的瞭解。然後分成三篇,用通俗的語言和簡單的道理,全面且有系統地依次解說這三部經書。更以一對一圖解的形式,將經書中所蘊含的佛法妙諦直觀、巧妙地通過圖示表達出來,既能讓讀者看懂佛法博大精深的要義,更避免了艱澀枯燥,增添閱讀的樂趣。 本書特色 ◎全書架構規劃完整,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首先介紹佛教的基本知識,讓你對佛教的歷史、戒律、教義、修行等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再分成三篇,用通俗的語言和簡單的道理,全面系統地依次解說這三部經書。跟著本書細細閱讀,穩紮穩打,步步走進浩如煙海的佛經智慧裡! ◎詮釋經典文字簡練,深入淺出,老嫗能解! 佛經中的用語和平常慣用語不大相同,一般初學者較不容易掌握,本書除用精簡易懂的字解釋艱澀的辭彙,使人人能懂,更附有豐富BOX:「名詞解釋」為你解說佛經中的名相;「修行指南」破解修行觀念迷思;「高人指點」中有詳盡的佛經出處……讓你不只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表格圖示一應俱全,輕鬆領悟,一看就懂! 經典中眾多的名數,你真的懂嗎?本書以一對一圖解的形式,將經書中所蘊含的佛法妙諦直觀、巧妙地通過圖示表達出來,既能讓你看懂佛法博大精深的要義,更增添閱讀的樂趣。書中用表格為你歸納、分析佛經中複雜多元的名數;以豐富圖示,說明經中難以文字意會,較為抽象的概念,讓你一看就能明白。往後面對經典,你將不再一頭霧水!

79 特價39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般涅槃經精要,最惡的人也能成佛的智慧:開發每個人本有的覺性

大喜文化 出版
2019/06/24 出版

《大般涅槃經》為您破解實修最難解的誤區: 1.入涅槃到底是什麼狀態? 2.佛陀將煩惱滅後,就不再生煩惱了嗎? 3.涅槃是無常的還是永恆的? 4.為什麼無論世間人說有我、無我,都是顛倒? 5.為何一切顛倒都是苦?顛倒是真實嗎? 6.佛陀的金剛智,能治療眾生所有的病苦及消除所有的眾罪嗎? 7.無常之因會生出常的現象嗎? 8.內在的神通與外在的神通有何不同? 9.菩薩修行大涅槃所得的神通,是什麼樣的? 10.為什麼說一闡提也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呢? 11.眾生的業報身千差萬別,怎麼會具有相同的一種佛性呢? 12.為何說佛性是恆常的,不在內也不在外? 13.顛倒就不是真實的,那什麼才是真實的? 14.要如何滅除不清淨的色,而獲得解脫而清淨的色? 15.是因煩惱才有身;還是因為有身,然後才有煩惱的呢? 《大般涅槃經》的核心即是「人人本具佛性」,也就是佛性潛藏在自己的心中。學佛不相信自己有佛性,這是人們不能成佛的重要原因。在本經的觀念中,可說只有不行善的人,沒有不具善心的人,這正是儒家常說的「人皆有惻隱之心」,行事殘暴惡劣的人,仍舊有慈悲的本質。眾生成佛的根本依據在於人人都有一個本性無瑕的淨心,即是清淨心性。 這個本淨之心是沒有形體的純精神存在。佛陀要我們去認知「佛性」,就是針對我們這個內在的心性。「佛性」不是神我、靈魂、梵,而是每個人都有的一種存在於內心的覺悟能力。只要頓悟佛性,我們就能大自在地生活在塵世之中。 本書主要內容如下: 純陀品第二: 佛接受了純陀的最後供養,而拒絕了純陀請佛久住,莫入般涅槃的請求。佛陀也說佛具常命、常力、常安樂、常無礙辯才等常住五果。說明平時供養和最後供養,同等果報與功德。 哀歎品第三: 大眾哀請住世,佛陀給以慰語,並告諸比丘不應思惟諸佛長壽短壽,世間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長存。有為有生滅,有變化的事物,其體性本來就是無常遷變的。涅槃就是恆常,如來法身恆常,不能把有常看成無常。一旦有生,則不能永住,直到煩惱生死盡了之時,即得涅槃寂滅,而超越生滅變化無常之法,才是真正的安穩快樂。 長壽品第四: 佛陀為諸比丘們宣說無常、苦、空、無我,了知常、樂、我、淨,離四顛倒。更為迦葉菩薩說佛身長壽的菩薩因行,以平等心視諸眾生,如來常住不變易法,世出世間的差別,涅槃即法性義,佛法僧三歸依處等。 金剛身品第五: 佛為迦葉宣說如來法身常住、金剛不壞。 名字功德品第六: 佛宣說此《大般涅槃經》的名義和所具的功德。 四相品第七之上: 佛為迦葉說如來常住不變易義。又如來隨順世間神通變化,已於無量劫中成佛,更示現種種色相化眾。 四相品第七之下: 犯了重罪的人能不成佛道,是沒有道理的,一闡提如果盡滅的話,就不能再叫做一闡提了。 邪正品第九 佛為迦葉菩薩說明佛法非波旬所能破壞。佛陀流淚,一為憐憫魔王及其徒眾,必墮地獄,受無量苦。二為憐憫眾生愚癡,不辨正邪,斷送聞法機緣。 四諦品第十 佛為迦葉菩薩說明修習甚深四聖諦法。 本書特色 為什麼惡念多的人,也可以成佛! 如何從表面的惡,看見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 佛教的普世價值與精神,無非是從入世的修行開創理想的人生。而這只有從佛性入手才是根本,大般涅槃經正是佛性論的根本經典。透過本經,可以從一切有情身上看見他們與自己的佛性,讓您在成佛的路上,照見自心、頓悟佛性、成就生命的圓滿與大自在。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隨身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白話解釋

黃智海  著
笛藤出版圖 出版
2019/06/24 出版

●隨身攜帶、大字清晰,方便隨時閱讀背誦。 ●佛經逐字逐句白話解釋,淺顯易懂。 ●對初入門者開啟一道「方便」之門,解除對佛理的疑惑。 在眾多佛教入門的佛經釋注、解釋的書中,黃智海居士的著作的確給初入門的人開了一道「方便」之門,將經文做逐字逐句的解釋,不僅詳盡,且又淺顯易懂。 因為時代的變遷、進步,原書老式的排版,對現在讀者的閱讀習慣較吃力困難,因此,本社重新編成「隨身新版」,使大家可以輕鬆地看佛書、學習佛法,在尺寸上特別改成較容易攜帶的大小,方便讀者隨身攜帶閱讀背誦。在字體上亦力求大字、清晰,閱讀不吃力、印象更深刻。 這本《行願品》是普賢菩薩為了要引導煩惱眾生脫離苦海,希望修行的結果,能夠往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所以,發一個極大極大的願心,以自己做榜樣給眾生看,算是普賢菩薩自己要往生極樂世界,所以發此大願心。使聽到的人能反思自問:普賢菩薩已經是修到登地大菩薩的地位了,還在求往生極樂世界,那麼我們孽重的凡夫,怎麼可以不修學佛法,願心往生極樂世界呢?這本書所講的,就是普賢菩薩發的十個大願心。 《華嚴》是經中之王,而《華嚴》的歸根結穴在於《普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的歸根結穴又在於淨土。古代大德把這一卷經特別提出,和《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楞嚴經勢至菩薩念佛章》並行,稱為淨土五經。&&&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金剛經六祖口訣/六祖惠能大師講述(1版1刷)

瑞成書局 出版
2019/06/11 出版

夫金剛經者。無相為宗。無住為體。妙有為用。自從達摩西來。為傳此經之意。令人悟理見性。祇為世人不見自性。是以立見性之法。世人若了見真如本體。即不假立法。此經讀誦者無數。稱讚者無邊。造疏及註解者。凡八百餘家。所說道理。各隨所見。見雖不同。法即無二。宿植上根者。一聞便了。若無宿慧者。讀誦雖多。不悟佛意。是故解釋聖義。斷除學者疑心。若於此經。得旨無疑。不假解說。從上如來所說善法。為除凡夫不善之心。經是聖人語。教人聞之。超凡悟聖。永息迷心。此一卷經。眾生性中本有。不自見者。但讀誦文字。若悟本心。始知此經不在文字。若能明了自性。方信一切諸佛。從此經出。今恐世人身外覓佛。向外求經。不發內心。不持內經。故造此經訣。令諸學者。持內心經。了然自見清淨佛心。過於數量。不可思議。後之學者。讀經有疑。見此解義。疑心釋然。更不用訣。所冀學者。同見 中金性。以智慧火鎔鍊。 去金存。我釋迦本師。說金剛經。在舍衛國。因須菩提起問。佛大悲為說。須菩提聞法得悟。請佛與法安名。令後人依而受持。故經云。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如來所說金剛般若波羅蜜。喻法為名。其意謂何。以金剛世界之寶。其性猛利。能壞諸物。金雖至堅。羖羊角能壞。金剛喻佛性。羖羊角喻煩惱。金雖堅剛。羖羊角能碎。佛性雖堅。煩惱能亂。煩惱雖堅。般若智能破。羖羊角雖堅。鑌鐵能壞。悟此理者。了然見性。涅槃經云。見佛性不名眾生。不見佛性是名眾生。如來所說金剛喻者。祇為世人性無堅固。口雖誦經。光明不生。外誦內行。光明齊等。內無堅固。定慧即亡。口誦心行。定慧均等。是名究竟。金在山中。山不知是寶。寶亦不知是山。何以故。為無性故。人則有性。取其寶用。得遇金師。鏨鑿山破。取 烹鍊。遂成精金。隨意使用。得免貧苦。四大身中。佛性亦爾。身喻世界。人我喻山。煩惱喻 。佛性喻金。智慧喻工匠。精進勇猛喻鏨鑿。身世界中有人我山。人我山中有煩惱 。煩惱 中有佛性寶。佛性寶中有智慧工匠。用智慧工匠。鑿破人我山。見煩惱 。以覺悟火烹鍊。見自金剛佛性。了然明淨。是故以金剛為喻。因為之名也。空解不行。有名無體。解義修行。名體俱備。不修即凡夫。修即同聖智。故名金剛也。何名般若。般若是梵語。唐言智慧。智者不起愚心。慧者有其方便。智是慧體。慧是智用。體若有慧。用智不愚。體若無慧。用愚無智。祇為愚癡未悟。故修智慧以除之也。何名波羅蜜。唐言到彼岸。到彼岸者。離生滅義。祇緣世人性無堅固。於一切法上有生滅相。流浪諸趣。未到真如之地。並是此岸。要具大智慧。於一切法圓滿。離生滅相。即是到彼岸也。亦云心迷則此岸。心悟則彼岸。心邪則此岸。心正則彼岸。口說心行。即自法身有波羅蜜。口說心不行。即無波羅蜜。何名為經。經者。徑也。是成佛之道路也。凡人欲臻斯路。當內修般若行。以至究竟。如或但能誦說。心不依行。則無經。實見實行。自心則有經。故此經如來號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9 特價9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佛說無量壽經16K (3版1刷)

瑞成書局  著
瑞成書局 出版
2019/06/11 出版

無量壽經主要內容可分為: 阿彌陀佛在因地所發的四十八願,以及其為了實現四十八願所做的功德。 阿彌陀佛成佛後所建立的西方極樂世界淨土的殊勝。 求生極樂世界者,所必需具備的修行。 描述娑婆世界如何惡濁,勸諭眾生遠離五濁惡世,端身正念,擇善而從,體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淨即佛淨土」。

9 特價13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佛說阿彌陀經手抄本(1版1刷)

瑞成書局  著
瑞成書局 出版
2019/06/11 出版

《佛說阿彌陀經》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教化眾生的導師,阿彌陀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若能至心虔誠念誦阿彌陀佛聖號,希求離苦得樂,發願往生西方淨土,念念清淨乃至一心不亂,必能乘佛願力往生極樂國土。彌陀經是淨土三經之一,其宣說阿彌陀佛及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以及持誦阿彌陀佛名號可獲得的功德利益,勸喻眾生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抄經前:1.洗淨雙手2.端身正坐3.收攝身、口、意

9 特價7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手抄本(1版1刷)

瑞成書局  著
瑞成書局 出版
2019/06/11 出版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可增加智慧及福報】〈普門品〉是《法華經》中非常重要的一品,堅持讀誦〈普門品〉,得到無窮無盡的現世利益和出世間利益,福報不可為喻。&功德利益:1、增加福報、滋養善根、成就正信。2、求世出世間利益。3、奠定對佛菩薩的堅定信心。4、幫助奠定信願,順利求生極樂。5、熄貪瞋癡三毒,不招感五種自然災害。抄經前:1.洗淨雙手2.端身正坐3.收攝身、口、意

9 特價7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法華經講義 第二十五輯

平實導師  著
正智 出版
2019/05/31 出版

本«講義»演繹«法華經»隱說金剛心如來藏之意涵,兼及十方三世諸佛世界的廣袤、深遠,廣涉般若密意及十方諸佛世界之法相,圓滿收攝如來一代時教,故為圓教經典。而此中隱說之般若無上妙法密意,唯證乃知,是故如來說為經王,甚深難解以致誤會者,古今所在多有。今於此套«講義»中詳述之,發瞶震聾而冀妙法久住世間。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手抄本

瑞成書局 出版
2019/05/22 出版

藥師佛延壽王 光臨水月壇場.悲心就苦降吉祥.免難消災障. 懺悔眾等三世罪.願祈福壽綿長.吉星高照沐恩光.如意保安康 & 《藥師經》中亦提及各種供養藥師佛、稱念藥師佛名號及持誦《藥師經》可得之功效及益處。 1.得以脫離惡道 2.遠離災障橫死 3.生活富足無虞 4.咒術療病延壽 & 抄經前: 1.洗淨雙手 2.端身正坐 3.收攝身、口、意 & &

9 特價7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手抄本

瑞成書局 出版
2019/05/22 出版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簡稱「大悲咒」。& & 此咒共計八十四句,除『娑囉娑囉』表『五濁惡世』外,其餘八十三句,均代表觀世音菩薩顯示八十三種法相,渡化眾生。雖咒文雷同之句甚多,但每句所顯示菩薩法相卻各有不同,所以其作用亦均殊異。& & 此咒係觀世音菩薩受之於千光王靜住如來佛,當時觀世音菩薩始住初地,一聞此咒,立超第八地,乃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願已,千手千眼即時應皆具足,這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名稱的由來。& & 抄經前: 1.洗淨雙手 2.端身正坐 3.收攝身、口、意 &

9 特價7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法華經精要,不可思議的今生成佛智慧:開發您本有的無限潛能

大喜文化 出版
2019/05/15 出版

如何在一念心中,了知三千諸法。 如何從自家的摩尼寶珠中,洞澈宇宙萬有的根源。 從《法華經》中七喻中獲得不可思議的力量:1.了知幻境的能力。2.獲得究竟功德法財的方法。3.蒙佛陀法雨潤澤,成就大醫王,普度群生。4.佛陀引領您至究竟之寶處。5.得寶珠受用無極。6.授記而得作佛。7.服大法藥,速除苦惱,無復疾病眾患之難。 本書主要內容如下: 《法華經》闡揚一味一雨的最上佛法,讓我們超越一切二元對立的法界,故又稱為經中之王。此經為諸佛證悟實相的微妙智慧,超越一般時空與感官知覺層次,闡述三乘歸一、十界互具、開權顯實的道理。從權巧方便契入究竟一乘實教的本懷。佛為教導眾生,曾開設三種方便教法,但這些都是方便教法,其實只有一「佛乘」,目的皆在令眾生成佛。攝受大、小根器的眾生都回歸大乘,回歸到最高法門,就像大海納百川一樣。 《法華經》的最終目的,不外乎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摩尼寶珠,開發出本具的自性光明,經中諸菩薩的具體行持典範,教導我們從六度萬行的實際行動中,去體悟菩薩道的具體實踐精神,經過菩薩鍥而不捨的實踐,將慈悲與愛心化為實際行動,把修行的方法融入日常生活,增進個人、家庭、團體、社會、國家,與全人類的福祉,並為自己與現世的種種因緣,帶來和平、喜悅、自在、解脫,成就一切眾生今生成佛的智慧。 &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不枉女身:佛經中,這些女人是這樣開悟的

眾生文化 出版
2019/05/03 出版

女人業障重?多情多煩惱?少修五百年? 這是偏見! 佛經裡這些女人的真實故事, 證明炒菜、點燈都會開悟! 關於開悟證果,本書所記錄的,不是鄉野奇談或市井傳說, 而是佛經裡明文記載的「佛陀聖女弟子」傳記。 這38位聖女弟子,24位出家比丘尼,12位女居士, 都曾飽嘗各種輪迴苦,被背叛的妻子,死了孩子的母親,甚至是個壞女人, 一如我們,各有狀況百出的人生,一言難盡的心路, 但她們有幸遇到佛陀,有幸遇到正法,有幸融入僧團, 她們讓「身為女人」的特質,成為生命資產,而非負債, 她們證明:依教奉行,如法修持,「身為女人」這一生就會開悟! 「女人」這一生是不是一手好牌,就看怎麼打, 力氣小、心腸軟、感情重,常被當成弱者,常被認為提不起也放不下? 特質就是道路, 請以女身為榮,請以實修來光榮女身, 依循佛陀那38位聖女弟子的腳步, 已得暇滿的人身寶,已有圓滿的如來藏,已遇足以解脫的正法寶, 什麼都不缺! 這條開悟證果的路上,請大步向前,用修行證明: 「身為女人」這一生,就會開悟! 關於本書 這是佛經中明文記載的佛陀「聖女弟子」傳記,第一部是出家聖尼,第二部是在家證果女居士。本書以巴利文以及注釋書為基礎,描繪了佛陀時代的女性證悟的事跡。這些證悟的女性聖者們,都是確實活生生地在人間走過的人物,她們歷史事跡也被記載在貝葉經裡的字裡行間。在當時重男輕女的時代,為了聞法,為了尋求解脫,為了把握佛陀在世時證悟的機會,寧可放棄一切,用盡各種方法一心只求解脫的感人故事。 這些證悟的女性聖者們,有些是行於覺者之道的佼佼者,有些未證悟前與我們一樣,活於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母親、女兒、看護、廚房伙婦,甚至是歌舞妓女。然而她們對正法的渴求,對佛陀的信心都是一樣的,也都曾在生生世世就已培植自己的福德善根,重視因果,並曾在佛前發下隨喜他人善行的大願。當因緣成熟,在這生即使遭遇種種挫敗和苦難,反而喚醒了她們往昔的願心,成就今生的道果。 每一位證悟的女性聖者事跡再次印證了女性也可以修持成佛。僅僅是藉由憶念這些女性聖者們的功德,也能激勵天下所有女性不看輕自己,不畏艱難,把握難得人身圓滿所願。

9 特價43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華嚴經開悟後的生活智慧:入法界品精要

大喜文化 出版
2019/04/22 出版

《華嚴經》被大乘諸宗奉為「諸經之王」、「諸經中寶」。據稱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在禪定中為法身大士所宣講,被認為是佛教最完整世界觀的介紹。《華嚴經》中的〈入法界品〉是整部《華嚴經》的總結和縮影,本書所摘取的精華,可以讓在百忙中的讀者,輕鬆快速地掌握核心義理,應用在世間諸多事業,令其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圓滿成就。 菩薩不離世間,即如六祖惠能大師所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古往今來之祖師大德,皆肯定〈入法界品〉乃佛教入世間修行之究竟指標。 法界就是精神生活,《華嚴經》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由此可見,我們每人本具的這個法界性,它不離開我們現前的一念心。而如何深入法界,正是整個《華嚴經》的核心旨趣,因此〈入法界品〉可以說是《華嚴經》核心中的核心。 透過本書精要的導讀與白話詮釋,提供給讀者在世間修行中一個明確的學習指標,從一念心之觀照及覺知中不斷提升精神生活,而能參入莊嚴的一真法界。本經是了解自己的境界,以及自己是否走對了修行道路的重要經典。 本書主要內容如下: 入法界品本會: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之空量觀,入法界品本會及末會之前一會:菩薩如何於一毛孔中見一切佛。 善財童子五十參: 善知識為何能將自己修菩薩行的法門與經驗傾囊相授、菩薩可以見到無量無數的如來的能力、趣向佛一切智,看見諸法本性、看見諸佛出世的次序,通達所有智慧甚深而清淨的法輪、出生佛一切智的智慧、捨離煩惱染垢,永離生死怖畏大海、照見十方一切諸佛同是一法身,各自任運無礙、讓世間眾生們遠離顛倒妄想,安住在諸佛的境界、進入三昧之不可思議境界、以清淨智慧眼見佛的神通力、菩薩他心通及宿命通的智慧於一念之間了知清晰、一一佛現無量神通力開發眾生宿命通、諸佛境界遍滿法界無所障礙、從菩薩每一個毛孔裡,可以見到如海的無邊眾生,又可以見到三世中菩薩們無邊的修行法門、菩薩能以不變壞身安住在三世中、了知具備無礙眼之人所見及住處、破除一切無知,解除種種困惑、了知將要命終者為何每個人會看到不同的景象、一切入於一,一亦入於一切,隨著眾生的心識而示現。 &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隨身版觀無量壽佛經白話解釋

黃智海  著
笛藤出版圖 出版
2019/04/19 出版

&●隨身攜帶、大字清晰,方便隨時閱讀背誦。 ●佛經逐字逐句白話解釋,淺顯易懂。 ●對初入門者開啟一道「方便」之門,解除對佛理的疑惑。 在眾多佛教入門的佛經釋注、解釋的書中,黃智海居士的著作的確給初入門的人開了一道「方便」之門,將經文做逐字逐句的解釋,不僅詳盡,且又淺顯易懂。 因為時代的變遷、進步,原書老式的排版,對現在讀者的閱讀習慣較吃力困難,因此,本社重新編成「新版」,使大家可以輕鬆地看佛書、學習佛法,另外在尺寸上此次也特別改成較容易攜帶的大小,方便讀者隨身攜帶閱讀背誦。在字體上亦力求大字、清晰,閱讀不吃力、印象更深刻。 觀無量壽佛經白話解釋一書,淺顯明白,每段先解釋單字和名詞,其次詳細解釋義理。初學的人,也可以無師自通。 淨土法門的修持,就是持名念佛與觀想念佛。本經以觀想為主,俗稱十六觀經。佛因韋提希遭惡子之難,愁憂憔悴,至心懇禱釋迦牟尼佛,學習觀想清淨業處,立即生到西方極樂國土。又說十六妙觀,使觀想有所成就,親自見到極樂世界之莊嚴。又解釋九品往生的原因,使修行者希望修得上品,有所依據,心安理得。依循本經如理作意,假觀想力,即能速得成就淨業。&&& &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就是這樣:《了義大手印祈願文》釋論

修行傳家寶 第三世大寶法王這個祈願文,就是噶舉自宗道次第, 是黃金珠鬘傳承的壓卷之作, 大手印道的見、修、行、果,完整包含其中, 對相信自心本性力量的修行人,這是傳家寶。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 只要「因」上是苦,就不會帶來快樂的「果」,而世間的享樂都是苦因,所以再多的享樂,都無法帶來真正的樂果。我們該追求的樂是善樂,是成就正法的樂,例如修持正法順緣具足,身心狀態良好等等,如是善樂不僅帶來暫時快樂,也能帶來究竟快樂。 心是明,心是空 心在哪裡?其實是找不到的,找不到就是「空」。雖然找不到心,心卻不是黑矇矇什麼都沒有。我們清晰地能夠覺知一切,這就是「明」。我們就安住在自心「明空」的本質中。   為什麼越是修行,妄念越多? 一位行者開始修持之後,生起煩惱、妄念的根本無明得到了對治,力量大大減弱,因此那些本來依止無明為家的各種煩惱、妄念就開始到處亂竄,就像是原本的道路崩壞,車子只好繞道行駛,有的急著迴轉,有的想要馬上繞道而行,結果交通大亂。 如來藏的保鮮期 如來藏永遠不會過期壞掉,世界上再堅硬的事物都有壞滅的時候,因為這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剎那現象,剎那間形成,也剎那間壞滅,只有如來藏、大手印並非因緣和合法,因此沒有變異。如來藏是沒有時間的。時間只存在於錯亂的顯相當中,因此經典在闡述甚深義理時,會說那是「無時之時」。 大手印,是減法而不是加法 修持大手印法門,不是努力外加一些什麼修持,唯一要努力的,只是消除錯亂而已,如果行者懂得如何消除錯亂,就能安住在本然的實相當中。這就是所謂「遠離勤修之勤修」。意思是不是要勤修達成多一些什麼,而是減少、消除錯亂。 本書來自第三世大寶法王最衷心的祈願,由國師嘉察仁波切為它譜寫上深切的跟隨之意,要引領你我,在祈願中走上解脫之路,心無旁騖,不落入歧途的朝向大手印前行。我們不只是為眾生祈求連苦痛之聲也不曾聽聞,更祈願眾生契入大手印,讓無明的源頭枯竭。在祈願中引導你找悲智雙運,與法王一同如理成就。

79 特價2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心觀自在:《心經》發隱記附《妙觀初機》融心解

釋定智  著
白象 出版
2019/04/01 出版

◎法師講經說法雖立足天台宗,但並不拘泥一宗一派,而是站在佛法總體高度上娓娓不倦,令人醍醐灌頂。 ◎上篇從全新角度闡述天台宗「圓融三諦」「一念三千」「一心三觀」「四種教觀」等核心理念,裨益初學佛法者修行。 ◎下篇依天台止觀將靜修法師所著《妙觀初機》消融於自心,簡明扼要地講解禪修的方針和精髓,從調身、調息、調心起,直至智慧圓滿。 & ★樹般若見 行菩薩行 & 中國佛教八宗既屬大乘佛法,無不以般若為眼目,佛說般若諸經凡二十二年,《心經》二百餘字,凝練至極,是整個佛法的精要,字字妙義無窮。 & 天台宗第四十六代法嗣定智法師,明白道出大乘佛法修學綱要,樹立般若正見,令人快得要領,步入佛學正軌。 & ★禪意人生 圓融自在 & 定智法師以天台宗教義詳解千年佛學瑰寶──《心經》,從全新的角度闡述天台宗的核心理念「圓融三諦」「一念三千」「一心三觀」「四種教觀」等,引發《心經》深隱密意於少分,令初學佛法者依聞思慧以助修行,進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 此外,民國靜修法師所著《妙觀初機》是大部《摩訶止觀》的梗概,定智法師依天台止觀將其消融於自心,簡明扼要地講解了禪修的方針和精髓,明示行人依性德三千起修德妙觀,從調身、調息、調心起,直至智慧圓滿。 & ★般若正見 佛學正軌 & 當代佛法絕後再蘇,尚未普行天下,大眾雖渴仰、好樂佛法,然佛法深廣,難得門徑。定智法師將大乘佛法修學綱要明白道出,可令初學者樹立般若正見,步入佛學正軌。 & 本書深入淺出、提綱挈領,不僅是一部佛學專著,也是一本適合普通讀者閱讀的入門指南。書中既有嚴謹的修持指導,也傳達了禪意人生的智慧。 &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7965.pdf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無量壽經 大意(精裝)

慧淨法師  著
淨土宗 出版
2019/04/01 出版

本書《無量壽經大意》,是慧淨法師長年潛心教理,專依宗祖善導大師,嚴守傳承,經多次對眾開講的錄音集結。講說嚴謹,次序井然。先將全經略分十段,使一部概要了然於胸;其次擺落繁重的經文,摘出五段要文,標明眼目,細緻講說,掃除多處疑惑,使本宗一向專稱的簡易行法、齊入報土的絕大利益,以及彌陀本願、諸佛本懷都在解說中表露無遺,能給苦惱眾生徹底安歇。本書特色:本書雖然意在《無量壽經》,但內容真俗圓融,理事互顯,語言樸實,妙喻重重,既為嚴肅性的教理著作,更是通俗性的佛法入門書,讀來輕鬆有趣,饒富法味,能給我們的生命帶來無上滋潤。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像大海一樣的觀想:海印三昧人生練習曲

洪啟嵩  著
全佛 出版
2019/03/29 出版

海印三昧是《華嚴經》的心髓,以大海的森羅萬象作成佛之道的妙喻。由賢首菩薩所宣說〈賢首品〉,顯現出一切華嚴經教的根本及修行的完整次第,因此被喻為「小華嚴經」,體現「華嚴之心、海印之髓」。 本書為洪啟嵩禪師針對〈賢首品〉進行深入的教授,以精闢的現代語言、生動實例,使讀者面對佛法不再仰之彌高、艱深隔閡,而能將《華嚴經》中種種三昧運用於生活之中。當一切妄想滅盡之際,虛妄不生,在究竟心澄中,萬象齊現。如同大海因風起浪,風止息之後,海水澄清,無相不現,圓證海印三昧!

9 特價486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華嚴經梵行品新講《增訂版》

方廣 出版
2019/03/01 出版

《梵行品》是《華嚴經》經文中最簡短的一品。 《梵行品》,專注在「身、身業、語、語業、意、意業、佛、法、僧、戒」的純理辯證上,夢參老和尚特別以平淡的語言,加以分析,並以「直觀心體」為入手處,引導修行人證入華嚴世界。 2004年春天,老和尚在中國五臺山開講《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華嚴)。《梵行品新講》文字內容,經五臺山普壽寺華嚴部整理,方廣編輯部彙編、潤稿。是為本書之緣起。 本書特色 本書增訂1993年在加拿大溫哥華主講的《梵行品講述》。 夢參老和尚個人風格的修行法門與講法境界。 &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圓覺經輕鬆讀:找回人的本來佛性

蕭振士  著
大喜文化 出版
2019/02/27 出版

《圓覺經》主要在闡釋「眾生本來成佛」的道理,因為每個人都與佛一樣,擁有同樣的佛心,只是在被塵垢污染時,看不到本來的面目,而形成眾生心的表象本質還是佛心。這正如禪宗,參透了,就是那父母未生時的本來面目。參不透,猶如銅牆鐵壁,讓人不得解脫!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2/25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