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菩提道次第廣論(體系表)
本論是集中體現宗喀巴大師顯教思想體系方面的論典,是格魯派重要的經典著作,是宗喀巴大師總攝三藏十二部經論的要義。按照龍樹、佛護、月稱、阿底峽的思想主旨,以「出離心、菩提心、清淨見」三種要道為棟梁,以「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的三士道為階梯而組織成的。這些問題概括起來講有兩點:第一,三士道的人格境界論;第二,中觀正見的方法論。本表特別針對上述做重點整理,及配合廣論之體系表,讓您一目了然,一次讀懂廣論概要。本書特色本表將菩提道次第廣論之研習系統,編集為一完整體系表,以圖表方式呈現,配合本論之重點整理,能增加讀者學習及記憶效果,於最短的時間內快速吸收理解本論大要。除此之外,於體系表內之子題放置菩提道次第廣論頁碼,讓讀者快速找到對應的書本內容(請參閱大千出版社出版之《菩提道次第廣論》)。
古梵文佛母大孔雀明王經(附光碟)
本書之經典早已淹沒於戰亂與長久時光中,幸賴 見如法師在民國七十起首倡言修持讀誦孔雀明王經法,經過二十三年來的多次修持法會後,驗證在旱災祈雨雨災止雨,治療身體病痛,修止貪瞋心病等,皆具有極明顯效力,作者接受 見如法師的囑咐,編輯這部悉曇文版的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以教校正統一正確梵語讀音,除了希望獲得更有力的佛菩薩加持力,與天王龍神叉羅剎等護持外,也是表示更尊敬以上神明的虔誠恭敬心。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下)
本書將佛法的修學次第加以條理清楚的組織,周延而巧妙的歸納.能令修學者迅速掌握修行要點與方向,是入門乃至進階修學者的基礎參考書.本書將佛法的修學,依根性之差別歸納整理為三士道.又以<三要道>為骨幹,即:出離心.菩提心.清淨見.三次道次第,如整個房屋的結構,而三種要道,就是房屋的棟樑.
大圓滿心性休息導引(精)
《大圓滿心性休息》(rDzogs pa chen po sems nyid ngal gso)為甯瑪派祖師龍青巴尊者(Klong chen rab 』byams pa (1308-1364/69)所造,內容涵攝小乘教法中「諸法無我」、「諸行無常」、「諸受是苦」的具體修習,大乘顯宗四無量心與願行兩種菩提心的實際觀修,外密事續、行續、瑜伽續的修習綱領,以及內密大瑜伽、無比瑜伽、無上瑜伽中生起次第、圓滿次第與生圓雙運的觀修法門。本譯註另譯出此論的自釋論《三住三善導引菩提妙道》中共一百四十一導引,其中九十二導引配合顯三乘止觀,二十二導引配合密乘四續部生圓次第修習,二十七導引配合大圓滿加行的不共止觀法門。本論分十三品,總述九乘次第的修習綱要,涵括聲聞、緣覺、菩薩三共因乘,事續、行續、瑜伽續外密三乘以及大瑜伽、無比瑜伽、無上瑜伽內密三乘之義理與止觀修習綱領。全論說理明暢,深受歷代學人重視。
100幅藏密唐卡,100篇佛教故事
這是繪畫,也是故事;這是藝術,也是宗教。用故事與圖畫揭示最神秘莫測的藏密宇宙真理。 什麼是唐卡?誰賦予唐卡無窮的魅力? 唐卡上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佛,述說著什麼樣跌宕而又神奇的故事? 有多少善,多少悟,多少人生的輪迴被承載,被遠播? 讓我們親近唐卡,親近佛。 唐卡是松贊干布時期西藏興起的一種繪畫藝術,刺繡或繪畫在絲、綢或紙上的彩色畫軸。既有多姿多態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歷史和民族風情的主題。 唐卡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寶。
2010藏曆鐵虎年 修持用日誌手冊
這是一本給大家方便祈福、開運、禮拜、供養、占卜的西藏曆書,採西曆、農曆、藏曆日期及節氣、大事記對照。修行開運!趨吉避凶不求人!算出自己的吉凶方位,讓生活、事業、財運、健康樣樣都滿意!禮拜祈福!在佛誕日做大禮拜可以累積一億倍的功德利益!在觀音紀念日持誦觀音心咒,行善布施,可以累積千萬倍福份!藏曆是西藏特有的曆算,在西藏原有的文化基礎上,吸收漢族、印度等地區傳入的相關文化,加上西亞、南亞、東南亞各地的相關文化後,逐漸形成完整獨立的藏曆體系。㊣查詢365天宜忌法行日,趨吉避凶,諸事順遂!㊣透過藏曆九星占卜法,推算吉凶方位,掌握最佳行事方向!㊣提供藏傳佛教一整年的禮佛供養資訊,包括諸佛、菩薩、本尊和護法修持日的訊息,方便安排禮佛供養或參加誦經法會!㊣提供藏傳佛教各派祖師和重要上師的紀念日,提醒個人紀念與持誦,累積福份!
達摩祖師論集現代文譯
在本書中,從四種安心的四行觀,到禪宗祖師傳承的血脈論,在進入清境本覺,般若智慧大海的誤性論,最後祖師用當頭棒喝的破相論來串連每一單元的智慧論述,俾能讓真心求道之人開啟心靈智慧的覺性,提昇心靈的力量,末了由五祖弘忍大師精闢的『最上乘論』作為壓軸,將心中心經密的禪理來作最後圓滿的結尾。
成佛之道《殊勝證悟道前行法》
前行的重要 「發願成就自身以便成就他人的誓願,我們稱之為證悟想或菩提心。這意味著,無論哪種單一的行為、言語或想法,即使是最不起眼的細節,也都要為一切眾生的福祉來著想……為了成就他人的福祉,我們必須先經由清淨心念與轉化心念來成就自身。這便是我們稱之為『前行』修持的目標所在,乃為我們修道上的所有進展打下良好基礎。」 「不要以為前行法是某種比較初級、屬於初學者的簡單修持,或不若大手印或大圓滿等法門深奧。事實上,前行修持之所以放在最開頭,就是因為它具有關鍵的重要性,而且它是一切修持的最重要基礎。如果我們直接就去做所謂的『主要修持』,而沒有前行來做為預備,對我們一點幫助也沒有。我們的心尚未準備就緒,仍然難以調伏。這就像在冰凍的湖泊表面建築漂亮的房屋,根本無法長久。」── 頂果.欽哲法王 本書中,頂果.欽哲法王針對蔣揚.欽哲.旺波上師(一八二O ~ 一八九二)所撰的金剛乘前行法之重要修持加以闡述,明示了金剛乘修持的心要:皈依、發心為利眾生而成佛、觀修並持誦金剛薩埵以除去修道障礙、供養曼達以積聚福德智慧,以及對上師生起無誤的信心。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上、下冊不分售)
密勒日巴大師是西藏「實踐佛法」的代表,他現身說法,以自己的生平遭遇為實例,教誨眾生學佛要深信因果,了解宇宙的一切現象和人生的苦樂報應,皆受因果律的支配。他因對因果業報有堅定的信心,決心拋棄世間的一切,終生刻苦修行而得成就。密勒日巴大師的生平像一首動人心弦可歌可泣的史詩,他在修持上的成就可謂獨步古今,而他所說的法是人人能懂,直接了當的。我們生活在此災難和痛苦不斷的紛擾世界裡,閱讀本書使我們有醍醐灌頂的受用。
波卡仁波切談度母
★★波卡仁波切開示「度母續」的完整修持法。★★〈二十一度母禮讚文〉的深入詮釋。★★收集綠度母、白度母、二十一度母與救難八度母法相。度母是藏傳佛教中最廣為人知的女性本尊,祂是智慧佛母(般若波羅密多)的化身,發願要救度一切信眾。藏地的人們,無論是遊牧民還是學者,都十分虔誠地信仰著度母。在本書中,波卡仁波切介紹了度母所化現的各種不同形相以及度母續的來源,並以當代的例子說明度母的佛行事業,同時對〈二十一聖救度母禮讚文〉加以解釋,對於如何精進修持也有指導與開示,最後則是討論在印度與藏傳佛教中的傑出女性成就者。書中並附有精美的「度母法相」——綠度母、白度母和二十一度母——以及相關說明。
無修佛道《現證自性大圓滿本來面目教授》
《現證自性大圓滿本來面目教授‧無修佛道》(Rang bzhin rdzogs pa chen po’i rang zhal mngon du byed pa’i gdams pa ma bsgom snangs rgyas bzhugs so)由大伏藏師摧魔洲尊者(bDud ’jom gling pa, 1835-1904)所發掘,乃大圓滿教授中,最稀有典籍之一。全論乃大圓滿口訣部立斷(且卻khregs chod) 法門之重要指示,分見、修、行、果四門論述修證本來面目的階梯。此論亦簡名《淨治明相》(sNang sbyang),即修治明相令得清淨之意,修證本來面目次第,由有修持而無修持、由有整治而無整治、由有行持而無行持、由有證量而至無所得,次第井然。「大圓滿」道法,以直指本來面目為建立見地的手段,此同於由菩提達摩(Bodhidharma)大師傳入漢土的教法。因此我們可以說,祖師禪與大圓滿實同一旨趣,同一趨歸,唯漢土祖師禪則由最高處入手,不同藏密之由下趨上,若謂宗風不同,即此而已。由是「淨治明相」的法門,便有很重要參考價值。敦珠法王無畏智金剛(’Jigs bral ye shes rdo rje, 1904-1987)乃摧魔洲尊者之轉生,曾為本論造一攝義科判,題為《大圓滿立斷淨治明相攝義科判》(rDzogs chen khregs chod snang sbyang gi bsdus don sa bcad bzhugs);此外,又為本論造一簡明釋義(’chad pa)。本書亦附有此二論之漢譯,並由談錫永上師撰寫導論,讀者由是能得窺甯瑪派所傳之不可思議法門次第止觀教授。
決定寶燈(精)
《決定寶燈》為不敗尊者(Mi pham rgya mtsho, 1846-1912)藉提出七個甚深問難,與當時惡意批評大中觀見地的餘宗學者作見地上的討論,以回護自宗。此七個問難如下:據二遮遣說何見 二乘證否二無我 定中需持境相否 定為修觀抑修止 二諦以何為要義 異受以何為共境 中觀立宗抑不立產生本論的背景,是由於十九世紀時有部分噶丹寺學人不善學祖師的見修,將見地與修持割裂,於是將前輩的論著斷章取義,用以恣意批評藏傳佛教中其他宗派的見修。由是掀起宗派融和運動(ris med),藏密各派融和,對抗當時對各派猛烈評擊的風氣。本論其實亦有這個意趣。而本論主要依甯瑪派“現空雙運”的甚深見地為方便,論說自宗在基、道、果上的觀點。
綠度母寶藏:伏藏大師秋吉.林巴之度母心
★ 蓮師授記的偉大伏藏師秋吉‧林巴於淨見中取出的度母心要,由祖古.烏金仁波切與楚喜.阿帝仁波切指導開示。★ 綠度母心咒:嗡.達磊.嘟達磊.嘟磊.梭哈,能迅速消除一切障礙及恐懼,喚起最慈悲的力量!★ 釋迦牟尼佛在教導度母的經文或續法時提到,度母猶如三世諸佛之母的化身,她進行著所有的佛行事業,包括驅除障礙、消除恐懼、並提供有情眾生的一切所需、所願、所求。★ 這是一本最完整的度母修持,涵蓋度母的外儀軌、驅除種種恐懼的度母二十一尊內儀軌,還有雙運度母的密修持。內容簡介:對許多修行人來說,度母有著啟發人心的樣貌。她總集了女性最受人矚目而重要的特質:曼妙、優雅,以及養育、照顧和保護的能力。除此之外,度母也是一位真正的勇者,能擊敗恐懼和無明。想要以修持度母來利益眾生並證得了悟的修行者,需要存有這種願力並運用它。我們不僅能達到個人的證悟果位,也可幫助生病者,護衛恐懼者,並且平息心的痛苦,而這是一段英勇的旅程。近來關於度母慈悲智慧的珍貴法教,是由三位重要的伏藏師所傳續的法脈。第一位是十九世紀著名的大師蔣揚.欽哲.汪波、第二位是蓮師授記的偉大伏藏師秋吉.林巴、第三位是佛陀所親自授記的大師蔣貢.康楚.羅卓.泰耶。本書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本論:來自秋吉.林巴(Chokgyur Lingpa, 1829-1870,第一世秋林仁波切)的《三勝法的精要口訣》,此精要口訣是取自度母的心意伏藏《度母甚深精要》;除了本論之外,有兩份開示,是由兩位近代的欽哲、康楚、秋林三傳承持有者,一者為偉大的近代大圓滿上師祖古.烏金(Tulku Urgyen, 1920-1996)仁波切對《三勝法的精要口訣》所說的精髓教言(總論),一者為囊謙(Nangchen)的楚喜.阿帝(Trushik Adeu)仁波切所給予的較長而非常實用的指導(釋義)。本論這是秋吉.林巴於淨見(vision)中看到度母之時,心中出現了這個甚深的佛法伏藏《三勝法的精要口訣》。其殊勝之處,在於它涵蓋三個不同的見地:聲聞乘(Theravada,又稱「上座部」)、大乘、金剛乘,而成為一條緊密無縫的單一道路,讓人可以遵循。這篇簡短的伏藏本文,從如何面對個人生命的簡單方式開始說起,一直談到如何在一生之中證得真正而全然的證悟。總論偉大的近代大圓滿上師祖古.烏金(Tulku Urgyen, 1920-1996)仁波切針對《三勝法的精要口訣》逐句作了開示。釋義藏傳佛教竹巴噶舉傳承中非常重要的上師楚喜.阿帝(Trushik Adeu, 1930-2007)仁波切為了讓修行者便於實用,此篇釋義融合了蔣貢.康楚仁波切對本論的釋論,是一整套的度母教法,較長而非常實用的指導,共包括四個章節,分別是:第一章初勝法:聲聞乘、第二章中勝法:大乘、第三章末勝法:金剛乘、第四章無上瑜伽部。從一般的佛法修持主題,到金剛乘最精要的見地和禪修,並引導進入度母修持之外在的、內在的、深密的,以及最有名的四曼達儀軌的修持層次。【本論作者】秋吉.林巴(Chokgyur Lingpa, 1829-1870,第一世秋林仁波切)十九世紀影響西藏佛教歷史最重要的不分教派運動,最重要的三位如日大師:蔣揚.欽哲.汪波、蔣貢.康楚.羅卓.泰耶及秋吉.林巴,其中的秋吉.林巴正是由蓮師授記的偉大伏藏師。秋吉.林巴眾多的伏藏裡最廣為噶舉弟子所熟悉的,即是當他參訪噶瑪寺時在淨觀中所發現蓮師對於二十一位噶瑪巴的伏藏預言。秋吉.林巴大師圓寂後的轉世有兩個傳承,一為涅瓊.秋寧傳承(The Lineage of the Neten Choklings),另一為慈克.秋林傳承(The Lineage of the Tsikey Choklings)。此世第四世涅瓊.秋寧仁波切即是電影「密勒日巴」的導演;而此世第四世慈克.秋林仁波切則為祖古.烏金的二兒子(即詠給.明就仁波切的二哥),同時也是第三世頂果欽哲仁波切的父親。【總論作者】祖古.烏金(Tulku Urgyen, 1920-1996)仁波切祖古.烏金仁波切是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大圓滿瑜伽士。祖母貢秋.巴炯為大伏藏師邱吉.林巴之女,婚配給倉薩家族的烏金.確波(Orgyen Chopel)。許多已經了證的大師都選擇從他那裡領受《新伏藏》灌頂。祖古.烏金仁波切在蓮花生大師時代,是蓮師廿五成就弟子中,以神通著稱的桑給.耶喜(努青巴)。目前的轉世者為涅頓.邱林仁波切(現居印度比爾)之子,名為烏金.吉美.惹瑟(Orgyen Jigme Rabse)。【釋義作者】楚喜.阿帝(Trushik Adeu, 1930-2007)阿帝仁波切是藏傳佛教竹巴噶舉傳承中非常重要的上師,特?是在經歷了文化大革命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許多竹巴傳承上師相續圓寂而教法幾近失傳的今日,阿帝仁波切作為康藏等地竹巴傳承所有灌頂口傳的唯一持有者,尤顯得特別重要。他也曾為諸多教派認證轉世靈童,包括第三世頂果法王和第二世祖古.烏金等,亦是達賴喇嘛等大師的重要上師。【中譯者】楊書婷1989年於台南左鎮噶瑪噶居寺,由總持滇真導師和欽智依喜仁波切指導,開始學習佛法文本筆譯和法會口譯;2007年設立部落格「E. T. 翻譯社」http://tw.myblog.yahoo.com/serenalotus-blog/:在靈感中翻譯佛法,在業力下努力微笑。人生前二十年的信仰為古典音樂,後二十年則進入藏傳佛教,至今仍在菩薩幼幼班旁聽,希望此生的下半輩子能夠有所領悟,奢望來世的整個生命可以承願利眾!
西藏生死導引書(上)揭開生與死的真相
蓮花生大士 原著 南開吉美尊者 取藏 堪布慈囊仁波切 講授 本書藏文書名中譯為《斬斷業及煩惱之流》, 原典是由西藏密教的開宗祖師蓮花生大士所傳授, 在當時,蓮師為了使末法時代的眾生能夠修持此教法, 於是先將此中陰教法伏藏起來,待後世因緣成熟, 再由具緣瑜伽士──取藏師「南開吉美」尊者取出,並加以弘揚。 本書講授者慈囊仁波切為精通顯密教理的大堪布, 特別針對現代實修者所需, 依循此《中陰聞教救度法》的教授,進行詳細而有次第的解說。 希望能夠幫助大眾藉由聽聞、了知、熟悉這個教法, 洞澈生與死的真相, 於生時,即能培養正見而不執著, 在面臨到死亡時刻,能安住於諸佛菩薩的明光之中, 當下得到解脫!
流傳千年的藏傳佛教故事
本書蘊含佛教深奧哲理及神秘而殊勝的意義是東方世界思想文化的精髓能開啟閱讀者智慧與慈悲心本書收錄的故事是口述傳統佛法故事中現存的精華,每個故事都是由博學且有成就的喇嘛所講述,在編選時特別加入了許多相關圖片,使得本書更加完整。想了解藏傳佛教,不能不知道這些精采故事。簡短扼要卻充滿哲理的故事,可以激發、教導和陶冶人們,逐漸灌輸智慧與慈悲心,慢慢開啟生命智慧之門,最終引領人們達到開悟。因為這些故事超越任何特殊文化或宗教的關聯,令所有眾生在大圓滿的光明中覺醒。
飄羚:西藏流亡史詩
一九五九年三月十日,藏人開始書寫一段不凡的歷史……記憶其實都是支離破碎的,追溯愈遠愈是如此。整理記憶,將沉積在腦海中的碎片拼湊出動態的畫卷,就如工程一樣浩繁。本書是藏人流亡近五十年的歷程記錄,其以藏傳佛教四位宗教領袖的故事為經緯,讓整理記憶的偉大工程變得簡潔有力,撼動人心。表面讀來輕鬆、冷靜甚至略帶詼諧的筆觸,與故事本身顛沛流離的背景,所形成的巨大反差,不僅讓人對藏人面對坎坷命運的堅強意志與勇氣,感觸深刻,也會因此不禁遙想故事的背後還有許多故事,使得追索故事的情懷迴盪不已。本書作者在中國大陸完成大學學業,同時接受藏、漢文化薰陶,流亡海外後,並接受印度與台灣的文化洗禮,承受了種種不可思議的生命轉折,也因為如此,作者能以行雲流水的中文縷述人物的情感與曲折的事件,更能以迥異於一般藏人的觀念與審視角度,實際反省西藏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從某種意義看,五十年前藏人的出亡,意味著西藏千年佛教根基與西藏文化的瓦解和崩潰。隨著西藏十萬餘眾難民的湧入印度,佛教在西藏的退萎和潰敗已成為無可阻擋的洪流。但是,佛教從恆河輸出,而今又接納了這浩大的難民陣列,這一吐一納是否潛藏著另一番寓意?從西元十三世紀開始,佛教便逐漸地淡出印度的歷史和生活舞台,像瑪雅文明一樣銷聲匿跡了。而五十年前,達賴喇嘛來到恆河上游,似乎是一種宗教的創療,但又似乎是一種宗教回歸和醞釀。這種機緣,似是冥冥之中作出的安排,表面上這是西藏文化與佛教所承受的悲劇和倒退,但是,十萬餘眾的藏人像種子一樣又播撒到了佛教的故鄉,莫不是一種填補和回報?五十年前流亡的藏人,看來像是飄泊不定、存續未卜的藏羚羊,但到了五十年後的今天,流亡藏人更像應驗了蓮花生大士當初的預言:「當鐵鳥在上空飛翔、鐵馬在草原上馳騁,西藏子民便像螻蟻一樣遍布世界,帶來佛教的傳播。」台灣讀者可以常常在電視上看到海外藏人示威抗議的畫面,卻很少有機會聆聽流亡藏人親自訴說流亡的點滴,本書提供了這個難得的機會,這是關注西藏的台灣讀者認識西藏所不可或缺的窗口,可貴的史鑑。
證悟者的心要寶藏
本書中以特別易懂、易修的方式,陳述了完整的學佛之道:從最基礎的發心開始,臻至超越了心智概念所能及之對究竟真理的直接體悟。因此,完整涵攝了小乘和大乘法教的精要。 在本書中,頂果欽哲法王不僅對十九世紀末最傑出的佛教上師巴楚仁波切所寫的長頌──綜理教法、簡要且易於記誦的八十二偈──做了精采詳細的闡釋,更包括了巴楚仁波切得自其上師,即上溯自吉美林巴、龍欽巴、到蓮花生大士暨無垢友尊者等偉大佛教上師的真實法教。 本書的教法分為三部分,每一部分皆有其特定的主旨:首先,討論末法時期的衰敗和眾生的強烈痛苦;其次,闡明經乘和密乘的見、修、行;最後,是要從日常俗務中解脫出來。
善導大師全集(精裝)
唐朝高僧善導大師(613—681)是淨土法門的集大成者,世稱「彌陀化身」。善導大師之著作,現存的世稱「五部九卷」︰《觀經四帖疏》四卷、《觀念法門》一卷、《法事贊》二卷、《往生禮贊》一卷、《般舟贊》一卷。其中的《觀經四帖疏》古今大德皆尊稱為「楷定疏」或「證定疏」,奉為金科玉律,崇敬如經;印光大師贊言︰「淨業行人之指南針」。善導大師著作所透露對釋尊一代教法的總結論是「雖說定散兩門之益(一代教法);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而其淨宗宗旨及思想,一言蔽之,即是「本願稱名,凡夫入報」八字;亦即︰「善惡凡夫,得生報土,唯依本願,稱名念佛。」可說大師著述之最終目的在于引導一切眾生,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廣度十方眾生。本書由中國「淨土宗善導流」導師慧淨法師和其弟子淨宗法師,依據《大正藏》所收為底本,詳予校定,分段標點;此外亦加「附錄」集為一冊,名為《善導大師全集》,普世流通,以使大師一生行德及法語,永作長夜明燈,引導苦海群萌,共登極樂之彼岸,齊證涅盤之常樂。
月輪觀.阿字觀《密教觀想法的重要基礎》
「月輪觀」與「阿字觀」是密法最重要的根本修法,是證入密教三摩地的關鍵鑰匙。月輪觀」含攝種種的珍寶三摩地,出生一切圓滿的境界,同時諸佛本尊都用月輪作為光背,來顯示自身證得「月輪觀」成就的標幟。密教將「阿」字稱為萬法的本源,將宇宙萬象都歸於「阿」字之中;而且所有密教觀行,廣言之都是「阿字觀」的廣略修法。「月輪觀」與「阿字觀」是極為簡易又最深密的即身成佛法門。 如果沒有「月輪觀」與「阿字觀」,可以說就沒有密教三摩地,這兩種觀法是一切密教三摩地的根本。「月輪觀」即是以月輪為本尊的修法,行者觀想自心如同圓滿清淨的月輪,來證得清淨圓滿體性的觀法。「阿字觀」就是觀想阿字,以證得諸法本不生的道理,開顯自心佛性的菩提心觀。如果能夠純熟修習「月輪觀」與「阿字觀」的法門及其內義,自然能使我們在修習一切密法時,速得成就,而證得即身成佛。
辨法法性論及釋論兩種
《辨法法性論》(Dharmadharmatvibhanga)乃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Yogcra)的根本論典之一。然而,自陳那(Dignga)、護法(Dharmapla)一系的「唯識學派」(Vij?navdanavanavvdda)興起以後,傳統「瑜伽行古學」的教法即成沈寂,甚至一些主弘瑜伽行古學法義的論典,如《辨法法性論》及《寶性論》(Ratnagotravibhga)等,亦曾失傳。玄奘法師當年未曾譯出本論,而漢土所傳的瑜伽行教法亦僅成立唯識﹔但若據藏傳佛教,則本論已超越唯識範圍,其論旨實契合瑜伽行古學的教法精華。今新譯據藏文重翻,為漢土的「瑜伽行派」研究開展新的一頁,不但澄清瑜伽行教法的內容,且著重由實修層次來理解論旨,令本論與佛家觀修配合無間。本書亦有專章對勘《辨法法性論》的漢藏諸譯,並附上印度論師世親菩薩(Vasubanddhu)與藏密甯瑪派近代大學者不敗勝海尊者(Mi pham rgya mtsho)為本論所造釋論的翻譯;復依甯瑪派了義大中觀見地來詮釋本論,詳明悟入法性的次第與現證無分別智的法門、點出修道的機理,甯瑪學人讀來更覺親切。
大藥:戰勝視一切為真的處方
「我將講一點關於如何用菩提心這大藥來摧毀人們對實相的執著。大乘佛教是一切諸佛菩薩行走的道路,而菩提心則是大乘修道的精髓。當你處於極度的困境中,在那執著人生顯象的廣大平原上,你要記住這一點。」這是《大藥:戰勝視一切為真的處方》初始。這是雪謙‧嘉察‧局美‧貝瑪‧南賈以偈頌寫成的動人著作。雪謙‧冉江仁波切對這本著作所作的論釋,探索了菩提心的基礎、慈悲的內在運作方式、空性的見地,以及把這種了解實際應用在修道上的方法。仁波切的開示風格清新直接,運用他個人經驗的範例及其上師、傳承的軼事來說明把佛教教法融入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孔雀明王行法<摧伏毒害煩惱>
據《孔雀明王經》所載,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比丘遭毒蛇所螫,痛苦難當。阿難尊者向釋尊稟告後,釋尊就說出了一種摧伏毒害、鬼魅、惡疾的陀羅尼真言,此即孔雀明王咒。孔雀明王的法門,對於世間的護國、息災、祈雨、除病延命、安產等,極有效驗。明王的究竟密義,應是我們清淨的自性,在其佑護之下,持誦者可迅速獲得家庭、事業等的如意圓滿,成就光明的吉祥勝景。
甯瑪派四部宗義釋
〈甯瑪派四部宗義要略〉摘譯自敦珠法王無畏智金剛尊者之《密咒舊譯教法安立簡論˙顯現善說喜宴》。本書附有蓮花生大士(Padmasambhava)造的《口訣見鬘》(Man ngag lta ba’I phreng ba),抉擇外宗、內宗,於內宗更抉擇九乘,所以是很重要的論典。論中更說明「四種證悟」、與生起、圓滿、大圓滿三部法,要言不煩,即是並非修密的行人,亦宜理解以作參考。更附錄智軍(Ye shes sde)的《見差別》(lTa ba’khyad par)及吉祥積(dPal brtsegs)的《見次第說示》(lTa ba’I rim pa bshad pa bzhugs)。這是佛法傳入西藏初期的兩部宗義書,故亦作為附錄,令學者知於古代如何判別宗義。由於〈甯瑪派四部宗義要略〉中實未說九乘次第,所以亦將談錫永〈九乘次第略說〉一文作為附錄。這雖然是附錄,但這其實是本書重要組成部份。
遇見‧巴楚仁波切
當傲慢、輕蔑的男孩,遇見慈愛、智慧的老人…… 他們的相遇,不只是經驗的傳承,更是累世因緣的結合。老人藉著與男孩的對話,解開了實踐修行與成就世俗的五個不變法則。 男孩的傲慢、輕蔑一如幽暗深谷偶遇的老人卻是智慧如炬看!老人如何在幽谷中舉炬男孩如何在火炬中重生 宗努洛登,天資聰穎,秉性良善,幼年時父母雙亡,沒有人給予他良好的忠告,因而誤入歧途,結交損友。從事偷盜、欺瞞等粗魯行徑。 這一天,宗努洛登走在路上,遇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拄著拐杖,步履蹣跚地行走。 他看著老人,邊笑邊佻侃的說? 老頭,老頭 今晨你來自何處?今晚你要去何處?給我一個明確的回答。 老人瞪大眼睛對著那個男孩說?哈!哈!從你輕蔑、趾高氣昂的樣子來看,你似乎年輕而驕慢。今晨我來自輪迴城。今晚我要前往解脫島。 男孩震驚地心想?「聽他說話的樣子,他似乎是一個博學多聞的老者。」於是請求老者告訴他多一些事情 ...... 老人說:如果你希望居於高位,就要採取較低的位置;如果你希望勝利,你必須接受失敗。 不論你看到什麼,高或低、好或壞,你都不應該過度喜愛高位者,或過度厭惡低位者,因為痛苦與快樂、好與壞都將發生在你身上。高位或低位、快樂或悲傷、富裕或貧困維持一輩子是罕見的。 維持長久的和諧是罕見的;富人終身快樂是罕見的;學者從未犯錯是罕見的。 又說?今天,人們讚揚一個人的時候,可以把那個人捧上天。當人們批評一個人的時候,可以把那個人打入地獄。人們不知道如何行止得宜。這是心胸狹窄的過失。 不要太快讚美一個陌生人;不要太快對朋友表達快樂或不悅。 「即使是優秀的喇嘛和首領也會有一些不善的品質。即使是小偷、乞丐等惡人,也會擁有美好的品質。但是我們必須找出哪些人具有比較多的美好品質,哪些人有比較多不善的品質。」 具有美好品質而沒有粗劣品質的人是稀有的;長得挺直而沒有節瘤的樹木是罕見的;經過鍛鍊的鐵既銳利又柔韌是稀有的。男孩專心聽著老者的教導。結束後,宗努洛登向老人頂禮,此刻他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喜悅、快樂和信任。
大白傘蓋佛母《息災護佑行法》附修持心咒CD
大白傘蓋佛母是由佛陀頂髻光明所化現,為釋迦牟尼佛的化身,佛母如佛頂寶蓋覆於一切眾生,永遠護佑我們直至圓滿成佛。 「大白傘蓋佛母息災護佑行法」是將本無所示的法身之法,能護持一切眾生圓滿成佛的金剛母之妙法明白解說。此法具足廣博無邊的威力,如能一心受持,能息滅地、水、火、風等天災人禍,守護行者遠離煩惱、疾病、障礙,壽命福德增長,無災無障自然成佛。
關於藏傳佛教的100個故事
100個故事,帶您進入藏傳佛教的智慧裡,在大圓滿的光明中覺醒。 以激發、教導、陶冶和娛悅人們,最終引領人們達到開悟。因為本書是最具普遍性的故事,超越任何特殊文化或宗教的關聯。 本集收編的100故事是口述西藏傳統佛法故事中現存的一部份。每個故事都由博學且有成就的喇嘛所講述,或選自著名的史記、傳記等。選編時,在內容及文辭上基本保持了原貌,忠實原義,期望讀者在閱讀時能更貼近藏傳佛教的中心。 藏傳佛教故事給人以特別的感觸和深刻印象: 1.恪守西藏民族的宗教傳統。人們偏向於用一種充滿色彩、華麗、豐富、美麗和抽象經驗的宗教,彌補他們簡樸的日常生活所缺乏的部分,雖然將本土的佛教與從印度等地輸入的佛教合而為一,但始終不渝、全心全意地護持他們自己的傳統。 2.口授傳承和轉世,用世世相承的環鏈來表達佛法的傳續,強烈表達他們追求生命的智慧和永恆。 3.將佛法、經典、神話和真實的佛教人物軼事揉合起來。 4.展現女性在佛教中的特殊作用。 5.推崇深受人們景仰的瘋狂智慧。 6.承續西藏悠久的口述傳統。西藏絕大部分的學習是靠記憶背誦。佛教僧群的每一成員都必須記憶大量的經典和祈禱文。
無處青山不道場:藏漢佛教修行理論概說
在講《佛教理論框架》之前,先和大家談一談如何正確認識佛教的問題。現在是科技發達的時代,到處都在宣揚「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科學成了衡量一切的標準,只要說是「科學」,人們就不懷疑,不反對,不加分辨,這幾乎成了一種習慣。而由於歷史的原因,人們又在自覺或不自覺間把佛教等宗教全部劃入了「迷信”的範疇。好多學佛的人反映,他們學佛時會遭遇到家人的反對。佛教是不是迷信?我們學佛的人自己先要搞清楚。實際上,以科學來衡量一切的標準是錯的。比如說文學、藝術、詩歌的創作,就允許誇張、虛構。李白詩曰,「燕山雪花大如席。」如果用科學的觀點來看,完全是胡說八道,哪有這麼大的雪片呢?舞蹈、音樂等藝術,從來沒有也不能用科學來衡量,根本是兩個不同的體系。文化,是一種適應、一種需要、一種認可,不需要用實驗室來試驗是不是真?是不是假?是不是科學?但是人們卻不自覺地用科學來衡量宗教,這個標準有問題。當然了,這並不是說佛學經不起科學的考驗。我們來細細分辨一下:首先,佛教本身博大精深,有一部分屬於文化、藝術、思想方面的東西,不能用科學來衡量,還有一部分是超世間學問,超出人類五官認識的範圍,也超出現有科學儀器的測量範圍,無法經過實驗室實驗證明。比如心理學,就沒有辦法把研究物件——意識與潛意識放在實驗室的顯微鏡下觀察,現代心理學沒有辦法進展就是這個原因。超世間的很多東西不適於用科學來衡量,那是一種境界,是超越科學的。再說,宗教是在人們的生活當中形成的,不可能一塵不染。佛教在流傳過程中與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相融合,難免染上很多非科學的邪見、錯誤,一些迷信的成分。比如藏傳佛教就吸收了苯教的一些東西,祭鬼神、算卦、占卜等是原來佛教中沒有的。漢地也一樣,民間佛教往往和迷信很難分別。但是,這和佛教的本質沒什麼關係。所以,佛教裏有迷信成分並不奇怪,但佛教不是迷信,我們應該從邏輯上分清楚。什麼叫科學?科學就是符合實際的一種正確認識,佛教叫真理,或者叫做現量。科學研究,是先提出科學假設,然後通過實踐證明,凡符合假定理論的就是科學。佛教不然,它不是一種假設,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佛陀將親自實證的符合實際的現量經驗傳播給別人,別人也來走這條道路,並通過修證獲得相同的證量。所以,宗喀巴大師的《佛理精華緣起理贊》中說:「自見其性宣說其理,故為勝解妙說第一。”現代人都相信科學,那就一起來聽一聽科學家們的看法。
九乘次第論集《佛家各部見修差別》精
甯瑪派以九乘次第說修習,由小乘有部(毘婆沙部)起修,而至甯瑪派的「大圓滿」法門,悉依根器而建立修習。這應是西元八世紀時,由印度傳入西藏的修持系統,而且是屬於「瑜伽行中觀」的系統。這修習系統,如今只有甯瑪派將之保存。這法門殊勝之處,在於不高高立一見地,且依此見地而高高修習。甯瑪派學人即使只修聲聞乘的止觀,上師亦許可,只會提醒其學人於建立「出離心」外尚須建立菩提心,引導其趨向菩薩乘;同樣,對修習菩薩乘(如四無量心、六波羅蜜)的弟子,亦只會提出須修「瑜伽行」然後始能證得清境見,如是即引導其趨向四部瑜伽(密法),期依次第現證究竟實相。
岡波巴大手印《大手印導引顯明本體四瑜伽》
岡波巴大師總持一切教法,尤其在大手印的修證上,有極深刻的體悟。大師以佛陀的心印,導引行者顯出自己明空不二的體性,以跟本體相應的專一、離戲、一味、無修等四種瑜伽,又將四瑜伽分為上中下品共十二階,把修法的悟入方便與檢證的方法,時是大手印教法中最明晰的教授與指示,引領行者現觀體性光明,圓滿成就無上的境界。本書明解岡波巴大手印的教法,直顯四瑜伽十二階的境界,引領讀者直入大手印法身光明境地,是行者必備的大手印修行書。
甘露心華〈道之三主要〉釋義
本書特色 《道之三主要》是一部由至尊宗喀巴祖師親著的菩提道次第論著。全文只有十四偈、五百多字(註:漢譯本為三百九十九字),但卻已統攝了三藏一切佛法義理在內。 《道之三主要》是《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作者依據同論之條理而作的一部極略論著。極適合研學《廣論》的人士加以修學;對未曾研學《廣論》的人來說,本論亦是一本能令瞭解三藏佛法之心髓的寶典。 成佛之法門雖有「八萬四千」之多,但其中最主要的不外乎出離心、菩提心及空性正見,而此三者正是本論所著重開示的重點。編者的話 《道之三主要》是一部由至尊宗喀巴祖師親著的菩提道次第論著,全文只有十四偈、五百多字(註:漢譯本為三百九十九字),但卻已統攝了三藏一切佛法義理在內。 在世紀初,因為法尊法師、太虛大師及能海法師大力推弘的關係,漢地的三寶弟子,對西藏之一代宗師宗喀巴祖師的鉅著《菩提道次第廣論》早已耳聞,近年又因台灣日常法師的廣泛弘傳,有越來越多人開始修習這部大論。 《道之三主要》正是《菩提道次第廣論》的著作者依據同論之條理而作的一部極略論著,極適合研學《廣論》的人士加以修學;對未曾研習《廣論》的人來說,本論亦是一本能使行者瞭解三藏佛法之精髓的寶典。成佛之法門雖然有「八萬四千」之多,但其中的最主要者不外乎出離心、菩提心及空性正見,而此三者正是本論所著重開示的。 《甘露心華》乃依據大藏寺法台祈竹仁寶哲在一九九五年於澳洲藍山,對西方僧尼所作之口述釋義開示譯成。法師開示內容直接依據《道之三主要》作釋義,並輔以歷代諸家大師之觀點,誠為引導行者走完整個成佛之道的最佳指引。 《道之三主要》乃宗喀巴大師為其心子雅弘竹巴所著的,而雅弘竹巴正是祈竹仁寶哲所住持之大藏寺的創建方丈。五百多年來,這座川北名剎由歷代轉世的祈竹大師與湛康大師(同為大藏寺之法台)輪流護持。據說,由宗喀巴大師親書之《道之三主要》原稿,本來存於此寺院中,後來卻在政治變動中湮沒了。此外,祈竹仁寶哲師承知真仁寶哲(註:別譯「赤江仁寶哲」),而知真大師又正是雅弘竹巴祖師之轉世-柏繃喀大師-之親傳心子。 在歷史上,曾為《道之三主要》作釋義開示的大師不勝枚數,被翻譯成漢文的也有幾種版本,但因著上述的殊勝淵源,大藏寺法台祈竹仁寶哲的這本開示,可說是具有特別意義的。
恒河大手印《傾瓶之灌的帝洛巴恒河大手印》
大手印Mahamudra代表著像佛手一樣珍貴的心印,是藏傳密教噶舉派最著名的教法。本書直顯古代無上成就者帝洛巴祖師,在恆河畔親口傳授那諾巴祖師大手印的現場,讓讀者共同不斷地受持大手印的心髓與加持,迅疾安住在大手印的殊勝成就中,圓滿現證大手印。 大手印是藏傳密教噶舉派最著名的教法,大手印以直入法性為修證的核心,與法性完全相融為一,現觀體性光明。 本書直顯古代無上成就者帝洛巴祖師,在恒河畔親口傳授那諾巴祖師,在恒河畔親口傳授那諾巴祖師大手印的現場,讓讀者共同不斷地受持帝洛巴祖師大手印的心髓與加持,在剎那中滅除一切的分別,現前與明體合一,現觀體性光明,安住於實相中,圓滿現證大手印的殊勝成就。
西藏中觀學;入中論的廣大行
本書參考法尊法師的<<入中論善顯密意疏>>漢譯本(1942年初譯),並針對「廣大行」這一主題,配合藏文原文作初步的校定,同時略加說明。前人著述中複雜的科判,在本書中已簡化成扼要的章節,「廣大行」的實踐,依據菩薩道的次第呈現,最適於現代讀者閱讀及掌握論疏要義。 & 此外,書後附錄並述及大乘兩大宗派─唯識和中觀宗的止觀修習異同,於凸顯中觀思想之餘,並明示中觀宗止觀雙運的正確行法。
密宗的源流《密法內在傳承的密意》
密法從原始佛教開始,就在佛教中開展,而在大乘佛法發展到最高峰之後,接續成為佛教的主流,並不斷的發展出高峰。 密法從印度開展而出,在唐朝時經開元三大士傳揚到中國,而開出金胎兩部大法,並東傳至日本而衍生東密及台密。而後期的密法則流傳至西藏,成為當今無上瑜伽密教的主流。 本書內容清楚地說明密法形成的因緣、其發展的情況,以及如何修證密法的體系,並且介紹密教各部派的經續,幫助讀者清晰一覽密法的源流,掌握正確的密法見地,得到完整的密法傳承,最終迅疾圓滿無上佛果。
藏傳佛教象徵符號與器物圖解
本書介紹藏傳佛教裡豐饒、多元的象徵符號與器物圖像,深入探討其源頭、意義與功能,囊括各式吉祥物、動物與神話動物、密宗器具、兵器、神器、植物、供物、手印等,以白描的畫法、簡潔典雅的線條,將西藏藝術文化的縱切面,以多層次的主題展現出來,簡約之中不減繽紛。全書共分十六章、四個附錄、詞彙解釋及兩百餘幅插圖,並由譯者加註千餘條註釋,方便讀者探索這些器物、圖像深邃的宗教內涵之餘,也增添了學術上的價值。不論就宗教與藝術的題材,還是圖像與文字的搭配,本書都稱得上是獨一無二的著作。對藏傳佛教文化、藝術、象徵符號有興趣的讀者,本書絕對值得珍藏;對於一般藝術、文化工作者也有不可磨滅的參考價值。◆八瑞相→寶傘、金魚、寶瓶、妙蓮、右旋白螺、吉祥結、勝利幢、金輪◆八瑞物→寶鏡、黃丹、酸奶、長壽茅草、木瓜、右旋白螺、硃砂、芥子◆轉輪王七政寶→金輪寶、神珠寶、玉女寶、主藏臣寶、白象寶、紺馬寶、將軍寶◆象徵物與供物→三寶、三勝獸、和氣四瑞、六長壽、三大菩薩、七供碗、祥麟法輪◆動物與神話動物→大象、鹿、獅和雪獅、老虎、馬與風馬、四方超自然生靈、龍神、龍眾、金翅鳥、摩羯、饕餮◆星象符號→太陽和月亮、五大元素(地、水、火、風、空)、須彌山、壇城供◆主要禮儀和密宗器具→金剛杵、法鈴、十字金剛杵、卍字符、金剛橛◆吉祥天母的五種神器→疾病種子袋、紅咒語包、黑白骰子、魔線球、拘鬼牌◆手印→施予印、護法印、施依印、觸地印、法輪印、大圓滿手印
無死《超越生與死的無死瑜珈》
本書將密法中修鍊無死瑜伽的方法,以吉祥詩篇與光明語句道出,表達出宇宙中的實相─真實的空性,並加以詳細解說,直接幫助修持者入於現成無死的境界中,證得無修的無死虹身。你是否害怕死亡呢?是不在乎生死?還是無畏死亡?超脫死亡並不困難,只要透過密法中無死瑜伽的修鍊方法,將心意識的幽暗面全部去除,如此不僅可超越死也超越生。作者以金剛道歌的方式來表達心的無死與身的無死,將宇宙中的實相──真實的空性,透過吉祥的詩篇與光明語句一一捻出,如果可以心領神會,剎那間去除心中殘存的幽暗意識、死亡意識、無名意識,進入無死的門徑,超越了生與死,一切現成入於無死的境界。
西藏不分教派運動大師:蔣揚欽哲旺波傳
在西藏佛教的近代史上, 卓越無比的蔣揚欽哲旺波大師 與他最傑出的法友──第一世蔣貢康楚、第一世曲久林巴(秋林), 在共同經過廣泛的世間和出世間知識文化學習後, 於教法實修實證的基礎之上, 掀起了一場為打破宗教籓籬、 平衡派別偏執的「不分教派(利美)運動」改革浪潮。 這本傳記乃是由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所著述, 書中包含介紹了蔣揚欽哲旺波尊者的歷代轉世化現, 和記載其一生弘法利眾的「外傳」; 內在修持不為人知的「內傳」; 凡夫境界無法比擬、不可思議的「密傳」。 蔣揚欽哲旺波將一切世間的知識和顯密經續、新舊密乘, 方便善巧地融會貫通, 創立了能滿足各種根器的所需, 樹立了無有偏私、圓融無礙的道統, 使當代藏傳佛教的教義與修持獲得了極大的復興, 對藏傳佛教的精神文化產生了卓越的貢獻與影響至今。
西藏中觀學;入中論的甚深見
佛說「無我」,「無我」為不共世間的佛法。佛滅二百年後,部派對無我和空的意義,認識分岐。佛滅六百年後,龍樹造<<中論>>,即為釐清<<阿含>>中無我和空的意義,破除部派對無我的紛爭誤解。西元七世紀中,有月稱造<<入中論>>,更進一步發揮無我和空的意義,並以大悲心結合深觀和廣行的道次第,令後期印度佛教思想攀上頂峰。 & 佛法的禪修內容,不外是奢摩他(寂止)和毗婆奢那(內觀)。釐清無我的意義,屬於毗婆奢那的核心項目。為理解「諸法無我」,實有必要藉由<<入中論>>之闡釋,明了無我的要義,而後方能以止觀雙運,體證實際,獲得「涅槃寂靜」。
密宗修行要旨《總攝密法的根本要義》
密法是實踐究竟實相,圓滿無上菩提,讓修行者疾證佛果的法門。 密法從諸佛自心本具的法界體性中流出,出現了莊嚴祕密的本誓妙法,以清淨的現觀,展現出無盡圓妙的法界眾相。 因此,密法的修持是從法界萬象中,體悟其絕對的象徵內義,並從這些外相的表徵、標幟中,現起如同法界實相的現觀。再依據如實的現觀清淨自心,了悟自心即是如來的祕密莊嚴。 從自心清淨莊嚴中,祕密受用諸佛三密加持,如實體悟自身的身、語、意與諸佛不二。依此不二的密意實相,自心圓具法界體性,而疾證佛果,現起諸佛的廣大妙用。 所以,密法是從現觀法界眾相的真實示現,迴證如來的究竟體性,其次第是內外一如的。 了解了密法的現起與修持次第,才能總持密法。當我們觀察到密教繁複的尊像、表徵及儀軌時,也才不易墮入迷惘。畢竟這些不可思議、繁複異常的表徵,其內在根本是統一的。 密法是以絕對象徵的方便,來表達絕對現空的實相。這就像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一樣,用種種不可思議的色彩、形相,來表達現空的自在、無礙與無實。 也像一位高明的魔幻師一般,從無相的世界中,現起一切種相、一切珍寶、一切不可思議的幻影,然後顯出這是絕對的如幻,一切眾相無非是無相的幻影。 美麗的境界、色彩,引人入勝的奇妙幻景,導引我們進入生命的真實內層,也直叩了清淨莊嚴的無相本質。最後豁然間,體悟一切都是現空的,原來都是如同幻術師的高明巧變,因此我們不再有任何的迷惑,同時具足了實相的智慧。 這時我們與諸佛是如一的,諸佛是空,我們也是空,諸佛是法界體性的實相,我們同樣具足法界體性,於是我們與一切諸佛都能同樣成為法界自在的遊戲者,也成為法界中最偉大的藝術家或幻化師。 這時,成就者將繼續以如來的法界體性遊戲,教授給一切的眾生,幫助一切眾生成佛。 其實這就如同《華嚴經》中覺林菩薩所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一般,法界的一切,都由我們心靈的畫師所畫出。而且他還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由此可知心是法界體性的主體,要徹證無上菩提,唯有體悟自心。也因此,《大日經》中說:「祕密主!云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如實了知自心,才能通透一切密法、一切實相,密法的儀軌外相、乃至一切法界的實相,都是自心所示的絕對徵象。
蓮師大圓滿教授講記《藏密寧瑪派最高解脫法
大圓滿是本來清淨,遠離一切染污與清淨,這是密教寧瑪派最高解脫方便、最高修持法.本書是講說蓮花生大師所傳的「蓮師大圓滿教授勾提」.從蓮師心意所流出的大圓滿教法,字字句直顯大圓滿的境界,讀者可在字句中,直接領受大圓滿之心要,進蓮師大圓滿的境界,如果因緣時節合宜,在心中自然顯起大圓滿的境界,成證如同蓮師的境界.
心止師教Part 1〈西藏修行書〉今譯今註
無論是生於大地或是天界,你可曾見過一個不死的眾生?或曾聽聞過此事?或曾懷疑過會發生此事?若有生則必有死。在六道中,沒有人曾見過或聽過有生但沒有死的眾生,就算在天界亦然。其實,我們也從來沒有懷疑過一個人會死或不會死,因為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尤其在劫末(劫末是指生命變得更脆弱的衰落時期),我們生於壽命無常的南瞻部洲之處,很快會死亡,因為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死亡便越來越接近;壽命只有越來越短,不會延長。死魔一直就在我們附近,如夕陽照影,無可改變,不能停息,驀爾來臨。你能肯定自己將於何時何地死亡嗎?是明天?甚或是今晚死去呢?當前呼吸出入之間,亦難定不死。
藏傳秘史之首席金座活佛
冥冥之中,似乎神佛正在指引他一條找尋靈童的路……世上果真有活佛轉世之事嗎?活佛如何轉世?靈童又在何處?如何找尋?是上蒼的意志,還是人為的安排?究竟誰才是下任活佛的真正繼承人?或者,這全是一場高明的騙局?其中,又隱藏了什麼危機與陷阱?
仁波切,我有問題!一本關於「空」的見地
本書是由擁有第十六世大寶法王所授予「堪布」資格,與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所授予「格西」資格的竹清嘉措仁波切,針對現代人所安排的──進入絕對境界與相對境界二種真理的六堂課,當中關於其見地、禪修、與問答的開示總集。
密勒日巴唐卡畫傳9精裝經摺本)
以經摺本裝幀的78幅精緻連環唐卡傳世經典,道盡西藏大成就者的偉大傳奇!全球首見!精繪連環唐卡的密勒日巴大師傳記。 經摺精裝.古典莊嚴.典藏精品。 本書內容包含了78幅精緻的連環唐卡,為您有系統的介紹密勒日巴尊者一生的事蹟,能讓初次接觸密勒日巴傳記的人,在短時間之內了解故事內容,留下深刻印象。而對於已經閱讀過傳記原文的讀者,更能掌握傳記中的精髓寓意,生起更多修行上的體悟。 ◎關於畫傳的主角--誰是密勒日巴大師? 密勒日巴,生於西元十一世紀,是雪域西藏家喻戶曉的的一位傳奇人物,不但有完整的傳記流傳,更有優美的十萬歌集聞名於後世。 尊者他撼動人心、可歌可泣的一生行履—— 自幼年失怙,孤兒寡母備受宗親欺凌的坎坷;年歲稍長聽從母命,學成惡毒闇黑咒術誅殺仇人;乃至歸入佛法,在修行過程中忍盡常人所不能忍的艱苦磨難;到最後得大成就,仍謹守師命一生在山林崖洞,隨緣以優美如詩的金剛道歌法曲,廣度眾生... 點點滴滴不但在雪域廣為流傳,其傳記與歌集更被翻譯成各種語言,感動、啟發了散落於世界各地無數的佛教徒或非佛教徒,當然,他的教法更影響了數百年來無量無數的佛法修行者,是藏傳佛教史上非常重要的上師之一,深深受到各教派的崇信。 ◎關於《密勒日巴唐卡畫傳》 由於密勒日巴大師廣受佛教各宗派之崇仰,加之其傳奇一生,曲折動人,因此尊者的傳記,不論是藏文版、英語版、中文版,甚至是漫畫版,都早有流傳,但是以多幅連環唐卡型式完整呈現全球尚屬首見。 唐卡,乃藏傳佛教非常特殊的宗教繪畫,具有鮮明的民族美學特色、濃郁的宗教文化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不僅有傳法、修法的崇高功能,歷來被西藏人視為珍寶。近年來,隨著西藏神秘風的流行,唐卡更引起世人矚目,走進世界藝術殿堂,被視為獨樹一格的繪畫藝術,受到收藏家的喜愛。 本畫傳以78幅精緻連環唐卡,配上生動文字敘述,風格獨具,甫出版即深受好評,此次改版,特仿故宮傳世之經典,以經摺本裝幀,突顯尊者在藏傳佛教的尊崇地位與唐卡的莊嚴珍貴。 不論請回閱讀、供養,或是珍藏,都令人愛不釋手;尤其經摺方式之連環唐卡,展開即是最佳與小朋友一起閱讀的圖文書,非常適合父母與小孩一起分享尊者偉大堅毅的故事,有助兒童人格教育之啟發與養成。 本書文字敘述方面,乃由密勒日巴大師的弟子為利益後世無量眾生,祈請大師自述生平,再透過一幅一幅生動精緻唐卡鮮活的畫面,讓讀者很容易就進入當時的場景,猶如回到十一世紀的西藏雪域,置身尊者座前,正與尊者所有的具緣弟子,一起參與大成就者的莊嚴盛會,聆聽尊者現前教誨,親身領受到尊者秘密的法益與甚深加持,對佛法修行者當有莫大的利益;而對沒有宗教信仰純粹聽故事者來說,也彷彿穿過秘密的時空之門,在神祕的雪域西藏與傳奇中偉大的主角相會,聽故事的主人翁娓娓道來他一生的驚險曲折,一起分享生命的波瀾壯闊與細密幽微。 總之,本書是一部深者見其深,淺者見其淺,只要開啟本書就能各取所需,獲得生命成就秘密的一部偉大傳記,本社在普及版初版廣受讀者讚嘆後,不惜重資改版,讓十一世紀以來最偉大的成就者之一──密勒日巴尊者的畫傳,以更莊嚴精緻的模樣呈現,一方面滿足想珍藏、供養尊者傳奇動人一生的讀者,一方面讓此首鼓舞人心、讓人對生命的無限可能生起莫大信心與崇仰的生命動人詩歌,能更廣大流行,安慰現今擾動不安的心靈。
如意寶《上師相應法》
本書中所闡述的「上師相應法」,是法教中最基本、最珍貴的修行。「上師相應法」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與上師本性相融」。在這個修行中,我們學習到讓自己的心和上師的覺醒心融合在一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