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師大圓滿教授講記《藏密寧瑪派最高解脫法
大圓滿是本來清淨,遠離一切染污與清淨,這是密教寧瑪派最高解脫方便、最高修持法.本書是講說蓮花生大師所傳的「蓮師大圓滿教授勾提」.從蓮師心意所流出的大圓滿教法,字字句直顯大圓滿的境界,讀者可在字句中,直接領受大圓滿之心要,進蓮師大圓滿的境界,如果因緣時節合宜,在心中自然顯起大圓滿的境界,成證如同蓮師的境界.
心止師教Part 1〈西藏修行書〉今譯今註
無論是生於大地或是天界,你可曾見過一個不死的眾生?或曾聽聞過此事?或曾懷疑過會發生此事?若有生則必有死。在六道中,沒有人曾見過或聽過有生但沒有死的眾生,就算在天界亦然。其實,我們也從來沒有懷疑過一個人會死或不會死,因為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尤其在劫末(劫末是指生命變得更脆弱的衰落時期),我們生於壽命無常的南瞻部洲之處,很快會死亡,因為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死亡便越來越接近;壽命只有越來越短,不會延長。死魔一直就在我們附近,如夕陽照影,無可改變,不能停息,驀爾來臨。你能肯定自己將於何時何地死亡嗎?是明天?甚或是今晚死去呢?當前呼吸出入之間,亦難定不死。
仁波切,我有問題!一本關於「空」的見地
本書是由擁有第十六世大寶法王所授予「堪布」資格,與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所授予「格西」資格的竹清嘉措仁波切,針對現代人所安排的──進入絕對境界與相對境界二種真理的六堂課,當中關於其見地、禪修、與問答的開示總集。
密勒日巴唐卡畫傳9精裝經摺本)
以經摺本裝幀的78幅精緻連環唐卡傳世經典,道盡西藏大成就者的偉大傳奇!全球首見!精繪連環唐卡的密勒日巴大師傳記。 經摺精裝.古典莊嚴.典藏精品。 本書內容包含了78幅精緻的連環唐卡,為您有系統的介紹密勒日巴尊者一生的事蹟,能讓初次接觸密勒日巴傳記的人,在短時間之內了解故事內容,留下深刻印象。而對於已經閱讀過傳記原文的讀者,更能掌握傳記中的精髓寓意,生起更多修行上的體悟。 ◎關於畫傳的主角--誰是密勒日巴大師? 密勒日巴,生於西元十一世紀,是雪域西藏家喻戶曉的的一位傳奇人物,不但有完整的傳記流傳,更有優美的十萬歌集聞名於後世。 尊者他撼動人心、可歌可泣的一生行履—— 自幼年失怙,孤兒寡母備受宗親欺凌的坎坷;年歲稍長聽從母命,學成惡毒闇黑咒術誅殺仇人;乃至歸入佛法,在修行過程中忍盡常人所不能忍的艱苦磨難;到最後得大成就,仍謹守師命一生在山林崖洞,隨緣以優美如詩的金剛道歌法曲,廣度眾生... 點點滴滴不但在雪域廣為流傳,其傳記與歌集更被翻譯成各種語言,感動、啟發了散落於世界各地無數的佛教徒或非佛教徒,當然,他的教法更影響了數百年來無量無數的佛法修行者,是藏傳佛教史上非常重要的上師之一,深深受到各教派的崇信。 ◎關於《密勒日巴唐卡畫傳》 由於密勒日巴大師廣受佛教各宗派之崇仰,加之其傳奇一生,曲折動人,因此尊者的傳記,不論是藏文版、英語版、中文版,甚至是漫畫版,都早有流傳,但是以多幅連環唐卡型式完整呈現全球尚屬首見。 唐卡,乃藏傳佛教非常特殊的宗教繪畫,具有鮮明的民族美學特色、濃郁的宗教文化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不僅有傳法、修法的崇高功能,歷來被西藏人視為珍寶。近年來,隨著西藏神秘風的流行,唐卡更引起世人矚目,走進世界藝術殿堂,被視為獨樹一格的繪畫藝術,受到收藏家的喜愛。 本畫傳以78幅精緻連環唐卡,配上生動文字敘述,風格獨具,甫出版即深受好評,此次改版,特仿故宮傳世之經典,以經摺本裝幀,突顯尊者在藏傳佛教的尊崇地位與唐卡的莊嚴珍貴。 不論請回閱讀、供養,或是珍藏,都令人愛不釋手;尤其經摺方式之連環唐卡,展開即是最佳與小朋友一起閱讀的圖文書,非常適合父母與小孩一起分享尊者偉大堅毅的故事,有助兒童人格教育之啟發與養成。 本書文字敘述方面,乃由密勒日巴大師的弟子為利益後世無量眾生,祈請大師自述生平,再透過一幅一幅生動精緻唐卡鮮活的畫面,讓讀者很容易就進入當時的場景,猶如回到十一世紀的西藏雪域,置身尊者座前,正與尊者所有的具緣弟子,一起參與大成就者的莊嚴盛會,聆聽尊者現前教誨,親身領受到尊者秘密的法益與甚深加持,對佛法修行者當有莫大的利益;而對沒有宗教信仰純粹聽故事者來說,也彷彿穿過秘密的時空之門,在神祕的雪域西藏與傳奇中偉大的主角相會,聽故事的主人翁娓娓道來他一生的驚險曲折,一起分享生命的波瀾壯闊與細密幽微。 總之,本書是一部深者見其深,淺者見其淺,只要開啟本書就能各取所需,獲得生命成就秘密的一部偉大傳記,本社在普及版初版廣受讀者讚嘆後,不惜重資改版,讓十一世紀以來最偉大的成就者之一──密勒日巴尊者的畫傳,以更莊嚴精緻的模樣呈現,一方面滿足想珍藏、供養尊者傳奇動人一生的讀者,一方面讓此首鼓舞人心、讓人對生命的無限可能生起莫大信心與崇仰的生命動人詩歌,能更廣大流行,安慰現今擾動不安的心靈。
如意寶《上師相應法》
本書中所闡述的「上師相應法」,是法教中最基本、最珍貴的修行。「上師相應法」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與上師本性相融」。在這個修行中,我們學習到讓自己的心和上師的覺醒心融合在一起的方法。
藏傳佛教的第一堂課
尊貴的卡魯仁波切被譽為證量等同偉大的瑜珈行者─密勒日巴大師,對佛教世界的影響極為深遠。 這是一本講解完整、清晰的藏傳佛法基礎修習手冊。 本書收錄卡盧仁波切於一九八二年在美國奧瑞岡所傳授的教法。 仁波切的開示條理清晰、架構緊密。他強調精神修持的重要及所能帶來的利益,層次分明地提到大小乘之間的不同、金剛乘的殊勝之處,以及修習金剛乘的基本前行:皈依、禮拜、懺罪、供養曼達、上師瑜珈和師徒間的關係。仁波切還說明了在家修持的戒律、菩薩戒、以及三昧耶戒。 這本書等於提供了一個佛教三乘的鳥瞰面,又不失細節的嚴謹。對於佛法初學者,這是一本值得細讀的入門書,對於佛法有一定認識者,這本書提供了再次溫習、參考和深入研究的機會。
西藏的唐卡
西藏,是一個充滿神祕色彩和奇特氣氛的地方,許多人都很嚮往——轉經筒、唐卡、活佛、喇嘛、加持、灌頂這些總是令人充滿好奇心;西藏的佛教,充滿許多神祕的事物——比如拉薩、步達拉宮、達賴、班禪等,這些總是令人有一股衝勁,想去一探究竟 唐卡(藏文than-ka),是指裝裱成卷軸是的佛畫。也有人譯成“唐卡”,是藏傳佛教特有的修行和學習的工具之一;也是西藏文化特有的美術、藝術之一。唐卡,它的原意(本意)是“捲起來”。相傳是源自印度說書人為了講故事方便所繪的插圖。“卷軸畫”成為“唐卡”,即是在強調向上捲和形式。因唐卡收藏、存放有一定的規矩,須由下向上捲成一束,若方現相反,則被視為不敬,或者褻瀆神明——佛、菩薩護法神等。 本為眾唐卡歷程,探詢神祕的藏傳佛教中智慧的真諦。
西藏傳奇大師《密勒日巴唐卡畫傳》
密勒日巴一生過著苦行僧似的生活,是一位實修主義的提倡者,從不在意世俗的毀譽和外在的供養。 他以金剛道歌法曲傳教,受到各教派的推崇。而他如詩如歌的傳紀,極富故事性與啟發性,帶給了後世藏傳佛教修行者深遠的影響,被藏傳佛教噶舉派奉為最重要的傳承祖師之一。 唐卡,是西藏最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它具有鮮明的民族美學特色、濃郁的宗教文化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被西藏人視為珍寶。 本書內容包含了78幅精緻的連環唐卡,為您有系統的介紹密勒日巴尊者一生的事蹟,能讓初次接觸密勒日巴傳記的人,在短時間之內了解故事內容,留下深刻印象。而對於已經閱讀過傳記原文的讀者,更能掌握傳記中的精髓寓意,生起更多修行上的體悟。
財神小百科:藏傳佛教的財寶本尊
誰是守護國家財富、帶來國泰民安的大財神?誰能幫你廣結善緣,輕鬆擁有財富?誰又能讓你失物復得?誰讓你好運一路往上飆?誰又是最受歡迎的女性財神? 在藏傳佛教世界,諸佛、菩薩每一位本尊都具足無上的智慧與福德,都能滿足每個眾生的出世間與世間的修持需求;但有些本尊在因緣上特別有著福德與財寶的表徵,並具有獨特的修習財富法門,因此被視為財寶本尊(Wealth Deities)。 在藏傳佛教諸多財寶本尊中,受人們喜愛的當屬這幾位:財神護法(財寶天王)、蓮師財神、五姓財神藏巴拉、財源天母、白摩訶迦羅等等。不同財寶本尊有其特殊的屬性,與人們的修持相應,了解本尊屬性才能更契合於自己的修持。 本書分六個大篇,前五篇探討九位大家所熟悉的財寶本尊,從神祇的來源、故事、圖像辨識到唐卡賞析,做深入探討。第六篇則是修持財神法門不可不知的八個觀念,這是藏傳佛教上師對於修持財神法的提醒。 本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收錄並詳細解析國內少見的財神唐卡,在此要特別感謝兩個圖片題供單位:一個是美國紐約的the Himalayan Art Resources,他們長期關注喜馬拉雅地區和西藏地區藝術,並建立豐富的圖像資料庫;另一位是美國藏傳藝術收藏家Mr. Michael McCormick,特別提供難得一見的十五世紀財神護法唐卡,豐富了本書的圖像資料。佛法是教人不起貪念,為何又會有財神法門呢? 佛菩薩度化眾生有許多方便善巧的法門,財神法門是因眾生有很多煩惱,為了滿足、渡化這些眾生的願,或解除眾生的痛苦所說的法門。因此,修持財神法門的最終目的是要人們去除貪念。……在佛法裡,擁有財富的目的是要讓我們懂得布施。佛法並沒有鼓勵你苦行或身無長物,你可以擁有很多錢財及很好的物質條件,重點不在於你視財物如糞土,而在於你可以輕易地割捨……修財神法可以證得佛性嗎? 無論是任何財神法門,都是證得佛性的方便法門,而修持的次第基本上是在修外財、內財及密財。 以修五姓財神黑藏巴拉為例,修持的人通常都是從外財進入,也就是一般人眼睛看得到的世間財富,然後再修內財,也就是修一顆容易滿足的心,當你的心容易滿足時,便不再覺得自己貧窮,最後再修密財,所謂的密財,就是一種佛性的覺醒,覺醒到黑藏巴拉的佛性……
覺悟勇士:香巴拉的智慧傳承
什麼是覺悟勇士?相傳,在西藏有一個名為「香巴拉」的傳奇國度,這是一個和平繁榮,人人為之嚮往的地方。在香巴拉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佛教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據說,在香巴拉的第一位國王達瓦‧桑波(Dawa Sangpo)領受佛陀的教導之後,香巴拉的所有居民開始修持禪定,遵循慈悲、關愛一切有情眾生的佛法道路。因此,不只是國王,包括香巴拉的所有臣民,都成為高度發展的眾生。如果要用一句話來代表香巴拉教法,莫過於「香巴拉勇士」。本書所談論的就是,如何通往香巴拉這傳奇王國的道路,和它內在的象徵意義。邱陽•創巴仁波切一直以來對香巴拉王國具有高度的興趣,在他一九七七年的閉關期間,寫出一系列關於香巴拉的教授,並且要求他的弟子創立一個世間性、開放給大眾的禪修課程,並為這個課程取名為「香巴拉訓練」(Shambhala Training)。本書編輯群在邱陽•創巴仁波切的指導之下,檢閱他所有與香巴拉有關的演說,從中挑選最好、最適當的論述,闡明創巴仁波切對於香巴拉教法的理想與實踐方法。如何成為一名勇士?香巴拉教法奠基在一個前提之上:有一種基本的人類智慧,能夠解決世界的種種難題。這種智慧就是「勇士之道」。「勇士」(warrior)這個字,是取自藏文的「帕渥」(pawo),其字面意義是「勇敢的人」,而勇士之道所代表的是一種人類無畏無懼的精神。勇士之道和香巴拉願景的首要原則,即不畏懼自己的真實面貌。究竟而言,那是勇氣的定義:不畏懼自己。香巴拉願景教導我們,在面對巨大難題的時候,我們既可以表現英勇,也可以表現仁慈。「香巴拉」所代表的是世間覺醒的可能,鼓勵我們可以隨時安住在自信的狀態中,真誠的保有自己原本的面貌,並擁有以慈愛善待他人的勇氣。
菩提道次第略論釋(精裝增訂版)
本書以實修實證的方法說明「菩提道次第」的精華。昂旺朗吉堪布是西藏黃教國師-頗邦喀仁波切、康薩仁波切的弟子,一九三九年抵達中國康定,講授《菩提道次第略論》長達七年之久。本書手稿歷經中國文化大革命,在沉埋半世紀後,經過各界人士辛苦彙集,再次以完整的面貌問世。
如來藏論集
集中第一章,即談上師之新作,依《寶性論》說明如來藏體性、依《入楞伽經》說明如來藏觀修,由是合論此一經一論。邵頌雄的文章,則綜論自支那內學院以至近年土學者對如來藏思想的理解、研究、批判及維護。於附錄部份,亦輯錄了西方及日本學者對《楞伽》與《寶性論》所作學術研究之參考書目。如來藏思想於近年被貶為與梵天思想合流之俗說,或判之為真常思想、或批判其為外道說。影響所及,如來藏之究竟義日晦,依止如來藏為佛家了義教法之諸宗派,以至傳統大乘止觀修習,亦現危機。本論集期望能匡扶此佛家觀修之究竟見,為研究如來藏開一康莊大道,使如來藏系列諸經論,以及文殊師利不二法門系列經典,令此甚深義能免於由臆測與分別所起之種種增損。
聖入無分別總持經對勘及研究
考慮到此經雖然篇幅不長,然意義重大,而對此經之漢、藏繙譯之對勘研究亦具意義,正好是用作嘗試漢藏文佛經對勘的一個典型例子。本書逐持施護譯及另一北京國家圖書館所藏的敦煌本漢譯,與北京版(Peking)、德格版(sDe dge)及朵宮版(Stog Palace)等三種版本的藏譯,以及日本學者松田和信先生發現及整理的梵本,做詳細的對勘研究。沈衛榮及邵頌雄二位復於此對勘的基礎上再對有關此經之歷史、教法背景,以及前人之研究成果做一總結,而談錫永上師則從實修觀點對此經之教法大義詳作疏解,剖析經文結構,且配合瑜珈行古學及西藏佛教甯瑪派的傳規,細說入無分別之理。本書從歷史、語言、教法等不同角度,研究《聖入無分別總持經》的弘播年代、繙譯、以至此經對早期瑜珈行派的影響,由是旁及彌勒古學與唯識今學之異同;更從實修觀點來論說瑜珈行派如何教導入無分別的體性及修證,復依甯瑪派的觀點作引證,以明彌勒瑜珈行與甯瑪派二者之修習理趣。本書亦是我們從事藏、漢佛經對勘這一遠大計畫的嘗試之作,懇請有識之士不吝賜正,進一步堆動漢土的佛學研究,並促進漢、藏文化交流。
圖解西藏生死書
【本書特色】─400幅插畫、圖表,完全圖解生死輪迴的奧祕、即身成佛的關鍵。─距今一千二百年的古老經典,全球印行30餘種版本,暢銷數百萬冊。─現代臨終關懷、生死學研究不可錯過的必讀者目。◎來自古老西藏的死亡旅程指南、臨終指導手冊西藏有一本書專門記載人們死亡的所有歷程,這本書我們通稱為《西藏生死書》,但它更準確的名字是《中陰聞教救度大法》。所謂「中陰」,是古老西藏用來描述死亡歷程的特殊狀態。傳說這部經是八世紀藏傳佛教教主蓮花生大師以特殊的伏藏形式埋藏在隱密處所保存,到了十四世紀,由西藏著名的掘藏師卡馬林巴發現而流傳給世人。◎現代生死學的重要課題此經充滿奧秘,宛如等待解碼的生命密碼。在古代,西藏的喇嘛們都是以口授背誦的方式傳下來,並無文字的記載,直到近幾世紀才被寫成經文,二十世紀初,再由藏文譯成英文流傳到全世界。首部英文譯本”The Tibetan Book of Dead”是出現在1927年。此後陸續有不同版本翻譯與出版,至今流通的版本不下三十種,在在都顯示這部古老經典對現代生死課題的啟發性。這部經指導死亡者如何避開各種死亡境界的險難,提昇未來生命的去向。閱讀本書的意義不在於強調死後世界的種種奇異經歷,而是學習如何與死亡面對面?透過對心性本質、心性智慧的了解,從容面對死亡,找到自己生命的淨土。◎藏傳佛教裡的生命觀藏傳佛教認為生命最高的解脫境界是「即身成佛」,也就是在今生的肉體上可以獲得解脫。當死亡來臨時,就是即身成佛的關鍵時機。古老的《中陰聞教救度大法》透過念誦與聆聽方式,指導臨終者解脫到美好地方。本書精彩剖析整個死亡歷程,並深入探討:● 臨終時如何運用「遷識法」(頗瓦法),將意識遷移到淨土?● 怎樣才不會錯過紅明點本遇的關鍵時刻?● 死亡過程如何真正體驗空性,達到即身成佛?● 如何辨別死亡中陰景象裡的真實與幻相?● 大圓滿與大手印如何幫助亡者獲解脫? ◎第一本以圖解形式剖析神秘死亡歷程的著作 \ 中文世界佛教經典的另類閱讀本書首次以圖解形式呈現《中陰聞教救度大法》的奧秘,將嚴肅的生命課題以豐富插圖和圖表表達,目的在於讓神秘的古老教法能貼近現代人的閱讀。此書亦是開啟中文世界佛教經典的另類閱讀。閱讀本書的意義不在於強調死後世界的種種奇異經歷,而是學習如何與死亡面對面?透過對心性本質、心性智慧的了解,從容面對死亡,找到自己生命的淨土。【趣味問題】你知道死後七七四十九天是怎麼計算的?死亡時為什麼會看見光芒?你知道各種光芒所代表各種路徑嗎?你知道什麼是五大分解?你如何診斷死亡徵候嗎?你知道死後四十九天裡將遇見112位神祇?祂們如何幫助你?面對冥界的審判,有什麼解脫方法?你知道人死後會有超強的神通力,記憶力比生前高九倍,可以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假如你沒來得及解脫到美好淨土,還會再回到這個世界嗎?如何選擇比較好的胎門去投胎?假如你該當下地獄,有什麼法子可以扭轉情勢再回到人間?能化解中陰險境的救命錦囊是什麼?
梵文咒語ABC(1)
本書是美洲世界日報「咒語漫談」專欄內容的結集本。該專欄每週刊登一次,內容除介紹咒語,亦旁及咒語的來源經典、持咒功效等。由於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引導,再加上內容簡潔且大眾化,而受許多讀者的愛戴與熱烈反應,希望能將這些文章集結成書。全書分為兩大單元,第一單元為咒語ABC,收錄12個咒語。第二個單元為咒語Q&A,是針對一般人對咒語的相關疑義提出淺顯的說明,並提供梵文的簡易快速學習方式,強調讀者只要會ㄅㄆㄇ,就會念一切梵文咒語。本書內容為求取簡單易懂、易讀,內有以梵文羅馬轉寫、簡易拼音、簡易漢字音譯、梵文悉曇字體、簡易國語注音等,及有逐字梵文漢譯說明,供初學或想了解咒語的讀者參考,本書全本彩頁並附有諸多精美照片,其中有些是首次公諸於世,希望讀者看了能生歡喜心。本書所謂的「梵文羅馬轉寫」,是指目前世界通用的依USLC(美國國會圖書館)規則,將梵文字型,如天城體、悉曇體、蘭札體、甚至藏文體等,轉寫成羅馬字(或英文字)的情形。至於「簡易拼音法」,是指一般人看到後,大概就可用英文或羅馬拼音的方式念出的音;這也是本書要介紹給一般讀者的一種讀音法,希望藉著這種拼音法,讓讀者能快速掌握到咒語的正確梵文發音。本書初版由於讀者反應熱烈,未幾即告向隅。不少讀者頻頻來電催促,期能再版。由於本社編務繁忙,延宕至今始二刷,對支持本社的讀者,在此深深致上歉意!
覺醒的勇氣《阿底峽之修心七要》
這個修心法教是由印度大師阿底峽尊者傳入西藏,是整個藏傳佛教的核心,也是二千五百年來,所有佛教國家上師的心要。它是所有傳承的入門、捷徑和成果。它是過去上師們的覺受之果,順應時代潮流,可以很容易地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它所帶來的利益,正符合我們最迫切的需求。透過這個修心法教,我們可以培養一顆善良的心、一種慈愛的態度,以及自由。
菩提道次第廣論(新版)
<<廣論>>中就包含了八萬四千法門的精華!我們在學習<<廣論>>時要想<<廣論>>好比科判一樣,假如我們要緣廣的話,它可以緣到任何一個法門。例如,我們要思維空性時,可以用<<廣論>>的內涵去緣空性、緣菩提心,假如要收攝就再回到<<廣論>>的道次第裡面。要這樣去學習。
蒙古佛教史
藏傳佛教在蒙古地區的傳播,從成吉思汗的時期即已經開始,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時期,蒙古的上層已經全面接受藏傳佛教。藏傳佛教的薩迦派和噶舉派在元朝的宮廷受到尊崇,對蒙古族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習俗?生了重大的影響。元朝滅亡後,藏傳佛教在蒙古的傳播曾經中止近200年,到1578年俺達汗與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在青海湖邊會見,藏傳佛教的格魯派以更大的規模傳入蒙古。清代藏傳佛教在蒙古的傳播,使得內外蒙古和漠西蒙古出現了?多的藏傳佛教寺院,藏傳佛教在蒙古社會的影響,幾乎可以與藏族地區相比,以致於清廷將崇信藏傳佛教作?安定和控制蒙古各部的一個重要的因素。現在蒙古學界所依據的蒙古佛教歷史的資料中,由於清代蒙古各部分治,互相來往較少,鮮有學者瞭解藏傳佛教在蒙古各部的歷史,其次蒙古佛教僧侶學者極重藏文,以誦讀經典,而用藏文寫作大部頭的佛教史,困難較多。本書是由蒙古僧人—固始噶居巴.羅桑澤培所著的《蒙古佛教史》是諸書中最有系統和詳盡的一部。它記載了許多蒙藏之間宗教文化相互影響的重要史實,是所有欲了解蒙古佛教歷史,以及其佛教想一窺蒙古佛教原貌,請看本書。
四加行法-觀行述記
若樂合修四儀軌者,凡修前二,則於皈依發心修畢,接修上師瑜珈,略去其皈依發心一段。若更樂簡,則再略去皈依儀中中觀偈後全段。凡修前三,則將三十五佛禮懺文或金剛薩埵懺罪法,加入上師瑜珈法中懺悔支處修之。若四共修,則於皈依發心儀末,或上師瑜珈法中供七支後,加誦大曼陀羅文。四加行法,在密乘中稱為前行共道。顯密二道所共修故。顯密修者前導行故。良以瑜伽行人應先如法懺悔罪障,積集資糧,獲得加持。而後修習本尊大法,始克相應。是故藏中學人無不以此為先習道。甚或終身修持,依此而獲悉地者不一而足。四加行法就藏文而言,其儀軌種類繁多,分修合修亦各有異。因此,安欽上師擇其主要,為佛子傳授,並為略說觀行之法。由於當時無有觀修釋本,上師囑劉彭翌作註釋,以利益同修廣宏法教。
章嘉國師若必多吉傳(上)
本書是敘述清代雍正、乾隆皇帝的大國師-章嘉‧若必多吉其傳奇性的一生,章嘉活佛不僅在佛學方面有深的造詣,並精通漢、蒙、滿、藏等多種語言,且奉皇帝之命,將藏文《甘珠爾》大藏經,譯成滿文,在清朝藏傳佛教中,他是非常重要且傑出的高僧。
章嘉國師若必多吉傳(下)
本書是敘述清代雍正、乾隆皇帝的大國師-章嘉‧若必多吉其傳奇性的一生,章嘉活佛不僅在佛學方面有深的造詣,並精通漢、蒙、滿、藏等多種語言,且奉皇帝之命,將藏文《甘珠爾》大藏經,譯成滿文,在清朝藏傳佛教中,他是非常重要且傑出的高僧。
探索西藏唐卡:護法本尊守護神曼荼羅
作者張宏實是知名的藏傳佛教藝術與唐卡研究專家,針對每一幅唐卡,分析畫中主尊神祇的信仰來源、演變故事以及面容身軀特徵,並告訴您解讀每一張唐卡的奧祕所在。 本書特色 1.本書有2個特色:一是典藏級西藏唐卡藝術專書;二是第一部以"圖像解析"探討藏傳佛教「即身成佛」秘密的中文著作。2.書中介紹的圖像來源皆屬世界頂尖級收藏作品和西藏寺院、泥泊爾等地保存良好的唐卡或壁畫作品,頗具研究與賞析價值。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
本論將佛法的修學次第加以條理清楚的組織,周延而精妙的歸納。能令修學者迅速掌握修行要點與方向,是入門乃至進修階修學者的基礎參考書。本書將佛法的修學,依根性之差別歸納整理為三士道。又以「三要道」為骨幹,即:出離心,菩提心,清淨見。三士道次第,如整個房屋的結構,而三種要道,就是房屋的棟樑。
法尊法師論文集(平)
民國以來,翻譯藏文佛經蔚然成風,其中最有成就者,當為法尊法師,是公認之當代玄奘,法師顯密兼通,幾乎深及佛學各方面。 如戒律,般若,中觀,唯識,因明,歷史,語言,菩提道次第,密宗道次第等,可謂是首位將藏傳佛教的顯密理論,系統性的介紹到漢地,這本法尊法師佛學論文集收輯法師發表於各佛學刊物及其他書籍的小品文,是法師在翻譯功績外,佛學思想的結晶,更是藏漢佛學研究的寶貴財產。
藏傳佛教文化研究:菩提樹下
本書以豐富詳實的漢藏文獻史料為依據,運用西方人類學的傳播學派「文化圈」理論,揭示了藏傳佛教文化的發展歷程及本質特點,建構了以內層,次層,外層三大區域為主的「藏傳佛教文化圈」的框架體系﹔全書以比較文化學的寬闊視野,重點考察藏傳佛教文化的對外輻射及於遇外文化撞擊,融合的全過程,並在對二種文化的對比研究和分析整合中,勾勒出藏傳佛教文化在異域文化中的價值意義和特殊作用。
藏傳文化死亡的藝術:喪葬考察
藏族的喪葬習俗形式非常多樣,有獨具一格。他幾乎有著世界主要喪葬形式,如土葬,火葬,水葬,天葬,塔葬以及涯洞葬,樓葬,二次葬等。本書旨在通過葬族特定空間的歷史與社會的考察,分析和研究,從理論高度和葬族整體文化角度,去審視藏族的一系列行為及其行為的深層概念,包括初死,喪儀,葬儀,葬法,祭祀等各種儀式儀軌,去揭示藏族葬俗的思想,文化和歷史淵源,以及做為喪葬文化深層理論的藏族傳統靈魂觀,生死觀,世界觀和宗教信仰觀念,說明他們在喪葬文化中所反映出來的作用和意義。
真言事典
咒語名著《真言事典》精裝本除了收有常見的二千多個咒語,每咒還附有羅馬轉寫梵文、釋意、出典、相關研究資料及解說。附錄中更附有各種原漢字音譯咒語、各種經軌資料、曼陀羅的構造、及詳盡的索引,可說是歷來第一部最完整的咒語研究著作。因此自出版以來,就一直為各國各界人士所愛用。不過由於原書是以日文書寫,對有些不懂日文的讀者來說,使用起來有些困難。 在編排本書時,我們儘量將漢譯本頁數與原日文本做成一致,因此有些地方加了些譯註,主要資料取自丁福保先生的《佛學辭典》及其他相關資料。為省篇幅,部份譯註就不註明出處。漢譯本在索引方面增加了中文的筆畫及注音符號索引。另外《新編大藏全咒》已由本社出版,該書是歷代收集資料最齊全的咒語集,新編中各咒皆收有梵文羅馬拼音,且能與《大正藏》對照。因此本漢譯本也增加了本書各咒與《新編大藏全咒》的對照表,方便有興趣的讀者比對研究。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
看完此書等於看完三藏十二部經典,看完大藏經融會大小乘顯密十大宗派一切宗旨,是故最了義、最圓滿法門。由於本書所述種種修持法門最為殊勝,是能了脫生死之學佛寶典。
大日如來《密教之主》
大日如來,是密教最根本的本尊,他的智慧光明能遍照一切處,開啟我們本具的佛性、智慧,能護佑我們遠離黑暗的無明煩惱,除去慳貪邪見等,一切障難自然消滅,獲得自在如意、慈悲智慧圓滿。 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大悲地示現種種化身護佑著我們,以如來的智慧光明,照耀遍滿著一切世界,照破眾生無明黑暗的煩惱;並隨著我們根器的不同,善巧地開導教化著我們,加持我們成辦世間、出世間的事業成就,並守護我們一切吉祥如意,直至清淨的菩提大道。 本書的內容圖文並茂,將毗盧遮那佛過去生的故事,以及清淨莊嚴的密教淨土、蓮華藏世界,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 書中並介紹讀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祈請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守護的方法,加持我們如同大日尊一般,具足清淨無礙的身心,遠離一切煩惱與執著,圓滿成就如來的智慧與慈悲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