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法總持《密意成就金法總集》
密法從諸佛自心本具的法界體性中流出,出現了莊嚴秘密的本誓妙法,以清淨的現觀,展現出無盡圓妙法界眾相,是體現究竟實相,圓滿無上菩提,使修行者疾證佛果的法門。本書為筆者依於諸佛本尊的究竟心要,所流出之成就心髓,總攝密法中諸多重要修法,包含了密法中根本的修法、諸尊行法等數十種殊勝修法心要偈頌,幫助學人總持密法心要,證得圓滿悉地成就!
歸鄉路:一世成佛的祕訣
這一世,散落人間的四億佛子與九二原靈,終將結束地球的蒙垢,回歸至無極原鄉。一個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造佛的大宗脈」在台灣誕生,肩負上蒼下化的使命,助人類回歸原靈的故鄉,南無燃燈古佛藉由天音傳真,給予人類修行的訊息,由人類如何來到地球開始,本書詳細敘述人類與宇宙萬靈的進化與演變,說明原鄉的種種美好境界,並分析今日人類淪落之因,各種行為所產生的惡果,以及該如何修行向上提昇,回歸原鄉的方法,更明確的說明造佛大宗脈──真佛心宗──開啟一世成就佛果的因緣,不僅讓渴望回鄉的遊子有明確的歸鄉路徑,更讓佛子與九二原靈們心靈不再無依,地球還有一個與原鄉溝通的聯絡站,圓滿這一世的修行。本書特色◎超越因果的秘訣與竅門,所有的疑惑一次解答。◎當代華人社會民間宗教「五教融合」的再次表現。◎如何脫離三界輪迴?淨化靈性最佳法門,盡在本書中。
樂空不二:溫薩口傳上師瑜伽法之不共導引口傳訣
首次公開口傳上師瑜伽法 之不共導引口傳訣要 拙著將結集之際,弟子詢以何名冠於書首?我思考良久,示以“樂空不二”四字。有疑者謂,訪間“樂空”二字之著作多矣,可否另換書名?衲意則認為無妨,藏文論著中“疊東耶美”(樂空不二)四字俯拾皆是,似已成甘丹法流在描述無上部妙旨時之專有、貼切用持詞,而本論亦為闡述自宗意趣之作,循例用之當極合理。又如寂天菩薩所云“昔未曾說此中無,聲律善巧吾非能。”上師瑜珈法於漢地已得到普遍重視,諸多善識作有注解,我所作者,無非是應請依教而說,並無任何新奇之論點,僅為對近年授課講義所作之小結而已。 然則,“樂空不二”之大意云何?差強以喻引申言之曰:世法之變幻,如海面波濤,洶湧澎湃;真如之法性,如無垠深海,□久澄寂。筆者此刻之思緒,亦如海潮般難以平靜,回首歲月,雖有幸尚能僭稱佛徒,於善法亦稍有覺受,然師佛、眾生之深恩,無刻不思酬報。故雖輾轉各地與四眾結緣,而與承諾之修課,末敢稍輟,伏案譯釋亦末嘗稍歇。數年間不覺已 有可觀,亦不覺兩鬢蒼然矣。 篇中之三種上師瑜珈法,詳、略、側重各有不同,歸類合冊能起互補參照之作用,方便掌握修行扼要。首篇為《上師無上樂空無別供養法導引》,因此儀軌涵蓋之義理極為廣博,幾乎可囊括整部三乘顯密佛法,故者要參照雲增.益希堅參大師之釋論,雲增大師之講解極為透徹,引用之經典頌文很多,藏地傳講此論時,略講亦需二十餘天,詳講則需近二月。考慮漢地弟子實修之需要,為突出重點,故除對其所引經文作了刪節外,尚增補了基礎法相之闡述,並參考數種相關論著、依師授盡力呈現各段觀修之要點,讀者有暇時可參閱彼著。次篇《兜率上師相應法》及末篇《六座上師瑜珈》理論上是《上師無上樂空無別供養法》之中、略修法,然而由色舉派祖師傳出之《兜率上師瑜珈》於資糧田、智慧剎土之觀修法等處均有許多不共殊勝之傳統,尤其對七種教敕智慧及“彌子瑪”之觀修等極秘密之訣竅作有明白開示。 《六座瑜珈》則以極簡明之觀修法令行者能圓滿六座上師誓言,是本宗不可或缺之儀軌,尤其所解釋之各條三昧耶律儀,是所有已得密乘灌頂之行者皆必需了知並恪守之準則,悉依衲之上師益希旺秋仁波切所作講義而作注釋,母續三昧耶按禁制則需口傳,行者應依師口授獲知。 如是,此三篇譯者著主要筆者日常作中文講授時翻查之方便而作,今已供養大眾,功耶?過耶?悉置度外矣。另於先前所作儀軌翻譯時,因需照顧漢地法友之念頌習慣,部分文句隨順既有其他漢譯本,而採取意譯之方式。而於作解釋導引時,藏文偈頌時中往往每一字節均有嚴謹之釋說,故藉此次結集之機緣,一併對少數頌句作了修訂,期能更符合法義,深望大得賢達斧正。 如宗大師臨寂時,拋法帽於嘉措傑而作之教誡:“當盡力修菩提心!”每憶此語,倍覺警醒。生命之短促,能作具義之事本無多少,而若能將之迴向於圓滿菩提,則如點滴之水融入大海,能獲得究竟之歸屬。於此,筆者亦合十啟請,唯願將此譯著功德,迴向大眾,速證菩提!
25℃的天空:行走雲南
旅行,一概由心法去數量的。 如果你懂的幾分人生的難測,那麼你會懂得旅行的不可捉摸、難以擺佈,然後你才能脫胎換骨與旅行磨合,成為一對生死相隨的戀人。 ──滿濟法師 雲南,是許多在自性中闖蕩的冒險者夢中的故鄉,是個經常讓旅行者一旦到達卻就此遺忘旅行動機的目的地。對於旅行,冒險者一定會自問:我們為了什麼決定去旅行?即使我們有心裡準備會巔波辛苦;我們又為了什麼決定去冒險?像個信徒踏上有可能遙遠無止追尋皈依的路;我們又為什麼無法停止對夢中故鄉源源不絕的渴望,卻在找到夢土的那一刻終於明白何處不故鄉?然後,雲淡風輕的軋然一笑取代了目的,成為旅行的最大收穫? 這裡,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雲南將會是你的夢土,但是這裡記錄的將會是一趟讓你惺惺相惜或者相知相惜的旅行。或許你也將會說:我不記得我為了什麼來到這裡,我只知道我為什麼留了下來。 關於旅行,我所知單薄, 但一場旅行,讓我堅信行者的靈魂雖似水柔靜無聲, 但卻強勢有力,足以沖蝕一座城堡。 走出千里之外,您將遇見如萬花筒的自己,在心的世界出生。 ──滿濟法師
我的菩提路(一)
凡夫及二乘聖人不能實証的佛菩提証悟,末法時代的今天仍然有人能得實証,由正覺同修會二十餘位實証如來藏者所寫的見道報告,已為當代學人見証宗門正法之絲縷不絕,証明大乘義學的法脈仍然存在,為末法時代求悟般若之學人照耀出光明的坦途。本書是由二十餘位大乘見道者所繕,敘述各種不同的學法、見道因緣與過程,參禪求悟者必讀。 本書特色 本書是近代大乘佛法見道的實錄,證實大乘佛法的般若證悟,在末法時代仍然可能,證實禪宗的證悟者確實可以發起般若實相智慧而能如實證解甚深般若,證實唯識增上慧學的真見道法門,至今仍然絲縷不絕的繼續流傳中,藉以發起大乘學人的大信心。 &
大圓滿前行及讚誦(精)
《大圓滿廣大心要》(rDzogs pa chen po klong chen snying thig)整個伏藏,由無畏洲尊者(’Jigs med gling pa, 1729-1798)取巖,所有法彙都屬於密意藏 (dgongs gter)。至於《敦珠新伏藏》 (bDud ’joms gter gsar,漢土習慣譯作《敦珠新寶藏》),包含八個教法系統,前四由摧魔洲尊者(即敦珠一世,bDud ’joms rin po che I)取巖,後四則由無畏智金剛尊者(’Jigs ’bral ye shes rdo rje, 1904-1987,即敦珠二世)取巖。 摧魔洲尊者的四個教法系統中,前三屬於密意藏,後一屬於地藏 (sa gter);至於無畏智金剛尊者的四個教法系統,則全屬密意藏。本書主要以《廣大心要》的前行法為例,輔以《敦珠新伏藏》的部分讚頌,以說明甯瑪派前行修習的理趣,以及《廣大心要》前行修習與整個《廣大心要》伏藏法門的關係。 甯瑪派的前行修習,分共與不共兩部分。共前行的觀修,主要為行者建立出離心。其修習固然可以依儀軌念誦,但其精華卻不在於形式上背誦儀軌的頌文,而在於令行者厭離輪迴、歸心於法。不共前行的觀修,主要為行者建立菩提心。皈依的修習,乃生起菩提心的基礎;於生起菩提心後,經過行者深切的懺悔除障、積集兩種資糧、斷除凡庸心對自我的執著,於上師瑜伽的修習中,即能初證智悲雙運的菩提心。 本書中《大圓滿廣大心要前行念誦儀軌.能顯遍智妙道》一篇,乃嚴定法師的譯本。嚴定法師此譯,依根桑澤程上師的傳授而稍作編訂,較原來的儀軌略為精簡。談錫永上師昔年蒙屈文六上師(1883-1972)傳授此修習,其後復得敦珠法王依敏珠林的傳規授以口訣。談上師重行整理嚴定法師的儀軌時,亦把此等口訣有關抉擇的部分寫下,附於儀軌的註文。至於《敦珠新伏藏》的前行儀軌與讚頌,談上師於一九九五年六月,獲法王哲嗣及心子山藩甯波車來信,以敦珠新伏藏持法身分,囑予把《新伏藏》的前行部分譯為漢文。談上師乃命弟子邵頌雄翻譯,並為其講授法義及潤飾文字。邵譯主要依 Yeshe Melong出版的英譯本而翻,今亦附上藏文原文以供比對。
佛門占卜專書(新版)
在佛門三藏十二部的浩瀚廣博的經文法門中,有一部「占察善惡業報經」的木輪相法是佛門中專門教眾生,如何以占察卜卦的方法,來審查自己,指示吉凶的善巧法門,但你想研究木輪相法,就必須先來精讀「占察善惡業報經」.本書由「占察善惡業報經」之讀經心得導引讀者,再比較東西方之「木輪相法」及「易經卜卦」之同異,並教導讀者如何占察「木輪相法」,及批解運用,及一百八十九種輪相的解說及「木輪相法」之進階運用等.
佛教的聖地【印度篇】
本書介紹印度的佛教聖地,主要是關於佛陀的八大聖地即:佛陀的誕生地.佛陀的故鄉.成道的地方.傳法及遊歷的地方.涅槃處,以及其他與佛陀相關的聖地,如經典籍結處等.帶您一覽佛陀一生所經歷的重要地方. 此外,還介紹印度其他著名的佛教聖地,如:印度著名的佛教寺院──那爛陀寺,重要的佛教遺跡──桑崎佛塔.阿旃塔石窟.埃羅拉石窟等.傳說達摩祖師到印度的地方──馬德拉斯.龍樹菩薩在印度說法的地方──龍樹山等,遍訪印度著名的佛教聖地.
神通《佛教神通學大觀》精裝
神通可以了知前世、預知未來,可以超越各種限制,在時空中自在穿梭。什麼是神通?如何獲得神通?神通是不是萬能的?使用神通有什麼禁忌?本書深入佛教不可思議的神通世界,探討各種類型的神通及修學的方法。書中並蒐羅了各類佛教神通檔案,解析其運用原理,可說是最齊備的神通學大典!序第一篇 神通世界的奇幻之旅1進入神通的世界2佛教常見的六種神通第二篇 神通的原理與境界差別1神通形成的原理2 神通境界的差別第三篇 修鍊神通的方法1如何修鍊神通2容易引發神通的禪觀法門3修學最高神通的大乘三昧第四篇 神通的戒律1神通的運用與限制2神通者應遵守的戒律第五篇 佛教神通檔案解秘佛陀悟道的神通1 不可思議的勝妙神通2 六神通的故事3 火三昧與水三昧的神通4 生死自在的神通5 慈心三昧的神通6 大乘經典中的神變境界結語──慈悲智慧的神通生活
古梵文楞嚴咒校註(附CD)
本書採取古梵文、羅馬拼音及漢文對,照有助於讀者能夠迅速了解咒語的原義。咒語原音本是來自印度梵文,由於千年來中國咒語的五不翻原則,造成今日咒語發音的多重版本,雖然虔誠持誦也是一種修持,但如困可以正確的持誦咒語原音,除了能加速持誦之感通,亦可深入了解咒語的原音與原義之關係,對實修的助益更大。書中提供不空法師音譯版楞嚴咒,以便讀者能夠參考對照古梵文楞嚴咒版本。
佛陀是梵!?
從吠陀奧義書到佛陀解開秘藏千古的謎題「佛陀是梵」短短的一句話,囊括了整個印度文化的精華。「梵」(Brahman)這一觀念上承自吠陀詩篇(吠陀經)那究竟之「一」的洞見,至<<奧義書>>時「代」梵儼然成為終極真理的代名詞,和佛教所說的「法」(dharma)幾乎是同義的;至於佛陀(Buddha),自古到今都被視為是究竟實相的證悟者。然而,由於<<吠陀經>>和<<奧義書>>後來成為印度教的聖典,故絕大部分佛弟子皆視之為不折不扣的外道作品,而大迦旃延尊者卻說出「佛陀是梵」此一驚人之語,是不是這位論議第一的佛弟子搞錯了﹖還是這當中另有「隱情」﹖問題的答案含藏在吠陀詩篇
陪伴:佛教諮商理論與技巧
物質文明的發展,誘引眾生妄想馳逐,致使倫理道德敗壞,人際關係裂解:親情盡多疏離,愛情不再堅貞,友情充滿虛假,焦慮、猜忌、矛盾和代溝大行其道。扶傾救苦之方為何,端賴「心理諮商」、「情緒管理」。其實這不是新的學科,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釋尊即以此開導弟子,度化眾生,建構「心理諮商」和「情緒管理」的理論與技巧。
被背叛的佛陀(軟精)
你背叛了佛陀而不自知? 本書開啟了台灣「批判佛教」的潮流,大膽駁斥在台灣的中國大乘佛教的弊病,並回歸釋迦本教,有破有立,對於自身的認識與修證很有幫助,值得所有關心台灣宗教發展,並對佛陀法義有疑惑的佛教徒或非佛教徒參閱,一起來探究台灣的佛教出了什麼問題。
神通的原理與修持
神通超乎常人的奇幻變化,帶給人無限神秘的想像空間。 在本書中例舉各種常見的神通現象,深入剖析神通的原理,並介紹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等各種修持神通的方法,及容易引發神通的禪觀法門,更深入說明神通者應遵守的戒律,是所有想瞭解神通,修學神通者不可不讀的好書。 千變萬化的神通現象, 令人驚異不已, 其中是否有固定的軌則原理可循? 本書從宇宙的真相--地,水,火,風,空,識等宇宙六大元素的排列組合, 及色,受,想,行,識等身心五蘊的變化, 來解開神通的密碼。 其中並搜羅六通,咒術,藥物,隱身等種種常見的神通及實例, 加以解析其運用原理及限制, 及各種神通境界的高低差異。 書中並介紹修持神通的方法, 以及容易引發神通的禪觀法門等, 帶領讀者深入奧秘的神通世界。
簡易學梵字《基礎篇》附梵字發音CD
梵字 梵字是印度古老的文字,具有神祕不可思議的力量,其更為佛教密法所引用,成為表徵諸佛菩薩的甚深境界、心要及廣大威力的種子字與真言咒語,凡有觀想、書寫、念誦者,皆能獲得佛菩薩殊勝的相應與加持,圓滿一切善願。 本書作者以其多年來運用語言與研究經咒的經驗,以簡易淺白的方式,讓你輕鬆學會梵字的書寫方法、拼音方式,迅速掌握學習的要訣。書中並以代表諸尊心髓的種子字、常見真這咒語作為實例,使讀者更易深刻記憶。 作者簡介 林光明 1949年生,台灣台東人,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中國文化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畢。 通多種語文,工作之餘致力於以文獻學的方法,編寫諸語文對照型佛教經咒。 現任漢功企業公司總編輯,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北京大學世界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梵字練習本(書法用)
梵字是印度古老的文字,具有神祕不可思議的力量,更為佛教密法所引用,成為表徵佛菩薩的甚深境界及廣大威力的種子字與真言咒語,凡有觀想、書寫、念誦者,皆能獲得殊勝的加持,圓滿一切善願。作者以簡易淺白的方式,讓你輕鬆學會梵字的書寫方法、拼音方式。書中並代表諸尊心髓的種子字、常見真言咒語作為實例,使讀者更易深刻記憶。隨書附贈超值「梵字CD」,特聘印度學者錄製正確梵文發音,是初學梵文真言者,最佳的入門書。
佛菩薩的圖像解說(一)總論.佛部
佛菩薩的妙德世界 開啟諸佛菩薩的妙德世界,以淺顯的說明及豐富的圖像,正確說明各尊佛菩薩的名號、形像、功德妙用等,是所有佛教徒,及想了解佛菩薩者的必備書。 佛法的名相眾多,而意義又深微奧密。因此,佛法雖然擁有無盡的智慧寶藏,對人生深具啟發與妙用,但許多人往往困於佛教的名相與博大的系統,而難以受用其中的珍寶。 生命是如此珍貴而難得,由於我們的存在,所以能夠具足喜樂、幸福,因自覺解脫而能離苦得樂,更能如同佛陀一般,擁有無上的智慧與慈悲。這種菩提種子的苗芽,是生命走向圓滿的原力,在萬入二十一世紀時,我們必須更加的充實。
地藏菩薩大傳:地獄救度之王
《地藏菩薩大傳》是一部令人動容的的生命史歌,是策勵我們生命精進的人生寶典。《地藏菩薩大傳》精彩地將地藏菩薩累生累世為利益眾生、救度眾生,甚至代一切眾生受苦的可歌可泣的事蹟,以白話小說體的傳記形式,親切地展現地藏菩薩偉大的精神與德行。 書中更完整地呈現修持「地藏法門」的心要,不僅能使我們自身得到離苦得樂、自在解脫的利益,也能使其他眾生獲得無量的安樂。地藏菩薩的偉大悲願與圓滿的行證,是每一位眾生心中最光明的典範。他在一切黑暗世界中,不畏艱難的永恆濟助,是現代人效法的最佳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