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1020_BLACKPINK
2026手帳展

熱賣排行榜

相關主題

金石堂電子書使用超方便

想知道金石堂電子書怎麼用?無論通勤或在家,電腦或手機都能看,輕鬆運用零碎時間,讓閱讀更融入生活。

看更多

買電子書?金石堂最划算

金石堂超殺回饋!無論買紙本書、電子書皆可獲得金幣回饋,現金折抵無上限

看更多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生活萬物調查局 生產的十萬個為什麼

楓書坊文化 出版
2019/08/05 出版

~回答小朋友「為什麼?」、「怎麼做的?」的科學小百科~ 74種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品是用什麼製作,又是如何製造而成呢? 生動插圖×簡單清晰的說明,舉目所及的物品生產方式大揭祕! 鉛筆、橡皮擦、足球……都是小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觸目可及、 使用頻率非常頻繁,幾乎每天都會接觸的各種物品。 然而這些東西是怎麼生產、製造出來,原料又是什麼呢? 本書便以豐富圖文逐步解說,介紹74種日用物品的生產方式。 ★苦苦的【咖啡】跟甜甜的【巧克力】,都是從果莢中取出種子加工製造? ★【書本】從印製到裝訂,頁面排列順序竟然大有奧祕! ★機械中不可或缺的小零件【彈簧】,製造過程是充滿毆打的辛酸血淚史! ★拉麵裡一定會出現的【魚板】原料中,到底都有哪些「魚」呢? 清晰易懂的文字說明,加上手繪插圖分步驟解析物品生產流程, 從原料、生產方式,到製造機械的解剖圖,各方面剖析生產中的小細節。 將琳瑯滿目的生產過程化繁為簡,回答小朋友對物品生產的「十萬個為什麼」。 獻給對科學&生產充滿興趣與求知慾的青少年讀者。 本書特色 ◎清晰易懂的文字逐步解說,引領青少年讀者通往科學世界的重要入口。 ◎生動手繪插圖剖析,加上對話框深入淺出介紹物品原料&製作流程。 ◎將琳瑯滿目的生產過程化繁為簡,回答小朋友對物品生產的「十萬個為什麼」。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打火哥的30堂烈焰求生課:第一線熱血消防員親授關鍵保命絕招,破解火場迷思

蔡宗翰  著
遠流 出版
2019/07/26 出版

家中失火,躲浴室就對了? 樓下失火,往上跑為上策? 遭遇濃煙,溼毛巾摀口鼻準沒錯? & 別讓迷思成為你命運的殺手! & 人人都學過防災觀念,為什麼火災意外仍然層出不窮? &&& 事實上,會造成傷亡的原因只有兩個,一是「太晚發現火災」,一是「初期應變錯誤」,而這兩者都是因為一個個錯誤迷思所造成。例如明明該逃卻跑去先做其他事、明明該躲卻硬要穿過濃煙逃生、明明不該用水滅火卻一盆潑下去……,錯誤的判斷與行為,等於把自己直接推入險境。 & 火場不是只有「逃生」的選項,你還要思考的是「求生」! 2015年,現役消防員、防災宣導教官蔡宗翰第一次站上TEDxTaipei,其演講中揭櫫的火場迷思,引發各級政府、學校乃至民間對於防災避難的熱烈關注,影片點閱率更達近400萬次。數年來,他在火場上深深體悟我們對抗的不只是火災,更可怕的其實是對火災的錯誤觀念。&&&&&&& 火場情境究竟如何判斷?又該如何做決定?本書正是在解決這些問題。透過一件件真實案例,你將跟著一步步深入火場險境,學會: ● 精準擊破30個致命錯誤迷思 煮菜時油鍋起火用水澆?身上著火時請人幫忙踩火?瓦斯外洩時趕緊摀口鼻防中毒?發現火災直接打119就對了?只要發現濃煙,關門就能保命?破解30個致命迷思,讓你轉危機為生機! ● 全民必做超重要5大防災策略 掌握「不會燒」、「燒不大」、「早知道」、「跑得掉」、「救得快」五大策略,居家防災、救災有保障。 ● 快速掌握30個救命懶人包 清楚易懂的圖解,秒懂火場的Do、Don’t和How to do。 & 無論是居家防災、外出應變、課程教學,本書不僅是人手必備的安全寶典,更是你人生中最值得的一筆投資。 & 自序 別讓迷思成為命運的殺手 我想我永遠忘不了二○一五年的那一夜。那天,手機螢幕閃出一則新聞:「一一九消防節的深夜,傳出桃園六名消防人員受困火場……」到了清晨,六位全數殉職。 「六」這個吉利數字出現在死亡數字顯得特別詭異。身為消防人員,實在無法想像一場火如何燒到讓六位弟兄喪生,而真正讓我背脊發寒的是LINE群組瘋傳的一段對話:「他們是被活活燒死!」你能想像是怎樣活活燒死?逃不出去的心情是什麼?會痛到掙扎、奔跑嗎?會發瘋似地拍打臉部大叫嗎?他們都是眼睜睜看著對方被火燒死嗎?心死絕望的那一刻可曾想起家人?失去意識的瞬間感到疼痛嗎? 我一整天如行屍走肉。晚上回家開門就聽到新聞的聲音,太太靜靜坐在沙發上,望著電視螢幕。我轉身關門,卻呆立門口。太太眼眶泛紅,聲音顫抖地說:「你如果派去外勤能不進火場嗎?」 「消防人員……可以不進火場嗎?」好不容易想擠出的話如鯁在喉。那一夜,她沒再說過一句話。睡前我陪一歲半的兒子唸故事書,腦中浮現的是昨夜一位殉職同仁與兒子的合照,而這位與我兒子同齡的孩子,已經永遠失去父親。 那年,我對消防工作的意義有了很大反思,思忖著自己能多做什麼。我體悟到我們對抗的不只是火災,還有民眾的錯誤觀念。在這個資訊混亂、爆炸的時代,我們必須用更有效的方式,把正確觀念傳達給每一位民眾。於是我開始到外勤分隊,教第一線消防弟兄宣導溝通的簡報技巧,也與偏鄉學校的校長、老師及同學們分享,請他們把觀念帶回家庭。但這還不夠,我開始寫部落格與專欄文章,除了宣導防災知識,也呼籲勿濫用救護車及重視救災人員執勤的權益。同時告訴民眾,面對災害別只會說「天佑台灣」,而是災害前到底做了多少準備。 同年,我開始迷上TED一段段簡潔有力又深刻精彩的分享演講,心想若能藉這個平台及網路散播的力量,把防災知識傳播給幾百萬人,那會多麼令人振奮!於是,我報名參加TEDxTaipeiopenmic甄選。經歷網路海選到總決選,終於在二○一五年十月站上年會舞台,在十八分鐘的演講中逐一破解常見的三個火場求生迷思,也分享了消防人員家屬背後的擔心與糾結。影片甫上線,便以每日數萬的瀏覽速度迅速累積,直到我在寫這篇序的當下,已經近四百萬人次。 後來遠流出版公司力邀,打動了我寫這本書的念頭。為了讓內容好讀、有趣、可用,每篇文章只傳達一個火災觀念,搭配實際的重大火災案例,以清楚易懂的方式破解錯誤觀念、解說正確做法。若要用一句話描述本書的靈魂,那會是「別讓迷思成為你命運的殺手」!知識就是力量,期望每個人都能因此擁有捍衛生命安全的力量,而正確的火場求生避難觀念除了能救命,還能降低消防人員為了搶救民眾而深入火場甚至犧牲的風險;每個衝進火場的消防弟兄背後也是一個家庭,他們可能上一秒正在救人,下一秒卻連與家人道別的機會都沒有。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 生命如此珍貴又如此脆弱,連盡全力都不一定能保全,我們又怎能放任迷思來宰割自己的美好人生?我要再次強調,我們對抗的不只是火災,更是對火災的錯誤觀念。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顆屁的科學

時報文化 出版
2019/07/02 出版

一本不同凡響的放屁研究報告書! 屁是什麼東西? 屁為什麼難聞? 所有生物都會放屁嗎? 針對人體驚奇的甲烷製造能力,這是史上第一本進行全面科學觀察的著作。從食物變成屁氣的過程、腸氣背後的奇異原理,屁音、屁味、文學中的屁,還有歷史上最厲害的放屁人,內容保證帶來闔家歡樂,讓人腦洞大開,爆笑到掉褲頭! 特別收錄 ▲獨門造屁配方(竟然有這種東西!) ▲40種屁的委婉講法(這得學起來……) 得獎紀錄 ★英國亞馬遜(Amazon.co.uk)非文學暢銷書 名人推薦 ~爆笑推薦~ 怪奇事物所所長 青蛙巫婆張東君 好評推薦 ~Amazon.com.uk五星好評~ ★★★★★ by Family Shopper 既滑稽又充滿知識!我愛死了這本小書!特別適合送給對人體運作有興趣的人。 ★★★★★ by MR M A RANDLE 超級完美的廁所讀物:) 一本奇妙的書!我送了這本書給我老爸當聖誕節禮物,他整整一個月的話題都離不開它。所有會放屁的人都該讀讀!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比教科書有趣的14個科學實驗I:滿足好奇心!開拓新視界!

台灣東販 出版
2019/06/26 出版

高中理科老師必讀! 讓學生驚呼的有趣科學實驗! 比起課本上的死板知識,「這才是真正的科學!」 由曾在許多科學競賽獲獎的理學院老師們撰寫, 用身邊隨手可得的材料,重現「實驗室等級」的實驗。 藉由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綜合性理解、思考的能力, 超精彩的實驗內容,絕對會讓學生們瞬間愛上科學的世界! 本書的作者群為早稻田大學本庄高等學院的實驗開發班,曾獲獎無數,包括「JSEC(高中生科學技術挑戰)」、「PEC青少年科學節 金獎」等。 作者代表影森徹先生於早稻田大學本庄高等學院教授物理,並以「實驗」為基礎進行授課,這種獨特的教育方式深受學生好評。除了指導中小學生教師的實驗以外,亦擔任理科部的顧問,教出許多科學競賽的獲獎者。 科學不該只是死背課本上的知識與公式,讓學生親眼看到、親自動手實驗,才能體會科學的奧妙與有趣之處! 師生一起做做看! ◆用微波爐可以製作出寶石!? ◆讓人驚豔的透明骨骼標本 ◆從廢棄家電中居然可以提取出黃金!? ◆親手DIY真正的氮氣雷射 ◆五顏六色!讓學生眼睛閃閃發亮的焰色反應表演 ※注意:本書中的部分實驗較具危險性,進行實驗時請務必有老師陪同。 本書特色 ★14個吸引孩子目光、獨一無二的實驗 ★由理學院老師撰寫!最適合與學生一同實作 ★打破生物、化學、物理等科目的藩籬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人機時代的因應對策:比維他命C還重要的LIFE-C

李啟龍  著
聚光文創 出版
2019/06/25 出版

大人機是三大關鍵資訊科技技術的縮寫,包括:「大」數據(Big Data)、「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與「機」器人(Robot),這三個重要的資訊科技技術,正以快速且全面的發展,以軟硬體整合的方式,影響人類的未來。大數據,基於事實的精準判斷大數據一詞最早見於西元2008年9月的Nature雜誌封面。大數據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資料科學家可以從大量、多元且快速變動的資料中,找出基於事實的有價值應用,解決人類或是企業的問題,例如:美國洛杉磯警方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合作,分析了上千萬起犯罪案件,找出犯罪熱點區塊,並預測可能發生犯罪行為的時間與地點,隨後警方加強熱點區塊的巡邏,成功讓犯罪率下降36個百分點。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的大幅進展西元2017年,Google DeepMind推出的AlphaGo圍棋,徹底打敗了世界各國的圍棋棋王,正式宣告人工智慧的下棋能力,完全打敗人類。近年來,人工智慧的發展之所以進行得如此快速,主要是因為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與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技術,機器學習希望讓電腦像人類一樣具有學習的能力;而深度學習是指電腦運用人工神經網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讓電腦模仿生物神經網絡的結構,產生數學模型來進行多層深度的學習,找出要分析對象的特徵值。由於電腦硬體結構設計的進步,讓電腦執行AI計算的能力提升,人工智慧已應用於許多領域如:醫療、金融理財、影像辨識…等。機器人,生產自動化與智慧化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應用多以軟體程式為主,機器人則是指硬體方面的設計。機器人的類型非常多,例如:工業製造機器人、軍事戰鬥機器人、金融服務機器人、救難機器人、家用機器人…等,甚至還有寵物機器人。杜拜政府更運用機器人警察,部署在遊客聚集的景點與購物中心,以維護當地治安。由於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機器裝置進行生產的自動化與智慧化,所以德國在西元2011年的漢諾瓦工業博覽會提出工業4.0(Industry 4.0)一詞,就是指人類將會大量運用機器人自動化、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大數據與供應鏈分析,以有效提升工業製造之生產力與品質。馬克吐溫說:「勇氣來自於抵抗恐懼並戰勝它,而不是來自於沒有恐懼。」電腦強大的數據運算、持續性、穩定性與精準的機器人動作能力,在封閉領域都大大超越人類。近期,全球教育界所關心的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議題,就是為了面對大人機時代的挑戰,讓未來世代皆能具備運算思維能力。我們應積極面對挑戰,從中找到大人機能爲人類創造價值的可能性,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大人機時代吧!學習力(Learning ability)、創新力(Innovative ability)、耐挫力(Frustration tolerance)、執行力(Executive ability)、合作力(Cooperative ability)合稱LIFE-C!正是五種迎戰未來的關鍵能力!本書特色●連續7年榮獲微軟MVP榮銜、教學經驗豐富的李啟龍博士,以最即時、最精彩的各國範例與全彩圖片帶領讀者進入大人機的尖端科技世界!●以全球名人為例具體分析多元智能理論,幫助讀者找到自己最擅長的天賦智能,高效學習事半功倍!●本書不僅談學習認知與相關心理學,更提供具體的LIFE-C能力培育法則!有心法有招式,穩紮穩打迎戰瞬息萬變的未來!●明星高中、一流學府、知名企業領袖聯名推薦,最適合台灣父母與孩子閱讀討論的生涯規劃書籍。●前紐約自然史博物館美術編輯執掌版面配置與設計,視覺邏輯清晰明朗。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自然老師沒教的事3:河口野學堂(2019新版)

楊維晟  著
天下文化 出版
2019/05/28 出版

台灣第一本介紹島內各河口生態的自然書台灣四周環海,島內更是高山林立,五大山脈如同屋脊般聳立,高山造就了台灣島嶼的高度,河流則創造出島嶼的「寬度」,尤其在河流入海處的半淡半鹹環境,更是孕育魚苗、繁榮漁業、棲息候鳥的迷人之處。作者將視野從昆蟲的微觀世界擴展至寬廣的河海交匯處,以其長期觀察自然生態的經驗,實地走訪全台各處大小河口,引領讀者認識這個半淡半鹹的特殊地帶。本書涵蓋範圍極廣,內容採用綜合性方式呈現,以豐、形、生、漁、命、名、親等七大河口野學堂的方式來介紹河口動物(鳥類、螃蟹、昆蟲)、漁業(捕鰻苗、養蚵、阿美族捕魚)、地質(沒口溪、沖積扇、潮曲流)、植物(海漂植物、紅樹林)等主題,輔以精美攝影與輕鬆幽默的文字,讓台灣第一本介紹島內各河口生態的自然科普書,為台灣的自然教育增添新的一頁。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自然老師沒教的事1:100堂都會自然課(2019新版)

天下文化 出版
2019/05/28 出版

以台灣都會100堂自然課為編輯主軸按月份精選出100個主題讓生活在台灣的人再一次認識這塊土地的生物穿插精彩的攝影和插畫,讓自然課既生活化又有趣

9 特價54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科幻小說不是亂掰的: 白日夢世界中的真實科學

時報文化 出版
2019/03/26 出版

本書獻給每個人身體裡都有的一種科學怪咖特質。 每個事物的起點是某人的白日夢。 幻想非常重要,但科幻小說合理性息息相關。 科幻小說中的科學不需要可信度,但是它需要是可以探索主題的工具。 大衛.西格.伯恩斯坦(David Siegel Bernstein)在《科幻小說不是亂掰的: 白日夢世界中的真實科學》(Blockbuster science: the real science in science fiction)這本書中探討運用科學可以證明什麼以及如何在小說裡做出推斷,幫助我們理解科學領域裡一些較受歡迎的話題與它如何被應用或是誤用。不只面向想要知道更多運用科學的科幻小說書迷,這本書也是寫給所有基於好奇想要了解自己所處的自然世界及宇宙的任何人。 *本書重點解密: Q:你夢想過在一艘有著完整配備,在比光速還快的彎曲傳動太空船裡,漫遊於不同的世界嗎?你幻想過與外星人對戰,在平行宇宙擊敗你的邪惡雙胞胎,並救出公主或王子嗎? A:這本書告訴你一個好消息:雖然有些夢想是不可能成真,但經由現在的科技來我們推斷,科學上來看都是有可能實現的。 Q:身為一個追求真理的科幻迷,你也想知道為什麼『我』和其他類人的動物一樣喜愛科幻? A:不論是閱讀、書寫或是欣賞科幻電影、小說對你來說都像是一種戀愛關係嗎?你也會想知道會不會這場戀愛跟其他戀愛一樣,有一天,突然轟一聲晴天霹靂見光死嗎?你放心,在這本書裡我們追求真相,雖然不免會爆一點雷,但更多的是透過科學的方法我們分析科幻的所有可能性,然後我們還會發現有更多我們還未探入的神秘領域。 Q:你對時空旅行、量子力學、平行世界、反物質效應、微中子、速子、不可見、全息圖、外星生物、星際通訊、生物工程、環境地球化、全球暖化、宇宙學、進化、生命起源(無論如何是以碳為主的生物)、火箭研究、基因改造、熱力學、時間單向性(arrow of time)、電腦的下一個可能階段(人工智慧)、階級文明有興趣嗎? A:所有主題你都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量身定做的單元。我們將會玩得很開心!至少直到最後一章會涵蓋所有主題並做總結——地球、太陽、宇宙⋯⋯等所有一切。 閱讀這本書要繫上安全帶,準備和作者一起開始探險,而這趟旅行頭手都可以伸出窗外,但有三點需要注意: 1.當一位知名但年長的科學家聲稱某件事情是可能的時候,他幾乎是必然地正確。當他聲明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時候,他很可能是錯的。 2.發現可能的極限的唯一方法是冒險走到一條繞過它們的小路到不可能的地方。 3.任何相當先進的科技是無法和魔術做分辨的。 讓我們永遠懷疑、永遠幻想,一起航向宇宙,直到那深遂未知的終點。 推薦人 怪奇事務所 所長、鄭國威(泛科學創辦人)、難攻博士(【中華科幻學會】會長兼常務監事)

79 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天體運行論(復刻精裝版)

哥白尼  著
大塊 出版
2019/03/11 出版

霍金逝世週年紀念天文學+物理學經典(復刻精裝版)五百年來,中文版第一次出齊霍金 主編、導讀霍金首度將五位科學巨人的經典名作完整收錄在這套《站在巨人肩上》,霍金還為他的前輩逐一精心撰寫了傳記文章,介紹他們的生平與著作,就像牛頓所說的:「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一代傳一代。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 1473-1543),十六世紀的波蘭牧師與數學家,也是眾所週知的近代天文學奠基者。他之所以獲此殊榮,乃因為他是第一個論斷行星與太陽並非繞地球而旋轉的科學家。在哥白尼以前,太陽曾被認為是另一顆行星。把太陽置於行星體系的實際中心是哥白尼革命的開始。衝突點在於當時龐大的教會勢力所認定的宇宙中心其實是地球,而哥白尼的日心理論自然難以見容於當時。為此,《天體運行論》雖於一五三○年完成初稿,卻遲至一五四三年兩眼失明身體癱瘓的哥白尼臨終前夕才得以出版。但哥白尼這撼動人心的理論,終究揭開了下一波科學革命的序幕,奠定十七世紀伽利略、克卜勒及牛頓等後續科學成就的基礎。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站在巨人肩上:物理學與天文學的偉大著作集(復刻精裝版套書)

大塊 出版
2019/03/11 出版

霍金逝世週年紀念 天文學+物理學經典(復刻精裝版) 五百年來,中文版第一次出齊 霍金 主編、導讀 霍金首度將五位科學巨人的經典名作完整收錄在這套《站在巨人肩上》,霍金還為他的前輩逐一精心撰寫了傳記文章,介紹他們的生平與著作,就像牛頓所說的:「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一代傳一代。 《天體運行論》 On the Revolutions of Heavenly Spheres 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 1473-1543)‧著 霍金(Stephen Hawking)‧編/導讀 張卜天‧譯 哥白尼,十六世紀的波蘭牧師與數學家,也是眾所週知的近代天文學奠基者。他之所以獲此殊榮,乃因為他是第一個論斷行星與太陽並非繞地球而旋轉的科學家。在哥白尼以前,太陽曾被認為是另一顆行星。把太陽置於行星體系的實際中心是哥白尼革命的開始。衝突點在於當時龐大的教會勢力所認定的宇宙中心其實是地球,而哥白尼的日心理論自然難以見容於當時。為此,《天體運行論》雖於一五三○年完成初稿,卻遲至一五四三年兩眼失明身體癱瘓的哥白尼臨終前夕才得以出版。但哥白尼這撼動人心的理論,終究揭開了下一波科學革命的序幕,奠定十七世紀伽利略、克卜勒及牛頓等後續科學成就的基礎。 《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 Dialogues Concerning Two New Sciences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著 霍金(Stephen Hawking)‧編/導讀 戈革‧譯 一六三三年,在哥白尼去世九十年之後,義大利天文學家和數學家伽利略來到羅馬宗教法庭接受異端罪的審判。理由是他違反了一六一六年禁止傳播哥白尼學說的教皇詔令,有力證明了日心體系不僅是一個假說而且是真理。他被教廷當局處以終身監禁於家中的判決。一六三八年出版的《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是他的最後一部作品,書中所提到的落體加速度定律,咸被認為是近代物理學的基柱之一。這部著作對物理學的貢獻卓著,並開了牛頓運動定律的先河。愛因斯坦讚譽他為「近代物理學之父──事實上是近代科學之父」。遲至這個世紀,教皇若望保祿二世才將伽利略當年的的異端罪名予以平反。 《世界的和諧》 Harmonies of the World 克卜勒(Johannes Kepler, 1571-1630)‧著 霍金(Stephen Hawking)‧編/導讀 張卜天‧譯 一六一八年,日耳曼天文學家克卜勒完成了他的曠世巨著──《世界的和諧》。有人是這麼形容這部作品:「一幅由科學、詩、哲學、神學與神祕主義編織成的宏偉宇宙景觀。」克卜勒用了五卷的篇幅,將他的和諧理論擴展到音樂、占星術、幾何學及天文學,開創了天文學的新紀元,這其中還包括了你我耳熟能詳的行星運動第三定律。簡言之,克普勒發現了行星如何沿軌道運行,他的行星運動三大定律將太陽系用數學結成一體,更加肯定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性,也為六十年後牛頓的萬有引力學說帶來了攸關重大的啟發。 《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 Principia 牛頓( Isaac Newton,1642-1727)‧著 王克迪‧譯 「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頓的這句話已經成為科學史上最膾炙人口的名言。牛頓對現代科學的貢獻卓著,他是微積分、力學、行星運動,以及光與顏色理論的研究之父,但他的歷史地位還是奠基於將克卜勒的行星運動定律與現實物理世界之間建立起聯繫的萬有引力定律。這種種成就記載於只花了他一年半時間就得以完成的里程碑著作──《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當中,該書不僅融合了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的科學成就,成為有史以來的第一部理論物理學巨著,更被公認為科學史上以及奠定現代科學世界觀基礎的最重要著作。,而他在臨近生命終點,卻是如此謙遜的評價自己:「我只不過像是一個小男孩,偶爾撿拾到一塊比普通更光滑一些的卵石或者更漂亮一些的貝殼而已,而對於真理的汪洋大海,我還一無所知。」 《相對論原理》 Selections from The Principle of Relativity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著 霍金(Stephen Hawking)‧編/導讀 范岱年 許良英‧譯 綜觀科學史,愛因斯坦或許是唯一能與牛頓相提並論的人,但天才並不總是顯而易見的。小學時的校長曾對愛因斯坦的父親這麼說過:「他幹什麼都不會有什麼出息的!」不過愛因斯坦後來還是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就像牛頓對我們理解引力所做出的貢獻一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無疑是探索與理解宇宙漫長歷史中最重要的思想,影響所及,改變了你我對於時空的看法。在他單槍匹馬所創立的廣義相對論中,時空不僅是彎曲的,而且是動力學的,那意味著宇宙本身的形狀與歷史充滿著各種可能。愛因斯坦曾說:「理論的真理在你的心智中,不在你的眼睛裡。」他一生也是這樣致力於用他的思想而不是他的感官來探尋宇宙的奧祕。愛因斯坦不僅使二十世紀的科學思想發生了革命,他本身也超越了二十世紀。

9 特價198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世界的和諧(復刻精裝版)

克卜勒  著
大塊 出版
2019/03/11 出版

霍金逝世週年紀念天文學+物理學經典(復刻精裝版)五百年來,中文版第一次出齊霍金 主編、導讀霍金首度將五位科學巨人的經典名作完整收錄在這套《站在巨人肩上》,霍金還為他的前輩逐一精心撰寫了傳記文章,介紹他們的生平與著作,就像牛頓所說的:「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一代傳一代。一六一八年,日耳曼天文學家克卜勒(Johannes Kepler, 1571-1630)完成了他的曠世巨著──《世界的和諧》。有人是這麼形容這部作品:「一幅由科學、詩、哲學、神學與神祕主義編織成的宏偉宇宙景觀。」克卜勒用了五卷的篇幅,將他的和諧理論擴展到音樂、占星術、幾何學及天文學,開創了天文學的新紀元,這其中還包括了你我耳熟能詳的行星運動第三定律。簡言之,克卜勒發現了行星如何沿軌道運行,他的行星運動三大定律將太陽系用數學結成一體,更加肯定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性,也為六十年後牛頓的萬有引力學說帶來了攸關重大的啟發。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相對論原理(復刻精裝版)

愛因斯坦  著
大塊 出版
2019/03/11 出版

霍金逝世週年紀念天文學+物理學經典(復刻精裝版)五百年來,中文版第一次出齊霍金 主編、導讀霍金首度將五位科學巨人的經典名作完整收錄在這套《站在巨人肩上》,霍金還為他的前輩逐一精心撰寫了傳記文章,介紹他們的生平與著作,就像牛頓所說的:「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一代傳一代。綜觀科學史,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或許是唯一能與牛頓相提並論的人,但天才並不總是顯而易見的。小學時的校長曾對愛因斯坦的父親這麼說過:「他幹什麼都不會有什麼出息的!」不過愛因斯坦後來還是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就像牛頓對我們理解引力所做出的貢獻一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無疑是探索與理解宇宙漫長歷史中最重要的思想,影響所及,改變了你我對於時空的看法。在他單槍匹馬所創立的廣義相對論中,時空不僅是彎曲的,而且是動力學的,那意味著宇宙本身的形狀與歷史充滿著各種可能。愛因斯坦曾說:「理論的真理在你的心智中,不在你的眼睛裡。」他一生也是這樣致力於用他的思想而不是他的感官來探尋宇宙的奧祕。愛因斯坦不僅使二十世紀的科學思想發生了革命,他本身也超越了二十世紀。

79 特價237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站在巨人肩上:物理學與天文學的偉大著作集(復刻彩圖版)

大塊 出版
2019/03/11 出版

霍金逝世週年紀念霍金專文解析+原典精髓摘錄+精美彩圖呈現科學巨人霍金前所未有地將五部科學經典選編在一起,這些巨著使世界科學進程產生革命性變化,全面展示了人類關於宇宙認知的演變歷程。除了原典精髓的摘錄,以及霍金針對每位科學家的專文解析,更搭配大量精美彩圖與註解。可說是《站在巨人肩上》套書的入門試讀本。支配宇宙的自然法則為何?星球如何運轉?又是什麼力量讓它們維持在軌道之上?千古以來的人類嘗試追求這些問題的答案,這也使得那些有過人洞察力的科學家們勇於提出他們的獨特見解。在這本彩圖版的《站在巨人肩上》,我們將與五位高瞻遠矚的科學家相遇,他們分別是: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牛頓,以及愛因斯坦。本書之所以是前所未有的創舉,在於霍金將五部科學經典以選集的形式匯集在一起,這些巨著使世界科學進程產生革命性變化,全面展示了人類關於宇宙認知的演變歷程。這其中包括了: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伽利略的《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克卜勒的《世界的和諧》(第五卷)、牛頓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以及選自論文集《相對性原理》中愛因斯坦的數篇重要論文。本書摘錄了每本巨著最提綱挈領的原典精髓,搭配大量彩圖與註解,讓我們得以一窺大師們的弘思妙想。編者霍金更精心撰寫了傳記文章,介紹科學巨人們的生平與著作,講述他們所面臨的巨大挑戰,以及如何「站在巨人肩上」,建立起自己的科學王國,從而創作出影響巨大的不朽名作,展現其不凡的人生經歷中人性與科學的諸多面向。這種種不僅可以激發我們對他們的敬畏之情,也讓你我對這個宇宙以及人在其中的位置有更深層的認知。

9 特價43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復刻精裝版)

伽利略  著
大塊 出版
2019/03/11 出版

霍金逝世週年紀念天文學+物理學經典(復刻精裝版)五百年來,中文版第一次出齊霍金 主編、導讀霍金首度將五位科學巨人的經典名作完整收錄在這套《站在巨人肩上》,霍金還為他的前輩逐一精心撰寫了傳記文章,介紹他們的生平與著作,就像牛頓所說的:「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一代傳一代。一六三三年,在哥白尼去世九十年之後,義大利天文學家和數學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來到羅馬宗教法庭接受異端罪的審判。理由是他違反了一六一六年禁止傳播哥白尼學說的教皇詔令,有力證明了日心體系不僅是一個假說而且是真理。他被教廷當局處以終身監禁於家中的判決。一六三八年出版的《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是他的最後一部作品,書中所提到的落體加速度定律,咸被認為是近代物理學的基柱之一。這部著作對物理學的貢獻卓著,並開了牛頓運動定律的先河。愛因斯坦讚譽他為「近代物理學之父──事實上是近代科學之父」。遲至這個世紀,教皇若望保祿二世才將伽利略當年的的異端罪名予以平反。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科學通識20講

開學文化 出版
2019/03/08 出版

科學是一門結合理論與實驗的知識,一般給人的印象是艱澀難懂,使得許多人對數理學習不感興趣。通識教育強調為非本科系學生而設計,科學類的課程內容比起專門科學較為淺顯,更容易親近。經營通識教育十多年的「通識在線雜誌社」,為此特別精選二十篇通識科學文章,邀請各領域專家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將科學知識輕鬆融入生活。 本書從科學原理到跨學科的應用,分為「科學原本面面觀」、「探索生命的奧祕」、「生活中到處見科學」、「科學與藝文相交流」四大類,從中探討黑洞的產生、現代物理與哲學、細胞生長與凋亡、奈米粒子對環境的風險、漫畫微積分等議題,提供教師在科學通識教學時的教材選擇,讀者亦可一窺科學奧祕,作為科普入門的絕佳書籍。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聰明大百科 : 生物常識有GO讚!

讀品 出版
2019/03/04 出版

跟著生物學家一起去探祕!從有趣的故事中認識生物知識,在簡單實驗中,體驗自己揭開謎題的樂趣!把種子放到醋中,它還會生根發芽嗎?你知道哪些物質能夠抑制細菌的繁殖?胃怎麼不會消化自己?你會用骨頭製作蝴蝶結嗎?打開這本書,能發現生物背後的有趣祕密,解答許多存留在你心中問題的謎底!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金曜日:自然科學常識知多少!

培育文化 出版
2019/03/04 出版

自然災害存在哪方面的特點與規律?在地震中如何避免和減少傷害,增加生存希望?如何避免和減少雷擊的傷害?怎樣識別地球上幾千種礦物?是不是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都會有石油?讓我們告訴你更多有趣的自然科學知識!自然資源篇什麼是礦物 礦物是如何形成的 礦物的主要特徵有哪些 礦物的多種用途 怎樣識別礦物 關於岩石的基本知識 有關石油的基本知識 有關煤的基本知識 有關地熱的基本知識 有關水資源的基本知識 開發水電資源有哪些優點 有關黃金的基本知識 土地資源的基本特徵 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海洋在世界經濟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世界海洋漁業資源的分佈概況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生活科技這堂課:實作課程怎麼教、如何學,一本搞定!

趙珩宇  著
遠流 出版
2019/02/24 出版

★學生必修,老師必看!科技領域第一線教師聯合推薦 ★第一本專為12年國教撰寫的生活科技全方位實作教學書 ★學生自學、親子共學最佳指南,也是最佳教學參考 & 12年國教上路,「生活科技」納入國高中必修! 生活科技這堂課,學生該怎麼學、老師又該怎麼教? 跟著本書的腳步,帶您一起找到學習的解答。 本書由建國中學生活科技科趙珩宇老師編寫,結合多年來的教學與單元實作開發經驗,有別於坊間教材類書籍死板的內容,著重從思考到實踐的過程,以及學習與教學時的互動性。 & 3大重點: ☆創意設計與製作 ☆電子電路設計製作 ☆單元整合式實作 & 透過本書,您可以學到: ◇認識材料與加工工具——自製益智魯班鎖、療癒木書架 ◇了解機構、機件、機架——打造出能動起來的創意機構玩具 ◇認識基礎電子迴路及焊接——製作小小手電筒等生活中的電子裝置 ◇認識常見電子元件——製作翻轉燈、手機補光燈及超好玩震動小蟲 ◇整合電路與機構——打造自己的第一臺線控機器人 ◇認識3D列印與雷射切割——進一步提升數位自造力 ……以及更多激發創意的實作訣竅與延伸應用! & 書中更詳細介紹各種材料、工具的取得方式,可說是學生自學、親子共學的最佳指南,教師也可以參考本書內容規劃自己的課程,建立起有系統的教學方式。 本書不只是孩子認識科技領域的最佳入門書,也是父母和老師帶領孩子探索科技的最佳參考書。讓「科技」不再只是紙上的內容,而是能夠實際應用於解決問題,讓孩子真正吸收、一生受用的知識。 & 本書特色 ◎第一本專為12年國教(108課綱)撰寫的生活科技全方位實作教學書。 ◎內容涵蓋基礎操作到進階整合,完整銜接高中生活科技課程。 ◎清楚步驟導引+圖片解說,帶領孩子循序漸進完成各種實作單元,不再害怕挑戰。 ◎收錄常見材料取得方式與全臺創客空間介紹,讓科技實作更加觸手可及。

9 特價35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科學閱讀素養套書【登革熱+無線充電+地球變冷變熱】

遠流 出版
2019/02/24 出版

針對108年課綱,強化科學素養與閱讀素養 國文、自然科會考雙贏‧提升PISA能力 為了讓孩子閱讀《科學少年》雜誌文章與學校的課程學習更直接連結,每期均由全台線上國中自然科老師協助撰寫學習單,本書將《科學少年》雜誌內生物、理化、地科相關重點篇章及學習單彙集起來,可以讓孩子做為自然科課外閱讀教材,並方便不同領域教師授課使用。 & 本書特色 因應考試內容漸趨多元的會考制度,最好的課外閱讀選擇。 匯整第一線自然科教師相關教學經驗,精選《科學少年》中搭配課綱版本的篇章。 每篇科普文章均附有專門設計的「補充學習單」,除提供孩子有趣的課外科學閱讀及專業的課程延伸導讀,更能有效的學習思考,培養紮實的科學力。 好評推薦 科學少年《科學閱讀素養特輯》,全國自然領域教師熱血推薦!&& & 江家豪 老師 新北市中正國中生物教師 &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閱讀成為一項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能力,《科學少年》的科普文章深入淺出的介紹各種科學現象且主題多元橫跨各個領域,讓孩子能在閱讀中發掘自己的興趣,又因興趣而樂於閱讀,進而厚植科學素養,培養理性思考的能力。 & & 何莉芳 老師 台中市福科國中理化教師、台中市自然科輔導團輔導員 & 閱讀雜誌文章與科學教學之間是否能連結呢?這本書有如一座橋樑,將雜誌好文引入教學現場。透過老師們細心的導讀文章,加入教材連結設計並製作成學習單,有科學實驗補充、有測驗,也有延伸思考,提供有心再深入探究學習的師生一個指引。使閱讀科學文章,不僅是靜態的吸收知識,還可以發現隱藏在其中值得探討的現象與問題,並產生更多觸發! & 林宣安 老師 教育部自然科中央團教師、台中市自然科輔導團輔導員、臺中市立長億高中理化教師、長億高中自然解說團隊創隊老師 & 「閱讀」是自學最重要的關鍵能力,有趣又有知識內涵的讀本,更是吸引學生從小就喜歡閱讀的重要條件。由科學少年出版的《科學閱讀素養》內容包含了科學史、生活常識、趣味實驗、科技新知等豐富的內容,搭配簡單扼要的導讀與提問,更讓學生在無形當中培養了閱讀與自學的習慣,值得推薦。 & & 李頤鋒 老師 高雄市立德國中理化教師 & 科學少年出版的《科學閱讀素養》,文章篇篇精彩有趣並附有學習單可供使用,老師們在授課時可配合課本相關單元使用,可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提升科普閱讀能力,老師們甚至可以依照書中的篇章,設計出富有自己創意的且適合孩子們的學習單。&& 若因授課時間限制,無法使用學習單,亦可用口頭評量的方式,讓孩子分享文章閱讀後的心得。書中的篇章當作假期中的指定作業也是不錯的選擇喔!另外,寒、暑假的科學營隊使用書中的篇章來進行活動,定能使孩子獲益良多。 & & 侯依伶 老師 高雄市陽明國中教師、高師大科學教育博士、高雄市自然科輔導團兼任輔導員 & 許多的研究都已證實,融入科學閱讀的教學有助於學生延伸課堂所學,讓學生能將課本內容所傳遞的科學概念與科學文章進行連結,使科學的學習產生意義。《科學少年》出版的《科學閱讀素養》不僅精選相關學科經典文章,更延請科學教師編寫相關的學習單,使其能直接運用在教學過程,提供教師進行科學閱讀教學時,方便且實用的教學資源。 & & 梁忠三 校長 桃園市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召集人、大崙國民中學校長 & 提昇科學素養是當前各國科學教育的首要目標,科學教育是在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興趣、態度,以及人文價值觀,並能從多元化的非制式教育途徑學習科學新知,科學少年出版的《科學閱讀素養》是提升國中生科學素養的優質延伸教材。 & & 梁楹佳 老師 高雄市興仁國中自然領域教師 & 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是各級學校推動的重要教育工作之一。閱讀能力的養成,也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但以筆者在教育現場觀察,閱讀活動的推行內容,科普文章及書籍常在建議學生閱讀的書單中缺席。今欣見遠流出版公司,為科學教育的普及挺身而出,在《科學人》之後,發行了更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科學少年》雜誌,內容精采圖文並茂,增加學生閱讀樂趣,《科學閱讀素養》並提供了文章導讀指引及學習單,帶給中小學師生,在教學、學習及閱讀上有更佳的選擇。 & & 黃怡靜 老師 台南市學甲國中 自然領域教師 & 閱讀推廣是目前許多學校致力發展的目標,但是對於教師來說,尋找適合閱讀的素材並改編成適合學生的內容並不是簡單的事。《科學少年》的《科學閱讀素養》貼心的準備了適合國中學生閱讀的素材,從閱讀、內容分析及挑戰題目一次備足,即使是不同領域專業的教師想要帶領學生進行科學閱讀都能立刻上手。而且每章內容分量剛好一次晨讀時間教師可以帶領班級學生進行共讀及討論,若學生有興趣也很適合學生自行閱讀學習,推薦給國中教師及不同階段的學生閱讀使用。 & & 趙思天 老師 磐石高中化學科暨國中部七年級閱讀課教師 & 科學少年《科學閱讀素養》每一篇的份量都不多,並搭配相當內容的學習單,包括〈讓聲波現形〉、〈無線充電〉、〈一代宗師法拉第〉、〈隔空點火〉等,內容補足了課本的不足,也準備了適量的測驗題讓同學小試牛刀,是一本非常好的輔助書籍,重點是它補足了課本在『閱讀』上的不足,讓同學可以感受到學習其實可以不用侷限在課本中,當然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課本已不再是學習唯一的工具,影片、網站、雜誌都可以伴隨學習,也期待有更多的老師能利用這本來幫助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科學內涵。 & 鄭皓文 老師 台中市東峰國中教師 & 海綿寶寶無厘頭症候群+手機滑手症+長篇閱讀不耐症+&hellip;&hellip;.天啊!這些 &rdquo;疾病&rdquo; 正一步一步侵蝕著現在青少年閱讀思考的能力。別怕!最近坊間出現了一帖良方:就是科學少年推出的《科學閱讀素養》。精選的本土文章、淺白易懂的文句,讓您的孩子不再害怕閱讀,又能汲取科學的新知;配上第一線優良教師精心製作的學習單,更能啟發孩子邏輯思考推理的能力,讓您的孩子真正遠離 &rdquo;少年癡呆症&rdquo; 的威脅。救世良藥,真心推薦! & & 謝隆欽 老師 中山大學附中教師、第一屆高雄市環境教育優等獎得主 & 幾年前,到警察廣播電台受訪,等待時,我拿出一本科普雜誌閱讀;主持人接我進錄音室時,隨口問我:「你在看什麼?」我將雜誌遞給她,沒想到她一見到封面上「質子半徑的量子問題」幾個字,竟然就倒退了兩步!而當下她驚恐的神情,讓我至今難忘。 & 科學,是多少人的痛。 欣見《科學閱讀素養》問世,匯整了生動有趣的科學素材與延伸思考的學習單,相信在師長適當的運用及引領下,可望能消弭學子對科學的驚恐,進而培育出更具科學素養的理性社會。 & & 鍾昌宏</

9 特價44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科學閱讀素養理化篇:無線充電,跟電線說再見

遠流 出版
2019/02/24 出版

針對108年課綱,強化科學素養與閱讀素養 國文、自然科會考雙贏‧提升PISA能力 為了讓孩子閱讀《科學少年》雜誌文章與學校的課程學習更直接連結,每期均由全台線上國中自然科老師協助撰寫學習單,本書將《科學少年》雜誌內理化相關重點篇章及學習單彙集起來,針對理化科,可以讓孩子做為自然科課外閱讀教材,並方便不同領域教師授課使用。 科學閱讀素養生物篇:夏日激戰登革熱 科學閱讀素養地科篇:地球在變冷?還是在變熱? 本書特色 因應考試內容漸趨多元的會考制度,最好的課外閱讀選擇。 匯整第一線自然科教師相關教學經驗,精選《科學少年》中搭配課綱版本的篇章。 每篇科普文章均附有專門設計的「補充學習單」,除提供孩子有趣的課外科學閱讀及專業的課程延伸導讀,更能有效的學習思考,培養紮實的科學力。

9 特價16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活見鬼!世上真的有阿飄?科學人的靈異世界之旅

時報文化 出版
2019/02/19 出版

阿飄界也能田野調查?就讓瑪莉‧羅曲來說分明! ──鬼是什麼?鬼在哪裡?鬼又要往哪裡去? ◆ 印度人超級戀家,就連轉世都要投生在前世居所附近? ◆ 當你走進鬼屋,沒來由一陣孤單害怕覺得冷,感應體質可能是真的? ◆ 英國鬧鬼露營地有鬼說話、打字機的拼字檢查起肖了,比入學霍格華茲還驚嚇? ◆ 東方人上窮碧落下黃泉只為觀落陰,但西方人也會託夢找遺囑? ◆ 靈媒是天生還是後天學成,即刻報名靈媒學校,答案便見分曉!? 不要以為「鬼」和科學一點關係都沒有。細數十九世紀以降的科學名人堂,多的是那些你聽過卻不知道他們也愛抓鬼的科學家:電話發明先驅的貝爾與華生表示,「(發明)電話所引起的懷疑,比降靈會受到的質疑還要多」。愛迪生也在日記中寫道,他正在設計一種裝置,讓「離開人世的人能夠和我們溝通」。就連擁有知名推理小說家和醫生身分的柯南・道爾,寫了理性的大偵探福爾摩斯一角不說,還是當時迷戀降靈會的名士。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瑪莉・羅曲這次不信邪,堅持走訪鬧鬼聖地。在本書中,她不驗屍,改用科學方法檢視屍體的最後那口氣:為了一探阿飄究竟,她走訪靈媒學校、超心理研究會、知名鬼屋,在過程中意外發現靈魂研究與科學息息相關,這類書長年都是學術圖書館科學書架上的住戶,好像科學家都偷偷當起了捉鬼特攻隊,還發了不少篇論文。可不是嘛,連歷史最悠久的頂級醫學期刊《刺胳針》也曾刊載過瀕死經驗的研究,看來靈魂一直都不是宗教的專利。 人為什麼想研究鬼?在捉鬼之旅的最末端,羅曲試著解開這個千古謎團。她認為追求靈魂的真相並不是迷信。《活見鬼!》終將使我們更了解靈魂科學,這份古怪的追求給生者帶來撫慰,死後世界也有了人味。當生命驟逝,生者需要超乎科學的寄託以撫平失去摯愛的傷痛,千百年來關於靈魂的傳說,也因此承載著屬於人類的眷戀與情感。無論我們以科學或者迷信看待之,都不能忘記那是最貼近我們生活的另一個世界。 你不可錯過的鬼科技發展史── ・十七世紀顯微鏡初登場,科學家曾經試圖在玻片裡尋找鍊金術師所謂「精子裡的小人」。 ・十九世紀X光和攝影技術設法研究靈外質,造就了超自然攝影的發展。 ・二十世紀美國一間肺結核療養院,把快死的病患放在秤上,測量靈魂究竟多重。&& & ・二十世紀是電力與收音機的時代,人們不只聽新聞廣播,還想轉台到鬼魂的通話頻道。 ・二十世紀末的鬧鬼鬼屋一說假設次聲波是鬧鬼來源,此研究一度引發了軍火商的興趣。 ・二十一世紀除了冥想跟嗑藥以外,有人動麻醉手術也會靈魂出體,去過天堂又回家。

75 特價2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奇妙大自然大圖解《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

希伯崙 出版
2019/02/14 出版

《奇妙大自然大圖解》展開一場深度的野性之旅、探索地球上的奇異美景和生物百態,揭開其中深藏的奧祕!自然奇景×多元生態×動物百科×天候萬象人類絕對可算是最幸運的物種之一──我們有幸能在地球上落腳、享受著這顆美麗藍星的豐富自然資源,並藉此繁衍了數百萬年。你一定很難想像,要是有天世界變得一片荒蕪,那麼眾生該如何存活下去?我們與周遭的自然環境相依共存,但你對它的瞭解又有多少呢?為了幫助讀者們以輕鬆且有系統的方式認識自然,《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的編輯群特別集結了許多精彩內容,並規劃四大主題,帶你從「自然奇景」開始,體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緊接著的「多元生態」與「動物百科」更深入介紹了多種獨特的生態系,以及與人類最親密的動物朋友;最後的「天候萬象」則會細說常見天象和奇異天候的成因。我們與自然萬物的關係密不可分,現在就趕緊翻開這本奇妙的大自然之書,探尋那些近在咫尺,但平時可能未曾留心的奧祕吧!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進礦山找科學

黃金博物館 出版
2019/01/10 出版

水金九礦業遺址,是臺灣知名的金銅礦產區,也是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有鑑於礦業產製過程與科學原理息息相關,礦山的自然生態也充滿地球科學與生物方面的知識。今年黃金博物館以2017年與新北市教育局自然與生活科技輔導團合作之教案為基礎,從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規劃煉金篇、煉銅篇、礦坑篇、植物篇,同時結合地質科學、礦物學,增加地質篇,並與每個篇章中納入礦山的人文與社會科學,介紹礦山人文史蹟與文化資產,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呈現多元的礦山風貌,希望提供適合青少年學子的科普讀物,現在就跟著我們一起探索水金九,進礦山找科學吧。 & 你想像中的礦山是什麼模樣呢? 想知道礦工採礦的生活嗎? 陰陽海是不是工業汙染? 坑道裡還有植物可以生長嗎?? 快打開書本揭密礦山的科學,動手玩創客, 堆疊無釘「達文西橋」、調配「分層飲料」、自製「磺火燈」, 和我們一起探索水金九,進礦山找科學!

95 特價2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怪咖人類學:用五大學科冷知識,破解22件人類暗黑史

眠眠  著
日出出版 出版
2019/01/03 出版

從原始基因到宇宙生命,翻出被錯漏的人類篇章 考古學/生物學/醫學/社會學/地質學 牽引出22個真實的人類黑歷史與冷知識。 這是一本比懸疑小說精彩的科普書、同時也是一部真實又驚悚的故事版人類簡史。以人類學與五大學科交叉連結,探尋埋藏於歷史檔案塵埃下的神祕離奇事件:透視人類骨子裡的殘酷與黑暗,又訴說人性的溫暖與良善。藉由科普角度,試著從人類演化的歷程中探索真相,在嚴謹的科學背後挖掘鮮為人知、令人瞠目結舌的暗黑故事。 &mdash;&mdash;登山者在雪山意外發現一具詭異乾屍,居然牽扯到數千年前的古老血案。 &mdash;&mdash;人類祖先和某種已滅絕人種留下子嗣,卻在我們身體裡留下一樣東西&hellip;&hellip; &mdash;&mdash;當虎鯨獵殺補食海中生物時,為何座頭鯨總是出面對抗虎鯨拼命搭救? &mdash;&mdash;寄生蟲會影響宿主的意志、逼著宿主投河自盡?若人類被寄生蟲纏上,難道真會像電影中的喪屍般,被控制意識進而失去理智、改變性情嗎? &mdash;&mdash;蛋白質明明是人畜無害的軟萌東西,但美國神經學家布魯希納不畏無數質疑的聲浪,直指蛋白質是某種致病的元凶? &mdash;&mdash;大富翁遊戲的背後,竟然有著版權爭議的過往?它還被英國情報局當成協助戰俘越獄的工具? &mdash;&mdash;困在北極冰封絕境下,是種怎樣的體驗?在這種環境下人性會走向怎樣的發展? &mdash;&mdash;經驗豐富的蘇聯登山隊為何在雪山全員離奇暴斃? &mdash;&mdash;航海時代的名船長庫克,落得客死異鄉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mdash;&mdash;資產家召集菁英所建造的類地球環境為何無法住人? &mdash;&mdash;明朝京師發生的大爆炸真的是火藥庫所引起的? &mdash;&mdash;南美小鎮的居民為何選擇集體自殺? 科普全新閱讀體驗,大開腦洞穿越時空!在真實而平淡的世界背後,還有著許多刺激恐怖的離奇事件,本書作者眠眠,以人類學為框架,透過各種史料證據,交叉五大學科冷知識,拼湊跨越時空的線索,滿足人類永無止盡的好奇心:未解之謎╱被遺忘的真相╱暗黑史╱冷知識,每則故事都超乎想像又令人欲罷不能,在作者如導演般的引領下,這些精彩絕倫、光怪陸離的暗黑史將一幕幕還原!在如同身臨其境般體驗過各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後,除了驚嘆和感慨,更可以領略科學無所不在的魅力,以及思考人類學的終極問題:人類為何成為今日的我們? 本書特色 ●各種學科資料翔實有據。 ●小說般手法,沒有深奧科普理論,卻有讀史般的深省。 ●獨特視角,兼具嚴謹與趣味。 ●深夜級成人專屬科普故事,一場場驚異叫絕的體驗。

9 特價41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2100科技大未來:從現在到2100年,科技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在台暢銷萬冊,2019年全新封面版)

加來道雄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18/12/25 出版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當代物理大師 加來道雄經典代表作 透過理解百年後的科技進展,我們將能在今日決定人類走向何方 & ✦ 全球暖化將會摧毀地球?或者我們能找到為地球降溫的方法? ✦ 節約能源的文明與浪費能源的文明,誰能在宇宙中活更久? ✦ 《銀河飛龍》、《星際大戰》中的世界,真的代表未來的模樣嗎? ✦ 從現代社會走向第一型文明,地球將發生什麼事情?人類又該如何利用其他星球的資源? ✦ 若能知道未來的科技進展,我們該如何為後代做準備? & 在本書中,《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加來道雄訪談全世界三百位頂尖科學家,為人類的未來勾勒出一個橫跨電腦、人工智慧、醫學、奈米科技、能源、航太技術領域,深具挑戰性且讓人振奮不已的願景: & 2100年,科技已進展至靠心靈控制電腦,我們就像魔術師一樣,能用念力移動物體;人類生活在充滿人工智慧的環境,隱形眼鏡可以連結全世界的網路,隨時召喚所需資料與影像;同時,汽車自動駕駛的功能已臻成熟,太陽能取代石油,電力充足無虞;隨後開發的磁力,更讓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能在空中行駛。 & 利用基因療法,科學家們可以改造身體器官並治癒遺傳性疾病,而逆轉老化、增長壽命,甚至復活絕種生物,都不再遙不可及。 & 至於太空旅行,雷射推進系統的火箭將取代原本燃料昂貴的火箭,加速我們訪問附近的行星;奈米技術的進步也可以打造出太空電梯,只消按下一個按鈕,就可以將人類推向數萬里外的星際。 & 這些令人驚訝的預言還只是冰山一角,加來道雄同時討論了情緒型機器人、反物質火箭、X射線以及新生命形式。他甚至考慮了經濟發展:如何是完美的資本主義?哪些工作能在未來保存?哪些國家將更為繁榮? & 閱讀本書時,我們或許會問:為何要理解目前看似遙不可及的科技?加來道雄認為,科學是一把雙面刃,一邊可以砍去貧窮、疾病與無知,另一邊卻可能砍傷人;而該如何運用科技,取決於握劍者的智慧。因此透過預知百年的科技進展,我們可以知曉人類未來的每一種走向,並在此時此刻選擇如何締造更好的未來生活。 &

79 特價3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2050科幻大成真:超能力、心智控制、人造記憶、遺忘藥丸、奈米機器人,即將改變我們的世界(紐約時報暢銷

加來道雄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18/12/25 出版

20世紀發明電腦 21世紀會發明什麼? & 用念力搖控電視機? 吃顆藥丸就能遺忘記憶? 還能將自己的意識上傳臉書?    沒錯!科幻電影《阿凡達》、《駭客任務》、《鋼鐵人》的異想世界即將成真! 未來我們能上傳下載記憶,奈米機器人能讓我們青春永駐,可以用心電感應了解他人的想法&hellip;&hellip;這一切即將改變我們的世界。    暢銷書《2100科技大未來》作者加來道雄經典之作 這次他將帶領我們探索宇宙最複雜、最迷人的人類大腦    全球媒體、讀者讚譽不絕的科普作家,也是世界知名理論物理學家與超弦理論奠基者加來道雄,在其著作《2050科幻大成真》中,描述最新、最權威,讓人著迷的未來世界,與全球頂尖實驗室在神經科學與物理學的科技大突破。    未來我們能像《駭客任務》的基努李維在大腦輸入武術技能,成為一代宗師;像《阿凡達》利用智能替身控制另一個星球人的身體;透過磁振造影看到欲望、自我意識與罪惡感;甚至不用到圖書館查愛因斯坦的資料,而是到靈魂銀行和他的立體投射影像對話,就能了解他所有的記憶與人格特質。    《2050科幻大成真》分三篇,第一篇描述人腦的歷史,解釋物理實驗室的儀器如何描繪思考機器的樣貌,也討論人腦「意識」的種類;第二篇探討「腦機介面」,這個新技術能讓記錄記憶、讀取心智、錄影睡夢和念力移動成真;第三篇深入探討意識的各種不同變化,從夢、藥物與精神疾病,到機器人與外太空的異形生物,也介紹控制與操縱腦部的可能方式,以對抗憂鬱症、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與其他多種疾病。同時加來道雄還探討了機器人的意識:機器人會有情感嗎?它們會威脅人類嗎?    在這本非凡又讓人驚嘆的書中,加來道雄為我們指出科幻電影的場景已經成為嶄新又令人吃驚的現實,光輝燦爛的科學遠景將會重塑人類的命運。這個遠景現在確實展開了,我們正在進入神經科學的黃金時代。    & & & & &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人類未來三部曲:《2100科技大未來》+《2050科幻大成真》+《離開太陽系》(物理大師加來道雄經典

加來道雄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18/12/25 出版

當地球可能在將來毀滅,人類必須朝向太空探查未來的命運, 我們究竟該移居何處從? 是該重返月球,或者前往銀行系另一可居住的行星? & 科技趨勢學家加來道雄教授,用《2100科技大未來》、《2050科幻大成真》、《離開太陽系》三書,為你解開人類的終極未來。 & 解答未來科技生活的所有迷惑 全方位描寫電腦、人工智能、醫學、奈米科技、能源和航太技術革命性的進展,討論人類文明的命運何去何從&hellip;&hellip; & 加來道雄未來學趨勢套書《人類未來三部曲》 人類已然進入太空探索的新黃金年代。越來越多過去局限於小說領域、驅使人類文明摘星築夢的奇思異想,在科學上已有實踐的可能&mdash;&mdash;假使有一天,我們被迫得離開地球,這些可能甚至會成為必然。 & 加來道雄教授為世界知名物理學家與未來學家。他深入探索,為人類如何在外太空發展永續文明提出一幅內容豐富、細節詳盡且頗具說服力的藍圖。他明白指出,發展機器人、奈米科技和生物技術或許讓我們有能力改造火星(或其他星球)、建立適居城市。接下來,他帶我們離開太陽系&mdash;&mdash;科學家已在太陽系外發現繞行鄰近恆星的諸多行星,而且說不定很快就會找到天文學界的聖杯:另一個地球。他也提到,奈米船、雷射光帆、衝壓噴射核融合引擎等新科技說不定真有可能讓星際旅行成真,開啟人類文明的嶄新疆界。 & 加來道雄也為我們剖析今日科學界的幾項熱門話題&mdash;&mdash;譬如曲速引擎、蟲洞(蛀孔)、超時空、平行宇宙和多重宇宙&mdash;&mdash;於是這趟旅程繼續跨越銀河系、甚至飛出我們的宇宙。最後,他闡述人類將來或許能以某些方式達到某種形式的不朽,終而永遠脫離肉體,透過雷射光束將意識傳送至太空中的新避風港。 加來道雄懷抱無比熱忱、秉持對劃時代太空旅行相關研究的深入了解,帶領讀者踏上通往未來、充滿啟發又驚喜刺激的旅程;或許有一天,人類終將在星辰中覓得並實現期盼已久的命運。 & 科學家與小說家,如何談論人類未來? 假如人類的永續生存將面臨存亡危機,那麼我們對自己的種族就有最基本的責任:冒險犯難, 尋找新世界。&mdash;&mdash;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 & 恐龍之所以滅絕,是因為牠們沒有太空計畫;如果人類因為沒有太空計畫而導致滅絕,那就是我們活該。&mdash;&mdash;美國科幻小說家賴瑞‧尼文(Larry Niven) & 任何一個坐上全世界最大氫氧燃料系統,得知自己即將火燒屁股、卻毫不擔憂的人,其實並未全盤了解狀況。&mdash;&mdash;美國太空人約翰‧楊恩(John Young) & 大自然派出殺手小行星前來詢問:「太空計畫進行得怎麼樣呀?」&mdash;&mdash;佚名 & 火星一直在那裡,等著我們親自造訪。&mdash;&mdash;第二位踏上月球的美國太空人巴茲‧艾德林 & 我比較想死在火星上。只要不是墜毀火星就行了。&mdash;&mdash;南非發明家艾隆‧馬斯克 & 我想,待人類開始探索火星、在火星築城造鎮之際,將可視為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時期之一:立足天外天,自由打造屬於人類的新世界。&mdash;&mdash;美國航太工程師羅伯特‧祖布倫 & 當彗星飛掠地球、劃過天際,看起來是多麼燦亮又美麗&mdash;&mdash;前提是它得乖乖掠過,不撞上來才行。&mdash;&mdash;俄裔美籍科幻小說家以薩克‧艾西莫夫 & 來到某個階段,我們應該會不得不指望由機器接手控制。&mdash;&mdash;英國計算機科學家亞倫‧圖靈 & 倘若如此遙不可及的事會在接下來一兩百年內發生,我大概會非常驚訝。&mdash;&mdash;美國跨學科研究者道格拉斯‧侯世達 & 所以我要說,我不僅主張、更強烈相信,甚至敢拿生命的諸多好處為此番言論之正確性作擔保:(宇宙)必定還有其他世界和委身其中的生命存在。&mdash;&mdash;德國哲學家康德 & 人類想多多了解深藏在無垠太空的鄰居夥伴的這份渴望,並非源於無聊的好奇心、亦非出自對知識的渴求,而是深植於所有具思考能力的你我心中,某種更深刻的感觸。&mdash;&mdash;美國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 & 不朽的生命無怵於跨越宇宙的亙古時光。&mdash;&mdash;英國皇家學會天文學家馬丁‧里斯 & 外星人說不定擁有某種和念力、第六感、永生不朽等超能力難以區別的能力......他們或許擁有看似神奇的能力......他們可能會是精神層面十分先進的生物,搞不好也已經解開屬於他們的量子謎題,有能力穿牆遁地。嗯,哇嗚,怎麼聽起來有點像天使呀?&mdash;&mdash;美國天體生物學家大衛‧葛林斯朋 & 最初,你只是黏土。接著從礦物變成植物,再從植物變成動物,然後是人......之後還得經歷上百種不同世界。心靈與精神的形式,千千萬萬。&mdash;&mdash;伊斯蘭詩人魯米 & 有些科學家提議增加「第四類文明」(Type IV)這個分類項,用以描述妥善操控時空、進而影響整個宇宙的先進文明。人類何須自限於一個宇宙?&mdash;&mdash;英國天文學家克里斯‧英培 & 科學實在教人驚嘆:只要投入些許事實,就能從中獲得廣泛、大量的推測,報酬豐碩。&mdash;&mdash;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 & &

75 特價9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什麼啦!這也是資訊科學

謝宗翔  著
聚光文創 出版
2018/12/16 出版

資訊科學就是生活的一部份,就是許多圍繞在你身旁、你早就習慣的現象。所謂的「運算思維」,應該是當你看到一件事情,就能夠聯想到它跟資訊科學的關聯;或是有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處理、解決問題,如此而已。 希望這本書能讓你對資訊科學有基本的認識。只要你讀得輕鬆、念得愉快,就不會覺得資訊科學好恐怖。念完這本書,希望你對資訊科學產生更多好奇,對於踏入電腦教室有滿心期待。跟著老師學習資訊新知之後,可以帶著滿足的微笑走出教室。怎樣,這個景色是不是太美好了呢? KK老師在這本書裡面,也會一直用小故事、小常識、小知識,陪伴小小的你們一起長大、變厲害的喔,讓我們一起成為喜歡資訊科學的超棒棒人類吧!啾咪咪! 本書特色 最適合親子共讀的資訊科學專書! KK老師自編自導(差點自己演出)小明與爸爸的資訊科學歷險! ★ 科技領域中央輔導團謝宗翔老師嘔心瀝血之作! 用孩子們覺得有趣的生活實例,傳遞生硬的資訊科學概念。 援引近三十年資訊科學的發展,幫助爸媽以自身經歷對照科技發展。 ★ 新銳插畫家筆力全開!插圖線條俏皮奔放,人物躍然紙上! ★ 紐約自然史博物館前美編精心設計版面,色彩鮮明、視覺邏輯好清晰!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聲音的奇妙旅程(新版)

馬可孛羅 出版
2018/12/08 出版

「聲音覺醒」的時代已來臨! 打開耳朵聆聽,聲音會告訴你,這世界有多麼不一樣。 && ★亞馬遜書店4.5顆星評價 ★台灣聲景協會理事長、野地錄音師& 范欽慧專文推薦 & ──國內專家學者齊聲推薦── ★台灣鋼琴家、作曲家& 官大為 ★《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李家維 ★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副教授& 曾毓忠& &&&&&&&&&&&&&&&&&&&&&&&& ˙在廣場、音樂廳,聽得清楚表演有那麼簡單嗎? ˙為什麼你家浴室把你的聲音反彈回來,會讓你想唱歌? ˙教堂如何運用活的房間原理,讓人更敬畏神? ˙馬雅人的金字塔為什麼會發出鳥鳴聲? ˙製造商又是如何透過操弄顧客聽到的聲音,提升客戶滿意度? & &&&& 崔弗‧考克斯,一位聲音的收集者。 &&&身為英國聲學工程學教授,曾任聲學研究所所長的考克斯,對聲音特別有興趣,他 感嘆視覺的主導地位,導致聽覺弱勢,於是,開啟了他的尋聲之旅。 在莫哈維沙漠,他發現鳴唱的沙丘。在曼徹斯特聽了「唯一能在彈奏後喝掉的樂器」。在加州,他把車開過一條會演奏〈威廉‧泰爾序曲〉的音樂馬路。在全球各地的大教堂裡,他找到了聲學效果如何改變了教會的歷史的奧祕。而馬雅人的金字塔為什麼會發出鳥鳴聲?在追尋聲音的旅途中,他曾有過全然的安靜體驗。 & 考克斯從物理學、音樂、考古學、神經科學、生物學等面向切入,替我們找出聽聲音的門道。他說明了人為的噪音又是如何逼迫動物改變鳴叫聲?現代人,又是如何被製造商所操控的聲音所擺布?想要改善都市噪音怎麼做?加入自然的聲音就可以了。作者也呼籲,文化遺產組織必須了解聲音的重要性,光靠文字和照片來記載遺址是不夠的,還得靠聲音助上一臂之力。 & 在視覺主宰的世界裡,《聲音的奇妙旅程》鼓勵我們成為更好的聆聽者,張開我們的耳朵,聆聽周遭美妙的雜音,學習透過聲音漫步和清耳朵,我們就可以著手建立一個更好聽的世界。 【國際媒體名家推薦】 引人入勝、大開耳界!崔佛‧考克斯以詩意的細筆,描述一連串聲音現象與全新的聆聽方式,使周圍環境的聲響對我們散發光彩。喜愛聽聞形形色色各類聲音的人必讀此書。 &&mdash;&mdash;伯尼˙克勞斯(Bernie Krause),《偉大動物樂團:在世界的原始地區尋找音樂起源》(The Great Animal Orchestra: Finding the Origins of Music in the Worlds Wild Places)作者 & 考克斯不僅提醒我們留意那些常被忽略的美妙聲音,也道出了這些聲音如何影響我們。 &mdash;&mdash;《出版人週報》 &這是一本行家導覽的科技旅遊指南,充滿了諸多關於聲音的奧祕,摻加了適量科技微知識的,《聲音的奇妙旅程》讓因圖像過載反而變得蒙昧不清的世界得到解放。就算考克斯讓我們隨著他跑到天涯海角,這本書能風靡大眾的原因在於,它帶出一段深入內心、振聾發聵的旅程。 &mdash;&mdash;格雷格&middot;米爾納(Greg Milner),《永恆的完美聲音》(Perfecting Sound Forever)作者

9 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文科生也能看得懂!有趣電學百科大圖鑑

有意思 出版
2018/12/07 出版

輕鬆讀,快樂學電學! 我們的生活幾乎無法離開電,他充斥在我門的四周 但你知道&hellip;&hellip; 為什麼會有電嗎? 電流、電壓的單位是什麼? 電流如何流動? 電器又如何因為電而運轉? 不用把電學想得太深奧, 讓我們用圖解的方式, 來探索他的奧妙。 本書特色: 豐富詳盡的圖片解說,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容易理解

9 特價43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聰明大百科 : 物理常識有GO讚!

讀品 出版
2018/12/03 出版

物理再也不是一門枯燥的學問!物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認真觀察周圍的世界,就會慢慢喜歡上它。動一磚一瓦就把房間變大,你能做到嗎?昏暗的黃昏,一條醒目又詭異的綠光出現在太陽上邊,不過只出現一下就消失了,那是什麼呢?難道是外星人的飛船?磁場是不是真的很厲害呢?它究竟是什麼東西呢?打開這本書,解讀日常現象背後的物理祕密,解答許多存留在你心中問題的謎底!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水曜日:地理常識知多少!

培育文化 出版
2018/12/03 出版

地球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水?哪裡是生命的蹤跡最稀少的地方?新的一天從地球上的哪裡開始?「玫瑰之國」指的是哪個國家?哪些國家的國名是從誤會中得來的?讓我們告訴你更多有趣的地球及地理知識!在輕鬆的閱讀中增加地理常識,開闊眼界,為未來的健康成長和充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地球的奧祕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的發展關於地球起源的各種假說如何科學推算出地球的年齡地球地質年代名稱的由來人們如何認識到「大地是球形」的地球內部結構的奧祕地殼究竟有多厚怎樣才能計算出地球的周長如何秤出地球的重量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酷科學【數理與程式】套書

遠流 出版
2018/11/29 出版

《酷物理》 搞不懂物理嗎?這本書帶你發掘宇宙最深的奧祕還有各種好玩的實驗,包括神祕的波、黑洞、微小的粒子等,還要用棉花糖測量光速! 《酷程式》 這是一本充滿樂趣的完美入門書!除了能了解電腦如何數數、雲端如何工作;還教你使用Scratch撰寫神奇的程式,體驗程式如何創造遊戲、控制機器人喔! 《酷數學》 這本書中有50個超酷的數學知識,書中還有學校老師不會教的小技巧,像是兩位數相乘的快速算法!讓你靈活運用數學, 應付日常生活所需! &

9 特價12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白天黑夜都愛玩的趣味科學遊戲:四大類,200多個有趣的科學遊戲

陳曉宏  著
新文創 出版
2018/11/28 出版

從科學實驗中解答所有你想知道的「為什麼」四大類,200多個有趣的科學遊戲,尋找光學、熱能、電力、動植物界生長的原理和真相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勇於挑戰,探索趣味的自然界百種科學實驗,動手動腦,讓你成為小小科學家從天文知識到物理現象,從動植物觀察到自製用品,從難解謎團到顛覆你想像的各種解答通通透過科學小遊戲,培養出對生活敏銳的觀察力和感知力激發你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解答你所有想知道的「為什麼」透過實驗,發覺生活中各種現象背後的趣味知識爲什麼天會是藍色的呢?彩虹又是怎麼出現的呢?怎麼自己動手做一個小小的發電機呢?這許許多多的問題背後,都蘊含很多的科學原理。這本書用實驗、遊戲等趣味方式,爲孩子們打開科學的大門。從實驗中寓教於樂,用智慧探索解答本書分為「發現身邊的有趣科學」、「你一定會感到好奇的試驗」、「簡單又好玩的小遊戲」、「巧手做出神奇物品」四大章節,共有200多道科學實驗,使讀者的思考和智力能全方位提升。每個實驗都附上步驟、準備器材和解答背後真相、補充知識點,令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些實驗都是使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物品,不需要特別去準備複雜的道具或儀器,加上操作步驟簡單,過程中充滿趣味,而且兼顧安全性,適合親子共同操作或青少年朋友們互相學習。現在,你只需要動手動腦、擦亮眼睛,就能在生動有趣的實驗中突破思考盲點,打破以往的刻板印象,激發大腦潛能;更能進一步培養出敏銳的觀察能力、科學思考的判斷能力、嚴謹的邏輯分析能力,並且用科學的態度去發現、探索自然的規律,越玩越聰明!200多個操作簡單又有趣的科學實驗,用實證的態度去發現、探索自然的規律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的腦海裡裝滿「十萬個為什麼」。青少年時期是認識自我、探索世界的關鍵時期,為了滿足求知欲,在這本書中,特別收錄200多個實驗,讓人用趣味的方式探索科學界。第一部分為「發現身邊的有趣科學」,裡面是各種自然界的神奇現象,比如橢圓形的地球,會「臉紅」的蝦等。第二部分是「你一定會感到好奇的試驗」,當中包含許多生活中常發生,卻令人費解的許多神奇現象,比如消失的顏色,磚頭都壓不碎的雞蛋等。第三部分是「簡單又好玩的小遊戲」,讓讀者們自己動手去做科學實驗,可以幫光纖轉彎,還可以用手指讀書,這些遊戲既簡單,又有趣。第四部分是「巧手做出神奇物品」,書中詳細介紹如何製作出一個小小發電機,或者是一個迷你水底火山,光聽就覺得好酷喔!趕快翻開本書照著做吧!本書集科學性、趣味性、實踐性為一體,用圖文並茂的方式營造出快樂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在動手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到科學的神奇,這對激發探索精神、提升獨立思考能力、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都有極大幫助。本書特色★★實驗類型多樣化,滿足所有的好奇心本書中精選200多個有趣的科學實驗,集生活性、實證性、遊戲性、趣味性、百變性於一體,囊括光學、電能、植物生長、動物習性、生活中難解謎團等多種類型,能夠滿足所有人的好奇心,並全方位提升觀察力、分析力、判斷力、想像力、創造力以及思考力,充分發掘大腦潛力,越玩越聰明。★★四大主題循序漸進,越做越有成就感本書分為「身邊的有趣科學」、「你一定會感到好奇的試驗」、「簡單又好玩的小遊戲」、「巧手做出神奇物品」四大章節,由淺入深,讀者可以動手做一做這些實驗,看看雞蛋是怎麼出紅顏色的汗;看看硬幣是如何跳舞;還可以做一些小遊戲,用嘴脣運火柴,幫光線轉彎;做出神奇的小物品,例如肥皂小賽艇,模擬氣壓計等,每一個實驗都讓人愛不釋手,越做越上癮★★實驗類型老少咸宜,適合全家人一起動手動腦實作書中蒐羅的實驗項目適合各種年齡層的人,更適合親子共讀,能夠充分啟發孩子和青少年的科學思考能力,成人也能透過書中實驗,豐富知識和對自然界、生活中各種現象的認知力。不分男女老少,全家人都可以藉由操作本書中的實驗,啟發多元智能,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提升智力,享受滿滿的趣味性。★★圖文並茂,刺激觀察能力,增添操作樂趣書中的所有實驗題,都搭配器具圖片和完成圖等相關圖照,搭配詳細的操作步驟,並附上淺白的原理解說,讓讀者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試就成功,在家就能自己操作和學習,讓實驗過中充滿樂趣。

9 特價179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愛因斯坦的宇宙:想跟光賽跑、從椅子摔落……世紀天才這樣想出相對論及量子力學

加來道雄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18/11/13 出版

一個從寄宿學校逃回家、學業表現不被看好的白日夢青年, 他的發想如何改變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奠定現代物理學基礎? & 當代大師加來道雄回溯物理學黃金年代,細數愛因斯坦的研究、奇聞軼事和二十一世紀影響力 & 假使回到過去,來到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之前,我們會很驚訝地發現,當時人們認為物理學走到了盡頭,無需再投入研究。豈知委身於專利局的小職員愛因斯坦,對牛頓的力學定律和馬克士威的電磁理論兩相矛盾的狀況產生興趣,遂提出統合物理和數學的理論,就此開啟光速、量子論與相對論的新時代! & 在《愛因斯坦的宇宙》這本書中,物理學家加來道雄以簡單扼要又不失趣味的方式,描繪愛因斯坦一生事蹟、物理學界之爭和歷史局勢的交互影響。愛因斯坦的存在惹得納粹不快、他所到之處民眾熱烈崇拜卻無從理解其學說、他拋出的問題引發學界跟進研究和爭論,開啟一個又一個的未知領域,進而啟發後世無數諾貝爾科學家研究重力波、黑洞、凝聚態、場論、弦論等新物理學門。 & 身為超弦論奠基者,加來道雄坦承他的成就受到愛因斯坦影響甚深。他認為世人誤解愛因斯坦的靈感來源,他從物理學者的角度,指出相對論起源於兩幅非常簡單的畫面:與光線賽跑、想像自己從椅子上摔倒,這些圖像中的物理現象最後發展成為相對論,以及著名的E= mc2(2要平方)方程式,解開了宇宙運行的祕密,更一舉改變過去對時空和重力的理解。 & 江瑛貴/清華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李景輝/中央研究院天文暨天文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黃崇源/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所長‧陳文屏/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講座教授‧溫文鈺/中原大學物理系暨研究所教授‧廖文德/中央大學物理學系助理教授____________________聯合推薦 &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火曜日:自然常識知多少!

培育文化 出版
2018/11/01 出版

你知道種子的力量有多大嗎?植物也有嘴巴嗎?植物也有喜、怒、哀、樂的情感嗎?動物眼裡的世界是怎樣的?該如何解讀動物豐富多彩的語言?動物嗅覺裡隱藏著的奧祕?讓我們告訴你更多有關自然界的驚人祕密!在輕鬆的閱讀中增加自然常識,開闊眼界,為未來的健康成長和充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重力的幽靈:關於實驗室、觀測,以及統計數據在21世紀的科學探險

左岸文化 出版
2018/10/24 出版

越多不正確的結果公諸於世越好,只要它們展現出向更好的理解與更好的判斷,緩步前進的過程。 & 自從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重力波」的概念,「如何偵測到遙遠宇宙傳來的訊息」成了天文物理學家近百年來念茲在茲的努力方向;而誰能先「看到」重力波,也成了科學界,甚或背後支援的國家機構,競逐資金、技術、學術地位的角力場。2017年,LIGO研究團隊中的三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使得「重力波」,這個愛因斯坦最後的預言,成為該年度最夯的物理詞彙。 柯林斯為英國著名的STS(科技與社會研究)及社會學學者,他以重力波實驗室為田野地,從1972年開始對其研究社群進行超過四十年的近身觀察、研究,本書即是他多年田野成果,除了點出這群科學家究竟在努力些什麼、努力的意義為何;也以「科學社會學家」身分對所謂「科學研究」提出觀察與思考。 全書圍繞著2007年著名的「秋分事件」展開,柯林斯以故事性的方式描寫重力波偵測團隊的研究過程、科學家在實驗過程中的掙扎和內心戲,與各小組之間的牽制。同時以淺白方式穿插介紹重力波、重力波偵測、科學研究中的「盲植」概念,以及面對一個完全未知的領域,科學家如何以有限的經驗做出最佳的判斷。 不同於其他天文學觀測,重力波的偵測沒有圖像,只有數字。如何從一堆各種雜訊和意外事件的數字中,提取出重力波信號,需要非常多的統計與詮釋,不同的重力波偵測社群不僅對統計工具有所爭議,他們對於統計結果的主觀假設,也有可能影響研究的結果。這種科學並非是像相對論、量子力學的「精確科學」,而是更偏向氣象學、暖化趨勢這種「不精確的科學」;雖不精確,卻更與一般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更適合進行社會學式的分析,並更有機會從中「發現」科學本質的價值。 科學的社會研究歷經三個階段的轉變。「第一波」將科學視為知識生產的卓越形式,而科學的社會研究就是找出社會能如何夠最適當地培育它。「第二波」使用了各種懷疑論工具,闡明先前位居主導地位的科學模式是錯誤的,那些佐證它的諸多科學成果案例都過於簡化。當涉及知識的形成,科學並沒有明顯的特殊保證。第三波科學的社會研究認可這一點,但認為現代社會進行決策仍須以技術作為基礎。因此,「第三波」旨在尋找建立科學導向思考之價值的另一種方式。 關於自然世界的知識,科學仍舊是我們所擁有最好的工具,科學程序仍是形成技術知識,最有價值的模型,只是重點在於:人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除了科學家的角色,也包括身為普羅大眾的我們該如何看待科學、看待專業。 科學家可能把事情弄錯,科學也一定會繼續向前行。在21世紀的科學,比真理更重要的是展現了一個具有誠信的專家,當他們有所不知時,如何下判斷;這也是科學對社會的指引。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月曜日:生物常識知多少!

培育文化 出版
2018/10/01 出版

動物的同類相鬥,究竟是天賦的,還是後天造成的?海洋中究竟有多少種魚?沙漠裡的生物各自有什麼樣的生存絕活?為什麼龜的性別會受溫度的影響呢?如果把人體裡的血管連接起來,會有多長?即使經常以車代步,人的一生當中也會用雙腳走多少路程?讓我們告訴你更多有關生物的驚人秘密!在輕鬆的閱讀中增加生物常識,開闊眼界,為未來的健康成長和充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單根,共積,格蘭傑爾因果,門檻迴歸及其他計量經濟模式

楊慶偉  著 、黃柏農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8/10/01 出版

本書包括了三十篇以計量經濟學為主的學術論文,作者以黃柏農及楊慶偉教授為主。這些論文大部分都是應用在總體經濟學,金融市場及能源市場的經濟模式。這三十篇論文大致上可以分成四類:(1)格蘭傑爾因果模式,(2)格蘭傑爾追蹤資料的因果模式,(3)格蘭傑爾門檻廻歸,(4)間接因果,隨機漫步,長期記憶,股市波動模式。本書可以做為經濟或金融研究所的教課本,也可在產業界把它當做參考書,但是重點放在應用方面。黃柏農教授在此要特別感謝他的論文指導恩師俄克拉何馬大學的C.K.Liew教授。同時他更要感謝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格蘭傑爾教授(C.W.J.Granger,2003年諾貝爾獎得主)的鼓勵及指導。也在此一併致謝黃明正教授對他在西維琴尼亞大學當訪問學者時的幫助與鼓勵。楊慶偉教授在此要感謝西維琴大學教計量經濟學的維特( T. Witt) 教授;同時感謝當時國立中正大學管理學院的洪家駿院長的賞識。本書最大的特色是以格蘭傑爾因果檢定做為模式的圭臬,豪無疑問地它是現代科學中最具有突破性的驗証模式。

9 特價12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50則非知不可的科學概念

五南 出版
2018/09/28 出版

●用簡單的詞彙解釋基本的概念 ●清楚的圖表和時間軸 ●完整地綜觀科學 什麼是大爆炸? 地球上的生命如何出現? 量子力學描述的宇宙是什麼模樣? 真能有人工智慧嗎? 生命是否存活在其他的行星上? 《50則非知不可的科學概念》用50則精確、深入、搭配圖解的短文,涵蓋物理學和天文學、地球和生命科學、化學和材料、心理學和電腦,探索它們彼此之間的聯繫及對我們的衝擊。 從原子和分子的基本原則、牛頓的物理學定律和生命的基本構件,到最新的奈米科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複製,這本書簡要說明科學的各個世界。 書中包含各個科學領域最重要的疑問和最深奧的概念,提供最理想的入口,讓我們探索這些令人目眩的問題。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們都是時間旅人:時間機器如何推動科學進展,影響21世紀的人類生活

時報文化 出版
2018/09/25 出版

✍ H&bull;G&bull;威爾斯的《時間機器》,告訴我們動動按鈕就能回到一萬年後? ✍ 殺死希特勒,卻無法改變死傷慘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 費茲傑羅讓班傑明的生老病死順序與常人相反! ✍ 伍迪&bull;艾倫讓現代人穿越百年與海明威當朋友! 改變過去 X 回到未來 當代科普大師葛雷易克 打造現代歷史、哲學、文學、影視和科學中的時間文化誌 ◎推動百年科學進展的,始自H‧G‧威爾斯的《時間機器》? 人類原本活在當下,但當十九世紀末,H‧G‧威爾斯寫下《時間機器》、將時間與旅行兩字結合一起,人類自此打開了對於時間軸的想像。時間不再像箭般往前奔射,我們透過遠觀過去和千百年後的樣貌,改變了對時間的認知,展開了二十世紀物理學的華麗序幕。 想像宇宙裡存在無數個時間裂縫,我們只要找到其中一個就能改變世界。改寫歷史甚至開拓新世界的夢想,讓愛因斯坦、艾丁頓、惠勒、霍金等理論物理學家無不懷抱希望,紛紛提出重力場、蛀孔理論、多重宇宙等新學說,可以說,時間機器不只存在文學裡、也不是瘋狂科學家的兒時夢想,學術圈的熱烈討論促成近代物理理論和實驗的無數進展。 ◎如果可以重新定義「時間」,「我們」會是什麼樣子? 殺死希特勒能不能改變二戰結果?如果世界即將毀滅,回到過去有沒有可能找到解決辦法?住在時間機器裡會不會變老?「過去」與「未來」有沒有可能同時存在於另一個時空?一個世紀以來,文學再度奪回人類想像力的主導權,從吳爾芙的《歐蘭朵》、費茲傑羅的〈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波赫士的《歧路花園》,到海萊因的《4=71》、查爾斯&bull;游的《時光機器與消失的父親》,時間不再是單線道,而是無限多重的分岔路,文學超越科學,如同H‧G‧威爾斯,再度領先於物理的進展。 繼暢銷書《混沌》後,葛雷易克在時間系統化和全球時區化的今天,探索為何現今物理學仍要追索時間的本質,以及當代影視文化中懷念過去和渴望未來的時間旅人為何不曾斷絕。在這本時間的觀念史裡,他認為現實生活中早有「時間機器」:人們跟著全球時區所規定的時間作息,往前往後都有明確時間座標可循。從那時開始,時間感就是人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歷史時間」敏感更是近來的事,我們如此汲汲營營打造時間膠囊和歷史博物館,當中都藏有人類對活在當下的困惑,以及對回到過去美好年代的盼望。時間機器不只是一本書、一種觀念,也是一種科技物,改變過去、回到未來的渴望促成了時間膠囊的發明、蛀孔旅行的新技術,甚至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推特(twitter)上的古人都有自己的穿越帳號,他們穿越來的生命都將會活得比真實中的我們更長久。 ●讓我們跟這些作品一同時空旅行: 愛德溫‧A‧艾勃特(Edwin Abbott Abbott),《平面國》(Flatland) H.G.威爾斯(H. G. Wells),《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 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歐蘭朵》(Orlando) 馬賽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追憶似水年華》(&Agrave;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華盛頓.厄文(Washington Irving),〈李伯大夢〉(Rip Van Winkle) 史考特.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豪爾赫.路易斯.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歧路花園》(El jardin de senderos que se bifurcan)、《阿萊夫》(El aleph)、《時間的再駁斥》(Nueva refutaci&oacute;n del tiempo) 羅伯特.海萊因(Robert Heinlein),《4=71》(Time for the Stars) 寇特.馮內果(Kurt Vonnegut),《第五號屠宰場》(Slaughterhouse-Five) 馬丁.艾米斯(Martin Amis),《時間箭》(Time&rsquo;s Arrow) 姜峯楠(Ted Chiang),《妳一生的預言:電影「異星入境」原著小說》(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 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No&euml;l Adams),《銀河便車指南2:宇宙盡頭的餐廳》(The Restaurant At The End Of The Universe) 查爾斯&bull;游(Charles Yu),《時光機器與消失的父親》(How to Live Safely in a Science Fictional Universe) 凱特.亞金森(Kate Atkinson),《娥蘇拉的生生世世》(Life After Life)、《神之墜落》(A God in Ruins) 菲利普.狄克(Philip K. Dick),《高堡奇人》(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 基普.索恩(Kip Thorne),《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

79 特價3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科學,從好問題開始:BBC專家為你解答500個為什麼

紅樹林 出版
2018/08/30 出版

專家坐鎮解答,滿足你求知若渴的好奇心。 QA是《BBC知識》國際中文版廣受歡迎的專欄。 本書精選日常生活中的「為什麼」,歸類為八大主題, 從生命科學到人腦、居家生活到太空科技,讓專家來解開我們滿腹疑問。 一. 共生共榮好夥伴-生命科學 為什麼恐龍沒有演化出高智慧? 鳥類聽得懂其他鳥鳴嗎? 海鷗喝海水嗎? ......   二. 體內小宇宙-人體奧祕 人類為何會演化出幽默感? 我們惱怒時為何會翻白眼? 為什麼咬指甲那麼容易上癮? 為什麼人會餓到生氣? ......     三. 我思故我在-腦科學 虛擬實境能騙過我們的腦嗎? 我們為什麼會忘記事情? 我們怎樣在腦中自言自語? ......   四. 柴米油鹽醬醋茶-居家科學 牙膏裡面有什麼? 如果電梯墜落,怎樣做最能保命? 最能避免暈車的座位在哪裡? ......   五. 人類居住指南-地球科學 雨水掉落的速度有多快? 水的年齡有多老? 既然有酸雨,那有酸雪嗎? ......   六. 科學便利店-科技與數位生活 我們可能騙過指紋辨識器嗎? 機器人有可能跟真人一模一樣嗎? ......     七. 宇宙漫遊記-太空科學 重力波能告訴我們黑洞內部狀況嗎? 火星上的水嘗起來如何? 在太空中腦袋容易變鈍嗎? ......     八. 科學殿堂-物理化學及數學 我們還能發現新元素嗎? 如何把氦變成液態跟超液態? 我們為什麼使用十進位制? ......   &

79 特價30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科幻電影的預言與真實

方言文化 出版
2018/07/04 出版

「虛構推測」往往預言人類未來,無論悲劇或美好 「我從小就覺得什麼都可能,科幻電影讓一切成真。」 &mdash;&mdash;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 《星期日泰晤士報》年度科學選書 《新科學人》雜誌聖誕節選書 亞馬遜四點五顆星評價,讀者一致盛讚:「引人入勝的完美讀物!」 《金融時報》、《赫芬頓郵報》、《衛報》等各大媒體強力推薦 人類未來世界的樣貌為何?科幻電影裡的情節能否成真!? ►►DNA技術可以復活恐龍,讓《侏儸紀公園》再現? ►►SpaceX、NASA,人類登陸火星的契機? ►►時光機能讓我們回到過去、逆轉失敗人生? ►►受病毒感染會變成喪屍,真的嗎? ►►人工智慧是帶來希望或取代人類? ►►宇宙中真的存在外星人嗎? ★科幻電影讓「未來歷史」,預演人類命運 還記得2002年電影《關鍵報告》中的手勢操控嗎?15年後「實現預言」,這項技術帶來巨大改變與商機,Wii、Xbox等遊戲平台,以及手機、平板等觸控螢幕大行其道;八○年代紅遍大街小巷的李麥克和他的人工智慧霹靂車「夥計」,令人印象深刻,如今自動駕駛汽車已進入實測階段,正在全球掀起熱潮&hellip;&hellip; 虛構的預言,有很多都會成真!《科幻電影的預言與真實》從《絕地救援》、《28天毀滅倒數》、《人造意識》到《異形》,將暗藏於各個電影當中、看起來深奧難解的學科理論,包括天體物理學、神經科學、生物學、哲學&hellip;&hellip;以機智生動的淺顯語言解釋,帶你一同探索那些尚未找到解答的科學謎題。 ★大揭露!史上最轟動電影背後的科學祕辛 「科幻電影太迷人了,你可以目擊自己的想像!」&mdash;&mdash;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 好萊塢並非憑空捏造劇情,許多導演、製作人、劇作家都很關注科學。BBC電視節目主持人瑞克.艾德華斯和量子物理學博士邁可.布魯克斯,以嚴謹的態度訪談諸多科學領域專家,輔以圖表解析,告訴你,電影中究竟那些劇情有具體科學根據&mdash;&mdash; ◆《侏儸紀公園》:恐龍真的可以被復活嗎? 野心勃勃資本家的生物科技計畫,試圖利用琥珀中吸食恐龍血液的蚊子,來讓恐龍復活,並建造一個侏羅紀主題公園⋯⋯ ►►科學家正在利用DNA復活數十個物種的動物,包括渡渡鳥、長毛犀牛、南非小斑馬等都可能死而復生。只是目前的技術尚不足以使恐龍復活,畢竟基因會劣化,恐龍時代太古老,而難以找得到堪用的DNA,但科學家仍持續努力在重新創造恐龍,難保那一天我們或許能看到有著迅猛龍口鼻部的雞&hellip;&hellip; ◆《星際效應》:黑洞真的存在嗎? 某種作物疾病大規模蔓延,使農耕困難,地球已經無法居住,人類如何利用黑洞移民至新星球&hellip;&hellip; ►►一百年前,愛因斯坦預測了重力波的存在;一百年後,LIGO觀測站的創辦人之一、天體物理學家基普.索恩與團隊宣布探測到重力波,揭露黑洞確實存在。那麼,掉進黑洞會怎麼樣呢?你可能會展開一趟時光旅行、在平行宇宙中冒險等等,但這都是未知數。除非有人能進入黑洞,並傳來更多量子重力的資料&hellip;&hellip; ◆《駭客任務》:人類生存的空間,是虛擬抑或真實? 擁有高超技術的駭客「尼歐」發現人類生活的地方,其實只是電腦程式所創造、一個被稱為母體的虛擬世界&hellip;&hellip; ►►我們是不是虛擬環境的一部分,目前還在爭論。能否即時學習則已有實驗證實,身體運動是可能透過腦對腦介面去刺激的。藉由研究中的「解碼神經反饋」(DNF)技術,或許在不久後的未來,就能發展出更成熟的認知訓練程式&hellip;&hellip; 《科幻電影的預言與真實》以深入淺出的敘事技巧,暢談電影背後的科學議題,讓人輕鬆了解相關知識。同時也告訴我們,科幻電影將不再只是想像,更可能為人們帶來靈感與啟發,終有一天,虛構也可能化為真實。 本書特色&&&& ★受好萊塢精彩電影啟發,帶你一覽最新科學研究的瘋狂之旅 ★專為科青、影癡打造,跟著科學家一窺大銀幕下的科學奧祕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科學大演化:從發現、發明到創新,細數改變科學史的重大里程碑

大石國際 出版
2018/06/14 出版

●亞馬遜讀者4.5星推薦,國家地理學會十年來最宏大的科學史著作。 ●為龐大的科學史整理出有跡可循的發展脈絡,一覽三千年來人類智識進展的全部軌跡。 ●詳述科學史上所有重大里程碑,標示出每次創新的由來與起點。 ●具體預測未來數十年的科學發展方向。 & 人類的科學與技術如何不斷累積,爆發出改造未來的力量?知名物理學家與科普作家詹姆斯‧特菲爾在本書中把歷史縱深拉到極限,從人類的智能足以獲得靈感的時間點開始,經歷啟蒙時代灌注的思考能量與20世紀實驗精神的洗禮,帶領我們看見人類經過多少次概念的傳承與驗證才走到21世紀的今天,並對最令人期待的下一步提出具體展望。 & 本書從物理科學、生命科學、醫學、天文學、科技五大面向,各細分成六到九個子題,講述人類在該領域從最初的發現、歷年的研究進展,到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不論你是正在研習數理或自然科學的學生,還是有意把教學內容置入更廣的脈絡的科學教師,這本書都能為你建立起完整的科學世界觀。

9 特價576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10種物質改變世界

天下文化 出版
2018/06/14 出版

物質竟然如此不簡單,材料科學原來這麼有趣! 且看史上精采且重要的十種物質,如何改變了我們的過去,又如何蓄勢待發,準備改造未來! 這其中有許多物質看起來實在太平常,讓我們幾乎忘了它們的存在,像是做衣服的布料、做工具的金屬、做罐子的陶瓷、溝通用的白紙,還有吃了開心的巧克力。然而,這些物質卻曾徹底改變了人類生活。 當然也有一些物質以怪得出奇聞名,例如人類已知最輕的固體「氣凝膠」、可以自行復原的金屬和能變成真正骨骼的植入物,這些都是會改變我們未來的劃時代新物質。 你會驚嘆,物質如何以獨特的方式,深刻影響我們每一個人。 得獎紀錄 2014年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 Amazon 2014年度科學類選書 《物理世界》2014年推薦最佳科普書 《紐約時報》2014年最值得閱讀的一百本書之一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你管別人怎麼想

天下文化 出版
2018/05/31 出版

本書與《別鬧了,費曼先生》齊名,是透析科學奇才費曼博士一生精彩故事的另一門徑。這本書分成兩部分: & 第一部描寫對費曼性格形成影響最大的人,他那立志培養出科學家的父親,以及與他相知相惜,常淘氣的要他「你管別人怎麼想」的初戀情人。此外還有費曼的生活感想,充滿感情家書等等。 & 第二部談到費曼此生最後一次探險──參與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原因調查,充分展現傑出的科學家寬廣的視野,及特殊的思考方式。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永遠的瞬間幻覺

《永遠的瞬間幻覺-阿爾伯特&bull;愛因斯坦》,本書透過以色列愛因斯坦檔案館珍藏的大量愛因斯坦的手稿、文件和照片,描述了愛因斯坦的一生。內容涵蓋愛因斯坦的科學研究歷程、家庭背景、成長經歷、婚姻生活等各個方面,書中展示的許多愛因斯坦的私人信件,完整並深刻展現他的內心世界。甚至包括許多愛因斯坦從未在正式公開過的照片,是讀者了解愛因斯坦的難得佳作。

9 特價10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別鬧了,費曼先生:科學頑童的故事

天下文化 出版
2018/05/30 出版

笑鬧中的真智慧 & 費曼得過諾貝爾獎,是近代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他同時也可能是歷史上唯一被按摩院請去畫裸體畫、偷偷打開放著原子彈機密文件的保險櫃、在巴西森巴樂團擔任鼓手的科學家。他曾經跟愛因斯坦和波耳討論物理問題,也曾在賭城跟職業賭徒研究輸贏機率。 從小到大,費曼的特立獨行,在在令人深思、莞爾。連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的院長夫人,跟他初次見面時也禁不住大叫:「別鬧了,費曼先生!」 費曼的天縱英才以及離經叛道,早已成為傳奇&hellip;&hellip;讀這本書,實在叫人很難忍住不笑。&mdash;&mdash;《新聞週刊》 這一類的書,讓人想一讀再讀&hellip;&hellip;這本書好像一種測試劑:任何讀這本書而不大笑出聲的人,心理一定有毛病!&mdash;&mdash;《洛杉磯時報》 費曼絕不根據二手消息或道聽途說,來論斷任何事件。他具有濃烈的好奇心,要弄清楚一切事物到底如何運作。這種性格跟他在科學上的天分與成就,是密不可分的。&mdash;&mdash;《華盛頓郵報》

79 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8/18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