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999
親近野花,天天都像遊花博花朵芬芳不特別,散發蒜味、辣味才稀奇紅橙黃綠不搶眼,花瓣隨年齡變色才夠看爭奇鬥艷的造型、千奇百怪的氣味停下腳步用心看,到處都是我的野花博覽會★ 荒野保護協會資深講師黃麗錦,走遍全台、10年野花觀察心得首度出版★ 全彩印刷、近千張野花寫真,細膩捕捉萬紫千紅最美姿態★ 異於一般圖鑑,改由野花的型態、顏色、氣味切入,增添觀賞樂趣野花是許多人的最愛,但常礙於辨識困難以及植物知識的不足,而不得其門而入。為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野花之美,特別以花的造型、色彩、氣味以及野花的性事、媒人以及生態上的種種「花招百出」等饒富趣味的角度切入,並搭配豐富的攝影圖片,以及經驗豐富的自然解說老手,以第一手的體驗方式現身說法,讓野花可以成為每一個人的好朋友。
臺東地區藥用植物圖鑑
本書收載臺東地區可見藥用植物100種,內容彙集了臺東縣藥用植物學會會員對於中草藥的實踐經驗,每種植物皆附有精緻圖片數張,文字介紹詳盡完整,書中並有對該植物的栽培說明,為認識臺東地區藥用植物之最佳讀本。
蔬果.野菜圖鑑
108種台灣常見食用蔬菜500張野外生態照片及花果葉特寫圖讓您走出野外,認得所有食用蔬菜吃過絲瓜、金瓜,卻沒看過它們掛在藤架上垂墜的模樣嗎?吃過空心菜、花椰菜,但是不知道空心菜是水生植物,而花椰菜並不是花嗎?本書收錄108種食用蔬菜,不僅教您認得所有蔬菜,更有聰明挑選和營養成分剖析。◎完整收錄台灣108種食用蔬菜:本書收錄108種餐桌上最常食用的蔬菜,以食用部位由下而上劃分七大類:根菜類,如蘿蔔等;鱗莖類,如洋蔥;莖菜類,如蓮藕;葉菜類,如空心菜。花菜類,如金針花;果菜類,如絲瓜等;野菜類,如雞屎藤等。◎500張野外生態圖及花果葉特寫圖,及挑選要訣讓您聰明選好菜:不只以特寫圖公開蔬菜生長的完整過程,仔細說明花、果、葉等辨識特徵,更貼心收錄如何挑選、如何栽種的小祕訣和營養成分,既讓你一窺蔬果的野地面貌,也能聰明挑選、吃得安心。◎隨身辨識摺頁,讓您走到野外,隨時認蔬菜。本書特色台灣第一本最完整的食用蔬菜圖鑑,不僅完整收錄野外生長照片,還有花果葉的特寫圖,以及貼心的挑選要訣和營養成份剖析。
愛上植物的第一本書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這最美麗的時刻……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席慕蓉˙摘自〈一棵開花的樹〉一個植物逃兵的敗部復活筆記,一本專家、學者不會告訴你的植物入門書。水藍藍的地球孕育了植物,而植物滋養了動物。植物透過光合作用,淨化我們賴以為生的空氣;植物奉獻自我,用以延續我們的生命;植物展現優雅姿態、綻放美麗花朵,撫慰我們的心靈。可惜大多數時候的你,卻常是無視地走過,空留身後落英繽紛,灑滿一地詩人口中片片凋零的心。不論你是曾想好好地認識、接觸植物卻不得其門而入的人;或是曾被艱深、不明其意的專有名詞所打敗,決定放棄植物者,請別就此灰心,只要翻開本書,依循三個簡單步驟,你將可輕鬆學會觀察、瞭解、傾聽植物,並且愛上「他」。第一步 從學會觀察一棵植物開始植物的世界瑰麗繽紛,然而認識植物卻不若你眼見的如此複雜。只要從觀察開始,帶著一枝筆、一本筆記,最多加個放大鏡和相機,每天給自己五分鐘,找一棵路邊的植物,欣賞外形、觀察葉子、細看莖幹、探究花朵,收集果實與種子,並試訪地下功臣──根,在替她做個簡單的健康評估,七天下來,你就能擁有認識植物的基本功力了。學會觀察一棵植物,等於學會觀察所有的植物。第二步 解讀植物無聲的生存之道地球上所有的動物再怎麼不凡,也絕不可能像植物一樣,站在一個地方,光是伸展枝芽便能滿足生存需求,同時繁衍後代。值得稱頌的是,從古到今植物遵守大自然法則,取得資源並貢獻付出,不浪費能源,也不破壞生態,不讓地球陷入臭氧層破裂、氣候異常、資源匱乏等危險窘態。究竟植物是怎麼辦到的?那我們一起來解讀吧!第三步 探索植物不可思議的一面科學家曾經做過試驗,發現植物遇到敵攻而受傷時,會發出信號通知左鄰右舍趕緊啟動防衛措施。比如當毛毛蟲開始啃咬柳樹的樹葉時,附近的柳樹們好像得到「敵人攻進來!」的消息似的,立刻增加生物鹼含量,讓葉子變得苦苦澀澀,打消毛毛蟲大啖一場的念頭。而番茄被啃咬時,會發出一種氣味分子,當附近的番茄一接收到,就會產生驅除昆蟲的化學物質,是不是很神奇呢?
臺灣藥用植物圖鑑:輕鬆入門500種
本書收載臺灣鄉野可見藥用植物500 種,每種皆附彩圖,且依中文名、科名、學名、別名、藥用、編語等順序撰寫,並於藥用部分加入「性味」,本書不只可作為學習者的野外研習手冊,也是臨床醫者適用的中草藥應用參考手冊。
棉花國度之旅──全球化簡史
本書獲二○○六年的尤里西斯報導文學獎二○○六年度法國經濟學類叢書獎連續24週高居法國非文學類暢銷排行榜前二十名法蘭西學院院士實地走訪五大洲,深入七大棉花生產國,透視全球化的觀察遊記這個故事開始於歷史上的某個夜晚……一位男子經過一株樹枝末端開著潔白花絮的灌木他伸出了手觸摸,感受到了棉花的溫柔……本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艾瑞克.奧森納的著作,他以小說寫作的手法,透過半虛半實的遊記故事講述各個主要產棉國家在歷史上不同時期的經濟狀況,撰寫出這本全球化簡史。乍看之下,這像是一本具個人特色的旅遊紀實,但其實這本書是個源源不斷的知識之泉,裡頭講述著棉花的歷史,以及棉花如何搖身一變,成為了撼動全球經濟的原物料。從非洲到中國,甚至到美國以及歐洲,棉花都是重要的物資之一。你知道棉花有哪些用途嗎?除了可以製作日常衣物之外,你知道棉花還可以製成其他許許多多的產品嗎?你知道棉花價格的波動以及產量變化,會對全球貿易經濟產生多麼重大的影響嗎?透過艾瑞克.奧森納的生花妙筆,一定可以讓你更進一步認識棉花,也同時對全球化現象有更深刻的了解。
台灣鄉野藥用植物(三)
本書為黃世勳、洪心容兩位博士,多年深入台灣民間進行田野調查,將藥用植物以精緻圖片及詳盡文字完整介紹,預計整套書以20輯發行,每輯介紹台灣鄉野可見藥用植物100種,本套書堪稱台灣藥用植物的小百科全書,為藥用植物學習及研究者之最佳工具書。
蕨類圖鑑2-進階珍稀篇
◎全書介紹台灣320多種蕨類的資料與生態圖片,包括許多珍貴稀有甚至瀕危的物種。 ◎提供多樣化的查詢方法,可依中名、學名或科、屬、群來檢索各類蕨類。 ◎每種蕨類的介紹,除了外觀特徵、生長習性和分布地區外,與《蕨類圖鑑1》較大的不同是,在本書中作者就每種蕨類都特別寫了一段附註的延伸說明,可能是該種蕨類為適應環境而發展出的特殊生存機制,或是它在分布的生態帶所具有的指標性意義,或是同一類群間的比較……,每一則說明都是郭城孟老師三十多年來研究蕨類的第一手心得。 ◎每種蕨類的圖片都儘量涵蓋植株生態照與局部特徵照,並有簡要的圖說,幫助讀者看圖辨識。 ◎每種蕨類皆有生態小檔案(包括生態帶、地形和生長環境等),以及觀察蕨類時的兩大重點──葉片分裂方式與分裂程度,以及孢子囊群或孢膜的外形與生長位置──特徵圖示,方便讀者迅速查詢。 ◎以蕨類為起點,閱讀台灣獨特的植物生態地景 台灣位於北緯約22°至25°間,屬於熱帶氣候區的北緣和溫帶氣候區的南緣,是北回歸線上少見的森林,多變的地形造就多樣化的微環境,加上具有巍峨的高山,北半球(水平分布)的生態帶就巧妙濃縮、垂直分布在台灣山地。台灣的蕨類物種也反映出前述的特色,在《蕨類圖鑑2》可見以泛北極圈為分布中心的種類出現在台灣的高山寒原,也可見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熱帶雨林的種類在恆春半島現身;而且台灣位於亞洲大陸、日本琉球群島及菲律賓群島的樞紐位置,利於種源交換,島上高聳的北向山坡,以及南向和東南向山坡,就像棒球手套一樣,能零星捕捉來自北方或南方的蕨類物種,因此在翻閱《蕨類圖鑑2》時不僅能查索單種蕨類的資料,也能從作者的延伸說明中得到更廣泛的台灣植物生態知識,了解更多台灣珍貴的生態資源。
眾神的植物:神聖、具療效和致幻力量的植物
不可思議的神聖、魔法植物圖鑑 致幻植物影響人類的「腦」有多深遠? 結合民族植物學、藥物學、生化學 等三位世界重量級科學家的長年研究, 闡述植物神聖、癒治性、迷幻性的力量, 全書500多張珍貴彩圖,介紹致幻植物達300多種, 並針對79種致幻植物,做圖鑑解說與成分分析, 是劃時代著作,也是至今最好的致幻植物書籍。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
作者黃世勳博士為臺灣這塊土地上的藥用植物知識傳承盡下多少心力,只能盡力而為,,藉由此書作者特別挑選臺灣民間常用藥用植物160種(以《臺灣植物誌(第2版)》順序排列),每種依中文名、學名、科名、別名、分布、形態、藥用逐項說明,並將臺灣民間實用驗方250首附上,以作為應用時參考,對於初學者欲快速進入藥用植物的應用階段,能先熟悉這160種,應該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書前加列了「植物辨識的各部位名詞解釋」,以供讀者於形態閱讀時,可快速查閱解惑,同時也列有「藥用植物之採收」、「藥用植物之加工」、「藥用植物之應用」等單元,都是藥用植物初學者最想了解的觀念,讀者若能熟知其中之訣竅,對於藥用植物之利用,將能更加兼顧藥材的「質」與「量」。而從安全性考量,本書所寫藥用植物知識僅供參考,仍要提醒大家「藥即是毒」、「使用得當是藥,使用不當是毒」,所以,選用任何藥用植物前,仍需進一步請教醫師或藥師等專業人員,以免誤食誤用,反而危害自身的健康。
香蕉密碼--改變世界的水果
在一般人眼裡,香蕉就是香蕉,皮黃味甜,大小一般,果肉無籽。不過你知道嗎?美國人吃的香蕉,比蘋果和柳橙加起來還多。在世界其他地方,香蕉甚至是幾百萬人賴以存活的主食,跟稻米、小麥和玉米一樣。香蕉雖然到處可見,但人類對香蕉的了解卻很有限,科學家近幾年才開始研究人類最早種植的水果的起源和演化過程。人類社會有許多有關香蕉的傳說,例如古老的聖經譯本暗示夏娃偷吃的「蘋果」其實是「香蕉」,而且不乏有力證據。二十世紀上半,奇基塔(Chiquita)和都樂(Dole)這兩家公司攻占市場,這期間,有「香蕉共和國」之貼切稱號的中美洲國家,因為香蕉崛起又覆滅。然而,香蕉能不能存活下去,是它目前最大的未知數。我們買的香蕉都是無性繁殖的產物,每一株的基因都一模一樣。正因為這個特點,香蕉才這麼容易種植又便於運送。但香蕉也因此脆弱不堪,一株染病可能盡數遭殃。目前我們在超市買到的華蕉,正快速遭植物病侵襲。全球已有數十座蕉園毀於巴拿馬病,其威力難以抵擋,而且至今無法根治。作者丹恩‧凱波是科學及戶外活動類著述的得獎作家。他在這本步調快速、發人省思的著作中,帶著讀者從古至今、從原始叢林到現代超市,從村落到大陸,從企業會議室到廚房餐桌,爬梳香蕉經歷的歷史演變。這趟香蕉之旅充滿鮮活的人物、驚人的發現,並揭露了美國香蕉霸主的複雜過往,以及全球為了克服危及香蕉存活的病害所作的努力。最後,作者探討了食物和科學之間的爭議交叉點,並走訪高科技實驗室,介紹科學家如何在試管中培育新品種香蕉,跟時間賽跑,試圖拯救最受世界喜愛的重要作物。
台灣水生與濕地植物生態大圖鑑(上)
台灣水生與濕地植物資源豐富,但原生環境已面臨嚴苛的考驗,作者鑽研水生植物多年,以最大的熱情和強烈的使命感,蒐羅了台灣五百餘種水生與濕地植物,堪稱是最完整的生態大圖鑑。
野花圖鑑2:中高海拔篇
最好用易查的野外賞花圖鑑你是否曾想認識滿山綻放的各種美麗野花,卻因不熟悉植物的科、屬分類,而無法如願呢?本圖鑑在編排上,從大眾的視覺感官出發,以一般觀察野花時最醒目的花色、花瓣數作為查對分類的依據,讓讀者輕輕鬆鬆即可入手查閱。全書共介紹台灣中、高海拔山區約450種的常見野花,包括草本、藤本植物與灌木,其中並涵蓋了近200種台灣特有種(含亞種與變種)植物;每種野花的圖像記錄都盡可能涵蓋植株群落、花、果,進而呈現變異與近似種,另輔以特徵、生態等文字說明,讓讀者按圖索驥,不易錯認;同時附記推薦的賞花地點,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聯,以及與蝴蝶幼蟲食草間的關係等。書後並詳列中名、學名及分科索引,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本書是認識台灣野花世界最方便實用的入門圖鑑,也是進行野花觀察、鑑定時最有利的工具書。
彩色藥用植物圖鑑《超強收錄500種》
本書是中國醫藥大學黃冠中教授之學術精華,黃教授為中國醫藥大學年度研究績優獎獲獎人,曾獲許鴻源博士中醫藥學術獎,以其學識深度,再結合知名藥用植物作家黃世勳博士及洪心容醫師,三位博士共同打造了這本好書,其中收載了台灣常見藥用植物500種,內容圖文並茂,照片精美,文字簡潔,可作為辨別野外藥用植物的重要工具書。
台灣野生食用植物圖錄
一本日治時期的野菜指南,蒐羅台灣百種常見的野生食用植物,展現今人不盡然知道的食用和採集經驗。本書介紹的一百種台灣野生食用植物,都是經過嚴密的鑑定,並思考植物體各部份的料理方法,再判斷這些植物作為食品的品質,區分為「優」、「良」、「可」及「不可」四個等級。此外,亦揭載原植物的寫生圖,再加上國內具有實際採食經驗的自然作家劉克襄,為書中的野生食用植物現況及食用方式做註解說明,植物攝影家呂勝由為本書做審定及提供植物照片,讓不具備植物學知識的人,也能夠按圖索驥,尋覓山野好滋味;更為這個開始重視極簡、自然生活的社會,創造出嶄新的飲食文化意涵。本書特色:1.本書為日治時代作品,書中的觀點呈現出日治時期植物學家對這些食用植物的觀察。讀者可藉此了解當時植物分佈的情形,若配合今日調查所見,當能比較今昔植物的消長,印證氣候、開發、人類應用等因素對植物分佈的影響。此外,還能透過書中圖像繪製、文字描述與學名的鑑定,比較今昔學者在植物分類觀點上的差異,了解某些植物學名的演變過程。2.由於時代的進步、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認識野菜、追求原味食蔬的口感,成為一種時尚。食用野菜不但可以滿足人們嘗鮮的心理,還能儉省荷包的開銷,更能順應回歸自然的消費潮。本書的重印,可以作為人們認識野菜、食用野菜的指南。3.本書雖為日治時期舊作,但新增加植物學家呂勝由老師為本書作審定,並提供書中植物的實際照片,讓本書的植物能夠真實地呈現在讀者眼前。此外,亦增補自然作家劉克襄的採食經驗,讓這些野菜能在現代社會更增添鮮活的食用新意涵。
果實種子圖鑑
140種果實及種子觀察入門草莓是聚合果、西瓜是瓜果、松果是毬果,稻米是穎果,而翅果會飛翔……你認得幾種果實呢?認識植物,就從紅橙黃綠的果實開始吧!◎果實索引:本書以10類果實為側邊索引,讓你直接從果實的樣貌,就能辨識植物。◎果實剖面圖:透過臺灣常見果實的橫、縱剖面圖,詳細介紹植物從開花到果實各階段特徵。◎果實如何傳播繁殖全收錄:植物的果實種子除了食用之外,更是繁殖下一代的重要媒介,本書將收錄植物特殊的傳播方法與機制。◎140種果實,700幅生態圖:精選140種臺灣常見植物,搭配700幅精美生態圖片,翔實介紹果實種類及植物特徵、生育地、生長週期。◎隨身防水摺頁:附贈可摺疊攜帶的140種果實辨識摺頁,讓你走出戶外,賞果無礙。
島耕作也瘋狂:職場新鮮人厚黑學工作哲學
本書特色這人生的99個忠告,好像無數顆閃亮的星星,環環緊扣。99條警言輕叩你的心扉,99條故事凝聚思想的精華,開啟你的靈魂,讓你妙悟世事、洞察人生,充滿生存的博大智慧。
台灣藥用植物圖鑑
280種藥用植物是這樣用的!第一本教你辨識,也教你使用的藥用植物圖鑑。280種藥用植物,教你鑑別、栽培及使用你知道石榴除了果實酸甜可口外,石榴皮和檳榔磨粉還可以治蛔蟲?九層塔除了炒菜增添香味外,燉雞服用還能助長筋骨發育哦!本書收錄上千種藥用植物實用方例和栽植技巧,讓你輕鬆上手。 700幅野外生態圖和藥材圖,讓你看個夠 走在野外,你認得出頂級中藥材何首烏的模樣嗎?常吃枸杞,卻不知道它的花是紫色的?想熬煮百草茶,你挑選得出哪些藥草呢?本書收錄1000種藥用植物精彩圖片,讓你看懂野外280種藥用植物。側邊檢索標明主要療效,一翻即懂 清楚易懂的療效說明,直接標示於頁面側邊,方便簡易查詢。☆280種藥用植物圖鑑/700張精美生態圖及特徵特寫圖☆一書全覽280種藥用植物的辨識特徵及1000種應用方例☆藥用植物主攻療效,一翻書側即明瞭
台灣植被誌六(二上)闊葉林
上次冰河時期以降,台灣島──這艘地球生命的諾亞方舟,刻正進行最最精彩、超級複雜的演化大車拚,特別是低海拔地區所謂的闊葉林生態系,其物種的多樣性、組合社會的歧異度、生態相關的魔幻與詭譎,直是山山不同、地地互異、絢爛華麗而無以倫比。在此原鄉,作者三十餘年山林夢自在揮灑,留下美麗與哀愁的點滴記錄。 ~ 進入山林,只想瞭解萬花筒狀生命的思想與心情,以及他們與造物主之間的對話 ~ 濁水溪峽谷、頭嵙山惡地、望鄉山、郡大林道、丹大林道、神木林道、楠溪林道、上谷關、阿里山、奮起湖、大凍山、鳥嘴山、烏石坑、台北近郊、屯子山、玉里觀音山、新城山…,一頁頁的自然滄桑在此舖陳。 ~ 地球生命史最大紀元的進程: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生命大爆炸)、中生代(恐龍興起與滅?)、新生代(現今生命及人種時代),筆者斷言,21世紀正是「滅生代」的正式開張 ~ 假設文明尚可延展,這系列小書有可能留下一頁見證…陳玉 2006.12.31
台灣植被誌六(二下)闊葉林
上次冰河時期以降,台灣島──這艘地球生命的諾亞方舟,刻正進行最最精彩、超級複雜的演化大車拚,特別是低海拔地區所謂的闊葉林生態系,其物種的多樣性、組合社會的歧異度、生態相關的魔幻與詭譎,直是山山不同、地地互異、絢爛華麗而無以倫比。在此原鄉,作者三十餘年山林夢自在揮灑,留下美麗與哀愁的點滴記錄。 ~ 進入山林,只想瞭解萬花筒狀生命的思想與心情,以及他們與造物主之間的對話 ~ 濁水溪峽谷、頭嵙山惡地、望鄉山、郡大林道、丹大林道、神木林道、楠溪林道、上谷關、阿里山、奮起湖、大凍山、鳥嘴山、烏石坑、台北近郊、屯子山、玉里觀音山、新城山…,一頁頁的自然滄桑在此舖陳。 ~ 地球生命史最大紀元的進程: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生命大爆炸)、中生代(恐龍興起與滅?)、新生代(現今生命及人種時代),筆者斷言,21世紀正是「滅生代」的正式開張 ~ 假設文明尚可延展,這系列小書有可能留下一頁見證…陳玉 2006.12.31
陽明花語:陽明山國家公園野地植物圖鑑
在特殊的物種方面,翠翠谷的大吳風草全台僅有,夢幻湖的台灣水韭聲名遠播,鐘萼木族群受到國家法令保護。另外,由於地理位置與氣候的影響,出現台灣龍膽、台灣藜蘆、昆欄樹等,中高海拔或較高緯度的物種,稱為北降(或降遷)現象,是陽明山區植物生態上的一大特色。 & 內容區分:涵括336種野生花草。植物圖解-花、葉、果實的構造和形狀、陽明山的野花簡介-大致按開花時序分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再加上蕨類專篇、附錄並貼心為您整理花色索引,方便您利用花形和顏色,快速查閱本書。每一種花草介紹,均有實拍照片及詳細文字解說,無論是野外攜行或室內閱讀,都是您悠遊陽明山區,最佳的生態登山圖鑑。
台灣野花365天春夏篇
本書榮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 1997 年非文學類最佳書獎 一天認識一種野花。 春,是水零零的繽紛季節, 柔柔的陽光,小小嬌嫩的草花, 草間探出頭來的,是蒲公英、黃鵪菜的金色小太陽。 淺山林邊,堇菜類的紫花,矮矮的一叢叢, 野生的杜鵑花海從山坡開始蔓延... 一天認識一種野花。 夏,是海邊和高山野花的舞台, 深深的,淺淺的蜜,美麗的花色是熱情的記號, 鮮明地指引夏季的蟲蝶; 懂得化粧術的玉葉金花和大甲草,也把花朵變得又大又美。 一天認識一種野花。 秋,是風兒悠閒花兒忙碌的季節。 成片的芒花在山坡翻搖, 王爺葵散落在平野人家的屋後, 最後一季的高山野花,也要趕在寒冬來前結下種子, 忙碌生長,為了生命的即將結束,即將開始。 一天認識一種野花。 冬,休耕田的野花歡慶新年。 有美麗的紫雲英、泥胡菜和藿香薊, 就不怕收割後的稻田失色, 即使是像小葉灰藋這樣不出色的野草,也弄了滿身花粉。 農人短暫的休息,野花短暫的舞台,每一年都有生命的傳承。 從海邊到高山,從都市叢林到荒野,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看著不同的野花開落, 也許四季不夠分明, 但台灣的野花足以在心中烙下 春夏秋冬的腳步。
台灣野生蘭賞蘭大圖鑑(上)
《台灣野生蘭賞蘭大圖鑑》的第一本﹝上﹞於2003年5月出版之後,作者並沒有因此就此停下腳步,依然循著既有的興趣與理想,往返於台灣各地山區,試著更深入密林禁地,尋訪潛匿於雲山幽谷中的蘭蹤。兩年餘的時間裡,有了更深入更廣泛的收穫,並追蹤摸索出十餘種尚未記錄的蘭種。本三書依照台灣野生蘭的棲地環境(低、中、高海拔),介紹280種台灣野生蘭,作者以長年的野外經驗,提供賞蘭的入門常識與最新資訊。主要內容包括認識台灣野生蘭、野生蘭的家、尋訪蘭蹤經驗談、野外賞蘭大圖以及蘭花期指南等。書中並有精緻的低、中、高海拔生態跨頁圖,以及多幅珍稀野生蘭的生態畫,為整套書增添了更高的可看性及收藏價值。本三書收錄的蘭種中,包括有以作者為命名的野生蘭。這一次又一次的新發現,讓人領悟到台灣這座島嶼的深邃內涵,也持續吸引我們繼續游走其間,並且謙卑地學習與瞭解大自然。
台灣植被誌六:闊葉林(一)南橫專冊
台灣生界天演最複雜、最精彩的故事,殆即中海拔以降的闊葉林,但歷來似乎無人依據自然事實,真正解讀闊葉林的奧秘,只籠統、大膽地說是「暖溫帶、亞熱帶、樟殼帶、桑科……」雨林等,嚴重忽視龐大的岩生植群。 作者以三十年實證調查的苦行,彌補台灣研究史上「失落的環節」,提出「岩生植被」即台灣植被的「原型說」;為完整交代台灣闊葉林的實體,作者以前後十八年,對南橫公路兩次的全線調查,撰寫本書,作為對台灣闊葉林實體的實例舉證之一。
野菇入門
《野菇入門》是一本認識菇類(大型真菌)的圖解入門書。全書主要分為認識篇、相遇篇、觀察篇與附錄四個部分:認識篇綜觀菇類的基本概念;相遇篇探討菇類生長習性與環境的關聯性,並提供賞菇時機及台灣菇類分布的相關資訊;本書的重點是觀察篇,其中以深入淺出的菇類生態圖解,呈現常見五大類三十六科菇類的典型樣貌,提供讀者外觀辨識的要點,並詳述該科菇類獨特的生態習性、相關應用,以及其他有趣的事物。最後的附錄則提供了野外實地觀察、微細特徵觀察的行動指南,以及如何避免誤食毒菇等實用建議。建議讀者可以先閱讀認識篇與相遇篇,對菇類有初步的認識後,再進入觀察篇各章,此時如能配合現場對照與圖鑑的使用,當更能對台灣現生各科菇類的特色有進一步的瞭解。*第一本本土自製野菇百科,全方位菇類入門*三十六幅精緻野菇博物畫,五百多張野菇生態照,數十幅精密圖解與顯微照,多角度呈現野菇之美*豐富的延伸資訊與生活化的取材,是最佳鄉土自然教材*野菇專家、優秀生態畫家、資深編輯團隊的完美結合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解說手冊
本書選錄臺灣民間常用藥用植物,共計314種,分別隸屬於107科,茲依照Engler分類系統編排,並依中文名、學名、科名、別名、藥用部分、性味、效用、蘊藏量等項分別敘述。
台灣植被誌(八)大甲鎮植被
攤開台中縣的平面地圖,佔地大約5,852公頃的大甲鎮,活像一把敲向台灣海峽的鐵鎚,或是傾斜的T字,也就是說,由一塊東南斜走西北的鎚鐵,加上西南至東北走向的木柄而組成。 敲擊鐵釘的鎚鐵面,正是福德、西歧與建興3個里的海岸線,鎚鐵塊的尾尖恰是幸福里延展至大安溪底的內陸,而鎚鐵的下部大致以大安溪南岸為界;至於木柄,約略以海線縱貫鐵路及省道台1線為軸線,木柄尾端即大甲溪河床內的文曲里。 然而,若以地形或海拔標高檢視,全鎮最高部位,位於木柄銜接鎚鐵塊的木柄背,也就是頂店里的鐵砧山。 大甲鎮除了鐵砧山海拔上衝大約236公尺之外,全數區域低於百米,換句話說,鐵砧山就地形而言,是大甲鎮的制高地標,更是鎮內唯一靠山,也是后里台地窮極西北角落的孤立地塊。
阿里山-永遠的檜木霧林原鄉
本書輯錄相關於阿里山區百餘年事略,依據年代條列之,提供阿里山區進一步研究的基本資訊,並檢附歷來一些關於阿里山的重要史料或事件,可活化應用此書。
台灣植被誌(五):台灣鐵杉林帶(上)
◆摘錄自楊博名撰序8年前,我在柴山學會了「感受」,從富家溝的落葉聲中、從台灣獼猴樹枒間的追逐中。6年前,我在「環境佈道師」課程裡,遇見了陳玉峰老師,一經深沈的撞擊,我想,生而為人,本該如此﹗慶幸自己在意氣風發的壯年,認識了陳老師,讓我可以用更沈潛的心態與眼界來看待自己,從他紮實深厚的學術根基,到那一種對土地、對社會全然無私的堅持與付出﹗對我而言,這便是一種風範﹗身為一個經營者,我開始了自我省思與觀照,把自己從商業的、經營的點中拉出來,開始放眼關心我所居住的城市、我所生長的台灣,也因為努力與參與,我才了解,柴山和愛河可以在民間力量的堅持下,維護的更好;棲蘭山和東港溪也可以讓破壞不再蔓延下去。我慶幸自己得之於柴山的自然經驗和感受,能在幸遇陳老師之後,獲得正向而積極的啟發,進而能盡一己棉薄之力––為這片土地。近幾年來,我也將觸角拓展至員工,1998年、2000年的搶救棲蘭山檜木林街頭運動,員工們全員參加,在公司內部造成了極大的迴響,這種參與的經驗和意義,無疑的,可以在這些年輕人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對森林保育的了解與意識、對國土的認同、以及對自己可以發出的支持與熱情。在前四卷的台灣植被誌中,透過陳老師的眼界和筆力,我看到了台灣山系、林相的前世今生,每每跟著陳老師的鏡頭,忘我的融入山精水靈的召喚,而流連忘返;跟著陳老師的文字,時而感慨、時而激昂。不管是自然的演替,還是人為的破壞,台灣山林的歷史,是陳老師一個腳印、一個腳印探查而來的。我一直深感而且無法忘卻的那段文字︰「我之所以投入遍體鱗傷的所謂各種運動,絕非止於不公不義所激起的憤怒,而是台灣的山精水靈,至少25年的耳提面命,眼、耳、鼻、舌、身,無言的流暢於天地相貫的靈氣,任督二脈早就豁然無礙,任我的眼瞼闔或開、毛孔漲或縮,都浸淫在人間世最單純的場景,統合而融入於生界至美的天堂。」我想,我在一個怒目金剛的背後,看見一顆最柔軟的心啊﹗台灣植被誌第五卷誕生了﹗幸蒙陳老師,不棄我筆拙,佔一小序,整理了我這些日子以來的感動與想法,這讓我想起了「種樹的男人」這個故事︰一個牧羊人,在貧瘠無水源的高原地上,每天種下了一百顆橡實,經過了三年,卻使得一片毫無生趣的高地,慢慢長成了一個生機盎然的森林。我們可能都是一顆小種子,但是不要忘記自己的力量﹗期待可以有更多的人願意為自己土地,盡一己之力。
台灣植被誌(五):台灣鐵杉林帶(下)
摘錄自楊博名撰序8年前,我在柴山學會了「感受」,從富家溝的落葉聲中、從台灣獼猴樹枒間的追逐中。6年前,我在「環境佈道師」課程裡,遇見了陳玉峰老師,一經深沈的撞擊,我想,生而為人,本該如此﹗慶幸自己在意氣風發的壯年,認識了陳老師,讓我可以用更沈潛的心態與眼界來看待自己,從他紮實深厚的學術根基,到那一種對土地、對社會全然無私的堅持與付出﹗對我而言,這便是一種風範﹗身為一個經營者,我開始了自我省思與觀照,把自己從商業的、經營的點中拉出來,開始放眼關心我所居住的城市、我所生長的台灣,也因為努力與參與,我才瞭解,柴山和愛河可以在民間力量的堅持下,維護的更好;棲蘭山和東港溪也可以讓破壞不再蔓延下去。我慶幸自己得之於柴山的自然經驗和感受,能在幸遇陳老師之後,獲得正向而積極的啟發,進而能盡一己棉薄之力––為這片土地。近幾年來,我也將觸角拓展至員工,1998年、2000年的搶救棲蘭山檜木林街頭運動,員工們全員參加,在公司內部造成了極大的迴響,這種參與的經驗和意義,無疑的,可以在這些年輕人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對森林保育的瞭解與意識、對國土的認同、以及對自己可以發出的支持與熱情。在前四卷的台灣植被誌中,透過陳老師的眼界和筆力,我看到了台灣山系、林相的前世今生,每每跟著陳老師的鏡頭,忘我的融入山精水靈的召喚,而流連忘返;跟著陳老師的文字,時而感慨、時而激昂。不管是自然的演替,還是人為的破壞,台灣山林的歷史,是陳老師一個腳印、一個腳印探查而來的。我一直深感而且無法忘卻的那段文字︰「我之所以投入遍體鱗傷的所謂各種運動,絕非止於不公不義所激起的憤怒,而是台灣的山精水靈,至少25年的耳提面命,眼、耳、鼻、舌、身,無言的流暢於天地相貫的靈氣,任督二脈早就豁然無礙,任我的眼瞼闔或開、毛孔漲或縮,都浸淫在人間世最單純的場景,統合而融入於生界至美的天堂。」我想,我在一個怒目金剛的背後,看見一顆最柔軟的心啊﹗台灣植被誌第五卷誕生了﹗幸蒙陳老師,不棄我筆拙,佔一小序,整理了我這些日子以來的感動與想法,這讓我想起了「種樹的男人」這個故事︰一個牧羊人,在貧瘠無水源的高原地上,每天種下了一百顆橡實,經過了三年,卻使得一片毫無生趣的高地,慢慢長成了一個生機盎然的森林。我們可能都是一顆小種子,但是不要忘記自己的力量﹗期待可以有更多的人願意為自己土地,盡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