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昇華的探索
「身心性命,內修外用」踐行南懷瑾先生最後叮嚀, 恒南書院矢志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於世界。 ◎輯錄恒南書院創辦人李慈雄先生,自書院創建以來在書院內外演講及隨筆,還原講演內容,並由主講人親自增刪,補足因時間限制而精略之內容,更能全面吸收講者思想體系。 ◎講演主題多樣,卻都聚焦於中華傳統文化的踐行體系,傳承南師思想教化。 ◎值得一提的是,諸篇文章皆是在南師辭世後所講、所寫,文句中滿溢對於先師教化的感念及懷想。 秉承南懷瑾先生意願建造之恒南書院,原定名為「南懷瑾書院」,並預計請南師入書院講學,無奈南師辭世,無緣講演於此,其門生仍遵師遺囑,繼續為中華文化的發揚而努力,持續講學不輟。 作者自年少以還,於宇宙性命的緣起和生命昇華的探索,饒富興味。〈生命昇華的探索──對哲學、科學與宗教的反思〉求證中國文化在生命昇華中的完整體系。 〈《原本大學微言》中的內養外用功夫〉,《大學》的微言大義及內養外用功夫為南師最重視的,作者藉此講題,推廣南師之思想教化。 南師生前倡議推動「重建禪宗叢林道埸」,江西「洞山普利禪寺」重建開光時,作者趁出席儀式大典之機緣開講〈漫談中國文化與禪宗〉。 〈老師與我──一個真理追求者三十六年的參悟與懺悔〉,道出了作者自青春年少一直至先師辭世,當中三十六年的真理追求和參悟懺悔。 〈告子書──二○一四年新春寄語〉二○一四年初,恒南書院「論語別裁研讀班」第一期始業,作者小結個人人生經歷的體悟,寄語鼓勵學員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無論是否曾經聽過現場演講,無論是否了解過南師思想,都值得一讀的講演錄。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191913.pdf
不一樣的老子
領導管理、國防軍事、經濟發展一把罩,原來老子跟我們想的不一樣! ◎不再以儒、佛、道觀點解釋《老子》,直指以往解經者對老子的誤解,並附上作者「帶著老子的眼鏡看《老子》」的精闢解說,帶你認識這部小而美的經典。 ◎老子著述內容豐富,知能學養超前當代,本書帶我們以現代科學的眼光再探老子真義。 ◎帶領沒讀過《老子》的讀者,輕鬆理解老子思想;讓喜愛《老子》的讀者,拋下成見,重新認識老子。 & 老子認為「人性本善」嗎? 老子說過「道」可以「修」嗎? 老子主張「無欲」嗎? 身為現代人的你,為何還需要讀2500年前的《老子》? & 其實,老子沒說過「天人合一」,更沒講過「修道」! 用老子的觀點來解讀《老子》,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老子。 & 《老子》不僅是修身養性的形上學,更包含哲學認識論、領導管理學、家庭教育觀、自然環保、生物科學、國防軍事、經濟發展、財政稅務、社會福利、外交政策、司法獨立等等,豐富程度冠絕諸子百家。 別再用錯誤的認知,讓自己錯過真正的老子! & ●生大病,常是因我們以為擁有身體的所有權而濫用身體,這就是「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的意思(第13章)。 ●「創造性的破壞」是必須的,我們真要長壽,就要接受一些「死而不亡」的破壞,這就是「死而不亡者壽」(第33章)。 ●帶負電的電子包覆著帶正電的原子核,這就是「萬物負陰而抱陽」(第42章)。 ●「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第51章),「毒」是訓練,古代免疫醫學的做法之一。我們愛小孩,但是也要訓練小孩,尤其是忍受挫折、解決問題的能力。 ●老子認為「常有司殺者殺」(第74章),殺害生命的權力不可以交給執政者,應該由另外一個專責部門來執行,這是行政與司法分立的重要觀念。 ●老子雖然贊成自由放任、不干預市場,但也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77章),這就是國家可以「課稅」做社會福利的理論基礎。
解讀易經的奧秘,卷十六:誠意溝通天地人
中華民族非常重視「誠」,只要翻開辭典,就可以找到許多與「誠」字有關的成語,例如:「開誠布公」、「心悅誠服」、「誠意正心」、「不誠無物」、「誠惶誠恐」、「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等等。 & 為什麼「誠」對我們而言,是如此的重要呢?因為炎黃子孫相信人的靈性,就是來自於內心的至誠。《中庸》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唯有內心一片至誠者,才可以把天賦本性發揮到極致,並且幫助眾人及萬物,充分發揮他們的本性,真正做到「參贊天地之化育」的重責大任。 & 放眼世間萬物,都是由天地所生,而唯獨人類,能夠做到頂天立地,與天道、地道交通往來,所憑藉的,全繫於一個「誠」字。我們一方面說「心誠則靈」,一方面又說「不誠無物」,可見「誠」,的確是溝通天地人的關鍵力量。正因為「誠」出自於良心,所以人唯有誠心反省、誠意自律、誠懇待人、一片至誠,才有資格「與天地參」,成為天地人三才之一。 & 書中,曾教授告訴我們:「誠是解開宇宙人生奧妙的萬能鑰匙,唯有至誠,才能夠完成天地的善,把天地的善和人性的善根貫穿起來,使人類有能力可以參贊天地之化育,完成上天賦予人類的神聖使命。」並介紹與「誠」密切相關的「中孚、頤、小過、大過」等四卦,期能以中孚的精神,把頤養之道發揮到極致,即使偶爾犯小過,必要時犯大過,只要是以誠信為本,以服務社會為目的,就必然能夠撼動人心,感天動地,讓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早日實現。 本書特色 本書是解讀《易經的奧祕》同系列之叢書。書中以深入淺出的言語,將易經做最現代化的詮釋。國寶級大師曾仕強教授以深入簡出的文字,對易經六十四卦進行剖析,能幫助現代人瞭解易理,深度學習。
先秦道家思想研究(全一冊)
《先秦道家思想研究》明道家思想之淵源,論道家思想之流變,述道家諸子之異同,並及道家與其他諸家之關係,上採《尚書》、《易經》,下集《史記》、《漢書藝文志》、《說文》,闡釋義理。收錄林尹先生序,及徐芹庭先生序。
老子易知解(全一冊)
《老子易知解》為曼青先生治群經諸子之學,融會貫通,獨抒創見著作之一。文就老子《道德經》八十一章作註解,自序〈課老子感言〉,於卷頭做引言:釋「道」、釋「老子之所謂道」、釋「哲理」、釋「道德經」,並於文末附錄〈道德論〉一篇。曼髯先生以其一生學養,著述老子思想真義,不囿於各家著述,直指原本,堪為當代老子學說重要著作之一。
蘇軾思想探討(全一冊)
作者據《宋史本傳》詳加參研,由蘇軾學養與家庭環境談起,後經社會風氣、時代背景、個人機遇,及前代人物之影響,將蘇軾思想之形成分別闡述,並進而探討蘇軾思想之本源及演變情形。
中國古代哲學史
中國先秦哲學思想史專著。本書原是胡適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時的博士論文《中國古代哲學方法之進化史》,一九一七年他根據此編成在北大教授「中國哲學史」的講義。全書共十二篇。一九一八年七月,經過整理,蔡元培作序,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轟動一時,不到兩個月就再版。 哲學是什麼?胡適下了一個定義:「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例如人生在世應該如何行?然哲學史又是什麼?是把種種哲學問題、研究法和解決方法都依照年代的先後和學派的系統,一一記敘下來,目的是讓學者知道古今思想沿革變遷,還要尋出這沿革變遷的原因,並且讓學者知道各家學說的價值。 本書在中國哲學史上,甚至是在各種專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堪稱為一部具有深刻意義的書。蔡元培給予此書很高的評價,指出它有四種特長:第一,證明的方法。第二,扼要的手段。第三,平等的眼光。第四,系統的方法。將三千年來一半斷爛,一半龐雜的哲學界,理出一個頭緒來。
中國古代哲學史(全一冊)
《中國古代哲學史》,本書講述了從夏代至漢初約兩千多年間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發展的歷史。作者運用了科學的方法,注重採用確鑿的史料還原古代的歷史,且採用了獨特的敘述結構,是眾多古代哲學史中較為出色的一部。
孔孟與諸子(全一冊)
本書敘論孔孟與墨名法道各家學說之源流關係,作提要鈎玄之研究,並闡論中國文化、倫理、政治、經濟、科學等內涵,均為孔孟諸子思想之精髓,發先聖先賢潛德之大義。
運籌帷幄.兵家鼻祖鬼谷子
本書特色&& & 「鬼谷子」,姓王名詡,生於戰國時代春秋末期;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被稱之為「鬼谷先生」。 「鬼谷子兵法」是一部臨陣對敵、政治韜略、千里致勝的兵法奇書;原文作者是一位縱橫鼻祖,蘇秦、張儀是其最得意的倆名弟子,相傳孫臏與龐涓也是他的入門學生。 本書採擷精髓奧義、深入淺出,將這本“天下第一兵法奇書”公諸社會。
易經
國學大師馬叔禮窮三十年研究所生, 第一本將彖辭分段對應卦辭的經典著作! 上古伏羲作八卦,後由文王演義,再由孔子舉易,易經由此一脈相承。但從周文王至今三千多年,其流傳版本無數,實讓人無從擇之,且傳抄時難免有疏漏之處,當代國學大師馬叔禮潛心研究,考據各家版本,將《易經》重新校正、註明後編排彙整,統合彖傳、象傳、繫辭上下傳、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並以表格的方式呈現,使其條理分明,脈絡清晰。 本書特色 ★將陰陽爻以區分,讓人一目了然六十四卦之陰陽變化與差異。 ★以表格歸納整理易經各爻爻辭、彖傳、象傳,上下對照,分段解經。 ★在卦名與易混淆之字旁標記注音,不僅便於大聲朗誦,也更能認識易經真義。 ★書眉處不僅有卦名、卦體,更標註阿拉伯數字序號,便於讀者查閱。 ★書末另附圖表,幫助讀者了解六十四卦的推演與陰陽五行之變,並收錄相關資料,以利讀者研讀易經。
易經的智慧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典籍, 蘊含的智慧既古老且先進,最抽象也最實用。 豐富的彩圖、淺白的解說,講解群經之首。 一本即可讀懂3000年前的博大精深。 《易經》是群經之首,由伏羲畫卦,文王演易,孔子作十翼。全書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可視為社會、人生六十四種現象與變化,代表世界萬事萬象的典型,諭示自然、社會、人生、家庭、事業等的規律,提出相應的明智對策。 《易經》──為您解開人生中各種困惑與迷惘 ‧人生低潮時 → 提示「乾卦」潛龍在淵的智慧 ‧智識困頓時 → 運用「蒙卦」教育啟蒙的智慧 ‧遭逢逆境時 → 援用「隨卦」隨遇而安的智慧 ‧猶豫不決時 → 揭示「夬卦」果斷決策的智慧 ‧深陷瓶頸時 → 順應「革卦」改革變遷的智慧 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心境,在《易經》中都會得到不一樣的啟發。 本書採淺顯易懂的白話敘述,搭配生動彩圖,讓讀者一本就能讀透老祖宗的先進哲學與處事智慧。 本書特色 特色一:八百彩圖,解說卦義 配合卦辭、爻辭逐一彩繪配圖,與原文相輔相成,以圖解文,領悟《易經》內涵,沉浸在古籍的寶庫中。 特色二:詳解卦辭,啟迪智慧 針對原文作準確的注釋和白話翻譯,詳盡闡釋各爻辭的核心概念,提示讀者若占得此卦,該如何透析並活用於生活中。
中國哲學史(平裝版)
★韓國女總統朴槿惠最喜愛的中文書籍! ★奠定一代哲學大師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史研究領域的地位。 ★第一部完整的中國哲學通史,上論四百餘年的子學時代,下談二千餘年的經學時代。 & 上論四百餘年的子學時代,下談二千餘年的經學時代。 會通古今、融會中西,第一部完整的中國哲學通史! & 馮友蘭先生於三○年代完成兩卷本《中國哲學史》,在寫作本書下冊時,國家正遭受列強侵略,所謂「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理論結晶,真正的哲學家是時代的號手。」(牟鍾鑒),為使國人對中國文化產生信心,並確信固有之文化並不亞於西方文化,書中極力闡揚中國哲學之光明面,充分展現了當時的時代精神。馮友蘭先生的一生和哲學無法分離,在臨終彌留之際曾說:「中國哲學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 & 馮友蘭先生是第一個以現代眼光貫通中國哲學的人,而《中國哲學史》更是第一部以西方哲學概念做為架構,具備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著作。書中許多觀點,均為前人所未發,後人所不能改,其基本架構亦已為中國哲學史界普遍接受,並成為學術界的定論。 & 全書分為「子學時代」與「經學時代」兩部分,子學時代論孔子至淮南王等四百餘年之哲學文化,以橫的發展為主;經學時代則談董仲舒至康有為等二千餘年的學術主流,以縱的發展為主。書中大力推崇儒學在中國哲學史上的獨尊和正統地位,史料豐富翔實,觀點新穎深刻,分析透徹,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堪稱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老子的智慧與現代心靈(8CD)
生活在紊亂的世間,要取得內心的平衡安適,我們往往更加外求、更加急躁,反致愈加忙亂,不知所往;其實更該觀照自身,返璞歸真,透過圓融廣博的古人智慧涵養在現代社會中的迷惘心靈——讓我們重回最初的課堂上,在鏗鏘有力的言語中,回憶與恩師對談的過往,浸沐於陳怡安教授懇切的引導中,重新咀嚼「踐行」的真道……
易經之歌
習易不讀《繫辭傳》,如入深林而無嚮導,無法窺見易理「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 《繫辭傳》分為上、下傳各十二章,它是孔子讀《易》的心得報告,是專門解釋《易經》的。全書共四千多字,文辭優美、意境高深,自古以來即為研易者所尊崇。但其思想十分複雜,內涵極深,歷來有不少人註釋、研究它。全傳闡揚《易經》基本理念,說明卦爻創作緣由,讚嘆通易之後功效之弘大深廣,對於神機妙算的易占亦有精彩專論。其中三章引用孔子談易心得,發揮十九個爻的深湛義理,更是再好不過的經典詮釋。 & 劉君祖自青年習易以來,研修、著述、講學四十年,對易學、易理已融會通達。這本《易經之歌--易經繫辭傳》從發心到初稿完成,經過十五年的翻修潤飾、揣摩梳理,更臻圓融之境。
易經密碼第二輯
《易經》經文不過四千多字,加上卦爻符號的無字天書, 竟然涵蘊如此深廣,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 《易經密碼》卷帙浩繁,但字字珠璣,不僅是學習易經的入門必備寶典,也是將易經智慧典藏傳家、與親人好友分享的醍醐甘露。劉君祖以他跨領域的知識,加上數十年的研究心得,將古代易學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為讀者提供了所有必要的工具和參考。這套書是他積累數十年的學思匯萃,將義理與象數融合無間,希望引發大家亂世學易的興趣,讓這部天人之書,成為大家修身齊家、經營志業的指南。 & 《易經密碼》第二輯,劉君祖講述小畜卦、履卦、泰卦、否卦、同人卦、大有卦、謙卦、豫卦。除了詳解經傳,闡釋卦爻之間的結構,探討爻變、卦變、相錯、相綜、相交,乃至卦中藏卦等複雜神奇的變化,並以中外史實以及生活中許多例證來印證易占的神妙之處。
易經密碼第三輯
《易經》經文不過四千多字,加上卦爻符號的無字天書, 竟然涵蘊如此深廣,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 《易經密碼》卷帙浩繁,但字字珠璣,不僅是學習易經的入門必備寶典,也是將易經智慧典藏傳家、與親人好友分享的醍醐甘露。劉君祖以他跨領域的知識,加上數十年的研究心得,將古代易學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為讀者提供了所有必要的工具和參考。這套書是他積累數十年的學思匯萃,將義理與象數融合無間,希望引發大家亂世學易的興趣,讓這部天人之書,成為大家修身齊家、經營志業的指南。 & 《易經密碼》第三輯,劉君祖講述隨卦、蠱卦、臨卦、觀卦、噬嗑卦、賁卦、剝卦、復卦。書中除了詳解經傳,闡釋卦爻之間的結構,探討爻變、卦變、相錯、相綜、相交,乃至卦中藏卦等複雜神奇的變化,並以中外史實以及生活中的許多例證,印證易占的神機妙算。
易經密碼第四輯
《易經》經文不過四千多字,加上卦爻符號的無字天書, 竟然涵蘊如此深廣,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 《易經密碼》這套大書,卷帙浩繁,但字字珠璣,不僅是學習易經的入門必備寶典,也是將易經智慧典藏傳家、與親人好友分享的醍醐甘露。劉君祖以他跨領域的知識,加上數十年的研究心得,將古代易學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為讀者提供了所有必要的工具和參考。這套書是他積累數十年的學思匯萃,將義理與象數融合無間,希望引發大家亂世學易的興趣,讓這部天人之書,成為大家修身齊家、經營志業的指南。 & & 《易經密碼》第四輯,劉君祖講述无妄卦、大畜卦、頤卦、大過卦、坎卦、離卦、咸卦、恒卦。書中除了詳解經傳,闡釋卦爻之間的結構,探討爻變、卦變、相錯、相綜、相交,乃至卦中藏卦等複雜神奇的變化,並以中外史實以及生活中的許多例證,印證易占的神機妙算。 &
易經密碼第五輯
《易經》經文不過四千多字,加上卦爻符號的無字天書, 竟然涵蘊如此深廣,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 《易經密碼》這套大書,卷帙浩繁,但字字珠璣,不僅是學習易經的入門必備寶典,也是將易經智慧典藏傳家、與親人好友分享的醍醐甘露。劉君祖以他跨領域的知識,加上數十年的研究心得,將古代易學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為讀者提供了所有必要的工具和參考。這套書是他積累數十年的學思匯萃,將義理與象數融合無間,希望引發大家亂世學易的興趣,讓這部天人之書,成為大家修身齊家、經營志業的指南。 & 《易經密碼》第五輯,劉君祖講述遯卦、大壯卦、晉卦、明夷卦、家人卦、睽卦、蹇卦、解卦。書中除了詳解經傳,闡釋卦爻之間的結構,探討爻變、卦變、相錯、相綜、相交,乃至卦中藏卦等複雜神奇的變化,並以中外史實以及生活中的許多例證,印證易占的神機妙算。 &
易經密碼第六輯
《易經》經文不過四千多字,加上卦爻符號的無字天書, 竟然涵蘊如此深廣,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 《易經密碼》卷帙浩繁,但字字珠璣,不僅是學習易經的入門必備寶典,也是將易經智慧典藏傳家、與親人好友分享的醍醐甘露。劉君祖以他跨領域的知識,加上數十年的研究心得,將古代易學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為讀者提供了所有必要的工具和參考。這套書是他積累數十年的學思匯萃,將義理與象數融合無間,希望引發大家亂世學易的興趣,讓這部天人之書,成為大家修身齊家、經營志業的指南。 & 《易經密碼》第六輯,劉君祖講述損卦、益卦、夬卦、姤卦、萃卦、升卦、困卦、井卦。書中除了詳解經傳,闡釋卦爻之間的結構,探討爻變、卦變、相錯、相綜、相交,乃至卦中藏卦等複雜神奇的變化,並以中外史實以及生活中的許多例證,印證易占的神機妙算。 &
易經密碼第七輯
《易經》經文不過四千多字,加上卦爻符號的無字天書, 竟然涵蘊如此深廣,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 《易經密碼》這套大書,卷帙浩繁,但字字珠璣,不僅是學習易經的入門必備寶典,也是將易經智慧典藏傳家、與親人好友分享的醍醐甘露。劉君祖以他跨領域的知識,加上數十年的研究心得,將古代易學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為讀者提供了所有必要的工具和參考。這套書是他積累數十年的學思匯萃,將義理與象數融合無間,希望引發大家亂世學易的興趣,讓這部天人之書,成為大家修身齊家、經營志業的指南。 《易經密碼》第七輯,劉君祖講述革卦、鼎卦、震卦、艮卦、漸卦、歸妹卦、豐卦、旅卦。書中除了詳解經傳,闡釋卦爻之間的結構,探討爻變、卦變、相錯、相綜、相交,乃至卦中藏卦等複雜神奇的變化,並以中外重大時事以及生活中的許多例證,印證易占的神機妙算。
易經密碼第八輯
《易經》經文不過四千多字,加上卦爻符號的無字天書, 竟然涵蘊如此深廣,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 《易經密碼》這套大書,卷帙浩繁,但字字珠璣,不僅是學習易經的入門必備寶典,也是將易經智慧典藏傳家、與親人好友分享的醍醐甘露。劉君祖以他跨領域的知識,加上數十年的研究心得,將古代易學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為讀者提供了所有必要的工具和參考。這套書是他積累數十年的學思匯萃,將義理與象數融合無間,希望引發大家亂世學易的興趣,讓這部天人之書,成為大家修身齊家、經營志業的指南。 & 《易經密碼》第八輯,劉君祖講述巽卦、兌卦、渙卦、節卦、中孚卦、小過卦、既濟卦、未濟卦。書中除了詳解經傳,闡釋卦爻之間的結構,探討爻變、卦變、相錯、相綜、相交,乃至卦中藏卦等複雜神奇的變化,並以中外史實以及生活中的許多例證,印證易占的神機妙算。 &
劉君祖易經世界套書(共10冊)
講起《易經》,大部分人都會先聯想到「深奧」、「難懂」這些形容詞。 這麼想,沒有錯。因為讀《易經》的確不像讀一本輕小說那麼容易。 但是這麼想,也大錯特錯。因為宇宙何其浩瀚,人類千萬年來一直企圖接觸更高層次文明的努力何其之多,而所謂的科學成果何其之少,相形之下,如果讀一本書就可以超越所有這些努力,了解和宇宙裡我們所不知道的事物或力量或存在如何溝通,那麼讀這本書花再多的時間,豈不都相形之下是極為容易又值得的? 幾千年來,歷代都有無數的人想要說明、解析《易經》的神妙。但隨著時間與空間的變化,許多說明與解析的本身也成為《易經》神秘難解的一部分。 「劉君祖的易經世界」,可以撥開所有這些神祕與難解,讓二十一世紀的讀者可以享受前人未有之便利,開始一趟未曾經歷過的宇宙之旅--我們不只可以透過《易經》觀賞宇宙瑰麗眩目的浩瀚景象,不只可以與一種不可見聞但是實際存在的精神力量對話,並且體驗、應用其中的種種聯想、啟發與指引;更可以持續當作拓展、提升自己對人生、宇宙無窮盡思考與探索的動力。
易經密碼第一輯
&《易經》經文不過四千多字,加上卦爻符號的無字天書, 竟然涵蘊如此深廣,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 《易經密碼》這套大書近300萬字,儘管卷帙浩繁,但字字珠璣,不僅是學習易經的入門必備寶典,也是將易經智慧典藏傳家、與親人好友分享的醍醐甘露。劉君祖以他跨領域的知識,加上數十年的研究心得,將古代易學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為讀者提供了所有必要的工具和參考。這套書是他積累數十年的學思匯萃,將義理與象數融合無間,希望引發大家亂世學易的興趣,讓這部天人之書,成為大家修身齊家、經營志業的指南。 & 《易經密碼》第一輯,講述乾卦、坤卦、屯卦、蒙卦、需卦、訟卦、師卦、比卦。除了詳解經傳,闡釋卦爻之間的結構,探討爻變、卦變、相錯、相綜、相交,乃至卦中藏卦等複雜神奇的變化,並以中外歷史以及生活中許多的例證,印證易占的神妙之處。 &
解讀易經的奧祕,卷八:通就是宇宙真理
本書是解讀《易經的奧祕》同系列之叢書。書中以深入淺出的言語,將易經做最現代化的詮釋。國寶級大師曾仕強教授以深入簡出的文字,對易經六十四卦進行剖析,能幫助現代人瞭解易理,深度學習。 「通」的字義是流暢、廣博、沒有阻礙。然而,現代人卻很少能夠體會通達自在的快樂境界,反而經常感受到閉塞不通的苦惱。例如,對事物的道理經常「想不通」、採用的方法往往「行不通」、出門開車常遇到「此路不通」、處理事物「不知變通」、人際關係「不夠圓通」、對命運的道理更是「一竅不通」。 若是我們能靜下心來,效法古聖賢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的精神,就會發現宇宙萬象看似錯綜複雜,其實背後自有其不易的常理。日升月落,花謝花開,宇宙的規則實乃亂中有序,互動得十分有條理,而人生百態又何嘗不能如此? 《易經》〈繫辭‧上傳〉曰:「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意指聖人看到天下萬物道理深奧複雜,因此以八卦的具體形態來比擬它,用來象徵事物具體的意義,稱之為「象」;看到天下萬物的運動變化,觀察事物的會合變通,用來推行典章禮儀,並以繫辭來判斷事物的吉凶,稱之為「爻」。 因此,伏羲畫卦是先有智慧,能通曉宇宙真理,然後才胸有成竹的取象;文王同樣具有通於宇宙的智慧,才能把六十四卦的卦爻辭配合得天衣無縫;而孔子則是為求「中人以上」都能夠明白《易經》的道理,因此才為《易經》作傳,賦予其更多哲學意義。古聖賢將大自然的象、數、理結合在一起,得以匯通,所以說「通」正是「合」的成果。 本書中曾教授以《易經》中「噬嗑、賁、困、井」這四卦,來解析人類應如何師法宇宙一本萬殊、一通萬通的精神,真正達到變通、圓通、通達的人生境界,以效法聖人通天下的心志,成就天下的萬事萬物,與讀者共勉之。
解讀易經的奧祕,卷五:轉化干戈為玉帛
易經》自古即稱作「天人之學」,探討的是「天道演化」及「人事興革」的原理,以及「人」與「自然環境」互動的關係。「卦序」為《易經》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可分為「上經」與「下經」兩部分。 & 上經三十卦,始於乾、坤,終於坎、離,講述自然天道運行;下經三十四卦,始於咸、恆,終於既濟、未濟,細數人間愛恨情仇。事實上,《易經》自乾、坤兩卦之後,接續而來的六個卦:屯卦、蒙卦、需卦、訟卦、師卦、比卦,裡頭全部都有「坎」,啟示我們:人皆生於坎險。水裡來、火裡去;水深火熱、火熱水深,這些都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人生境遇。 & 本書中,曾教授就「屯卦、蒙卦、需卦、訟卦、師卦、比卦」這六卦的特性深入剖析—屯卦,初生的艱難;蒙卦,啟蒙教育的循循善誘;需卦,密雲不雨的耐心等待;訟卦,司法的人治、法治、德治問題;師卦,轉化干戈為玉帛的智慧;比卦,合眾連盟、親比交心……等等,讓我們明白卦與卦之間,乃是息息相關,具有錯綜交合的連動性。 & 卦與卦構成外在環境,爻與爻形成內在變化,可謂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易經》卦象與現今社會、教育、自然環境的種種現象,都能彼此交相呼應。乾剛坤柔、比樂師憂,唯有轉化干戈為玉帛,在和平、和諧中求取發展,才是二十一世紀人類救亡圖存的唯一正道。在讚歎古聖先賢智慧之餘,我們也應該反躬自省,自我勉勵。 & 「知識可以傳達,智慧卻只能靠自己體會」。人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與禽獸之間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擁有能夠自主創造的心智力量。這種力量,使得文化與文明的火種得以永續傳承、不斷演化,生生而不息,正如同莊子所云:「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道德叢書 一套
道德叢書系列為清末學者陳鏡伊先生所編,收錄歷代典籍中道德故事,以實例稱楊五倫、講述因果,共分十五種,將故事以身分(如青年、婦女、官員、軍人、富人等)及類型(如孝道、家庭、民間慈善、賑災、教育、命理、冤報等)分類,盼望寓理於事,移風易俗。 & 《模範人生觀》收錄多項古今實例,於世人修身養性、居處交遊方面,有潛移默化之效。《婦女故事》將各類婦女的孝順、節義、勤儉故事等收錄其中,弘揚道德。《家庭美德》收錄家庭及宗族親戚間往來故事,勉人和諧其家,澤及其族。《孝史》收錄孝親故事,藉由善例激發人人本有的孝心與善性,使人人孝養其親,老有所終。《官吏良鑒》收錄歷代官吏故事,勉為官者善盡職守、愛民如子。《法曹圭臬》收錄椽吏故事,願小吏亦能體恤百姓之苦,以德愛人。《民間懿行》將行善故事依各職業別分類;《軍人道德》則收錄軍人之善行,勉人從善。《考試佳話》收錄科考實例故事,勉人須常存仁恕之心,謙抑改過。《巧談》收錄奇巧實例,勸善弭惡,亦可以之消閒品茶。《人獸之變》收錄各類動物忠主、孝順、重情實例,勸人明辨是非,去惡向善。《命相真諦》舉相人術士實例,教人以忠孝信義之道,期許以此造福社會。《富室珍言‧賑務先例》將道德叢書原書十三及十四合為一冊,教人周濟、救災,勉人兼善天下、重德輕財;《賑務先例》則錄查災、放賑、救荒之實例,望今人能見賢思齊。《冤孽》則收錄多種訴冤、報仇、顯惡及索命故事,期能化頑為良,導人為善。 & 本書特色 & 本套道德叢書內文樣式仿舊式印刷,書名亦採用舊鉛字之字體,每套附一函盒,不論封面或函盒設計,皆具傳統風味。本套書雖有道德勸善之功,但不以說教為事,而是以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呈現,有利讀者隨翻隨讀,沖淡了道德書籍的生硬與距離感,增添濃厚的人情味,使讀者輕鬆進入歷史典實及人間是非善惡中,並從中得到諸種人生體會。
長短經(上)
*《長短經》是唐朝學者趙蕤所編撰的一本縱橫學著作。是歷代政績良好的帝王將相所共同熟悉的圭臬經典,《長短經》後人尊奉為小《資治通鑒》。趙蕤也因此書而顯名於世,世人有云:「趙蕤智術,李白文章」,足見此書對世人影響之深遠。 *嚴選《長短經》精要重新譯註解析,除保留原經文,加入精注與精譯,讓讀者能欣賞原經原典的文學之美,也精心嚴選符合現代意義的事例,加以解析演繹,期能讓讀者在深入淺出的事例分析中,領略到歷史謀略的實用價值,進而能在生活中的各個層面運用謀略智慧,讓生涯一帆風順,事業攻略成功。 *「詩仙」李白恩師─趙蕤的驚世之作─長短經! 本書特色 ★毛澤東說:「《資治通鑑》是權謀,是陽謀;《長短經》是陰謀,是詭謀。」兩書並駕齊驅。 ★以謀略演繹歷史,集百家智慧成一家之言,人稱「小資治通鑑」。 ★適用於政治、職場、商場等等場合的待人處事,有趨吉避凶、轉禍為福之效能。 ★知名專欄作家公孫策推介:本書「活用諸子百家」使人「茅塞頓開」! 本書以《四庫全書》中《長短經》的原典經文為架構,加上精注、精譯及評述,並嚴選古代及當代事例,從現代觀點,重新詮釋《長短經》的精妙奧義,讓讀者在欣賞原著的奇謀妙策,精進智慧之外,也能在待人處世及職場上、商場上、政壇上各種場合加以應用。
長短經(下)
*《長短經》是唐朝學者趙蕤所編撰的一本縱橫學著作。是歷代政績良好的帝王將相所共同熟悉的圭臬經典,《長短經》後人尊奉為小《資治通鑒》。趙蕤也因此書而顯名於世,世人有云:「趙蕤智術,李白文章」,足見此書對世人影響之深遠。 *嚴選《長短經》精要重新譯註解析,除保留原經文,加入精注與精譯,讓讀者能欣賞原經原典的文學之美,也精心嚴選符合現代意義的事例,加以解析演繹,期能讓讀者在深入淺出的事例分析中,領略到歷史謀略的實用價值,進而能在生活中的各個層面運用謀略智慧,讓生涯一帆風順,事業攻略成功。 *「詩仙」李白恩師─趙蕤的驚世之作─長短經! 本書特色 ★毛澤東說:「《資治通鑑》是權謀,是陽謀;《長短經》是陰謀,是詭謀。」兩書並駕齊驅。 ★以謀略演繹歷史,集百家智慧成一家之言,人稱「小資治通鑑」。 ★適用於政治、職場、商場等等場合的待人處事,有趨吉避凶、轉禍為福之效能。 ★知名專欄作家公孫策推介:本書「活用諸子百家」使人「茅塞頓開」! 本書以《四庫全書》中《長短經》的原典經文為架構,加上精注、精譯及評述,並嚴選古代及當代事例,從現代觀點,重新詮釋《長短經》的精妙奧義,讓讀者在欣賞原著的奇謀妙策,精進智慧之外,也能在待人處世及職場上、商場上、政壇上各種場合加以應用。
孔子紀行
跟著蔡志忠一起閱讀流傳數千年的孔子思想, 從孔子的生平、言談、舉止, 體會東方哲人做人、生活、處事的智慧! 經典的魅力+最有系統的解讀 +淺顯易懂的白話文= 蔡志忠集結數十年創作精華──超過十萬字的《孔子紀行》 蔡志忠反覆閱讀了先秦儒家典籍後,投入自己的熱誠,將兩千年前艱深不易理解的古文,化為輕鬆好閱讀的白話文。閱讀經典,不再需要看難懂的古文、翻閱厚厚地注釋,只要隨著蔡志忠的腳步,讀懂經典也可以很輕鬆! 本書除了以《論語》和司馬遷的《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傳》為骨幹並深入閱讀《孔子家語》、《新序》、《說苑》、《荀子》、《春秋左傳》、《莊子》、《列子》、《韓非子》、《春秋》、《呂氏春秋》、《孔子集語》、《孔子聖跡圖》等經典,透過大量的資料,還原孔子的一生。 除了介紹孔子生平和紀錄孔子本人的言行,也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讓讀者站在哲人的肩膀上一覽儒家思想,對孔子這位儒家的創始人的經歷及其思想形成的根源,有完整的理解,也為習讀儒家經典作好了萬全的準備。
歸O解易十六講第三集
本書是《歸○解易十六講》第一集(2013年)及第二集(2014年)的續集,同樣含有易經詮釋論文共十六講之內容。本書特色是不論卦象,不談易傳的第一本解易著作;同時,本書也是兼用出土文獻與臺灣話,以供易經文字之「形、音、義」考證的第一本解易著作。書名曰「歸○解易」,代表作者撰寫解易文章的一個期望與做法。本書以通行本易經作為主要範本,模擬經典原著的時空情境,帶領讀者回溯三千年前所用語言文字的文化層,藉此逐一探索卦、爻辭之意涵,並發掘聖人原創、純正,而且充滿智慧的哲理。每集合「十六講」,表示針對不同十六卦進行解讀論述;目前完成三集之卦數,已占全部六十四卦的四分之三。
天道驚險人驚艷:易經的第一堂課
*一次讀懂《易經》的最佳入門書。 *《易經》是古代帝王學,身處變動的時代,教你知機應變解決人生的困境。 *劉君祖將易經與現代生活結合,深入淺出、迭出新意,讓人大開眼界。 *首刷贈送劉君祖講授乾坤二卦CD 《易經》是流傳最古老的一部經典,可說是文字發明以前的集體創作。相傳從伏羲畫卦開始,經周文王修訂卦爻辭,到孔子經傳思想的集大成,經文雖然只有四千多字,卻長達四千多年才定稿,書中充滿了歷代賢聖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深沉的智慧。 《易經》名列四書五經之首,也是天人之學,蘊涵宇宙間的原理和天地人的應對關係,對於中國文化的影響非常深遠,幾乎所有的學問和技藝,直接或間接的受到啟發。尤其神秘的易占,透過術數之學的應用,人生世事盛衰榮枯的變化與脈絡,都能精確的推演,而且隨著時代的演變,不斷產生新的詮釋和應用。易占充滿魅力,卻非宿命論;但演卦容易斷卦難,除了應該與時俱進,最重要的還是對於易理的融會貫通。 一般人習易的動機是想趨吉避凶,尋找人生的解答;但卦、爻辭中充滿了但書,必須做到了才有往後的結果,所有的預測只是教人看清形勢、提供建言,做不做得到,還在於個人的努力和修為。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這些符號和釋義,就是告訴我們一個簡單不變的道理;世事無常、變動不居,需要有隨時創新、靈活應變的能力。 本書為初學者的入門書,從基礎概念入手,帶大家認識卦爻符號和符號間的運算法則,搭配圖表說明,可按圖索驥地通往易學的核心基礎,進入易經玄妙而豐富的世界!
莊子的智慧
中國第一才子書—莊子 & 集灑脫、自在於一生,遨遊悠悠天地之間。 崇自然、拒理教,視富貴榮華如敝屣敗履。 隨心所欲、夢中化蝶,如游魚於江河之中。 以詼諧的態度、笑罵的人生,演繹出莊嚴的生命本質。 & 莊子(約西元前369~前286年),戰國時期道家著名代表人物,據《史記》所說:名周,字子休,宋國蒙(今河南商丘)人,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早年曾作過漆園吏,後一直隱居。他生活貧困,但淡泊名利,卻能超越貧困而樂在其中,莊子能言善辯,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嘲諷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 《莊子》文中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及尖酸刻薄的諷刺與挖苦。他的行事為人經常令人瞠目結舌,拍案叫絕。他不屑名利錢財,總是我行我素。對凡事都有自己的看法,甚至對生命也有著獨到的見解。 & 本書對莊子處世之道有透闢的介紹,精彩觀點隨意而出,令人咀嚼。因此,我希望渴求「心靈休息」的人,讀一讀此書,會從中找到你所需要的「心靈雞湯」! & 此書沒有想像中的艱深難懂與枯燥乏味的字句,它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敘述,讓人讀來全然不費工夫,只需用心領會! & 清人胡文英說:「莊子最多情。」當然這是指感懷世事之情,而不是指扯來扯去的兒女情長。 & 我極為推崇莊子所謂「物物而不物於物」這句話,這是動詞與名詞交錯而生的一種做人方略,既立於現實(「物物」)而又超於現實(「不物於物」)。其實,無論一個什麼樣的人,活著的心態尤為關鍵——它雖然不能決定人的一生,卻可以影響你的一生!假如從這個方面翻閱《莊子》,我想對今天忙碌於世的人來講,是有啟發意義的! & 心態是無形的。水有沒有心態?雲有沒有心態? & 假如從擬人化的角度看,它們都是有的,如「行如流水」、「行如流雲」。詳而細之:水的心態是不爭的,總往低處流動,但萬物又不可離開它;雲的心態是遊動的,不在一處停留,用變化的姿態構成供人仰望的景致。這種不爭和遊動正是莊子做人之道的兩大精髓。所以他很愛說「除去是非」、「遊動內外」之類的話,這是一種非常高妙的做人心態。 & 我們不是《逍遙遊》中的鯤鵬,但可以像牠那樣有「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心態,在自己的天地裡享受閒適。 & 人的閒適心態在哪裡?也許會在辦公室因未能討得豌豆般大的利益而氣得差一點跌倒在地;也許你會因有人在背後撒一串串糾纏是非的話而恨不得摑其耳光;也許為了本可得到並早已預支出了興奮的驚喜之事突然眼看著變成竹籃之水而像「黑旋風」李逵般怒目圓睜。諸如此類的不快心態,會遭遇更多。其實,大可不必為此惱羞成怒,因為天下最難預測的莫過於人心。你有你的心態,別人有別人的心態,而你惟一要做的就是在心態上貼上「改變」兩字! & 莊子的思路與孔子、孟子是不一樣的,他發現戰國中後期天下人皆為利而忙碌的現狀,於是他心裡非常難受,總是拿堯舜時代人們生活的平靜狀態與之對比,試圖呼喚人性的復歸。 & 這雖然有偏頗之處,但卻是對人性之根的挖掘。 & 由此而來,莊子在濠水體會「知魚之樂」的快感——這是一種想把自己變成水的快樂心態;他又在夢中化為蝴蝶,這是一種欲飛的脫世心態。的確,在人生的難受處,你不讓自己具有這兩種心態,多半會向生活嘔吐。與其如此,何不以這兩種心態去減輕生命之重呢?也許你以為這是一堆大道理,但不妨試一試。 & 心態的改變是最難也是最易的,關鍵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不管彆扭有多少,生活還得繼續,在心態上重造一個自我,就會享受自己,而入做人的閒適之境! & 這本有關莊子的書,不是濃茶,而是清茶,可供一品。
國學與人生
台灣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大師, 為你講解國學, 為你的人生解惑。 & 對自己要約,對別人要恕,對物質要儉,對神明要敬。 與自己要安,與別人要化,與自然要樂,與大道要遊。 存自己以誠,待別人以謙,觀萬化以幾,合天道以德。 & 國學帶來的,不僅是智識上的學養, 更是古人承先啟後的智慧 & 若要探討國學對人生有何啟發,首先要做的是正本清源,須以儒家為主,並以道家為輔。在源遠流長的文化發展過程中,不能忽略從起源到流變的重要材料。 & 所謂以儒家為主,是說關於《易經》、《書經》、《詩經》、《禮經》與樂論的詮釋,皆採取儒家觀點,同時也側重介紹孔子、孟子等先秦儒家的學者與經典,兼及朱熹與王陽明。以道家為輔,則是充分發揮老子與莊子的思想,旁及其對道教與佛教的影響。至於《山海經》與墨子、韓非等思潮,也附帶做一介紹,使國學的架構雖未能全面兼顧,亦可稍顯完整。總之,今日談論國學,側重的是其對人生的啟發,並且是正面而積極的啟發。
儒家與韋伯的五個對話
經濟倫理的對話 財富思想的對話 支配類型的對話 理念類型的對話 決策倫理的對話 & 《儒家與韋伯的五個對話》為跨越政治、經濟、宗教與方法學等領域的思想史學術創作。葉仁昌教授累積了將近三十年的思考與體會,很大膽並充滿創意地,對儒家與韋伯(Max Weber)開展了五個批判性的對話。包括了清教徒與東亞的經濟倫理、欠缺無限利潤心的儒家財富思想、道德型正當性的支配類型、義利之辨的四種理念類型,以及何不曰利的決策倫理省思。藉此,不只重構了韋伯若干論述的框架,也爲儒家提供了新視角下的不同詮釋。 & 韋伯是一位經典的大師,葉仁昌教授卻不只具體地指出韋伯對儒家的理解盲點,還應用韋伯的方法學來新論儒家,更試圖補足韋伯對儒家在研究上的遺漏,完成韋伯未竟的探索,甚至重構韋伯有關支配類型的框架。當然,在這樣的過程中,儒家也因為新的視角而得到了不同詮釋。
孟子與公孫丑
南懷瑾老師講述,〈公孫丑〉延續自〈梁惠王〉的思想綱要,講述諸多為政原則。 & 【本書簡介】 & ◎〈公孫丑〉上下兩章,記載孟子師生間的對話,其中大部分的內容,乃齊國湣王當政時期,孟子再度到齊國的事。 ◎從公孫丑提的為政問題談起,內容牽涉到中華文化諸多問題。 ◎依據蔡策及李淑君等人之手寫稿整理而出,並保留當年蔡策之中文速記小標題。 & 本書為南懷瑾講述《孟子》〈公孫丑〉篇章。 & 《孟子》一書,後人注釋多,誤解更多,幾千年來各種不求甚解的說法,讓我們對孟子學說造成很多誤解。南師懷瑾先生,再次帶領大家深入研讀並解析孟子思想的原義,令人豁然於胸。 〈公孫丑〉篇章是《孟子》一書中的第二篇,根據梁惠王篇章之綱要加以衍伸發揮,具體而微,並且深入又廣闊的闡釋了中華悠久的文化傳統。 & 公孫丑是孟子的弟子,他提出假如孟子在齊國當政的問題,孟子引用曾西的故事,講到君臣之道,為政的原理準則及身心道德修養的基本,內容牽涉到中華文化許多問題。 &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134767.pdf
論語與孔子思想
日本知名學者津田左右吉 著眼《論語》中孔子言論的捏造、錯植與改寫等問題, 以原典批評的實證方法, 透過文本與前後時期諸史料的相互對照、比較, 釐清《論語》與孔子思想、言論的關係。 & 津田左右吉先生一路抽絲剝繭,先確立孔子言論,進而對孔子思想加以評析,闡述《論語》與孔子思想是如何被儒家承襲、變改、甚而運用操作,同時亦探討《論語》一書成立的原委以及儒學形成的脈絡,思考孔子思想在儒學脈絡中所扮演的角色問題。 & 津田左右吉身為歷史學暨思想史學家,對於日本與中國的歷史、思想、文化等領域多所鑽研,著述豐碩。而在研究中國思想、特別是儒家思想之際,一如本書「緒言」開頭所述,津田開宗明義表示欲通曉儒家思想,必先明白孔子思想,而要明白孔子思想,必得好好研讀《論語》。 & 然而津田在研究考察《論語》一書的過程中,發現《論語》所記載的孔子言論有諸多不一致與矛盾之處,似非出自孔子所言,後人假借孔子之名偽作或新創的情況不少,於是其以原典批評的實證方法,透過《論語》文本與其前後時代諸多史料典籍的相互對照比較,試釐清《論語》和孔子思想、言論的關係,《論語》一書成立的原委,並更進一步地探討儒學形成的脈絡,以及孔子思想在這樣的儒學中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等問題。 & 津田認為,過去學者們沒有注意到文本中孔子言論的捏造、錯植和改寫等問題,是研究上極大的致命傷。而在本書中,津田從最根本的問題著手,將《論語》中有哪些章句確定是孔子所言,又有哪些不是孔子所說,而非孔子所言者是在何時、又為何會被視作孔言等問題,都做了詳盡的查證與精闢的分析。 & 一路抽絲剝繭,先確立孔子言論,進而對孔子思想的內涵加以評析,闡述《論語》與孔子思想是如何被儒家承襲、變改、甚而運用操作等問題。本書在《論語》與孔子思想關係的釐清上,特別是先秦至西漢時期孔子言論竄作改寫過程的解明等,都對現今儒學研究有實質上的助益。
道德經的科學觀
《道德經》流傳久遠,錯簡、異文甚多,裁章遣詞各殊,且文簡義奧,歷代世人見仁見智,眾說紛紜。作者認為,因本書是哲學論著,所以譯文主旨應是釋解本意,再把握老子思想的基礎上,給以切實的理念闡釋,因此,採用譯釋方針:凡可用當代的科學知識發掘其奧義者,只求似是;文中只可意會難以言傳處,也儘量著詞附會,以求行文通暢易懂。但這樣一來,有些章句的譯意便難以妥洽,所以僅能供讀者揣摩文義時參考。作者認為如此處理,總比讓讀者閱後不知所云為好(對字句探源索隱感興趣的學者專家,無不以此書為據)。為了便於讀者取精用宏,作者還節選了前朝多位先賢大儒的釋注,讓讀者有多種借鑒的機會,得以集思廣義,取長補短。讀此書後,不但能讓你真正明白什麼是道,什麼是德,更重要的是能讓你真正運用道和德,使讀者真正有所受益,這是作者最大的心願。 & 《道德經》版本,一般都沿用王弼注的編排,但這是否是原著的本來面目,歷代大家也莫衷一是。因此書歷來號稱難讀費解,為便於讀者把握中心思想,作者將原章節排列順序進行了調整,按內容分別歸類,形成了三個大體獨立的思想系統,而原章文字不變。因《道德經》的體裁,在一章中有包含幾個獨立思想者,有各章道理相互穿插彼此引證者,這增加了義類劃分的難度。作者盡可能將編排與譯釋做到最理想,若有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方家指教。 & 另外特別需要聲明的是,作者為了行文的簡潔和便於斷章取義,故而在本書中採用了一條原則:書中引用或提到的觀點言論,沒有特別註腳,因此著作和作者的名稱不能一一列舉。書內除譯文外的釋注、漫談,其它內文基本都是引用。作者所作的工作,只是把那些能對老子思想加深理解的科學論斷,附會在《道德經》的有關章句中。故而在此特向所有被引用的貢獻者表示感謝。 & 書籍重點 & 世界著名科學家,把自己的科學發現 歸功於老子《道德經》的啟示 & ●日本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稱讚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老子,就具有透視人類未來文明的能力。 ●美國物理學家卡普拉認為《道德經》的思想,在許多方面同現代物理學、高能物理現象有著深刻的相似性。 ●美國《非凡的智慧》一書中說:「中國道家為我們提供了最深刻、最完美的生態智慧。」 ●愛因斯坦,書架上僅有的幾本書之一就是《道德經》的德文譯本。 & 魯迅說:「不讀《老子》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 胡適說:「老子是中國哲學的鼻祖,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學家。」 德國哲人尼采也稱讚老子思想:「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論語的人生64個感悟(新版)
論語——影響中國人思想最深的一本書 & 更有所謂的:「半部論語治天下」之美說 & 孔子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立者。自從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始,儒家思想就開始成為中國歷史上佔主導地位的思想體系,宋代大儒朱熹曾經說過:「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說明了孔子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孔子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今天我們也要從孔子思想中汲取精華。 & 孔子發憤為學,博學多能。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廣收門徒,收的學生不管貧富貴賤,據說有三千弟子,其中優秀的有七十二人。他成為文化傳播的使者。他曾周遊列國,晚年專心從事古代文獻整理與傳播工作,致力於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典籍,刪修《春秋》。《論語》就是記載孔子一生言行,以及孔子與弟子、時人相互問答或弟子間相互問答之語的著作。這些話當時被隨時記下來,孔子死後,弟子門人把它收集編輯成書,這就是《論語》,它是我們今天認識孔子最直接、最可靠的資料。 & 《論語》記載著孔子的言語行事,也記載著孔子的著名學生的言語行事。班固的《漢書•藝文志》說:「《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 孔子經其終生宣導和歷代儒家的發展,使中國儒家學說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作為中國人的指導思想逾兩千餘年。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德治主義,他執著地宣導德化社會與德化人生。 & 德化社會的最高標準是「禮」,德化人生的最高價值是「仁」。孔子教導人們積極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 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處人與自然的關係,他還闡述和弘揚了人不僅要「仁民」,也要「愛物」的道理。孔子堅決主張國家要實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會與文化得到發展。孔子認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於造就理想人格以創立理想社會,透過潛志躬行「內聖外王之道」,以達到「天下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於孔子的卓越貢獻和思想影響深遠,他才被中國人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 孔子離去了兩千多年,他創立的學說在中國古代佔據統治地位,成為中國的文化主流,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而且,在東亞各國乃至美國、歐洲國家都興起了學習和研究中國文化熱潮,在一些世界著名的大學甚至還成立了孔子學院。 & 孔子的思想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發展,其思想的精華無疑可以用來指導我們的實踐。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人們對人類自身問題的深度思考與反省時,人們可以相信,孔子的思想能給當今社會的發展和問題的解決帶來許多深層的啟發。 & 在長期傳播的過程中,《論語》的許多思想被人們加以提煉,成為廣為流傳的名言。本書就是採擷這些名言,同時又考慮到讀者的閱讀興趣,文中輔以歷史故事,並對其逐一進行解釋、引申和點撥,使孔子在兩千年前的忠告能夠對現代人的做人處世、事業成功發揮真正的指導作用。
論語怎麼讀 怎麼讀《論語》
時下年輕人,對於傳統經典的印象,往往認為其內容太過古老,與現代生活毫不相涉;再加上撰寫的文字是文言文,也是同樣古老,因此,面對這樣的典籍,年輕讀者將如何產生閱讀興致呢?《論語》主旨,全在一個「仁」字。「仁」,也可以說是「人性」,它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主要依據,是人能成其為人的根本,而《論語》就是教導我們如何發揚人性光輝的一本書。同時《論語》篇章所言,亦不外乎是討論「人際關係」的道理,這與我們的社交亦有貼切的關係。本書主要目的,乃是希望年輕人,在閱讀儒家經典之初,能先清楚一些基本觀念,進而弄明白閱讀方法以及涵養工夫。讓他們可深切了解到,其實,古聖先賢那些話頭,也沒有想像中那樣難懂。如此一來,觀念有了,方法懂了,年輕人或許不再視經典為畏途。
周易新解
筆者撰寫此書,用意乃在於幫助初學者正確地研讀《周易》經傳本文,因而將《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辭,以及〈彖傳〉、〈象傳〉、〈文言〉、〈繫辭〉、〈說卦〉、〈序卦〉、〈雜卦〉諸傳原文,皆譯為通俗文字,對難解的字詞略作簡注,並於各卦、各篇的首尾撰寫「題解」、「綜論」作簡要分析。 & 末附《周易》研究主要著作及《周易》名言警句(正文中用著重號標註),以便讓讀者在閱讀時透過各部分內容的對照,較容易理解《周易》原書的旨趣。 & 聖人用《周易》洗濯淨化其心,退而隱祕深藏其功用,面對吉凶事態與百姓同處憂患。神奇地推知將來的局勢,明智地含藏往昔的哲理。本社謹將先哲們留下的預測智慧盡皆展現,希望能帶給讀者一次愉悅的閱讀體驗。 & 本書特色 & 以最簡單的方法教你看懂周易。 不需浪費時間在漫長的摸索過程!
道德經作者-老子的人生智慧(6DVD)
中華文化的源頭是易經。孔子為中等智慧人士解說易理,所以「論語」為人人熟知。& & 老子為高等智慧人士解說易道,以致「道德經」常被說為玄學;五千字都認識,卻不知其真正用意。其實老子對炎黃子孫的影響非常深遠,可說是「日用而不知」。 && 解讀老子的生活智慧,大家必然心領神會,對自己的言行有深一層的認識。 &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聽來有些迷惑,實證起來,則非常切合實情。 && 上善若水,中華民族的性格和水十分相近,得到好處,默不吭聲,稍有委屈,喊得很大聲,人人都知道,可惜做不到。孔老並重,才能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