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茂林教授七秩華誕祝壽(上冊)
施茂林先生在司法界望重士林,曾擔任臺北地檢署第18任檢察長、法務部政務次長、法務部第16任部長;法務部任職期間貢獻卓著,其中在臺北地檢署擔任檢察長期間更宏開勝境,略述其事蹟如下:在檢察業務方面:奠基公訴制度、成立檢肅黑金專組、開創社區處遇制度、促進國際司法交流,以及偵辦社會矚目案件。在檢察行政方面:落實走動式管理、推動「遠距訊問」、擴大為民服務、提升同仁士氣、籌畫成立「北區聯合大型贓物庫」,以及爭取租賃檢察官與替代役男宿舍。「司法諸葛」、「點子王」是法界同仁、媒體記者及民間人士給予施部長的封號,施部長具濃郁人文涵養與人道關懷,才識宏博,個性曠達,樂觀進取,有前瞻視野及過人智慧,獲此封號,乃實至名歸。施部長熱誠、睿智,有著宏觀與微觀的擘劃能力,在執行上並兼具細行與同理心。任職期間不論檢察業務、檢察行政、司法保護都有著多項開創性的興革,為臺北地檢署奠定厚實基礎。欣逢茂公部長七秩華誕,為祝賀與感謝他長年來為司法實務與法學研究的努力付出與卓越貢獻,亞洲大學財經法律系邀集各界司法碩耆、門生故舊共同為文,匯集成大冊,以表達最崇高及誠摯的敬意與賀意。
施茂林教授七秩華誕祝壽(下冊)
施茂林先生在司法界望重士林,曾擔任臺北地檢署第18任檢察長、法務部政務次長、法務部第16任部長;法務部任職期間貢獻卓著,其中在臺北地檢署擔任檢察長期間更宏開勝境,略述其事蹟如下:在檢察業務方面:奠基公訴制度、成立檢肅黑金專組、開創社區處遇制度、促進國際司法交流,以及偵辦社會矚目案件。在檢察行政方面:落實走動式管理、推動「遠距訊問」、擴大為民服務、提升同仁士氣、籌畫成立「北區聯合大型贓物庫」,以及爭取租賃檢察官與替代役男宿舍。「司法諸葛」、「點子王」是法界同仁、媒體記者及民間人士給予施部長的封號,施部長具濃郁人文涵養與人道關懷,才識宏博,個性曠達,樂觀進取,有前瞻視野及過人智慧,獲此封號,乃實至名歸。施部長熱誠、睿智,有著宏觀與微觀的擘劃能力,在執行上並兼具細行與同理心。任職期間不論檢察業務、檢察行政、司法保護都有著多項開創性的興革,為臺北地檢署奠定厚實基礎。欣逢茂公部長七秩華誕,為祝賀與感謝他長年來為司法實務與法學研究的努力付出與卓越貢獻,亞洲大學財經法律系邀集各界司法碩耆、門生故舊共同為文,匯集成大冊,以表達最崇高及誠摯的敬意與賀意。
中華民國對美學術外交(1966-1975):從國際關係研究所到政大國關中心
國內談論台美關係或兩岸關係的著作汗牛充棟,然而本書具有的三大特色使其值得一讀:第一、作者尋遍台北各檔案館藏機構,系統性整理我國冷戰時期約十餘年份的檔案,使讀者能夠一窺中華民國總統府與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的決策內幕;第二、蔣介石後期的外交政策在國內甚少被提及,然而該時期中華民國經歷了「反攻大陸」政策轉型以及兩個中國國際地位的主客易位,本書為我國外交史提供了另一塊拼圖;第三、民間外交、學者外交或二軌外交自冷戰中期開始,成為了我國主要的外交模式。 本書藉由考究政大國關中心的早期檔案,追溯前述外交模式的源頭,以擴大讀者對當代外交活動的理解。
南京國民政府參與國際聯盟的歷程(1928-1937)
以往,南京國民政府與國際聯盟的討論,多偏重九一八事變後中國與日本在國際聯盟的論戰,缺乏中國主動參與該國際組織的視角。本書著重南京國民政府與國際聯盟的互動關係,採時間發展為經、事件更迭為緯方式,分別探討中國爭取理事會半常任理事、國際法庭法官,與處理會員國會費爭議,考察北伐統一後至對日抗戰爆發期間南京國民政府競爭國際聯盟重要位置,戮力提升國際地位,以及斡旋會費轉而轉為對華援助,亦從中觀察南京國民政府外交專業人才在國際場域的表現。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問與答
李明洲律師基於公寓大廈法律諮詢經驗,自其判解彙編、逐條釋義等研究所得中,摘錄常見法律問題及重要基本概念共1300餘則,並增加新近實務見解,重新編寫而成。本書對於「管理費收取標準與催繳」、「住戶專有部分、共用部分之使用權益及限制」、「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之召集、出席及決議」、「管理委員選任、解任、權限及代理」、「管理委員會法律地位與職權行使」、「管理維護公司及保全公司立約與履約爭議」、「公共設施點交」等常見問題,以判解函釋為依據,逐一詳加解答。本書編輯「問題綱要目錄」,便利讀者搜尋;為公寓大廈住戶、管理委員會、總幹事必備,最詳實之公寓大廈問答集。
比較法學研究第二期—誠信原則理論與實踐
本書以「誠信原則」為主題,由德國漢堡大學Tilman Repgen教授演說稿增修後譯成中文〈公平無欺的法律天平──對16世紀衡平理論的觀察〉一文,帶領我們一窺作者重新建構近代的衡平理論,並點出衡平應該受法律規定的拘束及合理地事後檢證概念。中正大學法律學系高文琦副教授〈論衡平思想在羅馬法與教會法的演變與發展〉一文,引用羅馬法及教會法制度演變與發展來進一步更精緻呈現衡平思想如何被運用在具體案例。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民商法學院李麒教授〈論行政法上誠信原則──兩岸法制適用的探討〉一文,以行政法領域誠信原則之意義與類型化介紹,並就誠實信用原則在兩岸法院的適用為比較觀察。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暨法律學系莊錦秀專案副教授〈定期勞雇契約關係之誠信原則〉一文,就歐盟「定期契約工作架構協議指令」(Council Directive 1999/70/EC)、德國定期勞雇契約、英國定期勞雇契約及我國定期勞雇契約做觀察,誠信原則是否為各國定期勞雇契約紛爭解決方式,進一步探討我國「大學編制外專任教師」聘任契約定性及爭議並提出建議。
少年刑事程序的基本原則
少年刑法是刑法、刑事訴訟法以及刑罰執行法的特別規定。因為教育措施優先與保護少年的思考,社會與教育行政法的做法也有適用。本書從法律學的角度聚焦在少年刑事程序上面,以比較法的研究方法從觀察外國作法所獲得的啟發提出少年刑事程序、教育措施與少年刑罰的適用關係等的理想的制度模型。並且針對2019年中少年事件處理法的修正重點,在相關的段落加以分析並進行評論。對少年刑法的特別刑法特性有興趣作深度體驗者,以及想要掌握新修少年事件處理法的修法重點與未來其他週波的可能改革方向者,都可以在本書獲得切中核心的建議。
生涯規劃與管理(第四版)
1.以生涯發展的基本理論為基礎,以生涯發展中必備的實務知能為導向,兼具了理論與實務的平衡發展。2.以個體終其一生的發展為經,以職業生涯的成功調適為緯,引導讀者從自我認識開始,提供邁向職業生涯成功之路的規劃路徑。3.說明從職場退休後的生活,應納入生涯規劃與管理之中,並以追求自我實現,達成了無遺憾的完美人生,作為生涯管理的最終目標。
科技公司的生涯:把公司從新創到出售併購階段的法規眉角和實用手法一步步教會您
本書特色:商務律師及專業投資人結合實務之教科書 本書共分為新創階段、投資新創公司、智慧財產保護、私募、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公司監管規定及併購等五大章節。每一章節段落先提供公司於該階段所需背景知識,再連結到不應忽視的商業條款、慣用合約條款、法律背景等應用面。點破各方利益關係 任何交易均被各式法律和商業概念、結構和條款不斷左右彼此,雖在意義上而言,並無明顯區別,但對各方卻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對商務人士和其律師而言,重點是區別哪種情況屬於慣例、公平,又哪種情況屬於好處被對方不理性地反駁。本書致力於點破這些談判中的障礙。適合族群 本書將有助於創業人士和管理層更深入暸解相關法律背景;有助於創投和投資專家在和投資公司交易、或其投資公司和第三方交易時,更暸解背後的法規原理;有助於律師更清楚暸解,當客戶在向您諮詢重大交易時,您應該和客戶討論的重點方向;有助於法律系學生一窺業界實況,取得先機;以及幫助商學院學生在遇到職涯第一位商務律師時,如何讓自己旗鼓相當。融合美國和大中華地區 每個章節除了對於公司每階段的背後意義加以評述和以美國公司、證券法的面向作為基礎,編者更加入了大中華地區現行規定和實務面的操作手法,點出跨境交易因管轄權之差異、對策及解決方案。本書為台灣國際大所及新創集團使用之內部訓練教材。
立法院實用法令及案例彙編
民國88年立法院為推動國會改革,制定或全文修正通過國會五法。國會五法包括立法院組織法、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院各委員會組織法及立法院議事規則等,為立法院重要、常用及實用之法律及行政命令。從而,本書以上開國會五法為基本架構,再將相關法規及案例附註於後,蒐集立法院30多個實用法令、超過400個案例,建置全套的法律提案格式、重點摘要說明、立法院議事行事曆、立法院實用業務資訊等,除方便從事立法相關工作者隨時檢索資料之參考外,對於有興趣立法院議事運作者,亦可藉由本書相關法令及案例之閱讀,了解立法院。
歐美民主憲政之多樣風格:比較政府與政治之國別研究(上下冊)
本書對歐美民主憲政的先進國家政治體制,進行「國別研究」(country studies),包括英國、加拿大、美國、法國、德國、義 大利、瑞士、比利時、瑞典等國,另加歐洲聯盟的憲政發展(雖然歐盟還不是一個國家,但它有實踐「歐洲合眾國」的理想),重視「差別」的認知,突顯其民主憲政上特有風格。 政治發展上,迥異的歷史發展機運,不同的傳統文化、政治生態環境和時勢,以及政治勢力因應時代考驗方案的不同,造就各國政治發展路徑和民主憲政風格的差異。本書之目的,希望在思想和學術義理認識上,方便讀者與當今歐美國家的民主憲政研究接軌。
治理系說(卷一)臺灣的地方法制
本專書係就近四年來在國內外學術研討會發表,並已在學術期刊刊載之論文,依其論文探討主題,經加整理,並以最新之數據或文獻,重加修正後編輯為上下二冊專書。上揭三十篇論文,多在探討治理模式,且以地方自治法制、地方治理為主軸,進行實證研究。 & 上揭二本專書皆在分析和探討臺灣的自治理論發展;尤其地方自治為華人社會典範,其政策作成與執行自有深入分析的學術價值。此外,兩岸對地方治理皆有深入的研究,本專書乃就臺灣的治理成就分由多層面進行分析,藉以呈現地方治理的多樣性,從而理解地方治理的學術意義和價值。&& & 本書特色 & 將臺灣的治理成就進行多層面分析,呈現地方治理的多樣性,深層理解地方治理的學術意義和價值。& &
勞工行政與勞工立法(第二版)
本書講述勞工政策與法規,全書共18章,分為六篇,架構完整,脈絡清晰,適合做為大專院校勞工行政法規、勞資關係相關課程的教材。 第一篇【總論】,界定勞工、勞工問題及勞工行政、勞工立法的意義與範圍;第二篇到第六篇分別講述與勞動基準、安全衛生、勞工福利、就業安全、勞資關係等五大主題相關的法規。 第二篇【勞動基準】,講述勞動基準法、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性別工作平等法;第三篇【安全衛生】,講述職業安全衛生法、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勞動檢查法;第四篇【勞工福利】,講述職工福利、勞工保險條例、勞工退休條例。這些都與勞工切身相關,是每位在職場工作的讀者們都需要瞭解的。 第五篇【就業安全】,講述就業保險法、職業訓練法、就業服務法;第六篇【勞資關係】,講述工會法、團體協約法、勞資爭議處理法。對於從事就業服務的實務工作者、企業經營者格外重要。 書中對各項法規統整清晰,並結合實務案例,將熱門時事案例與勞動檢查屢被科罰之重要議題,以「勞工常見QA」、「補充」或「案例」之編排,讓讀者更容易掌握法制面與實務管理層面的要點,很適合勞動法務及人力資源實務工作者研讀。作者在書中將較具代表性的法院判決及高普考命題重點融入各章節中,書末「自我演練」收錄高普特考及檢定試題,讓準備參加國考的讀者更容易融會貫通,考場得心應手。第二版依最新法規加以更新,並更新時事案例。 本書書末「自我演練」附解答;各章「問題與討論」供授課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互動,或自學讀者歸納整理該章所學,並加以思考、探討,不提供解答。讀者選購時請知悉,出版社與銷售單位均無法提供解答。
國家賠償法
很多公法初學者,常一念相關書類就昏了頭。因行政本無法,我國行政法不僅很年輕,也不在同部法典內規範,常令初學者暈頭轉向。行政程序結束後,國家賠償法是人民對抗國家侵害最後一道程序,使國家各種作為或不作為的故意過失,可以在金錢補償上被法院充分評價。因此國家賠償法剛好是公法與私法的交錯,本質上是一種國家負起各種侵權責任的態樣,本質上相當於民法的特殊侵權行為,所以才會由民事訴訟而非行政訴訟處理此類型案件。例如兩部車在馬路上互撞了,除了雙方的侵權責任以外,國家在當地設置或未設置交通號誌與相關器材設備,有無國家賠償法第3條公共設施因設置或管理有欠缺的過失,因此衍生出國家賠償責任。也都是應該由民事法院一併審酌的事由,以利紛爭一次解決!本書希望使初學者從若干基礎案例,佐以立法理由與相關經典函令解釋,嘗試用一些生活例子解釋進入國家賠償的協議甚至訴訟階段時,當事人可能會遇到的事。如果您看完本書還是擔心遇到國家賠償責任求助無門時,請掃一下作者簡介中的QR Code。期待各位讀者可以藉由本書對國家賠償法從陌生到熟悉,奮力前進吧!
公共事務管理概論
*以新創結構與圖文並重的方式,化繁為簡,提綱挈領,為有志學習者提供有系統的知識。*無論是入門學生、專家學者、實務人士,乃至關注公共課題的現代公民,皆可從中獲得參照指引。*釐清理順公共事務管理領域定位與內容的初探著作。作者為1990年代臺灣與2000年代兩岸公共事務管理第一代的開拓者與耕耘者。在參與歷經大環境的多番變動與時代使命感的驅使,並參考西方學界判斷決策等基礎理論下,逐步觀察、沉澱、構思、彙整、修正,形成了公共事務管理(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PAM)與跨域治理(Cross Domain Govermance,CDG)等整合參考架構。這些架構在用於教學、研究,與對外交流上,都扮演發揮了較好的介紹說明,與啟發領會的功能作用。本書即係圍繞依據這些架構,並作系統整理與詳細說明。此外,亦嘗試對應國際300年與臺灣30年的發展變遷與課題案例,加以作者多年的社會參與實務經驗,以提供讀者較為全面深刻的觀點知識。
著作權法-案例式
著作權法所稱著作,係表現出作者之獨特性及須有原創性之精神上創作。我國著作權法就著作權之本質採二元說,認為著作權包含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前者有公開發表權、姓名表示權及不當變更禁止權;後者可分有形利用權、無形傳達權及改作與編輯權。著作權為智慧財產權領域之一環,以保護文藝性與文化性之精神活動成果為目的,為有價值之權利與財富,自應受法律之保護。因各類著作存在各領域,是著作權與人民日常生活有密切之關連,是欲掌握著作權法之規範重點,而正確解釋及適用法律,將著作權法理論應用於實際之具體事件,就法律人而言,誠有重要之課題。作者從事民事審判逾20年,本於教學及實務之經驗,本諸國內、外學說、實務見解及審判經驗,將本書內容分為緒論、著作權主體、著作權客體、著作權內容、著作權限制、著作權變動、製版權、權利管理電子資訊及防盜措施、著作權侵害之判斷、著作權侵害之救濟、網路服務提供者之責任、集體管理團體與委員會等12章,為總括及系統化之解說,並以例題之方式,說明及分析法律之原則,使實務與理論相互印證,將著作權法理論轉化成實用之學。本書為使考生知悉國家考試之方向,茲將歷屆考題出處標示於內文,俾於掌握研讀重心。再者,本書計有案例82題,先於介紹各章節理論之前,先提出例題,使讀者產生問題意識,繼而說明及分析原理,最後解析例題解答,俾於有志研習者除能全面瞭解著作權法原理原則外,亦可應用於實際之具體個案,期能增進學習效果及實務運作。
比較憲政工程:半總統制的次類型—總統國會制和總理總統制的憲政運作
本書的特色是比較半總統制國家兩種次類型:總統國會制和總理總統制的憲政運作,並透過台灣的個案和其他半總統制國家進行橫向比較來釐清比較憲政工程的重要梗概和提供良善憲政運作的處方。
犯罪偵查實務
1.本書精簡扼要、淺顯易懂,凡閱後,印象必然深刻。足以激發犯罪偵查初學者的興趣;是有志擔任警察工作,或正在學習摸索偵查學門之學子們,一本全方位的學習教材。2.是一本真正貼切偵查實務,藉實例來驗證理論,將理論運用於實務的書籍,可以啟發讀者問題意識,並激盪多元思考!3.書中包含有「偵查實作」章節,可提供讀者推衍練習,提升偵查成效。4.每一實例篇都有詳細「法令解析」,讓讀者了解嫌犯涉及之法條、罪名等。5.各實例篇之後,均附有「問題思考與討論」,是專題報告或研究討論的好素材。6.一般讀者可以認識嫌犯之陰狠、詭詐與警察辦案之艱辛、驚險及唯妙;進而提升自我「安全防衛」概念。7.可作為警專、警大學生或在職員警準備警察四等、三等特考必備之輔助用書。8.可提供大學法律系同學及未來有意從事法務工作者,入門之參考書籍。
建構氣候轉型立法:比較立法與議題論述
本書特色 氣候變遷具備高度複雜性與不確定性,是當代國家在國際、區域及內國等層級都必須面對的課題。氣候變遷雖有龐大複雜的國際規範機制,但當國際協商因國家利益而無法持續往前推進時,面對嚴峻氣候威脅的國家不得不「由下往上」形成規範,各國的氣候變遷立法也應運而生。 本書作者群長期關注氣候變遷議題,在本書中特別從「立法」觀點出發,並從比較立法及議題論述的角度切入觀察。在比較立法的部分,本書各章梳理各國氣候變遷立法歷程,從中觀察內國立法與國際規範的互動,並探討立法模式及特色。而在議題論述的部分,本書各章則聚焦於規範與政策之形成,探討立法議題的需求、基礎,以及相應的制度及規範選擇。 臺灣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在積極爭取參與國際協商的同時,亦必須經由內國氣候變遷的立法建制與國際規範形成對話。本書的論述就是在協助臺灣找到氣候變遷全球治理的立足點,作為國際參與的具體實踐。
股份有限公司法研究2
本書特色 1966年於臺灣誕生的「新公司法」,在一段時間的紛紛擾擾後,終於在2018年8月1日迎來第6次較大幅度的全盤修正(2018年11月1日施行)。然而修法工程尚未止步,大法官會議於2018年11月30日作成釋字第770號解釋後,正式揭開企業併購法修法工程的序幕。臺灣有別於美日法制,將企業併購獨立於公司法之外,即便如此,學理上其仍屬公司法之一環。本書收錄未發表之企業併購法相關之研究文章6篇,均為目前各界所關注的重要修法議題,可讓讀者優先掌握未來修法動向。 此外,本書另收錄已發表及未發表之長短文與譯著共9篇,題目包括跨越任期解任董事、負責人侵權行為責任、減資、公司登記、章程法制及英國模範章程等議題,部分議題為前次修法的未竟之業、部分議題則於目前已著手修法中或於最高法院發生見解的基本性變動。 本書收錄文章介紹之法制範圍及於美國、日本、英國、香港及新加坡等,讓讀者可擁有完整的比較法視野。不僅可以了解臺灣本身現行之法制,可更藉此展望未來。
審議式法庭:人民參與刑事審判
「人民參與刑事審判」作為近年來司法改革的重要議題,到底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真正實施後,究竟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和影響?本書透過文獻爬梳、跨領域田野調查、模擬法庭觀察與參與者深度訪談,以及跨國界實地考察,對此議題作出了結合學理與實務、兼具深度與廣度的討論與分析。作者並從政治學上的審議式民主發想,建構審議式法庭概念,作為統合人民參與刑事審判的目標與未來評估標準,期待避免數人頭的司法民主與刑罰民粹的弊病。
行政法學教程
本書以民主、稅賦、比例性這三個範疇作為行政法學的內容係基於──行政權來源於民主、以稅賦為基礎、受比例性約束──之認知。 & 在民主與行政權的關係中,基本權利是約束行政權運行的最高根據。基於權力分立原則產生、存在和運行的司法權即是為了保障基本權利而制約立法權和行政權。在稅賦方面,則是牽涉到管理與給付的概念,因為無論是管理行政還是給付行政,行政機關都需要以稅賦為基礎;沒有稅收,行政機關就無法進行管理與給付。因此,稅賦與行政權的關係既體現了基本權利對行政權的制度意義,也體現了行政權對基本權利的制度意義。最後,從比例性概念延伸出來的觀點是,保障基本權利的原則即為比例原則,透過比例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達成管理與給付的目的時不得過度侵犯相對方的基本權利。
區域貿易協定:理論、發展與實踐
國際經濟法的發展從布列頓森林會議開啟談判之後,全球金融、經濟、與貿易體系隨之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較國際貨幣基金與世界銀行足足晚了近半世紀,原本在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第XXIV條的安排,是多邊貿易體系所開啟的一扇「例外之門」,但這樣的「例外」卻隱然成為「原則」,讓區域貿易協定之洽簽如雨後春筍般,於世界各處遍地開花。本書各章內容係整理作者過去十年間所陸續於期刊發表之論文,系列性探討區域貿易協定在世界貿易組織法律架構下的重要議題、區域貿易協定整體的架構與國際實踐、國際法與國內法交錯、各國對於洽簽區域貿易協定所面臨的外交談判資訊揭露、透明化、及國會審議等程序、以及貿易救濟條款在區域貿易協定中的制度設計等重要問題。
政府採購契約之管理與爭議研析
本書著重於政府機關採購人員參與政府公共建設之參考用書,以政府採購契約之管理與爭議研析為主,內容範圍包括決標後契約生效、履約管理、契約變更、減價收受、逾期計算、契約之終止、解除及賠償、驗收、結案及保固之重點執行項目,機關及廠商如何共同面對、溝通及處理,以及各類型契約的態樣、分析比較及應注意事項。這是一本融合法令、判例及實務作業的書籍。以政府採購法,另搭配採購契約要項、契約範本、民法、法院判例及調解案例說明。本書對政府採購契約之法令及契約規定、實務作業有完整的論述,適合機關辦理政府採購之公務人員及參與機關投標廠商、老師、學生及對於政府採購有興趣之學術研究人員閱讀。
法官闡明義務及其界限之研究
本書係針對法官闡明義務內涵及界限相關問題之研究,對於我國及外國法制,溯源究微,並引據實務見解,相互參照,希有助於對此問題有興趣之研究者及實務家,得有更宏觀思考之基礎。
少年司法的理論與實務:從國際公約人權規範的角度出發
作者從2016年起,在監察院從事少年司法一系列案件之調查,發現少年在司法案件中權益受漠視的情形極為嚴重。因維護少年人權是國家義務,監察權應監督政府有無建立完整的少年法制,本書選取9件調查案的事實,就司法機關各別之先議、調查、審判、執行等作為,從理論面去檢視這些個案實務面的操作,將問題揭露,指出未符國際公約人權規範之缺失,進而希望引起關心少年權益的各界人士關注,改善少年的人權保障機制,朝向與國際接軌之方向前進。本書適合對於少年事件處理法有興趣的研究者,或是實際從事少年司法工作者閱讀。
民法債編通則(下)—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侵權行為
我國民法債編第一章「通則」係規定債之關係之一般原則,為各種債權債務關係共通適用之法則,本書係以其有關規定及問題為論述對象,著重法條文義及基本概念之闡明,構成要件及法律效果之分析,理論與體系之建構,兼顧理論與實務之溝通交流。本書之撰寫,在體例上未採傳統上民法債編總論(或通則)之編排順序,是一種嘗試。本冊書所論述者,以法定之債為對象,定名為「民法債編通則(下)」,並以「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侵權行為」為其副題。
大陸法傳統-西歐與拉丁美洲的法律制度概述
本書內容分成兩部,前十章以宏觀角度介紹影響大陸法傳統的整體性因素,並討論上述因素對其法律職業的影響。第十一章至第十八章則具體而微,分就個別法領域細述;最後兩章進行回顧與展望,以收提綱挈領之效。約莫百頁的篇幅,初學法律之人已能對所身處的大陸法傳統大致掌握。 本書特色之一,是將盛行歐洲、拉丁美洲的大陸法傳統,細分為五個歷史脈絡進行梳理,同時以極富思辯性的筆觸,指出各自盲點的所在。而作者出身英美法傳統,卻能透過法律職業的穿針引線,以生動平易文字與普通法傳統對照比較,使非法律背景之讀者亦能進入其筆下所描繪的世界。本中譯版本更收錄多篇當今世界專家學者序文,以及原著作者的專文推薦,世代之間的經典對話,殊值細究體驗,品味再三。 The work divides itself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ten chapters introduce the structural elements of the civil law tradition from a holistic perspective. Chapter 11 to 18, in contrast, emphasizes the details on respective areas of law. With the last two chapters as retrospect and future speculations, beginners in law will soon acquire a general picture of the world of civil law tradition. The book on the civil law tradition features its separate scenarios based on the division of five sub-traditions with critical views pointing to historical incidents leading to possible irrationalities. Despite their common-law background, the authors manage to take legal professions, weaving in and out between different legal traditions, presenting high readability with elegance and brevity. Additional prefaces to this translated version tends to offer dialogues among generations on everlasting worthwhile topics.
智慧財產行政程序與救濟-案例式
本書論述專利與商標之申請、審查、訴願及行政訴訟,藉由公眾審查制度審查專利或商標之有效性。而訴願之目的,在於智慧財產局與經濟部之行政自我控制。倘未達行政自我拘束時,則藉由行政訴訟之司法審查,確保依法行政。作者為智慧財產法院法官,基於教學及實務所得,以系統化解說為主,輔以例題之分析,使實務與理論相結合。
解讀政策評估:領導者的決策心法
本書有三大特色:第一,這是坊間少見的政策評估專書;第二,系統性介紹政策評估的知識架構;第三,搭配當前我國政策評估實務―個案計畫審議―的評析,有助於讓讀者了解概念與實務的關連性。整體而言,本書協助學術與實務工作者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讓評估工作更兼具民主、科學與藝術元素。
金融科技、人工智慧與法律
近年來,各國資本市場在遇上AI技術在各層面的穿透與崁入後,不得不進入下一波產業革新與法律科技監理。人類在西方啟蒙時代與工業革命後逐漸形成以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發展的體制,在此之下,資本主義所形成的各類金融、貿易、貨幣等制度,透過二次大戰後的國際組織重建及發展,讓各國採取相對穩定且和平的政策,維繫國際秩序不墜。金融科技(FinTech)一詞的興起,標識著區塊鏈、虛擬貨幣、開放金融等已漸成為金融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元素,AI之應用更帶動了FinTech的蓬勃發展。 國立臺北大學智庫中心於2018年成立後,藉由思想沙龍的跨領域合作契機,順利籌劃「金融科技研究群」,並邀集十位專精於FinTech財經面、科技面與法律面的跨領域研究者,共同構思撰寫本書,內容涵蓋「金融科技」、「人工智慧」,以及「法律規範」等三個重要主軸,進行跨域研究及深度對話,以「科技、法律與產業」三層結構之跨域交錯與互動,探討AI運用於金融科技的趨勢與挑戰。各種FinTech模式與AI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很多全新的商機,也對金融產業產生實質衝擊,金融產業經營模式的調整,使得相關的法規與監理規範,將有因應調整的空間。
信託法
信託法為民事信託及公益信託的基本法,信託業法、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及不動產證券化條例則為營業信託及商事信託的基石,而信託相關稅制即為信託商品創新的重要關鍵。本書主要從信託的基本原理出發,廣收司法實務的最新見解及參酌英、美、日等國的信託法制,以窺探信託法的堂奧,立論精湛,體系完整。本書除系統性介紹信託制度的發展史、信託的基本概念、信託的成立、信託財產、受益人、受託人、信託監察人、信託的監督、信託關係的消滅及公益信託外,並在適當章節中,分析營業信託、商事信託及信託稅制的相關問題,使讀者能兼從理論及實務的角度,對信託法制建構完整及清晰的概念,不僅是適合法學院學生研讀的教科書,亦為金融業界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大師系列套書-林東茂教授刑法套書(總則/分則)(原刑法綜覽)(一品)(共2本)
大師系列套書 林東茂教授刑法套書(總則/分則)(原刑法綜覽)備受法律系學生期待 2020修法後最新分則大作問市讀法律,權利意識會更加敏銳,就可能睜大眼睛向外追擊,針鋒相對,得理不饒人。如果失去警覺性,過度敏感自己的權益遭到侵犯,就容易攪動內在的寧靜,這對於生命的圓滿是一大危機。由於習慣了講人性尊嚴,講抵抗權,把自己武裝成堡壘,就不會閉起眼睛深刻的觀看自己。不能觀自在,怎能照見五蘊皆空?讀者如果用心讀我的書,就會在刑法之外,看到感動與寧靜。刑法總則,精要說明刑法的基本概念。全書文字簡潔清暢,讀者不必在重重濃霧中搜尋出路,為理解所苦。刑法之路,可以有如田園牧歌,悠緩並富含生命情調。本書的許多章尾設有「案例與解題」,解題以考場上可能作答的時間與篇幅呈現,供讀者參照。刑法分則,2019年5月底有幾個條文修正,很值得注意。本書為此做了細心的增刪。增刪不完全因應修法,我在書中各處也做了許多補充,這裡不逐一說明。這些修正的條文,呼應我多年來的主張。2019年12月25日及2020年1月15日,分則又有許多條文修正。傳統犯罪類型有罰金刑而且未曾修正者(如公然侮辱、誹謗、毀損等),一律提高為30倍......【本套書內含】A1027《刑法總則》林東茂教授,二版,2019年11月。A1028《刑法分則》林東茂教授,二版,2020年2月。
都市水患風險治理:人文社會之面向
在水患風險的衝擊與挑戰之下,海島型生態的臺灣都市社會問題,將會迥異於以往,且與西方國家大相徑庭。因此我們應該關注人文社會層面的問題,亦需分析都市層級水患風險治理之相關政策。由於都市經常面臨水患所致的風險,致使如何治理以減少衝擊相形重要。本書以IRGC的風險治理架構為基礎,分別從都市比較、公民參與、環境正義、調適行為與風險溝通等主題加以說明。本書希冀透過由下而上、在地性與人文社會的觀點,審視臺灣的都市地區因應水患之自然災害和社會問題的實況,並同步探析國家和地方的現有政策,以期協助建構更臻完整之調適策略。
警察偵查詢問理論與研究
「降低虛偽自白的首要對策就是精進偵查詢問實務」,這是上世紀末英美兩國在歷經數個虛偽自白導致重大錯誤審判案件後,進行檢討所得出的結論;而偵查詢問實務的精進,有賴厚實的相關理論與研究成果作為基礎,本書撰寫的初衷即是希望提供各界在這議題上全面且系統化的實證知識。根據統計,雖然犯罪嫌疑人自白會帶來不利於己的後果,仍有40-70%的嫌疑人在警察詢問過程中作出自白,原因何在?對此,過去50年間,已有許多研究學者提出不同模式來加以解釋。然而影響犯罪嫌疑人決定是否自白的因素,大致與嫌疑人背景特徵、案件特性、情境脈絡及詢問互動有關,就晚近國內、外研究顯示,後兩者重要性更大於前,特別是當警方握有的證據強度不夠時,詢問人員的準備、態度、技巧與專業表現,以及詢問環境、氣氛和互動等因素就更顯重要。除當前主流的萊德詢問模式外,本書也著墨於英國PEACE詢問模式的發展脈絡、技術內涵與操作步驟,該模式引進並結合心理與法律專業領域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正面界定詢問應有之內涵,同時採用認知詢問及問話管理兩套溝通與記憶促進技術,經由正式訓練與督導,建立偵查人員的詢問能力;適可對照我國當前偵查詢問專業發展之不足,提供較全面與整體的觀點,作為後續詢問模式探究與反思的參考。
專利實務論(第八版)
作者以自身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將專利由基本概念到實際應用,循序漸進、鉅細靡遺的介紹,內容主要針對專利的申請、審查、期限、年費、侵權、使用、保護,以及他國專利和與專利相關之國際公約及組織,皆有詳細的解說與範例,書末並附上最新修正之專利相關法律條文,供研讀此書之讀者參考。
智慧財產權概論(第六版)
本書旨在建立起有關智慧財產權法的基礎法律概念,進而有效連結智慧財產權法與其他知識領域的事物判斷,相得益彰於理論與實際的綜合知識能力。本書作者在法學領域任教多年,對教師授課及學生研讀時的需求十分熟稔。本書除了依法律體系的分層撰寫,讓讀者可以從本書目錄找到關鍵的法律術語及其概念之外,也依學期授課時程將全書規劃為十七講,可做為教師安排授課進度參考。智慧財產權範圍很廣,最主要的有《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及《營業祕密法》,這四項對大專學生來說也是必備的知識,各大專院校也普遍開課提高學生在智財權方面的法律素養。所有的創作與科研發明,都牽涉到智慧財產權中的著作權、專利權,例如視覺藝術、音樂及表演藝術、工藝產業、電影產業、廣播電視產業、出版產業、廣告產業、產品設計、設計品牌時尚產業、建築設計、數位內容等。此外,所有產業的經營,都需有商標權的概念;在職場任職也需對營業秘密法有所認知。因此,「智慧財產權」成為全國各大學院校專業系所、通識教育的熱門課程,更受到社會大眾的普遍重視。近年來有關學術倫理事件頻傳,許多政府官員、大學教師、研究生的計畫、著作論文等,因涉及學術倫理疑慮而被停權,甚至被撤銷學位。因此,教育部、科技部乃大力推動學術倫理,各大學也因應成立研究誠信或學術倫理辦公室,建立違背學術倫理案件的處理機制,防止不當研究行為的發生。本書從第五版起在「著作權」章中新增有關「學術倫理」的探討。另外,網路蟑螂,亦即無權利人搶註他人商標文字,惡意搶註為網域名稱進行兜售出租或淡化商標的行為也經常發生。本書從第五版起在「商標權」章中加入了網域名稱與商標權的介紹,提醒商標權人瞭解商標與網域名稱的關係以保護其權益本書網域名稱與商標權單元可提醒商標權人瞭解商標與網域名稱的關係,才能保護其權益。第六版主要是根據最新的法令修訂(《著作權法》、《專利法》/民108 年5月1日修正,〈專利法施行細則〉/民108年9月27日修正,《智慧財產法院組織法》/民107年6月13日修正),期能提供讀者明瞭修正後的法律動態。
稅捐處罰法與行政法院判決?
本書乃是葛克昌老師於台灣大學所開立之稅務爭訟課程中,由修課同學期末報告所集結之論文集,文章中除了主要有報告同學對於該判決之介紹與相關論理討論外,也包括與會專業人士(包括:行政法院法官、會計師以及律師)之相關評論,此些詳細之論述可以做為對稅務爭訟有興趣者進修與研究用。
正當法律程序與稅務判決
本書乃是葛克昌老師於台灣大學所開立之稅務爭訟課程中,由修課同學期末報告所集結之論文集,文章中除了主要有報告同學對於該判決之介紹與相關論理討論外,也包括與會專業人士(包括:行政法院法官、會計師以及律師)之相關評論,此些詳細之論述可以做為對稅務爭訟有興趣者進修與研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