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法實例解析
公司法、票據法、海商法及保險法構成商事法之基礎,於商事法體系占有極重要之地位,係法學院與商學院之學生,應研習之重要課程,並為深入研究財經法或商學課程之基礎,因商事法之規範體系與內容繁雜龐大,如何掌理論學說與實務現況,將商事法之理論學說應用於實際之商事事件,非流於法律條文之背誦,實為研習商事法之目的所在。筆者本諸教學與實務之經驗,秉持深入淺出之撰寫原則,以例題之方式,對商事法進行全面系統化之整理與分析,以簡明體例,依序介紹公司法、票據法、海商法及保險法之重要內容,期能提升學子研習商事法之興致與效果。 因商事法亦為國家考試之應試科目,為使有準備國考者,知悉考題之出題方向,俾能掌握研讀重點,作者除於各章節前提示重點外,並於內文標示國考出題年度,使研讀者瞭解考古題之內容,著重考試焦點之準備,實有助金榜題名。
集體勞工法-理論與實務
集體勞工法是一個具有豐富的內涵,但卻又極具爭議性的法域。可以說,它是具有某種程度的「政治法」。集體勞工法的領域中擁有三個法規範者,分別是立法者、司法者及團體協約自治當事人,各司制定法律、形成個案見解及訂定團體協約之責任。相較於他國,我國的勞動三法形式上的完備並不遑多讓。但實質上並未具體落實所謂的國家中立原則、協商與爭議對等原則、禁止過度原則等重要的集體勞工法的原理原則。此實有待於修正中的勞動三法加以矯正過來。
刑事特別法與案例研究
本書「刑事特別法與案例研究」共分為八章,分別為第一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由鄭善印教授撰寫,第二章洗錢防制法由傅美惠教授撰寫,第三章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由吳耀宗教授撰寫,第四章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由梁世興老師撰寫,第五章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由黃朝義教授及呂倩茹博士共同撰寫,第六章證人保護法由林裕順教授撰寫,第七章貪污治罪條例由李錫棟教授撰寫,第八章少年事件處理法由許福生教授撰寫。每章體例大致上依循該法立法目的與沿革、主要內容與該法之爭議問題,最後輔以實務案例研究,以期達到理論與實務並重。
醫療法-案例式
作者從事醫護業務多年,本於研究及實務之經驗,本諸國內學說與實務見解,將本書內容分為緒論、醫療行為之當事人、醫療契約、醫療契約之義務、注意義務與臨床專業裁量、醫療行為之行政責任、醫療行為之民事責任、醫療行為之刑事責任、病人自主權利、醫療責任之鑑定,為總括及系統化之解說,並以例題之方式,說明及分析法律之原則,使實務與理論相互印證,將醫療法律之理論轉化成實用之學。本書計有案例39題,先於介紹各章節理論之前,提出例題,使讀者產生問題意識,繼而說明及分析原理,最後解析例題解答。俾於有志研習者除能全面瞭解醫療法律之原理原則外,亦可應用於實際之具體個案,期能增進學習效果與實務運作。
租稅法規-理論與實務
本書第十版,共23章,含括所有相關稅法的法規。 作者以一貫精簡但條理分明的筆調撰寫,系統地介紹租稅法規相關的理論。每一章都是精華所在,不拖泥帶水,完全無多餘的贅字,非常適合初入門或是準備考試的讀者使用。 本書特色 1.新增實務案例,幫助讀者更快了解稅法相關理論的應用。 2.將海內外相關時事,做成專欄,以利讀者了解國際上的稅法動態。 3.增加課文中例題的數量,讓讀者在每一章節,都可以立即運用所學,練習相關題型。 4.新增考題解析,幫助讀者掌握考題要訣。 5.每章標註重點內容,讀者可輕易探知該章的重點所在。 6.完整的歷屆考題:蒐集各類考試的考題,並按照各考題的出題方向放置在該章之後,便利讀者可立即練習前面所習得的內容,事半功倍。
近年台灣公司經營法制之發展
本書由萬國法律事務所的法律專業團隊以及部分學界知名教授,透過近年來辦案經驗及實務觀察,針對公司經營相關議題所發現的具體法律問題,撰寫而成。本書內容極度貼近我國企業經營的實務,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檢討公司治理、證券金融、競業禁止及競爭法等不同經濟法規近年來的發展,以及如何與實際的企業經營接軌的問題,實為有志於公司經營實務研究之人必讀的書籍。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第四版)
本書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與政治的發展與演變脈絡進行了梳理和分析,特別是站在中國的角度,對世界各個大國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紛爭與較量進行了全面的立體化描述,本書共分十個章節:認識國際觀際,世界經濟格局與經濟全球化,世界政治格局與世界多極化趨勢,世界文化格局與文化多樣性,美國的經濟、政治及中美關係,歐洲一體化及中歐關係,日本的經濟、政治及中日關係,俄羅斯的經濟、政治及中俄關係,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及其與中國的關係,中國的國際戰略與國際作用。第四版的內容主要針對第十章「中國的國際戰略與國際作用」進行了增補,對十八大之後中國進入新時期與靠前政治經濟的新變化進行了介紹,並針對最新國際形勢對各章做了相應的修改。
行政法-基礎理論與實務
行政法係具體化之憲法,主要處理國家與人民間之權利義務關係,由於其內容豐富複雜,一般分為行政法總論及行政法各論。本書係以行政法總論為核心,分成四大部分:行政法原理原則、行政組織法、行政作用法與行政救濟法。各部分有其不同法理及重點,但也相互關聯,共同構成完整之行政法總論體系。 本書除對行政法總論相關法律規定及學術理論加以介紹、解析外,由於行政法在我國已歷經一段時間之發展,行政與司法實務早已累積相當多的案例與資料,足供學習行政法所需。因此,本書以行政法本土化為目標,提供對學習行政法有興趣者,了解我國行政法總論之現狀與行政及司法實務,僅在必要時,才會引用外國法制之資料,希望能夠真實呈現行政法總論在我國法制上之面貌。
全球政治
《全球政治》一書對當代國際關係的理論與實踐提供了系統性的全面介紹。 作者條理分明地從一系列不同觀點剖析全球政治,每章皆加入創新的元素,協助讀者學習: ●「全球政治行動」—透過對世界事務中重大事件的說明,探究隱藏在新聞內容背後的重要意義。 ●「全球行為者」—關注從Google到G-20等世界舞台上重要行為者的本質和重要性。 ●歸納整理不同理論途徑與重要辯論,啟發讀者進行深度思考。 ●透過照片和生平簡介來介紹形塑全球政治的重要理論家及其思想。 每一個章節都會有前言做為導讀,並且提出該章節要討論的主要主題,以及針對該章節的中心主題與議題之一系列相關的問題。在每一章節的最後會有重點摘要,點出該章節的重要觀點,還有提供讀者一些問題討論與延伸閱讀。此外,本書還有提供補充資料穿插在文本內容當中,並且以字彙辭典的小方格來呈現。
政治學的理性與感性-林繼文精選集
林繼文教授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政治學者,他用理性抉擇的途徑來探索政治現象,背後的推動力量則是對民主與家國的感性關懷。本書用林教授最具代表性的十七篇學術論文,以及一篇給年輕學術工作者的建議,來展現他研究中的理性與感性。書中包含「理性選擇與制度分析」、「憲政制度與半總統制」、「選舉體制」,與「兩岸關係」等四大主題,並由國內外各領域的權威學者撰寫主題導讀。本書闡釋了理性抉擇途徑如何運用在政治制度和兩岸關係的研究,又反映了研究者感性的一面,是絕對值得一讀的政治學巨著。
例解刑事訴訟法II-案例解析版
國家公權力對人民基本權利之限制與干預,厥於刑事訴訟程序中為甚,司法機關為取得證據並保全被告,乃於偵審程序實施強制處分, 對人民之身體、自由、財產、隱私、秘密通訊與遷徙自由等憲法保障之基本權利有所干涉或損害;嗣於有罪判決確定之執行時,更對受判決人之生命、自由與財產予以侵奪,刑事訴訟法即為確保任何人民,一方面於個人權利蒙受他人不法侵害時,有尋求國家救濟之途徑;另一方面,亦在使刑事訴訟程序中,受強制處分之相對人或受法院審判之被告,得獲法治程序之合法對待,以期能發現真實,保障人權,並實現公平正義。本書體系釋義版為助讀者(法律工作者與學習者)深入融通刑事訴訟法之上開基本價值與實質內涵,建立上位性與架構性之整體概念,以表列體系為首,歸納實務要解與學說思見所均強調之關連性考點,併輔以詳細之焦點說明,深入剖析前揭體系之綱要要義,以為觀念之釐清。至案例解析版則藉由案例研習之相互印證,資為嫺熟相關重要法點之應用,而為因應近年來學說與實務見解之多元化,乃更強化資料蒐集之廣泛與精深,冀盼益能襄助讀者掌握國考之命題趨勢與實務工作之運用。
專利法-案例式
二十一世紀為知識經濟時代,國家經濟實力或企業競爭力,係取決於無形之智慧財產權或知識產權。智慧財產於無形資產中占有舉足輕重之角色,其中之專利權,係以創作及發明為基礎所形成之心智結晶,在智慧財產權之制度設計上,專利權之排他與獨占之效力最為強大,誠為智慧財產權之重要一環。 專利法為典型之科技法律,兼具法律與科技之面向,涵蓋範圍跨越各產業,故如何掌握法律規範之重點,正確解釋及適用法律,將專利法理論應用於實際之具體事件,誠屬重要。作者從事智慧財產權審判多年,本於教學及實務之經驗,本諸國內、外學說、實務見解及審判經驗,將本書內容分為專利之授與、專利實施及專利保護三部分,為總括及系統化之解說,並以例題之方式,說明及分析法律之原則,使實務與理論相互印證,將專利法理論轉化成實用之學。本書計有案例91題,先於介紹各章節理論之前,先提出例題,使讀者產生問題意識,繼而說明及分析原理,最後解析例題解答,俾於有志研習者除能全面瞭解專利法原理原則外,亦可應用於實際之具體個案,期能增進學習效果及實務運作。
行政罰法逐條釋義(3版)
本書共分為二個部分。第一部分除介紹我國行政罰法的制定源起、法律原理原則、適用及調查、裁處等重要概念外,並比較德國、美國之行政罰制度,俾利讀者對行政罰法之基礎概念有一概括性的瞭解;其次,第二部分之逐條釋義則為本書重點,本部分希冀藉由較為白話之方式,理論性地解析各條文之概念及其爭議問題並輔以實務見解作為佐證,以利讀者得以快速瞭解並作為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基本教材。
民事訴訟法註釋書(一)
本書係民事訴訟法註釋書第一冊,內容涵括自第一條至第一二○條各條文之注釋,其中對於管轄、迴避、當事人能力、當事人適格、訴訟擔當、共同訴訟、第三人程序參與及訴訟代理等議題,廣蒐各類實務學說見解,分析檢討,應有助於實務運用並供研習者參考用。
政府採購履約爭議實務判決評析
本書就100年至107年最高法院有關政府採購履約爭議之最終確定判決篩選30則,分別就其主要爭點部分列出30個問題,就個別判決內容重新整理,架構包括事實、爭點、判決結論、相關條文、判決理由說明及評析。在事實部分,直接以「機關」與「廠商」取代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當事人,讓讀者能更容易閱讀與了解判決之內容。在評析部分,首先將整個判決的結論為一摘要,讓讀者了解判決之重點與法院之見解、結論,其次再就判決中所涉及之相關問題為探討與說明,最後則就本書若有不同意法院之見解結論為一剖析說明。本書藉由不同之主題,讓讀者了解政府採購履約爭議之相關問題及法院之見解。另外,採購法於108年5月22日通過修正案,對於問題中有涉及修法之條文,會於評析中為修法內容及其對該案判決結論之影響為說明。
醫師民事責任之實體與程序法上問題之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係關於醫師民事責任中實體法及程序法上部分爭議問題之研究,其中,對於相關實體法上請求權之適用及要件之分析、舉證責任之分配及舉證責任減輕,各作者提出對日本、澳門、臺灣、德國、美國等不同法制之觀察與批判,並對於我國實務發展亦提出相關分析及檢討,論述有據,具有比較法上意義,足供參考。另本書中,亦對於醫療鑑定及醫療糾紛之調解實務等程序問題,進行研究及討論,亦具實用性。
從覃子豪到林燿德-臺灣當代詩論家
在後現代主義初興的1980年代,作者率先引介「後現代」入臺灣詩壇,為此連續寫了好幾篇論文,甚至出版專書《臺灣後現代詩的理論與實際》,被定位為臺灣詩壇後現代的燃燈者之一。而詩史、詩論與詩評是新詩研究的三塊主要領域,本書則屬於「詩論」所做的探究。本書特色:1.挑選出十位詩論家:包括覃子豪、林亨泰、羅門、洛夫、葉笛、杜國清、鍾玲、張漢良、簡政珍、林燿德等,分別在新詩的理論與批評方面多少都有所建樹,若干人的論述乍看之下雖似未具系統性,但確實也針對同一主張前後做出相當多的關注與發言,且渠等言論又具某種代表性(例如超現實主義、女性主義、都市詩學等),故值得予以探討。2.按照各詩論家的出生∕年歲依序編排:原有考慮依照其詩論或詩學出現順序編目,如此實暗含有「詩論史」寫作之企圖。但後來轉而一想,一來有些論述並非只在一個時間點出現,其前後甚至持續一段時期(如鍾玲的女性主義詩學),彼此之間也有重疊的現象;二來若只論其中十家,未免掛一漏萬,更難呈現一部完整面貌的詩論史。
國土安全專論
本書乃接續主編前曾於民國102年出版之「國土安全導論」一書之研究主軸,對於國土安全之最新發展,予以更新且更有系統的補述。此外,慮及國土安全之學術體系牽涉之學門與範疇甚為廣泛,因此再邀請消防救災專業與情報管理專業之學者,共同來參與並研究此學術體系之內涵。因而本書從國土安全之新發展趨勢與策略、情報管理、消防救災及司法互助等面向作專題之探討。至於國土安全之新發展,則包含全球恐怖攻擊的新趨勢、對於恐怖主義之新見解、美國國土安全策略之新發展、司法互助以及國土安全警政發展之新策略等。另更延伸至情報管理,並且提供在國土安全架構之下,醫院緊急事故之應變模式,與其應變指揮系統等等之新資訊與文獻。
國際關係
這是一本用來培養國際關係基本素養的書籍,「國際關係」經常被簡稱為「國關」(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R),這是一種常見的稱呼,在本書中也不例外。「國際關係」從字面上看起來就是一門研究國與國之間關係的學問,這門學問經常被放在外交、軍事、戰略等範疇討論,因此許多學者認為外交學與歷史學是國關研究的重心。 本書探討了近百年來國際關係的變動、合作與衝突,前五章介紹傳統的國際關係「常識」(common sense),而六到十二章則深入介紹國際關係較新的運用。可讓讀者對於國際關係有一定的認知外,對近代在全球化下不斷變更的國際關係的局勢,去探究思考。
變革中的金融科技法制
金融科技正風起雲湧的重塑全球金融生態,隨著金融科技在國內積極落地以及國際市場的迅速發展,業者及監理機關均必須面對全新的法制調適與監理挑戰,以因應變局,開拓未來。本書的主題包含「監理沙盒」、「監理科技」、「數位身分」、「STO」、「跨境支付與匯款」、「P2P網路借貸」、「機器人理財」、「純網路銀行」以及「Open Banking」等各界關心的最新議題,以法律角度為出發,探討金融科技發展所面臨的法律挑戰及發展方向。
里斯本下的歐盟對外關係:法律與政策
《里斯本下的歐盟對外關係》乃係國內學界與華文世界第一次系統性處理歐盟對外權限,以及歐盟在國際體系參與之獨力著作。全書主要討論兩個議題:第一個議題是,作為一個超國家組織,歐盟如何取得對外關係權限,如何行使此權限,這個權限的行使又如何監督?基於此項權限行使所締結之歐盟對外協定,如何進入歐盟法秩序?第二個議題是,作為一個區域經濟整合組織,歐盟如何建構其迥異於主權國家之獨特身分認同。基於此項獨特之身分認同,歐盟所試圖參與形塑的國際秩序,與主權國家為主的國際秩序有何差異?在本書中皆有詳細的探討。
智慧財產權法(3版)
本書涵蓋四個主要的智慧財產法,包括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營業秘密法,介紹其重要內容。本書包含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營業秘密法等最新修正內容(包括108年4月專利法、著作權法等最新修法)。本書之特色,除了用清楚架構講解智慧財產權各法的重要內容外,全書蒐集整理各類考試考題,或者自行設計題目,共蒐集彙整100則以上的案例,搭配每一章節的內容,讓自修同學與授課者都可以透過案例,更深入掌握智慧財產權法的重點。
智財權新研發-財經科技新興議題
本書集結作者在智財權研發與科技新興議題的最新著作,有關著作權探討社群網站與著作權UGC條款之適用、我國著作權法合理使用之探討──從美國合理使用制度談起。有關商標法第一次銷售原則與實務之研究、網域搶註名稱與相關法律規範之探討、動產強制執行之法律適用與探討──以商標拍賣為例。有關營業祕密法涉及離職後競業禁止之相關法規、營業祕密之實務探討。有關網路法中數位遺產相關法規與案例之探討、雲端數據發展與隱私權之探討。 篇篇期刊皆為一時之選的熱門話題,作者希冀對智財、財經、科技法律等有興趣的讀者們,提供研究心得與智慧結晶。
警察勤務與策略
本書乃引述全球警察勤務之最新發展實例,以及我國警察勤務最新之法令、規章與實際之勤務革新作為,來撰寫其內容。因此所引述之資料與法令均為本書面市之前,最新之相關訊息,並將其融會貫通,進而推陳出新。其或能為我國以及全球警察之勤務活動,創制出一個新的改革方向。本書乃作者從事警察教育四十餘年之學術耕耘,蒐羅國內最新之警察的行政作為與相關法規,以及全球先進國家在警察勤務上之創新典範(paradigm),經過歸納整理、去蕪存菁而成為有系統且易於研讀之勤務知識。其能提供對於警察勤務有研究興趣之專家、學者或莘莘學子,一個最新與最完整之資料平臺,以及更為方便、精確的捷徑。同時亦可提供我國之警察機構或者立法機關,在思索警察勤務革新的相關議題時的重要參酌之資訊。
清溪公司法研究會論文集Ⅱ-2018年新修正公司法評析
我國為強化公司治理,增進企業自治彈性,保障股東權益,友善新創環境,增進數位電子化以及無紙化之進步,及與國際金融制度接軌並共為洗錢防制、打擊資恐,於民國107年7月6日立院三讀通過「公司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可謂公司法自民國90年後迄今最大規模、法條變動最鉅之一次修法。 有鑑修法歷程時,產、官、學界對修正草案不同意見之熱烈討論,致三讀通過後之107年公司法新修規定,即受到實務適用之高度挑戰。究竟新法規定是否完善?引進國外立法例是否符合適用我國國情?新法有無適用上之困難與疑義?更甚或是有無需要再行增減、修正?該等問題,均係研究公司法領域者,今不可不究之重要課題。 本論文集係由公司法學者、實務界人士以及學術研究員等共同創作集結而成,希冀吾人之觀點,能共同推動公司法制之健全與進步。衡學海淵博浩瀚,理論眾家紛紜,祈藉本論文集之提出,與各方相互交流,望各界不吝斧正。
實用企業併購法-理論與實務
本書除就企業併購法之學理基礎提出論述外,另就實務上之適用較為頻繁及較具爭議之議題提出探討,從企業併購法及其他相關法令規定加以說明介紹,並進一步就爭議點加以討論並提出解決問題之建議。其重要內容包括企業併購之種類、企業併購之法制架構、合併、分割、股份收購、營業讓與、股份轉換等重要議題,並以實務發生之案例及其爭議點,從併購之策略運用、投資人之保護與法律責任等角度作介紹與分析探討,由淺入深作進一步之論述,期能有助於各界之參考。
台灣IP法制近十年發展
本書由萬國法律事務所科技法律部之智慧財產法律專業團隊,憑其豐富之辦案經驗及長期浸淫智慧財產法制之研究結果,彙集並挑選常見且具有實務上重要性之專題領域,結合法制及實務見解撰寫而成。本書內容深入淺出,簡明易懂,題目兼具智慧財產法制之實體面及程序面,內容涵蓋國內外學說及實務,對於智慧財產法制有興趣之初學者或實務工作者而言,都可立即知悉過去幾年間我國智慧財產法制之熱點,並且提供相關說明及介紹。本書實為我國智慧財產法領域中值得參考之典籍。
刑法總則修正十年之回顧與前瞻
本書特色本書是2018年4月13、14日於花蓮國立東華大學舉行的「高大刑事法學講座系列(12)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比較刑法研究中心(CrimLaw)2018年度研討會」的會議成果。本次會議以2005年刑法總則之修正重點為主題,邀請國內11位學者就修法後之實務運作與學說發展,進行有系統的分析和整理,一方面回顧修法的成果,另一方面展望未來的刑法改革。本書的研究成果,可望對於刑事立法、實務與學說提供重要的參考。
兩岸公共事務筆記:以筆為戈,為兩岸議題注入強心劑?
*何謂公共事務?生活即政治?政府的決定,對人民生活的影響! *打房打七吋,奢侈稅是否可正名為「暴利稅」? *廣州市基礎建設計畫,對臺灣的五個借鏡是什麼? *承認「九二共識」,合作「一帶一路」,對臺灣經濟是否有救? *其他重要及精彩議題:都更、綠色經濟、先進製造業、臺灣FTA總體戰略思維、上海自貿區2.0的啟示、借鏡香港十大角色、振興觀光、食品安全、智慧城市、低碳經濟……等。 《兩岸公共事務筆記》為作者多年閱讀國內外公共治理有關書籍,例如:工業4.0、食品安全、城市群發展和產業規劃等,加上觀察兩岸時勢、議題及問題而整理的心得。作者自2011年起,在中國時報、聯合報、工商時報、旺報、蘋果日報、南方生活報和臺灣公論報發表評論的文章集結成書。分為三篇:〈臺灣篇〉、〈中國大陸港澳篇〉與〈兩岸篇〉,均與公共事務議題有關,可作為相關大專院校公共行政、公共政策、行政管理與公共事務管理系所輔助教材。
例解刑事訴訟法I:體系釋義版
國家公權力對人民基本權利之限制與干預,厥於刑事訴訟程序中為甚,司法機關為取得證據並保全被告,乃於偵審程序實施強制處分,對人民之身體、自由、財產、隱私、秘密通訊與遷徙自由等憲法保障之基本權利有所干涉或損害;嗣於有罪判決確定之執行時,更對受判決人之生命、自由與財產予以侵奪,刑事訴訟法即為確保任何人民,一方面於個人權利蒙受他人不法侵害時,有尋求國家救濟之途徑;另一方面,亦在使刑事訴訟程序中,受強制處分之相對人或受法院審判之被告,得獲法治程序之合法對待,以期能發現真實,保障人權,並實現公平正義。 本書體系釋義版為助讀者(法律工作者與學習者)深入融通刑事訴訟法之上開基本價值與實質內涵,建立上位性與架構性之整體概念,以表列體系為首,歸納實務要解與學說思見所均強調之關連性考點,併輔以詳細之焦點說明,深入剖析前揭體系之綱要要義,以為觀念之釐清。至案例解析版則藉由案例研習之相互印證,資為嫺熟相關重要法點之應用,而為因應近年來學說與實務見解之多元化,乃更強化資料蒐集之廣泛與精深,冀盼益能襄助讀者掌握國考之命題趨勢與實務工作之運用。
不動產估價
本書係作者累積三十餘年的不動產估價實務與教學經驗之心得著作。本書內容與特色在融合國際評價基準委員會(international valuation standard committee)、日本不動產鑑定評價基準(Japanese real estate appraisal standards)、美國估價學會(American Appraisal Institution)、我國不動產估價技術規則與作者個人之見解,完成較大幅度的調整與改版。同時作者認為不動產估價事業尚屬初創時期,不僅要提昇估價技術,更要加強不動產估價師職業道德之認知,以建立整體估價業形象。
國際公司治理與企業法遵
相關兆豐銀行紐約分行事件,因違反美國銀行保密法及洗錢防制法而遭罰,國人不難理解我國金控事業下轄的銀行,在國外從事國際業務之際,對外國法的掌握與拿捏,事關重要,而所凸顯乃是企業法令遵循的議題。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財經法研究中心申請科技部相關舉辦國際研討會的補助,並藉由台灣企業法律學會邀請日本國際經貿法學會(国際取引法学会)來台,進行公司法議題研究與實務經驗的交換,就法令遵循與公司治理所涉及的諸面向,針對「法令遵循與國際公司治理的實踐」、「關係企業與內稽內控」、「內稽內控與法令遵循」等三個子題,邀集我國與日本雙方學者、業者專家報告,作為本次國際公司治理學術研討會的核心主軸。
CRPD話重點:認識《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的關鍵15講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以下簡稱「CRPD」)於2006年12月13日獲得聯合國大會通過,並於2008年5月3日生效,是千禧年以來的第一部核心人權公約。截至2018年底,已有超過170個國家成為締約國。在台灣,立法院於2014年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以下簡稱「CRPD施行法」)賦予這部公約國內法效力,要求政府正視現行法規政策與國際人權標準的落差。2017年10月,政府更邀請五位國際人權專家來台審查初次CRPD國家報告,診斷公約的落實情況。與兩公約相比,台灣社會對於CRPD的瞭解顯得更加不足。於是,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及台灣國際醫學聯盟於決定在國際審查前半年舉辦系列讀書會,邀請障礙者、相關實務工作者與公民朋友加入一同學習CRPD的行列。多虧參與者的熱烈討論與經驗分享,我們決定以讀書會成果為基礎,策劃推出「CRPD星期天」專欄,為更廣泛的大眾介紹公約中的重要概念。該專欄總共產出15篇文章,經過一年大幅編輯、補充與校對後集結成冊,並額外新增了第0回,以說明「平等與不歧視」此一所有人權公約共通之基本概念。我們相信,障礙者的權利就是人權,而每一項人權議題也都需要特別關切障礙者的處境。我們也期待,這本《CRPD話重點》的問世能協助讀者窺見這部公約的核心價值,進而將知識轉化為實踐的力量。唯有讓不分障礙與否的人們都願意理解與接受這部公約的人權意涵,才有可能攜手邁向一個多元、融合、平等、尊重且無障礙的理想社會
新法學英文攻略—美國最高法院經典案例:刑事訴訟法篇Ⅰ
本書選定「美國刑事訴訟法」作為收錄案例的軸心,挑選美國最高法院歷年來所做影響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判決,以幫助讀者在學習法學英文之同時,也能知悉美國刑事訴訟法的重要法理、原則和標準。本書收錄案例的標準也涵蓋這幾年我國司法制度變革、刑事訴訟法增修和重大社會議題,略作說明如下:第一,本書中美國最高法院重要判決範疇涵蓋證據法則、搜索合法性、律師協助辯護權、正當法律程序、隱私保護、新聞自由和律師倫理等議題,共計三十則案例。第二,本書為了幫助讀者學習,從每則案例精選出重要法學英文生字叢,讓讀者系統性學習,再以生字填空測驗和翻譯測驗加深印象,同時提供測驗解答讓讀者對照以便發現錯誤之處,進而適時改正。本書每一篇皆從英文原文的案例出發,到最後的測驗複習,每一環節的精心設計都出自於作者自身教學經驗所得。經由這樣的導引,讀者可以逐步攻略法學英文當中的「閱讀技巧」、「搜尋技巧」、「分析技巧」以及「寫作技巧」。這些技巧可以幫助讀者眼明手快地找出法律爭議,自信滿滿地去適用解決爭議的法律或法則,並且能舉一反三地將法律或法則靈活運用在其他的具體事實情況。經過這樣長期的訓練累積,讀者便能有條理地分析與應用,進而躋身成為具有十足國際競爭力的法律人。
新法學英文攻略—美國最高法院經典案例:刑事訴訟法篇Ⅱ
本書選定「美國刑事訴訟法」作為收錄案例的軸心,挑選美國最高法院歷年來所做影響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判決,以幫助讀者在學習法學英文之同時,也能知悉美國刑事訴訟法的重要法理、原則和標準。本書收錄案例的標準也涵蓋這幾年我國司法制度變革、刑事訴訟法增修和重大社會議題,略作說明如下:第一,本書中美國最高法院重要判決範疇涵蓋證據法則、搜索合法性、律師協助辯護權、正當法律程序、隱私保護、新聞自由和律師倫理等議題,共計三十則案例。第二,本書為了幫助讀者學習,從每則案例精選出重要法學英文生字叢,讓讀者系統性學習,再以生字填空測驗和翻譯測驗加深印象,同時提供測驗解答讓讀者對照以便發現錯誤之處,進而適時改正。本書每一篇皆從英文原文的案例出發,到最後的測驗複習,每一環節的精心設計都出自於作者自身教學經驗所得。經由這樣的導引,讀者可以逐步攻略法學英文當中的「閱讀技巧」、「搜尋技巧」、「分析技巧」以及「寫作技巧」。這些技巧可以幫助讀者眼明手快地找出法律爭議,自信滿滿地去適用解決爭議的法律或法則,並且能舉一反三地將法律或法則靈活運用在其他的具體事實情況。經過這樣長期的訓練累積,讀者便能有條理地分析與應用,進而躋身成為具有十足國際競爭力的法律人。
刑事制裁:犯罪後之刑法回應
刑事制裁領域在學術上的專論並不多,且在傳統法學教育的訓練,更是付之闕如。本書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國刑事制裁體系的諸多問題,同時也提出具體可行之道,包括:以終身監禁替代死刑之執行、累犯存廢以及因累犯違誤產生非常上訴的問題、提出日額罰金制代替總額罰金制、困擾實務界已久的數罪併罰案件中的定應執行刑;同時,在各論中,針對社區矯治、電子監控以及青少年濫物濫用的法律責任、以治療代替刑罰之毒品處遇政策,甚至對於現在熱門的大麻合法化政策,也提出具體的方案。從事刑事法研究、司法實務工作者,不論是偵審人員,或是矯正工作人員,本書均可供為重要之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