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公法學的新課題-城仲模教授古稀祝壽論文集- III. 行政法各論篇
本書特色城仲模教授古稀祝壽法學論文集總共編成三冊;即Ⅰ、憲法篇,Ⅱ、行政法總論,Ⅲ、行政法各論。係四十三位多年與城教授研究室學習相濡、過從甚殷的學術界及司法實務界法學菁英,事前約稿執筆的力作。涉獵廣泛,遍及新世紀公法學發展的主流通說趨勢與新穎比較研究方法,尤其對於紮實人權保障與法治社會形塑,著墨深切,益讓論文集內所涉各專業法學領域精深探討問題之當代性價值與未來性願景,鮮活顯現。是一部法學傳世珍藏優質論著集錦之作。Ⅲ. 行政法各論篇租稅優惠正當性之探討 張永明危害環境之「設施」概念及責任範圍-以德國法制與歐盟指令為基準 陳慈陽台灣之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之理論與實務-以申請興建放射性廢棄物處理、貯存與最終處置設施之聽證程序為研究中心(英) 陳春生論德國法上的生態稅 范文清德國新大學法下的教授升等制度改革 許育典論我國教師申訴制度之定位-兼論該制度未來應有之取向 梁學政日本之律師懲戒及爭訟制度 林素鳳法律專業人員的核心價值 李禮仲尋找一把公共利益的尺─採購爭議行政裁判之評析 陳櫻琴美國報業保存法(The Newspaper Preservation Act)與聯邦反托拉斯法除外適用之研究 林國彬台灣與中國大陸多層次資本市場之比較探析 鄒建中少年法之類型機能與基礎學理初探 張裕榮日本刑事訴訟訴因制度之探討 蔡清遊實證醫學在醫療糾紛的運用-以胃腺癌存活率的醫學文獻為例 張麗卿淺評涉外刑事判決-台灣高等法院八十九年度上更(一)字第八三三號 蔡佩芬揮灑更多創意共享的空間-論網路使用法律態樣的多面觀 曾勝珍
法律與人生(第二版)(0907201)
(一)內容多樣化,具有選擇性法律與入生的內容包羅萬象,坊間相關書籍有限。因此,要在有限的時間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確實不易。尤其每人的學習需求不同,而教學者的專長各異,本書有多樣化的內容俾供選擇,使學習者與教學者均能各取所需,擇其所好,達到教學與學習之效果。 (二)條文生活化,簡明易吸收本書之編寫,限於篇幅,以挑選與日常生活較密切之法律予以闡釋。除法條敘述外,並著重實例的應用,期理論與實務相結合,達到法條生活化之目的。 & ■ 本書優點特色 1.條文生活化,簡明易吸收。 2.文中適時安排案例說明。
民事證據法實例研習(一)
本書之內容共計二十五篇,主要係針對證據調查及舉證責任分配法則建構,以實例方式,提示重點,分析及解答。其著作動機主要係因有鑑於證據法學係實用學科,應以簡明能用為先。故自行擬設案例或擷取部分實務判決,佐以學理論述,期使證據法學之學習能具體化及簡易化。
國際私法原理(上集)總論篇
本書分成上集總論篇及續集各論篇兩冊。上集先就國際私法基本概念加以闡釋,對其過去、現在與未來之發展亦予剖析評估。次將解決法律衝突之先決問題:國籍、外國人之地位、管轄法院之確定及外國法之適用等為深入之探討,最後以三大理論性問題為比較研究、案例分析及對法條之欠缺與得失予以批判,俾使讀者於涉獵重心問題前,有通盤之瞭解與準備。續集則以民法體例為主軸,將能力、法律行為、事實行為、不法行為、物權、親屬及繼承等涉外法律關係,以專題研究方法,比較、論述與檢討並提出修法管見、以明國際潮流及未來立法之趨勢。全書立論簡明深邃,對國際私法之入門與研究均有所助益。本書實乃作者早年負芨法國專攻國際私法及回國任教政大、台大三十年之心得與成果。期能激發國人研究斯學之興趣與風氣。
憲政思辨-我國中央政府體制發展方向之研
按世界各國所實施的中央政府體制,不外乎內閣制、總統制、雙首長制及委員制,而無論採用何種制度,均須在權力分立與制衡上,取得合理的平衡點,如此才能真正契合權責相符的憲政原理,使國政得以順暢推動。我國憲法自1947年公布實施以來,中央政府體制原本乃屬於修正式的內閣制,而當前我國所實施的雙首長制,乃是在1997年經由朝野共同協商修改而來,本書針對我國現行中央政府體制作一詮釋、批判及建議。
比較憲法與政治 (第一冊)憲法總論與德國法制、公法史
本書分為兩冊,第一冊包括總論篇與各論篇第一部德國篇。在總論篇當中,筆者就憲法的重要主題包括主權與國家、國家從消極國家往積極國家之發展、憲法變更、違憲審查制度、緊急權與抵抗權、議會制之發展、選舉制度、政黨、權力分立、人權的歷史發展、自由權、社會權、行政審判、第三人的效力、人權的國際保障、憲法的國際化等,從歷史發展的觀點,橫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四國之理論與制度加以描述。此外本書是一本詳盡的德國法制史與德國憲法史,我們在各論篇中的第一部德國篇,從法蘭克王國開始,依序介紹德國中世紀初期、中期、後期與近世的絕對主義的政治發展、法制發展以及思想史的變化,尤其對德國法制影響最深的是羅馬法的繼受、自然法思想的發展、啟蒙思想與法典編纂等,本書皆做了介紹。在進入近代以後,德國歷經了德意志同盟、法蘭克福憲法,並在普魯士的主導下統一了德國,其後德國歷經威瑪憲法、納粹統治,而於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歷經分裂的西德基本法與東德憲法,最後於1990年完成統一。這一段期間德國產生了歷史法學派、概念法學、法實證主義、國家學、國法學奧圖麥.耶的行政法學以及施密特的政治學與憲法學、凱爾生的純粹法學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法思想,本書皆一一加以介紹。尤其自法蘭克福憲法以後的所有憲法及其間的政治發展,本書有詳盡的介紹。這是國內目前尚無法找到的德國法制書籍。
地方政府與自治<一品>(附補充本)
本書乃是以現行法制為基礎,綜合歸納今日地方政府與自治相關論題的發展沿革、內涵與特性,同時也探討這些論題在我國環境下的實際運作方式,以及可能產生的影響。藉由本書內容分析,作者除了希望能提供讀者對地方政府相關議題的完整圖像外,也能激發進一步鑽研與思考的興趣。
台灣何去何從?(下):從紅海浮沉到白天超越(10351)
本書以大量數據詮釋台灣製造標竿的電子工業。以各項經營獨見與心得, 充分結合產業經濟面與組織行為面的完整互動關係,提供台灣各大中小企業及政界領袖們指出不同經營思考的方向。 & ■ 本書優點特色 以大量數據詮釋台灣製造標竿的電子工業。作者以和跨國公司訴訟的實戰經驗對專利策略詳細分析,做為「台灣國公司」控制抄襲者的教戰手則。
關務行政訴訟實務
一、本書以關稅制度相關法令規章為經,蒐集各級行政法院關務行政訴訟判決為緯,結合法院實務工作者之觀點,御繁為簡,深入評論剖析,使相關問題之理論內容及實務見解一覽無遺,有助於貿易廠商及相關業者瞭解自身權益,並為實務工作者不可或缺之參考依據。二、本書對於關務行政訴訟之運作關鍵及重大疑義,均援引豐富資料詳為指明,並提出思考方向及因應之道,兼具學術之深度,足供關心國際貿易及行政訴訟制度之人士審酌,並可作為大學相關課程之教學輔助用書。三、本書脫胎於司法院九十一年度研究發展項目「關務行政訴訟之研究」之專論(原著榮獲當年度研究發展項目行政法類第一名),秉持相同之嚴謹創新理念,本書大幅擴充研究範圍並深入問題核心,相較於原著,確屬更勝之作。
台灣何去何從?(上):從兩岸零和到海峽共榮(10350)
作者以科技人對客觀現象的解讀做成良知的判斷,無關藍綠立場而只論黑白結果,其出發點為謀求台灣人民及子孫的最大福祉。本書除了批評台灣的施政外,也建議台灣人應做聰明的主人,不要一昧被政客「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除此之外,作者也指出文明社會的新人權指標應包括幸福權及貢獻權。 & ■ 本書優點特色 ‧本書引用大量報章雜誌的資訊,希望以事實及趨勢呈現台灣走向的錯誤。 ‧本書的觀點無關藍綠立場而只論黑白結果。
行政爭訟制度與信賴保護原則之課題
本書特色本書收錄作者曾經發表過的9篇論文,其主要在於探討與「行政爭訟制度」以及「信賴保護原則」有關的課題。作者相當重視「論述層次的簡明與流暢」、「與實務見解的對話」以及「引介國外見解前應經思考與檢驗」等原則。
法令變遷、信賴保護與法令溯及適用
本書特色:本書內容係作者近年來針對「新舊法秩序如何銜接與適用」課題的研究成果。相關的討論以「法令變遷」為背景,以「法令溯及適用」為核心概念,並以「信賴保護」作為理論基礎。這本專論係將作者個別論文予以統整、體系化,並大幅修正與擴充,同時也納入一部份未曾發表之想法。本書的內容具有對話性:既與國內外學說對話,也與我國大法官解釋對話。截至大法官釋字第629號為止之解釋均為本書探討的對象。
著作權侵權與其刑事責任-刑法保護之迷思與反思
本書特色本書採用比較法研究方法與個案研究方法來探討著作權侵權行為之刑法適用問題,試圖提供從刑法看著作權法內之刑罰規定的觀點。涵蓋範圍從著作權法內犯罪構成要件之抽象理解到適用犯罪構成要件於個案之具體過程。討論的主題包括:著作權法上之合理使用與個人使用、網路服務業者責任、中性業務行為、引誘侵權以及數位權利管理系統之保護等。
行政執行法拘提管收與限制出境之研究
近年來社會新聞屢屢報導,法務部追查欠稅大戶,某某名人即將遭到行政執行處拘提管收,另云某某聞人遭到限制出境。這些耳熟能詳的法律用語,內涵為何?如何執行?卻未必人人能詳。本書作者任職台南行政執行處,針對這些議題深入研究,並獲行政院頒為傑出研究獎作品,能為一般大眾撥雲解謎。作者強調,進行行政強制執行,不能以武力是賴,應從法律人本思想出發,以正當的法律程序,降低人民對國家的負面觀感。
中國不動產物權法律保護-立法、案例與理論
本書是一本有關中國物權法理論與實踐的著作,也是一本幫助公民瞭解與熟悉物權法的書。全書分上中下三部分共二十章。上篇不動產物權立法與理論,包括不動產與不動產法律體系;不動產物權的取得;不動產物權登記與交易安全;不動產物權保護及方式。中篇不動產物權體系與內容,包括不動產所有權與共有權;業主建築物區分所有權與相鄰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不動產抵押權。下篇不動產物權交易及相關問題,包括不動產買賣合同;不動產買賣合同履行與違約責任;預售商品房的買賣;涉外不動產買賣;不動產租賃;不動產仲介法律問題;不動產稅收;不動產財產與婚姻家庭、繼承;不動產物業服務。本書根據《物權法》規定與理論,結合不動產案例,對中國不動產物權法律進行全面論述與評析。
法律與社會理論的批判
"本書作者主張應在實證法的研究之外,注重社會理論中對法律的剖析。書中採取多種學科的研究取向,以孟德斯鳩、托克威爾、馬克思、余爾幹、韋伯、巴瑞圖及帕深思七大社會理論家的學說為軸,進一步探討社會科學及社會理論對法學理論的影響。然後綜合比較西方理論與中國傳統儒法思想及80年代一度盛行的「系統法學」,給予一定程度的批判,提出一些較具原創性的看法。從本書可以窺見西方法學及社會科學界近年來的熱門課題以及這些爭論對中國法律思想的意義。 2015213766467, "本書分為兩冊,第一冊包括總論篇與各論篇第一部德國篇。在總論篇當中,筆者就憲法的重要主題包括主權與國家、國家從消極國家往積極國家之發展、憲法變更、違憲審查制度、緊急權與抵抗權、議會制之發展、選舉制度、政黨、權力分立、人權的歷史發展、自由權、社會權、行政審判、第三人的效力、人權的國際保障、憲法的國際化等,從歷史發展的觀點,橫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四國之理論與制度加以描述。此外本書是一本詳盡的德國法制史與德國憲法史,我們在各論篇中的第一部德國篇,從法蘭克王國開始,依序介紹德國中世紀初期、中期、後期與近世的絕對主義的政治發展、法制發展以及思想史的變化,尤其對德國法制影響最深的是羅馬法的繼受、自然法思想的發展、啟蒙思想與法典編纂等,本書皆做了介紹。在進入近代以後,德國歷經了德意志同盟、法蘭克福憲法,並在普魯士的主導下統一了德國,其後德國歷經威瑪憲法、納粹統治,而於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歷經分裂的西德基本法與東德憲法,最後於1990年完成統一。這一段期間德國產生了歷史法學派、概念法學、法實證主義、國家學、國法學奧圖麥.耶的行政法學以及施密特的政治學與憲法學、凱爾生的純粹法學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法思想,本書皆一一加以介紹。尤其自法蘭克福憲法以後的所有憲法及其間的政治發展,本書有詳盡的介紹。這是國內目前尚無法找到的德國法制書籍。 2015213768881, "專門職業者掌握高於一般人之專業知識,享有較其他職業更高之信賴及待遇,而其執業每與社會大眾身家性命財產攸關,若無倫理規制,難期自制及保障大眾福祉之功。本書係對於律師專業倫理之專題論述,其中對於律師廣告、律師利益衝突、第二職業之選擇、與法院、事件相對人及同道間之倫理規範等,均有較為詳細之研究。希藉由此書出版,能對於國內日益被重視之專業倫理法學,貢獻棉薄心力。 2015213768461, "對法律的專業倫理以及法律人應有的道德規範,即使在不同的國家,仍有共通之處。不過因為各國國情、人文風俗、道德習慣以及法律實務工作的狀態有所不同,因此在我國進行法律倫理的課程並不能單純由國外的教科書直接翻譯作為教材,應該參酌各國法律專業倫理的教科書及法律專業倫理的條文與判例,加以整合,並參酌我國法律實務的運作,整理出一套適合在我國大學法制教育中使用的教材。本書的目標即在編寫一套有系統且適合我國國情以及我國法律教育內涵的法律專業倫理教材。 2015213769093, 法律問題是一種是非對錯判斷的問題。本書認為,要探討一個法律問題,須先有問題層次的概念,否則容易失去解決問題的邏輯性及客觀性,蓋不同層次的問題,有不同的重點及處理方式。所有法律問題,皆可歸列劃入下列四個層次之一:法本質論、立法論、法解釋論及法適用論的問題。所擬尋求解決的法律問,首先必須先確認係屬何一個層次的問題,才用那一個層次的方法去尋求解決。本書透過淺顯的案例,解明深奧的法律問題。
讀美國判決學專利:案例導讀與分析
作者是美國Clemson大學機械博士,智慧財產權專家,對專利權特別有研究。本書係針對美國的專利權判例,加以分析、導讀,為繼羅炳榮教授之後,非常受矚目的專利權專書著作。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簡稱CAFC),在專利智財權的發展上,地位舉足輕重,其判決常被世界各國參考使用,影響層面極深,因此值得國人重視。本書結構清楚,案例名稱、背景說明、審判的見解及認定,均詳細說明,讀完本書,一定能掌握相關判決的精神,很值得司法實務者參考,更適合一般大眾閱讀。
憲法精義
"本書目的在提供一個基礎的學習架構給有志於了解憲法之人。除可作為法律系學生的入門教材之外,也希望將正確的憲法觀念介紹給一般國民。寫作題材涵蓋我國憲法重要規範以及相關學說與實務見解,內容共有26章,主要分為「基本權利」與「國家組織」兩大部分。本書對於基本權利的介紹約佔一半的篇幅,適足以說明法律學者對於該部分之重視,並突顯出現代國家之國民應具備之權利意識,以及執政者應以人權保障為己任之理念。 2015213770402, 人權發展是憲政體制重要議題,也是世界潮流走向,目前在大專院校開設中華民國憲法、憲法與人權、民主憲政與法治、民主政治、法學緒論等課程中,都需要相關之人權議題資訊,今有義守大學李銘義助理教授、正修科技大學于蕙清副教授、實踐大學吳大平助理教授、靜宜大學法律學系及僑光技術學院財經法律學系助理教授吳明孝、屏東科技大學兼任講師林信雄,為教學及研究之用,以國家起源及憲法之來源為起點,將中華民國憲法所觸及之平等權、自由權、受益權、參政權、人格權、隱私權等諸多權利分章說明,並加上憲法義務。引述大法官解釋之實例加以討論,綜整於本書中。使本書可以成為一般在大專院校上課使用之教科書,另一方面也可以成為有志於憲法與人權研究之入門書籍。若想對目前台灣憲法與人權發展本土案例之實踐,有初步之認識,可以閱讀本書,並進一步涉獵各章之延伸閱讀書籍。
商標法原理
"本書係以商標法基本觀念為出發,再以我國最新商標法為主軸加以闡釋。並將商標法上重要專題加以研析,以便讀者更能窺探其堂奧。有關商標法之國際保護,則涵蓋最古老且最重要之母公約——巴黎工業財產權保護同盟公約、外國人智財權之地位及歐體超國家註冊之商標制度。最後將美國商標法之來龍去脈兼及最近十餘年來補充修正之立法趨勢詳加分析,俾使讀者對我國及歐美商標制度之理論與實務能有深一層之認識。 2015213768201, 本書因應專利師法施行及智慧財產法院之設置後,在原著之基礎上,增訂本書之內容,以深入淺出方法分析專利制度之目的、特性及其與經濟發展之關係。將兩岸加入WTO前後修正變革之新世紀專利法比較闡釋其精義。對歐美專利制度跨世紀之耀進改革予以追蹤,以明未來發明之動脈。全書對專利制度理論與實務之剖析,足收觸類旁通之效。
西洋政治思想與法思想史 (第二篇)
本書是西洋政治思想與法思想史的第二篇,這本書基本上與國內有關西洋政治思想史的著作有若干的差異。首先,本書是以國別為區分標準,分別介紹英國、法國、德國與美國之近代政治思想。至於在法思想方面,本書詳細介紹了近代的自然法思想;此外,由於國內的法律思想與法學思維深受德國之影響,所以本書特別介紹德國的羅馬法繼受與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的各種法思想,同時也介紹了法國與德國公法學思想之發展。本書為了使讀者們能更清楚了解近代思想之特色,特別介紹了幾位重要思想家——霍布士、洛克與康德整體的哲學思想,讓讀者能夠知道近代思想的特色。為了了解歐洲政治思想發展的背景,筆者在本書中特別介紹了歐洲資本主義之發展史,希望能以經濟史之發展為背景,讓讀者了解歐美市民社會之形成與法政思想產生的經濟動力。
我國營業秘密法學的建構與開展第一冊營業秘密的基礎理論
國內闡述智慧財產法或者其他專門法律的書籍,恆常偏重該專業法律本身的釋義及介紹,本位主義甚濃,很少就與其他法律(尤其是民法、刑法、憲法及民、刑訴訟法等基礎法律)之間之互動有所著墨,此實受限及受害於國內法學教育之傳統所致,以致各部門法律都被割裂地受教及學習,缺乏體系化的認知或法律整體之思考,學公法的不管私法、學實體法的輕忽程序法、學特別法的無視普通法,反之亦然,造成智慧財產權法的論著,就只在智慧財產權領域中打轉,但本書則有完全不同面貌的呈現。本書強調營業秘密法與其他法律之間的整合,從法理學的思維出發,以法律史的深度、比較法的廣度及法學方法論的治學角度,來建構與開展在國內尚屬陌生的營業秘密法學…。
海商法與海事國際私法研究
本書包括海商法與國際私法,組合實體法與法律衝突法內容,這兩者都具國際的理論與技術問題,這兩者皆追求同化、統一的理想,但在現在仍互依存發展。柯澤東教授讚許本書,引徵博論而有所得。本書各篇大體探討、分析海上法學的重要課題。共計六大章。每個章節各有其論述重點,概已涵括海商法與海商國際私法的相關課題。
論法治國之權利保護與違憲審查
本書為分為兩部分,一是法治國之權利保護,另一是,法治國之違憲審查。法治國之權利保護部分,主要收錄這些年來關於講學自由、國民應考試服公職等權利保護以及制度性保障與基本權利保護問題。至於法治國之違憲審查部分,有我國大法官解釋、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與日本最高法院判決。而關於我國大法官幾號解釋相關之論述,其中副總統兼任行政院院長一文,為1996年受行政院委託於大法官之審查庭時鑑定意見、國大延任一文為2000年第499號解釋作出前司法院委託之鑑定意見、三一九真相調查條例之合憲性與NCC組織合憲性問題則分別是2004年10月與2006年3月受立法院委任擔任訴訟代理人之意見書。
國際私法:選法理論之回顧與展望
這是國內第一部針對國際私法學「選法方法論」的研究專書,也是最權威的專著,文論十萬餘字,是研究選法理論必讀。詳細介紹兩大法系關於國際私法「選法理論」的歷史沿革和現況發展,對於選法理論的未來,勾勒出具體的藍圖目標,進而提出確實可行的處理方案,是台灣在選法理論領域裡第一扇窗,有極重要的學術價值。作者認為,無論大陸法系選法規則的嚴謹傳統,或美國新選法理論的澎湃浪潮,目的都在於提供法院正義判決的基礎。本書不僅是學術論著,亦是司法實務參考之必需。
打造台灣品牌:台灣國際政治性廣告研究
「品牌」可以是名稱(name)、標誌(sign)、符號(symbol)、口號(如提到「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就會想到Nokia),或具上述元素的組合。品牌的功能除區隔競爭者與突顯自己外,其最終目的係提升消費者認知與促進購買。商品或服務需要品牌,政黨、政治人物、演藝人員、運動選手、甚至地區、城市,也都可以透過標記、廣告、符號、口號來塑造品牌,以爭取好感或支持。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國家」也是「品牌」,也應該進行品牌建構。本書分析行政院新聞局自一九七三年以來重要國際文宣廣告,這些廣告主要用來形塑「台灣」品牌,不同時代訴求也不一樣,蔣介石時代文宣以正統中國自居,蔣經國時代努力維繫台美關係,李登輝與陳水扁時代則頌揚台灣民主價值、與科技成就。這些文宣作品不只呈現我國國際政治廣告的發展軌跡,也看到不同時代政治變遷對廣告的影響,證實了廣告受到社會因素的制約。
兩岸專利法比較(10329)
本書從兩岸專利制度的發展談起,詳細比較兩岸在專利申請、申利審查及權利保障的重要規範。並輔以國際通用的申請專利範圍解釋原則及專利侵權比對原理原則分析兩岸觀點,以各案判決的評析闡明專利權的真正意義。 & ■ 本書優點特色 & 為分析兩岸在專利法及其相關規定的差異,先說明台灣在相關課題上的規定,其次說明大陸的相關規定,末段則將兩岸之規定的異同點做一比較分析,並加入作者的評論與見解。 藉此讓讀者瞭解如何經由對兩岸專利制度的相互瞭解加強保護自有的技術。
西洋政治思想與法思想史 (第一篇)
本書主要是介紹古希臘、羅馬以及中古歐州的政治思想史與法思想史。本書有兩大特色:1.本書介紹了古希臘、羅馬以及中古歐洲的政治與經濟發展史,並以此為基礎介紹重要人物的政治思想與法思想;2.本書為使讀者能更清楚了解思想家的政治思想與法思想,書中先介紹重要思想家上游的哲學思想,讓讀者能夠知道思想家們思想的體系性與連貫性。國內太多的政治思想與法思想的教科書常讓人感覺只是片段的思想介紹,造成國內的許多教科書時常是專家看得懂,但初學者很難懂。本書是一本為初學者與專家所寫易懂而又具有綜合性的教材。
台灣安全的拱心石(10328)
古代石匠架拱橋,至中心時要坎入最後一塊契形石,稱為拱心石(keystone),那是石橋穩固的關鍵;也因此拱心石引申為「基礎」或「基本原則」。 臺灣安全的拱心石是什麼?如何才能掌握臺灣安全的關鍵,架起海峽兩岸共存共榮的橋樑?本書從911恐怖攻擊後所改變的國際情勢著手,分析臺灣在美、中、臺三邊互動中的角色與戰略,具可讀性與參考價值。
財產法專題研究(五)
本書收集的論文,為作者四年研究心得,共收錄十五篇文章。本書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及基礎法學、民法、信託法。作者「以經濟分析突破概念法學的困境」,用來檢討概念法學的困境。至於民法相關的論文共計九篇,其中「民法基礎理論體系與立法」,特別受到中國大陸立法機關重視,並納入民法立法修法參考資料。此外,信託法相關論文達五篇。本書所收錄文章,篇篇都是重量級,蔚然可觀。
中國經濟改革的表象與真相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於ECFA拋出「讓利說」,台灣該怎麼接招?「讓利」是善意的蘿蔔?或是別有居心的誘餌?台灣應如何理解?本書從「放權讓利」的產權理論,剖析中共經改的來龍去脈,頗有先知卓見的清澈見解。本書剖析中國大陸所謂的經濟改革,分析詳盡而深入,書中製表尤其珍貴,各項數據非常詳細,是研究大陸經改最有參考價值的書籍。
智慧財產權法專題研究(一)
林洲富為為智慧財產法院現職法官,本書為其研究結集,本書可探究其在實務判決上的思維,常被律師界及相關領域做為研究判決的重要參考著作。智慧財產權具有國際性,是很受矚目的新興熱門領域,我國近年就相關法制有重大的變革,對於智財權相關理論與實務的研究,愈顯其重要。本書內容對於專利權或智慧財產權的論述,對於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公平交易法及營業秘密法等理論於實務,均有非常詳盡的分析和探討,本書作者特就當前法令的內容與學說見解,極為用心,實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
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四)
本書收錄作者十二篇有關公司法制的近作。這些論文的研究主題,在〈公司法部份〉有:(一)健全獨立董監事與公司治理之法制研究;(二)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監察人之重大變革;(三)股東表決權之行使與公司治理;(四)揭穿公司面紗原則及否認公司人格理論在我國實務之運用;(五)關係人交易與控制股東之義務;(六)公司合併類型之態樣與不同意股東股份收買請求權。在〈證券交易法部分〉有:(七)財報不實之損害賠償責任:法制史上蜥蜴的復活?(八)證交法第四十三條之一第一項共同取得認定之研究;(九)現行有價證券融資融券代理制度之研究。在〈競爭法部分〉有:(十)台灣之金融改革與競爭法上議題;(十一)高科技市場獨占力濫用之管制;(十二)我國引進寬恕政策對付惡性卡特爾之立法趨勢。書中,法律學理及實務觀念交相檢視,深入而淺出。
國際私法與比較法研究
本書在我國的國際司法與比較法的研究領域裡,具有相當的意義。該書將國際私法上最核心的選法問題,針對各種不同案件為深入探討。除了我國法外,另包含英美歐陸各奪的最新理論和實務發展。作者第三篇文章,堪為國內第一篇探討信託準據法的文章,對於信託準據法的探討,為相當重要的文獻。本書論文提出「選法應考慮案件的具體事實,考量準據法的適用是否符合正義」,該觀點,拋棄傳統選法不顧個案實質正義的論點,頗能帶領國際私法選法理論進入全新的方向。本書之可讀性由此可見。
財產法專題研究(四)-中國民法典立法
作者指出,最能代表大陸2002年所提出的民法典起草的立法方向有三,分別為官方草案、由中國社科院法研所研究員梁慧星領銜起草的草案、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利明領銜起草的草案。本書即依此作為立論基礎。本書以經濟分析為研究方法,分別從民法典體系、民法總則、人格權、物全、合同、侵權責任、不動產物權變動公示方法等七部份,探討民法立法中身分法以外的全部課題。本書許多思維模式完全不同於台灣的法學教科書,將能帶給讀者進入全新的法學視野,非常值得學術界引為思惟辯證。本書為台灣財產法既經濟法研究從書之二。
仲裁法理論與判決研究
作者為國內重量級的證券與仲裁方面的專家,曾到美國參加美國仲裁協會教育訓練機構主辦的調解人調解技巧,諸多先進的觀念,為我國仲裁領域的專家。其在大學裡主要講授「仲裁法」與「證券交易法」,本書是其多年來的研究精華。本書主要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為仲裁法律文化問題,第二部分主要論衡平仲裁制度,第三部份則探討證券交易仲裁之妨訴抗辯。全書內容精采,所論述內容深入,為該領域非常重要的論著。本書為台灣財產法暨經濟法研究叢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