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度工程概論(第七版)
國防工業之航太及武器系統的設計精密、要求高性能、造價昂貴等,若失效而造成的損失相當嚴重,進而發展出可靠度工程技術。可靠度是產品在「既定的時段內」、「要求環境狀況下」能順利發揮其「預設機能」的機率。本書以追求系統整合及經濟效益的角度來闡述物料管理,可靠度理論是以機率與統計為基礎,編者將長期的研究心得融會於書中,內容在如何提昇產品品質,用以降低生產成本並提高生產力,相當具實用性且參考價值高,可提供作大學、科大機械工程系之「可靠度工程」教材,以造就可靠度技術之專長人才。
可程式控制器PLC(含機電整合實務)(第五版)
本書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指引讀者進入可程式控制器程式之撰寫,包含步進階梯圖與狀態流程圖(SFC)的熟悉與應用。本書第一篇介紹PLC編輯軟體的使用說明、第二篇提供30個PLC控制指令程式設計之範例、第三篇提供13個機電整合實務之範例,使理論與實務作最好的結合。讀者可按照實習單元依序練習,並自我嘗試進行其他延伸電路之設計。
MATLAB程式設計:基礎篇(第七版)
本書主旨在使用MATLAB數值運算與模擬軟體學習程式設計,書中各章範例、練習題、習題題目眾多,必須盡可能練習習作,以奠定程式設計的良好基礎。書末內附光碟,內容包括範例、練習題、習題所有MATLAB程式檔案,方便讀者自行對照學。本書採用Step by Step的方式,搭配詳細的圖片說明,讓學生能夠輕鬆上手。本書適合科大電子、電機、資工系「MATLAB程式設計」、「MATLAB程式應用」課程使用。
先進微電子3D-IC 構裝
先進3D-IC構裝設計在微電子領域展現出多項顯著優勢。透過垂直堆疊多層積體電路(IC),該技術實現在更小空間內達成更高的元件整合,優化空間利用,並打造更加緊湊與高效的電子構裝。此方法能有效縮短互連距離,提升訊號傳輸速度,同時降低能耗。此外,3D-IC構裝允許異質整合,使得各種功能晶片(如邏輯、記憶體及感測器)能夠在單一平台上結合,進一步提升系統性能與功能,尤其適用於高性能計算(HPC)、人工智慧(AI)、行動設備及物聯網(IoT)等領域的創新應用。總體而言,先進的3D-IC構裝為微電子構裝技術開闢了提升性能、提高能效及增加設計靈活性的全新途徑。鑑於近年來CoWoS技術、扇出型晶圓級構裝(FOWLP)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半導體構裝測試廠(OSATS)和晶圓代工廠(Foundry)廣泛採用3D-IC解決方案,本書將反映這些快速演變的趨勢及其對業界的影響。
車輛感測器原理與檢測(第五版)
本書內容主要探討車輛各種感測器原理、控制電路及檢測方法等。這是一本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書,有別於市面上書籍均較偏向理論為多,造成學生讀了理論後,不會應用在實務檢測中,這是目前技職教育較欠缺的。因此本書特別加強如何使學生了解原理後,能於實務中動手檢測及查修,以利於日後就業之需求。作者有非常豐富之業界實務工作經驗,加上頗有心得的教學方法,用「最簡單的方法去教會他人」,因此讀者會發現本書無論是介紹原理或檢測方法,均很容易了解與學習。看了本書,你一定會發覺:原來學東西(知識)並不難。你也會體會到:學理工還是要懂一點原理,就能從中發展出各種實用的檢測方法,對故障查修更有幫助。希望這本書能突破很多人學習上的障礙及錯誤觀念,引導讀者能快樂的學習。
LabVIEW與感測電路應用(第五版)
《LabVIEW與感測電路應用》旨在彌補市場上關於如何將各式硬體與LabVIEW結合相關知識的不足,並引領學生進入資料擷取與智慧型遠端控制的領域。作者透過多年指導專題的經驗,匯集了大量實務操作範例,為讀者提供深入淺出的學習內容。 本書獨家收錄當前熱議的物聯網概念,結合各種工業常用感測器、自行開發的教具模組、NI DAQ及LabVIEW,並通過簡單的小型智慧系統範例,引導初學者入門。全書分為兩部分:• Part 1程式設計篇:以淺顯易懂的語言介紹LabVIEW的工作環境及指令功能,奠定讀者的程式設計基礎。• Part 2感測應用篇:詳述NI資料擷取卡的硬體設定與使用案例,幫助讀者熟悉感測器的類比輸入與數位I/O程式設計。 為配合讀者自我學習,本書選用價格親民的低階NI DAQ USB-6008資料擷取器,並設計多個實際應用的小型系統案例,讓學生能夠透過簡單的教具模組,更加了解DAQ卡在不同感測器上的使用。本書還提供DAQ教學影片,方便讀者隨時觀看學習。
人工智慧(第四版)
人工智慧相關的議題歷史悠久,本書詳盡敘述人工智慧過往的發展和遇到的瓶頸,並說明近年來為何又開始一波新的熱潮,在這波熱潮中,本書內容貼近產業應用,說明AI如何應用在各大產業、服務以及新商品與革新。此外,本書亦透過AI技術的發展與創新,引導讀者瞭解,隨著人工智慧持續發展,AI對人們的未來生活可能帶來衝擊與影響。本書巧妙的運用範例、圖例及影片(QR Code)講解人工智慧的理論與技術,使理論架構變得淺顯易懂,不再因為艱澀難懂的數學公式抹滅了學習的興趣及成就,本書藉由邏輯清晰的『訓練資料』來訓練讀者,使其能夠越讀越明白,越學越有成就。本書適用於科大資工、電機、電子及人工智慧系「人工智慧」課程使用。
船舶構造與強度
※造船、輪機、海洋工程、航海等領域學員之船舶構造入門教材;岸上船舶經理人、船舶修造工程師、船舶檢驗人員、海險及海事鑑定人員參考用書。本書是船舶結構系列叢書的第一部,後續的兩部分別是《船體結構設計》及《船舶結構學》。自2011年國際海事組織(IMO),公告實施了目標導向的船舶建造標準(GBS, Goal-Based Standards)起,即開啟船舶建造法規劃時代的變革。以往船舶構造的船級規範多只要求核算新船的強度達標否?這些強度包括縱向強度、扭轉強度、橫向強度、挫曲強度及局部強度等。新的GBS除考慮船舶構造的設計初始強度之外,尚需考慮船體結構之安全使用壽命。簡言之,GBS標準把以往船級規範的「有多強?」的一級標準,一下子帶往「有多強?」、「用多久?」、「多安全?」的三級標準。全書分為九章,探討了船舶構造的構型、法規、材料、縱向強度、橫向強度、挫曲強度、極限強度及銲接結構之疲勞強度與局部強度等。
Autodesk Inventor 2024 進階特訓教材
本書之撰寫以淺顯易懂的步驟來示範如何以Autodesk Inventor設計建構,各式常見之3D零件與機械結構組合,全書著重於實務操作,透過書本中之操作範例,初學者僅須按照步驟實作,即可將Autodesk Inventor各式功能了然於心,而不必閱讀繁雜的文字。本書提供作者精心編製之動態教學影片,該影像中示範全書之範例操作,使讀者迅速上手多樣化的練習,培養實務設計的能力,經由瀏覽影片的方式,來達到最快的學習效果,並藉由書籍簡單扼要的說明與動態教學影像相互配合使用,可讓讀者們不需經過老師教導,快速體會Autodesk Inventor這套軟體的功能,讓您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教學影像以QR-code連結提供,可隨時自行用手機觀看影像,熟悉操作步驟,增進自己的操作實力。
明渠水力學
渠道是水利工程中最基本的輸水方式。明渠水力學(又稱渠道水力學)主要是介紹水流在渠道中流動的基本特性和分析方法,使學習者具有執行渠道規劃、設計、分析及評估之能力。只有好的渠道設計與施工品質,才能發揮渠道的最佳輸水功能。本書包含明渠水力學導論、能量與水深關係、均勻流、漸變流理論與計算、急變流1(水躍問題)、急變流2(水工構造物)、空間變量流及時間變量流等章節。本書盡量以簡單易懂及循序漸進的方式編寫, 並強化例題的解說。每章附有習題,供讀者練習,以增進讀者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及自我學習的動力。本書除了給具有理工背景的學生學習之外,也可供水利相關工程師參考使用。此外,本書每章結尾介紹一位近代對臺灣水利工程教育或事業有貢獻的前輩,感念他們的付出與卓越貢獻,並藉由介紹水利人足跡,激勵後學,期許有為者亦若是。
職業安全與衛生(第六版)
本書理論與實務並重;各章內容從說明所需瞭解之安全衛生知識及理論開始,讓讀者了解其中的來龍去脈後,再彙整介紹相關之法令規範,引導讀者深入透視法規條文之立法目的及其用意。並收錄近三年「職業安全管理師」、「職業衛生管理師」、「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員」之學科及術科檢定題目,一書在手,即能掌握當前我國職業安全衛生政策之發展重點及趨勢。
動力學
*在古典力學分成靜力學-靜態結構的力分析和動力學-具加減速運動的力分析,本書採用向量法,再以作圖法推導驗證,為學習工程必備知識,為工程師需具備的基礎分析理論技術。*為引導讀者有效學習動力學,本書以系統化編撰,採用不同方法解析與驗證,使讀者學習系統化與模組化的分析。*不同方法使用時機與解析步驟於書中清楚表列說明,包含功能原理中屬於作正功、負功、不作功的情形,對應使用求解方法,可避免正負號使用混亂,培訓讀者工程邏輯觀念與方法,使讀者清晰易懂。*以工程實例作為研習範例,如連桿機構與齒輪機構等動力分析,同一機件於不同條件下,採用牛頓法、功能原理與衝量法等方法進行解析。*提供解析方法的固定流程,如牛頓法5個步驟,自由體圖繪製有7個要項依序判定,使讀者能清楚解題系統化邏輯順序,明確清晰其差異性。*本書選用解析範例均為工程應用實例,引領讀者進入實務工程,精簡內容,減輕讀者學習負擔。
汽車科創意專題實作-最新版(第二版)-附MOSME行動學習一點通:評量.ZTC專題中心
1.提供僅需按部就班,即可順利完成專題的PIPE-A流程與模組。2.說明PIPE-A每個模組的核心目標,提供實際範例,以迅速掌握關鍵點。3.針對書面、網頁及口頭簡報等專題呈現的方式,提供理論及實務技巧,發揮特色及精神。4.提供專題製作所需完整的撰寫與評量表格,讓師生在理論及實務過程中,培養創新思考模式。5.提供專題網資源分享平臺,讓各類型專題內容相互觀摩,提升專題製作學習成果的整體表現。6.提供ZTC數位內容與專題中心平臺,可觀摩各類型專題內容,提升專題實作學習成果的整體表現。7.本書內容符合現今潮流,主題創新,並強調理論與實務的結合,鼓勵動力機械群領域學生積極從事專題研究,培養新元素,以提升學術研究能力與實務發展技能。8.本專題實作宗旨以實務配合理論,訓練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提升專業知識之應用,針對具延續性質之議題,提出不同方法或改進之作法。9.激發動力機械領域學生對專題製作之興趣與創造力,打造全國動力機械領域專題製作師生交流平臺,並鼓勵學生未來投入動力機械相關領域之研究。 ★MOSME 行動學習一點通功能:使用「MOSME 行動學習一點通」,登入會員與書籍序號後,可線上練習本書題目,並搭配系統強化學習。• 評量:可線上練習本書題目,檢視學習成效。• ZTC專題中心:ZTC數位內容與專題中心是由勁園精心研發的專題實作資源分享平臺,依使用對象其功能如下:1.學生:提供線上討論與檔案存放空間,擁有專題內容編輯權限。2.老師:提供線上建議指導,擁有專題內容檢視權限。3.學校:提供校方與科系依畢業年度留下學生專題紀錄平臺,除了可供學弟學妹參考使用外,更可彰顯學校專題實作的水平。
LabVIEW 2024程式設計(附範例光碟)
在現今網際網路時代來臨之際,LabVIEW已融入更強大的無線通訊功能,更具備遠端監控的能力,如今推出的LabVIEW 2024新增Matlab Node的程式編輯功能,改變使用者對LabVIEW的刻板印象,終究是個全新的系統架構,也將成為另一波學習的熱門新領域。在經過親自安裝與測試之後,發現在迴圈結構、系統監控,以及影像處理等方面增添不少新功能。最讓人驚艷的不僅在程式方面有重大改變,就連硬體支援也較以往的版本更加成熟與完備。本書以循序漸近的方式編寫,並在各章節中提供範例讓初學者操作與練習,並提供LabVIEW的CLAD模擬考試題目,供讀者參考與練習之用。
機械設計製造手冊(第八版)(精裝本)
依據最新CNS規格所彙編而成,主要目的在於提供給讀者一本基本繪圖設計概念之工具書,內容簡淺並多方搜集資料將圖形、材料數據表格化,節省計算時間,方便讀者在設計過程中查閱資料用。
半導體製程設備技術
半導體(Semiconductor)是介於導體(Conductor)與絕緣體(Insulator)之間的材料。我們可以輕易的藉由摻質(Dopant)的摻雜(Doping)去提高導電度(Conductivity)。其中二六族及三五族是為化合物半導體(Compound Semiconductor)材料,大部分是應用於光電領域,如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太陽能電池(Solar cell)等。而目前的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 IC)領域,主要還是以第四族的矽(Si)為主的元素半導體,也就是目前的矽晶圓(Silicon Wafer)基底材料(Substrate) 。 在未來的日子,我們可預見晶圓廠裡將有可能全面改為自動化的運作,到那時將不再需要大量的操作人員。而主要的人力將會是工程師(含)以上的職務,所以希望能以此書與各位以及想轉職的朋友們提供一個分享,讓大家都能對於常見的機台設備及其製程技術,有一個全觀的認識,以提升職場的競爭力。 &
PLC原理與應用實務(第十四版)(附範例光碟)
本書由PLC概論到常用基本與應用指令皆有詳盡的解說,並附上實用程式解說與實習,對於人機介面和圖形監控..等進階應用也有詳盡的介紹。本書以三菱 FX5U 系列 PLC指令解說與實習為主,因程式設計理念一般而言大同小異,其編寫方式亦可作為其他PLC機種之參考。
電機學(第八版)(精裝本)
根據課程標準,電機學的主要內容有三:1.直流電路、2.交流電路(上二者一般合稱為電路學或RLC 電路)、3.電機機械。本書依作者的教學經驗及專業知識,為兼顧學習內容及學習效果,課程順序的安排有以下考量:先直流後交流;由電是甚麼開始進而講解直流電路,包括基本理論及網路分析的方法與計算。接著是交流電路,但在進入交流電路前必須先知道甚麼是交流電、如何產生?要知道甚麼是交流電必須先知道電磁效應;要知道甚麼是電磁效應則必須先知道磁的基本觀念。最後,第三部分為電機機械係屬電路應用的概念的介紹。
交流電機控制與仿真技術:帶你掌握電動車與變頻技術核心算法(2版)
本書除了詳細剖析感應電機、永磁同步電機與BLDC直流無刷電機的原理、運作機制以及控制策略,還包含了大量的MATLAB/SIMULINK電腦仿真範例程式供讀者使用,幫助讀者在理論與實務之間建立橋梁,並培養物理直覺與控制系統思維框架,此外,也涵蓋許多實務議題,如PWM變頻器模型、電機參數自學習算法、控制回路設計技術、無速度感測器技術、弱磁控制法、標么系統等,全部皆佐以MATLAB/SIMULINK進行模擬與驗證,讓讀者可以從本書獲得寶貴的知識與交流電機控制理論的實踐能力。
電子學實驗(下)(第十版)
本書各實驗之電路盡量簡化,實驗步驟之敘述清楚明暸,使理論與實驗結合,符合科學方法。實驗的內容有:放大器之低(高)頻響應、運算放大器的特性及頻率響應、比較器和史密特觸發電路、加算放大器、OTL及OCL放大器、積分器與微分器、低通與高通主動濾波器、韋恩電橋振盪器、IC555無穩態振盪器、單穩態與雙單穩態振盪器及函數波形產生器等。適合大學、科大電子、電機系二年級「電子學實驗」課程。
微處理器原理與應用:組合語言與PIC18微控制器
《微處理器原理與應用─組合語言與PIC18微控制器》的內容以介紹微處理器相關知識概念與使用方法為主要目標,配合使用Microchip PIC18系列微控制器作為微處理器各個硬體與功能的說明對象。本書適合微處理器初學者自修使用,也適合作為教授微處理器入門課程的輔助教科。為了讓讀者能更進一步地實際驗證並了解微處理器各個硬體的使用與結果,每個章節提供的範例程式都可以完整地在輔助實驗電路板上呈現正確執行結果。 本書所使用的PIC18F4520微控制器是八位元微處理器中的標準基本微處理器,此微處理器具有相當完整豐富的功能,非常適合作為學習微處理器的對象。由於PIC18系列微控制器的高度相容性,本書所有的內容與範例程式也都能夠適用於其他PIC18系列微控制器,同時也可以將相關的學習心得應用到其他種類的微處理器。 這本書規劃的撰寫方式是希望藉由詳細的硬體說明與操作方式的講解,讓讀者可以充分了解微處理器的硬體組成與使用方法。為了加強學習的效果,在說明各個硬體組成的過程中,將使用組合語言撰寫的範例程式,讓讀者可以從最基本的微處理器操作方式學習到直接的硬體使用,以便能完整地了解微處理器運作的方法與技巧。讀者除了能學習到基本的微處理器程式技巧之外,也能夠更進一步地了解微處理器的功能與硬體規劃。 配合輔助實驗電路板的使用,書中所介紹的每一個微處理器功能與範例程式都可以在硬體電路上實際呈現它的效果;如果讀者可以搭配實驗電路板的使用,將可以獲得最大的學習效果。範例程式針對每一個微處理器的硬體功能與相關配合的實驗板元件都有詳細的說明與使用範例,讀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個硬體與元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書中所提供的組合語言範例程式更可以作為讀者未來發展應用程式或函式庫的重要資源,利用這些範例程式針對新的應用需求組合整理以發展出所需要的微處理器應用程式。 &
鋼結構設計入門 (2版)
「鋼結構設計」乃大專院校土木營建職類科系中不可或缺的科目,由於現代科技和鋼料生產技術的長足進步,加上鋼結構的多種材料優勢及設計師的巧思,讓造型多變及尺寸多元的鋼構建築物及構造物不斷推陳出新。本書是以去蕪存菁、簡單扼要、穿插圖片和照片的方式,介紹鋼結構設計的基本知識,屬實用型的大學用書,共分八章。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結構的基本概念、結構如何分類、構件如何受力、分析及設計作業之準則、鋼結構設計之基本規範及方法;第二章鋼材之性質及力學行為,係說明鋼材之化學成分及產製方式、鋼材的力學特性及材料強度、鋼結構如何防火及防蝕、斷面如何表示;第三章軸向拉力構件,說明拉力構件之受力及變形、如何計算斷面積、受力極限,簡要介紹ASD及LRFD之強度、分析及設計內涵;第四章軸向壓力構件,介紹壓力構件之種類及強度極限、柱的彈性挫屈、非彈性挫屈及局部挫屈,以及簡要介紹ASD及LRFD之強度、分析及設計內涵;第五章梁構件,說明梁構件之受力及變形、梁斷面之塑性強度及形狀因子、結實性及側向扭轉挫屈,及簡要介紹結實斷面梁ASD及LRFD之強度、分析及設計內涵;第六章梁柱構件,說明梁柱放大係數、軸力及彎矩互制作用、梁柱構件ASD及LRFD之強度、分析及設計流程;第七章鋼構件接合方式,主要介紹高強度螺栓接合及焊接接合之相關內容;第八章鋼結構其他說明,簡單介紹合成構件及SRC結構、結構隔減震之相關工法及以鋼結構進行結構補強之方式。希望讀者在研讀本書後能獲得鋼結構設計之基本知識,對於有志參加公職及專門職業技師考試者,仍需再精研其他有助於考試的書籍,多多練習例題及演算歷屆考題,則金榜題名之日不遠矣。
機電識圖與實習(上)-最新版-附MOSME行動學習一點通:評量
1.全彩印刷提供學生視覺上的享受與閱讀便利性。 2.系統化的編排,注重觀念的探討與原理的啟發,學習易懂有效率。 3.針對各種製圖設備與儀器用法、線條、字法、幾何畫法、正投影、尺度標註與註解,詳細說明,內容精彩。 4.各節之後編有「隨堂練習」及各章之後編有「課後習題」,供學生複習之用,增進學習效果。 5.每章之後附有「重點掃描」,使學生能溫故知新,掌握全章重點概念。 &
機電識圖與實習(下)-最新版-附MOSME行動學習一點通:評量
1.全彩印刷提供學生視覺上的享受與閱讀便利性。 2.系統化的編排,注重觀念的探討與原理的啟發,學習易懂有效率。 3.針對各種輔助視圖、特殊視圖、剖視圖、電機電子符號、電路圖及管路圖,詳細說明,內容精彩。 4.各節之後編有「隨堂練習」及各章之後編有「課後習題」,供學生複習之用,增進學習效果。 5.每章之後附有「重點掃描」,使學生能溫故知新,掌握全章重點概念。 &
動力學
動力學是機械系學科的精華,連結了靜力學、流體力學、機構學及陀螺儀與機器人桿件的運動與力的分析,本書在工程數學基礎及公式原理,皆條理的敘述與整理,相關類型題目整合一起且利用不同觀念解題,俾讀者方便理解吸收。各章節皆附大學各常用教科書的經典例題及研究所與高普考試題,供學習者研習演算。本書配合大專院校學期十八週之行事曆,共分為六章,每週以2到3個單元為學習進度,讀者按步就班,將每單元中獨立主題詳細研讀,可奠定動力學基礎。◎本書特色有系統介紹向量對平移轉動座標系統時間導數的應用,方便讀者正確推導動力學運動方程式,書中特別引用大學參考用書經典例題及歷屆高考與研究所試題,供讀者演練分析。尤其是代表性的題目,更不同的角度解答分析,有助加強觀念釐清,讀者不斷地反覆練習後,對於一日常性的繞中心轉動自行車輪運動模式,應可輕鬆視為質點推導出向心質點平面運動,也可不困難視為推動推導出剛體運動方程式。
感測器原理與應用(含實驗)(第二版)
本書分為13章:第1、2章為感測器概論並介紹信號處理與校正,第3到7章依序闡釋溫度、壓力、位準、流量、位移與速度等量測的基本原理,第8、9章介紹光電量測元件及近接開關,第10、11章分別介紹濕度量測及人體偵測器。第12章為感測器實驗,介紹Arduino這個軟體並設計了10個實驗;第13章則探討感測器在物聯網、自動駕駛、無人機、手機等實務上的應用範例。 本書雖然是第二版,但第一版出版迄今已逾20年,在這期間,感測器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且感測器不再只是以個別元件出現,而是整合信號處理單元,甚至無線網路單元,成為可以獨立運作的單元。為追上感測器技術進展的腳步,第二版依最新感測器的發展與進步大幅更新,實驗也引入引入Arduino平台,選取10個範例作為實驗標的。讀者研讀後,可使用Arduino或Raspberry Pi等容易取得與上手的資訊平台,搭配各式感測模組,即使非資訊或工程背景者也能輕鬆打造具有創意的作品。 從第1章到第11章,各章章末均設計有習題,並於書末提供各章習題解答。 &
運輸規劃:基礎與進階
運輸規劃為交通運輸領域之核心課程,除了過去所揭櫫的理性、和諧、效率、安全的目標之外,近年來也陸續導入綠色、永續、無縫、公平、創新科技的規劃理念。 & 本書兼顧不同性質讀者的需要,所涵括的內容具有以下特點: & 基本知識:以傳統循序性旅運需求預測為主要內容、介紹運輸規劃之一般性之認識,但也納入一些已發展成熟但較複雜的建模技巧、求解演算法、依時性向度考量,以及反饋式求解程序;就大學部高年級的同學而言,可參考第一、二、三、五、六、七、八、十三、十六、十七、十八等十一章內容。 & 進階技術:以國外已發展但尚未普及的研究成果,或值得繼續鑽研之研究課題為主要內容,例如:TAPAS演算法、依時性用路人均衡問題、網路設計問題等;依此,研究所的同學可增加閱讀第四、九、十、十一、十二、十四、十五章等七章,以進行深度學習,並奠定進一步研究之基礎。 & 創新應用:政府單位或交通顧問工程公司多半從事提升效率之專案研究,因此,有志從事實務工作之運輸規劃師應再增加閱讀附錄一、附錄二等兩章,俾能瞭解智能合約在公共運輸幸福巴士之應用。 & 國家考試:本書將近二十年來之公務人員與技師高考的所有考題均詳加整理分類,以「相關考題」之標題附加於每一章節的「問題研討」之後,讀者可與本文內容相互對照,以增加學習效果。 & &
自動化控制元件設計與應用:台達PLC/HMI/SERVO應用開發(2版)
本書利用最簡單的方式,有系統地從單一自動化元件功能的學習開始,逐步地建立自動化控制系統整合的開發技術。從基本的人機介面(Human Machine Interface, HMI)裝置資訊蒐集與狀態顯示,透過可程式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 的訊號偵測、資料處理、程式設計與命令輸出,最終結合伺服驅動馬達(Servo Motor)的精確控制,建構成完整的自動化控制系統。 & 讀者可以依照學習過程的妥善規劃,按部就班地建立自動化控制元件設計與應用開發的能力。從人機介面裝置與人溝通的畫面與圖形元件功能作為起點,帶入巨集功能資料處理的介紹。為了進行設備狀態的感測與控制,介紹可程式邏輯器的運算架構與控制功能,得以蒐集實際的操作訊號並進行資料判斷處理後,產生控制訊號的變化。更進一步地,利用通訊介面傳遞資料將上述元件整合成基本的自動化控制裝置,得以控制外部電氣元件。最後再藉由交流伺服馬達的介紹,讓單純的控制訊號變化得以反映在電能驅動的運動元件,改變機構的動作而產生適當的加工行為。藉由本書漸進式的介紹與說明,讓讀者可以從簡單的元件應用開始學習,逐步地增加各項裝置功能的技術深度,最終得以設計複雜的自動化元件應用與系統整合。
電子學實驗(上)(第十一版)
本書各實驗之電路盡量簡化,實驗步驟之敘述清楚明暸,使理論與實驗結合,符合科學方法。實驗的內容有:電子儀表操作、二極體整流電路、截波電路與箝位電路、稽納二極體之特性與應用、BJT、電晶體開關、共射極放大器、共基極與共集極放大器、串極放大器、JFET放大器、A類功率放大器及B類功率放大器等,適合大學、科大電子、電機系二年級「電子學實驗」課程使用。
離岸水下基礎製造及防蝕工程
離岸水下基礎製造的人才具有高度的專業知識及技能,須長時間的培育及養成。 & 為厚實臺灣製造技術的基盤,教育及訓練是一切的根本,唯有不斷提升能力與專業,才能促進產業製造量能精良化,並提升臺灣於全球市場之地位。 & 本書介紹離岸水下基礎的建造,內容中涵蓋了基本的結構設計原則、金屬強度、疲勞和斷裂、銲接、防蝕、製造、專案管理及規劃,提供了現有離岸水下基礎所需要的基本知識,讓讀者能夠深入淺出對整體離岸水下基礎結構有更全面性的了解。 &
工業工程與管理(第八版)
本書廣受讀者好評,基於前版書的經驗與讀者的建議,本書除依近兩年考題趨勢,作大幅度的整編與修正之外,再加上筆者多年教學的經驗,利用分章的方式,使讀者更能夠了解工業工程與管理的趨向。本書分為16章,架構如下:第1章導入工業工程與生產力之觀點;第2~3章引導讀者認識「管理」的理論;第4章說明研究發展是工業工程的源流;第5~11章學習「工業工程」之應用;第12~15章詳述「企業機能」的技術概論;第16章闡述工業工程的發展趨勢,如工業4.0。本書特色如下:一、書籍架構完整區分「工業工程」與「管理」架構,每個單元均利用層級的方式呈現,擺脫傳統書籍冗長的敘述,讀者能在最短時間內吸收內容重點。二、資料收集詳盡本書更新最新的發展與案例,提供讀者新的觀念與知識,讓讀者更能夠了解工業工程與管理趨向。三、圖、文、表並茂本書解題以圖形及表格方式呈現,加強專業解題技巧的說明,使讀者更易於了解工業工程的要領及方法。四、掌握題庫題型本書收錄工業工程相關證照模擬試題,考題加以分類,透過相似題型的整理,讀者更容易了解考試重點,提高學習效率。
混合動力車的理論與實際(第三版)
1. 主要介紹日系車廠所研發之混合動力系統,計有TOYOTA(豐田),NISSAN(日產),HONDA(本田),MITSUBISHI(三菱),DIHATSU(大發),SUBURU(速霸陸)等廠。2. 研讀本書需具基礎電機概念,以利設計原理之了解。
機械製造(第五版)
本書以有系統及完整地介紹機械製造的相關知識。本書共分為三大部份:第一部份強調機械製造系統的整體概念,以設計、材料和製造的關聯性為主軸,探討機械製造系統中工程材料的特性,以及製程之規劃、管理和電腦輔助的重要性。第二部份描述機械零件之各種成形加工或特性處理方法的原理、應用和發展趨勢,及金屬材料的說明,並且敘述三類工程材料的加工方法。第三部份介紹機械製造有關的新興工程技術,簡述半導體製程、微機電系統和奈米科技的基本觀念和製造技術及其應用。每一章後均附有習題供讀者練習,提升對本書內容的熟稔度,適合大學和四技機械工程等科系學生研讀機械製造之教科書,及從事機械製造相關產業等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之用。
VCSEL技術原理與應用 (2版)
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的發展與量產將近40年,在光通訊與光資訊領域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主動光源最佳解決方案,並在近10年陸續應用在各式各樣的感測器相關用途,因此相關產業也開始進入高速成長期。 本書主要針對大專院校及研究所具備物理、電子電機、材料、半導體與光電科技相關背景的學生以及相關產業研發人員,提供一個進階課程所需的參考書。全書共分為七章,第一章將介紹面射型雷射發展歷程,第二章主要說明半導體雷射操作原理接續第三章針對面射型雷射結構設計考量與第四章動態操作等特性分析,第五章介紹目前最廣泛應用的砷化鎵系列材料面射型雷射製程技術,第六章探討長波長面射型雷射製作技術以及在光通訊、光資訊以及感測技術上的應用,第七章介紹採用氮化鎵系列材料製作短波長面射型雷射之最新進展以及相關應用及發展趨勢。 臺灣在面射型雷射技術研發已經形成涵蓋上中下游的磊晶成長、晶粒製程與封裝模組的完整產業鏈,希望讀者能藉由本書了解相關產業發展概況並激發深入研究的動機與興趣。 &
應用電子學(第三版)(精裝本)
作者依教學經驗及專業知識,並為兼顧學習內容及學習效果,本書由最基礎的半導體材料及PN接面開始講起,到雙層元件(二極體)、三層元件(電晶體)、四層元件(閘流體)、線性積體電路-OP,到常用的應用電路包括:運算放大器構成之應用電路、電壓調整器、主動濾波器、功率放大器等,使學生可習得電子元件及其構成電路的基礎知識。另修習本科目的讀者可能來自不同的專業背景,對電學的觀念及基礎或有所不同,為顧及對電學較生疏讀者的需要,特別增加「電學基本概念複習」一章(第零章),使讀者具有起碼的電路基礎,以協助讀者進入電子電路之領域。
MATLAB程式設計:基礎篇(第六版)(附範例、程式光碟)
本書主旨在使用MATLAB數值運算與模擬軟體學習程式設計,書中各章範例、練習題、習題題目眾多,必須盡可能練習習作,以奠定程式設計的良好基礎。書末內附光碟,內容包括範例、練習題、習題所有MATLAB程式檔案,方便讀者自行對照學。本書採用Step by Step的方式,搭配詳細的圖片說明,讓學生能夠輕鬆上手。本書適合科大電子、電機、資工系「MATLAB程式設計」、「MATLAB程式應用」課程使用。 本書特色 1.本書完整介紹MATLAB的使用方法。 2.本書範例與程式說明均以視窗畫面來解說,更能讓讀者快速上手。 3.豐富的指令介紹與用心安排的章節內容,相信可讓讀者更能享受到MATLAB 強大的運算功能。 &
直接雷射沉積技術
直接雷射沉積技術為新興的技術,藉由雷射技術加熱熔融粉末材料,直接成形製作所需求的元件形體,可以延伸為3D列印製造技術。已有許多使用者,憑藉著自己的想法,組裝自己理想中的直接雷射沉積設備。直接雷射沉積技術的應用可以簡單區分為三種:一種是在物件表面上堆疊塗層,作為表面改質的應用;另一種是附加在其他金屬元件上,可以添加新功能表面或修補局部外型,可應用於維修或再製造;第三種是直接成形製作成為3D元件。直接雷射沉積技術的材料利用率高,具有在各項工業領域建構大型組件與塗層的優點。 本書的編寫希望能提供國內學校及研發單位、機械與材料領域的學生及研究學者有用的參考資料。另外,對於3D列印、積層製造、雷射製造、機械加工及材料開發需求的技術人員,以及新興市場關注及新產品開發的人士,也希望此書的內容及資料,能在工作上有所助益。
人工智慧(第三版)
人工智慧相關的議題歷史悠久,本書詳盡敘述人工智慧過往的發展和遇到的瓶頸,並說明近年來為何又開始一波新的熱潮,在這波熱潮中,本書內容貼近產業應用,說明AI如何應用在各大產業、服務以及新商品與革新。此外,本書亦透過AI技術的發展與創新,引導讀者瞭解,隨著人工智慧持續發展,AI對人們的未來生活可能帶來衝擊與影響。本書巧妙的運用範例、圖例及影片(QR Code)講解人工智慧的理論與技術,使理論架構變得淺顯易懂,不再因為艱澀難懂的數學公式抹滅了學習的興趣及成就,本書藉由邏輯清晰的『訓練資料』來訓練讀者,使其能夠越讀越明白,越學越有成就。本書適用於科大資工、電機、電子及人工智慧系「人工智慧」課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