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然有序-余光中序文集
井然有序--余光中序文集 入了中年的余光中,常寫一種被動的評論文章,那就是應邀為他人的新書寫序。其結果,就是收入這本文集的三十五篇序言:受序的書包括詩集、散文集、畫集、翻譯、選集,甚至辭典;受序的作者也儘多名家。余光中的序文並採微觀與宏觀,兼有情趣與理趣,不但份量頗重,而且演為書評,每於賞析之餘,更進而評價,甚且定位。 作者介紹 余光中 福建永春人,曾謂大陸是母親,臺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曾任教於師大、政大、中文大學,現任高雄中山大學講座教授。詩名與文名比高,翻譯與評論兼擅,出書已有四十五種。評論文集有《掌上雨》、《分水嶺上》、《龔自珍與雪萊》、《從徐霞客到梵谷》。尚有多篇評論收入《逍遙遊》、《青青邊愁》等文集。
傳聲筒
傳聲筒 吸二手煙的人可能染上疾病,這是邊緣人的不幸。所以,如今我們才有「禁煙區」的活動空間。讀二手詩,肉體上不至有危險,可是,詩人卻被魔咒變成化石了,這是中心的不幸。 打開一冊從英文譯過來的土耳其詩集,我不禁要想,我伸出去的手,觸到的是詩人的頭髮,是詩人頭髮上束著的絲帶,還是絲帶上的灰塵? 世界上有那麼多婉轉悅耳的夜鶯,希臘的夜鶯,波斯的夜鶯,因為我們是聾子才使他們成為啞巴。這是人類的悲哀。也許是這樣,我們才以音樂與美術,來撫慰創傷。 作者簡介 西西 原名張彥,廣東中山人,1938年生於上海。香港葛量洪教育學院畢業,現專事文學創作、研究,為《素葉文學》的同人。著作約二十種,包括詩、小說、散文等各種類型,無不卓然超越,精銳深刻,其中短篇小說計有《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鬍子有臉》、《手卷》、《母魚》等多種,皆在洪範文學叢書系列。
黃梨洲詩文補遺
黃梨洲(宗羲)的著述,內容涵蓋政治、哲學、歷史、天文、地理、數學、文藝、宗教等廣闊領域,他的詩文,既非應付科舉的八股時文,也不是諛逢迎的應酬文字或無病呻吟之作,而是他心血的結晶,理想、情操和志趣的寄托,也是明末清初社會歷史大變化的反映,據編者吳光先生考證和統計,黃宗羲一生所作文不少於五百篇,詩也不止千篇,但現在能搜集到的只有三百三十餘篇文和三百四十餘篇詩,吳光先生自1983年以來,實際主持《黃宗羲全集》十二冊的目 錄編輯、點校工作,並負責梨洲遺著的考證、輯校工作,先後在北京圖書館、中科院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浙江圖書館、寧波天一閣、餘姚縣梨洲文獻館等單位及民間人士處發現並搜集了黃梨洲的一些佚著及散佚詩文,其中有從未刊印的手稿真蹟,也有獨一無二的清初鈔本或刻本,特別將新搜集的梨洲文34篇、詩27篇(44首)以及從《明文海》、《明文授讀》輯錄的梨洲評語各一卷,編為《黃梨洲詩文補遺》一冊,並附有〈南雷散佚詩文考〉,詳細說明本書所收詩文著作背景、出處,使讀者更能了解梨洲先生著述之全貌。
中國歷代極短篇一百則
本書收入中國歷代含義深刻的短文一百篇,選自先諸子和漢魏六朝、唐未,直到清未的大量筆記、小說,每篇少僅數十字,多亦只六百字左右,以短峭雋永的筆調,反映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幽默,為人處世的態度和社會生活,頗值欣賞、玩味與借鑑。
再解讀:大眾文藝與意識形態
把《再解讀:大眾文藝與意識形態》解構一個已經迅速變得遙遠的時代,揭示一系列話語、影像和觀念的結構性張力, 以及隱含其中的烏托邦衝動。把「再解讀」 看作一個使歷史文本化的解構過程,我們就會同時解讀我們的現在,予以認真審視的時代。在這個意義上,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書名和幾篇論文,而且也是一種文本策略,是對中國現當代文化政治、社會歷史的一次借喻式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