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說唐詩故事
在古典詩詞中,有太多的典故,這些典故對於當時的文人雅士來說,可屬於「基本常識」,但是千百年後的現代人,所受的教育比起古人範圍寬廣得太多,因而不可能對「經史子集」裡的典故都瞭若指掌,於是乎,每讀到詩詞曲賦中較不熟悉的典故,那種感覺就跟蜀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樣,窒礙難行了。對於古典詩詞中深刻的意境,往往因此而有隔靴搔癢的遺憾。擅長察諸時事、說古論今的公孫策,這一次鎖定詩詞文學,要為讀者大眾說說詩詞典故中有趣的歷史故事,提供現代人一把快速解讀古典詩詞艱澀典故的黃金鎖鑰。一旦揭開了詩詞背後的典故故事,對於詩歌的體會便能立即升級,同時還能由讀詩而知史,並由知史而體會詩境,大幅提升國學涵養。全書涵蓋近六十篇古典唐詩,公孫策以其淺顯易懂的筆調、輕鬆活潑的文字,緊扣現代人的生活感受,娓娓道來詩詞歌賦中的經典典故故事,讀者大眾並可藉此途徑輕鬆掌握歷史、神話傳說、名人軼事中的文化智慧,一舉數得。本書巧妙結合歷史與文學兩大層面,可說是學生、教師以及喜歡閱讀詩詞與歷史故事讀者的最佳選擇。
不可不讀的50首唐詩(附吳淡如讀詩頌詞CD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讓人墜入往事難追的感傷;「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帶你走進秋山夜遊、臥地觀星的青春記憶;「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說明了揮之不去的愁苦無奈;「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生命悲憾更是不言而喻! 即使身在現代,有些心情就是要依賴古典詩來下註腳才傳神!本書是由台北師範學院黃雅歆副教授精選50首優美易讀的唐詩,再配合詩意盎然的圖片,讓你輕鬆品味千古名詩的絕妙意境,喚醒年少讀詩的美麗心情,帶你走進一讀便鍾情難忘的唐詩世界。
唐詩三百首(握可讀)
歷代唐詩的選本也不少,但最膾炙人口、最為人熟悉的是,清乾隆間一位別號「蘅塘退士」的人所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是依體裁的不同而編,即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 是按一般的品味編選,上至學者,下至婦孺都能接受,稱得上是最雅俗共賞的選本,也是昔人家傳戶誦,啟蒙詩教的第一選擇,因此流傳最廣。《唐詩三百首》各方面的題材大致都有,以明白易解為主。也是唐代生活的縮影,題材內容反映時代,從前讀書人,惟一的出路是出仕,出仕為了行道,自然也為了衣食,一些如出仕前的隱居、干謁、應試或落第等,及出仕後的恩遇、遷謫,乃至憂國憂民,甚或個人辭官歸田都是常見的題材,如相思、離別、慈幼、友愛等,讀之可收陶冶性情之益處,亦可修養感動激發人意。 本書對每一首詩歌中生僻的字詞、典故都有詳盡的解釋,然後用流暢、優美的散文化的語言意譯全詩。 方便讀者不單是理解詩歌的內容,也力圖剖析詩人的思想,將唐詩地適當地通俗化,以接近古人,也更深入了解詩中的弦外之音。
台詩三百首:台灣古典詩選
「台詩三百首」(台灣古典詩選台華雙語注音讀本)係選自鄭成功入主台灣之後三百多年間,描寫台灣本土的古典詩。有台灣先民的生活感情風貌,祖先開墾台灣的血淚史,土地與歷史的腳跡。 這些作品有六、七萬首,是台灣文化及台灣文學的根源。楊青矗用六年時間從中精選三百四十一首,加以註解、欣賞分析(意境分析),使台灣人有精選的台灣本土古典詩可讀。本書注有台語讀音,並翻成台語新詩對照,也可作為用台語讀書及寫作台語語文的教科書。本書是台灣文化史上的大工程,台灣文學與文化的寶藏。 呂副總統秀蓮為本書撰寫「珍惜先人的文學智慧」一文為序,她在文中說:「此書優於『唐詩三百首』之處,乃其與台灣歷史、土地、先民開墾與反抗暴政的血淚及台灣人民生活的情感緊密地融合為一體,四百年來的台灣心,土地情,本書選收各種題材,且有藝術成就的古典詩呈現出來。」這些也是「唐詩三百首」及中國歷代詩作讀不到,特具台灣特色的作品。每首詩也有詩人感受人生哲理的境界。詩人許達然教授撰序說:「台詩三百首匯集成四百年來台灣群體生活的史詩」。
台詩三百首(15片CD)
「台詩三百首」(台灣古典詩選台華雙語注音CD)係選自鄭成功入主台灣之後三百多年間,描寫台灣本土的古典詩。有台灣先民的生活感情風貌,祖先開墾台灣的血淚史,土地與歷史的腳跡。 這些作品有六、七萬首,是台灣文化及台灣文學的根源。楊青矗用六年時間從中精選三百四十一首,加以註解、欣賞分析(意境分析),使台灣人有精選的台灣本土古典詩可讀。本書注有台語讀音,並翻成台語新詩對照,也可作為用台語讀書及寫作台語語文的教科書。本書是台灣文化史上的大工程,台灣文學與文化的寶藏。 呂副總統秀蓮為本書撰寫「珍惜先人的文學智慧」一文為序,她在文中說:「此書優於『唐詩三百首』之處,乃其與台灣歷史、土地、先民開墾與反抗暴政的血淚及台灣人民生活的情感緊密地融合為一體,四百年來的台灣心,土地情,本書選收各種題材,且有藝術成就的古典詩呈現出來。」這些也是「唐詩三百首」及中國歷代詩作讀不到,特具台灣特色的作品。每首詩也有詩人感受人生哲理的境界。詩人許達然教授撰序說:「台詩三百首匯集成四百年來台灣群體生活的史詩」。
追尋與傳釋:左繡對左傳的接受
探討《左傳》文本與明清文學批評上之評點、義法及趨實之學術氛圍碰撞出來的效應,《左繡》正是這種效應結出的種子,探究《左繡》之定位‧
IE七工具《實施IE的方法》
IE技術厚實而深厚,解釋起來複雜且煩瑣,本文作者日本實踐經營研究會以簡單的理論,深入淺出的說明IE的原理,何謂IE(Industrial Engineering)?簡言之即「是為使工作作得更輕鬆、更快、更便宜的技術」。如何做好IE?必須徹底消除「浪費、不均、勉強」,既然要實施IE,必須擬定完整計畫,認真、全力以赴,同時也應將IE的思考擴及到IE的工作層面,甚至日常生活中,才能生產出真正有價值、有智慧的商品。
女性.帝王.神仙-先秦兩漢辭賦及其文化
先秦兩漢辭賦創作蓬勃發展,成為歷史凝視與鎖定的焦點之一. 本書觀照其間攸關人性世界的男女性別,涉獵政治場域的君臣分際,追夢天國仙境的人神邊界等三大文化命題,探討辭賦家如何在[控引天地,錯綜古今]的輝灑下,儀態萬千,各顯神通,展現出令人驚艷的文學風情,文化身影,世態人心與終極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