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殿:中國十大悲劇(三)
長生殿 中國古代戲劇,是中國古典文學藝術的奇葩。它以深邃的思想、廣博的內涵、紛繁、複雜的主題和撲朔迷離的情節、結構,為古今的讀者所傾倒。它以優美的文辭、練達的韻律,成為中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中國十大悲劇》以易讀、易懂的文字,將〈竇娥冤〉、〈漢宮秋〉、〈趙氏孤兒〉、〈琵琶記〉、〈精忠旗〉、〈精忠譜〉、〈長生殿〉、〈嬌紅記〉、〈桃花扇〉、〈雷峰塔〉,這十個中國文學史上,最感人心肺的而悲壯的戲劇,重新以現代的語言,呈現在您的眼前。解讀《中國十大悲劇》,不只是擁有感受,而是重構心靈的悸動──重拾一顆驛動的心
全唐詩尋幽探微(附墨人絕律詩集)
全唐詩共計四萬八千九百餘首,詩人二千二百餘人,墨人先生尋幽探微,故不僅特重名家,尤其視作品少而好的詩人,各就其思想風格予以評鑑分析,更指出儒家、道家、佛家,以及游於儒、釋、道三家之間的詩人及女性詩人作品的特性特色。 墨人先生認為全唐詩思想境界以寒山子、呂洞賓最高;作品最多而水準又高的則為白居易(李白、杜甫二人作品總和亦較白詩為少),詳見「我讀全唐詩」代序。
敦煌的唐詩
敦煌唐詩 敦煌藝術最燦爛的時期在唐代,古典詩歌最燦爛的時期也在唐代,所以用敦煌新出現的卷本研究唐代的詩歌,能看到唐代流傳時唐代人真實傳抄的詩卷,這是何等令人珍惜的資料!在這世間,宋元的刻本都被珍愛的有如拱壁珍寶,何況是唐人流傳下的真實抄本?單辭隻句,在學術的領域中也是價值連城的。 本書偏重在現存詩歌的校勘工作,與前人著眼於現今不存的輯佚詩篇有所不同,本書以敦煌卷本為主,取諸家詩集的多種版本相對勘,不只研究文字異同「某作某」的「死校」,更利用修辭學及句法習慣的觀點,把文字改動後,對詩意的牽連影響,作詳細的說明,所以本書是試講異聞是非的「活校」,用以證明敦煌詩卷的出現,在唐詩研究方面的價值。 作者簡介 黃永武 國家文學博士,曾任中興大學,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及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第一、第二屆理事長,現任台北師範大學教授,著作豐富。
閒情偶寄:藝術生活的結晶
閒情偶寄 李漁,字笠翁,浙江蘭谿人,是清初有名的戲曲家,也是傳統社會中典型的文人。笠翁性愛自由,喜山水,一生追求藝術化、趣味化的生活。《閒情偶寄》一書中有關戲劇理論的闡述,固然是他長期編劇的心血結晶,而其他居室器玩、園藝種植、飲食養生的賞鑑,亦無不是他藝術生活的深入體會。 編撰者簡介 顏天佑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中興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著有《南宋姜吳派詞之研究》、《元雜劇所反映之元代社會》等書。